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18 07:24:58
序论:在您撰写八年级物理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重力 实验 教学方法
选八年级物理第八章第二节重力教学方法的论述,因为这一知识很重要,学生初中学习,高中学习,在大学也学习,是跨学段多的知识。教学、实验、学习都能反映出物理知识理解掌握的特点规律。对八年级学生来讲理解重力是难点知识,学不好学生可能畏惧物理知识。对老师来说重力不易讲好,学生有丰富的重力生活认知,却不是知识化的,学生对重力好奇,生活在重力环境里不理解重力,老师教学取得良好效果会有力促进学生学习,否则与之相反。实验简单也易做,要达到学生体验重力特点的程度很难;讲重力要联系学生活,还要指出生活感知的误解;讲重力易扩大知识面和增加知识难度,能恰如其顺讲好重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反映老师的知识渊博性,教材处理能力和教学能力的体现。
一教材分析
1、教材要求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在知道物体质量时会计算重力的大小;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和重力的方向,了解物体的重心。
2、重力是物理知识中常见的三种力之一,是八年级物理中的重点内容。有定性理解,也定量运算。是学生必须理解掌握的知识。也是生活中经常运用的知识。体现学生学习理解能力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重力教学的重点是重力的大小和重力的方向。难点是重力方向和重力大小与质量比的理解(g的意义)。
4、教材利用学生常见生活实例导入重力的存在,同时将重力和地球联系起来。通过实验探究重力大小、重力方向。举例水力发电、建筑打桩机说明重力在生活中地应用。
二、学生分析
1、学生生活在重力环境中,对重力有感知,是从物体的重量感受的。但是不理解重力,不知道重力产生原因和重力大小的计算。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学生是听老师讲的,课本上是这样描述的。生活中学生不太关注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不可人为改变,学生理解时会困惑。弹力、摩擦力的方向人为可以改变。
3、学生感知重力是表面化的。学生在理解重力时会有困难,不能做到比较的深刻。学生理解重力达到课本知识要求就行。
4、学生的理解能力是在成长。老师认为学生能理解重力,有时不真实,只要学生以后理解也可以的。
5、学生喜欢学习知识能和生活感知结合起来。但是区别课本知识与生活知识不同处是学生学习困难的地方。人习惯用已知知识理解未知知识。生活先于学习。
6、学生学习的方法听课、做作业、不动脑思考知识,学习的知识用不起来,没有成就感,学习积极性不高。老师教学形式多样,但效果不理想。
三、教学设计
1、课堂教学(兴趣教学和实验教学)
(1)重力重力普遍存在学生是知道的,学生不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重力产生的原因课本也写的很清楚。看书学生能理解文字意义,学生疑问的是,为什么地球是重力产生的原因。解决这一点要讲地球几何度很大、地球质量很大,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讲牛顿发现有质量的物体之都有吸引力的存在。所以重力是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学生这时会把重力和引力等同起来,这是不正确的。要讲重力和引力不同。可以用原因与结果不同来比喻。学生要这样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
学生活动是列举物体受到重力的事例,让学生从知识角度感知重力是普遍存在的。
(2)重力的大小,从物体重量大小切入。物体的重量不同受到的重力大小也不同。学生对物体重量大小是有认识的。介绍弹簧测力计及使用方法,按照课本的表格老师做三次实验,取250克、500克、1000克钩码,让学生明白物体质量已知;测量对应重力2.45牛、4.9牛、9.8牛。通过学生计算重力和质量的比,让学生发现三次实验的比都是9.8牛/千克。得出:
重力=质量×9.8牛/千克,的逻辑关系,
如果用字母代表文字更方便好记:G=mg
g的理解,g是由实验得出重力和质量的比;在地球上不同的地点G/m的比可以不同;在地球同一地点G/m的比,对一切物体是相同的。从此以后我们用G=mg式计算已知质量物体所受到的重力。反之,已知物体受到的重力也可以计算物体质量。
从G=mg式可以得出,质量大的物体受到重力也大,质量小的物体受到重力也小。
学生活动,跟据自己体重计算受到的重力;计算0.5㎏苹果受的重力;计算4.5吨大象受的重力。
第一节课就讲到这里,过程要简洁,语言简练准确,实验演示规范清晰,数据记录真实。学生活动要到位。用时准确,核心是学生理解物体重力的计算。
(3)重力的方向,实验演示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学生对竖直向下的表述不习惯,生活中学生对竖直、向下都选地面为参考,所以会有一些错误。老师只要坚持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就行。学生如果问为什么?回答实验证明。重力的方向人为不能改变,也用实验证明。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到重力方向人不能改变就达到教学目的。关于重力的方向老师不要多讲,更不要想给学生讲清楚。否则,就越讲越多,学生听不懂,老师也讲不清,教学就很失败。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不可人为改变。
学生活动,根据重力方向的特点,列举重力方向在生活中的应用事例。
(4)探究影响物体受到重力大小的因素
由G=mg式分析,物体受到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受到重力大,质量小的物体受到重力小。与物体所在的环境有关,举例:同样质量物体在地球上受到的重力大,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小。这一点学生是知道的;如果学生问为什么,就说地球的质量比月球的质量大得多。学生就能明白。在G=mg式中由g来反映。这样讲是为了培养学生联系数学知识在物理在的应用,如果学生有了这样的意识,对以后的物理学习帮助很大。同时也扩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
