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图书馆职工安全范文

时间:2023-03-06 16:01:14

序论:在您撰写图书馆职工安全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图书馆职工安全

第1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质量;安全;管理

前言:在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中,工程质量的好坏将会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建设,一旦出现工程质量问题,便会导致许多的安全隐患和质量事故,其损失是无法估计的。因而,施工单位必须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把质量、安全管理看作是企业的头等大事。只有加强企业的施工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能力,才能够使整个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产品和成果得到保证,进而全面提高房屋建筑施工的综合效益。质量与安全管理是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之中的关键内容,它不仅会关系到单位、施工企业的利益,也会关系到国家、人民的利益,影响到国家、社会的和谐发展。也正是因为这样,我国房屋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及时的认识到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且结合自身的具体实际条件,寻求有效的解决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预期的建设目的,满足人们的需求。

1.加强土木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针对近年来我国的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的质量事故以及问题进行研究表明,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体系的不健全是导致工程质量问题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现代土木工程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应该根据自身的施工管理架构与工程流程构建基础,并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质量控制的完善,以建立起完善的质量和安全保证体系来保障质量管理体制的完善。每一项工程施工过程都要保障跟质量管理体系相适应,以满足工程的实际需求,避免传统施工质量控制体系不能满足工程实际情况造成的质量控制的不适应性。通过科学的质量和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促进土木工程专业的发展,保障工程施工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2.土木工程施工中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2.1重视程度不够,存在侥幸心理

部份施工企业在施工中对质量管理存在着侥幸心理,不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来分析,往往依据以往的习惯和经验来对质量进行控制,对工程质量管理一直放不到主要的位置,领导在意识上就不够重视,因此往往导致质量管理工作做不到位,在施工过程中监督力不够,从而为工程的质量埋下了隐患。

2.2片面要求工程进度,轻视工程质量

部分建筑企业在利益的驱使下,为了获得利益的最大化,在施工过程中,为了片面的追求工程进度,赶工期问题严重,这样往往忽视了对施工过程中质量的控制。施工人员在施工现场,只为求快速完工,而忽视了质量的要求,为图方便快捷违规操作的情况时有发生,施工人员多劳多得,因此为了赶进度,粗制滥造,把规范标准置于脑后,同时因领导对质量的不重视,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工作监督不力,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等情况,导致施工过程中质量缺乏控制,建筑产品无法达到质量的要求。

2.3细节处着力不够,管理不到位

在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过程中,无法把具体的管理措施落实到每个施工环节上,质量管理往往只做表面文章,没有在细节上做到位,这样对工程的质量势必会产生影响。

3加强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

3.1对设计图纸进行有效控制

在正式施工前必须要对设计图纸的意图和主要内容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不仅要检查设计图纸是否正确反映设计方案、计算是否正确、尺寸标注是否有误、选用材料以及施工要求是否合理"整体设计中各个部门的设计是否协调等!而且要审查其是否有细节错漏,还要考虑到应用于施工中是否合适,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3.2要加强工程施工企业人才管理与培训,促进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的实行。

3.3要通过严格的现场管理

为保障工程施工质量奠定基础,为工程技术参数"施工工艺管理奠定基础,保障工程施工质量处于受控状态,满足工程施工要求,施工监理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关键,质量管理部门要及时听取监理部门对主要关键部分的施工质量的监察报告,落实监理责任。同时,还要及时取样抽检,确定施工工艺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对于施工监理部门,要检查其监理工作是否有完善的监理工作程序,检查监理报告是否标准,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施工操作是否及时纠正。

3.4对原材料以及半成品的质量控制。

在原材料的监控中,要注意对进场的实物进行仔细的检查,包括相关的质保书"规格和性能等是否符合相关的规定,对一些特殊的原材料还要进行复试,需要小心保存的易潮"易碎的物品,特别是在运输和安装等搬动较大的工序中,都要加倍注意操作。另外管理人员要多听取设计人员对设计理念的陈述,多征询使用单位人员在宏观以及微观上的建议,使设计方案不断完善!相关人员要对施工效果进行抽检,发现问题,及时与监理人员联系,进行整改,避免工程纠纷和因工程质量造成的浪费、对原材料的采购以及施工程序的检验都要有详细的记录。

4.土木工程施工中安全管存在的问题

4.1建筑法律法规体系方面的问题

当前的颁布的法律法规中,有一部分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可以说有些法律法规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新形势发展基本需要,导致伤害事故行为缺少法律规范。因为法律人才与资源的短缺,导致立法工作不能和新问题同步的情况,在法律法规体系中出现的疏漏之处较多。

4.2建筑安全业绩评估方面的问题

当前对建筑企业开展的建筑工程安全评估,一般是政府安全检查执法部门用打分的形式来开展。一般来讲,国家开展安全大检查的一段时间内,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形势较好,但是在安全大检查之后,就会出现安全事故的再次反弹。

4.3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体系中的问题

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体系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并未彻底解决,管理体制还不十分完善以及多次反复性改革,为建筑安全生产管理产生了一定影响。管理职能相对来讲比较分散,效果大打折扣。安全生产管理职能与工伤保险分开,导致了双方在发挥工伤预防以及使用工伤保险提升安全生产水平方面,管理效果不佳。

5加强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

5.1对建设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施工企业应当制定并完善安全生产教育制度,增强安全意识,增强对安全事故的应急能力。同时,还应增加应急设备和救援物资的投人,防范于未然。定期进行安全演习,尽可能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5.2加强现场管理,做好防盗工作

可以建立专门负责安全生产的小组,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对施工人员的轮班、换岗等工作,认真做好人场教育;严格按照安全生产规定,对着装进行要求;必须认真听从指挥,不做违章的事等等

5.3做好机械安全管理措施

在良好的环境中使用机械,禁止违章操作,听从机械管理部门的指挥,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对机械的隐患要及时处理,制定详细的预防措施。

5.4完善安全保障体系

对工程建设的后期保障以及监督是十分重要的,这就需要一些监督部门和单位对工程进行质量检查,杜绝豆腐渣工程,杜绝偷工减料。完善安全保障体系,才能使企业加强责任心,对施工项目质量有一定的保障。

6.结语:

建筑工程施工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施工管理涉及很多方面的内容,因此必须针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安全生产,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才能真正的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建国.浅谈土木工程管理[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12,(05).

[2]田月华.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M].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

[3]李冬瑾.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质量过程控制[M].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

第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安全管理

高职图书馆作为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不仅是学校文献信息中心,也是大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也就是说,图书馆不仅有数以万计仍至百万、千万计的珍贵的文献资源,而且有众多的读者到馆借阅文献资源或学习。营造一个安全、洁净、舒适、温馨的图书馆环境,是高职图书馆工作的主要内容,如何保障财物以及国家财产的安全,确保每个进入图书馆的读者以及图书馆馆员的人身安全是高职图书馆第一要务和广大读者对高职图书馆的要求。因此,加强高职图书馆安全保卫工作势在必行。

一、高职图书馆安全保卫工作现状

1.安全保卫意识淡薄。安全保卫工作是图书馆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有不少的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对图书馆的安保管理和风险意识淡薄,认为图书馆的安保工作不够重要,甚至不少的馆领导也对安保工作不够重视,往往是计划的多,落实的少,一旦业务工作忙起来,安保工作就得让路,一旦经费紧张起来首先要压缩的还是安保。对安保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很少主动为安保工作做工作。

