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7 15:16:31
序论:在您撰写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那是一个漆黑的夜晚,没有月亮,也没有星星。我因为有急事要去一个住在郊区的同事家,为赶时间,便抄近路走入一条偏僻的小巷。我心里害怕的咚咚直响。真后悔不该走这条路,可是事已至此,只得硬着头皮向前走。走着走着,突然,我发现前面有一处光亮,似乎是一个人提着一个灯笼在走,我疾步赶了上去,正想打声招呼,却发现他是一个盲人,一手拿着一根竹竿小心翼翼的探路,一手提着一只灯笼。我纳闷了,忍不住问他:“您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要提个灯笼赶路?”
盲人缓缓的说道:“这个问题不止一个人问我了,其实道理很简单,我提灯笼并不是为自己照路,而是让别人容易看到我,不会误撞到我,这样就可保护自己的安全。而且,这么多年来,由于我的灯笼为别人带来光亮,为别人引路,人们也常常热情的搀扶我,引领我走过一个又一个沟坎,使我免受许多危险。你看,我这不是既帮助了别人,也帮助了自己吗?所以,每到晚上出门,我总提着一盏灯笼。
盲人说完,继续吧嗒吧嗒往前走,我跟在他身边,在也没有说一句话,只是每有路障,我都小心翼翼的扶他一把。该拐弯了,我想对盲人说句感谢的话,却不知该怎样表达才好,末了,我只说了一句:“您好走?”这时,我发现天空似乎亮了好多......
以后,每当一个人走夜路时,我就会想起那盏灯笼......
青少年朋友,对此,你有什么感想?你还会觉得,盲人提灯笼是多此一举吗?对那个盲人来说,灯笼确实是多此一举,白费蜡,可对别人来说,却很有用。正是盲人的灯笼带来了光亮,才使人们在黑暗中不至于摔交,同时,盲人自己也得到了帮助。这不正是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的最好写照吗?
照亮别人,多么令人感动!一个盲人都能想到为别人带来光明,我们正常人呢?假如我们都能学学那个提灯笼的盲人,为别人照路,也照亮自己,该多好!
在这个世界上,个人的力量总是单薄的,一个人无力去解决生活中的所有问题,而且,要一个人走完这漫漫人生之路,是多么孤寂,又多么危险。任何一个人都离不开他人的帮助。常言:“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也要三个帮。”正是由于大家相互帮助,相互关怀,这世界才会这般温暖,这般美好。
我们都知道,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一种平等互惠的关系,也就是说,你对别人怎么样,别人就会怎样对你。你帮助我,我就会帮助你。正所谓“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一个人只有大方而热情的帮助和关怀他人,他人才会给你以帮助。所以你要想得到别人的帮助,你自己首先必须帮助别人。
我们应该时时伸出热情的手,时时帮助和关怀别人,因为我们的帮助,不仅能助人一臂之力,而且能给对方带来力量和信心,使他们有更大的勇气去战胜困难。特别是当一个人遇到挫折,处于逆境之中时,如果我们能热情相助,那将犹如雪中送炭,别人也定会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感激。“危难中见真情”,很多人在受到别人真诚的帮助后,总能以更真诚的感激报答别人。
我的身边就曾有过这样的故事。记得小时侯,我家隔壁住着一个蹬三轮车的大叔,家境非常艰苦,妻子常年卧病在床,两个孩子上学,就靠他一个人蹬三轮车来维持生计。但他从来不怨天尤人,而且更让人感动的是当他见了比他还困难的人总要帮一把。比如,对那些年事高、身体弱的老头,老太太他总是免收拉脚钱,院子里有谁病了,他的三轮车常常就是救护车,哪怕三更半夜,他都要从床上爬起来,送病人去医院......他经常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对别人好就是对自己好,爱心能感染人。”后来,事实证明,他的善心得到了回报。两个孩子争气,同时考上了大学,他却为孩子的学费愁白了头,家里实在拿不出那么多钱啊。这时,众人都伸出了援助之手。邻居,孩子的老师,同学家长,那些受过他帮助的人,纷纷解囊相助,不仅凑足了学费,而且还为孩子们送来了棉被、蚊帐、开水瓶等生活日用品,让两个孩子高高兴兴的迈进了大学的校门。
为人处事,不能仅从“一己”考虑,只有多为别人着想,人们才会给你以友善的回报。
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我们有不少少年朋友,却很少愿意帮助别人,邻座向他借块橡皮不干;同学想涌一下他的参考书,他说忘在家里了;马路上,见小朋友摔倒,不扶,不关我的事,又不是的;公共汽车上,上来一位抱小孩的阿姨,忙闭上眼睛,装作没看见,干吗要让座位给她,我花了钱的...... 在他们眼中,没有谁比自己更重要了,时时事事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从不顾别人,有事则登三
宝殿,而不求于人时,则对人没有丝毫热情,似乎人人都是为他而活着,为他服务的。这种人最终只会使自己走向孤立无援的地步,别人对他敬而远之。谁会愿意帮助一个自私自利的人呢?
