时间:2023-03-07 15:18:04
序论:在您撰写采购部部门核心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战略采购;军队采购能力;建设
中图分类号:F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1-0084-02
战略采购主要通过供应市场调节、优化节点分布、固化网络联接和整合网络能力四个环节来推动军队采购部门和市场向网络变迁,以获取交易成本和交易效益持续动态优势,最大限度提高军队采购的军事经济效益。在具体实施层面上,战略采购过程主要是外包非核心能力、设计供应商群体、采购整合和发展长期合作交易关系,提高军队采购的竞争优势。
1 外包非核心能力
军队采购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现有资源的相对不足、发展不完善决定了我们不能走“大而全”的发展道路,而应该注重“精与细”的建设,将那些不太重要的业务外包出去,而集中去发展自己的核心能力。实施业务外包可以弥补军队物资采购部门的资源不足,进一步发挥和挖掘现有资源的潜力、有效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服务和质量并降低军队物资采购风险。
从军队后勤保障活动来看,军队是执行作战任务的武装集团,其核心职能是作战,保障力量与作战力量的比例应该是越小越经济,保障效能与作战效能的比例应该是越高越好。后勤保障是为作战服务的,其核心业务应该是保障,即如何科学地确定军队物资的需求品种、需求数量、需求地点、需求时间,及时有效地安排物资补给任务和计划。其他具体的、服务于保障工作的业务,可以交给具有比较优势和效率的地方供应商来完成,实现社会化保障。因此,对于从市场到部队这一加工――流通――服务环节中发生的包装、运输、储存、装卸等物流业务,拣选、加工、分割、组配等配送业务,以及人员培训、技术服务、维护维修等业务,在不涉及军事秘密或者满足保密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充分利用供应商在这些方面的产品优势、渠道优势、成本优势、技术优势和规模优势,经过军队物资采购部门认证后实行外包,实现资源取得、物流配送、售后服务等社会化保障,解决军队后勤物资保障资源的集约化配置问题。
2 设计供应商群体
设计供应商群体是战略采购中最为薄弱的环节。设计供应商群体包括供应商数量的减少和供应商群体结构的优化。
现代采购管理中供应商选择的目标不是寻求最低成本、最短交货期的供应商,而是从全面质量管理角度出发,注重选择在优质服务、技术革新、产品设计等方面提供合作的供应商,采购管理的趋势是减少供应商的数量,并与之建立互信、互利、互助的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形成经济采购批量,简化采购计划、运输和库存管理,控制采购质量,降低采购成本。
要减少供应商数量,则需要军队采购部门进行供应商区分,提高管理效率。对军队采购部门来说,与之打交道的供应商较多,分清供应商主次,对供应商进行重点管理,有利于节约军事人力、物力,提高管理效率,这里首选ABC分类方法对供应商进行分类管理。ABC分类方法即对供应商进行ABC分类,区分出主次,对关键供应商进行重点管理的一种管理方法。我们可以依据下列比例对供应商进行ABC分类划分:A类供应商占总供应商数的10%,但供应商品的价值占军队采购物资价值的60%-70%;B类供应商占总供应商数的20%,其供应商品的价值占军队采购物资价值的20%;C类供应商占总供应商数的60%-70%,但其供应商品的价值占军队采购物资价值的10%-20%;这样划分出ABC三类。A类供应商为军队提供大部分物资,并且厂家数量较少,对其重点管理是降低军队采购供应成本的潜力所在和主要方法,因而要投入主要精力进行重点管理。B、C类供应商,因其提供的物资比重少、数量多,则可以减少精力的投入作一般管理,它不是降低军队采购成本的重点。
对于大部分军兵种专用物资和军队特需物资的采购来说,不断改善和优化供购关系是供应商管理的重要手段。供应商的优化策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与优秀供应商和强势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管、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以显著降低采购总成本,实施有效的采购质量控制,提高军队保障采购效能;二是将部分保障环节,如流通环节、配送环节和服务环节,交给具有比较竞争优势的供应商实行外包。
3 发展长期交易合作关系
外包和和设计供应商群体是发展长期合作交易关系的前提,网络交易认为:(1)供应商是买方企业的延伸部分;(2)与主要供应商的关系必须持久;(3)双方不仅应着眼于当前的交易,也应重视以后的合作。在这种观点的指导下,买方企业和供应商致力于发展一种长期合作、双赢的交易关系。采购部门改变一般采购多家比较和短期契约的采购手段,减少供应商的数量,向同一供应商增加定货数量和种类,使供应商取得规模效应,节约成本;并和供应商签订长期契约,使其不必卷入消极的市场竞争中,获得资源更高效的利用。在这种长期合作的交易关系中,供应商对买方企业有相应的回报:(1)供应商对买方企业的定单要求作出快速的反应;(2)供应商有强烈的忠诚于买方企业的意识;(3)愿意尽其所能满足买方企业的要求;(4)运用其知识和技术,参与买方企业产品的设计过程。
军用物资采购也是一种交易行为。交易是指一种价值形式的让渡和另一种价值形式的获取的过程,其目的是通过这种交换活动将相关的企业外部资源导向企业的任务。在交换的过程中,采供双方均追求标的物的成本效用超过让渡标的物成本的目标,力争取得交换者剩余。由于不同价值形式对不同主体的效用不同,在交换中交易双方都有可能获得交换者剩余,因此,军用物资采购不是一种“零和博弈”,存在着“双赢”和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可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威廉姆斯为交易成本经济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使得越来越多的学者对供应链采购方与供应方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逐步提高了战略采购(strategic purchasing)这一概念。战略采购指宏观范围内确立采购资源,建立最优的供应体系及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过程,它使企业重新定义如何与供应商交易,永久降低成本,提高供应商的价值供献。战略采购的意图之一就是与关键供应商(Key Supplier)建立良好的关系(Buyer-Supplier-Relationship BSR)。BSR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战略采购的成功实施。据此,军用物资供应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可定义为,为实现战略采购目标,军用物资采供双方立足军用物资供应链为实现财务状况、质量、数量、交货、用户满意度和业绩的改善和提高而建立的共享信息、共担风险、共同获利的协议关系。
建立军队采购部门与供应商的长期稳定、互惠互利的合作伙伴关系,还要求双方信息高度共享,包括公开成本结构等敏感的信息。前提是彼此间的高度信任,而要形成这种信任关系,必须加强经常流,及时处理合同中出现的有关问题,特别是要处理好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的问题。首先,供需双方可不定期召开座谈会,经常就成本、质量控制、市场动态等方面信息进行交流与沟通,以保持信息的一致性和准确性,便于价格的确定和质量的把关。其次,军队采购部门应及时将部队所需物资在质量、数量和供货等方面的新要求以及意见建议告知供应商,以利于供应商能够及时调整生产满足部队要求。第三,供需双方应该经常互访,相互沟通及时发现和解决在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
