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6 16:05:29
序论:在您撰写绘画专业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教学过程应具有思想性和教育性。知识技能的传授和掌握总是在一定的思想体系指导下进行的,体现思想教育的作用。在教学中,应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利用通俗道理和简洁语言,寓理想道德教育、国情国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及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于化学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各环节之中。让学生在不断地积累知识的同时,逐渐培养良好的道德风尚,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2.高一、高二阶段的教学应突出化学的社会性
化学教育的社会化,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为化学教育专业化作好精神准备。还能让大多数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认识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开展化学社会性教育,可产生积极的诱导因素,使学生喜欢化学,这是学好化学的先导,也是化学专业思想稳定的必经之路。3.结合笔者所在校大多学生来自农村这一具体实际,开展化学教学工作。
(1)结合教材讲授化学史结合教材内容概括介绍我国造纸、制火药、瓷器的烧制;石油、煤的最早使用;侯氏制碱法的贡献;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介绍拉瓦锡对“燃素”的否定、道尔顿原子科学的假说、凯库勒苯环结构的梦得、门捷列夫元素周期律提出,以及居里夫妇钋、镭元素的先后发现……。介绍化学及其应用的新成就和发展趋势。这不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能陶冶学生的爱国之情,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激发学生顽强刻苦和奋发向上。
(2)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进行教学遵循化学教育社会化,应使未来公民掌握有应用价值的知识这一宗旨,加强化学教学同工农业生产相联系,应成为中学化学教学的方向。例如:
①贵州红壤、黄壤多,土壤呈微酸性(pH多在5~6之间),且土壤粘性重、缺腐殖质、团粒结构较差、不利于农作物生长。因此,土壤改良时,应施以石灰和增加有机肥的使用等。
②肥料的合理使用。贵州农村大都有粪尿拌灰或把潮解的硝铵埋在草木灰里的习惯,为改变这一状况,必须结合化学知识,让学生了解铵态氮肥(如NH4NO3、NH4HCO3)及酰胺类肥料[如CO(NH2)2]等遇碱(草木灰中含有碱性盐类K2CO3等)都会反应放出氨气,从而使氮肥肥效降低。总之,在化学教学活动中,应结合教材适当对学生进行环境化学、农业化学、医药卫生化学、生活用品中的化学等方面知识的教育。这样,不但能巩固学生的化学知识,还能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精神。使学生明确化学科学对升学、科研生产、生活、工作的所有领域都能发挥巨大作用。
3.高三阶段的教学应面对现实
(一)两书简明评价书一整体结构合理
写作思路清晰,每章的小结部分简明扼要,易于理解。作者抓住首章所提五个观点,从社会文化对人类学习的变化影响角度回答了以下问题:1.教师如何学会教学;2.教师如何认识语言;3.教师如何教授第二语言;4.在语言教师职业中始终存在并一直变化的更广的社会、文化和历史的宏观结构;5.语言教师专业发展由什么构成。紧紧围绕教师这个主体,以社会文化的影响为根本立论,从教学方式、内容、理念、环境等因素入手,解答了语言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系列问题。面对语言教师的发展诉求和困境,其理论与实践范例具有较强指导意义。书二为论文合集,以社会文化理论为支持,研究内容丰富,涉及文化意识强化、教师身份认同、教师概念发展、教学理念转化、策略性中介手段、教师发展范例、课程改革实践等。多篇论文以个案研究为例,从理论综述到实验过程,记述详略得当,使读者能够把握研究步骤、明确研究目的,为进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本书虽研究视角多样,但社会文化理论却表现出强大的解释力,将研究内容与理论有机结合给读者启示。
(二)两书理论、实践层面的指导意义
理论层面上,两书皆从社会文化视角出发,将社会文化理论的中心概念:调节理论(也称中介理论,Mediation)、活动理论、最近发展区(ZoneofProximalDevelopment,ZPD)和“支架”理论(Scaffolding)等与实例结合进行诠释。该理论源自前苏联心理学家Vygotsky20世纪30年代所创立的学说,认为个人的学习与一定的文化、历史和风俗习惯背景密切联系,知识与学习都存在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知识源于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高艳,2008)Vygotsky在人类心理和社会环境之间建立了一种辩证关系,认为高级认知功能的发展依赖于人与社会环境的互动,以及语言与其他社会文化符号产物的调节关系,这就是调节理论,其要义是个体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是工具中介的。教师如何利用语言作为调节中介开展教学活动来提高授课水平,成为语言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重点。活动理论强调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在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关注“个体或者群体在特殊情境下采取哪种活动”。该方向的研究从活动、行动和操作方法三个层面进行。活动是情境,行动是以目的为导向的行为,而操作方法是完成一个活动的方式。