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2 15:09:50
序论:在您撰写德育操行自我总结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在班级管理中,我大胆地任用班干:任用班委干部7人、团支部干部3人、科代表7人、小组长7人、管门窗1人、管桌凳1人、管电视柜1人……班级管理人员共29人。我倡导的是“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事做”,学生是班级的主人,这样,班级工作井然有序,培养了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及独立工作的能力。有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人生理想,有了正确的指导思想,还只是自我教育意识形成的思想保障,中学生有自己的思维,有自己的学习、生活习惯,遇有特殊情况就会出现一些反复,他们头脑中的自我教育意识尚经不起外界的诱惑或挫折的打击,所以要巩固前期教育成果,还需要跟上必要的中后期教育,注重教育的适时性、长期性。
二、中后期教育
形成一个完整的、行之有效的自我管理体系,引导学生能运用“道德修养法”,这是培养学生形成自我教育意识的主要手段,此外还需加强“知”“行”的强化手段。教师指导学生按照学校、班级的规章制度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进行常规性的训练,以培养加强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顽强的意识品质和严格要求自己的良好习惯,它尤为适合独立性和控制力差的学生。从高一年级开始,建立自我管理体系——值周班委和值日生制度,将班级工作分为劳动、卫生、纪律、出勤、日常行为和其他工作等六个方面,设立各负其责的值周班委和值日生制度,行使监督权力,并认真做好班务日志记载。制定了《操行评定条例》,将以上六个方面分别列成细则,按照条例分别对每一个学生进行量化积分,一周总结公布一次。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班级工作在高一下学期基本形成完整体系,这套自我管理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是“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德育过程表现为“提高认识、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培养行为习惯”,而这四个方面在发展方向和水平上处于不平衡状态,表现出“情通理不通”,或“语言的巨人,行为的矮子”等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在德育过程中可以具有多种工作开端”,因此,在不断完善上述管理体系的同时,还要善于引导学生会运用“道德修养法”来强化自我教育意识。所谓“道德修养法”,就是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经过自觉学习、自我反省和自我行为调节,使自身品德不断完善的方法。曾子的“三省吾身”、荀子的“日参省乎已”、孟子的“自反”“自强”等都是通过反省修养来提高个人的思想品德。其主要方法有:
1.读书法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溶化。”在班级工作和日常教学中,我利用班会课,给学生念一些文质兼美的课外读物、时事资料,同时鼓励他们到图书馆阅读,并要求他们坚持做读书笔记,用佳作展览等方式激发其阅读兴趣,从大量有益的书籍中汲取自我教育的精神养料。
2.自我评价法自我评价是指个人将自己的人格或自己的认识、行为与他人比较,与各种模范品质行为比较,进行自我评价的方法。每学期开学初,每一个学生都订出《学习计划》,我给他们装订成册挂在教室。半期后,作“半期自我总结”,学期结束前作“期末自我总结”,并且由班委对每一个学生进行操行评定,当众公布。另外,由团支部组织了“爱护我们的家园”“告别不良行为”“谈谈我们这个班”等主题班会。通过这些方式使学生做出正确的自我评价,更好地进行自我调节,是提高自觉性和主动性的内在稳定动力。
3.榜样示范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高中学生善于模仿、崇拜英雄人物、伟人,可以让他们从实实在在的英雄形象和身边熟悉的模范人物激励自己。我在班会课上讲述历届的优秀学生和高考佼佼者。我还提出“从班主任做起,从班干团做起,从‘我’做起”的要求。榜样示范具有激励和导向作用,是进行德育一种生动有效的方法。综上所述,围绕自我教育的德育方法具体内容概括为:(1)实际锻炼。这是教育者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际锻炼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的方法。(2)陶冶教育。这是教育者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和自身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以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3)指导自我教育。这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自觉学习、自我反思和自我行为调节,使自身品德不断完善的一种方法,即自我修养法。(4)品德评价。这是通过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做出肯定或否定评价,促使其发扬优点、克服缺点,激励其不断上进的一种方法。
德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任务是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观来教育学生,与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结合,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长期以来,高校都是实行的“学校抓院系,院系抓年级、年级抓班级”的德育管理和考核模式,这种模式或许与学年制是相适应的,但实行学分制后,高校的德育工作在管理和考核上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各方面都面临着巨大挑战。在传统的高校德育考核体系中,德育的考核工作主要所依据的就是班级这一载体完成的。这也是因为在学年制的状况下,一个班级的教材是统一的,课时是统一的,考试是统一的。因此,班级是一个有着良好稳定性的群体。实行学分制以后,学生在选择专业、课程、进程、教师等方面有了更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班级成员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一定的离散性、流动性,经常出现同班不同学、同学不同班的现象。班级弹性增加,学生与老师的关系没有以前那么紧密,传统班级的集体观念弱化,这就给以班级为主要载体的传统的大学德育考核模式带来许多新的问题。
