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煤矿安全管理范文

时间:2023-03-06 16:05:30

序论:在您撰写煤矿安全管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煤矿安全管理

第1篇

关键词:煤矿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 X7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本文笔者对于煤矿安全管理来说,虽然经过多年的摸索和经验总结,建立完善了很多管理制度、办法,但整体上来说缺乏系统性、科学性、针对性等,特别是超前预防控制管理不到位,安全管理思路传统保守,过多依靠专项整治、集中排查、会议布置、下达命令、处罚为主等的行政手段来强制实施进行安全管理。一般都是出现问题解决问题,或者事故发生后,调查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再根据事故性质,进行整改。这种治标不治本、被动救灾、事后处理整治的安全管理模式,在短期内对安全管理工作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很难从源头上遏制生产事故的发生。对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现状进行分析,主要存在如下问题:一是管理制度不系统、不完善、不建全,安全管理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二是对员工培训不全面,针对性不强,人员不安全行为缺乏有效控制;三是安全管理操作控制程序不清晰、不闭合,未能做到全过程控制,安全管理不全面、存在漏洞、随意性较强;四是对矿井存在的危险源及潜在的危害因素没有进行系统、全面 、充分的辨识和定量的风险评估,并针对相应的风险制定具体的管理标准和措施的管理流程,不能做到风险的超前预控,安全管理缺乏超前性;五是没有针对所有的作业活动制定相应的岗位风险管理标准和措施,没有做到所有岗位规范操作和全方位控制,安全管理缺乏针对性;六是未能针对人、机、环、管四个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与研究,并制定相应的具体管理办法,安全管理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

二、安全管理的指导思想

安全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树立“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以保护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减少国家财产损失为宗旨,以切断事故发生的因果链为手段,以预防控制为核心,以危险源辨识和安全管理标准、管理措施为基础,以人员不安全行为的控制与管理为重点,以结合实际、分步实施、重点推进、讲求实效为原则,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建立与传统安全管理相比更科学、更系统、更有效、更全面的体系化安全管理模式,从根本上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杜绝较大责任事故发生,使安全状况得到根本改善,达到国际先进安全管理水平,实现安全生产的根本好转。

三、安全管理体系目标

煤矿安全管理是指在一定的资源、经济与技术条件下,在煤矿全过程(设计、建设、生产、扩建等)中对各系统中已知规律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估、分级,进而对其进行风险预控,实现煤矿“人、机、环、管”的优化、协调,杜绝较大责任事故的发生,并使各类事故造成的损失降低到人们的期望值和社会可接受水平的闭环风险管理过程。

因为煤矿事故种类多,因果链长,不好管理,且有些因果链还不大清楚,所以安全管理的目标是通过以预控为核心的、持续的、全面的、全过程的、全员参加的、闭环式的安全管理活动,在生产过程中做到人员无失误、设备无故障、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进而实现人员、机器设备、环境、管理的安全,切断安全事故发生的因果链,最终实现煤矿安全目标。

四、安全管理的特点

1)闭环管理的长效机制特点。煤矿安全管理体系强调的是“风险可控制、事故可预防”的过程管理,是变“事后处理”为“事先控制”,变被动应对为主动预防,实行关口前移、预控为先。从管理对象、管理职责、管理流程、管理标准、管理措施,直至最终的管理目标,形成一套按照PDCA循环模式的闭环管理长效机制。它是持续不断循环上升对煤矿安全生产进行过程中动态管理的,能够很有效地处理好“人、机、环、管”之间的关系,从根本上改变那些认为煤矿“出问题是正常的,不出问题是偶然的”观念,从根本上改变安全工作的被动局面。

2)风险预控的全方位全过程管理特点。煤矿安全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的综合的管理过程,反映了企业的预控能力,对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工作任务、工序所有可能的危害因素(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机和环境的危害状态、管理漏洞和缺陷等等)进行全面具体的辨识,明确管理对象,通过分析评估,确定这些不安全因素的风险等级,从而明确各生产环节安全管理的重点,实现全方位管理、重点控制。另外煤矿安全风险管理贯穿煤矿企业整个生命周期,从煤矿的设计、建设、生产到报废,每个工作环节都要实施风险管理,达到全过程控制,从源头上对管理过程和管理重点实施超前预防控制,实现关口前移。

3)以预控为核心,持续改进的特点。煤矿安全管理的核心是预控,就是在对矿井所有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全面充分辨识和合理准确评估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危险源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对风险进行预先控制,切断风险发生的渠道和条件,进而对危险源进行动态监控,并对监控中发现的问题予以分析,采取措施进行纠正,同时辨识新的危险源,为下一阶段的安全管理循环提供经验累积,从而实现对风险的预控和安全管理的持续改进。

4)具有针对性和简单性特点。煤矿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要求全员、全过程参与,使各岗位、各环节的作业人员自下而上自始至终参与危险源的辨识、管理流程的设计、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的制定,对现场存在的危险源及可能出现的风险很了解,针对存在的危险源和可能出现的风险的管理标准及管理措施容易理解和掌握。操作人员对于属于自己的具体要求一目了然,只要知道和掌握本岗位的工作标准、工作流程和工作措施,按标准、措施执行,就可以规范作业,所以现场的针对性和员工操作的简单性特别强。

