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6 16:04:11
序论:在您撰写脱贫攻坚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1、脱贫不等不靠,致富敢闯敢冒。
2、劳务输出一人,脱贫致富一家。
3、坚持整村推进,提高扶贫效益。
4、打造幸福乡村,建设美好家园。
5、村有特色产业,户有致富门路。
6、扶贫攻坚,党心所向,民心所依
7、村有主导产业户,民有致富门路。
8、贫穷落后不光荣,好吃懒做很可耻
8、脱贫攻坚工作口号。
9、扶贫济困靠大家,温暖人心你我他
10、金融扶贫兴产业,精准扶贫强基础
11、到户扶贫强基础,金融扶贫兴产业
12、扶贫开发显真情,易地搬迁助民富。
13、整村推进展新貌,产业扶贫促增收。
14、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心同向同小康。
15、社会兜底保民生,扶贫政策脱贫困。
16、建好水电路讯房,提升科教文卫保。
17、规划到户帮与促,产业扶贫助增收。
18、干部驻村心连心,同步小康齐步走。
19、扶贫先扶志和智,帮人先帮技和艺。
20、扶贫开发铺富路,幸福乡村惠民生。
21、打好脱贫攻坚战,确保消除贫困户。
22、村村有特色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
23、创新机制抓脱贫,开拓新路奔小康。
24、一户一策目标明确
25、精准脱贫不落一人
26、扶贫济困,你我同行
27、扶贫济困,积德行善
28、大力开发,整村推进。
2019年是金口河区脱贫攻坚巩固之年,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区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确保贫困户稳定脱贫成效,现就我乡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出如下计划。
一、总体要求
按照“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的脱贫攻坚工作要求,以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为目标,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按照抓重点、促全面、保脱贫的基本思路,采取超常规举措,拿出过硬办法,集全民之智,举全乡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脱真贫、真脱贫,圆满完成脱贫攻坚历史任务。
二、目标任务
到2019年底,全乡344户1013人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其中,2019年脱贫10户38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有一项以上稳定增收致富产业,以产业发展和转移就业“双轮驱动”确保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实现增收脱贫,以低保政策兜底、农业产业飞地扶贫分红和村集体产业分红等,保障水平超过同期国家确定的扶贫标准。
三、重点工作
2019年,紧扣“巩固提升”目标,集中力量、盘活资源、整合资金,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确保脱贫成效可持续。
(一) 抓实“五个一驻村帮扶”工作。
乡党委每季度召开专题党委会研究驻村帮扶工作和研判驻村工作队队员履职情况,及时强化工作举措,持续推进驻村帮扶工作。
(二)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实施“三大攻坚行动”
一是实施产业增收。对未脱贫户进行量体裁衣,帮扶措施再细化再精准,以“家庭奋进计划”为载体,深入实施“四小工程”,稳固提升魔芋、藤椒等主导产业,力争带动50户以上贫困户增收,以产业发展和转移就业“双轮驱动”确保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实现不愁吃不愁穿。
二是夯实医疗、教育、住房三保障。筑牢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加大对患有大病、慢性病贫困人口的分类救助力度,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全面加强控辍保学,避免因学习困难或厌学而辍学,避免因贫失学辍学,避免因上学远上学难而辍学,实现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零辍学”。全面夯实住房保障,对标补短解决住房短板。
