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6 16:03:09
序论:在您撰写门诊输液室重点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摘要】门诊输液室的工作性质,使得门诊输液室的工作繁重复杂,临时性强,技术水平要求高,加上老年患者多、要求高,给护理工作增加了难度。加上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实施,药物品种规格也在不断的变化中,给护士查对工作增加了压力,我们通过对安全隐患的排列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加强输液室管理,实行输液流程化管理,服务人性化,提高就诊舒适度,,提高了患者满意度,确保了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输液;安全隐患;对策
随着医疗改革的进程,“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以及全科诊室的开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就医患者越来越多, 静脉输液是医疗工作中最常见且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医生和患者逐渐开始选择门诊输液的治疗方法。这使得门诊输液患者与日剧增,由于门诊输液室的工作性质,使得门诊输液室的工作繁重复杂,临时性强,技术水平要求高,加上老年患者多、要求高,给护理工作增加了难度。我社区服务中心门诊输液包括门急诊各科输液患者,每月输液量在 3000~ 5000人次,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对确保输液病人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有着重要意义。作为护士长,我总结了输液室的安全隐患与对策,和大家一起探讨。
1 安全隐患
1.1 病种复杂、年龄不一、病人要求高、无陪客:随着医疗改革的进程,“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以及全科诊室的开放,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患者越来越多,病种复杂,年龄不一;而病人对我中心的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医疗改革对老年人的优惠政策,使得老年且无陪客的患者增加趋势明显。
1.2 病人流动快,临时性强,且治疗时间集中。因为是门诊病人决定了其流动性和临时性,输液时间集中在上午,而一部分要上班上学的患者会集中在傍晚,下午最清闲。
1.3 护士人员少且年轻护士居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最基层的医疗机构,护理人员的编制相对偏少,加上增加了很多社会工作,社区护理需要五年以上的注册护士转岗培训,使得临床一线的年轻护士比例极高,也增加了门诊输液室的安全隐患。
1.4 药品规格种类多:病种多决定了用药品种也多,药物合用繁杂。加上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实施,药物品种规格也在不断的变化中,给护士查对工作增加了压力,使用新药查阅说明书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也使门诊输液造成了安全隐患。
2 对策
2.1 加强对输液室的管理,定期进行护理安全教育,优化输液流程。树立以病人为中心、安全第一的服务理念。护士接到输液药品后让患者排队坐下等候,根据病人的先后顺序以及病情的轻重缓急给与及时的治疗。在病人的输液过程中,护士主动与患者沟通,如问病人是否好些了,告知不要空腹打针等等,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对循环不好,手凉血管不明显的患者,我们备有热水袋为病人服务。
2.2 我们根据病种复杂年龄不一,设立了小儿输液室,普通输液室和抢救室,。护士可以根据病种重点观察,做到重点巡视无陪护患者和老年患者,勤巡视第1次用药的患者,主动询问并细心观察患者的情况,使问题在萌芽状态就被发现和处理。防止盲目巡视,将风险控制到最小。病人的输液椅可以调节,病人家属有休息的地方,输液室配备了电视机,以提高患者就诊舒适度, 满足病人日益增加的高要求。
2.3 实行弹性排班。根据输液室病人的多少安排护理人员。在输液治疗的高峰期,护士长临时调配人员上岗,安排专门的护士巡视输液室,及时发现及处理输液中的问题。以保证正常工作,同时减少护士过度疲劳而造成工作失误。
2.4 注重年轻护士能力的培养,加强三基学习、训练与考核,落实岗位职责,督促护士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加强查对制度。
