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7 15:15:39
序论:在您撰写制冷专业技术总结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制冷 专题 技能 归纳
小型制冷设备原理与维修属于电工类的课程。这门课程培养的目标是使学生理解掌握家用冰箱和家用空调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对于实操方面能掌握最基本的维修技能,如制冷系统的一些维修技能:抽真空、加注制冷剂、移装空调等。对于最基本的电控系统方面原理和接线也要掌握,如典型家用冰箱空调的控制线路的检测及接线等。对于如何使具有初中文化知识或者更低基础知识的技校生既能掌握制冷理论知识,又能掌握基本的制冷维修技能,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一些经验,现谈一些个人见解。
一、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适当补充一些相关的制冷知识
小型制冷设备原理与维修课程主要讲解的是小型制冷设备装置(“小机”),而对于大型的制冷系统(“大机”)如中央空调、冷库、学生公寓的热水供应系统等并没有提及。作为制冷技术的维修工人,必须要在掌握“小机”的同时,也掌握“大机”。在教学中适当增加这方面的知识,会对学生今后的就业增加砝码。教师适当印一些资料进行讲解,有机会还可以带学生到现场去参观。如学校宿舍的热水供应系统就是一个制冷系统,教师可以带学生到现场参观,然后讲解原理及其一些常见故障,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就会大大提高。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告诉学生,他们的师兄就是从事这类机组的安装维修售后工作的,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直接与他们联系交流。这样不仅可以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同时可以增强他们的信心。
同样,汽车空调知识在这门课程中也没有提及。笔者认为适当增加此内容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汽车空调的动力系统,还有其结构设计方面与家用空调有很大的不同。例如,家用的冷热两用空调是通过一个四通阀来控制制冷剂的流向来达到制冷或加热效果(使用时只能选择一种)的。而一些高档的汽车空调能吹出柔和的风,是因为它的设计很巧妙:即使在冬天,汽车的制冷系统同样可以进行供冷,再结合供暖即利用汽车发动机的热量一起工作,这样一定比例的冷量加上一定比例的热量通过同一个风道吹出,吹出来的就是柔和的风。
另外,在制冷应用的环保知识方面,应增加冰蓄冷、制冷剂替代方面的理论知识以及制冷回收方面的理论与实操内容。这样,同学们在增加环保意识的同时,对制冷剂的回收再利用就会有更深的体会与认识。
二、教学过程采用模块化、专题化、局部分析的方法
小型制冷设备原理与维修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课程内容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教学中引入职业培训的模块式教学,将教学内容分为三大模块:家用空调、冰箱、补充教材,每一个模块明确规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重点和难点。这三个模块的理论与实操有共同的知识点,但又有很大的不同,每个模块又分为多个专题,目前专题式与局部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更能被广大师生所接受。例如在讲解电冰箱控制电路这一专题时,首先把家用冰箱的典型控制电路图讲清楚,然后再分别讲解控制电路中的保护装置(PTC和重锤子继电器、碟形过载保护器)、温度控制装置的结构、原理及检测方法,然后再重新联系起来,实现对典型电路的接线练习。这样,同学们掌握知识技能可以做到局部细致深刻,整体把握全面,使理论与技能都得到全面提高。
三、理论部分尽量利用多媒体教学,使复杂抽象的结构、原理更加直观
学生对于学习复杂抽象的知识有一种排斥感,特别是有一些元件结构和系统(制冷系统、冷却系统和供冷系统)非常复杂,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直观化。例如两用空调这一专题内容,其中理论化要讲到两用空调的工作原理这部分内容,学生对其结构及各部件可以直接看实物,但是制冷剂的流向(制冷时的流向和制热时的流向)他们无法看到。此时教师只有通过多媒体的动画、图像来显示,使其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直观化。这样可以让学生一看就懂,使原来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直观和容易接受。又如,在讲到中央空调系统及吸收式制冷循环的流程图时,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把复杂的内容讲解得清晰易懂。
四、进行归纳总结,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在学生操作练习时,教师要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把控。在辅导学生的过程中,对学生常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善于归纳总结。在学生出现问题较多时,教师可以中途让学生停止动手,把出现问题重新讲解强调一遍,然后再让同学进行实操,这样效果会更好。如在对PTC启动继电器的检测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归纳总结时,可以用提问的方式不断导入启发学生的主动思维。在此过程中层层深入地解决问题,这样教学效果较好,如PTC是用来干什么的?它的结构如何?如何启动?与重锤子的启动有何区别?为什么要这样进行检测?学生在第一次检测的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教师再次讲解后,让掌握得较好的学生进行当场演示。因为榜样的力量,一知半解的同学看到后,回去专心实操很快就掌握了;还没有学会的同学,让已学会的同学教一教,这样可以以点带面,尽量使每个学生都学会。最后,教师对整个项目实习再进行一次归纳总结,特别是对这个项目出现错误最多的知识点进行再强调。然后按学习情况再重新分组,每组保证有优秀生,这样以先进带动后进,实习效果会更好。当然,在实操过程中,课堂上会出现个别学生这样或那样的违纪行为,因此,安全操作要时时提醒,课课强调。
五、小结
近年来,社会对技能人才需求越来越大,技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学习专业技术,掌握技术技能,成为技能人才,正成为越来越多学生和家长的共识,选择进入技工院校就读的学生人数正逐年递增。以学校为例,近几年报读的学生每年都在2500人以上,且每年都有10%以上的增长。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技校学生在学习专业技术课程中普遍存在“老师难教,学生难学,技能证难考”的“三难”局面,导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未能按时毕业,影响就业,对技校的声誉也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要彻底改变这种尴尬局面,对专业技术课程推行一体化教学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本文以“制冷设备维修工”课程为例,探讨技校专业技术课程如何实施一体化教学。
一、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