4 采购整合
通过融合采购部门与供应商之间边界,交易双方的动态能力因专有信息和知识实现高度共享而得到共同的提升。采购部门不仅可以引进供应商动态能力,还可以从双方的动态能力提升中获益。信息和知识传递是采购整合的核心内容。整合网络能力有两个产出:一是提高引进的供应商核心能力与采购部门自有能力的兼容性,二是创造新的能力。整合网络能力的决策称为采购整合。
战略采购强调供应商和采购部门、采购部门和其它职能部门(如后勤财务部门、军队审计部门等)之间的整合。采购整合有三个方面:供应商和采购部门采购战略目标整合;采购部门和竞争战略及其它职能部门战略整合;供应商、采购部门、其它职能部门间努力最优化。(1)军队采购部门和供应商沟通机制。在对抗性的交易关系中,交易双方的沟通大都由买方主导,信息流基本是单向的,双方都不愿意共享信息。在合作性的交易关系中,双向信息交流非常频繁,双方经常就产品质量控制、成本控制、技术可行性等交换意见,并针对意见进行不断改进。(2)早期供应商参与产品设计。军队采购部门和供应商之间沟通的增加促成了供应商参与军队物资开发。军队可以利用供应商的先进技术和创新理念,在军队科研机构的指导与协调下不断改进军队物资的品质。(3)供应商发展紧密的交易关系的另一成果就是军队帮助供应商发展能力。军队采购部门应着眼于长期的军事经济效益,去改进供应商技术、质量、配送和成本方面的能力和业绩。(4)军队采购部门与军队后勤保障战略决策过程相整合。采购整合包括:采购部门参与战略采购计划过的整个过程,为战略决策提供建议;战略选择时贯穿采购和供应链管理的思想;采购部门有获取战略信息的渠道;重要的采购决策与军队后勤保障的其它战略决策相协调。
参考文献
[1]蒂莫西 .M.拉塞特,战略采购管理――与供应商的合作与竞争[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3.
[2]徐金发,卢蓉.战略采购的过程模型及其作用模式[J].中国工业经济,2006,(3).
摘要:物资采购是企业采购过程中的一个核心环节,同时也是企业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如果管理不当,容易产生循私舞弊,以次充好的不正常现象,严重侵蚀企业的经营利润,甚至影响企业的发展。做好采购过程中的风险控制,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需要,实践中总结出采购过程中相关风险控制及行之有效的方法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各企业要根据自己的生产方式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采购内部控制制度并付诸实施.
关键词 :企业采购过程;内部控制;方法应用
全面梳理采购流程并制定采购管理制度,是控制采购风险的根本,制度建设的作用是保证采购业务能顺利开展,使企业的采购业务能有章可循,通过制度来规范自己的采购行为,做到责权利的有效平衡。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七号—采购业务》对采购流程描述中显示,采购过程基本可分为申购、审批、购买、验收、付款和采购后评估六个环节,在实际采购业务中,要明确相关部门的采购职责及相关权限,避免多头采购和重复采购。对采购经办人员实行定期岗位轮换制度,将执行线与监督线相互分离。下面就采购过程中的内部控制进行总结,以探讨采购内部控制在企业采购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一、申购环节
采购控制流程,是整个采购控制过程的源头,企业应当建立采购申请制度,依据采购物资的不同类型,确定相应的申购部门。明确相应部门的职责权限及审批程序。在执行采购计划前,根据生产经营目标及生产进度,进行采购预算的编制和审批。严格控制超预算及预算外的采购,对于超预算及预算外的采购业务,应先履行预算的调整程序,再办理请购手续。请购业务由需求部门依据库存量及用料预算量填写请购单,并注明物料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及需求日期等,经请购部门汇总并审核通过后,统一交由采购部门进行采购。
二、审批环节
审批环节贯穿着采购业务全过程,从采购申请到合同签订最后到货款支付都要明确审批人制度,使得执行部门与监督部门并存,达到权责利有机统一。因此在这一环节,权利人签字盖章是事后采购检查的重要书面材料,也是区分责任的主要依据。使得权利人在行使权利的同时,增加了审核把关责任。请购审批,使用部门负责人对采购申请计划进行汇总审核,对异常采购及频繁采购的物资应严格控制,对临时采购急件应通知采购部门即刻实施采购,事后补办审批程序;合同审批,在确定合格供应商的同时,尽可能使用本公司的合同版本合同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审批时,对合同的主要条款应重点审核:包括供应商、采购数量、价格、质量要求及付款方式。同时要求采购人员签订一份质量价格承诺书,作为合同的附件,以减少企业的采购风险;付款审批,根据完善的采购过程形成的相关书面资料及合同付款日,及时办理付款审批,是企业诚信经营的重要保证。
三、购买环节
采购实施是以审批后的请购单为依据,此采购实施过程包括确定供应商、采购价格和签订采购合同。它是整个采购过程中的核心工作,也是采购控制的主要环节。因此在实际采购业务前,按照采购内控制度规定,建立科学的供应商评估及准入制度,确定合格供应商清单,建立供应商管理信息系统。对供应商提供的物资的质量、价格、供货及时性及经营状况等实时管理和综合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合理选择供应商。对供应商的动态管理,不仅是采购部门的责任,更是企业内部各相关部门的共同责任。通过采购部门对供应商信用及市场价格的监控,使用部门对物资质量的监督,财务部门对采购价格的评价,不同的信息汇总可以对供应商进行优胜劣汰的调整,从而降低采购成本。同时加强企业内部各部门间的合作与交流,形成制衡机制,避免与供应商的长期合作带来的采购风险。合理的采购定价机制也是确保采购价格合理的重要保证。大宗物资采购应通过招标方式,合理确定招标范畴、标准、实施程序和招标规则,并形成主次供应格局,一般物资采购应采用询比价方式,同时避免货比三家资料流于形式。对零星的物资采购可执行定点采购,并定期进行轮换。采购合同的签订,必须履行审批程序,对于大宗及重要的物资必须签订采购合同。原则上合同条款由我方拟定,用户提供合同条款须经法律顾问审核,并按照合同法规进行操作。合同应连续编号,并一式几份,供应商和采购部门各一份,财务部门一份作为采购付款的依据。
四、采购验收环节
采购货物到达后,仓库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要对照合同或订单对货物数量、规格、型号、质量及相关内容进行验收,难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验收的,要列入合同条款确定验收时间,对公司不具备检验能力和无质量标准的物资,采购部门在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时应同时签订《质量价格承诺书》,同时可委托无利益关联的第三方进行抽检。检验合格后开具入库单办理入库手续。对质量不符合承诺或合同标准的,质管部门应将检测报表反馈给采购部门,采购部门根据库存情况、市场行情初步确定是退货还是让步接收。确定退货的,由采购员办理退货相关手续,需要让步接收的由采购员填写《让步接收申请单》并附检测报告,报使用部门审批。使用部门对让步接收及接收体格进行批复,批复件一份送财务部门作为采购结算的依据,另一份送质管部门作为重点质量跟踪的依据。
