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6 16:05:46
序论:在您撰写异地挂职锻炼总结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高校干部;挂职锻炼;培养实践
从高校选派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担任一定管理职务的干部到政府机关、区县及企事业单位进行挂职锻炼,是深入实施科教与人才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发挥高校科研与人才资源优势、促进政产学研深入结合、推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干部挂职锻炼工作不仅推进了学校和地方的联系与合作、更好地发挥了学校为社会服务的职能,而且为广大教师干部提供了难得的学习锻炼机遇及施展才华平台。
一、高校干部挂职锻炼工作的作用及意义
干部挂职锻炼工作,既有利于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也有利于干部的培养锻炼和学校事业的发展,对干部挂职锻炼工作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能够有效保证干部挂职锻炼工作深入开展、收到实效。
1.开阔高校干部眼界,拓展干部培养模式。
通过有计划地选派高校干部到政府机关、区县及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能够使其扩大视野,增加阅历,提高组织领导、综合协调和宏观决策能力。高校干部在挂职锻炼过程中,能够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接触尖端的科研项目,提升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驾驭复杂局面、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从干部培养角度来说,选派高校干部进行校内岗位轮换、校外挂职锻炼,是干部培养锻炼模式的创新和拓展,能够增加干部多岗位管理工作经验,拓宽工作领域,丰富实践经验,提升领导能力。
2.推动高端产业聚集,推进校地科研基地建设。
挂职干部促进地方和学校间的合作交流,充分发挥高校科研、教育及人才优势,通过高校和地方合作建设政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应用基地、培训基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企业共建实验室等方式,积极有效地促进高端人才和高端成果的聚集,以优质平台和创新载体吸引人才、拉动项目,从而实现高端产业的聚集,推进校地双方人才建设、科技创新、政产学研联合发展平台建设。
3.促进校地合作交流,加速科技成果创新及转化。
高校挂职干部的重要任务是实现校企之间的无缝对接,不断增强科研创新能力,提升科研社会服务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高校干部可以结合自己在高校的工作特点和特长,发挥科技项目申报、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优势,主动与科技、经济综合部门和创新创业载体进行走访对接、洽谈合作、建立渠道,摸清地方的科技发展状况、人才需求情况及产学研情况,进一步推进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与高校优势学科、重点实验室的合作,加速高校科研成果与联盟的集聚融合,全面促进地方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加快实现企业自主研发及科技成果转化、孵化。
4.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培养科技人才服务地方。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人才是根本。[1]地方经济要发展,人才是关键。高校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人才优势,大力实施人才战略,提升社会服务能力,通过建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工程硕士班、引进国际国内领先的研发机构等方式,促使高校的科教资源与开发区产业资源紧密结合起来,帮助地方政府培养和打造一支懂科技、懂产业、懂经济、懂管理的人才工作队伍,推动人才本土化,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协同创新,共同发展。
5.创新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挂职干部能够为学校和地方政府、辖区企业搭建良好的沟通交流平台,通过联系举办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举办创业大赛、建立大学生实习就业基地等活动,促成地方政府与高校进行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的合作,率队组织多家企事业单位提供多个就业岗位赴高校进行专场招聘会,提供多种优惠政策吸引毕业生到地方就业,切实为高校毕业生拓宽就业渠道。
6.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校地合作落地生根。
高校挂职干部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推动高校与地方签订全面合作协议,本着优势互补、相互促进、互利共赢的原则,围绕新兴战略产业、科技创新载体成立政产学研合作机构,通过建立校地双方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双方互访制度、资源共享制度等长效合作机制,高度整合科技和产业资源,促进校地产业、科技、人才合作更加紧密、通畅、有效,进一步拓宽政产学研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二、高校干部挂职锻炼现存的主要问题
