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6 16:02:37
序论:在您撰写接发列车实训总结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1.1 教学内容的阐述
接发车作业为《车站信号及维修》课程中实操项目之一。本设计内容重点为熟练地接发列车作业,难点在于严谨规范的操作,同时课堂应具备以下特点:①操作性课程需要演练环境;②需要学生小组合作;③学生间需要交流经验;④评价要客观;⑤课后需要巩固练习。传统教学中教师针对书上内容满堂灌,让学生凭空想象操作过程;学生间没有交流,只有无操作性的小组;评价采用理论课评价方式:考勤、表现、作业等,流于形式;课后练习更是空白。对此,本设计充分利用学校校园网络作为平台,建立教学资源库,结合实训室设备、录播系统、视频等信息化手段,很好地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难题。
1.2 教学目标的设置
知识与技能目标:①理解接发车作业操作标准;②掌握接发车作业的操作方法,这是教学的重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根据接发车作业的操作标准完成接发车作业,这也是教学的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增强安全意识,养成认真、负责、严谨的学习作风;②学后自测,自主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③小组互评环节,培养客观公正的态度。
2 教学过程的设计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以模拟实践为载体,任务驱动为主线,利用行车调度综合实训室、网络、视频等信息技术,将2课时的教学任务设计为8个过程环节。
2.1 课题引入
在有山有水的实训室中,人操作,车能动,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问动车如何跑起来,围绕这个主题,借助实训室软件及沙盘系统,学生两人一组,使用一台计算机操作一个车站,以“玩”的形式开展探究的学习,解决学生面对学习的心理负担,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条件。
2.2 知识构建
本设计借助校园网络平台,教师展示学生学习成果,满足学生的心理成就感,引导学生归纳出本次课的知识点,达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借助校园网络平台教学资源库形式,便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合,也有利于教师快速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3 视频观看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的操作规范吗?现场的工作人员是如何操作的呢?为学生播放接发车标准规范视频,引导学生模拟操作。
2.4 操作训练
规范的接发车作业是本次教学的难点,充分利用实训室设备解决演练环境的问题。同时利用实训室内录播系统对学生操作进行记录,便于教师了解整个实训室学生的操作情况。另外通过录播系统学生可随时观看自己的操作过程,及时纠正不规范的操作。
2.5 评价环节
评价在操作型的课堂中,往往流于形式,而借助实训室录播系统,学生观看各车站小组的操作视频,以此为依据结合评价标准开展自评、互评。使过程性评价更合理,让学生“听得见,看得见”自己和小组的表现。观看录播视频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了解同学,取长补短;通过评价机制,培养学生客观公正的态度。
2.6 知识测试
传统教学中采用纸质测试题,不能及时反映学生的掌握情况。本设计借助校园网络平台进行网络自测,很好地解决了该难题,便于教师快速了解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2.7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有两方面内容:交流体会、布置作业
2.7.1 交流体会
本设计借助校园网络开设交流讨论区,便于学生交流收获、体会、经验等。同时可将交流内容进行本地保存,为课后学习奠定基础。
2.7.2 布置作业
采用分层作业,拓展引申的思路布置作业。①应用型作业:a.根据自己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课下开展复习;b.举例总结列车接发车作业的操作方法;c.本次课掌握了哪些知识点?有哪些知识点有待进一步提高?通过本题的设计提高学生接发车作业的熟练程度。②思维拓展型作业:思考通过进路的排列方法及亮灯情况,为下节课研究通过进路作准备。
2.8 整理上传
课后训练环节一直是教学的薄弱之处,但课后的训练又是巩固知识必不可少的环节,尤其针对本设计操作性课程,所以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平台,将录播系统中的典型案例上传到校园网,供学生在没有实验条件的情况下,进行远程学习。
3 教学设计的创新
(1)玩―看―学―练―评,环环相扣,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2)各个环节充分利用实训室设备、网络、视频、数字化资源等信息化手段解决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无操作、无交流、无课后等教学难题。
(3)充分体现了“做中教、做中学”的理念。
4 教学反思
信息化教学内容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使专业课充满意境之美,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和质量,使我们的课堂不再静止,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信息技术受到了教师、学生的好评。但是,信息化不能取代传统教学,它是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的催化剂。
(北京铁路电气化学校,北京 102202)
参考文献:
[1]接发列车作业标准[S].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2009.
