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2 15:07:16
序论:在您撰写生态县建设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今天,县委、县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县生态县建设暨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旨在总结回顾去年我县生态县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情况,分析当前生态县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任务,动员组织全县力量,积极推进生态县建设和“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生态县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简要回顾。
*生态市建设任期目标完成之年,我县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之年,也是环境保护工作任务最重、成效最明显的一年。去年以来,我县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开放兴县”的发展战略,积极推进生态县建设、“811”环境污染整治和污染减排工作,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在经济社会较快发展的同时,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环境质量继续名列全国前茅,去年全县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100%,*各断面水质满足功能区要求,县城环境空气质量全年达到二级标准以上天数为348天。
(一)生态县建设工作稳步推进。一是生态工程建设亮点纷呈。以不锈钢产业为主导的生态工业不断做大做强;以茶叶为主导的生态农业蓬勃发展;以田园风光为主题的生态旅游方兴未艾;以生态公益林为重点的生态林业步入良性循环;以沼气、太阳能等为主的清洁能源广泛推广,另外,生态城市建设工程、饮用水源创建保护工程、清水河道治理工程、废弃矿山治理工程、下山脱贫生态移民工程等生态工程建设成效明显。二是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成绩斐然。按照“五整治一提高”要求,去年度新开展了32个村的村庄整治和60余个村的生活垃圾收集体系建设,全县共完成了245个村的垃圾箱设置,完成了9个山区乡镇的垃圾焚烧炉建设,累计已有17个乡镇建立了垃圾焚烧炉,2个乡镇建立了垃圾中转站,*镇建立了垃圾填埋场及渗滤液处理设施;投资600多万元,完成了1900户的沼气国债项目建设;大力实施沼气净化工程,完成了玉岩镇坳头村、裕溪乡小槎村、*乡王村等3个村的沼气净化工程建设;采用沼气模式,完成了14家规模化养殖场排泄物治理任务。三是生态乡镇、村创建工作稳步推进。到目前为止,新兴乡被命名的全国环境优美乡,枫坪、安民、樟溪3个乡被命名为省级生态乡,*、*、*等三个乡镇被命名为市级生态乡镇,新兴乡内孟村等29个村被命名为市级生态村。四是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县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完成,共划定了禁止准入区、限制准入区、重点准入区和优化准入区四大类生态环境功能区,其中,禁止准入区占全县国土面积的比例为21.40%,重点准入区和优化准入区面积占6.2%,功能就相当于现在的“土地利用规划”,是今后建设项目环境审批、产业布局及充分利用环境容量和控制污染的主要依据。该控制性规划的实施,将逐步成为调控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五是生态文化建设深入人心。全县建立了109个环保志愿者服务队,有注册环保志愿者2000余人;5个家庭获省级绿色家庭称号;城西和城南2个社区获得省级绿色社区称号;4所学校获得省级绿色学校称号;县人民医院获得省级绿色医院称号,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不断增强。
(二)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超额完成。为推进减排工作,县政府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建立了部门减排联席会议制度,把污染减排工作作为生态县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制定了去年减排实施方案、减排实施方案和应急预案,并以责任书的形式将减排任务分解落实到*县新星不锈钢废水处理有限公司等6家重点减排企业。同时,建立了企业环境统计台帐制度,建立了污染物变量、增量、减量等“三量”台帐和动态管理信息系统,新建了县城污水处理厂等一批治污减排设施,开展了浙江科马磨擦材料有限公司的汽油回收项目、*县不锈钢园区废水中重金属(镍、铬)回收利用项目、中水回用项目、熔炼炉渣综合处置项目、江北灌区节水项目、畜禽生态养殖沼气项目等循环经济试点项目,严格实行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制度,坚持环保提前介入,强化“三同时”竣工验收和监管,加大对落后生产能力的淘汰力度,严厉打击“十五小”、“新五小”及利用电子垃圾炼铜、燃煤小锅炉、小耐火材料企业,减排任务超额完成,去年,我县共削减化学需氧量484.94吨,完成年初任务的122%,削减二氧化硫344.2吨,完成年初任务170.06%。
(三)工业园区生态化建设有序进行。以工业园区被列入全省“991”循环经济计划重点项目和省级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试点项目为契机,积极做好工业园区生态化建设与改造工作:一是搞好园区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去年5月委托浙江省理工大学编制生态化建设与改造规划和产业规划,目前已完成初稿。二是开展了不锈钢酸洗废水深度处理和烟气治理。与杭州中奇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合作,开展了不锈钢生产废水的深度处理研究,在原有的基础上,新建不锈钢重金属、酸洗母液回收及工业园区固废、污泥资源化利用项目,通过提取酸洗废水和污泥中镍、铬等重金属,中水回用,处理后的泥土用于制砖,避免二次污染,现该工程已建成试运行,并通过省级重大科技专项重大项目专家现场论证,全部建成后,镍、铬等重金属回收利用率将达到80%以上,实现水和重金属铬、镍、污泥等的回收循环利用。同时,组织相关部门多次到江苏、上海等地考察同类企业烟气收集处理问题,最终与中国冶金设计总院上海分院合作,共同探索更有效的烟尘处理方案,并已通过认证,现已与工业园区浙江瑞阳特钢有限公司签约试点,届时,不锈钢企业烟气收集治理率将达到95%以上。三是强化不锈钢企业内部环境管理。根据不锈钢企业排放的污染物特征,督促企业建立了不锈钢企业酸洗池维护检修制度、酸洗废水处理池建设及环保制度、污水渗漏事故处理制度、酸洗工序环保管理制度、环保设施检查登记制度等企业环保自律措施,规范了企业运行规程,防患于未然,进一步明确企业是环保责任主体,提高了企业的环境意识。同时,在43家不锈钢企业建立了企业环保员制度。明确其主要职责是:定期对企业污染治理设施进行检查,及时制止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废水非正常排放。该制度的建立,真正做到了将企业的环境责任落实到人,便于及时发现和制止一些环境问题的发生。此外,建立工业园区环保事务定期通报制度。定期向企业通报环境监测监察情况,帮助查找、分析企业污染物治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交流污染防治工作经验体会,结合园区生态化改造,明确下一步治理设施的改造方案和污染防治重点,形成了环保、园区、企业合力治污的新局面。
(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依照省政府有关污染整治要求,我县积极开展环境质量监测监控系统建设,截止目前,我县已建成了界首水质自动监测站,2座县城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环境监控中心和5个重点污染企业在线的环境自动监控体系,并投入使用;同时,积极推进重点治污工程建设步伐,投资2000多万的县城污水处理厂于去年9月建成并投入试运行,若进水量达到设计规模,预计运行后年可削减化学需氧量500余吨。另外,中小企业孵化基地废水集中处理站正在建设中,乡镇中心村、移民村的生活污水处理在稳步推进。
(五)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工作不断加强。一是严把项目环境准入关。积极落实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六原则”,认真开展项目环保前置审批工作,对现有的规模小、生产方式落后、污染较重的项目进行跟踪管理。去年共审批207个项目(其中三产项目138个),否决13个项目,发放排污申报登记注册证125份。二是实施了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成立了排污总量控制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制定了《*县“十一五”期间和去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和《*县排污许可证发放实施方案》,确定了辖区内直接或间接向环境(包括城市集中处理或者其它工业污染物集中处理设施)排放污染物的重点排污单位或行业(不锈钢、铜制品制造等行业),为6家企业发放了排污许可证。三是积极组织建设项目“三同时”检查验收工作。对简单项目验收实行验收登记卡制度,其它项目按工业项目和生态影响为主两大类进行验收,全年共验收51个项目(其中建筑类项目18个)。
二、当前生态县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开展生态县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客观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建设生态县,我县既有较好的资源条件,也有长期的工作基础。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影响制约我县生态县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因素还很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环境基础设施仍然薄弱。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总体资金不足,城市居民生活污水收集系统不健全,纳污管网改造难度很大;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还很薄弱,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还很低,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尚未完善,运行机制有待健全。
(二)污染物减排形势严峻。我县是全省经济欠发达的县,正处于工业经济初期。由于原有工业基础薄弱、总量小,污染物削减的空间和余地也十分有限,我们要面对“建设与保护”、“发展与减排”的双重重任,省里采用“一刀切”的减排指标分配制度对我县非常不利,与我县经济快速发展、总量不断增加、环境容量相对不足的矛盾,在今后的几年里将更加突出。
(三)农村环境污染整治难。我县是个山区县,大部分村庄分布在山区,具有点多、面广、经济条件差等特点,决定了面源污染防治成本相对更高、难度更大;按任务书要求,“五整治一提高”行政村的覆盖比例到今年要求达到60%,难度相当大,特别是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任务越来越难完成。另外,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任重道远,我县仍有许多年末存栏100-500头规模的养殖场未列入治理计划,且规模化养殖场有进一步增多的趋势,局部畜禽养殖业污染仍然严重。
(四)企业违法排污现象依然存在。一些企业受利益驱使,环保意识不强、责任不落实、治污设备维护不到位,偷排、漏排或超标排放等违法行为依然存在,有的企业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有的利用夜间超标排放气体,严重影响了区域环境质量。
为此,各乡镇和部门一定要居危思危、居危思进,充分认识建设生态县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把生态县建设作为事关*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坚持不懈地加以推进。