五、付款环节
货物入库后,仓管人员将办妥的入库单连同货物发票及运输发票送采购部门,采购部门审核签章后连同用款联系单送财务部门审核。财务部门对照合同及采购部门递交的付款资料进行审核。审核无误后作为入账的依据。同时按照合同付款时间支付货款。出纳在办理付款手续时要对付款审批程序、付款方式和付款时间进行最后审核。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损失和信用损失。
六、会计控制
企业应当加强对购买、验收、付款业务的会计系统控制,详细记录供应商信息、采购申请、采购合同、采购运输、验收记录、退货或让步接收情况、款项支付情况,做好采购业务各环节的记录,确保会计记录和采购记录与仓储记录核对一致。财务部门每月要与供应商进行货款结算的核对,并通过函证等方式,定期向供应商寄发对账函并取对方确认的对账单,审核其余额是否与应付账款、预付账款,应付票据相一致,对余额不一致要及时查明原因,报上级部门批准后,作相应调整。
七、采购审计制度
采购过程结束后,企业必须做好全过程的记录和信息化管理,确保采购过程的跟踪审计监督。审计监督部门需对采购全过程进行监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未经申购审批擅自采购的,由采购员承担采购损失,对申购部门多申报造成库存积压物资半年以上需处理的,按处理损失额承担责任。质量检验部门对检验失职,把关不严造成损失的,由质检部门承担现责任。对采购价格高于市场价格形成的差额,由采购部门同供应商协商处理。视挽回损失情况对采购人员进行相关追责。
参考文献:
关键词:存货 ;采购; 制度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公路建设企业企业在抓好商品生产、营销工作的同时,越来越重视从内部节约挖潜,但大多数只重点于节约空间相对较小的人工支出、管理费用等方面,而对材料采购成本的控制重视不够。据权威资料统计,在典型的企业成本构成中,采购成本一般大于60%,人工支出(工资、福利费等)占20%,管理费用占15%,利润占5%。由此可见,采购成本构成了企业生产成本的主体,也是企业成本控制中最富有价值的部分。降低采购成本能为企业带来杠杆效应,可直接增加销售利润,有利于增强企业在同行业中的竞争优势。因此,企业应优化采购成本的管理并作为成本控制的重点。
一、优化采购流程管理,严格操作规范
企业在采购之初,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采购业务流程。
(一)岗位职责的划分存货采购环节中的主要业务有提交请购单、签订采购合同、订货、收货和入账等,根据不相容职务不能混岗的原则,应注意以下环节:
第一,在请购单中,对需要采购的物资品种、数量由生产或销售部门、保管部门根据需要和现有库存量共同制定,然后交采购部门公开询价。
第二,成立专门的供应中心负责全公司的物资采购,供应中心职能只是调研市场与物资采购。
第三,成立价格委员会或由一独立的部门根据采购部门的市场调研报告及自己的核实情况,由生产部门、采购部门、销售部门、财务部门共同参与选择供应商,并签订合同。
第四,成立单独的仓储部门,仓库保管的人员由仓储部门来管理,并对这些仓库保管人员进行定期的轮换以减少串通舞弊行为。物资的采购人员不能同时负责存货的验收保管。
第五,质检科成为一个中立部门,并赋予相应明确的权责,如无质检报告,仓储部门不能收货入库,财务不能开票、付款。
第六,物资的采购人员、保管人员、使用人员不能同时负责会计记录;采购人员应与负责付款审批的人员、付款人员相分离;记录应付账款的人员与出纳人员相分离。
第七,对于主管经理人员的职责,应根据不相容职务不能混岗的原则做出调整,以达到相互制约的目的。仓储部门、质检科、供应中心、价格委员会应当归属于不同的主管经理领导。对于许多国有企业来说,按照业务职能进行各主管经理的分工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模式,比如,生产物资的采购、仓储、质检、生产属于生产经理负责;包装物的采购、仓储、质检、运输、营销属于销售经理负责;财务经理和人事经理则不参与销售、生产方面的事。这种模式虽可便于企业进行生产、销售等方面的协调,但是这种模式没有做到不相容职务不能混岗,达不到相互制约的目的。相互制约的应该是采购的各个环节,而不应该按采购品种进行分工,在这种情况下内控方面可能出现极大缺陷。我们认为,对于采购的内部控制还应该明确采购的不同环节应由不同部门执行,这些部门由不同的经理负责,以形成不同部门(经理)之间的相互制约和牵制,减少采购过程中通常所存在的“猫腻”。
〖HTK〗(二)采购内控环节的完善(建立完善的采购内部控制制度)〖HTSS〗
1、建立采购申请制度
采购部门确认的目的在于两个方面:一是防止已经采购的存货又重复执行;二是咨询现行市场价格,对所需采购资金进行估算。采购部门签署同意采购的意见并将估算的资金需要、付款时间说明交资金管理部门,由资金管理部门根据企业的经营目标、资金预算范围和企业的现有资金状况进行综合审查后批准。存货采购的请购单由资金管理部门签署同意执行的意见后,再交采购部门,由采购部门将请购单报主管领导批准后存档备案并办理招标订货手续。在对企业采购内控的设计方案中,将采购环节中的一些控制职能如价格审议由另一部门负责,重新对企业部门之间的职能进行划分。这样既可完善内控,也可达到优化业务流程、减员增效的目的。我们认为,在设计内部控制的过程中不应将内控设计只看成内控的事,而应和企业管理的其他方面的改革结合起来。
2、建立订货控制制度
(1)市场经济下,各种经济成分并存,价格机制调节作用日益加强,采购业务也应根据实际情况引入市场调研和招标投标这一控制点。这样可以通过对供应商的信用、规模、质量、价格等方面的了解,避免上当受骗,如期履行合同;可以买到物美价廉的物资;还可以杜绝不正之风。在进行市场调研报告时应附供应商的价格表、质量等级、供应量、电话、地址,并需经企管部门审核其真实性和全面性。企管部门应建立供应商档案,内容包括:地址、电话、价格、质量指标、折扣和付款条件、以往采购数量、价格等,以便及时核对与查找。每年还应引入一定的新供应商,以增强供应商之间的竞争意识。
(2)将经审核后的市场调研报告交给某一机构或专门成立的招投标委员会(可由采购、企管、使用、财务等部门参加),通过招投标委员会来选择供应商,对大宗材料进行招标采购。批复供应商和价格时,不能由采购部门单独决定。采购部门凭被批准执行的请购单以及审核批复后的供应商、报价单办理订货手续,与供应商进行谈判。根据谈判结果签订订货合同及订货单,并将订货单及时传送给生产、销售、保管和会计等有关部门,以备合理安排生产销售、收货和付款。在订货制度中,核心点是对购货询价、签订合同和订货单的控制。
3、货物验收控制制度
验收货物时,由使用部门、采购部门、质检科及指定技术人员到场,按计划单、合同书验收,所收货物的检验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如一项不合格则不予接受。验收时采购人员回避,但验收结果应通知采购人员,以便及时解决问题。货物验收控制制度的核心是保证所购货物符合预定的品名、数量和质量标准,明确保管部门和有关人员的经济责任。
4、建立采购审计制度,加强对企业物资采购环节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管理
企业内部要设置专业的审计监督机构,从供货厂家的选择到购货合同的签订、物资入库的验收、质检、采购价格的确定以及购货款的支付等环节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审计监督,严格堵住物资采购环节的管理漏洞。
5、会计稽核与对帐制度
