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2 15:09:21
序论:在您撰写钳工基础知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引言
当今社会,钳工这项行业在整个机械制造的产业中的地位已经越来越高,各种高精度、高技术的机械的生产和维修过程由于无法全部由机器完成,必须依靠钳工来进行手工操作。钳工虽然是一项技术性要求很高的行业,但其对基础知识的要求也同样不低,一个合格的钳工必须拥有一定的基础知识才有资格上岗工作,因此相关的培训工作也显得尤其重要。
一、 了解钳工行业
钳工在入职前,十分有必要对钳工这个行业进行一定的了解。总体上来说钳工行业是一个对机械加工、装配和修理技术要求很高的技术型职业。我们之所以称这些技术人员为钳工,就是因为用虎钳来对工件进行夹持和操作是他们工作中很重要,也是最为常见的一部分。钳工这个职业与其他技术型职业一样也有相应的等级,从低到高分别为初级、中级、高级以及技师和高级技师,无论哪个等级对理论上的知识和实践中的操作都有一定程度的要求,所以要想在钳工这个行业中往上发展,拥有丰富而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必不可少。
二、 钳工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与技能
钳工在工作中利用得最多的工具就是虎钳,配合其他的手工类工具以及工作台等机械类工具来进行零件的加工、装配和设备的修理等工作,具体的工作技能包括划线、錾削、锉削及钻孔等,这都是一名合格的钳工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2.1 认识钳工的常用工具
钳工使用的工具包括台虎钳、台钻以及工作台等,其虎钳也叫虎钳,是通用的用来夹持零件的工具,以100、125和150mm这三种规格最为常见,图2-1所示的即为虎钳的示意图,使用虎钳时一定要保证钳身的工作面在整个钳台之外,一般情况下让钳台的高度与手肘保持水平最适合。台钻的全称叫做台式钻床,是小型钻床的一种类型,一般情况下都是手动操作,主要用于对工件打孔。图2-2所示即为台式钻床的示意图,台钻的优势就是性能非常灵活。钳工使用的工作台简称钳台,高度多为800~900mm,宽度和长度不作要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加长或缩短,工作台材质一般为钢材或者木材,主要是保证钳工在上面作业时更为平稳和结实,这些工具都是钳工工作时接触较多的几类工具需要进行清楚和深入的了解。
图2-1 台虎钳示意图 图2-2 台式钻床示意图
2.2 钳工作业的基本操作
操作名称
所需工具
基本方法
划线
划线平台、划针、划规等
平面划线、立体划线
錾削
尖錾、扁錾、手锤等
握法:松握、紧握、反握
挥法:腕挥、肘挥、臂挥
锯削
锯条
姿势:直线式、摆动式
起锯:远起锯、近起锯
锉削
锉刀
顺向锉、交叉锉、推锉
钻孔
钻床、钻头
钻通孔、盲孔、深孔
攻螺纹与套螺纹
丝锥、铰手、板牙等
确定直径和深度,依次攻头锥、二锥、三锥;力度均匀
表2-1 钳工工作的基本操作
表2-1所示的即为钳工工作中几种常见类型的基本操作,各项操作都有自己的作用:划线能够确定加工的尺寸和界线,使复杂的器件简化,并能检验工件尺寸是否符合标准;錾削操作在对金属性的工件进行切削和加工后能提高对设备装卸时采用锤击的准确性;锯削能够切割工件或者进行锯槽;锉削则使零件的形状及粗糙程度等数据更为精确,使其满足生产的需要;在工件上钻孔可以在上面安装零件并使其能够与其他工件连接;通过攻螺纹和套螺纹则能提高螺纹的质量。对钳工来说各项操作都需要完全掌握,所需的工具也要能够清楚地认识,并熟练掌握使用方法,钳工的大部分工作对精度的要求都非常高,所以需要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进行操作,在培训中最好能够人手一工具,并一对一进行指导。
三、 培训工作的开展
3.1 培训重点
培训的目的是为了让学员掌握好钳工的基本知识,在培训工作中要针对性地进行传授与教导,一般来说培训工作的开展要以以下几点为重点:①图纸的辨识。学员经过培训后要拥有一定的图纸辨识能力,能够认识图纸中三视图和相关符号传达的立体的数据;②钳工的常识。包括金属热处理的相关知识、工作中常用的器具的使用方法,基本操作的原理等;③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培训中多设置实际操作任务,学员在实践中要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的知识。
3.2 培训形式
培训主要采用课堂和实验授课形式进行,对于理论的知识的教学使用课堂来集中授课,实验操作则到设置的专门地点进行培训,之后到工厂参与实践,并安排经验丰富的高级钳工进行带领和一对一的指导。这种课堂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收效最好,同时辅以资深钳工的经验传授,能够让学员了解很多操作技巧和行业要求,学到的知识将更为扎实。
3.3 培训过程安排
培训的总的过程可分为培训前准备,培训中任务和培训后评价三个基本的过程。培训前主要带领学员熟悉曾经学过或者了解过的钳工的相关知识,然后培训讲师进行整合并以课堂教学方式授以钳工所需的基础专业知识,培训的真正开展主要为实训部分,可以将学员分组准备实训所需的资料、仪器和工具等,然后完成布置的任务比如模型装配和制作等,任务完成后要写出总结报告由讲师进行评价。实训完成后可以将学员带到厂内实地开展操作培训,向经验丰富的钳工讨教,丰富自己的专业方面知识。
3.4 培训工作总结
全部培训工作完成后不可缺少的一步就是总结和巩固,尤其对于钳工这类技术要求比较高的行业,一个疏忽就可能导致设备故障甚至事故的产生,组织学员对所学到的理论上的知识和实践中的技术进行总结,不懂的地方及时补充和掌握,这有利于培养学员的职业责任感,对于未来的就业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这也是进行钳工基础知识培训工作的更深层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四、 总结
钳工的基础知识培训是可以说是整个培训工作中的重点,扎实的基础知识是一个合格钳工的基本要求,基础知识的培训必须与实践的操作结合起来,理论学习要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实践操作也必须以理论为基础,在钳工就职前对其开展基础知识的培训,对于钳工整体专业能力和素质的提高有很重要的发展意义。
参考文献
