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7 15:15:58
序论:在您撰写地铁实训总结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昆明铁路机械学校 云南 昆明 650208)
摘要:围绕打造满足当地城市轨道交通技术人才培养需要的培训平台,以昆明铁路机械学校与地铁公司共建的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为案例,以校企合作为背景,从总体设计、技术方案、建设过程、资金筹措以及师资培养等方面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的建设情况,同时对共建过程中校企双方的合作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关键词 :校企共建;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5)04-0063-04
作者简介:段渝波(1970—),男,硕士,昆明铁路机械学校高级讲师,昆明市首席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机电工程、教学管理。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也得以快速发展,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南京、昆明、苏州等近40个大中城市拥有或在建地铁。各地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的支撑,这对各地铁道类相关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是各院校相关专业教学中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此外,对于地铁公司来说,通过员工的职前培训和在职岗位技能训练,不断提升员工的岗位能力,也是运营和安全的重要保证。
因此,一方面,打造怎样的专业教学实训平台,以培养满足当地城市轨道交通技术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成为轨道类院校面临的共同问题;另一方面,从轨道交通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情况来看,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属于特有工种,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在建设上一次性投入大,而许多院校开办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的时间较短,导致各校实训基地建设中普遍存在资金缺乏、技术支持要求高、缺少具有实践操作技能的教师等问题。于是,大多数院校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建设实训基地来解决上述问题。笔者以校企合作共建昆明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为例,从技术方案、建设过程、资金筹措、师资培养以及合作机制等方面进行介绍,期望这些经验和做法能为同行提供借鉴。
一、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一是昆明地铁运营人才需求对实训基地提出了迫切要求。昆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里程为187公里,首期工程于2010年5月全线开工建设,2012年6月昆明地铁6号线正式通车,2013年5月首期工程南段通车,北段也于2013年年底通车试运营。按国内城市轨道交通每公里配置60名工作人员和昆明地铁规划建设里程测算,近五年的人才需求总量逾万人,岗位涉及站务员、电客车司机、车辆、机电、供电、通信、信号、工务等运营和维修人员。随着昆明地铁运营线路的不断增加,员工亟须加强实践技能,这对实训基地建设提出了迫切要求。
二是学校外贷项目的实施为基地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2013年1月,昆明铁路机械学校借用奥地利政府贷款购置教学实训设备项目顺利完成招投标,学校将该项目三分之一的资金投入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教学设备的购置,主要购置列车模拟驾驶训练器、车站值班员仿真培训系统、OCC仿真培训系统、城轨车辆转向架模型和地铁车辆实训装置等教学实训设备。
三是新建教学楼为基地建设提供了场地保证。2012年7月,学校新建教学楼正式投入使用。该教学楼在规划设计时,提前将2 000m2的主楼地下层按地铁车站的基本要求进行了规划,并在教学楼施工过程中进行同步建设。其中,教学楼主楼大厅进入地下层设置了三个楼梯间,其中两个楼梯间各预留上、下扶梯的安装位置。地下层侧面设置与主干道相连的大门,方便后期教学设备的进出。另外,设计时按照实训基地建成后的使用要求,充分考虑了通风、照明和消防等因素。教学楼的前期设计和建成为实训基地建设提供了场地保证。
四是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为基地共建提供了有力保障。2009年9月,学校与昆明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签订了轨道交通人才培养合作协议,人才培养工作随之启动。2011年以来,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与昆明铁路机械学校在职前培训、人员招聘、师资培养、专业建设等方面逐步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随着昆明地铁建设和运营的推进和发展,技术人员队伍日益壮大,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需求不断增大,学校轨道类专业办学规模也逐年扩大——现有专业教学设施设备已不能满足技术培训和专业教学要求。因此,针对教学中和培训专业教学设施设备存在的问题,公司和学校在双方前期良好合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双方各自的资源优势,经多次协商确定校企合作共建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
二、实训基地建设
(一)合理规划确定建设目标
自校企双方展开合作以来,学校和公司的领导、专业教师、技术人员多次对实训基地的建设进行了研讨,并于2011年9月确定了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通过校企合作方式,面向昆明地铁,辐射西南地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组建一个具备轨道交通地铁运营技术员工培训、专业实训教学和设备调试试验等功能的实训基地。建成后基地可满足昆明轨道交通地铁运营和维修技术人员的职前与在职培训,可满足相关岗位的单项演练和综合演练要求,满足学校轨道类专业的实训教学需要,同时为轨道交通设备的调试与应用搭建试验平台,并为职业资格鉴定提供基础平台支持。
(二)建立健全合作机制实现校企共赢
校企双方在前期良好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共建、共管、共享”的合作机制,以“产权明晰、优势互补”为原则共同进行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训基地由校企双方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并使用,在规划、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双方根据各自在场地、人员、技术、资金及设备方面的优势提供必要支持,建成后实训基地的设施设备,其产权仍归属于投资方,双方享有共同的使用权,日常使用维护由学校和昆明地铁运营公司派驻管理人员共同负责。
(三)紧密合作制定总体方案与技术方案
从2010年开始,学校组织专业调研组,先后走访调查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等地铁公司以及部分铁道院校,从实训基地建设、设备组成、技术要求、教学及培训模式等方面进行深入调研。2011年10月,成立由调研组教师和昆明地铁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构成的项目组,就昆明轨道交通实训基地的建设,结合昆明地铁实际情况,从满足轨道交通主要工种的技术人员培训、技能鉴定和相关专业实践教学需要的角度,进行实训基地建设规划。经过多次论证和修改完善,共同完成了实训基地建设的详细规划和功能设计,最终确定了实训基地的总体方案:建立一个集视觉、听觉、触觉于一体的模拟车站,利用模拟设备搭建运营仿真平台,通过模拟设备和实物设备的组合达到使培训人员身临其境的岗位实训、考核、鉴定实训基地。实训基地由满足OCC调度、车站值班员、电客车司机、车站站务员、车站票务员、车站机电设备维护工、信号设备维护工、供电设备维护工、工务线路维护工及车辆检修工等运营和检修岗位培训需要和相关专业教学需要的十个培训系统组成。
在完成总体方案的基础上,项目组制定了基地建设的技术方案,确定了设备构成和技术要求。调度、驾驶和车站作业作为地铁运营的核心岗位,与之对应的OCC调度仿真培训系统、车站作业仿真培训系统与地铁列车驾驶仿真器,通过构建“大三角”的互联关系,形成地铁运营综合训练系统。该系统通过教员系统进行控制,教员系统既可对上述三个系统单独或并行控制,包括设定参与训练的系统种类及个数、运行线路、模拟驾驶以及各类故障和突发事件,还可监控训练过程。这项技术要求是技术方案中的核心,也是该实训基地的主要特色。
(四)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的建设中技术平台的大量现场实时数据,需要模拟设备提供,同时,线路设备、机电设备、信号设备、AFC设备、售检票软件系统又是模拟设备不能替代的。因此,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中,采取学校采购搭建基础运营模拟平台,企业提供部分实物、声音广播文件、导向系统标识文件的方式进行共建。实现从功能表现上、使用硬软件条件、视听环境上与现场一致的实训场景。
1.学校资金筹措
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教学设备具有技术要求高和设备价值大的特点,构建实训基地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资金不足是各地铁道院校在推进实训基地建设中面临的共性问题。因此,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和市场引导下,通过校企合作、引入企业和社会资本,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分担长效机制,是推动职业教育持续性发展的有力保证,也是解决中大型实训基地建设资金的有效途径,该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建设在这一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前已述及,基地的一部分设备购置,以学校借用奥地利政府贷款购置教学实训设备项目的方式予以解决。
2.学校基础建设
学校通过预算项目完成地铁模拟车站的基础建设,包括铺设整体道床、道岔及转辙机,完成车站站台及站厅、车控室、编码室、客服中心、调度室、模拟驾驶室、车站值班员室、运转值班室、教学机房和教学观摩室等功能室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在基础建设中,充分考虑实训基地的总用电负荷、配电柜的设置、接地、接零、绝缘等因素,以确保设备使用的安全性、可靠性、可维护性和扩展性。在学校基础建设中,充分考虑、灵活处理企业设备在实训基地安装过程中的问题。
3.企业设备投入
