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捐书活动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3-03-06 16:04:28

序论:在您撰写捐书活动教学设计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捐书活动教学设计

第1篇

课改在我校已经滚动到第九个年头,回首这几年发生在我身边的那一次次数学课堂教学,有些情景仍然历历在目,其中有成功的喜悦,更有失败的困惑。面对一次次教学的失败,我们也曾反思:这样的教学效果不好,问题到底出在哪?怎样处理会好些,甚至更好呢?下面结合几个真实教学案例的剖析,让我们共同见证这样一句话,那就是:教师要“真”教,学生方能“真”学。

一、你“真”尊重过学生吗

1.案例呈现:小数的初步认识

课始,教师创设买文具的情境。出示柜台里各商品的标价牌:

师:小朋友们,这些数,根据它们的特点,你能给它们分分类吗?

生:我把它们分成两类,一类是小于1的数,另一类是大于1的数。

此时,只见那老师一愣,这可不是他要的答案。怎么办呢?但为了尊重学生,这位老师只能强露出微笑,说了下面的话。

师:今天×××发言真积极,但是你好像没有听清楚老师的问题吧?请坐。

2.案例解读

试问,老师的这一回应,是尊重学生吗?先奖一糖果,让学生心里着实甜甜的,然后又塞一苦果,可怜这学生了!教师的微笑可千万别太伪装了,学生需要的是你真诚的微笑,否则这种微笑太可怕了!陶行知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生学的法子,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

在这个案例中,难道学生果真没有听清老师的问题吗?我看,学生的回答完全是按老师的要求做出的呀,其发言也是完全正确的。我们怎能要求每一个学生都按照老师的想法考虑问题呢?如果是这样,那又该是多么可怕!这样的课堂还有什么真言,还谈什么动态生成呢?所以,当学生出现你认为“意外”的回答时,教师要多一些真诚的理解和尊重,发自内心地去想:“问题出在哪儿?”

二、你“真”倾听过学生吗

1.案例呈现:圆的认识

上学期,在一次校本教研活动中,五年级的杨老师上了《圆的认识》一课。其中有这样一个精彩的片段:

课开始,杨老师找到学生的兴奋点,以画圆比赛引入。(课前了解到学生已经看过体育老师用绳子在操场上画过游戏圆。)课上,每个小组都跃跃欲试。杨老师给其他组的材料都是棉线,而唯独第一组是一根橡皮筋。小杨老师此时在组间巡视,不一会儿,其他各组都已相继完成任务,只有第一组还在那儿唧唧喳喳地争论不休,杨老师及时上前倾听:

生1:快,把橡皮筋拉紧点好不好,看你画得都扁了。

生2:这能怪我吗?

师:怎么,遇到困难了?不要急,小组同学间要团结,共同努力!

生3:老师,你不公平,为什么其他组你给的是棉线,我们却是橡皮筋?

师:当时棉线用完了,所以我就找了根橡皮筋代替。想不到,橡皮筋这么不好画圆?

生4:你看,这皮筋有弹性,一会儿拉长,一会儿缩短。棉线就不会变。

师:同学们,虽然今天第一组的同学没能画成圆,但是,他们的这次失败却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2.案例解读

如今,评价一个教师数学课上得怎样,除了看他是否拥有先进的教学理念,独特的教学设计外,我觉得练就认真倾听学生发言的本领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那样:“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教师认真倾听,可以敏锐地判断学生的认知深度,发现学生理解上的偏差,从而可以果断地做出决定,在何时、以何种方式介入学生的讨论,进行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让学生真正学好数学。

以上案例中的杨老师工作还不到三年,但她的课堂让你感觉到她和学生贴得是那么近,微微前倾的身体,似乎随时在倾听和捕捉来自学生灵动的生成。除了肢体间的那份亲近,杨老师还有一种认真倾听的能力,对每个学生的回答她都会以巧妙的话语回应,让学生带着那份自信探究数学的奥秘。

三、你“真”信任过学生吗

1.信任≠放任

案例呈现:11~20各数的认识

师:看,老师手里有一些小棒,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共有多少根?

