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7 15:15:50
序论:在您撰写高一生物教学计划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要使学生懂得如何才能学好生物,要引导学生掌握生命科学的本质规律,促使学生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习惯。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1高一生物教学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高一生物教学计划1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教学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为工作核心,以规范常规教学为基点,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的研究、实践为重点,以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为切入点,以特色发展为突破点,力争使学校教学工作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特提出以下工作计划:
二、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获得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提高对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兴趣;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认识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搜集技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初步了解与生物科学相关的应用领域,为继续学习和走向社会做好必要的准备。具体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1)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知道生物科学和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和成就,知道生物科学发展的重要事件。
(2)了解生物科学知识在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3)积极参与生物科学知识的传播,促进生物科学知识进入个人和社会生活。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2)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3)认识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性质,能准确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生物科学知识和观念参与社会事务的讨论。
3、能力目标
(1)能够正确使用一般的实验器具,掌握采集和处理实验材料、进行生物学的操作、生物绘图等技能。
(2)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课程具体目标中的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力三个维度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教学对策
生物科学的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农业科学、医学科学、环境科学及其他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它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要注重实验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将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1、首先,深入学习新课标的有关理论,领会新课标的精髓实质,明确新课标的目的要求,把握新课标的教学方向,使得学科教学有的放矢,做到事半功倍。
从宏观上把握生物教学内容,了解章节内容的地位,使自己的教学思路更加清晰明了。从微观上细心揣摩章节内容。将章节内容放在整个教材体系的大背景下考虑,使教学内容具有全面性和完整性,也使章节内容具有整体性和层次性。
2、严格执行“教学五认真”的要求,做到充分备课,认真上课,精心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准确地考查评定。
生物科学是非常人文的一门学科,自己要认真研究高一学生的心理状况,只有全方位地把握学生的情况,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取得教学上真正的主动。
3、充分利用教材的特点,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变学生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多用研究性学习、探讨性学习的方法,同时也要使教学更富有人文色彩。
高一生物教学计划2一、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
为保证教学活动的有序有效进行,在开课之前教师应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确定选择的实验、每个实验要用到的相关仪器、实验材料、药品,哪些需要提前购买或准备、需要多少课时、在学校还是在家庭中完成、具体的方法步骤、学生之间何时交流、怎么评价实验效果等。为确保计划的可行性,这些难度较高的实验,教师提前进行预实验把握时间。
二、深入研究教材
各个课题中,课题背景阐明了生物技术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基础知识介绍了基本方法与原理,研究思路提示学生从哪个方面入手来解决问题,实验设计提供了试验流程示意图和参考资料,操作提示则从操作层面给出了指导性建议。
由于这部分内容为新加内容,教师在进行每个课题的研究时,有必要自己先深入研究教材内容,甚至进行预实验。然后才有可能引导学生分析教材提供的资料,明确知识背景,理清研究思路,然后设计实验方案,动手探究,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掌握生物技术,形成实践能力。
三、观看视频、录像,用“讲授—演示”法进行教学
“讲授—演示”给了我们很好的策略,教师可以播放视频、录像、动画,甚至可以亲自在课堂上做实验演示给同学们看。这样学生也有收获,配合讲授,学生就能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框架。
四、建立实验活动小组
本模块对学生的要求是在自学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设计并完成实验,然后搜集和整理资料,写出报告,进行口头交流,相互讨论。为落实好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的三维目标,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教师可以将全班同学按照三人或五人一组进行分组。这样既在活动中实现智慧共享,提供创新精神的土壤,在遇到挫折时相互激励,还能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五、适当利用学生社区、家庭中的课程资源
从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目标出发,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利用社区和家庭的课程资源。比如到制作果酱的车间去参观,豆瓣酱的制作也可以在家里完成。有些疑难问题可以在网络中查找答案,可以寻求有经验的人的帮助。在具体的活动中帮助学生认识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加学习生物学科的兴趣。
