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档案馆文化建设范文

时间:2023-03-06 16:02:30

序论:在您撰写档案馆文化建设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档案馆文化建设

第1篇

(一)档案馆文化不仅是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综合国力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状态和国民财富的增长水平。国民财富主要包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两部分,物质财富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物质资源和物质产品,而精神财富是一个国家的精神资源和精神产品。档案馆无论是其馆藏还是馆藏衍生品都属于精神资源及精神产品,所以可以说通过档案馆文化建设,可以更好的提高国民财富的增长水平。

(二)档案馆文化建设对经济建设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档案馆在发展过程中由于不直接参与经济活动,而且也不会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这就使其在发展过程中不易受到重视。在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文化的含量不断增长,产品和服务中文化价值呈不断增长的趋势,这也对经济效益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人们的消费领域中,各种文化都渗透其中,所以需要对档案馆进行有效的开发,更好的挖掘出档案馆的文化潜能,使其文化潜能能够有效的释放出来,确保各类经济产品的文化含量和文化附加值能够有所增加,从而更好的推动经济的发展。

(三)通过档案馆文化建设可以为人们提供精粹力量,档案馆文化是对民族灵魂的传承,能够带给人们心灵上的充实,特别是在当前物质财富水平的提升,给人们带来了富足的生活,人们容易迷失生存的意义。档案馆利用所保存的人类文化遗产,可以有部铅和锌的维护历史的真实面貌,更好的推进民主、社会教育和休闲消遣等,给人们生存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力量,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对提高民众的文明素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档案馆文化是对中华民族优良文化和灵魂的有效传承。

二、档案馆文化的建设的策略

(一)加快传统观念的改变

应加快人们对档案馆固有观念的转变,从而更好的发扬档案馆的文化。重新对档案馆进行定位,将其看成是一个集行政职能和文化休闲于一体的场所,使民众都能够走入到档案馆内,自由对各种图文资料进行观摩和借阅,档案馆内井然有序。家长可以带领孩子进入到档案馆中,通过对成长档案的阅读,告诉孩子们当前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老年人可以围坐在一起,通过对老照片的翻阅来回忆往事。学校可以将档案馆作为课外学习的重要场所,利用档案的真实故事来对历史进行还原。这就需要人们对档案馆进行深入了解,而且档案馆也需要加从向公众开放的步伐,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出档案馆档案文化的重要人艇,形成一种具有独特性的档案馆文化。

(二)处理好档案的保密与开放问题

档案馆在开放过程中,需要做好保密工作,即能够开放的档案一定要对公众进行开放,但需要保密的档案一定要保护好档案的机密。无论是开放档案还是保密档案都是为了更好的维护国家和公众的利益。在档案开放过程中,会直接涉及到公民的民主权利和文化需求,因为档案馆只有在档案开放的情况下,利用者才能实现对开放档案的有效利用,所以档案馆档案开放并不仅仅是内部业务。在档案开放过程中,档案馆需要严格遵守档案法和档案保管期限表,同时还需要相关部门进一步对档案开放原则和法规进行完善,进一步对其进行细化,做好落实工作,确保档案的开放能够做到有法可依,更好的推动档案馆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提高档案管理员的文化素养

档案管理员是档案馆事业的灵魂。目前档案学学界与档案学业界还有隔阂,未能完全实现学术指导实践,实践验证学术,这就导致了档案的文化性研究遇到困难。档案馆应该首先培养档案工作者的文化修养和学术兴趣,引进或邀请专家学者指导的同时.也要大力开展档案管理员的培训,提高作效率,将档案管理员从繁琐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四)促进档案馆建筑的现代化、公众化

在我国古代,由于档案的服务对象主要是统治阶级。改革开放以来档案馆大多深藏在党委和政府机关的高墙内院里,远离公共文化空间,也很难得到公众的关注。所以现代档案馆无论是选址还是建筑特色上,都应该更大众化,公共化。

(五)以档案文化产品提升档案馆文化功能

要有效地发挥档案文化功能,必须探索挖掘档案文化资源的多种途径,积极开发档案文化产品。档案文化产品的开发首先要将服务对象从学术界转向公众,注重发掘民族文化中优秀的传统和精髓,将文化元素融人进现实生活中去,让人们深刻体会到身边的档案文化。此外,档案文化产品开发还要注重开发途径和形式的多样性,通过举办了各种形式的活动和一系列展览来进行档案馆文化产品多元开发的有益尝试,各档案馆可充分利用不同的载体、不同形式的档案,开发相应的具有文化价值的产品。

(六)处理好档案馆网络文化

档案馆网络文化是网络时代档案馆的管理文化,它不是档案馆传统文化的简单延续,而是在继承档案馆文化的基础上具有网络时代特征的一种新的文化体系。首先网络时代档案馆要处理好现实文化与虚拟文化相兼容,即实体档案馆与数字档案馆的共同发展,传统纸质档案和新型电子档案的兼容并收。其次网络时代档案管理员要加强与用户的沟通和互动,在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传输的双向哇和交互性,将彻底改变我们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档案的利用已不局限于传统的查档调档。不同地区、不同种族、不同领域的用户可以和档案馆员之间平等交流,档案管理员应该是以平等的身份与用户共同创造知识和文化财富。