学生齐声数出12根。教师将这12根小棒一根一根地贴在黑板上。

师:刚才老师是一根一根摆出小棒的,你还能怎么摆也能摆出12根小棒来?请小朋友用身边的小棒也来摆一摆。

学生开始独立动手摆小棒。下面是学生交流的摆法:

师:你们是怎么摆的?谁来说一说?

生1:我是2根2根摆的,最后摆出了12根。

生2:我是3根3根摆的,一共摆出了12根。

生3:我摆了两堆,每堆都是6根,合起来就是12根。

生4:我先摆5根,接着又摆了5根,最后一次摆了2根,正好也是12根。

……

就这样,经过自主探究,学生的摆法“一一出炉”,还真不少!

皮亚杰说过:“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如果切断了思维和动作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加强动手操作,有助于学生全面、深刻地感知数12的组成,这样的自主探究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本案例中学生的探究脱离了最初的目标“探究用一捆和2根小棒表示出12根小棒来”。教师提出的问题是“你还能怎么摆出12根小棒来”,探究要求不够明确,学生很难一下子就想到用一捆和2根合起来表示12根小棒的方法。如果教师能在提动手操作的要求时这样设问:“你能帮老师把这12根小棒重新整理一下,让大家一眼就能看出是12根小棒”,就能使操作要求更加明确,学生动手操作的时候才会真正调动起思维,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效的。

可见,学生的探究活动不应该是“放羊式”的活动,探究离不开教师的引领。没有明确的方向,学生的探究必定是盲目低效的。

2.责任>信任

案例呈现: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六年级上册)

开学初,我在教学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第一课时时,整节课班里的学生学习得相当顺利,书本上的练习题几乎都难不倒他们。记得在最后的拓展练习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

在我校开展的“手拉手,爱心捐书活动中了解到:

五年级学生共捐书258本。

五年级捐书的本数比四年级的2倍多50本。

六年级捐书的本数比五年级的2倍少30本。

问:四年级和六年级各捐书多少本?

学生看到这样一个题目,似乎个个胸有成竹,急着动笔算起来了。但当我看到学生那不约而同的两个“解:设……”时,我傻眼了。起初的那种信任感,现在已逐渐转变成一种责任感,该如何让孩子们察觉到自己的错误呢?

其实,出现这样的结果,应该说我是早有预料的。当初我在钻研教材时,就已考虑到学生可能会不自觉地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或会因为缺乏认真审题的习惯,造成这样的错误。于是,之后的课堂上就出现了下面的精彩片段:

师:完成的同学,请你们在小组里交流一下,互相批改。(小组批改完毕)

师:做对的,请起立!

(师故作表扬,随手拿起一个同学的作业本,放在投影上给大家看,指着求“四年级的”的那个方程问学生)

师:你们都这么做的?你们都错了!(学生们发出“啊?”的一声)

师: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掌握在认真审题的人手里!问问自己,你审题细心吗?(学生被触动了,此时全班35双眼睛都聚焦在此题上,教室里顿时变得鸦雀无声)

片刻,教室里陆续举起了很多手,他们似乎已经知道了什么。

生:我发现第2个条件和第3个条件,说法不一样。第2个条件中四年级捐的本数是一倍量,未知,求一倍量用方程来解比较顺。而第3个条件中五年级捐的本数是一倍量,已知,可以直接列式求出六年级捐的本数来。

生:我以为今天的题目都是用方程解的呢?谁知道……

生:老师,你真坏,把我们都给骗了。今后我读题要仔细点了,否则就惨了!(学生诡笑着说道)

师:看来,今天老师的心思没白费,你们都能从中收获一些东西,这不仅仅是答对一个题而已,更重要的是你们明白了认真审题的重要性。

通过这个案例,我深切地感受到,在进行高年级数学教学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以下两方面的能力:

一是加强知识点之间的对比,培养分析比较的能力。后继知识往往以它的前位知识为依托,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最近发展区,我们要教会学生在学习新知时,都要能找到它的前位知识点,只有这样,学生的知识体系才可能会日趋完善。

二是加强错误资源的利用,培养自我反思的能力。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反思能力。在课堂上,我们要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让学生经历失败的挫折,使他们的学习变得更加积极主动。

