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职高德育辅导员范文

时间:2023-03-02 15:08:38

序论:在您撰写职高德育辅导员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职高德育辅导员

第1篇

关键词:高职人才培养;素质教育;高职辅导员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亦不断提高。21世纪是人才的竞争,世界各国的经济、科技以及综合国力的竞争都在日益加剧,其实质也是综合素质人才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

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素质教育的要求

教育部制定颁布的《关于加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将素质教育贯穿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学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以素质教育思想和观念为指导,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使学生既有较强的业务工作能力,又具有爱岗敬业、塌实肯干、谦虚好学和与人合作的精神,安心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工作”。这一重要指导思想,不仅把素质教育提升到高职教育全部工作的重要位置,也为高职教育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我省高等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强调“各类高职院校要将培养人才作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将素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既有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与普通高等院校不同,高等职业院校要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具有一技之长的应用型人才。除此之外,还应具备职业情商、自我管理、团队合作、职业道德等多方面综合素质。

二、高职辅导员对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

高职生涯是当代高职生社会化、成人化的重要阶段,而辅导员又是与学生接触交往最多的老师,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学生成长旅途中的引领者,若辅导员以素养教育为载体进行日常工作,不但能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推进素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所以,通过高职辅导员各项综合素质的提高对我国的高职教育事业将具有重大意义。

三、高职辅导员应当具备的素质

高职辅导员具备的素养应当是多元性的,包括思想政治方面、职业道德方面、自我提高方面和其他素质方面。这些技术与非技术因素对高职辅导员都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一)思想政治方面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职辅导员最核心和基础的工作,其他工作都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根本的。教育者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对大学生具有重要的影响。教育者要注重言教,更要注重身教。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本质上是促进大学生人格逐步完善的过程,这一目标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品格施加的影响不可忽视。辅导员能否得到学生的尊重和认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品格修养。辅导员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道德修养水平会直接影响到所管理和服务的大学生群体的道德修养水平。辅导员作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要承担“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他们传的是文明之道,授的是立身之业,解的是人生之惑,要承担起这种责任,需要具有很高的人文素养和个人魅力。教育是一种心灵的影响活动。辅导员是学生政治上的向导,也是思想上的益友,道德上的楷模。

(二)职业道德方面

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的总和。在道德行为上,辅导员的道德对学生具有强烈的示范性。辅导员的表率是为学生提供思想言行规范性要求的物化模式,其言行有强大的感召力,能直接影响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有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能够增强学生抵制外界干扰的能力,有效控制和调整自己的行为。要培养学生成为思想道德过硬的合格人才,首先要求作为导航人的辅导员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准。

(三)自我提高方面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是一项涉及思想政治教育、时事政策、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以及就业指导、学生事务管理等多领域的工作,也是一项不断面临新形势、新挑战、新问题的工作。高职辅导员的自我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非常重要,它间接影响高职辅导员工作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到高职辅导员知识技能的提高和完善。

在这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需要辅导员不断学习、不断充电,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高职辅导员更不能在自己过去所学的范畴中原地踱步,而是要善于获得信息,善于运用信息,运用于教学实践中。高职辅导员还需具有创新精神,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学习先进的学生管理方法,吸收、消化、运用于学生工作实践;积极探索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研究如何发挥辅导员思政工作在素质教育中的特殊作用、如何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其他学科教育的横向联系。总之,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当今的辅导员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思想政治辅导员”,而是集管理、科研、教学、指导等于一身的学者。

(四)其他素质方面

1.兴趣广泛,提升魅力

高职辅导员的兴趣爱好也应是积极而又多彩的。首先要有童心,充满对新鲜事物的强烈好奇;其次是开朗乐观,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幽默风趣,充满生活的机智;再次是昂扬而奋发进取,充满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这些将让学生看到有血有肉的老师,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让学生形成对生命的理解,对生活的感悟,对人生的信念。一名好的高职辅导员应当积极适应形势的要求,不断提高敬业精神,提升教育艺术,不断调整自己,促进自身持续发展,努力成为富有个性魅力的人。

2.一技之长,展示自我

辅导员培养自身多方面才艺,全面提升文史艺术修养,不断充实、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是成为一名受欢迎的高素质辅导员重要的一步。有专家认为,辅导员在音乐、美学、美术、体育等方面有一技之长,参加到大学生的活动中,能进一步融洽师生的感情,能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现实生活中,许多辅导员能歌善舞,能写会说,能画能弹,使得他们很快融入到大学生中,优雅的风度、脱俗的气质、开朗的性格都将对学生产生不容小觑的影响,这些都有陶冶助于大学生思想情操,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3.培养性格,自我减压

一个高尚品德的形成与构建都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基础,高职辅导员应当通过自我剖析、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等方式进行心理素质锻炼,从而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良好的性格、完善的人格来促进学生的成长。

四、结语

随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和各民族物资生活的不断丰富,人们对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追求就更加主动。因此,高职辅导员只有对自己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以适应高职教育改革的发展需要,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

参考文献

[1]张鸣岐.董仲舒教育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第2篇

关键词:班会;问题;对策

1 班会课开展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1.1 班会课“边缘人”的出现

本应试学生话语权彰显的班会课,近年来却在大学高职院校的班会课中出现了学生话语权的缺失和异化。班会课并非独立的体系,而应该融入不同的声音,学生班会课中应受到心灵的滋润和精神的成长,将班会课建设成为学生的学习共同体,应该成为师生共同努力的方向。