第2篇

1 当前加强档案馆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1.1 加强档案馆文化建设是服务于构建和谐社会和加快经济建设发展步伐的迫切需要。档案是人类社会活动的真实记录,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馆担负着积聚和保存历史文化财富,延续民族优秀文化的光荣使命。加强档案馆文化建设的最直接结果是更加有效地扩大了档案信息资源的辐射面,拓宽了沟通档案馆与社会公众之间联系的桥梁,使大量作为“昔日王谢堂前燕”的馆藏档案信息,能够更容易地“飞入寻常百姓家”。社会公众利用馆藏档案信息资源更加简单易行、方便快捷,保障了每个公民的知情权,在为社会公众了解历史、服务现实、规划未来、维护和保障全体公民的各项民益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有利于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经济的发展、维护社会的稳定。

1.2 加强档案馆文化建设是适应社会文化发展与区域文化传承的迫切需要。档案真实记录和展现了人类文化发展历程,源源不断地为人类社会文化活动提供鲜活的养分,也使人类社会活动成为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循环过程。档案馆作为永久保管档案的基地,是科学研究和各方面利用档案史料的中心,是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重要“思想库”和“战略资源库”,对于社会文化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档案馆在收集档案范围划分方面的严格规定,又使馆藏档案信息资源具有明显的专业性与地域性的特点,对于所在特定区域的文化发展建设与文化传承具有的作用显得更加贴切、富有针对性。

1.3 加强档案馆文化建设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档案信息需求的迫切需要。随着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断的充实与提高,社会公众对档案信息的需求已拓展涵盖到了文化休闲、娱乐消遣、业余鉴赏等精神生活领域,且呈愈演愈烈的持续增长趋势。人民群众这种日益增长的档案信息需求,也在客观上要求档案馆必须树立强烈的服务意识和参与意识,主动了解党政机关和社会公众的关注点,创建一种被社会各阶层广泛认同的档案文化,实现档案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档案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档案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价值目标导向。

1.4 加强档案馆文化建设是当前档案工作转型、创新发展的迫切需要。根据档案的性质、功能以及社会发展对公共档案馆要求,档案馆作为档案事业主体,只有抓住国家文化建设的良好发展机遇,努力做好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模式创新、工作方法创新等项工作,才能适应社会环境变化要求,进入良性发展轨道,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同时,档案文化建设也是沟通档案馆与社会公众之间联系的纽带和桥梁,文化服务能力强健与否,不仅直接影响着档案馆各项功能的有效实现,也关系到整个档案工作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面向社会求得生存发展的大局,其作用绩效不容低估。

2 当前档案馆文化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

2.1 档案馆文化形象尚未形成。就目前而讲,档案馆虽称为“科学文化事业机构”,但由于未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能名正言顺、理直气壮地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档案的文化价值和档案馆的文化属性并未得到社会认同。从外部环境来看,社会档案文化意识还比较淡薄,一般公众仍然把档案部门看成是行政机关,是政府机构的附属,没有看成是与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密不可分的文化事业单位,对档案文化功能的认识也是仅限于工作查考、借史资政,还没认识到其在历史记忆、文明传承等方面的价值。档案馆与文化很难联系起来,档案的文化形象在社会中还未完全树立,也直接影响着档案文化建设的进程。

2.2 档案馆文化功能开发不到位。从档案部门自身来看,由于对档案文化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清、定位不明,导致对档案文化建设重视不够、投入不足、成效不显。目前,有些档案馆馆库建设滞后,功能不齐全,工作环境缺乏文化氛围,很难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许多档案馆的馆藏依然存在来源单一、门类不全、结构不合理现象,文化含量明显不足,缺乏应有的文化厚重感。除了档案文化资源匮乏外,最大弊端是开放力度不够,这也是造成社会公众难以“亲近”档案馆的原因;有的档案馆虽然有资源,但人才缺乏,不具备识珠“慧眼”,缺乏开发意识和能力;还有的档案馆思维单调,性格浮躁,缺乏品味档案文化的耐心和“十年磨一剑”的“精品”意识,现实中,档案“重保存,轻利用”,特别是忽视档案文化功能的现象仍然存在,成为档案文化建设发展的“瓶颈”。

2.3 档案馆文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长期以来,档案馆只是将档案文化建设看做是档案事业发展中的一项常规性工作,将其视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一个方面。虽然,在档案资源建设、档案展览、档案编研、档案信息化建设等许多方面似乎都有涉及档案文化建设的内容,但相互之间却没有联系,没有进行整体的思考和规划。档案文化建设目前仍处于自发的、局部的、零星的、分散的发展阶段,从其地位看,档案文化在整个档案事业体系中还处于从属地位,制约着档案馆文化建设的创新和发展。

