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6 16:04:40
序论:在您撰写教师职业发展规划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职业发展规划;高原期;幸福感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是教师在充分认识教育意义基础上,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随着课改逐渐深入,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材、新的课程评价观,都对中小学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制订合理科学的教师职业发展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一、中小学教师职业发展规划的涵义
1.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
教师职业是门特殊职业,同其他职业一样,教师职业具有社会价值,对社会发展有推动作用;同时教师职业也是一门专业,需要掌握系统的学科和教育专业知识技能,接受长期专业训练。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指在开放的教育教学情境中,教师进行自我规划、主动谋求个人职业生涯和专业发展的动态活动过程。
2.中小学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结构及原则
(1)中小学教师应根据个人特点、社会要求和学校愿景,做出有计划、有系统、能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职业规划。职业规划分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一般而言,5年以下教龄的教师处于适应期,思索如何把在师范院校学到的理论用于实践,得到领导、同事的认可;5~10年教龄的教师处于成长期,渴望能力得到提升;11~20年教龄的教师其教学能力、风格和心态都趋向成熟,处于稳定期,对教师专业的发展程度很满意;20年以上教龄的教师处于衰退期,职业发展停滞不前,若不能突破瓶颈,这种状态将持续到退休。
(2)遵循原则。①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职业规划是为更好地发展专业化而量身打造,但同时必须符合社会和学校要求。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所培养的学生必须符合国家对人才的要求,教师在制订自身的职业规划时应处理好个体特点与社会要求的关系。②发展性与现实性的统一。规划应基于自身优势和特点,不能过高或过低,过高则希望渺茫,失去信心,过低则太易达到,起不到作用。同时,规划是对未来目标的计划,能提升教师专业水平、职业效能和人生境界。简言之,尽力而为且量力而行。
二、制订职业发展规划对中小学教师的必要性
1.中小学教师职业规划的重要性
(1)自我实现和增强幸福感的有利工具。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人需要不断自我发展、自我实现,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能调动工作积极性,减少盲目性。因此,职业生涯规划不仅有利于专业发展,也关乎职业幸福和人生幸福。教师职业幸福感,指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运用教育智慧,获得学生好评,感受到作为教师受到的尊重与欢乐。它既是对职业成就的肯定,也有学生对教师的道德肯定、知识折服和感情依恋。陶行知说过,教师最大的幸福是培养出令自己崇拜的人。
(2)帮助处于职业“高原期”的教师走出困境。上世纪70年代末,“高原期”的概念首次被提出,它指职业生涯到了某个点,上升的职业空间最小的时期。中小学教师工作量大,经济收入一般,社会地位不高。随着新课改的深入,社会对教师期望加大,长此以往,教师对未来感到迷惘、疲惫;再加上大部分教师不能成为领导,从而使其觉得自己的需求未得到满足,职业情感逐渐淡漠,职业生涯“高原期”随之产生。
2.目前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培训部门、学校及教师本身对规划不够重视
(1)社会未充分认识职业规划的重要性,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培训机构未把它列入议事日程,尚未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
(2)学校认为职业规划是教师自己的事,不关心也不介入,很少组织专题培训来提高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
(3)教师认为这是无关紧要的事,没有系统规划,也缺乏职业规划意识和能力。
三、研究对策
1.教师应有职业规划的主人翁意识
教师应表现出自觉能动的自我意识,认识到自己是职业生涯发展全过程的主人翁。成功的职业规划要求教师基于自身的特点,符合社会和学校对教师教育能力的要求,不断调整自己前进的步伐。
2.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应积极提倡每位教师进行职业规划
(1)帮助教师树立基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的职业理想,职业理想是教师对工作目标的向往和追求,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巨大动力。
(2)提供职业规划的培训或指导。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或其他教师教育机构都要把职业规划列入培养或培训的内容,满足教师对职业规划知识和技巧等的需求。
(3)提供多样化的发展载体,如教学观摩、培训、反思性教学、校本教研、行动研究和叙事研究等活动。
(4)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确立职业规划的标准,将教师职业规划的态度、实践和绩效作为考核教师的重要指标。
中小学教师是新课改的主力军,是教育的中坚力量,教师质量影响教育质量。因此,教师本身对教师职业发展应高度重视,社会力量应积极提倡并给予支持,不断提高中小学教师职业发展规划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宁本涛.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及对策再探讨[R].“学校变革与教师发展:历史、理论与方法”国际学术研讨会,2009(11).
[2]寇冬泉、张大均.教师职业生涯“高原现象”的心理学述[J].中国教育学刊,2006(4).