然而在笔者的班会课上却出现了一群“边缘人”,同学们普遍认为班会课流于形式,学生们对班会课的认识不足,有应付差事、被学院规章制度拖着走、被动接受的心理。学生们没有意识到班会课正在为谁而开,班会课真正的主人是谁?这种心理由来已久,原因复杂。首先,笔者的学生素质不高,大多是艺术生,他们大多高中时就是后进生,通过临时“抱佛脚”高三开始学艺术“曲线救国”的方式通过艺术高考考到我院高职来拿大专文凭的,所以后进生一贯不参加班级活动、无集体荣誉感也就习惯性地带入了大学阶段。

1.2 班会课的形式与内容问题

第二,在开学之初、军训之后,教学进入了正常的秩序,前几次班会的召开都是由辅导员,也就是笔者本人设计并主持召开的。辅导员选择的主题和内容都是站在辅导员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很少有90后同学们感兴趣的话题,如果遇到学院设定主题,那么学生群体话语权的缺失更是必然的。辅导员多是从时事政策、社会热点问题、遇到传统节假日的中国传统文化推广及传播、学生的专业探讨、大二学生的就业方向指导、临时通知和校园常规安全、卫生、纪律宣传教育等方面来设计班会主题和内容的。这样的设计有时候难免流于形式和呆板,使学生很难产生共鸣和兴趣。通过几次的辅导员主持班会,笔者辅导员采取了按全班学生学号轮流主持的方式来设定主持人。这样,既可以锻炼所有同学的当众表达能力和胆量、也可以锻炼他们的普通话,为他们今后的求职面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1.3 班会课的主持人自身问题

但是,这样做至今,也出现了几个问题。第一,是主持人选题不明、主持人本身无感兴趣的话题,主持人本人由于思想素质不高,对一些人生问题都充满着各种迷茫,他本身都有很多关于生存与发展得问题有待解决,更不要说提出自己清晰的正确观点来引导同学们的思想。主持人不能选题,辅导员在与主持人交流沟通过后,主持的实际效果是主持人还是言之无物,主持人自己也觉得索然无味,讲述不生动、无激情、PPT下载照搬照抄来源于网络,多是生搬硬套,就连主持人自己也还没参透其中的真谛,全无改动,无本班特色,亦无主持人的个人风格。

在这样的班会气氛中,台下的同学们无反应、无互动,成为了班会课上的“边缘人”、无动于衷成为冷漠看客。各种玩手机、讲小话、心不在焉,台上台下无互动、全程无交流,气氛呆板僵硬。全体同学认为班会就是应付学院检查(我院学生处会来检查班会情况,学生会也会派外班同学来听会),班会就这样流于了形式。

1.4 不良班风对班会课的不良影响

在班风和学风的建设上,辅导员和班干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班干没有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最近,笔者发现班干通过绝对的民主选出来的诸多问题,由于军训结束后,学院要求迅速选出班干,在辅导员和同学们都还是刚认识半个月的时候通过民主投票选出来的班干没有经得起长期的考验,经过具体工作和实践的应证下,许多班干思想消极、工作能力弱、遇到问题有敷衍甚至敷衍了事的处世态度。更甚者,有些班干非但没有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还被其他后进生所影响而退步了。

1.5 客观原因对班会课的影响

关于国家法定假日小长假放假前后的连续请假也是让辅导员头疼的一个弊端。由于我校地处武陵山区境内,地处黔江区,黔江区是远离重庆主城长达4个小时的火车车程,而很多同学都是家在云、贵、川、渝的山村,同学们必须从黔江区坐火车到达重庆主城,然后再从重庆北站出发回到山村的家,全国放假三天,前后两天都在路上赶路,实际在家呆的时间只有一整天,所以同学们纷纷来请假,找各种真真假假的借口来延续假期。但是,学院的一个现实问题是如果同学们都这么请假的话,学院的正常行课就进行不下去了,因为没有学生上课。所以,学院现在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是严防死守,严格请假制度,不许假期前后连续请假,除非是直系亲属死亡。这带来的直接问题一是学生的反感,认为学院和辅导员没有人情味;另一个问题是学生准时返校后情绪很大,更没有心情听班会课,有的时候故意赶晚点的慢车返校,错过了班会的时间,返校的班会上辅导员还要做好学生返校人数的统计和“收心”工作,这种学生们不配合的局面使得辅导员的工作非常难做。在这种学生和学院的双重加压的态势下,辅导员只能是勉强维持稳定的班会氛围和局面。

1.6 不良学风对班会课的不良影响

这也是班风不正,班风不正直接导致了学风树立不起来。社会上曾经风传过这么一句评价高职高专院校的话:“这社会上多一所高职院校就会少一所监狱。”难道作为该类学院的教师真的要把我们的学生当犯人一样看守吗?当然不能!学生是由思想有性格的活生生的人,人是有感情和思想的,学生们在观察着学院和教师,学院的决定和教师的一举一动都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所以,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要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真心是可以换真心的,辅导员要用心对待学生,学生们早晚会明白。金诚所致,金石为开。学生们只是迷茫、只是愤青、只是还不太懂这个复杂的世界,有不同的声音和抱怨甚至给辅导员捣乱都是正常的,辅导员应该给年轻人成长和上升的空间,用发展得眼光看待每个学生。

2 解决各种班会课中遇到的问题的对策

1.从学生的角度,辅导员要严格请假制度,非必要特殊情况不批假,非必要和极特殊情况不准假期前后连续请假。辅导员要做好严格请假制度的思想工作,总个别总爱请假的同学谈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讲清楚为何学院要这么规定,让学生发自内心地理解学院的规定和辅导员的良苦用心。