3 提升档案馆文化软实力的对策

3.1 强化档案收集特色,提升馆藏档案的文化内涵。由于历史原因,档案馆收集档案的范围,往往局限于政治性较强的国家机关及其所属机构在各项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档案,对于文化性较强的档案很少纳入接收范围之内。随着社会的进步,观念的转变,人们对档案的认识更加着眼于它的文化性。面对社会对档案文化需求的不断高涨,档案馆应通过立法或制定规范性文件的方式,将接收档案范围扩大到文化性档案,使更多社会需求迫切的富含文化元素的档案能够收集进馆,以丰富档案文化资源。首先,在收集内容上,要加强对本地方的地貌物产、名胜古迹、风土人情、著名人物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具有社会文化利用价值档案的征集力度,增加文化积累的层面和层次,增强档案馆文化储存的含量。比如,漯河市档案馆开展的地方特色档案征集活动中,先后征集到许慎文化、台北知府陈星聚、食博会、沙澧河拆迁以及牛行街牲畜市场、沙河航运等反映地方历史文化方面的档案资料。其次,在征集手段上,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征集方式,除惯常用到的捐赠、购买等征集方式外,还可以采取主动出击的方式。一方面,通过跟踪拍摄照片、录制影像档案、记录口述档案、征集实物档案等手段进行档案征集,另一方面,可以由“独家经营”向跨行业合作转变,与老干部局、文联、文化局、广电局、群艺馆等相关行业合作征集红色档案、书画、文艺、影视等方面资料,为充分发挥档案文化资政育人作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3.2 突出档案资源特色,营造浓厚的档案文化氛围。一要抓整体规划,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将档案事业纳入本地文化建设发展规划,争取资金,把档案馆建设成为和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体育馆一样的当地标志性文化设施。二要抓人文环境,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利用馆藏老照片、书画档案等在机关办公楼内建立文化走廊,通过有层次的整体设计,让干部职工在富有档案行业特色的文化环境中受到熏陶和激励。在醒目位置设置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标语牌,集中反映档案工作者应有的道德、素质、精神、作风,充分展示档案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锐意进取的良好形象。三要抓网络环境,创建现代文化平台。着眼时展和社会关注的热点,着力加强档案信息网站建设,建立目录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和电子文件中心,实现网上档案查询,加大档案开放和政府信息公开力度。举办书籍资料、图片、视频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网上展览,开设展示局(馆)建设成果、交流思想等,形成独特的网络文化特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提高档案部门的知名度和档案文化的渗透力、辐射面。

3.3 凸显档案文化特色,挖掘、培育档案文化品牌。档案馆作为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部门,不但要承担向社会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社会公众享受基本文化权益的职能,还要承担促进、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满足社会个性化、多元化文化需求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档案馆可以利用自身保存文化档案的优势,为相关产业提供档案支持,共同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不少档案馆结合社会热点、重大档案题材挖掘档案文化内涵,与相关文化事业部门、主流媒体、大众媒体合作,共同开发、制作多种载体的档案文化品牌,增强档案文化传播的吸引力、感染力。在充分利用传统的图书出版、报刊登载、举办展览等传播手段的同时,还拓展利用电子出版物、网络传播等新兴传播手段,提高档案文化产品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满足人民多元化的档案文化需求。有些发达省市如北京、上海、天津等地档案馆纷纷推出“档案开放日”,尝试将档案馆建设成文化休闲场所,让普通市民和学生走入档案馆,了解身边历史和城市变迁,感受档案中的文化内涵。并针对历史研究人员、党史研究人员和档案专业人员开设多层次的档案文化讲坛,增强档案文化传播深度和广度,受到市民和学生普遍欢迎。

第3篇

一、机关事业单位档案工作存在的缺陷

(一)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结构不科学。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化需要高素质人才,但是目前很多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招聘及结构分布不规范,专职及兼职人员职责不明确,使得档案管理工作无法落到实处。缺乏专职人员,只在需要的时候聘来临时整档人员,在归档以后基本处于尘封状态,极少利用档案资料。档案管理人员身兼多职的情况也存在,导致档案管理工作缺位,将时间精力大量投入在其他日常事务中。也有一些档案管理者缺乏良好的业务素质,在对待工作时应付差事,错误频生。

(二)档案工作滞后。目前的机关档案管理虽有一定规模但内部管理与机关单位发展脱节,档案分散保管在各职能部门,如财务档案保存在财务部、技术档案保存在技术部、文书档案保存在办公室,虽各部门都保存档案,但他们之间互相封闭,整体上处于零散无序状态。大部分档案管理者又未经过正规培训,不懂档案整理,很多档案实行简单“信袋式”管理,影响档案的查阅利用。

档案工作缺乏信息科学的支撑。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办公自动化、电子文档等新鲜事物就陆续出现了,这些都使得档案的形成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一个文件从起草到修改再到印发都由电脑完成,具有易复制的特性,这样使得最能体现档案原始记录的形式特征不复存在了。相对于电子档案的易损坏等缺点,纸质的档案相对要安全稳定很多。所以,如何通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档案电子文件原始信息进行有效保存,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档案管理环境差。虽然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步伐快,但是很多机关事业单位在档案管理上仍不够重视,档案保管环境差,达不到省级标准,档案管理室有些甚至是杂物堆,无法实现统一化。同时,很多设施设备发生老化,容易发生档案遗失及损坏隐患。

二、改进机关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的对策

(一)提高档案工作者素质,优化人员结构。机关事业单位在聘用档案工作人员时,应提高门槛,在确保其业务功底扎实的基础上,还应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及管理能力。机关事业单位应建立高效有序的档案管理团队,尤其是涵纳基层部门档案员、各个科室档案负责人及分管领导等层层递进的管理队伍。对于档案工作者,应具备以下素质要求:第一,能够独立完成档案管理收集工作,确保归档的完整及时和统一。第二,应适应新事物和新形势,并创新档案业务,打破传统观念及管理模式的框架,应用新思路、新方法解决问题。而机关单位也应加强对档案工作者的培训和再教育,结合新时期下档案工作内涵及趋势,通过培训,使得工作人员迅速熟悉档案业务,并掌握工作要领及流程,促进其专业知识和配套信息技术知识等的全面发展,优化工作效果。

