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中学德育教育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6 16:04:59

序论:在您撰写中学德育教育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中学德育教育论文

第1篇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进程不断加快,但是效果还不明显,将德育教育融入到当下的教育体制中还有一定的难度。首先,学校方面虽然一直把素质教育的口号喊得响亮,却并没有把教学重心真正地转移到素质教学当中来,教育行业的竞争同其他行业一样非常激烈,很多学校由于过于注重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品质和能力的培养,最终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学习,缺少自我管理能力,思想道德水平低下;其次,教师方面,师者,传业授道解惑也,可是由于现在教育体制的问题,对一些教师的评价仅仅通过学生的成绩来体现,一部分教师为了提高自己的评教成绩,对学生狠抓学习,没有把德育教育作为自己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无法起到教师真正的作用;最后,学生方面,很多学生思想不够灵活,只知道机械的上课,在没有教师监督的情况下,忽视了对自己自身素质和个人能力的提高。现在中学生的教育问题应该引起大家的关注,体育教学作为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师、学生3方面应该共同努力把德育教育逐渐渗透到教学过程中来。

2德育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

2.1将德育教育渗透在体育教学中的意义

体育教学是中学教学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担负着向学生传授基本的体育技能,传播体育知识,提高中学生的体质水平等任务,但是作为教学的一部分,它也担负着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重任。随着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学任务的改革也应落实到实处,真正地改变当下只重视技能教学,而忽视思想建设的现状,而如果能将德育思想逐渐渗透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可有效提高中学体育教学的教学质量与当前中学生的道德修养观。

2.2将德育教育渗透在教学方式中

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死板,对所有的学生做统一的要求,这让很多学生的特长被埋没,难以发挥。因此,在德育教育渗透在教学方式中后,教师应该事先了解所教学生的特点,然后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在体育课堂中,任课教师先向学生布置任务,由学生自己先独立进行一定的探索、思考、创造,然后教师对学生的正确方式进行指导,引导他们领悟到正确的动作要点,这样就能把课堂变成学生自己的课堂,教师起到辅助和引导的作用。当学生掌握一定的技巧后,把他们进行分组练习,组内自己选择组长,一定时间的训练后,进行组间的比赛,这样不仅可以使组内的学生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增强团队凝聚力,还能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亲身体验,并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团结合作、勇于表达、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

2.3将德育教育渗透在教学内容中

为了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共同提高,体育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设置一定要多加考虑,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一些体质比较差的学生,可以让他们接受一些强度适中、危险系数较低的运动训练,如乒乓球、羽毛球等,一些身体素质比较好、能动性强的学生;可以让他们接受一些高强度的碰撞训练,如篮球,排球等。然后他们进行小组合作,并进行相关的竞赛,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优缺点进行点评,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水平。根据学生身体素质的不同让他们接受不同的训练,如果学生能够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就会有很强的满足感,那么就会更有动力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逐渐培养出学生主动锻炼的意识和习惯,还可以让学生学习到在成长的过程中,根据自身的特长来找到适合自己的目标,有助于他们今后的发展。

2.4将德育教育渗透在教学评价过程中

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养成积极锻炼的习惯,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要想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评价工作必不可少,素质教育下的教学评价不单单是对学生体育技能的考查,还需要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学生的协调完成任务情况、团队合作精神、互相帮助情况等方面也要加入到评价内容中。在体育课堂中,会有一些学生面对这些体育项目有着极高的兴趣,协调能力强,愿意参与到集体活动中,积极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但也一定会有一些学生,对体育运动有一定的畏惧心理,不敢或者不愿意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面对这种情况,任课教师一定对学生多关心,及时发现一些不正常的情况,并进行客观、正确的分析,积极引导,给予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带领他走出自己的心理障碍,克服自己的情绪,融入到集体当中来,积极参与体育锻炼,达到设置体育课堂的真正目的。

