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微课培训自我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2 15:07:00

序论:在您撰写微课培训自我总结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微课培训自我总结

第1篇

关键词:基础护理学;微课;教学设计

1微课特点

第一,时间短,容量小。依据学生的学习规律,他们在专心学习某一个知识点时,注意力在5~10min是最集中的,而微课的时长一般不超过10min,学生便可在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段学习知识点。第二,内容少,主题强。因微课主要是针对某一主题内容或某个知识点而展开教学的,因此针对性较强,能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第三,易共享,可重复。学生可利用智能手机或智能移动终端随时随地在线观摩微课及其辅助资源,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可反复对知识点进行回顾与记忆。

2基础护理学微课的设计

第一,教学主题的选择。于庆国等人[3]在研究微课的设计模式时认为微课的选题应遵循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原则,选题要精练,内容要明晰。微课的教学设计原则应以“精”和“微”为主要特点,力争用最短的时间和最佳的方法向学习者准确表达出某个微小的知识点,并设计出相应的脚本。基础护理学则应需要根据课程大纲、教学目标等要求恰当地筛选教学内容,选择适宜的知识点为主题进行微课的开发与设计,但并不是所有知识点均可通过微课的形式展现出来,某些需要教师现场演示的、需要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一对一辅导的知识并不宜使用微课。第二,教学时长的把控。微课的教学时长安排为5~10min为宜,例如,在讲肌内注射这部分内容,臀大肌注射是重点,以往的操作视频和讲解时间较长,学生在观看教学视频时,难免会在观看后期注意力不集中,此内容讲解的重点和关键点在臀大肌注射的定位与操作手法,因此教师可把臀大肌的定位与注射手法分成两个微小的视频进行制作,每个微课视频中强调一个重难点内容,这样便可在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时段内完成对知识点的学习。第三,教学语言的安排。教学语言要简明扼要,逻辑性强,易于理解,讲解过程要流畅紧凑。因微课的脚本需要提供给课程拍摄人员和后期制作人员,故脚本中的语言和案例较传统讲稿要更为严谨和科学。第四,教学过程的设计。微课的导入可以分为平铺直叙的开门见山型、悬念制造型、情境导入型等方式[4]。马兆丽等人将第三届全国职业院校教师微课大赛作品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情境导入型与悬念制造型的授课导入方式比平铺直叙的开门见山型导入方式更加受到学生的欢迎,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故在基础护理学微课的设计时可引用情境导入,以便引起学生兴趣。例如,在讲述静脉输液的目的时,可导入汶川地震的情境图片或动态图:在废墟下等待救援的人伸出一只手臂,医务人员给予其静脉输液。这样的情境制造会激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要静脉输液呢?静脉输液到底能达到什么目的呢?进而达到教学目的。Mclellan[6]指出想要达到极佳的学习效果,应将知识置于特定情境中进行学习,而知识的情境多是由教师所创设的语言情境体现的,但是对于基础护理学中较为抽象的知识点,如臀大肌注射部位的选择、压疮的分期及临床表现等,这些知识点的核心仅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不能被形象地表达出来,学生理解起来也较费力,教师可以借助一些臀部模型、压疮模型、小动画、静态图片等帮助学生理解,抓住学生好奇心,吸引其注意力。例如,在讲授臀大肌注射部位的选取时,教师可在臀肌模型上进行定位,以静态图片的形式展示,再加入动画视频对“十字法”与“连线法”进行详细讲解,使学生对抽象知识点的理解形象化。教师可根据自己所教学生的特点、现有的教学资源等进行合理设计。因基础护理学是护理和助产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操作多、实用性强的特点,故技能部分微课内容的设计过程,除了要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点外,还需要鼓励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进而有效掌握其技能[7]。第五,微课视频的制作。流程如下:其一,恰当选题。其二,编写教案与制作课件。其三,教学实施与拍摄。其四,后期制作。其五,教学评价反思与反复修片。在视频的制作技术上,分为了单播式微课和交互式微课,单播式微课以视频播放为特点,交互式微课则以视频播放、交互反馈相结合为特点,同时加入了师生互动、教师对学习者学习效果的评价反馈环节。研究结果显示,交互式微课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优于单播式微课[8]。

3基础护理学微课的应用方式

课前,学生提前观看微课视频,预习所要学习的重难点,学会“知新”。课中,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进行重点知识的构建。丰富了课堂教学资源与教学方式。课后,帮助同学重新回顾课堂所讲内容,学会“温故”并自我总结。无论微课是以哪种形式应用于教学中,都可以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慢慢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满足学生的个性学习和共性学习。

4评价与修改

设计完成的微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用后要进行评价,包括对微课的设计过程评价和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通过在学生中试运行的方式评价基础护理学微课的设计过程,先给部分班级的学生观看微课视频,收集反馈的信息后及时修改设计过程。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则采取调查问卷的方法进行。从能否提高学习兴趣、能否增强自主学习能力、能否增强实践能力、能否提高学习效率、能否增强理解能力、能否促进师生交流合作六个方面进行评价。

第2篇

(一)以小学教师岗位任务为导向的专业能力培养

通过调查了解与专业相关的小学教师岗位知识和能力群,严格按照岗位工作的需要去精选适合的相关课程,将小教机构的岗位任务要求转化为小学教育专业的能力培养目标。根据能力培养目标,把专业能力与岗位所对应的职业资格要求相结合,归纳出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若干行动领域,确定支撑专业能力培养的实践类课程设置,并体现在实践教学环节设计中。如以实践教学为中心设计课程链,把小学教师的岗位技术标准与实践教学标准相衔接,将证书考试大纲与实践教学大纲相融合,将职业资格鉴定考核与实践类课程考核相贯通,实现实践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二)以小教岗位素质要求为依据的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知识的学习通过实践检验,能力的培养需要实践强化,素质的形成依托实践打造。按照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知识应用为重点,学生专业技能与岗位对接为突破口,构建了以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为目标的“12345”实践课程体系,对实践类课程进行优化和整合,改变以往实践教学形式的单一、封闭,通过技能强化训练和针对性指导,将专业技能训练融入到实践教学全过程中,突出专业实训,强化专业实操,多方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

