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语言文学范文

时间:2022-10-20 06:31:13

序论:在您撰写语言文学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语言文学

第1篇

英文名称:Foreig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tudies

主管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主办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福建省福州市

种:中文

本:16开

国际刊号:1672-4720

国内刊号:35-1266/G4

邮发代号:34-100

发行范围:

创刊时间:1984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第2篇

英文名称:The Study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主管单位:河南大学

主办单位:河南大学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河南省开封市

种:中文

本:16开

国际刊号:1647-8506

国内刊号:41-1414/I

邮发代号:36-9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2010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第3篇

就昨天清风突然间就能联系自己了,就是有在那个QQ上问了一下自己说现在还玩QQ吗这个意思,然后建议就打了个问号问他怎么了嘛,然后他就说很久没有联系了,所以就第一下午其实清风他真的就是也是那种很念旧的人,记忆大概也是排名,反正是应该也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单纯的人吧,相对于网友然后也没有说经常亲口联系,再加上也没有说彼此分享过故事,只是在这一个同一个网站上去了解到了对方的那一些故事,但是呢,就对方还是愿意去相信自己还是会挂念着自己,自己就觉得还是挺感动的吧,也会觉得嗯是一个很单纯,然后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一个比较踏实的人吧。

然后后来就我问,说了他去学很远了,然后所以就跟他说我也是学的很远啊,然后他就说,嗯可能我是汉语言文学嘛,他觉得是汉语言,因为他们分数不够那个人选,然后自己就一脸懵逼虫来,就没有了解过汉语言,你自己就知道有汉语言文学和汉语是放这种东西,因为我报考的这个学校就没有汉语言,就都是汉语言文学的。后来经过他的解释也想理解了,可能就是其他学校或者说其他成分就有吧,但是广东省的话,这些学校基本上好像都是汉语言文学,也有可能之前自己没有分清楚这两个概念,所以呢,也就没有说特别的关注了一下,究竟有没有汉语言这个专业了。

然后就我们基本上都没有上课了,就是军训了,然后在开学典礼上就是有讲了一下这个汉语言文学在这个学校的定位,以及那些教授究竟有怎样的资本,然后最后呢也是有听了我们专业的那个课的老师讲了一下这一个汉语言文学,接下来会讲什么课,然后会有怎样的作业,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方式和心态去面对,当然也说倡导我们可以创新性的去学习,要不想要说用那些条条框框来约束我们的那些学习方式,希望我们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式这样子。但不管怎么说都没有后悔吧,就好像其他的专业不是很适合自己,自己就觉得在这个专业里就可以更明白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也可以往自己的身上要去发展一下,学习了可能就没有那么吃力了吧,然后也有看了一下我们的课程,我们的课程是真的挺少的,就星期四甚至都没有课,如果把体育课都排在星期四的话,那才说明强调课,然后星期四基本上就没有课了,现在大家就是有时候得考虑一下,星期四没有课的时候应该干什么,因为其他的话这种事都是有关于汉语言文学的,然后好像还有一节英语课这样子。

第4篇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 真善美 修养

鲜明的语言,往往也是生动的语言,但生动性在词章技巧方面还要有自己的特殊要求。它要求语言要新鲜活泼,感情洋溢,有说服力、感染力。语言的生动性是语言形象化的一个特别重要的方面,它应贯穿全部文学作品。

使语言生动活泼的手段很多,如精心锤炼词语、巧妙安排句式、广泛运用意境描绘的方法等。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性质

汉语言学是一门复杂而又极为重要的学科。语言在社会现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列宁曾说过:“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毋庸质疑,语言是手段、工具,人们利用它来彼此交际,交流思想,达到相互了解的目的。可见,语言是作为交际工具在人类社会中发挥着它的巨大作用。

1、语言性。

语言类是个集合总称,它包括语言学,文字学等。汉语言文学专业,关于语言类的专业课比较多,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汉字学概论》,《语言学概论》和《训诂学》等,其所涉及的种类也比较多层面也比较多。不仅有现代汉语的层面,也有古代汉语的层面。在语言性的延展上,又包括文字学以及文字训诂学。所以总的来说汉语言文学专业。其语言性比较强的。