关键词: 师资培养 职业发展规划 双师素质
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制度的意见》(教职成[2011]16号)文中指出必须把完善教师培养培训制度作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全面推进和落实职业教育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需要,建设一支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专业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然而长期以来职业教师师资队伍建设中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发展,本文试从高职教师职业发展规划中师资培养的角度谈谈教师的职业发展。
一、高职教师普遍存在问题
职业教育有别于普通院校教育的重要标志是其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中等应用型专门人才和劳动者。这就要求学校在传授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高度重视实践、操作、应用技能的培养,这一培养目标决定了职业学校教师要具有“双师素质”能力,即除了要具有系统的相关学科理论知识、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能力之外,还要具备一定的职业实践能力和职业岗位素养,而这正是在大部分职业院校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以我校某系为例,38名专业教师中直接来源于大学毕业生的教师33人,占专业教师总数的86.8%,只有13.2%的教师来源于企业,而绝大部分的专业教师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系统的培训,这显然是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一大原因,因此如何更快更有效地促进职校教师职业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高职教师职业发展的目标内涵
由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决定,教育部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也明确了“双师素质”教师的要求,因此高职教师职业发展应当从“双师素质”角度出发,既要包括学科技能专业性,又要包括教育教学专业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思想品德素质与职业道德素质的完善。教师必须有高尚的思想品德素质和崇高的职业道德情操和人格,只有如此才能形成执著的事业心、顽强的工作精神、科学的治学态度和良好的协作关系,才能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2.科技人文知识与专业知识的融合更新。教师必须全面掌握专业知识及人文教育知识,走综合发展的道路,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成为全面发展的教育者。
3.实践能力与研究创新能力的提升。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使教师除了传授专业基本知识理论外,更重视学生职业适应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高职教师要向既能讲授理论知识又能训练操作的“双师型”方向发展。
三、高职教师职业发展规划的重要性
教师职业生涯是与教师本人在学校教书育人等一系列活动相关联的职业经历的模式,它包含两重含义:
一是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管理,是指教师本人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而实施的管理,它是以实现个人发展的成就最大化为目的的,通过对个人兴趣、能力和个人发展目标的有效管理实现个人的发展愿望。
二是组织职业生涯规划管理,是指组织针对个人和组织发展需要所实施的职业生涯管理,组织从本组织成员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需求出发,有意识地将之与组织的人力资源需求和规划相联系、相协调、相匹配,为成员职业上提供不断成长和发展的机会,帮助、支持成员职业生涯发展所实施的各种政策措施和活动,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在实现成员个人的职业生涯目标的同时实现组织的目标和可持续发展。
我校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高职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研究》课题组曾对江苏省33所五年制高等职业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33所学校中75.8%的学校曾经要求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但是仅有9.1%的学校对一些关键性的岗位人员有针对性地制定了职业发展规划方案。同时通过对江苏省五年制高职校的130名教师进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显示,在118张有效卷中认为学校提供关于教师职业发展信息的占37.3%;学校对青年教师有一套有效的指导措施的占33.1%;学校对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提供机会的占31.3%。从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虽然大部分学校均对教师做了职业生涯规划的要求,但是能够根据高职校发展和学校人才需求制订相应职业发展规划,并对教师进行倾向性引导培训的并不占多数。
高职教育的特点决定了他对“双师素质”教师的需求,如果仅凭教师一己之力在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中摸爬滚打,势必造成教师对职业规划的盲目性和所取得职业目标满意度的低水平。因此高职校管理部门根据学校发展和人力资源规划的需要,在学校中制订与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相适应的职业发展规划,以引导教师主动进行职业生涯管理,使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和组织生涯规划管理和谐发展,将会更有效地推进学校师资培养的建设,推进“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推进学校更好更快地发展。
四、高职院校职业发展规划
职业教育教师既面临着一般教师的专业成长任务,又有着特殊的专业成长轨迹,从高职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角度出发进行高职校职业发展规划,应当在职校教师的教育性、职业性和学术性三方面出发进行规划。
(一)教育教学发展规划
教育教学能力包含教师的基本素养、学科知识背景、对学科知识结构的认知、对学生认知发展的认知、学科教学的各项能力等五项内容。在教师发展初级阶段,尤其对青年教师要加强教师岗前培训工作,目的是让年轻教师学习教育教学基本理念、了解教师的职业特点和要求,掌握教育规律,提高教师基本素养,为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履行教师职责打下基础。学校要建立相应的岗前培训机制,使青年教师有培训渠道;要建立考核激励机制,使青年教师在培训过程中有压力、有动力,以激励青年教师努力提高教学水平的自觉性。
我校从2008年开始进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尤其对青年教师的成长制定了完善的培训培养和考核管理办法,使青年教师在相关机制的引导下很快地完成从职业准备期到职业适应期的转变。
职业学校的教育特点与普通学校的教育特点有着明显的区别,职业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传授一个职业,教师在学习传统的教育方法理论的同时也要进行《职业教学论》和《职业科学》两门职业教育关键学科的学习。学校在进行职业发展规划管理时要将这两门学科的学习纳入教师职业生涯学习内容进行培训。
(二)职业能力发展规划
《国家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明确了职业教育对建设“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要求,职教师资的职业能力培养对职教教师的成长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它包括教师对职业活动的了解,对职业活动涉及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等,学校在进行教师职业能力发展规划时应突出培养教师职业技术科学知识和职业实践能力。
由于我国对职教师资培养的制度的暂时不够完善,我们无法完全借鉴德国职教教师的定期企业顶岗制度,以全面获取本专业范围内的实践知识和技能,了解企业内部问题和社会状况。但是学校在进行师资培养时应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深化校企合作关系,重视对教师职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教师对行业的指导作用,建立职教教师的企业实践制度,将企业顶岗制度化。
我校在教师职业能力的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视教师的企业顶岗制度,近几年一直采取“请近来,走出去”的教师培养方式,对专业教师进行企业文化、生产流程、工艺路线、岗位人员职责和需求等进行培训,同时将教师派到企业进行岗位顶岗,与企业亲密接触,采用“培训归来话感受”的方式让大家共同分享所获取的企业文化、实践知识等内容。通过这些对教师的培训培养方法让职教教师逐步向“双师素质”转换。
(三)终身学习发展规划
对教师终身学习发展规划的制定也是对教师学术性的培养,职教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全面学习观念,才能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教育者。广博的文化底蕴、深厚的学科基础、基于实践的科研能力是一名教师在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中不断取得进步的重要基础,终身学习发展规划是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学校职业发展规划的基础。
五、结语
师资培养是高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职校师资培养的研究有助于激励教师潜在的寻求发展欲望,使教师自我职业生涯规划发展有依托,有助于推进学校人力资源层次提升,加强高职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促进学校做到“职得其人,人尽其才”。
参考文献:
[1]蒋旋新.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与展望,职教论坛,2006,VOL20.