第2篇

一、藏书刊量

我校图书室总藏书量5千余册,本校现有学生831人,生均拥有图书量7多册。学校室藏书均为前几年或20xx年配发图书。室藏图书按中小学图书室《规程》规定分类,学生自费订阅了《中学生天地》、《中学生学习报》、《小学生学习报》等报刊杂志7种。学校为教师征订工具书、教学参考、教学设计10余种。丰富的藏书、报刊、杂志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优质的保障,更为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滋养学生的精神世界创设了良好的条件。

二、馆舍要求

自办学校图书室以来,为师生借阅图书创设了一流的条件。图书室舍面积共计50余㎡,分设藏书区、阅览区。

三、人员配备

学校配备有责任心、事业心,热爱本职工作的教师担任图书室兼职管理工作,具有基本的图书室专业管理技能。

四、配套设施

学校按照规定添置了相应的配套设施。阅览桌椅,图书柜,电脑等。

五、管理工作

在学校总课题办好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学校领导十分重视图书室工作,将图书室工作纳入了每年的学校总体规划中,确保图书征订经费,适时为学生征订新书,添置相应设备。要求图书室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制定图书室建设计划,扎扎实实地为师生阅读提供良好的服务,营造良好的书香氛围。在校长、教导处的领导下,图书室工作每年做到有过程、有总结,并将检查的结果纳入到文明班级的考核之中。

六、书刊利用

定期出示、介绍新书目录和好书推荐。图书室实行借、阅合一和全开架借书服务,借阅的对象为全体师生,每周各班轮到一次,每次开放有两个班级在本班图书管理员的组织下到图书室借书,每人一次可借两本书,开放的时间为每次本班的阅读课及每天中午,对教师全天开放。由阅读课教师带班进入图书室,指导学生阅览。

为了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在图书室开馆仪式上,我们组织全体师生开展捐书活动,通过捐书活动教育学生爱护图书、分享图书。20xx年伊始,我校举办了课外阅读知识竞赛。课外阅读促进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此外,我们还定期开展一些课外知识竞赛、古诗背诵活动。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激活了学生的读书热情,并让师生在读书中获得成长的体验。

在导读工作方面,学校主要通过教师对学生看什么书、怎样看书、看完书又该做些什么等方面加以现场指导。学校还开设了阅读指导课,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我们还积极参加县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扎实落实上级有关读书征文活动。使我校的图书室建设对周边各兄弟学校起到了示范、帮助、辐射的作用。

七、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学校为学生的阅览营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方面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加上规范、自主、有序的管理,相关活动的推波助澜和评价机制的行为跟进,保证了我校图书室藏书的利用率,起到了图书室应有的资源共享作用。

1、加强硬件设施的配备。虽然,我校图书室的建设,我们还有一定的差距。目前,我们缺少图书消毒柜等必备的设备,特别是我们的馆藏书量还不多,藏书陈旧,质量不高。订阅的书类参差不齐,有的书类还没有藏书等等。

第3篇

1.优化小学生阅读环境。各级政府应加大对教育投入,切实改变农村教育设施落后局面,贯彻落实城乡教师交流,做到师资均衡发展,鼓励家庭经济好的同学多买书、买好书,带到班上,与同学交流共享;号召社会力量捐书、捐物,或者筹集善款修缮阅览室或建设网络电脑室;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大监督力度,坚决杜绝重考试成绩忽视阅读课的现象。加强学校软环境建设,可以在校园和教室墙壁上,张贴或悬挂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使学生幼小心灵受到启迪,产生读书欲望。教师理应要做好读书的表率,提倡师生一起读书,互相交流,答疑解惑,从而影响学生读书,激发阅读兴趣。

2.发挥教师在“教”的主导性。⑴优化美读策略。“美读”不同于一般的“读”,它是读者通过口、眼、心、耳等感官进入文本,把作者的情感用声音、表情、肢体语言表达出来,进而激发审美创造,陶冶心志的一种审美阅读活动。⑵知识拓展策略。现行的教材,课后的基础练习很少,主要的作业是学生的阅读和积累,要求学生查找相关资料,阅读相关的文章和书籍。因此教师要把课外阅读拓展练习的设计当成教学设计的一部分,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依据课文内容,去查阅相关的知识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⑶个性开发策略。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而不是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个性化”是对不同学生个体的不同知识、经验基础的承认和尊重。鼓励学生在阅读时个性化理解,多元性理解,在考试评卷时,不要一味追求标准答案。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的批判性思维,形成个性化理解,在批判中感悟人生经验。