专业技术课程由于其专业性、技术性强,传统的教学方法已越来越无法适应教学要求。当前,我国技工院校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文化基础差、厌学、懒散、不自信,学习缺乏积极性及主动性,对纯粹的理论知识很大程度上有抵触情绪。而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专业理论与生产实习分开施教,这种方式带来的后果是:1)专业理论课很多学生根本提不起兴趣听,教学流于形式,实际效果很差;2)生产实习课学生开始有点兴趣,但由于理论知识浅薄,学习过程中很快觉得学习难度大,跟不上,然后慢慢放弃;3)理论课教师和实习课教师对各章节重点、难点问题的把握往往不一致,对某些问题看法的差异,给学生学习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困扰;4)往往出现理论课与实习课间隔时间过长导致理论与实习未能很好结合起来,或实习教学先于理论教学,使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脱节,不符合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导致实习起来很费劲,难以取得好的效果。推行一体化教学,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在开始接触课程阶段理论结合实习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利于教学的开展;其次,一体化教师兼任理论实习教学,有利于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的有机衔接,保持一致性及连续性,使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再有就是技校学生综合素质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有的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好,但动手能力较差;有的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不好,但实操能力强……面对这些差异,一体化教学老师可通过了解学生学习过程的特长和弱点,有针对性地分类教学,引导学生扬长补短,使学生整体专业技能得以提高。一体化教学是专业技术课程的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二、一体化教学的开展
一体化教学不是简单地将理论与实习结合教学,而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其内涵很丰富,应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思想及工学结合的教学过程。要做好专业技术课程的一体化教学工作,在实施过程中要注重两个方面:教学内容的选取及教学方法的运用
1. 教学内容选取
专业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围绕需要,结合每个学校教学实习设备的实际情况去选取,重点考虑中、高级工技能考核内容,专业理论知识要为专业技能服务,突出专业技能训练,课程内容遵循“必须、实用、够用”的原则,避免过多、过繁、过深。以“制冷设备维修工”教学为例,目前采用的教材涉及的理论内容知识面较多、范围较广,单是基础知识部分就包括电工知识及电子技术知识、热工知识等,多而繁杂;制冷原理所涉及的内容更包括有液体过冷、吸气过热、回热循环、实际循环、压焓图等知识,理论性太强,往往令初入门的学生感到难以理解,望而生畏,不利于教学的开展。因此,教师可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从强化培养操作技能、掌握制冷设备维修工实用技术的角度出发,对某些章节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只要求学生简单了解一下,或直接省略;重点选择制冷设备维修工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主要包括管道加工、检漏、抽真空、充注制冷剂及电路系统的检测,家用冰箱及空调器一般故障的检修等。
2. 教学方法的运用方面
一体化教学要使教师从“单一讲授型”向“学生行为的引导型”转化,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的模仿型”转向“手脑并用的主动实践型”,要求教师的教学手段多样化,突出学生自主学习,应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体系。教学手段须灵活,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技术自进入课堂后,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用多媒体课件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而且扩展了课堂教学的内容,使学生在有限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从而提高综合能力。一体化教学要充分发挥多媒体平台的作用,要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制冷设备维修工”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平台给学生播放一些制冷设备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及制冷设备生产企业的相关资料,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拓宽。还可以在学校网站的教学平台上传相关的课件及视频教学资料,鼓励学生通过WIFI接入学校网站的学习频道,根据自己的接受程度及爱好,自行选择章节学习,使学生能多渠道接受课程学习。
(2)实例举证法。作为一体化教学的教师,在生活及教学实践中应对本门课程积累大量丰富而具体的实例,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将课程的内容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例子联系起来,使教学贴近现实生活,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展开。使学生觉得专业技术是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及学习兴趣。例如,在“制冷设备维修”教学中,当进行到制冷系统的检修章节时,列举现实生活中制冷系统维修、维护服务的所有项目,向学生介绍每一种服务的市场价格及成本构成,还有当前市场上制冷维修耗材及供应商等资料,使学生了解当前制冷设备维修行业的概况。列举一些本校毕业生通过创办空调冰箱修理店取得成功的实例,使学生认识到制冷设备维修行业有广阔前景。学生了解这些情况后,会有信心和决心学好技能。
(3)分组教学法,在一体化教学中,应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每个项目的实操实验过程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每组实操实验结束后将本组的成果展示出来,并推选代表上讲台具体分析实操实验的得与失,其他组人员有疑问之处可发问,被提问小组要作出答复。通过学习小组之间的竞技及互动,不仅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还可使学生对课程的难点快速掌握,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例如,在对制冷系统进行管道加工时,在割管、扩管、焊管实操项目中,要求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有加工项目,各组代表现场评分,选出最好的工件及最差的工件,然后由相关的代表总结成功的经验及失败的原因。
