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6 16:03:25
序论:在您撰写高中物理教学案例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案例教学要求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需要做好课前的预习准备工作,其中老师的准备任务又和学生不同。具体来说,老师需要充分结合学生的特点以及学习水平,对案例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使得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物理学习中,提高高中物理的教学水平。举个例子,老师在备课《时间和位移》这部分知识时,可以选择“操场跑步”的位移案例,然后设计如何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在这个过程中要考虑到有些学生擅长运动跑步,可以提问这些学生,“位移是指物体的位置变化,那么我们假设一个同学说从起点到终点跑了两圈,另一个同学说从起点到终点跑了四圈,那么他们的位置是否相同呢?”这个案例一抛出,学生们便意见相左,相同意见的学生自动地组成了一组,他们相互讨论,指出自己的想法。因此,老师务必要做好课前的准备,在要求学生进行预习的同时,自身也要对知识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明确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充分把握教学的进程,从而提高高中物理的教学效率。
二、学生合作是关键
小组合作的方式已经逐渐被广泛地运用到教学领域中,但是很多老师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效果却不如人意,这是为什么呢?其实不少老师只是把小组合作形式化、流程化,以至于学生将小组讨论当作是闲聊,完全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效用。实际上,案例的分析需要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使得各种不同的想法和意见能够相互碰撞,从而进一步地打开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更好地通过案例来学好物理。要知道实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占了极大的比重,因此在学生间开展实验教学也能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效用。举个例子,老师在教《匀速直线运动》这部分知识时,可以让学生自由组成若干个小组,然后老师需简单地跟学生交代实验的目的以及实验的具体操作要求,并且让小组之间进行比赛,看看哪个小组能够最快打出小黑点均匀分布的纸带。在这个过程中,小组学生会先自主地学习课本中的案例,小组内部对教学案例进行剖析,分析实验成功的关键点以及失败的可能性,然后内部进行分工协作,从而尽可能地完成这次小比赛。通过这种小组合作的方式,不仅能够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提升,而且也能使学生懂得在面对教学案例时从哪个方向思考或者寻找突破口,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确保高中物理的教学质量。
三、教师评价是保障
高中生的自我意识比较强,而且自尊性也很强烈,物理老师应当抓住这个特点,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使得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得以增强。具体来说,如果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不错时,老师应当毫不吝啬地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而不是认为学生的良好表现是理所应当;同样在学生表现不够好时,老师也无需马上指责学生,而是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够打开思路,从正确的角度思考问题。举个例子,老是在教《能量守恒定律》这部分知识时,有学生坚持世界上会有“永动机”,这时老师切不可指责学生“你没有好好听课”,而是引导学生,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让学生自己找出其中的矛盾之处,这样一来学生便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正确地认识能量守恒,老师也应当对学生的表现表示肯定。通过这种积极有效的评价,使学生对学习物理更加充满信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物理教学的顺利开展,使得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从而提高高中物理的教学水平。
四、结束语
关键词:教学案例;教学能力;高中物理;平抛运动
日常教学要求教师以一个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景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通过对案例的反思和有效解读,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或理论解释。案例研究和日常教学是相辅相成的,教师从日常教学中获得鲜活的案例,又通过案例研究改进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理论水平。
1. 物理教学案例的撰写
教学案例是在教学活动中围绕典型事件展开的真实情景描述。一节形式新颖的课、一次记忆深刻的活动、一个精彩的教学片段、一段触动心灵的师生谈话和一个妙趣横生的探究实验等都可以作为教学案例。教学案例的撰写方式主要有对话式、叙事式和概要式。
(1)对话式。以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为主线,辅以教学活动的情境性背景进行撰写,它很像一个话剧的剧本。
教师:这里有一个小球,现在使它运动起来,请大家仔细观察小球的运动。(教师演示:用手推一下水平桌面上的小球,小球在桌面上滚动,直至以水平方向的初速度飞出。)(学生:潜心观察,注意力十分集中。)
教师:如果不考虑空气阻力的作用,小球飞出桌面后所做的运动有哪些特点?