1.挂职干部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高校在选派干部进行挂职锻炼过程中,存在挂职干部岗前培训、绩效考核、监督管理等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一是挂职干部岗前培训机制有待优化,对即将进行挂职锻炼的干部进行岗前培训,着重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领导艺术培养、工作角色转换方法等方面进行培训,请曾参加过挂职锻炼的干部进行经验交流,促使即将赴任的挂职干部提高认识、增长才干、提升能力。二是挂职干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尚未建立健全,对挂职工作有效开展、挂职干部工作积极性产生一定影响,亟待设置挂职锻炼干部在挂职期间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对挂职干部挂职期间的工作进行科学评价,并根据考核结果建立明确的奖惩措施。三是对挂职干部的监督和管理不够到位,由于高校挂职干部身份存在双重性,高校对其挂职过程缺乏跟踪管理,挂职单位对其短期挂职行为缺乏实质监管,形成了高校和挂职单位对挂职干部监督管理方面的盲点。
2.选派及接收单位配合不够紧密
在高校干部挂职锻炼实践过程中,往往存在派出单位和接收单位间配合和衔接不紧密、权限和责任不明确的现象。从派出单位角度而言,高校在选派干部进行挂职锻炼的工作实践过程中,各学院、职能部门往往出于教学科研工作实际需要和单位人手紧张实际情况等考虑,对选派干部进行挂职锻炼工作的积极性普遍不高,甚至为了应付选派挂职干部这项工作,推荐一些专业不对口、与挂职岗位不匹配的同志应付了事;从接收单位角度而言,地方政府及企事业单位接收高校干部挂职锻炼的时间通常为一到两年,由于挂职干部短期内不能深入了解单位基本情况,因此无法让其分管实质性的工作,只能安排部分辅的工作任务,挂职干部较难得到切实有效的工作锻炼,影响了工作能力提升和工作潜能发挥。
3.挂职干部角色转换不够准确
部分挂职教师没有正确认识科技挂职工作的意义,存在自身科研实力不强、角色定位不够准确等问题[2],将挂职锻炼视作走过场的短期行为,不能迅速转换工作角色、融入工作氛围、打开工作局面。由于挂职锻炼工作和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有显著差异,需要重新学习业务知识,部分挂职干部思想上存在学习惰性,缺乏责任意识,无法有效开展工作并适应岗位。部分挂职干部面对新的工作岗位,与领导、同事及群众的联系不紧密,不能准确定位、摆正位置,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4.对挂职干部的关怀保障工作不够到位
校地双方存在对挂职锻炼干部关怀和保障不到位的情况,挂职干部一般都是到异地进行挂职锻炼,在当地人生地不熟,多数存在方言听不懂、生活不适应、工作不习惯等问题,挂职期间也兼顾不了家庭,无法及时解决家庭突况和实际困难,有后顾之忧。此外,现在的挂职工作没有充分考虑挂职干部的期满去向问题和建立健全挂职干部后备管理机制。[3]校地双方要从解决实际困难的角度出发,从日常生活关怀、挂职期满去向两方面入手,切实加强挂职干部的关怀保障工作,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挂职锻炼工作中。
三、创新高校干部挂职锻炼的实践思考
近年来,高校干部到地方挂职锻炼成效显著,但是距离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更加适应高校快速发展的需要,尚有一定差距,亟待更新理念,积极拓展,扎实推进高校干部挂职锻炼工作向纵深发展。
1.高度重视,推进高校干部挂职锻炼常态化管理
从高校层面来说,一是建立健全挂职干部管理及考核机制,提高挂职干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高校和地方对挂职干部齐抓共管的方式,提升干部挂职锻炼工作实效性。二是通过广泛动员和深入宣传,精心选派综合素质较高的优秀教师及干部参与挂职锻炼工作,为挂职工作提供了坚强的人员保证。三是大力做好相关保障工作,精心搭建与挂职干部的联系平台,切实提供高质量的科技支持,学校领导要深入干部挂职锻炼地区进行交流和慰问,高度关心支持挂职干部的工作,切实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四是积极做好引导工作,鼓励挂职干部将他们在地方挂职锻炼获得的知识和成果充分运用到学校工作中,在干部选拔任用时,将其挂职锻炼的成果及考核鉴定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
2.举措得力,提升高校干部挂职工作科学化水平
一是高校党委通过挂职干部专题研讨会、挂职干部先锋论坛、实地调研、编写工作简报等形式,总结干部挂职锻炼工作的经验和成绩,交流挂职心得,深化挂职干部及校地三方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明确今后干部挂职锻炼工作的努力方向,促进干部挂职工作向更高更深层次发展。二是通过切实有效的方式将关心挂职干部的举措落实到位,高校要与挂职锻炼的干部加强联系,在组织部网站专栏挂职干部工作新闻和动态,建立挂职干部工作QQ群、微信群,搭建挂职干部工作宣传、交流和沟通的平台,及时展现挂职锻炼干部的工作动态和风采。三是大力支持挂职干部发挥高校和地方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发挥高校科技资源优势,推进学校与地方的全面联系与合作,更好地发挥学校为社会服务的职能,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促进政产学研深度结合,推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
3.双向选择,促进高校干部挂职锻炼工作规范化发展
高校和地方政府不断探索干部挂职锻炼的新方法,通过运用双向选择的创新方式,既保证了高校教师学科和专业对口,又兼顾了挂职单位的实际需求,最大限度地满足了高校挂职干部和挂职单位的匹配度,显著增强了干部挂职锻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选派挂职干部之前,校地双方通过互访调研等交流方式,了解接收单位对挂职干部的专业需求及拟安排挂职锻炼的岗位要求,高校所推荐挂职干部的基本情况及选派意向,遵照专业对口、择优选派、适才适用的原则进行定向选派,将科研水平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强的高校干部选送到地方进行挂职锻炼,让高校干部的专长和实际工作需要结合得更加紧密。
4.求真务实,找准高校挂职干部的角色定位
挂职干部准确把握好自己是迅速打开工作局面、实现自我成长的关键。[4]如何找准定位,一是要主动学习,熟悉业务知识,向领导、同事及群众虚心请教,迅速融入新的工作氛围;二是要脚踏实地工作,明晰工作职责,迅速、高效地投入挂职工作,顺利实现角色转换;三是要发挥纽带作用,认真实践,积极推动校地双方沟通联系,促使交流与合作常态化;四是要加强自我完善,提高工作领导力和执行力,善于总结思考,为校地双方的双赢发展建言献策。
参考文献
[1]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N]. 新华日报, 2010年11月18日,第一版.
