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糖尿病诊断标准范文

时间:2023-03-07 15:16:52

序论:在您撰写糖尿病诊断标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糖尿病诊断标准

第1篇

糖尿病的诸多类型中,2型糖尿病是主体,大约占该病患者总数的90%~95%。所以,有必要将2型糖尿病的概念和诊断标准再作些介绍。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其高血糖状态是由两个因素导致的:一是胰岛素分泌缺陷和分泌能力减弱,二是胰岛素作用不好,简称为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和)胰岛素作用障碍。这两个因素都导致胰岛素在降低血糖的过程中作用差。大家一定会问,高血糖就是血糖增高,为什么叫代谢性疾病?因为胰岛素量少或者作用差,表面症状是血糖增高,但胰岛素的作用远不仅仅在于糖代谢,胰岛素对脂代谢、蛋白质代谢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高血糖除了已经知道的三多一少症状外,实际上还会对身体的各种组织特别是眼睛、肾脏、神经系统、心脑血管系统引起长期损害,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糖尿病导致的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的临床表现,最典型的是三多一少。首先是多饮,喜欢喝水,吃饭喜欢吃稀的;第二多食,吃不饱,容易饥饿;第三多尿。如果这三个症状比较,第一个应该是多尿,因为血糖一高,肾脏就是渗透性利尿,所以高血糖第一症状是多尿,多尿后血渗透压增高,导致多饮、多食。有些人虽然患有糖尿病但症状不明显,这是因为血糖要高到一定程度才会出现“三多”。但并不是到了“三多”时,高血糖才容易引起并发症,实际上引发并发症的血糖点,就是我们诊断糖尿病的点,但在这个“点”患者是可以没有症状的。因此,典型的三多症状是在中等程度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中才出现。一少是体重减轻。血糖高了以后,糖不能进入细胞内作为组织消耗的能量,而是随着尿大量流失。高血糖必定带有高尿糖,大量糖分丢失,体重就会减轻。所以说,如果出现了三多一少,糖尿病的程度已经不轻了。糖尿病还有其他一些症状,虽然不是典型的、糖尿病特有的症状,但却是经常伴随的症状,比如容易皮肤瘙痒、皮肤干燥、饥饿、视物不清,非常容易疲倦,经常感觉乏力。如果有了这些症状,无论是不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都应该及早到医院进行检查,做糖耐量实验。糖耐量实验全称是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被检测者喝下75克糖,用空腹血糖和服糖后2小时血糖的数值判断。目前糖尿病诊断值为,空腹血糖大于、等于7.0毫摩尔/升(mmol/l),和/或饭后2小时大于等于11.1毫摩尔/升。有糖尿病症状者随机血糖到达这个数据就可以确诊。多数患者早期没症状,但血糖数值已到达糖尿病的诊断标准。60%新诊出的糖尿病患者过去都不知道自己有病,因此糖尿病可以是早期无症状,尤其是空腹血糖在10毫摩尔/升以内,往往症状不多,但实际上高血糖已经有危害了。

(边哲) 空腹血糖5.6已是危险值 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首次制定了诊断糖尿病的标准:空腹血糖≥7.8毫摩尔/升,血糖在此水平以下的应为达标人群。后来的研究发现,服糖后两小时血糖≥11.1毫摩尔/升对糖尿病并发症的诊断更敏感,而此时相应的空腹血糖应在7.0毫摩尔/升。因此WHO于1999年将诊断标准中空腹血糖值下调到≥7.0毫摩尔/升。并且提出,当空腹血糖已增高但不够此标准时(6.1~6.9毫摩尔/升)称为“空腹血糖受损(IFG)”,是糖尿病前期的一种。 2003年,美国糖尿病学分会经过研究讨论,又将IFG的诊断下限由6.1下调至5.6毫摩尔/升。根据当时的研究资料,空腹血糖在5.6毫摩尔/升以上时,糖尿病的发生概率增大。但很多患者并未注意到这个下限已下调,往往认为空腹血糖5.6毫摩尔/升还在正常范围内(上限不低于3.9毫摩尔/升)。虽然IFG仅是一种危险状态,但它很可能会发展成糖尿病。 IFG并不需要住院,只需要改善生活方式,具体来说就是要控制饮食,减少饱和脂肪,以及增加运动(每周5次、每次30分钟以上的适度运动)。对于腰围粗的患者需要将啤酒肚先减下来。 (唐委)

