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6 16:02:42
序论:在您撰写林业专业技术工作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林业院校;艺术设计;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8-0151-02
0引言
2011年3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8次会议审议批准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中,已将原隶属于“文学门类”的一级学科艺术学,升格为新的第13个学科门类“艺术学门类”,使其与原有的哲学、经济学、法学等12个门类并列。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史、学科建设史和人才培养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是21世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艺术自觉、自信、自强的一项重大举措。随着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林业院校艺术设计教育迅速崛起,各种数据资料显示,国家为发展高等艺术设计教育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为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深入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契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工作单位对高校艺术设计毕业生的专业素质要求进一步提高,固有的传统教学模式受到了一定的挑战,当前的林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体系普遍面临主观能动性不足、接受知识被动、设计和实践能力缺乏、课程学习片面、手中资源有限等问题[1]。
艺术设计教育是一个学习和应用交叉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一个实践性、就业导向性明显的学科,与实践结合较强,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思考和实践设计能力。如果学生无法在专业理论学习之后进一步结合实践深化学习并进行有效艺术设计,就无法真正实现作业到作品的转变。因此,如何找到适合林业院校艺术设计教育的体系和模式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1林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现状
1.1 培养目标定位不准林业院校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其人才培养目标缺乏准确定位,学生毕业以后的去向定位不准,社会真正需要哪一个层次、哪一种类型的人才定位不准。就当今林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而言,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认识上存在偏差。无论是教育部门,还是学生家长,对这方面都认识不足。再加上林业院校在扩招进程中,缺乏对林业院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分析,忽视了学校和学生的客观实际和承受能力,以上的种种原因,导致林业院校培养目标定位不准。
1.2 教育思想观念滞后目前人才的培养仍主要是以传承知识为中心来组织教学,所以培养的学生只要具有一技之长,其综合索质的高低都显得不那么重要,片面的只重视学生的专业素质。人们对各种新的教育思想认识不深,在林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教育培养活动中,教育者并没有真正理解艺术设计教育的精髓所在,对艺术设计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人本理念、创新理念等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把素质教育更多地当作一种培养模式而不是一种思想观念,对艺术设计索质教育思想的认识也存在一些偏差,甚至有的还认为艺术设计教育是能力本位教育,创新性实践设计能力学习非常缺乏[2]。
1.3 林业专业背景特色不足林业院校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学科,也因此在高校和相关的行业中具备一定的影响力,多年所积累的办学经验和教学科研成果是一笔宝贵的则富,它足以成为林业院校开设艺术设计专业的立足点和特色方向。然而林业院校的艺术设计教育缺乏科学的定位研究、培养计划、课程体系相互雷同,照搬照抄艺术院校、理工科院校、综合性院校艺术设计教育的体系和模式,林业专业背景特色不足,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教育。
2林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改革的途径
2.1 进行专业教学改革、突出设计能力培养林业院校应大力支持艺术设计类专业进行以突出实践设计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改革,借鉴德国“双元制”教学的优良经验,将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进行有机的结合,并在资金、政策、人员、组织协调等方面给予支持与指导,组建专业改革领导小组及专业改革规划小组,在考查、论证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本院校、本专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改革方案[3]。
“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设计的本质在于创新。创造性不是一种技巧,而是一种思维方式,它不可能像技艺一样传授,更不会在短期内有明显效果。艺术设计教育必须体现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设计能力的目标,应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充分发挥学生创造力和在教学中突出学科特点。艺术设计教育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艺术设计教学就是要让课堂教学互动起来。教师可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创设民主、平等的思考与交流的环境,积极推进讨论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和合作式学习方式,引导大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学习、创新思维、设计实践能力[4]。
2.2 应用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理论指导创新人才培养艺术设计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创新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指导。要摆脱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的束缚,就要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应用现代计算机教育技术促进教育思想与教学观念的转变,对现有的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改革,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艺术设计人才。使教学从“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从重理论、轻实践转变为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从以传统教学方法为主转变为加强现代教学手段与方法的应用。