2.5将德育教育渗透在教师自身的行为举止中

体育教学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认知,因此对体育教师有着很高的要求。首先,要拥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基础和专业技能。其次,要拥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具有敬业精神和崇高的思想道德素质,这样在体育课堂中,通过学生对教师的模仿、崇拜等心理,教师用实际行动来逐渐感染学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先考虑自己是否符合标准,不能对学生提出无理的惩罚,自己出了误差要勇于承认并改正,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形象,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就会受到教师的良好影响,思想水平不断提高。

3结语

第2篇

中学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重要阶段,由于认知、年龄、阅历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还没有形成稳定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容易被一些似是而非的社会现象所误导,甚至走入歧途,因此,作为主要育人功能载体的中学语文学科,有责任担当起引导学生的义务。如在教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文后,我安排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读后感,并在课堂上开展讨论,探讨生命的真谛,人生的价值。此外,在教学中,我开展课前一分钟演讲活动,要求学生在课前搜集中外名人在成为名家造福社会、流芳千古的同时,如何敬老爱幼、关爱他人的事迹,如向老师敬酒、向老师赠款、给老师让座的故事,孔子、鲁迅等名人尊敬母亲的故事等。学生以这些素材开展演讲,“听众”听了演讲之后的感受联系生活实际再写成听后感,很多学生写出的文章感情真挚、内容丰富。在课堂上,我遴选了一些与同学们分享,既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更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提高了学生明辨是非、判断假丑的能力。

二、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爱国情怀

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教育的核心,爱国、爱家、爱党、爱人民是学生最基本的道德情感。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挖掘,巧妙加以利用,从而让学生在获取语文知识,培养语文技能的同时产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社会的道德情操,滋养浓厚的爱国情怀。如苏教版教材中《中国的土地》《美丽的西双版纳》《始终眷恋着祖国》《黄河颂》《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等等都是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经典素材。教师在演绎课文时,配以现代手段,展示迷人的画面,辅以教师的真情诵读,带学生的心灵去旅行,让他们体会祖国的山河如此多娇:徜徉在阿里山风光里、徘徊在西双版纳的美景中,流连在云南傣族泼水节的神韵间……让学生陶冶在中华文化和美丽的景色中,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产生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成就个人素养

巴金说过:“孩子成功的教育是从好习惯的培养开始的。”的确,好习惯成就一个人的成功,坏习惯则会误导孩子一生。中学阶段,正是一个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要将学生习惯的培养嫁接在课文之中,巧妙渗透习惯教育。如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我便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帮助他们改掉坏习惯,形成好习惯;如教学《皇帝的新装》时,教会学生任何时候要做一个真实的自我,如果自我膨胀,最终只能落得丑态百出,贻笑天下;教学《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我引导学生思考人在面对逆境时,是消极感慨老天对自己的不公,还是将这种困难作为推动自己前进的动力?进行《斜塔上的实验》一文,我和学生讨论,大凡在历史上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巨匠,需要的首要素养是对真理的坚持不懈的追求以及孜孜不倦的探究精神。此外,针对学生平常生活中的一些小节,在教学课文《我的老师》时,我利用课堂,展开辩论,倡导讲礼貌,懂礼仪,做一个有修养的人。

四、渗透感恩意识教育,锻造完美人生

法国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卢梭说过:“没有感恩就没有真正的美德!”在社会价值多元的今天,一些不良言行不断影响着孩子,很多孩子丧失了基本的道德底线,对父母、对身边的一切缺乏起码的感恩之心,一些触目惊心的事例让人在感到无比痛心的同时,更应引发我们的深入思考,培养孩子们的感恩之心已迫在眉睫。为此,我在教学中,利用一切时机,教育学生要懂得感恩,懂得反哺,懂得报答。如在学习课文《父母的心》《背影》时,我通过真情朗读角色表演引导学生去体会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在教学《七颗钻石》时,重点让学生体会小女孩用具体的行动来报答别人的关爱,让学生学会每天感恩一人,让感恩成为自己生活的习惯,用感恩的眼光审视周围的世界。