三、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全面推进生态县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
*我县环保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市委二届八次全会及市纪委二届四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开放兴县”发展战略,以生态县建设为抓手,以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计划为主线,以推进总量减排为重点,以强化监督管理为手段,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着力提高环境保护工作水平。
(一)重中之重,全面推进园区生态化建设与改造工作。工业园区是我县经济发展的主要平台,也是不锈钢产业相对集聚的区域,园区生态化建设能否抓好,能否抓出成效,直接体现了各相关部门支持不锈钢产业做大做强的能力和水平。一是领导重视,园区生态化建设势在必行。县委县政府坚持“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工作目标,极力支持启动园区生态化建设,专门成立了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领导小组,3月20日,县委林健东书记对环保局周才用副局长在政协会议上的发言《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作了长达300余字的批示,批转给相关副县长及多位局长,要求加快推进园区生态化改造,强化环境保护工作,足见领导的重视,各部门、相关单位要引起高度重视,统一思想,扎实抓好生态化建设工作。二是要千方百计落实好《*县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不锈钢污染防治实施方案》。该方案计划总投资8532万,总体目标是通过今后两年的努力建立比较完善的污染防治设施和管理体系,基本解决*县不锈钢加工业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逐步建成打造不锈钢管业基地的环境资源支撑体系,促进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实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目标。现该方案已经县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最近将以文件形式下发,各相关单位一定要密切配合,加强不锈钢污染防治措施的调研,特别是加强对不锈钢酸洗废水深度处理、烟气收集、固废污染防治等的调研,实施好各项生态化建设工程,建立和完善设计、施工、监理、监督、验收和运行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制度与规范。三是要加强孵化基地及各工业区块企业的“三同时”管理。要认真吸取工业园区纳污管网建设的经验教训,确保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重点加强孵化基地纳污管网建设的研究和监管,完善不锈钢酸洗废水纳污主管网的管理制度,加强主管网的运行管理。总之,要通过今后两年的努力,基本解决目前我县不锈钢加工业中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逐步建成不锈钢管业基地的环境资源支撑体系,促进*不锈钢产业的污染防治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先进水平,支持不锈钢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二)迎难而上,切实做好污染物减排工作。县里要制定主要污染物减排年度实施计划,并将总量指标和减排指标分解落实到各重点排污单位,与所有重点排污单位和其他有污染减排任务的单位签订污染减排目标责任书,督促相关行业和重点排污单位制定实施具体减排方案,抓好污染物减排工作。二是要进一步落实政策措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建立健全环境准入机制;坚持总量控制,建立和完善建设项目污染物总量替代方案;鼓励工业企业参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探索环境资源有偿使用和排污权交易;全面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严禁排污单位无证或超总量排放。三是要努力推进重点减排项目建设。继续着力推进城市污水处理厂和截污管网建设,完成全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启动部分中心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探索园区集中供热及工业企业脱硫工程建设,积极推广清洁生产。四是要切实做好污染减排的组织协调。要加大污染物减排的监测、统计、考核体系建设的资金投入,做好做实统计数据的基础工作;认真组织减排定期考核,并建立向社会定期公告制度;完善污染减排的统计、监测、调试、督查、直报等工作;建立和规范减排办的工作机制。五是要做好污染源普查,为减排提供技术支持。污染源普查是今年我县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生态市考核的一项主要指标,务必要高质量的完成全县污染源普查数据录入、汇总、上报工作。同时要利用好普查成果,努力构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工业经济体系。
(三)明确目标,加快推进生态县建设步伐。以争创省级生态县为近期奋斗目标,有序推进各项工作。一是要加快省级生态乡镇创建步伐。以发展乡镇生态经济为中心,以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积极推进乡镇、村的生态文明建设。没有编制生态规划的玉岩镇等10个乡镇必须在今明两年内完成规划编制和市级生态乡创建工作,力争在今年前有16个乡镇达到或基本达到。二是要以中心村生活污水处理为重点,加快生态项目建设。以沼气国债项目和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为抓手,积极推广沼气净化工程和“厌氧+湿地”等无(微)动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今年要新建户用沼气1795户,力争到今年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60%以上。三是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继续开展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按照“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年底前要完成8家年末存栏猪300头以上养殖场排泄物治理任务,今年底前要完成所有年末存栏猪100头以上、存栏牛10头以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户)排泄物治理任务;要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网络和长效管理机制,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积极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
(四)强化监察,切实提高污染防治能力和水平。一是要工作前移,积极预防因环境问题引发的。要把环境监察工作的重心前移,加强园区及重点企业环境污染事故隐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要加大环境执法力度,继续实行“12369”环境投诉热线24小时值班制,及时妥善处理好各类环境污染案件。要对重点企业加强监管力度,对群众反复投诉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反响较大的环境污染问题,采取更加强有力的治理措施。要全面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严禁排污单位无证或超标、超总量排污,对污染物排放不能稳定达标的单位,实施限期治理,不能限期完成治理任务的,要依法予以停业、关闭;对超总量排污的单位,要依法实施限产、停产。二是要切实保障饮用水源安全。合理划定和调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坚决取缔水源保护区内的直接排污口,严防养殖业污染水源,严禁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切实加强饮用水源地有机污染物监测和防治。健全饮用水源安全预警机制,完善饮用水源污染事故应急预案。按照城市供水突发事故应急预案的要求,加快建设饮用水第二水源或备用水源。年底前要全部完成合格规范饮用水源保护区创建。三是要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全面完成省控、市控、县控重点污染企业和重点耗能企业、重点耗水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对超标、超总量排污或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实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努力加快在重点行业、乡镇和农村培育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四是要着力提升环境监测和污染防治能力。加强环境监控中心、水质自动监测站、空气自动监测站和重点企业在线监测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确保正常运行。继续开展重点污染企业在线监测设施建设,加强界面水质、城市空气质量的监测工作并及时公报,加强重点排污口的排污状况监测,认真及时完成项目环评服务和“三同时”验收监测工作。
同志们:
很高兴参加*创建国家生态县攻坚动员大会,在此,我代表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建设生态县的目的和本质,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核心,以改善环境质量为出发点,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基础,统筹城乡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推动全县区域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目前,包括安徽省在内,全国已有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生态省建设;包括*县在内,全国有500多个县(市、区)开展了生态县建设工作。其中,有11个县(市、区)已被命名为国家生态县(市、区),629个乡镇已被命名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许多开展生态省(市、县)建设的地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强城乡环境保护,提升公众环境意识,改善人居环境和人民生活质量,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部分地区已初步走上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践证明,生态省(市、县)建设是地方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环境保护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载体,是现阶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目标模式,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
*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自古文风鼎盛,名人辈出。*自然生态环境优美、人杰地灵,可谓“白云深处仙境,桃花源里人家”。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抓住机遇,大力实施“生态立县、绿色富民”发展战略,积极推进生态创建工作,先后获得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安徽生态省建设首批综合示范基地等称号,为创建国家生态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在2004年建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同时,*县就瞄准了新的目标,及时编制了生态县建设规划,并与2005年全面启动实施,生态创建工作一直走在安徽省前列。今天,县委、县政府召开隆重的攻坚动员大会,书记、县长亲自作了很好的动员,明确提出要力争到2010年底将*建成国家生态县,这充分显示了县委、县政府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努力构建生态*、和谐*的信心和决心。