当然,我们大多数同学都有一副乐于助人的热心肠。有同学病了,他们主动替他补上拉下的功课;有同学生活困难,他们毫不犹豫慷慨相助;有同学向他们请教学习上的疑难问题,他们总是不厌其烦、耐心的讲解;公共汽车上,他们向来主动的给老弱病残让座;过马路时,总不忘记老爷爷、老奶奶一把;遇到迷路的陌生人,他们总会给人家热心的指点......,在他们眼中,帮助别人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难道不是吗?看到别人因自己的帮助而摆脱困境,看到别人因自己的帮助而就始振作,看到别人因自己的帮助而高兴、快乐,有谁不感到快乐呢?这些同学时时处处被他人喜欢着,走倒哪里,哪里就有朋友。在他们遇到困难时,也总会得到他人的热情帮助。
那是一个漆黑的夜晚,没有月亮,也没有星星。我因为有急事要去一个住在郊区的同事家,为赶时间,便抄近路走入一条偏僻的小巷。我心里害怕的咚咚直响。真后悔不该走这条路,可是事已至此,只得硬着头皮向前走。走着走着,突然,我发现前面有一处光亮,似乎是一个人提着一个灯笼在走,我疾步赶了上去,正想打声招呼,却发现他是一个盲人,一手拿着一根竹竿小心翼翼的探路,一手提着一只灯笼。我纳闷了,忍不住问他:“您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要提个灯笼赶路?”
盲人缓缓的说道:“这个问题不止一个人问我了,其实道理很简单,我提灯笼并不是为自己照路,而是让别人容易看到我,不会误撞到我,这样就可保护自己的安全。而且,这么多年来,由于我的灯笼为别人带来光亮,为别人引路,人们也常常热情的搀扶我,引领我走过一个又一个沟坎,使我免受许多危险。你看,我这不是既帮助了别人,也帮助了自己吗?所以,每到晚上出门,我总提着一盏灯笼。
盲人说完,继续吧嗒吧嗒往前走,我跟在他身边,在也没有说一句话,只是每有路障,我都小心翼翼的扶他一把。该拐弯了,我想对盲人说句感谢的话,却不知该怎样表达才好,末了,我只说了一句:“您好走?”这时,我发现天空似乎亮了好多......
以后,每当一个人走夜路时,我就会想起那盏灯笼......
青少年朋友,对此,你有什么感想?你还会觉得,盲人提灯笼是多此一举吗?对那个盲人来说,灯笼确实是多此一举,白费蜡,可对别人来说,却很有用。正是盲人的灯笼带来了光亮,才使人们在黑暗中不至于摔交,同时,盲人自己也得到了帮助。这不正是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的最好写照吗?
