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2 15:08:02
序论:在您撰写环保理念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幼儿具有感情丰富的特点,他们容易被一些具有感情的事物感染,幼儿教师可以把多媒体的技术引进到日常活动中,将多媒体的效果与幼儿的多情善感结合起来,用多媒体技术向幼儿宣传环保理念。比如幼儿教师可以给幼儿观看动物世界,幼儿对那些憨态可掬的小动物特别有兴趣,可是《动物世界》上说,那些动物可以居住的森林越来越少,动物因为没有生存的空间所以濒临死亡,有一些动物甚至已经绝种,人们再也看不到。幼儿的感情被多媒体技术激发,他们喜欢那些小动物,同情小动物的遭遇,他们流着热泪说那些小动物实在太可怜,教师此时可以向幼儿说明环保的道理。幼儿为了那些可爱的小动物,内心开始树立环保的理念。
二、让幼儿过关于环保的节日
随着环保理念被人重视,国外已经确立环保节日,教师可以通过让幼儿过环保节让幼儿树立环保的概念。比如国际上9月16日为保护臭氧层国际日,教师可以在这个日子给幼儿讲保护臭氧层的原因。教师引导幼儿了解,太阳如果直接照射在人体上会对人体有害,臭氧层是给地球穿的一层“保护衣”,然而因为人类不注意环保,我们的臭氧层已经越来越薄。比如现在气温年年升高,就是因为臭氧层已经越来越薄,如果再不注意环保,未来我们就挡不住毒辣太阳的照射啦。幼儿通过过环保节日不仅能学到环保方面的知识,还可以树立环保的理念。
三、教授幼儿初步的环保知识
幼儿虽然年龄小,比较复杂的环保原理他们不懂,然而教师可以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环保知识让幼儿内心树立环保理念。比如幼儿教师可以告诉幼儿塑料袋一般在土地中埋很久也不会腐烂,而且塑料袋中的化学产品会给土地带来污染。我们如果没有可以种田的土地未来就会饿肚子,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办,幼儿通过教师的引导,提出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多用布袋。幼儿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了解环保饭盒与泡沫饭盒的区别,让幼儿具有白色污染的常识。幼儿教师可以告诉幼儿废旧电池会带来污染,让幼儿了解到将垃圾分类的科学原理。
四、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生活
幼儿如果仅仅只是听教师说、看多媒体中的故事,可能会对环保现状感觉不够真切,他们未必能真正树立环保的理念,然而如果幼儿了解到环保的危机就在自己身边,它将影响自己的生活时,幼儿内心就会真正树立环保的理念。幼儿教师要让幼儿观察自己身边的生活,让幼儿了解到环保现状。比如幼儿教师要让幼儿自己去看从学校到家里这条路上,到底能看到多少绿色植物,幼儿会发现与高楼大厦相比,他们一路上看到的绿色植物少得可怜,幼儿内心就会理解目前环保的危机。幼儿教师可以让幼儿观察每天有多少汽车排出尾气?那些黑烟造成什么后果,幼儿了解到环保就是自己切切实实需要重视的事情,他们就会萌生环保的理念。
五、带领幼儿加强环保实践
实践是给幼儿教育的重要环节。幼儿通过各种实践不仅能学到大量的知识,而且劳动能力会得到培养。同时,实践会给幼儿内心强烈的满足感,幼儿教师在给予幼儿环保理念时不能忽视实践教学环节。比如植树节那天,幼儿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在幼儿园附近植树,让幼儿理解虽然目前只是种下一棵树,如果每人种下一棵,那么未来我们就能种出一片茂密的树林。幼儿在进行植树的过程中,能理解到种下一棵树多么不容易、要让一棵树成活更加不容易,然而一棵树死掉却非常容易。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就会更加重视用一点一滴的实践保护环保成果。实践活动能让幼儿产生强烈的成就感,因为他们用自己的劳动完成一件环保的事情,他们就能感觉到自己的劳动能真正带来环保的结果,心中就会种下环保的意识。
六、结语
近几年,我国的建筑业蓬勃发展,但传统建筑的高消耗、高污染、拆建频繁回收利用率低等问题对生态环境危害很大。为了建筑业长效发展,引导建筑业向低消耗、低污染,高品质新型建筑转变,必须积极推广绿色建筑设计。
2绿色建筑设计的基本概念
绿色建筑设计是: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最大可能的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及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创造一个低耗能、长效、舒适、无害的室内环境。基本要求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1).遵循健康、简约、高效的设计理念,减少建筑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实现与自然和谐共生。2).在建造中,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水、节材),减少污染,因地制宜选用无害或危害极小的建筑材料,多采用可再生资源。3).在设计中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基础上,实现建筑全寿命周期内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
3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下的室内设计