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在实训基地共建基础上,提供全高安全门(含滑动门、固定门、应急门)、半高安全门(含滑动门、固定门、应急门)、自动售票机、进出站闸机、人工售票BOM机、供电第三轨及相关供电基础设施、信号机、信标、轨旁计轴设备等信号基础设施设备,组建实训基地中票务培训系统、机电、供电、信号培训系统。在企业硬件安装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模拟平台与现场真实设备的接口关系和实训工位的问题。通过校企双方紧密合作,完成了实训基地的第一期建设工作。
(五)共同参加建设,实现师资双向培训
项目组按照实训基地总体方案要求,结合教学楼地下层的实际情况,进行地铁模拟车站的布局设计。按照设计要求,由地铁施工单位承建了轨道线路施工,设备提供方完成教学设备的设计和制造。同时,为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学校安排相关专业教师参与技术设计和施工建设。
设备在安装调试前,学校、公司和生产商三方的人员(包括校方的城市轨道车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通信信号、机电设备等专业的专任教师;地铁公司包括电客车司机、调度员、值班员、通信、信号、线路、供电、机电等岗位的技术人员及培训师;生产商的技术工程师)就实训基地设备的调试要求,结合技术方案,再次进行了讨论和明确,然后开始设备安装调试。
基地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后,由地铁公司电客车司机、车辆、站务员、票务员、机电、电环调、行调、通信、信号、工务、供电等岗位的技术人员和学校相关专业教师组成的项目验收组,以两次综合演练的方式对全部设备进行验收。演练过程全部由公司技术人员及对应的在职在岗骨干员工操作,学校专业教师全程分岗位参与。演练结束后,三方人员对综合演练进行总结,公司技术人员对演练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和不足,通过书面和图片形式就运行图、ATS操作、调度电话、SCADA、车辆、车站HMI、信号楼HMI、车辆段HMI等八个方面七十余个问题向生产商进行了反馈,生产商随后进行了整改和完善。建成后的实训基地如图1所示。
通过全程参与基础建设、设备调试和综合演练,不仅完成了设备调试和验收,同时也使专业教师和公司培训师尽快地熟悉了实训设备的操作,有效缩短了教师的设备使用培训周期,达到了公司培训师和学校专业教师双向培训的目的。
(六)共用共管,有效发挥基地的作用
建成后的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搭建了一个城轨运营的综合培训系统,其设备种类繁多、设备数量较大,使用工种多、层次不同。为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转,在建设初期成立了由学校四名专业教师与昆明地铁公司的一名专职人员组成的设备管理维护团队,在设备安装调试期间全程参与,同时将负责实训基地运行后的管理和设备维护。该团队从设备的日常维护、使用管理、故障申报等环节初步制定了一整套管理办法,保障实训基地今后的正常运转,充分发挥基地在地铁员工培训和专业教学中的支撑作用,为后期的共用共管并形成长效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3年7月,该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初步完成建设,从设备配置和综合演练的情况来看,实训基地可达到提供轨道交通相关工种每年不少于2 000人次的各类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同时为学校轨道类专业教学提供6个专业约200个工位的实训规模。截至2014年底,在实训基地已完成四期、6个岗位共计1 250余人的技能鉴定,有力地保障了昆明市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人才培养需要。后期将围绕实训基地这个技术培训平台,由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培训师与学校教师共同各岗位实训课程,进一步完善各工种联合演练实训项目和技能鉴定考核标准。
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校企双方以企业自身发展和学校办学需求为切入点,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为主线,探索创新校企合作模式,通过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以“共建、共管、共享”的合作机制,构建了一个符合城市轨道交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技术平台,在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隋明云.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实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4).
[2]黄深泽.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实践思考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7).
[3]雷利照.校企合作共建共享性实训基地的措施研究[J].职教论坛,2012(15).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也得以快速发展,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南京、昆明、苏州等近40个大中城市拥有或在建地铁。各地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的支撑,这对各地铁道类相关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是各院校相关专业教学中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此外,对于地铁公司来说,通过员工的职前培训和在职岗位技能训练,不断提升员工的岗位能力,也是运营和安全的重要保证。
因此,一方面,打造怎样的专业教学实训平台,以培养满足当地城市轨道交通技术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成为轨道类院校面临的共同问题;另一方面,从轨道交通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情况来看,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属于特有工种,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在建设上一次性投入大,而许多院校开办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的时间较短,导致各校实训基地建设中普遍存在资金缺乏、技术支持要求高、缺少具有实践操作技能的教师等问题。于是,大多数院校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建设实训基地来解决上述问题。笔者以校企合作共建昆明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为例,从技术方案、建设过程、资金筹措、师资培养以及合作机制等方面进行介绍,期望这些经验和做法能为同行提供借鉴。
一、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一是昆明地铁运营人才需求对实训基地提出了迫切要求。昆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里程为187公里,首期工程于2010年5月全线开工建设,2012年6月昆明地铁6号线正式通车,2013年5月首期工程南段通车,北段也于2013年年底通车试运营。按国内城市轨道交通每公里配置60名工作人员和昆明地铁规划建设里程测算,近五年的人才需求总量逾万人,岗位涉及站务员、电客车司机、车辆、机电、供电、通信、信号、工务等运营和维修人员。随着昆明地铁运营线路的不断增加,员工亟须加强实践技能,这对实训基地建设提出了迫切要求。
二是学校外贷项目的实施为基地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2013年1月,昆明铁路机械学校借用奥地利政府贷款购置教学实训设备项目顺利完成招投标,学校将该项目三分之一的资金投入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教学设备的购置,主要购置列车模拟驾驶训练器、车站值班员仿真培训系统、OCC仿真培训系统、城轨车辆转向架模型和地铁车辆实训装置等教学实训设备。
三是新建教学楼为基地建设提供了场地保证。2012年7月,学校新建教学楼正式投入使用。该教学楼在规划设计时,提前将2 000m2的主楼地下层按地铁车站的基本要求进行了规划,并在教学楼施工过程中进行同步建设。其中,教学楼主楼大厅进入地下层设置了三个楼梯间,其中两个楼梯间各预留上、下扶梯的安装位置。地下层侧面设置与主干道相连的大门,方便后期教学设备的进出。另外,设计时按照实训基地建成后的使用要求,充分考虑了通风、照明和消防等因素。教学楼的前期设计和建成为实训基地建设提供了场地保证。
四是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为基地共建提供了有力保障。2009年9月,学校与昆明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签订了轨道交通人才培养合作协议,人才培养工作随之启动。2011年以来,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与昆明铁路机械学校在职前培训、人员招聘、师资培养、专业建设等方面逐步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随着昆明地铁建设和运营的推进和发展,技术人员队伍日益壮大,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需求不断增大,学校轨道类专业办学规模也逐年扩大——现有专业教学设施设备已不能满足技术培训和专业教学要求。因此,针对教学中和培训专业教学设施设备存在的问题,公司和学校在双方前期良好合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双方各自的资源优势,经多次协商确定校企合作共建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
二、实训基地建设
(一)合理规划确定建设目标
自校企双方展开合作以来,学校和公司的领导、专业教师、技术人员多次对实训基地的建设进行了研讨,并于2011年9月确定了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通过校企合作方式,面向昆明地铁,辐射西南地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组建一个具备轨道交通地铁运营技术员工培训、专业实训教学和设备调试试验等功能的实训基地。建成后基地可满足昆明轨道交通地铁运营和维修技术人员的职前与在职培训,可满足相关岗位的单项演练和综合演练要求,满足学校轨道类专业的实训教学需要,同时为轨道交通设备的调试与应用搭建试验平台,并为职业资格鉴定提供基础平台支持。
(二)建立健全合作机制实现校企共赢
校企双方在前期良好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共建、共管、共享”的合作机制,以“产权明晰、优势互补”为原则共同进行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训基地由校企双方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并使用,在规划、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双方根据各自在场地、人员、技术、资金及设备方面的优势提供必要支持,建成后实训基地的设施设备,其产权仍归属于投资方,双方享有共同的使用权,日常使用维护由学校和昆明地铁运营公司派驻管理人员共同负责。
(三)紧密合作制定总体方案与技术方案