5)通用性和特殊性的特点。煤矿安全管理体系给出的是一整套解决煤矿安全生产实际问题的思路、方法和途径。更清晰、更具体地明确了管理对象、管理程序、管理重点、管理标准、管理措施和管理目标,形成了一套以风险预控为基础的闭环管理模式,所以适用于任何类型、任何条件下的矿井。对于不同矿井来讲,不同的是存在危险源的类型、数量和风险等级及主要危险源,而辨识风险的方法及实施安全管理的理念是一致的。只要全面实施煤矿安全管理体系,就能解决当前煤矿安全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6)科学系统性的特点。煤矿安全管理体系是在继承我国现行安全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建立的一套科学、系统的安全管理方法,通过风险辨识,强化流程管理、过程控制,突出了管理的超前性,使制定的标准措施更科学、更有针对性,更有利于落实。对体系运行效果,通过过程考核,系统掌握措施落实的流程和制度建立情况、措施落实的效果,确保危险源的预防控制落到实处。通过动态考核,及时发现存在的风险并进行控制整改,做到持续改进。

五、建立安全管理体系的要点

第2篇

1当前煤矿安全管理的现状

1.1责任意识不够浓厚

责任安全意识是煤矿安全管理中最不可少的一个因素。在当前煤矿企业的综合运行中,一些煤矿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在采煤数量、开采技术等方面增加了更多的投入,而在责任意识、安全意识等方面的引导性不够,没有形成宏观方面的责任感,也缺少细节方面的微观管理,因此,形成了责任与管理的脱节,没有深入到煤矿企业的安全运行实际,造成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中出现有“三违”现象,在对违规操作等安全管理中,没有形成制度创新与规范化管理,更没有建立责任追究与倒逼制度,因此,一些领导与管理层没有强大的责任意识,也就不能在安全管理责任手段上进行创新。一些管理层人员不能建立强大的安全责任意识,在制度的建立、检测、设备运行与管理方面,缺少长效化、制度化的规范运作,在安全知识的构建中,也没有相应的体系保障。

1.2培训措施不够全面

在煤矿综合安全管理中,加强安全管理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当期煤矿的安全管理中,没有形成系统化、系列化的培训方式,在培训内容、培训举措等方面缺少针对性、创新性,更没有构建长效管理机制。煤矿企业注重追求经济效益,为了减少培训成本与相应的开支,采取的是简单的培训方式,在安全管理中,没有形成建立科学有效的培训机制,更不能借助新媒体进行创新性的培训,在培训内容上,也只是简单的安全知识,对于安全意识的构建、安全理念的形成,安全常态机制的构成等方面,没有形成多方面的思考。同时,在培训方式上,没有建立常态化的培训机制,更没有在实践培训、现场培训等方面着手,对于一些典型性的安全事故等案例,不能落到每一个环节之上,因此,在安全责任的管理中,也就忽视了煤矿企业的安全综合运行,造成系统培训与技术创新之间的脱节。

1.3安全技术创新还不够

在煤矿安全管理中,技术运用对于安全管理有着很大的保障性。通过安全技术的有效控制,在综合防尘、瓦斯控制、巷道布置、支护运用、采煤工艺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技术创新,能为安全运行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在当前煤矿安全技术的综合运行与管理中,还没有形成现代科学技术信息化运用的参与模式,在技术跟进上还缺少相应的运用模式,尤其是在数控制数以及电子信息化管理中,还没有形成综合性的创新方式。譬如,在煤矿安全运行中涉及到的巷道建设、支护方式、放顶方式、采煤方式、防尘措施、防水措施等技术上,不能与现代化的管理技术相结合,在煤矿地质因素的考虑中,对于先进的检测、勘探等技术的运用,还不能全面的凸显出来,也就不能增强煤矿安全运行的整体职能。

2改进煤矿安全管理的有效对策

2.1创新思维,构建安全管理理念

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理念创新是煤矿安全管理的首要点。只有创建全新的思维理念,才能在技术创新、管理制度、安全责任等方面突破,形成综合性能的全面实现。在煤矿安全综合管理中,要形成安全创新的管理理念,形成自下而上的观念创新,每一个管理层以及职工都要将安全意识放在第一位,曾倩安全管理的责任意识,突出煤矿采煤以及综合运行中的每一个安全细节,尤其是管理层要从煤矿安全运行的整体高度出发,及时掌握好煤矿安全运行的情况,针对员工在安全意识、安全行为等方面出现的偏差,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尤其是对不负责任、安全意识差的人员,采取有效的管理、处罚等教育措施,落实责任,创新煤矿安全文化体制机制,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充分发挥出煤矿安全管理制度在具体工作中的贯彻执行,并落实到煤矿安全运行的每一个环节之中。

2.2宣传引导,构建安全文化氛围

在煤矿的安全管理中,要加强安全管理的宣传教育。结合新时期多种经营理念,并考虑煤矿井下的实际操作经验,细化每一个管理环节,在加强班组建设的过程中,形成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将安全责任意识落实到每一个生产过程之中,通过电视、网络、橱窗等方式,通过开展各种演讲比赛、科技比武等文化安全活动,潜移默化的将安全知识融入到活动之中,培养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形态。做好矿安全大检查、专业检查和日常检查的重点检查项目,发现问题严格按“六定”原则进行处理;监督检查职业危害防治设备设施的使用和完好程度,未按要求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的,按“三违”严肃处理。建立健全职业卫生培训档案,组织劳动者上岗前和在岗期间的职业卫生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所在岗位的职业危害防护知识以及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操作规程、劳动者所享有的职业卫生权利等内容,上岗前职业卫生培训时间不得少于四学时,在岗期间职业卫生培训时间不得少于两学时。