三是实施兜底保障提升工程。按照“应扶尽扶,应保尽保”的要求,将符合条件的贫困群众全部纳入低保和特困群众供养保障范围,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两无”家庭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坚持应救尽救原则,将遭遇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的群众纳入救助范围,加大对突发重特大疾病导致基本生活困难的家庭、各类困境儿童、重度残疾人等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力度,防止因突发性困难致贫返贫。
(二)巩固脱贫成效,全面实施乡村振兴
一是深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00万元在蒲梯村、迎新村、桠溪村实施产业基地线路改造。投资300万元在桠溪村实施藤椒基地6公里产业路修建。
二是壮大村集体经济。以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等要素有效利用为纽带,以土地股份合作、农业生产经营合作为主要经营方式,因地制宜探索资源有效利用等多种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因村施策深挖优势和潜力,科学确定发展模式,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壮大村蒲梯村XX、迎新春蓝莓、桠溪村藤椒、迎春村猕猴桃、罗回村XX、解放村XX等特色产业,力争所有村实现集体经济3万元以上。
师宗县作为要在2017年实现片区县脱贫摘帽的县,开展了系列工作。
一、上半年工作推进情况
全县围绕“减贫6148户25560人,2个贫困乡镇和27个贫困行政村脱贫出列”的年度目标任务,按照“五查五看三评定一公示三确认”要求,认真开展精准识别,通过建档立卡贫困户“回头看”排查核实,目前,全县共清洗剔除不符合建档立卡条件的贫困户5018户17297人,补充识别符合建档立卡条件的贫困户5018户17297人,2个乡(镇)整乡推进项目均完成规划投资任务的85%以上,美丽宜居乡村、整存推进、革命老区等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扶贫到户贷款发放、劳动力转移培训、雨露计划补助等工作有序开展。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强化宣传培训,转变理念抓脱贫。引导全县干部由重普惠式扶贫向精准式扶贫转变、由重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向重一户一策帮扶到户转变、由重单兵作战向中集体攻坚转变。
强化资金整合,加大投入抓脱贫。最大限度优化易地扶贫搬迁项目配套资金使用效率。
强化精准施策,提高实效抓脱贫。全力做好产业脱贫,培育能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产业体系。
强化机制保障,夯实责任抓脱贫。增加驻村工作队力量,专门安排一半的乡镇机关干部投入脱贫攻坚工作。
目前存在问题:
一、增收难度大
二、投资压力大
既要绿起来,又要富起来,习水巧妙地将大生态与大扶贫相结合,努力探索生态扶贫的路子。
“马上就搬进新房子了,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习酒镇大湾村生态移民安置点的村民黄勇正在张罗着搬家。他说:“以前在老家种地仅仅勉强维持糊口,不外出打工没有办法,父母年纪也大了,孩子又还小,常年在外心中总是会有牵挂。”
在新家楼下,黄勇租了一间商铺,开起了农村淘宝店,开业两个月来,每个月销售额都能达到2万多元。“在家就能赚钱,还能照料家里老人,多亏了易地扶贫搬迁这样的好政策。”
和黄勇一样,大湾村生态移民安置点还有175户村民即将搬入新房,开始新的生活。习酒镇镇长杨胜说:“在习酒镇也有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情况,生存环境差,扶贫的成本很高。我们在大湾村建设的这个生态移民安置点,就是为了解决这群人的脱贫问题。”
“这里的区位条件好,不仅交通方便,附近还有学校和医院,在我们的宣传动员下,很多村民都乐意搬到这里来住,从源头上解决了贫困的生存环境。”习酒镇组织委员任登平告诉记者。
搬得出还要稳得住,习酒镇采取多种方法鼓励村民就业创业。杨胜说:“习酒镇有大大小小20多家酒厂,这些企业都优先面向易地扶贫安置的村民招工用工。移民安置点配套建设了一些商铺,这些商铺也都优先给安置点的村民租赁,并且价格相对较低。村民在老家的土地,我们统一规划了用来发展蔬菜产业,采用订单式的生产模式,盘活村民的闲置土地,也增加了他们的收入。”
易地扶贫搬迁不仅改善了农村环境和村容村貌,还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迁出区的生态环境破坏状况,农业产业化得以加速发展,农民收入结构日渐多元化,生活水平稳步提升。根据习水的《易地扶贫搬迁攻坚工作方案》,2016年11月30日前将完成0.9万贫困人口的搬迁入住,到2018年将完成2.7万人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易地搬迁挪穷窝,生态扶贫治穷坡。在习水更多的贫困乡镇,则是通过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依靠生态产业的发展来根治穷根。