室内设计是集技术、艺术与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把绿色建筑设计的理念引入室内设计,需要室内设计师具有社会负责心,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树立科学的设计理念,从传统室内设计向“绿色室内设计”转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以室内空间环境的安全性为前提做设计室内设计首先要保证室内空间环境的安全性,要避免危及使用者的人身安全及正常的生态秩序。在保证室内构件安全的前提下,要重点关注室内空气质量的安全性。控制室内空气质量主要从以下两点着手:(1)选择安全、环保的建筑材料,确保建筑材料中有害物质含量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要求;(2)避免过度装修导致的空气污染物浓度超标。环保的建筑材料也含有少量有害物质,所以在室内设计时,要进行室内环境质量预评价,根据设计方案和空间承载量、材料的使用量、室内新风量等因素,对室内空气质量进行估算,确保甲醛、苯、氨、氡和TVOC五类空气污染物,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
3.2室内空间设计要以降低能耗为基础,提高室内空间环境的保温、减噪、自然通风及采光功能室内设计除了要满足功能性及美观的需求外,还要充分考虑室内空间建造及使用过程中的节能性。随着人们对室内环境的舒适度要求提高,建筑的使用能耗随之增大,为达到舒适度和节能的双赢,以降低能耗为基础,提高室内空间环境的保温、通风、减噪等功能是非常必要。(1)做好建筑的保温隔热,既确保室内环境的热舒适度,又可节能减排。保温有外墙保温和内墙保温两种方式。通常在设计功能性满足的情况下,宜采用保温、装饰一体化的外墙装饰材料做外墙保温处理,可简化施工程序、减少材料损耗,保温隔热效果好。对于室内温差要求差异较大的房间宜采用内墙保温隔离,另外不要忽视在顶棚和楼地面也要设置保温层。(2)降低噪音污染,提高室内居住环境的质量。随着城市越来越拥挤,噪声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控制室内噪声水平,提高室内环境的质量,也是“绿色建筑”的要求之一。首先做好噪音污染的预控,做好室内的“动、静”分区,减少相邻空间的噪声干扰以及外界噪声对室内的影响。对于一些会产生噪音的设备用房或人流密集的场所,为减少噪声干扰,在进行室内的顶棚、楼面、墙面和门窗的装饰设计时,要兼顾吸声与隔音效果,宜采用吸声或隔音效果好的造型及建筑材料。对噪声敏感的功能空间宜集中布置在远离噪声源的地方,不能避开噪声源时应采用有效的隔声减振措施。(3)保持室内良好的通风环境,提高入室新风的品质。注重入室新风“量”和“质”的统一[3]。室内通风,一是开启门窗通风;二是通过暖通空调系统设计进行气流组织设计,但目前情况下,要完全消除空调设备的污染是很困难的,新风质量是不能保证的[3]。为了确保室内新风的“质”,只能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在室内空间布局时,注意避免隔墙及固定家具的布置切断室内通风路径,固定装修及家具等宜与风向平行布置,减少其对风的阻力;在不影响使用功能前提下,可采用镂空隔断减少对风的阻隔。当室内分区不利于空气流通时,宜采用直排式排风扇等机械通风方式加强室内空气流通,以减少对空调的依赖。(4)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创造优质光环境。为了充分利用自然采光照明,进深较大的公共建筑布局尽量不要遮挡采光面,可设置开敞办公空间区域;对于有特殊私密性要求或封闭空间要求的功能区域,建议采用透光材料加百叶窗帘来营造私密空间,避免大范围出现暗房间;难解决自然采光和通风的零星空间可做辅助用房。对于室内自然采光条件不好的大空间,可以采用反光板、散光板、采光搁板等设备将自然光反射到室内,再结合人工照明系统协同采光。实验证明,采光搁板配合侧窗能在一年中大多数时间提供充足(大于100lx)均匀的光照[4]。另外,为提高室内自然光的散射,增强照度,室内的顶棚和墙壁的装修材料反射比要高些,顶棚材料宜为0.70~0.80;墙面材料宜为0.50~0.60。除了加大自然光的利用,最好在电气系统设计时能考虑安装照度探测器及人体感应探测器等。实现“人来灯亮,人走灯灭”的节能效果,配合节能型光源及灯具的应用,照明耗能比同规模建筑可减少30%左右[5]。
3.3室内设计以简约为主线,去除一切“无病”的装饰性构件著名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认为:住宅不是陈列品,也不是地位的象征,而是审美和功能统一的环境。因是利益的驱使,室内设计普遍存在“过度装饰”的现象,过量的纯装饰性构件,不仅占用了室内空间,加重室内空气污染,还多消耗了资源。优秀的室内设计师必须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心,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树立科学的设计理念,通过功能和装饰一体的构件来美化、改造空间。在室内设计时,不以审美需要而降低围护结构的隔声、隔热及防水性能,不影响室内的自然采光及通风,以节能环保为依托,倡导简约的设计风格。
3.4建筑材料及构件的选用要兼顾“绿色、环保、节能”建筑材料的选用应遵循绿色、环保、新型、节能、经济、适用、耐久的原则。除了注重建筑材料的质量、外观及有害物质含量之外,还要注意以下几个各方面的选用要求:(1)为了提高室内空间环境的安全及舒适性,在选用功能性建筑材料时,建议采用对人体健康有利的新型材料,如:具有抗菌、防霉、除臭、隔热、防射线等多功能新型建筑材料,达到改善室内环境目的。(2)优先选用本地建筑材料及构件。既可节约运输成本,减少运输对环境的污染,易于融入当地的自然、人文景观中。专家建议60%的建筑材料要来自于距离工地500km以内地方。(3)优先选用工业化、集成化高的建筑材料及构件。减少施工现场材料及构件加工的比例,工厂批量化加工可以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减少现场加工造成的粉尘、噪音等对环境的污染。如厨房的设计和安装,基本都是橱柜厂里按尺寸加工好,到现场直接安装,工时短,工业化的机械生产,橱柜的质量也更有保证,值得在其他空间设计中借鉴推广。(4)优先选用再生性建筑材料。再生天然材料及其制品的应用一定程度上可节约不可再生资源,对环境保护起着积极的作用。(5)多选用自然环境下易降解的材料、可循环再利用的材料及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筑材料。在“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里规定了:“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筑材料质量占同类建筑材料总质量的比例不小于30%,且其中废弃物的掺量不低于30%。”