2.从辅导员角度,辅导员要在放假前半个月提早宣传学院的请假制度,并发动班干帮助其一起宣传下去,一起做好学生们的思想工作。给同学们打好“预防针”,防患于未然。

3.从班干角度,班干要起到一个好的带头作用,做好上传下达的桥梁作用,帮助辅导员做好制造文明请假气氛,严肃请假制度。

4.从技术层面角度,辅导员应该掌握我国铁路时刻表,尤其是要把黔江区到重庆北站总是晚点的车次熟记于心,强烈建议同学买中午的票返校,尽量避免客观火车晚点的情况发生。

5.从主持人选定角度,还是要本着锻炼全体学生表达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出发,让每一位同学都有表达和发言的机会。在辅导员的帮助下,尽量由主持人自己选定感兴趣的班会主题,辅导员与其共同策划班会,讲授主持的技巧和经验。会后总结并鼓励主持人,找到主持的亮点,形成该生独有的风格。

6.从听众角度来说,和听众的互动很重要。班会的设计要有台上台下的互动环节,必要时可以设计几个游戏环节,寓教于乐,开展辩论也是一个很好的互动的方式,分组讨论社会热点话题等。充分调动全体同学得参与度。辅导员可以当一个看客,把班会留给学生,只要有序进行,辅导员就不要多加干预。

7.从班风建设的角度来说,前期的军训和军训后的班干选举还是应该避免绝对的民主,因为那个时候大家互相都不了解,很容易给印象分,但是对于未来班干的工作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都是未知的,这里有很大的风险,容易在一个学期形成不良的班风,再想纠正就难上加难了,一旦形成不良班风,再去纠正不容易,而下学期又没到班干改选的时机。应该利用班会课这一第二课堂的德育阵地来加强对班干的管理,在班会课后例行班干会议,加强交流沟通,解决一周以来的问题,班干可以起到很好地连接辅导员与学生的沟通桥梁作用。

参考文献

[1]颜雪艺.从缺失到回归:高中班会课学生话语权的调查研究[Z]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库.2011:3.

[2]梁刚慧.用活动体验点亮学生智慧[J]人民教育.2010:2.

第3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辅导员;思政课老师;联动育人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高职院校的学生目前在思想教育方面存在着明显的问题,特别是当下随着西方腐朽思想的侵入以及互联网黄赌毒的入侵,对于正处于完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高职院校大学生来说,都具有非常严峻的负面影响,在高职院校不仅仅要加强对学生的综合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样也要注重对学生的思政教育,因为只有建立在具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基础上,学生在未来的成长之路上才能够走的更远。

2 当前合作育人教育机制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平行性的运行机制影响了合作联动

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思政课老师和辅导员在管理系统分类上,是分属于不同的管理系统,而且这两个管理系统从行政的角度上来说是平行的,思政课老师归属于教学管理系统,而辅导员则归属于学生管理系统,这两个不同的行政系统分别负担不同的责任,这就导致了行政上的平行性特点,思政课老师更多的注重知识的传授,很少涉及到学生的日常思政教育。而辅导员则更多的将精力放在了日常事务的管理上,而且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基本上都是刚刚毕业的学生,其社会阅历明显不足,很多辅导员的自身所学专业和思政之间也没有直接的联系,因此从知识储备上也不足以实现对学生的教育功能,而这个平行性的行政管理系统更将这种合作育人的可能性弱化了。

2.2 封闭的队伍建设影响合作育人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可以看出,辅导员在高校管理环节中是非常重要的,是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头衔,从这点上来说辅导员实际上有义务有能力承担思政理论教学,但是在目前大多数的高职院校中,辅导员并不参与教学,不仅仅不能参与评高级职称,而且很多辅导员并不具备思政专业,知识结构相对单一,辅导员和思政老师在彼此的工作环境中相对封闭,因此两者很难形成相互合作的关系,只能够形成自由体系内的循环。

2.3 工作目标差异明显

虽然思政课老师和辅导员培养学生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希望将学生培养成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但是在具体的工作目标上,高职院校的思政老师和学生辅导员之间却存在着明显的区别。辅导员在扶助困难学生,解决学生日常生活难题与就业指导方面承担的责任较大,其核心目标在于确保学生的日常管理能够有序进行。辅导员的本质目标就是从事具体的工作,而思政课老师则是从理论的高度来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但是却往往忽视具体的实践指导,更缺乏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甚至不能够了解学生的思想纠结点。辅导员和思政课老师之间工作目标的差异导致两者之间的相互交流较少,也缺乏共同语言,自然就难以实现联合机动的育人机制。

3 构建联合育人机制的策略

3.1 组织教育机构的科学联动

高职院校并不设置专业思政专业,其思政教育课老师一般不会划归到某一个院校中,但是在现有的高职院校管理体制中,思政理论课老师和辅导员并不是同一个部门已经成为共识。而正是这种人为的将高职思政课老师和辅导员进行简单的割裂,造成了联合育人机制的失效。因此要想实现这两者的联合育人,就要将高职院校思政课老师和辅导员放在大德育的观念下,进行统一领导,并有党委宣传部牵头和协调,学生工作部门和思政理论课教学部门,以及团委等诸多教育机构进行相互配合,建立科学的领导机制,将高职院校的思政理论课教学部门和学生工作部门共同组建一个党总支部,并由思政理论课教学部主任以及学生工作部门的领导兼任,同时为了实现责任到人的制度,要对不同的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责任明确,不能够简单的将思政教学部门和学生工作部门简单的割裂开来。在最高领导的牵动作用下,实现高职院校的思政教学部门和学生工作部门之间的有效合作和联动。

3.2 队伍建设的联动

要想打破之前的封闭性的管理模式,就要实现交叉的兼职制度,这一点需要从下面三个方面来着手。第一,要创新学生辅导员的任用选拔制度,相对于高等院校,高职院校的辅导员的选拔条件相对较低,对此,高职院校要适度提高学生辅导员的聘任条件,将辅导员能否具备思政理论教学作为一个重要的前提,另外学生辅导员在学历条件上要具备研究生水平,尽可能在法学、管理心理学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这些专业中选择。对学生辅导员的甄选要求党委书记、分管院长或者副书记、学生工作处以及组织人事部等,都要全程参与筛选,从而确保辅导员的整体素质能够满足思政理论教学的要求。