从2010年开始,学校组织专业调研组,先后走访调查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等地铁公司以及部分铁道院校,从实训基地建设、设备组成、技术要求、教学及培训模式等方面进行深入调研。2011年10月,成立由调研组教师和昆明地铁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构成的项目组,就昆明轨道交通实训基地的建设,结合昆明地铁实际情况,从满足轨道交通主要工种的技术人员培训、技能鉴定和相关专业实践教学需要的角度,进行实训基地建设规划。经过多次论证和修改完善,共同完成了实训基地建设的详细规划和功能设计,最终确定了实训基地的总体方案:建立一个集视觉、听觉、触觉于一体的模拟车站,利用模拟设备搭建运营仿真平台,通过模拟设备和实物设备的组合达到使培训人员身临其境的岗位实训、考核、鉴定实训基地。实训基地由满足OCC调度、车站值班员、电客车司机、车站站务员、车站票务员、车站机电设备维护工、信号设备维护工、供电设备维护工、工务线路维护工及车辆检修工等运营和检修岗位培训需要和 相关专业教学需要的十个培训系统组成。
在完成总体方案的基础上,项目组制定了基地建设的技术方案,确定了设备构成和技术要求。调度、驾驶和车站作业作为地铁运营的核心岗位,与之对应的OCC调度仿真培训系统、车站作业仿真培训系统与地铁列车驾驶仿真器,通过构建“大三角”的互联关系,形成地铁运营综合训练系统。该系统通过教员系统进行控制,教员系统既可对上述三个系统单独或并行控制,包括设定参与训练的系统种类及个数、运行线路、模拟驾驶以及各类故障和突发事件,还可监控训练过程。这项技术要求是技术方案中的核心,也是该实训基地的主要特色。
(四)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的建设中技术平台的大量现场实时数据,需要模拟设备提供,同时,线路设备、机电设备、信号设备、AFC设备、售检票软件系统又是模拟设备不能替代的。因此,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中,采取学校采购搭建基础运营模拟平台,企业提供部分实物、声音广播文件、导向系统标识文件的方式进行共建。实现从功能表现上、使用硬软件条件、视听环境上与现场一致的实训场景。
1.学校资金筹措
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教学设备具有技术要求高和设备价值大的特点,构建实训基地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资金不足是各地铁道院校在推进实训基地建设中面临的共性问题。因此,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和市场引导下,通过校企合作、引入企业和社会资本,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分担长效机制,是推动职业教育持续性发展的有力保证,也是解决中大型实训基地建设资金的有效途径,该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建设在这一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前已述及,基地的一部分设备购置,以学校借用奥地利政府贷款购置教学实训设备项目的方式予以解决。
2.学校基础建设
学校通过预算项目完成地铁模拟车站的基础建设,包括铺设整体道床、道岔及转辙机,完成车站站台及站厅、车控室、编码室、客服中心、调度室、模拟驾驶室、车站值班员室、运转值班室、教学机房和教学观摩室等功能室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在基础建设中,充分考虑实训基地的总用电负荷、配电柜的设置、接地、接零、绝缘等因素,以确保设备使用的安全性、可靠性、可维护性和扩展性。在学校基础建设中,充分考虑、灵活处理企业设备在实训基地安装过程中的问题。
3.企业设备投入
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在实训基地共建基础上,提供全高安全门(含滑动门、固定门、应急门)、半高安全门(含滑动门、固定门、应急门)、自动售票机、进出站闸机、人工售票BOM机、供电第三轨及相关供电基础设施、信号机、信标、轨旁计轴设备等信号基础设施设备,组建实训基地中票务培训系统、机电、供电、信号培训系统。在企业硬件安装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模拟平台与现场真实设备的接口关系和实训工位的问题。通过校企双方紧密合作,完成了实训基地的第一期建设工作。
(五)共同参加建设,实现师资双向培训
项目组按照实训基地总体方案要求,结合教学楼地下层的实际情况,进行地铁模拟车站的布局设计。按照设计要求,由地铁施工单位承建了轨道线路施工,设备提供方完成教学设备的设计和制造。同时,为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学校安排相关专业教师参与技术设计和施工建设。
设备在安装调试前,学校、公司和生产商三方的人员(包括校方的城市轨道车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通信信号、机电设备等专业的专任教师;地铁公司包括电客车司机、调度员、值班员、通信、信号、线路、供电、机电等岗位的技术人员及培训师;生产商的技术工程师)就实训基地设备的调试要求,结合技术方案,再次进行了讨论和明确,然后开始设备安装调试。
基地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后,由地铁公司电客车司机、车辆、站务员、票务员、机电、电环调、行调、通信、信号、工务、供电等岗位的技术人员和学校相关专业教师组成的项目验收组,以两次综合演练的方式对全部设备进行验收。演练过程全部由公司技术人员及对应的在职在岗骨干员工操作,学校专业教师全程分岗位参与。演练结束后,三方人员对综合演练进行总结,公司技术人员对演练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和不足,通过书面和图片形式就运行图、ATS操作、调度电话、SCADA、车辆、车站HMI、信号楼HMI、车辆段HMI等八个方面七十余个问题向生产商进行了反馈,生产商随后进行了整改和完善。建成后的实训基地如图1所示。
通过全程参与基础建设、设备调试和综合演练,不仅完成了设备调试和验收,同时也使专业教师和公司培训师尽快地熟悉了实训设备的操作,有效缩短了教师的设备使用培训周期,达到了公司培训师和学校专业教师双向培训的目的。
(六)共用共管,有效发挥基地的作用
建成后的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搭建了一个城轨运营的综合培训系统,其设备种类繁多、设备数量较大,使用工种多、层次不同。为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转,在建设初期成立了由学校四名专业教师与昆明地铁公司的一名专职人员组成的设备管理维护团队,在设备安装调试期间全程参与,同时将负责实训基地运行后的管理和设备维护。该团队从设备的日常维护、使用管理、故障申报等环节初步制定了一整套管理办法,保障实训基地今后的正常运转,充分发挥基地在地铁员工培训和专业教学中的支撑作用,为后期的共用共管并形成长效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3年7月,该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初步完成建设,从设备配置和综合演练的情况来看,实训基地可达到提供轨道交通相关工种每年不少于2 000人次的各类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同时为学校轨道类专业教学提供6个专业约200个工位的实训规模。截至2014年底,在实训基地已完成四期、6个岗位共计1 250余人的技能鉴定,有力地保障了昆明市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人才培养需要。后期将围绕实训基地这个技术培训平台,由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培训师与学校教师共同各岗位实训课程,进一步完善各工种联合演练实训项目和技能鉴定考核标准。
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校企双方以企业自身发展和学校办学需求为切入点,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为主线,探索创新校企合作模式,通过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以“共建、共管、共享”的合作机制,构建了一个符 合城市轨道交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技术平台,在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5)04-0063-04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也得以快速发展,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南京、昆明、苏州等近40个大中城市拥有或在建地铁。各地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的支撑,这对各地铁道类相关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是各院校相关专业教学中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此外,对于地铁公司来说,通过员工的职前培训和在职岗位技能训练,不断提升员工的岗位能力,也是运营和安全的重要保证。
因此,一方面,打造怎样的专业教学实训平台,以培养满足当地城市轨道交通技术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成为轨道类院校面临的共同问题;另一方面,从轨道交通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情况来看,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属于特有工种,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在建设上一次性投入大,而许多院校开办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的时间较短,导致各校实训基地建设中普遍存在资金缺乏、技术支持要求高、缺少具有实践操作技能的教师等问题。于是,大多数院校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建设实训基地来解决上述问题。笔者以校企合作共建昆明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为例,从技术方案、建设过程、资金筹措、师资培养以及合作机制等方面进行介绍,期望这些经验和做法能为同行提供借鉴。
一、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一是昆明地铁运营人才需求对实训基地提出了迫切要求。昆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里程为187公里,首期工程于2010年5月全线开工建设,2012年6月昆明地铁6号线正式通车,2013年5月首期工程南段通车,北段也于2013年年底通车试运营。按国内城市轨道交通每公里配置60名工作人员和昆明地铁规划建设里程测算,近五年的人才需求总量逾万人,岗位涉及站务员、电客车司机、车辆、机电、供电、通信、信号、工务等运营和维修人员。随着昆明地铁运营线路的不断增加,员工亟须加强实践技能,这对实训基地建设提出了迫切要求。
二是学校外贷项目的实施为基地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2013年1月,昆明铁路机械学校借用奥地利政府贷款购置教学实训设备项目顺利完成招投标,学校将该项目三分之一的资金投入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教学设备的购置,主要购置列车模拟驾驶训练器、车站值班员仿真培训系统、OCC仿真培训系统、城轨车辆转向架模型和地铁车辆实训装置等教学实训设备。