[1]刘胜贤;浅谈钳工的实习教学[J];职业教育研究;2004年07期
关键词:桩基础;施工工艺;质量控制;问题
【分类号】:U416.1
引言:桩基础是由若干个沉入土中的单桩通过顶部的承台或梁联系起来的一种基础。它的作用是将浅层土层难以承受的上部荷载传递到深处承载力较大的土层或岩层上,或将上部软弱持力层挤密以提高地基的密实度,进而使地基的承载力大幅度提高。桩基础做为一种深基础具有承载力高、沉降量小且均匀的特点。在当今建筑用地供应量日渐减少,而建筑用地需求量日渐增大的现实情况下,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各种桩基础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一、桩基的类型
1、根据持力情况分为端承桩和摩擦桩
端承桩是穿过软土层而达到深层坚实土层,上部荷载主要有桩尖阻力来承受,施工时主要以贯入度为主,桩尖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和标高可供参考。摩擦桩只打入软弱土层一定的深度将软弱土层挤密,以提高土壤的密实度和承载力,上部结构的荷载由桩尖阻力和桩身侧面与土之间的摩擦力共同承受,施工时以控制桩尖的标高为主,贯入度可做参考。
2、根据施工方法分为预制桩和灌注桩
预制桩按将桩沉入土中的方法不同分为打入桩,静力压桩,振动沉桩和水冲桩等。灌入桩是先在桩位处成孔,然后放入钢筋骨架再浇筑混凝土而成的桩,灌注桩按其成孔方法不同分为泥浆护壁成孔、干作业成孔、套管成孔及爆破成孔等几种灌注桩。
二、桩的施工方法
1、预制桩的施工
1.1锤击法。桩基施工中采用最广泛的一种沉桩方法。以锤的冲击能量克服土对桩的阻力,使桩沉到预定深度。一般适用于硬塑、软塑粘性土。用于砂土或碎石土有困难时,可辅以钻孔法及水冲法。常用桩锤有蒸汽锤、柴油锤(见打桩机)。
1.2振动法。振动法沉桩是以大功率的电动激振器产生频率为700~900次/分钟的振动,克服土对桩的阻力,使桩沉入土中。
1.3压入法。压入法沉桩具有无噪声、无震动、成本低等优点,常用压桩机有80吨及120吨两种。压桩需借助设备自重及配重,经过传动机构加压把桩压入土中,故仅用于软土地基。
1.4射水法。锤击、振动两种沉桩方法的辅助方法。施工时利用高压水泵,产生高速射流,破坏或减小土的阻力,使锤击或振动更易将桩沉入土中。射水法多适用于砂土或碎石土中,使用时需控制水冲深度。
2、灌注桩的施工
主要工序是成孔及灌注混凝土。成孔可分为套管成孔、干作业成孔、泥浆护壁成孔及爆扩成孔四类。
2.1套管成孔灌注桩
将带有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尖或活瓣桩尖的套管用锤击法或振动法沉入土中挤土成孔。在管中灌注混凝土后,边振动边将套管拔出,同时混凝土得到振实,在土中成圆柱桩体。套管成孔灌注桩适用于软土地基,不受地下水位影响。由于套管灌注桩在淤泥中成孔,有时会出现缩颈和断裂,施工时要严格掌握操作顺序、灌注混凝土量和拔管时间,必要时可二次沉管、复打予以补救。
2.2干作业成孔灌注桩
用螺旋钻成孔,不需泥浆护壁,孔壁自立,孔径不变。经清底放入钢筋骨架后灌注混凝土,用混凝土振捣器振实。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土质较好的粘性土及砂土。
2.3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
以钻(冲)机切削土体,排土成孔。灌入泥浆,泥浆稠度可根据土层情况确定。其作用是稳定孔壁,维持孔径。
三、目前在桩基础中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预制桩接部位设置不当
设计预制桩时应根据工程地质报告中的土层情况确定合理的接桩部位,否则易出现打桩质量问题。例如:某工程主楼(十八层),设计23米长的预制桩,分14米和9米两节。在施工打入第一节(14米)桩,焊接第二节后再打入桩时,桩的损坏较多。后来将第一节桩改为9米的桩,则桩的损坏显然大量减少。这很明显是设计接桩部位设置不当。因而接桩焊接一般需30分钟左右的时间,设计将第一节(14米)桩打入到砂性大的4米厚的粉土,并进入砂性较大的粉质粘土1米多左右,以30分钟或更长时间,造成粉土固结,所以第一次第一节为14米时桩损坏较多,第二次将第一节桩改为9米桩后,桩损坏明显减少。
2、打桩顺序不当
打预制桩和打灌注桩都有打桩顺序问题,如在施工打桩时将顺序弄错,将会出现桩头、桩身损坏或断桩和桩顶位移、倾斜等。例如:某厂烟囱基础打预制桩,打桩部从外圈往内圈转着打,开始时很顺利,后来越打越难打,坏桩逐渐增多。其主要原因是四周打桩时中间土体挤密,从而增加了中间打桩的难度。
3、接桩焊接质量问题
预制桩的焊接质量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桩的好坏。例如:某热电厂车间厂房的建设场地属于软土地基,设计1150根预制桩,在施工过程中产生断桩217根的严重质量事故。其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施工不执行规范和设计要求,焊接不合格,点焊、漏焊、溜焊现象严重。另有某港务局综合服务楼,建筑面积8000米、地上十三层,其场地属滨海平原,设计243根预制桩,经土方开挖完成后,对全部桩的水平位移、垂直度偏差做测量,认为合格的桩只有78根(合格率为32%),不合格桩的水平位移偏差从200-1120毫米不等,垂直度偏差为2.6%-15.2%不等。此外,在基坑四周地表出现大量因土体滑动而产生的裂缝,最大宽度达100毫米以上,经拔桩检验桩上段接头部分,设计要求全部满焊120毫米,实际8条焊缝平均长为85毫米,而且全是点焊、浮焊、虚焊,上部桩体带出的角钢,用手锤一敲立即脱落。
四、桩基础施工过程中的几点应对措施
1、设计人员应根据工程地质报告和上层建筑荷载等情况,认真进行多方案比较,做到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基础埋深设计能浅则浅,尽量利用地表面下的硬层做为持力层;基础下换土石屑时也应本着能少换则少换的原则,在复核软弱下卧层后,充分利用土石屑的承载力;基础工程设计,能不打桩者就不打桩,能打短桩者就不打长桩,能打灌注桩者尽量不打预制桩;预制桩能设计一节者不设计两节的桩,不宜设计三节桩。
2、关于桩基竖向偏差的控制和处理
根据JGJ94-94第7.4.12条我们控制桩顶标高的允许偏差为-50~+100mm,但实际施工中偏差这么大将引起繁重的施工任务及损失。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桩顶标高,尽可能地使工程桩标高同设计一致,特别是施工过程中必须考虑到桩在卸载后的回降量,否则不加考虑则每根桩都将高于设计标高。