2.3细化管理,构建隐患排查机制

在煤矿安全管理的管理中,要形成安全隐患的有效排查机制,建立责任细化的管理机制,尤其是在安生生产的综合排查过程中,对于煤矿采掘过程中综合设备的整体功能运用,形成规范化的管理,尤其是在出现异常现象的过程中,要采取有效的技术控制。在有可能出现安全事故的地段,在设备细化的管理过程中,对于每一个采掘责任区,建立安全责任管理至,没一个班组对自己的区域以及工作人员实行包干处理,构建层层分解的安全管理渠道,对于发现的问题采取及时的整改,这样,可以形成高效、优质、安全的管理模式,让每一个员工都能更加踏实的投入到安全管理之中,更好的促进整体安全性能的实现。

2.4创新技术,构建井下管理机制

要注重煤矿井下的安全技术与管理。掘进工作面、掘进硐室及钻场,放炮时必须采取湿式打眼、水炮泥、坚持放炮前后对放炮地点20米范围内进行冲洗煤壁巷帮和洒水降尘、爆破喷雾、装煤(岩)洒水、净化风流等综合措施。软煤层中瓦斯抽放钻孔难以采取湿式钻孔时,可采取干式钻孔,但必须采取捕尘、降尘措施,工作人员必须佩带防尘口罩。综采工作面应设置移架自动同步喷雾,采煤机必须安装内、外喷雾装置。割煤时必须喷雾降尘,内喷雾压力不得小于2MPa,外喷雾压力不得小于4MPa,喷雾流量应与机型相匹配。如果内喷雾装置不能正常喷雾,外喷雾压力不得小于8MPa,无水或喷雾装置损坏时必须停机。综掘工作面掘进机作业时,应使用内、外喷雾装置和除尘机。内喷雾压力不得小于3MPa,外喷雾压力不得小于1.5MPa,如果内喷雾使用水压小于3MPa或无内喷雾装置,则必须保证外喷雾装置和除尘风机的正常使用。

3结语

第3篇

安全教育要从上至管理层领导,下至下井工作的员工整个企业进行培养,以此提高煤矿企业整体的安全意识。在矿井生产过程中要从生产任务型的思想中转变过来,要树立起安全才是生产的本质,要在实际工作中做到不安全则绝不进行生产。

对企业来说经济组织是其存在的意义,盈利是企业生产活动的根本目的,但对于煤矿企业来说,由于其生产环境条件的限制,造成了这是一个高危的行业的残酷现状,安全若是得不到保障,那么何谈生产。安全生产对于煤矿生产来说是尤为重要的,要坚持安全生产比天大的生产理念,要将安全第一的观念落实到工作生产中,无论是井上还是井下都要全过程全方位地进行落实。

要想创建安全矿井,就必须要将传统的观念转变过来,不能再只抓经济发展,同样要狠抓安全生产,并且要将安全生产放在生产工作的第一位,在安全管理工作中,要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辅,坚决坚持安全第一的生产准则。要营造出良好的外部环境,政府部门以及相关部门在对煤矿企业进行考核管理的时候,不能只是看中他们的生产纳税情况,还要把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作为考核的重要标准,对于安全管理不达标的煤矿企业必须严格勒令停业进行相应的整改,在外部监督上形成一个良好的监督氛围,督促煤矿企业提高安全管理的水平。其次则是要在煤矿开采企业的内部形成一个良好的安全管理环境,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安全生产逐级地进行明确,对于安全隐患要严格执行一票否决的制度,要在企业的内部将责任、权力和利益几者之间实现对等。要从上到下地树立起不安全则绝不进行生产的生产观念,要从根本上改变只重视安全却轻视安全的畸形生产观念,努力地创建一个以安全作为本质的矿井,彻底地将安全基础夯实。

2 对于安全管理的体系要进行优化

对于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进行优化,以实现矿井企业对于安全管理能够自主、自觉、自愿地接受监管,并进行自我监管。安全监管并不是以告诉企业不能进行生产是由于查出了矿井存在的安全隐患作为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要告诉矿井企业采用什么方式将安全隐患排除,从而进行安全生产。煤矿各级安全监督的职能部门,要本着跟煤矿企业相同的愿景和目标,那就要保证煤矿的生产工作能够安全地进行,让生产秩序能够维持正常,将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都降到最低,两者之间的关系本应该相辅相成、志同道合,但是现状却是监管部门只负责监督管理工作,查处了问题就立即叫停企业生产。但是由于煤矿企业,技术管理的水平有限,专业的人才也十分的缺乏,从业的相关人员业务素质都不高,对于乡镇企业的煤矿企业来说凡此种种矛盾凸显尤甚,却没有统一的部门机构来指导煤矿企业通过安全的生产来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生产。而一些企业为了避免被叫停生产,且有的企业负责人又急功近利,在应付检查的时候做一套,而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的做法又是另一套。所以对于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要进行优化,以实现矿井企业对于安全管理能够自主、自觉、自愿地接受监管,并进行自我监管。

安全指导和监管工作必须要得到加强,对于安全隐患必须要做到及时准确并且快速地处理,防范于未然,防止生产中发生安全事故。对于所有的煤矿企业必须要设立单独的安全指挥中心,在安全指挥中心要设置安全技术、安全监控、安全督察、探放水队、隐患处理、信息、通风等等的职能部门,而煤矿的第一安全责任人必须明确为煤矿董事长和矿长,安全指挥中心必须除了要将上级下达的安全政策、安全方针以及法律法规和指令等等贯彻落实之外,还要负责编制煤矿的安全生产纲要和规划,以及对日常的安全工作进行管理,并对各项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并处理。