学生讨论交流,陈述小结,实现概念的自我构建。
学生:小球有水平方向的初速度,只受重力作用,运动轨迹是曲线。
教师:大家总结得非常好,像小球这样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叫做平抛运动。
教师:平抛运动是比直线运动要复杂的曲线运动,我们怎么研究这个运动呢?
(2)叙事式。用具体而又生动的语言描述在教学中发生的事件和过程很像将课堂教学用故事总结。
上课了,同学们安静下来。教师拿出一个小球说,要使这个小球运动起来。同学们显示出极大的兴趣。教师开始了他的演示,他把小球放到桌子上,用手推一下小球,小球在桌面上滚动,直至以一定的初速度向水平方向飞出去。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这个小球的运动有什么特点。经过短暂讨论,同学们认为小球有水平方向的初速度,由于只受重力作用,所以运动轨迹是曲线。教师热情地赞扬了同学们所做的总结。接着又提出了另一个问题:怎么研究这种比直线运动更复杂的曲线运动?同学们的好奇心被激发起来……
(3)概要式。注重事件的特征和教学过程的程序结构,只在某些重要阶段描述教学活动的细节,它很像一种教学方案。
2.物理教学案例的分析
对物理教学案例的分析是案例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一个教学案例,教师该如何对它进行分析,从而使这个案例有效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呢?对案例的分析可以通过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和影响教学活动的因素两种方来进行。
(1)教学案例的过程分析。教学过程是由一系列教学活动构成的,按照课程内容和目标把这些教学活动转化为按时间顺序排列的连续的教学阶段,一个阶段完成一项教学任务,产生相应的教学效果,然后又开始新的教学阶段。运用这一方法研究教学案例,要清楚地描述某个阶段在教学中发生了什么,或者预测某项预期的教学活动会不会在那个时间点发生,或者研究这些教学活动之间的关系如何,等等。还可以分析每一个教学阶段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媒体形式、信息传播方式和实验仪器等技术手段对教学的影响;分析各个教学环节的梯度,中间目标的达成情况,各个环节之间的链接方式是否合理;分析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是否科学,从而把更多时间运用到需重点学习的部分。对于“平抛运动”的教学案例,先按照时间顺序把教学过程分为以下五个教学阶段:设置教学情景,引入什么是平抛运动;利用教学实验来分析运动特点;结合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特点得出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归纳平抛运动的规律;分析实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第一阶段的过程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进行:考虑情景是否新颖有趣,是否与主题密切相关;分析占用的教学时间是几分钟,这个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比较运用的教学组织方法、技术手段等是否恰当;考虑这样设计是否能顺利过渡到第二阶段。
(2)教学案例的因素分析。影响教学进程和教学效果的因素有许多,例如教师水平、学生兴趣和认知水平、班级规模、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形式、教学时间等,这些因素是影响教学进程和教学效果的“教学变量”。不同变量之间存在着相关的因果关系,这些变量的共同作用构成了教学方法和策略的基本要素。教学案例的因素分析就是以事实为依据,通过分析各教学变量对教学所产生影响的程度来推断教学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并讨论这些教学变量完整地发挥作用时对教学过程的决定性意义。
关键词:教学内容;适切性;认知能力;生活经验;学科思维;先备知识
教学内容适切性是教学内容选择、组织、表达与学生的学习准备之间的适合性质和程度.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1].基于教学内容适切性的高中物理教学案例研究,就是要解决教学内容的适切性问题.
加速度是运动学中极为抽象的概念,赵凯华明确指出:“这是人类认识史上最难建立的概念之一,也是每个初学物理的人最不易真正掌握的概念.”[2]著名哲学家罗素评价道:“加速度的基本重要性,也许是伽利略所有发现中最具有永久价值和最有效果的一个发现.”爱因斯坦指出:“今天我们难以估量,在精确地建立加速度概念的公式并且认识它的物理意义时,该显示出多么大的想象力.”[3]如何搞好加速度等核心概念教学,引导学生避免高一刚入学就出现物理学业上的新两极分化门槛,需要智慧和方法.