[2] 李新荣,罗文.科技挂职: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工作的重要模式[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09):26.
[3] 翟年祥,姜 婷. 我国干部挂职锻炼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求实,2011(02):21.
一、在培训中增加实践体验环节。让校长在实践中提升素质和能力
以往的培训,大都是院校式培训,这种从学校到学校、从理论到理论的培训模式普遍存在着重理念、轻实践,重形式、轻结果,培训质量不高、针对性不强的问题。我们认为,校长并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有理论,但缺乏实践,他们有经验,但缺乏思想。而传统的培训模式已难以造就具有教育家素养的优秀校长。如何改变传统的培训模式,寻找培训工作突破口,成为我们思考最多的问题。总理多次强调,教育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教育事业要兴旺发达。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要让真正懂得教育的人来办教育。长期以来。我们的培训工作恰恰违背了这个规律,往往是让一些没有当过校长的人来培训校长,让一些缺乏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的人来培训中小学教师。而实施“校长挂职锻炼”“校长工作室”制度就完全不一样。首先我们各工作室主持人和实践基地的校长都是基础教育的行家里手,是了解基础教育、比较懂教育的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工作室主持人和实践基地校长,是广东省名校长或名教师,且经过全省层层选拔,由专家考核评选出来的。其次,基地和工作室是一个培训团队,比如工作室由主持人担纲负责,再由主持人聘请三至五位国内教育专家加盟,还配有工作助理。再次,工作室是主持人和学员学习交流、研究、实践、成长的共同体。他们在实践基础上进行交流学习、对话和探究。其最显著的特点是能够充分发挥现有名师名校长的示范和带动作用,让名师来培养名师、让名校长来培养名校长。也就是让懂教育教学的人来担当培训者,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因此,这种培养培训模式更加适合受训者的需求。更有利于受训校长的成长。
二、依托“校长培训实践基地”平台,培养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合格校长
我省从2005年起,先后在珠三角地区遴选了100所办学成绩突出、具有示范作用的中小学名校作为“中小学校长实践基地”,在全国率先探索和开展校长“挂职锻炼”和“跟岗学习”。主要做法是,每年组织一批农村中小学校长到这些基地学校开展为期一至二个月的挂职体验学习。项目实施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集中校长到高校进行教育理论学习提升,时间为一周;第二阶段,分小组(3至4人)派往各基地学校实践体验,时间为三周;第三阶段,集中回到高校进行交流总结。其中,挂职锻炼是项目培训的重要阶段,主要是让受训校长深入一线学校开展全方位的体验学习,参与基地学校的日常管理和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基地校长是第一指导者,也是第一责任人,担负着对受训校长的指导任务。挂职锻炼的主要特点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师徒结对”。挂职锻炼最核心的环节是名校校长与挂职校长形成“影子”关系。名校长的示范、引领作用立竿见影。二是“身临其境”。挂职校长蹲点体验,现场观察名校长领导与管理艺术。直接参与学校管理和各项教育教学活动。能够获得真实、全面、深刻的印象,三是“经验借鉴”挂职校长本身的领导管理方法往往“固化”为一种定式,通常隋况下很难发现与他人的差距。而来到先进的学校,如同挂职校长一面“镜子”。让其重新“审视”和“反思”自己,使其有“自新”的心理愿望和动因。四是“伙伴关系”。在深入交往过程中,学校与学校之间、校长与校长之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并且通过这个平台,形成长期的合作互助关系。五是“自主学习”。让挂职校长自己带着问题主动学习,在“差异”环境中自己选择学习对象和内容,并在经过深入反思后寻找适合自己的答案。
我省每年还组织一批经济发达地区学校校长远赴江苏、浙江、山东、北京、上海开展异地名校“跟岗学习”,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项目实施以来,我省共组织了1500多名校长到省内各校长实践基地进行挂职锻炼;组织了600多名校长到北京、江苏、浙江、山东等地名校开展跟岗学习。从2009年起连续三年,教育部安排150名中西部六省区中小学校长到我省开展挂职培训。近年来,江苏、浙江、海南、广西等地一批批中小学校长来广东挂职锻炼和学习交流。
三、依托“校长工作室”平台,加速培养一批有教育家素养的优秀骨干校长
2010年,我省建立了首批33个名校长工作室并选拔了100名有培养潜质的中青年校长进入校长工作室进行为期二年的培养工作。旨在培养造就一批有教育家素养的骨干校长队伍。