3.发挥学生在“学”的主体性。⑴习惯培养策略。习惯是一种养成教育,习惯培养对低年级小学生尤其重要。首先是保持正确的读书姿势,做到“头正、身直、肩平、足安”;其次是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有了兴趣,就能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⑵程序设计策略。也就是设计自主学习的程序,教师根据阅读的目的和要求以及学生的特点,把阅读过程科学地变为实际操作的具体步骤,使学生明晰阅读程序,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过程,引导学生按程序去阅读、思考和钻研,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在程序设计同时要考虑提高阅读技巧,注重培养语感。⑶课堂调整策略。大胆改革传统阅读和课堂模型,探索自主学习的课堂类型和课堂结构,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杜绝课堂是以“听讲”为主现象,强化教师在关键问题的点拨,把阅读权利、时间和过程还给学生。⑷鼓励质疑策略。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质疑的过程,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善于把握学生特点,把疑问设计成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倡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从合作学习中获得答案,这样也能加深对问题的理解。阅读教学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授之以“渔”。

只有认清当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深入学习、准确把握课标新理念和新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农村学生的特点,努力付诸于阅读教学实践,就一定能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能够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使他们受益终身。

作者:吴娟兰单位:福建省长乐市文岭中心小学

第4篇

关键词:自主探究 计算教学 应用

新课程改革掀起了一场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所倡导,并得到广泛的应用。但一直以来计算教学都在某种程度上回避着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在很多人的眼中计算教学没有什么可探究的,难道计算教学中真的就没有可以探究的内容吗?带着这种疑问和不断地思索,一段时间以来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慢慢地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走进了我的计算教学,成为我在计算教学中的主要方式,计算教学多了一份活力,多了一份精彩。

一、自主探究式教学情境

计算的重点是算理的掌握,算法的运用。在探索中我发现计算教学的情境可以有更多的价值,也有很多值得探索的知识。

教材提供的教学情境有其独特的价值,设计者在设计时都表达了一定的意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很少改变教材给出的情境,而是开放性地使用这一情境。以第四册教材中的《捐书活动》为例,教材提供了建设小学和民族小学捐书活动的统计表,进而引出要学习的三位数连加的计算,在计算一所学校的捐书总数的过程中学习应该怎样进行连加的计算,然后再运用连加的方式计算另一所学校捐书的数量,这个情境告诉了学生在这种情况下要运用连加来解决问题。我在教学这个内容时,给学生的是同样的信息,但学生可以结合这些相关联的数学信息提出各种不同的数学问题,可以是加法计算题,也可以是减法计算题,可以是连加题等等,总之学生可以提出自己想了解的、能提出来的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提出问题,就一个人而言可能只带着一个问题,但却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知道了不同问题的提法和计算方式,这些是从合作伙伴那里得到的,学生小组交流以后我结合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然后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进行归类,哪些是已经学过的知识,哪些是这节课学习的知识,哪些需要储存在问题银行里以后再学习的知识。然后再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的知识。

这个开放的教学情境要比平时的导入多用2到3 分钟的时间,但学生收获的知识却是平时5分钟也得不到的。这个过程学生提高了根据给定信息提出完整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对以往学习知识的简单复习,也是对今后学习知识的预知与初步接触。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获得的不仅是成功的体验,自信心的建立,学生在不经意间学习到了同伴提出的问题,同伴间交流学习的效果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就是这样一个开放性的情境,还向学生渗透了数学中非常重要的分类思想,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在这样一个开放的情境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可以提出各种问题,只要教师适时引导,及时评价,教学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我看来学生在这样一个开放性情境中获得的知识远比课前的巩固复习要多。在我的探索中还发现随着这种开放式情境的不断出现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活跃,学生提出问题的速度,表达的清晰流利程度都在不知不觉中有了更大的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范围也更加广泛了。这些变化只是在教师原有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在放一点给学生,多给学生一分钟独立掌握的时间而已,学生回报的是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自主探究计算方法

