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2 15:08:08
序论:在您撰写外汇收支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1“双顺差”的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除个别年份外,中国一直保持着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的双顺差,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双顺差规模呈现增加趋势。按照国际收支平衡的原理,在一般情况下,一国出现经常项目顺差应该导致资本与金融项目逆差,但中国的情况则相反——在经常项目出现顺差的同时,资本与金融项目也是顺差。像中国这样的大国,保持双顺差15年以上,在国际经济历史上绝无仅有。而外汇储备的累积正是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集中体现,双顺差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外汇储备的迅速增加,其增长速度更是惊人,到2006年2月底中国外汇储备已达8537亿美元,首次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一外汇资产持有国。截至到2007年3月为止,中国已经累计了12020.31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2“双顺差”的成因
2.1经常项目
从结构上看,经常项目包括货物(贸易)、服务(无形贸易)、收益和单方面转移(经常转移)四个项目。下面将2000年至2006年的经常项目账户差额的明细表列出。
从上表可以看出我国的经常项目的顺差额基本上都来源于货物贸易账户,同时经常转移账户的顺差值也逐年增加。除2005年和2006年的收益项目表现为顺差外,服务贸易账户和收益账户从1997年到2006年都是逆差状态,但逆差的规模远小于货物贸易顺差额。所以,可以得出结论,我国的经常项目的顺差额主要由货物贸易顺差带来,且顺差的规模呈现出日益扩大的趋势。
(1)货物贸易项目。
我国的货物贸易项目顺差主要源自其中的加工贸易,这与中国在国际分工中所处的位置有很大的关系。由于我国的出口导向型经济的经济发展战略,以及对国际贸易的依赖,世界各国充分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价格、土地资源和优惠的政策措施等条件,逐步把我国变成世界的加工厂。随着加工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例的上升,中国经常项目顺差额必然持续增长。
(2)服务项目。
在经常项目中,除少数年份以外,我国在服务方面一直是逆差,尤其是从1995年起出现持续逆差且逐年增大。在服务账户中,我国的运输、保险、通讯、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都是最主要的逆差额来源,但运输和保险的逆差有所减少,这主要是因为货物出口的迅猛增长推动了运输和保险收入的快速上升,还因为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五大海运国,海洋运输业推动了我国的运输和保险贸易。
(3)收益项目。
经常项目中的收益账户,在2005年之前都是上差,这主要是因为外国在华投资的收益汇出所致。从2005年起首次出现顺差,2006年达到117.55亿美元,这是因为我国外汇储备投资收益记录是在投资收益项下的,巨额的外汇储备收益拉高了该项目的资本流入。
(4)经常转移项目。
经常转移项目主要由侨汇、工人汇款、赡养款、捐赠以及无偿转移等项目构成,一直处于顺差的状况,并且保持每年稳定增长约40亿美元左右,说明国际社会对我国的援助有所增加。经常转移项目大幅顺差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居民个人来自境外的侨汇收入的增长。
2.2资本与金融项目
(1)直接投资项目。
我国的资本项目一直处于逆差状态,但逆差额很小,不构成对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的重大影响。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主要与我国吸引大量外商直接投资有密切关系。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外投资者看好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景,加快了国际产也向我国转移的速度。直接投资差额是由外国在华直接投资和我国在外国直接投资所构成,前者大于后者为逆差,前者小于后者为顺差。从表四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是在逐年增长,但远远没有外国来华的直接投资多。2006年,我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不含金融机构)同比增长4.5%,连续数年位居世界前列。同时,由于国内金融市场不发达,国内企业借助境外资本市场融资,也增加了资本流入。(2)证券投资项目和其他项目。
影响我国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的另一原因是其中的证券投资项目和其他投资项目。近些年来这两个账户基本上都是逆差,2003年证券投资项目出现了较大的顺差,2004年出现了两个账户都是顺差的情况,2005年两个账户有同时出现了较大数额的逆差,2006年证券投资项目逆差的情况继续扩大,达到了创纪录的675亿美元,而其他投资项目则出现了133亿美元的顺差数据来源: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历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整理得出。
3“双顺差”的影响
3.1“双顺差”成为带来了人民币升值压力
目前,由于经常项目顺差意味着出口大于进口,这在外汇市场上就表现为对人民币的需求大于供给;而资本与金融项目的顺差也就是资本流入大于资本流出,也会导致对人民币的需求大于供给。由于人民币的供给小于需求,人民币的价格就会上升,即汇率就会下降,人民币就会升值。“双顺差”引起外汇储备的持续增长,造成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失衡,使人民币处于不断增大的压力之下,威胁我国的汇率稳定。此外,今年来不断增强的对于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还会吸引更多的“热钱”进入我国,从而进一步增加“双顺差”的程度,是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进一步增大。