赵兴明是回龙镇洞湾村柏杨林组的贫困户,今年4月,柏杨林组成立“习水县众兴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后,他加入了合作社,负责看管合作社新建的鱼塘,每个月工资2400元,加上土地和资金入股能得到的分红,赵兴明每年至少收入6万元。
“理事长帮我垫付了加入合作社的股金,我家里的4亩地全都加入了合作社,之前还有不少顾虑,担心合作社赚不到钱我还得欠账。现在看着合作社越办越好,日子会越来越红火的。”赵兴明高兴地说。
赵兴明所说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今年4月以来总共流转了1300多亩土地,有58户农户入股,其中包括14户贫困户。农户的土地采取流转付租金的方式参与合作社经营,农户入股的股金则通过股金分红的方式来增加收入。对于贫困户则通过“特惠贷”资金入股合作社参与经营,解决了发展能力弱和无发展条件的贫困户增收脱贫问题。
合作社+绿色产业,盘活了农民手中的土地资源,也扩大了村里的产业规模。合作社与习水富贵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合作,种植了青花菜260亩,预期收益104万元,户均增收1.8万元;合作社建起了50亩的冷水鱼养殖区,可饲养鱼30万尾,年产量有40万斤,预期户均能增收3.15万元;合作社建设的黔北麻羊繁殖场,喂养200只种母羊,年出栏麻羊800只,收入近80万元,预期户均可增收0.6万元。
从春节后上班第一天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部署今年全省脱贫攻坚工作,到省委书记、省长等省领导利用“无会期”密集赴基层蹲点调研,再到全省各级干部群众迅速行动,这场在今年2至4月间发起的春季攻势,已然成为当前多彩贵州昂扬奋进的主旋律。
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十三五”开局之年,贵州深入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脱贫攻坚首战告捷。但是,今年全省要减少贫困人口100万人以上,20个贫困县、90个贫困乡镇摘帽,2300个贫困村退出,脱贫攻坚的任务非常艰巨,常规思路、按部就班难以完成任务,发动春季攻势,就是要集中精力、集中火力,确保今年脱贫攻坚再战告捷。
开对“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省委、省政府出台《2017年脱贫攻坚春季攻势行动令》,对春季攻势规划了“时间表”和“路线图”。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敏尔指出,要进一步提高脱贫攻坚精准度,组织发动好脱贫攻坚春季攻势。省委副书记、省长孙志刚强调,要坚决打赢易地搬迁扶贫、产业扶贫两场硬仗,确保2017年脱贫攻坚再战告捷。
当前,我们须以精准为基本攻略,牢牢把握主攻重点,精准实施产业扶贫,精准推进易地搬迁扶贫,精准强化教育扶贫,切实做到扶贫对象再精准、扶贫方式再精准、扶贫成效再精准、脱贫退出再精准,提高扶贫脱贫精准度、增强群众获得感。
在贫攻坚春季攻势中,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检验着各级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干事能力和工作作风。“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脱贫责任扛在肩上,把春季攻势抓在手上,做到既挂帅又出征、既运筹帷幄又冲锋陷阵, 层层压实责任,级级传导压力。立下“军令状”,就要横下一条心,抓铁有痕,踏石留印,拿实绩说话。
1、结对帮扶,一户一策,脱贫致富,同步小康。
2、集众智 聚群力 团结一心 攻坚克难 打赢脱贫攻坚战
3、全面落实到户帮扶政策,加快贫困群众致富步伐
4、产业扶到户,致富有门路。
5、不甘贫困,奋力脱贫。
6、提升素质,当地就业。
7、贫穷落后不光荣,好吃懒做很可耻
8、坚持整村推进,提高扶贫效益。
9、扎实推进精准脱贫 保障打赢青河脱贫摘帽攻坚战
10、培训一人,转移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11、弘扬扶贫济困传统美德 积极推进民族大团结
12、一户一策 目标明确
13、加大到村到户扶持力度,增强贫困人口发展能力
14、劳务输出一人,脱贫致富一家。
15、弘扬中华美德 援手扶贫帮困
16、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发展稳定先行市建设,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7、精准脱贫 不落一人
18、规划到户帮与促,产业扶贫助增收。
