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7 15:17:18
序论:在您撰写教育实践经验交流材料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们把群众意见最大、反映最集中的办事难问题作为整改突破口,列入全市专项整治重点任务,切实把作风改到群众“家门口”。
一、全面清理规范行政职权,建立权力清单
行政权力界限不清,行政审批事项过多过滥,市级截留区级权力,区级职能不健全,是造成群众办事难的深层次体制原因。为此,我们按省委、省政府要求,下决心清理规范,明确提出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行政职权和行政审批项目一律取消;没有法律法规明确必须由市级行使而由县(市)区办理更方便群众的一律下放,给权力“瘦身”,让职能下移,使服务提效。与以往清理规范工作相比,一是把清理范围由政府工作部门拓展到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以及中省直单位等 家单位,做到不留“死角”;二是把清理内容拓展到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行政确认、行政检查、行政处罚等 个项目,权力行使到哪里,清理规范就到哪里,做到全覆盖。推进过程中,我们把握了三条原则:一是做好上下衔接,保证工作不脱节、不出现真空;二是减少层级,一件事只能一级管,不能市里管、县(市)区也管;三是权责统一,责随权走,有权必有责,不能责任交给下级、权力留在上级。目前,清理工作已基本完成并全部建立了权力清单。对梳理出的 项行政职权,取消 项,占 ;下放 项,占 %;暂停实施 项,占 %。对没有上级要求必须搞的各类达标、评比、奖励全部取消。 项行政审批项目,取消 项,占 %;下放 项,占 %;暂停实施 项,占 %。
二、着力优化办事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群众反映各类审批需要的前置件太多凑不齐、程序太多搞不懂、门头太多跑不起。对此,我们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措施。一是让群众参与“流程再造”。各单位在整改时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建议,与办事群众一块儿模拟跑件、报批、领证,通过全程体验,摸清问题症结,把非必须的前置件一律取消,重复的环节一律取消,内部流程一律在内部完成,不让群众去跑。目前,涉及“流程再造”的市级 项已全部完成,前置件由原来平均 个减到 个,最多的由 个减到 个;审核签批环节由原来平均 个减到 个,最多的由 个减到 个;办结时限由原来平均 个工作日压缩到 个。市人社局办理企业职工退休审批由 个环节 个步骤减少为 个环节 个步骤,办理周期由原来的 天缩短到 分钟,实现了即时办结,立等可取。二是让群众清楚怎么办。整改前,窗口单位普遍存在办事指南不明不细,群众看不懂的问题。我们督促各单位站在办事群众的角度重新编制办事服务指南,告知事项用群众语言,讲清楚需要提供什么、找谁办、多长时间办完。利用媒体及时公布与群众密切相关的证照办理所需要件、流程和时限等,向群众承诺,请群众监督。三是让群众只进一个门。 家单位入驻市政务服务中心,开设服务窗口 个,办理审批事项 项,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一次性收费。明确规定服务事项必须在中心办理,绝不允许“前店后厂”。今年 月启用以来,日均办件量由原 件增加到 件。
三、集中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问题,办好惠民实事
在征求意见中,群众对新农合、办房照、办低保等问题反映比较强烈,背后折射出的是政府职能部门为民服务不到位的作风问题。对此,我们不等不拖,积极回应群众诉求,一件一件整改。针对参合农民反映住院全额交押金、报销不及时、异地就医转诊层层批等问题,我们在全市实行了住院押金和结算方式、转诊方式和报销流程等“六统一”政策,参合农民住院由原来全额交押金,统一改为市、县、乡医疗机构按不高于预计治疗费用的 %、 %、 %收取;参合农民在全市所有定点医院全部做到即时结算;除规定的 种重特大疾病外,全部取消转诊审批手续,域外就医后报销时限由原来平均 个多月,压缩到 个工作日内。这项整改举措深得农民拥护。对历史遗留的 户购房群众办不了房照问题,我们成立 个专项工作组,多部门联动,逐户甄别,采取措施,目前已解决了 %以上。
高中的班主任是学生青春路上的助跑者,是学生思想旅途上的点津人。班主任的心理健康状态,班主任是否懂得心理健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班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我校以此案例为契机,开始了把心理健康教育扎根于班上的探索旅程。
一、坚持理念的普及化取向,将心育理念根植于全体班主任的头脑
推进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要解决的是“愿不愿做”的问题。受传统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把“教育窄化为智育,又把智育浓缩为分数”的教育方式,在中小学校并不少见。很多班主任并没有充分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心理健康教育其实是为智育的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为了提高班主任的认识,我们先后邀请了全国知名心理学家北师大郑日昌教授、华中师大刘华山教授、市教科院教科所张汉强副所长、靳岳滨等专家学者以及颇有教育管理经验的上海建平中学老校长冯恩洪来校讲座,他们的精彩讲演和点拨,极大地推动了班主任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认识和水平。同时,我们还派出大批心理骨干教师和班主任代表到各地心理健康示范校进行考察,不断提升班主任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认识,从而形成班主任非抓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的思想意识,营造了大家共同学习、相互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浓厚氛围。
二、坚持操作的专业化取向,将技能提升贯穿于队伍培训的全程
在开展理念转变工作的同时,我们还对班主任进行多种形式的专业培训,提升其专业技能,重点解决有些班主任“有热情,不会做”的问题。