3.2“双顺差”为我国带来了巨额的外汇储备
在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的推动下,我国的外汇储备持续增长。如表五所示,历年来,我国的外汇储备不断增长,特别是2003年以来,基于人民币升值的预计,增长幅度加快,到2006年2月底,我国的外汇储备达到8537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世界外汇储备的第一大国。2006年10月底,达到10096.26亿美元,首次突破10000亿美元大关。截至到2007年3月底,我国共有外汇储备12020.31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的宝座。
3.3“双顺差”成为我国通胀的诱因之一
“双顺差”和通货稳定有其内在冲突。在目前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下,净出口和外资净流入最终体现为外汇市场上的外汇供给,而中央银行是一定必须出面释放人民币以收购这些外汇的,概括起来,就是目前外汇市场的供给无条件,需求有条件,央行是最终的市场出清者。结果在既定的汇率安排和结售汇制度安排下,双顺差几乎意味着持续的通货膨胀隐忧,除非央行有足够的能力和工具进行对冲。
4解决“双顺差”问题的对策
4.1提高进口增长速度,控制出口增长速度
我国近些年来的进出口增长率很高,从2000年2006年中除了2001年之外,在大多数年份我国的进、出口增长率都超过了20%,2005年虽然略有下降,但从总体来说,我国的进出口顺差一直都是增加的,特别是2006年,顺差的幅度增长很快。为此,我们应实行保持经常项目适度顺差、资本与金融项目达到平衡的经济政策。经常项目的适度顺差,有利于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和经济发展;资本与金融项目达到平衡,有利于扩大国内需求,适当降低国民经济对外依存度。而为减少进出口顺差,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要进一步提高进口增长速度,特别是增加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能源原材料的进口;其次,适当控制出口速度的增长,特别是控制初级加工品的出口。
4.2扩大内需,拉动消费
实现出口与内需并重的经济发展新战略,有利于我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在发展对外经济的同时,特别重国内市场的发展,大力拓展国内市场,发展民族经济,让更多的民族企业和本国产品占据潜力巨大而空间有限的国内市场,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就有了坚实的国内经济基础。
4.3转变利用外资观念
要注意自主研究与引进外资并举,要防止只引进外国的生产线,不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国内企业又不自主研究的状况。把发展高科技放在外资企业身上是很不可靠的,发展技术要靠独立自主,自立更新。引进外资时,应该尽可能地建立合资企业,外商不提供先进技术就不与它合资,迫使外商提供先进技术。
参考文献
[论文关键词]外汇储备多元化经济贸易
中国已经是世界上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中国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所占比重大约是70%。根据公开数据,截至2005年11月底,中国实际持有美国国债的总量为2500亿美元左右。在人民币升值压力下,人民币的升值就意味着美元的贬值;虽然升值意味着购买力的增强,但是由于外汇储备几乎都是美元资产,又意味着外汇储备的跌价。因此,在人民币不断升值的今天,外汇储备的多元化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和必要了。
一、关于外汇储备
(一)什么是外汇储备
外汇储备是指一国货币当局所持有的、可以用于对外支付的国外可兑换货币。并非所有国家的货币都能充当国际储备资产,只有那些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且能自由兑换其他储备资产的货币才能充当国际储备资产。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在对外贸易与国际结算中经常使用的外汇储备主要有美元、欧元、日元、英镑等。
(二)外汇储备的作用
1.调节国际收支
一定的外汇储备是一国进行经济调节、实现内外平衡的重要手段。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动用外汇储备可以促进国际收支的平衡,促进宏观经济的平衡。同时当汇率出现波动时,可以利用外汇储备干预汇率,使之趋于稳定。
2.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本币汇率
为了保持稳定,本国管理机构可以通过自己手中持有的外汇储备,去进行干预。
3.维护国际信誉,提高对外融资能力
一个国家的偿债能力,很大一部分是体现在他的经济实力上,经济发展是基础。外汇储备是最直接的保证能力的体现。
4.增强综合国力和抵抗风险的能力
外汇储备代表着我国央行的资产,外汇储备越多,央行资产就越多。我国进行国际事务就越有经济支持。同时,当国际发生金融危机时,我国就越有能力去面对。
二、我国外汇储备的现状
(一)现状
自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外汇储备便开始进入了一个高速增长期。从体制改革之后的1995年到2005年底,我国外汇储备从736亿美元迅速扩张到8189亿美元,10年间增长了将近10倍。这在我国乃至其他发展中国家外汇储备增长的历史上都是从未有过的。进入2006年以来,由于贸易顺差和外资流入增长的继续推动,外汇储备进一步增长,至2月底攀升至8536亿美元。与日本同期8501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额相比,高出大约35亿美元。这意味着我国首次超过日本而成为世界上拥有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
(二)存在的问题
1.外汇储备持续增加意味着我国大量的资源正被国外利用。国外需求的增加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国内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但也意味着我国大量的资源被外国所利用。大量外汇储备的背后,实际反映的并不是国民财富的增长,而是我国大量的实物资源不断地输送到美国等国家。