一、教学内容要与学生一般认知能力相适切
不同个体的一般能力在表现早晚、发展水平、认知结构以及不同性别等方面表现出极大差异,教学内容要以大多数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一般特点为基础,选择、组织、设置恰当的形式呈现相应的学习内容.“基础性”是评价教学内容与学生一般认知能力适切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教学内容应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发展的学科教育,着力做到在满足促进学生全面充分发展的同时又满足“层次性”要求;根据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学必须超越学生已有水平,走在发展的前面[4]120,因此教学素材选择、组织、表达要为创设最近发展区服务.
从初中的定性、具体、感性到高中的定量、抽象、理性,物理课程跳跃很大.
高一是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水平转化的关键期,到了高二这种转化初步完成[4]118.但刚入学的高一学生的抽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撑,因此,在高一要搞好高中与初中课程衔接,促进学生由经验型向理论型水平转化.
加速度是在研究落体运动规律时提出来的,当时还没涉及减速运动.关于“自由落体”整个概念形成过程中,一共有6次重要进展.学者研究表明,学生与物理学家共同体掌握“自由落体运动”都经历了渐进期、高原期和突变期[5],因此,加速度概念的教学不能一步到位,它必须经过一系列的渐进式学习与问题解决才能完成.
由于学生物理学习的进程与人类研究物理学的进程相似,这就要求教育者在给学生引入新科学学习内容之前,必须搞清历史上科学家探索内容的过程、遇到的困难和怎样克服这些困难的,搞清科学发展过程中与该学习内容相关的各种错误的前科学概念、观念,为学生设计出能够经历科学探究活动和过程的课程实施计划和结构.基于此,《新概念高中物理读本・第1册》[6]第一章“质点运动学”前五节分别是:“过程 变化率及其图解表示、运动及其时空描述、速度 加速度、 质点的直线运动、矢量”, 这样既先补充了学生数学方面准备的缺陷,又为化解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的教学难点做好了铺垫,针对单向的直线运动来定义速度,与初中物理很好地衔接起来,淡化了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矢量性,其编排思路与思想值得我们感悟与借鉴.
关于加速度,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解决的主要问题不同,见表1.
在课程标准关于《运动的描述》学习中,笔者认为学生至少需跨越四个台阶:描述位置变化――矢量的台阶、平均速度――等效的台阶、描述速度变化快慢――比值定义法的台阶、用图像描述运动信息――图像物理意义的台阶.而在加速度的学习过程中均会涉及这四个台阶,跨过了这四个台阶,才能避免新入学就出现物理学业上的新两极分化.
粤教版必修1先重点搞懂加速到某一速度和由某一速度减小到0,至于由某一速度先减小到0后再反向加速类的问题,粤教版将其纳入必修2“竖直方向的抛体运动”中重点解决.粤教版的编排,更有助于分解加速度的学习台阶.
二、教学内容要与学生一般生活经验相适切
学生生活经验是课程教材开发的出发点,生活经验在教学内容中主要体现为素材选择和情境创设,选择教学素材、创设学习情境需要遵循目的性、真实性、多样性、均衡性四个原则.评价教学内容与学生一般生活经验的适切性也要从四个原则出发,使教学素材的选择和学习情境的创设不明显偏向某个群体,做到与学习内容的目的密切相关、与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历的或者所闻所见的现象等生活经验真实相符、与学生生活经验的多样性相连.
各学科课程标准都强调学生生活经验的重要性,物理教学特别强调凸显从生活走向物理,强调情境创设的生活性,努力做到“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理性化,理性问题具体化”.教学内容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提供给学生的素材是越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等越熟悉越典型的素材越适切.素材过多会淹没物理问题的主题和本质,关键要对展示的素材进行深度挖掘,尽量用情境熟悉、现象典型、源于生活的素材凸显物理问题的本质.高一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运动素材,如有观察飞机飞过上空的感觉、骑自行车上坡减速(下坡加速)体验、跑步起跑加速的经历、公交车启动与刹车(缓缓进站与紧急刹车)等乘车的经历与体验、乘坐扶梯(电梯)的经历与体验、观察到摩托车比卡车启动快.引用看似熟悉的素材,如从电视里才能间接感知火箭发射、赛车的启动用于教学,效果不会很好,而对大多数农村中学的学生而言,通过电视也很难感知火车加速、飞机降落,人教版必修1编入了“汽车和火车的速度都在增加,但速度增加的快慢不一样”的素材,其均衡性弱,并不适合于大多数学生.而粤教版利用“飞机匀速飞行、汽车从静止启动、运动员冲刺后的速度变化”三个素材较好地凸显了素材应用的目的性、真实性、多样性和均衡性.
