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3 11:56:45
序论:在您撰写绿色农业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创新体系建设加快。科云绿色农业技术集成中心连续多年加大对农业机械、试验设施装备等物资的投入,开展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举办观摩、展示活动,对农民进行现场培训。由于建设成效显著,该中心的基地已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和集成示范基地”。此外,隆平高科国家级玉米种子研发中心建设正在积极推进,河南科技学院杂交小麦研究科研项目巳取得初步成效,这些都为济源市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含量提升奠定了良好基础。绿色农业防控体系逐步完善。建成济源市植保田间观测场及应急药械库,梨林镇东部万亩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区,大略镇寺郎腰村3500亩的大葱种植基地被定为绿色农业防控示范区。健全了市、镇、村三级监测防治体系,成立社会化防治组织100余个,推广应用大型车载植保机械300余台,构建起了“监测预警准确、扑控快速高效、监管规范有力”的动植物保护体系。高产示范区全面建设。针对土地流转率加大、农村劳动力结构调整等现状,济源市先后建成五龙口玉米万亩高产示范方,积城镇/j、麦万亩高产示范方以及多个千亩方、百亩方’为全市粮食稳产高产提供了科技保障。
2.存在的问题
济源市农业科技支撑能力逐渐加强,但与农业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关键技术成果明显不足,产前、产中、产后等技术集成配套不够。二是农业科技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尽合理。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一线的实用型专家还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尤为突出的是基层农业科技人才弓I不进、留不住。三是由于体制机制等原因,农业生产、教学、科研、农民培训、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等工作的衔接不够紧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科技整体合力。
3.意见和建议
虽然资源优势明显,但在发展典型的同时,忻州市发展生态农业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水资源缺乏、水土流失严重、农田水利建设滞后,土壤肥力水平下降,土地生产力水平较低,品牌产品不多、推广力度不够、技术体系不够完善、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业生产中存在掠夺性经营思想、小农业思想,条条各自为政和短期行为等难题。近年来,忻州市在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上,一直存在着以下几个大的问题:
①广阔的石质山区宜林地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到处有山地,就是少林木,而且原有的国有林、集体林也在萎缩。全市山区有宜林地66.7×104hm2以上,但大多数是荒山秃岭及稀疏草灌植被,一直沉睡着、闲置着,基本无人问津,无人去承包、去造林。
②广阔的黄土丘陵宜林、宜果、宜牧地资源也没有得到很好的综合开发利用,反而是农垦过度,致水土流失严重。黄土丘陵包括荒山荒沟面积也在66.7×104hm2以上,但均以农耕为主。虽然酥梨、核桃、红枣、海红果、仁用杏等是这些生态区域的优势品种,但一直没有大的发展;农林牧综合开发治理也不普遍,只是在退耕还林项目区种植了一些新的树种。
③广阔的盆地平川宜农宜耕区存在着产业结构单一、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种植业大、养殖业小,大量的玉米等秸秆资源白白浪费,焚烧成灾。没做到种养结合,使纯农业村农民的收入单一,为了高产高效,便依靠大量投入化学物质,致农业污染日趋严重。
2建设绿色生态忻州应该做好的大文章
2.1围绕生态产品,做好农林牧复合生态经济的大文章
长期以来,忻州市农业自然资源处于高负荷运行状态,自然资源的生态性能不仅得不到恢复和提高,为了保持粮食增产,还不得不增加化肥、农药、激素的投入,导致土地污染日益严重,恶化了原有的农业生态环境,使农业活动陷入恶性循环的困境,从而成为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生产绿色、有机、无公害产品,既绿化了荒沟荒坡,保持了水土,又可同时产出果、粮、畜等优质产品。忻州应打破部门分割,大力推广林草、果粮、林药、林菇,或利用各种林地及果园,大力发展林下生态养殖等一系列高效的生态农业及循环经济新模式,既能显著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又能产出绿色品牌产品。
2.2围绕农业增效,做好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发展大文章
从2006年起,忻州市观光农业点由原来的3个发展到现在的大大小小77个,观光旅游农业收入超过13亿元。忻州市是旅游区,要借助旅游业,对当地产业转型、农民就业增收和新农村建设方面做出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利用蔬菜大棚基地和核桃、杏、枣、梨等干鲜果基地,通过发展设施农业、现代农业技术,建设特色精品果蔬采摘型农家庄园。建设集蔬菜产业、采摘、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学习培训农业示范基地。