(秦丽莉、戴炜栋,2013)语言教师的教学涉及了活动理论的三个层面:课堂教学是情境,围绕教学目的实施的教学步骤是行为,而利用教学手段组织的课堂活动是操作方法。因此关注语言教师教学实践以促进专业发展与活动理论息息相关。最近发展区是指“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实际发展水平是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潜在发展水平是在成人指导下或与能力较强的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Karen&Paula,2011:6)ZPD涉及学习者的当前能力水平和潜在能力水平,而这一潜在能力水平达成需要一定的条件,即:有能力强于该学习者的他人,如教师、家长、同伴等的协助或引导。(刘学惠,2011)这一情形常被喻为“支架”,通过搭建“支架”,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形成互助、合作、引导等关系,可以促进教学、增强交流。实践层面上,两书提供大量个案研究,从数据的采集到分析都给出详尽的描述,所提及的开放访谈、课堂观察、刺激回忆、反思日志、教师自述、集体会议、教学计划等数据收集方式,具有较高参考价值。重点介绍的专业发展范例,如:批判性朋辈小组、课例研究等讨论了教师自述的本质,实验结果证明这些范例对于教师反思教学行为、发现教学弊端、增强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效率等效果显著。作者呈现的案例,从问题提出、理论阐释、实践过程到结果讨论,给教师教育的实施者、语言教师自身等进行专业发展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二、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
在语言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个人思想观念的改变以及探索实践的过程,同时需要宏观环境、客观条件的支持。通过两本著作的论述,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1.语言教师要重视自身概念的发展和认知的提高。两书都强调语言教师概念的发展和认知的提高,例如:书一第二至五章,书二第五至七章。语言教师的概念和认知涵盖多方内容,如:认识论的转向、学习的概念深化、教师身份的认知、语言的特性等。教师概念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早期学到的关于语言、教学等的知识,影响着教师教学行为的实施,伴随教学活动的开展,教材内容、学生反映、教学要求等会冲击教学观念。在社会文化视角下,作为受文化、历史、社会影响的个体,教师的学习、教学源自其在课堂和学校的社会性实践。面临来自学校环境、专业水平、学生需求等各方面的挑战,作为语言教师要及时调整心态,提高教师身份认同,将自己融入社会文化情境中,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概念和认知,才能实现专业持续发展。
2.合作和反思是语言教师专业发展实践的有效途径。两书用了较多篇幅论述了合作和反思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从理论框架到具体实施形式都给以深刻启示。教师间的互助合作为彼此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观察、评价的伙伴,反思、倾诉的对象以及提高、发展的机会。教师可以互为观察者、指导者、协调者、辅助者,通过组对进行课堂观摩、集体备课、彼此评课、互相访谈等,在交流、反思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同事间的交流也可以建立一个发泄不良情绪、缓解心理压力的平台,寻找身份认同。合作式的教学,既可以分享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经验,又可以共同面对困境,在心理上有一个同舟共济的伙伴,营造合作文化。反思可以是同伴之间的,也可以是个人的,而撰写教学反思日志是促进教师教学和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反思日志包括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可以是教师对于授课思路的整理、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个人教学困惑甚至是教师情感的流露等等。反思日志可以为教师提供一面审视个人的镜子,既可以重新梳理教学过程,也可以直面自身问题,在反思中不断调整自我,提高教学水平。
3.重视语言教师培训以助力教师专业发展。在两书探讨的多个案例中,不难发现国外极为重视教师培训,项目重实践、内容多元化、制度常态化,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相比而言,国内语言教师无论是职前教育还是职后培训与国外差距甚大。我国语言教师多为语言专业毕业的学生,无论是理论层面的教学概念、应用语言学和二语习得知识的储备,还是实践层面的教学任务设计、课堂活动组织、管理手段等的学习,都缺乏系统训练。而书中提到的培训方式,如:短期集中培训、学术论坛、网上学习与交流、参观教育项目等,都是值得借鉴的。重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可以在语言教师进修、访学、交流、培训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对于教师进行的课程改革和专业发展研究项目给予资金帮助和管理制度上的倾斜。只有客观大环境认识到教师教育的意义,不断完善服务条件,助力教师专业发展才能实现。
三、结语
