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6 16:01:18
序论:在您撰写教学改革项目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本科教学;教改立项;实践与推广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6-0038-02
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工作是贯彻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及教育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因此,高校教师有必要扎实教改立项基础知识,积极开展教改立项相关研究。
一、教改立项内涵
1.教改概念界定。教改,广义上指教育改革,包括一个国家教育制度等方面的改革;狭义上指学校的教学改革,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改革。教改项目全称“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实行以项目建设为管理对象,由项目负责人负责,强调项目中期检查、淘汰和期终验收的项目制管理模式。
2.教改制度沿革。1994年初正式提出制定并实施《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1995年3、4月份在北京举办了两次“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报告会”,标志着这项改革计划的全面启动实施。教育部《关于实施“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的通知》(教高〔2001〕1号)文件是上一计划的扩展与延伸。该工程以培养适应新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为宗旨,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进行综合的改革研究与实践,推动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该工程突出教学改革的整体性、综合化和实践运用。教育部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明确指出,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教学是高校的中心工作,在高等教育新形势下,为稳定和提高高校教育质量,必须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实现“以人为本”的高校教学。《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文件就今后一段时期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出六类20条意见。同时,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文件也对教学改革精神与任务进行了全面系统地阐述。
二、教改立项现存问题
1.教改研究内容存在缺陷。①教改名未“改”,实为“变”。很多教学项目内容名为“改革”,实际上并没有给教学质量带来多大突破,而是仅仅在教学改革的名义下进行一些变化,如联合几个老师即为打造专业团队,开几个会议就演变成实践基地等,没有秉着科学的态度,踏实地钻研,认真地改革。②教改内容平庸,未与时俱进。教改应摒弃过时的教育观念,优化各项教育载体(教育理念、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不该停留在固有的思维中,应时刻保持学习心态,洞察教育前沿思想,跟随现代教育步伐,开展先进教改研究。③教改偏于理论论证,实践和推广效果不理想。虽然各高校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地开展,但真正改革的内容或项目却屈指可数,多数项目只执着于理论研究,不愿深入教学一线进行调查思考,脱离教学改革发展的实际需要,研究的成果可行性不强,难以真正实践和推广,违背教改的立项宗旨。④脱离实际申报课题,难以胜任研究要求。有的教师贪“大”求“全”,而鉴于能力所限,整体层面上缺乏有效的宏观指导与协调,不能对“大”而“全”的改革项目进行系统设计和实施,使得课题的研究难以深入、具体,停留在表层,难以胜任改革研究内容。
2.教改实践和推广缺乏有效性。①教改立项成果转化滞后阻碍实践和推广。教学改革是一项由量变到质变的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通过教学水平的提高及教学所培养出来的高质量人才间接体现出来,成果效益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后才能显现出来,且教学劳动成果的很多方面亦不直接表现为量化指标的增长,这是实践与推广困难的根本原因。②教改立项成果缺陷制约实践与推广。一些教改课题研究热衷于囿于斗室坐而论道,从概念引申内涵、从原理演绎推理,善于从理论层面进行逻辑论证,脱离教改发展的实际需要,内容空泛、平庸,缺少创新和改革思想,不能为教学改革实践、高教事业发展提供有效的服务。研究成果实践价值不大,难以推广应用。③教改立项管理激励机制不完善影响实践与推广。部分教师申请教改课题是为了晋级需要或各类评选,缺少成果推广应用的意识和主动性。而当前教改立项课题成果评价标准主要反映在量化指标上,偏重于论文等成果的完成数量或等级,缺少实践与推广的考核指标,可见,管理与激励机制的不完善影响着教学立项的实践与推广。
三、深入开展教改研究需把握的关键环节
1.教改研究重要环节之一——选题。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选题应侧重于与教学密切相关的、具备实用价值的课题,课题的提出和研究要树立精品意识,要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有文献意识,做到起点高、立意新、有突破,避免低水平低层次重复,教育工作者能否切实把握教学实践中出现的矛盾,敏锐地洞察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抓住教学的实质,关键在于平时教学实践的积累,教学改革的持之以恒,需要不断增强教改课题培育意识[2]。只有在教育实践中发现教学规律,总结教学经验,才能确保课题界定更为准确,研究目标更加明确,研究重点更为突出,研究方法更显科学,预期成果切实可行。
2.教改研究重要环节之二——实践与推广。在教改立项课题成果的管理上,不但要重视课题立项的数量和完成的质量,还要重视研究成果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学校需制定相关政策,为成果推广创造条件,促使广大教师积极地参与教改立项课题成果推广。良好的政策和运行机制能够激励教改立项课题成果的转化,保障成果的推广、应用。学校应争取建立网络服务平台和政策服务平台,形成一个信息交流的网络,增强学院之间、校际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为教师的咨询和推广提供信息支持,加快成果转化的速度,使教改立项课题成果在教学改革中发挥作用。
综上,教改立项将成为高校各项工作的基础和载体,充分发挥教改立项的永恒性、与时俱进性和优化性,积极探索高校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的新课题、新情况和新要求,着力研究和解决当前及今后一个阶段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为高校办学思想、人才培养摸式,教育教学管理,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更新以及专业建设与发展等,提供理论依据和实施,探索教育质量内涵建设的新亮点,发挥优秀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引领示范作用,不断提升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和仕.教改立项课题成果推广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6,(2).