[2]王维婷.五年制高职校教师职业生涯与专业发展联动的调研报告,江苏教育,2012(06).
[3]朱懿心,宇.从职教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谈职教师资的培养,中国高教研究,2007(11)
论文摘要: 师资培养是教师职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作为教育行业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师资培养过程中有着不同于普通院校的特点。本文从高职教师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了高职教师职业发展的目标内涵及职业发展规划的重要性,并从教育发展规划、职业能力发展规划、终身学习发展规划三方面阐述了高职校职业发展规划管理对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作用。
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制度的意见》(教职成[2011]16号)文中指出必须把完善教师培养培训制度作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全面推进和落实职业教育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需要,建设一支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专业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然而长期以来职业教师师资队伍建设中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发展,本文试从高职教师职业发展规划中师资培养的角度谈谈教师的职业发展。
一、高职教师普遍存在问题
职业教育有别于普通院校教育的重要标志是其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中等应用型专门人才和劳动者。这就要求学校在传授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高度重视实践、操作、应用技能的培养,这一培养目标决定了职业学校教师要具有“双师素质”能力,即除了要具有系统的相关学科理论知识、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能力之外,还要具备一定的职业实践能力和职业岗位素养,而这正是在大部分职业院校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以我校某系为例,38名专业教师中直接来源于大学毕业生的教师33人,占专业教师总数的86.8%,只有13.2%的教师来源于企业,而绝大部分的专业教师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系统的培训,这显然是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一大原因,因此如何更快更有效地促进职校教师职业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高职教师职业发展的目标内涵
由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决定,教育部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也明确了“双师素质”教师的要求,因此高职教师职业发展应当从“双师素质”角度出发,既要包括学科技能专业性,又要包括教育教学专业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思想品德素质与职业道德素质的完善。教师必须有高尚的思想品德素质和崇高的职业道德情操和人格,只有如此才能形成执著的事业心、顽强的工作精神、科学的治学态度和良好的协作关系,才能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2.科技人文知识与专业知识的融合更新。教师必须全面掌握专业知识及人文教育知识,走综合发展的道路,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成为全面发展的教育者。
3.实践能力与研究创新能力的提升。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使教师除了传授专业基本知识理论外,更重视学生职业适应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高职教师要向既能讲授理论知识又能训练操作的“双师型”方向发展。
三、高职教师职业发展规划的重要性
教师职业生涯是与教师本人在学校教书育人等一系列活动相关联的职业经历的模式,它包含两重含义:
一是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管理,是指教师本人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而实施的管理,它是以实现个人发展的成就最大化为目的的,通过对个人兴趣、能力和个人发展目标的有效管理实现个人的发展愿望。
二是组织职业生涯规划管理,是指组织针对个人和组织发展需要所实施的职业生涯管理,组织从本组织成员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需求出发,有意识地将之与组织的人力资源需求和规划相联系、相协调、相匹配,为成员职业上提供不断成长和发展的机会,帮助、支持成员职业生涯发展所实施的各种政策措施和活动,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在实现成员个人的职业生涯目标的同时实现组织的目标和可持续发展。
我校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高职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研究》课题组曾对江苏省33所五年制高等职业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33所学校中75.8%的学校曾经要求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但是仅有9.1%的学校对一些关键性的岗位人员有针对性地制定了职业发展规划方案。同时通过对江苏省五年制高职校的130名教师进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显示,在118张有效卷中认为学校提供关于教师职业发展信息的占37.3%;学校对青年教师有一套有效的指导措施的占33.1%;学校对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提供机会的占31.3%。从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虽然大部分学校均对教师做了职业生涯规划的要求,但是能够根据高职校发展和学校人才需求制订相应职业发展规划,并对教师进行倾向性引导培训的并不占多数。
高职教育的特点决定了他对“双师素质”教师的需求,如果仅凭教师一己之力在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中摸爬滚打,势必造成教师对职业规划的盲目性和所取得职业目标满意度的低水平。因此高职校管理部门根据学校发展和人力资源规划的需要,在学校中制订与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相适应的职业发展规划,以引导教师主动进行职业生涯管理,使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和组织生涯规划管理和谐发展,将会更有效地推进学校师资培养的建设,推进“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推进学校更好更快地发展。
四、高职院校职业发展规划
职业教育教师既面临着一般教师的专业成长任务,又有着特殊的专业成长轨迹,从高职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角度出发进行高职校职业发展规划,应当在职校教师的教育性、职业性和学术性三方面出发进行规划。
(一)教育教学发展规划
教育教学能力包含教师的基本素养、学科知识背景、对学科知识结构的认知、对学生认知发展的认知、学科教学的各项能力等五项内容。在教师发展初级阶段,尤其对青年教师要加强教师岗前培训工作,目的是让年轻教师学习教育教学基本理念、了解教师的职业特点和要求,掌握教育规律,提高教师基本素养,为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履行教师职责打下基础。学校要建立相应的岗前培训机制,使青年教师有培训渠道;要建立考核激励机制,使青年教师在培训过程中有压力、有动力,以激励青年教师努力提高教学水平的自觉性。
我校从2008年开始进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尤其对青年教师的成长制定了完善的培训培养和考核管理办法,使青年教师在相关机制的引导下很快地完成从职业准备期到职业适应期的转变。
职业学校的教育特点与普通学校的教育特点有着明显的区别,职业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传授一个职业,教师在学习传统的教育方法理论的同时也要进行《职业教学论》和《职业科学》两门职业教育关键学科的学习。学校在进行职业发展规划管理时要将这两门学科的学习纳入教师职业生涯学习内容进行培训。
(二)职业能力发展规划
《国家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明确了职业教育对建设“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要求,职教师资的职业能力培养对职教教师的成长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它包括教师对职业活动的了解,对职业活动涉及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等,学校在进行教师职业能力发展规划时应突出培养教师职业技术科学知识和职业实践能力。
由于我国对职教师资培养的制度的暂时不够完善,我们无法完全借鉴德国职教教师的定期企业顶岗制度,以全面获取本专业范围内的实践知识和技能,了解企业内部问题和社会状况。但是学校在进行师资培养时应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深化校企合作关系,重视对教师职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教师对行业的指导作用,建立职教教师的企业实践制度,将企业顶岗制度化。
我校在教师职业能力的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视教师的企业顶岗制度,近几年一直采取“请近来,走出去”的教师培养方式,对专业教师进行企业文化、生产流程、工艺路线、岗位人员职责和需求等进行培训,同时将教师派到企业进行岗位顶岗,与企业亲密接触,采用“培训归来话感受”的方式让大家共同分享所获取的企业文化、实践知识等内容。通过这些对教师的培训培养方法让职教教师逐步向“双师素质”转换。
(三)终身学习发展规划
对教师终身学习发展规划的制定也是对教师学术性的培养,职教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全面学习观念,才能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教育者。广博的文化底蕴、深厚的学科基础、基于实践的科研能力是一名教师在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中不断取得进步的重要基础,终身学习发展规划是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学校职业发展规划的基础。
五、结语
师资培养是高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职校师资培养的研究有助于激励教师潜在的寻求发展欲望,使教师自我职业生涯规划发展有依托,有助于推进学校人力资源层次提升,加强高职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促进学校做到“职得其人,人尽其才”。
参考文献
[1]蒋旋新.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与展望,职教论坛,2006,VOL20.