三、教学内容要与学生具体学科思维特点相适切
评价教学内容总是与具体学科相关,不同具体学科具有自身的(信息加工、理解、记忆和交流有关的心理活动)学科思维特点.同时,与一般认知能力一样,具体学科思维发展也表现出一般性和个体差异性,同时按照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也要考虑到发展性.因此,教学内容与具体学科思维特点适切性的评价指标,也从“基础性、层次性和发展性”等三个方面进行:基础性指教学内容应该符合相应学科大多数学生的学科思维特点;层次性指教学内容应该考虑到相应学科不同学生思维发展特点的个体差异;发展性指教学内容要为相应学科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均预留发展空间.
思维是智力与能力的核心,物理思维是物理智力活动的核心.物理思维不仅具有抽象性,而且具有形象性,形象思维是物理思维的先导,抽象思维是物理思维的核心,在具体的物理思维中往往两种思维同时并存,并且相互作用、相互补充[7].高中物理研究对象多,动态思维多,理想模型多,所涉及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过程多是利用理想化的方法建立理想化的研究对象和理想化的研究过程.因此,应在初中学生已有的初步分析、概括能力的基础上,突出抽象、概括,以及科学推理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内容要与学生具体学科先备知识技能相适切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经验,往往能够借助已有知识经验和相应的认知能力,对某些没有见过的问题形成合乎逻辑的假设,并做出某种解释.在教育教学中应该将学生已经具有的先备知识技能作为新内容的生长点,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学习新知识技能.因此,组织教学内容时,要事先了解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知识经验的状态,帮助学生加强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联系.
高一开始就是运动学,涉及六个物理量和大量矢量,数学跟不上,且物理学习中的矢量、斜率、三角函数、几何都是先于数学的学习.“位移”“平均速度”的概念与初中所获得“路程”“速度”是标量这一前概念有较大的思维跨度.接着还要跨越“瞬时速度”和“加速度”的门槛,整章难度极大.高中与初中物理对应的物理量(概念)的主要差异见表2.
弄清为什么要引入平均速度,对把握平均速度学习的难度与广度非常重要.事实上,对于非匀变速以外的曲线运动,平均速度是不能描述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的.笔者认为高中阶段学习平均速度主要基于以下六点:一是为粗略地描述物体空间位置变化快慢的需要;二是理解瞬时速度概念的需要;三是求瞬时速度的需要;四是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五是理解s-t图像图线割线和切线斜率的需要;六是研究匀变速运动的需要.其中前四个需要是基本需要.
弄清为什么要引入(平均)加速度,同样非常重要.笔者认为高中阶段学习平均加速度主要基于以下五点:一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需要;二是理解瞬时加速度概念的需要;三是理解v-t图像图线割线和切线斜率的需要;四是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需要;五是研究匀变速曲线运动的需要.其中前四个需要是基本需要.
学习运动的描述时的主要思维障碍是相关概念的干扰.一是在学习物理概念时,学生常常不能区分相邻、相近的物理概念,如速度、加速度,考试中仅30%左右的学生能正确区分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二是前科学概念的干扰,如初中《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学过的速度对高中《运动快慢的描述》平均速度概念的干扰.学生对“加速”一词已有的认识,对正确理解加速度的概念会起干扰作用,为了防止“加速”对理解加速度带来困惑,笔者在引导学生学习加速度的定义有意强调,加速度也叫作速度的变化率,并在板书中着力凸显,即a=.
由于“加速度”的内容编在“力学”之前,因此,对加速度矢量性的认识就更困惑.各版本对加速度为什么有方向均没说清楚.笔者认为加速度矢量性教学可像《新概念高中物理读本》一样,先淡化处理,事实上伽利略当时研究落体运动规律提出加速度的概念时,并没有意识到加速度是矢量.也可按以下四步解决:第一步,设计问题串:一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以加速度1m/s2做匀加速运动,10s后的速度是多大?若不指明加速的方向,能判断10s末物体的运动方向吗?若向东加速,则10s末物体向哪个方向运动?第二步,引导学生得出加速度不仅有大小,还有方向,是矢量;第三步,再以直线运动为例,说明加速运动、减速运动加速度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的关系;最后,用人教版的素材,分析速度变化的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的关系.