当然,改革不是空想,它需要与市场相结合,并且要求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改革的关键问题是明确新的教学理念,艺术设计教育应该在注重历史文化传承和现实应用的同时,特别注重对于设计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艺术设计学科培养的学生,力图做到不仅能塑造大众的审美形态,而且能创造新的视觉文化,不仅能融合外界的各种因素,设计自己的工作目标,而且能设计自己的人生目标。
2.3 构建“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艺术设计教育模式艺术设计教育要将真实的设计项目作为教育模式改革的试点案例,将设计项目引入到课程教学中,开创“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模式,本质上通过“设计任务”来诱发、加强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突破设计专业课程中的传统理论讲授的教学模式。教学中利用具体的设计项目任务作为学生学习的桥梁,“任务驱动”时将所要学习的设计新知识隐含在本项目的设计任务中,学生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找出哪些知识是旧知识,哪些是新知识,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也就是说学生在项目的设计过程中学习那些原先应当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这样可以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很大程度的缓解学生眼高手低,只会说不会做的现象,通过这些改革,才能取得明显的教学成果。
2.4 强调创意与个性相结合的艺术设计教育艺术设计的根本宗旨就在于设计思维的创新,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创新观念的强化,它需要文化为基础、艺术为表现、技术为根本,这也是“艺”“匠”之分的根本所在。基础知识与动手能力的培养固然重要,但文化艺术修养、审美敏感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开发也同样重要,它是衡量一个设计师标准的更重要一部分。新世纪呼唤创新型人才,而片面侧重知识灌输的应试型基础教育,明显地不能满足这一时代要求。知识使我们知道事物的本质,但过多的被动输人,会让我们失去对事物的探寻兴致。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重要!”从广意上来讲,艺术家创造的作品应具有独特性和鲜明个性,而设计师应是具备大众审美要求所具有的广泛知识,设计的方案具有可复制性和推广性的意义。但这不意味着艺术在设计中没有主导作用,而是说艺术在设计中应具有独特的创造能力,这是艺术表现的结果,是在遵循设计与应用规律上的融合。因此,就教师对学生的知识教育而言,应当大力提倡学生自己想,自己看,自己说,自己写,自己画,自己做,从而启发培养学生的艺术设计创新思维能力。唯有如此,学生通过艺术的设计、技术的处理打造的作品才具有真正的生命力,而不是过时的陈旧的重复[5]。
2.5 加强艺术设计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在艺术设计教育过程中,加强教师特别是艺术设计专业青年教师的人文素质教育尤为重要,由于艺术设计专业的特殊性,有的教师在授课时责任心不强,工作消极,敷衍了事,甚至在整个课程的授课中见不到人,学生找不到老师。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应该做到对自己神圣的职业负责、对学生负责。在艺术设计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要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观,加强教师的艺术设计理论学习,特别是艺术设计教育观念的更新。要研究制定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出台具有操作性的量化考核方案。奖励在产学研结合、提高学生设计实践能力方面表现突出的教师,促使广大教师切实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做到为人师表、敬业爱业,献身艺术设计教育事业。
同时要积极提高艺术设计教师的创新能力,鼓励创新个体脱颖而出与建设创新群体相统一,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创新能力。在创新个人的培养方而,将设计项目、设计公司和人才建设有机结合,建立稳定的产学研基地,促使一批优秀的教师在项目设计实践中脱颖而出,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鼓励广大教师开阔视野,走出去,多参加国际学术交流,请进来,多召开专业间的学术会议,在交流与合作中增长知识和才干。不断完善人才的竞争、监督、评价和激励机制,积极推进各项人才工程,通过竞争的方式选拔优秀艺术设计人才进入关键岗位,抓紧各项人才项目的监督落实,通过科学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实现优胜劣汰,调动教师的创新积极性,促进人才队伍走向良性发展轨道。在艺术设计师资培养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聘请专业设计师为兼职教师。设计师长期在设计施工第一线,其自身专业能力都很强。引入兼职教师也是林业院校艺术设计教育师资力量的有益补充。要重视兼职设计师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拓宽教师来源,坚持高水平高质量的原则。
3结论
3.1 注重学生设计实践的培养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设计意识、设计实践和综合审美能力,创造是设计的灵魂,在艺术设计中,创造是它的主要特征,也是活力所在。在教学方面,我们要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确立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理念。
3.2 把握学科前沿,开展多学科交叉艺术设计具有多学科交叉、渗透、融合的特点,涉及艺术与科学两个领域的很多内容,集艺术、技术与科学于一体,是一项综合的系统行为。这种综合性意味着一种全新的设计角色出现,我们要把握学科前沿,开展多学科交叉,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内容体系。
3.3 建立产学研的教学基地艺术设计教育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定点的教学基地,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逐步向高层次及研究生艺术设计教育发展。让实体项目进入课堂设计教学,构筑林业院校开办艺术设计专业的办学特色与研究方向。
3.4 依托林业院校专业背景在专业上,培养学生掌握艺术设计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文化上,我们应当培养传承和弘扬地方优秀文化艺术的高素质人才,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和文化审美水平,同时开阔学生们的艺术视野。依托林业院校传统特色专业背景,培育具备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设计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赵亮.艺术设计类院校专业基础课程的创新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0, (7):148-149.
[2]杨建蓉,徐海青.我国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J].职成教育,2008,(4):32-33.
[3]王联翔.谈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陶瓷研究与职业教育,2003,(3):7-8.
[4]尤倩.对一般本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定位的思考[J].盐城工学院学报,2006,(1):77-78.
