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大学奖学金个人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7 15:15:57

序论:在您撰写大学奖学金个人总结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大学奖学金个人总结

第1篇

大中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奖申报工作总结或主要事迹(字数在300字以内)

7月30日由***副院长带领商务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小组来到***县大房身镇,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在本次活动中,此次活动院领导非常重视,并亲自加入到我们的行列中,与大房身中心小学、中学进行了义务的讲课,使孩子们知道了外面的世界,与当地青年座谈、为小学生义务辅导功课等等。通过活动张博院长关心最多,也是讨论最多的,就是农村经济的发展问题。我们还进行了金融,证券知识等方面的义务宣传  

***,对于我来说是座非常熟悉的城市,是一座产玉的城市,这里的快速发展让我们感到自豪。此次来到红旗屯,让我更深刻的认识到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农村经济的发展,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去解决。

作为当代大学生,关心农村问题、关注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尽自己应尽的一份力,作出自己应做的一份贡献是义不容辞的。

第2篇

[关键词]奖学金制度;激励理论;期望理论;线性回归;因子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22-0188-02

奖学金是政府、高校、社会团体及个人给予优秀学生的奖励,其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奖学金激励功能的广泛性以及显著性使之成为其最主要的功能。

“激励是激发人的动机,诱发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力,以期高效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对于奖学金激励作用减弱的现状以及如何增大奖学金激励效用,在此之前国内许多学者都已作出很详尽的理论解释。但是,对于影响奖学金激励效用的具体因素以及相应的影响程度、相互的关联性,并没有进行过实证研究。本文以中央财经大学为例,学生所能申请的奖学金种类偏少、奖学金覆盖面低等因素直接影响到奖学金的激励作用。本文以中央财经大学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进行科学的分析之后,得出影响奖学金激励功能的关键因素,再针对这些因素分析,进而提出可行性建议,最终达到增强奖学金激励作用的目的。

1 问题与模型

根据北美著名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维克托•弗鲁姆在《工作与激励》中提出来的期望理论,具体到分析高校奖学金对大学生的激励作用,在校学生对获得奖学金的动机强度,或被激发出的力量大小,取决于目标价值(效价)的大小和预计能够达到该目标的可能性(期望值)的高低。

其基本模式是:激励力量(M)=效价(V)×期望(E)

激励力量是指动机的强度。高校奖学金作用的应用绩效即是奖学金所能激发的在校大学生的激励力量。

效价是指达到目标对于满足其个人需要的价值。奖学金的奖金额度、获得奖学金的荣誉感、榜样力量、宣传因素等构成了效价的主要因素。

期望值是人们根据过去经验判断自己达到某种目标的可能性是大还是小。对影响期望值的主要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有助于我们深入剖析高校奖学金发挥作用的现状以及对高校奖学金的激励力量进行分析。

因此,本文有以下基本假设前提:

(1)期望理论的基本模式:激励力量(M)=效价(V)×期望(E)

(2)假定影响奖学金激励作用发挥的因素有:奖学金种类设置、难易度、覆盖面、评定标准、奖金额度、榜样力量、宣传工作。

(3)期望值由奖学金种类设置、难易度、覆盖面以及评定标准来决定;效价由奖金额度、榜样力量和宣传工作来决定。

2 理论结果

根据期望理论,奖学金对个体激励力量的大小,不单取决于效价或期望值大小,而取决于二者合力的大小。效价和期望值的不同结合,会产生不同的激励力量,主要表现为:①E高×V高=M高;②E中×V中=M中;③E低×V低=M低;④E高×V低=M低;⑤E低×V高=M低。

同时根据弗鲁姆提出了人的期望模式,对怎样使奖学金激发力量达到最好值,在这个期望模式中的四个因素,需要兼顾几个方面的关系。

个人努力个人成绩组织奖励个人需要

①努力和绩效的关系。这两者的关系取决于个人的能力和特征,目标是否符合个人的认识、态度、信仰等个性倾向及个人的社会地位,别人对他的期望等社会因素。

②绩效与奖励关系。这与奖学金的覆盖面、奖学金设置合理性、奖学金评定标准以及获得奖学金的难易程度息息相关,如果没有相应的合理的、有效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来强化,时间一长,积极性就会消失。

③奖励和个人需要关系。奖励什么要适合各种人的不同需要,要考虑效价。奖学金的奖金额度、获得奖学金的荣誉感、榜样力量、宣传因素构成了效价的主要因素。

3 数值结果分析

主要进行回归分析:

(1)期望值模型。我们使用的检验模型如下:

Y1=a+b1X1+b2X2+b3X3+b4X4

式中Y1――期望值;

X1――奖学金种类设置;

X2――获得奖学金的难易度;

X3――奖学金的覆盖面;

X4――代表奖学金的评定标准。

将调查问卷所得数据代入检验模型,得到:

Y1=0.931+0.314X1+0.028X2+0.065X3+0.258X4

(2.116)(0.167)(0.497)(2.611)

F=3.240Adj-R2=0.096

X1与X4对Y1有显著影响,X2与X3对Y1无显著影响。根据系数可知,当X1变动1,Y1倾向提高0.314,当X4变动1,Y1倾向提高0.258。由此可知,认同奖学金设置合理程度的同学,更倾向于认同奖学金的激励作用,同时,注重奖学金评定标准的同学,对奖学金的激励作用也会更加注重。而奖学金的激励作用对获得奖学金的难易度以及覆盖面大小的反应相对偏小。