2.3围绕农民增收,做好资本发展山地生态经济大文章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之中,进行农业生产以及农产品销售也必须要有新的改进。选择新的销售方式,改善农产品生产方式,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满足人们的需求,这样才能够让农业生产有更好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多优质的农产品。当前对绿色农业推广的工作,是国家都高度重视的,这是促进农产品生产地区发展的关键。而在绿色农业推广的过程之中遇到了很多阻力,下面是笔者针对我国当前的发展情况,对绿色农业推广的创新思考。
1.1注重绿色农产品生产的推广
绿色农业的关键是农产品的无害化,在进行生产的过程之中,要注意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减少对人体有害的化工产品的使用,让农产品生产者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寿光蔬菜产业能够拥有今天这样的发展,就是在进行蔬菜生产的过程之中,合理的进行化工产品的使用,保证蔬菜健康化,以此来促进人们选购其蔬菜,正是因为如此,才让寿光蔬菜受到了人们的爱戴,让更多人愿意选择寿光蔬菜,使其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经历了多年的发展,能够被更多人所认可。
1.2提高农业生产者的绿色生产意识
进行绿色农业推广,最关键的一点还是要提高农业生产者的绿色生产意识。很多农业生产者仅仅是注重产量,为了提高产量会使用大量的化肥和农药,来保证农产品的产量。同时在进行农业生产以后,对农产品垃圾的处理方面为了减少在这方面的投资也比较随意,这也就导致了很多农业生产者在进行生产的过程之中,会给使农产品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其中会残留大量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而且还导致由于农业生产而给环境带来了巨大影响和伤害。学习寿光蔬菜基地的发展战略,进行绿色生产,在生产的过程中保证农产品安全,同时对生产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
1.3建立示范基地
通过绿色农业的示范基地建立,让农业生产者了解到绿色农业的重要性。通过示范基地的建设,让大家更加直观的了解到进行绿色农业的好处,了解到绿色农业给人们带来的收益,这样在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之中才能够有更好的表现。通过示范基地的生产以及科学的管理方式,让人们对绿色农业有一个更切合实际的认识,这样会更具有说服力。寿光蔬菜能够有今天这样好的发展,也是由于在发展的过程之中,其利用示范基地的建设,对市场的情况进行分析,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样生产的好处,才使得该蔬菜生产地区能够取得今天这样骄人的成绩。
1.4进行产业预警机制的建立
建立安全生产的预警机制,像寿光蔬菜那样,对生产以及销售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进行预警机制的建立,让农业生产者可以随时了解到市场动态,能够根据市场的变化情况来进行产业调整。这样不论市场如何变化,生产都能够适应市场的发展变化,使市场在发展的过程之中立于不败之地。
1.5注重品牌战略
在进行绿色农业推广的同时让人们提高品牌战略意识。寿光蔬菜经过长期的发展,能够成为我国蔬菜重要品牌,甚至已经成为在国际上知名的品牌,就是由于其对品牌战略的重视。注重品牌建设和宣传,才让其拥有了今天享誉国内外的盛誉。
2结语
1.1人地矛盾突出库区目前人口约2540万,农耕地195588hm2,人均耕地0.05公顷,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的人均0.053公顷警戒线,农业沿袭传统“粮猪型”二元结构运行,产业空心化,农业比较利益低,80%的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农村缺劳力,土地撂荒面积扩大,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540元,人均粮食354kg,人民生活贫困。
1.2地形崎岖——自然灾害频繁,农业基础条件差三峡库区大部县属秦巴山区和武陵山区贫困落后县,地质灾害严重,据不完全统计,仅库区重庆段地质灾害总数有755处,总体积约12.59亿m3,从70年代起洪涝灾害年年都有发生;伏旱频率高,大部分地区频率≧60%。政府对农业固定资产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滞后,水利年久失修,农田保灌面积仅占31.96%,粮食产量低而不稳。
1.3森林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库区由于植被稀少,大片的荒山没有绿化,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目前水土流失面积达5.1万km2,土壤侵蚀模数3775.59t/km2•a,每年进入库区泥沙达1.4亿t。严重的水土流失使耕地减少变薄,坡耕地土地生产力下降,制约了粮食生产。
1.4水土污染严重,农业生态环境恶化三峡库区产业空心化,近年来沿江县市采取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因此,乡镇企业星罗棋布,聚集中心城镇,2013年城镇人口已超过51%。每年库区生活垃圾约380万t,工业固体废物3000多万t排入江河,常在库区回水区形成污染带。在农业上每年每公顷耕地施化肥、农药(折纯)720kg和2.72kg,致使水土受重金属Cu、Cr、Pd、Zn、Hg的污染,河水水质恶化,鱼类种群减少。据在云阳澎溪河采水样测定,亚硝酸盐氨30㎎/l,水土污染后,土地生产力下降,食品不安全,影响人们身体健康。