六、设计好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不仅能了解课题活动效果,还能发现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遇到的困难,心理上的变化。在这种难度较大、历时较长、自由度较高的教学活动中,最后的实验评价能起到激发学生成功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勇于克服困难的效果。可以利用检核表评价操作行为、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用这些辅助手段保证本模块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保证达成教学目标。
高一生物教学计划3一、指导思想
遵照高中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育人第一,升学第二。全面落实高中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1)提高生物科学素养(2)面向全体学生(3)倡导探究性学习(4)注重与生活实践的联系。
二、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高一年级有20个班,我接上学期继续任教6(1-6班)个班的生物教学,相比之下(5)(6)班的学生对学习生物课的爱好偏高一点,生物基础好点,但还是不够理想。(1)-(4)班基础就比较差了。平时也不够勤奋努力,现安排每周只有2课时,要完成教学任务,顺利通过会考存在一定的困难。针对以上的种种情况,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任务和重点
本学期的任务是授完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我们的计划是在圆满完成任务的同时,还要实现一下目标:1、首先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使学生从兴趣出发,主动参与课堂,自主学习。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好的学习方法是成功的前提,好的学习习惯决定学生的一生。要教给学生了解生物学特点,并掌握学习生物学的特有方法,"授之以渔"。3、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使学生扎实地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为培养学生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4、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提倡探究性学习,将探究式教学与讲授式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努力开全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能力。注重生物学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迁移和运用知识的能力。5、注重核心概念的教学。核心概念对学生概括和运用知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必须加强核心概念的教学。
四、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包括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生物与环境、人与生物圈的基础知识。教学重点是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生物和环境的关系以及人与生物圈的和谐发展。教学难点是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有关的实验和探究活动。
高一生物教学计划4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开创创新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坚持以学生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教育信息化为导向,结合生物学科教育教学的特点,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适应新教材顺利通过会考,为高三生物综合复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及要求
(一)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关于细胞、生物的新陈代谢、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命活动的调节、遗传和变异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这些知识在农业、医药、工业、国防上的应用。
(二)通过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
(三)要求学生掌握使用高倍显微镜,做简单的生理实验等的基本技能。
(四)培养学生自学生物学知识的能力,观察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生殖发育的能力,分析和解释一些生物现象的初步能力。
三、具体教学措施
1、认真抓好生物学基础知识的教学。
高中生物学的知识,内容比较系统、全面。在课前要认真分析教材,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研究学生的生理、心理的特点和学习规律,通过课堂教学、实验、课外作业等各个教学环节,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习的自觉性,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情况下,引导他们认真学好生物学基础知识,做到正确理解,巩固记忆,举一反三,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知识和参加工作打下较好的知识基础。
2、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高中生物学的教学内容,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进化观点和生态学观点的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高中生物学知识的讲述,对学生进行这两个观点的教育,要使学生理解现今世界上形形的动植物都是逐渐进化来的,一切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都是分不开的,生物必须依赖于它们的环境而生活,而生物的生命活动反过来又时时刻刻在改变着环境,从而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再有,通过讲述祖国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我国古代的和现代的生物科学的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3、重视对学生进行生物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
教师对教学大纲和教材中规定的学生课外作业也要妥善安排,并指导学生认真完成。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和课外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生物学知识的能力、观察能力、科学地分析和解释一些生物现象的能力。
4、加强直观教学、坚持理论密切联系实际
直观教学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巩固记忆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实际教学中,我要积极地自制直观教具,密切结合教学内容使用教学挂图、标本、模型、幻灯和教学电影等进行教学。要重视密切联系本地区动植物种类的实际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密切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或者补充讲述当地常见的和对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的动植物种类。