第3篇

关键词:中学语文德育教育以道育人

顺德区选用的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就蕴涵着极其丰富的德育内容,选文不仅体现语文工具性,更凝结着古今中外熠熠生辉的思想精华,比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崇高情感,勤劳朴实、诚实可信等传统美德,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等优良品质,教师要善于因文释道,使学生能从这些作品中接受熏陶,提高修养。

一、情感教育

1.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爱国主义从来就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管子·牧民》“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②就提出了这个观点。语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不同于政治课的说教和概念化,它以典型的人物形象、感人肺腑的事迹和优美动人的语言来感染学生。教师只要因势利导,自然能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提高民族自尊和自强不息的奋斗激情。诸如《展示华夏文化魅力》以祖国深厚的文化感染学生,三首歌词《我的中国心》、《在希望的田野上》、《黄河颂》等从不同角度歌颂祖国,激发学生爱国之情。而《鼎湖山听泉》、《飞红滴翠记黄山》、《画山绣水》《岳阳楼记》用优美的语言介绍了鼎湖山、黄山、桂林、岳阳楼等绮丽的风光。祖国壮丽的山河,欣欣向荣的面貌可以激发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

2.培养爱亲人、重友谊的情感

语文教材中不少篇章洋溢着浓郁的亲情氛围,语文不应当成为干瘪的说教,只有利用课文,结合学生自身实际,动之以情,才能晓之以理。《背影》让学生感受到骨肉亲情感人的力量,《散步》写了一家四口一起散步互敬互让的浓浓亲情,学生学了不仅感动,而且羡慕,更有一些学生带回家和家人欣赏,说自己的家人更加和睦了。而《伟人细胞》可以让学生学会友爱,重友谊。《故乡》里“我”和闰土厚重的隔膜造成的悲哀和《我的叔叔于勒》以金钱为标准衡量兄弟关系的炎凉世态从反面告诉学生友情和亲情的可贵,失去这两样感情是多么的可悲。学生联系实际进行分析和交流,感受自己所享受的亲情和友情,回忆曾经错失的或者是忽略的亲情和友情,自然变得格外珍惜和重视神圣的感情。

3.培养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

经济的发展让学生的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尤其是像顺德等经济发达的地区,学生大多居住在环境幽雅的小区或者别墅,条件是好,但无形中限制了学生的生活空间,容易形成孤僻、压抑的心理。语文教材到处渗透着开导的良药。《紫藤萝瀑布》就是一首生命的赞歌,“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引导学生乐观面对挫折。《错过》告诉学生生活有得有失,错过不要紧,关键是要积极,热爱生活,要把握机会。

二、美德教育

1.勤俭节约和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许多人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一优良传统已逐渐淡忘。对于今天的独生子女来说如何养成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一优良作风显得尤为重要。不懂得节约、不懂得奋斗的人,将是一个平平庸庸、胸无大志的人。语文教材中,表现这方面美德的内容是很多的。如《多收三五斗》、《柳叶儿》让学生了解生活的艰难,现在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批判了贪图安逸的人生态度,倡导忧患意识;《俭以养德》明白节俭的重要性,认识“要富日子穷过”的原则。

2.助人为乐和严已宽人的教育

关心他人、助人为乐,历来是我们国家的优良传统。培养青少年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思想,也是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一个方面。如课文《窗》,讲述了病房里靠窗的濒危病人为另一位病人讲述捏造的“窗外景色”,只是希望在生命最后阶段为他人送去一些快乐。这是很感人的事例,很有教育意义的,学生在读懂小说的同时自然受到感染和熏陶。《多一些宽容》告诉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如何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要互谅、互敬、互让、互爱。在日常教学中要求学生联系自己,学习这些优秀品格。