实训教学;行车岗位群;项目导向教学法
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定位于为铁路运输企业和吉林省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能胜任运输生产、组织、指挥和管理等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经过多年的历史积淀,形成了“依托铁路行业,深度校企合作”的专业特色,以学习铁道交通运输管理及相关设备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形成了“三结合,四对准”的人才培养模式。而《铁路行车组织》作为主干核心课程之一,在课程内容的建设上始终贯彻“对准岗位的典型任务改革教学内容”的理念。
1.现场调研及实训教学内容设计
《铁路行车组织》课题组成员利用寒暑假及平时假期,对高职学院毕业学生、吉林地区及各合作企业实际车站进行了调研,重点针对课程的实训内容进行了访谈。
结合现场调研,我们总结出《铁路行车组织》教学内容设计分为三大岗位群:
调车员(连结员、制动员)工作:主要讲授车站牵出线调车、驼峰调车、中间站调车工作的方法等调车员的应掌握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以手闸、铁鞋制动调速、观测速、排风摘管为重点。
车站调度员(列车调度员、调车区长、车号员)工作:主要讲授列车运行图、车站作业计划、车站工作统计、列车编组计划的知识和方法,实践技能车站作业计划的编制(班计划、阶段计划、调车作业计划)、列车编组顺序表的编制。
车站值班员(助理值班员、信号员)工作:主要讲授铁路行车闭塞法、铁路正常(非正常)情况的接发列车作业标准。实践技能主要学院演练室的设备进行实作演练。
针对三大岗位群的应会技能,铁路行车组织课的实训教学体系由认识实习、课程设计、技能训练(含技能鉴定)、毕业实习构成。
在实训教学体系的设计中,体现了:
实训教学不只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一方面还有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严谨求实和团结协作等良好职业素养的任务。为实现实训教学的目标,我们的做法是:合理加大实践性教学内容的比重,使教学与专业技能考证制度接轨,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认识实习、毕业实习课兼顾理论课和实习课,将整个《铁路行车组织》理论教学所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和综合运用,培养学生独自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每年举办专业知识竞赛和行车组织中某项技能比赛,通过第二课堂的开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培养学生协作性、探索性学习的能力。但是,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硬件和软件等方面的原因,导致教学质量有所下降,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学生对现场缺乏具体的感性认识,而且相互之间缺乏交流和沟通,很多知识明白但却表达不出,不懂相互合作。但这恰恰和铁路行车岗位的设置相脱节,铁路运输是一个多工种相互配合的系统,各项作业的办理都需要各工种的合作。随着生源数量的增加,以及校园实训设施偶尔还承担着沈阳铁路局的干部培训任务,所以无法充分满足学生的实训要求,理论和实践总存在着偏差。
面临这些不足,如何才能使学生掌握到行车岗位群所需要的“应知应会”的理论知识和实作技能知识?这就需要不断强化实训教学,摸索适合的实训教学方法。
2.实训教学方法的实践总结
高职院校实训教学的主要解决途径是建设实训基地,从而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环境,保证学生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包括场所、设备、教学指导人员、教学汁划,等等。实训基地是高职教育的基本硬件,是实施职业技能训练的保证,尤其是工科专业,实训基地更是不可少。
但是,高职的实训教学不能因为实训基地设施不足而放弃。我们在教学经过探索,即使在实训设施不足的情况,仍然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开展高质量的实训教学活动。
A.开设第二课堂活动
举办专业知识竞赛和接发列车技能比赛、静止上鞋比赛等,通过第二课堂的开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培养学生协作性、探索性学习的能力。成立课外接发车、铁鞋制动学习课小组,开展互帮互助学习活动。
B.布置实训作业(课程设计)
布置实训作业的目的是通过解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问题,切实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它穿插于教学的全过程。具体过程如下:
在有关单元的知识讲授完毕以后,在课堂开始布置实训作业(视情况按个人或小组布置),提出具体要求,如内容、操作方法、完成时间(通常最少为一周)等。学生在课余按要求实际操作,其间可以向老师咨询(通过E—mail、电话或当面请教等)。阅读收集上来的实训报告,准备评语。挑选优良的实训报告,在实训课堂上请报告主人上台陈述(目的、想法、过程、结论等等),接受全班同学的提问并进行答辩。教师讲评。这种实训方式对学生的锻炼极大。由于在学校接受过编制计划、铺画运行图等实训,很多学生毕业之后,还给学校或老师来信表示感谢,因为这些技能在他们就业后对他们帮助很大。
3.项目导向教学法
为了使实训教学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我们在实训教学的实践中,对实训课程的设计进行了系统的探索,并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以“项目导向法”贯穿于教学。
采用分组教学模式,每一个教学任务单元均采用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与评估六个环节来实现、根据岗位工的工作特点,为了便于操作,把它整合为四个步骤。