3、漏浆处理的注意事项
在处理漏浆时,首先必须先维持孔内水位,再根据钻孔的原始记录及相关资料,判别本处的地质情况,是裂隙或溶洞,然后根据以上资料及漏浆的程度来判别采用什么材料进行回填。如漏浆轻微,但岩层为软弱夹层时,就不能采用单一的回填粘土。
4、认真做好不合格桩基的处理工作
不合格的桩基主要有桩位超偏和桩顶标高超偏两种情况.对桩位超偏的处理,在桩基开挖时,应加强现场巡视检查和实测实量几作,发现桩位偏差超出允许范围要及时签发监理几程师通知单,督促施工单位确定处理方案,一般为局部加大承台截面。处理过程中,应做好旁站记录和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并按规定留下影像资料。对桩顶标高超偏的处理,首先要确定桩顶标高的标准,凡超过1.5倍允许偏差值的桩基即为不合格,其处理方案亦应通过设计人员确认。
关键词: 基坑;施工;技术;“预控”式质量控制;基础工程
1基坑工程开挖施工的技术
1.1开挖施工技术
1.1.1开挖工程的施工顺序。基坑开挖前要进行测量定位,抄平放线;按照土质和水文情况确定直立或放坡开挖形式及坡度大小。场地开挖通常采取自上到下、块分段分层施工。大面积场地适合用推土机、装卸机、铲运机或挖土机等大型土石方机械进行。
1.1.2开挖工程的施工技术。
(1)基坑(槽)和管沟周围的地面要采用可靠的排水方法,防止地面水流入坑内,避免由于冲刷造成边坡塌方和基土破坏。在地下水位以下挖土,采用降排水措施,把水降至槽底以下500mm,降水作业要持续至基础施工完成。雨期施工,基坑(槽)要分段开挖,边挖边施工。
(2)基坑开挖要尽可能避免对地基土的破坏。相邻基坑开挖要先深后浅也可同时进行,并保持一定的距离和坡度,防止影响其稳定;在不能满足要求时要设挡墙或支撑加固。
(3)基坑周边不可超堆荷载,基坑边缘上侧堆土或材料以及移动施工机械,要与基坑边缘保持 lm 以上距离。
(4)在开挖基坑的土壤含水量大、不稳定,基坑较深,或受到周围场地限制不能保证边坡稳定时,要采用可靠的临时性支撑加固措施。
1.2填方与压实施工
1.2.1填方施工。(1)填方的土质施工。填土的含水量要先进行试验,确定密实要求的最优含水量和最少夯实或碾压次数。要尽可能采用相同的土质,含水量要适合压实要求。在土质不一样时,要按规则分层,把透水性大的土层放在透水性较小的土层下面,不可混合使用。碎石类土、砂土和石渣在用做表层以下的填料,最大粒径不可超过每层铺填厚度的2/3。(2)底部处理。场地回填前要先清除基底上的杂物、积水,采取措施避免地表滞水流入填方区,泡地基,出现基土下陷。不符合要求的地方要排水,或挖串换土处理。填土施工要在场地最低部分开始,从下到上分层铺填、夯实,人工填土每层虚铺厚度约20 一30cm;机械填土为30―50cm。
1.2.2压实的要求与方法。人工打夯应按一定线路、方向分层夯打;碾压机械压实填方时要控制行驶速度和压实遍数,注意保护管道或基础。
1.3基坑稳定与支护
1.3.1边坡及其稳定。边坡坡度用高度与底宽度之比表示。边坡可做成直线形、折线形或踏步形。边坡形式与坡度要根据土质、开挖深度、开挖方法、工期、地下水位、坡顶荷载及气候条件等因素确定。
1.3.2基坑(基槽)支护方法与选型。一般的支护结构包括透水挡土结构、止水挡土结构、支撑结构。支护结构选型要从基坑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开挖深度、周边环境、施工设备等条件出发,选择不同支护结构形式或者组合形式。软土场地可用深层搅拌、注浆、间隔或全部加固等方法对基坑局部或整体实施加固处理,采用降水措施提高基坑内土体承载能力。
2施工质量的构成与影响因素
2.1基础工程的质量包括设计质量施工质量和检验质量,工程实施的各个阶段和环节都对工程质量发生影响和作用,但工程的施工质量是一个重要环节。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有偶然性因素和异常性因素,前者是指由于随机性因素造成材林材质施工等微小差别而产生的质量波动,但在正常情况下这种波动影响不大,在各工序的控制之中。后者是指那些凭借一定手段或经验完全可以发现与消除的因素。异常性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比较大,对工程质量的稳定性有明显干扰。因此必须正确地认识分析它们,并制定措施实施人为控制,消除这些因素。异常性因素的构成很复杂,可概括为以下5 个方面:
(1)人的因素人的技术能力、技术水平发挥程度,思想水平情绪和心理状态行为特征,执行操作规程的认真程度,对技术要求质量标准的理解、掌握程度,人身体的疲劳程度等都属于人的因素。
(2)材林构件配件的因素原材林构件及配件的质量指标是否符合规定,材料验收、入库保管、发放现场管理及材料存储日期是否超过规定要求,材料的加毛处理是否达到技术标准和设计要求等。
(3) 施工机具的因素施工机具的性能是否达到使用说明书和证明书的要求使用性能的稳定程度操作使用的难易程度等。
(4) 施工工艺的因素施工工艺措施的制定是否合理和符合实际情况,施工手段和机具的选用是否适用,质检方法的确定工序搭接的要求异常情况的预防以及采取的对策是否得当等。
(5) 环境是否有利,有无环境障碍,对操作者精神状态有无影响,有无强光震动、气味、噪音等,是否便于检查和监督等。
2.2质量事故控制系统的构成
(1)由上述可知, 控制基础工程质量, 防止质量事故的发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须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作用。将基础工程施工视为一个系统,根据系统工程与控制论的理论,结合上述分析,笔者提出的基础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系统。(2)所示的质量事故控制系统,由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两个系统构成。前馈控制是对输入系统的控制,它由检测、异常性因素分抓异常程度评定质量缺陷与隐患信息、整改技术措施方案决策调解和执行机构组成。在实际工程施工中,它主要负责对输入能源、物料添置的新设备、新设计新来工作人员等异常性因素的监控与管理。反馈控制是根据工程施工系统的结构状态信息及输出信息来控制工程施工系统,它通过检测、系统质量隐患辨识质量事故分抓工程质量缺陷评定来确定系统的质量缺陷与隐患信息,经过技术经济分析提出整改方案措施,通过管理部门决策, 最后由质量整改执行机构实施对工程施工系统的控制。
3“预控” 式质量管理模式
3.1“预控” 式管理原则