3.道德情操和人生修养的教育

人的行为是社会行为,必然对社会产生影响。如果一个人的行为方式、行为结果对社会大多数人有利有益,这种行为就是道德的。人的心灵美实质上就是道德美。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就明确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道德具有历史性和社会性,但社会主义的道德情操作为历史发展到一定阶级的精神产品,并不全盘否定历史上所有的道德传统。事实上,历史上的道德伦理对学生社会主义道德情操的形成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孟子的“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语文教材的传统名篇中这些脍炙人口的名句对中学生道德品质的积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当然,培养社会主义道德情操更要发扬我们无产阶级革命先烈、前辈和英雄人物的革命传统和崇高品质,《——你在哪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巍巍中山陵》就是很好的文本。除了中国传统革命英雄人物的影响,外国文学的选文中也体现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要充分运用教材中英雄人物的思想言行,对学生施以良好的影响。如《纪念白求恩》中的白求恩,《“诺曼底”号遇难记》中的船长等都具有高尚的情操,舍己为人的无私品质。教学时紧扣作品中的文字,剖析他们的崇高思想和英雄业绩,就能使学生的心中树立爱的丰碑,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三、人生观教育

德育中要重视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由于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的形成中,各种语文信息中的美与丑、善与恶、健康与腐朽经常错综交织,对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都会产生一定影响。所以,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清良莠,辨别精华与糟粕,在“分析”上多下功夫,并对学生在语文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及时加以诊治,促其转化。这就要求,中学语文德育中必须注意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这种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目标,应该包括诸如热爱生活,热爱人民,具有强烈事业心,富有社会责任感、正义感、集体荣誉感、民族自豪感等品质在内的情感目标构建;包括积极进取,勇于探索,自尊自强,谦虚谨慎等品质在内的性格发展目标构建;包括吃苦耐劳,顽强勇敢,知难而进等品质在内的意志目标构建。

教材中不少体现积极的人生观的内容。《十三岁的际遇》讲述了中学生田晓菲十三岁靠自己的努力进入了梦寐以求的北大,启发学生早立大志,为理想而奋斗。《贝多芬传》通过贝多芬在逆境中仍然执着的讴歌欢乐那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教育学生面对挫折和困难如何坚定自己的意志,树立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敬业和乐业》则告诉学生如何对待生活,才能实现理想。总之,教材中到处渗透着优秀品德的光芒,只要利用好,学生自然在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提高人生修养。

德育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内容,德育在教材中的体现也很多,只要恰当利用和引导,会使语文教学事半功倍,培养的学生不仅有更高的文化素养,也有更高的道德修养。

参考文献:

第4篇

感恩教育对学生德育品质的培养是多方面的,其形式也是多方面的。对中学生的德育教育一定要有其灵活性、创新性和实效性。感恩教育就是促进德育教育建设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感恩情感的培养,引导学生对情感行为进行思考,在思考过程中树立优秀的品质、道德观念,接受德育教育传递的道德情怀。

首先,通过作文写作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通过写作激发学生心中的情感,让学生体会爱、理解爱,进而心存感激,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使学生拥有善解人意、孝顺乖巧的良好品德。其次,通过诗歌诵读、讲感恩故事等实施感恩教育,以促进学生的德育教育建设。培养学生尊师爱友、孝顺仁爱之心。以丰富多彩的感恩故事,打开学生的思路,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体会中华的感恩美德,成长为一个德行高尚的人才。再次,在教学活动中渗入感恩教育,激发学生内心的真、善、美等情感。以感恩之心体会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高尚道德,从而受到熏陶、教育。此外,还可将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推荐给学生阅读,让学生从中体会感恩之情,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品质。

感恩教育的过程和感恩心理的形成都对德育教育建设有积极的意义。首先,感恩教育的过程是促进学生德育发展的一种手段,学生通过感恩教育体会,提高自身的素养,培养了其良好的道德习惯。例如,学生感恩父母、感恩长辈,就会形成对其的爱护心理,在遇到与长辈年龄相近的人遇到困难时,学生的爱心就自然地发挥出来,会主动地伸出援手对其进行帮助,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其次,通过感恩教育,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世界,优化了学生的内心情愫,使学生体会到真挚的、发自内心的情感交流,从而形成了一种广泛的、淳朴的道德观念,促进了道德教育的实施。