此外,建议政府的监督部门也要积极地参与到帮助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中来,通过煤矿技术服务中心的帮助,提供建设工程的技术、对瓦斯等级进行鉴定以及合理的采掘布置和选用开采设备等等提供指导服务,这样一来就能弥补煤矿企业缺乏技术人才的不足。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煤矿企业的整体安全水平,让煤矿将安全隐患排除,进行安全生产。

3 对于现场的管理要引起重视

安全隐患是任何生产过程中都不可避免的问题,对于煤矿企业生产来说更加如此,对于安全隐患我们只能尽最大的可能做到将其排查处理,未雨绸缪防范于未然才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只有这样主动地对隐患进行排查,才能够改变被动的处理事故的局面,这样就提高了煤矿超前的预防能力。在现场管理的工作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要提高生产准备的水平,这样生产的安全性能才能得到多一分的保障。要通过煤矿技术服务中心的技术支持来推广普及产量监控系统的建设以及瓦斯监控系统的建设和井下作业人员的管理系统。要提高安全管理的认识,加快各系统的建设与升级。其次要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在人员的管理中要做到赏罚分明。

对于煤矿技术设备,要制定出国家级的标准,煤矿企业在使用技术设备时,有标准可参照。煤矿的安全指挥中心则需要对装备的规范和技术的标准进行制定,采用全新的技术和工艺,以及全新的材料和装备,以此将煤矿的安全生产程度提高。

再有就是要将关键的部位和重点的环节突出来,切实地将煤矿现场的安全管理加强提高。要加强水害的防治工作,并且要杜绝无风或者微风以及瓦斯超限的条件下进行作业;要严密地监控瓦斯的含量,掘进面工作的安全性要得到加强,掘进面要保持通风且要做好其探放水管理工作;机电设备的管理业必须严格,淘汰设备杜绝下井作业,严格防止电器失误产生爆炸;井下的火工品要进行严格的管理,对于涉爆人员的专业素质要进行强化的培训,以提高其专业素质,严格地按照相关文件进行爆破操作,火工品在下井运输以及管理的过程中都必须要安全规范;瓦斯治理工作是煤矿安全管理的老生常谈的话题,瓦斯的综合治理,一定要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做到,管理到位,监控有效,抽采达标,通风可靠。

4 结语

要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则必须进行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将监督工作做好,管理机制也要进行完善,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必须达到一个高度,安全生产必须深植于人心,配合科学的管理与先进的技术装备,并且积极地排查安全隐患,在生产中则一定能将安全事故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 澳大利亚的煤矿安全管理[J].煤矿支护,2003(1).

第4篇

1生产矿井的安全管理与煤矿技术的关系

(1)工作面的回采首先是顶板的管理,由于顶板管理随着支护的技术进步、顶板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概率也很小了。其安全作用是从过去传统落后的支护材料及相应的支护方式到现在采煤工作面广泛使用液压支架,使得采煤工艺能够连续完成就是综合机械化产煤。随着技术进步,在采煤工艺也不断使用自动化的技术,这样效率提高,安全更加可靠。

(2)掘进工作面广泛采用综合机械化掘进效率提高与对顶板的破坏减小,支护采用复合支护使顶板及时有效得到支撑,提高了顶板的稳定性,使支护更加行之有效,顶板的安全有了可靠的保障,均体现了技术进步在提高安全可靠性的作用。

(3)在煤矿生产中监测监控的作用对煤矿其他自然灾害尤其是瓦斯、火灾煤尘的预测监测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同样体现了技术进步对安全管理的贡献。对矿井的通风适时的监测为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提供数据,技术安全管理工作尤其是通风管理提供基本的保障。机电运输使用先进的设备,提高安全性及可靠性的同时也进行日常的作业管理。维护管理以及人员的业务素质均是安全管理的影响因素。例如煤炭安全规程规定,行人不行车,行车不行人是一条确保行车安全、行人安全的措施;是需要加强管理付诸实施。同时依靠人们良好的安全意识来实现安全的目的。如果技术方案设计行人巷与行车巷分离,只有专用的行人巷,这样就从根本上解决靠管理才能从解决的问题。因此,煤矿技术包括技术方案对管理安全水平的提高是行之有效的途径。

2矿井的基本建设安全管理与技术的关系

(1)矿井的基本建设,首先在规范矿井设计的前提下,根据现场的情况了解更加详细的地质条件。可进行开拓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根据地质构造的情况进行调整;矿井车场主要硐室的布置位置至关重要,在设计井筒时应考虑其主要硐室避免布置在断层,破碎带尤其是较大断层贯穿的含水层,因此技术方案的选择是提高施工安全系数有利有效的手段,也是首选的技术方案。上述方案如果难以调整实现或艰难进行较大的调整,因此重点就放在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及相应施工工艺方向的优化。例如更加优化的断面设计及支护设计,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施工的安全可靠性。

(2)矿井的基本建设是巷道的开拓掘进工程为主体,相应还有安装工程;在实际工程安排中,有时是顺序进行,有时平行交叉作业。这就给运输能力及运输安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对施工组织、协调、措施的落实提出很高的要求,才能确保安全施工。矿井建设进行到中期时平行交叉作业增多,运输环节多但不同于生产矿井的运输条件及运输能力。生产矿井运输设备的相对固定性与建设矿井的设备固定临时性有较大的区别,因此,安全管理、技术管理,首先依靠管理的制度,人员的业务素质,才能把安全管理的可靠性提高。由于矿井建设的地质条件的变化在局部有一定的预测难度。因此,在使用人员的过程中,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关心员工充分发挥人们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员工的积极性及创造性,来弥补在管理中可能存在的漏洞,并及时调整,做到防患于未然。这样安全管理才能可靠的保障。