2.5 在护士站备有药物说明书的粘贴本,里面有使用中的所有品种的药物说明书,方便护士随时查看相关的药物知识,如新药的性能.药理特性,使用方法,配制注射时的注意事项,以及可能的不良反应。护士长利用晨会提问相关专业知识,促使护士掌握各种药物知识。护士长查房,学习特殊专业用药和一些少见疾病,不断提高护士理论水平。在药物配制过程中, 反复查对药物的名称、用法、剂量、时间,浓度及有效期,同时注意配伍禁忌,减少不安全因素。
2.6 健康教育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健康教育平台,对门诊病人进行全方位的健康知识宣教。门诊导医台给予健康咨询及宣传手册,全科诊室发放健康教育处方,输液室墙上有温馨提示语及输液小常识。在输液时告知注意事项,护士站制作各类药品的宣教便签及不同病种、不同年龄的宣教小卡片,在输液过程的巡视时间内发放。
[关键词] 规范化输液巡视;效果;实施
[中图分类号] R197.32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3(b)-0164-03
湖北省荆州市妇幼保健院(以下简称“我院”)门诊输液室是我院的服务窗口之一,静脉输液占所有护理工作的98%,服务对象为7个月~14岁的儿童。由于患儿年龄小,病情变化快,语言表达不完整或不能表达,自控能力差,血管穿刺难度大,容易漏针。且流动性大,在院时间短,照护难,家长对患儿的照护能力参差不齐,对疾病的变化、护理常识、药物的不良反应认知不足。输液室工作重复、单调、环境吵杂让护士易产生疲劳,所以容易出现护理安全隐患,本研究根据所在门诊输液室患者及工作特点,通过实施规范化巡视管理,在规避护理风险,杜绝安全隐患,保证患者安全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我院2010年7~12月1 000例输液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10~12月500例患儿为观察组,实施规范化输液巡视。7~9月500例患儿为对照组,实施传统的输液管理,即由穿刺护士穿刺完,在输液室休息,有需求时呼叫巡视护士(巡视护士兼做其他工作)。两组患儿在年龄、诊断、治疗用药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输液室有60个座椅,7张观察床,共有护理人员12名,其中护士1人,护师8人,主管护师2人,副主任护师1人。工作人员固定。
1.2 方法
对照组按“1.1”项下方法操作,观察组采用规范化输液巡视的方法,具体如下:
1.2.1 安排专职巡视班,详细制定工作职责 上巡视班的人数以当日输液人次而定。职责主要为负责对输液室所有患者进行不间断的巡视。及时根据医嘱合理调节滴速,及时换药拔针,及时发现处理液体渗漏,及时观察发现病情变化并有效报告医生进行处理。及时协助指导家长护理输液中的患儿,做个性化健康指导。
1.2.2 使用自行设计门诊多功能治疗单,及时做好巡视记录和各种信息的统计 多功能门诊治疗单由楣栏和正文两部分组成,楣栏记录患者的信息,正文左边是医生开具的治疗医嘱,右边共6列3行,分别是核对药物、配药、穿刺、巡视、换药、拔针6列,各个责任护士签名,并登记时间,重新穿刺后可在第2行3列开始记录,4、5、6列依次执行和记录。发现病情变化记录在右下角空白处。治疗单用低碳复写纸打印,一式两份,一份用于配药穿刺后,再用专用写字板夹好悬挂于输液滑杆上,复写一份由患者保留,在穿刺前和护士再一次核对后收回,与拔针后手写的一份分别进行整理。做好治疗单上各种信息统计的管理,通过统计每小时患者流量,护士长根据门诊工作规律,一日各时段工作量和特点,进行合理的巡视弹性排班,推出各个时段的上班人次,避免资源浪费和短缺,合理使用各级护士。治疗单同时可以反映调节滴速的时间,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输液完成时间,从而判断记录滴速是否真实。使用不同颜色的写字板夹,对年龄小、病情重的患儿做好标识,巡视时重点观察。
1.2.3 标准化巡视班观察动作,突出巡视班工作重点 在巡视时做到“三看”,即向上看,液体是否输完,及时换药拔针;平视,滴速是否合适,及时合理调节滴速;俯视,穿刺部位有无渗漏,患儿面色呼吸是否正常,有无病情变化,及时予以处理。避免巡视时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1.2.4 标准化巡视时护理告知内容 先告知家长如何护理输液中的患儿,重点是照护什么;调节滴速时,告知家长不得擅自调快滴速,危害是什么;告知家长药物不良反应,重点观察什么;协助家长和患儿取舒适,做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指导家长观察发热患儿四肢循环,指导患儿家长正确按压拔针处即同时压住进血管和进皮的两个针眼[1]。指导家长回家后如何护理患儿。