照亮别人,多么令人感动!一个盲人都能想到为别人带来光明,我们正常人呢?假如我们都能学学那个提灯笼的盲人,为别人照路,也照亮自己,该多好!
在这个世界上,个人的力量总是单薄的,一个人无力去解决生活中的所有问题,而且,要一个人走完这漫漫人生之路,是多么孤寂,又多么危险。任何一个人都离不开他人的帮助。常言:“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也要三个帮。”正是由于大家相互帮助,相互关怀,这世界才会这般温暖,这般美好。
我们都知道,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一种平等互惠的关系,也就是说,你对别人怎么样,别人就会怎样对你。你帮助我,我就会帮助你。正所谓“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一个人只有大方而热情的帮助和关怀他人,他人才会给你以帮助。所以你要想得到别人的帮助,你自己首先必须帮助别人。
我们应该时时伸出热情的手,时时帮助和关怀别人,因为我们的帮助,不仅能助人一臂之力,而且能给对方带来力量和信心,使他们有更大的勇气去战胜困难。特别是当一个人遇到挫折,处于逆境之中时,如果我们能热情相助,那将犹如雪中送炭,别人也定会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感激。“危难中见真情”,很多人在受到别人真诚的帮助后,总能以更真诚的感激报答别人。
我的身边就曾有过这样的故事。记得小时侯,我家隔壁住着一个蹬三轮车的大叔,家境非常艰苦,妻子常年卧病在床,两个孩子上学,就靠他一个人蹬三轮车来维持生计。但他从来不怨天尤人,而且更让人感动的是当他见了比他还困难的人总要帮一把。比如,对那些年事高、身体弱的老头,老太太他总是免收拉脚钱,院子里有谁病了,他的三轮车常常就是救护车,哪怕三更半夜,他都要从床上爬起来,送病人去医院......他经常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对别人好就是对自己好,爱心能感染人。”后来,事实证明,他的善心得到了回报。两个孩子争气,同时考上了大学,他却为孩子的学费愁白了头,家里实在拿不出那么多钱啊。这时,众人都伸出了援助之手。邻居,孩子的老师,同学家长,那些受过他帮助的人,纷纷解囊相助,不仅凑足了学费,而且还为孩子们送来了棉被、蚊帐、开水瓶等生活日用品,让两个孩子高高兴兴的迈进了大学的校门。
为人处事,不能仅从“一己”考虑,只有多为别人着想,人们才会给你以友善的回报。
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我们有不少少年朋友,却很少愿意帮助别人,邻座向他借块橡皮不干;同学想涌一下他的参考书,他说忘在家里了;马路上,见小朋友摔倒,不扶,不关我的事,又不是的;公共汽车上,上来一位抱小孩的阿姨,忙闭上眼睛,装作没看见,干吗要让座位给她,我花了钱的...... 在他们眼中,没有谁比自己更重要了,时时事事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从不顾别人,有事则登三
宝殿,而不求于人时,则对人没有丝毫热情,似乎人人都是为他而活着,为他服务的。这种人最终只会使自己走向孤立无援的地步,别人对他敬而远之。谁会愿意帮助一个自私自利的人呢?
当然,我们大多数同学都有一副乐于助人的热心肠。有同学病了,他们主动替他补上拉下的功课;有同学生活困难,他们毫不犹豫慷慨相助;有同学向他们请教学习上的疑难问题,他们总是不厌其烦、耐心的讲解;公共汽车上,他们向来主动的给老弱病残让座;过马路时,总不忘记老爷爷、老奶奶一把;遇到迷路的陌生人,他们总会给人家热心的指点......,在他们眼中,帮助别人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难道不是吗?看到别人因自己的帮助而摆脱困境,看到别人因自己的帮助而就始振作,看到别人因自己的帮助而高兴、快乐,有谁不感到快乐呢?这些同学时时处处被他人喜欢着,走倒哪里,哪里就有朋友。在他们遇到困难时,也总会得到他人的热情帮助。
那是一个漆黑的夜晚,没有月亮,也没有星星。我因为有急事要去一个住在郊区的同事家,为赶时间,便抄近路走入一条偏僻的小巷。我心里害怕的咚咚直响。真后悔不该走这条路,可是事已至此,只得硬着头皮向前走。走着走着,突然,我发现前面有一处光亮,似乎是一个人提着一个灯笼在走,我疾步赶了上去,正想打声招呼,却发现他是一个盲人,一手拿着一根竹竿小心翼翼的探路,一手提着一只灯笼。我纳闷了,忍不住问他:“您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要提个灯笼赶路?”