物体受到重力大小与物体形状没有关系,通过演示实验证明。
2、重力实验教学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学科,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很重要;能帮助学生学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科学的学习方法。
(1) 实验准备
在实验室学生实验,按姓名两人一组,每个人具体分工明确。实验所 用物品、器具、实验表格、书写工具等事先充分准备。
(2) 实验过程
调试天平,测量所给三种不同物体的质量,记入表格。
调试弹簧测力计,测量上述物体的重力,记入表格。
因为实验物体质量比较小,老师要强调质量单位的换算。学生在计算上的错误,会影响学生的实验情绪。
计算实验数据,记入表格。对比实验结果。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结果。对错误结果要让学生找出原因。
(3) 实验总结
表扬实验认真细致,达到实验目的学生。指出学生实验出现错误的原因。强调物理实验帮助理解物理知识的重要性。
学生物理实验课比课堂教学难组织,学生活动容易混乱。学生没有实验的耐心和态度。不易取得预想的结果。实验前分组明确,要有严格的纪律要求。要给学生讲实验的方法技巧。八年级学生很好动;也没有实验的方法和技巧。要充分了解掌握学生,保障实验达到目的。
通过对重力教学的过程来体现,我对重力教学方法的论述。
“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论文范文”怎么写呢,请看求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
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论文范文
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论文范文”,更多内容请点击求学网论文频道。
论文关键词:全面化解速度疑难点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时,我们的方法不应该只有一种。如图甲所示,让几个同学在操场的跑道上从同一起点同时出发向前跑,一段时间后谁跑在前面谁的这段路程里速度就快,这是一种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相同时间内比路程;如图乙所示,让几位同学在操场跑道的同一起点同时出发向前跑,分别几下每一位同学到达跑道的同一终点处所用的时间,睡的时间短谁在这段路程中的速度就快初中物理论文,这又是一种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相同路程内比时间。而我们最终选择了第一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并且得出了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路程/时间,即v=s/t。这是因为,第一种方法中,数据大物体运动就快,而第二种方法中数据大物体运动反而慢,所以第一种更加符合我们的习惯核心期刊。实际上,两种方法比较的结果是一样的。
例1.在江苏省,体育已经纳入了中考的考查中,其中的1000m长跑是必考项目。在小轩就读的学校,1000m长跑测试是初中阶段每个年级都要进行的测试项目。七年级时,小轩的成绩是3分50秒,八年级时小轩的成绩是3分30秒,关于小轩的1000m长跑成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七年级时小轩的速度大 B.八年级时小轩的速度大
C.小轩在七八年级时的速度一样大D.无法比较小轩两个年级的速度大小
解析:我们可以用两种方法比较小轩在七八年级时1000m长跑中的速度大小。第一种方法:因为小轩每次长跑的路程是相同的,都是1000m初中物理论文,所以他两个年级里运动的路程相同,而他在两个年级里所用的时间是不同的,八年级用的时间少,因此八年级时它的1000m长跑速度快;第二种方法:因为小轩七年级跑完1000m用了3分50秒,而八年级时跑完1000m用了3分30秒,我们可以转换一下视角,将这两次长跑全程录像,当八年级3分30秒跑完1000m时,七年级的长跑中他还在路上,即在3分30秒这一段相同的时间内,八年级时跑的路程比七年级长,因此八年级时的速度快。
答案:B
点拨: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解答方式,但是最终的判断结果应该一样。
二、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平均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段运动时间内,运动路程与运动时间的比值。它是用来粗略地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之所以说是粗略的表示运动的快慢,是因为不知物体运动过程中何时加速,何时减速初中物理论文,何时中途停留。平均速度公式:。我们说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必须指出它在某段时间内,或某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否则平均速度的含义就不确切了核心期刊。在公式中,S和t之间有着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S一定是t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t一定是通过的路程S所用的时间。
瞬时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它反映的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运动情况。
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来说,任何一段路程或者人和一个位置的运动情况都是相同的,所以匀速直线运动中某一段路程的速度可以代表其他任何一段路程和位置的速度。
例2.(2011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甲、乙两辆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同时向东行驶,路程——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甲车的速度是_______m/s;两车行驶过程中,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________运动。