(二)应用创新的管理理念开展档案工作。档案工作具备重大意义,保存了大量有价值的资料,能够为单位发展,甚至国家发展提供一定的依据,因此,创新档案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创新档案工作理念,以更好地促进档案工作的开展。其次,应创新档案工作服务方式及手段,可以通过服务内容的拓展,进行深层次加工,完善服务机构的建设,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及群众。最后,应创新档案工作考核方式,结合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创新能力、对制度的执行度等进行综合评价,作为考核、奖励的依据。

(三)应用信息科学进行高效档案工作。第一,档案部门可创立档案网站,随时允许公开的电子档案信息,以方便用户对档案信息的获取及充分地利用,促进档案自身价值的最大发挥。第二,机关事业单位应将具备存档价值的档案信息文件,以网络的形式整理并发送档案部门,以便应用电脑程序进行快速高效的统计与核对。

为了更好进行档案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机关事业单位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首先,建立档案信息的安全保障体系,防止信息数据泄密、遗失或损毁,提高数据安全可靠性。同时,还要健全档案信息安全体制,全面落实安全责任制,培训安全管理员,并加强安全应急预案的制订。其次,应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标准化及规范化。根据国家档案局所制订的各种技术标准、电子文件管理的法制法规进行,切实执行,确保数字档案资源具备长期的可用性,规范其数据及资源格式,实现档案资源的共享。最后,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和监督力度,逐步推动档案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实现其和办公自动化、电子政务建设步伐的协调统一。

第4篇

【关键词】 档案 高校 校园文化 作用

【作者简介】 刘明达,湖北大学档案馆馆长。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3)09-0015-02

高校档案作为高校历史活动的客观、真实记录,不仅忠实记录了高校发展的历史进程,也为高校的进步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从档案的历史性、直观性和原始性等特点来看,高校档案不仅是高校校史文化的具体表现,而且也是高校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高校的一个构成部分, 高校档案馆在文化贮存、文化传播、文化增值、文化积淀、文化教育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 高校档案馆的文化属性

档案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主客观世界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不同形式的真实记录,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文明成果。“直接形成”说明档案继承了文件的原始性,“历史纪录”说明档案在继承文件原始性的同时,也继承了文件的记录性,是再现历史真实面貌的原始文献。档案不仅具有一般文化形态所共有的欣赏教化、凝聚力量、传播知识等功能,而且又因其独特的原始凭证性质而有别于其它文化形态。档案馆是收集、保管档案的机构。负责接收、征集、管理档案和开展档案利用等。学校档案是学校从事教学、科研、党政管理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学校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多种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档案馆文化由档案馆现象所凝聚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部分组成。物质文化是指外在的环境文化、馆藏文化,是档案馆文化的基础和载体;制度文化是档案馆在发展中产生的规范性、约束性的行为要求, 是档案馆文化的保障和有效的运行机制;精神文化是档案馆长期培育形成的一种特定精神风貌和文化氛围, 是档案馆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二、高校档案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

大学校园文化是在大学广大师生员工中通行的规范准则、生活方式、行为模式和价值体系, 是大学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重要标识。它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校园行为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高校档案馆、校史馆、博物馆的标志性的馆舍建筑、先进的设备、丰富的馆藏文献、艺术性的陈列、科学的管理、完善的各项规章制度和良好的服务等共同营造一个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有助于学生感受美丽,获得知识,净化心灵,修练人格。因此, 大学档案馆担负着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职责, 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发挥着重要作用。

档案馆储藏的丰富信息,是一本无声的教具,记述、收藏、见证着学校发展历程,讲述着学校在历史的沉积中形成的带有自身特色的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对学生有很强的教育和影响作用。

三、高校档案馆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参与者

1. 爱校教育活动

高校档案是高校在学校建设和教学过程等各项活动中形成的大量的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它客观真实地记录了高校建设发展的创业史,反映了学校自建校以来的发展全过程,是高校校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学校档案馆还专设了校史馆。档案馆保存着大量的学校建设发展史料、典籍,名人档案,校友名录,领导关怀的图片、题词,国际校际往来中礼品,校内重大活动的徽章、纪念品,国内外各项重大活动获得的奖杯、奖状、奖牌、证书,这些珍贵的资料就是一部浓缩的学校建设发展史。这些档案作为历史记录和凭证,不仅具有查考、参考的作用,更有比课堂教育更加生动和有效的宣传教育作用,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通过接待参观、举办展览、出版图书画册、开展纪念活动等形式,让师生与校史对话,在品味校史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激发爱国爱校热情。

2. 艺术审美活动

有的高校档案馆下设博物馆或陈列室,如湖北大学博物馆就是一张靓丽的校园文化名片,收藏了我国历代珍贵的历史文物,包括玉器、、铜器、古钱币、陶瓷器、书画作品等共万余件(枚),其中不乏国家重点保护之珍品。它们古朴、雄浑、典雅、清逸,各具韵致,交相辉映,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我国悠久而丰厚的传统文化的烨烨风采,也反映了湖北大学八十余年的文化积淀。师生徜徉其间,感受文物传承的历史信息,体验文物涵蕴的审美情趣,将得到深邃的智慧启迪、高雅的文化熏陶和愉悦的精神享受。