在学分制实施的背景下,传统的高校德育考核体系的全面性难以做到。这是因为在学分制下能够自主选择学习,促进学生的兴趣爱好,满足学生的求职欲望,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是学分制度本身就具备一定的功利性,就会导致学生在选课的时候偏离最初的方向,容易走上急功近利的道路。而考试的公平、公正以及质量问题逐步提上议事日程。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学生的思想和学习的压力不断提升,导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学生由于受学分制的严重影响,使得德育考核容易出现知行脱节现象。对大学生的德育考核无怪乎分为两种:一是学生学习完德育课程之后所进行的课程考试;二是对学生在校期间所进行的操作考核。老师在衡量与检验学生德育成绩的时候大多是以卷面考试成绩为准,很少去关注学生在平时的作业成绩和课堂的表现,很少参考学生生活中的道德表现;而学生的操行考核仅仅是通过学生参与活动的表现以及好人好事等表现来决定的,很少会参考德育课考试成绩。因此这两种德育考核形式造成学生学习和实践是处于分裂状态的。正是在知与行隔离的两种考核形式中的分别考察,就很难准确的全面地评价学生。
2学分制下高校德育考核体系的创新设想
针对当前学分制背景下,我国的高校德育考核体系存在的诸多问题,非常有必要创新高校德育考核体系,整合德育资源,实现德育工作的全面发展。
2.1创新德育考核的内容和形式德育考核在内容上主要包括德育课学习、德育活动和日常行为与交往方面。在以后的德育考核中,我们可以在整合现有内容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以前对德育课程的考核都是凭借考试成绩,现在可以加大对学习态度、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多方面综合考察。在德育活动方面我们可以加入参与的积极性、心得体会、工作职责等内容。在日常行为与交往上可以加入应对突发事件的见义勇为、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等内容。在道德考核形式上,不能仅仅局限于过去的课堂考试,还应该加大道德实践和学生操行等考核的比重。从而逐步形成完善的德育考核体系。各种形式多样、协调互补、统一组织以及科学的管理都将避免各种考核形式的脱节,逐步形成对受教育者全面而统一的考核。
2.2创新德育考核的方法传统的德育考核办法比较单一,一般都是以德育课的考核成绩为标准。在德育考核中,可以实现考核主体的多元化。一改过去那种老师说了算的旧传统,可以建立由老师、学生、社会等多元考核机制。在考核方式上也可以实现多元化。如实现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是对对象德育行为的数值量化评价,定性评价是对象给予明确的评语评价;实现自我评价与民主评议相结合,自我评价是指评价对象对照德育评价标准,按照德育评价的要求,对自己的日常德育行为表现进行评价与鉴定的方式,是评价对象自我教育、自我总结、自我培养、自我提高的过程,实现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民主评议是评价者们对照评价标准,依据对评价对象的日常德育行为表现的观察进行评价与鉴定的方式。只有实现考核方式的多样化,才能真正全面有效的反映学生的德育情况。
2.3创新德育考核的标准哲学告诉我们,认识必须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德育考核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有效性都必须经得起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的检验。因为,德育考核的内容以及德育素质的内涵都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作为价值尺度的德育考核标准,也应该根据主客观因素的变化而变化,根据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动,并保留着科学合理有效的考核指标,增添体现时代精神的考核指标,并淘汰过时考核指标。如针对当前高校普遍存在德育知行脱节的状况,德育考核必须考虑删减“知道”方面的指标,至少也要大大降低其比重而要增设“体道”方面的指标,并相应提高其比重。
【关键词】班会课 自我管理 模式探寻
班会课作为巩固的班级凝聚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进行班级管理的重要阵地。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开展自我管理、进行自我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可以提高教师的班级管理效率,减轻教师的班级管理负担。但是从现状而言,乏味的班会课成了教学中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结合我校研究的四川省重点资助金课题《普通中小学“班会课”课程化建设实践研究》,及自己在班主任工作的一些实践经验,谈一谈针对小学阶段如何利用好班会课这块阵地,提高德育效能。
一、现有班会课容易出现的问题
1. 阵地缺失,利用不足
我们的班会课大多由班主任执教,而班主任老师又多兼任了语、数、英等主要学科。更大的教学压力使老师并没有充足的时间与精力准备班会课,班会课多被上为了“说教课”“批评课”,甚至“文化课、自习课”。这样的班会课对学生来说乏善可陈,德育效能大大降低。
2. 形式单一,脱离实际
当班会课成为班主任的“说教课”以及少数班干部的“表演课”后,其他同学就成了这堂班会课“配角”,缺乏大多数学生的参与成了很多班会课的通病。老师和学生间、学生和学生间思想难以得到交流和撞击,更难以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和共鸣。只有在班会课上让全体同学都参与进来,我们的班会课才能真正坚守住德育教育的阵地。
3. 缺乏计划,不够系统
我们的班会课不像语文、数学课那样,每节课都能通过具体的教材载体,对学生进行教育,所以老师们在备课时就很难系统地规划出每一学期的教学内容,教学缺乏针对性,就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
二、班会课开展的模式探寻
班会课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之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班会课不应该是“老师”的班会课,应该把课堂交还给学生。所以,我在班会课中力求探寻着由学生自主开展自我管理的教育模式。自我教育能力是指学生自觉主动地把社会要求的思想道德规范在内心加以理解和体验,并通过实践转化为自己比较稳定的自觉行为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以学生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班会课模式在我们的探寻下形成。