参考文献:
[1]王晓丽,等.教材适切性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及实证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4(10):40.
[2]赵凯华,罗蔚茵.新概念物理教程・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8.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师范司.运动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22-23.
[4]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5]母小勇,马娜.学生与物理学家共同体概念形成过程相似性[J].课程・教材・教法,2015(3):73.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物理;教学案例;分析;思考
在世界的教育发展领域,我国的物理教学发展相对西方国家比较落后,其根源是我国物理教学大多数停留在理论知识上的讲解,而在实验方面还不够完善,学校对于实验和案例教学的忽视与当今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方向相对立。新课标教学实施之后,针对于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新的改观,可是大多数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还存在着众多的疑惑不解。笔者针对物理教材内容中的“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案例进行分析与思考。
一、物理教学案例开发的意义
1.物理教学案例开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在教学内容中,教师对于新课标的开设应当具有创新性研究和灵活运用教材的知识,需要对学生巧妙的讲解,就应当开发科学性物理教学案例,有助于学生系统性教学。教师对于合适的案例教学的选择十分重要,教材中的知识繁琐分散,教师该如何从信息密集的教材中选择素材来编写物理教学案例呢?教师不仅要掌握教材中的物理学科知识,还需要意识到在编写案例教学中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根据相关性来收集所需的关键信息。初步选择素材到编写案例,之后调整案例,其中的主干离不开教师的教育知识和心理学方面,教师要考虑到自身的角度分析,能够掌控课堂上的探讨,使自己开发的教学案例逐步推向课堂实施情境中,让学生自主地面对案例的思考,分析案例的结果。之后,教师应当从中分析此次案例在学生和教师间能不能充分发挥其效果;能否在教学互动中达到自己制定案例教学的目的;能否适应当代教学发展的需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否实现学生在案例情境中的思维与教师相互交流和沟通等。经过这一案例的开发和实施,教师的经验也不断积累,有助于教师专业性发展。
2.物理教学案例开发使教育领域从理论走向实践
案例在教学领域中具有重要作用,若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反思看作是某种系统,那么案例就是教育实践行为表现的论据。在教学案例开发中,应当进行系统的观察和探究分析,结合物理教学的理论学科与实践进一步思考,从中深入了解各种学科理论知识,得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新理念,进一步展开实践教学,从而实现科学性教学工作。另外,案例教学为教师和专家们建立了密切的联系,突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教师更能深入了解到新课标的理论,有利于教育的改革。对教育专家而言,根据教学领域的实践,从中发掘各种不确定因素和不可预测性问题的规律性,找到可解决问题的措施。
二、基于高中物理教学案例中“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的分析
(1)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见的物体下落现象,发表他们自己的见解,并且进一步思考作出决策。根据学生之间存在各种不同的见解,进行多次讨论来辩解自己认定的观点,并且提出反驳的论点否定别人的观点。并且巧妙引导学生利用实验材料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以此实验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2)根据学生所提问题进行实验证明后,老师进一步“牛顿定理”实验操作演示。经过这一实验思考之后,学生意识到自由落体运动与此定理的规律相同,不受质量的影响。
(3)物理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对自由落体运动是怎样的一种运动?物体下落速度是怎样变化的呢?引起学生的思考与议论。有些学生认为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速度随着运动不断加快;也有同学认为这是一种匀加速直线运动。
(4)那么对自由落体运动是否呈匀加速直线运动呢?该怎么去验证呢?采用何种方法呢?从中编制好实验证明的方案。
(5)根据实验原理采取各种不同的实践方法。有些作出 “速度-时间”物体运动的图象,以此来判断;有些同学认为在任意相邻且相同时间间隔中的位移差存在的定制来判断等等。根据同学们自己所作的方案,利用实验工具打点计时器测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加速度。
(6)学生动手实操。根据相关实验结果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7)实验研究报告的撰写。
(8)得出结论。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并且进行相关的计算。
三、展开对此次高中物理教学实战分析的思考
(1)结合日常生活,引导探讨的实验课题。在这方面会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实验证明,对于自己思考过的问题结合日常生活现象,出现不同的迹象将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是何因素所引起这种现象的呢?有颗想弄清楚的好奇心,通过自身实践来探究规律所在。教师对他们的思考予以支持和肯定,不明白之处可以与大家共同探讨,找出正确的观点加以论证。有助于学生能够对自己的观点提出假设,然后自身实验进行探究,从现象中找出问题,解决问题。