下面,我对*生态县建设谈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第一,生态县建设要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也明确提出,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这些都为生态县建设指明了方向。按照国家生态县创建的基本条件,生态县要有80%的乡镇达到环境优美乡镇的标准,而创建环境优美乡镇的基础工作是生态村建设。因此,生态县建设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希望*能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通过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重点解决好农村生产和生活中的环境问题,切实改变农村环境面貌,不断推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第二,生态县建设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优化经济增长。发展循环经济是生态县建设的核心。当前,*在推进“工业强县”战略、实施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的“1152”工程过程中,要把严格环境准入作为经济调节的重要手段,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促进产业升级,防止污染严重企业向农村转移。要大力实施清洁生产,积极推进循环型企业和工业园区建设。国家要求到2010年,单位gdp能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并作为约束性指标。希望*通过实现降低能耗和污染物减排的“硬约束”,优化县域经济的发展,并率先完成节能减排任务,为其他县做出表率。
第三,生态县建设要在突出当地特色上下功夫。各地情况不同,生态县建设的内涵、模式、特点也不相同。*在生态县建设中,应结合自身特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扬长避短,创新体制、机制,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符合当地实际的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在发展中推进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
第四,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组织保障。生态县建设涉及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三大领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创建工作要在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下,统一规划,统筹安排,总体推进。优先解决重大社会、经济、环境问题以及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充分发挥各部门、各乡镇的作用,将生态县建设的目标任务层层分解,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确保各项措施的落实。环境保护部门要为县委、县政府当好参谋,勇挑重担,主动协调,搞好服务。21写作秘书网
第五,要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全社会发动,广泛宣传生态县建设的重大意义和建设内涵,加强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环境保护知识的普及教育,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要严肃查处环境违法案件,鼓励公众参与,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县建设的良好氛围。
这次会议是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重要任务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市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会议精神,部署建设生态县的各项任务,动员全县上下,全面启动生态县建设。刚才,签订了2011—2012年度生态县建设目标责任书。王县长对生态县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我完全同意。大家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简要补充讲几点意见。
一、建设生态县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快跨越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把生态环境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可以说,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是关键。去年以来,省、市相继提出建设生态省、生态市。省委书记张高丽在生态省建设动员大会上,明确提出,启动生态省建设,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促进人们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增强生态保护意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建设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实现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不断改善人民的生活。因此,各级各部门必须深刻认识建设生态县的重大战略意义,坚持不懈地加以推进。
我县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生态农业建设位居全省前列,初步走开了平原农业地区开展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成功路子。去年县委工作会议上,把生态环境建设列为今后一个时期全力实现的“六个突破”之一。提出以建设京九沿线著名的绿色“菜篮子”、生态“果园子”和农产品加工销售集散地的目标,建设“绿色县”,打造生态名县。今天的会议上,我们提出了建设“生态县”的目标任务,着眼于让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全力打造风景秀丽、生态良性循环、人民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一项造福当代、惠泽后世的德政工程。从政治角度讲,这是与省委、省政府建设生态省,市委、市政府建设生态市的战略部署保持高度一致;从经济角度讲,这是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最佳途径;从社会发展角度讲,这是谋求社会文明进步的现实选择;从城镇建设角度讲,这是建设生态园林城,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途径。
建设生态县,我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优势。我县地处黄河冲积平原,冀鲁豫三省交界处,自然条件良好。近年来,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农业保持高速增长,二三产业比重不断增加,三次产业比例达到37:36:27。突破工业初见成效,全县形成一批初具规模的主导产业和重点企业,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城镇化推进步伐加快,县城开发建设取得新的突破。水利、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对外吸引力进一步增强,特别是生态农业优势日益凸显。我县是中国香瓜之乡、中国双孢菇之乡,全国食用菌生产先进县,全国著名的粮油生产基地县,是省内知名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全县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品种达到18个,面积30万亩。2010年,我县被列为全国第二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达到了建设生态县启动阶段的目标要求。在创建生态示范区过程中,我们也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目前,我县有9个乡镇、2个村被市命名为市级生态示范乡镇和示范村,城镇准备报批省级环境优美乡镇。所有这些,为我们建设生态县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二、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加快生态县建设步伐
抓好生态县建设必须要有明确目标,总的要求就是建设“六大体系”:到2013年,在全县初步形成遵循循环经济理念的生态经济体系;可持续利用的资源保障体系;水清气净的生态环境体系;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体系;支撑可持续发展的安全体系;体现现代文明的生态文化体系,从而全面增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县基本建设成为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环境优美、社会文明的生态县。
建设生态县是一项事关长远、事关大局的重大战略部署。它不仅是一个生态环境建设问题,更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方向问题。建设生态县,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体现了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
在建设生态县的进程中,要处理好两个关系,把握好三个结合。在处理好“两个关系”中,一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我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一方面经济高速发展,势必造成环境污染,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大超过环境自净能力;另一方面,严重的污染和脆弱的生态环境,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如果一味地追求经济增长指标,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发展,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三番的目标,资源和环境支撑将难以为继,环境安全将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局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态文明目标就无法实现。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走循环经济的路子,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二是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关系。循环经济要求按照生态规律组织整个生产、消费和废物处理过程,其本质是一种生态经济。循环经济可以充分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传统经济是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所构成的单向物质流动的经济。