计算过程是一个得出唯一答案的过程,无论你用什么样的方法,都是殊途同归。学生要得到这个唯一的答案就要掌握计算的法则,而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说得非常清楚的,学生在学习计算的起初更多的是在模仿,所以我要说做对题的同学可能是在模仿教师的方法,而计算错误的同学却有可能在进行创新,至少这个错误让学生知道这样是得不出正确答案的,需要再动脑思考寻找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而这个过程学生的思维不活跃吗?答案是肯定的。

计算教学在数学教材中占了很重要的一部分,如果这样的课堂学生只是在模仿,那学生的思维怎样能活跃呢?我在不断地探索中总结出探究学习计算方法的学习方式。无论是学习什么样的计算方法,当提出问题,学生明确要计算什么以后我就让学生尝试计算,然后把学生计算的各种情况进行板书,尤其是问题比较集中的内容呈现出来,然后通过学生间的观察、交流、总结,发现错误,探究出正确的计算方法。也就是当每一次学生的思维活动遇到障碍的时候,不是老师把障碍拿走,而是让学生通过交流合作自己冲破障碍,迈出一步,这个时候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对算法的掌握要远远好于教师的讲授。学生的错误资源不仅使自己知道这样走不通,也可以使其他人有了同样的收获。

计算教学中教师常常会让学生总结计算时要注意的问题,总结之后让学生进行计算,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要记着各种注意事项,一不小心就会出错,而有一点错误结果就是全盘否定。我在计算教学中不急于给学生总结注意的问题,而是让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通过某些人的错误资源使所有人意识到这样不对,这个问题要注意。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自己发现的东西要比别人给的东西影响更加深刻。

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是计算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因为只要这样才能运用计算解决问题。探究式计算方法的学习必然要用更多的时间,那么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率什么时候提高呢?要计算得准确就要知道为什么这样算?要提高计算的速度就要多计算。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带给我们无数的高科技产品,计算机、计算器要比我们的计算更快,更加准确,而计算机的发明却不仅仅依靠计算,更多的是创造性的思维,在一节数学课中教师能给予学生的知识可能并不是很多,但我要说思维的训练,意识的培养离不开课堂,而计算速度和准确率的提高却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所以我始终坚信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环境要比多做的几道数学题更有价值。

三、自主探究式的巩固应用

计算教学的练习基本上是两种方式:一是单纯的计算练习,通过反复地计算熟练计算的方法,提高计算的速度;另外一种就是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练习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固然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如果长期如此就显得枯燥乏味了。我在进行计算教学时通常会给学生一组题,在学生计算时总是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你发现了什么?这简单的一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当学生带着问题计算时,他的潜意识里就会有一个想法有什么可发现的?这其中可以渗透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及加减法各部分增加、减少引起结果的变化,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等知识。学生的知识水平可能不会总结出什么规律,可能学生的发现还处于表层,但只要学生思考了,探究了,就一定会有收获。虽然都是在计算,但在我看来这是两个层次的计算,一个是简单的重复与机械的模仿,另一个是探究式的计算,学生总是要思考计算背后隐藏着什么,这是反思性的计算,因为一步的错误就可能离一个规律越来越远,这样不仅使学生明白了正确计算的意义,还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即使是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我总是在学生解决了问题之后让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再解决,不能解决的存在问题银行里,或者通过补充一个条件引出新的问题,再引导学生进行计算。

巩固运用是计算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实践与探索中,我发现真正有效的巩固不是简单的重复和机械的模仿,而是带有挑战性的计算与运用,练习的内容不一定要很多,但一定要精炼。数学的世界里有很多值得探索的规律,也有很多等待探索的规律,不是只有到了学习规律的时候才可以探索,数学没有界限,如果学生能够接受何必要在乎是什么时候获得的知识。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平台,作为这个平台的负责人、组织者我们要知道学生到底需要什么?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什么?探索的意识,发散的思维,无尽的疑问,合作的快乐……不要让机械的模仿与重复占据学生宝贵的课堂时间,让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走进我们的计算教学,计算教学的课堂会因为探究而更加精彩,学生会因为探究而更加聪明。

参考文献:

(1)[美]David W.Johnson Roger T.Johnson,《合作学习》,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陈惠芳,《触摸教育的风景》,长春出版社