2、三峡库区发展绿色低碳经济
农业模式根据库区立体气候的特点,提出以下四种发展模式
2.1山地丘陵区立体开发利用模式库区山地丘陵占总面积95.7%,由于复杂的地形地貌,独特的立体气候,农业生产模式应分层布局多样发展。平坝浅丘陵区,土地资源不足,但质量高,是水稻、小麦、玉米主产区,为保证库区2000多万人有粮食吃,要建设基本农田,推广良种良法,加强水利建设,改造中低产田土,测土配方施肥等综合配套技术,提高单产,确保粮食安全。在丘陵低山缓坡地带,温、光、水条件好,因地制宜种植柑桔、蚕桑、油桐、李桃等经济林木,并推行农林复合(Agroforestry)经营,实行林粮间作、果粮间作、林药间作,林下还可围网养鸡养羊,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对高山地带,气候寒冷,水土流失严重,应建设水源涵养林用材林,控制水土流失,实现山青水秀,林茂粮丰,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2.2生态养殖模式库区溪河纵横,水域辽阔,为鱼类生物提供了良好栖息条件,应大力发展草鱼、鲤鱼、鲫鱼。库区还有86617hm2稻田,在水源条件好的地方,推行稻田养鱼,既增加农民收入,又能促水稻增产。
2.3发展城郊观光旅游农业三峡库区历史森林文化景观有1000多处,巫山的小三峡、奉节的白帝城、云阳的张飞庙和龙缸、忠县的石宝寨、丰都的鬼城、涪陵的白鹤梁等等,在全国都颇有名气,要精心策化,发展乡村旅游,建立农家乐,吸引人们参观,增加经济收入。
2.4发展庭院经济模式库区农民居住分散,每户村宅占地约0.03hm2,土地肥沃,便于管理。应充分利用这些闲散土地发展种养殖业和加工业,形成不同类型的村镇庭院经济模式,因地制宜发展小果园、蔬菜园、畜禽园、花卉园,为城市提供无污染绿色生态食品,既增加了农民经济收入,又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2]。
3、推行绿色低碳经济农业的对策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吸收C02释放O2,根据科学研究估计,我国农作物与草本植物每年要吸收115万吨C02释放80万吨O2[3],因此实行科学管理,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如何减少化肥、农药、畜禽养殖粪便排放,实行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对改善环境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重大意义,为此,必须采取以下对策。
3.1实行新能源发展战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随着我国工业迅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快,高能耗需求将呈刚性增长。为了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转型,淘汰高能耗企业与节能减排结合起来,通过技术创新,实施新的新能源战略。首先要减少烧煤发电,积极利用水资源、天然气资源、太阳能资源、风能资源来发展新的能源,减少石油高碳能消耗,实行清洁生产,特别要加强林业建设,绿化荒山,减少碳的排放,这是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农业的关键所在,应普遍推行。
3.2推行免耕,减少化肥用量根据资料介绍,我国土壤含碳量约为18.57万t(土壤平均深度0.88m),是植被碳库容量的30倍[1]。因为农耕地有着巨大固碳潜力,通过土地利用方式,改变传统翻犁方式为免耕,能保存土壤中的碳含量,免耕还减少农机械使用,减少化肥量的使用,间接减少农碳的排放,能改善土壤生态环境。
3.3实行稻田水旱轮作,减少CH4的排放种植水稻是CH4的排放源,库区有86000多公顷稻田,应通过改制,实行水旱轮作,这是因为稻田CH4排放通量比冬水田低50%以上。各地应根据水源气候条件,可推行稻麦轮作,稻菜(油菜)轮作,稻薯(马铃薯)轮作。这种耕作制度能合理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复种指数,既能增加粮食产量,又能减少CH4的排放。
3.4推广沼气净化池,发展农村新能源库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在15℃以上,适宜沼气发酵。目前农村约有50%的农作物秸杆被烧掉和沤火灰,释放大量CO2和烟尘,污染了环境,污染了空气,增加了雾霾天数。今后应推行秸杆过腹还田,以人畜粪尿为有机原料,大为发展沼气净化池,使农村粪便得以科学处理,既增加了农村新能源,又改善了生活环境。
3.5发展高效生态循农业库区温、光、水资源充足,建设节能日光温室设施农业,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温室采取微滴灌技术和反光幕补光技术,发展高附加值的蔬菜和名贵中药材,如在棚内种三季蔬菜,番茄、花菜等,也可种黄连、天麻、半夏等各种名贵药材,既能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又能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4]。
1.1能够有效降低环境污染
传统的农业机械制造过程会消耗掉大量的能源和自然资源,并且由于生产技术落后、不科学等原因,会产生资源利用不充分、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由于机械制造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等对周边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环境恶化、生态退化等现象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而现代农业机械中的绿色制造是基于农业发展信息的基础,对肥料、农药以及相关能源利用绿色环保理念,确定使用分量和使用的时间而开展的,这样不仅增加了农业生产的科学性,优化了生产效率,提高了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而且还有效降低了环境污染,更好地满足了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产品绿色健康的要求。