2、文学性。

汉语言文学专业,在一语言性的基础上,而又延展到文学性上,尤以中国文学较为侧重。汉语言文学专业。相关文学类的专业课占其总的课程一半以上,光古代文学这一块就包括两门课程,又有现当代文学,以及和文学相关的文学史,课程繁多,深浅不一,要求所学者掌握的程度也不一样。主要文学类课程有《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二》,《现代文学作品选》,《当代文学作品选》以及相关的文学史,不过一般情况下,一般高等院校是不开设“当代文学史的”,这是中国类的文学课程,还有外国类的文学课程《外国文学作品选》以及《外国文学史》,可见汉语言专业的文学类课程相当多的,而且都是需要着重掌握的。所以总的意义上来说,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文学性事占其总性质大多数,是最重要的性质。

3、文学教育性。

基于其文学性的基础上,有延展到文学教育性上。汉语言文学专业,其文学教育性,当是其第二大性质。所包括的专业课,不仅应用性强,而且指导教育性也很强。文学教育性的最主要体现是其自身的深刻性,理论性以及研究性。从其相关专业课程安排就可以知晓:《美学》,《写作学》,《文学概论》,这三门课程,以《写作学》的应用性最强,其它两门则以理论和深刻性为代表。这三门课程的文学教育性是其本质的特征,也是汉语言专业学习的关键,也是在总体上给理解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科性质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帮助。文学教育性,在本质上揭示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内在规律性,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最深刻的性质。

二、汉语言文学与修养

修养是人的内在气质,也是外在行为表现,修养有高低之分,也有好坏之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气质,也就有不同的修养。有的人见义勇为,有的袖手旁观,有的好逸恶劳,有的勤劳肯干,这就说明了修养的有不同性质,有不同的表现。各式各样的修养,在总的要求上,却有一个质的规约,那就是向真,善,美方向发展。这正好和文学的追求一样,文学的追求,客观上来说,也就本质上人的修养的追求。

(1)汉语言文学能够提高人的修养

文学,是至真至善至美的天地,只要进入到文学的世界,你就会被其所有美好的东西所包裹。对于人的修养,文学则能提高人的修养。修养,首先就是“修”,有什么样的“修”,就有什么样的“养”。人的后天模仿性很强,不管是对好的事物还是坏的事物,人区分好坏的能力也不是天生就有的,是在后天的道德基础上形成的。也就是说,修养的好坏,与其修养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就是这个道理。

(2)汉语言文学能够修正人的修养

人的修养是各有特色的,有好的一方面,也有坏的一方面。文学对于好的一面,可以使其更加坚固的存在,对于坏的一面,则能细致的修正。文学,因其内在规律的性的存在,对人发之以感染力,让人陷入情知理的思考,以反思自己的行为。人对情知理的思考,是一个久远的课题,其历史源远流长。而文学正好对这个课题进行了很好的解释和规定,在高的层次上,对人的情知理进行合理合情的概说,在这个基础上对人的修养不好的一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修正作用。

(3)汉语言文学能够指导人的修养

第5篇

从本质上说,商务英语专业的中国语言文学教学与普通中国语言文学教学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有其自己的学习目的和要求,他们的专业课学习有其自己的特点。因此,我们有必要首先弄清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和他们对中国语言文学教学的需求。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将来需要直接参加到国际商务活动中去,因此,他们必须具备以下几种商务交际能力:一是商务英语和汉语的交际能力。这种交际能力并不仅仅是简单的礼节际,更重要的是进行商务洽谈、沟通和谈判,因此需要比较高级的语言能力。这种语言能力包括英语和汉语两个方面,缺一不可。二是商务专业技能。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并不是商务活动的英语翻译,他们需要直接参与到商务活动的各个方面,是进行国际商务竞争和合作的高级人才,因此,他们需要拥有比较专业的商务知识,包括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等。三是中外商务活动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由于文化的不同,中西方在商务活动中会存在许多差异,例如,中国人在商务活动中往往不直接说“不”,而是转弯抹角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这常常让外国客户难以理解根据上面的分析,笔者认为,商务英语专业的汉语教学应紧扣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课程设置和课题教学。首先,与普通英语专业学生一样,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对语言学习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在汉语文学的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他们的语言优势,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英语和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在教学内容上要安排一些具有国际商务活动特点的内容,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用得体的语言、得体的方式进行商务交际和交流。在教学方法上,可多采取模拟实际交际情景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正确的交际和沟通方式,运用较好的语言能力进行商务活动。其次,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诸如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方面的知识,他们虽具备了一些这方面的专业知识,但他们对这些知识的掌握还不够深入。