第2篇

蛋白尿 早期糖尿病肾病无临床蛋白尿,只有用放射免疫方法才能检测出微量蛋白尿。临床糖尿病肾病早期惟一的表现为蛋白尿,蛋白尿从间歇性逐渐发展为持续性。

开始由于肾小球滤过压增高和滤过膜上电荷改变,尿中仅有微量白蛋白出现,为选择性蛋白尿,没有球蛋白增加,这种状态可持续多年。随着肾小球基底膜滤孔的增大,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而出现非选择性临床蛋白尿,随病变的进一步发展,尿蛋白逐渐变为持续性重度蛋白尿,如果尿蛋白>3 g/日,是预后不良的征象。糖尿病性肾病患者蛋白尿的严重程度多呈进行性发展,直至出现肾病综合征。

糖尿病肾病早期尿中白蛋白排出量增加,应用敏感的放射免疫法才能检测出,是所谓的微量白蛋白尿(尿白蛋白排出量为20~200 μg/分,正常人为15~20 μg/分)。微量白蛋白尿起初为间歇性或运动后出现,后转为持续性蛋白尿。在1型糖尿病发病的最初5年内,一般不出现微量白蛋白尿,但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出现较1型糖尿病早。随着肾脏病变的加重,蛋白尿加重且呈非选择性。糖尿病肾病一旦进入临床糖尿病肾病期,即出现持续蛋白尿(>0.5 g/日),病程往往>10年。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定量一般

水肿 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一般没有水肿,少数病人在血浆蛋白降低前,可有轻度水肿,当24小时尿蛋白>3 g时,浮肿就会出现。明显的全身水肿,仅见于糖尿病性肾病迅速发展者。

部分病人由于大量蛋白尿(>3.5 g/日)引起肾病综合征,发生率5%~10%,甚至有报道占26%,这些病人预后不良,存活很少>5年。糖尿病肾病水肿较严重,对利尿反应差,其原因除低蛋白血症外,部分是由于糖尿病肾病时水钠潴留超过一般肾病综合征。

高血压 高血压在糖尿病性肾病患者中常见。严重的肾病多合并高血压,而高血压能加速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和恶化,故有效地控制高血压是十分重要的。

在1型无肾病的糖尿病人中,高血压患病率较正常人并不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伴高血压较多,但若出现蛋白尿时,高血压比例也升高;在有肾病综合征时患者伴有高血压,此高血压大多为中度,少数为重度。为糖尿病肾病的晚期表现。有资料表明,糖尿病肾病早期血压水平与白蛋白排泄率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微量白蛋白尿者血压虽然在正常范围内,但明显高于尿白蛋白正常的患者。升高的血压可促使其较早转变为临床蛋白尿阶段。临床糖尿病肾病时1/2~3/4的病人出现高血压,后者加速肾脏病变的发展和肾功能的恶化。

肾功能不全 糖尿病性肾病一旦开始,其过程是进行性的,氮质血症、尿毒症是其最终结局。糖尿病肾病进展快慢有很大的差异。有的病人轻度蛋白尿可持续多年,但肾功能正常;有的病人尿蛋白很少,可快速发展出现肾病综合征,肾功能逐渐恶化,最终出现尿毒症。