1.专业引领式培训
专业进修:班主任参加心理培训,学校承担50%到100%的学习费用。在此项政策的激励下,四位班主任完成了心理咨询师的学习,取得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一位班主任目前正在积极攻读华中师大的心理学研究生。学校还积极组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参加省、市、区各级心理健康业务培训、学术研讨与交流活动,以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课题引领:我校积极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课题研究,以期教师在参与课题的行动研究中,得到专家的理论指导,在实践中提升教育能力。《班级心理辅导的途径和方法研究》是在刘华山教授指导下的湖北省重点课题,十年来,其研究成果成为我校班级心理辅导的指导依据。省重点课题《优化情感—社会因素,提高中学生学习效率》结题达到了省级领先水平,课题成果让更多的老师认识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与教学成绩提高的相关性,促进了更多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我校还参加了教育部重点课题《高中生心理健康测评和团体辅导研究》子课题、*市“十一五”规划课题《整合教育资源,促进区域性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市重点课题《教师心理支持系统建设》的研究。课题的引领,提升了我校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近两年,我校有30多篇论文获省、市级乃至国家级奖励。
2.技术支持式培训
我们与高校合作,对全校班主任进行“格式塔图形”心理学知识培训,并请班主任亲身体验,做“房、树、人”心理测试,大大提高了班主任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兴趣。
在教科院的指导下,我校配备了专业心理测量软件“中学生心理健康检测系统”,专业教师及班主任在软件的使用过程中,接受了一系列理论培训和实际操作培训。近年来,我们已经建立了一整套心理健康档案,获得了每位学生的个体检测报告和班级年级的群体分析报告。针对群体分析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开展相关团体辅导活动;针对个体报告中出现的偏常情况,心理教师协同班主任积极进行关注和干预。心检系统的使用,使心理辅导工作更具专业性和系统性。
此外,学校为每位教师发放《心灵绿阴——教师心理自助手册》,为每位班主任老师订阅一本心理健康教育类的杂志。同时,学校图书馆购置大量心理专业书籍,供老师借阅;学校心理辅导室购置的心理书籍、杂志和光碟,可供班主任随时参考。
三、坚持活动的多样化取向,将求实效作为班级心育工作的最终归宿
1.开设“菜单式”心理健康课程
学校在每年开学初就应用“中学生心理健康检测系统”对全校各班进行心理健康调查。针对调查报告反映出的共性问题,我们列出各年级“心理自助菜单”,各班级自主选择,报到政教处备案,然后申请什么时候上,由谁来上,还差哪些条件,政教处统筹安排。周四社团活动时间按“心理自选菜单”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利用班会安排适量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此外,高三毕业班还定期开设心理讲座,每次大型考试后都要请本校教师或聘请有关专家到校讲座,进行心理疏导,以解除学生过重的心理压力。
2.实施班级为本的心理辅导
每班设立一个心理辅导委员,负责处理班级学生日常的心理问题,设立一个悄悄话信箱,收集班级学生的焦虑、烦躁、意见、建议,然后以合理的形式反馈给教师、班主任,尽量把心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在信箱中我们也会发现一些有心理疾患倾向的学生,这时我们就会聘请心理辅导老师来进行心理辅导或及时转介到专业心理机构。
“周记本”是我校班主任与学生心理沟通的传统有效形式,从军训到高三结束,师生的心灵碰撞在这里展现,对一些特殊学生而言,这是温暖一生的精神财富。在学生珍珍成功地考入北京理工大学后,她和警察的真情故事开始为人们所传颂。这个秘密,被善良的班主任和学校共同保守了三年,终于使这位死囚的女儿阳光、健康的成长。
我校的“心灵绿地”,是一个心灵倾诉和求助的空间。按照*市教育局《关于推进中小学心理辅导机构建设的试行意见》,学校不断投入,逐步完善心理辅导室的建设。轻松安全的环境、一应俱全的软、硬件设施,便于师生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为了拓宽沟通渠道,我校还设立了专门的心理信箱、电子求助信箱、“心灵绿地”博客和17中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魔灯,注重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咨询中作用。
3.营造浓厚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我校每班每学期至少办一期心理小报、“心理健康教育专题”黑板报;举办校内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刊和教室内心理健康教育名言布置等。每年高考前夕,非毕业年级每个班都以学弟学妹的身份办一张心理展板,以“为高三加油”为主题表达祝福和鼓励,营造温馨和谐的备考氛围。
4.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触角延伸进家庭、社区
每一个问题学生的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庭。鉴于此,我们在校内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还把它延伸至家庭、社区、社会。我校的家长学校是学生未进学校,家长就已入班,引领家长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学校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对贫困生的关爱,我们引进社会力量,但从不采用社会上常用的捐赠形式,而是精心组织召开“勤学励志座谈会”,奖励贫困生自强不息的精神,教育并鼓励更多的学生,做到“大爱无声,爱不以爱的名义”。每年的寒假、暑假,我们都要与社区进行对接,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理念传播到社区,共同建设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心理环境。