1.1教学时数少,教学内容与应用实践不甚匹配地方本科院校为推广素质教育,适应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普遍存在通识教育课时增加,专业课课时减少的现象。一些公办院校如北京林业大学的园林专业园林花卉学单理论课时就有福建农林大学该课程学时理论是50、实验20,实习7天,而其独立学院东方学院该课程的理论学时为60、实验10,实习10天。而一些高职院校如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园林专业的园林花卉学理论也有70学时,实践1周。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该门课程的学时数仅为48,园林花卉学是一门内容繁多的综合性课程,且随着区域花卉产业的发展,内容更新快,面临这样一种“学时少,内容多”的矛盾,急需调整教学内容。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服务于社会的应用型人才,所以园林花卉学的教学目标应该是使学生掌握足够的园林花卉材料,满足于植物造景及景观设计的需要。目前,北航北海学院园林花卉学选用的是北林刘燕主编的经典教材《园林花卉学》,主要由总论和各论组成,总论部分包括绪论、园林花卉分类、生态因子、栽培设施、园林花卉繁殖、园林花卉花期调控6部分,学时数为12,要求学生掌握园林花卉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各论部分为一二年生花卉、宿根花卉、球根花卉、水生花卉、岩生花卉、室内花卉、兰科花卉、仙人掌和多浆植物、食虫和蕨类植物9部分,学时数为36,要求学生能够识别常见园林花卉种类500种以上,并掌握其观赏特性、生态习性和园林用途。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园林花卉学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是要求学生能通过课程学习掌握足够的园林花卉材料,花卉理论知识只需掌握了解。因此需调整总论和各论部分的学时数,让学生能在短时间内识别更多的园林花卉种类并能应用。
1.2课堂教学形式需调整完善目前,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校教育教学广泛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图片资料通过动态演示,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知,但是同时因为其信息量大,学生无法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忙于笔记,无暇思考,无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课堂气氛变得沉闷,学生极易感到疲劳而失去兴趣。因此,在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便捷与直观等优势的同时还需要探索结合其他教学形式去弥补多媒体的弊端,来提高教学效果。
1.3实践教学严重不足园林花卉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需要识别园林花卉种类,掌握其观赏特点和园林用途,这些教学内容都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通过现场教学实践,学生才能理论联系实际更加直观地掌握园林花卉学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一般本科院校园林花卉学基本都会保证有一周甚至更多的实践时间,而北海学院却在2010届制定的园林专业培养计划中园林花卉学只有理论48学时,缺乏实践教学对实现教学目标极其不利。
2林专业园林花卉学教学改革探讨
2.1改革教学内容,调整总论和各论的比例遵循课程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园林花卉种类,更有效地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调整教学内容,总论和各论部分的课时数进行相应调整,总论部分由原来的12学时,压缩到8学时,其中,绪论2学时,园林花卉分类2学时,生态因子1学时,园林花卉繁殖2学时,园林花卉花期调控1学时,栽培设施学生自学;各论部分由原来的36增加到40课时,其中,一二年生花卉6课时,宿根花卉6课时,球根花卉6学时,水生花卉4学时,岩生花卉2学时,室内花卉8学时,兰科花卉4学时,仙人掌和多浆4学时,食虫和蕨类4学时。通过调整,让学生在了解、掌握园林花卉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掌握园林花卉种类。对教学内容进行有选择、有重点的增减,穿插新技术、新知识及新成果让学生接触到较为前沿的知识和设计方法,增长学识。结合地方特色,在各论的教学内容中,还会增加园林花卉应用形式的介绍,如近年出现的新的花卉品种和种类,新的节日用花等,应用于垂直绿化、花艺造型设计中焦点花等应用形式,让学生能更加直观地了解不同花卉的用途,以便与后续课程如《园林植物造景》和《插花艺术》等的衔接。使学生对知识形成更好地连贯性印象,更牢固地掌握并应用知识。
2.2教学方法多元化
2.2.1多媒体教学与板书相辅相成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主要的教学模式,在园林花卉学的教学中用于向学生展示花卉图片,花卉的识别特征、观赏价值和园林应用上具有很强的直观性,仍是主要的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在理解教师语言和网络多媒体直观图像及文字的互补中,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园林花卉的相关知识。利用多媒体可以播放一些园林花卉相关知识光盘,如荷兰花卉产业、荷兰球根花卉,使学生了解荷兰的花卉生产产业概况及球根花卉的生长周期。但也要认识到多媒体教学只是辅助设施,也有其弊端,如信息量过大,速度过快,造成学生无暇思考,消化不了易形成思维惰性等,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保留传统的板书形式去完善多媒体教学的不足。板书内容主要体现了章节的整体思路和基本框架,另一方面也可缓解多媒体的节奏,这样一来,学生既可对课程重点内容理清思路,把握重点和难点,也可以有时间思考和消化,减轻学生的畏难情绪,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2.2.2启发式教学科学设计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让课堂气氛动起来,利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启发式提问讨论式答疑悟道理论理解及传授时序上的调整(先案例后理论)从而达到“易学、爱学、会学”,进而能够“自我理论创新”。如在讲授时,提出“中国十大名花是什么?