盲人缓缓的说道:“这个问题不止一个人问我了,其实道理很简单,我提灯笼并不是为自己照路,而是让别人容易看到我,不会误撞到我,这样就可保护自己的安全。而且,这么多年来,由于我的灯笼为别人带来光亮,为别人引路,人们也常常热情的搀扶我,引领我走过一个又一个沟坎,使我免受许多危险。你看,我这不是既帮助了别人,也帮助了自己吗?所以,每到晚上出门,我总提着一盏灯笼。
盲人说完,继续吧嗒吧嗒往前走,我跟在他身边,在也没有说一句话,只是每有路障,我都小心翼翼的扶他一把。该拐弯了,我想对盲人说句感谢的话,却不知该怎样表达才好,末了,我只说了一句:“您好走?”这时,我发现天空似乎亮了好多......
以后,每当一个人走夜路时,我就会想起那盏灯笼......
青少年朋友,对此,你有什么感想?你还会觉得,盲人提灯笼是多此一举吗?对那个盲人来说,灯笼确实是多此一举,白费蜡,可对别人来说,却很有用。正是盲人的灯笼带来了光亮,才使人们在黑暗中不至于摔交,同时,盲人自己也得到了帮助。这不正是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的最好写照吗?
照亮别人,多么令人感动!一个盲人都能想到为别人带来光明,我们正常人呢?假如我们都能学学那个提灯笼的盲人,为别人照路,也照亮自己,该多好!
在这个世界上,个人的力量总是单薄的,一个人无力去解决生活中的所有问题,而且,要一个人走完这漫漫人生之路,是多么孤寂,又多么危险。任何一个人都离不开他人的帮助。常言:“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也要三个帮。”正是由于大家相互帮助,相互关怀,这世界才会这般温暖,这般美好。
我们都知道,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一种平等互惠的关系,也就是说,你对别人怎么样,别人就会怎样对你。你帮助我,我就会帮助你。正所谓“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一个人只有大方而热情的帮助和关怀他人,他人才会给你以帮助。所以你要想得到别人的帮助,你自己首先必须帮助别人。
我们应该时时伸出热情的手,时时帮助和关怀别人,因为我们的帮助,不仅能助人一臂之力,而且能给对方带来力量和信心,使他们有更大的勇气去战胜困难。特别是当一个人遇到挫折,处于逆境之中时,如果我们能热情相助,那将犹如雪中送炭,别人也定会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感激。“危难中见真情”,很多人在受到别人真诚的帮助后,总能以更真诚的感激报答别人。
我的身边就曾有过这样的故事。记得小时侯,我家隔壁住着一个蹬三轮车的大叔,家境非常艰苦,妻子常年卧病在床,两个孩子上学,就靠他一个人蹬三轮车来维持生计。但他从来不怨天尤人,而且更让人感动的是当他见了比他还困难的人总要帮一把。比如,对那些年事高、身体弱的老头,老太太他总是免收拉脚钱,院子里有谁病了,他的三轮车常常就是救护车,哪怕三更半夜,他都要从床上爬起来,送病人去医院......他经常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对别人好就是对自己好,爱心能感染人。”后来,事实证明,他的善心得到了回报。两个孩子争气,同时考上了大学,他却为孩子的学费愁白了头,家里实在拿不出那么多钱啊。这时,众人都伸出了援助之手。邻居,孩子的老师,同学家长,那些受过他帮助的人,纷纷解囊相助,不仅凑足了学费,而且还为孩子们送来了棉被、蚊帐、开水瓶等生活日用品,让两个孩子高高兴兴的迈进了大学的校门。
为人处事,不能仅从“一己”考虑,只有多为别人着想,人们才会给你以友善的回报。
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我们有不少少年朋友,却很少愿意帮助别人,邻座向他借块橡皮不干;同学想涌一下他的参考书,他说忘在家里了;马路上,见小朋友摔倒,不扶,不关我的事,又不是的;公共汽车上,上来一位抱小孩的阿姨,忙闭上眼睛,装作没看见,干吗要让座位给她,我花了钱的...... 在他们眼中,没有谁比自己更重要了,时时事事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从不顾别人,有事则登三
宝殿,而不求于人时,则对人没有丝毫热情,似乎人人都是为他而活着,为他服务的。这种人最终只会使自己走向孤立无援的地步,别人对他敬而远之。谁会愿意帮助一个自私自利的人呢?