全县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以来,县教育局党组高度重视,迅速行动,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着重从三个方面精心谋划学习实践活动。
突出一个“深”字抓学习。明确学习内容,制定和落实学习培训计划,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有关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论述和重要讲话,学习省、市委和县委全委(扩大)会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和精神。一是理论学习深入。采取个人自学、集体研讨、专家报告、专题辅导、网络交流等形式,加强党员干部理论学习。严格落实学习纪律,建立学习考勤、补课等制度,切实做到保证学习时间、保证学习质量。二是调查研究深入。围绕影响和制约教育工作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局班子成员每人明确一个课题,深入学校进行调研,并形成书面调研报告,归纳梳理制约我县教育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三是思想解放深入。深入组织开展“解放思想大家谈”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科学分析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深究影响教育科学发展的新问题,激发党员干部和教师为教育改革建言献计、为教育发展出谋划策的热情,以全员大学习促进思想大解放,以思想大解放引领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突出一个“真”字抓查摆。坚持自查为主,集中查找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深入、不细致的问题,查找党员干部对科学发展观不学、不懂、不信的问题,查找缺乏主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意识问题,查找教育工作中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问题。通过上级点、群众提、自己找、相互评等多种形式,真正把问题找出来。一是真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围绕“践行科学发展观,办人民满意教育”,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坚持正面教育和自我教育为主,进行真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肯定对的、纠正错的、调整偏的,解决个人和班子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方面,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二是认真撰写分析检查报告。充分运用学习调研、征求意见和专题民主生活会的成果,找准存在问题,深刻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形成具有较高水准的分析检查报告,并以适当方式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充分讨论,反复修改完善。三是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邀请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教师代表等方面的代表以及机关干部职工进行评议,并对照群众评议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
突出一个“实”字抓整改。一是整改方案切实可行。以分析检查报告为依据,制定具有操作性、实用性的整改落实方案,做到“三明确一承诺”,即:明确整改落实的目标、方式和时限要求,明确整改落实的具体措施,明确分管领导及责任人。整改落实方案制定后,采取适当方式进行公布,进行公开承诺并认真履诺。二是整改措施注重实效。把整改措施落实到推进教育发展和改善教育民生的工作实践中,做到具体化、目标化、责任化。以实施文明校园创建等“四大工程”和职教中心迁建等“三大项目”为突破口和着力点,切实解决制约教育发展的重大问题、党员群众和师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强化措施,靠实责任,确保整改取得实效。三是完善机制注重实际。从促进科学发展的需要和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结合教育发展现状,积极稳妥地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努力解决制度缺失和体制障碍等现实问题,着力构建促进教育科学发展和实际管用的体制机制,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和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
一、“德、爱、精”是儿科医护人员的基本素质
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突出一个“德”字;有纯真的母爱,突出一个“爱”字;有精湛的专业技术,突出一个“精”字。在紧张忙碌的工作中,变压力为动力。在这里“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不是一名标语和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在这里,没有豪言壮语,有的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工作,有的是团结求实、奋进拼搏的精神和干劲。
二、继续推行“3h”护理服务