3. 主题活动

利用校庆日、档案馆日、博物馆日等主题纪念活动,举办专题讲座、鉴宝、知识竞赛、文化沙龙、大型展览等多种形式的活动, 对师生进行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和大学精神的宣传和引导,做到寓思想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科学知识的学习之中, 形成健康向上的良好的人文氛围, 为校园文化注入新的内容。

4. 演讲活动

组织学生成立校史宣讲队、文博讲解协会等,培训讲解员,举办校史宣讲、讲解员大赛,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生活,传承优秀文化,提高学生能力。

5. 实习实训活动

档案馆是知识的宝库,同学们在实习实训过程中,触摸原始性、直接性、持续性、权威性的馆藏文献,有助于启迪心智,完善品格,学习知识,全面成才。

四、充分发挥档案馆优势, 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1. 强化意识,发挥作用

高校档案不是人们日常所理解的束之高阁的故纸堆和古文物,而是具有存史、资政与教育的重要作用。要转变观念,增强高校档案馆的文化意识,充分发挥档案馆五大功能:“档案保管基地、档案利用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术研究基地、文化学习园地。” 用原始、客观、真实的素材,改变传统的档案利用方式,在更大的范围、更高的层次上实现档案资源的共享,为校园文化建设作出贡献。

2. 加强建设,丰富资源

丰富的馆藏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随着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对档案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往的档案收集范围已不能满足需求。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档案管理工作机制,在做好常规工作的基础上,实现“四化同步”和“四个并重”,即努力实现队伍专业化、管理现代化、储存信息化、利用社会化,全面深入推行档案接收与档案征集并重、纸质档案保管与数字档案保管并重、常规的档案利用与档案主动开发利用并重、实体档案安全与档案信息安全并重。要以资源建设为核心开展档案信息化工作,加强馆藏资源建设,不仅仅是对原始档案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和保管,还要对知识和信息进行深层次的提炼。要加大征集力度,不断拓展馆藏,充实、丰富馆藏资源,既要有量的增加,又要有质的提升。

3. 推进档案资源信息化

在确保档案保密安全的前提下,加大档案数字化建设,实行校内信息库数字化联网,提高档案的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管理水平,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益。可制作专用网站, 将一些开放的档案资料及编研成果延伸到学校的每一个角落,让广大师生轻点鼠标,就如同身临其境,进入档案馆、博物馆、校史馆,感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方便快捷地欣赏文物、图片、资料,体现出高校档案更多的价值,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更多的信息资源。也可以将一些史料、文物、图片、人物事迹等制作成专题片,营造高品位的大学校园文化氛围。

4. 拓展编研,开发资源

校史、校训的形成与发展、学生社团、社会实践活动、名人档案、知名校友传略等等都是校园文化重要的资源。可通过编研,为师生提供最新的校园文化素材。有的高校已将校史作为一门选修课,列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 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功能和作用。

第5篇

关键词:文化档案资源体系建设

档案作为文化的承载体,真实记录和反映了我国几千年来悠久的历史与文化,理应在文化建设中找准位置,突出特色,有所贡献。

一、档案文化及其开发利用

(一)何为文化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类的精神家园。英国人类学家EB·泰勒将文化表述为:“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①《中国大百科全书》将文化定义为“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能力和创造的成果。”并将文化分为广义与狭义。《中华文化史》提出:“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人类化’,是人类价值观念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的对象化。”有学者指出,“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

笔者认为:(1)文化创造的主体是人,文化的产生与发展伴随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全过程:(2)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包括人类社会发展所创造的一些,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狭义的文化则侧重于精神层面,包括人类的认识、思维习惯、意识形态等等方面。(3)文化是一个变化和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变量,也是一个主观的认识。不同时代对于文化有不同的解读,不同群体有不同的文化。

(二)关于档案文化的多维度思考

从《档案法》关于档案的定义表述,结合文化的内涵,可以看出档案毋庸置疑属于文化的一部分。然而从档案的形成过程与承载内容来看,档案与文化的关系不仅仅是简单的从属关系,而是一个双向互动过程。

首先,档案的形成过程体现了人类文化的发展过程。档案自产生以来,就承载了人类的历史与文化,档案是一种记忆,是人类发展进程的记录与沉淀。不同类型,不同载体的档案记录了人类文化的发展,且贯穿于人类文化发展过程的始终。“档案是人类社会物质生产生活的一种重要记录和载体。”档案是人类活动的重要记录,是人类文化成果的物化载体。

其次,档案实体本身是文化的一部分。既然文化的内涵包罗万象,那么档案除了内容上承载了文化之外,档案实体本身也是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部分,就像计算机体现了人类的信息化发展一样,档案实体的发展与变更同样也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一方面内容展现。

再次,档案管理和档案工作所体现的观念、思维与方法等同样蕴含着文化。档案的形成、管理、利用,每个层级都展现着文化。围绕着档案开展的工作,形成的一切思想、观念、技术、方法,以及档案和档案工作的作用与价值等,都是档案文化现象。“档案文化包括档案归档到档案利用的全过程。”

档案本身、档案所蕴含的内容以及围绕档案所开展的工作等都属于档案文化的范畴。档案内容承载着文化,档案实体隶属于文化,档案管理体现着文化发展。档案的形成过程是“文化固化档案”的发展方向,而今天我们在进行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则应当遵循“档案反映文化”的发展脉络。