(4)角色交换法,在分组实操实验中,小组内人员各有分工,包括组织者、操作者、数据记录者等。人员的角色不断互换,每个学员都有机会扮演各种角色,让大家明白实操不是某个人的事,是一个团队的事,要求每个人都要很快融入角色中,否则有可能会因为自己一个人的疏忽大意而导致全队失败。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又能促使某些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同学因为怕影响团队的成绩而不得不去学习。例如,在冰箱充注制冷剂的实验中,要求每组要做四次以上的实验,组长制订实验方案,确定组员的分工,然后指挥组员去实施,得出结果后记录下来。做完一次后再由新的组长重新组织,重新分工进行,最后比较不同情况下的差异。这种教学法可以把同学间互相促进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5)开放式教学法,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实践教学模式,尽可能通过学校的校企合作部门联系一些与本专业相关的本地及国内知名的企业进行多渠道校企合作,使学生与企业及早对接,更早融入社会。这样,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会更积极、更主动、更有针对性。例如,学校与格力空调、海信空调长期合作,还与市区大中型的冷气设备经销商、电冰箱空调器维修店建立合作关系,安排学生到企业、商场、维修店参观及见习,让学生了解制冷设备生产过程、销售过程及售后服务过程等,进一步开阔学生视野及眼界。还邀请企业一些技术人员及维修点的师傅来到课堂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让学生感受企业氛围。学校还创办“海信空调冠名班”,直接进行订单式培训,满足企业需求及保障学生就业。
摘 要:本文就空气调节与中央空调装置课程项目教学进行分析论述,主要从学生收集项目相关资料、授课过程中让学生成为主角、小组互评和课堂小结四部分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空气调节与中央空调装置 太阳能辅助地源热泵技术 项目教学
空气调节与中央空调装置是制冷专业中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笔者在教学中,除了讲授书本基本知识外,还增加了与其密切相关的环保节能型空调系统项目教学,如冰蓄冷制冷系统和地源热泵技术在空调系统的应用。以下以太阳能辅助地源热泵技术项目教学为例展开论述。
一、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收集该项目的相关资料
首先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6人比较合适,每人都有明确的分工,每个学生至少回答一个问题。教师把项目系统图复印给每一小组,并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在课前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小组长对各组员回答的问题以海报的形式进行归纳总结。
此项目教学相关的问题是(至少6题):解释热泵的概念;系统图的组成;系统图的工作原理;此技术的主要优点;目前应用中存在哪些问题,解决方法是什么;在收集资料和学习的过程中,各小组的疑问是什么。这次项目教学的系统图——太阳能辅助地源热泵技术系统图,见下页图。
二、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成为主角
教师让小组表述课外作业成果,表述过程中教师适当进行引导与鼓励。然后教师结合学生的课外成果展示情况,再利用课件进行详细讲解。学生的课外作业归纳如下。
1.热泵技术的基本概述
热泵技术在空气调节领域的应用中主要分为三类:空气源热泵、水源热泵以及地源热泵。在自然条件下,热量只会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要想热量从温度较低的物体传向温度较高的物体必须借助一定的装置,这个装置就是热泵技术装置。地源热泵在一些发达国家已使用了几十年,主要用于生活热水和空气调节,即夏季的供冷和冬季的取暖。地源热泵系统分为四种类型:地表水式地源热泵、地下水式地源热泵、垂直式地源热泵、水平式地源热泵。前两种类型技术上和条件限制上较多,在我国推广较难。后两种类型属地埋管地源热泵,埋管换热器需要一定面积的土地,因此地埋管地源热泵空调系统非常适合在我国农村地区推广应用。太阳能辅助地源热泵技术系统就属于后两种中的一种。
2.太阳能辅助地源热泵技术系统图工作原理
太阳能辅助地源热泵技术系统主要分三部分:制冷系统机组、间接制冷系统和冷却系统(以夏季循环系统为例)。
(1)制冷系统机组,主要由压缩机、四通换向阀、冷凝器、节流装置和蒸发器四大部件组成。这四大部件通过铜管进行连接,内部充注一定量的制冷剂。制冷剂在机组内不停地进行循环流动,其工作过程为:压缩冷凝节流蒸发压缩四个热力循环过程,通过制冷剂的相变过程可以实现热量的转移,实现制冷或制热的目的。
①压缩机是整个机组的“心脏”,把制冷剂从低温低压气体压缩为高温高压气体。
②冷凝器是放热即输出热量的设备。制冷剂在冷凝器中由气态变为液态,此相变过程是需要放热的,制冷剂把在蒸发器中吸收到的热量以及压缩机所消耗的能量在冷凝器中放走,放出的热量被冷却介质即土壤带走,这样整个系统就达到能量守恒。
③节流装置主要是调节制冷剂的流量,起到节流降压的作用。
④蒸发器是吸热即输出冷量设备,它的作用是使蒸发器内的制冷剂液态变为气态,此相变过程是一个吸热的过程,吸收被冷却物体(一般为水)的热量,达到制冷的目的。
⑤四通阀通过改变制冷剂的流向,实现制冷和制热的转换。夏季时的冷凝器在冬季时转变为蒸发器,夏季时的蒸发器在冬季转变为冷凝器。
(2)间接制冷系统。在间接制冷系统中,制冷设备冷凝器先放热给某种液态物质(载冷剂),再利用升温后的该液态物质在需要冷气的区域中放出热量,然后再进行循环。载冷剂又称为冷媒,它在间接制冷系统中作为一种中间介质,吸收降温区域的热量然后传递给蒸发器中的制冷剂,然后制冷剂又把热量在冷凝器中释放给冷却水系统。
由上图可以看出,由于制冷系统中的蒸发器里的制冷剂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吸收载冷剂的热量后,使载冷剂的温度降低,载冷剂降温后通过载冷剂泵送到用冷区域,这样通过空调末端设备风机盘管就会吹出冷风。
(3)冷却系统。制冷系统机组冷凝器内的制冷剂是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此过程是需要放热,它把热量传到冷却水中,由冷却水带走。然后冷却水再与土壤换热器进行热交换后,回到太阳能地能叠加器进行热交换,流回到蒸发器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
3.地源热泵空调系统
(1)优点。
一是高效节能,属于可再生环保的清洁能源。运用热泵技术只消耗比较少的能量,却能获取较大的冷能或热能,获取的能量是消耗能量的4~7倍。该装置的运行没有任何污染,且不用远距离输送热量。能量的取得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
二是该系统节省空间和运行成本,使用寿命较长。该系统易损件少,维护相对简单。由于所有的部件都安装在室内或埋在地下,延长了使用寿命。地源热泵机组紧凑,没有冷却塔和锅炉房,节省空间。另外与传统的空调系统相比,可节约30%~40%的运行成本。
三是噪声小,吹出的冷风或暖风柔和舒适。
(2)缺点。
地源热泵在我国农村的推广十分不理想。首先,单独住宅利用地源热泵空调系统造价大概是400元每平方米,此费用对于农村普通家庭来说根本无法承担。其次,农村的房屋隔热措施普遍做得不好,这样系统负荷增大,使用成本增高。再次,相对而言,地源热泵空调系统仍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误操作,严重时甚至使系统损坏。