由于质量事故的不可逆性,且损失严重,因此质量事故管理应以 “预防为主”。所以“预控”式管理模式的控制原则是建立在输入系统的前馈控制和施工系统结构状态信息的反馈控制。
3.2“预控”式管理模式的内容
3.2.1异常潜在缺陷辨识
其任务是利用科学手段,对系统中异常性因素和潜在质量缺陷的性质构成要素、危害程度及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周密的调查研究,在进行定比定量判断的基础上,提出整改措施。具体操作如下:
(1)对基础工程的施工工艺生产组织和管理人员素质材料材质设备故障质量缺陷和伤亡事故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收集整理有关质量缺陷、伤亡事故设备故障等方面的数据和资料。
(2)开展异常缺陷预知活动,根据第一步掌握的数据和资料,进行初步辨识,然后在施工现场以班组为单位开展异常缺陷预知活动,组织工儿技术人员、质量监理员、安全管理员、材料员等,从材林操作行为、设备工艺环境因素、管理状态等进行辨识分析,归纳出主要质量故障(缺陷) 和异常的因素。
(3)故障模志影响和组成因素分析。
(4)故障危害程度和发生条件分析, 对工程施工系统潜在缺陷和异常因素全面了解后, 再根据工程施工系统的设备、工艺故障质量缺陷和伤亡事故情况,对故障危害程度及发生条件进行定比定量分析,给出故障等级和发生条件。最后填写故障模式分析表。以套管成孔灌注桩施工为例,其质量故障模式。
3.2.2质量隐患管理
事故的发生都具有因果性,事故来源于隐患,隐患先于事故。 通过辨识技术查明各种质量缺陷隐患和异常因素后,应加强对隐患的管理与整改, 才能消除质量事故。质量隐患的管理包括以下内容:①建立质量隐患信息库;②建立质量隐患分析评估制度;③确定质量隐患整改目标,由质量管理部门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限期完成;④建立质量隐患检查与整改验收制度。
4结束语
“万丈高楼从地起” 这一句话就道破了建筑工程基础的重要性。基坑工程开挖施工的技术对于工程的基础施工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再确保施工安全的同时也要控制质量安全。“预控”式管理模式,采用输入系统的前馈控制和系统结构状态信息的反馈控制原理,是一种预测性控制的管理模式。其方法是以异常潜在缺陷辨识技术来判断分析基础工程施工中可能存在的质量故障(缺陷)和异常因素,然后对查明的质量隐患实行管理与整改,使各种质量缺陷和异常因素消除在 “工程成品”形成之前,从而可有效地防止质量事故的发生。
5参考文献
[1] 袁峰. 谈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与方法[J]. 中国房地产业, 2011,(02)[2] 沈炳良. 建筑工程基础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与管理[J]. 科技资讯, 2008,(12) .
[3] 王辉. 浅议基础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 山西建筑, 2009,(09)
设计和施工单位对建筑工程的尺寸精度要求不是按测量中误差来要求的,而是按实际长度与设计长度之比的误差来要求的,对长度尺寸精度要求分为2种:一是建筑物外廓主轴线对周围建筑物相对位置的精度,即新建筑物的定位精度。二是建筑物桩位轴线对其主轴线的相对位置精度。
(1)建筑物轴线测设的主要技术要求。建筑物桩基础定位测量,一般是根据建筑设计或设计单位所提供的测量控制点或基准线与新建筑物的相关数据,首先测设建筑物定位矩形控制网,进行建筑物定位测量,然后根据建筑物的定位矩形控制网,测设建筑物桩位轴线,最后再根据桩位轴线来测设承台桩位。
(2)对高程测量的技术要求。桩基础施工测量的高程应以设计或建设单位所提供的水准点作为基准进行引测。在高程引测前,应对原水准点高程进行检测。确认无误后才能使用,在拟建区附近设置水准点,其位置不应受施工影响,便于使用和保存,数量一般不得少于2~3个,一般应埋设水准点,或选用附近永久性的建筑物作为水准点。高程测量可按四等水准测量方法和要求进行,其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不应大于±20Lmm,L为水准路线长度,以km为单位。桩位点高程测量一般用普通水准仪散点法施测,高程测量误差不应大于±1cm.
2、建筑物定位测量
建筑物的定位是根据设计所给定的条件,将建筑物四周外廓主轴线的交点(简称角桩),测设到地面上,作为测设建筑物桩位轴线的依据,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建筑物定位测量。由于在桩基础施工时,所有的角桩均要因施工而被破坏无法保存,为了满足桩基础竣工后续工序恢复建筑物桩位轴线和测设建筑物开间轴线的需要,所以,在建筑物定位测量时,不是直接测设建筑物外廓主轴线交点的角桩,而是在距建筑物四周外廓5~10m,并平行建筑物处,首先测设一个建筑物定位矩形控制网,作为建筑物定位基础,然后,测出桩位轴线在此定位矩形控制网上的交点桩,称之为轴线控制桩(或叫引桩)。
2.1编制桩位测量放线图及说明书
为便于桩基础施工测量,在熟悉资料的基础上,在作业前需编制桩位测量放线图及说明书。
(1)确定定位轴线。为便于施测放线,对于平面成矩形,外形整齐的建筑物一般以外廓墙体中心线作为建筑物定位主轴线,对于平面成弧行,外形不规则的复杂建筑物是以十字轴线和圆心轴线作为定位主轴线。以桩位轴线作为承台桩的定位轴线。
(2)根据桩位平面图所标定的尺寸,建立与建筑物定位主轴线相互平行的施工坐标系统,一般应以建筑物定位矩形控制网西南角的控制点作为坐标系的起算点,其坐标应假设成整数。
(3)为避免桩点测设时的混乱,应根据桩位平面布置图对所有桩点进行统一编号,桩点编号应由建筑物的西南角开始,从左到右,从下而上的顺序编号。
(4)根据设计资料计算建筑物定位矩形网、主轴线、桩位轴线和承台桩位测设数据,并把有关数据标注在桩位测量放线图上。
(5)根据设计所提供的水准点(或标高基点),拟定高程测量方案。
2.2建筑物的定位
根据设计所给定的定位条件不同,建筑物的定位主要有5种不同形式:一是根据原建筑物定位。二是根据道路中心线(或路沿)定位。三是根据城市建设规划红线定位。四是根据建筑物施工方格网定位。五是根据三角点或导线点定位。
在建筑物定位测量时,可根据设计所给的定位形式选用直角坐标法、内分法、极坐标法、角度或距离交会法、等腰三角形与勾股弦等测量方法,为确保建筑物的定位精度,对角度的测设均要按经纬仪的正倒镜位置测定,距离丈量必须按精密测量方法进行。
2.3建筑物定位矩形网测量
对建筑物定位矩形网测量,根据工程大小、复杂程度不同,一般采用下列方法:
(1)定位桩法。若需要测设A、B、C、D建筑物时,要根据设计所给定的条件,首先测设出A'和B'两点,然后根据A'、B'测设出C'、D'两点,最后,以A'、B'、C'、D'定位矩形网为基础测设ABCD建筑物所有的桩位轴线进行建筑物定位。此种方法适用于一般民用建筑和精度要求不高的中小型厂房的定位测量。
转贴于
(2)主轴线法。大型厂房或复杂的建筑物,因对定位精度要求高,采用定位桩法不易保证建筑物定位要求。由于主轴线法测设要求严格,误差分配均匀,精度高,但工作量大,主要适用于大型工业厂房或复杂建筑物的定位测量。如要测设ABCD厂房时,应根据设计所给的条件首先测设出长轴线EOW,然后,再以长轴线为基线,用测直角形方法测设出短轴线SON、进行精密丈量和归化。最后根据长轴线点和短轴线点按直角形法,测设A'、B'、C'、D'各点。经检查满足要求后,才测设ABCD建筑物的桩位轴线进行建筑物定位测量。
2.4测量质量控制
(1)建筑物定位矩形网点需要埋设直径8cm,长35cm的大木桩,桩位既要便于作业,又要便于保存,并在木桩上钉小铁钉作为中心标志,对木桩要用水泥加固保护,在施工中要注意保护、使用前应进行检查。对于大型或较复杂、工期较长的工程应埋设顶部为10cm×10cm,底部为12cm×12cm,长为80cm的水泥桩为长期控制点。
(2)必须加强检查工作,对桩位测量放线图的所有计算数据。必须经第二个人进行百分之一百的检查,确认无误后才能到现场测设。在建筑物定位测量成果经检查满足要求后,才能测设建筑物桩位轴线进行建筑物的定位测量。
3、建筑物桩位轴线及承台桩位测设
3.1桩位轴线测设的质量控制
建筑物桩位轴线测设是在建筑物定位矩形网测设完成后进行的,是以建筑物定位矩形网为基础,采用内分法用经纬仪定线精密量距法进行桩位轴线引桩的测设。对复杂建筑物圆心点的测设一般采用极坐标法测设。对所测设的桩位轴线的引桩均要打入小木桩,木桩顶上应钉小铁钉作为桩位轴线引桩的中心点位。为了便于保存和使用,要求桩顶与地面齐平,并在引桩周围撒上白灰。
在桩位轴线测设完成后,应及时对桩位轴线间长度和桩位轴线的长度进行检测,要求实量距离与设计长度之差,对单排桩位不应超过±1cm,对群桩不超过±2cm.在桩位轴线检测满足设计要求后才能进行承台桩位的测设。
3.2建筑物承台桩位测设的质量控制
建筑物承台桩位的测设是以桩位轴线的引桩为基础进行测设的,桩基础设计根据地上建筑物的需要分群桩和单排桩。规范规定3~20根桩为一组的称为群桩。1~2根为一组的称为单排桩。群桩的平面几何图形分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多边形和椭圆形等。测设时,可根据设计所给定的承台桩位与轴线的相互关系,选用直角坐标法、线交会法、极坐标法等进行测设。对于复杂建筑物承台桩位的测设,往往设计所提供的数据不能直接利用,而是需要经过换算后才能进行测设。在承台桩位测设后,应打入小木桩作为桩位标志,并撒上白灰,便于桩基础施工。在承台桩位测设后,应及时检测,对本承台桩位间的实量距离与设计长度之差不应大于±2cm,对相邻承台桩位间的实量距离与设计长度之差不应大于±3cm.在桩点位经检测满足设计要求后,才能移交给桩基础施工单位进行桩基础施工。
4、桩基础竣工测量质量控制
桩基础竣工测量成果图是桩基础竣工验收重要资料之一,其主要内容:测出地面开挖后的桩位偏移量、桩顶标高、桩的垂直度等,有时还要协助测试单位进行单桩垂直静载实验。
(1)恢复桩位轴线。在桩基础施工中由于确定桩位轴线的引桩,往往因施工被破坏,不能满足竣工测量要求,所以首先应根据建筑物定位矩形网点恢复有关桩位轴线的引桩点,以满足重新恢复建筑物纵、横桩位轴线的要求。恢复引桩点的精度要求应与建筑物定位测量时的作业方法和要求相同。
(2)单桩垂直静载实验。在整个桩基础工程完成后,测量工作需要配合岩土工程测试单位进行荷载沉降测量,对桩的荷载沉降量的测量一般采用百分表测量,当不宜采用百分表测量时,可采用S05或S1精密水准仪和铟瓦尺施测。
(3)桩位偏移量测定。桩位偏移量是指桩顶中心点在设计纵、横桩位轴线上的偏移量。对桩位偏移量的允许值,不同类型的桩有不同要求。当所有桩顶标高差别不大时,桩位偏移量的测定方法可采用拉线法,即在原有或恢复后的纵、横桩位轴线的引桩点间分别拉细尼纶绳各一条,然后用角尺分别量取每个桩顶中心点至细尼纶绳的垂直距离,即偏移量,并要标明偏移方向;当桩顶标高相差较大时,可采用经纬仪法。把纵、横桩位轴线投影到桩顶上,然后再量取桩位偏移量,或采用极坐标法测定每个桩顶中心点坐标与理论坐标之差计算其偏移量。
(4)桩顶标高测量。采用普通水准仪,以散点法施测每个桩顶标高,施测时应对所用水准点进行检测,确认无误后才进行施测,桩顶标高测量精度应满足±1cm要求。
(5)桩身垂直度测量。桩身垂直度一般以桩身倾斜角来表示的,倾斜角系指桩纵向中心线与铅垂线间的夹角,桩身垂直度测定可以用自制简单测斜仪直接测完其倾斜角,要求盘度半径不少30cm,度盘刻度不低于10′。
[关键词] 地基土工程 施工质量 PDCA循环 因果分析图法
1.前言
基础工程作为房屋建筑的根基,故必须控制好其施工质量。基于此,本文就基础工程质量控制进行探讨,通过PDCA循环与因果分析图法相结合,运用于实例,以期保证质量,并为技术工作者提供一定的较实用技术借鉴。
2.PDCA循环与因果分析图法
2.1 PDCA循环
PDCA循环即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PDCA循环是按照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行动)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其各级质量管理都有一个PDCA循环,形成一个大环套小环,一环扣一环,互相制约,互为补充的有机整体。每个PDCA循环,都有新的目标和内容,这意味着质量管理,经过一次循环,解决了一批问题,质量水平有新的提高。
2.2因果分析图法
又称为鱼刺图、树枝图,一般形式如图1所示。主干线表示要解决的质量问题,如操作者、机器、原材料、方法和环境表示造成质量问题的五大要素(称为大原因)。每个大原因可能包括若干个中原因,中原因下还可能有小原因或更小原因等。可以看出,利用因果图可以分门别类地将影响质量的各种因素全部找出来,并在图上一目了然地表示出来。
3.基础工程实例施工质量控制探析
3.1项目基础概况
本工程基础设计采用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基础,桩数为1700根,桩径为600mm,有效桩长38-40m。采用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和因果分析图法,进行严格质量的控制。
3.2第一次PDCA循环
