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6 16:04:55
序论:在您撰写初中德育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当前,农村初中学校的教师普遍感觉到:现在的学生真难管!不知道现在的学生究竟想什么?发自肺腑的说教根本无济于事,更有甚者,无论对学生多好,只要批评他、教育他,学生就把以前的一切抛到九霄云外了。现在的德育工作中,确实存在着教育方法过于简单、传统教育的涛声依旧、只注重讲道理的说教、对学生新时期生身新变化的不知、学生家庭的变化等等诸多原因。其结果是教育工作者或苦口婆心、或暴跳如雷、或压制恐吓,被教育者则是或充耳不闻、或内心抵触、或心惊胆战,教育效果不佳。一句话学校的德育工作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相脱节。基于以上认识,农村农村初中学校德育工作的改进是非常艰难的,但是必须改:加强教师德育队伍建设,提高学校德育工作整体水平,用教师的敬业爱岗、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典型事例给学生以正面、直接的学习榜样;定期培训德育工作者,组织他们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德育工作理论、学生心理理论等知识,提高学校德育工作者的理论工作能力;选拔德才兼备、事业心强的教师充实学校德育教师队伍;制定学校德育工作的考评和奖励机制,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采取丰富多彩的教育方式,拓宽教育途径,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二、关于德育工作的对象问题
当前农村初中德育工作面越来越严峻了,教育对象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出现了几类学生,独生子女;父母常年外出的留守学生;单亲离异家庭的学生;令很多学校倍感压力的校内外寄宿生。这些学生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他们有的以我为中心、天老大他老二、有的孤独失落、有的自备敏感、悲观失望。这些特殊学生在农村学校是异常突出的,一方面农村外出人员剧增,一些地方耕地少,劳力多,闲暇时间出外打工,这一教育对象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一方面市场经济、新思潮、新观念的冲击,农村出现了离婚群体,一些家庭根本不把离婚当回事。另一方面初中学生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可塑性极大,德育教育更为艰难。作为德育工作者必须从内心关爱这些学生,他们的一举一动、一点一滴都要了如指掌;学校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建立特殊学生档案,实施关爱贫困学生,经常和他们谈心、交心、暖心;组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让这些孩子积极参与,并乐于参与,感受到班级、学校、集体的友爱、温暖、温馨,把自己的心融入到活动之中。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健康幸福地成长,也有利于学校德育工作有效和谐地进行。
三、关于德育工作的问题
1.注重情感教育,培养良好性格
教师在德育过程中,应当更加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加强与学生在课堂内外的沟通,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关系,发挥德育更大的作用。教师应该发挥引导作用充当学生的倾诉者,帮助学生解决课堂内外的矛盾,预防学生因为无人诉苦而走上错误的道路,酿成苦果。比如,教师可以在德育课堂中组织问题梳理活动,让学生将自己困惑的问题通过发言、传递纸条甚至发送短信等方式大胆告诉老师,而老师则可以在课堂上以第三人称的视角向学生们解答问题,或提出一些建议。青春期的初中学生遇到的困扰也许复杂也许简单,只需要教师在课堂中耐心解答,让学生能够勇于面对自己的问题并解决它。这样的方式可以在学生性格养成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培养学生健康的身心素质。
2.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德育效率
教师在进行初中德育教育中,应当格外注重实践活动对德育的作用,开展丰富生动的德育活动。教师可以在校内外同步开展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比如,校内方面可以义务打扫教室、清理垃圾、维护校园设施等,校外方面则可以开展献爱心活动,如探望孤寡老人、帮助社区开展文化活动等志愿活动。这些活动对学生的良好品德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可以从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政治品德。另外,教师在开展多样化的德育时,可以将德育渗透到其他各项学科中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可以与其他各科任教教师进行沟通配合,在初中教学的所有学科中都加入德育教学元素。例如,教师进行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可以加强学生对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及法制知识的认识与了解。历史教师则可以在进行历史知识讲解时着重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和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传承。这样通过各项初中学科中穿插的德育和德育教师的配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有助于学生的性格品质培养,让学生成为知识与品德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
二、结语
三人行,必有我师,学生应学会取长补短,通过以前带后、中间互结的方式,让学生互动互助,教育学生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找到彼此的闪光点,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应树立学生中的楷模,号召学生去学习,通过互结对子的方式引导学生在认识、审视自己言行的同时,也认识、审视了他人的言行,学生可以在对照和体验中不断成熟,人生观、审美观和价值观都得到完善。