1. 学生总结――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让学生成为德育工作中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的主体。学生通过对班级工作的自我总结,完成自觉监督、自觉落实、自我批评和自我教育。鼓励学生自我指导与自我表扬;也提倡学生自我批评,帮助成长。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模式,可以培养学生在班级的主人翁意识和参与意识,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了。班主任老师要巧妙地利用班会课这个平台,让所有学生参与班级管理,融入班集体,利用集体的力量来建设一个相互帮助的和谐班级。
2. 教师评价――树立榜样,多夸少批
无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班会课,班主任都要及时总结,在总结与反思中可以更好地深化教育目标。班主任老师应注意自己的主导地位,把握教育的契机,通过多树立榜样,在班级聚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批评时以谈现象为主,及时总结和深化德育目标,让班会课起到真正的教育作用。
3. 多样引领――丰富形式,及时引领
作为小学生,简单的说教显然不能起到明显的教育作用,所以多样的引领方式也是教师成功进行德育教育的有力推手。在实践中,我归纳总结了以下几个效果明显的引领方式。
(1)故事引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 :“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 生活所自营, 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 生活无时不变, 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小小的故事往往蕴含着无穷的思想与智慧。运用故事,让孩子在成长历程中得到启蒙。在进行课题研究时,我们搜集了很多有利于德育教育的小故事,并进行了整理分类,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引领。
(2)游戏引领。对于低段学生而言,这是最喜欢的引领方式。比如“长勺喝水”“车轮滚滚”等等。这样的游戏既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其中,又非常有趣味性、教育性,让我们的班会课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下开展,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3)案例引领。德育即生活。在生活搜集各种鲜活的案例作为对学生的引领。可以是学生身边的鲜活案例,可以是书报、电视上的人物事件。
(4)榜样引领。“树立远大的理想”“从小立志成才”等内容非常的抽象,只有选取一些接近生活榜样的素材,才能与孩子们产生共鸣。所以,在开展班会课时,我们还尝试为孩子们建立榜样的作用。如:抗震小英雄林浩、“神十”的宇航员们……同时,身边的榜样也很重要,如每周的操行评比明星等。
工作中,我们还总结了 “活动引领”“与专家对话”等方式。不管是什么方式,其最终目的还是要学生喜欢并乐于接受,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提高班会课的德育效能。
总之,“精心设计班会课,认真上好班会课,积极探索新模式”是我们开展这次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寻求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德育阵地是我们不断努力的方向,我们也将继续沿着这个方向研究和探寻。
【参考文献】
[1]邓月珍. 改革班会课管理模式 提升班会课德育效能[J].教育导刊,2010(04).
[2]崔卫东.构建学生“自主管理”模式 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0).
一、结合学校实际,建立科学评价体系
要搞好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就必须建立一个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而建立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关键是需要一个根据评价目标建立起来的评价指标体系和一个评价标准体系。我校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从六个方面展开。
1.认真落实思想品德评价工作。思想品德评价对指标体系的建立相对比较容易,因为国家颁布的有关德育大纲或德育纲要中不仅有德育目标的总体目标,而且有分阶段的德育目标体系。上级部门下发的思想品德评价表就是根据德育大纲提出的目标和内容的要求来建立的,每学年进行一次评价,初中阶段共进行三次评价,我校严格按程序落实这项评价工作。开学初利用班会对思品评价表进行学习,使学生明确努力方向,评价时,开展评价学习,严格按要求评价。对“五无”评价,即无班主任签字、无班主任评语及等级、无折合分(折合分=自评分×10%+互评分×20%+师评分×70%)、无校长签字、无评价日期。学校政教处不予以审批,学校对学生德评不达优秀的不予评优,不合格的限期改正。由于我校对学生思想品德评价严格操作,班主任和全体学生都很重视,评价效果良好。我们把思想品德评价作为我校评价体系中的第一项重要内容。
2.开展家长评定学生思品活动。评价内容分为“理想前途”、“心理健康”、“自尊自爱注重仪表”、“真诚友爱礼貌待人”、“勤劳俭朴孝敬父母”、“严于律已遵守公德”五大块,共25条标准,表现分为“优良”、“中”、“差”三个等级,分别按4、3、2分计分。评价表下设有家长寄语栏。每学期开展一次评价活动。家长对这项评价活动非常赞赏,同学们也因为家长要对自己进行思品评价,平时在家、在学校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步养成,同时我们班主任的教育效果也能够通过家长对学生思品的评价得到一定体现,学校也通过这项评价作为衡量班主任工作的一项指标。(见附件一)
3.建立学生成长卡。评价对象是个别自制力差的学生,评价以每周一张表格的形式,每节课由学生持成长卡找任课教师评价,评价分为三个等级即优(A)、良(B)、待改进(C)。每周自己和班主任进行小结评价,并把信息反馈给家长,家长签好意见,反馈给班主任。这样通过成长卡的评价,这些平时自制力差的学生不断改进缺点进步十分明显。像我们初一年级一些行为习惯差的同学,如C一5班廖勇吉、蒋金洲,C一7班赵梓君,C一9班郝昱进步大,现已取消了成长卡评价。家长们对这项活动热情很高,如C一5班蒋金洲自列入成长卡评价对象以来,家长来校共教达十次以上,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应。(见附件二)
4.建立学生成长袋。成长袋依次分为“A学生1-10周表现”其中学生表现(从思想品德、学习态度、体育锻炼、劳动观念、班级贡献、时事学习、课堂表现、情绪状态等方面每周自评如实填写),班级考核(由班干部逐周填写)B“期中总结”其中包括学生成绩表、学生期中反思表、班主任期中寄语;C“学生11-20周表现”(内容同A);D“期末总结”包括“学习成绩表”、“学生自我评价”、“班主任评价”、“家长评价”。每学期初把成长袋发放到各班主任手上,对每一位学生按要求评价,每一位学生的进步与成长通过成长袋反映出来。成长袋已成为我校学生成长进步的摇篮。(见附件三)