(2)效价模型。我们使用的检验模型如下:

Y2=a+b5X5+b6X6

式中Y2――效价;

X5――奖学金额度;

X6――榜样力量。

同样,将调查问卷所得数据代入检验模型,得到:

Y2=1.133+0.141X5+0.651X6

(1.845)(5.120)

F=20.204Adj-R2=0.246

X6对Y2有显著影响,X5对Y2无显著影响。根据系数可知,当X6变动1,Y2倾向提高0.651。由此可见,奖学金激励作用对奖学金额度的反应程度不大,而同学们认为榜样力量对奖学金激励作用更大。

4 总结与建议

根据分析,可以得出奖学金发挥效用较为理想的现状,但从数据中同时也发现了一些有待完善的方面,主要集中在奖学金设置、奖学金结构、覆盖面、评价标准和宣传方面。综合理论分析及模型分析的结果,我们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提高中国高校奖学金制度的应用绩效提出相关的建议。

(1)奖学金种类设置。建议学校增加综合的奖项,并且不应该将学习成绩作为主要的评定因素,而要加入其他明确的标准,例如,参加的社会实践的次数与获奖情况、班级社团工作情况以及参加院校举办的演出等。

(2)奖学金金额。我国高校在做奖学金制度的改革时,奖学金金额大小无须作为重点关注调整的要素。但在将奖学金金额列入考虑范围内时,增大奖学金的金额会使其激励作用显著提高。

(3)奖学金覆盖面。增多奖学金的种类,奖学金多样化,从而使不同类型不同特长的同学获得奖学金,以增大奖学金的激励作用;增加获得奖学金学生的数量,扩大获奖学生的比例,增大奖学金覆盖面,让更多学生得到奖学金的激励;继续将难度维持在较难水平,维系奖学金的含金量,从而使激励作用最大化。

(4)奖学金评价标准。注重学习成绩标准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两个方面的配比,应当适当增加综合素质的比重,从而使得激励绩效最大化。

(5)加强宣传,重视榜样力量。建议学校在学年初就对学校及各个学院现存及新增的奖学金种类及评定标准进行展示说明,提高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将激励与自身兴趣相结合并明确完善自身的方向。在奖学金评比过程中应及时将申请人及候选人名单及时公示,使评奖过程透明化。在奖学金获奖名单确定后,也应对获奖者名单及其相应事迹进行公示和表彰。

奖学金制度作为一种激励机制,对于学生、学校乃至全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经过对中央财经大学奖学金激励作用的现状调查、影响奖学金激励作用发挥的因素以及各自影响程度的分析,对奖学金的激励作用实际运行机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参考。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美国;研究生奖助金体系;研究综述

近年来,美国研究生奖助金体系研究的文献主要从其体系的主要内容、所呈现的特点以及从中所得到的启示建议三方面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阐述。

一、美国研究生奖助金体系研究现状

(一)奖助金体系的主要内容

有学者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没有将研究生奖学金和研究生助学金进行明确的分类与界定,而是依据其是否具有报酬性特征分为报酬性奖学金和非报酬性奖学金。报酬性奖学金是指助教助研制度即大学向部分学生提供助教和助研的工作岗位,以报酬的形式向学生提供资助。非报酬性奖学金主要是研究生院、系所以及各种团体提供的奖学金,其中研究生院主要以四年资助包的形式提供,系所和团体则以特别奖学金的形式提供。此外,还包括“工读计划”中所提供的有偿资助金[1]。

有学者没有将奖学金和助学金分开,将其统称为奖学金,依据其提供来源将其分为校内奖学金和校外奖学金。校内奖学金通常包括助学金、奖学金、生活补贴、助教奖学金、助研奖学金、校内兼职、校内实践学习收入等,校外奖学金主要是由政府、非营利性组织、基金会、个人等提供的各种奖励[2]。

有学者则依据资助项目的不同,将研究生奖助金分为奖学金、助学金和研究生资助金。奖学金一般分为校内奖学金和校外奖学金两种,主要用于褒奖学业成绩优秀的研究生。助学金主要包括:补助金、助学金、生活补贴、旅差补贴金、助教津贴、助研津贴、助管津贴、实习津贴、校内兼职、校内实践学习收入等。研究生资助金主要是一些基金会、科研机构、行业协会或其它部门提供的,主要为申请人在从事研究工作或者在进修高级课程时所需的各种费用提供资助[3]。

(二)奖助金体系的主要特点

1.资助经费来源多元化

几乎所有的文献都提到了美国研究生奖助金的这一特点。资助经费的来源包括学校内部、联邦政府、州政府、地方政府、社会机构、企业以及个人提供的资助等。有人重点研究了其中政府资助的部分,指出政府资助方式主要包括联邦、州、地方三级。其中联邦政府主要是对私立高校提供资助,通过补助金、勤工俭学等项目,帮助学生上学,以尽可能扩大和保证“教育机会均等”。州和地方政府的资助对象主要是公立高校,主要是提供一定数量的学生助学金和奖学金[4]。

多数研究者则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重点对美国某一个或某几个高校资助金的来源情况进行研究,主要是对奖助学金的重要来源——学校获得的研究收入、投资收入和学费收入等进行研究。例如,有人对麻省理工学院2007财政年度经费来源情况进行研究,其收入总额为21.80亿美元,各方面收入占总收入的来源比例依次为:研究收入占53%、投资收入占15%、学费收入占10%、捐赠收入占6%、辅助活动收入占4%、其他收入占12%[5]。