博斯咨询公司(Booz&Company)大中华区董事长
昊盛公司所处的智能电表行业正在迎来巨变,到底是水暖鸭先知还是沸水煮青蛙,取决于欧阳宇翔先生能不能成功地改造企业DNA,让昊盛公司成为具有警觉性领导力的公司。
行业第八是怎么样的成绩?对于一家投资银行来说,可能将从Facebook这个史上最大科技股IPO中分到一杯羹,从而名列华尔街权力“封神榜”;对于一支英格兰超级联赛球队来说,意味着将无缘下一赛季的欧洲冠军杯和欧联杯,球队经营计划面临调整;对于一个航空制造业企业来说,对不起,航空制造业没有行业第八的企业。而昊盛公司所处的智能电表行业,国家电网作为占据绝对优势的最大买方,其统一招标的政策正在深深改变着游戏规则。5-6亿元人民币销售额的昊盛公司,其市场地位并没有行业第八名看上去那么光鲜靓丽,围绕着市场集中度、成本控制能力和以资本实力背书的整合将成为行业晴雨表。
昊盛公司某种程度上意识到了这种行业变化,但是组织的思维惯性促使从CEO到部门经理的管理层采取的还是“开关延敌”、总动员的非常态方式,把这场正在发生的行业巨变当做一场单打独斗的战役在打。在电科院设定产品检测标准、价格竞争为主要竞争模式的智能电表行业,昊盛公司已经失去了原有在地方上的一些“定位优势”。同时在技术上,对于机械电表“柯达式的留恋”也并没有赋予昊盛公司在智能电表时代技术上的先发优势。摆在昊盛公司经营领导团队面前的问题其实并不是如何降低自身的制造成本,而是如何在一个以成本和技术为中心导向的行业里,让在这两方面目前都不具备优势的昊盛公司生存下来,并发展壮大。
弄清楚了公司面对的问题之后,让我们再来看看昊盛公司的解决方案。临时增设的采购部门,利用大额订单带来的原材料议价优势进行供货商的选择与制衡,这些都是见招拆招的战术选择,昊盛公司进行得聪明、完成得漂亮,但是这并不能从实质上应对昊盛公司所面对的挑战。对于昊盛公司来说,最需要做的是以成本和科技创新为企业业务核心,重新划分企业部门以及各自的职责权利,建立一整套新的、合理的业务考核体系(包括KPI指标)来对企业经营状况做出评估。将2010年的“作战总动员”变成运营常态,让现有的采购、测试、研发和生产部门共同对产品质量和采购成本负责,而不是分别对“采购”、“测试”、“研发”和“生产”负责。只有这样才能让昊盛公司成为一家拥有“警醒型”企业DNA的优秀公司,并在即将到来的行业整合和集中化中处于优势地位。
点评2
张天兵
美国科尔尼管理顾问(A.T.Kearney)全球合伙人,科尔尼中国研究中心主任
该案例在高科技制造业中非常典型,其行业特点就是技术更新的速度快,成本压力也非常大。
案例中所提及的核心问题是新器件引入之后测试工作的职能问题,其实我认为,最为核心的问题还是构建持续降本能力,提升市场竞争优势。如何在质量合格的前提条件下,通过新器件或者新器件的供应商引入,在企业整体层面上达到降低成本,提升竞争优势的目的。
高科技制造企业的组织架构按照职能通常分为:产品设计部(研发部)、采购部、生产制造部、质量管理部等,这是一个序列,构成从设计、采购、生产、质量保障这样一个流程和组织架构方式。每个部门都有不同的职能,但是在新器件引入中,由于它是一个科技类产品,关键原器件和通用器件的产品质量会对最终生产出来的产品成品质量产生重大的影响,包括质量的稳定性、质量是否达标等。
因此,新器件或者是新器件的供应商的引入,不是单个部门就可以完成的事,采购部不足以清晰地了解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质量能否真正达到产品设计部的要求,也没有足够的测试资源在它的管辖范围之内做这种长期的、应该做的测试。它需要有一个跨部门协作的、横向的、一体化的流程,将各个部门的资源全部调动起来,围绕同一个目标,做同一件事情。这个目标就是上面所说的,在保障质量合格的前提下,通过新器件或者新器件的供应商的引入来持续降本。
这样看来,在职能性组织架构之外,跨部门形成一个组织就成为必须。这在跨国公司通常被称作工作小组。工作小组成员来自各个职能部门,只是因为一个共同的目标组织在一起,工作小组的总负责人可以来自采购部,也可以来自技术部,还可以来自生产部以及质量管理部。但他必须要有全盘的管理经验,最理想的情况就是,他既有技术方面的知识,也有所谓商业的经验,这样就可以清楚整个技术是否能够达标,成本上是否能够降低,以及如何能够通过与供应商的谈判等等一些手段,在技术达到部门要求的前提下,能够有持续降价的空间。
昊盛公司在之前的尝试中,将一个本该是跨部门协作的事情放在了单个部门里面去做,其结果可以预见――要么做不成,要么效率低下。就像案例中所提及的那样,将降本主要放在采购部中时,降本是达到了,但出现了批量的质量问题;将测试的职能独立放在测试中心,测试的周期很长,采购部降低成本的目标就难以达到。
如果要制度化来做此事,必须要有跨部门协作的机制,也就是在职能型组织中间建立起一个横向协调的机制,其中工作小组的方式最为常见,当然也可以是跨部门流程,能够将各职能部门中间的各个节点横向地流转、贯穿。至于目标的设定以及KPI考核的方向,就是在引进新器件以及新器件供应商时,在保证质量合格的前提下,同时要降低成本。因此,欧阳宇翔先生最后制定的推进工作的四条基本原则基本上是对的,其核心就是要将KPI指标对各个部门形成控制。
对研发部门而言,产品设计本身就是要持续地降低成本,这在电子制造企业非常普遍,因此,持续降本可以作为KPI的其中一项指标放在研发中心。对采购部门也是一样,在质量有问题的情况之下降本,成本并不能真正降下来的。
因此,要通过引进新器件或者新的器件供应商来持续降本,就必须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质量可以接受,二是成本要能够下降。考核的重点在于,要将质量跟成本放在一起考核,在质量可接受的前提之下,成本的持续下降,才是企业想要的最终目标。
此前,昊盛公司将质量和成本分开来考核,这就错了。公司的出发点是要降本,因为面临市场的压力,企业不得不去降本,这没有错,但是通过采购部去降本,因为采购部对产品技术不熟悉,或者是对产品质量不关心,就可能导致成本是下降了,质量却受到了影响。
【关键词】 国有煤炭企业 采购成本 成本控制
采购是指企业以合理的价格从企业外部获取企业生存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企业采购成本的降低直接会带来利润的上升,控制企业的采购成本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国有煤炭企业受到传统体制以及观念的制约,采购成本居高不下,大量占用了企业的现金流量,降低了企业的盈利能力,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制约。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国有煤炭企业在物资采购方面所存在的问题,结合供应链管理思想,提出相关合理化的建议,为我国的国有煤炭企业的物资采购成本的控制提供有效的方法。
一、国有煤炭企业物资采购的现状
煤炭行业是受计划经济影响较为严重的行业,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面,煤炭企业由于其行业的特殊性,体制改革推进速度很慢,企业整体的效率比较低下,这就导致了现阶段我国国有煤炭企业在物资采购的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既有体制的原因,也有操作的原因,只有全面分析我国国有煤炭企业物资采购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才能准确合理地提出相关解决措施。
1、缺乏健全的采购制度以及有效的监督体制