4结论
1引言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铁路具有能源利用率高、适应性强的优势,加快铁路建设,尤其是电气化铁路建设,对构筑资源节约型的现代化交通体系有重要作用。铁路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工业化、市场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必将带动全社会人员、物资加速流动,使全社会运输需求总量持续增长。特别是在我国土地资源有限、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相当严重情况下,铁路运输具有的土地占用少、环境污染小、事故率低等优势更应充分发挥。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求建立以铁路为骨干的环境保护型的现代化交通体系。
伴随着铁路的高速发展,铁路建设过程的污染及对周边环境影响等问题也大量凸现出来。如何面对铁路建设产生的环境问题,如何按照现阶段我国实际情况,对铁路建设阶段环境的影响,采取何种措施减少或杜绝铁路环境污染、恢复路域生态损失。这是摆在我们广大铁路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2概述
2.1环境与环境保护定义
环境是指人类和生物生存的空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对环境的定义是: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水生生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住区等。按照环境的自然和社会属性分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环境保护是指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做好综合治理,以创造出适合于人类生活、工作的环境。
2.2铁路环境保护的内容
对照上述定义,铁路环境保护是基于生态可持续发展原则调节与控制“铁路工程与路域环境”对立统一关系的发生与发展。铁路环境保护由两项基本工作组成:一是分析因修建铁路而对环境产生的各种影响及其影响的程度和范围,根据需要采取专门的环境保护措施,积极开展环境保护的有关工作;二是在铁路的设计、施工及运营管理过程中,注意凸显铁路各组成部分的环保功能,使铁路在运输功能发挥的同时,对沿线环境的负影响最小。
2.3铁路建设中的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是指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现象。铁路建设必然影响环境,尤其是高速铁路建设,其施工、营运期造成的环境问题会更严重。铁路建设将造成如下环境问题:
(1)选线不当会破坏沿线生态环境;
(2)防护不当会造成水土流失,如坡面侵蚀与泥沙沉淀等;
(3)铁路带状延伸会破坏路域自然风貌,造成环境损失;
(4)铁路施工造成环境污染;
(5)铁路通车营运期间,对沿线造成污染。
2.4铁路环保功能
一般情况下,一条铁路如果严格按照现行铁路设计标准及《铁路环境保护规定》进行设计,按铁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进行施工,就可以起到对路域自然环境的保护作用,并能够对社会环境进行调整和完善。
铁路各组成部分的环保功能归纳如下:
(1)路基工程在施工及竣工后,结合造地还田与疏导排水,各部分相互协调配套,可使工程稳定坚固,外观顺畅优美,能起到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
(2)路面工程对路基起保护作用,同时也起着防尘、防水,保护铁路沿线环境不被污染的作用。
(3)桥梁涵洞工程设计与施工中重视对铁路路域景观环境的影响,可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
(4)排水工程对铁路工程的整体性和稳固性有特殊的作用,可以防止路基路面水及水中含有的油污、有害元素直接进入农田,避免耕地淹没、土壤污染。
(5)防护工程确保了路基稳定,减少了水土流失,直接起到了环境保护作用。该工程与环保的关系最为密切。
(6)其它工程(通常包括铁路与铁路、铁路与公路的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铁路工程的沿线设施、及铁路绿化等),特别是铁路绿化,是国土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有效地改善行车环境,还可以起到美化路容,优化环境的作用。
3对铁路建设阶段采取的环保措施建议
3.1噪音和粉尘污染防治
铁路施工过程中各种施工机械会产生大量的噪声,影响到临近地区的居民。施工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影响到周围大气环境的质量。果木、庄稼受到粉尘污染后,生长变差,造成农业减产。因此,在铁路施工过程中,对噪声和粉尘应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例如:噪声防治,可采取:
(1)当施工路段距居民区距离小于150m时,为保证居民夜间休息,在规定时间内禁止施工。
(2)主动与施工路段附近的居民和单位协商,对施工时间进行调整或采取其他措施,尽量减小施工噪声对居民休息和工作的干扰。