(2)在实验原理的选择上,学生们通过思考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论证自由落体运动是否匀加速直线运动。可以假设教师对这还存在疑问。若是直接告诉学生如何进行实验来论证观点的成立性,那么学生马上就会认定这一观点。可是在兴趣和学习思考、设计方案与探究方面不能有效完善,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到实践中不能达到预期的案例教学的效果。
(3)在实操中,能够让学生意识到实操是建立在相关原理的基础上。对实践结果的数据分析如实记录,从中培养数据分析和信息归纳论证,得出结论的思维能力。
四、结论
基于新课标的背景下,案例教学突出了教师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更加适合学生的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发展,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分析,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培育实验人才十分可观。不过,教育研究需要长时间的实践和探索,从中选择科学性实施研究方案。
参考文献
[1]邵光华:教师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研究及其启示[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年05期
[2]廖哲勋:关于课堂教学案例开发的理性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3年06期
[3]付桐:中学物理探究性实验的教学设计及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案例教学法
一、案例教学法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曾经,我国的教育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虽然这句话有些夸张,但是对于物理学科的重要意义是一种肯定。随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的深入,高中物理在形式上和内容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这样的条件下就需要教师能够根据教材的内容来进行教学方式的相应调整。长期以来,存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问题就是,面对高考的压力,绝大多数学校在进行教学任务的布置时都会进行题海战术,所有学生都会围绕着教师这一“权威”,但这种模式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收效甚微。在这样的背景下,案例教学法应运而生。案例教学法主要是指教师将具体的案例运用到教学当中,由学生去根据案例的内容进行探讨,并在讨论学习过后撰写相应的案例分析报告,最后由教师进行教学知识的归纳和总结。对于某些难度较大的物理知识来说,案例教学法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简化物理知识的难度,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简单的生活体验,最终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摆脱被动学习的局面。
二、案例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在进行案例教学法的时候一定要遵循相关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案例教学法的作用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案例教学法对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具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在实施案例教学法时要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究性原则。案例教学法最重要的价值体现在能通过对案例的运用来强化学生的学习和应用能力,做到联系生活实际,最大限度地发散自身思维,最终强化自身的思考,养成爱思考,乐于动手实践的学习习惯。对于物理这门学科来说,思维发散是一种必备的素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不能过分挤压学生的自由空间,而是适当给予学生自由,自主地去探寻发现相关案例,辨别出案例同物理之间又存在着怎样的关联。为此教师在提出教学案例时,可以以引导为主,让学生对案例进行认真分析,寻找问题,并找寻问题的解决方法或者问题的物理原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尽量调动起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通过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对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不仅可以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通过具体的生活案例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和坚强的学习品格,培养学生勇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寻求知识的态度,逐渐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方式。这对当前高中物理教学问题的解决是极具现实意义的。