总之,感恩情怀的培养,使学生的道德教育水到渠成,加深了学生对高尚道德的体会和理解,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有利于中学德育教育的开展。同时,感恩教育又是德育教育建设的重要手段,通过感恩教育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思想认识,有利于学生对我国优秀文化、品质的继承和发扬,促进学生良好情操及完美的人格形成。

二、结束语

第5篇

1.1高中生德育教育要和的基本观点教育有机结合

的基本观点教育是高中生德育教育的理论基础,道德是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行为规范的总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道德的内容都是不同的,表现出强烈的时代特征,的基本观点教育则是德育教育的核心,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都离不开的基本观点教育,但是当今的高中学生,由于迫于高考的压力以及其他原因,对理论所蕴涵的科学世界观的理解非常的浅薄,这样对科学世界观如何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认识,并且依据于此建立起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就显得非常的不足,因此德育教育要和基本观点教育相结合,使学生理解掌握基本原理和蕴含于其中的科学的方法,这样才能正确地理解其以实践为源头不断创新的理论品质。

1.2高中生德育教育要和学生生活实际有机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的观点,德育教育归根到底最后是通过一定的道德行为表现出来的,高中生的德育教育也不能空谈理论,这样只会是纸上谈兵,毫无用处,而是要将德育教育和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去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并分析这些需求的心理源泉,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理想。

1.3高中生德育教育要和情感教育有机结合

德育教育的对象是人,人都是有情感需求的,情感关怀既是人类的终极关怀又是人类的基本关怀,德育教育也要体现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在德育教育中情感的教育可以充当良好的催化剂,因此,道德需要的增强、道德行为的规范,其重要渠道就是道德情感的培养。

1.4高中生德育教育要和科学精神、人文精神教育有机结合

德育教育和其他学科的教育并不是相互排斥的,相反的,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在教学的过程中相互渗透,交叉作用,共同实现教育育人的目的,实事求是、坚持真理、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等是科学精神的范畴,而人文精神是关于“价值的知识”,这些教育可以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在德育教育的同时,对学生也要进行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教育,这与当前大力提倡的教育创新也是一致的,创新精神是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融合剂。

1.5高中生德育教育要和经常性教育有机结合

德育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对学生持续的进行思想教育,短时间的集中教育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有帮助,但是经常性的教育也是不容忽视的,这就要求老师在平时教学中能及时地解答学生心中的疑问,消除他们思想中的困惑,使他们懂得立身做人的基本道理,从而塑造一个全面发展的自我。

2.高中德育教育的实践

2.1转变教学方法和观念

社会在不断的进步,德育教育的方法和观念也要随之改变,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德育教育要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不能脱离实际,泛泛而谈,空洞乏味,而是要根据高中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制定出教学计划,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以案例为引导,鼓励学生勇敢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让师生能够平等对话,双方通过合作,一起探讨,完成一堂德育课。

2.2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德育工作队伍

教师是学生的表率,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其作风、习惯与处事的方法等都会让学生看在眼睛里、记在心里,“身教”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方法,对他们的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始终保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以良好的师德风范和精神面貌去引导和影响学生。

2.3营造校园文化氛围,让环境育人

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不仅能够体现一个学校的综合实力,更能使这一环境影响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学校不仅仅要有现代化的教学大楼,而且要有浓郁的书香味,其次,学校要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氛围,学校可以在校园醒目的位置上悬挂横幅、条幅,时刻提醒每位学生“今天我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我为荣”,“努力拼搏一学年,美好回忆一辈子”,也可以让学生设计制作文明用语标语牌,或在学校的墙壁上悬挂着优秀教师或优秀学生自己创作的富有哲理性的警语,让它时时提醒、告诫学生[3-5],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积极奋进的气氛,不知不觉在行动和学习积极性上面也有所长进。

第6篇

关键词:榜样感化以身立教伙伴样板人生楷模

我们发现,在现在的学生中,问题的学生每年都有,而且不是在减少,问题也是越来越多。我们不仅要问现在的学生究竟是怎么了,班主任应该在其中起着怎样的作用呢?