明确任务,即要学生明白自己要“做什么”。任务准备,即要学生计划自己或者小组“怎么做”。任务实施与监控,即要学生按计划做事。任务总结和评价,即评价学生是否做成。
关键词:以就业为导向;铁路行车组织;学习情境
“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是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岗位、面向技术、面向应用,探索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根本方针。《铁路行车组织》课程作为铁道运营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理论与生产实际结合得最为紧密。目前,我校基于工作过程的《铁路行车组织》课程已通过自治区级精品课程的验收,如何对现有实践课程进行改革,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铁路行车组织》实践课程体系,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一、《铁路行车组织》课程的性质
“铁路行车组织”是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针对制动员、连结员、信号员、车号员、列车调度员所从事的调车、车站工作统计、接发列车、列车运行调度指挥及运行调整等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后,归纳总结出来其所需求的铁路运输系统的调车工作、接发列车工作、车站统计工作及铁路运输调度指挥等能力要求而设置的学习领域。
本课程围绕车站行车工种及列车调度员所从事的调车工作、接发列车工作、车站统计工作及铁路行车调度指挥等工作过程,考虑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根据工作过程导向设置了铁路行车概述、调车工作、货物列车及货车技术作业过程、车站作业计划、接发列车工作、车站工作统计及列车编组计划、列车运行图及区间通过能力、铁路运输技术计划及调度指挥等8个以工程项目为载体的学习情境,可以系统地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处理行车业务的能力。
通过8个学习情境的学习,让学生完整地掌握铁路行车工作应用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作为工作者的工作态度、职业道德、团队协作能力与沟通能力,并逐步熟悉从事该行业应执行的标准及作业过程。
“铁路行车组织”为“铁路行车规章”提供作业过程及方法的技术支持。为“铁路客运组织”、“铁路货运组织”课程提供作业方法等
二、《铁路行车组织》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职业教育特色。受传统教育严重,该课程的设置,从计划、大纲、内容到教学方式还是没有基于“以学生为主体”,实践课虽然占很大比例,但内容跟不上,不够充实。
2.与同专业其他实践课程间缺乏系统连贯性。以学科为中心组织实验教学内容,实践课从属于相应的理论课程,实验内容与其他课程缺乏有机联系,有些还存在不必要的重复。
3.实践教学资源不足。本课程的主要实训场地是运输综合演练场,很多设备已老化,不能很好与铁路实际结合。用于实践教学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数量不足、年轻化层次居多,结构不尽合理,与日益扩招的学生数量和学生质量的下降产生矛盾,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三、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课程体系的基本原则
1.以培养职业技能为中心的原则。以铁路对行车工作人才需求为依据,深入分析行车岗位群的不同要求,明确胜任这些岗位需要的能力。以各岗位工作过程为基础,以岗位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本位构建实践课程体系。
2.与职业标准对接的原则。教学内容既有基层工种,又包含高等级工种,学生职业技能鉴定以中级工为起点,要求毕业时所有学生获得所考对应工种的技能鉴定合格证。
3.独立性原则。摆脱传统“学科式”课程体系的束缚,改变实践课程附属于理论课程的观念,建立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目标、与该理论课程相协调又相对独立的实践课程体系。
4.系统性原则。实践课程的设置一方面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另一方面从基础工种到高级工种进行晋升实践考核充分体现综合性和系统性。
5.过程考核原则。采取个人总结与小组评议相结合,教师过程考核与企业专家考核相对应,对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进行全面考核。
四、以就业为导向构建实践课程体系
1.构建实践课程教学目标
本专业学生主要在国家铁路、地方铁路和企业专用线就业,根据就业去向对多家铁路单位进行调研,确定铁路行车组织在铁路站段就业的岗位群:接发列车、调车、车站统计和调度指挥岗位群。根据该课程对各岗位群在人才专业、方法和社会能力方面的要求,提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整体目标,及具备从事接发列车、调车、车站统计及调度指挥岗位的专业能力,具备团队协作交流、班组管理、对人身安全与作业安全的把控等方法能力,具备对学习新技术、获取与分析信息、优化运输组织、执行与调整计划及运用办公自动化的社会能力。
2.根据工作岗位要求组成实践课程模块
据上述岗位群,将实践课程优化整合成四个模块,分别是接发列车、调车、车站统计和调度指挥实践模块。其中前两个模块是专业基础能力模块,后两个模块是专业综合能力模块。
接发列车实践模块分为四个学习情境,分别是自动闭塞法接发列车、自动站间闭塞法接发列车、半自动闭塞法接发列车及电话闭塞法接发列车。该模块涉及的岗位有助理值班员、值班员和信号员。通过6502控制台、微机联锁设备、闭塞电话、调度命令、调度指挥中心等完成实践课程的学习考核,掌握三个岗位人员的工作程序,培养彼此相互配合的默契。