健全的采购制度是有效控制采购成本的前提,煤炭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的行业。与一般的企业相比,国有煤炭企业既需要采购一些满足一线员工基本生活保障的物资,也需要采购生产需要的物资,采购金额巨大,种类繁多,采购管理的难度很大。目前我国的国有煤炭企业在采购管理方面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对“采管”进行有效的分离,相关的财务人员、采购计划的制定人员以及采购监督人员不能对采购的执行人员进行有效的监督与控制,采购执行人员的决定权利很大,这样就会导致采购人员与供应商之间发生采购腐败行为,增加企业的采购成本。
2、相关采购人员的知识技能素质差
煤炭行业作为一个特殊行业,所采购的物品既有生产所需要的大型精密设备也有日常运营所需要的办公用品以及员工的一些生活用品,物品的种类繁多,数量规格不统一,不同物品的采购需要采购人员具有所购商品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采购管理知识。而当前我国的采购管理的培训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仅有少数高校开设有采购管理专业,具有专业采购知识的人才比较稀缺;同时,煤炭企业的采购人员大多都是过去的物资供应管理人员,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较为严重,采购管理能力不足,成本控制观念比较落后,对采购成本的控制能力不足。
3、采购方式不合理
目前煤炭企业的物资采购方式主要包括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两种采购方式,在采购体制改革以前主要是分散采购,随着体制改革的推进,集中采购已经占到主导地位。但这两种采购方式是适用于不同的物资的采购,并不是哪种方式优于另一种方式。在分散采购模式下,物资需求部门可以独立地完成本部门的采购,审批程序简单,能很快地满足部门的采购需求,但是采购批量小,采购价格高,物流费用高,不利于对整个采购过程的监控,容易发生“寻租”行为;集中采购可以通过大批量的采购来压低采购物资的价格,通过集中的配送来降低物流成本,通过严格的审批监督流程来防止采购腐败的产生,但集中采购的采购批量大,采购周期长,不能迅速及时满足需求,采购管理的成本高,对一些低值物品实行集中采购会形成“规模不经济”效应。目前国有煤炭企业对采购方式的确定归于简单化,不能根据需求的特性以及所购物资的特性来合理地选择采购方式。
4、对供应商的管理落后
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煤炭企业的物资供应都是由物资部门的计划完成,不需要和供应商来往。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国有煤炭企业必须通过外部采购来获取企业生存与发展所必须的资源。著名战略管理学者波特指出,供应商与企业是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目前国有煤炭企业的供应商管理能力比较低下,不能发挥其在供应链中核心企业的作用来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只是简单地把供应商当成交易对象,尽可能以最低的价格来完成每一次物资的采购,这样就不能实现与供应商的长期合作,使得企业的每一次采购都需要寻找新的供应商,增加了物资采购的信息搜集成本和交易成本,最终不利于企业长期的采购成本的控制。
二、国有煤炭企业采购成本控制的建议
国有煤炭企业在物资采购方面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不仅会增加企业的采购成本,降低企业物资供应的能力,甚至会增加企业运营负担,危及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要解决这些问题,既要改变落后的思想观念和管理体制,又要加强对具体采购业务流程的管理,加强对采购人员的培训与教育。
1、建立健全的采购制度以及采购监督体系
制度保障是采购成本控制的前提,目前我国的国有煤炭企业正处在管理体制的变革期,在企业内部必须建立起规范的采购管理的审批流程,明确各部门的职责权限,使企业各部门所需物资都是在企业的规章制度以内合理合法地进行。我国的国有煤炭企业物资采购的完成需要财务部门、采购需求部门以及采购部门三方合作才能完成,在这个过程之中财务部门只是负责付款,而采购需求部门则是负责制定采购需求计划,这就导致了采购部门的职权过大,不利于对采购部门的监督,也不利于发挥财务部门的成本成本控制优势以及采购需求部门对所购商品的了解优势。因此,必须加强财务部门和采购需求部门对采购管理的监督作用,财务部门要确立统一的成本核算原则,为采购部门制定采购价格以及采购审计提供依据;物资需求部门需要对所购物品的质量规格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检查,防止采购部门采购到伪劣产品。只有通过采购部门、财务部门以及物资需求部门三方的互相监督与合作,才能有效地防止采购腐败的发生,同时还能发挥各部门的职业专长,最终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
2、合理确定采购方式
随着国有煤炭企业管理体制的变革,之前分散的采购方式逐渐被集中的采购方式所取代,对企业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并不是在所有情况之下集中采购都能取代分散采购,必须根据需求的特性以及采购物资的特点来合理的确定采购方式,不同的物资采取不同的采购方式。在采购管理中有著名的“80―20”法则,既占企业采购资金的80%的物资是由企业20%的供应商提供的,我们应该对企业所采购物资的属性进行分类,对于经常性需求而且通用性比较大、采购金额比较大、需求周期比较稳定的物资采取集中采购,由物资需求部门向采购部门提交采购计划,由采购部门完成物资的采购,并接受财务部门的采购审计,接受物资需求部门的物资检验;对于通用型比较小、采购金额小而且需求周期不固定的物资,由物资需求部门直接采购,并接受财务部门的采购审计和采购部门的采购监督,这样就可以在有效保证物资供应的前提下控制物资的采购成本。
3、加强供应商的管理
供应商对于企业来说,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合作伙伴,与供应商保持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采购风险、控制企业的采购成本。我国国有煤炭企业的物资需求与其他行业的企业相比,需求的物资一般是比较确定,需求的周期一般也是比较稳定的,这就为维持良好的供应商关系提供了前提。同时,要想双方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煤炭企业必须有很好的供应商管理能力。首先,企业必须明确哪些物资是标准化程度高、通用性较大而且需求是周期固定的,哪些需求的周期不确定、标准化程度低,对不同性质的物品采取不同的采购方式。其次,企业需要建立供应商准入制度和档案制度,对需要长期合作的供应商加强考核与监督,确保供应商有足够的供应能力以及对产品质量的保证。最后,还要加强与供应商之间的沟通,对优秀的供应商进行奖励。
4、建立完整的采购绩效评估体系
在需要的时间周期内,以合适的价格为需求部门提供质量符合要求的物资,是采购部门的职责,而在当今买方市场的背景之下,供应商会利用各种隐性的手段来拉拢采购人员,让采购人员以牺牲公司的利益来换取自身的利益。国有煤炭企业与一般的企业相比较而言,采购的物资数量庞大,物资种类繁多,供应商的资质也各不一样,对采购的全过程的监督以及供应商的监督比较困难,因此,在采购过程中要做到:建立完善的采购绩效考核体系,以成本、交货准时性、产品质量等因素作为考核指标,建立起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对采购人员进行考核,对于出现采购腐败的相关采购人员实行“一票否决”制,开除其在企业的职位,并追究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对于采购成本控制实行“末位淘汰”制,对采购成本控制不力的采购人员调离采购工作岗位,以督促采购人员控制企业采购成本;将采购人员的福利待遇与采购绩效挂钩,对于采购成本控制很好的采购人员给予相应绩效的工资。这样才能保持采购队伍高效、廉洁、富有战斗力,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