3建设矿井与生产矿井在管理体制上有所不同,但也相互借鉴抓住安全管理的本质

第5篇

关键词:锰矿 考核 班组 教育

1 建立健全“三级安全责任”体系,深化、细化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并层层落实

1.1 公司是矿井安全生产的督查和监察主体:负责制定公司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标准和年度安全生产考核指标指导意见和考核管理办法,对各矿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管理标准、管理流程、贯彻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规章制度等情况进行监察。

1.2 矿是矿井安全生产的监管主体:负责矿井安全生产管理的监督、检查和对矿领导班子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绩效的考核,负责安全工程的立项、注资和验收等;对矿井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贯彻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矿规章制度情况进行监督。

1.3 项目部(施工队)是矿井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对矿井安全生产过程实施动态监测和控制,制定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贯彻落实国家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公司、矿规章制度,是隐患整改和现场管理的责任主体,实施技措方案,加强班组建设,规范员工操作行为,落实现场作业各项安全防范。

通过明确“三级”安全责任体系,将其安全各项举措贯彻到安全生产的每一个环节,确保每项安全工作有人去做,有人去负责。

2 建立考核体系,严抓考核工作

2.1 对项目部(施工队)主抓两个方面的考核

2.1.1 抓矿井安全隐患整改考核:制定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明确隐患整改率是100%,以周为安全绩效考核周期,每周占月度安全绩效考核比重的25%。

周度安全绩效考核包括工伤事故、隐患整改率、安全质量标准化、反“三违”、特殊工种持证上岗、安全班组建设等六项内容,其中工伤事故为一票否决项,隐患整改率和特殊工种持证上岗率均为100%,其他项可参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相应标准进行评分考核。

六项内容均达到标准的周定为合格周,其中一项不达标的周定为不合格周,一周不合格月度安全绩效扣减25%,以此类推,扣完为止。

四周考核均达到合格的月份,给予月度安全绩效上浮50%。

月底汇总四周考核情况按照以上扣减原则来计发月度工程款中安全绩效部分的款项,做到奖惩分明,大力提倡安全生产,营造安全和谐生产氛围。

2.1.2 抓生产、质量考核:①根据年度生产任务的月度分解并结合矿井实际下达月度生产计划,制定生产任务考核办法并严格执行考核。②每月月底进行矿井质量评分,对巷道质量、采场质量进行评分,依据得分情况来结算工程款中质量部分的款项。

2.2 对矿内部抓安全员主抓两方面的考核

2.2.1 劳动纪律的考核:重点考核出勤情况以及突况发生时按通知到达指定地方的情况,考核结果在每月每人20分考核分上体现。

2.2.2 工作绩效:每月安排每个安全员监督隐患整改完成情况以及临时安排工作的完成情况作为考核依据,考核结果在每月每人20分考核分上体现。

通过以上两方面考核,对外用安全、生产、质量三合一的考核手段督促项目部(施工队)在安全的基础上高产稳产;对内打造高效执行的管理团队,从而用内外结合的手段来促使矿区安全生产、高效生产。

3 严格落实矿井三道安全管理防线

3.1 矿领导下井带班:加强对重点部位、关键环节的检查巡视,全面掌握当班井下的安全生产状况;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和险情,及时制止违章违纪行为,严禁违章指挥,严禁超能力组织生产;遇到险情时,立即下达停产撤人命令,组织涉险区域人员及时、有序撤离到安全地点。

3.2 安全员井下生产现场安全巡查:及时发现隐患,并督促、协助项目部(施工队)消除隐患;及时制止违章作业,并有针对性地开展 “三违”现场教育;认真开展现场安全操作“手把手”帮教活动,旨在提升职工安全操作能力,同时严格进行隐患整改的监督和复查,确保矿井不带隐患生产。

3.3 各班组安全网员现场安全盯防:以班组为单位,安排安全生产经验较丰富的职工做安全网员,安全网员不做具体生产工作,做现场专职安全员,重点监控本班组作业区域内综合安全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严格防控本班组职工违章作业,并及时制止违章,确保职工按章操作。

4 深化安全班组建设

首先对整个施工队人数进行定员定编,成立班组,配备班长、安全网员,形成班组的基本构成。其次,摸索执行有关班组的几项基本制度制度:

4.1 执行班前会制度,要求从当班人员清点、安排工作任务及安全注意事项、入井宣誓等三项内容开始,并不断增加到班前会十分钟学习、上一班次工作点评、薄弱人员排查(重点检查酒后入井、精神状态不佳等职工入井)、本班次工作安排及安全注意事项、自保互保签字、安全宣誓等六项内容的标准班前会内容,规范和塑造安全班组。

4.2 执行“三位一体”现场安全检查制度,即队长、班长、安全网员在职工进入作业现场前一起进行作业现场安全确认,发现隐患及时处理,确认现场安全后方可允许职工进入作业现场作业。

4.3 安全网员现场盯防制度,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不做具体生产工作,专职排查隐患、制止违章、及时排险,确保随着作业过程中新出现的影响安全的环节能够得到及时处理。

5 加大力度开展全矿安全大检查

有力推进矿井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重点监控、有效解决矿井存在的系统上的重大隐患。