三是新建教学楼为基地建设提供了场地保证。2012年7月,学校新建教学楼正式投入使用。该教学楼在规划设计时,提前将2 000m2的主楼地下层按地铁车站的基本要求进行了规划,并在教学楼施工过程中进行同步建设。其中,教学楼主楼大厅进入地下层设置了三个楼梯间,其中两个楼梯间各预留上、下扶梯的安装位置。地下层侧面设置与主干道相连的大门,方便后期教学设备的进出。另外,设计时按照实训基地建成后的使用要求,充分考虑了通风、照明和消防等因素。教学楼的前期设计和建成为实训基地建设提供了场地保证。
四是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为基地共建提供了有力保障。2009年9月,学校与昆明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签订了轨道交通人才培养合作协议,人才培养工作随之启动。2011年以来,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与昆明铁路机械学校在职前培训、人员招聘、师资培养、专业建设等方面逐步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随着昆明地铁建设和运营的推进和发展,技术人员队伍日益壮大,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需求不断增大,学校轨道类专业办学规模也逐年扩大——现有专业教学设施设备已不能满足技术培训和专业教学要求。因此,针对教学中和培训专业教学设施设备存在的问题,公司和学校在双方前期良好合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双方各自的资源优势,经多次协商确定校企合作共建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
二、实训基地建设
(一)合理规划确定建设目标
自校企双方展开合作以来,学校和公司的领导、专业教师、技术人员多次对实训基地的建设进行了研讨,并于2011年9月确定了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通过校企合作方式,面向昆明地铁,辐射西南地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组建一个具备轨道交通地铁运营技术员工培训、专业实训教学和设备调试试验等功能的实训基地。建成后基地可满足昆明轨道交通地铁运营和维修技术人员的职前与在职培训,可满足相关岗位的单项演练和综合演练要求,满足学校轨道类专业的实训教学需要,同时为轨道交通设备的调试与应用搭建试验平台,并为职业资格鉴定提供基础平台支持。
(二)建立健全合作机制实现校企共赢
校企双方在前期良好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共建、共管、共享”的合作机制,以“产权明晰、优势互补”为原则共同进行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训基地由校企双方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并使用,在规划、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双方根据各自在场地、人员、技术、资金及设备方面的优势提供必要支持,建成后实训基地的设施设备,其产权仍归属于投资方,双方享有共同的使用权,日常使用维护由学校和昆明地铁运营公司派驻管理人员共同负责。
(三)紧密合作制定总体方案与技术方案
从2010年开始,学校组织专业调研组,先后走访调查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等地铁公司以及部分铁道院校,从实训基地建设、设备组成、技术要求、教学及培训模式等方面进行深入调研。2011年10月,成立由调研组教师和昆明地铁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构成的项目组,就昆明轨道交通实训基地的建设,结合昆明地铁实际情况,从满足轨道交通主要工种的技术人员培训、技能鉴定和相关专业实践教学需要的角度,进行实训基地建设规划。经过多次论证和修改完善,共同完成了实训基地建设的详细规划和功能设计,最终确定了实训基地的总体方案:建立一个集视觉、听觉、触觉于一体的模拟车站,利用模拟设备搭建运营仿真平台,通过模拟设备和实物设备的组合达到使培训人员身临其境的岗位实训、考核、鉴定实训基地。实训基地由满足OCC调度、车站值班员、电客车司机、车站站务员、车站票务员、车站机电设备维护工 、信号设备维护工、供电设备维护工、工务线路维护工及车辆检修工等运营和检修岗位培训需要和相关专业教学需要的十个培训系统组成。
在完成总体方案的基础上,项目组制定了基地建设的技术方案,确定了设备构成和技术要求。调度、驾驶和车站作业作为地铁运营的核心岗位,与之对应的OCC调度仿真培训系统、车站作业仿真培训系统与地铁列车驾驶仿真器,通过构建“大三角”的互联关系,形成地铁运营综合训练系统。该系统通过教员系统进行控制,教员系统既可对上述三个系统单独或并行控制,包括设定参与训练的系统种类及个数、运行线路、模拟驾驶以及各类故障和突发事件,还可监控训练过程。这项技术要求是技术方案中的核心,也是该实训基地的主要特色。
(四)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的建设中技术平台的大量现场实时数据,需要模拟设备提供,同时,线路设备、机电设备、信号设备、AFC设备、售检票软件系统又是模拟设备不能替代的。因此,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中,采取学校采购搭建基础运营模拟平台,企业提供部分实物、声音广播文件、导向系统标识文件的方式进行共建。实现从功能表现上、使用硬软件条件、视听环境上与现场一致的实训场景。
1.学校资金筹措
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教学设备具有技术要求高和设备价值大的特点,构建实训基地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资金不足是各地铁道院校在推进实训基地建设中面临的共性问题。因此,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和市场引导下,通过校企合作、引入企业和社会资本,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分担长效机制,是推动职业教育持续性发展的有力保证,也是解决中大型实训基地建设资金的有效途径,该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建设在这一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前已述及,基地的一部分设备购置,以学校借用奥地利政府贷款购置教学实训设备项目的方式予以解决。
2.学校基础建设
学校通过预算项目完成地铁模拟车站的基础建设,包括铺设整体道床、道岔及转辙机,完成车站站台及站厅、车控室、编码室、客服中心、调度室、模拟驾驶室、车站值班员室、运转值班室、教学机房和教学观摩室等功能室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在基础建设中,充分考虑实训基地的总用电负荷、配电柜的设置、接地、接零、绝缘等因素,以确保设备使用的安全性、可靠性、可维护性和扩展性。在学校基础建设中,充分考虑、灵活处理企业设备在实训基地安装过程中的问题。
3.企业设备投入
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在实训基地共建基础上,提供全高安全门(含滑动门、固定门、应急门)、半高安全门(含滑动门、固定门、应急门)、自动售票机、进出站闸机、人工售票BOM机、供电第三轨及相关供电基础设施、信号机、信标、轨旁计轴设备等信号基础设施设备,组建实训基地中票务培训系统、机电、供电、信号培训系统。在企业硬件安装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模拟平台与现场真实设备的接口关系和实训工位的问题。通过校企双方紧密合作,完成了实训基地的第一期建设工作。
(五)共同参加建设,实现师资双向培训
项目组按照实训基地总体方案要求,结合教学楼地下层的实际情况,进行地铁模拟车站的布局设计。按照设计要求,由地铁施工单位承建了轨道线路施工,设备提供方完成教学设备的设计和制造。同时,为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学校安排相关专业教师参与技术设计和施工建设。
设备在安装调试前,学校、公司和生产商三方的人员(包括校方的城市轨道车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通信信号、机电设备等专业的专任教师;地铁公司包括电客车司机、调度员、值班员、通信、信号、线路、供电、机电等岗位的技术人员及培训师;生产商的技术工程师)就实训基地设备的调试要求,结合技术方案,再次进行了讨论和明确,然后开始设备安装调试。
基地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后,由地铁公司电客车司机、车辆、站务员、票务员、机电、电环调、行调、通信、信号、工务、供电等岗位的技术人员和学校相关专业教师组成的项目验收组,以两次综合演练的方式对全部设备进行验收。演练过程全部由公司技术人员及对应的在职在岗骨干员工操作,学校专业教师全程分岗位参与。演练结束后,三方人员对综合演练进行总结,公司技术人员对演练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和不足,通过书面和图片形式就运行图、ATS操作、调度电话、SCADA、车辆、车站HMI、信号楼HMI、车辆段HMI等八个方面七十余个问题向生产商进行了反馈,生产商随后进行了整改和完善。建成后的实训基地如图1所示。
通过全程参与基础建设、设备调试和综合演练,不仅完成了设备调试和验收,同时也使专业教师和公司培训师尽快地熟悉了实训设备的操作,有效缩短了教师的设备使用培训周期,达到了公司培训师和学校专业教师双向培训的目的。
(六)共用共管,有效发挥基地的作用
建成后的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搭建了一个城轨运营的综合培训系统,其设备种类繁多、设备数量较大,使用工种多、层次不同。为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转,在建设初期成立了由学校四名专业教师与昆明地铁公司的一名专职人员组成的设备管理维护团队,在设备安装调试期间全程参与,同时将负责实训基地运行后的管理和设备维护。该团队从设备的日常维护、使用管理、故障申报等环节初步制定了一整套管理办法,保障实训基地今后的正常运转,充分发挥基地在地铁员工培训和专业教学中的支撑作用,为后期的共用共管并形成长效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3年7月,该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初步完成建设,从设备配置和综合演练的情况来看,实训基地可达到提供轨道交通相关工种每年不少于2 000人次的各类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同时为学校轨道类专业教学提供6个专业约200个工位的实训规模。截至2014年底,在实训基地已完成四期、6个岗位共计1 250余人的技能鉴定,有力地保障了昆明市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人才培养需要。后期将围绕实训基地这个技术培训平台,由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培训师与学校教师共同各岗位实训课程,进一步完善各工种联合演练实训项目和技能鉴定考核标准。
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校企双方以企业自身发展和学校办学需求为切入点,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为主线,探索创新校企合作 模式,通过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以“共建、共管、共享”的合作机制,构建了一个符合城市轨道交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技术平台,在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隋明云.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实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4).