项目管理是一门实践性与综合性较强的课程,是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项目管理成为了众多高校热门的课程。但是在高校的项目管理教学中仍旧存在着许多弊端,老师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降低了项目管理课程教学的效率。本文指出了目前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探析了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项目管理;教学;改革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不断进步,项目管理作为经济管理领域的重要部分,普遍受到了关注与重视,近些年来,众多高校陆续开设了项目管理这门课程,高校教师在项目管理课程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熟练掌握项目管理的理论知识以及相关技术的基础上,将所学知识与项目管理实践活动充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为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相关工作岗位提供坚实的保障,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专业型与复合型人才。
一、项目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部分高校目前仍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主要是通过PPT或者板书的方式,课程上以老师教授为主,学生听课为辅,期末考核多以试卷形式为主。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深化与改革,项目管理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也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项目管理作为一门实践性与综合性极强的课程,必须要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并及时的转变教学观念,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率。目前众多高校在项目管理课程教学中仍旧存在着许多弊端,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教学模式单一目前许多高校中项目管理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以课本知识教学为主,以资料以及专业相关的书籍资料为辅,对理论知识进行教授,教学模式非常单一,只是通过板书以及PPT的方式进行授课,并结合着一些实际的典型案例讲授项目管理相关理论知识,但是这种方法过于抽象,效果并不理想,学生们无法从案例中深刻的理解并掌握项目管理的相关知识,课堂教学过程显得枯燥无味,打消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无法保证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效率的提高。
2.教师教学观念落后项目管理课程具有很强的时效性,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更新,这样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但是目前多数高校中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师的教学观念都极为落后,在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方面没有进行创新与改革,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高素质复合型项目管理人才的需求,不利于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项目管理课程本身是一门新兴的课程,需要以先进的教学观念以及创新的教学手段来开展项目管理教学活动,但是教师对项目管理课程不够了解,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观念及教学手段,而且忽略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的状态。
3.教师缺乏实践经验项目管理教学的实践性较强,因此项目管理教师必须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与极强的专业知识,但是目前许多高校中的项目管理教师都是在毕业后就直接从事教学工作,缺乏实践经验,对项目管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不够清楚,导致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不能把握住重点,降低教学效率。在具体的项目管理实践中,包含了许多阶段,每一个阶段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渐进性,如果教师在缺乏实践经验的情况下,将无法很好的将项目管理课程的理论知识还原到项目管理实践活动中,这样一来就会使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变得非常空洞与杂乱,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教学效率。
4.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许多高校的项目管理教师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以教授项目管理理论知识为主,忽略了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方法过于陈旧与死板,一方面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使学生们无法在课程学习中集中精力投入学习,另一方面会导致学生在学习并掌握了理论知识之后,无法将其真正的运用到实践操作中,使理论知识变得没有使用价值。因此,在理论知识教授的基础上,老师应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将实践教学与理论知识教学充分结合起来,否则学生只能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达不到真正的教学效果。
二、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1.提高教师能力素质,加强教师职业技能培训教师是保障项目管理教学效率提高最基本的保障,因此,学校应加强对项目管理教师的培训,定期开展对教师项目管理技能的培训,使每位老师都能够获得项目管理师资格证,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以及综合素质,塑造出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优秀师资力量,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项目管理人才。此外,学校还可以与一些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使老师能够参与到企业项目的运作过程中,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与机会,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用自身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理论知识完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2.成立项目团队,开展项目管理实践演练为了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成立项目团队,每个团队以6~8人为宜,每个团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自身兴趣来选择具体项目,并选出每个模块的具体负责人。在进行项目管理实践演练的过程中,应注意几个方面,一是要紧扣着项目本身,不要偏离主题,比如如果确定的是服装市场调查的项目,就不能偏离主题做成服装店开设的项目。二是项目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要负责好各自的模块,还需要关注着其他学生模块的内容,保持连贯性与一致性,避免中途有学生把项目要调查的内容搞混淆,三是项目相关负责人应起到主导与协调的作用,及时传达重要信息,提前通知各个模块同学准备好项目汇报PPT的制作。项目管理实践演练的开展能够真正的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充分的结合起来,使学生们深入的理解并掌握项目管理相关知识,面对具体的实际问题时能够学以致用,有效地解决。
3.改革课程考核方式,适应新的教学理念在新的教学观念下,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都需要进行改革与创新,因此该课程的考核也必须要体现出新的教学观念,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以及操作能力的注重,考核的内容除了包括项目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之外,还包括学生能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考核学生对项目管理课程中重点与难点知识的掌握,占总成绩的20%,第二部分是考核学生平时到课以及课堂发言具体情况,主要是根据学生出勤情况以及课堂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评分,占总成绩的20%,第三部分是考核学生对项目管理软件的操作能力,根据学生具体的操作状况进行打分,占总成绩的20%,第四部分是考核学生的项目团队作业,主要根据团队分阶段提交的一些资料以及成果汇报进行具体打分,占总成绩的40%。从这四个部分对学生进行考核,能够从各个方面充分的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效果显著。
4.引入项目管理软件,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在项目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还需要适当的引入一些项目管理软件,项目管理软件不仅能够模拟真实的项目管理环境,还能够实现对项目的全方位动态控制与跟踪,可以境地项目管理的成本,提高项目管理的水平。因此,在具体的项目管理教学过程中,老师应适时的引入项目管理软件,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开展项目管理实践活动。项目管理软件包括低档的项目管理软件,如ProjectScheduler、TimeLine以及Projec等,还包括一些高档的项目管理软件,如P3、WorkBench、OpenPlam等,在引入项目管理软件时,应根据学生的具体需求以及项目的具体规模来进行选择,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软件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全真模拟项目管理流程,对项目的成本、进度等进行全面控制,提高学生对项目管理的实践操作能力,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中更好的进行实际运用。
三、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项目管理人才已经成为了企业发展以及提高竞争实力的关键之一,项目管理在高校中的开设能够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项目管理专业人才,但是在具体的项目管理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将所学习的知识转变为实际技能并熟练应用于实践操作中,这样才能真正的培养出适应于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需求的项目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梦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3):45-47.