(三)档案文化的开发利用

尽管档案文化的内涵相当宽泛,但是就目前来说,国家综合档案馆开展文化服务起步时间不长,服务内容和形式还相对比较单一和具体,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举办档案展览,开展档案讲座等形式宣传档案文化:二是通过开发档案文化产品,如编研产品、纪录片、宣传画册等形式开展文化宣传;三是通过提供档案信息服务,为文化建设提供信息支持。

档案因其原始记录性,使得档案部门在文化事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应该是独特且不可替代的。然而现实中,国家综合档案馆在文化建设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与其在文化建设中的特殊地位还存在较大差距,普通民众还没有习惯在档案馆进行文化休闲活动。

二、档案文化开发受档案资源现状制约

档案文化开发影响力甚微,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档案部门缺乏在文化建设统一规划中的应有位置,文化产品开发力度不够、文化味欠缺,公众对国家综合档案馆缺乏正确认识等,而其中国家档案资源现状是档案文化建设面临瓶颈的一个关键因素。目前国家综合档案馆馆藏资源状况制约文化服务能力的因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馆藏结构失衡,有待进一步优化

从馆藏档案资源的类型看,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大多以机关文书档案为主,声像档案、照片档案等数量较少;从馆藏档案资源的来源看,大多为政府机关移交的公务文书档案,社会征集档案较少,特色档案数量不多。馆藏结构相对单一,难以反映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和满足社会公众的文化利用需求,严重制约着档案馆文化功能的发挥。“为服务好休闲利用,必须有计划地改变这种馆藏结构状况。”

(二)历史档案数量较少,缺乏系统性和多样性

建国以后,随着我国档案工作的逐步开展和档案馆条件的逐步完善,馆藏档案数量逐年增加。然而从馆藏档案的历史分期来看,国家综合档案馆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历史档案数量较少,占馆藏比重低。且历史档案多为征集而来,缺乏系统性和多样性。以北京市朝阳区档案馆2010年馆藏数据为例,建国前档案仅为582卷(件),与建国后将近32万卷(件)的数量形成鲜明对比。这种状况的出现虽然是历史因素造成的,但是在现实中与公众热哀了解历史,尤其是本地区历史状况的文化诉求存在一定差距,限制了档案文化的开发利用。

(三)缺乏特色资源,档案文化深加工资源不足

国家综合档案馆馆藏资源内容和形式比较单一,以政府机关文书档案为主,缺乏文化吸引力。在纷繁复杂的公务文书的基础上进行档案文化精品开发,提供档案文化信息服务有一定难度。

这些状况的存在,既有历史原因,也有工作体制因素的影响。从历史上看,长期以来,档案馆扮演着双重角色,既是政治服务部门,又是文化事业单位,使得档案资源来源比较单一,角色定位不够清楚。从目前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档案馆工作纷繁复杂,涉及方方面面,只有对资源体系建设进行长远规划和准确定位,才能在资源体系建设上不断优化。

三、档案资源体系建设出路建议

资源建设是档案馆一切工作的基础,试想没有档案资源,档案馆的各项工作将无从开展。破解国家综合档案馆文化建设之困境,丰富和优化馆藏资源,加强资源体系建设首当其冲。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前端控制,档案接收工作着眼未来与长远

接收是档案馆馆藏档案的主要来源,是档案馆开展工作的基础。档案接收要提前部署,注重长远与未来,要确保档案接收门类、载体等方面的齐全完整,确保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密切的档案及时接收进馆,确保重大活动档案的有效收集和及时接收。大力开发档案文化,要首先从接收入手,形成机制,着眼未来,从现在开始积极有效培育档案文化资源。

(二)注重特色,从征集工作入手优化馆藏结构

基于档案工作的性质,目前我国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的馆藏大多是公务档案的天下,缺乏公众感兴趣的信息资源。要吸引民众的兴趣,改变传统的机关文书档案“一统天下”的局面,更多征集民众感兴趣的内容。如征集历史照片,名人档案,家谱族谱,地方风俗、民族宗教、艺术文化等特色档案资料,丰富优化馆藏资源。在这一点上,国外很多档案馆做得更好,如在渥太华的加拿大国家档案馆,不仅收藏有军人、移民等个人档案,还设立了专门的艺术品库房,收藏有大量的珍贵绘画作品。不难想像,丰富多彩的档案资源宝库必然更加容易勾起民众对档案文化的兴趣,也更能以此为基础深度开发民众喜闻乐见的档案文化产品,实现档案文化休闲。

(三)主动出击,全面加强主动记录工作

主动记录是继接收和征集之后,丰富馆藏资源,优化馆藏结构的另一重要举措。近年来,各地如火如荼开展的城市记忆工程,可以看作是档案部门开展主动记忆工作,留存城市历史的成功典范。在主动记录过程中,既要注重对城乡面貌变迁的记录,也要注重反映城乡文化、社会风情、精神风貌等方面,为城乡发展留存全方位历史资料,同时也为档案馆有效开发档案文化积累档案资源。