在这种经济中,人们以越来越高的强度把自然资源与能源开采出来,在生产加工和消费过程中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放到环境中去,对资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循环经济倡导建立在物质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模式,根据资源输入减量化,延长产品和服务使用寿命、使废物再生资源化等三个原则,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循环流动过程,使得整个经济系统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少产生废弃物,最大限度地减少末端处理。建设生态县,一条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逐步取代传统经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当前,尤其要注重把握好“三个结合”。一是建设生态县与突破工业结合起来。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严禁建设耗能高、污染重和国家明令禁止的项目,坚决铲除小造纸等“十五”土小企业,防止低水平盲目重复建设。二是建设生态县与优化农业结合起来。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实施绿色工程,以标准化引领生态农业发展,规模化扩大生态农业优势,产业化拉长生态农业链条,多元化创新生态农业模式。要加快发展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建设,扩大基地生产规模。有关乡镇和环保部门要筛选食用菌、芦笋等农产品品种,建立有机农业转换基地,申请有机农业生产认证。东兴食品有限公司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也要积极争取通过有机食品生产认证,占领市场制高点。总之,要通过生态县建设,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业效益,发展农村经济,增强农民收入。三是建设生态县与推进城镇化结合起来,立足当前,放眼未来,按照生态园林城的城市发展定位,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水平结合,认真搞好城市净化硬化绿化亮化美化,不断提高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和城市品味。
三、加强组织领导,把生态县建设真正落到实处
一、客观分析__生态县建设的现状
我县历届党委政府都十分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特别是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在深入实施“小县大城”发展战略进程中,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并重,发挥__生态优势,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我县今后的生态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全国县市区生态环境测评中,__名列第十位,并在全市率先创成省
级生态县。
一是生态产业协调发展。在生态农业方面,我县具有山区特色的农村生态经济格局初步形成,先后被评为省级食用菌产业强县、茶树良种化先进县和中国优质雪梨基地重点县,全县农、水产品中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种植面积比重达到41%。在生态工业方面,以木制玩具产业为支柱的生态型工业发展势头良好,初步形成具有鲜明的__区域特色的集群优势。虽然玩具生产需要消耗大量木材,但全县玩具生产所需木材九成是从东北、俄罗斯、马来西亚等木材资源富集地组织供给,确保了我县森林资源长大于消的良好态势。我们还通过严格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和问责制,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优化工业经济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__年的33.5%提高到20__年的37.6%。在第三产业方面,我们以“生态、休闲、养生”为主题,围绕山水资源、玩具产业优势,积极打造生态__特色旅游品牌,不断加大生态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力度,总投资达20亿元的__湖赤石景区等旅游开发项目进展顺利,生态旅游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生态治理成效显著。通过全县上下多年来的积极努力,__各项生态指标持续向好。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0.8%(20__ 年为 80.4%)、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 48.34%(20__ 年为 26.66%)、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 62.12%(20__年为0)、行政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置率达70.6%(20__年开始统计,为51.7%)、行政村生态葬法覆盖率达90.6%(20__年为9.25%),城镇生活垃圾处置率、废弃矿山治理率、城区烟控区覆盖率、大中型建设项目环评率和“三同时”执行率均达到100%(20__年分别为100%、0%、100%、30%和10%)。境内主要水体水质均符合ⅰ-ⅱ类水标准要求,全县100%的断面水质符合ⅲ类水标准。20__年,cod、so2排放分别比上年下降4.75%和3.62%,完成上级下达的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超过14平方米,城镇大气环境质量多年来一直保持在二级标准以上,噪声环境质量常年保持在国家等级控制指标标准之内。全县已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20个、环境整治村81个,农村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三是生态设施日益完善。这几年来,我们不仅巩固和提高了污染治理成果,同时还新上了一大批生态保护和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先后建成了城市生活无害化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治理工程、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等环保设施;投入1600多万元,建成乡镇垃圾中转站26个,设置垃圾箱20__个,配置垃圾运输车150余辆,在全县农村建立了近200人的专职保洁队伍;建成15座农村污水集中处理工程及配套管网设施,在全市率先建成2座村级农村污水微动力处理设施;广泛开展农村户用沼气国债项目的建设试点工作,全县90多个行政村近 1500 家农户修建了户用沼气池;建成了龙泉-__地表水自动监测站和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县环境监控中心工程和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系统也已开通运行。
四是生态文明不断提升。通过持续的宣传引导和教育、培训,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态意识和生态文明素质,“参与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安全、杜绝人为破坏、建设美好家园”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进一步规范了图书、音像、网吧等文化市场管理,实现了文化建设与生态建设相和谐,促进了文化产业生态化。据调查,目前全县公众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认知率达99%,对环境现状的满意率达98%以上。特别是近年来我县开展的文明创建活动已经取得丰硕成果,先后获得了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省示范文明县城等称号,全县传统的文化与现代生态文化高度结合,呈现“生态兴、产业兴、文明兴”的良好发展态势。
虽然说我县的生态县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由于受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欠发达、生态建设缺乏强有力的经济支撑等各种因素的制约,我县要加快生态县建设步伐,仍然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生态经济体系尚未根本建立。__经济发展中的素质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依然十分突出,经济仍属以量扩张为主的传统粗放式发展模式,现有的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产业间功能相对独立,关联性较差,未形成良好产业链。长此以往,必将导致资源消耗大、土地利用效率偏低、空气和水环境质量下降。二是社会生态意识仍较淡薄。虽然全社会的生态意识不断加强,但不少群众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消 费观念没有得到根本转变,保护生态环境尚未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等理念,尚未完全深入人心。三是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不够健全。环保工作体制不够健全,环保投入仍然不足,先进生态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应用不够,监测监控手段较落后,环保系统尤其是基层环保力量严重不足,市场化程度偏低,缺乏有效的政策激励和完善的落后产业退出机制,有利于环保的价格机制和排污权交易市场机制尚未形成。四是农村环境整治任务还比较繁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重点在农村,而我县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起步较晚,还存在着经济基础薄弱,环境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村环境状况不容乐观等问题,农村环境保护任务繁重。进一步完善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农村环境状况的任务还很艰巨,特别是要彻底根治城郊结合部和农村“脏、乱、差”现象,难度仍然较大。
二、进一步认识新形势下推进生态县建设的重要意义
加快生态县建设步伐,是__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小县大城”发展战略和建设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是贯彻落实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市纪委二届四次会议和市委二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的具体举措,是推进__生态文明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手段。