持续性蛋白尿至终末期肾衰平均7年,早期控制高血压、血糖及低蛋白饮食等可使此间期延长。在未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速率平均为每月1 ml/分,到后期50%~70%有肾功能损害,当GFR低于正常1/3时出现明显氮质血症。近1/3患者进入尿毒症。糖尿病肾病肾衰患者耐受力较其他慢性肾衰患者差,主要原因:①糖尿病肾病常有外周神经病变,使尿毒症症状更重;②自主神经病变致膀胱功能异常,神经性膀胱,尿潴留,故加速肾衰进展,自主神经病变尚可诱发性低血压;③高钾血症常见,系低肾素低醛固酮血症所致,加重了慢性肾衰时代谢性酸中毒;④随着肾功能恶化,高糖渗透性利尿作用丧失,水、钠排泄障碍,加上高血糖使细胞内液体移至细胞外,故血容量负荷过重,肺水肿多见。肾功能衰竭时常出现心、脑血管及外周血管病变。冠状动脉疾患是主要的死亡原因。

贫血 明显氮质血症的糖尿病病人,可有轻度至中度的贫血,用铁剂治疗无效。贫血为红细胞生成障碍所致,可能与长期限制蛋白饮食,氮质血症有关。

其他脏器并发症 心血管病变,如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神经病变,如周围神经病变,累及植物神经时可出现神经源性膀胱;糖尿病肾病严重时几乎100%合并视网膜病变。

诊断糖尿病肾病的辅助检查

尿糖定性是筛选糖尿病的一种简易方法,但在糖尿病肾病可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故测定血糖是诊断的主要依据。

尿白蛋白排泄率(UAE)20~200 μg/分,是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指标;当UAE持续>200 μg/分或常规检查尿蛋白阳性(尿蛋白定量>0.5 g/24小时),即诊断为糖尿病肾病。尿沉渣一般改变不明显,较多白细胞时提示尿路感染;有大量红细胞,提示可能有其他原因所致的血尿。

糖尿病肾病晚期,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和血尿素氮、肌酐增高。核素肾动态GFR增加和B超测量肾体积增大,符合早期糖尿病肾病。在尿毒症时GFR明显下降,但肾脏体积往往无明显缩小。

眼底检查,必要时作荧光眼底造影,可见微动脉瘤等糖尿病眼底病变。

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标准

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应根据临床表现、肾功能、肾脏病理及糖尿病并发症等进行综合判断。诊断应符合下列条件:①较长的糖尿病史(一般至少5年才出现应激状态微量白蛋白尿,>10年才出现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②尿中出现微量白蛋白或尿蛋白阳性,并可排除高血压或其他肾脏疾病。因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均属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故可同时合并存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诊断糖尿病肾病的有力佐证。有研究证实呈现肾病综合征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绝大多数(>90%)合并视网膜病变。

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尿白蛋白排泄率增加,6个月内连续查尿白蛋白>2次,尿微量白蛋白达20~200 μg/分或30~300 mg/g或30~300 mg/24小时,且排除其他可能引起尿微量白蛋白增加的原因和泌尿系统感染、运动、原发性高血压、心衰、酮症酸中毒等。

第3篇

既然糖尿病这么可怕,潜伏又深,那么怎么才能知道有没有得糖尿病呢?这就要从诊断糖尿病的标准说起了。

虽然糖尿病是因患者解出的尿液有甜味而得名,但尿中出现糖却是由于血液中的糖浓度升高造成的。自从认识到这一点以后,人们对糖尿病的关注就转移到了血糖。

但是血糖的高低变化是连续的,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者之间没有明确的界线,于是以多少作为判断糖尿病的标准便成了个大问题:定高了的话,会造成漏诊,病情被耽误;定太低的话,可能会误诊,让没有得糖尿病的人接受不必要的治疗,造成浪费。