解析:阅读图片可以发现:这段路程中两个物体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其中横坐标表示运动的时间,竖坐标表示运动的路程。因此要想知道甲车的速度,我们只要任意找到甲车的一段路程和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我们可以找到甲车图像上t甲=10s,s甲=150m的这一段进行计算:V甲=s甲/t甲=150m/10s=15m/s;以甲车为参照物初中物理论文,要想判断一起向东行驶的乙车的运动方向,首先还是要解决乙车的速度。对于乙车而言,我们还是只要任意找到乙车的一段路程和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我们可以找到乙车图像上t乙=50s,s乙=300m的这一段进行计算:V乙=s乙/t乙=300m/50s=6m/s.相对于地面来说,乙车比甲车慢,所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西运动。
答案:15 向西
点拨: 对于匀速直线运动而言,计算速度时所选择的路程是任意的,但是要注意时间必须和这段路程对应,而且如果是在图片上寻找数据,一定要找到这样的点:路程和对应的时间要能直接在图上的坐标轴上确定数据。
例3.在千岛湖之旅中,小虎和爸爸乘坐的游船以20km/h的速度顺流而下,从仙人岛到达溶洞岛,然后又以12km/h的?俣饶媪鞫上,由溶洞岛返回仙人岛初中物理论文,小虎想知道游船在两岛往返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解析:用S表示两岛之间的距离,则游船往返一次所通过的路程为2S,从仙人岛到达溶洞岛所需的时间为,溶洞岛返回仙人岛所用的时间为,用v表示游船在两岛往返中的平均速度为,根据平均速度定义:
=2×20km/h×12km/h(20km/h+12km/h)
=15km/h核心期刊。
点拨:平均速度和速度的平均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平均速度,速度的平均。因此本题不可出现简单的将两个速度求平均值的错误。
三、平均速度的测量
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是,因此我们要想测量平均速度,就是要测量某一段路程的长s和物体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
例3.(2011江西)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值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请你根据图示完成下表
小车由甲至乙
小车由乙至丙
小车由甲至丙
路程S/cm
26
时间t/s
4
平均速度v/(cm/s)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是发展最成熟,高度定量化的精密科学,又是具有方法论性质,被人们公认为最重要的基础科学。今天小编给大家为您整理了八年级物理教研组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物理教研组工作总结范文一转眼间一学期即将过去,本学期在学校各导下,在物理组全体任课教师的共同努力工作,热情支持配合下,圆满完成了学期初制定的各项教学任务,达到了预期目标,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加强组织建设,
物理教研组在历届老组长精心管理下,形成了良好的组织,本学期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们的思想觉悟和业务水平,,青年教师积极,主动,勤学,好问,虚心请教.中年教师更加关心,帮助青年教师,整个教研组空前团结,传,帮,带活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团结协作,在评优等荣誉利益面前,首云权,陈启文老师你敬我让.在工作面前,你争我抢,在困难面前,团结协作,共克难题.增强了教研组老师们的凝聚力,教研气氛浓厚,营造了一个温馨的工作环境,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圆满完成学校交给的任务打下基础.
青年教师的培养
良好的工作环境有利与青年教师的成长,首云权老师,李永华老师成长为学校中层领导,汪玉清,宋森和张立国老师成长为级部主任,其他青年教师积极听课,做记录,写感想,及时交流,研讨,组里教研气氛浓厚,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胜任教育教学工作,为三中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教研组日常工作
高中考信息的搜集和高考试题的研讨工作.请外出学习的老师介绍高考欣喜,完成三套高考试题的研讨和总结,归纳工作.
白英斌老师的市级青年教师素质展示课获一等奖, 郑清老师素质展示课获二等奖.说课,讲课,评课等系列研讨活动,提高了老师们的素质,为今后我校的物理教学成绩的提高打下基础.
素质展示课,高一青年教师研讨课等系列活动使青年教师的组织教学能力得到提高.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大量信息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让老师们看到了它的优越性,促进了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的整合.
在教学"五认真"的落实上脚踏实地,教案月检查,签字,备课组活动周检查,教研组长到各组讲座,提高老师们的业务水平.,充分利用校园网物理页面,老师们发表大量的各类文章,论文,教案,习题,图片等.图文并茂,内容丰富,起到了窗口宣传作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四个一工程" ,把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有声有色,大力支持学校工作.教科所教学督导活动中.物理教研员对本组工作给予高度的评价.
总之,学期在学校各处的领导下,在物理组全体任课教师的共同努力工作,热情支持配合下,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是,也有一定的差距,物理组的老师将不断努力,争取取得更大的成绩.真坚持教学"五认真",认真检查教师教案,作业的批阅,单元检测等情况.加强教学的管理力度.