5.建立家校联系本。联系本是一种很实用的评价工具,是沟通家校联系的纽带,是将教师、家长评价及学生自我评价结果相互反馈的一个载体,它形成三方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使评价三方对学生建立客观全面的认识,促进进一步发展,发挥评价最大效应。我们学校的具体做法是:每个学生备一个联系笔记本,学生在校的表现通过联系本适时反映给家长,学生在家的表现通过联系本适时反馈给班主任。学生是家校联系的中介和受教育、受评价者,学生在评价中全面认识自己、约束自己。家长教育责任心增大,诸多家长纷纷通过家校联系本与班主任教师沟通,经常来访的家长也大量增加。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学生上学、放学路上的“真空”时间也得到有效控制,学生上网玩电游没有机会。
6.制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评价内容16条,评价按照自评、家长评、小组评、总评(师评)每学月开展一次。本方案附表上对评价方法有详细说明,这里不作过多讲述。(见附件四)
二、讲求教育实效,实践全新评价方法
过去评价方法基本上是定性评语。这种方法由于没有明确具体的评价标准,过多地从教师印象出发,使评价往带有明显的主观性、随意性。我们学校对评价方法进行了探索,对评价方法进行了一些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以下是我们运用的几种评价方法:
1.操行评语法
评语法是评价者根据自己对测评对象的观察和了解,参照有关标准用陈述句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分析,肯定优点,并指出主要缺点和努力方向的一种方法。
我们班主任的期末评语,按以下两种方法操作:
(1)班主任直接写评语。直接写评语较为省时间,但主观性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把班主任写的评语交给学生本人看,以征求他们的意见,然后教师再定稿。其中评语要求少否定,少批评,更多地应该针对学生各个方面的进步。
(2)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写评语。这种做法是由学生本人根据评价目标的要求,自己进行评价,写出评价的意见。或者在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后,再让学生在小组里相互评价,然后再由班主任根据学生自我评价意见和平时的观察写出综合评语。这种做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反思型评语法
学生是评价的主体,参与评价通常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压力,有助于调动其内在动机,成为自觉的内省与反思的开始,促使其认真总结前期行为,并思考下一步计划。随着评价的日常化,建立不断的良好的反思习惯,形成源源不断的动力。我校学生的成长袋的每周表现及期中反思表就是采用这种评价法。
3.等级法
等级法是根据评价目标的要求,把学生评价内容划分为若干等级的一种方法。具体等级可分为五级、四级、三级。等级的表示法一般用描述等级的语言或“”来标记。例如五级分为“优、良、中、合格、不合格”;四级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三级分为“优、合格、不合格”。不合格的学生毕竟是个别,为了不给学生造成更大的心理压力,可以用“待努力或待达标”代替“不合格”,用“”表示方法类同。
用等级法评价学生素质能说明每个学生思想发展的程度及其在班集体中所处的地位,而缺乏具体内容,学生对自己的优、缺点和努力方向都不明确。所以等级法要与自我总结和小组或他人评议结合,使学生对自己的优缺点的认识比较清楚。
我校的“学生成长卡”、“学生综合素质评估”就是采用等级法评价。
4.评语定量法
此法是把评价分为若干因素或项目,每个因素分若干等级并用评语表示,如:很好、好、一般、较差,每个评语给定一个分值。如“很好”给5分,“好”给4分……。把各项分数相加所得分数为测评总分,再从总分数中折算成优、良、合格等几个等级,把计量转化为评语。我们的“学生思想品德评价”、“家长评定学生思品方案”主要采用这种方法。
5.评分法
这种方法是以《德育大纲》、《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结合学校具体情况和学生年龄特点,提出一些学生品行中应予提倡的良好行为项目为加分项目,列出一些学生品行应予以否定的不良行为项目为减分项目,视为考核量标。对每个学生学期开始,确定一个基础分(60分或100分),然后根据平时操行予以加减分,加分与减分可以相互抵销。实行这种方法,着重对平时学生行为作出记载,每月评定总分一次,期末总算。
用这种方法考评学生,有事实依据,比较客观,便于及时获得学生思想状况反馈的信息,便于教育者施教,同时有利提高学生思想道德认识。我们各班级采用了这种学生日常操行评分办法,进行班级学生日常管理。
学校就如一个花园,有苍翠的松树,也有低矮的藤蔓。学校应本着“全面发展”的宗旨,既关注每一个学生,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坚持以人为本,重视人文精神的回归。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践中,我校将评价与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将评价作为学生主动学习的一部分,通过合作改进评价活动,根据不同评价目标,应用多种评价方法,设计富有创意的评价工具,开展丰富多彩的评价活动,时时事事有评价,以此优化了教学效果,促进了学生发展。
我们认为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教师已渐渐将这些理论、思想、深入渗透并贯彻到一切教学行为当中,使教师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新的评价观念,产生新的评价行为,让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扬起了科学理性的风帆。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我们决心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扎实工作,开拓创新,不断探索德育工作新途径,努力营造和谐的氛围塑学生高尚的人有特色的重点学校,为培养更多、更好的新时代建设人才,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评价方法:
1.在每一条评价内容中,“优秀”记,“良好”记,“合格”记,“不合格”记为〇,每一条评价内容获7个“”以上,“总评”记录为“优”。
发展,社会形势的变化及教育改革的深入,传统的评价由于目标单一,方法唯量,
功能偏移,忽视了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教师的教育与学生
的综合素质评价相脱节等等,使其已成为束缚素质教育获得突破的一个瓶颈。实施