(四)信息带动,实现区域内的资源整合

档案资源整合是近年来被广泛提及的话题,并且被一些地区所实践,形成了顺德模式、浦东模式、和县模式等各种整合方式。当然,传统意义上的资源整合主要是指档案实体的整合,需要考虑各方面的实际因素,不能盲目进行。实际上,笔者认为,档案资源的整合还存在另外一种方式,那就是档案信息的整合,通过档案信息化、数字化技术,搭建安全的网络平台,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和互通有无。“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使得我们可以绕开档案实体整合过程中由于条块分割、部门利益等诸多因素而导致的许多阻力。”我国档案资源种类多、数量大,完全保存在国家档案馆也很难实现,在“全面了解本地区重要档案资源的分布、管理情况,逐步建立档案登记制度”⑨的基础上,以构建立体化档案资源体系格局的方式进行整合档案资源,可以有效实现档案价值开发与利用。

(五)创新联合,实现跨部门的资源共享

第6篇

[关键词]档案文化建设;文化品牌;文化形象;利用服务

档案文化形成于在特定的和历史性的社会环境和语境下,个人和社会组织与档案有关的实物、文本、方式、制度和理念等,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技术和工具所进行的档案文化实践活动。档案文化作为一种基础文化,通过对档案的利用,从而有了各类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所以档案文化也可称之为原始文化,是一种记录或是记忆力文化,其不仅与其他各种文化存在着必然的联系,而且还是其他各类文化的构成基础,为其他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重要保障作用。

1.档案文化建设的意义

档案作为一种对人类社会活动的真实记录,其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文化不仅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同时还是档案工作品位及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目前我党强调文化强国的战略,所以加强档案文化建设是适应党的战略的需要,也是档案工作进行转型升级及谋求发展的重要时机,不仅能够为人民创造幸福,而且也为中华文化向全球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档案文化建设有效的保证了历史文化的连续性,加快了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文明延续的步伐。

2.全面推进档案文化建设的途径

2.1加强档案接收和征集工作

2.1.1建立档案接收工程流程

档案工作以档案接收工作为起点,同时也是档案馆文化品位和权威性的起点,所以需要建立流畅的档案接收工程流程,对进馆档案资源的质量进行有效控制,可以由资深人员及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通过对进馆的档案进行认定和评价,确保所接收的档案资料具有真实性、完整性和不可替代性,对入馆档案的价值和等级进行确定。

2.1.2做好接收征集工作

作为一个档案馆,如果缺少档案资源,那么就不会有档案文化,而即使有档案资源,如果缺少特色,那么也不会开发出具有利用价值的档案文化产品。这就需要档案工作需要从被动的保存工作中走出来,加强对档案资料的捕捉和收集,做档案工作的主动记录者。扎扎实实的做好档案接收工作,不仅需要对本馆接收范围内的档案进行接收,同时还要扩展对民生档案资源的接收力度,加强对地方资源的挖掘,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档案,从而打造一个具有多元化馆藏结构的新型档案馆。

2.2加强宣传,调动社会力量参与

2.2.1大力营造舆论氛围

充分的利用传统媒体加大对档案文化建设的宣传力度,同时还要充分的利用新兴媒体来进一步拓展档案文化建设的宣传工作,通过档案文化讲座、论坛及档案展览、文化下乡、馆日活动及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来加大对档案文化建设的宣传力度,确保做到宣传的形式多样和内容丰富。

2.2.2多方调动社会力量

档案文化建设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同时联合相关管理部门及民间组织,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良好局面。因此积极组织发动社会有志之士参与档案文化建设,建立与民间组织及个人共建共享档案资源的长效机制;搞好与电视台、报社、文广局等相关单位的密切协作关系,争取更多的资金和人力物力的支持;建立与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等文化单位协调工作初制,实现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共享与优势互补。

2.3强化档案品牌的开发和塑造

2.3.1开发档案文化产品与服务

档案文化建设需要满足公众不同的文化消费需求,应以社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寻找档案开发工作与市场经济的切人点与结合点,在创造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高”的优质档案文化精品的同时,做好档案服务工作的深度开发,积极拓展新型文化产品和服务。例如条件成熟的档案部门甚至可以尝试为其他部门进行档案代整理、代管理,开展教育培训等服务,带动档案文化走向市场。

2.3.2大力塑造档案文化品牌

文化品牌的塑造必须以自身所拥有的特色资源为核心进行定位,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积极寻找城市最具有代表性、最富有知名度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凸显了地方特色。

2.4提升形象,扩展利用服务

2.4.1提升档案馆文化形象

档案馆建筑是档案文化的外在形象,其建筑与布局要突出浓厚的文化底蕴。人们在得到档案服务的同时,应能充分领略深厚的文化气息,享受档案文化的独特魅力。目前,全国各地纷纷把新馆建设纳入“十二五”规划,我们应以新馆建设为契机,做好档案形象标识的征集和设计工作。―个庄重、简洁且富有创意的标志,加上富于文化品位与格调的环境布置,既能提升档案眼务机构的文化品位,又能营造档案工作环境的文化氛围,更好的树立和宣传了档案工作面向社会、服务大众的良好形象和精神面貌。

2.4.2拓展档案利用服务

实施档案文化建设,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逐步提升档案服务能力,不断拓展服务功能。为此,我们要全面整合民生档案,加快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深化档案公开工作,深入开展民生领域建档服务工作,着实提升服务能力。

3.结束语

档案文化建设并不是一时的行为,这是一个需要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档案文化建设中,并不是某个部门或是档案馆的事情,其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目前我国正处于文化建设的繁荣期,这是一个良好的契机,需要我们不断的解放思想,在建设中不断的创新,将档案文化建设主动的投入到大文化的建设中来,从而加快档案文化的建设工作,提升档案文化的社会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张芳霖,王辉.档案文化的发展趋势:知性自觉主动[J].档案学通讯,2010(2).