1、夏季移植全冠树木应急处理技术的应用
夏季移植全冠树木是园林施工中的难点问题之一。很多工程由于营造景观效果需全冠移植树木,而全冠移植树木的应急处理技术做不好,将影响移植树木的冠形、景观效果及成活率。本人在工程实践中摸索出应用全光喷雾技术为主的应急处理技术,有效地保留了树木的叶片,保持了树木的原有冠形和景观效果,明显提高了移植树木的成活率。
2、呼市大青山南坡生态保护综合治理绿化工程
呼市大青山南坡生态保护综合治理绿化工程是呼市政府的重点工程,时间紧任务重,我在该工程14标段中担任技术员。本人从该工程的土地整理;定点放线;施工组织设计;树木选择与配置;小班划分与布置;施工技术规程的制定;施工技术要点的掌握;施工重点难点的控制;春秋季施工的技术措施;栽植技术及质量的控制;施工人员和机械的现场配置和管理;苗木进场的检验检疫;提高苗木成活率的措施;林木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后期的养护管理;冬春季森林防火措施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等全程进行组织管理和技术指导,受到了监理和甲方的好评。
3、进行道路绿化和小区景观设计工作
一、XX年8月我到北京xxx公司参加工作,曾经参与了xxxx园屋顶及庭院绿化、xxxx小区d1-d8楼云式屋顶的绿化工程、xxxxx小区屋顶庭院及下沉小院
1. 屋顶花园工程
1.1 施工计划,我参与了屋顶绿化和庭前小院工程.的施工,山水文园一期工程共九栋六层建筑,室外大墙已经装修完毕,并且大部分为玻璃装饰或者落地窗,所以无法用卷扬机工作,否则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全部用人工将材料运送到屋顶。增加了成本,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和工期进度,做好合理的施工安排是非常必要的。
1.2 施工工艺,屋顶的现场情况是与室内地坪相差60公分,当然防水的上卷高度也符合做屋顶花园的要求。但是屋顶花园的草坪、花卉的面积多些,如果全部铺轻介质没有必要,并且会提高造价成本,所以我们通过研究,制定了一个符合实际情况和降低造价成本的施工方案。首先在整个屋顶平面和立面铺设隔根层,立面上卷高度要超过种植轻基质平面5公分,然后在隔根层上铺设30公分高的轻质陶粒砖,其中种植灌木和小乔木的位置下方不铺设保证足够的土壤厚度,另外有需要修筑园路或汀步的地方要砌到相应高度,保证面层比种植面稍高。然后再在陶粒砖基础上铺设硬质塑料排水板,再在排水板上粘贴无纺布作为过滤层,防止轻基质流失。最后再铺设轻基质,铺设完成后浇水让轻基质下沉,整平再种植。
1.3 轻基质,轻基质是我公司自行研制的xxxxx基质,它的特点质量轻、蓄水能力强、土质肥沃等优点,主要配制有蛭石、壤土、松树有机质(锯末、松叶、树皮等)、膨化鸡粪等按照1:1:2.5:0.5比例进行配制。
1.4 在郦城小区的屋顶绿化工程,d1-d8的楼层是由日本著名设计师设计,屋顶为云式波浪式屋顶,远看就像飘在空中的云彩,可是屋顶的坡面达70度,对屋顶绿化施工造成了不小的难度,为此我们向甲方建议,在屋顶施工时坡度较大处预留与地面平行的多排钢筋,高300,行距1000,间距800.。然后用排水板拦挡基质,其余做法基本相同。
2. 下沉小院工程
2.1基础墙的拆除、破碎、粘钢加固
在xxxxx工程中,有一项是下沉小院单项工程,小区为回迁房改造工程,要在a户型和d户型做下沉小院,须用水钻拆除地下室的部分基础墙,然后用液压钳对钢筋混凝土进行破碎,为确保结构的承重问题必须要对拆除的基础墙进行粘钢加固,首先将水钻拆除面剔凿、打磨平整,在打孔、植化学锚栓,然后用丙酮擦出粉末,待干后用石英砂环氧树脂砂浆填补有较大缺口的平面,接下来将裁好的钢板粘接面打磨去锈,再用jn建筑结构胶粘接,涂抹均匀,切忌空鼓现象。
2.2抗渗钢筋混凝土工程及排水工程
为保证下沉小院干燥,此工程采用c25、p6抗渗混凝土,挡土墙与主体的相接处开细槽加遇水膨胀胶带。在下沉小院的一角最好是在楼梯的下做一个积水坑,安装自动提升泵排水到小区的雨水井中,参照国家标准规范图集。
二、XX年7月至今在xxxxxx集团参加工作,门头沟区潭柘寺xxxxx采石场生态恢复工程.
1.新工艺---格宾工程在山体绿化中的应用
【关键词】工作过程 课程开发 《园林工程施工》 学习情境
【项目来源】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研究课题《园林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0C20
42125,主持人:陈彦霖。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225-02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指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园林工程施工》是园林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它是一门集工程原理、构造方法、工程设计、施工方法、艺术审美和植物栽植与养护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园林工程施工技术是城市园林建设、市政工程、房地产、新农村环境建设中的一门实用技术。因此,学生学好该课程,对就业和职业发展都有很好的推动作用。自2010年我校园林技术专业被确定为国家骨干院校重点建设专业以来,课程团队按照“基于工作过程行动导向”的课程开发理念和思路,对课程做了全新的设计和改革。
1.课程定位
课程定位包括三个层面的定位,即专业所面向的职业岗位定位、岗位所需完成的工作任务定位和完成任务所需的职业能力定位。园林技术专业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构建步骤,通过行业企业调研,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通过分析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以及从事该岗位的职业教育状况,确定了专业对应的主要职业岗位,通过对岗位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提炼出岗位典型的工作任务,归纳形成了行动领域,通过分析行动领域的的职业能力要求和行动领域对应的知识领域,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完成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的转化,确定了园林技术专业13门学习领域课程。《园林工程施工》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2.课程目标
课程以培养园林工程施工员岗位的综合职业能力为根本目标,依据岗位职责和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认证要求,在完整的体系化的工作过程中,通过理实一体的学习与训练,培养学生解决综合性专业问题的能力和相应的技术思维方式。具体的能力为:(1)专业能力目标:能熟练运用园林工程原理、施工技术及施工管理方法,合理分析和解决园林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能准确评价园林工程建设的质量优劣。(2)方法能力目标:能进行调查分析、决策与组织管理,能独立获取信息、对信息进行处理,创新、自我学习。(3)社会能力目标: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热爱园林事业,养成求真务实、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具有不畏艰难的顽强意志、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3.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设计紧扣园林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市场为导向,在校企合作理事会的指导下,与园林行业企业合作,在理清园林工程施工员岗位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的基础上,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参照园林施工员职业资格标准,选取教学内容。以真实、典型的工作任务为载体,遵循人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科学设计学习情境。以园林工程施工过程为主线,在教学做一体化行动导向价值观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共同组织、实施教学,共同进行教学评价。
4.课程内容
学习情境的设计是对园林工程施工实际的工作过程的教学加工。该课程在设计学习情境时,分析了园林工程施工的工作过程,系统分析了课程实施所需的各方面教学条件,在充分考虑学习情境的完整性、涵盖性、范例性、可操作性、结果驱动性、可迁移性、适度性的基础上,科学设计了施工前期准备工作、土方工程施工、给排水工程施工、园路工程施工、水景工程施工、假山工程施工、园林建筑与小品工程施工、种植工程施工、工程的竣工验收等9大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都包含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每个任务的对象、内容、手段、组织、成果和环境是变化的。但完成任务的过程是相同的。即按照“任务导入、任务分析、知识准备、施工方案制定、施工实操、评价反馈等6个步骤”组织教学。