1)调查30组成桩,其中25组合格,5组不合格,对不合格的主要问题进行排列如表1。
从表可以看出钢筋笼制作、清孔不到位是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质量检查是次要因素,其原因分析如下。
2)原因分析
通过以上调查分析,影响清孔不到位、钢筋笼制作及质量检查的原因如下。
①新工人操作不熟练,不按施工规程操作;
②质量检查不认真,抽样检查做法不当;
③钢筋笼制作不规范,调放钢筋笼不及时;
④钻孔桩位偏移,倾斜;
⑤地面杂填土过厚,清理不够;
⑥清孔不到位
3)对策的制定,表2所示
4)具体的实施
①组织技术骨干及施工人员学习图纸,熟悉工艺流程,掌握施工规程、操作方法及验收规程;组织施工班组进行现场口头与书面交流,统一施工方法,熟悉操作过程。建立监理报验制度,严格控制每个技术环节。
②针对各地层,采用不同档位钻进,避免硬地层中出现卡钻、断钻现象,选择相适宜的机械,严格遵守成孔工艺,施工过程保证桩位正确。
③将影响钻进的地面50cm左右厚度的杂填土以及建筑垃圾用挖掘机清除。
④钻孔偏斜,可提起钻头,上下反复钻几次,如无效应在孔中局部回填黏土至偏孔处0.5m以上,重新钻孔。
5)阶段检查
通过以上对策实施,对五天内完成的桩进行轻便触探检查,成孔质量及桩身强度等均满足设计要求,证明以上工艺及对策是可行的。而使整个地基工程施工质量达到整体工程施工目标的要求,施工方法、工艺等还不太完善,还应进一步的现场调查和分析。
3.3第二次PDCA循环
1)现场调查
通过上一轮的循环,虽单桩质量有所保证,但对整体地基工程的最终验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桩位偏差、桩孔缩颈、桩孔塌陷过大,振捣效果不够,均匀性差等。
2)原因分析如图2
从人、机械、环境、工艺四个方面原因进行要因分析,主要原因如下。
①质量责任制没落实,缺乏细致认真的技术交底和质量检查;
②土质松散,泥浆护壁不好,护筒周围未用黏土紧密填封及护筒内水位不高;
③桩位控制方法不当,槽内作业桩位控制不能保证;
④桩深,增加浇筑振捣的难度;
⑤设备陈旧、钻头磨损大,桩径不能满足要求。
3)具体措施,表3所示。
4)具体的实施
①加强职工的业务培训,作好技术、质量交底,强化岗位素质,严把质量关。制定较完善的操作规程,明确各个环节的施工要点和操作步骤,明确分工,实行定人、定位、定岗责任制,制定奖罚制度,加强教育,提高操作人员责任心。
②对于陈旧、性能不满足工艺要求的设备,及时由设备管理员组织更换。
③对各钻机就位轴线及桩位进行复核,有问题及时与专职测量人员联一系。开钻前,由专职测量人员校对桩位,合格后方可开钻,确保成桩位移小于5cm。监督钻机操作人员操作工艺,尤其检查钻头转速,以慢速为宜。对场地地坪及时组织抄平,并对每承台下桩深度进行现场控制。
④组织班组对每根桩进行质量评定,对当天施工的桩认真检查施工记录,并于每晚进行回收,交资料人员整编。
⑤必须遵守泥浆护必成孔灌注桩施工工艺。
5)效果检查
①对于龄期7天的桩,任抽取2%进行了轻便触探,结果证明桩身土的均匀程度,密实度及桩直径均达到设计要求。
②对龄期15天的桩进行了开挖,发现土桩桩身及桩头全部密实,桩径≥600mm,满足设计要求。
③对每桩桩位进行复核验收,合格率95%。
4.结束语
通过两次PDCA循环和因果分析法要因分析,制定了科学的操作工艺,保证了质量,达到预定的目标,地基工程按期完工,为后续施工赢得了充分时间。同时通过施工中两次PDCA循环,健全了企业岗位责任制,明确分工,实行定人、定机、定岗责任制度,更加完善了施工工艺标准化,提高操作人员责任心,为下一步的施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 考 文 献
【摘要】桩基础工程是一种隐蔽工程,影响质量的因素众多,质量检查控制比一般土建工程困难,因此在桩基工程中,施工的各方面、各环节都会对施工质量产生影响。本文主要针对桩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并提出施工质量控制的方法。
【关键词】桩基础工程施工问题质量控制
Abstract:pile foundation work is a kind of hidden works, many factors affecting the quality, quality inspection and control than the general civil engineering difficulties, pile founda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various aspects of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impact. The pile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quality problems, and proposed methods of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Key words:of pile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problem of quality control
前言
桩基工程的施工质量越来越受到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视。由于桩基施工的隐蔽性,成桩后也不易检查验收,尽管目前此桩基施工工艺正日益完善.但往往由于各种质量因素的影响,往往使得成桩质量不理想。为了保证施工质量,采取正确的控制措施.采取先进的桩体质量检测手段以确保桩基施工质量就显得极为重要。
一、桩基施工的质量问题分析
1、预制桩的施工质量问题分析
预制桩是在施工前已预制成型.再用各种机械设备把它沉入地基至设计标高的桩。预制桩的材料可以用钢筋混凝上、钢材和木材,其中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可分为工厂预制和现场就地预制两种。在施工中,利用机械动力把预制桩送至设计所指定的地基持力层,预制桩可采用锤击贯入法或静力压人法。由于桩身质量稳定,可见性好,强度高。单桩承载力大,且在工厂大批制作,生产成本低。施工现场整洁,同时不需降水,施工速度快.工期短,对于静压法施工时,还有无噪音,震动小等优点,这种预制桩型在建筑市场上应用比较广泛。预应力薄壁管桩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桩基形式。与灌注桩、预制方桩、钢管桩比较具有较大的实用性。预制桩的施工主要有桩制作、桩运输、桩安装等工序。