八年级物理教研组工作总结范文二领导和物理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结合本校实际,围绕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目标,以学习为先导,以教研为动力,以课堂为立足点,坚决投入到课改中去,狠抓教学常规工作,并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圆满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取得了显着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物理教师的理论素养
1、开学初组织教师学习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以新的教学理念武装头脑,全面提高我校物理教师的理论素养。
2、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新的《物理课程标准》以及课程改革的有关材料,把握新时期物理教学目标与重点,学习新教法,力求我们的教学活动更具成效,取得了显着的成绩;
3、组织教师开展学习心得体会交流,互相学习,并积极撰写教学论文。
二、加强教研组备课组的建设,各项活动有序地进行
1、严格按照开学时的工作计划,落实教研活动制度,每周三下午进行教研活动,并做了详细的安排,围绕新的课程改革,进行集体备课,观看录像,设计课堂教学方案。
真正做到了教研活动有计划、有内容、定时间、定地点,使全组教师得到了很好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
2、完善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提高了各备课组的教研质量。
集体备课做到了"四统一",即统一进度、案、统一练习、统一测试,加强各组之间的交流、听课、评课等活动,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3、定期进行教学常规调研工作,及时获取了反馈信息,不断地改进教学.
4、定期抽查教案、听课记录,检查作业批改情况
三、按照新课标的理念进行了一系列的教研活动,并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1、学期初组织教师学习教材教法,认真进行教材分析,熟悉各年级知识体系及教学目标、教学要求。
2、全面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施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领悟能力和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中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的教学和情境教学,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及实践能力。
3、定期开展了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物理第二课堂活动,全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得到了锻炼与提高。
4、组织教师上好教学研究课,积极报名上好学校优质课,坚持听评课活动,通过听课、评课,对诸如教学内容安排是否合理,难点是否突破,教学手段的使用及教学思想的渗透,是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共同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5、加强与兄弟学校的交流,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并迎接外校教师来我校参观指导,安排教师上好公开课。
在本学期中,我组工作取得了显着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教研气氛不够浓厚,教学方法较为传统,对新理念、新教法的钻研还不够到位,新课标的实施不够成熟等。但是,我们全体物理组教师深信,只要全组教师同心协力,通力合作,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在新的学期当中,一定可以让我校的物理教学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八年级物理教研组工作总结范文三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回顾这学期的工作,在学校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我能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用科学发展的理念,积极工作,履行职责,把握重点,顾全大局,树立“教研育人,有效教研、有效服务”的责任理念。为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提高基层校教学管理水平,做出了积极的真诚的努力。下面将本学期的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工作简要回顾
学期初来到进修学校并担任物理教研员职务。年轻的我急需向各位前辈教研员学习,紧紧围绕于校长提出的 “落实责任,改进作风,做好服务,创新工作”这个主题,开展了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活动,和前辈教研员一起下乡调研听课38节,和前辈教研员一起组织新上岗教师研训活动。通过一系列的听评课活动是我成长了很多。
1、学期初和前辈教研员一起下课听课调研,在下乡的一段时间里一共听课38节,其中本学科的课听了23节,课后与本学科的老师及时进行沟通,交换意见,互相学习。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教育教学方面的经验和方法,自己真的成长了很多。
2、新教师培训起色明显,按照学校的要求,在对近几年新上岗教师进行大面积的听课与培训的基础上,在市里举行新上岗教师培训考核活动,对来自十四所不同学校的四十六位教师进行培训考核,同学科的教师以同课异构的形式分别做了汇报课,课后对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了辅导,及时地解答了新任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存在的困惑。
对提升农村的小学数学教研教学水平无疑起到了振奋、指导和推动的作用。
3、这学期曾先后两次参加白山市骨干教师培训和参加吉林省农村骨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通过学习增长了见识,尤其是作为一名年轻的教研员,为我今后在教研工作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是我知道了作为一名教研员应该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如何进行有效地培训和指导教师。在培训期间我被选为班长,积极为其他学员服务。培训结束后被评为优秀学员称号。