培养工作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学员到“校长工作室”(每个工作室分配3—5名学员1所在学校跟岗体验。时间不少于一个学期(可分段安排);第二阶段,学员带着课题回到各自学校开展反思性研究(期间与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和同组学员开展网上或面对面交流);第三阶段,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和工作室聘请的专家深入到各位学员所在学校。开展学校问题诊断,帮助和指导学员化解困惑和解决难题;第四阶段,组织教育考察:总结、研究成果展示等活动。工作室培养工作启动后,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小组进行工作检查和业务指导,期终由专家小组对各工作室学员进行论文(课题)答辩及评价。
坚持以人为本贵在创新实践
过去的一年,我们×系统在局党组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树立科学发展观,牢记服务宗旨,切实履行药监职能,全面地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特别是在培养锻炼年轻干部上,我们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通过拓宽选人用人渠道,激活用人机制,积极推进多元化交流等措施,有力地改善了我市县级局领导班子的年龄和知识结构,促进了系统内年轻干部的交流与成长,为我市×系统培养造就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后备干部队伍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精心组织、统筹安排、增强干部交流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干部交流是一项政策性、规范性、系统性很强的工作。为规范有序地实施干部交流,我们除积极营造有利于干部交流的良好氛围外,着重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⒈选准对象。选准交流对象是做好干部交流工作的基础。近年来,我们把培养干部的工作重点放在对年轻干部的培养锻炼上,着重挑选那些基本条件较好、发展潜力较大、有培养前途的优秀年轻干部进行交流锻炼。党组研究后认为:县局稽查工作任务重、条件艰苦,是锻炼培养干部的平台,为了把系统内优秀的后备人才挑选出来,我局探索建立了以群众公推、党组提名、上级组织考察,任前公示和上级审批为主要形式的后备干部推荐人才机制,积极推行“助理制”、“挂职制”,每年都对县局后备干部人才库进行调整充实,分类排队,筛选出合适对象,分期分批进行岗位交流,让他们在多岗位上锻炼成长,提高素质。我们先后推出名县局局长助理,名所长助理,通过实践锻炼,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执法水平均有明显提高。
⒉超前规划。实施超前规划是做好干部交流工作的前提。三年来,我局每年都对辖市(区)局进行一次年度考核,同时组织群众对后备干部进行推荐,通过平时了解和年度考核,及时掌握县局班子整体运行情况,对班子进行运行质量分析,拟订出每年班子调整和干部交流的总体计划。对那些班子结构不尽合理的,亟需加强领导力量的,都提前拟订调整方案。党组反复讨论方案的可行性,使之逐步完善,达成共识。
⒊制度规范。为了加强和规范药监干部交流工作,××××年我局就制定出台了《国家公务员实施教育轮岗(交流)暂行规定》和《关于加快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实施意见》,对于干部交流的范围,对象和组织纪律都进行了严格规定。
我局还结合药监工作实际,先后制定了《关于年轻后备干部挂职锻炼的意见》和《关于县局级领导干部实行异地任职的生活待遇的暂行规定》。对年轻后备干部的交流工作作了明确规定,做到有章可循,按章办事。
二、拓宽渠道、多元交流,增强干部交流的灵活性和针对性。
多元化干部交流是指组织上通过多种渠道,采用多种形式对干部进行多方位的交流。打破地域、岗位的界限,实行系统内的对流,是激活用人机制的一种探索和尝试。实施这种多元化干部交流,我们考虑:一是有利于改善领导班子的结构,加强县局领导班子建设;二是有利于促进干部换位思考,增强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提升工作平台、增强干部适应能力和打开新局面的工作激情。三是有利于加强局机关与基层局之间上下沟通理解,更加求真务实,以促进系统内工作和谐、协调共振。四是有利于在实践中练兵,增长才干,实施追踪考察,让这批年轻干部到基层艰苦环境中去摔打磨练,不断增长阅历,提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为此,我们探索建立了二种干部交流机制。
⒈横向交流。指干部在部门与部门、岗位与岗位、县局之间的平行换岗交流。去年底,我局通过年度考核,对×、×局领导班子进行组织调配,着力于调优配强,如把×局分管×工作的领导调配到×局主抓稽查执法工作,加大岗位锻炼的力度,把业绩较好的×局局长助理提拔安排到×局工作,进一步拓宽了工作平台,把×局推荐的局长助理调配到×局配合抓稽查工作,进行岗位练兵。通过互动式的横向交流,使这些班子充实了力量,增强了活力,改善了结构。此外,市局部分业务处室之间,行政和业务处室之间的领导年前也进行了横向交流。