[2]王维婷.五年制高职校教师职业生涯与专业发展联动的调研报告,江苏教育,2012(06).
关键词:药学专业;高职教师;职业发展规划
0引言
教师职业发展的规划在现代高职教育中有重要意义和作用。制定有效的职业发展规划不仅可以使教师提高自己的素养,更好地利用教育改革的契机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还能够促进教师积极主动地提高工作效率,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同时也可以促使学校为老师提供合适的职业发展通道,提高办学质量。药学专业的高职学校对教师有更高的要求,因为药学专业知识复杂繁多,医药工作者又背负着艰巨的社会责任,所以要求药学专业高职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能拥有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崇高精神,从而要求教师能帮助学生做好一系列的职业发展规划。
1药学专业高职教师职业发展规划意义
药学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其研究和发展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我国的药学事业近年来的发展也是非常迅猛的,药学专业有很广阔的前景。但是专业人才稀少,高质量人才更是缺乏,所以培养高质量的药学专业人才迫在眉睫。药学专业培养的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人文社科知识,扎实的基础医学知识和系统的药学知识,同时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科研思维能力与实践技能,要拥有救死扶伤的奉献精神。所以对药学专业教师具有较高的要求。对教师个人来讲,要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制订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能激励自身向高层次发展,增强个人对整体环境的把握和对困境的应对能力,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养药学专业人才。
2药学专业高职教师职业发展规划步骤
2.1自我剖析
自我剖析就是对自己做全面的分析,主要包括个人的需求、能力、兴趣、性格、气质、学识、智商、情商、思维以及组织管理、协调、活动能力等方面的内容。教师在进行职业发展规划之前,先要进行深刻的自我剖析,例如自身是否热爱教育事业,能否乐观积极地对待自己的专业和工作,和学生细心耐心地交流;是否善于采集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各方面的信息资料,丰富课堂教学;是否能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周到细致且能集中注意力深入教育教学;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无借鉴他人,虚心学习,在压力和挫折面前足够坚持;是否对科研的参与热情高,并且严谨踏实地完成科研任务。
2.2教育环境分析
影响职业规划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个人所面临的工作环境,教师的工作环境包括学校外部的社会环境和学校内部环境。教师在制定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时,要分析环境的特点、环境的发展变化情况、自己在这个环境中的地位、环境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以及环境对自己有利或不利的因素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在机会来临之前做好准备,抓住每一个机会。高职学生是刚刚初中毕业,十五六岁的花季少年,他们大多数还懵懵懂懂,处于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很多人还没有树立远大的目标和理想,这时教师的引导是很重要的。高职学校一般专业性都较强,专业课程知识复杂繁多,对实践性的要求高,培养的人才要更符合社会的需求。特别是药品开发、研究、生产、销售和医院药房等工作对专业能力的要求非常高,而且药学专业人才背负着救死扶伤的社会责任,因此教师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社会的需求,有目的地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对于培养药学专业人才至关重要。
2.3确立目标
职业目标的确定包括职业生涯发展路线的选择。教师职业路线主要有三个方向,即根据自己的个性、能力、爱好等综合考虑,选择教育教学研究方向、教书育人的方向以及行政管理方向。另外还包括职业目标的选择,即设定自己在什么时期要取得何种成绩、晋升到什么职称等。在了解自己、评估环境的基础上,确立职业发展目标,例如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加强师德修养;立足班主任岗位,加强班主任基本功训练,提升自身素养;学以致用,转变教育教学方法,探寻自己的教育之道;立足教学科研,努力成为教研能手和科研积极分子等。
2.4制定实施方案
有了教育目标,教师还需通过实际行动,制定实施方案,使得职业发展规划的内容得以实现。教育目标与措施应当具有可行性,制订时应尽可能详细和具体,以利于定时检查与落实。教师可以根据阶段性目标制定实施方案,例如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以自学或参加辅导班、继续教育等方式提升自己;加强在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积累,掌握学生的心理,调试自身的心态;增加在管理方面的经验,及时请教他人,努力完善与不同学生的沟通方式,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完成好班主任工作;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及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对教学方法的驾驭能力;经常制定短期计划,完成好计划以激励斗志,有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学会和别人一块分享喜悦,常和别人合作,保持高度的自信心;积极参与科研项目,提高科研热情,秉承严谨踏实的工作及研究作风,力求多出科研成果。
2.5评估与反馈
评估与反馈是个人对自己的不断认识的一个过程,是对高校教师这个职业的不断认识过程。由于实践中影响教师职业生涯的因素很多,有的变化因素可以预测,有的变化因素难以预见,因此,制定好职业生涯规划之后并不意味着规划工作的停止,而是要以发展的眼光不断地对职业生涯规划进程进行评估与反馈,以便根据实际情况重新选择发展路线、修正职业生涯目标、变更实施计划。
3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促进教师自身全面发展并逐步实现职业目标,达到学校、教师和学生的“三赢”,为社会输送优秀的药学专业人才,药学专业高职教师制定职业发展规划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制定职业发展规划时要做到对自我分析深刻,对教育环境分析准确,目标确立切合实际,实施方案制定完善,评估与反馈及时有效,这样,就能培养出真正符合社会需求的药学专业人才。
作者:惠晶 单位:无锡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杨曦.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探讨[J].科技信息,2009(32):745-746.