5.课程实施建议
5.1教学组织
基于园林施工员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以完成园林工程施工任务为载体,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下做中学、学中做,实现教学做合一。这就要求,在教学组织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开放式思维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自我控制和合作学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学方式上要从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
5.2教学团队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实施对教师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要求教师具备课程开发能力,即能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准确定位课程,根据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和工作任务选取课程内容,根据工作过程来组织课程内容;二是要求教师具备教学实施能力,即更新教学观念,按照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以工作任务为载体,综合运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切实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因此,教学团队是否是专兼结合,专任教师教学理念是否正确,是否具备双师素质是决定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5.3教学条件
教学实施要求有一定的教学条件做保障,不仅要求有完善的校内实训条件,还要求有良好合作关系的企业。校内实训条件,尽可能的仿照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进行建设,合作企业可以提供真实的职业场景和氛围,也可以在某些合作企业建立“厂中校”的校外实习基地,为教学做一体化的实施提供保障。另外,教学资源库、课程网站、教材等教学资料的建设也是重要的辅助条件,能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
5.4课程考核
课程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实施过程评价;二是方案成果评价;三是职业素养评价。每个学习情境完成后,按个人自评占10%,小组互评占30%,兼职教师评价占20%,专任教师评价占40%,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
参考文献:
[1]郭舜.基于工作过程行动导向的课程开发与设计[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1-5
[2]周虹.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的开发[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6):27-28
[3]张百川等.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园林专业教学体系设计[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0(2):50-53
[4]孙红绪等.园林技术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及学习情境设计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0(33):34-36
作者简介:
陈彦霖(1981-),女,讲师、工程师,硕士,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生物技术系副主任。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园林。
【关键词】园林技术 校企合作 人才共育 机制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9-0132-03
随着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园林技术专业的工种增加,要求劳动者提高自身素质,具备更多的专业技能。为了培育适合企业发展的职业能力,要将教学内容和工作任务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转变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校企合作不仅能够发挥校企的优势,而且有利于培养社会、市场、行业需要的人才。加强校企合作,结合教学与实践,学校和企业共同支持、资源共享,实现学校和企业双赢。
一 园林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的现状
1.订单式培养人才
企业根据自身的人才需求与学校签订协议,学校根据企业的需求培养园林技术专业的人才,学校将理论教学与企业的生产实践相结合,直接培养企业所需的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将学生的学习与将来的工作岗位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2.结合生产与教学,培养技术服务型人才
学校拥有先进的设施设备和专业的师资力量,通过政府部门与学校协调组织,开展技术服务,共同解决企业面临的技术问题、技术难题,弥补了企业在技术方面的不足,促使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3.学校与学校、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
学校如果只是依靠单一的订单模式培养学生,会使学生出现知识面窄和就业范围小等问题。为了给学生以后的深造提供便利,为企业培养人才,更好地实现校企联合培养人才,学校培养人才需要运用多元化的形式,逐渐形成一所学校对应多个企业和多个学校对应多个企业。通过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合作,增强了学校间、师生间的交流,共同培养适合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园林技术人才。
4.顶岗实习
学校在组织学生实习时,可以通过学校推荐学生集体实习和学生自主择业两种方式,实现了双向选择,学生通过了解企业的优秀文化和接受企业的管理教育,增强学生爱岗敬业意识。园林专业的校企合作形式以顶岗实习为主。
5.学校兴办企业或建立面向市场的实训实践机构
学校通过开发校内资源,转化科研和理论的成果,建立多种形式的校中厂,能够使学生就近实习,节约了实习成本,学生能够快速直接地参与到园林一线行业企业工作中,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激发学生的实习兴趣。
6.合作投资,实现共赢
学校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吸引企业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基地不但是学校的实验课堂,也是企业的生产车间,企业在实现提高经济利益的同时增加了学校的实训基地,实现了企业与学校双赢的局面。这样的合作模式不仅能够使学校不断改革和创新实习课程,保证学校的教学内容能够与企业的需求到达高度的统一,淘汰落后的教学知识和园林工艺,而且保证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没有与社会的发展脱轨。学校通过这种合作方式节省了事业费用,缩短了企业对实习人员培养的时间,使企业获取较好的经济利益。企业在学校内建设生产车间,为园林专业提供了高新的产业示范,学生增加了实训经历,教师拥有了良好的科研推广和实践锻炼的平台,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双赢,共同发展。
7.进行项目合作