现有的中国语言文学教材大多选自文学名著,它们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有很大帮助,但缺少经济学、管理学等领域的内容,因此,在商务英语专业的中国语言文学教学中应有意识地补充这方面的内容。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取导读、讲座、辅导等方式引领学生多读这些方面的经典著作。最后,中西方在价值观、伦理道德、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因而在跨文化交际中经常会出现障碍。英语专业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大量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但他们常常忽略本国文化,有的学生对我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知之甚少。现在,我们国家提出了哲学社科繁荣计划,重点是向世界传播中国的悠久文化。因此,在中国语言文学课程中,应大量增加中国文化方面的内容。根据英语专业学生的特点,这些内容最好是用中西对比的形式传授给学生。针对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还应有目的地增加中西方在商务活动中文化异同方面的知识,使他们在未来不仅能成为一个成功的商务活动专家,同时也能成为一个中国文化的传播者。

大学语文教学在大学课程体系中应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在实际教学中,大学语文并没有引起学校和学生的足够重视,多数大学开设的大学语文课程与大学生的实际需求严重脱节,并且多为选修课,课时少。这与高等教育着力培养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目标不符。因此,大学汉语言文学课程设置应充分考虑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大胆改革创新,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作者:夏韵 单位:中山大学南方学院

第6篇

一、高校语言文学专业建设的特点分析

(一)语言文学专业理论胜于应用语言文学是从中文、外语等专业中抽离而成,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最早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始于北京大学的中文专业,距今已经有百余年历史,发展至今,我国的高教教育中已经形成了语言文学教学专业的教学基础。现今阶段,语言文学专业理论知识已经发展到相当成熟的阶段,但其应用性却一直不明显,使得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无法适应工作环境和工作职能,这也造成了社会对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认可度降低,因此,在现阶段,语言文学专业必须要顺应社会发展潮流,建立符合社会发展的语言文学专业。

(二)语言文学以培养专业性文学人才为主要目标多年以来,语言文学专业作为培养作家、文学家、教育家等知识分子的教育基地,对于国家的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从社会学角度意义上来说,这些职业都不能成为社会职业类型,而其应用性也就没有多大的发挥特征。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在许多高等教育学校中开设了关于中文专业中的文秘学、新闻传播学、国际汉语等相关专业,这些课程的开设都是为了提高汉语言文学这门专业的社会应用性,为社会发展的需要输送相关专业的应用性人才。但就近几年干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形势来看并不容乐观,就业率持续下滑,从这点就可以看出该专业的社会应用性不强,社会对其的认可程度也不高。

(三)语言文学学科实践性和应用性不强语言文学教育注重的是学生对语言的分析运用能力以及水平,注重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从语言教育本身来看,语言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但就目前而言,高教语言文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实践、应用的教学机会较少,学生无法掌握语言练习的机会。此外,现阶段语言文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一般都集中在文学写作这一方面,从教学内容上来看,该学科的实际应用性较差是有据可循的。

二、高校语言文学专业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本文在分析语言文学专业特点的同时,还需要对专业建设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从而找出语言文学专业建设具备的条件,促进语言文学专业建设。

(一)语言文学的理论基础较为坚固我国的语言文学专业建设有着牢固的理论基础,其理论的主要是以中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为源泉,结合国内外语言学理论、文学理论等发展而成的语言文学理论基础,此外,凡是适用于社会发展的理论和其他语言学理论都可以发展成为语言文学理论基础,因此,语言文学的发展就具备了雄厚的理论基础,为高校的语言文学专业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语言文学的发展拥有优厚的现实条件语言文学专业的建设具备了优厚的现实条件,这种现实条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国的语言文学专业发展已经有百余年历史,长期以来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育基础,这对于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有了坚实的基础。其次,语言文学虽偏向于教育学术性,但其发展也拥有了广阔的市场环境,社会对于语言文学专业需求也较多,因此,语言文学专业建设具备了优厚的现实条件。