高一生物教学计划5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教学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为工作核心,以规范常规教学为基点,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的研究、实践为重点,以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为切入点,以特色发展为突破点,力争使学校教学工作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特提出以下工作计划:
二、教学重点工作
(一)提高教师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全体教师上上下下以主人翁的精神,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领导做表率、骨干带好头、全员来参与,使各项工作井然有序地高效运作,全体教师要团结协作,拼搏进取、视团结为生命,互帮互助讲奉献,力求在合作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凝聚团队智慧,让学生的成绩得到切实提高
(二)继续加强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教师们继续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学习本学科新《课标》。备课和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切实做到"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施教;加强教学研究,狠抓过程落实。备课、讲课、听课和评课都以新课程为标准,教师们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切磋教学技术,改革旧的教育教学理念。让现在新的教学理念深入人心,使教学工作扎实稳步的向前推进。
(三)调整教育常规要求,突出实效性。
教师教学常规本学期,将本着抓过程管理、突出实效的原则,对教学常规重点做如下要求:
1、备课:备课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编写教案)。
备课至少要做到通读全册教材,熟读单元教材,精读课时教材。备课的基本要求是:在钻研课标和教材,研究学生的基础上,撰写教案。做到:内容科学、准确、全面,结构完整;形式规范、合理、清楚;详略得当,切实可用。教案应具有创新意识,不生搬硬套公共教案,不照搬教参代替教案,不用往年教案代替现行教案;教案在上课前编写好。具体要求:具体要求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合理使用教案
(1)各种课型(包括新授课、复习课、实验课、讲评课、作文课)都要有书面的教案。电子教案除了要有教材分析、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传统教案应有的环节外,还应根据需要增加具有课件、资料库、友情链接等能够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的新环节。
(2)要求重教法、学法指导的设计。针对本班学生具体情况,教案要有自己个性化的改进或创新。
(3)备课要有个人教学工作计划、单元计划和课时计划。
(4)每节课要有知识、能力、德育目标、重点、难点、学具等,教学过程(导入、教学方法、学法指导、例题、练习、归纳、板书设计等)、小结、作业分类设计等。
(5)要有单元教学后记或反思。
2、听课:(1)听课记录重在体现评课意见,包括他人评价和自
己的评价;(2)每学期听课节数不少于12节。
3、作业:日常作业要求教师本着分类(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分成2-3类)、适量、有布置就要有批改的原则,批改要规范,要求有等级、鼓励性评价、日期,等等
具体安排:
第一周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二、三周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四周复习检测、
第五、六周基因的本质
第七、八周基因的表达
第九周基因的本质、表达复习、期中复习备考
第十、十一、十三周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十三、十四、十五周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复习检测
1 精心设计生物教学课题的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生动有趣的生物教学课题的导入方法,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如高中生物(必修1)的《分子与细胞》中的“物质跨膜运输的事例”教学课题的导入,教师可以从演示实验入手:在密封一层玻璃纸的长颈漏斗里注入蔗糖溶液,将之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使漏斗管内外的液面高度相等,一段时间后,长颈漏斗里的液面上升了。然后用纱布代替玻璃纸,让学生仔细观察,液面是否上升了,再将蔗糖溶液换成清水,液面将会怎样变化呢?
通过演示实验的方法导人生物教学课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对后面的生物演示实验格外有兴趣,同时也真正理解了细胞确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的原理,这样使生物课堂教学充满趣味性,在生动的演示与讲解中进行生物课堂教学,就会做到事半功倍之效。
2 设计好生物课堂提问内容,灵活运用提问方式
疑问是思维的导火索,它是沟通教师、教材、学生三者之间的桥梁和媒介,也是师生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切入点。生物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提问,不仅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还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生物课堂教学。教师在进行生物课堂教学设计时,应针对生物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设计出具有启发性的层层递进式的提问内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使学生“跳一跳摘得到果子”,处于不断的积极思维状态。这样的启发式教学,以主动启发,步步引入的方法来吸引学生,学生在积极思考中推导出正确的结论,有水到渠成的效果。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被提问的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教师要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问题,以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都能够体验成功的喜悦。课堂教学中,还要避免成绩较差的学生因回答不出难题而产生自卑的心理,要及时鼓励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产生的“思维火花”,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内在动力。
3 认真设计生物学实验的教学
生物实验教学是生物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的生物教案都是要求教师按照生物教科书上给定的操作程序和药品种类进行实验。在高一开设的生物实验选修课中,教师可以试行改变方法,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水平、实验技能,自主地设计生物实验报告,设计实验操作程序,预见实验的操作结果。如学生在自制泡菜的实验中,很多学生过去很少知晓或没有接触,在进行这一实验时,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操作程序,使他们感受到在灌输式教学模式中无法体验到的生活乐趣。在生物实验选修课中,实验专题的选择多数也是来自学生的现实生活。这些生物实验既能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4 教学设计时应注重生物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关键词]生物对话教学;教师;角色定位