(3)解决方法。
一是政府把一部分节能减排的经费用于支持在农村推广应用地源热泵技术,按供热面积给予居民补助,参照“家电下乡”的政策进行补助。
二是建立地源热泵行业组织,修订、完善工程和产品标准,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政府设立相应的专业辅助机构对农村已建的地源热泵系统进行维护,专业技术人员对使用此系统的用户进行再培训。
三是除增大政府投入外,先进行试点建设,政府可以联合多个部门,如建设局、房管局、环境监督局等部门,在农村住房建设方面进行统一规划。
三、小结
每个小组的互评和教师的课堂小结是必不可少的。项目教学主要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方式进行。在每一次项目教学中,小组间互评是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师可直接在黑板上画上表格,让每组的三位代表进行投票(不能投自己,只能投别人),获票最多的为优胜者。教师最好准备一定的礼物,奖励获奖的小组。
【关键词】项目管理 制冷 空调 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0-0020-02
一 项目管理教学模式的产生背景
1.项目与项目管理的概念
项目是一件事情、一项独一无二的任务,也可以理解为是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预算内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
项目管理是在一个确定的时间范围内,为了完成一个既定的目标,并且通过特殊形式的临时性组织运行机制,通过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充分利用既定有限资源的一种系统管理方法。
2.制冷与空调技术实训课程面临的问题
制冷与空调技术实训课程是制冷与空调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相关基础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培养专业技术知识与综合工程实施能力的实践课程。虽然制冷与空调专业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强调“综合能力”,但在培养过程中却主要注重学生的技术水平和理论水平,而对制冷行业的工程施工程序、管理和组织能力的培养几乎空白。
3.项目管理模式引入制冷与空调实训课程的背景
长期以来,在制定制冷与空调专业实训课程的计划和实训操作教学环节中,学校注重的是学生如何利用所学知识完成一定的技术需求,忽略了实现目标需求的计划与组织。这种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掌握基本技术各门分阶段的课程中是可取的,但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制冷与空调专业实训课程中是不适合的。因为在未来工作中学生面对的并不是单纯的技术要求,更需要工程实施过程中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 应用项目管理开展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实训课程的过程
1.准备阶段
各项目小组的课程计划由指导教师负责制订,课程计划的制订要兼顾课程目标的完成和小组成员的特长发挥。每个项目小组由7人组成。实训项目的选取,应按照学员的个人兴趣爱好和不同特点,由学员自由组合,形成项目小组。各小组在对项目进行分析和讨论后自行确定项目所需工具。
2.实施阶段
第一,学员在领取项目计划书后应认真阅读,充分理解项目的计划和目标。
第二,各小组应按照项目书的要求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和市场调研,参考相似项目的项目计划,并且结合本专业的专业知识提出对本项目的功能要求。再经过不断的优化,最终得出本项目的需求说明书、项目计划书、使用说明书。同时担任项目经理的学生要根据项目管理的要求,按照较低的成本获得最大收益的原则,制订本项目的时间计划、质量管理目标和人员组织机构。
第三,在项目计划制订完毕后,项目顾问要对项目方案进行评价,并且与项目组共同讨论,最终得出最优方案。
第四,项目小组按照优化后的方案和计划进行项目实施,形成施工文档和施工日志。在此过程中,学生如果遇到问题应尽量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发挥本小组成员的团队作用自行解决。
第五,在项目完成后,项目验收应由项目顾问组成员组成验收组进行项目验收,给出合格与否的评价。对于不合格的项目组应要求其重新实施项目。
3.总结评价阶段
第一,经过项目验收并被确定为合格的项目,项目组成员应按照自己在项目组的分工写出个人在项目中的工作总结报告。
第二,各项目组的总结报告应由项目顾问负责汇总。并在全部项目组完成项目后召开项目管理实施汇报会。由各组派代表进行发言,汇报项目的实施过程和实施思路,总结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分析,从而找出解决方案。
第三,指导教师应根据各个项目组的项目实施过程及结果等进行综合评价,给出成绩。
三 应用项目管理开展制冷与空调专业实训课程的关键因素
1.科学合理地选取项目
项目的选取是项目管理在实训课程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一个好的实训教学项目要综合考虑知识的有效性和重要性,以及学生的个人特点和偏好。项目的选取要考虑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要考虑到所考查的理论知识能否集中体现在项目中。只有这样的项目才能达到巩固理论知识,开发学生的思考和动手能力要求,最终实现制冷与空调专业对学生的培养目标。
2.为指导教师创造条件
在应用项目管理开展制冷与空调专业实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扮演“技术顾问”角色,因此对教师的专业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管理能力要求较高,同时还要求指导教师了解制冷与空调行业的变化潮流,以及制冷与空调技术项目的市场情况,所以,应积极创造条件让指导教师多到有关企业进行调研,积累相关的开发经验和管理经验。同时,在各个项目完成过程中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要求担任项目经理的学生在专业基础知识的运用方面有较好的表现,因此在各个项目小组选出项目经理后,指导教师应对项目经理的资格进行审查。
3.为各项目小组提供必要的实训环境
制冷与空调技术实训课程不仅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要求很高,而且对学生实际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也有很高的要求,因此课题小组要为每个项目组配置良好的实训环境,在实训开始前由学生根据自己的项目设计选取适合本项目组的工具,这样做虽然增加了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但却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符合项目管理的基本原则。
四 应用项目管理开展制冷与空调专业实训课程的优点
第一,应用项目管理开展制冷与空调实训课程是模拟真实施工的过程,这样不但可以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增强项目管理意识和团队意识。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更加适应市场需求,提高学生独立完成制冷空调工程项目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实习和就业。