关键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规划
0引言
国家“十四五”规划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随着百万扩招计划的落地,对高职院校教师的不管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调研走访,了解到在受访的高职院校中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比均接近50%,青年教师逐渐成长为支持高职院校转型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青年教师如何实现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是当前建设高职院校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重要课题。
1现状调查
1.1问卷调研
为更好地了解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规划相关情况,本调查以霍兰德(Holland)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为依据,设计了调研问卷,问卷内容主要涵盖了基本信息、青年教师对自身和职业规划的认知、面临的困难及期望得到的支持等方面。随机向年龄在40周岁以下高职院校的教师发放,共发放问卷124份,回收有效问卷102份,回收率约为82.26%,调研结果有效。
1.2结果分析
在此次回收的102份有效调研问卷中,30岁以下的教师有52人,31-35岁34人,36-40岁的为16人;男性26人,女性76人;其中,行政人员8人,专任教师76人,辅导员14人,专业技术职务人员4人。以下将从青年教师自身认知情况、对职业规划认知情况和期望得到的支持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2.1青年教师对自身认知情况
在选择高职院校教师工作的原因方面,基本情况如图1所示,50.98%的青年教师认为在高职院校工作稳定,工作时间相对自由;39.22%的教师是因为符合自身兴趣爱好,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是出于发展因素而选择的这份职业。对自身所具有的优势和劣势情况了解程度方面,15.69%的青年教师对自我认知还是非常明确的,52.94%的教师表示比较了解,但也有1.96%的教师还是不了解自身的优劣势的,对自身认知的不明确将不利于青年教师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进行职业发展规划。此外,在对青年教师工作任务和工作量的调研中,约80%以上的青年教师表示存在工作任务繁重、教学、学生管理和科研难度大但收入却处于较低水平。
1.2.2青年教师对职业规划认知情况
在对职业规划重要性的认知方面,62.75%的受访教师认为职业规划对其非常重要,33.33%的教师认为比较重要。对于是否有明确的职业规划目标,反馈结果如图2所示,由此可知,数量相对平均,39.22%的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并在不断努力,23.53%有明确的目标但尚未开始为其努力,21.57%的青年教师有明确的目标,但受到其他客观条件的约束,目标很难实现,而剩余15.69%的教师则是尚未确立明确的目标。目前被调研青年教师中,70.59%有初步设想,但自认为设想还不成熟,有清晰具体的规划的教师占比仅为17.65%。由此观之,大部分青年教师对于自身未来职业规划的认知情况还是不明确的。
1.2.3期望得到的支持
在规划职业生涯发展方向的最大困难的问题上,78.43%的青年教师认为工作过于忙碌,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去规划,54.9%认为是学校缺乏引导,如政策与资金支持,还有41.18%认为是由于自身的生活压力相对还是比较大和家庭牵扯导致自身职业生涯规划不能进行。而被问到职业生涯发展过程最期望得到的支持时,84.31%的青年教师希望学院能够提供政策、制度支持,能够为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创造条件,74.51%希望能够提高薪资待遇,切实减轻青年教师所面临的生活压力,72.55%认为学校应做好职称评定等与教师利益相关的工作,还有部分期望支持教师学历提升,为学历的提升创造宽松的环境或举行教学工作交流活动等。
2存在的问题
2.1压力过大导致职业倦怠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压力主要来源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教学任务相对较重。随着百万扩招计划的落地,各大高职院校的招生数量都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较大规模的上涨,而与之相对应的师资力量确没有得到相应的配备,所以就会出现师生比例失调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青年教师在接受简短的培训后往往就需直接负责一门或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同时兼任至少一个班级的辅导员。此时,青年教师所面对的除了教学压力之外,还有来自学生管理方面的压力,同时,面向教师的心理疏通渠道事实上是缺乏的,长期的压力不断积累确得不到舒缓和释放,那么就容易造成职业倦怠。二是学生学习能力和品行的差异,导致青年教师在工作中易产生心理落差。教师通常对于自己的教学或学生管理工作都有自己的期许,高职院校现阶段的学生多为95后或00后,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个性化特征较为明显,他们热衷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或学科,但对于不那么感兴趣的课堂就没有热情,忽略教师为教学课堂或班级管理所付出的努力,这样会给教师形成一种挫败感,长期以往,也会导致职业倦怠的出现。
2.2职业规划意识相对薄弱
青年教师自身规划意识相对薄弱主要体现在没有明确的规划目标、不会主动了解教师职业发展两个方面。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发展方向可概括为三种:教学型、科研型和技能型。大多青年教师对于自己到底将来往哪个方向发展还是处于迷茫的状态,他们不知道这三个方向的发展到底有何区别,因为没有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所以无从下手,也有部分明确了自己的方向,但却不知该如何实现。根据走访部分高职院校,大部分学校对青年教师职业发展所做出的标准化的硬性要求,忽略掉了不同青年教师的个性,对于其职业规划意识的培养模式基本为学校统一组织相关培训,所有青年教师参加培训,培训结束后要求所有参会教师提交总结。培训内容大多集中在教学能力、学生管理及科研能力等,但缺乏专门针对于青年教师职业发展路径和方式等内容,且不同的院校发展情况不一样,所以对于教师来说职业发展路径也是有区别的。
2.3职业发展激励机制不完善
对于每个人来说,选择一份职业都有着自己的追求,但总的来说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层面:物质的追求和精神的追求,教师也一样。根据调研结果显示,70%以上的受访教师认为院校激励能够更加激发其工作潜力。现阶段大部分院校都缺乏针对处于不同岗位和有着不同要求的青年教师而设置的专门性的激励,总的来说,青年教师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对于教师的激励机制大都是传统方式,即院系根据人事、教务及科研等部门制定的相关指标进行考核评价,主要是用制度来对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专业水平进行规范,确没有考虑到教师的专业情感和理想发展的需要,且缺乏专门针对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相应的激励机制。其实对同一批进入学校的不同青年教师来说,其成长步伐是存在差异性的,部分教师的成长空间相对较大且时间相对较短,但收入水平确并无太大差距,还可能由于职称或级别的关系低于其他教师,所以对于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激励机制有待完善。
3对策建议
3.1青年教师自身层面