⒉纵向交流。指市局和县局之间的干部交流。我们扩大了选人用人视野,充分运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的成果来促进专业人才的合理流动。如×局在公推后备干部工作中,×所长脱颖而出,为了使这位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年青干部提高行政管理能力,我们采取“上挂”的形式,提拔后调至市局稽查处任副处长。我们还以下派任职的形式,派出一名市局副科级中层干部到×局任副局长,这种纵向交流措施,一方面充实加强基层局领导班子的力量,另一方面也给市局年轻干部补上在基层一线工作的一课。
三、强化跟踪管理,增强干部交流的实效性。
干部交流工作既要体现党管干部的原则性和组织行为的严肃性,又要充分体现出干部交流的实效性。
***地区第十三批异地挂职干部考核严格按照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关于做好异地挂职干部2011年度考核工作的通知》要求,于2011年12月16日进入接收地开始工作,至12月23日圆满结束。地委委员、组织部长葛标同志高度重视,亲自部署;工作期间,在带队副部长随地区考察团出疆外考察情况下,适时宏观协调指导,为按时保质完成考核工作提供了坚强的领导支撑。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地区第十三批异地挂职干部75人(男61人,女14人;县级带队干部1人,科级干部44人,其他干部30人),均安置在昌吉州,其中昌吉市35人,玛纳斯县25人,呼图壁县15人。
二、主要做法
1、强力保障,行动迅速。***地委极为重视异地挂职干部的考核,要求把此项工作作为异地挂职培训的重要环节抓好抓实。***地委组织部及时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异地挂职干部考核工作,决定由地委组织部副部长吾斯曼·买托乎提同志带领、从地县组织部门抽调10名干部组成干部考核组,随队配带四台工作车,给予有力保障。考核组于12月14日凌晨从***出发,当夜即入住乌鲁木齐市,为做好考核工作争得了时间。
2、严格程序,突出重点。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与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接收地党委组织部请示、沟通,制定详细工作方案,在考核的对象、内容、方法、程序、时间、纪律等方面,都做了具体要求。经与接收地组织部门商榷,合理安排行程,到挂职干部所在乡镇住宿点看望,通过听取挂职干部工作总结、个别谈话、集体座谈、查阅资料等方式,全面了解异地挂职干部一年来学习、工作和生活情况,重点掌握异地挂职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理论素质和思想水平、工作作风、挂职学习效果,先后组织座谈会14场,参与座谈人员累计142人,个别谈话236人。通过考核,接收地干部群众普遍反映,***地区选派的挂职干部整体素质较高,虽然普遍比较年轻(年纪最小的只有21岁),但自我管理严格,自我约束、自立能力较强,能积极融入当地,主动参与工作和各项活动,做到了自治区党委提出的“三提高”“五满意”要求,有的干部并为当地赢得了荣誉。
3、归纳分析、公正评价。在认真听取接收地总体评价意见基础上,结合个别谈话、民主测评、民主推荐情况,做出客观公正、真实准确评价,考核组综合分析,集体研究,初步酝酿确定近期后备干部27名,其中:正县级后备干部1人,副县级后备干部3人,正科级后备干部13人,副科级后备干部10人。
三、启发与体会
短短7天紧张有序的考核工作,考核组深刻体验到昌吉州党委及组织部门在贯彻自治区党委异地挂职工作精神过程中自上而下的严谨规范与灵活适宜,大家深受启发,深有体会,普遍感到,这次昌吉之行,既是工作交流之旅,也是学习教育之旅。总结昌吉州在开展异地挂职工作中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1、高位推动,助力支持,这是做好异地挂职工作的组织基础。接受地党委、组织部门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组长都由党委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织部门专门负责管理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办法,把挂职培训工作纳入党建、经济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上热心帮带,学习上耐心帮助,生活上细心照料。在肉孜节、库尔班节等穆斯林民族传统节日期间,接收地领导都前往慰问,与挂职干部共度佳节。各挂职点基本做到食、宿、学设施配套,做到“六有一全”:“六有”,即有电脑、冰箱、洗衣机、衣柜、有线电视和清真食堂,“一全”即毛巾、牙具、餐具、拖鞋、口杯、作业本等学习生活用品齐全。有的挂职点为挂职干部配备了自行车,有的为挂职干部每月发放200元生活补助。多年的挂职工作,逐步形成了规范、稳定和持续的管理机制,异地挂职干部得到全面锻炼,成效显著。有些挂职干部初来时不能写汉字,不会说汉话,经过一年的勤奋刻苦学习,不仅能写会说,而且语句流畅通顺,有的并把自己的孩子转到昌吉市,加强汉语学习。