第二,让思政理论教学课老师和辅导员进行工作交叉,当辅导员的综合素质提升之后,辅导员也能够开始从事思政理论课教学,那么就有条件实现思政理论课老师和辅导员之间进行角色更换,因为在传统的闭合体系下,思政教学课老师更多从理论上进行教学,忽视从日常实践中来升华和提炼思政教育,那么通过这种交叉换位工作则能够有效的消除辅导员的理论知识的不足和思政课老师实践经验的不足之处。在实施这种交叉工作过程中,要明确兼职辅导员的责任,且根据辅导员的自身特点进行区别对待,当辅导员有思政课理论教学水平时,就要及时的授予辅导员的讲师身份,并让他们走上讲台,而没有取得讲师职称的辅导员则能够以主角的身份,并安排具有高级职称的思政课老师给予一至两年的指导,当辅导员在试讲时合格就能够上台授课。当然对于兼职的辅导员要根据工作量来计算相应的酬劳,从而提升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第三,要构建联动合作的育人团队,将思政理论课老师和辅导员进行交叉换位教学,将工作职责和目标进行统一融合,与此同时,还需要在这个团队中构建科学的梯队化建设,在这个合作育人的团队中的老师要具备老中青的合理配置,这样才能够确保整个团队的延续性,确保这种联动育人的机制能够延续,从而真正发挥出育人的教育作用。

3.3 工作内容的联动分析

因为高职院校的学生那种自觉性相对较低,这给思政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思政理论课老师和辅导员要相互理解,通过建立合作关系来建立统一内容的联动机制,一方面理论课老师要走出教学课堂,以辅导员的身份来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管理中,深入学生的宿舍和社团,主动参与班级的主题班会,甚至在暑期还可以参与到学生的下乡活动,发现问题时一方面可以独立解决,也可以和辅导员进行沟通和交流,从而优化解决方案。另一方面辅导员也要积极的融入到教学过程中,积极备课、从自身的角度对思政教学进行改革,甚至提出创新的教学设计,从而让理论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不显得那么枯燥,能够更好的让学生理解,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在这个过程中辅导员和思政课老师可以借助当前便捷的互联网平台进行相互沟通,互相解决疑难问题,这对于提升联动育人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4 双向的考核机制的联动

由于将思政理论课老师和辅导员在工作上实现了交叉换位,那么在考核上也要实现双向联动。思政理论课老师的考核内容不仅仅要包括通常的教学科研,还要包括课外的育人,同时还要求思政理论课老师要积极兼任辅导员或者辅导员助理,积极参与学生活动,比如规定一个学期老师要参加主题活动三到五次,并将这个指标当成重要的考核标准。另外在辅导员的考核体系中,就要增加其思政理论水平的考核,要求辅导员每个学期必须要参加二到四次的集体备课会,将辅导员是否积极参加思政教育的科院活动当成重要的评价标准,从而激励辅导员积极投入到教学改革中。

参考文献:

[1]鄢万春,吴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辅导员工作互动模式初探[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第4篇

关键词:高职;辅导员;学生;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1

目前,高职院校辅导员在工作效果和质量上差别较大。究其原因来看,高职辅导员面对的受众群体为基本上都是90后的学生。这一时期的学生与以往的学生,不管是在心理特征上,还是在思想观念上都有别于以往的学生。还有就是辅导员的能力学识、阅历经验与工作态度等因素的差异。当然,一刀切要求辅导员用同一标准去衡量是不科学的。但具体工作是需要有具体的规范和程序,需要一定的具体模式的,都能做到这些将有助于提高高职学生的思政工作整体水平。笔者就90后高职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典型特征,就高职辅导员更新自己的角色意识,准确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占位提出几点可行的方法,供大家共同探讨。

一、高职辅导员思政工作现状

十年来,我国对高校的辅导员队伍的培养,在整体素质上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以致在各项工作上都有了较大的进展取得了成效。经一次在三所高职院校的问卷调查显示,高职学生对辅导员的满意率达到71.6%,这一数字显示出了学生对辅导员的信任程度较高。但是,在现实生活学习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高职学生对辅导员的工作态度满意度不容乐观

辅导员对学生的工作态度,目前,辅导员在关心学生方面不完全认可。经过对三所高职院校的高职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对40%以上的辅导员,不经常深入学生的班级与宿舍,很少数的辅导员能够与学生进行深入的谈心,极少数辅导员能够为学生解决实际的问题和困难。这就反映出辅导员首先找好在于学生相处中的角色定位,树立以生为本、为生服务的服务理念。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常与学生座谈,了解学生的问题,选择适当的工作方式与学院和相关部门积极协调,寻找最快捷有效的方法。

2.高职学生对辅导员在知识面与管理能力方面不满意

通过同样的问卷调查数据表明,高职学生对辅导员在知识面与管理能力方面不满意。40%的高职学生认为辅导员自身知识不是很宽,对高职学生的管理以及对本班级的管理能力等素质不甚满意,与新时期的学生要求不能完全适应。反映出今后对辅导员培训的主要内容。可见对高职辅导员队伍的日常培训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拓展辅导员的知识面,完善和提高对高职学生的管理能力。

3.高职辅导员对待学生欠公平需要加强监督

根据对学生的调查显示,过半的学生对辅导员在班干部的选用上和班费的管理上欠缺民主。不能做到对学生一视同仁,尤其是在奖学金和助学金的发放上,多数同学不满意。对学生有失公平的问题,会给高职院校的声誉造成影响,影响高校辅导员整体队伍素质的提高,因此,学校建立相关监督机制,加强学生对辅导员的监督力度很有必要。