第二,将项目管理应用于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的实训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的基础上。使学生逐渐树立在工程中应用项目管理方法的意识,并且在实践中不断运用这种先进的管理方法,从而在理论、技能、管理等方面全面发展,同时也能有效地促进应用技能和管理技能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制冷 职业技术 教育 发展
一、前 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制冷空调设备的使用正迅速普及。据最新数据显示,制冷空调设备用电量已占我国总用电量的20%以上,占大中型城市夏季用电高峰负荷的40%左右,成为名副其实的用电大户。因此在国家节能、减排目标的推行下,制冷空调行业也相应作出了技术革新和产业调整。作为一名制冷专业的职教教师,我深知行业技术发展不仅对能源结构调整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对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有深远影响。然而该如何满足“低碳”经济时代制冷专业技术应用人才的培养需求,是当前职业技能教育体系不可回避且呈待解决的问题。
二、制冷专业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
作为诞生在一百年前的制冷技术发展至今已日趋成熟,正因如此,多年来制冷行业的技术应用也没有出现过大的调整和变化。而作为随着制冷空调设备普及而开办近二十年的制冷专业,纵观不同教育系统和学校,专业课程设置与技能训练基本大同小异,相对应的教学组织和考核方法亦延用多年。具体现状是:课程设置方面,当前的教学目标仍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例如只注重焊工、电工、制冷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对相关知识的深入综合运用,如制冷系统设计,控制系统设计方面的课程安排较少。教学模式方面.当前的教学仍以理论老师面授与实习指导老师带班相互轮流的方式为主,理论课和实习课分时间、分地点教学,造成课程之间相对独立,理论与实践难以挂钩,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较低。技能考核方面,只考核学生对已知问题的处理方法,例如仅对某些常见制冷系统故障的维修作操作考核,对发现未知问题所需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分析能力在考核中没有体现。
三、今后的发展方向
对于任何学校来说,要想开好办好一个专业,都同时离不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行业对技术的认同两方面。而制冷作为机电一体化的综合学科,一方面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量较大,另一方面企业对毕业生的技术要求也较高。但从往届制冷专业毕业生的反馈来看,他们都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到具体工作中才发现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有一些已经过时或很少用,而另外一些却要重新学习或深入学才够用。其主要原因就是在长期封闭状态下教学所造成学校与社会脱离,专业与行业脱节。所以及时调整适应社会发展、符合行业潮流的制冷专业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方向是十分必要的。
1.以先进技术为前提的课程设置
制冷空调行业目前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产业调整.以节能、环保为目标的新技术、新产品正引领着一次产业革命,一些高污染,低能效的技术与产品也面临淘汰的边缘。因此要顺应潮流地发展制冷专业职业教育,就必须以学习先进技术为前提。首先课程设置要体现先进性。以“热泵”技术为例,作为节能减排的新兵,近年来发展迅猛,尤其是以“水、地源热泵空调”为主的示范项目在各地异军突起,实际使用效果令人满意。而针对该新技术就需要在原来“冷水机组”、“中央空调运行与维护”等课程基础上增加“水、地源热泵技术”,“水系统设计”与“水处理技术”方面的内容,有条件的还应增加包括“热泵用地埋管技术”与“水井钻探技术”在内的相关施工配套课程。相对应实操要求,也应增加“热泵用水管、水泵安装与维护”和“中央空调系统清洗”等课题。另外,其他的制冷方式也因其突出的环保性再次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如在上海世博园区全面使用的“溴化锂非电空调”和已在实行“峰谷差价用电”的地区推广使用的“冰蓄冷空调”等。为配合今后的应用趋势,也应增设“热电冷连供系统”、“溴化锂制冷机”与“蓄冷技术”等相关理论与实操课程。其次课程设置要体现趋势性。制冷产业的调整必然伴随“新老更替”的过程。以家用空调为例,尽管目前市场上仍以“定频机”为主,但不可否认在未来几年内由于技术的成熟与生产成本的下降,“变频机”或“VRV多联机”的机型必定会成为市场主流。为从现在开始培养三年后毕业就能安装维修“变频机”的毕业生,就需要增加“变频原理”与“VRV多联机技术”方面的理论知识,并对应增加“变频技术应用”和“VRV多联机安装与维修”方面的实操课题。最后课程设置要体现必要性。一些相关专业不常用的内容要在课程设置中有所调整或删减,例如对空调专业学生不常用到的“钳工工艺”等机械类的内容进行缩减;对今后会与本专业结合越来越紧密的内容要适当增加,例如增加“中央空调系统设计”和“单片机原理”及“PLC控制电路”等方面的理论与实操课程。
2.以技能实践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学以致用”是教学的最终目标,对注重技能培养的职业教育,学生不但要求“学的会”,还要能“做得出”,这才是检验教学成果的重要标准。要想达到这个目标,就需要改变原有的教学组织形式,最好的方式就是结合学生的学习特性实施“一体化教学”。什么是“一体化教学”?“一体化教学”就是:为了使理论与实践能更好的衔接,打破理论课和实习课的界限,将理论教学和实习指导融为一体,教师在示范中教理论,学生在实践中学技术。这种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很好解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问题,减少理论课之间及理论与实操课之间知识的重复,增强教学直观性,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参与作用,学习效率高。在“一体化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当前行业惯例或实际对理论知识与实操技能进行调整,例如某些理论知识一部分就够用,把其余的时间安排到需要熟练掌握的技能训练上,尽量做到够用的不多学,必会的不能忘。除了“一体化教学”以外,还可根据自身条件开展“产教结合”的教学活动,例如联系本专业的企业或工厂,分时分批由老师带学生进去实习,把车间变成课堂,让学生亲身体会,在生产中加深理解,在操作中巩固技能。
3.以综合运用为目的的考核方法