1.2节约农业机械生产的原材料和能源
传统的农业机械产品在组成结构和功能上缺乏全局性和一致性,一旦达到使用年限后,由于部分构件损坏,购买不到合适的配件,没有做好废旧和闲置农业机械设备的回收工作,造成了大量的资源和能源浪费,同时加大了农业机械的环境处置压力。现代农业机械的绿色制造有效改善了这一问题,不仅在农业机械生产制造方面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能够站在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对农业机械生产进行规划,提高农业机械生产的高资源利用率,有效减少资源消耗。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在农业机械制造上的应用进一步增强了现代农业机械生产的绿色经济效应,加强了资源共享,促进了现代农业绿色制造的不断优化。
2绿色制造在现代农业机械中的发展趋势
2.1现代农业机械绿色制造
将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绿色制造在现代农业机械中的多元化发展趋势主要是指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绿色制造技术和绿色制造设计将从多个层面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全球化、社会化、集成化、智能化和产业化等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农业机械制造的主要特点。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各个国家关于农业机械产品的生产环境指标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加上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农业机械绿色制造涉及的各个方面都要进一步完善。另外,绿色集成制造技术和绿色集成制造系统将成为未来农业机械绿色制造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
2.2农业机械绿色制造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绿色制造在现代农业机械中的应用能够进一步优化农业机械制造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农业机械的绿色设计和制造方式方法都应当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的消耗,要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农业机械绿色制造,加大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大力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另外,为了进一步优化农业机械制造的资源环境功能,还应当将绿色制造设计和实施与新兴产业紧密的结合起来,例如农业机械废弃物的回收处理服务业、绿色制造软件产业等等,在丰富和扩展农业机械制造的延伸领域之外,还应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制造的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
3结语
1.1绿色食品的问题
现代社会经济主导发展绿色食品产业,但是在发展绿色食品过程中,没有一定的保护措施,生产出来的绿色食品没有一定的安全和质量上的保证,在生产绿色食品管理中缺乏一定的监管力度,严重影响了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虽然发展绿色食品产业,能够促进农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但是在现代的社会中,由于对市场体系不够完善,在我国的许多企业中,都缺乏一定的法律意识,企业在绿色食品产业中滥用绿色食品的标志,假冒绿色食品,不仅对人们的身体有着一定的影响,而且还不利于本企业经济的发展,还对农村生态环境有着一定的影响,阻碍了农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由于现代社会经济主导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在发展绿色食品产业中,绿色食品数量较少、产业结构的不合理、规模比较小、产品较为单一,没有办法满足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需求。
1.2生产绿色食品成本过高
在现代的经济社会中,发展绿色食品产业能够有效促进农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但是在发展绿色食品产业过程中,由于绿色食品的生产成本过高,严重阻碍了农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要想生产绿色食品,就必须要有过硬的生产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绿色食品不使用农业化肥,对土壤、气温等各种要求比较严格。绿色食品的包装,必须要进行单独包装,还要投入一定的人力和物力。虽然发展了绿色食品产业,但是还要申报绿色食品产品的标志,在申报过程中,需要花费过多的费用,就会造成了发展绿色食品过程中成本过高的问题。