2.资助面广,资助金额大

在美国高校中,不仅对成绩优秀的研究生提供奖学金资助,对于那些成绩不很优秀的学生也进行积极的资助。其资助途径主要是提供各种助学金。在许多高校内部,通过对学生提供助研、助教、助管等职位,让其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相应的助学金。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可以总结出,这些校内助学金主要具有以下两方面特点:

(1)收益面广,获得相关职位的研究生比例较大。有人对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和华盛顿大学研究生三助情况进行了相关研究,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2000—2001年度获得助教和助研职位的学生占总研究生人数的49.15%,其中获得助教职位的人数占24.26%,获得助研职位的人数占24.89%[6]。而2001年华盛顿大学获得助教助研助管岗位的研究生数分别为1424人、2113人、194人,分别占研究生总数的15%、23%、2%,获得三助岗位的学生占研究生总数的40%[7]。两校获得三助岗位的研究生都占到学校研究生总数的近一半。

(2)资助金额大,可以帮助解决研究生的部分学费。有人对普林斯顿大学相关资助金额研究发现,其研究生从事“三助”的收入,可以解决相当一部分学费,如2006~2007年度,担任助教的研究生如果未通过资格考试可获得20700美元的报酬,如果通过了则可获得22350美元的报酬;担任助研的研究生,未通过资格考试可获得19300美元的报酬,通过者则获得20300美元的报酬。而该年度普林斯顿大学研究生学费为34000美元[8]。可见美国高校对研究生的资助有效地缓解了其学费压力,提高了他们接受研究生教育的机会,有利于实现教育机会的均等,维护研究生教育的公平。

3.关注对研究生科研的资助

美国高校同样对研究生从事科研工作提供相关资助,有学者对研究生科研资助的经费来源进行了相关研究,总的来说,资助资金来源主要有三方面:

(1)高校内部提供的相关资助,主要是以奖学金形式资助高年级研究生的论文写作,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水平和论文写作能力。

(2)教师科研经费中用于支付助研费用的部分,主要是高校为研究生提供助研职位,协助教师从事某项课题研究中文献资料的收集,外出考察调研等工作的资助。助研的费用是由老师直接提供给相关学生。

(3)相关基金会、科研机构提供的资助。这类资助的对象大多是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如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对研究生提供的资助包括:直接支持研究生的科研论文活动,提供研究津贴或者奖学金,提供研究生研究的国际奖学金等[9]。还有些机构对于接受资助的研究生的研究方向或研究场所有一定要求,如美国布鲁金斯学会提供的“经济学科研究奖学金”,要求研究生的研究课题和学会的研究计划相吻合,美国赫德森研究所设立的“卡恩教育学研究生岗位奖学金计划”,对资助学生的研究场所和研究方向都有一定的要求[10]。

(三)对完善我国研究生奖助金体系的启示与建议

1.拓宽奖助金经费来源

对于拓宽我国研究生奖助金经费来源的主要途径,学者们的建议主要有两方面:第一,调动各级政府的积极性。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美国各级政府对高校研究生的资助占到了高校资助总额中的相当大份额,大约为三分之一到三分之四,认为应充分调动我国各级地方政府的积极性,鼓励其对本地区高校研究生进行资助[11]。第二,积极争取社会资助。应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尤其是一些有经济实力的机构团体、企事业单位在高校内设立各种奖学金、资助金[12]。

2.完善现有研究生奖助金体系

对于当前研究生奖助金体系的完善措施,学者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通过深化校内管理体制改革,提供更多的“三助”岗位,从政策上鼓励支持研究生参与“三助”工作,并适当提高报酬,使担任“三助”工作成为研究生获取经济资助的重要来源[13]。第二,针对每个研究生的不同情况,加大资助的针对性和力度。如针对优秀研究生设置优秀奖学金,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设置专项奖学金等,最大限度地设立各种奖学金来扩大受益人群。同时还需提高研究生奖助学金资助力度,对品学兼优的优秀研究生实行高额资助,避免资助平均化;实行不同学科专业的资助金额分等制,即对社会回报高而个人回报小的专业提高资助额度。对于个人回报高而社会回报小的专业减少资助[14]。第三,根据学校的定位和类型,建立不同的资助体系。如研究型大学主要应该以各种奖学金(如三助奖学金)、科研津贴、科研奖励为主,而教学型大学主要应以建立“三助”奖学金、勤工俭学、校内兼职等资助类型为主。要尽可能把这些资助类型统筹起来,形成完整的资助体系[15]。

3.加强对研究生科研的资助

有学者参照美国研究生培养的资助模式,对我国加强对研究生科研资助提出了以下建议:第一,设立专门资金对研究生毕业论文进行资助。第二,提供更多的奖学金机会,为研究生的研究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第三,资助研究生参与更多的实践活动,通过采取研讨会、兼职、助教的形式让研究生了解和从事专业的科研工作[16]。

二、研究述评

对于美国研究生奖助金体系的主要内容、特点、以及其对我国完善现有研究生奖助金体系的启示和建议,现有文献已经进行了相关阐述,为我国完善现有研究生奖助金体系提供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但目前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关于美国研究生奖助金体系的主要内容研究视野比较狭窄。多数文献只是停留在对美国现行研究生奖助金体系内容的介绍上,没有探索该体系的发展演变历程,预测其未来发展的趋势。