[2]李莉.《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新西部月刊,2011,(1):182-182.
Abstract: This article was based on relevant provision of the teaching reform project which were presented by our school during the "Eleventh Five-Year", and produced good results. This article fully elaborated the necessity and urgency of strengthening research project management, deepening teaching reform constantly by introducing the mechanism of teaching reform of our university’s three benefits.
关键词: 教学改革;教研项目;项目管理
Key words: teaching reform;research projects;project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4-0287-01
0引言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改革是学校的核心改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就教学论教改难奏效,就立项论教改也小易持久。教学改革必须结合本校实际并与校内各项改革统筹规划,配套进行,必须与日常教学工作协调安排,稳步推进。这其中,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改革项目管理机制是促进教学改革工作深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1以立项申报为契机,制定并实施全方位的教改计划
经过近几年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全校上上下下一致认为,教学工作中心地位的确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必须深化教学改革。教学改革项目是教学成果产出的基础,教改项目做好了,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有利于师资队伍的整体建设,最终有利于进步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这时,教育部制定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我校不失时机地抓住了这个机会,制定并实施了全方位的“西安工业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为把我校办成以工学为重点、文理为支撑,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学校提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人为本,依法办学;坚持人才强校和创新兴校发展战略;以人才培养为中心,走学产研结合之路;夯实基础,科学管理,把学校办成特色鲜明、影响大的多科性工业大学”的办学指导思想,提出了以学校的教学、科技综合实力和水平建设特色鲜明,影响较大的工业大学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近年来学校不断深化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减少机关人员,充实教学一线。先后根据转变机制、优化结构、按需设岗、按岗聘任、减员增效的原则,压缩机关编制。这系列改革措施都为深化教学改革提供了适宜的校园氛围和向上的人气环境。
2006年以来,学校共投入教改经费300多万元,完成省级教改课题9项(其中1项公关项目,2项重点项目),校级教改项目394项。我校共获得8项成果获奖,其中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7项省级教学成果奖。
2统筹规划全校教育教学改革,科学立项
在教育部以立项形式实施教改计划的启发和带动下,我校结合本校实际在全校范围内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开展了教育研究和教改实践。
2.1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教育理论的学习和教育观念的讨论是我校全面深化教学改革的前奏。在广泛思想发动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了校教育科学项目规划课题立项工作。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根据教育部有关教改立项的文件精神,编制了我校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理办法(试行)下发各院系,引起了干部、教师的积极相应,共申报105项,后经论证和答辩,严格评审,批准一般教改立项36项。项目比较偏重的是教学管理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专业设置等比较宏观的内容。为了深化教学领域的实质性改革,使多数学生受益,我们又组织批准了学校重点教改项目立项15项,内容覆盖了本科专业建设、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以及教学力法和手段改革等人才培养的主要方面。参与立项课题研究和改革实践的教师共200余人。
2.2 点面结合,重点突破没有重点就难以突破。以点带面,以面促点,被实践证明是正确地和有效地组织、推进教改的经验。
首先,突出省级项目的带头和辐射作用。无论是工业大学人才素质要求与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改革实践,光电类专业人才培养力案的试点,材料类专业人才培养力案的研究,还是机电系列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和多媒体课件的研制,各项目组都得到了校、院(系)领导的大力支持。这此项目的重点都是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探讨专业口径拓宽后新教学计划的编制、课程体系的重组、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组织等,他们研究和实践的阶段性成果曾多次在全校性会议上交流,并为这个时期全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新课程体系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其次,以项目研究带动了教学工作的改进,包括非试点专业的教学以及教学管理方面的改革。这里的重点是课程体系的整合,而难点却在对传统观念的突破,例如,以终身教育取代“工程师培养一次完成”的认识;“基础教育”不等于主要为接受后续教育做准备的“基础课教学”等等。观念转变了,共识形成了,面上的操作就容易了。
教学研究和改革实践是一项费时、费力、短时难见成效的事情,要使广大教师自觉自愿地投入精力,除了建立相应的政策环境,还必须坚持教改课题研究与日常教学工作紧密结合。使教师真正体会到要做好教学工作,教学研究和改革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只有这样,教改才不再是教师主业之外的事,研究成果的可行性也才能得到及时的验证。
2.3 加大投入,全面推进学校教学改革项目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在于学校逐年加大了对项目经费的支持力度。2009年底启动的《西安工业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学校将投入100万元。资金投入的加大,为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进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3制定积极的支持政策和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调动和保护教师的教改积极性