2.安全管理工作制度不健全。图书馆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责任是否明确,分工是否清楚,措施是否得到落实,是高职图书馆开展各项工作的前提。目前,有些高职院校图书馆安全工作制度不够完善,管理不到位,分工不明确,造成图书馆安全工作陷入被动局面;还有些高校图书馆尽管有了一些安全工作制度,但不够重视馆内安全方面的宣传教育及培训,造成一些馆员对图书馆安全管理制度知道甚少,对馆内安全设施及消防器材不会使用,甚至放置的部位都不清楚;也有些管理人员不知如何使用消防器材,一旦出现火灾,他们不知道如何逃生进行自救。有些高校图书馆很少拟定安全工作预防措施及消防演练应急预案,不经常督促检查各部门安全工作,即使检查了也不作安全记录,一旦出现安全事故,调查起来非常困难。

3.安保设施陈旧或不合理。目前有很多的高职图书馆都是由中专学校或由一些成人学校改制而成,造成图书馆基础设施不够完整,办公设备老旧,室内消防器材陈旧,有些高职图书馆书库室连消防栓都没有,更谈不上有什么安检系统及防盗系统。

二、加强高职图书馆安全保卫工作的主要内容及应遵循的原则

1.安全保卫工作主要内容。①防火工作。图书馆是人员集中最多的地方,也是大量文献资料存储的地方,文献资料都是易燃品,且电器、电子光盘也是易燃易爆的物品,如用电管理不当、电源老化短路或吸烟都会引发火灾,所以做好防火工作非常重要,而且是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②防盗工作。高职图书馆藏有大量珍贵文献、电子资源。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字化图书馆相继建成,对馆内硬件设施要求要高,因此对办公电脑、机器设备配置要求也高,一旦文献丢失、设备被盗,将会造成馆藏暂时或永久性缺失,因此做好防盗工作也至关重要。③防水工作。水对文献及电器设备危害极大。水渗入馆内往往有三:第一,在管理中没有关好窗而漂入馆内;第二,房屋顶面防水尚未做好,雨天房顶漏水浸入;第三,楼馆内自来水管或消防水管未接好或出现“小眼”而渗漏入内。因此防水工作不能掉以轻心。④网络安全。随着信息现代化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建成数字化校园是当今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来办公,通过网络来求知或学习,因此图书馆的业务管理及工作模式也相对改变,如文献传阅、电子图书查找或信息资源共享等都要通过网络。因此,图书馆依赖网络程度越来越大,受到网络病毒或其他攻击可能性也极大,网络安全受到严峻的考验。

2.安全保卫工作应遵循的原则。①积极主动原则。图书馆应克服对安全事故发生的预见性不足的缺点,从长远利益出发,通过有效的预警工作,及时发现和鉴别事故征兆,前瞻事故的态势。面对事故图书馆更要勇敢地面对,不能逃避,不可隐蔽,也不能沉默寡言和推三阻四。任何对安全问题的回避、遮掩都会阻碍安全问题的顺利解决,使事态越来越糟,甚至无法收拾。图书馆要提高防范与应对安全生产的思想意识,做到居安思危,这样才能未雨绸缪,从而具备对危机的预见性,以开放、坦荡的心胸,积极的姿态向社会和广大读者传达一个负责任的公众形象。②坚持不懈原则。高职图书馆应建立危机管理常设机构,长期担负危机预警和处置的重任,把安全预警纳入到日常管理体系中,以人为本,调动人力、物力和财力来确保图书馆的安全,并且保护师生的生命安全,尽可能地收集安全预警所需要的信息,做好预警工作,积极面对安全问题的持久性。

三、加强高职院校图书馆安全保卫工作的措施

1.加强馆员们的安全意识。在工作中,只有加强自我安全意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为不安因素,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怎样加强馆员们的安全意识呢?①图书馆要利用各种手段对馆员进行安全教育,通过开展张贴宣传画、开办安全知识讲座、定期组织进行安全演练,使馆员们正确掌握安全防范措施和消防应急逃生应变能力,将安全意识植入脑中。②在安全管理工作中,馆员们应发挥主人翁的作用,从身边小事做起,用规范的安全操作方式来教导学生,通过新生入馆教育,用安全事故案例来教育学生,使学生也注意安全,做好防范。

2.制订安全工作制度,建立切实可行的责任制。安全工作不是单一项工作,它受诸多方面的因素制约,要建立“安全工作责任制”。在图书馆安全管理中,要制定《图书馆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安全工作实施方案》、《图书馆安全工作责任书》、《安全员管理职责》等制度,通过制度来制约着馆内安全,使各方面安全工作得以执行和落实。只有建立有效的“安全管理责任制”,才能使安全工作得以规范开展,图书馆安全才能得以保障。

3.建立安全应急机制。安全应急机制是应对突发安全事件的。组织指挥,实施救治,以最快最好的措施将突发事件所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确保师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图书馆作为人员密集的地方,制定《图书馆消防应急预案》等应急机制非常之重要。另外请公安或消防员对师生读者进行安全知识讲座及消防演练,以提高他们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能力。

4.实行分工负责制,做到责任明确。在管理上做到合理安排,分工明确,分清主次,责任到人,逐级管理,层层抓落实,确保安全工作有序。各级责任人要定期对本部门进行全面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向领导报告,为领导提供安全工作决策依据。建立工作责任制,做到安全工作人人有责,杜绝一切不安全因素,消除安全隐患。

5.加强科学管理,提高防范措施。随着时代的发展,图书馆安全管理工作有待于提高。目前高校图书馆安全工作出现许多新内容、新问题,以往用人来看守及加装防盗网是满足不了现代安全工作的管理,因此在图书馆这个珍藏大量图书、电子图书及先进设备的场所,应需要配备先进监测设备来管理,用学校及图书馆内预警联运机制,做到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把关各库室的出入口,通过电子监控、红外线报警器等先进技术进行监测,腾出足够人力来做好前沿阵地的安全防范工作,将安全防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6.做好图书馆网络安全。自从进入到21世纪以来,全球化、网络化、信息化进程已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各高校图书馆也建立了自己的网络,自己的数字库。随之而来的计算机病毒、网络入侵对图书馆网络影响很大,那么如何应对外来因素侵蚀到图书馆网络呢?①做好病毒防范。要使用正规计算机软件,它不设制有任何插件及附属物,不容易被黑客找到漏洞,不随意上传、下载未经微软认证的软件。②对系统进行合理配置,对系统不会用到的服务及端口进行关闭,删除不需要的协议和服务,在系统中安装防火墙,用防火墙来对网络数据进行扫描,过滤非法数据,允许合法用户访问网络资源。③安装补丁,由于高校图书馆应用和系统软件存在许多漏洞,有些病毒就是利用系统漏洞来进行破坏的,所以安装补丁是很有必要的,保护数据,使系统不受损害。

加强高职院校图书馆安全保卫工作是一项综合性、长久性的系统工程,只要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制订各种突发事件的预案,针对不同的问题做出不同分析和判断,消除隐患,做到安全无事故,才能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更好地服务师生读者。

参考文献:

[1]周建华.图书馆安全管理探究[J].新世纪图书馆,2010,(2).

[2]安向前.高校图书馆安全防治机制研究[J].河南科技,2011,(1).

[3]杨敏.图书馆危机管理与预警机制的构建[J].晋图学刊,2010,(6).