1.2.5 及时监控巡视班工作质量 安排一名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质控员和护士长一起每日抽查巡视班工作质量,监控内容有;输液滴速、家长呼叫拔针换药频度、家长对门诊用药、护理、了解程度,液体渗漏情况、拔针按压情况。主动及时发现、正确报告处理病情变化,患儿及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1.3 评价方法
随即抽取实施前后3个月门诊输液患儿中各500例,对患儿及家长进行巡视班工作满意度调查、巡视班工作质量监控、护理缺陷发生情况进行比较。
满意度评价标准:输液后5 min内调节滴速,滴速与医嘱相符(正负不超过5 gtt/min),输液管活塞统一卡在莫非管以下10 cm处(利于判断是否控制了滴速,利于发现家长擅自调快滴速),液体渗漏面积不超过1 cm× 1 cm护理处置及时。家长呼叫换药拔针频次少。拔针按压方法正确,无针眼处渗血。无护理投诉。抽查时间安排在患者高峰期、中午晚上及患者少时各个时间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关键词】品管圈活动;门诊输液滴速;规范率
在临床应用过程中,输液滴速调节不规范的情况在我院门诊输液室时有发生,经笔者调查发现:无医嘱护士凭经验调节、患者及家属自行调节、患儿哭闹致家长离开输液室及改变等因素导致的输液滴速不规范所占比例最高。鉴此,我科于2013年8月至11月开展以“提高门诊输液滴速规范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门诊输液室共有护士8人,均为女性,年龄23~46岁,平均年龄32岁。学历:本科2人、大专5人、中专1人。职称:主管护师4人、护师1人、护士3人,护龄1~25年、平均15年。选取2013年6月至11月来我院门诊进行静脉输液的患者(患儿)为研究对象,按时间顺序将6月至7月的3569例患者选为活动前组、8月至11月的6972例患者选为活动后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种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1)。
1.2 方法
1.2.1 成立品管圈小组
1.2.1.1 品管圈成员组成、圈名及主题的确定 品管圈成员由7人组成,由圈员民主推选出圈长1名,护士长担任辅导员,6名护士为圈员。
1.2.1.2 分析现状 2013年6月至7月来我科进行静脉输液的患者共3569例,在巡视过程中发现输液不符291例,我们将其作为查找问题的对象,分析出医护环节问题及原因、患者及家属环节问题和原因等重点问题。其中医嘱无滴速护士自行调节138例,占47.4%;患者及家属自行调节95例,占32.6%;患者改变25例,占8.6%;液体渗漏11例,占3.8%;输液器材10例,占2.9%;药物性质8例,占2.7%。前3项问题合计占88.6%,故将其作为本次活动的改善重点。
1.2.1.3 设定目标值 目标值=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 1 ] 291-291×88.6%×76%95。
1.2.1.4 解析 全体圈员召开多次会议,对注射室输液不符的现状利用鱼骨图进行原因分析,找出如下因素:①医护因素:医嘱无滴速(或滴速不科学)护士凭经验调节;近两年新上岗护士增加,低年资护士经验不足、输液安全意识欠缺;护理人员巡视不及时,对输液过程中的滴速改变没有及时调整;护士没有及时有效地宣教输液滴速过快对患者的危害等。②患者因素:缺乏相关知识,自行调节滴速;患儿哭闹影响滴速;患者离开输液室导致输液滴速不规范等。③其它因素:输液室没有设置相关警示图片;输液器材的质量不过关;输注的药液浓度、性状对输液滴速的影响等。
1.2.1.5 拟定对策并实施如下:①与门诊主任取得联系,规范各科医生的门诊处方并由药房人员认真转抄到处置单上,护理人员严格按医嘱执行。②活动前291例输液滴速不符中138例是无医嘱护士凭经验调节导致的,针对这一现象我科于2013年7月进行了“输液滴速的调节”的护理查房,从输液速度的相关标准、输液过快过慢的危害、输液速度的影响因素、如何正确调节输液速度、输液滴速的调节依据、如何保障正确的滴速和我科输液中存在的滴速不符问题有哪些、如何解决等方面对注射室护士进行了系统学习和培训,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输液安全意识。③宣教多样化:将输液注意事项进行归纳总结,制成宣传画张贴墙上,让患者及其家属提高对输液过快危害性的知晓率,提醒患者及家长不能自行调节滴速。
1.2.2 评价方法 ①品管圈目标达成及进步率:目标达成率=(改善后数据-改善前数据)/(目标设定值-改善前数据)×100%;进步率=(改善后数据-改善前数据)/改善前数据×100%[ 1 ]。②患者满意度:统计患者满意度中巡视主动性单项满意率。
1.2.3 统计学方法 计数数据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目标达成及进步率 输液滴速不符情况:活动前291例,活动后94例,目标达成率=(94-291)/(95-291)×100%=100.5%。进步率=(94-291)/291×100%=67.7%。
2.2 患者满意度 活动前满意率89%;活动后满意率97%。