(3)注意机械保养,使机械保持最低声级水平;安排工人轮流进行机械操作,减少接触高噪声的时间;对在声源附近工作时间较长的工人,发放防声耳塞、头盔等,对工人进行自身保护。
3.2大气污染防治
(1)铁路施工堆料场、拌和站设在空旷地区,相距200m范围内,不应有集中的居民区、单位等。设在居民区、学校等环境敏感点以外的下风向处,既方便生产,又须符合卫生要求(卫生防护距离分级中,规定的防护距离为300m)。
(2)施工便道定时洒水降尘,运输粉状材料要加以遮盖特别是粉煤灰、散装水泥的车辆。
(3)沿线施工便道要经常进行洒水处理或加铺碎石,以控制扬尘现象。
(4)路边植树绿化。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特点,在靠近铁路两侧,特别是环境敏感区附近密植乔木、灌木,这样既可净化吸收车辆尾气中的污染物,衰减大气中的总悬浮微粒,又可起到美化环境、降低噪声以及改善铁路路域景观的作用。
(5)严格执行车辆排放检验制度,利用收费站对汽车排放状况进行抽查,限制尾气排放严重超标的车辆上路。
3.3水污染防治
(1)严禁各种泄漏、散装、超载车辆上路,防止散失物造成水体污染。
(2)施工驻地及临时工棚处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粪便等集中处理,不直接排入水体。
(3)沥青、油料、化学物品等不堆放在民用水井及河流湖泊附近,并采取措施,防止雨水冲刷进入水体。
(4)对桥梁施工机械、设备严格进行检查,防止油料泄漏。严禁将废油、施工垃圾等随意抛入水体。
3.4土石方施工和取、弃土石方影响的防治
铁路施工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土石方,若不及时处理,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例如废弃土石方埋压植被,影响到植物的生长;弃土随水流失会淤塞下游河床水库、湖泊等,不仅污染了这些水域,也给防洪排涝带来了隐患。铁路施工中的大量取土也破坏了原有的地质平衡,容易诱发坍塌、滑坡等地质灾害。为此,在铁路施工中,应同时对产生的废弃土石方以及取土区域进行妥善的小环境改造。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在土方开挖回填时避开雨季,雨季来临前将开挖回填、弃方的边坡处理完毕。
(2)施工取土时采取平行作业,边开挖、边平整、边绿化,计划取土,及时还耕,及时进行景观再造。
(3)在雨水充沛地区,及时设置排水沟及截水沟,避免边坡崩塌、滑坡产生。
(4)在雨水地面径流处开挖路基时,及时设置临时土沉淀池拦截混砂,待路基建成后,及时将土沉淀池推平,进行绿化或还耕。
(5)对路堤边坡及时进行植草绿化。
(6)对施工临时用地,先将原表层熟土集中堆放,待施工完毕后,再将这些熟土推平,恢复原地表层。
3.5施工驻地环境污染防治
在铁路建设施工过程中,施工驻地(包括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驻地等)会产生很多的工程垃圾、生活垃圾及污水等。因此,要做好垃圾的集中处理与污水的统一排放工作。另外,在驻地修建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原自然环境的破坏,在竣工拆除后,应恢复原来的自然状态。
4结语
环境保护已成为21世纪全世界关注的主题,保护环境是我们的应有义务。工程指挥部在所管辖范围内,在铁路建设中应积极贯彻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严格执行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建立健全环保制度和相应的环保组织机构,同时要求各参建单位在施工中,强化环保意识,构筑施工新理念,切实搞好铁路沿线的环境保护工作,走出一条铁路建设与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的双赢之路。
参考文献:
从课堂教学上来讲,课本上有许多关于自然科学的知识和实验,在进行相关的课堂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抓住其中的要害,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以在其内心深处培养其对环境的爱护之情。比如在进行植物的教学中,我们通过对叶绿素的介绍,以及植物光合作用的介绍,告诉学生植物是人类的重要朋友,它为人类消耗掉了二氧化碳,同时又给我们制造了氧气,在这方面,它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而在当前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植被的砍伐,都造成了植物的生存的困难,这同时也是给人类带来威胁的一个主要原因,尤其是恶劣的自然天气对人类的侵蚀,使人类不得不担心其生存的空间。再有在化学实验课上,虽然学生们对化学的知识了解甚少,但我们可以通过举例的方式进行。比如在讲述电池的危害时,我们就要让学生们知道,一个把废旧电池随便扔到地里的动作,就会给土地带来将近一亩地的污染,这些污染虽然短时间内看不到,但日积月累,人们就会感受到自己生存空间的压力。还有,
2学生的养成教育方面
虽然我们是科学老师,但每一个小学老师都有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尽义务的责任。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时,也要充分把握住学生们在这方面的不足,来激发学生的环保之情。比如,在上课时,如果教师发现了教室的地面上有纸,教师就可以从纸的来历,对环境的破坏方面对其加以论述,使学生们知道纸是来之不易的,我们一定要珍惜用纸,防止出现浪费的局面,以至于使环境的负担加重。再有,比如我们在看到学生吃零食时,我们也要从这些食品的危害和对环境的破坏方面对学生们加强教育,防止他们对金钱的浪费,使学生们能够从小就培养起对社会的责任感,不要浪费资源,同时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还有,在节水、节电方面,任何教师都有责任来告诫学生,尤其是我们科学教师,要让学生们知道水电的来之不易。让学生明白,世界的淡水资源的缺乏和电力产生需要大量的能源支持,让学生培养起好的生活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实验课方面