19、坚持群众路线,推进民生工程
20、精准识别贫困人口,扶贫攻坚致富幸福
21、全民动员 全民参与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22、向贫困宣战,一起动手创造幸福美好生活。
23、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心同向同小康。
24、到户扶贫强基础,金融扶贫兴产业
25、扶贫开发显真情,易地搬迁助民富
26、创新扶贫机制,助推产业发展
27、一户一策,脱贫致富。
28、集众智 聚群力 团结一心 攻坚克难 打赢脱贫攻坚战
29、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保障打赢日喀则脱贫攻坚战
30、精准扶贫到户到人,发展产业齐心脱贫
31、瞄准扶贫开发对象,全面落实扶贫政策
32、社会兜底保民生,扶贫政策脱贫困。
33、建档立卡精准识别,扶贫开发促进发展
34、打造幸福乡村,建设美好家园。
35、打好脱贫攻坚战,确保消除贫困户。
36、营造全社会参与扶贫良好氛围 推动共同富裕
37、创新扶贫机制,助推产业发展
38、瞄准扶贫开发对象,全面落实扶贫政策。
39、精准识别贫困人口,扶贫攻坚致富幸福
40、村村有特色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
41、扶贫开发送温暖,“双到”工作促和谐。
42、大力开发,整村推进。
43、勤劳可致富,扶贫来帮助。
44、扶贫济困靠大家,温暖人心你我他
45、安贫可耻 脱贫光荣 团结一心 共奔小康
46、干部驻村心连心,同步小康齐步走。
47、聚力扶贫攻坚,推进民生工程
48、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
49、扶贫攻坚,党心所向,民心所依
50、摸清底子,瞄准对象,精准脱贫,到户到人
51、加强农牧民技能培训,培养农村适用人才。
52、加大到村到户扶持力度,增强贫困人口发展能力
53、创新扶贫思路,助推民生工程
54、用心,用情,用力做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
55、以积极态度、得力措施,扎实作风完成脱贫攻坚工作
56、全党动员,全民参与,奋力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
57、建档立卡,精准扶贫。
58、三到村三到户,帮民兴助民富
59、整村推进展新貌,产业扶贫促增收。
60、凝心聚力推进“六个精准”,全力以赴打赢五年扶贫攻坚
61、落实扶贫开发政策,竭诚服务贫困群众
62、村有特色产业,户有致富门路。
63、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
64、建档立卡精准识别,扶贫开发促进发展。
65、把村民组织起来、让民主自治起来、使发展和谐起来。
66、80.扶贫济困靠大家,温暖人心你我他
67、关爱贫困人口,关心扶贫事业
68、精准扶贫到户,发展产业脱贫
69、脱贫不等不靠,致富敢闯敢冒。
70、扶贫攻坚发展产业,精准到户引领脱贫
71、瞄准扶贫开发对象,全面落实扶贫政策
72、精准脱贫到户,发展产业脱贫
73、建好水、电、路、讯、房,提升科、教、文、卫、保。
74、先富帮后富 同奔小康路。
75、深入开展扶贫工作,早日建成小康社会
76、精准脱贫到户到人,发展产业齐心脱贫
77、金融扶贫兴产业,精准扶贫强基础
78、扶贫开发铺富路,幸福乡村惠民生。
79、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打好脱贫攻坚硬仗。
80、扶贫攻坚发展产业,精准到户引领脱贫
81、弘扬中华美德,关爱贫困家庭
82、扶贫攻坚,党心所向,民心所依
83、扶贫济困,你我同行
84、坚持项目到村、扶贫到户。
85、落实每个阶段任务,抓好每个环节工作。
86、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
87、弘扬扶贫济困传统美德 积极推进民族大团结
88、创新脱贫思路,助推民生工程
89、坚定信心、勇于担当,切实把脱贫职责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
90、脱贫先立志,致富靠自己。
91、情系困难群体,奉献诚挚爱心
92、扶贫开发显真情,易地搬迁助民富。
93、只要努力就能脱贫 只有努力才能致富。
94、落实扶贫开发政策,竭诚服务贫困群众
95、构建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
96、安贫可耻 脱贫关荣 团结一心 共奔小康
97、扶贫济困,积德行善
98、精准扶贫到户到人,发展产业齐心脱贫
99、集众智 聚群力 团结一心 攻坚克难 打赢脱贫攻坚战
100、消除贫困,同步小康。
101、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
102、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103、扶贫开发,利国利民。