二、以生为本,辅导员正确把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措施

1.“以德育人”——辅导员需要以学生为本位,增强服务意识

师德是一种律己的真诚,是敬业和奉献的体现,新时期高职院校的辅导员,需要提高对新时期学生工作的认识,增强服务意识理念。,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师德对学生的影响不亚于教师知识的传递。在工作中做到公平,对学生的具体问题,需要结合学生的个别现象进行具体的分析,加强教育帮助寻求正确的解决方法。辅导员从自身的多重角色和重要性上提高认识自己的本职工作。辅导员在高职学生的思想上遇到困惑时,需要辅导员在行为给予方法的指导,需要在心理上给予必要的慰藉和开导,在学校的生活上,做好课堂外的后勤服务者。通过自己的师德,工作中以学生为本位,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保持健康阳光的心理。在实践中真正为学生服务到位。同时还能有效地维护高职院校的声誉与高职事业的发展。

2.“以法育人”——需要不断完善制度机制,用制度规范行为

为保证绝大多数学生的利益,需要做到依法和以德治校并重。高职院校辅导员在正面教育上,需要深入研究相关的制度和建立有效可行的机制。如对上级政策的落实,在具体工作安排上,常与科任教师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思想动向,避免各行其是,避免学生思想上的偏差不能被早期发现。对于班干部,辅导员需要进行“事先培训制”。对每个班干部负责的内容要熟悉,对学校的相关的政策与规则准确掌握,统一步骤。为了避免执行中出现的敷衍,在工作中做好跟踪、检查、监督,在管理上做到有法必依。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解决在事先预防阶段。

3.“以才育人”——用文化层次规范学生管理

高职院校辅导员的文化底蕴与知识面的宽度,决定了能否有效地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交流的顺畅程度。辅导员的知识面宽,文化底蕴深厚,就能集中各类型学生共同点,便于沟通,掌握学生的动向。因此,作为高职院校的辅导员,需要根据自己在实际工作中的实际需要,不断学习必要的知识,参加有助于提高自己业务水平的培训。充分利用好现代化办公手段,根据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学习和掌握一些相关的知识,更新观念,缩短与高职学生间的代沟。辅导员能与不同需要的学生顺畅沟通交流,才能对学生的思想动态给予帮助和人生教育的启迪,学生对辅导员知识视野由衷的敬佩,才是对学生工作水平要求的适应。

总之,高职院校辅导员正确把握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需要结合本院校的学生实际,以学生为本位,做到“以德育人”、“以法育人”、“以才育人”,不断提高对高职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唐蕊,陈鹏.对“90”后高职大学生管理工作的问题及方法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0,(18)

[2]公延春,任翠池.90后高职大学生管理工作初探[J]广西轻工业,2010,(09)

[3]廖丽宁.高职高专“90后”学生思想特点和教育[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08)

[4]胡晓霞.刍议“90后”高职大学生思想特点及教育对策[J]科技信息,2010,(35)

第5篇

关键词 辅导员 集体主义观念 教育

1 90后大学生的集体观念普遍淡化

(1)自我为中心,利己主义思想浓厚。大多学生个性张扬,自我认知度较高,“天生我材必有用”、“我是对的,别人都要迁就我”的思想十分普遍,遇事大都先找别人的错误,却很少从自己身上找原因。遇到集体活动如班会、志愿者活动、运动会等不愿参加,而每逢奖助学金的评定时却非常积极,锱铢必较。

(2)依赖性强,惰性大。90后学生的家庭正逢我国改革开放时期,父母大多都受过较高的教育,因此对孩子的培养比较重视。在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下,大多数孩子得到了更好的培养,但是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这一习惯导致不少学生在集体活动中不愿做事,或等着别人把任务完成享受成果,遇到困难容易放弃等问题。

(3)追求物质生活,缺乏集体荣誉感。在如今社会的大环境下,不少学生一味追求物质生活的优越,并以物质生活的富足取得精神上的居高临下。这一现象导致一些物质条件较差的学生心理冲击很大,班级氛围变得不融洽,使得辅导员进行集体活动的安排有较大的难度。集体荣誉感的缺乏成为普遍现象,只要不涉及个人利益,即使班级的排名靠后,甚至被点名批评,班上多数同学也没有紧张感或羞耻感,一笑了之。

(4)网络的过度使用。90后的大学生熟练应用网络,信息面变得宽广起来,但这也使得不少的学生花费太多的时间在网络虚拟世界里,与同学的实际交流少,对一些有益的集体活动兴致不高,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

(5)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特殊性。由于我国高考录取率的逐年提高,所以录取到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在高中时成绩大多中等偏下,甚至垫底,许多学生曾经是老师眼中的“差生”,学习习惯较差,在班级不服从统一管理,上课迟到早退,缺课现象也时有发生。由于在高中时的集体活动中被认可度较低,所以这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对集体的观念大多是淡薄的,对于集体活动也没有多大兴趣,少数学生对老师的管理和教育有一种由来已久的逆反心理,这给高职高专院校辅导员的工作增加了难度。

2 辅导员针对大学生集体观念淡化做法应持有正确的态度

(1)重视问题,及时分析原因并拿出可行方案。对于90后大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辅导员度要高度重视,及时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一个集体的凝聚力对于辅导员的班级管理是至关重要的,这个问题不能在第一时间解决将会对班级各项活动的开展产生很大影响。

(2)相信班级学生,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作为辅导员,不能一味教育,要充分相信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辅导员要甘当配角,鼓励学生参加集体活动,让他们为了完成一个共同d 任务,而学会相互退让,妥协,逐渐将班级同学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所有同学朝着一个方向努力。