[2]黄深泽.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实践思考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7).
[3]雷利照.校企合作共建共享性实训基地的措施研究[J].职教论坛,2012(15).
[4]彭雪鹏,刘颖.基于“工作过程”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09(10).
参考文献:
[1]隋明云.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实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4).
[2]黄深泽.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实践思考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7).
Abstract: With the unfolding of Harbin metro construction, all kinds of electrical equipment maintenance personnel of the subway needs more and more. Our institute as the high-skilled personnel training base of the subway, how to make the training talents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enterprise is the most urgent task at present.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can't satisfy the needs of the enterprises, and real device adopted to improve the training requires a lot of money, and poses safety hazard.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design of the subway computer interlocking simulation training system, improv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n the one hand with the help of the system, on the other hand, accumulates operation experience in the practice training, which provides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关键词: 微机联锁;实训系统;创新
Key words: microcomputer interlocking;training system;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3-0274-02
0 引言
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模仿实际工作环境的操作平台,需要开发地铁微机联锁仿真实训系统。借助该系统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不断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以及积累相应的应急处理经验。通过分析信号系统设备的操作流程和操作内容,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对仿真系统的联锁功能进行需求分析,从而设计出一套实用的地铁微机联锁仿真实训系统。
1 系统构成
对真实的现场操作平台和仿真联锁设备的功能进行模拟这是设计地铁微机联锁仿真实训系统的出发点。所以,在系统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从联锁功能和实训功能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其中,微机联锁是本系统的核心,而实训功能包括教师和学生两类用户。所以本系统主要由教师、微机联锁和学生三个模块组成,功能模块的划分,如图1所示。
1.1 微机联锁模块设计 在整个实训系统中,微机联锁模块提供了一个操作准则,在整个实训系统中,主要对各种设备之间的关联性进行相关逻辑运算,是最为关键的部分。对于地铁微机联锁仿真实训系统来说,作为一种操作系统,通常情况下,主要是一个人机交互界面,所以,输入输出子模块该模块必须具备的,并且对所传输数据的意义,通过相互协商进行确定,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便于教师、联锁和学生之间进行数据交互。
为了学生学习操作信号设备,需要对学生使用的信号设备的联锁功能操作进行相应的研究和分析,结合地铁车站信号系统的操作手册,对信号设备操作流程,以及各个过程的现象进行具体的掌握,对其中的联锁逻辑通过采用计算机联锁和铁路信号知识进行相应的分析,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构建联锁逻辑运算模型。所以,该系统一方面满足信号系统的操作功能,另一方面在人机界面与联锁运算之间进行数据交互。联锁逻辑运算、输入模块和输出模块通常情况下是微机联锁子系统的三大部分。
1.2 教师模块设计 在整个实训过程中,教师作为实训的组织者,其工作就是对整个训练过程进行组织和指挥。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教师需要开展训练,同时选择相应的课程,在训练过程中,教师需要掌控学生的实时操作,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便于对其进行指导。在非正常情况下,为了提高学生应急处理能力,教师还可以设置相应的故障,进而便于学生积累应急经验。
在实训过程中,教师模块为教师提供教学所需要的各种功能。教师作为整个训练过程组织者和指导者,所以,在整个训练过程中负责实训的组织与管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管理学生信息、课程信息,以及基础数据(故障信息)等。教师作为实训的指导者,需要新建训练、选择课程,以及为参加实训并且已登录的学生对进行训练的集中站进行分配。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的训练现况进行实时的监控,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便于对学生的操作进行讲解和指导,或者考核测评后对学生开展评价。
1.3 学生模块设计 在本系统中,学生模块作为主要的服务对象,所起其界面操作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必须满足学生的操作需要。对进路、道盆、信号机、轨道区段、站台等多种对象进行操作,这是学生的主要工作,所以,道盆、信号机、轨道区段、站台等多种设备对象,系统必须要具备,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各种设备需要具备多种状态。为了将这些设备在界面上进行准确形象的显示,所以对各种设备类、类型以及它们的内部结构、内部结构之间的关系,通过类图进行描述。对于各个类来说,都有相应的图元与之相对应,便于在人机界面上进行直观地显示,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便于学生进行操作和学习。通常情况下,学生模块的业务流程主要描述为:
①启动服务器系统,登录客户端;②等待教师分配集中站,以及系统进行初始化;③根据教师选择课程的要求进行相应的操作;④教师结束训练后,实训结束。
2 系统性能
在基于实际应用的基础上,开发的本系统,所以,系统需要具备较强的实用性、扩展性、维护性、可测试性、可靠性性特点,主要体现在:
①与实际工作平台相比,在操作方式上,本系统进行的操作训练是一样的,同时该系统的学生界面与实际工作平台界面相一致,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实训效率;②按照模块化思想对本系统进行设计,进而使得系统维护和测试变得更加容易;③为了避免非法人员的访问,确保系统的安全性,所以,在本系统采用加密电子狗技术对学生登录模块进行处理;④本系统采用SQL Server 2005数据库作为外源数据库,进而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展性;⑤在开发本系统的过程中,选用了稳定性和可靠性都较高的硬件设备和软件做平台,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3 系统安全分析
①在本系统中,采用了加密电子狗技术,对数据传输进行保护,进而避免了非法用户的使用;②在系统中设置了用户登陆模块,通过对用户身份进行验证,进而确保了系统的安全性;③系统进行初始化的过程中,通过对数据库进行加密,进而确保了数据库的安全性;④通过对教师和学生设置不同的角色和用户权限,防止不同的用户进行越界操作,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系统运行的平稳性。
4 总结
在原有教学的基础上,通过本系统,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激发受训人员的学习兴趣,不断增强受训人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方面提高了实训效率,另一方面提高了实训质量。在本系统中,还可进行与虚拟车、电调、环调和模拟驾驶器等实施联合实训。
参考文献:
[1]朱玉娟.地铁车站微机联锁仿真培训系统的设计[D].西南交通大学,2011.07.