学校始终认为,教学改革能否深化并具有可持续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参与的深度和广度,如果没有广大教师特别是既有教学经验又有创新精神的教师的积极投入,再好的改革愿望也难以成为现实。“十一五”期间,学校除了对各级各类教改课题实行专项配套经费单独预算外,还陆续出台了多项有利于教改的政策。津贴分配向教学倾斜在多劳多得的基础上,体现优劳优酬、效率优先原则。它不仅推动我校初步建立起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内部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更激励有能力、有水平的教师在对教学规律的研究和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做出辉煌的业绩。
参考文献:
关键词:项目教学;教改;方向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010-01
1.正确认识项目教学
所谓项目――指的是事物分成的门类。就是把大宗事物按需要按门类分成便于管理,便于运作的若干小项。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行为。在职业教育中,作为项目教学的"项目"是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工作任务。简言之,项目教学就是师生为完成某一具体的工作任务而展开的教学行动。是一种把学校开设的大专业类群教学,在宽基础模式下,按照市场、行业、企业的要求,有针对性进行主干专业学科的综合性教学,在主干学科教学过程中渗进相关学科的知识,从而达到某专业所需求的应该掌握那些应知应会的知识和相关知识,更具体、更实际、更适合用人单位所需的一种教学。如: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他的主干课程是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电视机原理与维修。在这些主干学科教学中,渗进安全用电、电气操作规范、电器营销等方面知识,改变以往单科教学,互不渗透,互不关联,学生学习感到单一、厌学的状况,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会感到单调。比较愿意接受相关学科知识,有效性强。
2.项目教学应从几方面尝试
项目教学,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比较新颖,比较实用的教学模式,他与传统的"三段式"教学有所不同,更具独特的一种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应从几方面来进行。
2.1 必须对现有课程设置和教材进行改革。项目教学趋向实用性,综合知识传授的教学,它要求对现有的"三段式"(文化基础、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的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和改革,变单一性为综合性。各学科教学也存在脱钩、脱带、脱节现象,学科知识互相交融极少,这样不利于学生学习,学生所需的实用性技能操作较少,难以做到"进厂能顶岗",以至所培养学生企业不欢迎。为此,必须改革课程设置来适合项目教学,在课程设置中,要围绕"生产过程"开展教学,要根据不同专业要求,减少文化基础理论,够用为度,不求全,不求深。多注意设置一些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面向企业实际并服务于企业的综合性课程,从而使课程内容与社会,企业所需形成互动的关系,各学科都力求与相关学科相互融合,使课程内容跨越学科之间的鸿沟,最大限度地体现知识的"整体"面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知识是相通,实用,针对性强。
另外,各校应根据本地区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和本校实际情况,指派教师到相关的行业、企业或用人单位进行调研,了解企业所需,组织人员编写一些针对性强,适用性好的校本教材,使学生学得较直接、较实用,较贴近市场,这样学生一跨出校门,进入企业,就马上能适岗,能发挥所长。
2.2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综合素质能力。项目教学是综合性课程教学,他要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必须具备综合素质的能力,文化课教师应对其所在专业有所了解,特别是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了解,专业课教师应具有与所授专业相适应的技术职务和实践能力,实训指导课老师要能正确完成技能操作示范和指导。要做到这一点:
首先,教师必须有创新意识,有创新思想,要打破学科不能兼容的思想,要修正原来所学就够用的不良想法。创新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师必须在原有本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要,根据课程教学需要,特别是项目教学的所需综合知识,大胆创新,大胆跨出学科界线,刻苦认真再学习,学习相关知识,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把自己培养成"双师型"的教师,这样才能在课程教学改革中适应新岗位。
其次,教师必须积极参与实践教学,提高专业综合知识,特别是文化课教师,要拓宽自己知识,积极参与专业课实践,积极参与学生实践学习,跟班到企业,深入企业,了解本专业所需的文化知识,辅助知识,向企业技术人员学习专业有关知识,操作过程,从而确立文化课怎样为专业服务等思想。这样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一个针对性强、贴近实际、操作性强的课堂教学新方法。所任教的文化基础课就会更吸引学生,效果就会更佳。
第三,加强教师合作,协调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项目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合作精神,既文化课教师有专业知识、专业课教师有文化基础功底。两者互相配合,互相探讨。要克服以往不正确的认识,你教你的专业课,我教我的文化课,井水不犯河水。文化与专业要互相交融,互助互爱共同为目标服务。为此文化课教师必须做到根据专业课所需,把文化知识,有针对进行选择教学,同时有意举一些专业方面的案例进行文化知识方面的解释,使之相融,使学生感觉到所学知识都在为专业服务,都要认真学,不放弃。
2.3 密切联系信息化。如何在项目教学法中恰到好处的使用信息化资源,是教师在教学中需重点考虑的问题。而在项目教学中,与信息化的联系可以说是无处不在。
首先在项目任务的引入阶段,在此阶段,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建立项目与生产过程的联系,采用视频、动画、网络在线访谈等信息化形式,活跃课堂,吸引学生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职业意识。在制定计划阶段,学生首先通过网络、书籍等信息化手段进行信息收集,将收集到的信息通过师生间的讨论,进行整合最后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和步骤。在接下来的实施计划阶段,教师可采用仿实一体化手段或是相关教学软件助教的方式,帮助师生解决设备资源不足、操作步骤复杂、操作危险、产品废品率高以及微观现象不可见等教学难题;同时可以通过网络将生产车间引入课堂,使工厂师傅走进课堂,规范操作过程,提升职业素养。在检查评估阶段,信息化手段又能帮助教师实现多元化的过程考核,通过软件评价平台记录学生工作步骤,并自动生成学生成绩;通过视频回放对学生的操作过程进行评价;通过网络实现专家点评。在最后的归档与应用阶段,学生要完成由作品向产品的转化,教师可以创建网络信息平台,提供相关信息,使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资源共享不断完善产品,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1] 全,易连云.《教育学概论》.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8