3 讨论
品管圈活动可提高科室工作效率 品管圈作为一种加强管理的手段,可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是深化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2]。本次品管圈活动中,全体圈员积极参与,利用休息时间收集资料,多次讨论,针对输液滴速不符的各个环节制定切实可行的对策,并客观记录每项数据,确保本次活动的实施。
品管圈活动可提高病人满意度 在品管圈活动中,全体圈员在拟定对策时充分考虑患者(患儿)及家属的感受,增加了主动巡视的次数,积极处理发现的问题。同时张贴了通俗易懂的宣传图片警示患者及家属注意输液滴速的控制。活动后患者满意率从活动前的89%提升到活动后的97%。
参考文献
[关键词]:输液室;输液;巡视卡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7―0133―01
我院自2006年之后,门诊输液室安装和完善了医嘱信息系统。由手写巡视卡转为电脑同时打印输液卡和巡视卡,即减少护士的工作量,又加强了护理查对工作。现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1 方法
1.1 输液巡视卡的内容只要在医嘱系统内输入病人处方号,由两台打印机分别同时打印出输液卡和巡视卡。巡视卡上有病人的处方号、姓名、年龄、性别、诊断、药物名称、剂量、使用方法和座位号码、输液时间、滴数、操作者签全名。整个输液过程护士参照输液卡、巡视卡的内容进行核对,必要时核对病历卡。
1.2 记录要求 护士核对穿刺完毕后,在巡视卡上第一瓶药物后签上开始输液时间、滴数、操作者姓名。更换输液瓶时,同样核对后记录时间、滴数并签名。输液结束时应预先核对巡视卡、输液瓶数,正确无误后结束补液,记录时间并签名。输液中途巡视、添加药物或发生输液反应时,都要客观详细记录时间、药名、反应及处理经过。
1.3 巡视工作要求 当班护士每1小时巡视一次,并在巡视卡上记录时间。巡视时重点观察输液滴数、输液故障及有无输液反应,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第二瓶需加药者,应及时巡视。做好加药准备工作。重点加强对无陪客、年老患者的巡视,及时更换补液,使患者安心休息。
2 讨论
2.1 落实门诊输液室规范化管理,加强输液巡视工作的系统性在输液室护士对患者按时巡视,及时处理输液中发生的问题,这是临床护理工作的规范。因此,我院每一输液患者都有巡视卡,且巡视卡对整个输液过程方方面面的重要内容都进行了罗列与规范;加强了输液室护理工作内部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体现了整体护理的系统性。这样可以使护士对每位患者都做到心中有数,随时掌握患者的情况:加强了输液室巡视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即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又可责任到人,加强了护士责任心。
2.2 加强核对工作,杜绝差错巡视卡提高了护士“三查七对”的依从性,使核对贯穿于输液过程的始终。对患者负责,减少了护患纠纷。
2.3 护理工作清晰化巡视卡的内容与医嘱内容同步,使患者的输液治疗更加清晰、明了,护理工作更加规范,忙而不乱。特别是输液时,先核对无误后再结束拔除补液,杜绝患者漏输液延误治疗。
2.4 便于各种反应的抢救处理我院制定了青霉素过敏性休克、药物反应、输液反应和空气栓赛等紧急处理预案。一旦发生反应,不仅抢救处理有程序,而且根据巡视卡可以了解患者病情及药物使用情况和输液时间。初步判断患者反应类型。协助医生抢救处理,并在巡视卡上详细记录反应及处理经过并交班,以备事后查对核实。
【关键词】 感染;门诊输液;预防措施;消毒
门诊是医护人员工作的第一线,患者数量多,流动性大,病种复杂多样。门诊输液室属于患者集中场所,由于各种易感原因,常会导致感染的发生及传播,对患者康复及医院工作均有不良的影响[1]。本研究中,笔者通过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我院门诊输液室接受输液治疗的5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门诊输液室发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对其预防和处理措施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择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间于我院门诊输液室接受输液治疗并发生感染的561患者,其中男300例,女261例,年龄5~74岁,平均(45.3±10.4)岁。
1.2 纳入标准 经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确诊;治疗前无感染;年龄