2绿色食品产业促进农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基础,要想有效促进农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
2.1促进农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绿色食品产业就是在无污染的区域内,利用一定的自然资源,生产出无污染的安全绿色食品。在绿色食品生产的过程中,对农村生态环境不会造成任何影响。如今社会发展中,绿色食品产业是一种有着非常大发展前景的新型产业。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满足现当代消费者的需求,而且还符合农业经济发展的要求。我国的农业发展,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是趋势。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还能由传统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通过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能够有效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还能推动农业结构的调整,最终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优化,所以,在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下生产出来的绿色食品肯定是安全无公害的,能够符合消费者的需要。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技术。在生产绿色食品过程中,由于对生产技术有着一定的要求,必须充分利用现代的先进技术,对生态环境和安全进行严格的控制,促进了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才能促进农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2.2加强绿色食品监管力度
在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过程中,要通过一定的手段来加强绿色食品监管力度,促进农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大力发展绿色食品能够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不仅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且还能通过绿色食品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在生产绿色食品过程中,对全过程进行全程监控,能够使得绿色食品的质量达到标准。只有绿色食品质量达到了一定的标准,才能促进绿色食品产业,进而推动农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2.3加强政府的调控
在发展绿色食品产业过程中,为了能够促进农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政府必须要加大力度进行宏观调控。生产绿色食品过程中,要保护生态环境,能够有效维护生态平衡的发展。政府要建立环境保护机构,通过一定手段来加强环保管理,能够把环保责任制与经济相结合,促进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加大环保投资力度,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建立绿色基地,能够保证绿色食品产业良好地发展。还要加强环保意识,政府通过宣传教育,提高消费者环保意识,引导消费者改变消费观念,促进绿色食品消费。在进行宣传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宣传绿色食品的优点,还要对生态环境保护进行一定的宣传,这样不仅能保障消费者的身心健康,还能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2.4提高市场营销力度
在现代社会中,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需要越来越高,大多数的绿色食品只能通过普通渠道进入市场。需要拓宽市场,建立专业化的绿色食品市场,能够有效保证绿色食品流动的现代化建设,进而提高绿色食品的流通率,保障绿色食品的安全、质量等,同时还要杜绝假冒伪劣的绿色食品进入市场。通过开展电子商务,构建绿色食品网络营销平台,能够极大促进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进而能够促进农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3结语
近几年随着湖南省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长株潭一体化以及衡阳承接产业转移区的建设,衡阳市及其周边衡南县、衡阳县、蒸湘区等县区绿色现代农业园区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地发展。衡阳市充分利用武广、湘桂高铁、在发挥大湘南中心城市优势,整合社会资源,突出发展特色等方面,重点建设多元化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然而,衡阳市现代农业园区也存在诸多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
1、政策扶植力度不强