每月至少组织两次安全大检查,主要针对矿井顶班、通风、供电、运输、机械、放炮警戒以及雨季期间地面地质灾害的检查,要求检查完后务必召开检查汇报会,并在会上将相应隐患整改的要求明确下来,并将隐患整改要求以通知单的形式下发给整改项目部(施工队),且督促项目部(施工队)严格执行隐患整改“五定”原则,即定责任人、时限、资金、措施、方案,确保矿井不带隐患生产,做到不安全不生产。

6 大力开展职工安全教育和培训

6.1 定期组织职工进行安全教育,重点针对有关“三违”造成后果及如何预防“三违”为突破口,通过专门的讲解和播放各种安全生产事故警示片来使职工逐步认识“三违”,逐步形成反“三违”意识,培养职工基本的安全防范意识,养成自我安全。

6.2 现场“手把手”帮教:制定现场“手把手”培训方案,落实管理人员、安全员“手把手”培训考核指标,全面提升现场作业职工发现隐患、排险作业、安全操作的技能。

7 持续开展安全文化活动

用多姿多彩的安全文化活动熏陶广大职工,安全文化活动可以穿插在业余文化活动中,如可以通过放电影形式,也可以通过安全知识竞赛的形式,也可以通过安全生产文艺汇演的形式,不拘泥于固定形式,多种形式并举,可以一次性覆盖全员,也可以针对个人开展面对面谈心,也可针对职工家属开展家属每天安全嘱托活动,通过多种多样的安全文化教育形式,在职工中间形成企业特有的安全文化习惯,用强有力的安全文化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通过以上涉及煤矿安全管理七个方面方法、手段的综合借鉴,可以建立并稳固锰矿的安全管理基础,该基础建立后,矿井安全管理工作既可进入常态管理,并进一步使安全生产步入良性循环发展。

参考文献:

[1]肖丹,李谢玲.安全系统工程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1(01).

第6篇

关键词:煤矿;安全管理;全面;系统

中图分类号:F406.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0155(2016)08-0052-03

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结构性调整,随着新《环保法》的实施,传统煤炭产业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走安全高效清洁发展之路就显得尤为重要。

1细化管理,健全制度,系统规范实效健康保障

煤炭开采,环境恶劣,系统复杂,有人的不安全行为,有瓦斯等诸多危险源,其安全管理应是一项贯穿生产始终的专业性、政策性、群众性的长周期、多因素综合性工作,必须按健全的制度进行标准化管理及生产作业。首先,要建立健全一整套适合煤矿自身特点的刚性管理制度。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方位、多层次、全过程的刚性约束机制,用系统规范的制度管物的不安全状态,管人的不安全行为,才能确保各项生产工作有序开展。其次,管理制度要有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管理制度是企业内部法规,是其进行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依据,没有良好的管理制度,就不会有强的执行力,不能将责权利有机统一,不能有效发挥人、财、物等资源的积极性,起不到提高效率、规范流程、保障安全生产的目的。第三,要加强制度的考核兑现与修订完善。煤矿安全生产的复杂性,决定了要加强制度的监督、考核、兑现,以充分调动各种资源的积极性。制度不仅要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立足长效,也要不断创新,及时废止、修订、完善,使其永远充满活力源泉。

2攻坚克难,科技兴矿,安全高效清洁和谐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矿井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就会极大地解放生产力,有效解决制约安全生产的瓶颈问题,达到事半功倍、长周期安全和谐发展的目的。首先,要建立健全科技管理创新体系。以矿长为主的人才使用、资金投入保障体系,以总工程师为主的工程技术人员科技创新、科技攻关体系,以全员参与的现场实施改进推广应用体系,能将科学技术的先进性和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有针对性地消除矿井生产实践中遇到的各种灾害,能极大地保障矿井安全生产。用科技手段监测设备工况、生产状态、岗位人员的相关情况,会为正确分析,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会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其次,要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人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通过“压担子、打板子”,“架梯子、抬轿子”等杠杆作用,充分调动人的能动性,就能有效激活各项资产,使矿井始终充满活力与激情,安全高效和谐发展。第三,要积极打造信息化自动化数字化矿山。信息化是现代化矿井的实质,也是重要战略资源,及时拥有全面、完整、准确的信息,就能提高生产能力,保证安全,提高管理水平、市场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数字化是信息最高、最先进的表达形式,以数字形式传输和交流各种信息,可使其得到更充分应用。自动化则是现代化矿山的重要基础和目的,对各种生产设备的工况进行实时、连续监测和自动控制,不仅能减少作业人数,还能提高效率,提高矿井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3人才强企,核心竞争,培养激励引进塑造转化

企以才立,业以才兴。只有把人才作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作为核心竞争力,才能为矿井科学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战略保障,才能构建一支安全稳定和谐、充满活力的全新矿井。首先,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有三种人才观。只有树立“以人为本”、“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才能使人才的知识、智力、活力竞相迸发,实现人才的最大效用;才能把对人才培养的投入视为最重要的投资,把追求人才投资增殖视为最可观的效益;才能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充分发挥人才的优势和作用。其次,要以提高核心竞争力为根本,实施三大人才培育工程。一要实施良才培育工程。企业要发展,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煤矿企业应不断加大投入、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激励、激发职工成才、求知欲望,不断提升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人才为保障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二要实施贤才引进工程。要借脑,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广招精选,要由“有形引进”向“无形引进”转变,使企业能厚积薄发,长远发展;三要实施英才塑造工程。以生产经营为中心,着力培养一支专业型高技能人才,靠智慧抓管理、靠技术增产量、靠文化保安全,实现高效、节能、环保发展。第三,要以激发活力为目标,构建人才工作三大机制;一要构建科学的人才选拔机制。以公开、公平、竞争、择优为导向,变“相马”为“赛马”,竞争上岗,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拔机制;二要构建科学的人才评价体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能力、业绩为重点,以品德、知识等为要素,定量考核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科学全面评价人才;三要构建科学的人才激励机制。不断探索和创新分配方式,用合理、多样的收入分配制度激励人才、吸引人才,不断培养和造就出一大批高素质人才,依靠人才构建安全稳定和谐、充满活力的新矿山。