随着高中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广,高中生物再次迎来了新的挑战。这种挑战不仅仅是对教育知识体系的挑战,也是对教师的挑战。它要求教师将原有的独白式教学变成对话式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更好地主动学习。而这也要求生物教师的角色加以调整,不再作为单方面的传授者存在,而是作为一个引导者,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对知识进行引导,使学生自主地探索知识,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一、高中生物对话教学
(一)什么是对话教学
对话教学是教师通过对话、信件等方法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引导,最终达到学生学会知识的教学方法。在高中生物课堂中,传统的独白式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其教学效果也不是很好,所以,生物教师必须以思维的引导来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输,达到教学目的。
(二)如何进行对话教学
1.创设情境
在传统教育中,学生对知识的学习都是被动的,模式往往是教师抛出问题,学生被动思考。这样,就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因此,教师应先创设一定的情境来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产生了解情境的欲望,主动进行生物学习。
2.对话引导
在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教师不应该直接进行知识传输,而应该用对话的方式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让他们独立思考,并且主动提出问题。这样,学生才能在对话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且不容易忘记。
3.练习巩固
只有转化成实践的知识才是被真正吸收了的知识,所以,学生在了解了知识之后,教师应该对他们进行积极引导,做练习加以巩固,增强学习效果。
4.教学小结
在教学结束之后,教师用对话的形式引导学生自己进行知识总结,并且在对话中找到学生学习的不足之处和自身教学的缺陷,加以指导和完善,完成整节课堂教学。
二、高中生物教师的角色定位
(一)新课标下对生物课程的定位
在对高中生物教学进行改革的过程中,新课标一直在强调知识素养,这是新课标提出的基本理念,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高中阶段对于生物教育的要求,是以科学素养为核心,而不是一味地知识灌输,这就要求教师要因材施教,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引导。
(二)教师角色的多元性
新课标所提出的师生关系是一种相互交流、共同发展的关系。也就是说,教师不再是从前的单纯的知识灌输者,需要重新对自己进行角色定位。
1.成为学习的促进者
现在的教学应该是学生与教师互教互学,而不是单向教学。即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灌输者,更应该作为学习的促进者,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这样的设定能够解放学生的个性,也能让教师更深刻地认识到不同学生的特点,然后因材施教。
2.成为学习的引导者
单纯的知识灌输在很大程度上无法达到预计的教学目标,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超出原定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授课时,应该采取思维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思考,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3.成为学习的参与者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其弊端是教师很难知道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所以在新课标要求之下,教师应该主动走下讲台,多与学生交流,倾听学生的想法,了解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作为一个参与者进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了解学生真正的想法和学习难点,便于重点击破,因材施教,实现有效教学。
4.成为学习的合作者
高中生物教学内容的变动非常大,其目的是为了让教师能够真正产生与学生交流的想法,与学生一起学习,互相促进,成为一个“学习共同体”。教学不是死板的东西,而应该是创新、动态、具有生命力和发展潜力的。所以,教师应该树立与学生成为学习合作者的意识,进一步推动学生的学习。
在现代生物教学中,对话教学比起独白式教学更能够推进学生的学习进度,因此,教师应该在充分掌握生物知识体系的情况下,利用对话式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以及推动。另外,教师还应及时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好,成为一个拥有先进思维模式的优秀教师,懂得将学生的学习情况放在第一位,促进学生生物知识结构的优化。
参考文献:
[1]陈晓东.四两拨千斤——论精讲点拨模块中生物教师的角色定位[J].文理导航(中旬),2012,(3).
关键词:生物化学 课堂教学 设计艺术
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中发展极为迅速、渗透性较强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边缘学科,随着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在临床医学中的大量应用,迫切要求医学生不仅要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理论,还要熟悉更多的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的实验技术。那么,作为医学院校的生物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怎样的教学手段才能教好这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呢?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中心环节,既是科学,也是艺术。教学艺术的主体是课堂教学艺术,教学艺术的研究应当以课堂教学艺术为其主要对象,课堂教学中的设计艺术是架设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
一、专心探究导入艺术
课堂教学的导入也叫开讲,是教师在新课或教学内容开始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导入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后面教学时学生的学习状态。作为教师应该重视并抓好课堂中导入这个环节,以促进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导入的关键在哪里呢?只有当学生喜欢并重视你所教的内容,他们的状态才能进入兴奋,才能集中精力激发思维并引入学习的课程。因此,导入的关键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重视。教师必须首先对教学内容充分挖掘其重要意义,拓宽思路,倾注热情,以感染、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重视。课堂教学导课的教育功能,表现在激发起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到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中去。好的导课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与新课;如同路标,指引着学生的思维和方向。教师精心设计导课环节,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为整堂课的进行打好基础。实践证明,教师对导课环节重视不重视,是否精心地进行设计,其教学效果是迥然不同的。教学导课艺术性的高低,反映着教师审美创造能力所达到的水平。精彩的导课,往往能够奠定整个课堂教学艺术成功的基调。