一是需要主动对环境进行认知和评估。在进入学校之前要对自身发展特点、学校整体环境和条件进行了解,充分考察性格是否适合教育行业,自己的发展目标跟即将就业的这所学校是否一致。二是需要为自己进行符合个人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需要加强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入职后自己需要主动去了解学校教师发展方向、职称评定等相关要求,找到适合自己的目标、方向和职业发展道路,同时在工作中要不断强化自己的内心,学会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找到适合自己的心理疏通方式,舒缓和释放压力,。三是在职业实践过程中要及时地进行调整与修正。如果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自己选择的方向确实不适合自己或者自己经历过努力仍然没办法达到,这时候就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与修正,学会取舍,而不能盲目的进行,否则不仅会给自己带来额外的压力,还可能会导致健康问题。
3.2学校管理方面
一是要关注青年教师身心健康。对于青年教师,规范管理是有必要的,但也不能忽视他们的身心健康,特别是学校应该对老师予以支持和保护,为其提供更有安全感的工作环境,关注其成长与发展,让他们能更安心地工作。二是要构建支持青年教师个体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青年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离不开他所工作学校的管理和支持,因此领导和相关部门应当予以重视并给予相应的帮助,在学校发展大方向下,充分发挥并支持青年教师个体发展,为其提供更多的平台。在新入职青年教师的培训中,切实加入符合本校校情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使教师了解学校的发展目标、发展路径及职称或职位发展要求,进而促使其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并付诸实践。改变传统的相关部门确定内容的培训为以教师实际需求为导向的培训模式,培训的设置应当以教师需求为起点。三是完善激励机制,提高青年教师薪资待遇。对于青年教师而言,大多数为刚毕业或处于家庭形成期,开销相对而言较大,主要收入来源为工资,所以适当的激励一方面能够体现出学校对教师工作的认可,能够为教师认真工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另一方面物质奖励能够为青年教师及其家庭缓解一定的经济压力。但奖励必须体现出差异性,以成果为导向完善激励机制,在年终考核、职称评聘等方面体现并最终实现公平、公正、公开和优绩重奖,给予他们精神激励与物质与物质激励,肯定其奋斗价值。
4结语
青年教师是高职教育提质培优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青年教师的成长对学校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问卷调研和走访调研的方式对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规划进行了研究,一方面可以敦促青年教师提升职业规划意识,另一方面也能够为院校关怀青年教师职业发展提供一些建议,共同关注青年教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岁玲,张敏.高校新入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研究[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6(5):124-128
[2]周广昌.新时代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方式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20(9):84-88
(1)对职业发展认同度高。高职教师是一个高素质阶层,他们具有很强的成就欲望和明确的职业价值观,注重自身的价值实现和未来发展,他们对新事物、新理论的接受能力强,视野开阔,思维敏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得他们对自身的职业发展有很高的认同。
(2)各阶段发展规划差异性大。在各阶段高职教师生涯规划的重点不一样:适应期的规划的重点是如何“站上讲台”;发展期的规划的重点是如何“站稳讲台”;创造期的规划的重点是如何“站好讲台”。
(3)学科专业发展凸显重要。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深入,高职教师的学科专业发展更强调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强化专业技能职业化,要求高职教师更关注市场变化,专业技能要同步于现行的技术工艺,更加注重实际操作能力。
二、高职教师职业发展现状
(1)自主性有限。多数高职教师反映,个人职业发展的主动权有限,尤其是青年教师,对学校的发展规划、专业的发展脉络等都不十分了解,个人规划无从下手。即使有了规划,如果得不到学校和政策的支持,发展空间和机会也不多。
(2)处于被动性。高职教育快速发展,使教师承担的教学科研任务日益繁重,很多高职院校重视科研,从政策导向上将职称晋升、津贴待遇等与科研挂钩,使得教师在这方面投入大量时间,而忽视了职业教育理念、专业知识发展、教研教改等,主客观上都阻碍了个人的职业发展,使其处于被动状态。
(3)具有偏差性。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职教师为了适应学校的专业结构调整和新专业教学需要,必须承担多学科的教学任务,无法就某一个专业深入钻研,忽视了专业能力的深入发展,使得教师的职业生发展出现偏差。
三、职业生涯规划对于高职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性
(1)能促进教师专业结构不断更新。高职教育既有高等教育属性,又有职业教育属性,因此高职教师素质的构成更具复杂性,除了必须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体系、教育教学方法外,还必须有实践经验,能为学生进行示范讲解。每位教师都有自身的个性特征和潜在的能力,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师能够认清自身的优势,树立正确的专业发展目标和理想,明确学科专业的优劣势,有效地发挥专长,不断地对专业发展进行纠正和更新。
(2)能帮助教师找准发展方向。一些年轻教师的知识面广、观念新、可塑性强,有上进心,学习工作热情高。但在面对矛盾和困惑时容易产生消极想法,在学校发展、专业发展和个人发展上不会权衡利弊,分不清主次。这就需要引入职业生涯规划,通过规划,教师可以发掘自我的潜能,理清各个阶段重点发展目标,找准发展方向,可以有计划地下企业锻炼,掌握前沿的工艺技能和实操能力。
(3)能有效地解决高职教师的“高原现象”。“高原现象”是指教师在职业生涯发展的某一阶段,由于一些主客观因素而产生发展停滞或倒退的现象。解决此问题的出路之一就是要加强教师职业生涯的管理与计划。教师从职业生涯规划中可以更加清晰客观地评价自身的性格、兴趣、优势、不足,结合学校的发展规划,确定职业发展的方向、目标,制订行动计划,不断调整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使自己能在职业的不同阶段对职业保持新鲜感与活力。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职业生涯规划
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西方学者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有两种基本理解:一是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二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教师教育)。对教师专业发展可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教师专业的发展”,另一种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前者被理解为教师所从事的职业作为一门专业发展的历史过程,后者被理解为教师由非专业人员成为专业人员的过程。所谓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的专业成长或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根据教师的专业结构,教师的专业发展可以有观念、知识、能力、专业态度和动机、自我专业发展需要意识等不同侧面;根据教师的专业结构发展水平,教师专业发展可以有不同的等级。