在小学科学课上,有很多实验的课程,我们在进行实验教学的同时,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之情,另一方面,也要培养学生的节俭之风,防止对实验材料的浪费,更要主要不要随便扔掉实验废弃物,以免对环境造成破坏。比如,我们在进行水溶解的实验时,我们一定要事先安排好实验的过程,让学生在应有的步骤中进行,防止他们浪费实验的材料,同时,我们也要告诫他们,在实验完成后,一定要把废液集中处理,不要随意扔弃,以免对环境造成不经意的破坏。还有,在进行小苏打和白醋的实验时,我们一方面要对整个实验过程做好演示,并详细讲解每个步骤的过程,让学生们能够争取一次到位的完成实验,同时我们也要向学生渗透酸液对土壤的危害,防止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土壤的污染。因此,实验废液一定要集中处理。
4观察课方面
小学科学课程有许多是关于动物方面的,我们科学老师在按照教学大纲对学生们进行教学的同时,一定也要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们进行环保方面知识的渗透,使其能够从小就能够养成爱护动物的习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渗透动物对自然界的巨大贡献,比如,我们都知道苍蝇是人们讨厌的东西,它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但自然界里离开苍蝇行么?不行,因为苍蝇在动物尸体腐化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正是苍蝇产生的蛆对动物的分解,才使我们的自然界变得无限循环,否则,我们的世界将被尸体堆满,让现有的动物无落脚之地。再有我们也要让学生体会到动植物生态链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们了解每一种动植物在地球上的生存都有其生存的依据的,不是随便就可以以人为的方式消除的。拿澳大利亚来说,先是由于狼多消灭了狼,而狼没了,兔子就没有了天敌,结果兔子又泛滥了,人们又不得不去消灭兔子,像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我们科学老师再教学中一定要把握住这一点,让学生们感受到生物生存的正确性,以促进其环保意识的培养。
5结语
【关键词】新闻、舆论、环保理念
中图分类号:X32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都面临着环境污染加剧,污染事件屡屡发生,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地危害着人类的身体健康,破坏着人类的生存环境,渐渐引起全人类的关注与反思。新闻舆论是环保理念的催化剂和播种机,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同时还是公众参与环保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新闻舆论与环境保护
新闻舆论,就是报刊、广播、杂志等传统传播媒介和网络论坛、微博、微信发表的消息或是就该信息提出看法及意见,从而形成舆论,可以对个人、团体、社会、甚至国家产生深刻影响。
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新闻舆论对环境污染给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造成的影响的这一重大危害全球性问题的进行报道,渐渐形成了巨大的舆论压力以及监督作用。大众则通过新闻了解情况,不断反思人类和环境的关系。找到环境污染加剧及污染事件频发的缘由,分析预防环境污染的方法。可以说,新闻舆论对保护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新闻舆论对环境保护重要性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达到共识。
中国的环保事业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现在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这四十年期间,新闻舆论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具有关调查表明80%的公众通过广播、电视接受环保信息。这足以说明新闻舆论在环保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网络舆论正逐渐成为新的舆论阵地,影响面大、速度快、范围广,难以控制。新闻舆论通过媒体对许多环境污染单位通过舆论监督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环境保护必须得到舆论媒体的支持配合及监督。
(一)通过媒体信息传播不断提人民环保意识
人们对环境和环境保护的一个认识水平和认识程度可以用环境意识来衡量,是一种人们为保护生存环境而不断改进自身经济活动及社会活动的行为,是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互相关系的社会实践的自觉行为。环境意识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人们对环境的理解水平,即所谓的环境价值取向,其中包括有感受、感知、思维、心理及情感等原因;第二是人们保护环境活动的自觉程度。这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人民环境保护意识普遍低是我国环保大众参与整体水平较低的首要原因。由于环保意识的缺乏,当前环保公众参与具有以下几点局限性:从开展手段、参与方式,及其参与过程来看,大多公众参与环保活动大多是被动的参加,而不是真正我们所希望的主动性决策参加活动,甚至还有“象征性参与”的情况;参与环保的程度低的原因主要是责任意识、个人权益淡薄。尽人皆知,环保主要靠宣传起家。新闻媒体利用各种信息传送,传播环保理念,普及环保知识,从而使公众把自己的发展与生存自觉地与生存环境的质量关联在一起,最终达到刺激公众积极参加环保活动的目的。