1.3 排除标准 治疗前为感染性病变;妊娠及哺乳期;精神系统疾患;不能配合研究者。
1.4 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分析门诊输液室感染发生率,感染类型、感染与治疗时间及感染与输液室环境关系等。
1.5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包,两样本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均以P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分析 在8000例于我院门诊输液室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中,共561例患者发生院内感染,比例为7.01%。其中呼吸系统感染340例,比例为57.00%,消化系统感染140例,比例为26.06%,合并呼吸系统与消化系统感染者有80例,比例为16.94%。
2.2 门诊输液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治疗时间与发生医院感染存在密切关系,治疗时间10 d,患者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6.67%,18.74%,均显著高于治疗时间
3 讨论
门诊输液室内人员流动大,患者病种复杂,空气流动差,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易感人群等因素均具备,容易导致院内感染。门诊输液室感染类型以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常见,以上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急性胃肠炎多见[2]。其发生与患者治疗时间、年龄及是否合并基础疾病有密切关系。
随输液时间的延长,患者与传染源接触时间越长,发生感染概率越大。研究显示,10 d者,提示患者不宜在门诊输液室内接受过长时间的输液治疗。年龄也是门诊输液室感染发生的重要因素,患者年龄越小,发生医院感染的几率就越大,考虑原因可能与年龄小的患儿免疫功能低下,发育尚不完善,对外界的抵抗力弱,接触外界致病原后机体不能及时清除或消灭致病微生物有关。伴有基础疾病的患者体质弱,抵抗力低下,对病原微生物防御能力差,更容易发生院内感染。治疗环境与医院感染间也存在密切关系,由于门诊输液室内空气污浊,流通差,常处于密闭状态,会导致病原微生物聚集和传播,导致易感人群发生感染[3]。
针对上述危险因素,临床医护工作者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以降低患者发生输液室内感染的概率,改善患者预后。首先应该对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相关制度及规程的学习,完善消毒隔离制度、清洁卫生制度、微生物检测制度、无菌操作规范,督促医务工作者严格按照制度和规范进行医疗行为,加强防范意识,发挥督导作用。每日按时对输液室进行紫外线照射消毒,定期进行通风换气,由卫生工作人员对床、椅子、窗台等部位进行重点消毒,平时地面有污染,要随时进行清理[4]。不同年龄、病种的患者尽量分开输液,降低医院交叉感染发生的概率。培养医务工作者的卫生习惯,首先从六步洗手法开始,养成良好的习惯,于接触患者前后、接触患者排泄物、分泌物、其他体内物质后都要及时洗手。严格无菌操作,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消毒方法、次数及步骤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按照相关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管理,针头、输液器、注射器、患者血液、使用过的棉签等均放置于规定区域[5]。还要对患者进行健康卫生教育,使患者了解交叉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改变其输液治疗过程中不良的行为和习惯,降低感染发生率。
综上所述,门诊输液室内感染与治疗时间、年龄及是否合并基础疾病有密切关系,应该完善相关输液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消毒隔离规范、加强患者对院内感染的认识,降低门诊输液室的感染发生率。
参 考 文 献
[1] 邢玉芝,张丽蓉.门诊输液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对策.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4):3368-3369.
[2] 王秀铭.门诊输液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对策.吉林医学,2011,32(19): 4050-4051.