104、村有主导产业户,民有致富门路。
105、学会一种技能,带富一个家庭。
106、脱贫致富快,全靠产业带。
107、整村推进扶贫富村,扶贫济困到户惠民。
108、瞄准扶贫对象,建成小康家庭
109、产业扶贫促贫困户增收。
110、同心同向同力精准施策,抓紧抓准抓实扶贫攻坚
111、全面落实到户帮扶政策,加快贫困群众致富步伐
112、把贫困人口找出来,把扶贫政策送进家。
113、营造全社会参与脱贫良好氛围推动共同富裕
114、创新脱贫机制,助推产业发展
115、聚力扶贫攻坚,推进民生工程
116、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农民致富基础。
117、全面落实到户帮扶政策,加快贫困群众致富步伐。
118、只有努力才能改变 只要努力就能改变。
119、扶贫先扶志和智,帮人先帮技和艺。
巍巍白刀岭山下,滔滔莫洛河蜿蜒而去,投资351万余元重新改造翻修的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石门乡卫生院正在紧张施工中。
从麻风医院到石门卫生院,历经62年,石门卫生院从最初单一的诊疗模式,逐步发展成为今天集预防保健、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科室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
“石门乡每个村配备2名村医和一名从县城医院下来帮扶的医生开展医疗工作。今年新建10所村卫生室已投入使用,基本满足群众看病需求。”石门乡计生协会专职副会长罗文景说。
和石门乡一样,行走在有着“贵州屋脊”之称的威宁自治县的土地上,四处热潮涌动,脱贫攻坚鏖战正酣。
扶贫更精准
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
在中国,贵州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在贵州,威宁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全县1 4 8 万人口中, 目前还有19.15万贫困人口,是全省贫困人口最多的县。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按照“一个不少一户不落”的要求,威宁深入实施精准扶贫,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能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五看身体是不是健康。”为进一步精准扶贫对象,解决“贫困识别”问题,威宁创造性地总结提出了精准扶贫“五看法”,摸清搞准贫困人口构成、贫困程度、致贫原因、脱贫难易等情况,对扶贫对象做到乡有册、村有簿、户有档、人有卡,一户一台账,根据不同贫困类型,不断调整完善扶贫思路,解决“如何扶贫”问题。
在扶贫实践中,威宁坚持一村一法、一户一策:对于有脱贫能力的群众,实施政策扶持,提高扶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的精准度;对于缺乏能力的,积极实施“提智增知”工程,一手抓中小学基础教育,一手抓脱贫致富技能培训,确保扶贫技能培训全覆盖,以此提高扶贫措施的精准度。为杜绝“戴着贫穷帽子、过着炫富日子”的现象,全县强化精准脱贫跟踪督促、考核评估和家庭收入核查,对扶贫对象和低保对象实名登记、动态管理,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努力做到脱贫成效精准。
“七分种,三分收,苞谷、洋芋度春秋。”这句顺口溜道出了迤那镇五星村曾经的贫困与无奈。如今,五星村发展党参、半夏等中药材产业,昔日的苞谷、洋芋地变成了党参、金铁索等种植基地,产品远销广州等地。五星村村支书李仁兵说:“现在老百姓的收入增加了,是威宁自治县‘五看’看真贫起了重要作用。”毕节市委常委、威宁自治县委书记肖发君在10月20日召开的威宁自治县第十二次党代会上强调,要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确保到2018年实现剩下的314个贫困村整村脱贫销号、5.05万户19.15万贫困人口越线。
动力更强劲
变“要我富”为“我要富”
“烤烟种植基地辐射带动周边四个村上千户村民种植烤烟,种植面积12000余亩,户均每年有几万元收入。”在小海镇松山村亿林峰烤烟种植基地,合作社负责人之一的程奎饶有兴致地说起松山村的“致富经”。