2、明确任务,分类指导,这是做好异地挂职工作的有效手段。各接收地党委根据异地挂职干部不同情况,结合实际,对异地挂职干部进行全面的培训,指定专人负责异地挂职干部日常管理,采取“一帮一”结对子、请有经验干部授课的方式,指导督促异地挂职干部加强汉语学习。注重发挥挂职干部自我教育作用,让挂职干部勤思考、勤交流、勤分析、勤研讨,对学习的一些重要内容,要求挂职干部阐述自己的看法,围绕各阶段学习和实践重点,撰写调研报告和心得体会。实行“实挂职,挂实职”制度,根据挂职干部的工作单位和原任职务、专业特长、个性特点,安排科级干部任乡镇党政副职、县市直部门副职等职务,一般干部任站所副职、某方面工作的干事,同时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等职务,合理确定挂职干部职务,做到挂职单位对口、职务对口、分管工作对口,让异地挂职干部在不同岗位上学习锻炼,发挥挂职干部主观能动性。有的挂职干部深入联系村户,帮助拾花割麦掰玉米;有的积极参加演讲,在县、市、州和自治区获得较好名次;有的大度谦让,年度考核把优秀名额让给其他人,这些事例充分表明了挂职干部整体的高素质,深得当地干部群众肯定与好评。
3、措施到位,狠抓落实,这是做好异地挂职工作的可靠保障。实行“8+2”工作机制,即白天8小时工作,晚上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汉语或政治理论不少于2小时。组织挂职干部系统学习科学发展观、十七届五中全会、“五观”、“四个认同”、“三个离不开”等政治理论,让挂职干部切实做到“干部向学员转变,家庭生活向集体生活转变,工作态度向学习态度转变”,安下心来,扎扎实实地投入挂职工作。接收地上级党委和组织部门领导、异地挂职带队领导与各挂职点负责干部,定期或不定期地督查指导,各挂职点按照制度和规划,明确各阶段目标和任务,做到了挂职干部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有计划、有目标、有检查、有考核、有落实,成效显著。
4、注重调研,实践锻炼,这是做好异地挂职工作的根本途径。为使挂职干部尽快熟悉当地基本情况和社情民意,进入学习和工作状态,接收地把挂职干部集中在县市党校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进点教育,组织挂职干部到农村、工业园区和厂矿企业进行1-2天的参观学习,使他们开阔了眼界,感受到南北疆经济发展的明显差距,激发了广大异地挂职干部参加挂职培训的积极性,增强了他们通过挂职培训学习先进经验,提高综合能力,更好地投身于发展***经济、维护社会稳定的信心。
异地挂职锻炼,让挂职干部解放了思想,开阔了眼界,更新了观念,掌握了技术,提高了能力,主要在以下几方面有了明显转变:一是思想政治素质有了明显提高,特别是在党性修养和宗旨意识,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得到提高,清醒认识到南疆经济发展的关键是要有一个安定团结的良好环境,增强了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的自觉性。挂职干部普遍领会到了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对于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二是思想观念有了明显变化,异地挂职干部从三个文明建设、干部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农民的生活水平、人们的思想观念等方面进行比较,深深感到南北疆的明显差距,思稳定,求发展,缩小差距的心情更加迫切。挂职干部纷纷表示,一定要把所学用到家乡建设,为***发展贡献力量。三是坚定了学习汉语的信心,有珍惜机会,提高素质的紧迫感。异地挂职干部的汉语水平和文化素质有了显著提高,他们决心,在今后工作中,要继续加强对汉语的学习,不但自己学,还要带动家里人、身边人、周围人共同学,营造汉语学习的良好氛围。四是情深意厚,与接收地干部群众建立了深厚友谊。异地挂职干部能主动融入当地,积极参与各项工作和活动,建言献策,把当地干部群众当作朋友甚至亲人来对待。座谈中有位挂职干部说,辅导老师是她的第二个母亲,说她现在有两个妈妈,一个是维族妈妈,一个是汉族妈妈。挂职干部和当地建立的良好人际关系,为今后返乡发展获得了不可或缺的人脉资源。
四、工作建议
1、根据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的安排,选派了一些专业技术干部,接受地安排的工作岗位大多能够与其专业对口,但也存在个别学用不一致的现象。建议:在今后的接受安置中,尽量做到专业对口,可适当考虑在县(市)直部门安置。
2、挂职工作开展已有多年,各接收地逐渐形成完整规范的管理模式,但期间由于工作繁忙等各种因素难免在管理上有所放松。
建议: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能在挂职干部年中休假返回时统一组织选派地领导回访,看望慰问,督促检查,以激励挂职干部努力取得更大成效。
一、加强理论学习。着力提高宏观决策能力
也是武装头脑、提升素质的重要法宝。新时期新形势下,理论是宏观决策、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社会利益关系正面临着深刻调整,农业农村正在进行深刻革新,电子信息等高科技产品和新型技术广泛运用于生产各个领域,世界经济全球化、多元化的格局日趋形成,如果固步自封,夜郎自大,不加强学习,不认真借鉴他人的经验汲取他人的优点,肯定会落伍于人,时时处于主动挨打的尴尬局面,影响区域经济社会的继续健康发展。因而,领导干部必需加强学习,进一步增强危机感和责任感,自觉用新的理论知识来武装头脑,努力学习国内外政治、经济、科学等文化知识,认真研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方略,全面加深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经济社会建设发展规律的理解,不时更新理论观念,丰富知识内涵,努力提升自身素质,使之与新时期新任务的客观需要相符合,与新形势新内涵的科学发展需要相适应,与新时代新要求的目标方向相一致。