合格的技工要能解决问题,优秀的技工还能发现问题。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其实就是综合能力的培养。多年来制冷专业的技能考核方式一直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都只是注重单项技术水平,并没有体现社会对综合技能的要求。怎样才能让毕业生进入社会工作后在短时间内就能适应并胜任复杂的技术工作,这就需要学校在职业教育的最后阶段――技能考核上把好关。因此新的考核方法应该以考察学生技能综合运用能力为目的,结合之前的焊接技能、电工技能和制冷设备维修技能鉴定,加入毕业设计类型的综合考核项目。例如以完成“商用中央空调系统日常维护”毕业课题的形式,其涵盖的考核内容具体包括制冷设备安装与维修技能、水泵的安装与维修,风管系统的清理与电路控制系统的检修等多方面,还可通过计算机软件模拟的方式考核学生对制冷系统和控制系统故障的判断和排除过程。这种“边学边考,边做边考”的考核方法不但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知识应用水平,也充分培养了学生通过
独立思考去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也正是毕业生在未来的就业竞争中所具有的最大优势。
四、需要解决的问题
任何改革或发展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过程难免遇到不少的困难,特别是改变延续多年的教学内容和模式,就更需要有信心和耐心去解决这些问题。
1.师资队伍的建设
“一体化教学”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而实施“一体化教学”,首要条件就是要建设“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在“低碳”经济的推动下,制冷行业发展迅速,短短几年间一批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如何保证制冷技术教育的先进性,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的专业水平是否能跟上行业的发展,特别是实习指导教师的水平,它直接体现在“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因此教师的再学习是十分必要的。在对教师的培训方面,学校应联系行业企业,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参观学习,必要的还应与企业签订协议,分时分批安排教师“回炉”实践,结合学习新技术和运用新产品全面提升专业技能。同时要鼓励老师积极参与专业教学研究,在理论学习和教学研讨方面提供进修机会并给予费用补助。有条件的还可通过组织教师参观行业展览会了解最新的行业动态和发展趋势,并在教学中及时反馈给学生。另外在新教师招聘方面,应优先考虑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并要求有最近三年以上的工作经验。
2.教学设施的配套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以实践为主导的教学模式直接决定了需要有先进实用的教学设施与之配套。已有的基础教学设施是可以延用的,但反映新技术的新设备又怎样解决?这里就有个问题,目前大多数学校的财力并不能承担大笔资金的新设备引进,就算引进了也难免几年过后由于技术的发展而落后。因此我们需要改变观念,就是教学设备不仅是狭义的花钱买回来使用,我们也可以主动走出去借用――校企合作。合作办学有过很多成功的先例,只是一直没有形成系统性和规范性的制度。企业的先天优势就是先进性,它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迅速对新技术做出调整,改进新工艺、研发新产品,从而紧跟行业发展的潮流。通过联系企业并签订合作协议,充分结合学校的师资优势与企业的设备资源,不但给学生创造了先进实用的实习条件,同时也为企业储备了合格充足的人才资源。
3.就业渠道的疏通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就业,而职业教育的特点就是容易就业。如何保证毕业生顺利就业一直都是各学校工作的重点。近年来制冷专业的就业率都比较好,但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就是部分毕业生迟迟找不到专业对口岗位而被迫转向其他行业,但毕业生全部就业以后又有不少企业过来招本专业技术人员。这种时间上、区域上的供求失衡主要是由校企间对就业信息的沟通不畅造成的。如何疏通就业渠道,首先可以参照校企合作的模式,主动联系相关企业并了解他们的用工需求,以便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尽量在毕业前做好企业新进员工培训,使学生一出校门就能进入厂门。其次对已就业的学生做定期跟踪调查,对就业困难的学生建立就业档案,先帮助他们到合作企业实习,再根据他个人情况推荐就业。最后要建立一套能保证就业的长效机制,寻找长年有用工需求的企业并与之挂钩,开设专门的班级并按照企业的要求和计划组织技能培训,让学生学的快,让企业用的好,真正做到“订单式培养”。
【关键词】改革 考核 实践 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011-02 实践教学是中职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职特色的具体体现,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实验及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越来越显现出来,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技能是实验及实践教学的根本目的。
制冷与空调专业是我校一个三年制的专业,要求学生不但要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更要掌握从事本专业应具备的较高超的职业技能和能力。为了增强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就业率,我校对该专业实践考核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取得了一定效果。
一 本专业实践考核状况与存在问题
(一)原考核状况
(1)专业各课程考试一般采用闭卷形式,根据学生笔答情况,教师给出卷面成绩,其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70%,平时成绩占30%,最后由教师给出学期总成绩。
即使有时进行过实践考核,也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没有真正将实践教学比例与最后成绩比例合理分配,体现不出不同课程的特点和要求。
(2)教师普遍对实验实践考试的本质、地位、作用、功能的认识不足。没有真正树立与中职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相适应的考试观。考试缺乏现代科学教育理论指导,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主观性、随意性,过于凭经验办事,对于"考什么"、"怎么考"没有共识,严重影响考试教育教学功能的充分发挥。考试内容和方法与培养目标严重脱节,重知识考查,轻技能、能力和素质考核。
(二)导致的问题
(1)在相同的环境下,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完全忽略了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创造能力的考核。
(2)过分偏重于考核学生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忽略了学生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的考核,这不仅与中职的培养目标相矛盾,而且使学生在接触实际问题时感到模棱两可。
(3)制冷与空调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学生接受新知识、使用新技术、新设备的意识和能力,用一张试卷是无法考出学生的真实水平的。