2.外汇储备大量增加,需要付出高额成本。我国外汇储备70%以上是美元资产,而美元汇率自2002年至今已缩水40%以上,且市场预期,今年美元会持续贬值,潜在的利率损失不容忽视。因此,拥有庞大的外汇储备,意味着要付出高昂的成本。
3.持续增长的外汇储备,容易引发通货膨胀。1994年汇率并轨以来,外汇储备的持续快速增加,使得外汇占款成为央行投放基础货币的主要途径,这会对宏观经济运行和金融形势构成不利影响,给我国货币政策带来中长期的通货膨胀压力。
4.外汇储备过多,将进一步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从2006年7月21日起,美元与人民币的固定比价被颠覆,渐进式升值已成定局,这会导致我国商品出口竞争力的削弱,继而会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影响我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从这个角度看,外汇储备也不宜过多。
5.大量的外汇储备,不利于对外低成本融资。
(三)实行外汇储备多元化的必要性
由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在我们现在超储备的情况下,问题已经越来越多,尤其是我国外汇储备中,以美元所占份额最大,而从全球经济情况来看,美元在持续走低,并还有进一步贬值的风险,这无疑对我国外汇储备大大缩水。中国现本身是一个非常需要资金的国家,却用外汇储备大量购买美元资产,等于变相地向美国提供了低息贴现贷款。
三、我国实行三、外汇储备多元化对我国经贸的影响
(一)外汇储备多元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影响
1.汇率体制的改革。外汇储备要想保值必须进行多元化投资,如实施多元化的外汇储备策略,加大其它货币的投资权重等。但现在政府的决策也是步履维艰,如果提高利率,则会抑制消费信贷和投资的增长,目前互补政策的空间越来越小。所以汇率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
2.产业的升级。实行外汇储备多元化的过程多,过多的货币储备政府应如何处理呢?我认为政府可以将这些外汇储备投向高附加值的产业,通过资本来带动国内相关产业的升级,同时,这也有助于企业在不同区域开展不同的生产经营计划,缓解沿海地区的生产压力,实现区域的平衡发展。
(二)外汇储备多元化对我国贸易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的储备主要是美元,其在美国的投资渠道主要是美国国债和银行储蓄等。RoubiniGlobalEconomics的经济学家布拉德·塞泽尔表示,估计中国外汇储备中大概有70%为美元资产,20%为欧元资产,另外10%为包括日元和韩元在内的其他货币资产。其中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便是美元比重过大的问题。我们实行外汇储备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因此有利于我国货物的出口。尤其在人民币升值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就显得更加重要。但同时我们也发现,这只是一条缓兵之计,最终出口形式又不是外汇储备多元化所能根本解决的。
四、做好外汇储备的多元化的见议
(一)中国外汇储备多元化是一个渐进过程
首先,中国直接通过国际金融市场调整外汇储备的数量非常有限,这既不符合中国利益,也可能人为加大来自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的压力。无论将美元资产换成何种形式的外汇金融资产都可能导致美元贬值或美国债券价格下跌,这将给本已受累于贸易伙伴制裁的中国企业制造更多麻烦。
其次,中国目前需要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配合经济改革和宏观调控。
(二)应加大黄金和能源储备比例
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3月,我国外汇储备中的黄金储备为1929万盎司,约为600吨。目前我国黄金储备仅占外汇储备的1.3%,远低于其他发达国家采用的3%-5%的一般标准。而在当前世界主要石油消费国中,我国是惟一尚未建立战略石油储备的国家。而美、日、德的石油储备量分别相当于其158天、169天、117天的消费量。所以黄金和能源储备对于我们来说也是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钱荣,《国际金融》,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张泰欣,“今年人民币升值幅度有望突破5%外储运用成焦点”,《中国证券报》,2007年02月09日版。
论文关键词:外汇管理信息系统信用体系
论文摘要:随着外汇管理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的转变,原有的外汇信息系统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外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高效的外汇信用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议。
外汇市场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因此,建立规范、高效、诚实、信用的外汇市场信用体系,对于提升我国信用等级,提高我国国际地位和形象以及促进我国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都有重大意义。建立外汇市场信用体系的基础和核心,是建立高效的外汇管理信息监测系统。改革开放以来,为了适应外向型经济发展要求,外汇局对应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项目等相应开发了国际收支统计监测、汇兑业务统计申报系统、银行结售汇管理系统等十几个应用系统。这些系统的运用,增强了监管的时效性,方便了涉汇主体的外汇收支活动,为外汇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奠定了基础。但随着国际经济交往的日益扩大,以及外汇管理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的转变,这些信息系统在数据共享、预警机制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远不能适应外汇管理的需要。