简而言之,高中教育中的物理教学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而在物理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来强化学生的分析能力,锻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也可以使教师在讨论之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并予以及时改进,这种现象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教学环节中教学相长的特点。从教学方法的效用价值上来讲,这种教学方法值得不断去完善和推广,为我国的教育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物理案例教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67X(2014)07-008-01在物理教学中加入案例教学,会让学生更立体地学习知识。掌握案例教学的教学目标,传达有意义的教学理念才是对学生和教师最有帮助的教育方式。一种有效的案例教学,是依附合理的理论知识,紧扣主题、真实还原实验过程并加之教师对实验的灵活运用、详细讲解,从而使教学效果逐渐上升。
一、案例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影响
(一)案例教学在物理教学中强调物理的实践性。案例教学是将真实的环境在课堂实验中展示给学生,不再让学生是被动者,不再单方面学习抽象的理论知识。而是让学生投入到案例中来学习、实验,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快速理解教学、熟练运用实验的目的。
(二)案例教学加强学生学习的思考、探讨、参与积极性及创造力。案例教学中,教师将学生分配不同角色,让学生在学习中成为受益者,深入其中的主动探索研究,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并提出不同的观点互相探讨。教师进行引导,让学生进行自主创造,符合了学生的自由性与表现力。课下教师可将课上遇到的问题进行教师之间讨论,从而研发更有教育价值的教学模式。
二、案例教学方法实施
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是案例教学必备的三个元素,想达到案例教学的目的,还需要教师和学生的配合。
(一)教师模块。教师需要在课前为学生展示案例,在课堂上明确主题后,提出问题。展示案例的方法很多,运用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学方式的进步,如果条件有限,也可将案例印发文字资料发放给学生。然后对案例进行分析,利用教师的语言水平使学生进入到案例情景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感知案例。然后让学生自组队别进行讨论,如有问题,教师应立即提问,并进行剖析解答,由内而外,由浅及深地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互动性沟通,激发全体学生的参与性,大胆发言,解决问题,最后将课程进行总结。
(二)学生模块。学生首先需要读懂教材内容,将教材理论进行个体研究,切不可闭门造车,需要团队合作,将自主学习的知识分享,提升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
(三)实际案例:平抛运动。设计思想:本课是一节研究课程,有两个学习目标:1.了解平抛运动;2.探究平抛运动的轨迹。
平抛运动可利用教师的语言表达加之教科书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学生很容易清楚平抛运动。探究平抛运动的轨迹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速度方向和受力方向两个方面去引导,将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角色融入到课堂中,使学生不感到突兀,再进行引导实验。教师需要从不同角度理解实验本质,挖掘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及思维模式。
教学流程:教师需要在上一节课布置好下节课学生所需的材料,并进行设计备案,课堂上学生把准备好的资料与方案进行讲解交流。教师带领设计实验,步骤清晰,解答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并做好报告,将实验情况进行表述,与学生互动进行交流。实验完成后对实验进行总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分享。接下来进入正式课程,理论讲解或科学探究,最后,根据实验与实际情况进行转换,准备些有关实验的故事、案例最佳。
在实验过程中可为学生提供不同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新思维模式。例如可以课前提问:本节课的侧重点;可创新的地方;实验与知识点有什么联系?在学习前需要做什么准备?如何对实验提出不同的看法和新的角度等等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更容易扎实理论与实际的应用,学生学习成果事半功倍。
学生在课堂上多半注意的是上课时间长短、课堂内容是否枯燥、实验的实际应用性或实验的方法。其实学生在无意间表露的其实是课堂时效和教学模式。学生是否了解教学目标与教学逻辑,教师该如何表述教学与研究的关系?
从同学反思到同组反思再到班级反思,体现了案例教学的学习共同体。
三、案例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启示
案例教学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这种模式下教学,课时长、节奏慢等局限了实验的本质,特别是教师在实验渲染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提升。有的学生可能会觉得课程拖沓,一些实验可以直接告诉答案,与板书结合就可以清楚记住知识点,没必要做繁琐的实验。
结论:综上所述,案例教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案例教学其实是学生自主研究的学习模式。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案例教学,可加强学生学习的思考、探讨、参与积极性及创造力。案例教学受到学生的欢迎,加之教师的努力,对教学质量有明显帮助,同时教学方法的改革也更进一步。
[ 参考文献 ]
[1] 高山.普通高中物理模块课程教学实施调查及比较研究[D].重
庆:西南大学,2009.
[2] 王洪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人文地理案例教学研究[D].河
南:河南大学,2013.
[3] 刘圣期.浅析案例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
2013,11(11):101.