(二)对环保问题的舆论监督
新闻舆论作为代表社会舆论对环保问题进行有效监督。舆论作为有力的精神支柱和社会控制的方法,对社会发展是具有强大的制衡力量。公众参与是环境保护的根本动力,而环保行业的舆论监督则是大众参与的基本条件。对于舆论监督,中国的环保宣传比任何国家的环保宣传都拥有更大的发言权。我国的传媒企业大多都属于国有资产,具有一种无形的特别权力。在我国大多数是由传媒代表舆论对其他行业进行监督。在环境保护的问题上,许多企业或个人不怕正常的监督系统举报,却十分惧怕媒体的曝光。一旦遭到媒体曝光,企业一定会受到惩罚。新闻舆论具有一种强大威慑力。由于我国的舆论监督具有党政权力的延伸与补充,另外加上传媒反应迅速快,就可以对被监督者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促使他们必须面问题并且对的舆论作出正面回应,促使各级政府部门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已经成为全社会一种巨大的精神支柱,在无形之中支配人们的环保行为。由于发挥其监督的作用,也使得环保的观念能够深入人心。
三、积极引导公众参与环保,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可以说,公众参与环保的目的首先是公众所诉求的与其自身利益相关的环境以及生态的改善或者解决;然后是利用公众参与环保的一些制度的建立,从而提高环境保护的民主化进程,促进政府环境管理水平的提高;而最终目的是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全社会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促使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人口相协调,最终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利用合理的新闻舆论导向作用,从而引导公众理性参与环保活动,与此同时,还可以促进公众参与的最终目标――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
而作为环境主管部门更应该主动与各主流网站建立互联互通机制,了解网络真实声音;或者通过聘请社会各级环保行风评议员参与环保工作的评议工作的形式,多渠道收集基层环保热点问题和关注焦点;同时还可以通过网站、论坛、微博等互动平台,有关环境保护工作开展的征求意见类信息,广泛了解并掌握当前环保工作状况以及网名对当前环保工作所给予的真实评价;另外在发生一些突发环境事件时,环保部门均应该在第一时间通过网站、报刊等传媒向公众公开事件的处理进展情况,使得网络舆论得到及时正确引导,避免事态的扩大。
四、用环保理念控制舆论
如今,世界新闻舆论关注的三大主题是: 环保、资源、人口。环境保护问题是一个关系的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问题。虽然,在各国、各地区具体施政措施、环保治理力度、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有不同之处,但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我国也已经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环保问题归根到底还是人们理念的问题。要解决环保和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等具体的问题,就必须要用科学的理念为指导。其实生态环境保护最能显示科学发展的深刻内涵以及重要作用。树立科学的环境保护理念,采用切实有效的环保措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与此同时,我们可以利用新闻舆论的导向作用促进环保理念在社会的普及与宣传。作为环保部门应该更加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加大环境管理力度,防止企业污染事件的发生,从源头上减少环保网络舆情。
五、环保舆论宣传的创新
伴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同时环境保护的问题也在不断的发生改变。假如环保宣传普及工作还停留在以前的固有模式,就很难产生良好的宣传效果。所以,怎样充分的利用新闻舆论的功能,不断创新环保宣传方法,是我们必须要重视的。
工作性事件指的是对公众宣传本区域环保工作进展等工作情况环境信息。有关于这部分的环境消息,宣传教育工作貌似已经成为了一种固定模式。首先给媒体发出邀请函,然后就媒体各自所关心的问题向所在服务媒体发一个简短的消息。这类消息一般是程序性的,简短但是比较呆板。内容都很相同,没有任何创新。从而很难达到顺利推进环保决策以及工作的宣传作用。对于工作性事件的传播,环保部门的环境宣传人必须要加强和新闻媒体的信息以及感情的沟通,共同选选择切入面,找到切入点。合作策划新闻报道的题目。
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闻舆论因其独特的权威性与大众化等特点,促使环保宣传的广度与深度能不断得到发展。利用新闻舆论不仅可以为环保公众参与做宣传,增强公众参与环保的积极性,还可以促进政府部门在环保工作上有效作为、主动作为,从而可以使政府与公众和谐发展,最终达到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屠艳苹.加强环保新闻宣传,服务环保工作大局[J].环境教育,2009,(9).