可以有效拓展文化视野,加强理论知识学习。不时提高领导干部思辨认知能力,着力增强领导干部观察处置社会公共事务、指导经济发展的前瞻性、预见性、发明性,培养领导干部学会用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会用政治谋略和战略决策掌握发展大势、掌握发展规律,从更高层面熟悉和掌握新时期党的执政规律、方针路线和战略决策,善于从纷繁复杂的事物变化中把握内在实质,从普遍联系中寻求发展规律,时刻紧跟时代步伐,放眼世界,宏观决策,抓大事、谋大局、兴大业,自觉树立与发展改革相适应的新思想新观念,正确处置经济社会建设发展中衍生的各种新问题新矛盾,科学应对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所面临的各种困难险阻和复杂局面。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工作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自觉学会用新理论、新理念、新观点和新方法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相长,理论中学习,实践中提高,使领导干部逐渐生长为一个懂理论、有专长、擅执政的行家里手。
二、推行异地交流。着力提高科学发展能力
地区与地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加之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现时期各地区的发展速度各不相同。中部地区迅速崛起,西部地区大开发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等政策导向、区位优势和资源要素的作用,使高新技术、科技人才和先进管理理念等生产要素向发达地区大量聚集,继而催生不同的先进管理理念和特色发展模式。欠发达地区要加快发展,尽快从落后被动的局面中胜利突围,就必需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坚持以加快发展、科学发展为第一要务,积极推进干部挂职锻炼等异地交流模式,大力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让更多的领导干部有机会到发达地区去任职,让更多发达地区的领导干部可以到欠发达地区来历练,并利用这一交流互动平台,充分激活发展改革中人力资源这一“活的因子”逐步形成竞相发展的环境氛围和携手合作的人脉资源,努力推进地区与地区之间的交流合作,充分将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发展理念和高新技术注入到外地社会实践中来,改造和摒弃一些不合适宜的旧思想、旧观念、旧方法,结合外地实际,进一步开发挖掘外地特色优势资源潜能,科学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妥善处置各种影响经济社会继续健康发展的复杂矛盾,推动社会经济新一轮发展。
防止重复建设,要促使社会经济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少走弯路,必需解放思想,关闭大门,积极搭建有利于干部健康有序流转的互动平台,建立健全有利于干部异地学习交流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拓宽干部学习锻炼的交流渠道,继续深入地开展干部异地学习、挂职锻炼等交流活动,让干部在挂职中得锻炼,交流中得提高,实践中得成长,使干部教育培训活动尽快从“全民皆兵”普及式”囊括式”培训的激进方法中解放出来,从形而上学的课堂里办工厂”黑板上种树木”旧模式中解放出来。通过挂职锻炼等交流活动,让领导干部有机会走进来接触更多的新生事物,感受更多的发展观念,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从而自觉学会用更宽广的视野、更深邃的思想、更宏观的理念来观察、权衡和掌握发展大势,科学决策,逐步将发达地区的管理人才、先进经验、高新技术和发展模式转移嫁接到外地区的社会实践中来,为加快发展、科学发展扫清障碍、铺平道路,努力形成思想上大解放、理念上大转变、措施上大手笔,引领外地区社会经济大发展大繁荣。
三、注重综合实践。着力提高统筹协调能力