[4] 汪明.基于新课标的高中物理教学案例设计与开发[D].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2005.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案例教学法;实施
【中图分类号】G633
一、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
物理学科是前人在认识与探索自然的过程中,通过分析、归纳、总结、抽象、验证不断完善起来的一门自然基础科学,蕴藏着无穷的魅力,它是高中时期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因此,学生仅学习课本当中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加强实践环节的训练,锻炼综合能力。然而,高中物理因为其理论性强,内容涉及面广,难免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难。在这种困难面前,学生学习的热情逐渐消退,给课堂教学带来压力。具体表现为:对多数学生来说,他们在乎的是期末考试的分数,而不是知识本身;课堂出勤率偏低,迟到、旷课现象严重;学生在课堂上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等等。那么,如何让提高高中物理课程的教学效率呢?案例教学法可以帮助解决这些问题。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为学生在课堂上创造一个仿真环境,使学生利用所学理论创造性地解决实践中的管理问题的重要教学方法。
二、案例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必要性
从学科发展背景和历史来分析,物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案例教学法在高中物理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上都给出了新的尝试。
首先,案例教学法丰富了高中物理的教学方式。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在这种单向性的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完全被抑制,教学成了教师一个人的演出,学生成了可有可无的观众。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教师的教学成果完全表现在学生多背了几个概念,又知道了几个原理。这样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效果上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在课程情感上又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教学更是倍感吃力。案例教学法则对这种教学方式做出了改进。案例教学法重视双向交流,而双向交流使教师和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体,原来教学方式中的以教师为主的单向主客体关系转变为教师学生互为主客体的主客体际关系。学生掌握一定知识后,给予相应案例,想起提出问题,然后指导他们查阅各种他们认为必要的理论知识。这无形中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这种理解是主动进行的。在学生逻辑分析和缜密思考后,让学生形成自己的见解与同学和老师交流,这不仅是学生深刻的掌握了相应的知识,也是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激发,活跃了课堂气氛。
其次,案例教学法促使教学内容更多的关注社会现实。大学是“象牙塔”,但大学不应该以此为理由而远离世俗的社会。当前的一些大学课堂,教师教学严重脱离生活实际,教案若干年不做修改,知识理论体系跟不上学科发展的进程。结果是,对学生有用的和学生想学的知识学生学不到,一些陈旧的观点却充斥着课堂。这怎样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呢?案例教学法迫使教师关注社会现实,引用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实实在在的事情去印证课堂理论知识。只有把眼光投向社会现实才能把理论知识讲的生动透彻,传统教学内容中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只会让课堂显得沉闷枯燥,消磨学生学习的耐性。案例教学引用生动的案例来阐释基本理论知识的内涵,其深刻性和具体性远远优于教师乏味的理论说教。要运用好案例教学法,教师就不得不勤于搜集相关的信息,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案例教学的顺利开展。
再次,案例教学法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环节中,学生的主动性得不到发挥,学生只是以概念和理论的掌握为目的,没有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如此,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就找不到锻炼的机会。我们培养的学生只是会鹦鹉学舌的工具而已。案例教学法使学生不只停留在捕捉理论知识的层面,它还要求对案例运用理论进行缜密地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应视为学生能力上的升华。与此同时,学生思考的结果随时由求教师给以引导,当遇到棘手的问题时,也促使教师加深思考,根据不同的问题补充新的教学内容。可见,案例教学法在锻炼学生的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不仅体现在知识储备上,也体现在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上。
三、案例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为基础,教师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只能扮演指导者的角色,不能干预太多。学生研究性学习的途径、方法要多样化,研究性的内容和形式要突破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因此可向学生开放实验室,让他们自主设计、操作、完成实验;开放图书阅览室,让他们自己查阅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提出教学案例之后,首先要引导他们对案例进行认真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建立问题的概念框架,提出预期目标。其次是让学生查阅资料,设计研究方案,进而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反复修改论证,确定比较可行的研究方案,再次根据研究方案进行探索研究。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作好实验记录,进行思考分析,解决遇到的问题,进而得出研究结果。然后对研究的过程和研究成果进行检验、评价,最后进行总结交流。
在物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能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和坚强的学习品格,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激发探索、创新的欲望,逐步形成一种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
四、总结
总的来说,学以致用是高中物理教学的目的。案例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在掌握物理理论知识的同时,锻炼并提升了他们的分析能力,也让老师在讨论中不断完善自己,这恰恰表现出教学环节中教学相长的特点,这一教学方法值得高中物理中不断推广和深化下去。
参考文献:
[1]朱亚平.分析高中物理新课程取向与物理教师教育[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