产业强则县域强,产业兴则威宁兴。在脱贫攻坚战役中,威宁因地制宜发展产业,重点发展马铃薯种薯及商品薯、商品蔬菜、山地生态畜牧业等特色产业,通过连片规划、集中打造,形成连点成线、连线成带、连带成块的“六大板块经济”农业产业布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今年10月,“威宁荞麦”农特产品通过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评审,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至此,“威宁荞麦”成为继“威宁党参”“威宁荞酥”“威宁洋芋”之后的威宁第四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大农业助推大扶贫。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威宁依托种植荞麦、洋芋等优势产业,通过引进新品种、改良种植和加工技术,鼓励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发展规模种植,使其成为威宁农民增加收入、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荞麦适宜于生长在海边23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带,威宁的高原气候和山地条件,是荞麦种植的最佳选择之地,80%的土地均适宜荞麦的种植与生长。
威宁自治县农牧局党组成员毛春如说,目前全县荞麦种植总面积达16万亩,产量在2.6万吨左右,其中企业加工掉的荞麦总量在1.3万吨左右,老百姓自己存放食用的荞麦在7000至8000吨,剩余的荞麦作为出口原料销往四川、昆明、山东等地。
威宁的自然生态条件是中国南方最适宜栽种马铃薯的地区之一。威宁的马铃薯种植面积在160万亩以上,面积和产量均居贵州之首,2008年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马铃薯食品专业委员会评为“中国南方马铃薯之乡”。
为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提高威宁马铃薯的市场竞争力。威宁从山东省滕州市引进冬作早熟马铃薯“三膜覆盖”栽培技术,破解高寒山区冬季不能种植喜温农作物的难题,推动马铃薯由商品薯生产向良种扩繁转变,加工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营销由传统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将“小土豆”打造成“大产业”。
目前,马铃薯产业已成为威宁人民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全县马铃薯总产量270万吨,商品率达40%以上,年产值达35亿元;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种植业收入2163元中马铃薯贡献达865元,贡献率为40%。
威宁自治县扶贫办负责人说,通过产业扶贫,现在村民的思想转变了、信心普遍提高,过去的“要我做”变为了今天的“我要做”,过去的“要我富”变为了今天的“我要富”。
效果更明显
变分散用力为形成合力
小海镇松山村村民程宗俊家里养了一群羊,他很想扩大养殖规模,可一直苦于资金短缺。今年3月,受益于金融产品“群星贷”,程宗俊顺利贷到8万元,扩大了养殖规模。
“群星贷”是威宁自治县信用联社助力精准扶贫创新的金融产品,今年3月正式投放市场。
威宁自治县信用联社有关负责人介绍,“群星贷”贷款金额在8万元(含)以内,根据借款人发展项目生产经营周期确定,分为一年期和两年期。“群星贷”贷款属财政全额贴息,根据“先收后贴、分期补贴、应贴尽贴”的原则,实行按季结息。截至今年8月,威宁自治县信用联社已发放“群星贷”就业创业贷款773户,发放贷款4361万元。
脱贫攻坚,金融发力。近年来,县联社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积极改进和提升农村金融服务,丰富金融产品,增强金融精准扶贫的成效。
县信用联社以农村信用工程建设为抓手,通过了解建档立卡精准扶贫户致富愿望及金融服务需求,建立管理信息档案,落实农户贷款利率优惠,提高贫困农户贷款覆盖率,降低贫困农户融资成本,帮助贫困户更好更快实现增产创收、脱贫致富目标。
截至目前,县信用联社对威宁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授信金额203685万元,向2306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了贷款金额54348万元。
此外,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银企也纷纷助力威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取得了明显成效。
金融扶贫破解了脱贫攻坚的融资瓶颈,驻村帮扶则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在石门乡村担任“第一书记”的陈晨20岁出头,个子娇小,起初村民颇感失望:“一个城里娃娃,能做哪樱俊
如今,村民却自发为村的速变鼓掌:一年的时间,烂泥路变成了水泥路,村子里安装起了太阳能路灯,甘甜的山泉水哗哗流进水缸。村子里建起了冷库,建起了中药材种植基地,贫困学生得到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