近30年来,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经历了多次变化。总的来说,人们希望在血糖的变化范围中找到一个截点,以此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1997年,通过大规模的流行病学研究,美国糖尿病学会将诊断标准定为空腹血糖≥7.0mmol/L和口服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俗称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这个标准也基本为WHO所接受,此后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但糖尿病是一种慢性高血糖状态,一两个点的血糖检测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因而可能不能准确反映这种高血糖状态。因此人们开始考虑使用反映较长期血糖水平的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中最重要的成分是HbA1c,因此一般用HbA1c来代表糖化血红蛋白)作为诊断糖尿病的指标,但当时的检测方法等硬件条件还不成熟,所以没能推广。如今,检测HbA1c的方法已经标准化,而且最新的结果表明,HbA1c检测与血糖检测相比,误差小、对样本储存条件要求更低、对并发症的预测至少与后者一样准确。因此,专家们提出,以HbA1c水平≥6.5%作为诊断糖尿病的截点。

2009年12月29日,美国糖尿病学会公布的2010年糖尿病诊疗指南中,在糖尿病的原有诊断标准之外又增加了一条,即HbA1c≥6.5%也可诊断糖尿病。美国临床内分泌学会和美国内分泌学院也采纳了这个标准。这个变化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何为糖化血红蛋白?

第4篇

【关镇词】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筛查时机

妊娠期糖尿病(GDM) 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其是指在妊娠期首次发现或者发生的糖代谢异常,近年来其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若得不到及时诊治,可严重威胁母婴的生命健康[1]。目前国际上尚未有GDM的统一诊断标准,目前其主要诊断标准包括《妇产科学》第6版的诊断标准、美国糖尿病协会(ADA)以及美国国家糖尿病数据组(NDDG)的诊断标准[2]。为研究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及筛查时机,我院选取2009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69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69例和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IGT)患者32例,所有患者均参照第6版《妇产科学》的GDM的诊断标准进行确诊,年龄21-37岁,其中68例初产妇,33例经产妇。

1.2 诊断方法

使用二步法确诊GDM,首先在妊娠24-28周对所有行产前检查的孕妇进行50g葡萄糖筛选试验(GCT),作为GDM的初筛试验,患者于受试前3天正常饮食,于受试日上午8时给予空腹口服50g葡萄糖,将50g葡萄糖溶于200ml水中一次性口服,1h后抽取静脉血检测其血糖水平,若患者1h的血糖量超过7.8mmol/L,则需要进行口服75g葡萄糖的耐量试验(OGTT),若OGTT试验有两项或者两项以上出现异常,即可确诊为GDM,若仅一项出现异常诊断为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IGT)。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试验前3天可正常饮食,然后受试当日禁食8-10h后检查空腹血糖水平,然后口服75g葡萄糖,75g将葡萄糖溶于300ml水中5min口服完,从开始服糖水开始计时,分别于1h、2h以及3h抽取静脉血,检测患者的血浆葡萄糖值。

1.3 诊断标准

第6版《妇产科学》、ADA以及NDDG 3种诊断标准中2项以上为阳性即为GDM,1项为阳性即为GIGT,4项均阴性即为正常,见表1.

3 讨论

由于目前国内外尚未有GDM的统一诊断标准,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妊娠合并糖尿病协作组与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产科学组共同起草了《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治推荐指南》,以逐渐规范我国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以尽可能降低母婴的相应并发症,该指南推荐采用NDDG或者ADA作为GDM的诊断标准,由于这2种诊断标准是基于美国人的标准而制定的,能否适合于我国孕产妇的临床诊断还需通过循证医学的验证[3]。通过本组资料研究显示ADA 诊断标准诊断GDM检出率与第6版《妇产科学》诊断最为接近,明显高于NDDG诊断标准,ADA诊断标准将更多的孕妇纳入诊断,利于进行早期干预治疗,对于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对于预测巨大儿具有更高的敏感性[4]。

由于GDM可通过多种机制导致不良的妊娠结局,因此及时发现并进行积极干预,对于改善GDM孕妇和新生儿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早期及时进行GCT糖筛查对于诊断GDM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本组患研究显示,GDM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孕期24-28周,占79.71%,明显高于其他时间,尤其可见GDM主要发生在妊娠中期,主要是由于处于该时期的孕妇糖类代谢以及胰岛素敏感性会发生明显改变,因此此期更容易检出GDM[5]。综上所述,采用ADA诊断标准作为GDM的诊断标准具有较高的检出率,筛查时机以妊娠中期为最佳,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和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月辉.两种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与妊娠结局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1,3(23): 39-41.