随着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文化修养和审美品位日渐提升,环境设计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环境设计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然而国内当下环境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和前景却存在一定的问题。我国的环境设计教育始于中国工艺美术设计教育时期,发展至今仅有几十年,处于起步时期。近年来,才渐渐形成初具规模的科学体系。而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过分强调“效果图”“意向图”“渲染图”等绘制,这其实是本末倒置——初衷本该是培养环境艺术设计人才,重在设计和创新,最后却发展成培养专业的绘图员,直接忽略了设计人才教育的灵魂和精髓。对于设计教育,真正可取的做法应该是踏踏实实思考、研究国外先进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本质,并借鉴性地引入国内的高等教育体制,使其对学生整个设计行业有切实的帮助。
二、包豪斯设计教育理念
德国现代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格罗皮乌斯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包豪斯,开创了现代设计教育模式。包豪斯试图旧的设计教育模式和理念,开拓一个完全创新的、先锋式的设计教育王国。格罗皮乌斯认为,以往的“竹节式”BeauxArt系统学院派教育系统存在缺陷。他认为,线型教育模式支撑不起一个庞大的以理念、思想等上层建筑为灵魂的设计教育。所以格罗皮乌斯将艺术设计教育分为三个部分:基础课(Foundation)、理论课(Theory)、工作室(Studio)。如果说基础课训练了形式和关系的了解和表达能力,理论课教育思维、启发思维,那么第三部分工作室就是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融合到一起进行真正的实践。与学院派BeauxArt系统一个点确立的平面相比,包豪斯这种教学、研究、实践三位一体的现代教育设计模式,对塑造素质全面的艺术设计类人才具有明显的优势。
三、基于包豪斯设计教育理念的创新创业理论
对于包豪斯三位一体的现代教育设计模式,在我国1000多所设计学院中真正使用该体系的比例并不高。国内高校在教学、研究方面守有余而攻不足,即只能做最基础的教学研究工作,不能兼有深度和广度地开展教学。高校最核心的实践教育又是最受忽视、最薄弱的环节,而实践的缺乏,反过来直接影响教学、研究的质量,使得学生和教师只会照本宣科,无法进行真实案例的研习,造成设计教育的恶性循环。基于对包豪斯创新设计教育理念的深层研究和深刻认同,和对国内设计教育现状的深切担忧。2012年,笔者所在的团队衍生出一个大胆的想法,即依据包豪斯设计教育理念三大部分,坚持第三部分是整个体系的创新精华的原则,尝试将设计教育创新创业理论,建立在国内这片设计教育创新领域尚无人开拓的地方。我们希望通过构建一个媒介,能同时连通起教学研究、实践和创业三大部分,用一种创新创业的方式让学生既能够积极研习校内的专业知识,又能给所学的知识创造用武之地,进行设计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同时帮助学生尽早接触社会,寓教于工作,掌握真实项目操作流程,并挖掘人生第一桶金。这就是受包豪斯设计教育理念启发的,符合中国国情的设计教育行业的创新创业理念。
四、创新创业理论实践
改工作室创新创业理念的初衷是为开创国内新型的设计教育模式,同时尝试搭建与学校基础设计教育接轨的、盈利型的,同时也能给予学生大量宝贵实践机会的媒介。本着摸着石头过河的心态,在理论联系实践的指导思想下,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成立了日龙建筑装饰设计工作室。
(一)工作室主要运作特点
1.团队中的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担任不同的职位,从领导到具体执行人,要求团队间融洽沟通、相互合作、各司其职。这是包豪斯理念中强调的集体工作方式,用以打破艺术教育的个人藩篱,为企业工作奠定基础。
2.工作室模拟真实企业的工作流程,即从客户要求和客观限制等信息的搜集,到与客户对提案的协商,团队讨论定下整体策划方案,再到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进而开始具体设计等一系列规范有序的工作。这是包豪斯理念中强调艺术家、企业家、技术人员应该紧密合作,学生的作业和企业项目密切结合的原则。
3.指导方针:工作组密切结合当代教育发展趋势,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探索现代环境设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4.学生极大的兴趣和支持:这种模拟真实企业的工作方式在一开始就获得学生极大的支持,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企业运作的实际情况,也能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擅长的设计方式和工作岗位,为以后正式进入社会开始参加工作提供有效的经验保障。
(二)工作室的成果