[2] 李红.《心理学》.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关键词:“单片机原理与应用”;项目教学法;以赛促学法;深度学习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是电子类专业和物联网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硬件类课程的基础,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起着重要的衔接作用。单片机课程知识内容多,相关知识涉及“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电路基础”“印刷电路板制图”等电路类的课程,也涉及“C语言”等程序类的课程;单片机的后续课程如“嵌入式系统设计”“传感器与RFID技术”“物联网通信技术”“嵌入式实时系统”等是专业课程的基础,同时还是“嵌入式综合项目设计”“物联网综合项目设计”“人工智能综合项目设计”等综合实践类课程的基础,可以看出,“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在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中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传统的单片机课程教学中,存在教师实践应用面不够、教学方法陈旧、考核方式覆盖面不足,无法做到教考一致等问题。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为实施“一体多翼”人才培养模式和实现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对单片机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对教学评价进行规整都势在必行。“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课程。近年来,在教育部和工信部举办的各项大学生竞赛,如全国电子设计大赛、互联网+、智能车、机器人、光电设计、飞行器大赛中,基本都会涉及这门课程内容。在校级主办的各类科技小制作中,这门课程所学的内容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熟练掌握单片机技术和系统设计能力,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创新实践能力,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分析近年来的比赛题目,以全国电子设计大赛为例,比赛题目为“送药小车”“坡道小车”“风力摆”“电磁炮”“无线充电小车”“滚球控制系统”,不难发现,每年的赛题有难度增加的趋势,单片机教学迎来了新的挑战、单片机与相关技术的融合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应用技术。针对“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机课程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如今飞速发展的网络手段,MOOC、翻转课堂以及高阶教学的一系列措施,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项目驱动法和教赛相长相结合的新教学模式,经过两年的实际教学实施和总结,从学生反馈、学生成绩、学生作品、比赛成果等多方面,都反映出本门课程的教学改革是行之有效的[1-2]。
1教学与产业需求的对标
经过近3年开展“专业课程设置逆向革命”,对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就业、岗位、薪酬、行业进行分析,从《电子类大学生就业岗位调查报告》及人才培养方案中不难发现,“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是电子信息类及相关专业的重要核心课程,在企业的实用性很高,如何将教学与企业的实际应用联合起来,值得探讨。借助校企合作的力量,开展多方面深度合作,教师参与到企业中,与技术人员一起完成技术研发,同时将企业的实际项目作为教学案例纳入课堂教学,让学生接触企业,理解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校企共建实验室,配备与企业应用相同或相似的开发板,校企共同攥写实验手册,确定具有企业实用性的实验内容。
2知识点的项目化梳理
利用项目进行教学,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建议在“单片机基础”课程开课4周后开始实施,并且需要重组教学内容。不能全按照教材中的章节来划分教学内容,而应归纳出项目相关的知识点,在相应的项目教学开始前,先将对应的课程知识点学好,然后通过项目对知识点进行实践训练,提升实践能力。
3项目题目选择实用化
项目设计和选择以课程培养目标为依据,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为目标,重在培养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分解复杂问题能力、举一反三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软硬件动手能力。在项目题目的选择方面,力求从实用性出发,选材来源于生活,将实验应用于生活。基于此,选择了以下项目:LED灯的控制、按键控制灯的亮灭、流水灯、温湿度测量、串口显示、LCD屏幕显示等。
4项目难度层次化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是教师带着学生边讲边练,验证性实验约占80%。这种方式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培养的需要,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多数是浅层学习,缺乏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不具备核心竞争力和核心素养。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根据项目的复杂度和覆盖知识点的情况,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将项目分为3个层次,对每个层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这3个层次分别为基础型项目、进阶型项目和综合应用型项目。基础型项目中典型的项目为程序包的安装、点亮/熄灭LED灯、串口显示姓名学号等。基础性项目根据初学者的特点来设计,目标主要是掌握单片机的基本知识点。这一层次项目功能简单,易于实现,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快速入门。由于这一阶段学生的知识积累较少,可以采用常规教学,教师带领并加强指导。具体实施流程可以归纳为:教师讲解关键知识点—配套实验手册—学生根据步骤练习—教师及时解决学生提问—总结易错点、重难点,如图1所示。进阶型项目中典型的项目为流水灯的制作、按键控制灯泡的亮灭、PWM制作呼吸灯、温湿度信息采集等。由于上一阶段对知识进行了积累,这一阶段可以适当放手,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流程和方法。实施流程为:教师讲解基本知识点—给出实验项目要求—教师引导分析题目—学生思考解决思路—师生探讨可行性—学生书写程序—调试运行—教师总结。综合应用型项目如简易智慧家居项目设计,可根据难度(如表1所示)给出项目要求:要求学生制作的智慧家居包括单片机控制灯泡的亮灭、单片机控制风扇的转动、单片机控制电机的转动(模拟窗帘的开关)。