一、当前我国外汇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
1.外汇信息系统之间缺乏有机联系,数据共享性差我国现行的外汇管理信息系统是在适应外汇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基本是每增加一项新的外汇业务就要增加一个系统或报表。外汇管理的外汇业务信息应用系统已有十几个,基本覆盖了外汇局所有业务领域,但由于每项外汇业务需求的提出时间先后不同,指标设计口径不一,各个应用系统之间缺乏有机联系,无法充分发挥子系统有机整合后的整体优势,对于有效利用外汇数据资源、提高工作效率有着一定的制约作用,而且随着我国对外交往的日益扩大,资本账户的放开以及证券、保险和服务业的进入,为了保证有效监管,每项业务都要增设新的系统,那么,外汇管理的信息系统要以成百上千计算。
2.外汇信息系统数据采集方式原始建立高效的外汇管理信息监测系统,对外汇信息系统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数据的采集方式和统计监测系统的综合分析功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现行的统计监测系统游离于银行自身业务系统之外,以国际收支申报系统为例,客户国际收支交易的涉外收付信息虽已存在于银行自身业务系统中,但在进行申报信息的报送时,银行仍须将这部分信息录入国际收支统计监测系统中,既加大了银行工作量,又存在二次录入错误的可能。目前,外汇局与银行、企业的信息传导载体还主要是纸质报表,大部分数据采集来源于手工台账登记,然后手工汇总后通过专门的统计程序上报。这种数据采集方式不仅会发生因填报人在统计内容理解上的偏差而导致人为统计错误,还会由于手工采集速度的限制而导致在信息掌握上的滞后性。加入Wl’O以来,我国涉外经济增长迅猛,跨境资金流动日益频繁,新的交易种类不断涌现,跨境收入金额迅猛上升近10000亿美元,如此大规模、高频率的跨境资金流动,如果都要用手工台账方式统计汇总,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
3.外汇信息监测系统缺乏有效的预警、预测机制高效的外汇流动预警、预测机制是实现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信息指标的设置必须体现管理者的意图,从目前国际收支申报系统和其它系统看,还停留于信息的采集、汇总阶段。仅局限于对各类具体业务的事后统计,缺乏必要的信息加工、利用、分析和反馈机制特别是缺乏对异常信息的的监测、筛选以及对外汇流向的事前预测,加上外汇信息的流动渠道不畅,信息反应迟缓,所以对违规、违法的外汇流动的监管就缺少快速、敏捷的反应机制,对决策的支持作用十分有限。
4,外汇信息监测系统不能反映涉汇主体的交易全貌账户是统计的基础。外汇账户管理信息系统虽然已在全国推广实施,但该系统不能反映全部企业或企业全部的外汇收支活动。一些对公单位的结售汇,如出口结汇、捐赠结汇、进口购汇及其相应的收支等,可以不通过外汇账户进行收付,致使外汇账户收支不能完整地反映涉汇单位的涉外经济活动。特别是作为对银行外汇业务监管的主线的结售汇未能在该系统得到体现。另外,该系统还未含银行自营外汇业务,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外汇账户,企业开证付汇保证金账户等,因而导致外汇管理部门在对企业外汇收支活动监测中,没有目标、没有重点,使企业的一些外汇违规行为因账户系统的局限性没有及时暴露和制止。
二、构建我国外汇市场信用体系的思路
外汇市场信用体系主要包括:完善的外汇管理法规体系,规范的行政执法和内控制度,畅通的政策宣传和反馈渠道,高效的外汇市场信用信息管理系统,互通互联的信用信息共享系统,科学的信用评价和奖惩制度,以及严格的失信惩戒机制等。其核心内容是高效的外汇市场信息管理系统。虽然外汇管理已经建立了十几个信息系统,但是由于这些系统是在我国经济转型、外向型经济的深入发展,以及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有着明显的计划经济和行政直接管理的烙印。这些信息系统已难以适应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新形势的需要,因此,建设外汇市场信用体系,首要任务就是对相关外汇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整合,逐步建立高效的信用信息管理系统。
1.更新外汇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理念2006年国家外汇管理总局提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外汇管理工作应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管理方式的转变,实行平衡管理。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外汇管理经历着从事前审批向事后监管、现场检查向非现场核查、行为监管向主体监管的转变。在新的形势下,如果再延用过去那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行政管理思维方式,显然是难以解决复杂和深层的问题,外汇管理的有效性越来越弱,而且管理的成本和代价越来越高,并且我国现在外汇资源已由稀缺转为相对过剩,因此,必须转变管理理念。外汇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思路也必须随之转变,并且应有一定的超前性。在统计指标和统计内容的设计上,应紧紧抓住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国计民生的主要指标和重要内容。彻底摒弃面面俱到的管理理念。国际经济的交往相比国内经济有着其特殊性和复杂性,如何在这纷繁复杂的国际经济的交往中,抓住主要矛盾,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尽量简单化。这也是对我们的管理能力的一个考验。
2.建立以外汇账户系统为主轴的信息监测系统账户是统计的基础,是资金流动的“中转站”和资金存量的“蓄水池”,也是监管分析资金流量和存量的重要窗口,因此,建立一个高效外汇管理信息监测系统,必须以改革现行的外汇账户系统为着力点。指导思想:只要有外汇收支行为的单位都必须开立外汇账户,凡未开立外汇账户的单位的外汇收支行为,银行都不能受理,所有的外汇收支都必须在外汇账户中反映(其中:包括银行结售汇业务)。具体思路:以时间划分:账户可分为长期账户和临时帐。以业务性质可分为经常项目账户,资本项目账户和特殊账户。经常项目账户为长期账户,一个企业只能开立一个经常账户,账户的发生额原则上只能是贸易项下的,外汇局通过经常账户的发生额与海关出口或进口报关额核对,数据相差太大,外汇局可追查其原因,并可取代出口收汇核销系统。外商直接投资项下资本账户的一般为临时账户,可根据外商的进资计划确定账户有效时问,并根据外商的投资额确定账户的最高限额,上述只要有一项指标达到,账户自动关闭。同时,以账户系统为主轴、根据不同的外汇业务性质开设不同性质账户,并根据账户性质设立不同的子系统。