学校具有充足的人力资源和先进的生产设备,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展项目合作,不仅能够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而且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在校内成立设计所,学校组织具有设计能力的学生参与到企业承接的业务中,学生在设计院的协助与指导下完成企业的任务。这样的实践模式,锻炼了教师和学生的设计能力,增加了学生的工作经验,为企业培养了优秀的设计人才。学生参与到企业的业务中不仅能满足产学研合作的教学改革的需求,而且增强了企业的设计力量。
二 园林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1.实习单位较为松散,无法保障学生的安全
随着高等学校招生数量日益增多,增加了学校的实训压力,园林企业有限的实训岗位不能满足学校不断增加的学生数量。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容易出现实习单位多、人员分散、难以统一管理教学等问题。学校缺乏对学生实训的指导和管理,企业又缺少对学生安全的管理,提高了学校的安全风险。
2.企业只注重学生的培训工作,缺少对学生的监督与评价
学生在园林企业实习期间,企业只注重对学生的培训,缺少对学生培训效果的监督和评价,导致学生实习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许多企业只注重眼前的经济利益,学生进入企业后,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学习阶段,学生不能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并且培训学生是一个消耗资金、时间和人力的过程,企业对学生的培训多敷衍了事。有的企业将学生培养成熟练的技术人员,学生却不和企业签订就业合同,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打击了企业培养实习学生的积极性,所以企业不愿对学生的培训结果进行监督和评价。
3.学校与企业缺乏沟通,无法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学校和企业之间缺少沟通,学校不能统一制定教学计划,安排学生的教学和实习进度,学生的实训实践与学校的教学时间出现冲突,使实训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4.学生缺乏职业纪律和习惯,导致实习培训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由于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职业认同感不强,学生没有充分地认识到企业培训的重要性,导致企业培训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职业纪律和职业习惯。学生的培训结果没有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企业逐渐失去了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的信心和积极性。
5.师资投入不够
实现良好的校企合作,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是必不可少的。从事园林技术专业的教师大多是从高等学校毕业后直接成为学校教师,教师从未有过社会实践经验,且科研能力相对不强,无法满足校办产业的需求。
三 校企合作机制建设的对策
1.建立完善的管理保障机制
政府制定能够管理、保障校企合作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的优惠政策,对校企合作进行积极引导。政府要成为学校与企业合作的中间人,促进学校和园林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政府要适当地奖励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承担学校的实习任务并培训学校学生的企业。
2.转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为了满足就业需求,应制定培养计划,调整教学计划,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学校要加强培养学生合理化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学到的知识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学生在入学后,加强学生对学校和培养方式的认同感,端正学生的职业态度,树立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学校要积极引导园林专业学生规划职业生涯,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学校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引用企业真实的项目作为教学案例,强调知识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不断地吸收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培养符合园林行业不断发展和技术进步需求的人才。园林行业具有突出的特点,学校教学要适应企业的生产结构,防止理论和实践脱轨的现象。加强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技能,提高教学水平。学校也可以通过聘请企业骨干成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增加学生的学习平台和途径。
3.学校与企业通力合作,实现共赢的局面
企业要转变传统的经营观念,制定长远的人才战略。学校和企业资源共享,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也可以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学校不仅能够在企业生产旺季时派出实习学生分担企业的生产压力,也可以为企业的生产提供技术指导。学校与企业通过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
四 结束语
随着市场和企业对人才数量和质量的需求不断增高,学校的人才培养必须要符合企业的实际需要,深入开展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共同培养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学生要加深对企业的了解,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企业和学校通力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助互利、共同发展。学校和企业只有实现联合培养,才能真正培养出服务社会的人才。学校还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行业的专业技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孙琳.产教结合职业教育发展新途径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园林工程技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践
1引言
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要求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模式。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启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强调要在实践教学、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双证制度、订单式培养等各方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要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定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而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世界发达国家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成功经验是“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尤其是德国的职业教育。主要表现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或者是政府提供财政投入来推动职业院校适应企业的需求。而我国由于历史原因,职业教育发展缓慢,校企合作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还在进行适合本国国情的摸索。