其中草本花卉有哪几种?”,“陶渊明关于的诗词有哪些?”等问题,学生进行主动思考,老师点评后补充完善,扩展花文化的相关知识,同时学生又能通过回顾思考对园林树木的相关知识得到巩固。如此一来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其联系和归纳的能力,最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2.3开辟第二课堂,导入娱乐式教学毕竟课程课时有限,学生要在有限的课程学习时间内掌握几百种花卉及其应用并非易事,可以鼓励、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作为媒介,每个班级建立自己的Q群空间、微信等互动方式,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收集所见到的相关花卉图片、知识,同学间一起分享学习经验,建立自己或群体的图片信息库,形成教学资源库。通过这种在玩乐中学习,更易让学生通过展示自我而获得成就感,也会更热衷于学习。通过第二课堂的方式把课程内容融入学生日常生活可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2.3校内外结合,增加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培养专门人才、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极其重要的教学环节。园林花卉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实践教学具有非常强的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现场教学可以让学生对花卉材料可看、可闻、可摸。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进行花卉材料繁殖,不仅能提高其动手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更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通过调整园林专业培养方案,增加园林花卉学的实践课时16学时。通过积极拓建园林花卉校内实习基地,同时积极开拓校外实习基地,开展与园林花圃生产基地合作等、做到“产、学、研”紧密结合,为学生的实践实习提供良好的保障。为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可把校外实践环节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以作业形式(不占实践课时),组织学生课余时间以小组形式去调查花卉市场,完成调查报告并作出PPT展示,教师进行评阅并反馈给学生;另一部分为园林花卉繁殖实训4学时和组织学生进行当地花卉生产基地实习、不同公园及城市广场花境配置12学时。
2.4完善评价体系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与能力,教师在教学中通过结合考试和课程学习多元评价,满足学生发展自我、挑战自我的需要,最大限度发挥评价的正能量。传统的评价方法往往都是期末考试来定论,传统的园林花卉学考核方式为平时20%+期末考试80%,书面考试往往无法真正考核学生的真实水平与能力,反而导致学生在期末的时候埋头于背书应付考试的悲剧。因此,为了体现人才培养目标及教学目标,注重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改善原有的考核方式,新的考核方式为:平时20%+作业30%+期末考试50%。在考核内容上,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相结合,侧重与考核学生对综合知识灵活运用能力,如对某节日、花坛、花镜等花卉应用的实例设计及布置上,真正体现学生学以致用,达到教学目标及社会需求。
3小结
1.1教学时数少,教学内容与应用实践不甚匹配地方本科院校为推广素质教育,适应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普遍存在通识教育课时增加,专业课课时减少的现象。一些公办院校如北京林业大学的园林专业园林花卉学单理论课时就有福建农林大学该课程学时理论是50、实验20,实习7天,而其独立学院东方学院该课程的理论学时为60、实验10,实习10天。而一些高职院校如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园林专业的园林花卉学理论也有70学时,实践1周。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该门课程的学时数仅为48,园林花卉学是一门内容繁多的综合性课程,且随着区域花卉产业的发展,内容更新快,面临这样一种“学时少,内容多”的矛盾,急需调整教学内容。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服务于社会的应用型人才,所以园林花卉学的教学目标应该是使学生掌握足够的园林花卉材料,满足于植物造景及景观设计的需要。目前,北航北海学院园林花卉学选用的是北林刘燕主编的经典教材《园林花卉学》,主要由总论和各论组成,总论部分包括绪论、园林花卉分类、生态因子、栽培设施、园林花卉繁殖、园林花卉花期调控6部分,学时数为12,要求学生掌握园林花卉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各论部分为一二年生花卉、宿根花卉、球根花卉、水生花卉、岩生花卉、室内花卉、兰科花卉、仙人掌和多浆植物、食虫和蕨类植物9部分,学时数为36,要求学生能够识别常见园林花卉种类500种以上,并掌握其观赏特性、生态习性和园林用途。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园林花卉学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是要求学生能通过课程学习掌握足够的园林花卉材料,花卉理论知识只需掌握了解。因此需调整总论和各论部分的学时数,让学生能在短时间内识别更多的园林花卉种类并能应用。