调车实践模块分为三个学习情境,分别是牵出线调车、机械化驼峰调车及自动化驼峰调车,该模块涉及的岗位有调车长、连接员和制动员。这三个学习情境除了利用理实一体化教室进行教学外,还去铁路现场进行参观和操作。其中牵出线调车是通过在西安西站调车场中师傅对真实车钩、制动软管、真实人力制动机的操作示范及学生的演练来完成,机械化驼峰调车是通过在西安东站驼峰调车场中师傅对真实车钩、提钩杆、铁鞋、调车设备的操作示范完成,自动化驼峰调车是通过参观新丰镇车站自动化驼峰设备及师傅的操作、讲解来完成。
[关键词] 以就业为导向 铁路行车组织 学习情境
“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是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岗位、面向技术、面向应用,探索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根本方针。《铁路行车组织》课程作为铁道运营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理论与生产实际结合得最为紧密。目前,我校基于工作过程的《铁路行车组织》课程已通过省级精品课程的验收,如何对现有实践课程进行改革,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铁路行车组织》实践课程体系,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当前我校《铁路行车组织》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高职教育特色。受传统教育严重,该课程的设置,从计划、大纲、内容到教学方式还是没有基于“以学生为主体”,实践课虽然占很大比例,但内容跟不上,不够充实。
2.与同专业其他实践课程间缺乏系统连贯性。以学科为中心组织实验教学内容,实践课从属于相应的理论课程,实验内容与其他课程缺乏有机联系,有些还存在不必要的重复。
3.实践教学资源不足。本课程的主要实训场地是运输综合演练场,很多设备已老化,不能很好与铁路实际结合。用于实践教学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数量不足、年轻化层次居多,结构不尽合理,与日益扩招的学生数量和学生质量的下降产生矛盾,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课程体系的基本原则
1.以培养职业技能为中心的原则。以铁路对行车工作人才需求为依据,深入分析行车岗位群的不同要求,明确胜任这些岗位需要的能力。以各岗位工作过程为基础,以岗位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本位[1] [2],构建实践课程体系。
2.与职业标准对接的原则。教学内容既有基层工种,又包含高等级工种,学生职业技能鉴定以中级工为起点,要求毕业时所有学生获得所考对应工种的技能鉴定合格证。
3.独立性原则。摆脱传统“学科式”课程体系的束缚,改变实践课程附属于理论课程的观念,建立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目标、与该理论课程相协调又相对独立的实践课程体系。
4.系统性原则。实践课程的设置一方面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另一方面从基础工种到高级工种进行晋升实践考核,充分体现综合性和系统性。
5.过程考核原则。采取个人总结与小组评议相结合,教师过程考核与企业专家考核相对应,对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进行全面考核。
以就业为导向构建实践课程体系
1.构建实践课程教学目标
本专业学生主要在国家铁路、地方铁路和企业专用线就业,根据就业去向对多家铁路单位进行调研,确定铁路行车组织在铁路站段就业的岗位群:接发列车、调车、车站统计和调度指挥岗位群。根据该课程对各岗位群在人才专业、方法和社会能力方面的要求,提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整体目标,及具备从事接发列车、调车、车站统计及调度指挥岗位的专业能力,具备团队协作交流、班组管理、对人身安全与作业安全的把控等方法能力,具备对学习新技术、获取与分析信息、优化运输组织、执行与调整计划及运用办公自动化的社会能力[3]。
2.根据工作岗位要求组成实践课程模块
据上述岗位群,将实践课程优化整合成四个模块,分别是接发列车、调车、车站统计和调度指挥实践模块。其中前两个模块是专业基础能力模块,后两个模块是专业综合能力模块。
接发列车实践模块分为4个学习情境,分别是自动闭塞法接发列车、自动站间闭塞法接发列车、半自动闭塞法接发列车及电话闭塞法接发列车。该模块涉及的岗位有助理值班员、值班员和信号员。通过6502控制台、微机联锁设备、闭塞电话、调度命令、调度指挥中心等完成实践课程的学习考核,掌握3个岗位人员的工作程序,培养彼此相互配合的默契。
调车实践模块分为3个学习情境,分别是牵出线调车、机械化驼峰调车及自动化驼峰调车,该模块涉及的岗位有调车长、连接员和制动员。这3个学习情境除了利用理实一体化教室进行教学外,还去铁路现场进行参观和操作。其中牵出线调车是通过在西安西站调车场中师傅对真实车钩、制动软管、真实人力制动机的操作示范及学生的演练来完成,机械化驼峰调车是通过在西安东站驼峰调车场中师傅对真实车钩、提钩杆、铁鞋、调车设备的操作示范完成,自动化驼峰调车是通过参观新丰镇车站自动化驼峰设备及师傅的操作、讲解来完成。
车站统计实践模块分为3个学习情境,分别是现在车统计、装卸车统计及货车停留时间统计,利用现在车报表、18点重车去向报表、运统1、装卸车报表、运统8、运统9、《货车统计规则》等资料,考核学生掌握各种报表的填写方法。
调度指挥实践模块分为4个学习情境,分别是编制列车运行图、编制技术计划、车流调整及调度指挥,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室、运行图图表等资料、西安铁路局调度所参观使学生掌握运行图编制、技术指标的计算方法,理解重车、空车及备用车车流调整的方法,铁道部、铁路局、车站三级调度工作,掌握日班计划的编制方法。
参考文献:
[1]吴洋.论高职院校实践性课程保障体系的构建[J].科技致富导向,2011,18:129.
[2]谭安雄.以职业技能为中心构建高职高专药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J].西北医学教育,2011,5(19):1020-1021.