2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意义
校企合作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平台,同时也是企业生产的平台,将学校与企业的产、学、研紧密结合起,实现互利共赢。
2.1助推高校在产学研大步前进,充分发挥科教兴国的作用
中国高校发展到今天,已经拥有门类齐全的学科,也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当今知识或技术在提高生产率、提高核心竞争能力方面的地位日益突出,但是,由于各种原因高校的广大科研人员的创造、发明等往往不能很快进入市场,产生效益。而有了企业这个平台,所有的成果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内转化为强大的生产力。校企合作为高校的产学研的良性循环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2.2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科技竞争力
企业的科技竞争力是一个国家科技总量、经济实力以及科技水平与潜力的综合体现,我国要全面参与国际竞争,势必要努力提高科技竞争力。而提高科技竞争力的关键是高校培养的人才,企业对核心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掌握、创新也需要人才。因此,深入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与企业的有效合作,是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的重要条件。
3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践
本文以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四川省省级示范专业――园林工程技术为例进行研究。
3.1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2008年中央1号文件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及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学院省级示范性高职专业(2011年立项)建设的要求,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具备从事园林工程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园林工程项目管理、园林植物生产经营管理的高技能应用型、创新型技术人才。
3.2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2002年,在全省率先依托园林技术、园艺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建立了园林工程技术高职专业,在四川省建设厅岗位培训中心及四川省风景园林协会的指导下,实施“双证”式教学。目前,有专任教师23名,兼职教师29名,校内实训基地9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31个。
3.2.1校企全程参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项目驱动,四段育人”,其中“项目驱动”指对接并归纳整合七个职业岗位(四个主岗位,三个拓展岗位)能力,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对接生产过程,以工程项目为载体,遵循职业成长规律,开发课程体系;对接真实工作任务和国家职业标准,遵循认知规律,开发课程;对接工作过程,创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对接企业用人标准,企业文化,建构专业和课程的评价体系。
“四段育人”是根据学生认知及职业素养形成规律,在设计与实施中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4学期):学生在校内和师徒工作室完成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学习,搭建专业基础平台,培养学生岗位认知、基本专业素养及单一问题的解决能力;第二阶段(第4学期暑期岗位见习):在合作企业和师徒工作室结合生产项目进行定岗实践,让学生对各岗位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工作流程、质量标准有进一步认识,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分析问题解决的能力;第三阶段(5学期):根据定岗实践中对各岗位工作的体验与认识,结合学生个性特点,以企业提供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在学校或合作企业进行综合能力模块和拓展能力模块课程学习,提升专业岗位能力和专业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综合问题的解决能力;第四阶段(6学期):到园林企事业单位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上结合工程项目进行综合顶岗实习,培养学生职业综合能力,实现由学生向职业人的过渡。
3.2.2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1)抓阵地,建协会,强师资,设基地,举行技能大赛、多种方式凸现素质教育为中心。按照“抓住一个阵地、建立三个协会、培养一只队伍、建设一个基地、举行技能大赛等多种活动”的工作思路,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政企行校”四方联动,提供项目支撑,立体推进。与成都市温江区花卉园林管理局,温江区劳动就业局等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合作,政府出台政策,为校企合作搭建平台、提供保障;与成都大众园林建设有限公司,四川省远景建筑园林设计院,成都华西生态集团等31家省内外企业合作,确立了设计员、施工员、造价员、资料员四个主要就业岗位,监理员、招投标员、苗圃管理员三个拓展岗位,确立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四川省风景园林协会、成都市风景园林学会、成都市园林绿化协会、温江区花卉园林协会的指导下,与合作企业一道,根据生产过程,以工程项目为载体,制定了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与行业协会和企业合作,完成了工学结合的23门项目化、情境化课程建设工作;对接工作过程,实现校内仿真实训、校外定岗实训和顶岗实习相融合,教室教学、实训区教学和工地教学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在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的指导下,与企业和行业协会合作,根据企业用人标准和企业文化,完成了专业教学标准和集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为一体的课程评价体系。
(3)三方互动,理实一体,深度合作,拓宽人才培养平台。坚持以素质教育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依托名企(成都大众园林建设有限公司等)、师徒工作室(成都三邑园艺绿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与专业建设共同分析岗位群对人才能力的要求,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园林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共同进行实训基地建设及学生岗位见习(定岗)、顶岗实习指导工作等;使深度合作企业增加到31家,学生顶岗实习半年以上的比例达到100%。
(4)“四段育人”分段推进,工学交替,四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四段育人”,充分体现了工学交替,分段推进的培养模式。在建设过程中,实现了四个融合,即学生职业能力、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相融合,校内仿真实训、校外定岗实训和顶岗实习相融合,教室教学、实训区教学和工地教学相融合,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岗位能力相融合,从而极大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4校企合作的模式及组织形式
4.1行业协会+企业+学校合作模式