当然,我们大多数同学都有一副乐于助人的热心肠。有同学病了,他们主动替他补上拉下的功课;有同学生活困难,他们毫不犹豫慷慨相助;有同学向他们请教学习上的疑难问题,他们总是不厌其烦、耐心的讲解;公共汽车上,他们向来主动的给老弱病残让座;过马路时,总不忘记老爷爷、老奶奶一把;遇到迷路的陌生人,他们总会给人家热心的指点......,在他们眼中,帮助别人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难道不是吗?看到别人因自己的帮助而摆脱困境,看到别人因自己的帮助而就始振作,看到别人因自己的帮助而高兴、快乐,有谁不感到快乐呢?这些同学时时处处被他人喜欢着,走倒哪里,哪里就有朋友。在他们遇到困难时,也总会得到他人的热情帮助。
时间过得真快,45分钟一晃而过。下课的铃声响了。一张张小纸条如雪花般飘落进我的手中。我迫不及待地跑回家中,展开那些闪着稚嫩心灵火花的纸条,欣喜万分的细细浏览起来,生怕自己有所疏忽。我被吸引得乐不可支,连妻子叫吃饭了都还舍不得放下。50多颗心,50多个虽不成熟但却有见地的思想展露无遗。且看他们中的一些代表作吧。
受捐人:“世界有多大,就有多少快乐;有多少快乐,就有多少爱”,一场意外的车祸使我真正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也使我体会到金钱的价值,更使我体会到中学生骑车的危害性。
这是因我而起的一场车祸,出事的当时,我真想辍学以逃避责任。然而这时,众多的同学和老师以及父母,用他们无私的爱帮助了我,使我正视了现实,勇敢的承担起了责任。
哎,这正是“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谢谢大家!
募捐人:生1:伸出你的手,献出你的一份爱心,让爱心之花开放,让友谊之火燃烧。
生2:在班上要做到“有难同挡”,同学有难,就要伸出援助之手。至于把别人撞伤的同学,应从中受到启示:凡事要小心!
生3:灾难是人生中很难避免的,但作为中学生,我们就应该遵守好学校的纪律,对于那些有害的东西,我们就应该离远点。
生4:要想得到别人的帮助,首先就要学会帮助别人,人是要互相帮助的。
生5:……我说他不好,是因为他根本没有把我们有的女同学放在眼里,太自以为是,不过我还是不会恨他的,因为他也是我很多同学中的一个。
生6:对于募捐我没有什么想法,对于某某,虽然他有好多不好,但我们毕竟同窗快三载……可由于我自己家里也很困难,对于他的处境,也是爱莫能助,真有点不配做他的同学之感。我现在的愿望是:希望他改掉以前的那些不良习惯,努力学习,坚决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将来成为大学生、博士生。
生7:通过此次募捐活动,使我想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句话,虽然我们捐的钱不多,但传递的却是安慰和关爱,伸出援助之手吧!