关键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013-01
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目标是培养面向铁路运输生产和管理一线岗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一定英语和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各项规章制度和组织管理办法,掌握铁路客货运输设备、行车设备的操作方法,具备铁路调车、接发列车、列车调度、客运组织、货运组织、行包运输组织等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蓝图和实施方案,根据教务处关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有关要求,我们结合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相关要求和本专业的实际情况,对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提出如下意见:
1、将“计算机基础”,学时由原来的6学时改为4学时。计算机目前已不是新鲜事物,所以,不用花那么多的学时,更多的时间学生可以自己去学习。
2、“应用文写作”课程从小学就开始学,我们大学究竟讲什么,很多内容很不实用,所以建议改革课程内容,课时不超过2学时。
3、在第一学期将认识、顶岗实习与专业认识、安全教育整合作为一门课,只开前3-6周,周学时为2,调整到学期中,与主要专业课适当的衔接,有利于理论实践相结合。第二学期不变。
4、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学生就业岗位较明确,男女生适合做的工作分的较清楚,所以建议开设8学时的(系定选修)限选课,一方面是对主要专业课的补充与强化,另一方面,使男生和女生在自己可能从事的工作上多学多训,而不是随着男生或女生去学将来根本不可能从事的工作。比如“女生将来绝对不会干调车”。设想如下:
5、每门课程都应该有可展示、可考核的成果。
6、将“铁路行车组织”(原236学时)划分成“接发列车工作”、“调车工作”、“车站作业计划与统计”、“列车运行图与调度指挥”四门课程(共268学时,增加原因为增加了接发列车的实训学时,原来非正常接发列车情况讲得少)。
7、将“铁路货运组织”(原136学时)划分成“铁路普通货物运输”、“铁路特殊条件货物运输” 两门课程(共136学时,学时无变化)。
8、将“铁路客运组织”中“客运服务礼仪”部分作为系定选修课单独提出来作为一门课,周学时为2,强化学生的客运服务技能。
9、增加“危险品基础知识”课程,主要是针对学生从事安检、货运等工作,需要了解一些关于危险品的知识。
10、增加“站细编制基础” 课程,《车站行车工作细则》在是车站最基本的规章,学生在校期间接触、了解《站细》,一方面能强化、应用所学知识去编制《站细》,另一方面也使他们尽快熟悉现场实际。
11、增加“情绪控制与压力缓解”课程,替代原来的“运输心理学”,明确课程讲授的内容、方向。
12、增加“铁路客运规章”、 “铁路货运规章”,客运、货运规章都一样重要,而且学生在未来的岗位上非常实用。
13、取消“铁路运输收入”、 “运输心理学”、“铁路运输企业管理”、课程。
非正常接发列车;故障处理;技能演练;故障设置台;创新特色.
1.前言
铁路企业以行车指挥和信号设备为先行。非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作业是行车安全的关键,常占运输事故比重的首位;电务职工要练就精湛的故障处理能力,才能保证行车设备的正常使用。
但由于场地、性质特殊和经费所限,职工技能的培训演练和学生的实践教学不易找到理想的场所。以至于在故障设置方面,多采用临时搭接和简单模拟,且各系统各自为阵、资源浪费严重。
随着“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和成人继续教育再就业工程”的进程,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很多已有条件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真实车站。本论文研究的,即是在这样的车站设备基础上,增设一台能囊括运输和信号专业技能演练和实验实训项目故障设置内容的,便捷灵活的综合性故障设置台。除日常实践教学之用外,还可长期承担站段级、局级甚至更大规模的运输系统正常和非正常接发列车以及电务系统的故障处理技能培训和演练大赛,还有相关专业的技能鉴定,为铁路企业解决长期之忧。
2.现状分析
目前在故障设置方法上,如果是真实设备,则需要专人配合来回忙碌于控制台和机械室之间,还要爬上爬下,造成往往抓不准设置和取消时机,出现配合脱节的现象。高投低效临时搭线设点零乱、简单奏合,技术演练受到很大制约。也有的在设置中损坏设备,造成安全事故和隐患。某校就曾经出现长期插接挤坏继电器插接座金属片,造成接触不良经常发生的事。如果是模拟设备,一是逼真性有遗憾,二是故障种类单一固定,不便于灵活选择运用,三因故障设置和站场属同一界面,隐蔽性差。
在故障种类数量上,真实设备因设置麻烦和安全性问题,模拟设备是预制的,且都受站场和场地条件限制,因此不易应变性的设置多种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或同性质不同现象的故障,不利于拓展受训者的见识。现场行车设备的非正常情况发生时机、、性质、影响范围等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如果只用一些固定的套法去应对是显得较为被动的。
因此,寻求一个设备齐全、规模理想、功能完善、科学规范的技能演练实训之地,是运输、电务、学校的共同愿望,亟待解决。
3.原理与方法
故障设置台主要根据成铁局《非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作业标准》[1](该标准故障也体现在铁路行车非正常情况应急处理操作手册中)涉及的故障中,反映在设备方面出现的各种故障现象,再补充进根据自己工作经验掌握的自动闭塞常见故障现象,以及信号设备使用中出现的常见和典型故障现象进行实况再现,便于相关人员认识故障并按相应的作业程序“对症”处理。采用在信号电路中按故障性质、分类设置故障点,设计控制电路用控件开关分专业区域集中布置在设置台上,安装于控制台旁边,老师可一人根据需要边讲边适时设置故障,而不需要专人配合。平时对柜门严格加锁,以防学生误动造成设备状态混乱,需用时打开相应故障现象的开关,需增加故障种类和深度时只需再打开相应复合开关即可。开关不多但故障数量可多达几百种,实现故障库的功能。设置方法主要考虑符合非正常接发列车作业程序中故障现象出现时机、涉及内容、影响范围、安全重点以及电务设备故障的代表性、典型性、技能层次性诸多因素综合起来选最适合的设置点。