4、参加期末统考出题工作,学期初就开始研读教材,并建立试题库,为期末考试出题做好准备。
因为学生一学期的成绩好坏就看期末考试。所以这次考试各个学校、老师、家长、学生都是非常看重的。在期末考试期间到光华中学和外国语学校进行巡视,并与物理学科教师交谈,细心听取老师的意见和建议。查看学生答题情况,效果还可以。以上是我对这学期工作的总结。
二、今后工作的一些想法:
1、在进行研训工之前一定要搞问卷调查,清楚基层教师需要什么样的培训,防止盲目培训而达不到效果。
2、加大对新教师的培训力度,切实研究解决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
3、加大对骨干教师的锤炼力度,坚持推行骨干教师送教下乡活动,切实改变骨干教师隔山观火的态度,以点代面,整体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4、从学生和教师的发展维度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切实改变教研员隔靴搔痒的做法,丰富已有的有效教学的理论探讨与实践研究。
5、在实战的研训中努力使教师走出“教学内容止于浅表而失于虚,组织活动取悦学生而荒于嬉,合作探究流于形式而毁于随”这三大误区,切实改变服务不到位、指导不深入的现象。
6、完善合作备课制度,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求真务实,努力成为物理教育的亮点。
7、拟定农村全乡性的学科校本教研方案,关注农村教师,使农村教师走出困境,切实感受校本教研星火燎原的温暖。
8、积极主动、诚恳及时向学校领导汇报工作,交流感情、沟通情况、得到指点、查漏补缺、及时改进、和谐工作,切实改变傻干蛮干的工作作风。
9、举行学科教师基本功大赛,采取基层海选、再集中决赛,切实促进教师整体提高。
10、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创新工作,充分发挥市里三所大学校的辐射作用,努力把中教研训工作做大做强,再创辉煌。
【关 键 词】初中物理教材;人文教育;学材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4)01-0163-03
2002年初审通过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物理教材分为三册,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和九年级全一册。总共分十六章,概括了声、光、电、磁、力、热六大部分。本教材较以往的初中物理增加了很多图片并且这些图片都是以彩色的形式呈现,使得学生在看书和学习时增加了新鲜和乐趣。在每一节中都有“想想议议”或是“想想做做”使得学生可以主动的积极思考和动手,可以开动学生的智力和动手能力,并从中找到学习物理的乐趣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本教材较以往教材最突出的特点在于使得物理知识与生活中的例子和科学前沿联系起来,使得学生学习物理时更多的联系到生活和社会,体现了STS教育的理念。STS教育重点在于要求教材内容联系实际生活,这样可以使得学生对知识形成整体的感念。本论文针对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1]
一、物理教材内容的次序编排调整
(一)物理教材内容次序调整的理论依据
教材编写的过程中教材内容的安排既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同时也要考虑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奥苏贝尔提出有意义的学习,其中一条要求是学习的内容对学生具有潜在意义,也就是说能够与学生的知识结构建立起联系。这就要求教材内容之间也要注意这种知识内部的联系,在教材内容安排时要考虑到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和承接性。
(二)物理教材内容的次序的调整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初中学生在学习物理时,要了解实验的工具和基本的测量单位,在教材中可以分在与之相关联的章节中讲解,也可以集中把比较常见的或者是基础的测量工具放在一起呈现。例如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中的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分为四节来讲物理中基本量及其测量的方法:一是宇宙和微观世界;二是质量;三是密度;四是测量物质的密度;五是密度与社会生活。但是这些量都是常用的基本量,放在九年级这一册来讲不如放在八年级上册来讲,基本物理量的内容要放在其他内容之前来讲。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中第四章物态变化分别有以下四节:一、温度计,二、熔化和凝固,三、汽化和液化,四、升华和凝华。但是第五章到第十章都是电磁学部分,第十一章是基本的物理量的内容,第十二章到第十五章是力学部分的内容。直到第十六章才是热学部分。第四章和第十六章的内容具有知识内在的连贯性,并且第四章物态的变化和第十六章热和能放在一起讲可以使得学生对热学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放在一起还可以有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物理教材中在教学内容按照声、光、电、磁、力、热的顺序依次呈现。力学部分和热学部分放在了教材的最后来学习。本教材分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和九年级全册。而力学部分和热学部分位于九年级这一册。总体来看力学分布在最后。按照物理的六大部分分布来看,本教材。但是力和热是学习电和磁的基础。例如,第八章电功率中第一节能,在这一节中涉及到了机械能、热能的概念。但是在这之前,力学和热并没有学习。如果在学习这一章之前,力和热已经学习了,那学生就可以很容易知道并且有助于学生对电能和电功率的学习掌握。但是由于力热部分在电磁学后面学习,八年级的学生没有关于力和热的整体概念,更不要说机械能和热能的理解啦。当给学生讲到机械能和热能时就比较吃力,并且还得不到好的学习效果。
经典力学作为物理学最早研究成型的理论体系,是后来物理学研究的基础。本论文认为在初中物理教材编排时要考虑到学习内容之间的承接性,所以本论文认为初中物理教材的内容应该把力热部分放在电磁学的前面。大体上要按照物理科学发展史上的顺序来安排教学内容。物理科学发展前后有顺序的问题,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整体上也要按照物理科学发展的先后顺序。物理学发展顺序是人类认识的过程符合学生的学习认识过程。因为学科内部具有一定的前后具有一定的承接性。所以无论是物理也好其它自然科学学科也好,在编排教学内容是都要遵循科学发展的脉络。
二、物理教材中加强人文教育的内容
(一)物理教材中加强人文教育的理论基础