二、制定适合班级情况的管理措施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教育学生是不能缺少相应的管制措施的。我在班级设立评价表,学生针对某些问题提出建议及相应的措施,针对学校提出的道德行为规范,建立自己班级的特色评价表,通过学生自评和互评、教师评、家长评等方式分出等级,及时反馈给家长,并记入档案。
三、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教师想让学生喜爱和敬佩,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不断进行学习充电,多与一些有经验的班主任交流,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借鉴好的方法,让自身的文化积淀厚重些,再加上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一定会得到学生更多尊重。教师以自身的魅力去影响学生,也是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自身的示范作用去影响学生,必将事半功倍,用师德去教育学生,以良好的榜样引领学生成长,是每一名班主任教师必须做的。
四、教师应付出自己的爱心
首先,初中德育课程的内容设置存在着脱离实际的问题。部分学校的德育课程内容注重对知识的系统化的强调,容易将德育知识与德育生活实践分开,切断了德育与生活的联系。比如部分思想品德课程,在学生的知识掌握评价过程中,注重知识的考察,而忽视了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内心成长。其次,初中德育有效性的影响因素还有德育方法的问题,德育的开展过程需要综合采取各种各样的方法,然而在实际的德育工作过程中,通常是采取统一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发挥。还有部分初中德育的教育者,自身素质有待提高,教学业务水平和道德教育理念落后等问题也影响了初中德育的实效性。
二、增强初中德育实效性的实施策略
1.因材施教的多元评价机制
学生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具有自身不同的性格特点和个性品质,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就要抓住学生的个性特点,建立多渠道的班级评价机制。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的德育评价当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对学习具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可以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使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完善自己的品德修养,从而提高思想素质。另一方面,要加强学校对学生干部的培训,学校可以通过来自教务处、德育处、学生会等多部门的考核,确保评价数据的真实性。在评价中实现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有效落实。因材施教的多元评价机制能够促进各个层面学生的有序发展,减少在单一评价中出现的德育落实的误差,有效落实学校的德育工作。
2.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德育内容
增强初中德育实效性的实施策略之二是提供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德育内容,德育内容是初中德育的核心载体,德育内容的选择和设计直接影响学校德育的整体质量。一方面,从内容的完善角度来说,我们可以增加分层次的德育教学内容,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身心发展特征,选择适合学生的德育知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学生们身边发生的事情。比如道德教育中,对于公民义务劳动的规定,通过对于各种表彰奖励和劳动模范等案例的讲解和讨论,让学生自主体会,内化个人行为。另一方面,各科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实现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此外,还可以增强乡情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能够热爱家乡、热爱民族。
3.创新型德育方法的落实
1.学校对德育教学不够关注、在互联网发展的背景下,学校对德育教学依旧保留在原始的教学模式上,无法适应当前网络化的教学要求。学校内部的德育教学并未直接面对互联网逐步推进的挑战,造成学校的德育教学十分滞后,缺少对学生的科学指导,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非常不利。
2.家庭教育领域的问题。家庭教育会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发挥重大作用,家庭教育也要与时俱进,针对网络化的现状而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在网络化逐步推进的当今,家庭教学会对学生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在家庭教学过程中,有关家庭成员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业情况,也需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在家庭教学过程中,很多父母不能准确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学生上网非常顾虑。开展强制性的管理,造成学生的叛逆心理。这一不科学的家庭教育模式要改变,有关家庭成员要强化互联网知识,开展科学性的教育。
3.学校德育教学有关从业者的素质问题。在初中德育教学事业中,有关从业者缺少专业能力。德育教学有异于其他学科,要求有关从业者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当今部分学校中,互联网德育老师缺少准确的教学意识,而且对网络化的青少年教学方式不科学。在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利用传统陈旧的教学措施,强制化管理,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