应该说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发展还没有完全成熟,独立判断的能力和自主意识比较肤浅,可是,他们又有一定的是非判断的能力和自己所追求的形象,善于模仿他人。由于他们认识判断的不完全成熟性,决定了他们所“模仿”的,可能是正面的东西,可能是无意义的东西,也可能是反面的东西。也就是说他们喜欢“模仿”,但不一定会“模仿”。他们往往在模仿中受到伟大人物、先进人物的影响而积极向上,也可能受不良人物影响而变坏。这就给班主任提出了教育的课题。要求班主任利用学生喜欢模仿的特点,使他们受到正面形象的教育。榜样的力量之所以是无穷的。青少年学生,往往从他们的事迹中,懂得人生的真谛,这又比单纯说理容易接受和消化。可见,班主任应该善于用榜样感化学生,从发挥以身立教、树立伙伴样板、宣传人生楷模等方面进行正面教育。

一、发挥以身立教

所谓“以身立教”,是指用榜样感化学生从班主任自身做起。几乎每个学生都有的“向师性”,都有模仿教师行为的倾向。如“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等都说明教师对学生的榜样作用是十分巨大的。班主任是与学生相处时间最长,对学生影响最大的老师,因而班主任更应格外注意自己在学生中的表率作用。

(1)班主任要以高尚的人格陶冶学生。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班主任的以身作则,往往起到说教所起不到的作用,受班主任高尚人格长期的熏陶,学生就会逐渐形成同样的人格。

(2)班主任要以强烈的事业心感染学生。班主任对教育事业极端忠诚,对学生无私奉献,对工作兢兢业业、一片丹心,埋头耕耘。如:上课不迟到尽量做到候课、及时批改作业与周记、经常为学困生做课外辅导等,这种强烈的事业心和良好的敬业精神会对学生起到极好的示范作用。

(3)班主任要以优良的心理品质影响学生。班主任老师热情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的美好情感,班主任老师在工作中表现出的坚强的意志、毅力和韧劲,班主任老师真诚地与同学相处、能容忍学生的缺点错误并给予正确的教育,班主任老师勇于自责、富于自我批评的精神等等,都会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如:通过参与班委会和团员大会,听取班干部和团员的意见,及时了解班级学生情况,进行对班主任工作的评价,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等。

(4)班主任要以出色的业务能力和渊博的知识征服学生。班主任老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教会学生自己学习,班主任老师不断获得各种新的信息和观念并加以正确分析,教会学生独立思考,能够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样,班主任老师就会被学生看成智慧的化身,看作人生的楷模,并积极地予以仿效。

(5)班主任要以良好的仪表形象影响学生。班主任老师要注重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包括生活上的衣着朴素、仪表端庄、举止从容,办事认真踏实,谈吐文雅、含蓄而富有情趣,待人谦虚谨慎等,从而给学生一种明朗而愉快的感觉,使学生觉得可亲可敬。班主任的仪表形象往往会直接影响学生的精神面貌。

二、树立伙伴样板

班主任除了以自身的模范行为进行“身教”以外,还应充分利用学生中的“样板”进行示范。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班主任进行什么教育,提倡什么,总会有一些学生走在前面,他们的表现恰恰是班主任老师要求其它同学做到的,于是班主任老师应及时给予他们肯定性的评价,介绍他们的事迹,鼓励同学向他们学习。这种“示样”的方法对教育学生有很直接的意义。首先能起到示范作用。他们做出的“样子”,可使其它同学知道如何去做。其次,这种“示样”,因为伴随着班主任的教育活动,能使学生在班级集体中总是有“样”可循。这就等于不断把班主任的要求具体化、形象化。再次,经常从同学中提出某个人、某件事,作为学习的样板,学生容易接受,并且在同一背景下,有直接学习效法的“方便”,同时能激起你追我赶的意识,可使学生产生经学赶超的竞争心理。