1.2课堂教学形式需调整完善目前,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校教育教学广泛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图片资料通过动态演示,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知,但是同时因为其信息量大,学生无法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忙于笔记,无暇思考,无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课堂气氛变得沉闷,学生极易感到疲劳而失去兴趣。因此,在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便捷与直观等优势的同时还需要探索结合其他教学形式去弥补多媒体的弊端,来提高教学效果。
1.3实践教学严重不足园林花卉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需要识别园林花卉种类,掌握其观赏特点和园林用途,这些教学内容都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通过现场教学实践,学生才能理论联系实际更加直观地掌握园林花卉学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一般本科院校园林花卉学基本都会保证有一周甚至更多的实践时间,而北海学院却在2010届制定的园林专业培养计划中园林花卉学只有理论48学时,缺乏实践教学对实现教学目标极其不利。
2林专业园林花卉学教学改革探讨
2.1改革教学内容,调整总论和各论的比例遵循课程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园林花卉种类,更有效地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调整教学内容,总论和各论部分的课时数进行相应调整,总论部分由原来的12学时,压缩到8学时,其中,绪论2学时,园林花卉分类2学时,生态因子1学时,园林花卉繁殖2学时,园林花卉花期调控1学时,栽培设施学生自学;各论部分由原来的36增加到40课时,其中,一二年生花卉6课时,宿根花卉6课时,球根花卉6学时,水生花卉4学时,岩生花卉2学时,室内花卉8学时,兰科花卉4学时,仙人掌和多浆4学时,食虫和蕨类4学时。通过调整,让学生在了解、掌握园林花卉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掌握园林花卉种类。对教学内容进行有选择、有重点的增减,穿插新技术、新知识及新成果让学生接触到较为前沿的知识和设计方法,增长学识。结合地方特色,在各论的教学内容中,还会增加园林花卉应用形式的介绍,如近年出现的新的花卉品种和种类,新的节日用花等,应用于垂直绿化、花艺造型设计中焦点花等应用形式,让学生能更加直观地了解不同花卉的用途,以便与后续课程如《园林植物造景》和《插花艺术》等的衔接。使学生对知识形成更好地连贯性印象,更牢固地掌握并应用知识。
2.2教学方法多元化
2.2.1多媒体教学与板书相辅相成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主要的教学模式,在园林花卉学的教学中用于向学生展示花卉图片,花卉的识别特征、观赏价值和园林应用上具有很强的直观性,仍是主要的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在理解教师语言和网络多媒体直观图像及文字的互补中,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园林花卉的相关知识。利用多媒体可以播放一些园林花卉相关知识光盘,如荷兰花卉产业、荷兰球根花卉,使学生了解荷兰的花卉生产产业概况及球根花卉的生长周期。但也要认识到多媒体教学只是辅助设施,也有其弊端,如信息量过大,速度过快,造成学生无暇思考,消化不了易形成思维惰性等,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保留传统的板书形式去完善多媒体教学的不足。板书内容主要体现了章节的整体思路和基本框架,另一方面也可缓解多媒体的节奏,这样一来,学生既可对课程重点内容理清思路,把握重点和难点,也可以有时间思考和消化,减轻学生的畏难情绪,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2.2.2启发式教学科学设计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让课堂气氛动起来,利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启发式提问讨论式答疑悟道理论理解及传授时序上的调整(先案例后理论)从而达到“易学、爱学、会学”,进而能够“自我理论创新”。如在讲授时,提出“中国十大名花是什么?其中草本花卉有哪几种?”,“陶渊明关于的诗词有哪些?”等问题,学生进行主动思考,老师点评后补充完善,扩展花文化的相关知识,同时学生又能通过回顾思考对园林树木的相关知识得到巩固。如此一来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其联系和归纳的能力,最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2.3开辟第二课堂,导入娱乐式教学毕竟课程课时有限,学生要在有限的课程学习时间内掌握几百种花卉及其应用并非易事,可以鼓励、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作为媒介,每个班级建立自己的Q群空间、微信等互动方式,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收集所见到的相关花卉图片、知识,同学间一起分享学习经验,建立自己或群体的图片信息库,形成教学资源库。通过这种在玩乐中学习,更易让学生通过展示自我而获得成就感,也会更热衷于学习。通过第二课堂的方式把课程内容融入学生日常生活可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2.3校内外结合,增加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培养专门人才、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极其重要的教学环节。园林花卉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实践教学具有非常强的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现场教学可以让学生对花卉材料可看、可闻、可摸。