第3篇

工技术, 探索混凝土施工建筑的特性及其工程质量管理和安全控制的问题。

关键字:凝土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安全控制

混凝土建筑施工是建筑施工的基础,要想保证工程的安全进行并达到建筑物应用的标准,这需要我们采取一系列的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质量管理与安全控制方法和手段。

1.混凝土施工特性概况及施工技术要点

1.1 混凝土施工工序产品的过程性

工序产品的过程性是指工序产品不直接构成建筑最终产品,工序产品可能仅是为制造建筑产品的临时支架, 如建筑模板支撑系统, 即便进入最终产品,如混凝土、钢筋等,亦必须与其它工序产品融合构成新的建筑产品,并由此造成工序产品的不可替换性。

1.2 混凝土施工工序的复杂性

这些工序工作面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 给施工质量管理控制带来困难。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 通常包括以下工序流程: 准备工作-测量与放样-模板架立-钢筋架立-埋件安装-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拆模、消缺等。这也给施工工作带来了巨大的能耗,因此这也需要大家格外重视的东西。

1.3 施工期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时变性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通常包括以下4道主要工序:1为浇筑上一层楼板而安装支架和模板; 2进行钢筋绑扎; 3混凝土浇筑;4拆除底层模板支撑。这4道工序构成一个施工循环, 每一次施工循环, 结构就增加1层, 这样周而复始地施工, 建筑就“生长”起来了。

施工阶段钢筋混凝土结构所具有的特性, 使以施工工序为核心的现行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模式, 无法避免工序产品因后续施工作业损伤而引起的建设工程质量降低。新浇筑的混凝土重力荷载以及施工活荷载, 必须通过模板支撑以及二次支撑传递到下面先前已浇好的一层或多层楼板, 在每一阶段, 施工荷载都由混凝土时变结构和支撑系统组成的临时承载系统承担, 这一临时承载系统的形状和混凝土材料性能与支模层数、施工周期密切相关, 其承担施工荷载随施工工序不断变化。

钢筋混凝土结构材料性能的时变性, 来自于早龄期混凝土中水泥水化反应还未完成, 混凝土未经充分养护, 早龄期混凝土强度和弹性模量尚处于发展阶段,随时间逐渐增长,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受力性能也随时间变化。建设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必须考虑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阶段的上述特性。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工序产品的易损伤性, 要求施工工序质量管理模式向施工循环转变;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组织设计必须考虑施工阶段的时变性特性, 加强技术设计, 强化概念设计。

1.4.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施工工序产品的易损性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工序产品的易损性是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期间, 前道工序产品作为后道工序产品施工作业的平台和支架, 受后续工序施工作业影响,其品质会遭受破坏。而且, 前道工序成果在后道工序实施后, 通常会变成隐蔽工程, 其缺陷不能及时识别;即使未隐蔽, 也会因混凝土的硬化成型, 使缺陷的处理异常困难, 同时还有其他一些间接或者直接原因,各种原因错综复杂,有时候有彼此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从而给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难题 。

2 .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管理与施工安全的探索

在工程项目中工程质量监控与管理是现场工程施工管理的核心与关键,是确保工程施工设计质量与预计目标得以实现的主要手段。在工程质量管理控制中,也是促进工程质量预期目标得以达到的主要环节,同时更是对于促进工程质量的提升与成本的降低的关键。在施工活动过程中, 项目部必须依法加强对建筑安全的管理, 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 采取有效措施, 防止伤亡和其他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2.1目标管理,完善质量保证体系

根据企业的自身情况和工程的特点,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科学管理方法,确定质量工作的目标,建立完善的工程项目管理机构和严密的质量保证体系 。在工程项目中,对于各种高新技术的引进 薄弱环节的控制都需要达到质量管理控制和设计要求往往在目前的工作中对于事前准备和事后控制都是较为薄弱的环节,因此在工作这就需要全面深入的进行总结与探讨 使得各种质量隐患和管理问题在施工中得到合理的解决。因此在工程项目中,设置工程质量管理是提高工程质量监督的关键,也是最为核心的环节。

2.2.混凝土施工工程中的隐蔽工程质量控制方法

就过去多年的工程实践分析总结得出,多数工程项目的质量隐患都处于隐蔽工程环节,在这一工程项目中,由于对工程技术要求高 监控难度大,这就造成了在工程项目中极容易被工作人员忽视。因此加强隐蔽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在对地基的验收钢筋混凝土以及防水层施工管管理控制。

2.3混凝土建筑施工中的安全管理

建筑施工安全是整个工程项目中的重点环节,安全是工程项目得以顺利开展的主要基础前提,也是目前工作的主要重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工程项目逐步复杂,施工影响因素也相互交错,造成了管理难度的上升和增加,也使得工程项目中极容易出现各种安全事故。确保安全目标实现的前提是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树立“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思想, 项目经理部应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就目前的工程项目施工分析而言,主要的管

理措施和方法有:

2.3.1 安全管理系统的要素

就目前的工程项目而言,构成安全管理的主要 要素即人环境与各种施工设备的严格控制与管理,因此在工作中只有通过对这三个方面进行全面有效的控制,才能够形成系统、科学、规范的管理措施和管理流程。

2.3.2 安全管理系统模式

在管理工作中要切合实际的制定出相关的工作指令施工工艺和施工管理制度,并通过这些制度和方式对工作人员的工作技术进行指导和控制 在工作中安全技术管理水平是社会发展的集中体现,也是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佳措施,因此需要加以总结和完善。

2.4.完善混凝土施工的概念设计

一个建设项目的施工,可以有不同的施工顺序;每一个施工过程可以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案;每一种构件可以采用不同的生产方式;每一种运输工作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和工具;现场施工机械、各种堆物、临时设施和水电线路等可以有不同的布置方案;开工前的一系列施工准备工作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

施工组织设计的繁简,一般要根据工程规模大小、结构特点、技术复杂程度和施工条件的不同而定,以满足不同的实际需要。通常由一份施工组织设计说明书、一张工程计划进度表、一套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组成。施工组织设计是工程施工的组织方案,是指导施工准备和组织施工的全面性技术经济文件,是现场施工的指导性文件。由于建筑产品的多样性,每项工程都必须单独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经审批通过后方可施工。

3.小结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是一个社会化企业化的问题,为防止质量与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在施工项目管理中,可以采取扩大其内涵,缩小其外延的作法 ,把握好工程质量和安全相关的活动。总之,随着建筑工程施工越来越广泛,也对设计、施工、监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施工企业必须不断提高自身技术与管理水平才能创造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C]. 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附录.1998

第4篇

关键词: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平台; GIS技术;数据库

Abstract:: public safety emergency response platform is based on GIS technology, GPS technology, computer simulation technology, video conferencing, communications facilities and command system,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for emergency emergency command of powerful features such as integrated platforms. This article details the public safety emergency platforms in the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database.

Keywords: public safety events; emergency platform; GIS technology database

[中图分类号] TM71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为应对国际性恐怖袭击事件、重大刑事事件、涉外突发事件、重大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群体性暴力事件、政治性骚乱等重大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威胁并做好预防性安全应急管理,2006年1月8日,国务院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作为总纲领在未来长时间内指导和推进国家应急体系建设和公共安全应急平台建设。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平台是基于GIS技术、GPS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视频会议、通讯系统、指挥系统、应急决策系统等强大功能集成的应急指挥平台。该应急平台由三个系统构成: 信息获取系统、应急智能系统和决策指挥系统。

信息获取系统负责应急平台中数据和信息的收集获取及管理。

从指挥中心性能和实时性要求较高的角度考虑, 系统软件体系架构采用了基于 C/S(Client/Server) 的标准三层架构, 包括数据层、业务层和交互层。运行流程如图1所示:

图1消防应急平台软件框架图

公共安全应急平台建设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综合城市中公共安全相关的各类信息,如:地理信息系统、危险源分布、救援力量分布、医疗救护、物资保障等等,并对其进行统一的存储和管理,以保证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相关职能部门可以利用应急平台迅速的查找相关信息和资源分布,并能依据应急平台的预案数据库和决策支持系统,通过计算机仿真模拟,从而得出最佳处置方案。

一、 数据库的组织

城市公共安全应急平台的数据库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一类是针对城市安全问题的公共安全专题信息数据库。