4精细入微,深化管理,科学严谨公平依法有效

21世纪的今天,是管理科学不断完善和发展的时代,管理学越来越被人们给予极大的关注并应用到煤矿安全生产中。煤矿企业外部竞争日益加剧,如何在竞争中取胜,是当前煤矿企业面临的最为突出的管理问题。首先,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第一,预防最为重要,只有认真做好安全预防,才能防患于未然。一要做好思想预防工作。只有在思想上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才能把事故后处理变为处理后无事故;二要做好隐患排查工作。事前采取积极措施,把不安全的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就能防止事故发生;三要做好技术预防工作。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加大培训力度,加大管理力度,加大资金投入革新力度,能减少事故的积蓄,降低事故的发生率。其次,要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是保证复杂系统安全运行的必然要求。只有不断细化对每一个生产环节的控制,细化对每一个人员行为的控制,才能将管理渗透到每一个“缝隙”,才能使设备按照既定的工况运行,才能使各员工按各自标准操作,减少盲目性、随意性,降低出现差错的概率。当然,精细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持之以恒、循序渐进、逐步推进,全矿一盘棋,统筹兼顾,闭环管理,保证矿井各个系统安全高效运作。第三,要依法治矿。依法治矿是治矿之道、强矿之基、兴矿之本、健矿之策,是矿井发展的动力和长青之根,是现代矿井的运行架构和必然选择。为此,一要依法建章立制,有法可依。有针对性,充分体现矿井经营理念和生产实际,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公平公正规章制度,必然界面清晰、职责明确、奖惩具体,能“靠制度管理、以规则办事、按流程执行、凭标准奖惩”;能形成决策科学、管理高效、执行有力、运转协调的工作秩序;能实现“管理制度化、制度标准化、标准流程化、流程信息化”的最佳状态;二要把握关键,严格管理,公平公正。领导者要有党性原则,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要严字当头,敢于负责,勇于保护企业与员工的整体利益,擅于用好规章制度这把“达摩克利斯宝剑”,确保各项工作规范、有序、高效地运作;三要找准切入点,刚柔相济,以“公”为先。制定规章制度要坚持“思圆行方”的原则,制度的执行,不仅要“管”,也要“理”,要理顺人与人的对应关系,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达到和谐统一;达到“1+1>2”的效果;达到众人一心,思想一致、目标一致、行动一致,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谋事必成的艺术和智慧;四要注意厘清公和私的界限。当“法”和“理”产生矛盾时,要分清“大道理”和“小道理”,要“靠人去落实制度,靠制度来管人”安全高效和谐法治发展。

5凝心聚力,文化引领,举旗铸魂塑形导行强企

安全文化是企业逐步塑造形成的被员工自觉接受、自觉遵守的内在的核心价值观和外在的行为、环境、物态条件等的总和。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会使企业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会使员工的思想素质、敬业精神、专业技能等方面得到有效提高,也会带动与安全管理相适应的经营管理、科技创新、结构调整等中心工作平衡发展,对企业树立品牌形象和增强综合实力大有裨益。首先,要构建安全文化理念体系,提高职工安全文化素质。煤矿企业要结合自身特点、实际、岗位状况以及特有的文化传统,提炼出富有特色、内涵深刻、易于记忆、便于理解,为职工认同的安全文化理念并形成体系,要通过电视、刊物、网络等多种传媒等多种方法,将企业安全文化理念灌输并根植于员工心中,要将看得见摸得着的安全文化理念外化于形,固化于心,寓于各项工作之中,成为员工的自觉行动。其次,要构建安全文化制度体系,把安全文化融入企业管理全过程。安全管理制度及相应的法规是矿井安全生产的运作保障机制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安全理念文化的物化体现。一要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制定岗位安全职责,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安全责任化,建立和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责任体系,各司其职、合力监管的安全监管体系,反应及时、保障有力的安全预防体系,以人为本、保障安全和健康的管理体系;二要抓好安全卫生等法规的贯彻、执行;三要根据法规的要求,结合矿井实际,制定好各类安全制度;四是要抓好安全质量标准化体系建设,按照行业标准化要求,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活动;五要抓好制度的执行,不断强化制度的执行力。第三,要构建安全文化行为体系,培养良好的安全行为规范。安全行为文化是在安全观念文化指引下,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行为准则、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的表现。安全行为体系包括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矿井决策层要制定安全行为规范和准则,形成强有力的安全文化约束机制;管理层要按照决策层制定的安全行为规范和准则,进行管理和监督,形成了管理层的安全文化;操作层要自觉遵章守纪,自律安全的行为和规范,形成班组员工的安全文化。通过决策层和管理层的行为教育,引导全体员工树立“安全人人有责”的思想,不断提高安全文化素质和技术素质,增强对隐患的判断技能和分析能力。第四,构建安全文化物质体系,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安全物质文化是指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中所使用的保护员工身心安全与健康的安全器物和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良好环境氛围,是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矿井一方面要加大安全投入,坚持科技兴安,破解安全技术难题,加强现场管理,积极改善工作环境和条件,建立科学的预警和救援体系,努力追求人、机、环的和谐统一,实现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设备无障碍;另一方面要依托矿井文化建设系统,建立安全文化的理念识别系统、视觉识别系统和行为识别系统,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为安全生产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6结语

煤矿安全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要求应用系统方法才能健全安全管理系统。在实际安全管理中,要推行全方位、全过程和全员的方法,实行人人参与安全管理、人人重视安全的管理机制,要建设一个安全高效和谐法制,富有朝气和竞争力的煤矿。

参考文献:

[1]李锦生,等.现代煤矿企业管理(第二版)[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7.