4.设计方案
设计时依照先分析继而确定故障点,后画出设计图,再搭建临时电路进行试验,确定可行性、有效性、安全性后定案的逻辑程序展开。
对非正常接发列车故障现象的设置分析。本分析主要针对17种需要进行故障设置的非正常情况,将其故障属性、出现时机、安全重点等关键要素进行剖析归纳,从而形成最佳的设计思路,确定对应的设置点。举例见表1。
对电务设备故障现象的设置分析。本分析主要针对电务设备维护中出现的常见的,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故障,再考虑故障的深度层次、测试的侧重点等因素,分别确定对应的故障点,其灵活性较强。
故障设置台总设计图。故障设置台机械设计图:主要包括故障控制盘面布置图(图1),台体结构正面和侧面示意图(图2)。其中(图1)布置为(从左向右数)三个区域,运输一般用一区;电务用一+二区;三区为公共预留,需要时再命名。
故障设置台电路设计图:设计图是将所有故障点的设置电路全部画出(因篇幅所限,整体图另成册)
可行性有效性分析。采用高强度不锈钢柜体,中间安装控制开关的部分用高强度绝缘酚醛板,开关、芯线等均采用大功率高绝缘材料。
对电路设计部分的试验,采用多途径、多层次的验证方法,主要有:根据设计搭接试验电路,
对照故障现象,进行对应性、符合性、有效性试验;根据平时自己在工作中处理故障的经验积累,进行可行性、有效性、安全性分析总结;根据对沙盘沿用至今的10处简单构通的设置点使用情况的掌握进行可靠性、安全性分析;根据对重庆技校针对信号专业的部分设置运用情况的了解进行可行性分析验证。本设计立足安全、可靠第一,可行有效第二的基点,在连接设计上采用了独立电路和安全连接法,使本故障设置台不干扰原电路系统。
通过上述验证,得知本课题设计方案是可行、有效、安全的。
5.故障设置台的创新特色
本故障设置台特有的创新在于:综合了运输和信号专业的共同需求;故障量大,具备库的性质;故障性质有层次梯度和同类异象的选择;使用简单灵活;隐蔽性好,情景再现及时逼真,避就了脱节现象;规范安全。上述特色多项都填补了现有再用设施的空白。
专业适应性强。完全针对行车非正常情况所要求的故障现象、时机、作业内容、设备状态、安全要点;以及电务故障的代表性、典型性、处理方法的检验需求来量身订做的,适用两专业不同层次的演练。
故障内容丰富。只要运输沙盘各种类型设备齐全,故障设置也配合不同制式的电路,具有强大的规模性,可设置出几百种故障,具备了故障库的功能。其中包括了区段站、中间站、坡道车站和延续进路的,及半自动、自动闭塞制式站的各类故障,通过复合处理,则将会复合出更多更复杂的故障。这对于开展大型的或内容丰富的岗位技术培训演练,不仅提供了广阔的选择平台,还因为故障现象的直观多样性和深度层次各异增长故障见识,提高演练人员的识别和应变能力,掌握对应处理方法。这在繁忙的运输现场和个体的经历中是很难实现的。
设计科学灵活。在考虑故障内容尽量丰富的同时,又要求不能重复,还要尽量节约台面空间压缩布线和设置点,即充分挖掘必要设置点的潜力来扩大容量,因此本方案采用了复合故障的方法来实现,不占容量空间。
备用区作为公用资源预留,以备非正常接发车作业内容的变更和电务设备的更新扩展或故障内容的补充。
制作成台式集中操纵,可安装于控制台或显示屏旁,一人便讲边设,设完立即关上柜门,隐蔽性好;还节约了人力提高了效率,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电路设计和用料安全,各个故障点开关独立既互不干扰也不干扰原电路系统,因此安全程度较高。
整体规范性好。将不同专业,不同制式的设备故障设置综合于一柜,不但解决于了长期以来临时搭线设点零乱、简单奏合,演练受限问题,还有利于设备良好状态的保持。
本方案故障设置台兼顾了运输、电务、学生的演练实习及技能鉴定需求,故障内容丰富,设备类型齐全,并预留台面、控件、接口、线路、可随时增减故障点,以适应标准的变更和今后专业的扩展。其专业的综合性、功能的实用性、故障的选择性、扩容的灵活性、规模的完整性、可靠的安全性配合先进的运输沙盘设备规模,必将成为全局培训点乃至全路中的姣姣者。无疑是部、局职工业务培训演练的理想基地,是职业学校培养运输和信号专业技能型合格人才的可靠保证。其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显而易见,可以预期。
[1]非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标准Q/CDP088~093-1997.成都铁路局,1997.12
[2]笪重元,林瑜筠.6520电气集中图册.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
关键词:交通运输专业;企业实习体系;卓越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9-0163-03
一、引言
同济大学在卓越人才培养规划中强调以卓越人才培养为主线,强化实践教育的传统特色,构建以“三大联盟与三线联动”为核心,课程教学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的开放式、立体化的卓越人才培养体系,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
交通运输专业以培养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管理与技术人才作为基本目标,该专业实践性强。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快速发展以及运输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对交通运输人才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作为未来轨道交通运输企业的经营者,学生们必须提前掌握本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自觉形成最佳的知识和能力结构。通过组织学生到铁路运输企业实习,让企业直接对未来所需人才进行引导,将使本专业培养出来的运输管理人才更容易达到“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能够“适销对路”。
交通运输专业课程体系包含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两个部分,二者相辅相成。理论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掌握较为全面的必备知识,实践环节则是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够锻炼学生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更是学生在正式走上工作岗位前最好的“模拟练习”。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本专业的相关理论知识,并培养和锻炼出较好的实践动手能力,达到了“卓越工程师”对交通运输专业的要求。