[3] 王良琼,刘爱荣.门诊输液室医院感染因素分析及对策.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2):1874-1874.
1儿科门诊输液的安全隐患常见原因分析
1.1儿科门诊输液因患儿年龄小,小儿自主意识不成熟,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差,不能准确地自述病情和治疗反应。加之小儿新陈代谢旺盛,一旦患病表现为起病急,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若静脉穿刺一针未见血、特殊液体输液渗漏如葡萄糖酸钙、甘露醇等药物易引起皮肤坏死;心、肺疾患患儿输液速度过快易引起心衰;但有些输液速度又不能太慢如腹泻患儿、还有些患儿皮试是阴性但在输液时仍有可能出现药物反应等情况下,也极易产生护患矛盾,使得儿科门诊输液存在着更大风险。
1.2不能随时观察病情,门诊输液患儿输液完后立即回家,若病情有变化,医护人员既观察不到也处理不了。
1.3儿科门诊输液室存在交叉感染风险,儿科门诊输液室每天接待大量患儿和家长,人员相对集中,是流动性较大的场所。患儿多、陪伴多、涉及病种多等因素,使得儿科门诊输液室空气污染,而患儿年龄小,抵抗力差,因此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
2儿科门诊输液护理安全防范措施
2.1输液前,医生要认真仔细地检查患儿,排除特殊疾病或严重疾病,病情较轻者才予门诊输液;其次,门诊患儿尽管再多再忙,医护人员也要做到忙而不乱,根据病情严格掌握药物适应症、禁忌症、注意事项、配伍禁忌及不良反应,对所开医嘱中的药物和剂量要保证准确无误,把好儿科门诊输液第一关,绝不留门诊输液安全隐患。
2.2调查显示,82%的患者将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作为就医的首要考虑因素[3],医护人员在穿刺过程中能否一针见血,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在后续治疗过程中患儿家属对医护人员的态度与对医院的整体评价。因此,提高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是儿科门诊输液的立足之本。护士要严格执行"三查十对"。在输液过程中,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因患儿年龄小,病情变化快,若发生不适,不能准确的向医护人员表达自己的感受。因此,护士必须经常巡视患儿,要有敏锐的观察力,观察患儿有无输液反应,液体是否渗漏,有无空气进入输液管,液体有无浑浊、沉淀、絮状物出现,并要严密观察患儿生命体征有无变化,及时发现患儿病情变化并予相应处理。患儿输完液后,若是输需做皮试的药物者,需观察患儿30min后,才可让患儿回家,以避免迟发型过敏反应发生。
2.3现代家庭以独生子女居多,往往是众多家庭成员精心呵护一个小孩,孩子有任何不舒服都会令家长过分紧张、焦虑,希望穿刺时一针见血,减少孩子的痛苦,在患儿病情较重的情况下,恢复速度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患儿家属容易产生抱怨。那么,护士要指导家长在输液过程中如何观察患儿神志、面色、呼吸等变化,若有异常及时通知医护人员,避免医护人员因工作繁忙而无暇巡视、观察患儿,导致意外发生。并且要向家长反复地交代不能擅自将输液儿带离观察室输液或擅自调节滴速,以免意外发生或引起不良后果。
2.4小儿输液室分普通输液室和发热输液室,病室紫外线空气消毒2次/d,桌、椅、地面用消毒液擦拭、湿拖2次/d;室内勤开窗通风,至少30min/次;压脉带一人一用一消毒;一次性剃毛刀,杜绝交叉感染的发生。
2.5护患沟通在儿科门诊输液护理工作中非常重要,尤其对于儿童患者,他们本身心智尚不成熟,患病后更易滋生恐惧和抵触心理,医护人员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方法与患者沟通交流,达到语言安抚作用。护士首先要主动热情、亲切地接待患儿和家长,给患儿和家长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取得他们的信任,并根据患儿年龄特征,可给患儿准备一些小玩具,消除彼此的陌生感,在静脉穿刺时与他们进行交谈,聊一些小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分散他们的注意力等[4]。同时多跟患者家属交流孩子的健康状况、恢复情况,与患儿家属建立情感共鸣。用热情的服务态度感染患儿和患儿家属。在遇到患儿高烧不退、一针未见血、输液渗漏等最易引起护患矛盾的情况时,多向患儿和家长说"对不起",耐心解释,安慰患儿及家长,消除其紧张、担心心理,同时积极给予相应准确的处理,以取得他们的谅解和配合,从而避免矛盾的发生。
3讨论
儿科门诊输液虽然风险极大,但做好预见性防范措施,消除门诊输液的安全隐患,降低患儿输液风险。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是护理质量的基础,是优质服务的关键,也是防范和减少医疗事故及医疗纠纷的重要环节,可最大限度地避免和杜绝医疗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确保患儿门诊输液安全,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和患儿及家长满意度[5]。
参考文献:
[1]Li Y, Chen C, Guo L. Effects of Accountability Nursing Group in Neurological Department [J][J]. Nursing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2010,19.