[2] 徐国珍,鲁成林.妊娠期糖尿病筛查的实验室检测指标及其临床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2,29(14):138-139.

[3] 杨慧霞,魏玉梅,孙伟杰.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新里程碑[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0,13(3):177-180.

第5篇

惠州市中大惠亚医院,广东惠州 516081

[摘要]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不同的诊断标准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制定的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新标准前后,临床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及母儿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 采用新标准后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17.44%)较旧标准发病率(6.81%)明显升高。但妊娠期糖尿病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机率、初次剖宫产率、巨大儿/大于胎龄儿、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新标准组均低于原标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新标准虽致发病率大幅升高,但通过孕期积极的规范化干预,明显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更有利于改善妊娠结局。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母儿结局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2(c)-0100-02

[作者简介] 刘婕(1973.7-),女,湖南邵阳人,本科,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妊娠期糖尿病方面研究,邮箱:liujie-73@hotmail.com。

妊娠合并糖尿病包括糖尿病合并妊娠及妊娠期糖尿病二种情况,其中80%以上为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是妊娠常见并发症,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国内外学者对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意见存在分歧。随着国外多中心大样本关于高血糖与妊娠不良结局关系研究(HAPO)结果出台,修订了糖尿病合并妊娠及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且这一标准迅速在学术界达成共识[1-2]。该研究就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新标准前后其患病率,母儿近期妊娠结局进行临床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1日—12月31日及2011年1月1日—12月31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埔院区正规产检并住院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初产妇,分别为94例和280例。2009年孕妇年龄平均(30.7±3.7)岁,2011年孕妇年龄平均(31.1±3.4)岁。

1.2 方法

将2009年按原标准诊断[3]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分为a组,2011年按新标准诊断[4]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分为b组,两组患者孕期均规范化予以糖尿病宣教、医学营养治疗、适当运动、必要时予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并发妊娠高血压疾病、剖宫产率、巨大儿/大于胎龄儿、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等情况的差异。

1.3 统计方法

应用spss11.5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

2009年共分娩1512例,诊断妊娠期糖尿病103例,其中初产妇94例,a组发病率为6.81%。2011年共分娩1 732例,诊断妊娠期糖尿病302例,其中初产妇280例,b组发病率为17.44%。二者间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母儿妊娠结局

a组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1例,剖宫产35例,巨大儿/大于胎龄儿21例,新生儿低血糖3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2例。b组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6例,剖宫产64例,巨大儿/大于胎龄儿24例,新生儿低血糖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3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该研究提示采用新标准后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大幅升高至17.44%,此与近年来生活方式改善,育龄妇女中肥胖和2糖尿病患者不断增加,以及2011年ADA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新标准血糖切点下降,新标准中仅需1项值异常而非二项就可明确诊断妊娠期糖尿病有关。众所周知,孕期严重的血糖升高可导致流产、胎儿畸形、胎死宫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危及母儿生命。然即使是轻度的血糖异常,通过孕期血糖的管理,该研究证实也可明显降低母亲胎儿新生儿不良妊娠结局如剖宫产、巨大儿/大于胎龄儿、新生儿低血糖等风险。此与HAPO研究结果一致,且大多数并发症无风险阈值[5]。