工业革命后大工业生产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自然科学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随着人类进一步的大分工,学校教育的学科划分也越来越细,自然科学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在培养技术工人,科学家时,教育者忽略了学生本身,忽略了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培养人。在自然科学的学习中增加人文教育的内容。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有机的结合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初中学生大多数都是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人文精神的养成有助于学生逐步树立起科学人生观、价值观的世界观。所以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中提到的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事物的相互联系,注意学科间的联系与渗透,关心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关注科技发展给社会进步带来的影响,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5]
教育本身是关于人的教育,在查尔斯・赛尔博曼的《教室中的危机》提出“未来所需要的并非是成堆的知识分子,而是大量受过教育的人”。而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对一个人的一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人本主义取向的教材观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更加强调学生的情感教育,重视学习的自发性、自由性、情感性、向善性。强调教材内容编排上引导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进而使得学生达到向善的目的。所以在教材编排上要体现人本主义取向的教材编排的观念。[6]
(二)物理教材中参透人文教育的可能性
虽然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但是在物理教材中参透人文教育也不是不可能。物理学发展史本身无数的科学家为追求真理而付出了艰辛的奋斗史,每一个新思想、新理论的形成过程都闪耀着人文精神的光辉。他们奋斗的过程充满了“人情味”他们奋斗的过程本身就是人文教育最好的素材。
在众多的物理学家身上有许多宝贵的精神,例如爱国精神,追求真理的执着精神,为科学大义献身精神,不畏困难和权威的科学精神等等。学生在阅读和学习物理学家的奋斗过程中对学生本身具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在物理教材中或者是除了物理教材之外另外附加一本与教材学习内容相一致的一些物理学家的奋斗故事。例如在物理教材学习浮力时开始让学生学习阿基米德的故事,阿基米德在提出浮力时的小故事,起初国王要做一顶纯金的王冠,但是等王冠做好之后,国王认为这顶王冠里掺杂了银,但是王冠的重量和起初国王交给工匠金子的重量一样。国王和大臣们都没有办法了。国王把验证王冠是不是纯金这件事交给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也试过很多方法,但是都没有得到好的效果。有一天,当他一边考虑这个另他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一边洗澡时。他看见浴池里的水由于他的进入而溢了出来,他突然跑了出来大喊“我知道了”。然后他通过验证得到了浸在液体里物体的体积等于排开液体的体积,以此他验证了王冠里掺杂了银。一边洗澡发现了浮力,这是由于阿基米德对问题专注和对真理的不懈的求解。学生看完故事可能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也想做一下实验。这样利用物理学家来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和科学精神的陶冶。还有很多物理学家的精神是我们学生人文教育的良好素材。例如牛顿,伽利略,本杰明・富兰克林,爱因斯坦等等。
将物理学史融入物理教材中不仅可以增加物理教学中对人文精神的教育。物理学史融入物理教材中还有其他的优点:第一,有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第二,物理学史的融入还可以拉近学科之间的距离。第三,物理学史的学习可以有力的消除物理课堂中的教条主义。[2]
三、物理教材向学材过渡
(一)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的建构的过程。斯腾伯格(R.J.sternberg)和卡茨(D.Katz)等人强调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并对认知过程中如何发挥个体的主动性作了认真的探索。教材要变成适合学生学习的学材。以便于学生的自学,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3]
(二)教材中的问题
2002年初审通过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物理教材不适合学生自学,内容讲述不详细,学生自学有困难。例如九年级全册中第十三章第一节压强,在压强这一节中开始是“想想议议”给学生展示了几幅生活中的例子,比如有沙漠之舟之称的骆驼还有蝉的口器。接下来就是“探究”这一模块,在这一模块中根据上面提到的压力的作用效果,主要讨论“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接下来就讲到压强和压强的应用。我们知道压强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压强的形成或者说存在的前提是一定要有压力,但是在这一节中并没有对压力做出解释。初中的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概念,这样在学生自学时就会造成困惑。
学生的自学能力对一个学生的发展来说很重要,物理学科相对于其它学科更加强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真正的学习是不会遗忘的”,他们强调“顿悟”并且认为通过“顿悟”获得的知识不仅不容易遗忘而且有助于学生的迁移,这种“顿悟”不是靠老师灌输而是学生自己内化理解从而真正掌握的知识,这种“顿悟”要基于学生的自学。[4]在教材编订时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已有的知识储备,在内容编排上把一些需要解释的概念和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内容述说详细以便于学生自学。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物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物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孙嵘.转变学科本位思想重视物理教育的人文价值[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0,4(4).