[2]Katyal N K. Internal Separation of Powers: Checking Today's Most Dangerous Branch from Within[J]. The Yale Law Journal, 2006: 2314-2349.
[3]伍志祝.诊输液患儿家属的需求调查分析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5,5(9):4-5.
关键词陪伴式护理;静脉输液;巡视服务;个性化服务
门诊输液室是医院24h 对外服务的窗口,也是患者就医过程最后一站。患者经过挂号、诊断、各种检查等就医过程后,身心疲惫,心理状态处于最差阶段[1]。而输液者又需划价、取药直至门诊输液室等候输液,精力和体力耗费过多,患者和家属容易将就医过程中的不满对护士发泄,导致护患纠纷。为此,我院从2007年1月开始在门诊输液室实施巡视服务,保证患者及时获得输液治疗及全程服务,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门诊输液室配备输液椅100张,输液床12张,负责完成全院门诊就诊患者的静脉输液治疗。该科室有护理人员20名,平均年龄23.1±2.5岁;平均护龄5.2年;学历:中专10名,大专6名,本科4名;职称: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4名,护士13名。开展巡视服务前(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平均每天静脉输液173例次,开展巡视服务后(2007年1月至2009年7月)平均每天静脉输液244例次。
1.2方法
1.2.1巡视服务方法
①建立巡视岗位培训制度:在开展此项工作前护理部对门诊输液室的全体护士进行上岗前培训,以后由科室护士长结合实际工作中患者的需求制订培训计划,每季度组织培训1次。培训的形式有:多媒体讲座、现场情景模拟演练、晨间10min重点知识提问、科室内部小型知识抢答赛等。培训的内容有:常见疾病的观察和护理程序、静脉输液并发症的预防、护患沟通的知识与技巧、职业安全与防护、常用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静脉输液技能和操作流程等。②合理安排巡视班次、明确岗位职责:根据输液患者的数量,护士长每天安排2~3名护士上巡视班,轮流在不同时间段负责对所有输液患者进行巡视,其中早巡视班需提前30min到岗,做好巡视前准备工作,如负责配备输液室内纸杯、纸巾、宣传资料,冬季准备暖水袋、检查输液室内各种设备的运行情况等。开诊时巡视班护士与治疗班护士共同完成第一组集中输液治疗,之后巡视班的主要工作职责是负责对所有输液患者进行流动巡视。③巡视内容: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对输液过程中出现的不适及时解决;对生活不便的患者提供帮助,询问患者的需求并给予满足;观察输液速度及药物反应;向患者介绍所输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及药物输入需要的时间;对情绪紧张、恐惧的患者给予心理疏导;了解患者健康需求,动态调整健康教育计划,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健康指导,在感冒等流行季节进行预防知识的集体讲座,以保证健康教育的连续性、一致性和有效性。④建立严格的交接班制度:巡视人员在换岗前严格交接班,包括输液室内常备的急救物品、药品和患者情况交接;对特殊病情变化的患者进行床旁重点交接,如待用的药物、检查和特殊处置等。⑤质量控制:护理部根据门诊输液患者需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设计了满意度调查表。每月护理部派专人到输液室随机发放调查问卷2次,发放数量不低于上月输液总例数的60%,已经调查过的患者不再重复调查,然后对问卷进行汇总分析,了解门诊输液服务质量,将存在问题及患者建议以书面形式反馈至科室,然后由护士长调整巡视内容并持续改进。
1.2.2评价方法
比较巡视服务前(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后(2007年1月至2009年7月)患者满意率(以护理部质控调查问卷为准)和患者投诉率(以患者直接到护理部投诉和科室每月报表上报的投诉情况为依据)。
1.2.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2.0 软件行x2 检验。
2结果
巡视服务前后患者满意和投诉情况比较,见表1。
3讨论
3.1加强护患沟通,消除恐惧心理
在护理服务过程中,与患者沟通是必不可少且非常重要的活动。沟通上的误会造成隐性病源的流失[2],导致社会效益的降低。巡视服务的开展,使护士有更多时机与患者面对面沟通,良好的沟通增加了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和顺意性,增强患者对不适和恐惧的耐受力,是降低护患纠纷的因素之一。巡视服务的开展,使患者满意度由巡视服务前的78.69%提升到99.93%,满意度大幅度提升(P