通过一段时间的社会实践都会展现进去。特别是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知识日新月异的今天,实践是检验和衡量领导干部能力高低的唯一规范。一个领导干部无论学识多高、阅历多深、能力多强。机遇与挑战并存,许多机会稍纵即逝,如果领导干部不加强学习,不注重实践,不能将理论观念与具体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只会成为夸夸其谈、纸上谈兵的理论家”抑或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的激进派”一味用老观念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势必难以时刻紧跟时代步伐,正确权衡利弊关系,准确掌握客观形势和内容,妥善处置改革发展中遇到各种问题和矛盾,与现实发展的客观需要相背离,不能在错综复杂的局面和瞬息万变的形势中科学抉择、掌握机遇,使众多良好机遇白白错失,影响社会经济事业的继续健康发展。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践出真知。各级领导干部要尽快从“只说不做”只学不用”消极僵化思想中解放出来。大力弘扬务实精神,始终将社会实践摆在求真知的高度来指导工作,始终将社会实践作为一种责任、一种学习、一种锻炼来要求和强化自己,坚持在实践中长知识,实践中增才干。通过实践锻炼,可以充分培养领导干部的敬业务实精神,增强领导干部掌握大局、统筹协调的能力,促使领导干部自觉摒弃那些不合适宜的旧观念、老方法,并将自己的理论知识、经验阅历和挂职经历充分运用到科学管理社会事务、指导区域经济发展、妥善解决民生的具体社会实践中来,协调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妥善处置外地区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力争在发展上有新思路、改革上有新突破、管理上有新举措、经济上有新发展。
四、深入基层调研。着力提高拒腐防变能力
一、结对帮扶范围
县27所受援学校与市27所学校建立“校对校”结对帮扶关系。
二、结对帮扶内容
(一)“教师交流互派”项目
由教育局选派27名教师来县结对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11名挂职干部到结对学校指导教育教学及教研工作;县选派5名教育管理人才和后备干部到结对学校挂职锻炼;30名骨干教师到结对学校跟岗学习。
(二)“讲师团”讲学交流项目
由区教育局牵头,选派30名特级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来县讲学交流。
(三)“异地代培”项目
县选送20名初一学生到去就读,该项目由经开区实验中学校具体实施。
(四)日常教育教学交流
以“校对校”结对帮扶为载体,各结对学校加强沟通联系、深化结对帮扶,通过开展送培送教活动、工作坊研修、心连心、手拉手活动等智力支教活动,促进学校间、师生间的交流交融,为帮扶学校提供物资资金支持,帮助学校转变教育理念、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三、组织管理和考核
(一)高度重视,认真落实。
各校(园)要按本方案的要求,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与帮扶学校共同制定适合本校实际的帮扶方案,加强日常管理,专人负责,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二)加强管理,督促考核。
“校对校”结对的考核工作由县与对口支援教育“校对校”结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各校(园)每年除要形成“校对校”结对工作方案、总结外,还要及时通过报刊、网络等多途径对工作进行宣传,撰写经验交流文章,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对校”结对工作氛围,注意收集相关照片、视频等过程性资料存档。
一、结对帮扶范围
县27所受援学校与市27所学校建立“校对校”结对帮扶关系。
二、结对帮扶内容
(一)“教师交流互派”项目
由教育局选派27名教师来县结对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11名挂职干部到结对学校指导教育教学及教研工作;县选派5名教育管理人才和后备干部到结对学校挂职锻炼;30名骨干教师到结对学校跟岗学习。
(二)“讲师团”讲学交流项目
由区教育局牵头,选派30名特级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来县讲学交流。
(三)“金凤凰异地代培”项目
县选送20名初一学生到去就读,该项目由经开区实验中学校具体实施。
(四)日常教育教学交流
以“校对校”结对帮扶为载体,各结对学校加强沟通联系、深化结对帮扶,通过开展送培送教活动、工作坊研修、心连心、手拉手活动等智力支教活动,促进学校间、师生间的交流交融,为帮扶学校提供物资资金支持,帮助藏区学校转变教育理念、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三、组织管理和考核
(一)高度重视,认真落实。
各校(园)要按本方案的要求,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与帮扶学校共同制定适合本校实际的帮扶方案,加强日常管理,专人负责,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二)加强管理,督促考核。
“校对校”结对的考核工作由县与对口支区教育“校对校”结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各校(园)每年除要形成“校对校”结对工作方案、总结外,还要及时通过报刊、网络等多途径对工作进行宣传,撰写经验交流文章,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对校”结对工作氛围,注意收集相关照片、视频等过程性资料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