论文关键词:外汇管理信息系统信用体系
论文摘要:随着外汇管理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的转变,原有的外汇信息系统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外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高效的外汇信用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议。
外汇市场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因此,建立规范、高效、诚实、信用的外汇市场信用体系,对于提升我国信用等级,提高我国国际地位和形象以及促进我国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都有重大意义。建立外汇市场信用体系的基础和核心,是建立高效的外汇管理信息监测系统。改革开放以来,为了适应外向型经济发展要求,外汇局对应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项目等相应开发了国际收支统计监测、汇兑业务统计申报系统、银行结售汇管理系统等十几个应用系统。这些系统的运用,增强了监管的时效性,方便了涉汇主体的外汇收支活动,为外汇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奠定了基础。但随着国际经济交往的日益扩大,以及外汇管理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的转变,这些信息系统在数据共享、预警机制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远不能适应外汇管理的需要。
一、当前我国外汇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
1.外汇信息系统之间缺乏有机联系,数据共享性差我国现行的外汇管理信息系统是在适应外汇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基本是每增加一项新的外汇业务就要增加一个系统或报表。外汇管理的外汇业务信息应用系统已有十几个,基本覆盖了外汇局所有业务领域,但由于每项外汇业务需求的提出时间先后不同,指标设计口径不一,各个应用系统之间缺乏有机联系,无法充分发挥子系统有机整合后的整体优势,对于有效利用外汇数据资源、提高工作效率有着一定的制约作用,而且随着我国对外交往的日益扩大,资本账户的放开以及证券、保险和服务业的进入,为了保证有效监管,每项业务都要增设新的系统,那么,外汇管理的信息系统要以成百上千计算。
2.外汇信息系统数据采集方式原始建立高效的外汇管理信息监测系统,对外汇信息系统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数据的采集方式和统计监测系统的综合分析功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现行的统计监测系统游离于银行自身业务系统之外,以国际收支申报系统为例,客户国际收支交易的涉外收付信息虽已存在于银行自身业务系统中,但在进行申报信息的报送时,银行仍须将这部分信息录入国际收支统计监测系统中,既加大了银行工作量,又存在二次录入错误的可能。目前,外汇局与银行、企业的信息传导载体还主要是纸质报表,大部分数据采集来源于手工台账登记,然后手工汇总后通过专门的统计程序上报。这种数据采集方式不仅会发生因填报人在统计内容理解上的偏差而导致人为统计错误,还会由于手工采集速度的限制而导致在信息掌握上的滞后性。加入Wl’O以来,我国涉外经济增长迅猛,跨境资金流动日益频繁,新的交易种类不断涌现,跨境收入金额迅猛上升近10000亿美元,如此大规模、高频率的跨境资金流动,如果都要用手工台账方式统计汇总,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
3.外汇信息监测系统缺乏有效的预警、预测机制高效的外汇流动预警、预测机制是实现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信息指标的设置必须体现管理者的意图,从目前国际收支申报系统和其它系统看,还停留于信息的采集、汇总阶段。仅局限于对各类具体业务的事后统计,缺乏必要的信息加工、利用、分析和反馈机制特别是缺乏对异常信息的的监测、筛选以及对外汇流向的事前预测,加上外汇信息的流动渠道不畅,信息反应迟缓,所以对违规、违法的外汇流动的监管就缺少快速、敏捷的反应机制,对决策的支持作用十分有限。
4,外汇信息监测系统不能反映涉汇主体的交易全貌账户是统计的基础。外汇账户管理信息系统虽然已在全国推广实施,但该系统不能反映全部企业或企业全部的外汇收支活动。一些对公单位的结售汇,如出口结汇、捐赠结汇、进口购汇及其相应的收支等,可以不通过外汇账户进行收付,致使外汇账户收支不能完整地反映涉汇单位的涉外经济活动。特别是作为对银行外汇业务监管的主线的结售汇未能在该系统得到体现。另外,该系统还未含银行自营外汇业务,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外汇账户,企业开证付汇保证金账户等,因而导致外汇管理部门在对企业外汇收支活动监测中,没有目标、没有重点,使企业的一些外汇违规行为因账户系统的局限性没有及时暴露和制止。
二、构建我国外汇市场信用体系的思路
外汇市场信用体系主要包括:完善的外汇管理法规体系,规范的行政执法和内控制度,畅通的政策宣传和反馈渠道,高效的外汇市场信用信息管理系统,互通互联的信用信息共享系统,科学的信用评价和奖惩制度,以及严格的失信惩戒机制等。其核心内容是高效的外汇市场信息管理系统。虽然外汇管理已经建立了十几个信息系统,但是由于这些系统是在我国经济转型、外向型经济的深入发展,以及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有着明显的计划经济和行政直接管理的烙印。这些信息系统已难以适应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新形势的需要,因此,建设外汇市场信用体系,首要任务就是对相关外汇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整合,逐步建立高效的信用信息管理系统。