第二,对于美国研究生奖助金体系所具有特点的形成原因没有进行相关分析。也就是为何其资助经费来源具有多元化的特征,为何资助面广,资助金额大,为何关注对研究生科研的资助,对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没有进行相关探索,没有结合美国的国情、美国民众所形成的文化和美国社会所具有的价值观等方面进行相关研究。

第三,关于对我国完善现有研究生奖助金体系的启示和建议研究缺乏争鸣。对美国研究生奖助金体系进行研究的相关文献较少,对于完善我国现有研究生奖助金体系的启示和建议内容相对集中,缺乏必要的争鸣。因此,应该在充分了解和比较中美两国国情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经济、社会以及教育发展的最新形势,对美国研究生奖助金体系的内容进行相关分析,吸收其先进经验,为我国研究生奖助金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合理和有益借鉴。

对于以上研究存在不足的方面,在下面的研究中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探索,以丰富和完善现有的研究,从而对整个美国研究生奖助金体系形成更加全面的理解和把握,借鉴其成功经验,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现有研究生奖助金体系提供相关参考。

参考文献:

[1][6][7]蒋盛楠,贾莉莉.美国研究生奖助金制度的个案研究及其启示[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5,10:63-65.

[2][15]陈超.美国高校研究生学费及资助政策新探[J].中国高教研究,2005,8:34-37.

[3]夏茂林.美国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及资助特点对我国的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9,3:

72-76.

[4]朱浩,杨汉麟.美国私立高等教育办学经费多元化得成因及筹措渠道研究[J].教育与经济,2008,4:60-66.

[5][8][14]高展,缪园.美国研究生奖助学金资助体系及其启示[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8,6:

86-94.

[9][16]李大鹏,刘云.美国研究生培养的资助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9:86-89.

[10][12]方展画.美国高校研究生的学费及资助[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9,1:67-70. [11][13]郑艳秋.美国高校研究生资助及启示[J].教育研究,2007,11:55-58.

作者简介:

第4篇

关键词:高校奖学金 探索 思考

说到奖学金,顾名思义,就是高校自身、政府、团体或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品学兼优的学生给予的奖励资金。它具有激励、导向、反馈、共振、资助等重要功能,奖学金制度的建立可以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促进大学生素质全面的提高。但是不公平的评定却可能导致学生心理失衡,对自己消极怠慢,对学校、社会甚至国家失去信心,产生不良后果。作为学生工作者,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这点。要深刻理解奖学金设立的目的,要正确把握奖学金评定的方向,要切实掌握奖学金评定的方法,以免事与愿违,得不偿失,有负奖学金设立的真正内涵。笔者在几年的奖学金评定工作中,遇到一些问题,针对此也谈一些看法。

一、讲公开,让奖学金在阳光下评定

公开,毫无疑问,就是透明,公诸于众,不暗箱操作,所有评定环节在阳光下进行。只有时刻置于学生监督之下,才能保证评选过程公平公正,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和信服。在奖学金评定过程中无论是评选条件还是评奖名额,无论是评奖程序还是评奖结果,我们都始终坚持公开原则:1.从新生入校便普及宣传奖学金评定制度,让新生有目标有方向;2.在评定工作开始前,专门召开主题班会,引导大家关注奖学金评定工作,组织大家详细学习评选要求和条件,并对大家的疑惑进行充分讲解;3.评定工作由辅导员、学生干部和普通同学共同组成的系部评定小组根据系部评定办法具体执行,在评定过程中接受同学们的监督和反馈;4.评定结果进行公示,不仅公示班级姓名,还公示具体各项分数及总分排名,不仅在系部宣传栏进行全面公示,还在各班级进行重点公示,让每个同学都能知晓。5.公示反馈期间认真听取大家的反馈意见,并认真做好记录。对异议内容进行初审.并在调查、核实的基础上,提出处理意见,向异议人作出反馈。如情况属实,取消评奖资格,如不属实,对反馈同学做好解释说明工作。6.对发放后的奖学金的使用进行监督,避免同学乱消费,使得奖学金“科学评定,合理应用”。

二、讲公平、公正,让奖学金在天平上衡定

公平、公正,就是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不以个人喜恶为依据,不以个人主观为依据。那如何做到公正、公平呢?就要以规章制度评定,杜绝人为评定。为使奖学金评定更科学更规范更易于操作执行,根据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制定了奖学金评定办法。在办法中,以学生个人综合成绩为依据进行评选,而个人综合成绩由学习成绩、德育成绩、大赛成绩和特殊贡献四部分组成。其中学习成绩占70%,德育成绩占20%,大赛成绩占5%,特殊贡献占5%。这就一方面克服了简单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评价依据,即"唯成绩论",学生为了能够获得奖学金,可能会失去很多全面锻炼的机会,如不参加学校举行的活动、班级体活动或各种有益的社团活动,这样,大大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更严重的是,有的为了能够获得更好的成绩,铤而走险,在考试的时候作弊,从而催生作弊现象。另一方面也克服了简单以学生操行等级为依据,必须优秀良好才可参评,各班级中除了个别同学特别突出外,很多同学都处于中间阶段,量化考核分数极其相近,而等级划分是有比例限制,这就可能会导致一些表现也不错的同学因为比例而被划分为合格等次从而丧失评奖资格现象。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参与大赛及素质锻炼的热情,对于学生全面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通过对奖学金的评定进行量化,排除了主观因素的左右,而多方面的考核标准,坚持就高原则,不重复评定,也避免了“马太效应”的出现。马太效应是指“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在学校教育中,马太效应的消极作用是显著的。学生或是集体一旦受到奖励,那么很多的荣誉就会接踵而来;而一旦被列为“差”的行列被认可和奖励的机会就会被剥夺。“马太效应”会导致评定过程中不公正现象的产生,因此在评定中要避免“马太效应”,保证奖学金评定过程中的公平公正。