由于预制桩需靠外力强制入土,在桩的施工过程中,桩周和桩端土受到挤密作用,在饱和软粘七中施工时,土结构受到破坏,并出现较高的超孔隙水压力,桩的承载力存在着显著的时问效成,同时在桩距较小。桩数较多时,会出现上体大量隆起和侧移.使已施工的桩上抬,桩端脱离持力层,大大降低单桩承载力。打入式预制桩在打桩过程中受锤击作用,桩身内产生锤击应力。从桩底反射的拉应力波将使桩身产生拉应力.这种拉应力有时会大大超过桩身砼的抗裂强度,使桩身拉裂或拉断。同时。锤击时冲击疲劳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每锤击一次,桩身就受到压应力与拉应力的交替作用。这将使混凝土内砂浆与粗骨料粘结面上原已存在的微裂缝逐涛矿展。强度随之降低,地下水的侵入还会使钢筋产生锈蚀作用。此外,预制桩在裁桩过程中,常用大锤横向击打桩顶.致使桩身断裂的现象屡见不鲜,且横向击打桩顶的结果,还使桩身上部与周围土层脱空,大大减小了桩的横向承载能力。这是预制桩常见的质量通病之一。
2、导致桩基础质量差的环境因素分析
在软土地区深基坑开挖时,基坑支护结构出现问题时,会使基坑附近的工程桩产生较大的水平位移,灌注桩桩身中上部会裂缝或断裂,薄壁预应力管桩桩身上部裂缝或断裂,厚壁预应力管桩与预制方桩在第一接桩处发生桩身倾斜,基坑 降水产生的负摩阻力对桩身强度较差的桩产生局部拉裂缝。间距较近的邻近建筑施工密集的挤土型桩时,如不采取防护措施,土体水平挤压可能造成桩身一处甚至多处断裂。地面大面积堆载,桩身倾斜,桩中上部裂缝或断裂。
3、灌注桩的施工质量问题
灌注桩是直接在桩位上就地成孔.然后在孔内灌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而成。根据成孔工艺的不同。可分为干作业成孔灌注桩、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套管成孔灌注桩,爆扩成孔灌注桩和挖孔灌注桩。灌注桩的施工主要有成孔、制作与安装灌浆管、清孔、混凝土浇筑等工序。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地质。地质情况往往千变万化,工程施工中,往往由于地质勘探不够,造成工程延误,工程浪费.其至出现严重的工程事故。所以,要控制好钻孔灌注桩的质量.首先要有真实详细的地质资料。在某些地方桩基设计时地质钻探有必要一桩一孔,甚至一桩两孔。但有些工程为了节省钻探费用或赶工期等原因.对地质勘探的不够详细,结果适得其反,桩的质量也得不到保证。灌注桩尤其是沉管灌注桩,在成桩过程中会产生较高的超孔隙水压力。对周围土体的振动和挤压力影响大,常常会发生断桩、缩颈、夹泥、空心,混凝土离析以及吊脚等质量问题,它与地质条件、施工工艺、施工程序等密切相关,如由于拔管速度过快,土的回缩加大。常导致缩颈、吊脚、空心等现象;当桩距过小,桩数多,土上涌量大,混凝土未初凝常被拉成缩颈、断桩和空心;沉桩时引起高孔压,形成动水压力,水涌入桩体带走水泥浆使砼离析。因此施工中应严格控制拔管速度,保持管内砼的足够高度。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是提高灌注桩施工质量的关键。因此应进行认真的现场施工管理,同时还需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素质。
二、桩基础施工质量问题的控制
1、防止桩身断裂的质量控制
桩身在施工中出现较大弯曲,在反复的集中荷载作用下,当桩身不能承受抗弯强度时,即产生断裂。当施工中出现断桩时,应及时会同设计人员研究处理方法,据工程地质条件、上部荷载及桩所处的结构部位,可以采取补桩的方法。柱基群桩时,补桩可在承台外对称补或承台内补桩。
2、防止接桩处松脱开裂的质量控制
接桩处经过锤击后,出现松脱开裂等现象。连接处的 表面没有清理干净,留有杂质、雨水和油污等。采用焊接 或法兰连接时,连接铁件不平及法兰平面不平,有较大间 隙,造成焊接不牢或螺栓拧不紧;焊接质量不好,焊缝不连续、不饱满,焊肉中夹有焊渣等杂物;接桩方法有误,受时间效应与冷却时间等因素影响。采用硫磺胶泥接桩时,硫磺胶泥配合比不合适,没有严格按操作规程熬制,以及温度控制不当等,造成硫磺胶泥达不到设计强度,在锤击作用下产生开裂。两节桩不在同一直线上,在接桩处产生曲折,锤击时接桩处局部产生集中应力而破坏连接。上下桩对接时,未做严格的双向校正,两桩顶间存在缝隙。接桩前,对连接部位上的杂质、油污等必须清理干净,保证连接部件清洁。检查校正垂直度后,两桩间的缝隙应用薄铁片垫实,必要时要焊牢,焊接应双机对称焊,一气呵成,经焊接检查,稍停片刻冷却后再行施打,以免焊接处变形过多。检查连接部件是否牢固平整和符合设计要求,如有问题,必须进行修正后才能使用。接桩时,两节桩应在同一轴线上,法兰或焊接预埋件应平整服帖,焊接或螺栓拧紧后,锤击几下再检查一遍,看有无开焊、螺栓松脱、硫磺胶泥开裂等现象,如有应立即采取补救措施。
3、防止桩顶碎裂的质量控制
在沉桩过程中,桩顶出现混凝土掉角、碎裂、坍塌,甚至桩顶钢筋全部外露打坏。钢筋与混凝土在承受冲击荷载时,不能很好地协同工作,桩顶容易发生严重碎裂。桩身外形质量不符合规范要求,施工机具选择或使用不当。打桩须根据断面、单桩承载力和工程地质条件来考虑。桩顶与桩帽的接触面不平或桩沉入土中时桩身不垂直,使桩顶面倾斜,造成桩顶局部受集中应力破损;沉桩时,桩顶未加缓冲垫或损坏后未及时更换,使桩顶直接承受冲击荷载。设计要求进入持力层深度过大,施工机械或桩身强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发现桩顶有打碎现象,应及时停止沉桩,更换并加厚桩垫。如有较严重的桩顶破裂,可把桩顶剔平补强,再重新沉桩。如因桩顶强度不够或桩锤选择不当,应换用养护时问较长的“老桩”或更换合适的桩锤。
结语
总之,随着经济发展,城市中各类高层建筑拔地而起,作为高层的基础部分往往在整个建筑物投资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而高层基础往往采用桩基础,因此,在桩基施工时,如何做好桩基础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作,对保证安全,节约投资、降低造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余传富,朱刚.桩基础施工质量监理探讨[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0,(03).
[2]陈俊辉.桩基设计及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J].住宅科技,2007, (12).