3.2开展健康教育,密切护患关系
满意度是衡量护理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健康教育满意率直接影响到患者对护理技术水平和服务态度的满意率,而且目前开展的健康教育主要是对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忽略了对基础护理的健康教育[3],因此我院门诊输液室在为患者进行疾病知识健康教育的同时重点对患者进行静脉输液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我院自制了静脉输液健康教育电视片,内容包括:输液完毕护士未能及时拔针或更换液体时患者应如何配合、输液时肢体如何摆放、输液过程中如何避免发生空气栓塞或液体污染、拔针后按压的正确方法等,在患者输液过程中由巡视护士给予播放并负责讲解。在巡视服务中融入健康教育,不仅激发了患者观看兴趣,同时也有效缓解了患者因紧张而致的身心不适及疲劳感,服务方式的转变也是患者满意度提升的因素之一。
“陪伴式”护理服务,有利于减少护患纠纷20世纪的护理模式要求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提供个性化的服务需求,而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所表现的主动服务意识差,不能及时巡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工作中让患者或家属替代部分生活护理而引发患者不满情绪是引起护患冲突的主要原因[4]。而巡视服务的开展,有护士陪伴在患者身边观察病情,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做好各项基础护理服务,无需家属陪同,减轻了患者家属的负担,增加了患者的安全感和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从而减少了护患之间的矛盾或纠纷。
超期望护理服务,是减少护患矛盾与纠纷的保证有文献报道,患者认为优质护理的指征为护理人员对患者态度好、业务精湛、责任感强、对患者讲解与疾病有关的知识、及时提供其需要的护理等[5],而巡视服务是转变服务理念,从过去被动服务、机械式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人性化服务甚至是超期望值服务的一种服务模式。在患者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不仅关注输液过程,同时注重了解和满足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在提供巡视服务时主动为患者递一杯热水;穿刺时为患者垫上爱心小枕;天冷时为患者准备好热水袋或毛毯,并随时为患者提供一次性纸杯、卫生纸、塑料袋等。我院在开展巡视服务前2年累计发生了96例护理服务投诉,表现为个别护士服务态度生硬、冷漠,不能做到换位思考;患者液体输完不能及时处理需反复呼叫;不能满足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解释不够耐心,缺少必要的交流与沟通。巡视服务开展后护理人员不间断地巡视在患者身旁,根据医嘱更换液体或拔针,及时满足患者的需求,微笑对待每一例患者;耐心回答每一个问题;帮助患者解决好每一项所需,将一个个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了由于长时间等候,以及生理或心理需求不能得到及时满足而引发的投诉。巡视服务的开展,使护理服务投诉率显著降低(P
参考文献
[1] 张玲、叶文琴、席惠君 等.门诊输液室现状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 (5):63264.
[2] 任国英、方云、周玲.护患沟通管理流程在门诊输液中心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8.23 (15):51252.
[3] 李新辉、戴慧珊.对静脉输液健康教育中的问题的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4):60261.
[4] 陈田林、陈勇飞、钟双喜.从护患关系的不协调因素分析.其实质与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7.22.(3). 59261.
[5] 刘义兰、王桂兰、任小英 等.优质护理的指征:住院患者观点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 (9):6412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