二、强化网络化背景下初中思想道德教学的科学方式
1.强化对网络化德育的认知。面对互联网的逐步推进,在德育过程中,要与时俱进,通过持续演变的社会现实来提升认知。学校德育从业者要全面认知网络化的影响,为有效进行德育教学做好前期工作。在教学过程中,要创新教学模式,了解互联网覆盖的广泛性。针对受到互联网不良影响的学生,要改变教育方式,科学引导。努力完成自身思想道德意识的与时俱进,为实现学校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的创新不懈努力。
2.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在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专业能力对德育开展成效发挥重要影响。在目前互联网持续发展的形势下,有关从业者要全面认识互联网发展的社会形势,了解到互联网产生的多方面的作用。具备系统全面的认知。确保和青少年有效沟通。要针对当前的教育状况,持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进而开展好有关工作。
子女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会受到父母观念的直接影响,而子女的心理负担直接来源于其父母的期望。如果父母的期望过高且不切实际,子女会产生消极心理,长此以往,最坏的情况则是其失去信心不求上进。同时,家长期望过高,也容易产生不良情绪,从而影响其对孩子的教育方式。这样以来,不但会让家长失去耐心,也对亲子关系有极为不好的影响,从而导致家庭教育的失败。由此可知,形成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对家长或监护人而言至关重要。首先摆正心态,不以成绩衡量子女,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其次树立合理可行的家庭教育目标,充分观察孩子的综合能力,给孩子制定有能力实现的目标,从而提高其自信心、激发学习热情。最后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通过说服教育、贪心沟通、体贴谅解及鼓励表扬等,让子女能够很快理解和接受。总而言之,父母将对子女的爱与其教育方式相结合,就是对子女最佳的教育。
2进一步优化管理过程
学校教育的意义在于让孩子在其能够受到良好教育的时期而有所获,感知人生幸福。所以,在对城镇化进程下初中生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学校的教育不能单一的以升学为目的,而是要为孩子的未来发展打下基础,让他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健康成长。
2.1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
学校作为孩子离开家庭后的主要社会化场所,就需要充分重视和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和优势,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首先,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相结合,设置适宜的课程安排,在教学中注重因材施教,从而不但让学生获得一定的生存技能和相关技术知识,还能提高其思想意识。其次,有针对性的制定适合城镇化农民子女的教育计划,通过建立这部分子女的信息卡(档案),充分掌握他们的基本情况。同时,完善学校的寄宿制度,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和教师的教育与管理职能,让留守学生的寄宿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同时,学校要关注城镇化农民子女教育情况,动态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变化动态,从而实现孩子们学习与心理的并驾齐驱。最后,要平衡思想教育与情感教育的课程安排,以班级为单位定期对城镇化农民子女开展教育,着重针对这部分子女的品德、心理方面的问题,通过心理老师的进一步增加,心理辅导教育课程的进一步开设,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此外,学校需结合自身办学条件,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吸引这些学生参加文明健康的活动,引导学生加强自我教育能力、自主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促使他们尽快适应新环境,增加与其他人的联系,融入新集体。当前,城镇化农民家庭存在较多问题,这就要求学校能够担负起指导家庭教育的角色。因而学校应该多给家长提供培训的机会,从而给教师和家长提供沟通交流的机会,进而更好的了解学生,帮助家长在家庭德育中的主导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并积极与学校的安排做好配合,从而建立起一套合理的学校影响家庭的教育管理机制,进而帮助学生特别是初中生提供一个合理的教育氛围。
2.2城镇化农民子女的自我教育和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要让学生了解抗挫折是一个人的人生必然的道路,可以尽早告诉学生“问什么天上不会掉下馅饼”的道理,为什么说“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让学生总心底里接受未来的一切都是充满挑战的,这样就使得学生对挑战有了一个心理上的预期和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与自我奋斗的精神,“自古英雄出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要教育学生树立干大事,做大事的做法。要了解成长的过程是前进与曲折性的统一的过程。要教会学生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困难和挫折,尽可能地不被挫折击倒,就是击倒了也要爬起来。要教学生学会自我疏导。有些挫折可能是由于自己造成的,许多同学往往陷入自责、自备的痛苦境地,丧失继续前进的勇气,所以,自我疏导、自我排解是很有必要的。
在日常的师生交流中、班会中,班主任要利用适当的场合表扬某学生的吃苦精神,用榜样的作用激发学生抗挫折的信心与动力,或结合班集体中的偶发事件和常规工作的评议,对学生身上出现的不健康的情绪反应,如自卑、气馁、消沉等进行分析,正面引导,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做一个意志坚强、乐观向上的人。例如:张同学一贯自以为书法水平高,可参加全校的书法比赛却名落孙山,班主任抓住这件事,开展主题活动,使大家明白:动机与目标,能力与期望永远存在差距,任何时候既要想到“过五关,斩六将”,也要准备好“败走麦城”。这样,日积月累,潜移默化,挫折耐力就会渐次提高,从而做到宠辱不惊、成败安然,将胜利、失利都作为零的起点。