实行星级服务,做到“四有”,即:入院有人引,检查有人陪,配药有人拿,出院有人送。积极开展“一针准”治疗,提高了业务水平,使静脉穿刺一针成功率达到99%以上,减少了护患纠纷的产生。偶尔穿刺失败,诚垦地向患儿及家属表示歉意,一声“对不起”,体现以人为本,注重换位思考,绝大数家属是通情达理的,即使我们受到委屈,只要相互换位思考一下,就会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多一(来源:文秘站 )份忍耐,也就会多一份笑容。
三、积极推行首诊负责制
儿科医疗人员实行无休班制度、无补休制度、无节假日制度,奖金发放实行按天计算,绝大多数大夫每月要工作25—27天,有时有的大夫要工作28—29天,一个月只休班1—2天。因为1—7月份儿科大夫共27人,其中6名无处方权,3位女同志怀孕,7名专家,还有繁重的教学任务,所有教师都利用业余时间备课,在滨州点上课的教师,上午上课,下午上班。经常排不开班,就利用下夜班、休班时间讲课。外出教学的专家,周末要回来值专家门诊,年轻大夫要赶回来值夜班。专家门诊每天要看150—200人次,只能安排一个主班和一个帮班,所有专家提前已经把处方、化验单、各种申请单签好名字,早晨7:30就上班,儿科门诊繁忙,人多为患的景象,可以说成了滨医附院一景了。专家只要一上班,可以说连接电话时间都没有,更不用说喝口水和上厕所了。帮班专家的中午饭要等到2点下班后才能回家吃。门诊夜班值班要求是主治以上大夫,他们除了每天夜间要看30~40病人外,要兼顾病区第一线听班和夜间会诊。副教授以上二线听班。病房3名大夫值夜班,除一人主班夜班享受上下夜班待遇外,另外2名帮班,白天正常上班,下午下班只给半小时吃饭时间,与夜班一起接班,工作到11:30方可在病区休息。如果下半夜主班实在忙不过来,做到随叫随醒。第二天分别在各病区交班,并且继续正常上班,没有上下夜班的待遇,只享受一个夜班费的待遇。谁家没有大事小情,不是孩子生病了,就是无人照看,谁不想回家看看,孝敬父母,谁不想节假日一家人外出旅游,身体不适谁不想休息一下,但我们儿科大夫一切服从科室安排,不会因为个人和家庭问题给科室添麻烦,加班加点,豪无怨言,甘于吃苦,乐于奉献,因为他们坚信:“科室的需要就是责任,患儿的需要就是使命。”
四强化减负措施:
1.技术减负:儿科是一个团结协作,追求进步的科室。全体医护人员在工作之余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提高业务水平,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新生儿和新生儿重症监护病区在鲁北地区首先推行无陪人陪护病区,早期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抢救极低出生体重儿成功率大大提高。3台呼吸机的临床应用以及开展了picc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重症新生儿的抢救成功率和预后。经济型化疗方案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推广应用,解决了贫困地区小儿白血病的就医问题,提高其存活率。建立小儿支气管哮喘治疗中心,开展小儿支气管哮喘的规范化防治。加强对年轻医师的培养,实行轮转制度,培养年轻医师要做到五基、六勤、六能。五基即五个基本功:物理诊断基本功,病历书写基本功,急症处理基本功,危重抢救基本功,临床技能操作基本功。六能即六种能力:善于解释的能力,勤于创新的制度,独立工作的能力,相互沟通的能力,任劳任怨的能力,科研工作的能力;六勤:勤看、勤问、勤写、勤讲、勤思。
2.时间减负
对于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实行单病种时间限制。儿科每个病区新入院的病人有时超过十个,出院病人也是十个左右,工作量大。但能当天出院的就当天办理出院手续,加班加点完成出院病例的书写,决不拖延到第二天。
3.查房制度
坚持每天上下午两次查房,副高以上职称每周查房至少4次,主治及住院大夫每天都要查房。住院大夫查房后对新入院的病人及病情重的病人必须及时汇报上级大夫,以便使患儿得到及时正确治疗。
4.用药制度
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症,强调能口服药物治好病的决不能静脉用药,能用便宜药好病的决不能用贵重药。为避免开大方、开贵重药我科特制定用药制度。门诊处方不能超过3天的量。通过此办法既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又完善了辅助检查、注重了复查,确保了医疗质量,从根本上为病人减负。
5.会诊制度
安排5年以上住院医师和主治医师会诊,如果处理不了再请示上级医师会诊,确保会诊质量。同时我们把每周白天、夜间会诊医师名单贴在各病区护士站处,确保无论谁接到会诊电话和会诊单都能及时通知到会 诊大夫,责任到人。
6.签到制度
我们科医疗人员每天早晨和下午上班,以及科室的政治活动、周会、业务学习都实行签到制度。早晨7:55正式交班。
7.加强(文秘站:)医患沟通
长期以来,我国教师培训之教学逐渐陷入深层次困境,导致教师培训质量水平不高,并制约了教师培训工作的提升与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教师培训中存在着严重的、根本性的教学问题,归结起来,这些教学问题主要是由五个方面相互交织构成的。第一,理论脱离实际。我国基础教育教师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水平普遍较低,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把“理论补缺性培训”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教学内容,原本是十分必要的。然而,培训教学过于重视对有关概念、理论的阐释,过于重视对完整理论体系框架的建立,过于重视传授当下流行的理论、公认的观点和结论以及权威学者的看法。培训者希望通过这样的培训,能够使参训教师掌握系统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并把这些理论知识带到他们以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用以指导他们的实际工作。但事实却是,据很多中小学教师反映,他们在培训中学习的理论知识对自己的工作没有多大帮助,甚至所接受的某些观点与实际情况存在冲突。原因在于,培训教学存在理论脱离实际的根本问题。承担培训任务的大多数培训者都缺少对基础教育教学的直接认识,他们在把握具体问题的经验水平上与参训教师完全不能对等。因此,培训者所传授的理论知识只能停留在抽象的思辨层面,与实际情况相距甚远。第二,教学形式单调。我国的教师培训在教学形式上以集中培训、报告式培训、讲座式培训为主,这种单调的培训形式过分依赖培训者的语言运用能力,并常常使参训教师处于被动接受信息灌输的境地。