(4)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的各门课程,性质不同,有的偏理论,有的偏重应用技术,有的处于两者之间。如果考核方法不加以区分,必然会给学生造成误导,极不利于学生工程意识的培养。因此,实践教学考核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否则将严重影响教育目标的实现,制约教育改革的进行。
二 实践考核改革的基本思路与实践
1 专业培养目标和岗位定位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现代制冷与空调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熟悉常用制冷空调设备原理、构造与性能,具备中、小型制冷空调设备与系统安装、调试、故障诊断、运行维护能力,并且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中级专业技术人才。
培养的学生必须达到如下要求:
(1)素质要求:其中素质要求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文化素质、身心素质;职业要求包括安全意识、协作意识、探索改革精神、遵守职业道德、坚持公平、公正的工作原则。
(2)知识要求:要求学生达到中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必备的外语,数学及管理知识,计算机操作,计算机网络知识,基本的机械CAD制图操作知识,焊接加工的基本知识,制冷原理与设备,空气调节,制冷与空调工艺设计,制冷与空调系统给排水等专业理论知识,具备制冷与空调系统安装操作与维修,维护的专业知识。
(3)能力要求:主要包括:具有一定管理、协调工作能力;具有撰写常用技术文件及信息交流能力;具有查阅本专业技术资料及产品手册能力;具备借助工具书阅读外语说明书的能力:具备熟练地使用与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具备制冷与空调的工艺、水电系统的安装调试、技术改造的能力、具备各种制冷与空调设备及制冷电器的销售与售前、售后服务技能,具有自我知识更新的能力。
主要岗位定位在(1)企事业单位水、电、暖、空调系统的管理与维护工作。(2)家用及商用空调与电冰箱的安装与维修工作。(3)制冷空调设备的销售与售后服务工作。(4)工厂空调与制冷设备的生产与检验工作。
2 科学划分课程类型,明确考核重点
实践考核办法,内容的制定要紧紧围绕培养目标来制定。而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是通过各门课程来实现的。因此各门课程的优化、课程目标的制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每门课程的类型、特点、承担的任务不同,因此考试的侧重点也应该有所不同。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将课程分为如下几类:
(1)公共课:这类课程主要以知识和理论传授为主,如数学、英语、语文、计算机基础。这类课程重点突出理论知识运用的考核。
(2)职业技术基础课和职业技术课:这类课主要以理论知识和技能并重,如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制冷原理、压缩机的原理、制冷空调设备的安装与维修等,既要考核理论知识的运用,又要考核操作技能。
(3)以技能,能力为主的课程,如焊接工艺,抽真空与制冷剂的加注,检漏与堵漏等的实习,计算机应用等,这类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技能和能力,因此重点突出技能和能力的考核。
(4)综合型的课程如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这些课程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因此重点突出综合能力考核。
(5) 选学内容,目的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强某一应用领域的深度和广度,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如制冷新技术、新型制冷剂、市场菅销等,对这类内容主要加强学生掌握新知识、运用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能力的考核。
3 根据教育目标要求,合理确定实践考核方法
(1)变"集中考核为主"为"平时考核为主"
所谓"平时考核",是指平时训练(主要是实验、实习、设计)的考核,它的主要目的在于系统而适时地获得反馈信息,以便准确、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调节教学活动,以保证能力培养切实有效地完成,为了充分发挥平时考核作用,缓解实验,实习设备短缺的问题,实践教学应减少集中考核的次数。如实验次数比较多的课程,象电工电子技术。
(2)变"课程结业考核"为"资格证书考核"。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有些课程结束时必须满足某种技能,这样这些课程的考核就可以与资格证书的考核挂钩,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全国或全省的统一考试来确定成绩是否合格。如计算机基础、AUTOCAD、英语、普通话、电工实习等课程。
(3)变"单纯的考核"为"多种形式的考核"。考核既要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要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实验技能和实际动手能力,体现查阅资料,自我学习和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等考核中,可以采取口试、答辩、动手操作、质疑、笔试、撰写总结、报告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如焊接工艺、抽真空与制冷剂的加注、检漏与堵漏、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课程。
(4)变"单向性评价"为"多向性评价"。在平时的考查中,在公开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做到每次考核后,及时公布答案和示范标准,让全体学生参与评价,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让评价与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调整有机结合起来,及时反馈、及时补偿、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解除或缓和对考核的紧张心理。
(5)变"实验室考核"为"工厂考核"。某些课程或教学环节由于受到实验实训条件的限制,在校内无法实现实践考核,可以将考场搬到实习基地进行现场考核,不仅可以达到考核目的,同时也可以将最新技术通过考核使学生掌握,使学生的技能在毕业后能继续使用。如制冷空调装置安装、操作与维修、组织施工等。
当然,由于课程特点,每种考核方式的侧重点和适用范围各不相同,也各有利弊。在保证考试的效率和信度的前提下,具体采用何种方法,主要根据课程的教育目标确定。在制冷与空调实践教学的考核研究中发现大多数课程都需要采用多种方式结合,时间空间按需设定的考核方式。
三 两点思考
关键词:空调用制冷技术;理论;实践