二、交通运输专业传统企业实习存在问题
交通运输专业在实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之前,本专业的生产实习时间只有两周,一周在上海铁路局调度所,另一周在学校的实验室进行接发列车实训。传统的交通运输专业生产实习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制约着实习效果和学生实践水平的提高。
1.在企业实习时间短,对企业生产实践了解少。在实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之前,企业实习仅占用两周的时间,且其中一周在学校的实验室进行接发列车实训,这样的安排显然不能使学生对企业生产实践有全面、细致而深入的了解,不能满足“卓越工程师”对交通运输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
2.轨道交通行业发展快速,理论教学与实践需求脱节。近年来年我国轨道交通运输行业发展迅速,大批新技术运用于轨道交通运输的规划与管理。通过企业实习能让学生了解与学习新技术的运用,满足企业对未来人才的需求。
3.校企联合培养不足。改革前交通运输专业企业实习学生只去上海铁路局调度所一个部门实习,实习面窄,实习岗位过少,上海铁路局的其他部门未能有效地参与人才培养过程。需结合交通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过校企实践基地的建设,以此为依托进行交通运输专业企业实习的教学改革与创新。
三、交通运输专业生产实习体系的构建
(一)交通运输专业实践基地的建设
卓越实习要以运输生产环境作为支撑,实习基地的建设是必要前提,是开展实习工作的保证。上海铁路局是教育部确立的第一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与同济大学共建。由上海铁路局和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学院的专家组成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指导委员会,审核中心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和工作计划,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下设工作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开展。交通运输工程学院运输管理工程系以此为依托,结合专业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设计了车站-列车-运行调度的三层次的实习体系,选取了铁路编组站、高铁客运站、高铁客运段、调度所四个单位作为校企实习开展的对象。系领导亲自主持召开座谈会,与上海铁路局人事处共同确定了南翔编组站、虹桥高铁站、上海客运段、上海铁路局调度所作为实习基地。上海铁路局在每个实习单位都指派了实习组织领导、兼职教师、后勤保障人员。同时,结合交通运输专业学科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拓展了交通运输专业的实习基地,与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了同济大学人才培养与产学研合作协议书。
(二)交通运输专业生产实习体系构成
根据本专业教学工作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以及实习面广、点多的特点,围绕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突出技术问题,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出发,对企业专业实习教学体系进行拓展。结合交通运输专业实习的特点及主要专业技术问题,设计了车站―列车―运行调度的三层次的实习体系,突出了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专业共性问题,并安排了学生进行高铁随车调查、行车调度指挥现代化的研究分析,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通运输专业本科生“卓越”实习是一个有机体系,其中包括:
1.校内实训部分。校内实训包括列车接发实训、Railsys实训等综合型实训,学生通过计算机模拟系统完成电话闭塞法、半自动闭塞法、自动站间闭塞法的实操学习,并学习利用Railsys运行图软件编制及管理运行图。校内实训为后续开展企业实习做好过渡准备。
2.企业实习部分。企业实习内容包括两大板块:铁路运输企业实习和地铁运营企业实习,前者是主体,在总计六周的实习时间中占4~5周。
(1)铁路部分:对于铁路运输管理工程人才,需要对车流汇集、列车生成、按图行车的整个行车组织过程有清晰了解,通过生产实习可以把交通运输专业所学专业课程知识系统集成,因此在铁路运输企业实习中设置了多个实习项目。
①铁路编组站实习,实习地点为上海铁路局南翔编组站。学生主要了解编组站运输组织机构设置和运输岗位职责,熟悉《铁路技术管理规程》中关于编组站技术作业的有关规定,学生在跟班实习中需要系统了解编组站到、解、编、发各个生产环节的作业内容和流程等。
②铁路调度所实习,实习地点为上海铁路局调度所。学生主要了解上海铁路局管辖范围、上海铁路局调度所生产组织系统及各调度工种的主要作业内容;对行调、货调、机调等调度员岗位跟班实习,了解调度员应具备的基本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所实习岗位的计划内容、编制办法。
③铁路货运中心实习,实习地点为上海铁路货运中心北郊站和杨浦站。学生主要了解货运调度室内车站调度员和货运调度员的岗位职责,铁路货运改革后综合服务窗口办理货运作业的流程,以及货运员的岗位职责。
④高铁列车乘务实习,实习地点为高铁列车。实习以跟车、跟班实习的形式开展,学生重点了解高铁动车内主要设备设施、高铁列车动车组营业规章、乘务员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高铁列车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置内容,完成高铁列车服务满意度问卷调查。