参训教师不得不以机械学习、无意义学习的方式进行信息接收和处理,结果往往是“参训教师被培训的身心疲惫,对培训的满意度大打折扣”。由此,培训教学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第三,浅层次的经验交流。作为教师培训的有效组成部分,聘请优秀的一线教师在培训中进行经验交流,更容易受到参训教师的普遍欢迎。但是,培训中很多进行经验交流的一线教师仅对事实、现象加以渲染描述,缺乏深入本质的、透彻的分析。这样的经验交流就是浮在浅层次上的经验交流,对提高参训教师分析问题能力意义不大。第四,培训内容的可移植性差。在前面叙及的培训内容中,不管是理论知识的培训,还是经验交流的培训,都存在可移植性差的问题。也就是说,参训教师难以把这些培训内容移植到自己的具体工作中,借以促进自己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尽管有的时候参训教师在培训过程之中对培训内容若有所思、点头称道,甚至拍手叫好,但是培训过后回到自己的工作场景中,他们却又深感那些好的理论、好的经验换了个环境就“水土不服”,南橘北枳了起来。因此,“培训后效应”没有充分显现。第五,培训对教师能力训练和价值观念革新的效果差。中小学教师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认识能力、分析能力、批判能力、解决能力、改造能力以及他们所具备的现代知识观、学生观、学习观、教学观等先进的教育价值观念对他们能否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高质量地完成工作任务,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自己的专业化成长都起着关键性作用。但是毋庸置疑,中小学教师上述能力的训练与价值观念的革新在“理论脱离实际”的培训中,藉由“单调的教学形式”和“浅层次的经验交流”,再加上“可移植性较差的培训内容”,很难达到良好的培训效果。长期以来,这便是教师培训教学中的一种目标性缺失。
总之,教师培训存在着许多问题。改革教师培训必须解决教学中的深层次问题,才能使教师培训走出教学上的困境,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
二、 采用案例教学开展教师培训的原理
1.教师培训中的“案例”内涵诠释
教师培训是以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目的的一种教师职后进修方式。从表面上看,教师通过参加培训,可以进一步学习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同时可以开阔视野,与其他教师进行经验交流,借鉴同行好的经验和做法,并进行自我反思,理清自己的工作思路,创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质上,教师在培训过程中是通过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加强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革新自身的教育教学思想观念,加强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综合素质,从而促进自己获得进一步的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培训中的“案例”是什么?“案例”是具有典型意义的教育(或教学)事实、现象与问题,也是对师生主体行为、经验、思路的具体描述,其中包含着问题的情境、教师和学生主体的参与,同时也隐含着相关教育(或教学)概念与理论的应用,还可以反映出对教师的有关教育教学能力和价值观念的导向。总的来说,教师培训中的“案例”是在教师真实的实践之外为教师开辟的比较真实的模拟实际工作的“练武场”,这个“练武场”所提供的培训资源(即培训“案例”)是经过精心设计,使其同时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有关教育教学现象或问题。教师藉由这些培训“案例”可以对自身的视野、经验、理论水平、能力素质、思想和价值观等方面一一进行“操练”。更进一步地说,所有这些方面的“操练”往往是融合在“案例”中同时进行的,也是在参训教师沉浸其中而不能自觉的情况下进行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借助培训“案例”进行教学不但有利于提升教师培训的教学效果,还有利于激发参训教师的积极情绪和凸显其主体性地位。
教师培训中的“案例”是教师实践经验和教育教学理论的完美结合。“理论”主要具有抽象性和内隐性,“实践”则主要具有形象性和外显性,而“案例”兼具二者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特性的综合体现。借助“案例”,教师培训可以轻易实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转化,用“理论”解释和指导“实践”,在“实践”中体会和建构“理论”。培训“案例”的这种综合性特征填补了教师培训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巨大鸿沟,对促进教师培训有所帮助。
2.案例教学的本质特征
案例教学具有明显的情境性特征,其教学情境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思考并激发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动机是选择“案例”的基本要求。案例教学是以“真实的案例”作为教学材料开展的教学。这些“真实的案例”不是系统理论知识和现成结论的载体,也不一定是正面的、正确的、积极的材料,而只要求是对教学有帮助的典型材料。案例教学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往往采用小组讨论和组间辩论的合作学习方式。案例教学由教师组织实施教学过程、安排教学环节,并对学生的学习起一定的引导作用。案例教学的目的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案例教学可以发展被培训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实际解决问题等能力和品质”。此外,它对发展学生的批判能力、人际沟通能力都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在教师培训中采用案例教学,首先要求“案例”的设计必须亲密贴合参训教师的实际工作情况,选择真实的、典型的材料,击中参训教师头脑中的谜团,同时还要清楚地描述问题情境以引发参训教师积极思考。其次,采用案例教学必须打破以往常规的讲座式、报告式培训方式,由培训者组织参训教师针对案例材料分组讨论、辩论和质疑,结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最终形成比较一致的观点或结论(注意:即使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也不一定意味着教学的完全失败)。最后,采用案例教学是以参训教师为学习主体的培训教学,参训教师必须主动地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积极思维并不断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与其他成员交换意见。