5、采用第三方采购
第三方采购服务的基本概念,源于管理学的外包。它指的是供方和需方为专注于其竞争优势,将产品和服务的采购外包给第三方公司的采购方式。与企业自己采购来满足需求相比较,第三方采购以采购订单为核心,对采购过程中物流运作中的各个环节状态进行严密即时的监督,为企业提供及时准确的采购计划和执行路线,并通过对多元素采购计划的编制和分解,将企业的采购需求迅速转变为直接的采购任务,大大提高了效率。我国的国有煤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企业的丰富行业经验以及企业在煤炭采掘和煤炭化工领域的技术优势,对采购成本控制的能力不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在自身无法有效控制采购成本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将非核心的物资需求外包给第三采购服务商,利用第三方采购机构丰富的采购经验、专业的采购团队,来减少商品库存及运输的费用,帮助企业化解由质量、缺货带来的风险,为企业准时提供价格合适、质量符合要求的物资,有效控制企业的采购成本。
三、结语
本文分析了我国国有煤炭企业在采购成本控制方面所面临的一系列困难,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但这些建议仅仅是针对采购成本控制而言的,需要指出的是采购成本仅仅是企业生产运营从成本控制的一部分,而目前我国的国有煤炭企业的成本控制意识比较淡薄,只有在企业整体生产运营过程中坚持成本控制意识,才能保证整个环节的成本控制,也才能将采购的成本控制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高现昌:强化煤炭企业集中采购管理努力降低物资采购成本[J].管理科学,2009(4).
[2] 孟晓红:刍议如何控制国有企业的采购成本[J].经管视线,2011(12).
关键词:五力模型 高校 物资采购 内部控制
我国高校物资采购内部控制五要素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将“五力模型”的核心理念与高校物资采购内部控制相结合,可以进一步完善高校物资采购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提高学校物资采购水平,购回价廉物美的商品,促进高校健康稳定发展。
一、当前高校物资采购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物资采购内部控制的设计、运行不完善
当前高校物资采购内部控制设计存在不足:一方面,我国没有专门制定高校物资采购的相关法律法规;另一方面,高校在自己制定有关物资采购规定时,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没有一套完整的高校物资采购内部控制制度。因此,高校在物资采购过程中缺乏有效约束、存在着不少漏洞,在具体实施物资采购活动时运行效果不佳。例如,有些高校对物资采购内部控制有许多误解,认为加强内部控制影响了办事效率,使得部分高校的物资采购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
(二)物资采购的风险控制不完善
高校物资采购活动的风险主要有:采购计划不合理,供货商选择不当,采购验收不规范等。例如,有些高校没有完全按照采购计划、采购申请单进行物资采购;对于设备、教材、图书等大宗物资,没有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供货商;没有设置专门人员根据采购货运单、发票、合同副本、价格申报单、采购计划进行验收入库等。
(三)物资采购的购买环节不规范
高校物资采购环节的请购、审批环节不规范,供货商的评估、准入制度不科学,采购方式不合理,采购定价机制不合理,合同签订不规范,采购物资验收不规范等。例如,有些高校在物资采购过程中,由于对所购物资、设备的市场调查不够,对供货商履约能力的了解不全等,导致部份供货合同无法履行的风险,给学校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
(四)物资采购的付款环节不规范
高校物资采购的付款程序、职责不规范,对预付账款、大额资金没有定期核查,会计系统控制不严格,物资采购的退货制度不规范等。例如,有些高校在物资采购过程中,会计记录、采购记录与仓库记录核对不一致;没有指定专人定期与供货商核对债权债务;没有严格审核资金预算、合同、相关单证、审批程序等内容,就给供货商办理了货款结算,承担了许多财务风险。
二、波特五力模型的核心理念与运用
(一)五力模型的核心理念
波特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各行各业都存在着决定其竞争能力的五种力量,这五种力量互相制约互相促进,共同影响着行业的发展。它们是:行业新进入者的威胁,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购买商的议价能力,替代品的威胁,同业竞争者的竟争强度。通过分析五种力量的此消彼长,可以客观地分析自身所处的外部环境和自身的内在竞争能力。
(二)五力模型的运用
五力模型的核心理念适用于各行各业,本文从高校物资采购内部控制的视角,对五种力量进行分析研讨:监管部门(教育、财政、纪检、审计等部门)、使用部门(教学、实验、科研、饭堂等部门)、供货商(教学设备、实验设备、饭堂物资等供货商)、同业竞争供货商(个体、集体、股份制等)、高校采购部门(学校招投标管理中心、纪检审计、后勤采购部等)。它们分别对应的五种力量是:监管部门的监督能力、物资使用部门的评价能力、供货商的议价能力、同业竟争供货商的竟争能力、高校物资采购部门的执行能力。这五种力量与内部控制五要素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共同促进高校物资采购内部控制的日益完善,从而为学校购回价廉物美的商品。
三、五力模型对高校物资采购内部控制的影响分析
众所周知,高校物资采购内部控制的五要素是: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其中:内部环境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风险评估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控制活动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具体方式,信息与沟通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内部监督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而五力模型与内部控制五要素的关系密切,它们之间形成了一种完美的结合,共同影响高校物资采购内部控制的建设。
(一)上级监管部门
高校物资采购的监管部门主要有:教育、财政、纪检、审计等部门。它们代表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对高校物资采购实行全方位监督,处处体现了监督能力。例如,财政部门对高校物资采购资金实行预算控制;纪检审计部门,对高校物资采购部门的内部环境建设、物资采购活动过程、内部监督的效果进行风险评估等。