⑤高铁车站客运服务实习,实习地点为上海铁路虹桥站。实习以参观结合形式开展,学生主要了解上海虹桥高铁站服务设施布局、客流到达及出发特点、站内中转、铁路与其他交通方式换乘过程中的流线组织,掌握高铁客运站客运组织内容、岗位设置及岗位责任。
(2)地铁部分。地铁运营企业实习则主要依托上海地铁调度所OCC以参观、模拟、实训形式开展,学生将系统了解地铁生产组织系统架构、各调度工种的主要作业内容,重点关注地铁运营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方法、预案要点及地铁施工作业管理规定及流程。
(三)实习保障体系
交通运输专业本科生“卓越”实习的顺利开展离不开相关的保障体系。每次企业实习前学院教务主管领导都亲自做实习动员,院办领导安排好后勤工作,系领导部署实习计划并安排带班教师,带班教师都能够做到认真负责、按时参加。上海铁路局和上海地铁运营公司均成立了专门的实习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全程指导实习工作,各一线实习单位均成立了工作小组具体与实习带队老师对接,双方畅通联络、紧密协作。应该说整个实习的组织和后勤保障工作都是非常出色的。
“安全第一”是运输实习的首要原则,每个实习单位在同学到来的第一天都组织了安全教育培训,不仅有规章学习还要进行安全防护能力训练、这为确保现场实习安全、有序提供了重要保障。
运输管理工程系为了保障实习有序,精细编制了教师值班表,确保每日都有教师在现场。学院安排了接送车辆,保障每日在铁路现场交接班后规定窗口时间准确到达,以减小对铁路现场工作的影响。铁路局则安排了站内短驳车辆,安全快速地将学生送达站内各实习岗位。至今,交通运输专业已有3届同学按照卓越工程师计划参加了企业实习,实习全程未发生一例安全事件,同学经过现场观摩、实践、听讲较好地完成实纲任务并全部通过实习答辩,实习内容逐年拓展、深化,实习组织工作获得了参与师生的一致好评。
四、交通运输专业生产实习的特色和实施效果
运输管理工程系将交通运输专业本科生“卓越”实习建设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工程来抓,带动了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完善、教学方法手段改革创新及其教学条件的改善等多方面的建设,为交通运输专业的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已经取得了可喜的实施效果。
1.设计了车站―列车―运行调度的三层次的实习体系。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围绕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特出技术问题,设计了车站―列车―运行调度的三层次的实习体系,突出了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专业共性问题,并安排了学生进行高铁随车调查、行车调度指挥现代化的研究分析,让学生通过现场实习、调研,分析总结相关实际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企业生产实习内容组织创新,实习对毕业设计选题支撑效果凸显。交通运输专业本科生“卓越”实习有鲜明的专业特色,实习内容紧密围绕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置,多个铁路实习项目关联紧密。首先,实习让学生系统地观摩了铁路运输设备的全貌,特别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高速列车装备和集各类先进控制系统于一体的调度指挥中心让同学增强了专业自豪感。第二,先编组站和货运站,后调度所的实习安排使学生对铁路既有线车流汇集、列车生成、到按图行车的整个行车组织过程有了清晰了解,有利于学生把所学专业课程知识串连起来,为来年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奠定了基础。第三,高铁列车乘务实习和高铁车站实习安排紧凑让学生系统了解高铁客运“站、车”服务之间的接口关系,对旅客出行全程服务质量的影响要素有了亲身体会。第四,铁路调度所与地铁调度所OCC实习紧凑安排让学生更加清晰地对比了铁路和地铁行车环境、调度信息系统和调度职责的差异,也让学生对未来的论文选题乃至毕业择业有了感性和理性支撑。
3.形成了双导师工程教育师资队伍,创建高校和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建立了专业实习组织管理体系,实行校内专业指导教师和实习基地兼职指导教师双轨制,聘任了一批企业兼职导师,与校内导师共同精心设计了企业专业实习教学大纲与教学指导书,共同指导学生的专业实习。铁路局兼职导师结合实习进度组织了多次分专题讲席,学生获得了书本上无法学到的新知识、新信息、新技能。
4.加强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推动本专业就业率的提升。交通运输专业改革后的企业实习,为学生巩固所学专业知识、系统了解铁路运输专业现场工作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择业观,提升了交通运输专业学生毕业后去铁路局和地铁公司就业的人数。
5.同济大学交通运输专业认可度得到显著提升。同济大学交通运输专业以工程实践为驱动的企业实习计划得到了上海铁路局企业高管和同行业专家的支持,同济大学的卓越人才培养理念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学生在参与实习的过程中,积极提出问题与建议,逐步打开思维、活学活用专业理论,用人单位上海铁路局对实习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进行了肯定。
五、结语
交通运输专业的企业实习,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要求进行不断调整和优化,在理论教学上调整相关课程的设置,使各个课程间更加协调,也为实践环节打下良好基础。实践环节不断增加企业实习的单位和内容,力求符合交通运输专业本行业生产工作的实际,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有重要的积极作用。经过多年的努力,交通运输专业学生的“卓越工程师”企业实习工作扎实开展,继往开来,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企业实习工作还将谋求更大的创新,为交通运输卓越人才的培养和行业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