(3)循序渐进,用从容的态度解决年轻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对于班级存在的集体活动开展困难的问题,我们要有重视的态度,但却无需如临大敌,立即搬出大道理大肆教育,而是要通过集体活动让同学们感受到老师和同学的爱护和关心,如春风化雨般地滋润学生的心,使得教育效果得以持续。

3 辅导员培养学生集体观念,增加班级凝聚力的积极有效的办法

(1)定期组织生动活泼的班会课。每月一(下转第78页)(上接第45页)次的班会课上,辅导员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开展工作。如指定主题短剧小品合作演出、“我好喜欢你”互夸活动、节日礼品抽签互送、团体心理辅导中的互信活动,这些活动极大地提升了学生之间的信任度,使得班级气氛日益融洽。

(2)发动班委的积极性,设立流动副班长。班委的凝聚力是提高一个班级凝聚力的前提,所以经常召开班委会,让班委在会上畅所欲言,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形成良好的沟通氛围,把互信、共同进步的信念带到班级每一个同学,感染每一个人。设立流动副班长,参与班级管理,增强主人翁意识,体会到集体的成长关系到每一个成员。

(3)成立以专业为基础的社团组织和兴趣小组。以专业为基础的社团组织或兴趣小组让班级学生除了在业余活动中互相合作以外,在专业教师的帮助下,能够更紧密地配合,探讨学术问题,解决学术难题,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机结合,班级学风得到有效提升,学习劲头增强。

(4)班级和宿舍大联合。以宿舍为小组进行宿舍间的各种竞赛活动,从内务评比到学习成绩比拼、从社会活动的参与到业余活动的开展等。例如:男女生宿舍互查互帮活动;在分管班级成立班级合唱队,定期开展自发的小型演出,也可以组织男女生混合组队的班际篮球、排球比赛,制定特殊的比赛规则,增加趣味性,增进同学间交流和感情。这些集体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在校生活,也使得班级管理顺畅,产生良性循环。

4 培养学生集体观念,提升辅导员工作效率的几点启示

(1)用平等的心去交流,相信学生。许多时候,辅导员会陷入一个说教者的误区,这可能会引发学生的抵触情绪。换一种方法,以信任的心态去交流,鼓励学生多参加集体活动,在活动中认识自我,提升个人能力,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班级的凝聚力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外部调节到内心自觉的过程,要相信没有一个学生会视自己生活、学习的集体为无物。信任学生,学生就会给老师带来惊喜。

(2)用乐观的心去鼓励,看好学生。辅导员每天处理学生思想、学习、生活中的诸多琐事,当班级管理出现问题,需要辅导员拿出乐观的心态去看待他们,相信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耐心看着学生逐渐成长。

(3)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妥协”与合作意识。今天的90后大学生将是二十一世纪的建设者和创造者,现代社会每一项创造和发明以及其它劳动,离开了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是很难完成的,联合国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中,提出了“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的理念,受到全世界的推崇。在集体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让步与合作,学会共处,对培养学生适应高竞争社会的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注释

① 唐朝继.高校党建工作基本规律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6):100.

② 于涵,荣飞.以人为本的清华大学研究生新生德育工作体制机制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6):31.

第6篇

 

关键词:辅导员 就业指导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向前推进,高等教育已经从先前的精英式逐渐走向了大众化,大学毕业生的人数也随之逐年增加,就业压力急剧增大。高校辅导员处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的第一线,是高校就业工作队伍的重要成员,对大学生就业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如何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作用,对于当前做好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存在的主要问题 

辅导员是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依靠力量,在参与就业指导个这方面有着诸多有利的条件,但目前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这些问题影响了就业工作的开展。 

1.辅导员的工作能力明显不足 

近年来,高校新引进的辅导员逐渐以研究生为主,越来越趋向于高学历化。但是,很多高校在引进辅导员的时候对专业的要求比较宽松,所以辅导员的专业背景十分复杂,以文史类、管理类的学科背景居多,而与就业指导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专业的人员较少。由于对专业的职业指导知识的掌握不足,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理论功,理论知识相对匮乏。 

多数高校的辅导员都是由刚刚毕业不久的青年教师担任,他们年轻,对工作充满激情,因为与学生年龄相近容易获得学生的信任,学生也愿意在就业上求助于辅导员。而就业指导是一门综合性、专业性较强的学科,辅导员未经过任何专业培训,缺乏这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从而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时,显得力不从心,很难在有些问题上给予学生及时又必要的帮助。 

2.辅导员的工作主动性普遍不强 

辅导员除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学生党建和团建的指导、学习与成长的指导、就业指导与心理问题的一般咨询与指导外,还要进行日常管理、评奖评优、违纪处理、课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等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辅导员整天被这些琐事缠身,疲于应付,形成了一种防御型、任务式被动工作模式。这种工作模式让辅导员很容易放松对自身工作特别是就业指导工作的研究,使得其没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就业指导中的各种问题,影响其有效的给学生提供专业性的就业指导。 

职业指导需要从业者热心热情、积极主动,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辅导员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热情跟积极性普遍不强。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长期以来,辅导员的作用得不到重视,威望不高,因此与成长为职业指导领域的专家相比,辅导员更加倾向于选择升学深造,或者是另谋出路;其二是由于我国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普遍起步晚,发展缓慢,辅导员对就业指导的认识普遍不深,简单的认为是学校又加派到自己身上的一项任务,从思想上排斥,不能很好的将二者有机的统一起来。工作被动的结果只能是敷衍塞责和效率低下。 