新课程以来,评价发展迅速,德育工作者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问题进行了大量有价
值的探索,从传统的、主观的评价转向客观的科学的评价,从单一的定性评价,转
向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样性评价。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了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多样化的人才,我校坚持以“做人”教育为突破口,其
他各项工作协调发展,不断强化“大德育”观念,坚持以德立校,坚持学校、家庭
、社会教育相结合,尝试构建了一套完善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逐步形成机制
,并实践了一套全新的评价方法,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研究。
一、结合学校实际,建立科学评价体系
要搞好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就必须建立一个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而建立综合素
质评价体系的关键是需要一个根据评价目标建立起来的评价指标体系和一个评价标
准体系。我校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从六个方面展开。
1.认真落实思想品德评价工作。思想品德评价对指标体系的建立相对比较容
易,因为国家颁布的有关德育大纲或德育纲要中不仅有德育目标的总体目标,而且
有分阶段的德育目标体系。上级部门下发的思想品德评价表就是根据德育大纲提出
的目标和内容的要求来建立的,每学年进行一次评价,初中阶段共进行三次评价,
我校严格按程序落实这项评价工作。开学初利用班会对思品评价表进行学习,使学
生明确努力方向,评价时,开展评价学习,严格按要求评价。对“五无”评价,即
无班主任签字、无班主任评语及等级、无折合分(折合分=自评分×10%+互评分×
20%+师评分×70%)、无校长签字、无评价日期。学校政教处不予以审批,学校对学
生德评不达优秀的不予评优,不合格的限期改正。由于我校对学生思想品德评价严
格操作,班主任和全体学生都很重视,评价效果良好。我们把思想品德评价作为我
校评价体系中的第一项重要内容。
2.开展家长评定学生思品活动。评价内容分为“理想前途”、“心理健康”
、“自尊自爱注重仪表”、“真诚友爱礼貌待人”、“勤劳俭朴孝敬父母”、“严
于律已遵守公德”五大块,共25条标准,表现分为“优良”、“中”、“差”三个
等级,分别按4、3、2分计分。评价表下设有家长寄语栏。每学期开展一次评价活
动。家长对这项评价活动非常赞赏,同学们也因为家长要对自己进行思品评价,平
时在家、在学校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步养成,同时我们班主任的
教育效果也能够通过家长对学生思品的评价得到一定体现,学校也通过这项评价作
为衡量班主任工作的一项指标。(见附件一)
3.建立学生成长卡。评价对象是个别自制力差的学生,评价以每周一张表格
的形式,每节课由学生持成长卡找任课教师评价,评价分为三个等级即优(A)、良
(B)、待改进(C)。每周自己和班主任进行小结评价,并把信息反馈给家长,家长签
好意见,反馈给班主任。这样通过成长卡的评价,这些平时自制力差的学生不断改
进缺点进步十分明显。像我们初一年级一些行为习惯差的同学,如C一5班廖勇吉、
蒋金洲,C一7班赵梓君,C一9班郝昱进步大,现已取消了成长卡评价。家长们对这
项活动热情很高,如C一5班蒋金洲自列入成长卡评价对象以来,家长来校共教达十
次以上,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应。(见附件二)
4.建立学生成长袋。成长袋依次分为“A学生1-10周表现”其中学生表现(从
思想品德、学习态度、体育锻炼、劳动观念、班级贡献、时事学习、课堂表现、情
绪状态等方面每周自评如实填写),班级考核(由班干部逐周填写)B“期中总结”其
中包括学生成绩表、学生期中反思表、班主任期中寄语;C“学生11-20周表现”(
内容同A);D“期末总结”包括“学习成绩表”、“学生自我评价”、“班主任评
价”、“家长评价”。每学期初把成长袋发放到各班主任手上,对每一位学生按要
求评价,每一位学生的进步与成长通过成长袋反映出来。成长袋已成为我校学生成
长进步的摇篮。(见附件三)
5.建立家校联系本。联系本是一种很实用的评价工具,是沟通家校联系的纽
带,是将教师、家长评价及学生自我评价结果相互反馈的一个载体,它形成三方共
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使评价三方对学生建立客观全面的认识,促进进一步发展
,发挥评价最大效应。我们学校的具体做法是:每个学生备一个联系笔记本,学生
在校的表现通过联系本适时反映给家长,学生在家的表现通过联系本适时反馈给班
主任。学生是家校联系的中介和受教育、受评价者,学生在评价中全面认识自己、
约束自己。家长教育责任心增大,诸多家长纷纷通过家校联系本与班主任教师沟通
,经常来访的家长也大量增加。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学生上学、放学路上的“真空
”时间也得到有效控制,学生上网玩电游没有机会。
6.制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评价内容16条,评价按照自评、家长评、小
组评、总评(师评)每学月开展一次。本方案附表上对评价方法有详细说明,这里不
作过多讲述。(见附件四)
二、讲求教育实效,实践全新评价方法
过去评价方法基本上是定性评语。这种方法由于没有明确具体的评价标准,过
多地从教师印象出发,使评价往带有明显的主观性、随意性。我们学校对评价方法
进行了探索,对评价方法进行了一些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以下是我们运用的几
种评价方法:
1.操行评语法
评语法是评价者根据自己对测评对象的观察和了解,参照有关标准用陈述句的
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分析,肯定优点,并指出主要缺点和努力方向的一种方法。
我们班主任的期末评语,按以下两种方法操作:
(1)班主任直接写评语。直接写评语较为省时间,但主观性强。为了解决这一
问题可以把班主任写的评语交给学生本人看,以征求他们的意见,然后教师再定稿
。其中评语要求少否定,少批评,更多地应该针对学生各个方面的进步。
(2)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写评语。这种做法是由学生本人根据评价目标的
要求,自己进行评价,写出评价的意见。或者在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后,再让学生在
小组里相互评价,然后再由班主任根据学生自我评价意见和平时的观察写出综合评
语。这种做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反思型评语法
学生是评价的主体,参与评价通常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压力,有助于调动
其内在动机,成为自觉的内省与反思的开始,促使其认真总结前期行为,并思考下