二.开展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励志活动
班级励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环境,布置一定的环境氛围如教室的标语布置、校外的条幅、自己的励志格言等等;一个是各种活动,可以组织对交往能力、解决问题的方法、道德冲突问题、如何对应挫折等的讨论。在教育中我们应该注意竞赛意识的培养,如: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参加一些竞技性的活动,让学生在运动和游戏中参加竞争,慢慢培养其积极参与竞争的习惯与良好的心态。我们可以让学生参加如远足、登山等极限砺志活动,让学生在快乐的痛苦中慢慢培养对挫折的良好心态。
以下是我校本学期刚结束的一次远足活动方案,主要内容如下:
一、活动目的:丰富课外生活,加强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爱护环境等教育,培养正确的成长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锻炼身体素质,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
二、活动内容:《绿色环保》主题会;野炊;沿途游览;写活动总结。
三、活动要求:
1、学生分小组,每组组长对带队老师负责,不单独行动,一切行动服从学校和老师的统一指挥,加强纪律观念。沿途交通要道,须服从交警和学校安全指导的指挥,注意交通安全。
2、发扬勤俭节约、吃苦耐劳和助人为乐的精神,活动途中同学之间应互相帮助,团结友爱,比纪律,比风格。
3、加强环保意识,实践绿色环保。各小组安排专人带好垃圾袋,活动过程中不乱抛废弃物。
从活动过程与学生的总结中可以看出:在活动中,学生发扬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很多同学受伤了还坚持到底,互相帮助和鼓励的现象非常普遍。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从吃苦中、战胜困难中感受到了成功与满足,有的学生此后的状态明显得到了改变,这种心理感受比从锻炼身体中得来的更多。
三.积极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不健康的心理带来不健康的行为。不健康的心理使得学生对各种问题的看法产生偏差,一些小事情能使得他们总是“迈不过那道坎”。人在遇到挫折时,往往会出现消沉、苦闷、焦虑等情绪状态,向父母、老师或知心朋友倾诉衷肠,会缓解沉重的心理压力,从中会获取应对挫折的勇气和方法。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目前,我们很多的学校都专门配备的心理健康教师,但是心理健康工作也不能总是要求心理教师去解决,班主任对孩子的心理教育责任更大。那么我们如何正确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赏识教育可谓一大热门话题。然而,我们还应清醒的认识到,赏识教育切莫过度。当前中学生大都是父母的宠儿娇女,他们习惯于优越的家境和舒适的生活,经受不住压力与挫折,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较低。广东省的一群中学生在其进行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对中学生的抗挫折能力进行了一次调查,发现优等生、城市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明显低于中差生和农村的学生。所以,我们要重新审视对孩子的奖赏与惩罚、批评的关系,重新审视我们为孩子提供的一流条件是不是就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所以,我们的学生需要的可能正是给点困难。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故意制造点难题,创设些困境,启发学生面对难题、困境、想出解题和走出困境的办法,如:指定个别学生去做一件他不擅长的工作等。对于骄傲自满的学生,老师要有意识地多给他一些挫折——考了高分,老师也可以找一找他的问题;对于那些消极自卑的学生,则要少给他们挫折——考砸了,老师也可以找出他的优点给予肯定。当然,一根树枝如果猛地让它折弯一定会折断,抗挫折能力的培养是慢慢地折弯的过程,毕竟我们的学生是一颗颗幼苗,他们有很好的可塑性,但是却不够坚强,抗挫折能力是慢慢培养的。在广东的某个城市,有一位父亲让自己年仅8岁的女儿每天跑上百里去锻炼马拉松运动的细胞,这样的心态恰恰会导致孩子的不健康心理,结果是难以预料的。
四.注意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良好的人际关系标志着我们有着比较好的社会支持系统。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可以减轻挫折对我们的打击,而糟糕的系统则会加重挫折对我们的打击。
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还离不开互相的合作交流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解决问题、寻求帮助能力。当前我们的新课程改革对我们的课堂提出来的要求就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发挥其主体精神,让他们积极去讨论、发言、交流,让他们时刻在解决困难中探索,这样的课堂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
在课堂中,老师一定要关注那些参与能力差、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因为在这样的课堂中,这些学生更容易形成自卑、孤立等不良的心态,要鼓励他们、发现他们的优点、为他们设置合理的学习目标,让他们从进步中感受快乐。如:让他们去发言,让他们组织本组的各种学习活动等,在学习中锻炼他们的能力。
五.挫折教育中存在的一些误区:
1、批评甚至体罚
“被罚惯了的孩子皮厚”这是事实,问题是:即使是提高了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这也不是最好的方式。况且,这种方式所引发的一系列负面效应是极其巨大的。提高孩子的承受能力有无数的途径!在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上都可以培养!批评与体罚在一些情况下会增强学会的抗挫折能力,但决不是提高抗挫折能力的根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