三、要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

要把奖学金评比与学生诚信教育、感恩教育、成人成才教育、励志教育等相结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到奖学金体现国家和社会对大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成才的期望,心怀感恩之心,真正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还要大力加强宣传,在评定后召开颁奖会,先进事迹报告会,使同学们都能知先进赶先进。

四、要不断探索与思考

随着社会发展,学生数量、构成、特点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对学生教育和管理的要求也在变化,奖学金评定办法也要适时修订,以增强准则的适应性。

(一)实行奖学金申请答辩制

目前奖学金评定主要是采取评定小组评定办法,而学生主动申请很少,这就导致学生自主性不足,较为被动接受,且对奖学金获得觉得理所应当而缺乏感恩意识,如果采取学生主动申请,则可以更好发挥学生主动性,促使学生进行总结,梳理取得的成绩,探寻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更好地发扬成绩,完善不足,并对奖学金倍感珍惜,充满感恩,充分发挥奖学金制度的教育、激励和引导作用。学生根据自身表现,对照评定条件,提交成绩、获奖以及其他表现的材料,申请奖学金,当然也可以放弃申请。评定小组进行审核后,将符合条件人选按总分由高到低顺序排列,进行公示。对于如国家奖学金这种奖励额度大,竞争性强的奖学金,可组织现场答辩,由候选人进行演讲并接受现场评委和观众提问,最后通过现场投票唱票方式产生,这样既能提高优秀者的综合素质,又增大了学生参与面,增强了奖学金的激励作用。

(二)实行“只要努力,人人皆可得”的奖学金模式

第5篇

研究生奖学金评定制度

由于综合国力的增强、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得到了飞速发展。2006年,国家对研究生培养机制进行了试点改革,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这三所高校成为首批试点的学校;2007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4所高校进行改革试点;2008年,在总结前两阶段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研究生奖学金制度改革工作得到推广;2009年起,中央部委所属院校的所有研究生都必须缴纳学费,依靠自己的学术和科研成绩争取奖学金来完成学业,改变了过去学生仅凭入学考试成绩就能决定未来三年是否享受公费待遇的“终身制”。

一、研究生奖学金评定制度改革的意义

我国从1993年开始招收自筹经费的研究生。录取时根据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和复试成绩将学生分为“计划内”“计划外”“定向培养”“委托培养”“自筹经费”等类别,并在学费和奖学金发放上有所区别。“计划内”的研究生除了可以公费攻读学位外,还可以每月领取国家发放的奖学金。而“计划外”的研究生则需要通过自筹经费的方式全额缴纳学费,且没有奖学金。同时,因为“计划内”资源的有限性,部分免试推荐的保研生或考研成绩较好的学生也要自己缴纳学费成为“计划外”类别。在此模式下的研究生奖学金制度显然有失公平,是不合理的。首先,“计划内”的研究生如同抱上了“金饭碗”,入学后无论是否努力,每月均可享受奖学金资助;而“计划外”的学生,无论多么努力都无法改变自筹经费的性质。其次,仅凭一次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就将学生划分为两类,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此种评价标准未免过于片面。再次,奖学金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支持,资金来源范围过于狭窄,类别过于单一,无法动用其他力量共同办学,不利于研究生整体的培养。

硕士生奖学金评定是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促进研究生积极投身学习、科研工作,激发研究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积极性,改变之前的“一考定终身”制,实行奖学金滚动评定制度。硕士生入学时评定的主要依据是考研及复试成绩,第二、三学年评定的依据主要是第一年的必修课成绩、科研水平以及道德品质等,将奖学金划分不同的等级并与学费直接挂钩。尽管奖学金评定的制度刚刚推行,但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已显现出来。

二、研究生奖学金评定过程中存在的动态变化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作为一所具有航空航天特色和工程技术优势的多科性、开放式、研究型大学,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基础性、前瞻性科学研究以及战略高技术研究的历史使命。研究生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主力军。基于此,学校在“科学、公平、公正”的原则下,结合理、工、人文、管理、经济学等学科的不同特点,规定了奖学金整体比例以及各等奖学金的人数,并给予各院系极大的自,成立领导小组,由专人负责本单位的相关工作。经过两年的实践与探索,通过评定数据的反馈,针对由奖学金制度改革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寻找解决之路,使其不断完善。

1.研究生奖学金评定过程中的动态变化

以某个工科院系为例,2009年共招收124名工学硕士(不包含国防生、强军计划等学生),2010年共招收87名工学硕士(不包含国防生、强军计划等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和科研,参评的硕士生中大部分奖学金等级发生了变化,其中一部分同学奖学金等级有所下降(见表1)。