1.更新外汇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理念2006年国家外汇管理总局提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外汇管理工作应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管理方式的转变,实行平衡管理。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外汇管理经历着从事前审批向事后监管、现场检查向非现场核查、行为监管向主体监管的转变。在新的形势下,如果再延用过去那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行政管理思维方式,显然是难以解决复杂和深层的问题,外汇管理的有效性越来越弱,而且管理的成本和代价越来越高,并且我国现在外汇资源已由稀缺转为相对过剩,因此,必须转变管理理念。外汇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思路也必须随之转变,并且应有一定的超前性。在统计指标和统计内容的设计上,应紧紧抓住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国计民生的主要指标和重要内容。彻底摒弃面面俱到的管理理念。国际经济的交往相比国内经济有着其特殊性和复杂性,如何在这纷繁复杂的国际经济的交往中,抓住主要矛盾,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尽量简单化。这也是对我们的管理能力的一个考验。
2.建立以外汇账户系统为主轴的信息监测系统账户是统计的基础,是资金流动的“中转站”和资金存量的“蓄水池”,也是监管分析资金流量和存量的重要窗口,因此,建立一个高效外汇管理信息监测系统,必须以改革现行的外汇账户系统为着力点。指导思想:只要有外汇收支行为的单位都必须开立外汇账户,凡未开立外汇账户的单位的外汇收支行为,银行都不能受理,所有的外汇收支都必须在外汇账户中反映(其中:包括银行结售汇业务)。具体思路:以时间划分:账户可分为长期账户和临时帐。以业务性质可分为经常项目账户,资本项目账户和特殊账户。经常项目账户为长期账户,一个企业只能开立一个经常账户,账户的发生额原则上只能是贸易项下的,外汇局通过经常账户的发生额与海关出口或进口报关额核对,数据相差太大,外汇局可追查其原因,并可取代出口收汇核销系统。外商直接投资项下资本账户的一般为临时账户,可根据外商的进资计划确定账户有效时问,并根据外商的投资额确定账户的最高限额,上述只要有一项指标达到,账户自动关闭。同时,以账户系统为主轴、根据不同的外汇业务性质开设不同性质账户,并根据账户性质设立不同的子系统。
[论文摘要]自2006年3月起,我国外汇储备已经跃居世界第一。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第一季度我国外汇储备增加1357亿美元,同比多增795亿美元。不过欣喜之余,何有效 管理 庞大的外汇储备,成为很多人关注的焦点。其中外汇储备的多元化成为人们主张管理中国外汇储备的一种解决方法。本文就外汇储备的多元化问题进行了论证。
一、关于外汇储备
(一)什么是外汇储备
外汇储备是指一国货币当局所持有的、可以用于对外支付的国外可兑换货币。并非所有国家的货币都能充当国际储备资产,只有那些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且能自由兑换其他储备资产的货币才能充当国际储备资产。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在对外贸易与国际结算中经常使用的外汇储备主要有美元、欧元、日元、英镑等。
(二)外汇储备的作用
1.调节国际收支
一定的外汇储备是一国进行经济调节、实现内外平衡的重要手段。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动用外汇储备可以促进国际收支的平衡,促进宏观经济的平衡。同时当汇率出现波动时,可以利用外汇储备干预汇率,使之趋于稳定。
2.干预外汇 市场 、稳定本币汇率
为了保持稳定,本国管理机构可以通过自己手中持有的外汇储备,去进行干预。
3.维护国际信誉,提高对外 融资 能力
一个国家的偿债能力,很大一部分是体现在他的经济实力上,经济发展是基础。外汇储备是最直接的保证能力的体现 。
4.增强综合国力和抵抗风险的能力
外汇储备代表着我国央行的资产,外汇储备越多,央行资产就越多。我国进行国际事务就越有经济支持。 同时,当国际发生 金融 危机 时,我国就越有能力去面对。
二、我国外汇储备的现状
(一)现状
(二)存在的问题
1.外汇储备持续增加意味着我国大量的资源正被国外利用。国外需求的增加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国内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但也意味着我国大量的资源被外国所利用。大量外汇储备的背后,实际反映的并不是国民财富的增长,而是我国大量的实物资源不断地输送到美国等国家。
关键词:CPI;通货膨胀;国际收支
中图分类号:F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11-0132-02
1 实证分析
本文出于分析目的,将国际收支的分析简化为进出口(进口 I ,出口E)、直接投资(Di)、证券投资(Si)、外汇储备(Fr)和净误差与遗漏(Er)五个项目,分别研究它们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1.1 国际收支各项目与CPI(衡量通货膨胀)的Granger因果检验
下面对国际收支各项目与CPI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检验结果如表1:
Granger检验的结果显示,出口、进口、进出口总额都是通货膨胀的Granger成因,但通货膨胀并不是它们三者的Granger成因;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也是CPI的Granger成因,而且直接投资的显著性更强;外汇储备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也是通货膨胀的Granger成因,反之不成立;“净误差与遗漏”项不是通货膨胀的Granger成因。据此结果,本文的余下部分将重点分析通货膨胀与进出口、直接投资以及外汇储备的关系。
1.2 CPI与进出口的关系
我们的分析首先从国际贸易及进出口开始,用上文数据继续进行分析,可得如下结果:
可见,拟合的效果很高,R值很高,再对两个回归方程的残差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是拒绝原假设,残差序列平稳,则可认为CPI与进口、出口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