(3)金延凤、吴希红,《自主与引导》,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5篇

一、合理选择阅读材料

有人将拓展阅读等同于课外阅读,其实不然,课外阅读在内容选择上是自由的,只要感兴趣,想看什么就看什么。而拓展阅读在内容的选择上应以课本为出发点,为课本服务,因此,所选的内容可以是课文内容的补充和延伸,也可以是适宜于比较阅读及学法迁移的材料。教材每个单元有它固定的单元内容,所以在选材上不是很困难。教师在选择拓展阅读材料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重在质疑解难。如在学生阅读《秦兵马俑》一文前,可以给学生质疑:兵马俑是什么时候建成的?它的由来是怎样的?这样学生在阅读时才可以有所收获。

2.有些选入课本的课文都是经过删节或节选的,所以学生感受不到原文那种语言气息,教师如果把作者的原文推荐给学生,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丑小鸭》这篇课文没有写丑小鸭在农夫家的遭遇,教师可以让学生读读《安徒生童话》中《丑小鸭》的相关片段,再次感受丑小鸭的不幸遭遇,对丑小鸭产生深深的同情之心。

二、营造良好氛围

兴趣是引起、保持注意的重要因素。要引导好拓展阅读关键在于氛围的营造。良好的氛围将会让学生积极地在浩瀚的书海里遨游,进而感受优美的语言文字,享受知识、享受阅读。

1.以激励促使学生喜欢阅读。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所以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时也要因人而异。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针对不同的对象使用不同层次的激励性语言,这样会使学生更清晰地认识自己当前的学习状况,看到自己努力的方向。例如教师可以对学生的阅读作如下鼓励:你真是个爱读书的好学生!你了解的课外知识真多"等,从而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

2.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

游戏阅读: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利用游戏可以创设浓厚的阅读氛围。如设计各种游戏式的活动,在这类活动中谁阅读、背诵、写出的文章多、质优,谁就获得公认的优秀成绩,谁就是这个游戏的赢家,并能赢得一定的奖励。

专题阅读:利用名著或影视作品也是营造阅读氛围的好方法。如《西游记》《三国演义》《哈利·波特》等,学生们特别喜爱,如果能和热映中的影视作品同步阅读或比较阅读效果会更好。

设立图书角:师生踊跃捐书、献书,实现阅读材料的共享。这样,学生在交流中达到了相互沟通、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目的。

读书交流。主要做法是先引导学生用一段时间去读一本教师或同学推荐的好书,然后集中时间由学生、教师以及家长共同对作品进行自由讨论,其间也可展出一些学生的读后感或其他作品。

三、开放式阅读

开放式阅读就是以全面培养和发展学生素质为目标取向,根据学生现实和未来的需要,实现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目标的多元化,使学生自主、和谐、创新地发展阅读能力。进行开放式阅读,能为拓展阅读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1.转变教师角色,建立民主师生关系。传统阅读教学中,教师是课堂上的权威,过于注重陈述性知识的传授,强调学生对教科书内容的记忆和内化,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生的发展。在开放式阅读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开发者,起着导航作用。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发展认知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倡导自主、民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珍视学生独特的内心体验,允许和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和发表不同见解。

2.教学设计由"硬性设计"转变为"弹性设计",为学生预留探索的空间。传统阅读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是对教学内容的规定和对知识掌握管理方式的概括性描述;对学习内容的分析,以教材为中心,只注意分析教材知识内容的逻辑结构,反映的是"以文为本"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方法的选择以"教师怎样教为中心"。教学设计的内容是预定的、程式化的,不易改变,这种设计我们称之"硬性设计"。开放式阅读教学设计分为"预先设计"和"适时设计"两个部分。预先设计就是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以教材为例子,对教学观念、计划和规则进行事先设计。适时设计,即在教学活动中进行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鲜活的学情作现场处理,随机调控。这种课堂教学设计有了灵活的应变性和随机的可塑性,我们称之为"弹性设计"。这种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预留教学时间和空间。

3.课内向课外辐射,拓宽语文教学外延。学习语文不能仅靠课堂四十分钟,应注重课内向课外开放,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时空。教师可以在肯定学生善问会问的同时,鼓励学生把问题带到课外,带进家庭,自己动手查一查,找一找资料,去探索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丰富读书实践