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进行花卉材料繁殖,不仅能提高其动手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更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通过调整园林专业培养方案,增加园林花卉学的实践课时16学时。通过积极拓建园林花卉校内实习基地,同时积极开拓校外实习基地,开展与园林花圃生产基地合作等、做到“产、学、研”紧密结合,为学生的实践实习提供良好的保障。为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可把校外实践环节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以作业形式(不占实践课时),组织学生课余时间以小组形式去调查花卉市场,完成调查报告并作出PPT展示,教师进行评阅并反馈给学生;另一部分为园林花卉繁殖实训4学时和组织学生进行当地花卉生产基地实习、不同公园及城市广场花境配置12学时。
2.4完善评价体系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与能力,教师在教学中通过结合考试和课程学习多元评价,满足学生发展自我、挑战自我的需要,最大限度发挥评价的正能量。传统的评价方法往往都是期末考试来定论,传统的园林花卉学考核方式为平时20%+期末考试80%,书面考试往往无法真正考核学生的真实水平与能力,反而导致学生在期末的时候埋头于背书应付考试的悲剧。因此,为了体现人才培养目标及教学目标,注重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改善原有的考核方式,新的考核方式为:平时20%+作业30%+期末考试50%。在考核内容上,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相结合,侧重与考核学生对综合知识灵活运用能力,如对某节日、花坛、花镜等花卉应用的实例设计及布置上,真正体现学生学以致用,达到教学目标及社会需求。
1.实践教学方法需要多元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一件动画作品的创作涉及很多方面,教师可根据动画制作的产业流程划分相对应的职业岗位,使学生直观、及时地了解动画项目创作和制作的相关信息,加深对专业的了解与热爱。动画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分为基础课程和选修课程,虽然有基础课和选修课的区别,但对于动画专业的学生来说,在某种意义上,选修课比基础课的应用性更强。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顾此失彼。另外,在强调基础课程的同时,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分层教学,做到“术业有专攻”,以此推进教学方法的多元化。
2.紧跟动画企业发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双师型”教师是指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和丰富实践能力的专业教师,学校应从根本上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建设。首先,加大人才的引进力度,壮大教师队伍。聘请名校中的名师做兼职教师,或者聘请动画公司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员工给学生上一些以技术为主的实践课程。其次,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学校可以利用寒暑假安排教师进修,也可以鼓励教师参与行业交流或与兄弟院校实训教学交流活动等。另外,还可以分批把专业实训教师派到知名的动画产业园区或者公司挂职锻炼,也可以将动漫产业的优秀人才录用为高职院校的正式员工。这种“走出去、引进来”的双向交流,为下一步课堂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最后,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提高教学科研水平。积极鼓励教师承担与动画产业相关的横向课题,加快教师科研成果的转化,提高教师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和适时性。
3.建立“工作室式”教学模式
根据动画专业特点,学生要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才能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工作室式”教学模式以行业的需求、职业能力为导向,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为目的,是高职院校动画专业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学生在工作室不但能够掌握专业所需的知识和实践能力,而且能培养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加强校企合作,实现高职院校与动画
企业的双赢校企合作是社会实践教学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一方面,建立优质人才基地。通过实训基地的活动,企业能够充分了解和选拔优秀毕业生。另一方面,学校送学生到企业培训基地参加实训,或者请企业动画专业制作人员来校。在合作过程中完成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环节,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提高学校动画专业的就业率,同时为动画公司培养合格人才,有利于资源共享,实现高职院校与动画企业的双赢。
二、结语
【关键词】档案信息资源;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健全
档案事业的不断前进,使得其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档案专业社会化服务是目前档案事业发展的趋势,这种现象是对档案资源进行多渠道的利用和开发,提高档案资源的利用价值和利用效率。建立起完善的档案信息资源社会化服务体系,让档案资源可以为社会的发展和政府的工作以及公众的需求提供帮助。