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专业化教师专业化既是一个过程,即教师职业向着业经证实的职业标准所要求的专业水平发展的过程;又是一个结果,即教师职业已达到业经证实的专业标准所要求的专业水平。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体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与结果以及教师群体为争取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而进行努力的过程,前者指教师个体专业化,后者指教师职业专业化。从狭义上讲,教师专业发展更多地是从教育学的视角加以界定的,主要指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化水平的提高。而教师专业化则更多地是从社会学的视角加以界定的,主要强调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性提升。
从世界范围来看,教师专业化问题的提出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即激励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教师的质量,并不是通过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改善工作条件就可以解决的。必须从教师这一职业出发,从整体上对教师职业加以审视,通过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质量、改善教师的社会地位,重新树立教师职业的社会形象,进而实现面向21世纪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
(一)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
对职业生涯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90年代从欧美传入我国,最早对职业生涯进行系统研究的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施恩(Edgar·Shein)教授。据美国组织行为专家道格拉斯·霍尔(Donglas T·Hall)的观点,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中所有与工作相联系的行为与活动以及相关的态度、价值观等连续性变化经历的过程,包括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他把人的职业分为外职业与内职业。表示职业生涯的客观特征的是“外职业生涯”,指一个人在工作时期进行的各种活动和行为的连续体(一般是具体的,包括职位、工作内容、工作环境、收入、工作地点等,侧重于职业过程的外在标记)。表示职业生涯的主观特征的是“内职业生涯”,涉及个人的价值观、态度、需要、动机、气质、能力、发展趋势等(包括观念、掌握新知识、提高心理素质、处理人际关系、职业成果和荣誉感、自我实现等,侧重于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的内心体验和感受)。
职业生涯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历程,是追求自我实现的重要人生阶段,对人生价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职业生涯规划,也称职业生涯设计,是指组织或个人把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对决定个人职业生涯的个人因素、组织因素与社会因素等进行分析,制定个人一生中在事业发展上相应的工作、教育和培训的行动计划,并对每一步骤的时间、顺序和方向做出合理的安排。
职业生涯虽然是个体概念,是一个人的职业经历,但与其所在的组织密切相关,一个组织有责任、有义务为其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创造条件,帮助他们实现其职业生涯目标。这是一个动态的、非线性的过程,其主体是个人与组织,具体到教育部门就是教师与学校。
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就是根据教师的个体情况和所处的环境,结合教师与学校发展的双重需要,对决定教师职业生涯的因素进行分析,进而确定事业发展目标,并设计相应的行动计划的活动过程。
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并不是直线、匀速的,而是一个成长、低潮与更新相互交替的过程。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教师职业生涯管理的核心,教师职业生涯管理能够把教师个人与学校的发展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对教师职业生涯进行有效的规划,是实现教师职业生涯发展与学校发展双赢的重要手段。
(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欧美的职业生涯规划学说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的重要内容,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创新之一,就是对个体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该学说为我国的教师管理开拓了新的视野,教师职业生涯是教师全部生命历程中最重要的阶段,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可以看作是教师“育己”的过程。选择了一份职业,就是选择了一种社会角色,最终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
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如何,决定了教师的生命质量和教育质量,因此,要关注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由学校和教师共同制定适合教师特点的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增加教师在工作中的动力,使这一特殊群体看到自身的发展前景,感到自身所处的环境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潜能,更好地创造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从而体会到自我实现的满足感。把职业生涯管理理念运用于教师这一职业,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的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当前,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教育改革的核心,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提出了教师教育的概念,教师教育是对教师进行培养和培训的统称,即在终身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教师进行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在职培训的一体化教育,旨在促进教师在其职业生涯的所有阶段中的专业发展。
促进教师在其职业生涯所有阶段中的专业发展