3.不重视辅导员就业指导知识的培训 

就业指导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了解国家有关就业的方针政策。但目前高校辅导员一般是由刚毕业或是工作时间不长的年轻人担任,由于其自身工作的局限性,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时,显得力不从心,指导也缺乏针对性和科学性,不能满足大学生对于就业相关知识的需要。而目前高校还没有形成比较系统完善的培训计划和培训体系。高校辅导员普遍缺乏参加职业指导师资格考试的相关培训。这就导致辅导员在做就业指导时停留在讲解就业政策、收集就业信息、分析就业形势、传授择业技巧等方面,不能很好地发挥其接近学生,广泛收集第一手学生就业动态的这一优势,有效的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二、提高辅导员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实效性的主要对策 

1.明确工作职责,将就业指导纳入到辅导员的工作之中 

改变当前辅导员在参与就业指导工作中的责、权、利呈模糊状态,明确地把就业指导列辅导员的工作之中。其一是通过明确工作职责,将辅导员各种纷繁复杂的事务中解放出来。在减少辅导员各种非必须的事务性个工作的同时,要大力推进学生事务的自主化和自治化的建设。其二是通过明确工作职责,给辅导员有效的施压,使辅导员明确哪些是自己该做的事情,做的心中有数的,改变以往可做可不做的状况,使辅导员在思想上重视就业指导工作,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自觉提高自己在就业指导上的业务水平。 

2.建立有效的工作模式 

建议科学高效的工作模

式,提高辅导员的职业归属感。一方面可以使辅导员从学生事务中走出来,增强自身对于就业指导知识的理论储备,重视职业指导工作;另一方面也可以从学校层面加强对辅导员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规范与检查,检验其工作实效。因此,高效应当借鉴国外高效的成功经验,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建立一种科学高效的辅导员工作模式。 

3.健全学习机制,加强培养培训 

大力加强辅导员的培养培训是提高辅导员各项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辅导员进行就业指导工作的前提条件。健全学习机制,丰富辅导员的就业指导知识,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考虑:其一是加强辅导,邀请就业指导方面的专家学者来校对辅导员进行就业指导方面的知识的专题辅导。其二是制定科学完善的就业指导培训体系,学校可以有计划、有步骤的分批选送辅导员参加省或国家的就业指导相关培训,培训内容应当包括就业形势和国家的就业政策、职业生涯规划以及求职技巧等,培训可以采取组织参加就业指导类的资格培训、到企业实地调研等形式。其三是健全学习督促机制,及时督促辅导员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不断总结经验,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分类督促指导。 

辅导员在完成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还要给学生提供成才规划、就业指导、心理咨询等多方面、全方位的服务。这需要有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高校党政领导应高度重视,关于支持辅导员职业指导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提高他们的指导能力,深入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参考文献 

[1]马玉玲.浅谈辅导员如何做好大学生的就业工作[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2). 

[2]李丹.充分发挥辅导员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j].思想政治工作,2005(5). 

第7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辅导员;现状;职业倦怠;干预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6-02-28

一、高职高专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现状

1.工作消极

在工作上主要表现出一种消极被动的状态,对工作敷衍应付,缺乏激情与活力,不愿意去思考,对上级布置的工作被动去做,不愿意创新;对学生缺少热情和耐心,不愿意把时间用在学生管理和学生活动中,对学生没有关爱心,对自己带的班级没有班级归属感。

2.身心疲惫

在生理上,经常感到身心疲惫,压力增大,精力难以集中,甚至出现身体虚弱、肌肉紧张、四肢乏力的现象,还会经常失眠。

3.心理失衡

在心理方面,对本职工作不感兴趣,甚至抵触,对待工作或学生经常会出现比较大的情绪波动,在学生和同事面前也会生气发怒。经常会出现精神紧张、情绪低落、消极偏执、喜欢抱怨的心理现象,对工作岗位不满意,总有想离开辅导员岗位的想法。

4.关系冷漠

在人际交往上表现出对同事及学生的冷漠,不愿意与同事交流,不想与学生打交道,与人相处时缺乏容忍度与合作意识,工作上缺乏有效的沟通与配合,工作关系比较紧张。

二、高职高专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原因

1.辅导员的内在原因

高职高专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内在原因主要表现在个人的职业认同感低下。辅导员岗位相比教师岗位而言,付出的时间、精力等都要多得多,但大多数院校辅导员的收入都比教师收入低。现在入职的辅导员都要求是研究生学历,所以他们对工作的期望也比较高,当现实工作中的种种表现无法达到他们当初的预期时,就会产生失落感,从而导致辅导员的心理严重失衡。笔者通过对辅导员的问卷调查发现,70%以上的辅导员有转岗要求,这极大影响了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

2.辅导员的外部因素

(1)工作对象使辅导员产生职业倦怠。现在的学生都是“90后”,而高职高专学生的高考成绩都不怎么理想,现在很多高职高专院校的专业录取分数线都降到了200分以下,这种情况下招来的学生素质可想可知。相对本科学生来说,高职高专学生自我个性较强,自我纪律约束力也不够,比较难于管理,而且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不愿意学习,不接受思想教育,甚至带有很多的不良习惯,从而给辅导员的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面对这些学生久了,辅导员的耐性和热情就会消退,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辅导员出现职业倦怠。