1、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用于组织和存储城市安全规划、城市安全管理、事故应急救援辅助决策支持涉及对象的地理位置、地理分布和尺寸信息等空间数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为公共安全应急提供强有力的空间数据支持,遥感数据、数字地形数据和 DEM 数据的迭加,可以更加直观和逼真,同时也为应急决策提供空间分析功能,辅助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主要包括城市地理信息数据库和公共安全相关数据库。以及等等。

a) 空间数据。空间数据采用 G I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系统来管理。主要包括: 城市 1:2000、1:1000 和 1:500大比例尺地形数据库、城市道路交通数据库、城市主要地名数据库、城市遥感影像数据库、建筑物数据库等等。

b) 公共安全相关数据。公共安全信息数据库采取空间信息与描述信息 (属性信息)一体化存储的模式,主要包括: 重大危险源数据库、安全重点单位数据库; 专业救援力量和社会救援力量数据库、城市消防栓数据库、医疗力量数据库、公安机构数据库、电力线路数据库、城市地下管网数据库、避难场所 (人防、广场、公园、绿地) 数据库、应急物资供应数据库。、天文气象数据库、法律法规数据库等等。

2、 公共安全专题信息数据库

公共安全专题信息数据库用于组织和存储自身存在危险性或有安全需要的对象的属性信息,此类对象是城市安全规划、城市安全管理和辅助决策支持等过程所关心的主要对象。它是整个应急平台数据库的核心内容,为安全规划、应急辅助决策、统计分析等安全工作提供强有力的资料支持。

公共安全专题信息数据库主要包括以下数据:灾害发展模型数据库、应急预案数据库、应急辅助决策数据库等等。

(1) 灾害发展模型数据库

包括地震模型、火灾蔓延模型、污染源扩散模型、人员疏散模型和火灾损失预测与评估模型。

a)地震模型

b)火灾蔓延模型

城市中火灾蔓延模型可以用元胞自动机理论来建立。元胞自动机理论在森林火灾模拟方面已有运用, Yamada、Takizawa等人和Xie、Sakamoto等人尝试运用元胞自动机理论来进行城市火灾模拟的研究。元胞自动机将城市划分成多个元胞。元胞的尺寸可设置为3m ×3m , 该尺寸可由Jirou 和Kobayashi 提出的公式估算得到。在风速V 条件下, 火传播的最远距离为

D/m = 1. 15[5 + 0. 5V/(m·s- 1) ].(1)

城市区域火灾蔓延主要受以下三方面的因素影响: 建筑因素、天气的情况和建筑区域的特性。建筑因素主要包括: 建筑的物质材料、楼层面积、通风开口面积、楼层的高度等。天气因素在此简化为对风速和风向的讨论。这些因素影响到火灾蔓延的方向、范围以及火灾蔓延的可能性等方面。建筑区域的特性主要包括空地大小和方位、房屋所处地面的坡度以及道路的情况信息。这些因素用来反映控制火势的蔓延情况。根据式(1) , 火蔓延影响到的邻居元胞范围可以由图2(a) 表示, 根据风速的不同, 影响范围会发生明显变化。W ij是风因素, 包括了风速和风向两个方面的内容。

图2火灾蔓延时受影响的邻居元胞示意图

模型中将元胞的状态分为5 个等级(0~ 4) , 分别为: 不可燃、可燃但未燃、已燃但不具备蔓延能力、剧烈燃烧且具备蔓延能力、燃尽。火灾是否发生蔓延, 可以从元胞( i, j ) 的状态是否从1 变到2 来判断, 判断依据可由火灾蔓延因子Fij来决定, 即

Fij = ∝(SijPij )Wβijp (tkl). (2)

其中: ∝是火灾蔓延速度调整因子; S ij 是建筑结构参数; P ij 为建筑的火灾木质率, 也就是将建筑可燃的部分转化为木材的比率;β为调整因子(β> 0) ; p( tk l) 表示元胞(k, l) 的火传播能力。除β外, 这几个参数值的范围从0 到1。

c)污染源扩散模型

d)人员疏散评估模型

人群安全疏散的判据是“可用安全疏散时间(ASET )”是否大于“必需安全疏散时间(RSET)”,灾害事故预测模拟可以给出这两个时间的长短比较。基于空间地理信息, 可对市区范围的人员疏散进行模拟, 同时选择避难区给出人群应急疏导和避难的优化策略。模型中主要用来计算建筑中的人员疏散到室外的时间可以用Togawa 经验公式来计算, 即

Tmove-b =N a/W effC+L m in/V r. (3)

其中: C 表示通过安全出口的疏散能力, 即单位流量, 一般取值为1~ 1. 2; N a表示建筑内的疏散总人数; W eff表示疏散出口的总有效宽度, 即建筑物的对外出口的总宽度; V r是人员运动速度; L m in为人员到出口的最短距离。街区步行疏散时间是指疏散到室外的人员步行疏散到避难区的时间为

(4)

其中: D i表示第i 条街道的距离, a 为交通影响系数, 与道路交通密度有关。

e) 火灾损失预测与评估模型

财产损失可根据火灾蔓延模型对应元胞的状态加以计算, 而人员伤亡以人员疏散模型计算的建筑疏散情况进行预测, 这样系统就可以对火灾在不同时间点可能导致的损失进行评估。火灾直接财产损失包括房屋、构筑物、设备和其他财产的损失, 在具体统计时, 按公安行业标准进行计算。

(2) 应急预案数据库

现有的大部分应急预案多数是传统文本式预案, 多按照统一的制式依靠经验制定,其科学性和针对性亟待提高。相对于数字应急预案有着缺乏火灾科学模型支持、形式枯燥、查询困难、表达不直观、可操作性差等缺点。数字预案吸取了现有预案的优点和长处,以应急平台为载体,利用数字技术与信息技术、火灾科学与安全科学技术、数据库技术、GIS技术、图像显示技术等现代技术,使得预案的制定和落实更为科学规范,通过完整的、科学的数据模型建立全面而具体的数字应急预案,其设计如下:

一方面,数字应急预案建立在应急平台的数据库系统、GIS 系统等基础上, 利用计算机技术将以往文本式的资料数字化, 通过分析应急预案的关键节点对其结构化, 形成有针对性的实战方案和预案实施指南。另一方面,数字预案把灾害科学应用到预案制定中, 通过灾害发展模型、人群疏散模型等对不同场景和条件下的科学计算, 对重点保护建筑或建筑群制定相应的预案块, 对于一个灾害场景计算出许多时间序列, 可以选择任意一个时刻灾害场景的情况和救援方案。此外,还可以在系统中事先假设灾害场景,通过数据库查看现场周边环境和建筑信息, 调用周边救援力量进行低成本、高效率的演练。

(3) 应急辅助决策数据库

应急辅助决策数据库是在数据库基础和GIS技术表现手段上提供的一系列辅助决策工具。它将灾害发展模型、人员疏散模型、火灾损失预测等模型, 与接警空间定位、最佳路径分析、应急力量调度与管理以及事故应急决策等指挥调度模式相融合, 辅助灾害数据处理、模拟分析、应急指挥调度及控制显示等功能, 提高从接警到处置灾害过程的效率, 快速确定灾害源、援救、疏散方案以及灾害蔓延范围, 从而提高决策指挥的现代化水平和整体作战能力。主要包括以下方面支持:灾害发生地点快速定位;周边环境缓冲区快速查询分析;责任救援队伍的确定;疏散路线、救援路线等优化确定;作战指挥方案的标绘。