三、高校语言文学专业建设的措施

(一)坚持语言文学教学改革高校在进行语言文学专业建设时,首先应该积极顺应高等教育改革的时代潮流,完善语言文学的教学改革。在改革过程中,高校应该逐步完善学科体制建设,完善教学体制和网络虚拟教学体制,并要根据社会形势的变化更新教学内容,对于不符合发展的教材及时进行更改。同时,还应该完善网络教学选课模式,均衡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科目和选修科目,从而在方便师生选课的同时合理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强学生对于语言文学的吸收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提高语言教学质量语言文学教学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在语言文学的课堂教学中,应该积极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的质量,鉴于此,语言文学科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应认真备课,尽量选取新颖的教学素材,并及时为学生引进最新的科研成果,进而帮助学生掌握最新的学科理论,进而巩固学生的学科理论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三)改善教学方式方法在教师进行课堂教学中,还应该注重掌握恰当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将文学作品与多媒体中的声音、图像、视频相融合,为学生打造一堂声情并茂的教学,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语言文学的美感,增强教学的新颖性。

(四)加强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高校语言文学专业建设的本质在于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应加强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而就目前的语言教学中,仍将写作能力视为衡量学生语言能力的一贯标准,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教师应综合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全面进行测评,以促使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能力的全面提升。

四、小结

第7篇

摘要:中国现当代文学是高校汉语言文学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一门主干课程。由于中国当代文学是正在发展、变化的学科,对这门课程的研究、教学和教材编写也呈现出难以把握的情况。所以本文探讨了中国当代文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以及一些改革的措施建议。

关键字:当代文学教学改革语言文学

一、中国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地方区域性普通本科高校的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汉语言文学专业实际及其教学现状以及培养对象的不同要求等因素决定了中国当代文学课程必须进行教学改革。

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是我国一些地方区域性高校在高等教育结构大调整中对教育市场化趋势做出的战略选择。所谓应用性人才,是指适应社会需求、动手能力强、基础宽的多面手。这里包括如下涵义:其一,在专业知识的掌握上以基础为主;其二,在知识结构上要求面比较宽:其三,在综合素质上要求实践能力强:其四,在培养方向上以社会适应性为主要特征。人才培养目标是专业教学的指挥棒.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所要求的实际上是一种高等职业教育,其教学理念、教学模式都是有自己的要求的。如何与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保持一致,是专业课程在教学上必须解决好的问题。中国当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无疑迎来了一次教学上的挑战,必须进行改革。

高校设置的专业从性质上分为理论素养型和应用技能二类。汉语言文学专业是高校的一个传统专业,属于理论素养型的。它主要是以培养和提高教育对象的人文素养为目标的,而在实践技能方面的要求则比较低.其专业课程的设置与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并不是一致的。应用性的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了所设置的专业及其课程应该是技能型的。这种疏离现象也造成了专业课程教学的尴尬。目前,由于专业源远流长的惯性影响,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和许多课程一样,在教学上依旧照搬素养型的教学传统。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体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授课方式以教师灌输为主,即使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教学,也仅增加了一些内容的直观性,并没有偏离教师讲授这个中心:教学内容依旧按照传统的要求进行安排,知识传播居于主导地位,能力的培养依旧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在考试考查中,依旧偏重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能力的测试没有放在应有的位置上。这就明显地形成了培养目标与课程教学两张皮的现象。要打破这种现象,必须进行教学改革。

培养目标是高校人才教育的普遍性要求,并不是普适性原则。教育的普通适性原则是因材施教。对教育对象来说,其成才要求是多向的,其成才的潜质、潜力也是不一样的。目前,地方性本科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在成才上的要求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思想型,即希望成为更高级的人才,具体表现为对读硕读博的期待,目前只占少数,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多;二是现实型,即满足现状,希望学有所用,期望本科学习能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为毕业就业打好基础,这是大多数:三是模糊型,既没有明确的目的要求,更没有理想期待,这是极少数.这种情况对专业课程的教学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无疑适应不了,必须进行改革。