[3]佐藤正夫著,钟启泉译.教学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4]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 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6]雅士贝尔斯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关键词:八年级;物理学习;兴趣培养
很多学生在没开始学习物理的之前,对物理的认识或许是各种复杂的机械工作原理,或者是高深的宇宙天体运动,从而一开始就对物理有一种畏惧和厌恶心理。物理的确包含了上述的这些知识,但是物理学习没有学生们想象中的那么复杂、艰难,特别是中学物理。在学生开始学习物理的时候,教师有必要接触学生对物理学习的误会,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一、 结合生活实际教学
物理是一门贴近生活的学科,很多生活现象仅靠初中物理知识就能解释。很多物理理论都是抽象的,单从语言上学生可能很难理解其意思,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讲解知识点。例如:“光”的知识点就可以和学生探讨彩虹出现的原因、眼睛近视的原因、眼镜的原理,通过生活中一个又一个熟悉、简单的现象对学生解释“光”的知识,无疑使抽象的知识点化为具体熟悉的生活现象会让学生学得更轻松。而且学生可以用自己学到的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对自尊心极强、渴望别人关注的初中生来说,这极大程度上满足了他们的自尊心。
二、 带领学生实验实践
由于之前只是在视频中看过别人做实验,自己从来没有做过,所以通常情况下,八年级学生渴望接触实验器材,亲手做实验论证教材上的知识点,他们对做实验充满兴趣。初中物理教学任务紧张,很多教师缩减了实验实践课程,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物理的很多结论都是从实验中得到的,教师与其花费大量的时间向学生讲解抽象的原理,还不如带领学生走进实验室,让学生实际操作一次,让学生观察和感受真实情况。例如: 教师在讲“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的时候,教师对学生讲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各种因素,学生可能完全记住这些因素,有时也会记混摩擦力大小与这些因素的关系。这样的话,教师还不如带领学生进入实验室,和学生一起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由于学生有实践操作的经验,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会更加透彻,记忆也会更加深刻。这样比花大量的时间在课堂上讲解知识点的效率更高,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也会高涨。
三、 组织学生观看与物理相关的视频
没有初中学生会拒绝上课的时候教师组织他们观看视频,特别是经过了长时间的枯燥的学习之后,学生会很开心看一看视频。专业人员用自己的艺术手法向观众展现魅力无穷的物理知识,学生观看这类视频不是浪费时间,耽误学习,这些视频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我曾经组织我们班学生观看电影《火星救援》,这是一部优秀的科幻片,它涉及领域比较广,其中包括物理、生物、化学等多个学科,主要讲一位宇航员由于意外被遗落在了火星上,他经历种种困难,运用大量的物理知识(当然还包括少数化学和生物知识)拯救了自己。一个原理紧扣另外一个原理,故事情节曲折多变,充分展现了物理的重要性。影片中的男主人公所用到的物理知识比较复杂,学生要学习了高中物理才能解释一二,但是我组织学生观看这部电影,目的不是让学生通过这部电影学会天体运动、能量守恒定律,我只希望学生可以感受物理的魅力,同时让学生感悟可以用自己学会的物理知识解决生活知识。
四、 给予学生一定的发展空间
L期以来,教师在课堂上占据主导地位,教师在黑板上讲,学生在下面记,学生的学习很被动。这就导致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新课改后,教育部强调:课堂要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自己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课堂上,教师要走下“神坛”,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鼓励学生积极发言,给予学生一定的发展空间,让学生自由发展。
我们都知道,第一印象很重要,学生在八年级第一次学习物理知识,教师的教学效果会影响学生终身对物理学习的态度。所以,教师需要不断完善自身专业知识,改进教学内容和方式,提高物理教学效率,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原理,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每个教师的教学方法都不同,各有各的长处,教师可以向同行交流和借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自己的教学无限贴合学生的学习情况。
参考文献:
(一)物理教材内容次序调整的理论依据
教材编写的过程中教材内容的安排既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同时也要考虑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奥苏贝尔提出有意义的学习,其中一条要求是学习的内容对学生具有潜在意义,也就是说能够与学生的知识结构建立起联系。这就要求教材内容之间也要注意这种知识内部的联系,在教材内容安排时要考虑到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和承接性。
(二)物理教材内容的次序的调整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初中学生在学习物理时,要了解实验的工具和基本的测量单位,在教材中可以分在与之相关联的章节中讲解,也可以集中把比较常见的或者是基础的测量工具放在一起呈现。例如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中的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分为四节来讲物理中基本量及其测量的方法:一是宇宙和微观世界;二是质量;三是密度;四是测量物质的密度;五是密度与社会生活。但是这些量都是常用的基本量,放在九年级这一册来讲不如放在八年级上册来讲,基本物理量的内容要放在其他内容之前来讲。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中第四章物态变化分别有以下四节:一、温度计,二、熔化和凝固,三、汽化和液化,四、升华和凝华。但是第五章到第十章都是电磁学部分,第十一章是基本的物理量的内容,第十二章到第十五章是力学部分的内容。直到第十六章才是热学部分。第四章和第十六章的内容具有知识内在的连贯性,并且第四章物态的变化和第十六章热和能放在一起讲可以使得学生对热学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放在一起还可以有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物理教材中在教学内容按照声、光、电、磁、力、热的顺序依次呈现。力学部分和热学部分放在了教材的最后来学习。