第一,建设生态县,是__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实践。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理念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民生活的和谐幸福。这就要求我们在县域经济发展实践中,必须辩证地认识物质财富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选择有利于全面发展的增长方式;辩证地认识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选择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增长方式;辩证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选择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增长方式。建设生态县,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与和谐发展的思想,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善我县的环境状况,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有利于集约和节约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有利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第二,建设生态县,是__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内在要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生态指标、环境指标是衡量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标志。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没有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就没有人民生活质量的根本改善,也没有广大人民的全面小康。通过生态县建设,可以进一步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布局的优化,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更好地为生产力的发展增添后劲;进一步促进人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观念的转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建设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生产安
全可靠的绿色产品,实现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从而有效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第三,建设生态县,是__提升区域竞争优势、推进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十一五”时期,是__加快科学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期。在这一时期,发展的任务很重,环境的压力更大,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正确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关系,加快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以污染治理化解环境压力,以资源节约优化经济发展,以环境友好促进社会和谐,从而推动经济社会转入科学发展轨道。__作为一个欠发达地区,经济总量小,工业化水平比较低,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增长方式较为粗放。要在“十一五”时期推进全县经济跨越式发展,既要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走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清洁生产型、生态保护型、循环经济型的发展之路,又要进一步凸显__的生态优势,提升对外形象,增强区域对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吸引力,吸引更多的外商到我县投资,为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支撑。
三、推进__生态县建设的几点建议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到2020年将我国建设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省市党委政府相继提出要建设生态省、生态市的目标,围绕中央的精神和省市党委政府的部署,我们__要把建设生态县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实践,抓住历史机遇,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力措施,努力把__建设成为具有比较发达的生态经济、优美的生态环境、和谐的生态家园、繁荣的生态文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县。
一要创新观念,强化生态意识教育。推进生态县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关键是要通过教育的途径,唤起并不断提升广大群众的生态文明意识。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多形式、多途径深入开展环保法律法规教育,普及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增强全民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动员和引导广大群众共同参与全县生态保护与建设。要广泛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多种形式的生态道德实践活动,使人们自觉地承担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和义务。
二要着眼长远,科学制定生态规划。生态县建设的目标是一个长远目标,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因此,科学制定生态县建设规划尤为重要。搞好环保规划,关键是要遵循自然规律,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实行差别化的区域开发和环境管理政策,严把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关。在搞好规划的基础上,还要创新体制机制,确保规划的落实。要抓紧拟订有利于生态县建设的价格、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等方面的经济政策体系,使鼓励发展的政策与鼓励环保的政策有机融合。在规划的具体执行过程中,要注重把生态建设、生态保护、环境治理、生态产业落实到具体项目中,任务落实到单位并责任到人,实现规划落实项目化;要按照整体目标的时间要求,分步骤实施好阶段目标,实现规划落实时间化;要对照目标责任,加大督查考核力度,严格兑现奖惩,实现规划落实制度化。尤其是要注重生态建设规划和“万名农民下山转移”规划的衔接,在生态县建设中,实施生态集聚,加快引导山区农民下山搬迁,促进贫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和山区生态环境的改善。此外,还要注重在实践中不断补充、修改和完善生态建设规划,使其更加科学、更加符合实际。
三要发挥优势,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发展生态经济是生态县建设的核心,是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基本途径。虽然说近年来__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我们面临的资源环境、节能减排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压力愈来愈重,只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按照省、市委的战略部署,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才能真正实现__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要立足__自然条件,加快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要积极鼓励农民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名茶、食用菌、__雪梨、山地蔬菜、生态养殖等优势生态产业,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同时,重点抓好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积极推进农产品的标准化、基地化、规模化生产,全面提升农业产业的质量和效益。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其次,要立足__产业特色,加快发展生态工业。强化政策导向作用,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低消耗、少污染、高科技、循环型的生态工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绿色 gdp 的健康增长。通过治理电网谐波、开展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加强企业能耗监测等工作,加快构建工业技术创新体系和管理创新体系,带动产业升级。进一步完善工业项目环境评价、监测和考核体系,加快推进工业园区污染整治和生态化改造。
第三,要立足__山水资源,加快发展生态旅游业。我们将把生态旅游业发展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整合旅游资源,优化配置旅游要素,创新旅游多元化投入机制,争取生态旅游开发取得新突破。加快__湖旅游度假区赤石景区、小顺景区、星级宾馆等项目的建设进度,抓紧做好狮山景区等项目的 招商工作。加快提升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提升乡村休闲旅游业的档次和服务水平。同时,加大旅游产品的推介和营销,扩大__生态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把__建设成为浙西南生态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
四要突出重点,切实防治环境污染。“治污”问题,始终是生态县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首要任务。首先,要严格控制工业污染。对现有工业污染源要实施引导性标准和再提高工程,加大结构性污染治理力度,改善能源结构,推动企业升级换代,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对新建项目,要严格执行环保法规、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严格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做到增产不增污,增产又减污。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要严把项目环保关,不但要
按照生态县建设环境保护指标,以“生态学”为视角,以生态文明制度和生态县建设制度创新为根本,提出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并符合县域实际的生态环境体系构建,具体包括县域水生态环境体系、大气污染防治体系、固体废物处置体系、噪声防控体系等四个方面。
关键词:
生态学;生态县;生态环境体系;构建
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是生态县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生态县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支撑与保障,是促进生态县经济建设、社会建设与环境建设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自《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颁布实施以来,我国生态县经济建设成就显著,但环境建设却经常被忽视,生态环境体系尚未构建,资源浪费与污染现象并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明确理论依据,不断探索。
一、研究综述