一步计划。随着评价的日常化,建立不断的良好的反思习惯,形成源源不断的动力
。我校学生的成长袋的每周表现及期中反思表就是采用这种评价法。
3.等级法
等级法是根据评价目标的要求,把学生评价内容划分为若干等级的一种方法。
具体等级可分为五级、四级、三级。等级的表示法一般用描述等级的语言或“”
来标记。例如五级分为“优、良、中、合格、不合格”;四级分为“优、良、合格
、不合格”;三级分为“优、合格、不合格”。不合格的学生毕竟是个别,为了不
给学生造成更大的心理压力,可以用“待努力或待达标”代替“不合格”,用“
”表示方法类同。
用等级法评价学生素质能说明每个学生思想发展的程度及其在班集体中所处的
地位,而缺乏具体内容,学生对自己的优、缺点和努力方向都不明确。所以等级法
要与自我总结和小组或他人评议结合,使学生对自己的优缺点的认识比较清楚。
我校的“学生成长卡”、“学生综合素质评估”就是采用等级法评价。
4.评语定量法
此法是把评价分为若干因素或项目,每个因素分若干等级并用评语表示,如:
很好、好、一般、较差,每个评语给定一个分值。如“很好”给5分,“好”给4分
……。把各项分数相加所得分数为测评总分,再从总分数中折算成优、良、合格等
几个等级,把计量转化为评语。我们的“学生思想品德评价”、“家长评定学生思
品方案”主要采用这种方法。
5.评分法
这种方法是以《德育大纲》、《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
结合学校具体情况和学生年龄特点,提出一些学生品行中应予提倡的良好行为项目
为加分项目,列出一些学生品行应予以否定的不良行为项目为减分项目,视为考核
量标。对每个学生学期开始,确定一个基础分(60分或100分),然后根据平时操行
予以加减分,加分与减分可以相互抵销。实行这种方法,着重对平时学生行为作出
记载,每月评定总分一次,期末总算。
用这种方法考评学生,有事实依据,比较客观,便于及时获得学生思想状况反
馈的信息,便于教育者施教,同时有利提高学生思想道德认识。我们各班级采用了
这种学生日常操行评分办法,进行班级学生日常管理。
学校就如一个花园,有苍翠的松树,也有低矮的藤蔓。学校应本着“全面发展
”的宗旨,既关注每一个学生,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坚持以人为本,
重视人文精神的回归。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践中,我校将评价与教学紧密结合起
来,将评价作为学生主动学习的一部分,通过合作改进评价活动,根据不同评价目
标,应用多种评价方法,设计富有创意的评价工具,开展丰富多彩的评价活动,时
时事事有评价,以此优化了教学效果,促进了学生发展。
我们认为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教师已渐渐将这些理论、思想、深入渗透并贯彻
到一切教学行为当中,使教师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新的评价观念,产生新的评价行
为,让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扬起了科学理性的风帆。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我们决心
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扎实工作,开拓创新,不断探索德育工作新途径,努力营造
和谐的氛围塑学生高尚的人有特色的重点学校,为培养更多、更好的新时代建设人
才,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评价方法:
1.在每一条评价内容中,“优秀”记,“良好”记,“合格”记
,“不合格”记为〇,每一条评价内容获7个“”以上,“总评”记录为“优
”。
2.总评“优”达到12个以上的可以评为班级“星级少年”,并可以参加“校
园之星”评比。班主任可将此通过“家校联系簿”报给家长。
【关键词】自我教育 自我管理 道德修养法 反省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5-0164-02
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假如要形成一个人,那就必须由教育去形成”,“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那么,如何让教育发挥其最大作用,使中学生成为真正的“一个人”呢?我认为,加强对中学生自我教育意识的培养无疑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更是优化班级工作的捷径。
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是指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自我修养、自我批评、自我反省、克己自制的思想意识。这是中学生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衡量教育在学生身上所起作用的重要标准之一。对此,我在班主任工作中,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一 前期教育
培养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树立崇高的理想。这是培养中学生自我教育意识的根本点、出发点。
中学时代,由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快速发展,自我意识的增长,学生经常能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并且能够认识自己的特点并对自己提出一些正确的要求,开始形成自己的人生观。教育中学生明白为谁活着、怎样活得更有意义的道理,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就会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乃至在人生道路上减少对困难的畏惧和疑惑,增加信心和力量,从而达到成功的彼岸,完成教育的使命。
从高一年级的新生入校开始,学生都经过了军训,同时参观了武警中队营房、学习优良传统作风。听学校领导介绍桐城市第六中学的情况(了解校史),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高中学生日常规范》《××××高中奖惩条例》,参加汇演(军训汇报表演),组织同学们在操场表演节目、广播体操比赛等集体活动。特别是广播体操比赛那天,烈日当空、酷热难忍,有的班级一完毕就撤到荫凉处,而我班比赛完毕仍回到操场坐好,一直到比赛全部结束,才回到教室。我特别表扬了同学们遵守纪律,有良好的组织性、自觉性,在黑板上写了“比赛――比晒”,同学们一下子笑起来。后来,有的同学还在周记里记下了这件很有意义的事,说成是“高中生活第一课”。
为形成班集体正确的奋斗目标,在班级工作建设中,提出“作风、学风、班风”三风建设目标。确立了班训:团结、严谨、求实、创新;确立班里的目标:净、静、竞、进;确立了自我教育目标: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并加了一条萧伯纳名言“自我控制是最强者的本质”。这些具体要求,都书写张贴在教室。使学生自觉将自己的努力、人格的形成与班级“三风”建设结合起来。