3.案例教学对教师培训的作用
针对上述教师培训存在的根本性教学问题,案例教学作为解决教师培训中教学问题的有效途径,对教师培训至少可以起到如下五个作用。
(1)理论联系实际。我国中小学教师要实现专业化发展必须首先强化自身的理论功底,同时加强理论联系教育教学实际的能力,因此,在教师培训中尤其要注重理论与实践二者实现密切的结合。采用案例教学开展教师培训,即借助“案例教学”的组织形式,使培训者在教学设计时可以很好地融理论教学于实际工作场景之中,在真实案例材料设置的问题情境中运用、检验理论,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使参训教师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加深刻、牢固。
(2)创新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本身既是一种教学思想,也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方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并具有突出的优势。案例教学有利于变革教师培训中的教学形式与方法,增加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度,克服因教学形式与方法单调而造成参训教师被动接受学习和培训教学质量下降的问题。此外,案例教学法也是一种有利于发挥参训教师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可以使参训教师借助案例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快速地投入学习状态,并能始终保持较高的学习动机水平,有助于参训教师从培训教学中获得积极的学习情绪体验。参训教师可以在培训案例教学过程中扭转长期以来所处的被动接受地位,使自己从单一的信息接受者变成积极的经验和智慧的传授,并与培训者共同推动教学过程不断向前发展,最终实现培训教与学之间的积极互动和有效生成。
(3)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教师培训应克服形式化、浅层次和工作汇报性质的经验交流,因为这些经验内容完全可以通过书面资料获得。一线教师要作为教师培训者主体的有效成员,必须结合自身的具体经验,使培训教学达到“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目的,以使参训教师能在将来自己特殊的“现象”中仍然能够学会分析探及问题的“本质”。在经验交流的培训环节中采用案例教学,将使参训教师不单了解一线教师所提供的事实和经验,还能在此基础上深入思考各类现象背后的原因以及探索其本质规律,更大程度地发挥经验交流的价值,提高培训教学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4)扩大“培训后效应”。教师培训应结合当前的基础教育教学工作,针对工作中的问题来开展教学,使参训教师在培训中获得解决现实工作问题或提高工作质量的有效途径,也就是要注重培训内容的可移植性和“培训后效应”的产生。传统的培训教学形式主要以单向的信息传递为主,要求参训教师自己对所接收的信息进行分析加工,自己从中获得所需的启示,因此,很大程度上依赖参训教师对学习的自我约束力和对信息的感悟能力。而采用案例教学实施教师培训,所选用的案例材料容易使参训教师沉浸其中,激发其深度思考,而且培训者要求参训教师积极地参与教学互动,促进培训主体教与学之间的人际交往。通过案例教学式的培训,参训教师即使在培训结束以后,也会不断结合实际工作对案例材料进行反思,并从中受到启发借以改善自己的工作。因此,案例教学可以克服以往教师培训内容可移植性差的问题,进而扩大“培训后效应”。
(5)促进能力训练和价值观念革新。提升教师能力素质和革新教师价值观念,应该是教师培训的重要目标和任务,同时也是培训教学较难实现的目标。案例教学的组织形式要求参训教师必须运用多种能力,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才能完成学习任务,直接对参训教师进行能力训练,尤其有利于参训教师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同时,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为先进教学的教育思想观念提供了意义建构的有效支架,有助于参训教师价值观念的革新。
4.教师培训中开展案例教学的程序
1.做好培训教学前的准备。这主要是指为了节约培训教学的时间,在教学开始之前把案例材料发给参训教师阅读,并要求参训教师写出讨论发言的提纲。
2.教学实施阶段。由培训者按照预先设计的教学环节展开教学过程,并组织教师积极参与教学互动。
3.培训教学后的总结阶段。在实施案例教学中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并要求参训教师写出个人的学结。
三、 教师培训中实施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
“案例”选取必须要典型,有一定的代表性。“案例”确定之后,要对案例材料进行设计,使其突出可供分析的价值。有时因教学之需要,可以对案例材料做合理调整和改造。“案例”的选取与设计最好能够发挥团队协作的力量,进行集体研讨式备课,不能仅凭培训者一人“单打独斗”。
2.采用案例教学开展教师培训,要求在培训者和参训教师之间确立“主导—主体”的教学关系
培训者是教学的主导,扮演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参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扮演参与者、探究者的角色。培训者始终都不能取代参训教师的主体地位,使其处于被动接受预定结论的状态。