1.3 CPI与直接投资的关系
由于我国资本项目的流动并没有完全放开,因此在分析资本和金融账户时将重点放在了金融账户上。根据格兰杰检验的结果,我们将直接投资选入模型进行分析,得到的回归模型:
通过尝试发现,当期的和滞后一期的直接投资均不能显著影响CPI的变化,只有滞后两期的直接投资的系数才能通过t检验,表明外商的直接投资对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具有滞后效应。
1.4 外汇储备、外汇占款与CPI的关系
外汇储备对货币供应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外汇占款占基础投放货币的比例。如果国际收支顺差,外汇指定银行持有的外汇超过了结转外汇的上限,中央银行需要购进外汇指定银行多于的部分,在购入这笔外汇的同时,增加同等程度的外汇占款,基础货币相应增加。如果在外汇市场上本币迅速升值,中央银行为维持本币的相对稳定,在外汇市场上购入外汇,增加对外汇的需求,同时投入本币,增加对本币的供给,在这个过程中,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和外汇占款增加。另外外汇储备的增加还有两个渠道:从国际金融机构、外国政府借款和储备的收益(数额不是很大)。在外汇储备对通货膨胀影响方面我们直接使用外汇占款对CPI的回归分析,回归结果如下:
方程得出的结论是在此样本期间内,外汇占款与通货膨胀之间无明显的关系。这个结论与理论相悖,为了进一步确认方程的有效性,我们对表8中的方程进行Chows检验,检验结果如下:
检验结果显示5%显著性水平下,方程未通过稳定性检验,表明在2005年7月前后,外汇占款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发生了变化。
我们首先使用2003年至2005年7月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如下:
表9中的分析结果显示在2005年7月前,外汇占款与我国的CPI之间未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
最后使用2005年8月到2008年3月的数据进行分析,回归结果如下:
方程得出的结论证实了在2005年7月后的样本期间内外汇占款对通货膨胀有明显的影响,并且R2, F统计量都较大,方程6的拟合程度较好,能够较好的显示出外汇占款之间的关系。
2 结果解释
首先,出口和进口对国内的通货膨胀都有显著的影响。虽然出口的增长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成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由于出口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国内的有效供给,加剧了国内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失衡状况,同时随着出口收入的增加,出售外贸产品的单位和个人的收入也增加,从而加速了总需求的膨胀,这些都会导致国内市场上物价水平的上涨。相反,在理论上分析,进口的增加应该是有助于缓解国内通货膨胀,可模型的解释却与理论解释相反,这可能是因我国进口结构的不合理导致我国的进口并不能增加国内的有效供给,更有可能是因为进口产品的价格远远高于国内的物价水平,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当这一成本的增加是通过销售价格的提高来加以消化的话,也就增加了国内的通货膨胀。
其次,直接投资对通货膨胀也产生一定的作用。在我国,直接投资项目记录的大部分是外商在华的净投资,体现的是我国利用外资的情况。又在利用外资的同时增加了对国内配套人民币资金的需求,这将会影响国内货币的流通和信贷平衡,进而促发通货膨胀;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直接投资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是滞后的(用当期和滞后一期分析结果均不显著),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国外资本流入中国并真正发挥作用需要相应的物质、资金、技术和人力相配套,而且许多项目建设周期长、规模大,只能对未来几期的价格水平产生影响。
最后,是外汇储备和外汇占款对通货膨胀的显著影响。导致2005年7月前外汇储备与我国CPI之间不显著的关系主要原因:第一,外汇储备的增加不一定导致同等程度(按一定汇率计算)外汇占款的增加。在一国政府认为本国国际储备不足时,可向国际金融机构或外国政府借入一定数量的外汇。这种渠道的外汇储备的增加,并不增加外汇占款,也不增加基础货币。来自储备收益的外汇储备增加,同样也不增加外汇占款,不增加基础货币的投放。在2005年7月汇率改革前,外汇储备增加的另外两种渠道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外汇储备增加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第二,中央银行是通过其资产业务投放基础货币的。中央银行的资产除黄金储备之外,还有持有的国债、贴现的票据及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在外汇储备增加的同时,如果中央银行减少对商业银行的在贷款或减少票据贴现量,则外汇储备和基础货币投放并不具有必然的关系。第三,在基础货币和货币供应量之间有一个货币乘数,任何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都会对基础货币到货币供应量的转变构成影响。
而2005年汇率改革之后,人民币在外汇市场上迅速升值,加之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不断扩大,外汇占款大幅度增加,从而导致基础货币的供应量扩大,造成通货膨胀程度逐年扩大。
参考文献
[1]闫先东,冯克然.通货膨胀――国际收支角度的考察[J].财贸经济,1997,(4).
[2]郑荣强.论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对货币政策的影响[J].现代经济,2008,(1).
[3]刘海燕,寇雪梅. 目前我国通货膨胀成因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5).
[4]王吕. 我国外汇储备与通货膨胀关系研究[J].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8):16.