将两年的评定结果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参评的硕士生中有近1/4的学生奖学金等级发生了变化。具体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变化涉及的学生数虽有不同,但变化比例相当,均为当年招收学生总人数的24%。第二,一等降为二等者即保研生奖学金下降比例减小,从12人降低为6人,比例也从40%降为28.5%(见图1、图2)。第三,跨越临界状态的二等降为三等的比例减小,从11人减少到6人,比例也从37%降为28.5%。第四,极端情况比例增加,如奖学金下降两个等级的,一等降为三等有2人占9.5%,二等降为四等有5人比例为24%。同时出现一等降为四等的极端情况,虽然只有1人,但其却是免试推荐的研究生,下降等级之多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2.近几年研究生奖学金评定变化的社会效益

将某工科学院近几年的招生情况加以对比(见表2),可以看出,从2009年推行奖学金动态管理后,由学生自己缴纳学费的比例在逐步减小,而学校所负担的各项教育经费的比重在逐步增大。

同时,实行奖学金动态评定后,首先改变了之前“大锅饭”“铁饭碗”的一成不变的模式,要靠学生自身的成绩、能力等综合实力去争取,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的同时,也促使其更加努力的学习。其次,奖学金的动态评定强调了导师在学生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增加了导师在学生学习、科研中的作用,有利于导师更加用心的指导学生。再次,推行奖学金的动态评审,可以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积极地教学相长的软环境,通过竞争,实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在培养人才的同时也会得到社会的肯定,为社会输送更多有用的人才。

三、研究生奖学金评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两年的试运行,改革后的奖学金制度实现了动态化管理,其优势逐步得到显现,但在运行过程中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主要有:

1.动机和目的趋向功利。改革后的奖学金数额增大,可以抵消部分甚至全部学费,并能每月领取国家发放的不同额度的奖学金,其评定依据是学生在第一年的必修课成绩、科研水平以及道德品质等。由于成绩所占比重较大,为了追求高额的经济利益,有的学生每天只努力学习,过分看重成绩,忽略了实验室的科研工作及其他活动;有的同学为了得到“科研水平”的加分,短时间内制造出大量低质量的论文,剽窃抄袭,花钱买版面,一稿多投,滥发文章,学术不端行为频频出现;还有同学为了获得道德品质上的加分,参加一些自己不喜欢的活动,使其不能安心学习和研究。可以说,学术带上了功利的色彩,与奖学金评定的初衷背道而驰,违背了培养机制改革的目的。

2.同学之间团队合作减少。由于科研成果的多少影响了奖学金等级的高低,同学之间的合作关系转变为竞争关系的可能性加大,有效地交流与沟通减少或者有所保留,互相隐瞒,不能以诚相待,无法实现知识与资源的共享,阻碍了团队精神的培养,更不利于学术创新,并造成同学之间关系的紧张。

3.评定标准显失公平。改革后的奖学金评定标准是在缺少研究生参与的情况下制定出来的。作为改革效果的直接承担者的研究生群体只能被动接受,无法表达自己的意愿,进而改革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此,有学生要求进一步明确、细化评价标准以及加分政策;还有学生反映奖学金评定等级差距过大,造成不公平竞争;再有同学对只公示评定结果表示不满,认为奖学金评定过程缺乏透明度,有暗箱操作之嫌。

四、对研究生奖学金评定制度改革的探索

针对以上问题,对现行的研究生奖学金评定制度进行探索和改进。

1.提高学生参与度,充分体现公平、公正

评定标准的公平、公正是整个奖学金评定体系的基础保证。在制定奖学金条例之前,通过举办座谈会、向老师、学生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广泛征求师生意见,初步拟定条例。继而将条例发给学生进行民意调查,使学生真正参与其中,献言献策,得出反馈意见,以便补充、修改,最终形成合乎民意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条例。这样不仅可以使研究生加深对条例的理解,更可以增加他们对条例的认同,积极参与。

2.加强科研成果评定的严格性,促进奖学金评定制度化建设

奖学金制度评定刚实行不久,各项条例仍处于试行阶段,这就需要将奖学金的评定制度化,将评定标准明确化、具体化、规范化,使奖学金制度稳定而有效地发挥其引导作用。特别是在学生方面,由于我国高校并没有一个合理且通用的学术评审制度,各高校各学科只能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在本领域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刊物,根据科研成果的质量等级,确定学术论文评定的规则,并适时做出调整。同时,由各学科主任或带头人组成专家评审小组,对用来申请奖学金的论文进行审核、认证,严把的质量关,消除弹性及人为因素,鼓励学生发表高水平论文,避免学生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的滥发文章。

3.减少奖学金等级,促进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

奖学金制度改革初期,很多高校将奖学金划分为三至四个等级。以笔者所在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一等奖学金占20%,享受免学费,生活补助400元/月;二等奖学金占40%,享受免学费,生活补贴270元/月;三等奖学金占20%,享受半免学费,无生活补贴;未获奖学金学生占20%,全额交纳学费,且无生活补贴。可以看出,由奖学金等级带来的经济利益差距较大,尤其是处于二、三等奖学金临界线上的学生,如果以微弱的分差拿到三等奖,则意味着要多支出万余元。高经济利益必然导致竞争的加剧,继而竞争的负面影响也逐步显现出来。通过减少奖学金等级,适度缩小奖学金等级之间的利益差距,使其发挥正确的引导和激励作用,促进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