3.开展案例教学存在着时间与效率的问题
在教师培训中采用案例教学必然存在由于时间紧张而完不成培训教学任务的情况。因此,培训者在做教学设计时,必须格外注意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设计,并在教学实施中严格控制参训教师讨论交流的时间,确保教学效率。
尽管案例教学在教师培训中表现出很多优势,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局限性,比如,案例教学法就不适应传达政策性内容的培训,所以不能把案例教学作为教师培训教学的唯一形式。合理的做法是,将案例教学与讲授法、参与式教学等其他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优势互补,才能促进教师培训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朱益明.论教师培训的基本要求.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2).
[2] 叶丽新.解析教师培训中的三个基本问题.全球教育展望,2011(7).
[3] 林森.“案例教学”:破解中小学校长培训“高原”状态的新路径.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7(5).
[4] 张家军,靳玉乐.论案例教学的本质与特点.中国教育学刊,2004(1).
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依据区教育局颁布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方案》从我校教师队伍素质现状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出发。深化改革,优化组合,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致力于培养和构建一支“师德高尚、爱校敬业、真诚奉献、严谨治学、业务精湛、教风优良、团结协作、廉洁从教”师资队伍,为创建“教育生活化”特色学校,实现办学品位的再提升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新跨越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
二、工作目标:
使之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新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通过培训力争使我校教师具有以下素质: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使之具有综合教育的能力和锐意创新的能力;进一步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使之具有鲜明的教育、教学个性,并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和特色;进一步拓宽文化视野,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理论功底和科研能力,使之成为学科骨干,为教师的成长和成功铺设方便之路。培训以抓师德、抓教改、抓科研为主要途径,树立典型,引导中青年教师专业素质的不断提高,同时逐步构建校本培训模式,形成校本培训体系,建立校本培训机制,使校本培训逐步科学化、规范化、系列化。
三、工作要点:
树立师表形象。教育生活化”创始人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中包含着重要的师德建设理论,1抓师德教育。陶行知先生本人又是实践师德理论的万世师表”学校将组织教师学习学校将组织教师阅读《教师的师德修养》陶行知生活教育丛书》陶行知论著百篇》等,使全体教师深刻了解“师爱”真谛和生活教育理论的精神实质。同时开展以“爱的奉献”为主题的学术沙龙、征文撰写等富有教育性的活动来发扬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奉献精神,来实践陶行知先生的崇高师德风范,自觉转变教育观念,不断促进我校师德师风建设和教师师德修养的提高。
择本校之能人,2内部挖潜。训本校之教师。即充分发挥我校那些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各级骨干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通过讲座和示范课向其他教师传授课堂教学经验、展示教学基本功与教学技能,促进全体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众人受益”式培训。学校要求外出学习、考察培训的骨干教师,3继续进行“一人学习。必须写出学习汇报材料,并利用校本培训时间对全员教师进行培训,传达学习精神。培训可采用作专题讲座、经验交流、讲汇报课等多种形式,产生一人学习,多人受益的效应。
尽可能地邀请学科教研员、校外专家、学者来校开展专题讲座,4做好“请进来”工作。针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普遍出现的疑难和困惑。进行“临床会诊,现场诊断”找出问题及原因,制订对策措施,帮助教师解答疑难。
青年教师汇报课--寻找教育的遗憾,5围绕不同主题深入开展“同研一节课”活动。9月份。10月份骨干教师示范课--抓住教育的契机,11月份全员参与提高课--享受教育的幸福。着重进行案例研究,使教师从中获得启迪,开拓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方式。
通过案例交流、经验交流、论文交流、教育教学日记交流等,6以学科为单位开展“交流日”活动。既注重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概括、提升,总结经验、探索规律,逐渐形成我校民主、开放、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格局。
如教学设计竞赛、课堂教学大赛、优秀论文或优秀案例评比、课后反思交流、课件大赛等活动,7组织任课教师开展教育教学业务技能大赛。着力打造名师,促进教研活动的开展和教师业务技能与水平的提高。