目前提出的健康与疾病胎儿起源学说,认为成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发生的影响因素作用始于孕前配子的生长发育环境(配子质量取决于其祖父母的营养健康状态),孕期(胚胎,胎儿的生长发育受到母体的多方面影响)和生后2年内的快速生长阶段(营养供给和生长环境因素产生的作用),且可持续至成年[6]。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其成年后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呈“U”形关系。胎儿暴露于高血糖,营养供给过剩,脂肪组织堆积均增加胰岛素抵抗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目前我国孕期营养缺乏明显减少,但营养过剩对胎儿乃至成年健康的影响值得重视。

鉴于妊娠期糖尿病日趋增加的发病率及对母儿健康的严重危害,一方面应加强对育龄及孕产妇宣教,使其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更需要广大医务工作者重视孕期营养管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与规范化的诊治,从而改善妊娠结局。

参考文献

[1]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2011[J].Diabetes Care,2011,34 (1):13-60.

[2] 杨慧霞. 推进循证依据在妊娠期糖尿病诊治实践中的应用[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1(14):193-195.

[3] 乐杰. 妇产科学[M].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0-154.

[4] Metzger BE, Gabbe SG, Persson B, et al.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diabetes and pregnancy study groups recommendations on the 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hyperglyeemia in pregnancy[J].Diabetes Care , 2010, 33:676-682.

[5] The HAPO study cooperative research group, Hyperglycemia and 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s[J].N Engl J Med, 2008,358:1991-2002.

第6篇

顺义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北京 101300

[摘要] 目的 分析国际妊娠与糖尿病研究组织(IADPSG)妊娠期糖尿病(GDM)诊断标准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NDDG诊断标准的2011年住院分娩的产妇116例(NDDG组)和采用IADPSG诊断标准的2012年住院分娩产妇805例(IADPSG组)的母儿结局,从孕妇并发症、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结局三分面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孕妇羊水过多、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羊水过少、剖宫产率、巨大儿、早产儿、新生儿畸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采用IADPSG诊断标准GDM能有效降低母儿不良结局的发生率。

[

关键词 ] 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孕妇并发症;分娩方式;新生儿结局

[中图分类号] R7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5(a)-0032-02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在妊娠期出现的糖耐量异常,妊娠前糖代谢正常。目前全球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糖尿病已经成为危机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我国妊娠期糖尿病的患病率达1%~5%,近年来有明显增多趋势[1]。长期以来,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在国内外未达成一致,在我国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也随之在我国历经了改变。鉴于此,我国卫生部于2011年12月对我国统一实施国际妊娠与糖尿病研究组织(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Diabetes and Pregnancy Study Group, IADPSG)制定的新的GDM的新诊断标准[2],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健院于2012年1月1日起开始采用了这一新的诊断标准。为了解新的诊断标准应用以来GDM孕妇的孕期管理及母儿结局的情况,我们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1年1月1日—2012年1月1日以来的相关病例,也为我们以后对GDM的管理及相关围产期结局的改善提供更多的提示和指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在我院共5558例孕妇住院分娩,其中采用美国糖尿病资料小组(National Diabetes Data Group,NDDG)推荐的GDM诊断标准,诊断GDM的孕妇429例,入组NDDG组116例;2012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共6195例孕妇住院分娩,采用IADPSG诊断标准,诊断GDM的孕妇1942例,入组IADPSG组805例。入组病例除外以下因素:在院外分娩,同时合并其他内、外、妇科疾病、性传播疾病、妊娠期高血压、人工助孕、骨盆异常等,排除其他因素对围产结局的影响。两组孕妇入组年龄18~47岁,平均年龄(24.26±3.35),分娩孕周32~41周,平均孕周(39.12±1.65)两组孕妇在年龄、孕周、孕产次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以下从母婴围产期相关并发症进行分析比较。

表1 两组孕妇一般情况(x±s)