在温江区花卉园林局指导下,将区园林绿化协会、成都欣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引入学院,共同组建项目管理工作室。学院提供场地,协会和企业提供设备、项目、技术支撑,学院师生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组建团队,完成南部县行政中心附属工程车道及人行道绿化工程、温江区涌泉花和道路行道树栽植工程、创维成都物流园二、三期园林绿化工程等10个项目、面积438000m2、合同额为4800余万元项目的施工投标、工程施工及现场管理等方面工作
4.2企业+学校合作模式
学院与省内外31家知名企业建立了校企业合作关系,建立了稳定的学生校外实习与就业基地。
4.3师徒工作室模式
在企业、学校成立师徒工作室,实施拜师制式的实习模式。该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发展,积极为学生选派具有极佳社会声誉的专业人士为导师,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建设性的指导,激发学生热爱专业、学习专业的热情。
4.4组织形式
行业协会、企业、学院、专业共同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教学团队,负责校企指导与评价校企合作的具体工作(包括拟定校企合作项目、项目实施流程、各环节管理办法及质量评价体系),并定期研讨总结。
5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施成效
通过近三年的建设实践,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明显提高,实践操作能力、职业素养、团队协作能力大幅度提高。人才培养取得了以下可喜成绩:2013年毕业生“双证书”取证率达100%、就业率在达到98%,专业对口率为91%,本专业学生半年就业起薪为2836元;毕业生爱岗敬业、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5.1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5.1.1校内实训室、场建设
紧紧围绕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需要,分院采用“行业指导、企业参与”方式进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分院新建园林工程材料展中心、园林工程景观设计工作室等17个学习训练区,其中与成都大众园林建设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园林工程施工实训中心、与四川远景园林建筑设计研究院合作,共建园林景观设计工作室、园林工程设计及项目管理实训中心,与成都惠美花境园艺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共建园林植物栽培与管理实训场;与温江区园 林绿化协会合作,将成都欣绿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引入学校,学校提供场,企业提供设备及相应工程项目,共建景观设计工作室。企业按照实际工作流程,提供项目操作规程、管理制度、指导教师、实训项目,使各实训项目在真实工作场景下完成;满足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满足园林类职业技能的鉴定与培训需要。
5.1.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选择四川远景园林建筑设计研究院、成都大众园林建设有限公司,成都华西生态集团、成都三邑园艺绿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等有代表性、基础条件较好的园林设计、工程施工、花卉苗木生产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成了31个校外实习基地。各基地已接纳顶岗实习学生共计300余名,从而有效地利用了校外实习基地的各种资源,为学生岗位见习(定岗实习)、顶岗实习、专业课程教学、学生就业等方面提供了充分保障,确保了学生在校期间半年顶岗实习比例达100%。
5.1.3师徒工作室建设
充分利用温江区是全国西部最大的花卉苗木生产地及川派盆景的发源地,知名园林花卉苗木生产企业、园林工程设计兼施工企业多,知名行业专家和技术专家云集的优势,在成都市风景园林协会、成都市风景园林学会、温江区花卉园林协会、温江区园林绿化协会、温江区花卉园林协会等行业协会及温江区花卉园林局、温江区就业局等行业主管部门的支持指导下,与温江区20余家企业达成协议,在企业成立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师徒工作室。
5.2实践教学项目建设及实施
与合作企业合作,在企业技术人员的参与下,按照实际工作流程,设计并完成了主要专业课程实训项目、专业综合实训项目、专业认知项目、岗位见习项目、顶岗实习实践教学项目的建设,在项目实施中,实行企业人员与校内教师双指导。
5.3课程建设
与成都大众园林建设有限公司、四川省远景建筑园林设计研究院、成都三邑园艺绿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成都惠美花境园艺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合作,聘请企业专家和课程专家指导,按工作过程和“五个对接”改革教学内容,完成了《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导论》等23门课程标准;完成了《园林植物景观营造与维护》等8门课程资源库建设,完成了17门校本教材编写,并陆续由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制定了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和考核体系,编制了“拜师制”实训、暑期岗位见习、顶岗实习指导书,初步建成了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共享型课程资源库和开放式网络学习平台。
5.4师资队伍建设
5.4.1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近三年,选派4名老师到合作企业全职锻炼;选派12名老师带着课程建设任务,利用寒暑假时间到合作企业生产一线实践锻炼;安排12名老师参与了成都农林科学院承担的学院彭州葛仙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规划、项目论证;四川省远景园林建筑设计研究院承担学院大门及景观项目设计等生产性项目。
目前,20名教师分别取得了全国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全国注册监理工程师、全国注册一级结构工程师、造价工程师、景观设计师等执业资格证书。
5.4.2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与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含学会)、企业合作,有针对地在“政、企、行”中选聘兼职教师,现已建立了29人的专业兼职教师资源库,参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课程标准的审定等工作。
5.5技术服务
近三年来,积极开展对合作企业园林植物生产与养护、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服务。先后参与完成了四川雅安芦山县第三小学园林绿化工程、成都市新都区柏茗现代科技农业园、成都市温江区永生镇石河鱼永生大路、成都市温江区涌泉花和道路行道树栽植工程、成都市创维成都物流园二、三期园林绿化工程等26个项目的设计、施工任务;承担成都市温江区、郫县花卉苗木生产企业在栽培养护管理方面的技术咨询100余次,解决生产技术问题20余项。为企业解决了技术难题,挽回了损失,受到企业好评。
2014年11月绿色科技第11期6校企合作反思
校企合作,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合作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在后续整改阶段应强化以下方面工作:政企行校中政、企、行的作用应得到充分发挥;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与管理模式需进一步明晰与深化;校企合作中,应创新课程教学与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 张建新,陈茂,汤书福.校企深度融合实践教学体系创新――以园林工程技术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2(11):36~38.
[2] 常会宁.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44~46.
[3] 杨群.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12(1):174.
[4] 张永玉,徐巧萍.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运作模式探讨[J].才智,2011(2):271.