另外,举办了“我的理想”演讲主题班会、“顺境更有利于出人才,逆境更有利于出人才”的辩论赛、“爱护我们共有家园”知识竞赛等主题班会。这些活动,都是由班委或团支部组织,全体学生参与的,既增强了他们自我教育的意识,也培养了学生实践的能力。
在班级管理中,我大胆地任用班干:任用班委干部7人、团支部干部3人、科代表7人、小组长7人、管门窗1人、管桌凳1人、管电视柜1人……班级管理人员共29人。我倡导的是“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事做”,学生是班级的主人,这样,班级工作井然有序,培养了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及独立工作的能力。
有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人生理想,有了正确的指导思想,还只是自我教育意识形成的思想保障,中学生有自己的思维,有自己的学习、生活习惯,遇有特殊情况就会出现一些反复,他们头脑中的自我教育意识尚经不起外界的诱惑或挫折的打击,所以要巩固前期教育成果,还需要跟上必要的中后期教育,注重教育的适时性、长期性。
二 中后期教育
形成一个完整的、行之有效的自我管理体系,引导学生能运用“道德修养法”,这是培养学生形成自我教育意识的主要手段,此外还需加强“知”“行”的强化手段。
教师指导学生按照学校、班级的规章制度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进行常规性的训练,以培养加强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顽强的意识品质和严格要求自己的良好习惯,它尤为适合独立性和控制力差的学生。从高一年级开始,建立自我管理体系――值周班委和值日生制度,将班级工作分为劳动、卫生、纪律、出勤、日常行为和其他工作等六个方面,设立各负其责的值周班委和值日生制度,行使监督权力,并认真做好班务日志记载。制定了《操行评定条例》,将以上六个方面分别列成细则,按照条例分别对每一个学生进行量化积分,一周总结公布一次。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班级工作在高一下学期基本形成完整体系,这套自我管理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是“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德育过程表现为“提高认识、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培养行为习惯”,而这四个方面在发展方向和水平上处于不平衡状态,表现出“情通理不通”,或“语言的巨人,行为的矮子”等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在德育过程中可以具有多种工作开端”,因此,在不断完善上述管理体系的同时,还要善于引导学生会运用“道德修养法”来强化自我教育意识。
所谓“道德修养法”,就是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经过自觉学习、自我反省和自我行为调节,使自身品德不断完善的方法。曾子的“三省吾身”、荀子的“日参省乎已”、孟子的“自反”“自强”等都是通过反省修养来提高个人的思想品德。其主要方法有:
1.读书法
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溶化。”在班级工作和日常教学中,我利用班会课,给学生念一些文质兼美的课外读物、时事资料,同时鼓励他们到图书馆阅读,并要求他们坚持做读书笔记,用佳作展览等方式激发其阅读兴趣,从大量有益的书籍中汲取自我教育的精神养料。
2.自我评价法
自我评价是指个人将自己的人格或自己的认识、行为与他人比较,与各种模范品质行为比较,进行自我评价的方法。每学期开学初,每一个学生都订出《学习计划》,我给他们装订成册挂在教室。半期后,作“半期自我总结”,学期结束前作“期末自我总结”,并且由班委对每一个学生进行操行评定,当众公布。另外,由团支部组织了“爱护我们的家园”“告别不良行为”“谈谈我们这个班”等主题班会。通过这些方式使学生做出正确的自我评价,更好地进行自我调节,是提高自觉性和主动性的内在稳定动力。
3.榜样示范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高中学生善于模仿、崇拜英雄人物、伟人,可以让他们从实实在在的英雄形象和身边熟悉的模范人物激励自己。我在班会课上讲述历届的优秀学生和高考佼佼者。我还提出“从班主任做起,从班干团做起,从‘我’做起”的要求。榜样示范具有激励和导向作用,是进行德育一种生动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德育;说理法;示范法;陶冶法;锻炼法;指导法;评价法
德育是我们时代的当务之急,但德育又是一个千古难题。德育是一个需要智慧也呼唤智慧的教育领域。道德教育是一种非注重发挥德育对象主体性而不能具有实质性效果的教育形态。同时,德育过程具有计划性与正面性、复杂性与多端性、引导性与整合性的特点,决定了德育教学要在注重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基础上,实行多种德育方法的综合运用。
一、说理法
说理法是通过语言说理传道,使学生明理晓道,分清是非,提高品德认识的方法。这是一种坚持正面理论教育和正面思想引导,增强辨别是非能力,促进道德发展的重要方法。
说理的形式多种多样,说理法属于正面讲授法,注重对学生的启发。《论语.述而》中记载:“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注解说:“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教育学意义上的启发实际上是指通过调动对方的积极思维而有所领悟的教育方法。作为一种教育理念的“启发”在道德教育上意味着它承认人性的善良或道德教育在人性上是可能的。教师不能给学生以道德良心,而只能将其固有的道德良心唤醒。道德教育只有在具备一定的主体接受条件的情况下才能进行。道德教育必须考虑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与个性实际,真正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同时在运用说理法的时候要具有一定的“时代性”。说理法多是在讲授课程的时候运用,可以是一个道德原则,也可以是具体形象、具有启发性说服力的讲解和报告。说理法广泛运用于德育中,因为德育要求有其正面的引导,教师合乎逻辑的分析与论证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和价值观念、信念的养成。
二、示范法
示范法是用榜样人物的优秀品德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总是努力给少年们描绘出活生生的人的鲜明形象,这样的形象成了人类的永久体现,我要让这个形象照亮少年的心,深入他的思想深处,使少年的心更快地跳动……” 示范法中引用的榜样人物可以是全国学习的榜样,例如在教学中,带领学生观看《2010年感动中国十大新闻人物》的视频,让学生在被其中的先进和感人的事迹打动的基础上,对道德有了更直观的理解。也可以引用是学生身边的榜样,每年学校都在表彰品行表现优秀的学生,评为学校的“文明守纪先进个人”,这些先进的个人就在学生的身边,例举他们的好人好事,先进行为,让学生们有了具体学习的对象,有了实现道德行为的参照、可能和信心。由于榜样能把社会真实的思想、政治、法纪、道德关系表现得更直接、更亲切、更典型,因而能给人一极大的影响、感染和激励,教育、带动和鼓舞人们前进;运用榜样示范法符合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善于模仿,崇拜英雄,追求上进。也符合人的认识由生动直观到抽象的发展规律。