1.2 方法

孕妇筛查范围在孕24~28周行糖筛试验(glucose challenge test, GCT),50 g葡萄糖粉溶于200 mL水,5 min内服入,1 h后测血糖,如≥7.8 mmol/L,为糖筛阳性,进一步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challenge test, OGTT),即空腹8~12 h后(上午9点前)取肘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后,将75 g溶于300 mL水中口服后测定1、2、3 h血糖。

1.3 诊断标准

1.3.1 NDDG诊断标准 空腹、服糖后1、2、3h血糖上限为5.8、10.6、9.2、8.1mmol/L,如任何两项高于正常值,诊断为GDM,如一点高于正常值,诊断为糖耐量受损(impaired glucose test, IGT)。

1.3.2 IADPG诊断标准 空腹、服糖后1、2、3h血糖上限为5.1、10.0、8.5 mmol/L,有一项或一项以上高于正常值即诊断为GDM。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理论频数<5采用Fisher精确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孕妇主要的并发症

羊水过多、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IADPSG组羊水过少发生率明显低于NDDG组(P<0.05),见表2

2.2两组孕妇分娩方式

IADPSG组剖宫产率显著低于NDDG组,见表2。

表2 两组孕妇围产期结局[n(%)]

注:两组相比,*P<0.05。

2.3新生儿结局

IADPSG组巨大儿、早产儿、新生儿畸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明显低于NDDG组,见表3。

3讨论

随着妊娠进展,妊娠早中期血糖水平逐渐降低,妊娠中晚期孕妇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此时若胰岛素代偿性分泌不足,易发生GDM[3]。在我国,由于对于GDM公众教育缺乏,孕妇饮食结构不合理,不重视体重的控制,更多的孕妇发展为GDM。GDM的胎儿长期曝露于宫内高糖环境,胎儿发生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风险相应升高[4-5],通过围产期对孕妇血糖的管理和控制,可以降低母儿近远期结局。为此,GDM的诊断标准也在为了这个目的,经历了多次的变革。2011年IADPSG诊断标准被采纳为新的诊断标准以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对院内14593例GDM孕妇做了回顾性分析提示IADPSG诊断标准的GDM发生率明显增加,按该标准诊断的GDM孕妇如未经管理和控制其围产期并发症明显增加[6]。

在本研究中,虽然更多的孕妇被纳入了GDM人群,经过合理的饮食调节、运动锻、胰岛素综合治疗,本研究中虽然孕妇并发症发生率除羊水过少外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剖宫产发生率显著降低,新生儿合并症明显降低,让更多的母儿避免了不良的结局的发生,也说明了IADPSG诊断标准的采用行之有效。孕妇并发症发生率未有效降低,是否与对孕妇孕期管理、教育、孕妇自身的配合及重视程度等方面存在问题,有待我们在不断改进和完善GMD诊疗的工作中去得到答案。

综上所述,IADPSG诊断标准虽然增多了GDM管理人群,也给我们医务人员增加了更多的工作量,但其有利于降低母儿结局,提高全民的生命质量。这就要求我们在提高对该病的诊疗水平的基础上,加强对孕妇的教育和管理,最终让更多的人受益。

[

参考文献]

[1] 侯素珍.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婴影响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3,32(23):57-58.

[2] The HAPO study cooperative research group. Hyperglycemia and 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s[J]. N Engl J Med, 2008, 358:1991-2002.

[3] 王冬梅.妊娠期糖尿病诊治新进展[J].职业与健康,2011,27(8):925-927.

[4] 孙淼,沈文娟,苑程鲲,等.妊娠期糖尿病和胎盘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1(3):75-76.

[5] 常颖,陈叙.宫内暴露高糖环境与儿童肥胖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2):57-59.