政府相关配套的政策支持力度还不大。如在现代农业园区企业的税收优惠、三农财政资金扶持、人才引进等方面政策仍不够完善。同时,在引导上、下游联动方面,没有形成成熟的上下游产业链,且在给予绿色产品的绿色通道方面也没有相关的政策支持。
2、人才储备不足
绿色经济视角下现代农业园区运作的人才储备不足,高层次管理人才和科技人才不多,经营管理机制滞后。高校、科研机构在这方面研究的成果不多,对农业园区的经济模式、生态模式的研究还不够充分,园区的生态链和产业链比较短,也还没有形成相关得理论知识,这导致企业经营管理者、农业产业工人、农民、政府公职人员、消费者等都缺乏对新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系统学习。
3、没有形成区域特色
衡阳城区、城郊结合部的城中村以及周边衡南、衡阳县等农村地区,政府相关部门没有制定农业产业园区发展规划和目标,园区建设缺乏必要的可行性论证和科学的总体布局,项目建设重复较多,布局的随意性太大,甚至项目因人而定,造成同质产品泛滥,市场差异化程度低,竞争力低下,造成了区域性的优势资源无法充分发挥优势。
4、服务体系不完善
相关软、硬件服务体系不完善,硬件建设不多,软环境建设较差,招商引资能力不足。与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密切的相关产业服务体系还尚未形成,行业间、部门间、企业间的沟通不畅,缺少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链条不长,难以带动周边农民致富。
二、衡阳市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模式
经过多年实践,衡阳市在改变传统农业发展模式方面,积极探索并尝试适合区域经济特色的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模式,主要有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农户主导型等模式。
1、政府主导型
政府在总体规划、发展方向、政策资金上给予一定的指导和支持,委托完全市场化的主体开展具体的农业产业化的工作。此模式的优点在于农业园区的发展方向与政府的发展目标相稳合,农业开发区可以摒弃眼前的利益,朝着规模化、集约化、科技化、绿色化的方向发展。例如,衡阳市各县区设立的农业开发区是由有关职能部门利用财政资金设立的市场主体,全面负责园区的规划、建设、招商引资和经营管理等各项事务。
2、企业主导型
依托由民营资本参与投资建立的农业龙头企业,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政府部门坚持“围绕产业扶龙头、围绕龙头建基地”的思路,紧紧围绕优势主导产业,统筹安排土地治理和产业化经营项目,一手抓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一手抓扶持产业化经营,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如祁东县黄花集团、香芋集团、金鹏草席集团等。此模式是比较适合于资源丰富、旅游观光农业等特色农业园区。
3、农户主导的合作生产模式
农民以土地使用权作为出资的主要方式,或者提供自己的劳动力。此模式农户负责园区的基础设施、土地使用费及经营管理,通过以自己的土地使用权出资,或者把其他周围农户的土地使用权租赁过来,实现规模经营,既保证了农村土地在农民自己手中的流转,又保证了生产效率。例如,衡阳县角山镇的水稻园区生产的水稻,该品牌以水稻农业合作社为依托,将20亩以上的大户和零散的农户相结合,以农业合作社为平台,打造“角山米”这一大米品牌,促进水稻的销售。
三、绿色经济视角下衡阳市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策略
1、完善软环境与硬件设施,搭建现代农业的公共行政信息平台
由政府相关部门进行专题调研,充分利用衡阳市及县市区的绿色经济发展的资源条件合理规划现代农业园区空间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一乡一品,一县数品”的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园区发展格局,避免项目重复、恶性竞争发生。运用政府职能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给予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相应的优惠政策,以吸引人才流入,对于区域内职业院校涉农专业给予重点扶持,完善人才吸收机制。政府、企业搭建现代农业的公共行政信息平台,让产业链各环节的信息共享实现全方位、零距离。
2、注重产品多样化,建立混合纵向一体化的联结机制
农业产业园区应根据区域自然资源条件、人力资源、区位优势吸引支持绿色经济发展模式的农业企业或机构,实现企业规模和种类的多样化;同时建立混合纵向一体化的联结机制,以一家核心龙头企业为主体进行产业链设计,带动其上下游产业聚集和发展,不同利益主体通过独资、控股或参股的形式参与产业链各环节的投资经营,将某种环节以某一利益主体,而又不与其他利益主体在某一功能环节以合同契约进行联结。如衡阳市雨母山农产品龙头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带动区域的整体产业链及旅游、餐饮等行业的发展,形成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
3、加强市区与周边郊县的良性互动
从生态经济角度出发,在现代农业发展上进行合理规划,充分发挥市区、城郊、县域地理环境不同的农业区域的比较优势,现代特色农产品在城市的商业规划、行政管理、企业发展、产业一体化中,系统地进行规划,重视市区和周边区县之间的互动和交流,避免基础设施和农业项目的重复建设,以防出现同质产业园,同时避免恶性竞争导致本地区经济利益受损,应当发展本区域有特色、有潜力的农业产业,实现绿色经济和农业园区的双赢局面。
4、建立“公司+园区+农户”的组织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