第6篇

新的课程标准已将估算作为一种运算技能和能力来要求。估算应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来培养。因此,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的养成,对于提高他们观察、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1.有助于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整体感。2.有助于增强学生行为的计划性。3.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观察力。4.有助于学生养成对计算结果的检验意识。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往往把握不好估算教学的要求,出现各种教学误区,严重影响了估算教学的质量。而学生们通常也不知道在什么情况下用到估算,估算到底有什么作用,严重缺乏估算意识。

千里之行起于“思”,鉴于以上种种情况,笔者认为在估算教学中,要切实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最重要的是使他们在思想上接受估算,喜欢估算,会用估算。这就使得转变教师的估算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算学习和运用意识显得至关重要。那么,如何在低年级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估算的价值,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而提高他们的估算能力呢?

1.教师转变观念,重视估算教学

学生估算习惯的培养与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估算教学意识的强弱。教师要重视估算教学,并把估算意识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当中,首先要考虑到教学目标,如果把目标定位在今天就教会往大估,或是见到“大约”就要估算,做一些机械的训练,可能就会给学生形成一种错误的定式。(教学论文 )而我们想要的那种估算的意识,是如何培养学生这种近似的意识,这是我们数学教学本身发展应该关注的问题,也应该作为我们重要的教学目标来进行实施。

2.感受估算价值,培养估算意识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让学生通过学习逐步感悟到估算的必要性和优越性就显得犹为重要。

2.1让学生认识到有些问题的解决不用精确计算,估计一下就可以了。如第五册教材中有这么一道题:有一座承重为1吨的桥,下面哪几只动物可以一起通过?大象500千克、熊180千克、牛120千克、狮子240千克、马200千克。在这里,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让学生感受到诸如此类问题估算比精算更方便。再者我们也可以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认识到在无法进行精算的情景中,往往需要估算。如“小明去书店买书,《格林童话》2■.00元;《十万个为什么》68元,妈妈给了他100元钱,够吗?”在这个情景中,《格林童话》价签上的个位数字看不清了,学生不能顺利计算,于是试图思考另外的策略。果然,陆续有学生的思维转向估算:《格林童话》的价格是20多元,就算把它看成30元,30+68=98(元),妈妈给的100元也够了。

2.2让学生体会到估算可以提高计算的正确性。计算前进行估算,可以估计出大致结果,为计算的准确性创设条件,计算后进行估算,能判断计算有无错误并找出错误的原因,及时纠正。教学时,我们可以针对性地设计一些题目。如:你能一眼就看出下面的题目是对的还是错的吗?为什么?150×6=630201×6=126832÷4=24597+268=755学生通过估算、比较,得出结果相差很多,学生体会到了估算好处,在以后的笔算中明显增强了估算的意识,错误也越来越少。

2.3让学生感受到估算能提高巧妙解题的能力。特别是在选择题、判断题和比较大小时,通过估算,可以正确、快速地探求出解题途径。例如:车上原有32人,到达一个站后有9人下车,有5人上车,现在有多少人?a、46人b、36人c、28人如果进行笔算,要分两步,得花一定的时间,但如果我们能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题中的条件,就可以发现车上的人变少了,三个选项中只有28人是符合条件的,所以通过分析估算,可以既快又准地找到答案。

2.4让学生感受到估算在生活中应用广泛。这可以从书本中的生活估算题引申出去。比如可以利用学生集会、看电影、去春游等具体活动情境,让学生估一估人数、座位数、门票数等等。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充分挖掘估算题材,结合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常估算,多交流,让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性、优越性,感受到估算的魅力,增强估算的意识。

3.注重方法指导,形成估算技能(探索估算方法提高估算技能)

估算教学中要突出的问题即估算方法的指导。估算方法因人因事而有所不同。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培养学生估算意识的同时,结合具体情况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讨论交流出一些基本的估算方法。以下是一些我认为比较适合低年级学生的估算方法。