三、宣传人生楷模

在用榜样感化学生的过程中,班主任更应通过讲故事、出黑板报、观看电影、收看电视节目、参与评选活动、写影评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为学生确立“人生楷模”。一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二是革命英烈;三是当代先进模范人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典型人物。这些榜样人物的事迹对青少年有强烈的感染力,且与身边的榜样相比,他们的形象更高大,更典型。班主任在推崇这些榜样人物时,应着重剖析他伯崇高的思想境界和优秀的意志品质,并不是要求学生模仿他们的具体行为。而是要吸取他们的精神力量。要教育学生学习他们远大的革命理想,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不屈不挠的意志品质、勇于牺牲、乐于奉献的高尚情操。使学生在榜样人物的崇高精神境界中受到激励和感染,并明白应怎样做人,怎样生活,怎样面对困难,怎样处理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

总之,班主任在运用榜样示范这一方法时,必须牢牢抓住以情感人这一条,激发学生的惊叹之情、敬佩之情、仰慕之情、效法之情。不使学生感动,就不可能使他们受到感染,更不可能效法榜样,也就不可能真正发挥榜样的教育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宝祥.21世纪班主任素质[J].知识出版社,2004.7.

第7篇

(一)有助于中学生健康成长。

中学德育教育主要目的是保障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中学德育从法律意识、民族精神、创新精神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培育和熏陶,促进中学生成为一位合法的公民。在进行德育教育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传统的中国教育中存在的弊端,促进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成长,在提高学习能力的基础上,道德素质也不断提升,促进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有助于发扬中华民族的精神,凝聚人民的力量,弘扬民族传统。

有助于中学生在成长时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有助于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新世纪人才,不被腐朽的思想所侵蚀,促进中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三)面对当前世界不同思想文化的影响

面对不断出现的新环境,面对中学生成长的新特征、新要求、新情境,因此不断加强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和综合素质,势在必行。

二、中学德育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不重视德育教育

中国的传统的应试教育就是注重学习成绩,所以教育活动都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关联,忽略了对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当然其中就是对于德育的培养。部分中学班主任只关注学习成绩,并以学习成绩来概括了中学生各方面的表现,从而形成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忽略,促使德育与成绩失去平衡。

(二)呈现教条化、口号化、形式化的现象

目前很多中学的德育教育目的是为了完成任务,从而让德育以一种形式化的方式出现在学生面前,没有专业的课程开展,即使后面开办了德育课程,但是大多数时间都被其他重要课程所取代;在德育内容上,通常以一些条条款款来体现德育,忽略了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德育表现上,通常是以喊口号的方式出现,没有深刻的意义,难以吸引中学对其的关注。

(三)德育和评估体系不够完善

目前中学德育没有形成完善的教育体系,通常以临时的、分散的教育为主要形式,很多时候中学德育都是针对有典型“问题”的学生个别实行;没有完善的德育体系,也没有健全的评估体系,中学德育评估的方式通常是以总结的方式或期末报告的形式又班主任完全掌握,因此会受个人主义以及主观性的影响,这种总结肯定不能准确的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

三、加强中学德育成效的策略

根据以上的叙述,正确认识到当前中学德育教育工作中的问题,中学班主任要尽量避免这些问题进行实践工作,开辟正确的方法,逐渐构建一套有效的方法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实现培养“四有”新人的目标。班主任应该根据以下几个方面制定正确的、有效的德育教育策略。

(一)重视德育教育

中学班主任首先要将观念进行改变才能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德育在整个学生教育活动中流于形式的现象,将德育工作真正放到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位置上面,坚持“要治学,先树人”的教育理念。中学班主任肩负重任,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还要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二)让德育教育工作更“活”更“实”

中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任务很重,中学时期的学生处于心理、身体发育的关键转变时期,思维新奇独特,新鲜事物对他们充满了吸引力,在情感方面也逐渐走向成熟阶段。也因为这样,在这个时期的中学也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不同刺激与诱惑而走向歧途。针对中学生特点的独有性,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就应该将德育变“活”,不是单纯的教条式教育,班主任应该将各种德育内容与各门课程有机结合,结束传统的说教方式,促进学生更容易接受。中学班主任不仅要将德育变“活”,还要做“实”,使其学生受到真正的启发,净化自己的思想,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