1.档案专业社会化服务的必要性
1.1实现档案价值是档案专业社会化服务的源动力
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是现代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这些需要通过档案的搜集、整理、保管和利用来实现,需要档案工作者与利用者一同参与完成。
1.2档案及档案工作自身的特性决定了其社会化的必然性
档案信息具有原始凭证,因此他既有信息价值同时兼具了法律效力。
2.档案专业社会化服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2.1档案专业社会化服务的意识不够
目前,档案专业社会化服务的意识尚显薄弱。这个“意识”是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档案利用者而言,因为长期的独立和封闭式档案管理,让社会对于档案利用的了解比较少,加上宣传不到位,人们没有很强的档案利用意识,所以档案资源不被社会发展和建设所重视,无法体现出真是的价值。 另一个方面是对档案部门及档案作者而言,即档案工作者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努力开发档案资源,逐步转变人们的意识,让他们感受到利用档案的意义和作用。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增强档案专业社会化服务的意识。
一是,培养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才和信息资源开发队伍,通过强化档案专业社会化服务队伍的建设,来提升档案服务的质量。培养队伍的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让档案工作者可以将档案管理和职业规划相联系,应用现代科技来将自己从繁重的档案管理工作中解放,让档案信息管理和利用可以获得更多的关注和使用,实现真正的社会化。
二是,档案工—作者应当转变角色、转变观念主动提供服务,使档案工作变“被动”勾”主动”:档案相关部门也应当转变观念,完成从“后台”到”前台”的转变,广大档案工作者要从自身能干什么才干什么,转变为社会需要档案部门干什么,我们就干什么;从有条件才干、没有条件不干,转变为有条件要积极干,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干,要增强主动服务意识,更加主动地为党和政府中心工作服务,更加主动地为各行各业服务.更加主动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三是,加强广大人民群众的档案意识。正如一位档案学者所说的:“社会与档案界能否深刻认识挡案的社会意义.社会能否在此意义上树立和增强档案意识,档案界能否在此意义上树立和增强社会意识,是人类理性是否成熟的一个标志:而档案能否在此意义上受到全社会应有的重视,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主人类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人民群众的档案意识是能否发挥档案的社会作用的一个关键。我认为:通过组织讲座、举办展览等有效地、广泛地宣传,使人们对档案从有感性的认识,到培养他们对档案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档案意识,进而引导人们逐渐养成利用档案的意识和习惯。
2.2档案专业社会化服务的基础工作尚显薄弱
档案专业社会化服务的基础工作还存在缺陷,像是资源不丰富,信息含量低,利用度较低等等,这些基础工作还有待于提升,需要通过以下的一些工作啦提升档案社会化服务的基础工作完善程度。
—是扩大大档案的收集范围,进一步丰富档案资源。档案信息的收集要扩大范围,尽量涵盖社会的每一个内容,这是档案专业社会化服务的基础,需要扩大档案信息的丰富程度。将民生档案的搜集和开发纳入工作范围,为社会公民提供可以对其合法权益提供保障的信息资源,让社会大众可以获得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利益需求。人们在查阅自己需求的民生档案的同时就可以利用这些档案信息来解决现实中的困难和问题,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让社会大众重视档案对于自身的重要性。
二是实现档案信息化,为档案专业社会化服务提供保障。档案信息化可以提升档案利用效率,扩大档案利用范围,为档案利用带来便捷,这需要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进行统一的规划和组织,将现代进入引入档案管理工作中和服务中,实现档案现代化信息管理。
推广和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室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工作方向,通过对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推动档案信息网络化,提升档案信息的利用度,加快其利用速度,建立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
2.3档案专业社会化服务的力度不够
因为体制、法律、技术等原因的影像和阻碍,面对社会开放的档案信息比较单一,内容不够丰富,这是档案专业社会化服务的主要难题,因此需要从提升档案专业社会化服务的力度,增加利用途径和服务质量来改变这一现状。
—是采用多样化的档案检索和利用途径。为社会大众提供便捷的查询方式和多样化的利用渠道室提升档案资源被利用率的基础条件。
以与人们密切相关的信用档案建设及社会化服务工作为例。信用档案是企业、中介机构和个人信用行为的真实记录,是信用评价的真实依据,也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和重要基础。它深刻影响着企业及个人的发展与生活,与之息息相关。现在实现了个人信用报告的查询,通过征信系统就可以了解个人信用情况,牙疑是实现便利的档案社会化服务的良好范例。
二是加大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主动服务于社会。