关键词:校企合作;模式
随着社会进步和新科技革命已经到来,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职业导向决定了职业学校必需和企业合作,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
所谓校企合作是指大中专院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大力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其初衷是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校企合作是发展我国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目前,校企合作虽取得了某些进展,但效果不尽理想。本研究就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培养方案的目标取向、价值观念等问题进行一些研究,以期构建渠道通畅、“双赢”的校企合作机制。
一、职业教育校企合办学模式的现状
从理论上讲,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和良好素质的员工。对学校而言,校企合作这一办学模式有利于使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更具针对性、适用性,有利于职业院校和企业的资源共享,弥补当前职业院校必需的实习实训设施不足,有利于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优势,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从业能力,弥补当前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之不足。应该看到,校企合作无论对职业院校还是对企业都是有利的。目前的状况是,职业院校和企业在这方面虽有所合作,但尚未形成良好的合作局面。
二、对校企合作模式的探讨
经过十几年来的不断探索和实践,职业院校和企业虽然在合作上取得了某些经验,但这些经验往往是基于个案的总结,未能形成合规律的、操作性较强的成熟模式。
为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建立健全学校与企业一体共同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机制,促进学校紧跟产业发展步伐,密切学校与行业和企业的联系,促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使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技能型人才。校外实习基地应尽可能就近选定,选择专业对口、工艺和设备现金、技术力量雄厚、管理水平高、生产任务比较充足的企事业单位作为校外实习基地。校外实习基地数量与规模应与专业实习学生数量相匹配,选择学生就业企业作为作为校外实训基地为最佳。
2010年4月,我院与哈尔滨地铁公司成功签署了订单式培养方案,我校负责为哈尔滨地铁运营公司培养地铁供电维护专业的学生,由我校负责招生,招收哈尔滨市区应届高中毕业生,经过友好协商,达成以下意向:一是校企双方及时沟通技能人才供求信息;二是协助我校设置和调整专业、制定教学计划、明确教学内容,确保所教、所学、所用三者不仅对接,而且必须体现高技能;三是协助企业攻克技术难题,提供技术服务;四是在企业建立学生校外实习基地、教师能力提升基地;五是合作实施学生的教学实习和毕业前的上岗实习;六是共同促学生高质量就业。为了做好校企合作办学,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企业做好服务,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宗旨,在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供电教研室全体和哈尔滨地铁运营公司供电部门进行了多次沟通,共同制定了培养方案,使得教学得以顺利进行,并能充分体现企业要求,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使之能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需求。哈尔滨地铁运营公司供电部门主要负责地铁供电系统的运营和维护,其中最重要的是牵引供电系统的运营与维护。我院负责订单式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在哈尔滨地铁主要从事两个岗位群的工作:接触网工和配电值班员。哈尔滨地铁公司的接触网干线部分采用刚性接触网,车辆段地上部分采用柔性接触网;牵引变电所向接触网采用直流供电,中压母线电压35kv,降压到后整流成直流1500v供给接触网;降压变电所从中压母线35kv降压成0.4kv后供给所内机电设备。基于南京地铁供电设备与哈尔滨地铁基本相同,哈尔滨地铁公司安排我校订单班学生在学完专业课程后去南京地铁进行两个月的校外专业实习。在南京地铁实习期间,供电教研室选派专业教师全程跟踪管理,不但实现了学生的安全实习,还提升了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
通过对校企合作办学的理论探讨和实际执行,粗浅的总结一下校企合作的基本模式:
1、校企双方及时沟通技能人才供求信息。
学校要走出去,真正想企业之所想,为企业培养真正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2、签订订单式培养协议。
企业与学校共同设置和调整专业、制定教学计划、明确教学内容,确保所教、所学、所用,三者不仅对接,而且必须体现高技能。同时使得教学内容,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性教学都更有针对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内容就是其就业所必须的技能,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学校企业攻克技术难题,提供技术服务。
利用学校的师资、实验实训设备等技术力量,为企业解决实际生产难题,从而达到共赢。
4、在企业建立学生校外实习基地、教师能力提升基地。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订单培养;校企合作
大学生就业是人生一次重要的选择,每个大学生都希望自己在社会上能有一个合适的位置,为社会做贡献,实现自身价值。随着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连年增长。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是559万人,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613万人,与2001年的117万人相比,现在的毕业生人数是那时的5倍;陕西省2009年全省高校毕业生总数28万人,比2008年增加了近3万人。面对工作岗位没有明显增加的现实,毕业生们要同富有工作经验的下岗工人、劳动力价格低廉的农村富余人口进行竞争,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就业压力很大。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具有轨道交通行业特色的高职院校,2006年4月正式由铁路部门移交西安市政府管理,全日制在校生近万人。几年来,在省教育厅领导的高度关注,大力支持,全面指导下,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开创了就业率、就业质量“双高”的局面。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保持在95%以上,签约率达75%,70%的毕业生在各铁路局、铁路工程局、城市地铁和地方铁路就业,从事相关的技术工种,专业对口、行业对路,毕业生、家长、用人单位满意度均在95%以上。多年来,学院在狠抓毕业生就业工作中一手抓市场开发,推荐毕业生就业;一手抓订单,争取企业的前期用工计划,进行订单培养,做到“产销对路”,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在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再一次给毕业生就业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和压力下,我院正是因为多年来的订单培养,使得2009届2370名毕业生中已有1836人具有了专业对口、行业对路的就业去向,就业签约率达77.5%,更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地铁、西安地铁、西安铁路局、西延公司、上海铁路局、北京铁路局目前已确定了2010届毕业生达一千多人的七个轨道交通特色专业的订单培养计划。
1 依托行业开展“订单”培养,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在市场调节下,如何突出我院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在为毕业生联系用工单位,推荐就业,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同时,如何使毕业生进入企业就能基本胜任其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实现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是我院早在2001年就开始探索和追求的就业工作目标。
2002年,仅有6名学生的“订单培养班” 拉开了我院订单培养模式促就业的序幕。中铁四局计划在我院订单培养6名“内燃机车乘务员”培养期一年。(随着铁路的发展,设备的更新,当时我院已取消了该专业)怎么办?人数这么少,开还是不开?如何开班?怎样授课?着实令我们为难。但是学院坚持职业院校办学,就是为企业培养人才、为企业服务的意识,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毅然接下了这第一个看似不起眼的订单。从教学计划的编排,授课教师的调整,教学进程的安排等教学的全过程予以高度重视,不惜成本按要求培训,企业非常满意。之后,在他们的牵线搭桥引荐下,相继与中铁一局、中铁六局、神华集团神朔铁路公司、朔黄铁路公司等进行多年的长期友好的订单合作。从最初6人编制的订单班到目前规整的40~50人编制的订单班;从6名毕业生订单就业到目前的三分之二毕业生订单就业;从毕业前半年预订到现在的毕业前一年半预订;从一家用人单位订单到目前的几十家单位预订;从铁路工程局单一专业的订单到各铁路局、铁路工程局、城市地铁、地方铁路公司、社会其它行业的多专业订单,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就业模式已成为我院的就业主渠道。2008届68%的毕业生通过订单培养走上工作岗位,2009届毕业生2370人,已组建西安地铁、西安铁路局、郑州铁路局、北京铁路局等15家单位的8个专业的订单班 33个,共计1485人,该部分学生已经签订就业协议,正在进行订单培养。西安地铁、深圳地铁、西安铁路局等已相继开始预定201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真正做到未雨绸缪,实现了企业、学院、毕业生“三赢”。
2 提升订单培养的内涵,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良性循环
开辟了订单市场,如何良性的孕育和培养这一市场,是我们一直在研究、总结,改进和不断完善的课题。
2.1 合理的专业方向、课程设置为订单培养奠定基础:
经过几年与几十家企业的订单培养合作,我们总结出:对学院来说,订单越早越好,最好是入学就开始;但对用人单位来说,又是不现实的。那么,学业中期做订单,专业方向怎么定?课程如何设置?才能力保订单培养班的合理组建,确保培训质量。在争取企业订单上,将学院和企业具体情况兼顾考虑,并向用人单位建议,尽可能订单前移。目前,我们做到,订单培养合作企业在第3学期后期和第4学期前期明确订单,订单培养一年半完成。这样以来,在专业和课程设置上,考虑既能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又为订单培养做好铺垫,我们将所开设专业归整,分四大类:强电类、弱电类、工程类、管理类、每大类各专业学生一年半的课程设置基本相同或相近,第1、2学期全部是基础课程,3、4学期设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第5学期设专业课,第6学期实习、实训和预就业。当用人单位预定某一专业的学生时,可直接从对应大类的各专业学生中组成订单班。比如:铁道机车车辆、电气及自动化、供用电技术、机电技术都归强电类,当西安铁路局订单培养机车司机时,就可以从这一类的所有专业学生中选择,组成订单培养班,进行培养和就业。
2.2 优质的师资队伍为订单培养提供了质量保证:
教学相长,名师出高徒。我院已建立了各专业订单培养教师人才数据库,人员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各企业或设计院技术部门骨干作为订单培养的特聘教师。比如:神朔铁路公司机务段总工王飞宽,西安铁路局机务段技术科高工陈永林等都是我们机车专业订单培养的特聘教师;西安第一设计院设计室的高工耿杰,西安地铁公司运输处高工张东是我们交通运输专业订单培养的特聘教师;第二部分是我院各专业的教学骨干。承担订单培养的教师必须具备高级职称或“双师型”,具备一定教学经验和实践能力。另一部分是聘请兄弟院校的资深教授或企业主管技术的高级领导为客座教授,为订单培养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进行指导,并对订单培养的学生进行学术讲座,全面提升订单培养质量。
2.3 校企共同制定切实可行的订单培养计划:
目标的实现要有明确计划的引导。每个订单班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制定要符合企业用人的标准和要求,否则,教学培养和企业的实际要求就会有偏差,给企业的用人带来不利,给学校的教育培养质量带来不良反应,给学生的顺利上岗带来后患。例如:2003年,神华集团朔黄铁路公司机辆分公司首次在我校订单培养60名电力机车乘务员,培养期8个月,学院对此非常重视,调整机车教研室的得力干将从事教学,安排实训基地的能工巧匠指导学生的实训演练,应聘参加订单培养的学生也很优秀,从培训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学时安排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历时8个月的辛勤培养,结果由朔黄铁路公司来定夺,实现真正的教考分离。公司组织人员出题、阅卷和进行实践技能考核,考核结果出人意料,很不理想,原因是题出的太“简单”,太实际和实用。这样,将会有23人因考核不合格而不予接收,对他们来说,面临毕业,不仅仅是失去这一次就业机会。怎么办?学院与朔黄铁路公司经过反复协商争取,23人继续培养,2个月后再次接受公司考核。此次订单培养的结果正是由于缺乏经验,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培养,缺乏与企业的交流与沟通,教学与实际需求相脱节,企业要求掌握的,我们认为了解就行;企业认为只需了解的,我们却花费大量的精力要求学生掌握,重心偏离,导致培养的结果脱轨。此事件也为我院后期的订单培养总结了教训,积累了经验。我们在制定培养大纲、培养计划中,由用人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与学院专业教师依据企业要求,设备类型等共同参与制定,即便同一个专业,用人单位不同,要求不一样,侧重点也不一样,企业技术人员监管和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真正实现了就业“零过渡”,工作上手快,成为企业欢迎的“优质品”。就业后在高手如林的特大型企业神华集团公司技能比武中获得检修组第一名的贺强,接触网组第一名的孙历程,乘务组第一名的郑同江等都是经过学校培训的,公司鉴于他们的母校对人才培养的突出贡献,特发贺电致谢,感谢有我们为企业培养了这样多的好人才。
2.4 合理的选用教材,为订单培养的实施提供保障:
订单培养选用教材通常是经校企双方相互沟通交流,本着与企业实际相符或相近的原则,合理选用。比如:我们在给广州地铁公司做铁道运输专业的订单培养时,除部分教材的部分内容选用正常学生班所用教材外,大部分则是用广州地铁公司给我们电传的公司内部技术资料的内容作为培养教材。一方面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加对口、对路,另一方面,也提升了我院专业教师的理论水平。
2.5 丰富的校企资源共享,为订单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我院已于郑州铁路局、西安铁路局签订合作协议,与西安地铁签订友好合作协议,将西安地铁作为我院毕业生实习实训基地,我院作为西安地铁的人才储备基地并挂牌,以我院牵头的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的组建也已完成。为了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我院每年投入资金上千万元,用于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总投资3000万元,占地1400平方米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实训中心即将建成,投入使用,为订单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演练创造了优质的条件。订单培养学生的理论教学和基本技能在学院完成,专业技能演练和部分实作在企业进行。校企资源得以充分利用。例如:郑州铁路局的电力机车乘务员订单培养时,由学院专业教师和郑州局的有关技术人员完成学生的理论教学,在学院实验室完成基础实验和机车的模拟驾驶操作,在郑州铁路局各机务段,由专门的机车司机师傅指导,带学生上车,随同司机师傅一起上班,完成机车驾驶的实操训练,学生到单位后,很快就能独立上岗。有的不到一年就考上了副司机,月收入达2000~3000元。
2.6 严谨的考核机制,是订单培养的试金石:
订单培养的结果如何?企业、学生和学院十分关注。随着订单的增加,考核、服务和评鉴工作也在逐步完善。由就业指导中心、教务处、各系、企业人力资源部、用人单位的技术部门人员共同组成考评组,对订单培养情况进行中期督查,终期考核,跟踪服务。通常情况下,理论考核由用人单位组织出题、阅卷;基本技能考核由用人单位组织在学院实训演练基地完成;专业技能考核由国家的专门机构组织考核并取得相应的专业资格技能证书。比如:铁路专业的技能考核,由西安铁路局组织专门人员对学生进行理论和实作考核,考核合格者,可获取该相应专业的职业资格技能证书。订单培养的学生,上述各项考核均合格,方能正式接收并上岗。
2.7 校企联合给予政策的支持,为订单培养的全过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为了切实提高订单培养的质量,学院鼓励和选拔双师型教师承担订单培养的教学任务,其课时津贴高于普遍班级代课教师课时津贴的40%;除此之外,还设培训质量奖,质量奖占课时津贴的20%。有的单位设立奖学金、支付专业培训费、给学生发放生活津贴,并主动要求和学校签订长期用人协议。
3 引进企业文化,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对接”
订单培养的学生是有着“准”目标的群体,如何教育和引导他们树立企业人精神,培养能尽快适应社会,适应企业、融入企业的能力,我们也一直在探索并尝试这一些方法:
3.1 适时引入企业文化。
比如:我们在和神朔铁路公司作订单培养时,公司的期刊《神朔铁路》定期邮寄给学校,发放到培训学生手中,从期刊中可以了解到企业文化,企业的发展动向等,同时,培训班学生也可以向公司期刊投稿并发表,这种校企文化的交融,给学生带来鼓舞和震撼,使学生尽早了解企业,尽快融入企业。
3.2 按照企业的要求,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和管理:
在订单培养中,我们承诺:为企业服务是我们的培养宗旨,企业的要求就是我们的目标。任何用户、提出再小的用人要求,我们也想办法满足。比如:广州地铁订单培养班,要求学生要会简单的粤语,我们就请了一位广东人做学生的辅导员,对学生的粤语进行训练,真正做到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培养什么。
多年来高质量的订单培养,良好的就业率、就业质量为我们赢得了社会声誉,学院已经呈现“出口旺,进口畅,”的良好发展态势。随着国家2万亿元铁路建设资金的投入,铁路建设的大发展,将会为我们这类轨道专业为特色的高职学院带来新的发展契机,新的挑战,我们争取将“订单培养”做成“定向培养”,让更多的企业满意,让更多的学生称心,为社会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西安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N].三泰都市报,2008-11-20
[2] 唐爱华. 高职高专学生要围绕“四会”全面发展[J]. 甘肃农业 , 2006 (12)
[3] 潘祖和.促进大学毕业生充分就业的思考[J].经济问题探索, 2008 (9)
关键词:轨道交通 实训 课程体系 列车自动控制
1 概述
高效畅通的城市轨道交通是我国现代化城市发展的必然产物。目前国内重庆、苏州等城市正在筹建新的线路,到2010年,全国有21座城市将开通新的城市轨道交通,新开通的总公里数将达到900公里。除此以外,2015年前,又有8座城市将开通市际轨道交通运营新线。据不完全统计“十一五”期间国家将投入1.2万亿进行地铁的建设与改造。无论是新线开通,还是企业自然减员的补充,都需增添大量高素质一线人员[1]。
2 研究的主要内容
轨道交通具有运营速度高、运输能力较大、运营费用低、安全率高、舒适性较高和对环境影响小等特点。对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高空气质量、增加就业岗位等方面都较为有益,因此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地铁是技术密集型行业,首先,全国地铁无一例外地采用国内外当前最先进的设备和高新技术,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专门理论知识和智能化的操作技能。其次,地铁应用技术发展速度快,生产一线职工理论储备远远跟不上技改需要。经过深入的市场调研,我们认为经过专门教育的高职层次的一线操作和管理人员将是未来几年地铁信号控制人才培养的重点[2]。
①列车自动控制实训课程体系设计。列车自动控制实训课程体系需要进行一个全方位的设计,与实际工作岗位实现对接。实现认知、模拟、实操、考核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整个体系的设计要具有推广性、共享性,要达到建成后,其余相关专业课程体系能够以此为借鉴进行设计和建设[3]。②列车自动控制实训课程体系项目开发及资源库建设。课程体系设计完成后,将进行体系中具体项目的开发和相关资源库的建设,包括课题标准、教学流程、考核方法等,尤其是要突出工作岗位的实际内容,同时结合铁路和城轨岗位上的考核内容。③列车自动控制实训室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建设。除了列车自动控制实训课程体系的建立,还应建立一些相关的配套制度,来保证实训课程体系的正常运行,这其中包括相关实训室管理制度的建设、相关实训室运行机制的建设等。④列车自动控制实训课程体系项目考核评价标准。体系的建立是为了训练学生,使其能够在上岗之前尽量接触到实际的工作内容,那么如何检验学生是否已经通过实训课程体系的训练?这就需要有一套完备的考核评价标准,来对学生训练成果进行评定。