3.1取整估算法。在估算时把数保留到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然后计算出大概是多少。如:建设小学一年级捐书118本,二年级捐书104本,三年级捐书95本,建设小学大约捐书多少本?可以把118看成100,104看成100,95看成100来估算。有些数用这种方法时误差会比较大,则可以灵活运用估算的方法,如防疫站要给二个年级的学生注射疫苗,大概要准备多少个一次性注射器?一年级152人,二年级147人。如果把这两个数都看成整百数误差就会比较大,所以可以把152看成150,147看成150来估算。又如在买东西时,电视机996元,微波炉816元,妈妈至少该带多少钱?这里如果把996看成1000,把816看成800,则带的钱就不够了,碰到“买东西”这类问题时则应该多估计一点。

3.2生活经验估计法。在解答应用题时,根据题意估计出与实际情况相符的结果,或者列出在实际情况中不可能存在的结果。例如:爸爸35岁,爸爸的年龄是小明的5倍,爷爷的年龄是小明的9倍,爷爷、小明的年龄各是多少?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常识,很快判断出爷爷大于35岁,小明小于35岁,为正确解题埋下了伏笔。又如:有20个同学要去划船,每条船最多能坐6人,要租几条船?在估算时就要从实际出发,租3条船不够,必须得租4条船。

3.3参照物估算法。如:估一估

第7篇

一、把握教材内容的体系性

教材是按照教学大纲编写的,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技巧的主要源泉,它是显性的语言材料,是按照一定的逻辑体系编排的。教科书的呈现方式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有着内在的规定性,往往决定着教师的执教方式,决定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教材是教师的好帮手:教学中怎样突出重点?怎样分散难点?怎样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获得真知?编者尽其所能考虑了这些问题,想了一些解决办法。教师可以采用其中合适的处理办法。因此,在设计教学目标前,教师应认真研读教材。

首先,要认真通读、研究一册教材或一套教材。把握教材编写目的、指导思想、教材特点、设计思路、技能的要求、策略与情感的渗透等,这项工作应该在新学期开始前完成;在设计某个单元或课文的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内容,使得各个单元或课文的教学目标形成一种线性的联系。

其次,要认真阅读、研究一个单元或课文的材料,了解某节课的知识与技能内容,研究知识传递的情景和技能训练的过程,分析情感价值观的体现。一个单元或课文的教学内容并不一定全是课堂教学的内容,我们需要结合语言材料作必要的筛选。譬如,现行教科书中一个单元的目标,不一定都是要求学生全部掌握的。有些可能会在以后单元或下一册中再掌握;有的可能只需要了解;有的可能是对前面知识巩固和延伸。

还要认真阅读课标,特别注意新课标与老大纲在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诸方面的变化,根据本班学生特点和本课知识,设计出明确、恰当的课堂教学目标,以提升目标达成度来提高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把握学生知识构成的差异性

政治课教学过程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等构成。学生是教学过程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在政治课教学设计中,应该以“学”为出发点,以学生为行为主体,学生思维活动为主线,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惟有这样,教学设计才能成为实施教学计划的过程的起点。教学目标应集中在学生能做什么,是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是学生学习后所发生的变化。因此,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了解学生,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首先,要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认知能力、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这项工作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一个专业的政治教师应该是个有心人,会把平时观察到的信息积累起来;一个专业政治教师而且是个善于思考的人,从观察到的信息中解读出前因后果。这些信息是解读学生因素的主要依据,也是教学目标设计的重要依据。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教学目标。

其次,要注意把握学生个体差异。对学生的个体进行解读,因为教学目标的设定要顾及到每个学生,尤其是学生群体的两端――学优生和学困生。在传统教学中,大家关注的是中间学生,以为这样能够兼顾两头。其实不然,教学目标只适合于中等学生,学困生往往被忽视,学优生也很难得到发展。因此在教学目标设定时,我们特别要注意避免“吃不饱”和“吃不了”现象发生。

第三,采用的方法要高效,可以适当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在上《对社会负责》这一课时,本节课的内容比较难理解,对社会负责离学生的生活太远,所以利用多媒体的辅助手段让学生通过视频、通过图片对课本知识进行感悟,进而更好的向他们学习,落实自己的行动,我觉得效果还是很好的。于是我以《舟曲王伟的故事》导入新课:让学生感悟到对社会负责是责任感的最高体现。然后展示103班到儿童福利院看望孤儿、支持山区贫困学生捐书的图片。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再次被感动,被我们周围的同学感动,使学生了解到对社会负责,还要求我们关注社会公共事务,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