二、 数据库技术构成

1、 数据库的优化

(1) Oracle 数据库的优化设计

Oracle 数据库的优化设计是 ArcSDE 高效运作的保障,也是整个平台运行效能的根本。Oracle 数据库性能的优化主要从内存分配、磁盘 I/O、回滚断、CPU 的使用等几个方面来考虑。

a) 调整内存分配

主要包括:数据库高速缓存区的度量和优化;库缓冲区的度量和优化;数据字典缓冲区的度量和优化;排序区的度量和优化。

b) Oracle 磁盘 I/O 优化

主要包括:优化表空间和数据文件;优化块和区间。

1.2. ArcSDE 的优化 和 Oracle 系统相同,典型的 ArcSDE 安装过程很方便,但没有经过配置和调整的 ArcSDE不会获得满意的效能。ArcSDE 的优化主要从 DBTUNE 表和调整空间索引两个方面来优化处理。

2、地形图的批量入库

在城市公共安全应急平台中,数据的多源、多尺度性是其重要的特征,同时也是为城市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提供快速、准确的辅助决策支持所必须的,因此建立一个通用的数据转换与批量导入模块就显得意义重大。而建立一个通用的批量导入功能模块,需要弄清楚各种 AutoCAD 数据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性,将共性的部分保留,存在差异的部分提炼出来供用户录入。

根据在实际项目的经验总结,AutoCAD 资料之间主要存在的差异部分的几个关键参数如下:图幅编码;图幅长、宽;要素的分层等。

在本系统中,该通用 CAD 数据导入功能模块,主要提供了远程数据和本地个人 GeodataBase 数据库的自由连接,用户可以自定义数据导入的各种参数和要素集名称。该模块主接口入下图 3 所示。

图3:模块主接口

3、异构数据的处理与更新

所谓异构数据有两种含义:网络的异构和数据格式的异构。本应急平台中数据源的格式繁多,有 DWG、Shp、Tab 和遥感影像图等等。尤其是 DWG 图形格式数据量巨大,它是建立空间数据库的基础。 而数据转换实际上就是将AutoCAD 数据中要素提取出来,分门别类的存入相应的数据表中的一条记录。但在数据转换前,先要将GIS 和CAD 这两种数据格式之间建立清晰的转化链接,合并一些同属性图层,清理不必要的冗余数据。对于不易实现的转换内容要做好处理,如:多边形在AutoCAD 中可能完全没有闭合,因此在转换前要首先通过人机交互或编制应程序来将图中明显的错误纠正过来,以免在转换时出现问题。数据转换的流程如下图4 所示:

4、 三位图数据的生成和处理

在城市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辅助决策中,城市大范围内的三维景观图对于决策的制定、以及救援路线的选择、救援措施制定都有很大帮助作用。因为它非常直观和形象的反映了城市的概况和面貌,包括道路、房

图4数据转换流程图

屋建筑、湖泊河流等等。三维景观视图既是反映城市的整体概况和面貌,又具有快速、实时、成本低廉的优势,

在城市公共安全应急平台的突发事件应急辅助决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对于三维图的可视化的实现,是利用ArcGIS 的ArcScene 控件来实现的。效果图如下图5 所示:

图5:三维可视化效果图

三、 总结

通过本文的研究,根据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的需求,研究和分析了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平台中数据的分类、组织和管理,并对数据库进行了逻辑设计和优化设计,实现了地形图的批量入库和城市大范围景观图的快速生成。同时,本应急平台可以从分布式的平台数据库设计与实现、模型库的设计等两个方面来进一步进行探讨和研究,并且结合应急救援和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实际,从理论和应用两个方面来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 1 ]李华东.基于GIS 集成化的消防指挥系统. 指挥技术学院学报.

[ 2 ]苏子林,陈章良. 中小城市消防通信指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电脑开发与应用.

第5篇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37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事业也在日益的发展与完善,但是由于我国能源紧缺,且人类对建筑行业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不得不促使我们加强对建筑节能施工工艺的研究,而混凝土工程是整个建筑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混凝土建筑施工中技术质量管理及安全控制的重要性,对其进行深入的管理,有利于保障建筑物的施工质量,有利于提高建筑资源合理利用率,有利于增强建筑企业经济效益。身为建筑管理人员,必须做到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断的总结和积累经验,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

一、混凝土施工的技术研究

1、混凝土的拌合技术

施工人员在对混凝土的拌合过程中,一定要明确搅拌程序的顺序,必须严格、严密、严谨按照拌合的要求对其原材料按水泥、石子和砂的先后顺序进行拌合,这样可以避免混凝土在斗底粘结。同时,要求严格按照配比数据进行混凝土原材料的计量,控制好搅拌的力度和时间,以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柔韧性。同时在具体实施项目是务必注意温度的控制,这对浇筑有着意义非凡的作用,可以使混凝土的质量得到最高的提升,对温度的控制方法有很多:一般来说从最早选择原材料时应该选择干性的混凝土混合材料,以此降低混凝土的水泥用量,水化散热不明显就可以控制温度;在捣实搅拌过程加碎石或者水的方法都可以起到很好的冷却效果,也可以有效控制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在采取措施降温的过程也一定要想办法进行散热的工作,建立多种散热途径才可以保障避免产热的同时保障散热的均匀。在模板浇筑过程中由于天气的不定性,要把握好拆模时间,避免出现裂缝,以此保证混凝土的温度不大于气温,保证项目施工的质量。

2、浇筑与振捣技术

为达到浇筑标准,浇筑前要对钢筋和模板进行检查,浇筑过程中掌握相关的技术要点。普通浇筑应保证混凝土下落高度小于3m,在分层高度的控制上,一般为插入式振捣器作用长度的1.25倍,如果振捣采用的是平板振捣器,则应该控制分层的厚度,不超过200mm,遇到分层分块浇筑,则需另行决定,整个浇筑工序尽量连续性进行,无法实现的部位及特殊情况发生时,留好合适的施工缝或暂停施工。

浇筑之后振捣要及时且快慢有度,快插慢拔的振捣方法能有效的避免漏振的情况发生,在同一插点应该持续振捣20-20S,当混凝土表面无下沉、无气泡,泛浆或者呈现水平为最佳。这样能最大限度的保证混凝土均匀紧密的充满整个模板,一般多用机械振捣方式完成,如工程量小或较为特殊的施工环境虾,也可采用人工振捣的方法。

3、混凝土施工的保养工作

在混凝土浇筑施工并且入模完成过后,应该对其进行合理的处置,加强对混凝土施工的保温养护工作,为使混凝土中水泥充分水化,加速混凝土的硬化,混凝土浇筑后应该及时洒水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还可以进行二次捣实或者抹压,防止表面溢出水分,或因曝晒、风吹、干燥、寒冷等造成的不正常的收缩、裂缝破坏等现象。在处理过程中,还要严格、严密按照技术要求对其表面进行找平、抹灰、打磨和夯压,以此来保证项目表面的施工做到切实的光滑平整、平实无缝、紧密严实。

通过对混凝土施工的保温养护工作,能够有效降低体积较大混凝土浇注块体的内外温差值,从而一定程度上降低混凝土块体自约束应力,不仅能够有效地降低混凝土浇注块体降温的速度,同时还能够有效地利用混凝土自身的抗拉强度,以此增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环境温度以及混凝土养护等多种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混凝土的强度,促使其在硬化的整个过程中得到补偿,规避混凝土裂缝的出现等。

二、混凝土施工环节的质量管理

工程施工管理是建筑项目中质量监控核心手段,是促进工程施工设计、质量安全以及经济效益得以体现的的重要前提。与此同时,对建筑物质量进行管理控制,还能提高工程质量的预计目标,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对建筑物进行施工时,管理部门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加强对建筑物质量安全进行监管的力度,实行安全施工责任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防止伤亡和豆腐渣工程等不安全事件的出现。