摘 要 企业思想宣传教育与企业文化建设关系非常紧密。而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凝聚力与向心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不加强企业思想宣传教育以及企业文化的建设,那么一个企业就无法壮大发展,无法拥有属于公司的独有的号召精神。在社会转型期,企业越来越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使得员工对本企业有认同与归属感。本文对我国企业思想宣传教育与社会文化建设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并对思想宣传教育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的路径进行了探析。笔者认为应该完善企业信用体系、实现生态企业文化建设;注重民族文化宣传、凝聚企业民族精神;加强企业思想宣传培训教育、正确疏导企业价值观。
关键词 社会转型期 思想宣传教育 企业文化建设
一、引言
企业思想宣传教育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保障。通过企业思想宣传教育才能让员工更深刻地理解企业文化的实质。通过思想宣传教育可以确保企业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实践修正企业的文化精神。企业思想宣传教育与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种柔性管理方式可以有效的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目前来看,在社会转型期,我国企业思想宣传教育和社会文化建设还面临着一些困境:一是对于企业思想文化建设不重视;二是缺乏企业特色文化,员工凝聚力不足;三是以利益为导向,缺乏社会责任的培养。基于目前的困境,本文所探究的是如何融合思想宣传教育与企业文化建设两方面的内容。
二、社会转型期,我国企业思想宣传教育与企业文化建设面临的困境
(一)对于企业思想文化建设不重视。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对于企业思想文化的宣传并不重视,公司更倾向于采用刚性的管理条例和奖惩措施。一方面是因为企业的思想文化宣传教育效果更为长期,很难在短期有明显的成效。另一方面是企业对于思想宣传教育与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内容不讲究实质,没什么作用。
(二)缺乏企业特色文化,员工凝聚力不足。还有一些企业认识到了企业思想文化宣传教育与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但是缺乏具有本企业特色的文化,不能展示公司的特性。因此文化没有号召力,缺乏匹配公司发展的企业精神,凝聚力自然就不足。企业特色文化应该符合企业自身发展阶段以及所处的市场环境。
(三)以利益为导向,缺乏社会责任感。企业思想宣传教育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第三个困境是太崇洋,只注重对于国外企业的一些文化内容进行复制,而不注重发展我国的民族文化。公司发展以利益为导向,缺乏社会责任感。很常见的情况是一些企业为了利益,加班不给工资,发生事故就逃避责任。更有一些企业制造伪劣商品给人们带来了严重的伤害。这样的企业是不能够真正得到企业内部员工以及外界的尊重的。
三、社会转型期,思想宣传教育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的路径探析
(一)完善企业信用体系,实现生态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的思想宣传教育与企业文化建设不能忽视对于企业信用体系的建设,要实现生态企业文化建设。诚信是中国企业道德的核心,现代企业的价值观也应是义利并重。要培养企业员工主人翁的精神,把工作当作一种实现人生价值的使命,并自觉去遵守国家的方针,遵法守法,树立以企业为家的思想。完善企业信用体系要求企业为社会负责,不能做假冒伪劣商品,也不能污染、破坏环境,更不能欺骗民众,不守信用。实现生态企业文化要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以人为本,切实关心员工的工作与生活需求。
(二)注重民族文化宣传,凝聚企业民族精神。我国有五千年的历史,其中不乏思想的精华。比如,海尔集团的“日事日毕,日清日新”就是从《论语》汲取的。要发展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就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把握中国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发扬我国优良的传统,加强职业道德,强化员工顾全大局、主动协作和尽心服务的意识,以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奋发有为、团结敬业的民族精神为基础,从而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要摒弃低级趣味、腐朽庸俗的世界观、价值观。用文化的手段、文化的功能和文化的力量促进企业管理水平、整体素质、经济效益的合面提高,实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最终目标。要驱除企业消极、保守、封闭的文化形式,用传统文化来把握当代人的心理,来把握迅速变化的市场需求。
(三)加强企业思想宣传培训教育,建立正确的企业价值观。企业思想宣传培训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要充分利用网络、讲座、宣传资料等方式。企业可以利用企业的网站宣传企业的文化,并在第一时间内传递企业文化。加强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沟通,提高员工交往的效率。让员工知道企业的发展方向,激发员工的主人翁精神与责任感。将企业文化转化为相应的制度,让大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实践的过程更好的领会企业文化。企业思想宣传培训教育要时刻注意吸纳新知识,密切观察新技术发展动态,除了对员工进行技术培训外,还需要对员工进行潜移默化的持续不断的道德教育,将企业文化的价值观在企业中传播好,努力把员工塑造成既有技术又有道德的高素质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