二、中国当代文学教学改革措施

1.转变教学观念

长期以来,文学课作为中文专业的重要基础课,大多教师都把专业知识的传授放在第一位。在教学过程中过多地注重文学知识的传授,注重文学史的勾勒,强调文学史规律的掌握以及思潮、论争等等,而忽略了现当代文学课的“文学性”特点。在这种教学思想主导下,丰富的文学个案都塞纳进一个静态的文学史框架中,鲜活的文学作品成为文学史知识学问的填充物,这样,文学便成了枯燥乏味的东西。如果文学课上缺乏活力,缺乏碰撞,那么我们的文学课教育也就有了问题。这种死气沉沉的文学课堂令我们反思,现当代文学课到底应该教给学生什么?是文学史知识还是作家作品的分析能力?是知识的灌输还是审美能力、欣赏力的训练?反思的结果让我们认识到文学课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教给学生文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获得一种文学审美能力和文学想象能力。根据这一认识,我们调整了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减少文学知识的授课时间,突出作家作品,回到文本分析中来。通过精细的文本分析学生可获得对作品的丰富感受,培养起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力、理解力、审美能力和分析能力。教学观念与教学目标的转变,使我们现当代文学课的教学,由专业知识传授的层面上升到人文素质教育的层面。

2.教学新方法的探索——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就是改变过去那种单纯的以老师传授、学生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为学生构建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综合、贯通、运用,提升出新的成果,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

由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改变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听讲、记笔记的教学模式,采用三种教学方式:

①讲授与讨论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辩证地处理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的关系,不仅强调学生要倾听教师的观点。更强调教师要倾听学生的心声,重视探究学生的个人观念、独特感受和体验,并引导学生积极反思。让学生跃出教材的刻板与束缚,系统地、立体地、动态地研究讨论作家作品。

②学生走上讲台主讲。

学生自选作家作品,经过大量阅读、研究,上讲台对作家作品作富有个性的讲评、这样,学生不但积极主动阅读作品、查找资料、确立论题,质疑先贤定论,而且,通过讲评,增强口头表达能力,也使全班学生都拓展了知识面。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公众场合的仪态仪表等综合素质。

③认知实践活动。

尽可能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到作家故乡实地考察,研究特定时代的人文环境和文学底蕴。

3.改革教学内容,体现中国当代文学的“当代性”

中国当代文学即包括已经过去的文学,如“十七年”的文学,“”十年的文学;和刚刚发生不久的文学,并且,随着当代文学的历史延续,中国当代文学还将包括已经产生和正在产生的21世纪的文学。而以往的教材、教学大纲的编写,限于时间的关系,常常把“十七年”的文学做为教学重点。而常常忽略中国当代文学最切近当代人生活节奏和审美情趣的文学现象,这应该由中国当代文学这门课程来关注和研究。所以在兼顾整个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有定论的名家精品的同时,应该把最新产生的文学做为研究的重点,甚至应该专门讨论那些最新发生的、没有定论的、甚至引起争议的文学现象。

4.变革考试模式

考试模式的变革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最终保障。一方面,考试方式要由全闭卷考试改为半开放式的考试。也就是说不只是凭期末一卷定成绩,平时作业、小论文要在成绩中占一定的比例;另一方面,考试内容上要作调整。减少客观题目的内容比例,增加主观发挥题的比重。北京大学温儒敏教授为学生出的考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例:“你认为《雷雨》的主人公是谁?说说你的理由”。同学们各抒己见,有许多独特的见解。如“或许一个略为合理的答案只能是‘雷雨’了,尽管我承认这有些勉强。但似乎比由于称最喜繁漪,大家便都认定繁漪是主人公要好。”“我认为《雷雨》的主人公是躲在戏剧背后控制一切的、不可知的宇宙间的神秘力量。”“我们可以把《雷雨》的主角,定义为‘最挣扎的人’,我以为周萍无疑是‘最挣扎的人’”。等等。这类考题没有标准答案,测试的是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文学感受能力及分析能力。再如“你怎么看涓生与子君的爱情悲剧?”“我眼中的阿Q”,“我眼中的方鸿渐”等这类题目,都可以做成小论文,发挥学生的水平,考察出中文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和文学评析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立新.大学生素质教育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黄济,于策三.现代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