生8:我从某某这件事中看到了我们班同学的爱心,也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我很感动,我以身在这样的班级而自豪,同时也想劝同学们要注意安全。
生9:老师的爱,同学的爱,朋友的爱……要想得到真挚的爱就要真心付出,同学有难,我们理应伸出援助之手,虽不能帮他完全度难,但可助他一臂之力。
生10:当我得知这件事后,我感到我们做什么事都要有始有终,要三思而后行,不要随心所欲,这样一旦造成不良后果,将会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生11:5角钱虽少了,但它代表我的一点心意,它就好象“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
生12:人生虽然不是风平浪静的,但有些祸事却是自己酿造成的,我希望以后每个同学都要引以为戒。
作为中国闻名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倪萍,除了主持节目的游刃有余和对事业追求的执着,她那布满爱心的形象,令人难忘。当她从主持人转向影视舞台的时候,在电影《漂亮的大脚》中的成功表演,再次给观众留下了同样美好的印象(主演《漂亮的大脚》获2002年度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在观众的心目中,倪萍的艺术人生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行云流水,不事张扬的人生。
倪萍的成功既非偶然,也不是运气。当2002年的金秋十月,倪萍再次回到母校--青岛第三十九中学,谈到自己的成长时,她说十分感谢母校老师的栽培,也感谢家庭亲人的教诲,其中包括姥姥对自己的影响。当谈到姥姥对她的教育时,倪萍动情地说:"姥姥以她最质朴最善良的品质影响着我。而今我长大了,才知道这是多么宝贵的一笔财富。没有多少文化的姥姥,改造了我身上许多弱点,这些年来,我一直记得姥姥说过的话'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倪萍五六岁的时候,跟着姥姥住在胶东的农村。胶东的农民非凡讲面子,出门走亲戚,大人孩子都要穿得体面。假如谁家的孩子新衣服和比较好看的旧衣服都没有,就只好向邻居家借,倪萍的衣服几乎都被人借过。
有件事对倪萍来说可谓刻骨铭心。一天,倪萍的妈妈给倪萍寄来一双小红皮鞋,倪萍兴奋地举着鞋满院子跑,晚上睡觉前,把鞋摆在了炕里边的窗台上,刚躺下又忍不住爬起来再看看,不知看了多少回后才睡着。
第二天早晨,倪萍一觉醒来,发现窗台上那双小红皮鞋不见了,就光着脚跑到院子里。小红皮鞋已经被借给了邻居爱丽姐了。倪萍急了:"我不嘛,这是我妈妈刚从青岛给我捎来的,我还没穿哪,我不给……呜--呜--"倪萍哭着,想立即去要回那双红皮鞋,但被姥姥严厉地制止了……
那天中午,倪萍赌气没有吃饭。后来爱丽姐把红皮鞋还回来了,但前后的红皮子都不见了,鞋子的原样已经没有了。倪萍病了,为了这双红皮鞋病的。姥姥自然心疼,姥姥一边抱着倪萍,一边给她讲道理:"做人就要心眼好,人家就会记你一辈子,哪一家不是靠人家帮才能过好日子。人哪,就得心眼好,不管你做好事还是坏事,老天爷都能从天上看见。"倪萍从没有见过姥姥这么认真、这么有耐心地反复讲这个道理。倪萍从姥姥的表情中揣摩出这席话有多么重要,于是,那一幕就永远地刻在倪萍的记忆里了。
在主持节目中,崔永元和每一位上台讲话的贫困学子拥抱。第一家企业捐款后,崔永元拿出一个信封,“这是我背着爱人攒的1万元钱,我也要捐给青基会,圆贫困大学生的梦。”他转过身以其惯有的幽默方式说道:“你们可别告诉我爱人啊。”他的话逗乐了全场的人。