二、潜心组织语言艺术
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是指教师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进行教学的艺术实践活动。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水平,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效率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研究表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同教师表述的清晰度有着显著的相关,而教师讲解得含糊不清则与学生的学习成绩呈负相关;教学语言艺术的内在逻辑性,可使所表达的内容系统、条理,增强语言的说服力和论证性;教学语言艺术的动听程度,决定着教师语言感染力的大小和学生的语言接受程度。教学语言艺术是教师最主要的教学手段,它综合地反映着教师的全部教学素养,应该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课堂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中相当重要的教学艺术,教师缺乏了语言艺术,是任何一门学科教师的悲哀。教师的授课语言首先应规范化,而后讲究艺术化。规范化的语言应发音准确、吐字清晰、逻辑性强、不讲废话、不讲口头语;艺术化的语言应新颖活泼,抑扬顿挫,声音柔美,亲切可人、细腻动人、引人入胜。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从学生心理出发,把抽象的内容讲得具体形象,把深奥的问题讲得浅显易懂,化复杂为简单,化枯燥为生动。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大放异彩。
三、慧心巧用教态艺术
课堂教学教态包括教师的手势、表情、眼神、体态、仪表等若干方面,在教学时教师将之恰当配合、灵活运用,便构成了精妙入微的教态艺术,有时甚至能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达到师生“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实践证明,教师的精神状态直接影响到教学气氛的形成和学生的情绪生活。所以教师讲课时要注意做到情绪饱满、精神振奋、态度端庄、和蔼可亲,以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研究也表明,教师的教态对教学语言表达起着一定的配合、修饰、补充、加深、评价等的辅助作用,在课堂中以表情姿势助说话,可以使教师的表情达意更准确、更丰富,更易于为学生理解和接受,所以教师应注意提高教态艺术水平。一名好的教师总是运用手势、表情、声调等手段生动形象明朗直观的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交流不容忽视的一种特殊方式,即“非语言交流”。教师备课时不可能把非语言因素自然流露,教师在讲课中无论是表情还是姿态,完成这些非语言交流靠的是充沛的工作热情,靠的是倾注于追求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激情。教师在授课中风趣也罢,喜悦也罢,不是勉强装出来的,要自然流露,毫无做作之感。教师的这种真情实感的表露非但不怕学生的注视,反而特别希望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引起共鸣。实践证明,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非语言艺术会使授课效果锦上添花。
四、精心设计板书艺术
板书设计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教材的分析、概括、归纳、提炼,是教学目的及要求的体现。被誉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人民教师应该也必须写一手好字,这不仅仅是教师基本功和内在素养的体现,也是赢得学生钦佩的又一法宝。同时板书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帮助学生把握重点,训练思路。板书要字迹工整、大方、规范、秀丽,给学生以美感。课堂教学板书是教师普遍使用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表现形式,是师生在课堂上最简易的、利用视觉交流信息的渠道。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教师高超精湛的教学板书艺术是打开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教师教学风格的凝炼和浓缩。教学板书要书之有效,就得书之有方,讲求构思与设计,做到明确要求,书之有用;抓住重点、书之有据;精选词语、书之有度;确定形式、书之有格;排列先后、书之有序;留有余地、书之有节。只有这样,教学板书才能达到科学、精当、醒目、规范、易记的要求,有效克服教学板书的盲目性、随意性带来的低质量、低效率的弊病,并进而登上艺术的殿堂。一个好板书可培养学生的审美观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仿佛一件精致的艺术精品,能磁石般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精心设计板书对课堂教学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结语
关键词:有机及生物化学;学生的差异性;教学策略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推进和高考科目设置的改革,高职院校招生考试时对学生高中所选科目没有限制,导致同一专业的学生化学、生物、物理等课程的基础不同。众多高校针对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如数学和英语,采取了分层式教学[1][2],并且成效显著。而对专业基础课,如化学和物理,因所涉及的学生规模较小,且各专业侧重点不同,更多的是强调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的理念。有机及生物化学是将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两门专业基础课整合重组为一门课程,主要是面向生物工程系的各个专业开设,总课时90个学时,本课程在学生一年级上学期就开设,意在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好基础。本研究通过对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350名学生化学学习情况的调查分析,提出在有机及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得到最佳的发展。
一、对差异现象的观察与思考
1.化学教育背景的差异。本校生物工程系的学生为统招的高职生,74%的学生生源地是江苏,26%的生源地是外省。所调查的学生中仅30%的学生高考是选考化学的,70%的学生参加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高考选考化学的这部分学生基础相对较好,但所占的比例小。仅参加过化学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这部分学生所占的比例大。再加上不同的地区化学教学的差异,学生的化学基础参差不齐,而高职生的知识功底本来就比较薄弱,这给我们的教学提出了巨大挑战。
2.学习态度的差异。调查中仅55%的学生对化学的学习一直有兴趣,45%的学生没有兴趣。兴趣的不同就会产生学习动机和方式的不同,感兴趣的学生就会去认真听课,积极钻研,而不感兴趣的学生就会缺乏学习动力。幸运的是调查中有96%的学生认为化学的学习对专业学习有帮助,仅有4%的人认为没有帮助或不清楚是否有帮助。