第7篇

【关键词】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

Of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s a diagnostic criteria of diabetes

Pan lin

(Dazhu County in Sichuan Province People's Hospital (635100)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glycated hemoglobin value as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diabetes. Study the past 2 years to our hospital 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 and 286 patients with HbA1c checks. Results The sensitivity of OGTT confirmed diagnosis of diabetes was 70%, specificity of 82.55%,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of 90.32%. Conclusion The diagnosis of the curve connecting points more meaningful

【Key words】glycosylated hemoglobindiabetes

1对象

为了更进一步的理解糖化血红蛋白作为糖尿病诊断标准诊断意义,我们收集了就HbA1c作为糖尿病诊断的价值进行探讨。研究2008年1月-2009年12月到我院为确诊糖尿病而进行OGTT及HbA1c检查的就医者286人。其中男性160例,女性126例。年龄56±11.78岁,32岁-82岁。

诊断标准:血糖标准按照1997年ADA诊断标准:空腹血糖≥7mmol/L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

2方法

受检者于晨空腹进行OGTT。先收集空腹静脉血浆标本,随后口服葡萄糖75克,2小时后再次收集静脉血浆标本,分别测定空腹葡萄糖(FPG)及餐后2小时血糖(2hPG)和HbA1c值。血糖测定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HbA1c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

3统计学处理

根据1997年ADA诊断标准发现病例数,再以HbA1c≥6.5%及≥6%两切点,利用公式进行计算其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

4结果

286例受检者进行OGTT,其中单项FPG≥7mmol/L者15例;单项2hPG≥11.1mmol/L者19例;FPG及2hPG均达到诊断标准者166例。未达到诊断标准者86例。

经OGTT确诊为糖尿病200例患者中,再按HbA1c≥6.5%为切点,符合者112例;未达到诊断标准者86例。未达到诊断标准者86例,仍以HbA1c≥6.5%为切点,符合者7例。利用公式进行计算发现其诊断敏感性为56%,特异性为91.86%,阳性预测值为94.11%。再以HbA1c≥6%为切点,诊断符合140例。86例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者中符合19例。对糖尿病诊断敏感性为70%,特异性为82.55%,阳性预测值为90.32%。

5讨论

糖尿病的诊断近30年来巳经历了3次大的变革。1979年美国糖尿病数据组(NDDG)基于血糖值与糖尿病明显代谢失调及糖尿病症状的相关性,提出了以FPG≥7.8mmol/L,2hPG≥11.1mmol/L的血糖值为诊断标准。随后,由于对血糖水平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深入研究,专家委员会在总结分析了几宗大型流行病学的研究后,发现某个血糖值水平以下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率低,这些数据显示了血糖和DR的风险之间存在明确的相关性。从而提出了替代以前把发生有症状的糖尿病的风险的血糖什作为糖尿病诊断的依据的观念。1997年由ADA提出将以往诊断糖尿病空腹的血糖值降为7mmol/L,餐后血糖值未作变动。

HbA1c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指标,能更好地反映长期血糖水平与慢性并发症的关系。HbA1c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指标,能更好地反映长期血糖水平与慢性并发症的关系。由于HbA1c检测的稳定性,可以随时取血,不受空腹与进食的限制,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基于与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专家委员会选择HbA1c的切点为≥6.5%,需要二次测量以确认。对于切点问题,学术界还未达成共识,专家组认为6.5%>HbA1c≥6%可以作为糖尿病高危性的标志。把在我院经OGTT明确诊断的糖尿病与同期检测的HbA1c的值进行比较,发现若以HbA1c6.5%为切点,诊断糖尿病的敏感性为56%,特异性91.86%,阳性预测值为94%。以HbA1c6%为切点,则敏感性为70%,特异性82%,阳性预测值为90.32%。

结论,血糖与HbA1c相比,用血糖值诊断糖尿病以某“一点”对糖尿病进行诊断,似有不足之处且血糖在体内代谢中波动较大。而采用多点联合诊断价值较大,故以前以OGTT,连接几点的曲线进行诊断意义更大。若能联合FPG、2hPG共同诊断糖尿病,将更加全面及准确。特别是在临床有症状,而HbA1c<6.5%时,更应该多查几次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以减少漏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