目前已有的国内文献中尚没有关于生态县环境建设的专题研究,针对该问题的论述大多集中在生态县建设措施、规划编制、路径探索等总体研究中或通过典型案例形式呈现出来,综述如下:部分学者认为,生态县环境建设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责、划定功能示范区以及选择合理的建设模式等;部分学者提出应当重视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使其能够为生态县环境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部分学者提出生态县环境建设应优先进行重要环境工程项目,通过重要工程项目带动整体建设;部分学者认为应当通过控制污染物排放、降低资源消耗、开发清洁能源来推动生态县环境建设;部分学者提出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在生态县环境建设中的重要性,认为应统筹规划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并以此作为生态县环境建设的突破口;其他学者也提出生态县环境建设应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契机,改善日益严重的农村环境污染状况,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国外研究从不同方面和不同角度分析了生态县(市)环境建设的基本情况并提出解决方案,1990年著名的“城市生态组织”阐述了生态城市环境建设的十项原则;1997年,澳大利亚政府提出生态城市发展规划,为生态城市环境建设设计了框架;与此同时,生态城市国际会议也提出了生态城市建设计划书,为生态城市环境建设开辟了新思路;其他研究也都集中在重新利用、循环回收、能源保护、能力修复等方面,为发展中国家生态县(市)环境建设提供了经验和借鉴。国内外关于生态县环境建设方面的研究大都结合现实问题展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但这些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为:(1)缺少对生态县环境建设理论依据的研究,或相关理论探讨不深入、不全面,不能够为生态县环境建设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撑,因此难以把握生态县环境建设问题的实质;(2)缺少针对生态县环境建设的专门研究,即没有将生态县建设指标进行分解和细化,研究内容与研究结论不具体、不详细、针对性和操作性不强;(3)缺少针对生态县环境建设的全面研究,大多数研究仍停留在单个问题解决的层面,欠缺系统性、整体性、规范性的阐述和论证。本文将生态县建设指标进行分解,并以“生态学”理论为视角专门研究生态县环境建设,同时将环境建设置于整个生态县建设中统筹规划与设计,提出生态县环境建设的根本在于建设制度的创新;生态县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体系构建,将水环境建设、大气环境建设、固体废物处置、噪声污染防治结合起来,突出生态县环境建设的全面性、整体性和系统性。
二、“生态学”与生态县建设
关于“生态学”,高兹、莱易斯和福斯特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生态危机、资源枯竭、环境恶化虽表面可解释为人与自然相处的不和谐,在理念、方式与行动上存在缺陷,但实质原因则在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偏差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制度的偏差。因此,“生态学”理论要求我们不仅要从技术层面分析生态环境问题,而且要从制度和人际关系角度来不断改革所有不完善之处,从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生态学”理论不仅认为社会制度创新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关键,而且其最值得深思之处在于提出了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他们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批判资本主义生态环境危机,阐述社会主义建立的必要性。“生态学”理论在为社会主义增加新内容的同时,充分展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通过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够顺利实现。生态县(含县级市)是在县级行政区域范围内实现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生态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是县级生态示范区和生态园区建设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最终目标。基于“生态学”的生态县建设,就是通过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在县域范围内建立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可持续的关系,即通过构建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并符合县域实际的生态文明制度和生态县建设制度,加快生态县建设进程,实现生态县建设目标。“生态学”与生态县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必须以“生态学”为指导,使之成为我国生态县建设的理论支撑,构建全新的人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制度,从而为生态县建设提供有益路径。反过来,生态县建设实践也极大地丰富了“生态学”的内涵,为“生态学”理论提供了新的实践源泉。
三、生态县建设环境指标及其分类
根据《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的规定,生态县建设指标分为经济发展指标、环境保护指标和社会进步指标。其中,涉及生态县环境保护的指标共有21项,可分为水生态环境保护指标、大气污染防治指标、固体废物处置与利用指标、噪声防控指标等四类。水生态环境保护指标是县域水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基本要求,是合理利用县域水资源环境、防治水生态环境破坏的重要举措,主要包括县域水环境质量总体要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与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与工业用水重复率、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化肥施用强度及农村灌溉达标率等内容。大气污染防治指标是县域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的基本要求,是整治县域重要污染点源、实施总量控制和开发新能源的条件和依据,主要包括县域空气环境质量总体要求、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农村生活用能中清洁能源所占比例及秸秆综合利用率等内容。固体废物处置与利用指标是县域固体废物处置与利用方面的基本要求,是推动县域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置与高效回收利用的重要保障,主要包括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与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及农用塑料薄膜回收率等内容。噪声防控指标是县域防控噪声污染方面的基本要求,是提高县域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减少噪声污染危害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县域噪声环境质量总体要求、隔音或消音处理等内容。水生态环境保护指标、大气污染防治指标、固体废物处置与利用指标、噪声防控指标等四类指标共同构成了生态县建设环境指标的主要内容。以“生态学”为导向,强调对以上指标的分解和落实,强调制度形成与完善在生态县环境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制度保障生态县环境建设的有效推进,构建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并符合县域实际的生态环境体系,才能不断满足生态县建设的要求,加快生态县建设的进程,推动生态县建设的创新,实现生态县建设的目标。
四、生态县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体系构建路径
构建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并符合县域实际的生态环境体系,应着手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县域水生态环境体系构建。开展河道整治与雨污分流整治,加快县域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县域工业企业的环境监管,加快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建设;科学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保障城乡饮水安全;深化小流域综合治理,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贯彻实施国家水法律法规,加强县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健全水价机制,实行鼓励节约用水的水价制度;推广高效农业灌溉节水技术;加强节水型工业管理,形成节水型经济结构;加快县域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实施污水资源化。建设人工湿地,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县域湿地系统,逐步修复县域水生态系统;实施以削减水污染负荷、提高水体水质功能为主要目标的县域污水再生利用工程。(二)县域大气污染防治体系构建。加强对县域内各种炉窑的工业粉尘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监管,对未实现达标排污的企业限期治理;根据国家总量控制要求,实行县域排污总量控制;加强民用燃煤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开展县域生态环境建设,防治建筑、拆迁、市政、运输、堆放和地面的扬尘污染;及时清扫路面,防治道路扬尘污染;加强城郊结合部扬尘污染防治,防止通过空气输送对城区的污染。开发经济、清洁、可再生新能源,积极探索再生能源的利用,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发展替代能源;提高优质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消费比重,优化县域能源结构;积极推广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发展能源综合利用技术和能源环保技术。(三)县域固体废物处置体系构建。推行县域生活垃圾袋装化,实行收集、贮存、运输和无害化处置监管;逐步实行垃圾分类收集;建设密闭式的垃圾压缩式转运站,减少垃圾收集环节和在城区停留时间,避免二次污染。建设县域可再生废旧物资回收系统,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提高废物综合利用率;建立县域物资和废物交换中心,促进物资交换和副产品与废物的处置。建立县域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处置体系和运行机制;构建县域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垃圾收集、运输处置市场化运作模式;城区生活垃圾处置以焚烧为主,结合卫生填埋以及综合处理等多种处置技术;非城区以卫生填埋为主,焚烧、综合处理为辅。(四)县域噪声防控体系构建。禁止县域街道、广场、公园内组织的娱乐、集会等活动使用音量过大、严重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音响器材;对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营业性场所,居民区内有噪声排放的单位或个人,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采用技术先进的设备,降低声源强度;调整县域工业布局,使高噪声设备尽可能远离噪声敏感区;对高噪声设备进行隔音或消音处理,减少工业噪声外泄对环境的污染。禁止县域内高噪声施工机械设备在夜间和午休时间使用;合理调配建筑工地砖瓦灰沙石等建筑材料的运输装卸时间。
主要参考文献:
[1]赵智刚.城市辖区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中若干问题探讨[J].干旱环境监测,1999.13.2.
[2]麻朝晖.论欠发达地区生态示范区建设中补偿机制建设[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3.3.3.
[3]任海,周国逸,夏汉平等.广东连平建设国家级生态县的总体生态规划[J].生态科学,2002.21.1.