学生学习主动性调查结果表明,10%的学生会经常制定学习计划,80%的学生偶尔制定学习计划,10%的根本不制定学习计划。10%的学生学习主动性是很高的,85%的一般,5%主动性不高。以上情况表明,大部分学生没有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3.学习策略的差异。调查中,仅有6%的学生课前经常预习,65%的学生偶尔预习,29%的学生根本不预习。14%的学生课后经常复习,47%的学生课后有时复习,33%的学生临考前才复习,6%的根本不复习。预习和复习是学好知识的良好习惯,大学学习科目很多,及时的预习和复习就显得尤为重要。调查结果表明,仅少部分的学生有经常预习和复习的习惯,因此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值得高兴的是,调查中70%的学生认为上课必须记笔记,25%的学生偶尔记,5%的学生根本不记笔记。有机及生物化学课程内容多,难度大,课堂上边听课边记笔记,可以促使学生思考,也能使学生集中精力听课。同时还有助于加强学生记忆和回忆课堂上讲过的基本内容和材料,也为课后复习和将来深入钻研准备参考材料。
4.学习效率的差异。31%的学生认为课堂学习效率高,61%认为一般,8%认为不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有待提高。
二、尊重差异,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制定的、付诸于教学过程实施的整体方案,它包括合理组织教学过程,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材料,制定教师与学生所遵守的教学行为程序。针对本校学生在化学学习方面的上述差异性,结合有机及生物化学的课程特点,应采取如下的教学策略:
1.教学目标分层。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学习策略等方面的差异设立多层次的弹性学习目标。大致可分为三层:基础性目标、提高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比如说在有机化学教学中,基础性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全体学生要熟练掌握各类有机物官能团的结构和典型性质;提高性的教学目标要求大部分学生掌握各类有机物的命名和主要性质;发展性的教学目标要求学优生在提高性的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还要掌握含有两个官能团以上的有机物的命名和化学性质。这样既考虑到学困生的能力,又考虑到学优生的发展和提高。
教学目标分层要求教师首先要考虑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兼顾到各层次学生的需要;其次要预设不同层次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有的放矢,轻松应对;教学内容要有一定的弹性,预设发展性内容,为学优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和思维空间。
2.重视最基本知识点的教学。70%的学生化学仅达到参加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合格水平,30%参加了高考的这部分学生高考成绩C居多,总之,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薄弱。因此,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最基本的知识和理论的教学,既有助于学困生的学习又有助于学优生的复习。而从基本知识点的理解到知识的应用则需要学生提高课堂效率,及时掌握和灵活运用。比如说在讲解有机物命名时,一定要详细讲解烷烃和烯烃的命名,并配以大量的习题,只有这个基础打好了,其它有机物的命名就很容易掌握。
3.多联系生活中的实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调查中我们发现有接近一半的学生对化学的学习不感兴趣。而有机及生物化学是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一门课程。教学过程中多运用比喻,多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使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具体,有助于师生互动,教学相长,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课堂效率。比如在讲解蛋白质结构作用力二硫键时,可借助于烫卷发这个例子让学生深刻理解什么是二硫键。烫卷发是学生比较关注的话题,举这个例子学生会非常感兴趣,还能活跃课堂气氛。
4.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有机及生物化学总学时90学时,其中有机化学部分30学时,生物化学部分60学时。总体来说,本课程知识体系庞大,内容复杂抽象,知识点交叉联系,系统性和逻辑性强。要想学好这门课程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尤其是对于学困生,在有限的学时内学好这门课有难度。教学中可借助于模型、多媒体和板书等手段来帮助教学。比如在讲解烷烃的构象、旋光异构、蛋白质的结构等这些抽象知识点时可借助于模型来帮助学生理解;通过动画观看蛋白质和DNA生物大分子的三维结构;借助于幻灯片来理解三大物质代谢、能量代谢的关系;有机物的命名和化学反应边板书边讲解,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5.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策略的调查结果看,大部分学生没有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有机及生物化学在大学一年级上学期就开设,学生还停留在高中的学习模式,养成了依赖教师的被动学习习惯。教师要提醒学生改变学习方法,由被动学习变为自主学习。学习过程中,要把握好预习、听课、复习、总结、作业几个重要的环节,有目的地研究学习规律,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调查中大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不是很高,而有机及生物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应从本课程的特点上注重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愿学”、“乐学”,养成主动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6.重视实验课教学。有机及生物化学是一门理论与实验密切结合的课程。尽管教学时数减少,但必须重视实验课的教学。实验是培养发展学生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使之成为技术应用型、技术技能型、高技能操作型、创新型人才的最佳途径之一[3]。调查中发现学生对实验课非常感兴趣,要求增加实验课的学时。实验课教学时数现为18学时,实验教育中首先重点是对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如基本实验操作,基本仪器的规范使用,为日后其它实验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适当增加操作性和应用性强的实验,如红辣椒中红色素的测定、蛋白质等电点的测定、还原性糖含量的测定等。当然对于一些性质或验证性试验,可拍成录像,课堂播放,如烃的性质、酶的底物专一性等。再次应该将实验室开放,给有需要的学生提供有利的条件,鼓励学生自带实验课题进入实验室,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索的环境。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和照顾学生的差异,运用各种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最终实现因材施教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晓莺,于涛,张晓威.分层次教学法在大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探索,2011,(8).