3 研究方法
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建设列车自动控制实训课程体系,开发与轨道交通企业现场相关工作岗位密切结合的实训工作项目,以培养学生相关信号设备维护职业技能,提高行业职业素质,与企业共同制定实训室运行机制与管理制度,引入企业文化,制定列车自动控制实训课程体系项目考核评价标准,通过实践反馈,不断优化完善,提出一个具有推广意义的列车自动控制实训课程体系模式,最终实现资源的共享与实时的更新。
针对列车自动控制实训课程体系的建立,课题将利用信号基础设备实训室和信号系统综合实训室来对铁路及轨道交通企业现场信号设备维护相关工作任务进行再现。
以轨道交通企业现场实际工作岗位为基准进行实训项目的开发,不仅可以对轨道交通信号相关专业学生进行校内技能训练,还可以对现场相关工作岗位技术工种进行培训。模拟设备在正常运行情况下对设备的操作、参数测试、故障查找和处理,既可以实现对在校学生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实际技能训练,又可以满足轨道交通企业对职工技能培训而又不影响正常运行的要求。
研究方法应该体现如下特色:①针对学习过程。学生是经历了由模拟练习,到实践操作,再到实操考核的一个完整过程。②针对实训项目。以轨道交通企业现场工作岗位为基础开发实训项目,满足用人单位对岗位人才的培养需求。③针对岗位考核。与轨道交通企业信号工作岗位的考核机制相结合,把其融入到整个实训课程体系的建设中。④针对任务制定。不同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制定任务单,达到与实际岗位接轨的目标,同时兼顾推广。
具体研究方法的实施过程见图1所示。
■
图1 研究实施过程
4 结论
总结和归纳出高职院校列车自动控制实训课程体系的具体模式,把实训体系设计、实训项目开发、实训室运行与管理等以研究成果的形式与省内相关职业院校共享,填补省内该领域的研究空白,为全省相关高职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教育教学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全省高等教育的整体实力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何玉龙.高职院校职业技能课程设置优化的探索[J].教育发展研究,2007(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4)08―122―03
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已经进人高速发展时期。为了适应城市轨道交通专业人才需求骤增的趋势,我国各大院校纷纷加大了专业人才的培养。对于高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而言,综合调度能力是其核心岗位技能要求,承担着列车行车组织、调度指挥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保证乘客安全运输的重任。由于运营调度过程与生产实际联系紧密,要求学生必须对运营调度各方面的内容及具体实施细节有全面、深刻的认识,使学生掌握调度指挥的实际能力,这些只有通过日常调度指挥训练来实现。
在实际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方面课程教学中,因其专业性强、涉及面广、内容抽象等自身特点,仅依靠现有理论教学和硬件仿真实验的教学手段,难以使学生建立起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大局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在现实中运输生产单位出于安全和作业效率的考虑,学生即使在企业现场实习,也很难有机会参与调度指挥方面的实际操作。如何实现学生调度能力的培养,实现学生技能与企业岗位需求的有效对接,是摆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难题。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主要场所,是保证落实“培养职业技术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思想的基础平台。《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
在这种背景下,结合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调度实训特点及岗位能力需求,从虚实结合一体化发展的角度,基于计算机软件虚拟仿真技术,结合场地环境、仪器设备布置,采用仿真设备与生产性设备虚实结合的方式,模拟真实工作程序、工作环境、技术指标、动作要求等,为科学研究、模拟生产、教学训练和考核鉴定等过程提供实训平台:是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实践教学环节既经济又有效的一种途径。
一、实训平台功能定位
作为高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核心岗位技能,运营调度能力实训在整个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调度过程中实际问题的关键。
根据岗位需求和培养目标,专业教学过程中已开设多门与综合调度能力养成相关的课程,并通过与长春轻轨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的模式,建成了列车自动控制、模拟运营沙盘等城市轨道交通相关实训设备。但由于这些设备缺乏岗位系统性、生产环境真实性等不足,只能简单地演示调度工作的相关流程,不能充分地锻炼出学生的职业技能。
为此,在现有校内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建立城市轨道交通调度系统实训平台,以虚拟仿真形式再现长春轻轨实际线路的真实生产调度场景,通过对学生进行实战训练,增强学生职业技能与岗位需求之间的有效对接。实训平台建设的功能定位主要涵盖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能够承担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多门主干课程的实验、实训项目,培养学生综合调度的岗位核心能力;二是能够满足教师、学生的科研、实验、实践需要,能够为职业大赛、创新项目、教师科研课题提供运行平台,服务于教学;三是能够为地方区域乃至东三省轻轨、地铁、铁路等相关企业运营调度人员提供人员培训平台,发挥其强大的社会服务功能。
采用仿真设备与生产型设备虚实结合方式建立城市轨道交通调度实训平台,提高生产性实训的仿真化程度,为学生提供“具有企业生产真实产品”的虚实相关的教学环境,可有效保障面向城市轨道交通调度大型工作流程、技术密集型岗位的核心技术的培养。
二、实训平台开发建设
基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调度的功能定位,结合前期校内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生产型设备,该实训平台可从以下八个方面来进行开发与建设。
(一)行车调度指挥实训子系统开发
按照长春轻轨某条具体线路(例如4号线),模拟全线车站的车站值班员系统和调度控制中心(OCC)中控系统,能够模拟全线不少于30辆车的正线运营,并且能够设置各种故障实现技能考核。为操作人员提供了一个逼真、稳定的操作环境,同时可进行教学培训和考试使用,可使操作人员的工作技能得到更直观、有效、全面快速提高,实现OCC值班员、车站值班员局域操作工作站(LOW)等重要岗位职能的实训。
(二)虚拟列车及运行图编辑子系统开发
该系统与长春轻轨4号线相同,可以实现站场显示、列车显示和调度过程中的报警显示,可以模拟站场操作,可以模拟列车操作、列车自动驾驶与防护,可以模拟列车运行图的编制、修改及实迹运行图的自动生成操作。
(三)环境控制仿真实训子系统开发
模拟长春轻轨4号线地下部分的三个站点:长春站北广场站一北亚泰大街站一伪皇宫站的环境控制系统。模拟内容包括:大系统、A端小系统、公共区、照明系统、给排水系统、模式控制、系统状态图、控制方式切换等功能。能够模拟编制和执行环控系统的运行方式。教师控制中心能够设置各种故障,在故障情况下训练学生指挥整个环控系统的突发事件或事故处理的能力。训练学生对事故、报警认真确认并分析情况,及时通报,迅速指挥事故现场按灾害模式运行。
(四)电力调度指挥仿真实训子系统开发
电力调度系统与长春轻轨线路(4号线)电力调度系统(PSCADA)界面和操作逻辑完全一致。模拟内容包括一次主接线图、通信系统图、平面布置图、告警显示、用户权限管理、数据归档和统计报表功能等系统功能。
(五)视频监控仿真子系统开发
调度员可以切换监视器所显示的内容,并可以调节监视器所显示场景的水平视角。通过视频监控系统,熟悉视频监控原理和各种常规和非常规操作。
(六)教师控制服务器搭建
教师服务器主要用于教师主导的教学,教师可以模拟多种角色。功能包括:查看和控制学员使用状态,手动设置各类应急故障和模拟事故,设置和维护各类基础数据,管理学生成绩等功能,是整个系统中为教师设置的操作终端。
(七)大屏幕显示子系统
模拟轻轨调度控制中心及站控中心,采用寿命较高的液晶显示屏幕,显示行车、电调、环调、中央监控(CCTV)的实时动态。
(八)城市轨道交通调度系统实训平台集成与评估
在系统硬件配置的基础上,将城市轨道交通调度各子系统软硬件实现集成,并完成功能测试,并对调度系统平台的职业性、情境性、过程性、交互性与智能性进行评估。
三、实训平台特色体现
当前,建成的城市轨道交通实训系统由于建设时间短、建设经费制约等原因,存在实训系统岗位针对性、工位配置完整性、工作过程导向性、实训情境创设系统性、功能性与可操作性不足等问题,实训效果有待提高,尚未形成完整的城市轨道交通调度系统实训平台。
采用虚实结合方式建成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调度实训平台,除了具有成本低(软件即设备)、功能全(克服传统设备品种、数量限制)、效果好(学生可反复操作)等优点,其创新性还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可实现与地铁运营公司(长春轻轨4号线)实际现场完全一致的现场化教学,包括控制软件、技能要求、标准化工作流程等,让学生熟悉岗位要求。二是可实现理论知识和专业内容的实训和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地铁实际运营过程中,调度指挥系统的所有专业术语及其自动化控制设备的控制过程和原理,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可实现调度应急和非常规操作,使学生熟练掌握地铁调度指挥过程中的各种应急状况的处理,如火灾疏散、电话闭塞、车站设备故障、停电、列车故障等应急状况处理,实训流程遵循地铁地铁运营公司的应急预案,与实际运营现场完全一致,能够到现场就上岗。四是可实现学生现场动手能力的培养,能够熟练使用和操作地铁实际线路的调度指挥系统软件,完成各种常规和非常规操作。可实现学生全面熟练掌握地铁运营管理系统的整个系统的结构、内容、网络状况和工作原理,能站在理论高度,对运营管理工作进行分析和总结,提高学生未来发展的潜力。
四、实训平台建设途径
采用模块化开发模式,重点开发行车调度指挥、虚拟列车及运行图编辑、环境控制仿真、电力调度指挥仿真、视频监控仿真以及大屏幕显示等六大模块,在此基础上完成数据库的开发集成。同时,以现有运营调度相关生产性设备为接口,结合场地环境、仪器设备布置,将ATC系统、模拟运营沙盘等调度相关生产性设备进行接口并人开发。平台分模块开发流程如图l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