第7篇

在城市建设中,会存在一定的痕迹,人们可以从城市建设中感受城市的魅力,城市立体真实的还原了所属文化,标志性建筑能够反映出城市的文化,及其当时的城市理念,经过时间的推移,不同时代的理念汇总,成为城市独有的文化。城建过程中会形成城市档案,其真实的记载了城市建设中的不同文化,人们对城市文化的了解,并非简单的了解城市外貌,更要深入挖掘其内涵,城建档案则能够帮助人们更好的了解这些城市文化。

1 城市文化内涵及其与城建档案管理的关系

1.1内涵

城市,就如同一本打开的立体的书,其风貌能够表现出城市文化的本质。城市精神风貌,涵盖的内容比较多,是由包含物质环境与人文素质体现的精神面貌等在内的城市整体综合素质工程。其中,(1)、硬件因素,主要是城市体现出的物质的、人为的、直观性强的风险,是物质文明时间与空间的有机整合,也是人?日常生活的舞台,充分体现了人类的聪明才智与创造能力。其主要包含城市建设群、道路铺设、交通体系、工艺雕塑、活动场所、植被绿化、环境建造、通讯设备的完善、文化体育硬件设备的建造、公益环境设施、城市空间规划及群众日常娱乐活动场所。(2)、软件因素,主要是内涵,包含精神层面的,可以通过感官体会到的熏陶与陶冶情操的人文环境。人文环境又可细分为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积淀、民情风俗传播与感染、城市文化理念的认识、道德展现、文娱活动的丰富性、全民素质教育、义务教育水平与等级、价值观、社会风气与舆论导向、群众间的和谐相处、城建的合理规划、综合治理水平、设备的智能化与先进化,信息流通与获得的及时性、文化感染力程度。

1.2城建档案管理与城市文化的关系

城建档案,主要是对城市建立与完善中各项工作包含的文化要素的记录,其自身涵盖了丰富法内容,在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城建档案,是对城市政治、经济、科技与文化等方面发展水平与时代差异的表现,一个城市的城建档案,体现了这个城市的丰富文化资源与底蕴,也是非常重要的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在城市文化建设中,有计划、组织及规范化的城建档案管理,有条不紊的记录城建各个环节,并保存好,为城市文化建设的科学稳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 城市文化建设中,城建档案管理发挥的作用

随着城建档案资源的不断丰富、形式多样、保存与传播的电子信息化水平日益提高,城建档案管理的潜在文化建设功能日益明显。通过合理开发与利用,在城市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城建档案管理作用。“以史为鉴、存史育人”,城建档案管理,可以引导人们更好的认识城市进步与发展,向世界展示自身的文化层面。在城建档案资源开发中,发掘与城市文化建设相匹配的内容,并加强宣传与利用,推动城市文化建设发展的基础上,便于社会各界更好的认识城建档案,从而充分发挥城建档案工作对城市文化建设的作用。对城市发源建造及其溯源进行研究,利用宣传教育、文物展览、直观的音视频文件或宣传片的支座,加深人们对所在城市文化知识的印象,更加热爱城市,这些宣教活动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3 通过城建档案加强城市文化建设的策略

3.1加强档案编制与研究

对于城建档案编研,要严格依照相应的专题,合理挑选、分析、研究、综合、编排及评价等手段分析城建档案相关内容,编辑资料,进行城建服务的研究工作。将原本分散、专业性强的城建档案信息集中起来,使之系统与通俗化,将生硬的文化与图片转换为大众喜闻乐见的产品。同时,加强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拓宽群众城建档案的使用渠道,充分发挥其文化效益。

3.2加强交流与宣传教育

在新时期,文化理念推陈出新,通过价值表现其魅力,文化竞争应运而生,文化冲突也不断出现。而文化冲突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整体文化的协调。整体文化是对文化,只有认同城市,才能更好的与文化相融。城建档案通过文字或图片记录了城市文化的发展,很多城市不熟悉本城市原有面貌,城市档案的作用也就不言而喻的。在档案记录中,群众可以明白的了解建筑意义,或城市过去的样子,产生心理共鸣,以此增强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城建档案馆的责任主要是引导群众了解城市的旧貌,在为群众展示城市文化过程中,可以借助展览或放映技术,宣传城市文化,还可选择市民喜欢的方式,合理利用档案馆中的丰富资源,为城市居民耐心的宣传城市文化。

3.3对声像档案资料加强收集

在城建档案管理中,声像档案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其记录了城市的规划、建设与管理过程的重大活动与事件,记录了有历史意义的建筑、构筑、名胜古迹及市容市貌,记录了城市的地理封锚特征,城乡建设前后风貌、景观、城市变迁与社会风情等。对于历史古建筑,或可能消失的城市风貌,甚至居民生活习俗,城建档案馆可主动向民间征集,或利用声像技术将其固定并保存好,做好城市文化变迁的记录。相较之气体形式的城建档案,声像档案更加直观,完善的记录了城市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