由于空调用制冷技术课堂这一专业特性,空调用制冷技术教学毋庸置疑兼具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向学生传输制冷的基本原理、系统组成、设备构造以及运行与维护等基本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又要重视实践课堂的作用,让学生多动手多实践从而学以致用,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显然,这对教师的要求很高,下面笔者就从如何科学组织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及其课程的考核三个方面对空调用制冷技术的改革进行探讨。
1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1 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课堂
多媒体技术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具有内容丰富、方式多样等特点,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丰富了课堂内容,让学生能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潜移默化的接受教师知识的传输。同时,动态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技术可以向学生展示空调用制冷技术的运行状况,学生能够清楚的看见空调用制冷技术的运用,更加深刻的领会空调用制冷技术的理论知识。在空调用制冷技术的教学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方式,提高课堂质量,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课后也能发挥其作用,学生自主学习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
1.2 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生作为空调用制冷技术课堂学习的主体,注重师生互动,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老师能时刻的掌握学生的课程进度,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有足够的了解,才能在此基础上不断调整教学方案以配合学生的学习进度,帮助学生不断提高,不断进步。另一方面,注重师生互动,能够使得师生关系融洽,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不容小觑的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使学生增加对课堂的兴趣,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毋庸置疑能够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例如,在课堂中增加互动环节,在介绍制冷技术的理论循环时 ,可以用一些学生经常接触的如家用空调和家用冰箱等家电对学生进行发问。这些家电的制冷系统都安置在什么地方?都有哪些制冷的元件?冰箱是夏天使用频率高还是冬天的使用频率高?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参与到学习中,这样就能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程的热情,同时也可以贯彻落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一原则,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3 与时俱进跟进制冷新技术
在当代科技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空调用制冷技术也在不断的更新发展,而书本往往具有滞后性,教师如果只是向学生讲述课本知识这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必须在课堂教授过程中不断与时俱进,跟进空调用制冷技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加入空调制冷的新技术,同时向学生介绍这一技术发展的最新发展态势,才能向社会提供符合要求的专业技术人才。
在讲述制冷剂这一知识内容时,则应该结合当前的时代要求,强调在制冷剂的选用上要充分考虑制冷剂对臭氧层和温室效应的影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对学生节能环保意识的培养。讲述制冷系统不仅要传授书本上的水源热泵系统和空气源热泵系统,还要向学生补充最新孕育而生的地源热泵系统,地源热泵系统由于其具有节能环保的优点在市场上所占份额越来越大。
当然,对于空调用制冷新技术的补充最好的方式就是运用多媒体技术,因为课本的滞后性不能及时的补充相关内容,只有借助多媒体技术才能让学生接触到最新的空调用制冷技术。同时,师生也可以通过QQ等通讯设备进行知识传输,不断与时俱进,了解世界当前最热门、最受欢迎的空调用制冷技术。
2 将实践教学引入教学目标
为了贯彻落实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一原则,除了理论知识的课堂教学外应加入一些实践教学课堂例如以下两种方式,让学生把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学以致用,达到学习的最终目的。
2.1 组织学生多参观实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多带领学生到超市空调制冷系统、化建小区空调机房和大型冷库等地方进行参观。在参观时对相关内容进行再次讲解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让学生在实践中领会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情况,最后要求学生总结参观实习的心得,这样就能帮助学生吸收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多看、多学、多思考。
2.2 组织学生参与实训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组织学生参与实训是空调用制冷技术教学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学校应该创建相关的实训基地丰富实训项目,让学生能够在实训中掌握知识、提高技巧,真正掌握空调用制冷技术,能够达到社会对实用型人才的要求,与技术岗位接轨。
3 创新课程考核方式
空调用制冷技术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不能只重视理论知识的考核,应该改变传统唯理论知识的考核方式,将实践考核加入空调用制冷技术的考核方式中,在考核时对理论知识进行考核同时也要注重对实践能力水平的考核,只有兼具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才能达到考核标准。只有创新考核方式,才能为社会培育出符合要求的实践性人才,促进社会的发展。
4 结语
空调用制冷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也要求教师能够创新教学方式,兼顾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合理组织课堂教学和加入实训教学以及创新课堂考核方式,旨在培养出一批批符合社会要求的兼具深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职业性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冯晓辉.空调制冷技术发展研究状况浅析[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