关键词:建筑工程;桩基础;施工质量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在建筑工程中,桩基础的方式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基础类型。在施工过程中,对于桩基础的施工工艺如果掌握的不够到位,或者是施工操作存在不规范,都有可能会对建筑桩基础的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从而给建筑整体的稳定性、安全性带来影响。
一、桩基础施工常见的质量问题
(一)桩倾抖过大
预制桩的质量同要求的质量有偏差造成桩的顶面或者桩尖倾斜、不正、 变形而导致桩的倾斜。桩基的安装不准错误的打桩顺序基坑和土方开挖不当都会导致桩的倾斜。并且桩距过小打桩顺序不当而形成强烈的挤土效应和桩端遇到障碍物桩基角度不准确造成的桩架与地面不垂直也都会使得桩的倾斜过大。
(二)桩身离析
桩基础的这种质量问题具体表现为桩身表面有蜂窝、空洞,桩身夹土或夹泥及桩身分段级配不均匀。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是因为在浇灌混凝土过程中,没有及时边浇边捣,或振捣的部位及其深度不够;又或者是混凝土搅拌时,其搅拌时间或用水量变化,导致混凝土本身的塌落度不均匀,和易性不好,从而使得桩身离析。
(三)断桩
导致断桩出现的最为常见的原因为桩倾斜,除此之外,造成断桩还有三种原因。(1)较多的锤击次数,如果桩锤击力度过大,而贯入度不够的话,施工作业时会引起桩断裂。(2)起吊与运输时,位置不当的支点和吊点。(3)沉桩时,过力扭曲桩身,遇到较硬的土层锤击而弯曲。
二、桩基处理的一般原则
当桩基在发生质量问题之后,假如没有及时的处理,结构就会工程留下了隐患。为了有效地防止类似的问题的发生,其具体的处理方法如下:
1、处理之前应具备的条件
事故的性质以及范围清楚;目的务必要明确,应该有预定的处理方案。
2、事故处理应充分的满足其基本条件
对事故的处理方案,我们务必要要求经济合理、安全可靠。对没有施工的部分我们还得应该提出预防以及相应的改进措施,来在最大程度上防止事故的再次发生。
应该充分的考虑事故对已经完成之后,工程的质量与后续工程的质量与后续工程的影响。比如,在事故处理之后我们采取补桩的时候,还得要考虑是否会损坏较低的邻近桩以及混凝土的强度。
确保桥梁桩基础施工质量的措施
(一)完整细致的设计图纸
要有一套详细合理周密、完整可行并且经过审核的施工图,这就要求甲方与设计部门积极协调沟通,施工单位也要在事先预知的情况下与甲方和设计单位保持沟通,保证在施工工程中尽可能不出现变更,采取适当的施工方法,而且考虑到之后有关的问题;这样重复考虑了客观因素,就导致在之后的施工工程中能够迅速的开展工作,并且免去了施工过程中的其他事项,为节省时间和工程造价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二)全程监测桩基定位
桩基在施工过程中,因为桩的挤压作用会造成施工表面的隆起,这样就会导致原来定位的控制点出现移位。这就需要对桩基的位置重新校核,以保证桩位置的准确性。在正式施工之前,应做好规划部门的控制桩引桩工作,将保护措施落实到位,防止这个桩点受到影响。在打桩施工过程中,要进行全程监测,一旦发现位置偏移就应该及时纠正,以保证装点的布设定位准确性。要是不注意桩移位的问题,就只能运用扩大承台的方式加以补救,这样就会造成成本增加,也会使工期延误。
确保原材料的质量
其中最主要是钢筋、水泥、石子、砂等主要原材料的质量。比如水泥要进行标准稠度、凝结时间、抗压和抗折强度试验;钢筋要进行拉力、冷弯等实验;砂石要检测其级配、含泥量等。要是运用商品混凝土,就应该对水灰比认真核对,保证符合现场地质条件。
(四)确保冲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
1、加强钢护筒安装
这是前期工作,主要有导锤作用,保证桩孔位置固定到位,对孔口起到保护作用等。保证钢护筒的准确安放是控制好灌注桩质量的基础。在钢护筒放置的过程中,要掌握好垂直与水平位置的关系,借助重物进行压入处理,之后再进行回填并压实到位。
2、做好清孔
在对钢筋笼进行安放的过程如果出现碰撞,就可能会使孔壁泥土落如孔中,所以,一定要保证清孔到位。
3、控制成孔施工质量
成孔是第二道重要工序。把制备好的泥浆装满孔中,在开挖溢浆槽孔口时,一定要做好泥浆回流控制,以保证泥浆循环到位。要是采用冲孔机起吊冲击锤,必须对孔到位,做好自由落体冲击,对岩层进行切削破碎处理,保证成孔到位。由于泥浆密度较小,极易对孔底沉渣的正常浮起造成影响。
4、控制好灌注成桩质量
做好配合比、水灰比的试验,严格控制砂率等参数。通常采用灌注车做好灌注。在导管吊入孔内时,要确保位置准确和轴线顺直,这样才可以放置碰撞孔壁及卡住钢筋笼问题的出现。
严格要求钢筋笼的质量
如主要关注钢筋笼的制作质量、下笼、焊接质量、搭接长度。分段制作的钢筋笼的长度以钢筋的定长为宜,但最好不要短于6m,连接时50%的钢筋接头应予错开焊接,且两钢筋轴心在一直线上。为放置灌注导管挂笼及钢筋笼上浮,笼底钢筋略成喇叭状。对非全长配筋的桩,钢筋笼顶标高低于地面时用吊筋将钢筋笼焊接牢固,避免下落。钢筋笼的保护层最好是设置成混凝土滚轮,厚度为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每隔2m 均匀布置4 个,穿在箍筋上,这样不但可以保护层厚度,还可以减少对孔壁的干扰。在夜间施工时尤其要注意焊缝的饱满程度。
(六)做好桩位下障碍物的清除工作
为了保证施工到位,应该加强对钎探的清查。要加强桩平直度的检查,要是发现桩身弯曲度、桩尖等与不符合要求,就不可以使用,避免移位或断桩等问题出现。在沉桩过程中,一定要全面对过程进行监控,尤其要注意对钻孔质量、沉桩深度等方面是否满足要求,对土体隆起、水压力等对周围情况的影响要密切注意。如果发现异常,应及时做好有关处理工作。在进行接桩施工时,应该把杂质、油污等清除干净,保证上下节桩保持在同一轴线上。为了避免有开裂脱落的问题出现,一定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用硫磺胶泥做好处理。对于留下的桩孔,应采取回填、加盖措施。在桩基施工时如果突发意外情况,应及时与建设、监理、设计等部门取得联系,采取设计修改后再进行施工。
(七)施工中的技术细节
当制定好施工的顺序时,就需要注重施工中的细节问题,因为它与整个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密切相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施工人员对于工程中的任何一个细节都不能疏忽, 因为可能就是这一个疏漏就会让整个工程毁于一旦。一个工程一定要经过经纬仪细致的测量才能开工,误差不得超过标准的0.5% , 这是对技术施工人员的挑战。在规定范围内如果偏差值太大,可能直接造成桩断裂,接桩的方法通常用钢端板焊接方法进行处理,在桩离地面一米时方可进行焊接处理。在打扫干净桩顶后进行定位板的固定,对空心桩通常不进行截桩的操作,如果一定要截桩那么运用机械分割方法进行分割。
结语
在当前科技和生活迅速发展的社会大背景下,建筑工程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在建筑工程中,桩基础所占的施工比例非常大,其质量的优劣对于工程只管重要,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一定要统筹安排,精准计算,排除工程中的一个个障碍,确保工程桩基础的施工质量和建筑物的安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