关键词:生态学;生态县;生态环境体系;构建
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是生态县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生态县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支撑与保障,是促进生态县经济建设、社会建设与环境建设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自《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颁布实施以来,我国生态县经济建设成就显著,但环境建设却经常被忽视,生态环境体系尚未构建,资源浪费与污染现象并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明确理论依据,不断探索。
一、研究综述
目前已有的国内文献中尚没有关于生态县环境建设的专题研究,针对该问题的论述大多集中在生态县建设措施、规划编制、路径探索等总体研究中或通过典型案例形式呈现出来,综述如下:部分学者认为,生态县环境建设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责、划定功能示范区以及选择合理的建设模式等;部分学者提出应当重视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使其能够为生态县环境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部分学者提出生态县环境建设应优先进行重要环境工程项目,通过重要工程项目带动整体建设;部分学者认为应当通过控制污染物排放、降低资源消耗、开发清洁能源来推动生态县环境建设;部分学者提出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在生态县环境建设中的重要性,认为应统筹规划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并以此作为生态县环境建设的突破口;其他学者也提出生态县环境建设应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契机,改善日益严重的农村环境污染状况,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国外研究从不同方面和不同角度分析了生态县(市)环境建设的基本情况并提出解决方案,1990年著名的“城市生态组织”阐述了生态城市环境建设的十项原则;1997年,澳大利亚政府提出生态城市发展规划,为生态城市环境建设设计了框架;与此同时,生态城市国际会议也提出了生态城市建设计划书,为生态城市环境建设开辟了新思路;其他研究也都集中在重新利用、循环回收、能源保护、能力修复等方面,为发展中国家生态县(市)环境建设提供了经验和借鉴。国内外关于生态县环境建设方面的研究大都结合现实问题展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但这些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为:(1)缺少对生态县环境建设理论依据的研究,或相关理论探讨不深入、不全面,不能够为生态县环境建设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撑,因此难以把握生态县环境建设问题的实质;(2)缺少针对生态县环境建设的专门研究,即没有将生态县建设指标进行分解和细化,研究内容与研究结论不具体、不详细、针对性和操作性不强;(3)缺少针对生态县环境建设的全面研究,大多数研究仍停留在单个问题解决的层面,欠缺系统性、整体性、规范性的阐述和论证。本文将生态县建设指标进行分解,并以“生态学”理论为视角专门研究生态县环境建设,同时将环境建设置于整个生态县建设中统筹规划与设计,提出生态县环境建设的根本在于建设制度的创新;生态县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体系构建,将水环境建设、大气环境建设、固体废物处置、噪声污染防治结合起来,突出生态县环境建设的全面性、整体性和系统性。
二、“生态学”与生态县建设
关于“生态学”,高兹、莱易斯和福斯特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生态危机、资源枯竭、环境恶化虽表面可解释为人与自然相处的不和谐,在理念、方式与行动上存在缺陷,但实质原因则在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偏差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制度的偏差。因此,“生态学”理论要求我们不仅要从技术层面分析生态环境问题,而且要从制度和人际关系角度来不断改革所有不完善之处,从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生态学”理论不仅认为社会制度创新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关键,而且其最值得深思之处在于提出了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他们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批判资本主义生态环境危机,阐述社会主义建立的必要性。“生态学”理论在为社会主义增加新内容的同时,充分展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通过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够顺利实现。生态县(含县级市)是在县级行政区域范围内实现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生态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是县级生态示范区和生态园区建设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最终目标。基于“生态学”的生态县建设,就是通过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在县域范围内建立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可持续的关系,即通过构建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并符合县域实际的生态文明制度和生态县建设制度,加快生态县建设进程,实现生态县建设目标。“生态学”与生态县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必须以“生态学”为指导,使之成为我国生态县建设的理论支撑,构建全新的人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制度,从而为生态县建设提供有益路径。反过来,生态县建设实践也极大地丰富了“生态学”的内涵,为“生态学”理论提供了新的实践源泉。
三、生态县建设环境指标及其分类
根据《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的规定,生态县建设指标分为经济发展指标、环境保护指标和社会进步指标。其中,涉及生态县环境保护的指标共有21项,可分为水生态环境保护指标、大气污染防治指标、固体废物处置与利用指标、噪声防控指标等四类。水生态环境保护指标是县域水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基本要求,是合理利用县域水资源环境、防治水生态环境破坏的重要举措,主要包括县域水环境质量总体要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与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与工业用水重复率、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化肥施用强度及农村灌溉达标率等内容。大气污染防治指标是县域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的基本要求,是整治县域重要污染点源、实施总量控制和开发新能源的条件和依据,主要包括县域空气环境质量总体要求、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农村生活用能中清洁能源所占比例及秸秆综合利用率等内容。固体废物处置与利用指标是县域固体废物处置与利用方面的基本要求,是推动县域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置与高效回收利用的重要保障,主要包括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与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及农用塑料薄膜回收率等内容。噪声防控指标是县域防控噪声污染方面的基本要求,是提高县域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减少噪声污染危害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县域噪声环境质量总体要求、隔音或消音处理等内容。水生态环境保护指标、大气污染防治指标、固体废物处置与利用指标、噪声防控指标等四类指标共同构成了生态县建设环境指标的主要内容。以“生态学”为导向,强调对以上指标的分解和落实,强调制度形成与完善在生态县环境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制度保障生态县环境建设的有效推进,构建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并符合县域实际的生态环境体系,才能不断满足生态县建设的要求,加快生态县建设的进程,推动生态县建设的创新,实现生态县建设的目标。
四、生态县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体系构建路径
构建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并符合县域实际的生态环境体系,应着手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县域水生态环境体系构建。开展河道整治与雨污分流整治,加快县域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县域工业企业的环境监管,加快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建设;科学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保障城乡饮水安全;深化小流域综合治理,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贯彻实施国家水法律法规,加强县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健全水价机制,实行鼓励节约用水的水价制度;推广高效农业灌溉节水技术;加强节水型工业管理,形成节水型经济结构;加快县域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实施污水资源化。建设人工湿地,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县域湿地系统,逐步修复县域水生态系统;实施以削减水污染负荷、提高水体水质功能为主要目标的县域污水再生利用工程。(二)县域大气污染防治体系构建。加强对县域内各种炉窑的工业粉尘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监管,对未实现达标排污的企业限期治理;根据国家总量控制要求,实行县域排污总量控制;加强民用燃煤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开展县域生态环境建设,防治建筑、拆迁、市政、运输、堆放和地面的扬尘污染;及时清扫路面,防治道路扬尘污染;加强城郊结合部扬尘污染防治,防止通过空气输送对城区的污染。开发经济、清洁、可再生新能源,积极探索再生能源的利用,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发展替代能源;提高优质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消费比重,优化县域能源结构;积极推广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发展能源综合利用技术和能源环保技术。(三)县域固体废物处置体系构建。推行县域生活垃圾袋装化,实行收集、贮存、运输和无害化处置监管;逐步实行垃圾分类收集;建设密闭式的垃圾压缩式转运站,减少垃圾收集环节和在城区停留时间,避免二次污染。建设县域可再生废旧物资回收系统,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提高废物综合利用率;建立县域物资和废物交换中心,促进物资交换和副产品与废物的处置。建立县域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处置体系和运行机制;构建县域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垃圾收集、运输处置市场化运作模式;城区生活垃圾处置以焚烧为主,结合卫生填埋以及综合处理等多种处置技术;非城区以卫生填埋为主,焚烧、综合处理为辅。(四)县域噪声防控体系构建。禁止县域街道、广场、公园内组织的娱乐、集会等活动使用音量过大、严重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音响器材;对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营业性场所,居民区内有噪声排放的单位或个人,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采用技术先进的设备,降低声源强度;调整县域工业布局,使高噪声设备尽可能远离噪声敏感区;对高噪声设备进行隔音或消音处理,减少工业噪声外泄对环境的污染。禁止县域内高噪声施工机械设备在夜间和午休时间使用;合理调配建筑工地砖瓦灰沙石等建筑材料的运输装卸时间。
主要参考文献:
[1]赵智刚.城市辖区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中若干问题探讨[J].干旱环境监测,1999.13.2.