4.维护学生个人隐私,加大评定过程的公开、透明

学习成绩及排名是学生个人隐私的重要部分。在奖学金评定的过程中,要维护好学生的个人利益。同时,通过对参评学生进行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到,大多数学生希望更多的了解奖学金评定的过程。因此,笔者建议,不仅要将评定的最终结果进行公示,还要将各分项及特殊加分等情况进行公示,鼓励学生互相监督,增加评定过程的公开性、透明度。同时,将排名靠前的学生进行重点说明,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

五、结论

奖学金评定制度是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引导、激励学生全面发展,进而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但其目前仍处于改革初期,各项具体执行措施尚有待通过实践加以改进和完善,同时,伴随培养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针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加入,以及导师在奖学金评定中的作用等问题逐渐凸显,不容忽视,仍需进一步探索。高校研究生奖学金评定制度完善的最终目标是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合理的、公平竞争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唐笑,朱方彬.研究生奖学金机制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改革与探索,2010,(25):124.

第6篇

活动内容:

经过前期的开会准备,结合学校的要求,我支部制定了学习黄船钉、许鑫的先进事迹,开研讨会,在班级开展辩论赛,对我校和我学院的奖学金评定进行培训,请班级内部的学习优秀典型传授学习经验小型讲座等活动的计划,并于四月陆续开展了这些活动。

活动过程:

经过了前期在班、团委中进行的积极动员和宣传,我们基本上做到了让班级同学了解了本次活动的精神内涵。在4月13日的团会上,我团支部首先对上一个月的团日活动开展进行总结,对在上一个月内班级取得的成绩做以通报,并对表现突出的个人和对班、团建设做出贡献的个人进行了班内表扬;同时,将接下来班、团要开展的工作做了基本的布置。最后,就开始了本次团会的工作重点:向两名优秀大学生的学习活动。班内同学积极发言,对两名优秀典型的先进事迹做出了富有个人独特观点的评价,引入网上部分网友就黄船钉同学事迹的讨论,开展了集体学习讨论;怀着敬佩的心情重温了许鑫动人的感人事迹。最后,我们结合上大学以来,同学们遇到的一些实际情况,就“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注重工作能力的培养还是基础知识的学习”这个题目进行了辩论。在4月27日的团会上,我支部结合班级上个学期的期末成绩,为充分发挥我支部同学在学习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展了有关我校和我学院奖学金评定的培训,通过对奖学金评定的了解鼓励更多的同学努力学习争取奖学金;又请在上一个学期中考了班级第一、获得一等奖学金的郑楠楠同学做了一个小型的报告会,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

第7篇

关键词 奖学金 综合测评 学生教育管理 新疆师范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11.083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definition and function of university scholarship are summarized, the control of College Students' educational management target found two common point train socialist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existing evaluation methods of the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scholarship in question as well as the influence on students' education management, establish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ystem of scholarship that helps to solve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evaluation of scholarship, and help college students education management, cultivating socialist development needs of talent.

Keywords scholarship;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tudent education management;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1 奖学金

1.1 奖学金的定位以及分类

奖学金是政府、高校、社会团体及个人给予优秀学生的一定奖金,其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我国的奖学金体系以及制度随着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需求在不断完善和进步。目前,从级别上来说,奖学金有国家级、省(自治区)级、校级、院级以及社会团体和个人奖学金;从类别上来说,奖学金分为奖优型奖学金和资助型奖学金,奖优型奖学金主要有优秀学生奖学金、三好学生奖学金、单项奖学金。 本文主要以本科生教育中的优秀学生奖学金为例展开讨论,在我校此类奖学金称为新疆师范大学奖学金。

1.2 奖学金的功能

在贺云侠主编的《组织管理心理学》这本书中提到:高校奖学金的设置具有激励效应,这种激励效应是通过评奖评优等外在因素的刺激,使学生完成目标的行为总是处于高度积极状态,以进一步鼓励、激发、调动其内在的积极因素,即通过对优秀者、先进者某种行为的肯定和奖励以及对优秀事迹的宣传,达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引导全体学生共同进步之目的。 因此,奖学金的功能有:(1)奖励优秀学生的功能:鼓励先进,鞭策后进;(2)学校可以通过奖学金的实施行驶教育行政管理权;(3)奖学金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管理手段,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方面。

通常情况下,高校都可以发挥奖学金奖励学生的功能,但选拔出的“优秀”学生是否和我们的初衷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目标相一致,是否能够完全符合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这个问题已经被相关学者关注很久,我国很多的高等院校也已经采用了“综合素质测评”的方法,收到了不错了效果。但是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方高校,奖学金综合素质测评仍然停留在概念层面,还未完全实行起来,没有充分发挥奖学金在学生教育管理领域的导向功能。

2 高等学校学生教育管理

按照我国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说法: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是指“高等学校要以培养人才为中心,按照国家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不断提高教育质量;要依法治校,从严管理,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要将管理与加强教育相Y合,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从规定中可以看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内容和目标与奖学金的定位以及导向是如出一辙,也就是说奖学金的完善与优化会直接帮助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在新疆,随着新疆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少数民族大学生数量在逐年增加,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要,在新疆地域背景封闭,国际政治错综复杂、宗教环境浓厚等多因素的影响下,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直接影响到校园的安全稳定甚至是社会的安全稳定。因此,我们要从多方面多角度来完善教育管理体制方法。而奖学金的评定,学生在受激励效应的影响下,不仅会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并且向一个思想政治坚定、专业素质过硬、综合素质高的方向靠拢。