工作室在成立的3年内,收获颇丰,项目参加各种全国大型艺术设计大赛已荣获国家级一等奖(金奖)2项,国家级二等奖(银奖)9项,国家级三等奖10项,国家级优秀奖16项、国家级入围奖若干。并且工作室与国内多家建筑装饰公司、材料供应商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已完成多项实际项目的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极大地鼓舞了团队成员的斗志和信心。
五、结语
关键词:地铁;VI设计;环保理念;本土文化
地铁VI设计是信息传播与公共视觉的载体,它与地铁的整体视觉秩序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将地铁的视觉识别系统规划纳入新的地铁视觉秩序与文化气质的整体构建之中,以特有的视觉符号系统吸引公众的注意力并产生记忆,从而传达地铁的理念和文化。运用本土元素反映环保问题,以直观有效的视觉文化语言传递给大众环保意识,有助于提醒人们保护环境、爱护公物。本文以长沙地铁的VI设计为研究对象,从环保理念与本土文化融合的多角度视野,探讨VI设计在地铁领域中的应用和审美体现,为长沙地铁文化传播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国内外研究现状
地铁属于城市交通工具之一,为地铁研发的识别系统,如地铁LOGO、地点指示牌、工作人员制服等具有识别作用的设计称之为“地铁VI(Visual Identity)设计”。地铁Ⅵ设计在地铁文化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1国外地铁VI设计的发展状况
地铁在国外有百余年的历史,作为视觉导向的地铁VI设计也日益完善。美国纽约地铁的文化传播不仅包括具有欧美风格的艺术品,还包括非洲与亚洲的装饰风格。莫斯科地铁建设之初,为了提升城市文化,经过不同艺术家和建筑师的精心设计,以各种人物和历史事件为主题,用石英岩和大理石刻成各种浮雕,既彰显富丽堂皇,又重温历史画卷。伦敦地铁的文化主要以广告为主,目的在于让人们充分了解该企业或品牌,使宣传效果达到最大化。
1.2国内地铁VI设计的发展现状
目前,中国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都有了地铁,许多其他城市的地铁也在紧锣密鼓地修建当中。因为地铁的舒适、便捷、环保,不仅很快成为了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而且具有丰富的地域文化内涵,经过提炼和加工,使城市文化的特点更加鲜明,城市文化的品位和层次得到提升。上海是世界级的海派文化都市,未来亚洲的金融中心,地铁运用时尚的壁画,让来往的人体会到上海的时尚、优雅、富有内涵的城市文化。南京地铁一号线设计专门的壁画,充分反映出南京的历史文化内涵。香港地铁将导视系统设置在站厅层的非计费区。这种设计有助于车站的管理,可增加乘客在车站内的往返次数和停留时间。整个车站的公共安全方面的标识设计均使用相同的卡通形象,色彩对比鲜明亮丽,字体效果一目了然。
2长沙地铁环境特征分析
2.1地理环境分析
长沙市地铁线路的特征及概览对视觉识别和大众体验都具有重要的意义。2014年4月,长沙地铁2号线正式开通运营,全长22.262公里,横贯长沙东西,成为长沙市东西方向公交压力和客流量最大的交通走廊。到2018年,长沙将陆续完成1号、3号、4号、5号等4条线路,将在长株潭三大经济圈穿梭自如。可见,长沙地铁的建设和发展是长沙未来交通的发展趋势,同时孕育着视觉识别系统资源的新生和成长。
2.2长沙人文环境分析
长沙拥有3100年的悠久历史和绚丽多彩的湖湘文化,长沙文化在湖湘文化中处于核心地位。以地铁2号线为例,线路途经长沙著名的风景旅游区橘子洲和岳麓山,其他新建的地铁线路也将充分考虑到长沙的人文特色,将古迹名胜和风景区划人地铁规划范围内,使人们能快速便捷地到达每个旅游景点。长沙的人文环境镌刻着文化的烙印,将城市生活气息、历史积淀等渗透在长沙生活环境的各个角落,与视觉体验融为一体。地铁视觉识别设计一定能在长沙独特的文化内涵中找到合适的视觉定位,发挥应有的作用。
3长沙地铁VI设计分析
长沙地铁的VI设计是把长沙地铁文化推向全社会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借助于地铁VI设计,以特有的视觉符号系统吸引公众的注意力并产生记忆,从而传达长沙地铁的理念和文化。目前,我国在地铁VI设计方面总体的理念指导不够,环保概念和本土文化地结合在创新运用方面依然有限,存在着对地铁特色功能、文化定位不明确和对于传统文化与环保概念感知不强烈等一系列现实问题。
3.1通过地铁公共艺术来传达环保理念
在长沙地铁Ⅵ设计中以环保概念和本土文化内涵作为支撑点,通过独具特色的本土文化来吸引大众眼球,再基于本土文化上编著关于环保的小故事来反映环保理念的重要性。在设计地铁公共艺术时,可以采用湘绣这一传统手工艺――魅力丝线,岁月针传,既传承了经典文化,又用湘绣秀出了一片环保新天地。
3.2通过地铁广告来传达环保理念
地铁广告的受注目程度高、影响力广泛等特点能增加对产品的认知度。设计者可以创造出具有创新性得、有个性的,带有人文主义色彩的地铁公益广告,在创作过程中融入长沙本土的红色文化,并适时定量的在各个地点投放,耳濡目染,提高大众的环保理念。红色文化是具有革命性的、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文化。将红色文化运用其中,不仅能让大众铭记历史,提高了自身的责任感、荣誉感,而且还严肃地传达了环保理念的重要性。
3.3通过视觉识别导视系统来传播环保理念
地铁导视设计要注意它的规范化和讲究功能第一的设计法则。通过好的导向设计来取晚大众在乘坐地铁时的情绪。在地铁这种地下密闭空间中,不合理的导向设计会导致大众产生逆反情绪,精神紧张,不利于环保理念的有效传播。因此,在传播环保理念的过程中导视系统的设计具有相当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