1、完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

依据建筑企业的自身特点和施工场地的环境变换,利用系统管理和科学管理的方法,建立和完善建筑工程的管理机制,促进建筑物的质量安全,在对建筑物进行施工时,我们需要完善施工人员的工作技能,并确保施工环节的安全,所以建立完善的施工管理体系,对整个混凝土施工进行严密的监控,是建筑工程最核心的施工环节,身为管理人员的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

2、混凝土施工工程中存在的隐蔽工程质量

就目前建筑行业而言,多数施工项目质量安全的隐患都是出现在隐蔽工程的中,在对建筑物进行施工时,由于施工人员操作的失误或对是技术的没有全面掌握等原因,造成了很多不容易被管理人员发现的不规范施工,为建筑物的质量埋下了很大的不安全因素。对此,我们必须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工作,在保障混凝土质量的同时为企业提供可用的新型施工人员。

3、混凝土施工的安全管理原则

保障建筑物的施工安全是整个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安全能有效的促进整个建筑工程的进度,是当前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的重点内容。随着我国经济改革体制的不断完善,施工工艺得到了不断的创新与发展,使得工程项目日益复杂化,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施工操作的工作难度,降低了建筑物自身的安全系数。对此,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必须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简建立“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工作理念,明确各管理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对大量建筑工程的管理体系分析之后我们得出提高安全管理效率的做法主要有以下两点:

(1)从目前的工程项目来看,安全管理体系主要由施工人员、施工环境和施工设备等要素构成,所以在对建筑工程进行安全管理时必须对三者进行科学、系统、全面、高效管理,规范管理措施,增强管理力度,保障施工过程的绝对安全。

(2)在建立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机制时,需要结合施工场地的具体情况,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并依据所确立的标准约束工作人员的施工技术和操作行为,促使建筑企业的人力资源达到最优组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4、混凝土工程的组织设计理念

对于目前的建筑工程而言,同一个施工项目可以采取不同的施工顺序、不同的施工材料、不同的施工工艺以及不同的运输工具和运输方法,但是我们在对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进行施工时,需要根据施工环境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组织设计方案,争取高效率的完成整个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指的是建筑项目的施工组织方案,它具有促进整个工程施工前的准备和提高施工技术等功能,是现场施工的重要指导标准。施工组织设计对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对其进行实施时必须经有关部门层层审核并通过后才能开始对建筑项目的施工工作。

结束语

房建工程作为建筑工程产品之一,以其工期长、建设地点相对固定、施工工序复杂等特点,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质量的控制不好把握。同时,由于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还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甚至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保证建筑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聂汾平.浅谈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J].山西科技,2010,(1).

第6篇

关键词: 膨胀土隧道; 膨胀土围岩; 快速施工技术; 支护对策

中图分类号: U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4-0038-02

引言

小河沟隧道是太兴铁路线上第一长大特殊膨胀性土质隧道,其起止里程为DK73+754~DK75+557,全长1803m,隧道地质条件复杂,表层土体(由细腻的胶体颗粒组成)竖向节理和斜交剪切裂隙密集发育,断口面光滑。施工初期膨胀土体多表现为强胀缩性、裂隙性、超固结性、强度衰减、遇水崩解、风化特性。随雨季期强降水,致使膨胀土体吸水至充填土体裂隙,土体膨胀变形,衬砌结构失稳,尤其是洞口段拱脚处渗漏水严重。洞身膨胀土围岩接近甚至超过塑限,部分土体呈硬塑状,大部分呈软塑状,局部流塑状,稳定性差,极易坍塌掉块。针对这种围岩变形大,施工难度高的膨胀土质隧道,施工过程稍有不慎,会严重危及施工安全。

本文以小河沟膨胀土隧道为工程背景,经过对其施工过程关键位置成功掘进与支护的经验总结,得出一套适用于膨胀土隧道初期快速施工与支护的办法。实践证明,采取的施工技术措施是科学合理的,确保了隧道在安全有序的环境下施工,顺利解决了膨胀土隧道关键位置施工难,支护处理难的问题。

1 关键段失稳特征概述

所谓关键段,就是指系统由一种状态转变或演化为另一种状态所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在通过或接近这个阶段过程中,某些变量从连续逐渐变化最终导致系统状态的演化或转变,即在关键段附近,控制参数或条件的改变将从根本上影响或改变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性质的现象。依托于本次膨胀土隧道的施工过程与膨胀土围岩的变形破坏特征,总结发现的关键段位置主要有洞口段、施工进洞75m与295m位置处。

1.1洞口段位置

小河沟隧道洞口于2010年6月24日进洞,进尺29米,掌子面施工至DK75+517时,由于2010年7月22日突遇季节性雨,土体增湿膨胀变形,于2010年7月23日诱发山体滑坡,洞口整体被掩埋。见图1。

1.2 施工进洞75m位置

小河沟隧道施工至2010年11月18日,施工里程为DK75+482位置时,掌子面出水突然加大,围岩整体向隧道净空滑塌,衬砌结构严重失稳。施工现场对掌子面进行封闭,稳定后实测出水量达到0.534m3/h。图2为破坏里程段衬砌结构裂纹图。

1.3施工进洞295m位置

小河沟隧道施工至2011年7月31日凌晨,其出口里程DK75+193~DK75+262.7段山体发生大面积坍陷、滑移(如图3、4)。塌陷滑移段位于黄土冲沟及浅埋偏压地段。在DK75+100~DK75+265段隧道左侧为黄土陡坡,高差约90m,其中DK75+248附近有冲沟一处。该段偏压较严重,线路右侧拱肩覆盖层较薄。

小河沟隧道在以上三个关键段的施工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膨胀土地区施工的共性与场地土质的理化特性,按照设计施工方案(三台阶七步开挖法)施工,致使施工过程出现数次规模不等的塌方、冒顶和围岩大变形等不良地质问题。因此,在后续施工中,针对场地土质的工程特性,采用了创新性的三洞五步开挖法施工工艺,取得了良好的实际效果,降低了施工作业中的工程风险。

2 关键段安全施工技术与支护

隧道安全快速施工的前提是保证其紧邻围岩的稳定,而围岩的失稳破坏往往是由于围岩应力和变形调整导致的结果,坚硬围岩由于强度高、变形小、稳定性好,对施工的影响小,因此在坚硬围岩隧道施工中更多考虑的是如何方便施工、如何高效的发挥机械的效能,在台阶高度、长度的选取等决策中主要考虑的是方便开挖、出渣和支护[1]。膨胀土隧道, 特别是地下水发育地区或季节性降水量较大区域的膨胀土隧道,应尽可能早的进行仰拱施工,使隧道衬砌尽早形成环向受力。隧道衬砌环向受力的形成是膨胀土隧道施工安全的重要保证[2-3]。而膨胀土围岩由于节理密集、增湿胀缩变形大、遇水崩解、稳定性差,开挖过程极易出现塌方等失稳现象,要实现膨胀土围岩隧道的安全快速施工,则必须更多地考虑施工过程中土体增湿围岩受力的调整以及围岩的变形规律,以确保围岩稳定。因此,根据膨胀土围岩变形的特征及其场地地质情况,合理选择开挖分部和开挖进尺,适时安排开挖和支护的各个工序,是膨胀土围岩隧道安全快速施工的理论基础。

对于膨胀土隧道的施工,水是隧道产生膨胀病害的主要根源,施工中需加强引排水,及时施做喷锚支护,封闭暴露的围岩,防止施工用水和水汽侵入岩土体,并切实按设计施做衬砌结构的防排水,防止地下水渗流对隧道结构造成破坏。加强施工用水管理,严禁积水浸泡软化围岩,造成围岩失稳。因此,结合场地膨胀土围岩的理化特性,采用了创新性的三洞五步开挖法施工工艺,辅以大锁脚、大格栅、大管棚辅以小导管注浆等辅助工法,在隧道施工进洞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实际效果。具体施工流程如图5。