三、陶冶法
陶冶法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
如果说说理法和示范法一种明示的德育教学方法,陶冶法则是一种暗示的德育方法。陶冶法的基本理论基础是环境与人的发展的相互作用。一般说来陶冶法有“陶情”和“冶性”两方面的作用机制。陶情是一种与认知活动相互联系的情感和情趣的化育过程;冶性则指与情感联系的认知上的进步乃至人格的提升。在德育教学过程中陶冶的方法主要侧重于情感的陶冶,但其作用当然不止情感的培育。“人在少年,精神未定,所与款押,熏清陶染,言谈举动,无心于学,潜易暗化,自然似之。”教师的身教对陶冶法的运用很重要,教师是学生模拟的重要对象,用教师自身良好的品行和道德修养影响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认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教师也要注重促进学生们在陶冶法中的主动参与,使得道德教育的意向和内容寓于生动形象的环境和氛围中,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
四、锻炼法
让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活动,在活动中锻炼思想,增长才干,培养优良思想和行为习惯。
德性的本质是德行。亚里士多德说:“我们做公正的事情才能成为公正的人;进行节制,才能成为节制的人;有勇敢的表现,才能成为勇敢的人。”锻炼的方式主要是学习活动、社会活动、生产活动、课外文体科技活动。在运用学习活动的方式时,可以采取模拟活动的形式,在课堂上开展针对社会生活而自编自演的“道德短剧”,让学生们在创编短剧的过程中观察生活,了解的社会道德的现状和要求,让学生在扮演的角色的过程中体会角色的感受,进而提高学生对道德的认知。运用社会活动的方式时,可以将道德教学扩展到校外,带领学生到敬老院,去为老年人服务,体会帮助他人的快乐。参观烈士陵园,感受革命前辈的奉献精神。运用生产活动的方式时,侧重进行日常道德规范的训练。要避免道德教育上的形式主义,日常道德规范训练是很重要的。让学生民主制定道德规范,实行有效的监督机制。锻炼法将道德教育过程寓于学生的主体学习或探索之中,不仅有利于巩固道德知识教学的效果,更有利于道德技能训练和价值观的培养。
五、指导法
指导法指的是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品德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品德修养是在建立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能力发展基础上的,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
在运用指导法的时候,要注重培养学生道德修养的自觉性。要让学生有提高自己道德修养的需求,同时帮助学生制定修养的标准与计划,避免学生的盲目性,还要鼓励学生在道德实践中不断反思自己、自我监控、自我评价、自我激励。在修养指导的过程中,让学生阅读好的书籍,是提高学生自我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这种方法可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其自我意识及其自我修养能力的提高,调动他们自觉主动地接受教育,增强他们抵制不良思想道德影响的免疫能力,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以及学校德育目标、内容的实现。 六、评价法
评价法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它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
奖励作为一种积极强化的教育方法在教育活动中被广泛接受和采用。适当的奖励可使学生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增强其学习的动机,改善教育活动的氛围。特别是对于后进生来说,奖励往往能够更大的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在运用的奖励法的时候,要注意即重结果也重过程,注意频率和程度的适当,注意奖励的针对性,注意奖励的本质应是精神上的鼓励,注意奖励的范围要尽可能的面向全体学生。
惩罚法能起到“当头棒喝”的惊醒教育作用。“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是必要的。这种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学生的坚强性格,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和人的尊严感,能培养学生抵制引诱和战胜引诱的能力。”——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在运用惩罚的时候,要注意惩罚的目的是教育,不是为了惩罚而惩罚,在惩罚中要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爱心、善意和尊重。惩罚时要注意运用多种方式,同时要获得多数学生的道德支持。
评比和操行评定要注意周期性和公平性,评比要发扬民主,条件要明确具体,人人皆知,评比过程中要让大家发表意见,使学生受到教育,要定期检查和总结,及时宣传、表彰好人好事。要真正的起到对学生的激励作用。
运用评价法要注意做到目的明确;公正合理;符合实际;得到大多数学生的公认;表扬、奖励为主,批评、惩罚为辅。
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不良品德的克服,都要经历一个反复的培养教育或矫正训练的过程,这就要求从事德育课教学的教师在长期坚持的前提下,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的道德修养的培养。马卡连柯说“没有任何十全十美的方法,也没有一定有害的方法。使用这种或那种方法的范围,可以扩大到十分普遍的程度,或者可以缩小到完全否定的状态——这要看环境、时间、个人和集体的特点,要看执行者的才能和修养,要看最近期间要达到的目的,要看全部的情势如何而定。”因此,德育的方法要灵活而综合的运用。
参考文献
[1]欧阳教.德育原理[M].文景出版社.
[2]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
[3]黄向阳.德育原理[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檀传宝著,学校道德教育原理[M].教育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