3 目前我校奖学金评定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教育管理的影响

3.1 评定条件全面但不具体

《新疆师范大学奖学金评定办法》(新师学字[2004]3号)评定条件中包含了奖学金评定的基本条件和具体条件。“基本条件”严格按照党的教育方针而制定,内容丰富全面,但没有具体量化。“具体条件”中提出了“综合测评”的概念,但量化的只有学习成绩,因此,基层学院在最终操作的过程中很容易导向学生“唯成绩论英雄”。

3.2 现行评定办法给基层学院教育管理学生带来的影响

基层学院都会公平、公正、公开地评选,严格按照《新疆师范大学奖学金评定办法》来评选,但思想政治状况、道德水平、社会实践能力等都是靠班主任、辅导员、同学们主观判断,没有统一的依据,因此,基层学院为了使评选结果没有争议,索性直接依据学习成绩来论“英雄”,而有一部分综合能力强的同学却没有得到相应的认可和奖励。因此,学生逐渐养成了只关注自己学习成绩的潜意识和态度,校园的文化活动都成了学生们心中边缘化的事情,学校、学院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熏陶学生、社会实践锻炼学生的效果都会大打折扣。

3.3 现行评定办法对少数民族同学教育管理的影响

以笔者所在的学院为例,少数民族学生的比例约为60%。众所周知,新疆少数民族能歌善舞。但近年来,一些极端势力的蛊惑和渗透导致少数民族学生封闭了对舞蹈音乐的热爱。高校通过多种方式恢复少数民族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奖学金的激励效应也会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专业课外,积极发展自己的文体艺术天赋,在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科技创新、志愿活动等方面得到更适合教育目标的发展。

3.4 现行评定办法给学生成长成才就业带来的影响

根据现行办法评选出的“优秀学生”缺少校园文化的熏陶、社会实践的锻炼,甚至是思想不坚定,不能够称之为综合素质高的学生。大学毕业走出校门专业比不过研究生,技能比不过专科生,综合素质“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在就业市场中就是被淘汰的对象。而少数民族学生的就业问题是难上加难。

4 奖学金综合测评体系

奖学金综合测评体系是包括学习成绩在内的德育、智育、美育、体育等全方位的考核。

德育,首先考察的是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道德水准等:可以通过公共课程、参加学校的思想政治主题教育情况、社会实践、志愿活动情况、好人好事情况等来量化;智育:主要从学习成绩来体现,改革和完善课程平均分计算方法是智育考核的重点,此外,学术科技创新,创业计划大赛也可以列入智育的考核范围;美育:可以通过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体育:主要通过每年度体育课成绩和体质测试来衡量。

4.1 学校领导重视,顶层设计

奖学金的综合素质测评要从学校全局出发,从顶层设计,由学生处牵头,各能部门、基层学院配合集全校的力量来制定奖学金评价体系。学校应出台奖学金综合素质测评顺利实施的保障措施。为了保证综合测评工作公平,公正,公开的进行,就必须有一套科学的评分、审核、公开、回避、时效、申诉程序作为保障。该系统不仅应具有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价标,还要有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和测评方法,如学生间相互监督与互评,从而使每个人的成绩都能得到客观、合理、较为准确的评估。

4.2 建立奖学金综合测评体系

要制定综合测评体系,将智育、德育、体育、美育量化到奖学金评定办法的具体条件中。笔者根据文献统计分析得出,目前奖学金综合测评体系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附加分评价体系,其基本思路是基本思路是:综合分=学习平均成绩+附加分。附加分体系必须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类是学习成绩和综合测评各成体系,只有学生的成绩和综合测评分别达到相应的要求才予以评定。

5 建立奖学金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重要意义

5.1 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奖学金奖励的是学习成绩好,思想品德优秀、遵守校纪校规、学术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社会调查实践能力等综合方面强的同学,从而引导大学生们努力学习的同时,积极投身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学术创新等。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学生成长的方方面面。

5.2 激发活力,发挥少数民族学生的特长,丰富校园文化

新疆高校的少数民族学生擅长能歌善舞,但不少同学碍于学业压力或者社会上的极端宗教思想的渗透,渐渐远离了让我们生活变得美好的音乐和舞蹈。学校通过在奖学金评价体系中体现对此方面的重视可以排除参加文娱活动浪费学习时间从而影响学习成绩的担忧,另一方面扭正一些极端思想,帮助少数民族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5.3 增强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适应能力和文化认同感

新疆地处祖国的西北部,亚欧腹地,少数民族众多,错综复杂的环境,影响甚至是阻碍了少数民族学生对主流文化的适应以及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因此,我们要从各个方面帮助他们、引导他们的意识形态回归和扎根到祖国的大家庭中。

5.4 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当学生走出大学校门时,首先要用到的可能不是专业知识,而是如何开口与老板、同事交流和相处,因此,学生的社交能力、为人处事的能力是专业知识所不能照顾到的。因此,在校的时候引导学生有意识的通过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团队等来锻炼自己的社交、组织、协调能力,对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是非常有价值的。

注释

① 刘德赢.中外奖学金制度的对比分析及启示[J].长春大学学报,2009(1).

② 刘燕.中国大学生奖学金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6.

③ 贺云侠.组织管理心理学[M].江苏人民出版社,1987:235-236.

④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Z].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部,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