关键词:园林技术;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开发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开发已成为近年来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方法已经在理论与实践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是机电类专业。然而在园林类专业中此类工作尚在起步阶段,有些院校虽已开展此项工作,但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构建仍然没有摆脱基于知识传授学科体系的束缚,教师所教与学生所学的内容未能系统化、根本性地体现职业特性,因此,可供借鉴的经验较少。本文在学习研究、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念,对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原有的学科体系课程结构进行了解构与重构,旨在建立全新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园林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1 通过调研确定专业培养目标
通过对宁夏林业研究所(有限公司)等单位进行调研、毕业生跟踪调查,并进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论证,了解企业一线人才需求,确定专业面向和就业岗位,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高职园林技术专业主要培养能在相关单位从事小型绿地的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及管理、园林植物生产、园林绿地养护及花卉艺术设计等工作,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强专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的学习与适应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如下图所示)。
2 通过职业领域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邀请行业技术专家、职业教育专家、专业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等召开会议,从工作岗位出发,对其进行工作任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典型工作任务34项。
表1 园林技术专业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工作岗位 典型工作任务 职业能力及素质要求
园林制图 从事造园要素徒手绘图;园林建筑效果图的绘制;阅读并抄绘园林规划设计总平面图、竖向设计图、种植设计图抄绘、园林建筑、假山、园路、理水工程的平、立、剖面图的工作 1、具有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分析能力,了解三维空间物体与二维平面之间的转换;
2、具有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基本技能,能够正确进行尺寸标注,CAD园林图纸的绘制;
3、具有团结协作的能力。
施工 园林土方工程;给排水工程;水景工程;园路工程;假山工程;种植工程;供电与照明工程;各类园林植物种植的工作。 1、计算土方的能力;
2、能用现有喷头和管件组装不同的喷泉水景;3、具有园路施工的能力;
4、会各类园林植物种植方法;
5、良好的计划制定、实施和调整能力;
6、良好的组织、沟通和协调能力;
7、团结协作能力。
绿化养护 城市公共绿地、专用绿地、交通绿地、居住区绿地、生产绿地、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主题公园等的的养护管理等工作。 1、具有城市公共绿地养护管理的能力;
2、具有单位附属绿地养护管理的能力;
3、具有居住区绿地养护管理的能力;
4、具有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主题公园的养护管理的能力。
5、具有良好的组织、沟通和协调能力。
园林植物
生产 园林植物育苗;花卉生产。 1、具备通过嫁接、扦插等方法育苗的能力;
2、具有花卉生产的能力;
3 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归纳,确定行动领域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是按照工作过程要求序化知识、能力和素质,是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物,将陈述性知识与过程知识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整合,在陈述性知识总量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增加经验以及策略方面的“过程性知识”。正确梳理、总结各个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并按照工作性质相同、行动维度一致性原则,将典型工作任务、能力整合归纳,形成综合能力的行动领域。我院同宁夏林业研究所(有限公司)、银川市园林局、天地缘锦绣园林花卉有限公司等20 家企业专家和课程专家一起,对职业领域中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梳理、总结归纳,将本专业34个典型工作任务归纳为10个行动领域,即园林测量、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制图、计算机辅助设计、园林苗木生产、园林植物生产、园林植物识别、园林工程招投标与预决算、园林工程施工、园林绿地养护。
4 将行动领域转换成学习领域
解构原有学科型课程体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行动领域课程体系,将10个行动领域转换为17个学习领域(课程),即园林植物及识别、园林美术、园林测量、园林植物环境、园林欣赏、园林工程制图、园林设计初步、园林规划设计、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Ⅰ、计算机辅助设计Ⅱ、园林苗木生产技术、花卉生产技术、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园林工程招投标与预决算、插花与花艺设计、园林工程施工。其中,以园林规划设计、花卉生产技术、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园林工程制图、园林工程施工5 门课程为例,其学习内涵如下:
5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按学生知识、技能、职业态度的形成过程及园林技术专业“项目导向、学训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专业基础学习领域、专业核心学习领域、专业拓展学习领域以及顶岗实习共同构成的园林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5.1 第1阶段(第1~2学期)
主要培养学生的岗位基本能力,开设《计算机应用技术》、《园林植物及识别》、《园林美术》、《园林测量》、《园林植物环境》、《园林欣赏》6门专业基础类学习领域课程,根据岗位的基本要求进行课程重构,选择合适的载体设置学习情境,使学生掌握岗位所需的专业基本能力,为岗位核心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5.2 第2阶段(第3~4学期)主要培养学生的岗位核心能力及专业拓展能力。开设有《园林工程制图》、《园林设计初步》、《计算机辅助设计》、《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招投标与预决算》、《园林工程施工》、《园林植物栽培养护》、《花卉生产技术》、《园林植物育苗技术》、9门专业核心学习领域的课程以及《园林建筑》、《园林机械的使用与维护》、《插花及花艺设计》4门专业拓展学习领域的课程。
5.3 第3阶段(第5~6学期)
进行顶岗实习。顶岗实习依托校外实习基地,结合岗位工作进行综合性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学校定期指派教师了解学生顶岗工作情况,聘任企业技术骨干、中层管理人员和专家为兼职教师,对学生进行技能指导。
6 结束语
6.1 构建园林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的课程体系打破了原有的学科型课程体系,体现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理念,更符合高职教育的规律。
6.2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受到了行业、企业专家的一致好评,其中《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园林规划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被评为宁夏职业技术学院院级精品课程。
6.3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已经应用于教学过程,对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有极大的提升,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基金项目:宁夏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校内课题
参考文献:
[1] 黄先平,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化工装备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探索[J].中国西部科技2010年12月(中旬)第09卷第35期总第232期
[2] 杨兵兵等,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开发[J]. Vol. 32 No. 22Feb.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