其详细施工顺序为:

(1)上部弧形导坑①部开挖,在拱部超前支护后进行,环向开挖上部弧形导坑,预留核心土,核心土长度宜为3~5米,宽度宜为隧道开挖宽度的1/3~1/2。在拱部150°范围内施做十环10米长Φ108mm大管棚,并辅以3.5mm的Φ42双排小导管超前注浆,开挖循环进尺根据初期支护钢架间距确定,开挖后立即初喷3~5cm混凝土。开挖后及时进行喷、锚、网系统支护,架设钢架,钢架纵向连接钢筋增加一倍,间距为50cm,挂设双层钢筋网片,其主筋使用Φ32螺纹钢,构造筋使用Φ16螺纹钢,逐榀加设临时仰拱、竖向支撑及斜向支撑,在钢架拱脚以上30cm高度处,紧贴钢架两侧边沿向下倾角30°打设大锁脚锚管并与钢架焊接牢固,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2)开挖核心土②,架设上台阶临时仰拱I20a钢架,喷22cm厚C40混凝土。

(3)开挖左侧阶③:开挖进尺应根据初期支护钢架间距确定,最大不得超过1.0m,开挖后立即初喷3~5cm混凝土,及时进行喷、锚、网系统支护,接长钢架,在钢架拱脚以上30cm高度处,紧贴钢架两侧边沿向下倾角30°搭设大锁脚锚管,锁脚锚管和钢架牢固焊接,并架立阶竖壁钢架,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4)开挖左侧下台阶④:在滞后左侧阶2~3m后开挖左侧下台阶,开挖进尺应根据初期支护钢架间距确定,最大不得超过1.0m,开挖后立即初喷3~5cm混凝土,及时进行喷、锚、网系统支护,接长钢架,在钢架拱脚以上30cm高度处,紧贴钢架两侧边沿按下倾角30°搭设锁脚锚管,锁脚锚管和钢架牢固焊接,并架立下台阶竖壁钢架及下台阶左半幅临时仰拱,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5)开挖右侧中下台阶⑤⑥:按照开挖左侧中、下台阶的方法进行开挖右侧中、下台阶,开挖进尺应根据初期支护钢架间距确定,最大不得超过1.5m,中、下台阶错开2~3m,开挖后立即初喷3~5cm混凝土,及时进行喷、锚、网系统支护,接长钢架,在钢架拱脚以上30cm高度处,紧贴钢架两侧边沿向下倾角30°搭设锁脚锚管,锁脚锚管和钢架牢固焊接,并架立下台阶右半幅临时仰拱钢架,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6)开挖隧底⑦:每循环开挖进尺长度宜为2~3m,开挖后及时施作仰拱初期支护,并及时施作仰拱。

(7)施工中加大预留沉落量,拱部预留40cm沉落量,边墙预留30cm沉落量。

通过对革新性三洞五步开挖法与传统三台阶七步开挖法支护结构与参数改变下量测数据的对比(如图7),终使膨胀土围岩体积与应力的反复变化对衬砌结构的连续性破坏降到了最低(如图6),亦说明了我们所采取的支护参数和创新性施工工艺是科学合理的。

3 安全施工与支护技术要点总结

3.1突出天然含水量的影响

膨胀土遇水膨胀的决定性本质因素是组成膨胀土的特殊的物质成分和结构特征,而水则是直接导致膨胀变形的重要因素。一旦土体增湿膨胀,即当土中原有的含水量与土体膨胀所需的含水量相差愈大时,则遇水后土体膨胀变形愈大,而失水后土体收缩愈小。如此反复,会对衬砌结构的稳定性造成不可预估的影响。

3.2注重基底及二衬的结构强度

针对以往隧道底部出现的超挖、欠挖等造成的不均匀沉降、高速列车运行过快对底部附加应力的增加,以及列车长期运行的振动作用,对膨胀土隧道基底及二衬要提前、及时施做。基底宜采用仰拱结构,喷射厚度要大于拱墙厚度;二次衬砌要减少大跨度混凝土结构造成的收缩裂缝。同时增大初次衬砌与二衬的结构厚度。

3.3调整围岩预留变形

隧道内的预留变形量是指围岩荷载引起的下沉量或变形量,也指比设计位置预先提高的量。预留变形量的大小,受地质、开挖方式、支护构造和材质、开挖之后到衬砌之前经过的时间等因素控制,所以宜结合实际情况,采用适合于现场条件的最小预留变形量。隧道总变形以预留变形量控制为主,同时加强肉眼观测,确保洞内施工安全。

考虑到膨胀土体吸湿后其体积的变化与土体内部吸力的丧失、衬砌结构的受力变化,施工场地的预留变形量不能只是针对钢支撑做保险计算,在衬砌施工时,为防备模板与衬砌结构的整体下沉或内挤,需要将预留量做适当放大。

3.4强化工序流程衔接

膨胀土隧道施工过程中, 应做好各工序间的有效衔接工作。开挖完成后宜及时组织钢架、超前支护、钢筋网、喷射混凝土、系统锚杆、锁脚锚管施工,避免因膨胀土围岩暴露时间过长或侵水膨胀而导致变形过大,增加治理的难度与费用。同时,考虑到膨胀土围岩的变形是随时间变化的一个过程,膨胀应力是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施工过程宜加强工序的有效衔接,缩短土体增湿膨胀变形破坏所需时间,即要突出体现一个“快”字,规范施工管理,强化流程衔接。

3.5加强围岩变形监控

监测量测是“新奥法”施工的核心技术之一,尤其是在软弱围岩及特殊性土施工地段,通过现场监控量测,监视围岩变化状态,了解初期支护受力情况,确保施工安全,同时掌握围岩变形规律,确认或修改支护设计参数与施工顺序,合理安排施工工艺。

结论

本文通过对太兴铁路小河沟膨胀土隧道施工实践的总结,较详细的阐述了关键段位置附近膨胀土隧道洞口端与洞内的快速施工技术与支护对策,总而言之,膨胀土为我国较特有的土质,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地质灾害[5]。隧道工程是目前控制交通路线紧张局面的有效方式,也是国家投资的重点项目。为了保证隧道结构的使用性能,在施工期间需要注意对“关键段位置”问题的处理,通过合理的施工技术与快速支护方案来增强隧道的使用性能。

参考文献:

[1] 黎锡贵.浅谈膨胀性土隧道洞口段快速施工技术[J].河北企业,2007:72-72.

[2] 郝中海,李文杰.膨胀土隧道施工技术要点[J].公路交通科技, 2002,19(6):102-104.

[3] 翟建国.膨胀土隧道施工技术[J].铁道建筑技术,2009(1):149-152.