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反馈信息,从高中生物“免疫调节”一节内容的整体步骤入手,总结此节内容的教学经验并进行教学反思,提出改进方案并进行教学设计的优化。
关键词:
教学反思;生活实际;教师
“免疫调节”是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稳态与环境中的一节,尽管我们的生活中免疫学知识无处不在,而且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但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及学生的反馈信息,学生缺少“免疫”相关知识的前知识。同时这一节中知识点相对冗杂、抽象,记忆量很大,大多数知识点都要求学生做到精准记忆,要想使学生透彻地理解本节知识,无疑是相当困难的。因此,教学中教师务必要做好本节课的课前准备及教学设计工作,找准并有效突破本堂课的重难点知识,从而实现教学目标。以下主要是针对这节课的课堂教学设计进行反思和优化。
一、贴近生活,做好课前导入
要想在上课的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目光并引出本节的重点内容,一个生活化的课前导入无疑是比较好的选择,此方法不仅能引导学生对本节内容有一个大致了解,而且能使课堂的生活气息浓厚。比如,教师先提出问题:老师想问下大家有没有经历过发烧感冒不吃药、不打针就好了的情况?(学生回答说有)老师继续提问:那有没有经历过身体擦伤、破皮、流血后自动结痂然后痊愈的情况?(学生异口同声说有)那么有哪位同学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呢?(有的同学回答自己免疫力、抵抗力强,有的学生回答身体有自动恢复的功能等等)那大家想一想他们说得对吗,免疫力是什么?我们的身体真的有这样的功能吗?带着这些疑问,进入这节课的学习,第二章第四节“免疫调节”(写板书)。这样的课前导入不仅能够很好地将一幅生活中常见的画面呈现在学生的脑海中,使学生明白免疫现象就实实在在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可以吸引学生目光,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对本堂课所学内容有个大致了解,便于教师后续教学的顺利开展。
二、知识回顾,衔接新旧知识
在引出新知识之前可以进行相关知识的回顾,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工作,以便学生对新知识更易理解,做到温故而知新。比如,教师可以说:根据上节课学习的知识,我们知道当人体受到物理化学等刺激的时候,人体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将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而生命体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随时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侵入,那么我们人体将通过什么方式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呢?(引发学生思考)教师引出课题:机体通过免疫调节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让学生将免疫视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方式之一,并与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一起,共同维持机体的稳态,而不是单纯介绍免疫学知识,避免了学生存在知识断层,断章取义地认为免疫调节在稳态维持中是独立起作用的,忽视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整体性,同时也降低了理解新知识过程的难度。
三、突破难点,细致讲解知识
首先,介绍免疫的概念和生理功能,使学生初步感受什么是免疫。可以举出人伤口感染和患病毒性感冒时免疫调节的实例,引出免疫细胞,并说出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来源成熟部位及集中分布的场所,然后从器官、细胞、物质三个维度认识免疫系统的组成。其次,教师引导:免疫的功能是识别自己,排除非己,那么免疫系统具有什么功能呢?学生通过预习回答出免疫系统具有防卫功能,由防卫功能可以回想到初中时接触过人体的三道防线,教师举例引导:假设某一健康人体周围有10000个某病原体,帮助学生回忆说出三道防线内容并明晰免疫的具体类型。这样可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入手,培养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框架的能力。再次,学生通过回忆不难发现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是保证机体不患病的最终防线,同时也是最关键的一道防线,那么第三道防线是如何起作用?(学生思考)下面学生结合书中示意图,阅读书中p37中间的文字,同时思考这样两个问题①什么是抗原?②抗原使淋巴细胞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样学生带着问题看书、看图、并回答问题。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可知人体第三道防线的主要作战部队是众多的淋巴细胞,并尝试概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大体过程及相互关系,进而画出流程图,培养学生文字转变成图像的能力、识图析图和表达能力。然后教师再通过一系列的问题串引导学生识图,使学生概述出免疫系统的第二大功能,阐明在免疫系统防卫过强和过弱时出现的各种疾病,并举例加以说明。在搞清这些重点问题之前,教师一定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做好过渡句和问题串的设计工作,使知识呈现在恰当的时间和合适的位置。
四、渗透情感,升华教学目标
教师可以由关注“免疫调节”众多的知识点向关注人的发展转变,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许多知识点里有意地向学生渗透情感因素。比如通过了解免疫调节仅仅是稳态维持的一种方式,意识到生命活动的多样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相互作用,意识到物质之间的普遍联系性。通过简单了解疫苗的原理、器官移植的发展状况和近些年成为热点的科技前沿成果———免疫细胞疗法对人类作出的卓越贡献,充分渗透科学、技术与社会(STS)思想,使学生意识到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认识到免疫学的进步对人类的健康和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五、回顾整节,提出优化建议