分组讨论教学用在这一阶段比较合适,通过团队协作共同完成既定任务。教师讲解相关知识点—给出实验项目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学生撰写项目实施方案—师生讨论确定方案—学生撰写程序—调试运行—学生总结汇报—教师点评。兴趣爱好型项目如自制电动小车,可以要求学生自行组装小车模型,用单片机模块、电机、红外等搭建硬件平台,控制小车前进、转弯、避障等。学生还可以自行构思,根据自己的要求设计小车的功能,搭载不同的硬件平台。此项目可作为选做项目或者加分项目,采取一定的奖励措施,安排在课后由学生讨论完成,重点让学生进行深度学习。这一阶段重在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比如学生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攥写方案、动手能力、器件认识能力、电路理解能力、书写程序能力、调试程序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实施流程可以为:教师给出项目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学生确定方案—购买相应硬件器材—自行组装—自行编写程序—自行调试运行—展示作品—学生答辩讲解实施方案。
5教赛相长,以赛促赛的实施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内容多,只靠课堂上学习,仅能够学习一些皮毛知识,比如4学分的课程,能学习到的内容最多包括GPIO、串口、PWM、定时器、ADC、DMA,每个部分应至少做一个实验进行巩固。为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督促学生们进行深度学习、自主学习很有必要,因此,在讲述知识点的同时,重在教思路和教方法,注重培养学生深度学习能力。在“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结束前,开展一场科技小制作比赛,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知识应用能力。比赛内容可以是生活中的一些小器件,如超市收银机的小型模拟、电子体脂称、音乐氛围灯、红外计数器、自动感应门、音乐小闹钟、智能小夜灯等。功能不需太复杂,但是必须做出成果,在做的过程中,让学生自行查阅相关资料,学习硬件连线方法,书写学习程序,解决常见的软硬件问题。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兴趣,还可以将比赛题目与创新创业联系起来,由学生自主设计小器件,学生可以根据特殊场景设计个性化的电子产品,让学生做设计的同时看到商机。赛题可以采用“命题作文+自主题目”形式,组织比赛时学生可参与进来,教师作为评委。评选学生作品,推选出一批优秀的学生,为参加省级、国家级比赛做准备。形成以赛促赛“课程比赛—校赛—省赛—国赛”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图2所示。
6以赛促教,全员参与
据统计,参加学科相关比赛的学生一般占10%~20%,如何增加比赛的受众群体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问题。结合“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在课堂设计中,追踪技术前沿,关联课程相关的国赛和省赛相关技术,更新教学内容。笔者非常注重对比赛的反馈,按照梳理→分解→反思→分类→加工→聚合步骤进行重构,将比赛任务分解到课程,再细分到知识点,以缩小版的赛题来设置高阶翻转课题,做到教赛融合,以赛促教;在课程中植入比赛元素,开展全员翻转教学,提升课程的应用性,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度,实现以赛促学,而比赛的辐射面也从20%提高到100%,全员受益。
7建立以赛促学的内循环,建立生生传帮带
当年的比赛结束并不代表真正结束,下一年的备赛工作才刚刚开始。比如电子设计大赛因为有时间限制,在四天三夜中,有的小组仅仅实现了赛题中的小部分功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趁着学生的任务劲头未减,抓紧做好赛后硬件作品完善、软件资料的整理和归档工作,从完善作品中提升自身的能力。选派技术能力优秀并且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担任培训师,为下一年级的学生开展培训,并参与备赛关键技术MOOC视频的录制。选派学生开展赛事专题讲座,发挥学生的影响力;鼓励参赛小组跨年级组队,建立高年级带动低年级共同备赛、参赛的机制,做好技术传承,如图3所示。
8建设以深度学习为目标的多元化实践评价模型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的实践环节比例较大,本校设置的理论与实践课程比例接近1∶1,建立健全实践课程的评价体系,加强实验教学的过程管理,打造以学生深度学习为目标的、集课程比赛、实验操作检查、实验考勤、实验任务点、实验报告、分组讨论情况、高阶作品情况等一体的多元化实验考核评价模型。
9做好反刍,促进教学
线上教学时,通过布置任务点、查看视频观看率,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课前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和反馈学习数据,实时修订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用雨课堂等布置作业,实时生成作业报告和优秀学生、低分学生名单,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在课前、期中、期末,以问卷的方式统计学生学习情况、课堂投入情况、实践课程等,及时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反馈教学,提高课程教学的反刍比。除了“项目驱动”和“以赛促学”2种教学方法,日常教学中,应加强线上课堂的建设,丰富课程相关的MOOC资源,建立健全试题库、作业库、项目任务库,利用网络上的精品课程资料开展线上翻转教学。在日常教学中,采用项目驱动、CBL案例教学、PBL问题导向、讨论教学、头脑风暴、以赛促学、工作过程导向等多种手段,全面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保证课堂质量。同时采用作业、考试、提问、汇报、作品制作等方式将线上线下紧密结合起来,全面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举一反三的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等多项非认知能力。课堂中,通过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从坐在教室听,变为学生与教师互动,再变为学生当教师、教师作为评委,将课堂真正归还给学生,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成为课堂的引领者,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自主学习课程知识的同时,锻炼学生的接受力、理解力、创造力和逻辑性思维,培养出既能适应当前产业和岗位要求又能适应产业未来发展变化要求的人才。通过分阶层实施项目教学,并以赛促学巩固提升,形成一种混合式教学体制,这种混合教学法在“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中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经学情调研分析发现,和以往的教学相比,学生动手能力有较大提高;线上、线下课堂中,学生学习主动性明显提高;线下课堂中,学生主导地位更加明显;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增强。期末考试平均分同比往年增加近5分。在全国性和省级比赛中,也取得了比往年更优秀的成绩。综上,将项目教学和以赛促学融合到“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江天亮.基于单片机和传感器的电子秤系统教学设计与实现[J].电子测试,2019(10):25-29.