(二)物资使用部门
高校物资的使用部门主要有:教学、实验、科研、后勤处饭堂等部门。它们代表学校不同的部门,对学校采购回来的物资、设备的性能、质量、价格等进行客观评价,体现了对所购物资的评价能力。例如,教学部门对教学设备的优劣、价格的高低可以提出评价意见,体现了内部监督员的身份。而他们在使用教学设备时最有发言权,他们的反馈意见,对于教学设备的采购活动,进行风险评估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凡此种种,处处都体现出信息与沟通的元素。
(三)物资供货商
供货商主要有:教学、实验、科研、饭堂物资等供货商。他们体现了对商品、物资的议价能力。供货商是高校物资采购的客体;如何准确科学地选择供货商,是物资采购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在选择供货商时,一般要了解供货商的内部环境,特别是其法人治理结构、企业文化等内在价值;以便进行风险评估,防范未然。通过公开招投标方式选择供货商,以便购回价廉物美的商品。所有这些工作都依赖于良好的信息与沟通,并且进行有效的内部监督。
(四)同业竞争供货商
同业竞争者主要有:个体、集体、股份制的各种供货商群体。在各种各样的同业竞争供货商中,他们为了能够在高校物资采购中竟标成功,往往会通过展示自己产品性能、价格优势、服务质量等来体现各自商品的竟争能力。高校物资采购部门可以对他们进行风险评估,加强彼此的信息与沟通。例如,笔者所在高校饭堂,学校物资采购部门每半年举行一次公开招投标,通过公平竟争的方式选择供货商。对于大宗食品材料,必需选择两个以上供货商为饭堂提供同类食品,以利于他们进行同业竟争,为饭堂提供价廉物美的食品材料。
(五)高校物资采购部门
高校物资采购的主要参与者:学校招投标管理中心、纪检审计、实验与设备处、后勤采购部等。高校物资采购部门要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完善其内部环境,正如“打铁还需自身硬”。在进行物资采购过程中搞好建章立制工作,加强勤政廉政建设,自觉接受全校师生员工的监督。例如在进行物资、设备公开招投标中,要认真执行“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选择供货商,严格实行货比三家,优中选优的原则。学校纪检、审计要全程参与物资采购过程的控制活动,进行风险评估工作,搞好内部监督。
四、完善高校物资采购内部控制的具体措施
前述五力模型的“五力”分别为:高校监管部门的监督能力、物资使用部门的评价能力、供货商的议价能力、同业竟争供货商的竟争能力、高校物资采购部门的执行能力。笔者认为:前四种力量都是外力,后一种力量是内力;内力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力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外力通过内力起作用。因此,我们高校物资采购部门要不断苦练内力,特别是不断完善高校物资采购内部控制制度,把物资采购的“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打造一支坚强有力的、高效的物资采购执行力队伍。具体措施如下:
(一)加强高校物资采购部门的内部环境建设
内部环境规定一个单位的纪律和架构,影响经营管理目标的制定,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它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企业文化等。例如,可以在高校专门设立招投标管理中心,配备相关精干人员,具体负责全校物资采购工作。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高校物资采购管理办法》、《高校招投标工作人员管理规定》、《高校招投标合同管理办法》、《高校物资采购评审专家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有规可循,规范采购。
(二)加强高校物资采购的风险评估工作
风险评估是高校物资采购部门及时识别、科学分析物资采购活动中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确定风险应对策略,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高校物资采购历来是一项重要而敏感的工作,平时应深入基层多搞调查研究,了解市场信息,掌握物价变动情况;加强与相关物资采购行业以及客户群的联系;对相关采购物资搞好目标设定,进行风险识别和分析,做好风险应对策略和预案,将可能发生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三)加强高校物资采购过程的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根据风险应对策略,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具体方式。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等。例如,笔者所在高校饭堂在物资采购过程中的做法是:在学校招投标管理中心领导下,由纪检、审计人员全程参与物资采购工作,后勤处采购部做好日常管理工作,组织供货商撰写标书,将饭堂物资采购信息公布于校园网,整个过程公开、透明。学校后勤财务科根据招投标合同、物资请购单等做好货款结算工作。饭堂仓管部门根据物资请购单、送货单、货款结算单等进行验收入库,整个物资采购过程规范有序进行。
(四)加强高校物资采购工作的信息与沟通
信息与沟通是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方方面面有效沟通,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包括信息质量、沟通制度、信息系统、反舞弊机制。例如,高校物资采购部门可以利用校园网、互联网的信息;或者经常深入基层,到物资市场第一线去收集整理信息。保持高校内外之间的物资、设备供需双方的信息通畅。充分了解厂家的诚信度、产品的技术性能、价格等方面的资讯。总之,高校物资采购部门要深入市场、调查研究、了解信息,搞好高校采购部门与物资供货商之间的信息与沟通。
(五)健全高校物资采购的内部监督机制
内部监督是对高校物资采购内部控制的建立、实施情况进行的监督检查,评价其内部控制设计和实施是否有效,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包括以学校纪检审计为主的日常监督和各种专项监督两方面。在加强高校物资采购监督体系的同时,要不断健全物资采购监督的法律体系建设。例如,高校应制定与《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相配套的《高校物资采购管理办法》、《高校招投标工作人员管理规定》、《高校招投标合同管理办法》、《高校物资采购评审专家管理办法》等实施细则。真正做到按章办事,依法采购,接受监督,服务学校。
五、总结
波特“五力模型”积极影响高校物资采购工作,它对建设廉洁校园、防范物资采购风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要努力学习“五力模型”的精神实质并加以应用,不断完善高校物资采购内部控制制度,打造一支廉洁高效的、极具执行力的物资采购队伍,为促进新时期高校物资采购工作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探讨[J].财会通讯,2009(10).