尽管教师在整个教学流程中扮演着引导者的重要角色,但也要以学生为主体来进行教学设计从而开展教学工作。因为“免疫调节”一节在高中生物中被许多教师认为难度较大,尤其是其中两个重要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讲解起来较为抽象,学生不能很好地把握,因此为更好地实现知识目标,在教学中要着重注意做好引导工作,比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图和识图,多用比喻法、图示法去突破教学中的疑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及敢于质疑的科学思维。此外,凭借在教学实践中的切身体验,以下要点需要着重考虑:(1)实施教学需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在设计过渡性问题时,要考虑到知识内在的逻辑,循序渐进,不要使新知识呈现的过于突兀。(2)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比如在讲解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时,要利用学生在初中时就接触过的人体三道防线,尽管当时对人体三道防线仅停留在记忆层面,并没有更深层次研究,但它却使学生较容易自然而然地理解高中这一节中人体第三道防线的功能和作用方式。(3)教学要注意结合生活实际。在“免疫调节”这一节中很多知识是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比如免疫学应用中疫苗的使用、器官移植、艾滋病的传播和预防等。向学生简单介绍免疫学前沿热点,比如免疫细胞疗法在当今医学领域卓有成效,充分向学生渗透科学、技术与社会(STS)思想,教学时以便有效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最后,在高中生物“免疫调节”一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找准重难点知识,并且能巧妙运用优质教学法,就能有效突破知识目标,进而实现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有效提升教学效率,降低知识转移成本,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杨鑫鑫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侯栗宁,吴志华.教师课堂提问教学行为分析[J].新课程探究,2009,(145).
[2]任守运.用图示法突破免疫调节教学设计的疑难[J].中学生物教学,2013,(3):44—46.
[3]金久.免疫调节的教学设计[J].生物学通报,2011,46(3):24—26.
[4]覃智华.关于高中生物“免疫调节”教学的几点思考[Z].新课程,2012.
同时,必须结合当今一些主流的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以及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指导思想,有针对性地去借鉴。理论和实践表明,教师在课堂优化设计时应该从整体出发,增进教学活动的效率。因此,在构建教学设计模式的基础上,笔者归纳出了高中生物学教学设计的一些原则并提出了一些策略。
1.把握好教学设计的整体性和有序性特点
整体性是教学设计的核心。要系统的优化教学设计首先要选取恰当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逐级展开教学设计,其次还要把握教学进度、教学难度和广度等因素,在此基础上适度地加以组合,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实现生物课堂教学的整体控制。
就教学设计的有序性,如,在"基因表达和中心法则"的讲解时,完全可以设计一个基因,黑板上画出细胞核和细胞质,让学生在"严格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基础上自行演练基因的表达,体验基因表达的有序性,教师再从参与的细胞结构和载体等方面综合表述。让学生体验生命活动的整体性和有序性,实现教学设计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
2.把握好教学优化设计的开放性和有机关联性
教学设计过程需要考虑各要素之间的相关性也要考虑教学环境。生物教学不是一个封闭的坚固的实体,生物教学过程中各要素都是开放的,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不应是封闭的和僵化的体系,课堂教学方法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学生接受知识也是多渠道的。针对不同的课时内容、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课堂教学方法;各要素又是相关联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带动学生,学生之间也相互带动相互影响。教师和学生等教学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着,每个要素在生物教学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上,起着特定的作用。要素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的整体。
3.重视教学设计的目的性,确立正确的教学目标
在生物学教学设计全过程中,教学设计的目的性是第一位的,它对整个教学过程起着定向、定量、定度的作用,即教学设计向哪个方向走,它怎样符合大纲的要求、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能否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4.一些具体的教学优化
(1)优化语言。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要求是:具有严密的科学性、鲜明的教育性、丰富的情感性、生动形象,具有节奏感。教师通过情趣盎然的表述,鞭辟入里的分析,入木三分的概括,恰到好处的点拨,加上巧问巧答,精妙的过渡语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并产生对自己语言优化的渴望和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