大力开展校本教研。除“同研一节课”之外,8立足年级组教研活动。各教研组在每周的教研活动中要围绕课题,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结合课堂实践,把实践中的疑问、困惑进行归纳、筛选,确定一个讨论专题,组织交流讨论,使教师沿着计划――行动――观察――反思这一互联互动的螺旋式的渐进过程,求得问题的解决。真正“开展自己的教学研究”解决自己的教学问题”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改善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积累经验,提高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一、指导思想:
依据xx区教育局颁布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方案》,从我校教师队伍素质现状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出发,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改革,优化组合,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致力于培养和构建一支“师德高尚、爱校敬业、真诚奉献、严谨治学、业务精湛、教风优良、团结协作、廉洁从教”的师资队伍,为创建“教育生活化”特色学校,实现办学品位的再提升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新跨越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
二、工作目标:
通过培训力争使我校教师具有以下素质: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使之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新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使之具有综合教育的能力和锐意创新的能力;进一步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使之具有鲜明的教育、教学个性,并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和特色;进一步拓宽文化视野,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理论功底和科研能力,使之成为学科骨干,为教师的成长和成功铺设方便之路。培训以抓师德、抓教改、抓科研为主要途径,树立典型,引导中青年教师专业素质的不断提高,同时逐步构建校本培训模式,形成校本培训体系,建立校本培训机制,使校本培训逐步科学化、规范化、系列化。
三、工作要点:
1、抓师德教育,树立师表形象。 “教育生活化”创始人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中包含着重要的师德建设理论,陶行知先生本人又是实践师德理论的“万世师表”。学校将组织教师学习学校将组织教师阅读《教师的师德修养》《陶行知生活教育丛书》、《陶行知论著百篇》等,使全体教师深刻了解“师爱”的真谛和生活教育理论的精神实质。同时开展以“爱的奉献”为主题的学术沙龙、征文撰写等富有教育性的活动来发扬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来实践陶行知先生的崇高师德风范,自觉转变教育观念,不断促进我校师德师风建设和教师师德修养的提高。
2、内部挖潜,择本校之能人,训本校之教师。即充分发挥我校那些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各级骨干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通过讲座和示范课向其他教师传授课堂教学经验、展示教学基本功与教学技能,促进全体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3、继续进行“一人学习,众人受益”式培训。学校要求外出学习、考察培训的骨干教师,必须写出学习汇报材料,并利用校本培训时间对全员教师进行培训,传达学习精神。培训可采用作专题讲座、经验交流、讲汇报课等多种形式,产生一人学习,多人受益的效应。
4、做好“请进来”工作。针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普遍出现的疑难和困惑,尽可能地邀请学科教研员、校外专家、学者来校开展专题讲座,进行“临床会诊,现场诊断”,找出问题及原因,制订对策措施,帮助教师解答疑难。
5、围绕不同主题深入开展“同研一节课”活动。9月份,青年教师汇报课--寻找教育的遗憾,10月份骨干教师示范课--抓住教育的契机,11月份全员参与提高课--享受教育的幸福。着重进行案例研究,使教师从中获得启迪,开拓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方式。
6、以学科为单位开展“交流日”活动,通过案例交流、经验交流、论文交流、教育教学日记交流等,既注重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概括、提升,总结经验、探索规律,逐渐形成我校民主、开放、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格局。
7、组织任课教师开展教育教学业务技能大赛,如教学设计竞赛、课堂教学大赛、优秀论文或优秀案例评比、课后反思交流、课件大赛等活动,着力打造名师,促进教研活动的开展和教师业务技能与水平的提高。
8、立足年级组教研活动,大力开展校本教研。除“同研一节课”之外,各教研组在每周的教研活动中要围绕课题,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结合课堂实践,把实践中的疑问、困惑进行归纳、筛选,确定一个讨论专题,组织交流讨论,使教师沿着计划——行动——观察——反思这一互联互动的螺旋式的渐进过程,求得问题的解决。真正“开展自己的教学研究”、“解决自己的教学问题”、“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改善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积累经验,提高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9、继续开展“读书工程”,采取必读与选读相结合的形式开展读书沙龙,撰写随笔、畅谈感悟,注重培养教师自我反思、自我剖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