关键词:采购管理;采购战略;供应商管理
中图分类号:F25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7-0242-02
一、采购战略的地位
为了研究采购战略,先分析采购战略在企业战略中的位置。什么是企业战略?从企业未来发展的角度来看,战略表现为一种计划(Plan),而从企业过去发展历程的角度来看,战略则表现为一种模式(Pattern)。如果从产业层次来看,战略表现为一种定位(Position),而从企业层次来看,战略则表现为一种观念(Perspective)。一般说来,战略计划是由高层管理者组成的团队制定的,它要回答如下的问题:组织开展什么样的业务、在这些业务中如何分配资源、这些业务在什么地方开展、目标是什么。从企业战略的定义可以看出,企业战略处于一个比较高的层次。一般来说,在高层管理者制定了企业战略之后,也就是确定了组织开展什么样的业务,企业一般还要制订企业的业务战略计划,以保证开展的业务能够成功。
在业务战略制定后,企业针对业务战略目标,就要开始制定职能层次的战略,这些战略包括采购战略、营销战略、财务战略、生产、会计、人力资源、客户服务以及研发职能。职能层次的战略回答的问题是:这一职能战略如何帮助业务战略和公司战略的实现,采购管理的核心工作是围绕公司的战略计划和生产计划制订采购计划。这就是根据企业层次的决策来确定采购的规模、区域,然后分配优先权、进度表、目标以及个人责任。
二、重视采购战略的意义
在目前的企业采购中,采购的战略地位并没有得到重视,大多数企业采用的一般采购流程是,生产部门根据生产的需要填写申购单,然后由行政部门审批后,交给采购部门。采购部门的责任就是根据申购单上填写的内容,去找供应商。日常工作中采购部门的任务就是等待生产部门和其他物资需求部门的申购单,再到市场上去寻找。目前的市场对于大部分商品来说是买方是市场,因而从常规状态下来看,采购部门的工作非常轻松,所以在国内很多公司,对于采购部门的重视程度远不如销售等其他部门。总认为采购部门是一个花钱的部门,采购工作很容易,在这样的背景下,重视采购战略的企业很少。
三、采购战略的制定
1.采购战略制定的基础
在制定采购战略的开始,公司需要重新评估赋予采购部门的使命。以往强调的单纯的成本降低和质量的提高已经不能完全反映采购部门的价值。在一个要求管理精细化的新时代,对总体拥有成本(TCO,Total Cost of the Ownership)的要求是最能反映客观情况的指标,所以企业制定采购战略也可以以TCO为目标来解决遇到的问题。
2.采购战略的内容和实施步骤
根据一般企业的特点,采购战略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即资源战略、供应商战略以及采购控制战略。针对资源战略,TCO将成为核心得到重点运用。围绕这个核心,企业将从发现机会、实现价值到保持成果并不断发现机会的循环过程,这是整个价值采购的基础。该过程中包含主要模块是:进行支出费用的研究、部署跨部门的物料采购团队、对供应市场和采购寻源进行分析、制定物料分类及分类战略、采购寻价全过程和部署及实施分类物料战略。
(1)资源战略制定
在制定资源战略的过程中,首先要对企业的采购物料进行分类,过于复杂的维度又会给物料分类造成一定的难度,可以将物料的一些主要的因素全面地归纳为两个维度:风险和复杂度维度以及价值维度。前者涵盖如下因素:采购一旦中断对企业造成的影响,采购物料设计的成熟度和制造、服务、供应的复杂性,企业在采购该类物料方面的熟练程度以及供货市场的市场供给能力、竞争性、进入壁垒、供应市场范围、供应链复杂性等方面的因素。而价值维度体现的则是TCO和价格弹性。
(2)供应商战略制定
对供货商的管理是采购管理过程中一项重要工作。公司可以从希望与供应商建立关系类型的角度对潜在供应商进行评估。针对某一特定采购物资,公司能够与供应商建立的关系类型是与该物资在采购物料细分模型中所处的位置相联系的,该位置反映了公司所面临的风险和支出水平。
对候选供应商,可以对之采用SWOT分析的方法,通过将一个供应商的优势和劣势企业的自身的优势和劣势相对比,公司可以了解双方之间有哪些优势和劣势可以相互弥补。公司可以通过对双方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对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可能给公司带来什么样的市场机会或产生什么样的威胁有一个总体的评价。
(3)采购控制战略制定
再好的战略都需要周密的计划和执行。而采购的组织和人员,对于采购的绩效考核,采购流程的精心设计都是保证有效管控的重要手段。此三者密不可分:采购战略确定了一个企业合理的集分权采购组织结构,根据采购组织及管控模式确定适宜的采购岗位,制定清楚明确的岗位说明书和采购职责描述,依据公司战略和目标设立采购组织和个人的考核指标体系,才能保证战略计划有效实施。
四、信息化采购的意义与实施
1.缩短了采购周期。采购方企业通过信息化采购交易平台进行竞价采购,可以根据采购方企业的要求自由设定交易时间和交易方式,大大地缩短了采购周期。自采购方企业竞价采购项目正式开始至竞价结束,一般只需要1―2周,较传统招标采购节省30%~60%的采购时间。
2.节约了大量的采购成本。采购方企业通过电子采购交易平台进行竞价采购,可以使竞争更完全、更充分,从而使采购方企业获得更为合理并且低廉的价格,从而大大节省了企业的采购开支。根据我们已经运作的竞价项目得出的经验,采购商品的价格平均降幅为20%左右,最高时可达到40%多。这是令很多采购企业感到吃惊的。
3.增加了有效供应商。采购方企业通过信息化采购交易平台的专业数据库的帮助,可以跳出地域、行业的限制,找到更多、更合适的供应商;进一步丰富了采购方企业的供应商资源和情报,更进一步了解相关物资和产品的市场供求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可以根据供应商的资信,整合供应商资源。这些都使市场供求关系更加明了。
4.信息化采购的另外一个优势是信息共享。不同企业,包括各个供应商都可以共享信息,不但可以了解当时采购、竞标的详细信息,还可以查询以往交易活动的记录,这些记录包括中标、交货、履约等情况,帮助买方全面了解供应商,帮助卖方更清楚地把握市场需求及企业本身在交易活动中的成败得失,积累经验。这使供求双方之间的信息更加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