每位教师在职业生涯发展的各个阶段以及所经历的时期会因个体特征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有所不同,表现出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特殊性。因此,在探讨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时离不开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考虑,需要在人的生命周期的框架内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行描述。
(一)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阶段
对教师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的探讨为教师教育提供了确定教师需要和能力的基础以及专业训练的基本内容,有助于为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道路指明方向,有助于教师选择与确定近期、中期、远期的专业发展目标。
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研究基本上植根于美国学者富勒(Fuller)1969年提出的“教师的关注”阶段论,它揭开了教师发展理论研究的序幕,以教师的共同心理特征、态度和实际需求划分发展阶段。
富勒认为:“个人成为教师的这一历程是经由关注自身、关注教学任务,最后才关注到学生的学习以及自身对学生的影响这样的发展阶段而逐渐递进的。”具体包括四个阶段,即任教前关注、早期求生存关注、教学情境关注、关注学生。他的理论注重教师的职前培育时期以及准教师们的关注内容,在师资培养方面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忽略了教师个体的聘任、在职进修,把教师个体的成熟阶段作为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终结,割裂了教师教育的连续性与整体性。
1984年,结合对成人发展与人类生命发展阶段等研究的文献分析,费斯勒(Fessler)提出了整体、动态的教师生涯循环论(教师职业周期动态模式),他把教师职业周期放在个人环境和组织环境中加以考察,教师所经历的职业周期是与这两个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他将教师的发展分为八个阶段:职前教育阶段、入职阶段、能力形成阶段、热心和成长阶段、职业受挫阶段、稳定和停滞阶段、职业低落阶段、职业退出阶段。他认识到教师会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遭遇挫折甚至陷于停滞,同时,他没有把年龄作为严格的划分阶段的依据,突出了教师职业生涯的循环性,把教师作为发展的个体放到各种对其产生影响的背景情境中,指出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是此消彼长与循环互动的过程。但是,费斯勒关注影响职业生涯的偶然和突发因素,相对忽视了较稳定、具有持久作用的事件和因素,这是其理论的不足之处。
斯德菲(Steffy)在费斯勒(Fessler)等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于1989年提出了教师生涯发展模式的五个阶段,即预备生涯阶段、专家生涯阶段、退缩生涯阶段、更新生涯阶段、退出生涯阶段。从中可以发现,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其发展不总是一种正向的成长过程,有低潮期。在低潮期,如果适时地给予教师适当的帮助,教师就可能会重新追求专业成长。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适时给予教师适当的协助,能够挖掘出教师最大的潜力。因此,斯德菲的教师生涯发展模式比其他模式更完整、真实地描述了教师发展的历程。
叶澜教授从“自我更新”取向的角度把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分为“非关注”阶段(接受教师教育之前:无意识中以非教师职业定向的形式形成了较稳固的教育信念及与教育专业能力密切相关的一般能力)、“虚拟关注”阶段(师范学习阶段,包括实习期:在虚拟的教学环境中获得某些经验,有了对自我专业发展反思的萌芽)、“生存关注”阶段(新任教师阶段:特别关注专业活动中的“生存”技能,专业发展集中在专业态度和动机方面)、“任务关注”阶段(由关注自我的生存转到更多地关注教学质量)、“自我更新关注”阶段(不再受外部评价或职业升迁的牵制,有意识地自我规划,以谋求最大限度的自我发展,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五个阶段。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随着时间的延续,教师逐渐从新手型教师发展到专家型教师。从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全程看待教师从新手型到专家型教师的转变,有助于帮助教师把握自己职业发展的方向,促进学校与教师分别在群体水平和个体水平上进行教师职业生涯的长期规划,有利于新手型教师以及不同水平的教师的成长。
(二)从新手型教师到专家型教师体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水平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在教师研究领域有代表性的研究是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伯林纳(Berliner)的五阶段发展观与斯腾伯格(Sternberg)的原型发展观。
伯林纳认为:教师的职业发展是从没有教学经验的新手型教师成为经验丰富的专家型教师的发展过程。他从教师教学及学习技能发展的角度,提出了专家型教师的一般发展阶段:新手——是获取教学知识和技能的阶段;进步的新手——教学经验丰富了,但对重要的教学环节仍不明确;胜任——能自由地处理事件,但教学行为不能达到迅速、流畅和灵活;能手——积累了大量丰富的经验,但决策时仍带有随意性;专家——教学行为可达到迅速、流畅和灵活。
斯腾伯格通过对新手型与专家型教师的研究,发现新手型与专家型教师在知识、效率和洞察力等三个方面存在差异:专家型教师的知识整合更完整,有更多的教学法知识、教学背景知识;专家型教师解决问题的效率高,比新手型教师更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专家型教师具有独创的洞察力与问题解决方法,能对问题的性质进行深入透视。斯腾伯格的研究为新手型教师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我国中学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学徒期或熟悉教学阶段、成长期或个体经验积累阶段、反思期或理论认识阶段(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可能出现职业倦怠)、学者期(具有较强的教学监控能力和反思能力,主要任务是开展科研)。从第三个阶段开始,教师之间会出现发展上的差异,并导致最终成就上的差异。一些教师在经历了前两个阶段之后,可能不会再有专业发展,直至退出教师生涯,另外一些教师则处于持续发展状态,完整地经历四个阶段。
综上所述,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的学科知识修养与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只是其专业化水平的部分表现,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及其行为的表现才是其专业水平与专业能力表现的重要领域。由于教育教学能力不同,教师处于不同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贯穿于教师职业生涯的全过程。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也可以看作是教师职业生涯的演进过程。
参考文献:
[1]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1.
[2]申继亮.教师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胡志坚.专业特征和专业标准的研究与教师专业化[J].师资培训研究,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