【关键词】单片机 教学改革
单片机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大规模集成电路器件,它把中央处理器、随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I/O口以及定时器/计数器、中断系统等功能集成在一块电路芯片上,构成一个小而完善的计算机系统。
单片机最早被应用于工业控制领域,由于其功能强、可靠性高、功耗低、价格便宜以及开发简单等特点而在国际上得到迅猛的发展,现如今,其产品种类繁多,应用不断深入,新技术也层出不穷。目前,在我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都能够找到单片机的踪迹,从家用的全自动洗衣机、微波炉、录像机到飞机上的各种仪表的控制、工业自动化过程的实时控制和数据处理以及自动控制领域的机器人、智能仪表、医疗器械等等都有单片机在里面扮演重要角色,因此,单片机成为众多工科专业必须掌握的专业技术之一。
为使教学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我院为机电一体化、应用电子、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检测技术及应用等专业相应地开设了单片机课程。
一、单片机教学存在的问题
单片机原理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这门学科的时候,不仅要掌握单片机的基本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它的应用技能。但是,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先基础后应用的教学模式:单片机系统结构——指令系统——单片机的模块——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单片机系统扩展技术——单片机应用系统的研制。实验课往往放在学习完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内容之后开展,课时远远小于理论教学的课时,实验教学不但成了理论教学的附属品,而且实验教学的方式单一。这种先理论后实践,把教、学、做分开的教学模式不但使学生在设计实际应用系统时缺乏系统化的思想,而且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单片机课程教改探索
(一)教材建设
MCS-51系列单片机的模块结构比较典型、应用灵活,为许多大公司所采纳,在国内外的单片机应用中占有重要地位。为此,当前本科院校及大中专院校均使用MCS-51系列单片机为主体的教材展开学习。然而,这些教材造成了单片机教学工作中的传统的教学理念。
根据高职院校着重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高级实用人才的培养目的,结合我院学生的特点,通过广泛教材调研,选用 “十一五”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单片机项目教程》。
(二)教学内容
该教材以构建主义教学理论为指导,主要采用了“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来编排。以任务为核心,配置为完成该任务而必须掌握的指令、硬件结构知识、软件操作知识等,学生在学完这些知识以后完成这一任务。通过这种方式将学生普遍感到比较困难的该部分知识分解,把一个高的台阶变成若干低的台阶,使学生从一开始就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学习的顺利进行;在安排其他部分内容时,也打破学科体系的束缚,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目标。同时,该教材提供了作者所设计的实验仿真板、实验电路板的原理图和印刷线路板图等,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学习环境。
(三)教学方法
单片机原理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按照以往传统的教与学分开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学习,所以必须改变教学方式。
1. 建立网站
建立单片机原理课程的网站,网站包含老师上课时候用的课件、课后习题、自测题等丰富的课程资源。老师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在网上布置学生作业,学生也可以同样在网站上提交作业。同时,在网站上建立师生互动、讨论区、答疑区等模块,方便课后学生能够及时地通过网络和老师沟通,积极与同学一起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2. 创新理论教学
在以往传统的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入多媒体教学技术,通过视频课件和FLASH演示等教学手段,把抽象的单片机原理、指令系统等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学习硬件原理的过程中,注重单片机应用系统和接口原理的设计;在单片机设计过程中,需要注重实际电路的子程序设计和系统程序结构的结合,同时注重系统硬件与软件的结合、转换与协调。
3. 考核方式
单片机原理课程的考核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法,即把课程考核贯穿到整个学期的教学过程当中。课程成绩由理论考核、平时成绩、项目考核和课程设计四个部分构成。其中,理论考试采取闭卷笔试的方式出现,占总成绩的30%。平时成成绩由上课出勤和课后作业两项构成,占总成绩的15%。项目考核根据课程任务来进行,项目实施过程的规范和结果是否符合要求作为评分的标准,每个项目满分5分,具体的考核标准见表1。课程设计主要是考核学生对单片机的综合应用能力,占总成绩的15%
(四)实践教学改革
在单片机的学习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掌握具体的实际应用能力,我们学院的老师在原有的综合实验室的基础上,建设了一个创新实验室。在实验室固有的实验设备的基础上,还开发了基于MCS-51芯片的单片机多功能实验板,上面集成了LCD、LED、交通灯、A/D转换器、继电器控制、温度传感器、日历时钟以及部分扩展口。
结合电子设计竞赛以及大学生创新科技的项目,把综合实验室和创新实验室作为开放式实验室,开展开放式学习,供对单片机感兴趣的同学使用。同时,我们还支持学生参加各种相关的科技活动和比赛,并在各类设计大赛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关键词:统计学;实践式项目教学;三维依托;四项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2014502
统计学作为经管类专业基础课的核心课程,强调的是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理论应用能力,经管类本科教育追求教学的“实用型”,老师不仅要教,学生不但要学,关键最终教学目的还是要会做。本文根据经管类本科统计学的教学经验,在总结传统统计学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尝试引进实践式项目教学,将真实项目引入到教学学习中,并倡导学生在实践中完成统计项目,实现“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目的,培养出实践应用型的本科人才。