第7篇

关键词:深基坑,风险识别,应急措施

中图分类号:TV551文献标识码: A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苏州市吴江区学院路以北,励志路以东。+0.000相当于85国家高程基准3.100米,本工程地下人防由苏州市天地民防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部经济中心工程由苏州工业园区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设计。本工程总建筑用地 14883.5平方米,建筑总面积 57209.97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 44522.57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 12687.4平方米。

总部经济中心地上24层,地下1层,本工程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防水等级为二级,地下工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应采用防水混凝土,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

2基坑开挖安全全面管理措施

2.1前期准备工作

为确保施工质量、安全、搞好文明施工,根据场地环境位置、项目特点及施工顺序,根据总平面图要求做好水电布置,修筑临时道路,基坑开挖施工前,首先做好基坑四周地面硬化工作。搭建临时设施,清除现场障碍,搞好场地平整和围护工作。开挖过程中,随时对渗漏水点进行处理,避免造成地下水大量流失导致水土流失。

2.2基坑设计说明

基坑面积约为17500m2,周长约为600m。基坑非人防区底板底标高为-6.05m(含垫层),人防区底板底标高为-7.15m(含垫层),坑中坑深度为1.60m。基坑主要挖深为非人防区3.85m(西侧5.45m),人防区4.95m。约为17500㎡,周长约为600m。基坑非人防区底板底标高为-6.05m(含垫层),人防区底板底标高为-7.15m(含垫层),坑中坑深度为1.60m。基坑主要挖深为非人防区3.85m(西侧5.45m),人防区4.95m。

西侧采用钻孔灌注桩+双轴水泥土搅拌桩坑内加固的支护形式。其他三侧采用自然放坡+双轴水泥土搅拌桩重力式挡墙的支护形式,其中北侧重力式挡墙既起支护作用又起道路加固作用。坑中坑采用双轴水泥土搅拌桩重力式挡墙的支护形式。

2.3坡面喷锚支护

人工修坡,顺坡铺设1目钢丝网,每2.00米用200mm 长Ф6钢筋斜插土中固定。面层细砼级配为1:2:2,细砼强度等级为C20,喷射厚度为0.10m,坡顶外翻不小于1.00m。

2.4基坑开挖工艺流程

土方开挖必须在深搅桩养护到龄期后进行。开挖拟采用“中心岛”式开挖,即先沿基坑边线指定位置开挖,坑中间的土便自然形成了“孤立岛”,这样给护坡的施工创造出作业面。在基坑边开挖时采取分段跳挖的形式来施工,以提高土体白稳高度,严禁边坡超挖及连续长距离大范围开挖。在坑内“中心岛”附近,为中心开挖区,可自由开挖。基坑挖至最后时预留一条坡道,宽度约6m,挖掘机随坡道后退并将坡道土挖运场外。

拟采用3台履带式反铲挖掘机、12辆自卸汽车,配合清运土方辅助人员进行开挖施工。施工顺序拟从北向南进行。根据工程土方量及基坑开挖深度,土方开挖拟分2层均衡开挖。土方开挖过程中与坡面挂网喷浆作业配合,减少相互干扰,做到工序衔接紧密。

土方开挖时严禁重型车辆在深层搅拌桩上反复碾压,应注意支护体系,严禁碰撞或破坏。土方应分层开挖,严禁一挖到底。当位移量或沉降量超过警戒值时,应停止开挖,如有必要须及时回填,以控制位移量和沉降量。为确保挖土过程中不碰撞采用的工程桩,将安排专门施工指挥员,根据实际桩顶标高及时指挥挖掘机控制开挖深度。

做好基坑内、外的排水是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关键。土方开挖阶段的排水沟在基坑内和基坑外分别设置。坑外排水沟在土方开挖前设置。随土方开挖方向,基坑内沿四周设排水沟,并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集水井,排水沟采用砖砌,集水井采用钢筋笼包钢丝网,周边填石子的办法做成,随挖随设。基坑内积水通过明沟排入集水井,坑内集水井的直径应大于0.5米,深度应超出挖土平面深度1米左右,布置在基坑的四周,与深搅桩距离大于2米,防止水浸泡深搅桩而影响强度。构造和坑外集水井相似。基坑中集水井内积水由潜水泵抽出汇入统一的排水系统,集中排至市政下水道,使基坑内保持干燥。

3基坑开挖风险识别及防护措施

3.1基坑开挖突然涌水的防护措施

基坑突涌或管涌等问题的产生,是基坑之下的承压水作用,基坑开挖减小了含水层上覆不透水层厚度,承压水头压力顶裂或冲毁基坑底板。因此,当遇到基坑突涌、管涌等问题时,不能采用井点降水降低承压水头,应采用地基加固方法,即根据地层透水性和流动性,在泌水性较大的围护结构外侧,采用旋喷桩、或水泥浆、化学注浆法做成防水帷幕,严防围护结构缝隙水土流失和围护结构底部管涌,防水帷幕在坑底以下的插入深度务必满足抗管涌的安全要求,并配备备用的40米扬程水泵,确保基坑不积水浸泡。

2.2突然流砂的防护措施

在细砂、粉砂层土中往往会出现局部流砂或管涌的情况,给基坑施工带来困难。如流砂十分严重则会引起沉降、支撑失稳。

流砂一般发生在围护结构附近,如果设计围护结构的嵌固深度满足要求,则流砂的原因一般是由于坑底的钻孔桩出现较大的孔洞,出入口支护排桩中再现断层或由于排桩间距较大,其后止水帷幕又出现漏桩、断桩或孔洞,造成流砂通道所致。发生这类流砂,一般范围不大,采用围护外侧增设旋喷桩止水帷幕的方法处理。如果流砂十分严重则在支护墙前面打设一排钢板桩,随后在钢板桩与围护桩间进行注浆。打入的钢板桩底超过流沙层1米,钢板桩的打设宽度比管涌范围较宽3~5m。

3.3防变形措施

主要防止基坑支撑失稳造成围护结构严重位移,导致周围建筑物变形、下沉、开裂。防止基坑钢管支撑失稳措施为:

开挖至支撑位置后,立即按设计位置采用两台吊车架设支撑。钢管支撑壁厚不得小于设计规定厚度,钢管材质符合要求。钢支撑架设后及时用两台千斤顶施加预应力,达设计吨位105%后保持压力10分钟,经检查无变形后加塞锁紧楔块。架立时端头与座板应密贴,防止偏心受压。

基坑开挖后,要注意观测是否有基坑底面回弹隆起的情况,一旦发现,要立即停止施工,人员、机械撤离基坑,并进行堆料反压,同时向监理、业主及设计单位上报。

3.4变形监测

基坑开挖基间要加强加密对围护桩的位移、变形、侧土压力支撑轴力和围护结构周边土体的侧向变形,地面沉降、孔隙水压力和地下水位等项目的监测。加强对地下管线沉降与位移的监测,并密切注意基坑周边30m范围内的地表裂缝开展情况,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确保基坑开挖的安全。

3.5支护结构失稳应急措施

若土方开挖过程中出现局部坑壁位移过大,坑边出现裂隙等情况,应及时暂停土方沿基坑纵向的开挖范围,采取增加钢支撑等措施控制变形开展;若变形发展迅速,应立即回填土方,阻止变形进一步扩大,待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后方可继续开挖;

若在土方开挖过程中出现钢管支撑挠曲变形,应根据支撑轴力监测数据反馈结果,采取增设钢管支撑分担受力,防止出现钢管崩脱事故。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钢支撑轴力的监测,并根据钢支撑预应力损失情况及时补充施工加预应力;

若土方开挖至基坑底标高时支护结构监测数据已达报警值,应加快垫层砼及主体结构底板施工进度,并将垫层和底板砼浇注至支护结构边;

如在拆除支撑情况过程中出现变形较大,应根据变形以及相邻两仓末拆除支撑轴力监测情况采取增设钢管支撑措施,加强侧向约束,使拆撑后变形趋于稳定,保障主体结构的顺利施工;

对于发生变形较大的区段,应及时卸除相应区段基坑顶部的材料堆载,并合理安排施工机械的停滞位置,控制支护结构变形的发展;

4结束语

基坑工程技术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适用于各种各样的基础工程施工中,随之而来的是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带来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由于深基坑施工环境更加复杂,施工场地更加狭小,由于种种原因,基坑塌方时有发生,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事故,社会影响严重。项目部必须派专业技术人员,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跟踪,对遇特殊情况,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或向设计、监理及建设单位反馈,做到信息化和动态施工,确保深基坑开挖施工安全。

参考文献

[1] JGJ120-99,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S]。

[2] GB50330-200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