[2]李代广.高层领导管理方略(第一版)[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

第7篇

关键词:煤矿 安全管理 方法

1 概述

目前煤矿是我国主要能源生产企业,对推进社会建设和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但是由于煤炭赋存条件比较复杂,导致开采难度加大,危险程度增高,因此煤矿安全生产,是摆在广大煤矿生产工作者面前的一道课题。煤矿安全生产的实质就是要在生产过程中防止各种事故的发生。没有安全,就没有生产、没有效益、没有矿区的稳定发展。只有把安全方面的工作做好了,才能更好地保持煤炭企业强劲的发展势头,才能确保企业安全生产,才能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也才能全面提升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最终保证职工和个人的家庭幸福。

2 煤矿安全管理的定义、目的及基本职责

2.1 什么是煤矿安全管理 所谓煤矿安全是指对煤矿生产过程中安全工作的管理,是管理层对企业安全工作进行计划、指挥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是指对煤矿生产过程中安全工作的管理,可以促进企业提高生产效率,保证煤矿企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借以保护职工的安全和健康。因此说煤矿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才能实现。这就要求我们在组织生产建设的过程中,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要及时进行预测预报、早期发现、分析评价、采取措施、综合防范,以达到消除隐患、控制事故、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

2.2 煤矿安全管理的目的 ①提高安全投入效益、推动企业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②最大限度地发挥安全技术措施的使用。③防止发生事故、职业病和环境危害,避免各种损失。④预先发现、消除或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险。⑤提高灾害防止水平。

2.3 煤矿安全管理的基本职责 ①贯彻执行国家安全方针、政策、法规。②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业务保安制和工种岗位责任制。③严格安全生产检查、监督和监察。④编制并落实安全技术措施计划。⑤严格工程质量检查验收。⑥搞好安全技术培训工作。⑦搞好矿山救护工作。⑧搞好事故的管理工作。⑨促进工业卫生,劳动保护和环境保护工作。⑩及时总结安全生产经验和事故教训。

3 煤矿安全生产常用的方法

为实现煤矿安全生产我们常采用以下六种方法:

3.1 安全目标管理法 ①安全目标管理的含义:安全目标管理是安全管理的集中要求和目的所在,是指将企业一定时期的安全工作任务转化为明确的安全工作目标,并将目标分解到本系统的各个部门和个人,各个部门和个人严格地、自觉地按照所定目标进行工作的一种管理方法。②安全目标管理的作用安全目标管理对企业的安全管理方向具有指引作用。安全目标管理能增强现代化管理组织的应变能力。目标对人的行为具有激励和推动作用。安全目标管理可以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的领导能力。安全目标管理能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

3.2 戴明循环管理法 戴明循环管理法:又叫PDCA

循环法,P(plan,计划)、D(do,实施)、C(check,检查)、A(action,处理),是美国人戴明提出的一种企业管理方法。其实质是把管理工作分为四个阶段,按八步法循环提高。

戴明循环管理的特点:①大环套小环,小环保大环。②每循环一次就意味着安全工作前进一步。③PDCA循环是一个综合环,四个环节缺一不可。

3.3 安全检查法 安全检查法又称安全生产检查,是煤矿企业根据生产特点,对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状况进行经常性、定期性、监督性的管理活动。安全检查的内容很多,最常用的提法是“六查”,即查思想、查领导、查现场、查隐患、查制度、查管理。具体实施方法必须贯彻领导与群众相结合、自查和互查相结合、检查和整改相结合的原则,防止走形式,走过场。

3.4 系统工程管理法 系统工程管理法煤矿安全系统工程是以现代系统安全管理的理论基础和主要方法为指导来管理矿井的安全生产,可以改变传统的安全管理现状,实现系统安全化,达到最佳的安全生产效益。

3.5 煤矿系统安全预测法 煤矿系统安全预测法是运用各种知识和科学手段,分析研究历史资料,对安全生产发展的趋势或结果进行事先的推测和估计。

3.6 煤矿系统安全评价法 系统安全评价包括危险性确认和危险性评价两个方面,安全评价的根本问题是确定安全与危险的界限,分析危险因素的危险性,采取降低危险性的措施。

4 煤矿安全管理的意义及作用

①搞好安全管理,有助于改进企业管理,全面推进企业各方面工作的进步,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②安全技术和劳动卫生措施都有赖于有效的安全管理,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③搞好安全管理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根本保证。④搞好安全管理是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生产方针的基本保证。⑤搞好安全管理是防止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根本对策。

5 结束语

总之,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是一项动态的管理工作,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我们必须牢牢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贯穿在实践中,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将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坚持先安全后生产,坚持“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的操作原则,抓安全促生产使企业获得最大的政治、经济效益,并坚持管理、装备、培训并重的原则来保障安全生产,我们的煤矿企业才能达到少出事故和不出重特大事故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培训教材.国家煤矿安全检查局人事培训司组织编写.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全评价[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2.

[3]谭斌,曹庆仁,岳文静.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常见组织错误及其防控途径[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