[2]麻朝晖.论欠发达地区生态示范区建设中补偿机制建设[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3.3.3.
[3]任海,周国逸,夏汉平等.广东连平建设国家级生态县的总体生态规划[J].生态科学,2002.21.1.
【关键词】防风固沙 生态 建设
1 基本情况
目前,康平县有22个风沙口,风沙以每年3-7米速度向南推进,最近的风口距沈阳市区只有一百多公里,局部地区,沙地以每年150米以上的速度向南推移,形成了沙进人退之势。干旱等自然灾害一直困扰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制约了全县经济的振兴。
2 防风治沙现状及评价
由于康平县脆弱的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条件的制约,康平森林草原地区的生态环境依然十分严峻,其主要表现在:一是草地植被稀疏,功能退化,已失去防风固沙能力。二是天然森林基本消失,人工林覆盖率还不高,防风固沙功能薄弱。三是水生态失调,湿地逐渐缩小萎缩,旱灾发生趋势加重。四是土地沙漠化、盐渍化、土壤板结、贫瘠化趋势加重[1]。康平县虽然经过长期的生态保护与建设,但防风固沙效果未得到有效体现,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加重,科尔沁沙地南侵速度加快,生态系统功能退化,森林草原生态特点基本消失,生物多样性下降,大量珍稀物种灭绝,严重地威胁着沈阳及辽宁中部城市群的生存,也严重地制约了康平县生态县的成功创建。
3 防风治沙区的划分
根据当前康平县的沙漠化情况,可以将其分为:
(1)防风固沙重点区,该区域面积470多平方公里,包括康平县与内蒙古科尔沁沙地接壤的7个乡镇和林场。其中有17处沙丘在500亩以上,平均高度3~7m,植被覆盖率95%,是治理难度最大的区域。因此,应结合三北防护林等工程,在该区域边缘建立防风阻沙林带,另外,在此基础上,还要固定流动沙丘,以防止其就地起沙。(2)河岸沙地治理区,该区域面积800多平方公里,包括辽河沿岸的7个乡镇和牧场。地形多为冲击沙地,并近年来呈现逐步蔓延的趋势。因此,应结合辽河防护林等工程,对区域内的山水田路进行综合治理。(3)潜在沙漠化防治区,该区域面积900多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上述两区域的中间地带,沙丘的平均高度15%,由固定和半固定的沙丘、宜林地、盐渍地等组成[2]。若不对其进行有效保护,可加重其沙漠化程度,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应采取生态经济型的手段,采用宜草则草、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的发展原则,以缓解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压力。
4 防风治沙主要内容及办法
4.1 科尔沁沙地南缘防风阻沙林带建设
康平县辽蒙、沈阜边界线总长114.4公里,系科尔沁沙地南侵的前沿。在该沿线内,有林地段长约67公里,无林地段长约50公里。有林地段中,过熟林长35公里,面积0.8万亩;幼林长32公里,面积0.7万亩。按照相关规划标准,在现有林基础上,沿该沿线营造防风阻沙林带,需造林8万亩,树种采用乔灌木相结合,行间混交为主,乔木树种主要是柳树、杨树、樟子松,灌木树种主要是紫穗槐、沙棘。
4.2 流动和半固定沙丘围封造林
康平县有1000亩以上的半固定和流动沙丘共14个,总面积约6000亩。围栏采用生物围栏与工程围栏相结合的方式,即先在沙丘周围用水泥刺线围上,进行封沙育林育草,在封育区域内进行人工造林,在围栏的四周栽植灌木树种,等灌木成林后,将工程围栏撤掉,开始使用生物围栏;在人工造林的方面,沙丘的迎风面进行沙障的设置,在沙障内进行人工造林;可也在沙湾地进行人工造林;人工造林也可以采取乔灌相结合的方式;在地下水位比较高的低缓沙丘在造林基础上可采用条状混交的手段,栽植防护林和速生林。
4.3 高标准农田林网建设
康平县需建农田林网的面积为86. 8万亩,营造农田防护林网6万亩。采取通风结构和疏透结构林带,建设窄带小网格护田林网,主带间距离250 m,副带间距离500 m,每块条田面积187亩,窄带小网格仅有3~5行乔木组成,无灌木。农田林网的布局结合条田、方田建设实行全面规划,水、土、林综合治理,条田、渠系、道路、林带四位一体。树种以新疆杨、速生杨、钻天杨、旱柳为主[3]。
4.4 速生林建设
重点在辽河、秀水河及境内中河流沿岸上的冲击沙地和沙化耕地实施推耕还林的耕地中以及沙荒地和闯田中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块进行速生林建设,发展10万亩,树种以杨树为主。
4.5 经济林开发
首先在康平县的西南部小流域,结合小流域综合治理,以仁用杏为主发展水保生态经济林,以混农生态经济式和四位一体组合式两种方式进行建设。其次在康平县的西北部重沙化土地分布区、要求光照充足、地下水资源丰富的地块栽种苹果梨,采取早期丰产栽培模式。经济林开发共15万亩,其中苹果梨5万亩,仁用杏10万亩。
4.6 水保林建设
水保林建设共1.5万亩,重点进行沟道防护工程,以流域内沟谷生物防护为目标,建设沟谷林、护岸林、护滩林、护堤林等。
4.7 绿色通道建设
在乡级以上公路进行绿色通道建设,县级以上公路两翼绿化宽度为10m,乡级公路两翼绿化宽度为20m。县级以上公路以香化、美化为目的,树种以倒垂类、常绿类、花果类为主,实行乔灌草相结合;乡级公路以绿化为主,树种以常规树种为主,其中立地条件好的地段要栽植杨树速生品种。绿色通道建设造林总面积3.5万亩。
4.8 环镇、环村林建设
到2010年全县重点完成15个农村乡镇所在地和180个村委会所在地的小城镇和村屯绿化任务。环村林的宽度为20m,株距2m、行距4m。树种以新疆杨、速生杨为主。
参考文献:
[1] 赵洪利,杨云飞,董立国.沈阳卧龙湖省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现状与生态功能利用探讨[J].环境保护科学,2008(04):40-43.
[2] 巩国丽,刘纪远,邵全琴.草地覆盖度变化对生态系统防风固沙服务的影响分析――以内蒙古典型草原区为例[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4(03):426-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