[5]杨灿,周国富. 国民经济核算教程[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1).
产业构造通货膨胀国际摩擦
一、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是一种统计报表,系统性记载了在一定的时期内经济主体与世界其他地方的交易。同时注意的是,这种交易是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开展的。国际收支不平衡,一直以来都是一种必然的经济现象。
二、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现象是常常爆发的,招致一个国度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要素有很多种。
(一)周期性不平衡
在经济开展的过程中,各国经济都处于不同差异水平的周期性动摇中,而在经济周期的各个不同的阶段会对国际收支迸发不同影响。
(二)收入性不平衡
收入性不平衡,一种因为经济周期的变动所导致的一国居民收入的变动,另一种是具有持久性的,由于经济增长率的变换而迸发的不平衡。
(三)结构性不平衡
结构性不平衡有两方面的意义,第一个意义是指因经济构造的变换,和产业构造变换的后退性,艰难性所惹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另一个意义是指某个国度的产业构造较为单一。或许是说尽管这个国度出口商品的需求的价钱弹性相对来说较大,然而这个国度进口商品的需求的价钱弹性相对来说较小,从而引起的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四)货币性不平衡
货币性不平衡是指在汇率程度固定或许必定的情况下,世界上某一个国家的商品的成本与物价的本钱高于世界其余国家的情况。
(五)临时性不平衡
临时性不平衡的发生水平是比较小的,持续时间也是相对来说较短的,临时性不平衡是具备可逆性的,因而临时性不平衡能够被认为是一种经常发生的景象。
三、国际收支不平衡对一国经济的影响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国际收支假设呈现继续的、大批的不平衡,无论是顺差还是逆差,只要这种状况持续发展下去,就会对这个国度的经济发作不好的影响。
(一)国际收支逆差的影响
一国国际收支呈现逆差,会招致本国外汇市场上外汇供应减少,人们对外汇的须要上升,从而招致外汇的汇率上涨,继而本国货币的汇率就会呈现下跌趋势。如果逆差达到了极其严重的地步,那么该国货币的汇率下跌的速度就会越来越快。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使本国经济增长受阻
一国一段时间内收支逆差不间断,该国的外汇储备就会顺势减少,外汇大量使生产所用资料的进口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阻碍,原材料的进口也会变得尤为困难,这样国民经济就会受到阻碍,从而会使国民收入的增速变缓。此外,一国如果长期处在逆差的情况,不但会厉害的耗费一国的储备资产,影响金融实力,还会削弱其偿还债务的能力。会使该国综合国力下降,国际上的声誉也会受到毁坏。
2.不利于该国的对外经济交往
如果一国出现巨额逆差,人们对外汇的须要就会上升,这样一来,就会使外汇汇率明显上升,本币不断贬值。这会使该国的对外经济来往发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3.引发货币危机
外汇短缺,招致外汇汇率上升,本币汇率下跌。一旦本币汇率急剧下跌,会削弱本币在国际上的地位。招致该国货币信誉的下降,国际资本大批外逃,货币危机就会爆发。
4.影响人民的充分就业
国际收支逆差若是由经常项目的逆差引起的,该国获取外汇的能力弱,影响该国进口,那么出口有关部门的就业机会就会相应减少。这样一来国民经济的增长就会遭到妨碍,进而就会对财政和就业构成一定水平的影响。
(二)际收支顺差的影响
一国国际收支顺差,会使货币汇率上升,其外汇储备也会增加,从而使其对外支付能力增强,但并不是说国际收支顺差有利而无弊,也会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如果政府出面干预,会构成本国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招致通货膨胀;当国内物价回升时,必然导致本国商品出口的困难。
1.本国通货膨胀压力明显上升
一国的国际收支如果在一段时间内都出现顺差,外汇的供给以及对货币的需求就会增加,该国的国家内部信贷就不会减少,该国银行就会在货币上作出调控,货币投放量就会被增加,这样一来无疑增加了通货膨胀带来的压力。
2.使本国金融市场受到冲击
顺差急剧上升,会导致外汇汇率的快速下降,就会引该国外汇市场中外汇的供应的增加,本币就将面临升值的压力,这个时候如果资本项目对外开放,国际短期资本进入该国,这样一来,其国的金融市场就会受到剧烈的撞击,金融市场就无法保持稳定的状态。但如果说巨额的顺差促使了本币汇率出现持续上升的情况,又会对出口克制,影响经济的增长速度。
3.不利于发展国际经济关系
如果贸易收支顺差是引起国际收支顺差的主要原因,贸易伙伴就必然会对其进行报复,这样一来贸易摩擦就会不可避免。该国产生了收支顺差,就代表其他国家发生收支逆差,很可能惹起国际摩擦,影响国际经济关系。
4.国内商品和劳务市场将会被占领
持续顺差在外汇市场上表现为有大批的外汇供应,招致外汇汇率下跌,本币汇率上升,提高了以外币表示的出口产品的价格。招致在国际市场上,国内商品和劳务市场将会被占领。
参考文献:
[1]余永定.如何治理国际收支不平衡.新华月报,2014.
[2]百度文库.国际收支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