(2)工作内容使辅导员产生职业倦怠。高职高专辅导员的事务性工作非常繁多,虽然说辅导员主要承担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和奖助学金评定等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当中,辅导员要处理很多事务,学校的学工、招就、教务、后勤、医务、保卫、党团等部门经常会有很多事务性的工作都落到辅导员身上,自身又还要组织各种班会、参加学生的各种活动、组织各种比赛等,辅导员一天面对如此繁多的工作任务,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3)自尊对于辅导员职业倦怠而言是一个十分重要且起控制作用的因素。当今社会上对辅导员岗位的认同感普遍比较低,这极大影响到了辅导员的自尊心。每一个人都有社会性,对社会支持和认可都有一种强烈的需要,任何感受不到社会认可的看法都可能会对自身产生压力。目前社会上普遍对高校辅导员的认识还简单停留在大学生“保姆”的角色上,认为这个岗位不需要太多的学术背景,谁都可以做。因此很多辅导员对外都说是大学老师,但不说是辅导员,甚至有部分高校的老师领导也认为在学校里什么都做不好了,就去当辅导员。另一方面,如今的高校都以教学与科研为主导,专职教师职称的晋升比辅导员容易,收入也比辅导员高,这种反差造成的失落感往往会导致辅导员们在本职工作中渐渐产生倦怠感。

(4)工作压力与精神压力难以得到释放。安全稳定是学校发展的前提,因为辅导员在一线直接面对学生,所以担负着很大的压力,如担心学生出事。所有高校基本都要求辅导员的手机必须保证24小时开机,随时待命,就导致辅导员白天沉溺于处理各种学生事务,晚上和周末心理上也还要处于高度紧张状态。高校辅导员的配比一般来说都不足,远远超过1∶200,同时辅导员还承担很多其他工作,容易导致其身心疲惫和职业倦怠。就目前的高校来说,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越来越重视,但对辅导员心理问题的疏导还没有真正引起注意。无论是学校还是院系,对辅导员的心理问题都是忽视的,所以他们的心理压力无处释放,消极和负面情绪慢慢占据主导地位,必然产生职业倦怠。

三、高职高专辅导员职业倦怠现状的干预策略

1.完善高职高专院校辅导员队伍的评估机制

要想让辅导员消除职业倦怠,就必须改变辅导员队伍的评估机制,从物质和精神上激励辅导员提高工作积极性。一是要严格控制辅导员的选拔机制。要根据教育部有关辅导员的条件来严格选拔辅导员,要坚持德才兼备、敬业爱岗的原则,选拔思想过硬、作风正派、素质优秀的研究生来担任辅导员,而不能把那些在学校其他岗位做不了的人员安排来当辅导员。二是要改变管理机制,辅导员的工作时间有很大可变性,很多高校都要求辅导员上行政班,但是辅导员处理的与学生相关的事务很多都是在课后甚至周末,所以从管理上就要实行灵活的管理制度。如辅导员课余用的时间可以通过调休来实现,这也能刺激辅导员提高工作积极性。三是要提高辅导员的福利待遇。可以根据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把辅导员工作都用工作量来细化,并与福利挂钩,保证辅导员的工作时间、工作强度、工作能力与收入成正比。四是要完善辅导员的评价机制,通过考核评估促进辅导员提高工作积极性,对优秀的辅导员要予以奖励,做到奖罚分明,充分调动辅导员的积极性。五是建立切实可行的辅导员流动制度,加强辅导员的交流和提拔, 解决辅导员的后顾之忧,通过完善辅导员进修、转岗、晋升等机制,拓宽辅导员出口,确保辅导员职业的可持续发展。

2.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辅导员队伍建设

目前的高职高专院校都是应用型高校,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主,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的辅导员,也应该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这样既可以为成功转型做准备,又可以更好地融入学生当中。因为高职高专学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校见习实习,作为辅导员如果懂得所带的学生专业技能知识, 这样就更能有效开展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双师型辅导员能把专业意识、专业技能融入学生日常思想教育活动及日常管理中,有利于形成高职院校全员参与技术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

3.提高辅导员的社会地位

应在全社会形成重视辅导员职业的良好氛围,特别是在高校里要切实提高辅导员的社会地位。一是学校领导要有重视辅导员队伍的意识,把辅导员队伍建设当成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工作来做。二是高校的专业教师要增强对辅导员工作的了解和认识,并从意识上和行动上去理解和支持辅导员工作,主动为辅导员们提供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力的帮助。三是学校行政机关的管理人员要转变观念,支持和配合辅导员开展工作。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参与,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有利于提高辅导员的社会地位。

4.辅导员自身的努力

从辅导员的个人层面来看,辅导员应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方法,形成乐观向上的个性,积极预防职业倦怠。首先,高职高专辅导员自身要有职业认同感,树立坚定正确的职业信念和职业理想,从内心认同辅导员的职业身份,把辅导员工作当成事业来做。其次,要积极进取,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积极探索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新模式,从而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也在不断改变,辅导员内心要有强大的学习动力,不但要学习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健康教育和就业创业指导等内容,还必须不断学习研究所带学生专业相关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形成较为合理的知识结构,并最终能够综合运用这些知识,服务于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让自己成为全能型的辅导员。最后,要培养乐观的心态,提高心理调适技术水平。辅导员要培养积极、乐观、向上的心境和强健的体魄以及有固定的兴趣爱好,辅导员觉得的内心压力过大或者明显出现职业倦怠的症状时, 要学会调适,学会自我解压,要敢于向别人求助。所有辅导员自身都要自觉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主动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的相关知识,最好都能参加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及考级,这样就会掌握一些心理调适的基本技能。内心有压力时懂得转移并不断调整期望目标,防止不恰当的期望,可有效避免职业倦怠行为的发生。

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的辅导员,应该充分认识职业倦怠的危害,对工作和生活中可能面对的种种压力有清醒认识和充分准备,随时调整心态,注重自身健康人格的培养。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长效机制和保障机制的构建,使辅导员能专心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专家。

参考文献:

[1]张永强.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成因分析与应对策略[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17).

[2]韩 芳.提高高职高专院校辅导员工作效能的思考[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4).

[3]贺 斌.高职高专辅导员职业倦怠现状与应对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3).

[4]翟承宇,杨 丹.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问题调查与研究[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