1实践式项目教学的引入
1.1引入的必要性——数学焦虑现象的存在
无论在经济类还是管理类课程中,统计学的教学都是挑战和困难最大的课程之一,形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数学焦虑现象的存在。与其他的课程相比,统计学的逻辑性和抽象度要高出很多,课程信息量大,公式多,模型难,计算复杂。因此,每当面对数学类计算的时候,学生就容易产生抵触心理,从而形成焦虑情绪,致使工作记忆下降,最终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教师教学质量降低的教学现状。
在这种现状之下,教师“一言堂”的授课方式早已不适用于课程教学,学生光听不做只能继续加剧数学焦虑现象,对统计学最终拒之千里。将实践式项目引入到教学当中,把学生从课堂带到课外,通过实际操作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具体统计项目中,形象的掌握教材知识和统计软件,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使统计学的学习更加有趣和有效。
1.2实践式项目教学理念
项目教学法是以实际的任务项目为对象,先由教师对项目进行分解并讲授其涵盖的理论知识,并作适当的示范,然后让学生分组围绕各自的项目进行讨论、协作学习,最后以共同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强调的统计学项目教学,是“实践”与“项目”的有效结合,注重让学生在实践中完成项目学习。在分解项目、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分步骤的投入到真实项目中,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查,软件应用,将项目教学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即实践式项目教学。
2实践式项目教学模式构建
2.1实践式项目教学模式概述
本文提出的实践式项目教学强调“三维依托、四项能力”,将应用型教材和统计软件融入到实践式项目中,形成三维依托,并以实践式项目为核心,在具体的实践项目中按前后逻辑关系分别锻炼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和撰写报告的四项能力,从而形成实践式项目教学模式(图1)。
“三维依托”是整个实践式项目教学模式的基础,以此为依托展开教学。在“三维依托”中,应用型教材是前提,统计软件是保障,实践式项目是核心。作为前提的教材,应努力贯彻“少而精”和“学而致用”的原则,既反映学科先进水平,又简明易懂,便于教学。我校统计学教改的阶段性成果之一就是编写了适合三本学生的应用型教材,充分结合现实案例和统计软件的应用,为实践式项目教学做好铺垫。统计软件则贯穿项目始终,为项目的顺利进行起到保障的作用。传统教学经常存在理论方法和统计软件“两张皮”的现象,将教材与常用统计软件结合起来,共同融入到实践式项目教学中,通过上机操作,弱化传统的数理逻辑的推证过程,强化统计方法的适用性和分析实际数据的能力,结合社会经济的热点和校园生活的焦点,积极开展统计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有了前提和保障,从而展开以实践式项目教学为核心的统计学教学改革。
2.2实践式项目教学具体步骤
2.2.1项目设计
遵循学生设计,教师指导的原则,让学生选择贴近自身生活,体现自身兴趣的真实调查项目,让学生既能便于收集资料,又能系统练习知识,通过有步骤的实践,分别锻炼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和撰写报告的四项能力,通过一个大项目完整的掌握知识体系,操作统计软件。
2.2.2子项目细化
根据四项能力,将大项目细化为具体的子项目,环环相扣,将教材知识从头至尾分配到各个子项目中,并明确各子项目的相关目标,为日后的实践效果评价做好铺垫。
2.2.3链接知识讲授
根据分解的子项目及相关目标,让学生结合教材,自己梳理各子项目分别要求掌握的知识章节,教师就此进行知识讲授,明确要完成具体的子项目所必须掌握的相关知识点,并如何通过统计软件操作出来。在讲授的过程中,教师可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讲解,从而让学生活学活用到自身的项目当中。
2.2.4子项目实践
结合教材的知识体系,按照四项能力的顺序,每讲授完一项子项目的链接知识,就布置学生进行课下实践。结合实际情况,将学生分组,各小组成员分工协作,教师指导,完成对应的实践任务,并通过软件操作,形成各组的子项目成果。
2.2.5项目成果评价
项目成果包括子项目成果和项目总成果两部分。每阶段子项目完成之后,采取小组互评、教师点评方式展示成果,改进不足,以利于下阶段子项目的进行。项目完成后,综合每项子项目的成果,整理成完整的项目调研报告,基本涵盖课程主要内容,并在实践调研中锻炼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和撰写报告的四项能力,最终形成项目总成果,作为课程考核的标准。
3实践式项目教学实例及效果评价
3.1实践式项目教学实例
本文在实际的教改过程中,以会计2010级为教学对象,实行了实践式项目教学探索,在教学过程中,将实践式项目教学与教材知识和统计软件相结合,形成三维依托,通过子项目分解,锻炼四项能力,让学生在实践项目中掌握统计原理与统计软件,实现应用型本科统计学教学改革的目标。下表以《会计专业就业与学习成绩关系》项目为例,具体介绍了项目分解及实施的过程(表1)。
3.2实践式项目教学效果评价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期末成绩两种途径,对实践式项目教学改革效果进行了评价。
问卷调查针对2010级会计专业学生进行抽样,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91份,回收率97%。问卷内容涉及对实践式项目教学的态度、学习难度、学习效果、能力培养四大方面。结果表明,98%的学生对实践式项目教学持支持态度;91%的学生表示统计学比预期的学习难度小,数学焦虑现象减少;90%的学生表示实践式项目教学能轻松的掌握相关知识点,增强了求知欲、成就感和自学能力;92%的学生表示实践式项目教学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同能力。综上可知,实践式项目教学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和欢迎。
在问卷调查的同时,本文也对期末成绩进行了分析,将2010级教改后与2009级教改前的学生成绩进行了比对:2010级教改平均成绩为80.56分,标准差6.72分,及格率98%,优良率达到55%;而2009级未教改平均成绩为70.81分,标准差8.69分,及格率85%,优良率15%。由此表明,实践式项目教学效果良好。
综上,实践式项目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应用型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和教学效果,代表未来统计学教学的探索方向。
参考文献
[1]张靖.案例引导式项目教学法在高职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统计,2010,(5).
[2]曾五一,肖红叶.经济管理类统计学专业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J].统计研究,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