本教材分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和九年级全册。而力学部分和热学部分位于九年级这一册。总体来看力学分布在最后。按照物理的六大部分分布来看,本教材。但是力和热是学习电和磁的基础。例如,第八章电功率中第一节能,在这一节中涉及到了机械能、热能的概念。但是在这之前,力学和热并没有学习。如果在学习这一章之前,力和热已经学习了,那学生就可以很容易知道并且有助于学生对电能和电功率的学习掌握。但是由于力热部分在电磁学后面学习,八年级的学生没有关于力和热的整体概念,更不要说机械能和热能的理解啦。当给学生讲到机械能和热能时就比较吃力,并且还得不到好的学习效果。经典力学作为物理学最早研究成型的理论体系,是后来物理学研究的基础。本论文认为在初中物理教材编排时要考虑到学习内容之间的承接性,所以本论文认为初中物理教材的内容应该把力热部分放在电磁学的前面。大体上要按照物理科学发展史上的顺序来安排教学内容。物理科学发展前后有顺序的问题,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整体上也要按照物理科学发展的先后顺序。物理学发展顺序是人类认识的过程符合学生的学习认识过程。因为学科内部具有一定的前后具有一定的承接性。所以无论是物理也好其它自然科学学科也好,在编排教学内容是都要遵循科学发展的脉络。
二、物理教材中加强人文教育的内容
(一)物理教材中加强人文教育的理论基础
工业革命后大工业生产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自然科学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随着人类进一步的大分工,学校教育的学科划分也越来越细,自然科学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在培养技术工人,科学家时,教育者忽略了学生本身,忽略了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培养人。在自然科学的学习中增加人文教育的内容。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有机的结合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初中学生大多数都是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人文精神的养成有助于学生逐步树立起科学人生观、价值观的世界观。教育本身是关于人的教育,在查尔斯•赛尔博曼的《教室中的危机》提出“未来所需要的并非是成堆的知识分子,而是大量受过教育的人”。而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对一个人的一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人本主义取向的教材观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更加强调学生的情感教育,重视学习的自发性、自由性、情感性、向善性。强调教材内容编排上引导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进而使得学生达到向善的目的。所以在教材编排上要体现人本主义取向的教材编排的观念。[6]
(二)物理教材中参透人文教育的可能性
虽然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但是在物理教材中参透人文教育也不是不可能。物理学发展史本身无数的科学家为追求真理而付出了艰辛的奋斗史,每一个新思想、新理论的形成过程都闪耀着人文精神的光辉。他们奋斗的过程充满了“人情味”他们奋斗的过程本身就是人文教育最好的素材。在众多的物理学家身上有许多宝贵的精神,例如爱国精神,追求真理的执着精神,为科学大义献身精神,不畏困难和权威的科学精神等等。学生在阅读和学习物理学家的奋斗过程中对学生本身具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在物理教材中或者是除了物理教材之外另外附加一本与教材学习内容相一致的一些物理学家的奋斗故事。例如在物理教材学习浮力时开始让学生学习阿基米德的故事,阿基米德在提出浮力时的小故事,起初国王要做一顶纯金的王冠,但是等王冠做好之后,国王认为这顶王冠里掺杂了银,但是王冠的重量和起初国王交给工匠金子的重量一样。国王和大臣们都没有办法了。国王把验证王冠是不是纯金这件事交给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也试过很多方法,但是都没有得到好的效果。有一天,当他一边考虑这个另他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一边洗澡时。他看见浴池里的水由于他的进入而溢了出来,他突然跑了出来大喊“我知道了”。然后他通过验证得到了浸在液体里物体的体积等于排开液体的体积,以此他验证了王冠里掺杂了银。一边洗澡发现了浮力,这是由于阿基米德对问题专注和对真理的不懈的求解。学生看完故事可能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也想做一下实验。这样利用物理学家来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和科学精神的陶冶。还有很多物理学家的精神是我们学生人文教育的良好素材。例如牛顿,伽利略,本杰明•富兰克林,爱因斯坦等等。将物理学史融入物理教材中不仅可以增加物理教学中对人文精神的教育。
物理学史融入物理教材中还有其他的优点:
第一,有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第二,物理学史的融入还可以拉近学科之间的距离。
第三,物理学史的学习可以有力的消除物理课堂中的教条主义。[2]
三、物理教材向学材过渡
(一)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的建构的过程。斯腾伯格(R.J.sternberg)和卡茨(D.Katz)等人强调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并对认知过程中如何发挥个体的主动性作了认真的探索。教材要变成适合学生学习的学材。以便于学生的自学,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3]
(二)教材中的问题
2002年初审通过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物理教材不适合学生自学,内容讲述不详细,学生自学有困难。例如九年级全册中第十三章第一节压强,在压强这一节中开始是“想想议议”给学生展示了几幅生活中的例子,比如有沙漠之舟之称的骆驼还有蝉的口器。接下来就是“探究”这一模块,在这一模块中根据上面提到的压力的作用效果,主要讨论“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接下来就讲到压强和压强的应用。我们知道压强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压强的形成或者说存在的前提是一定要有压力,但是在这一节中并没有对压力做出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