虽然是一句幽默的调侃,但恰恰反映了崔永元低调而不愿张扬的处世态度。据敬一丹等主持人透露,这些年来,崔永元给慈善机构捐过不少钱,还先后资助了20多名学生,而在2007年年初结束的大型电视活动《我的》中,也是一路行走,一路行善。有这样一串数字:一路上节目组筹集慈善捐款1500万元,帮助了230所学校,新建了20所小学,慰问了360多位老,修复了多个无名烈士墓。每次捐款,崔永元都只有一个要求,就是不要宣传。在面对记者的探询时,他也总是说:“我很少做善事的,非常少。”崔永元这样理解慈善的意义:做慈善是帮助别人,也是拯救自己。在他看来,对做慈善的人,不要一个劲儿地夸他们,相信他们也从中得到了很多,比如乐观的心态、宽容的心境、不屈的意志,这些都是帮助别人时所收获的珍贵礼物。正是抱着这种真诚而平和的心态,在捐款资助贫困学生时,崔永元总是极力维护对方的自尊心,减轻对方的心理负担。
1988年的一天,当时还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半小时》工作的崔永元正在拆看群众来信,一封信里隽永的字体吸引了他。那是一封高三学生的来信,信中说他马上要参加高考了,但是家里很穷,即使考上大学,也没钱读。他写信来,就是想在回乡前和他所喜欢的电台节目告个别。
看了这封信,崔永元想,这孩子的字写得这么好,学习成绩也应该很好吧,如果就因为缺钱上不了大学,太可惜了。他马上拿起电话按学生所留的地址和学校联系,核实情况后,崔永元决定资助这个学生。后来那位学生考上了黑龙江大学,崔永元先后资助他学费生活费共3000多元,直到他大学毕业。
转眼,10年过去了,崔永元从幕后走到了台前,成了人们喜爱的主持人,而他也把做过的这件好事忘得差不多了。1998年,当他到黑龙江为自己的新书《不过如此》作签售时,一位老人突然跪在他面前,接着便哭了起来。后来才知道,这位老人正是他资助的那位学生的父亲。他特意赶过来,就是要当面感谢这个改变他儿子命运的人。
后来,崔永元每次到黑龙江,那位受过他资助的年轻人都会买贵重的礼物去看他。崔永元看出来了,年轻人这样做是在不断地还债,他总觉得自己欠崔永元的,一直背负着感恩与还债的双重心理负担。
崔永元说:“挣钱了吗?挣钱了就把钱还我吧。”年轻人立即从兜里掏出了3000元,交给崔永元。“两清了,你不再欠我什么,以后我们都放下包袱,各自过好自己的生活。”说完这些话,崔永元没再与他联系过。
在学校里,老师常说:“常常助人,就是自己心灵的滋补,所以帮助别人后,才会感受到‘助人为乐’的快乐,所以要常常地去帮助他人。”
我不经常帮助别人,甚至从来没有去真正地帮助别人,所以我也体会不到老师所说的那种幸福感。2012年到了,寒假也到了。我常常坐在家里,那做作业来填满无聊的空缺,常蹲在沙发上,点着遥控板,随意地翻看电视。我只有再给叔叔婶婶拜年时,才出家门,一次偶然或巧合,我也尝到了老师所说的幸福感,真的很甜蜜,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一天,我正在一个亲戚家吃饭。吃完了,因为某件事我与爸爸吵架了,气愤的我走出大门,无聊得走来走去,忽然,走到一口井旁边,我看见一位瘦骨嶙峋,年迫日索的老人正吃力地拉一桶装满水的水桶,我看不下去了,就拉住绳子使劲得往上拉,拉上来了,老人慈祥的看着我:“小姑娘,谢谢你啊。”突然,我心里就像吃了蜜一样,甜蜜极了,这时我才知道这就是幸福的感觉。
帮助别人,就是自己心灵上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