二构建:与岗位技能对接的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与岗位技能对接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旨在探索符合岗位需要的专业能力的形成过程。在进一步明晰“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基础上,构建了“一主线、二模块、三层次、四结合、五环节”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主线”:指专业所有的实践教学活动都围绕培养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而展开,包括专业基本技能、实践应用能力以及综合教学技能。专业基本技能主要是指专业岗位或岗位群最基本操作能力的训练,专业教学技能主要是指教师岗位应具备的最基本操作能力,有三笔字(毛笔、钢笔、粉笔)、语言表达与沟通(演讲、朗诵、讲故事)、教案撰写、课件制作、说课、讲课等;实践应用能力主要是指学生通过已经掌握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训练,包括制定各种教学计划或方案的能力、教学反思能力、观察记录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分析评价能力等;综合教学技能主要是指学生在实际岗位上各种能力及创新能力的训练,包括自主学习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处理人际关系能力等四个方面。[2]

“二模块”:分别是指课内实践和课外修炼,分别是指课内实践和课外修炼,课内实践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主,课外修炼以教师素质修炼指南为主。在讲清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课程教学加大学生教学实践活动的比例,如《小学生心理学》实践目标除了观察小学生的行为发展以外,还可以设计一些心理测量或实验等活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可让学生在小学组织开展专题性的德育活动、科技活动、文体活动、劳技活动等。课外制定《小学教育专业教师素质修炼手册》,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及兴趣爱好,自行组成兴趣小组、特长小组或学生社团,自主开展三笔字、表达与沟通、教学活动设计等技能修炼活动。

“三层次”:为课程实践(学中做),包括随堂实践、实验室实验、教学模拟等各种在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等理论教学中穿插的实践环节。各课程实践以“点”的形式散布,实践的内容围绕着各独立课程的核心知识点,表现出彼此之间的相对独立性。二是专项实践(做中学),每学期进行一项有针对性的专项技能训练活动,如三笔字、表达与沟通等,实践的内容是用相对完整的单项技能以“线”的形式贯穿整个学期的技能训练。三是综合实践(学做结合),在课堂外进行的教育调查、见习、参观、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的内容以“面”的形式覆盖前三年所学课程和技能,以实际项目进行训练,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达到学校用人的标准和要求。

“四结合”是指理论与实践、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依托校内实践基地(如微格教室、多媒体教室、心理咨询辅导室等)和校外实践基地(如小学、教育培训机构等),由专业教师进行课堂和课后集中辅导,包括理论与技能类的学习。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把学生按特长分组,针对不同专长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保证集中指导的有效性。分散训练则根据实践内容、学生个性特点以及学生发展目标的不同,自行组建兴趣小组或进行个别训练,合理、灵活地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进行训练,查漏补缺,通过小组模拟训练、社团活动、各种教学竞赛等活动,强化某一或某几个方面的技能,在全面的基础上做到“一专多能”。

“五环节”是指把大学四年实践教学活动设计为“讲习—见习—演习—实习—研习”一体化的五个环节,突出小学教育专业的实践价值取向。讲习是教育实践活动的第一个环节,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去小学前,通过书本、录像、讲座等形式,初步了解学校教育教学、教师和小学生的情况,培养热爱教育事业和热爱教师工作的专业思想,建立做小学教师初步的感性知识。教育见习的重点是让学生参与到小学活动中,感受教育环境,观察教师及小学生活动,充当教师助手,观摩优秀教师的“演示课”等,让学生与职业进行“零距离”接触。演习则是根据教学需要组织学生在校内实训中心和微格教室,模拟创设小学教学环境,组织教学活动的实际训练。实习是指通过毕业综合实践,为毕业生提供在教育实践中学习和发展的机会,使他们能以真实的教师身份去亲历整个教育过程,深入了解学情、校情,领会小学教师所需要的素质、知识和能力,全面提升专业技能。教育研习是指通过教育实习后的回忆、反思等认识活动,关注自身的理论缺失,总结教育教学实践的经验与教训,从教育教学活动中选择和确定有价值的研究专题,主动发现问题,并能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增强自我分析、自我反省能力。

三凸显:与岗位技能对接的实践教学特色

(一)对接职业标准,构建课程体系按照《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加强小学教育专业建设,建立一套比较科学、完整的实践课程体系,贯穿于学生四年的学习生活中。这些内容的安排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如第一学年以讲习为主,课内有入学初期的入学教育,有专业的现状、前景介绍和为期二周的下校观摩,有与专业学习结合的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课外有教师书法技能训练、表达与沟通、教师口语等专业技能修炼。第二学年以见习为主,专门的实践教学包括每学期2周的教师素质训练实践活动(一共4个学期),每次带着不同的任务深入到不同的小学观摩、调查,填写见习报告;开设有声乐、形体训练、素描与简笔画、写作与创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等相关职业技能训练。第三学年以演习为主,除了社会实践活动、教育见习、教师技能培训等专门实践课程继续开设外,专业课程小学语文教育学、小学数学教育学、小学心理辅导与咨询、班主任工作艺术、小学教育科研方法等的教学中包括大量的实践内容,还有微格教室中的说课、试上课、评课等教学技能的培训。第四学年以实习和研习为主,主要有为期12周的教育实习、2周教育调查和8周毕业论文撰写。教育实了课堂教学实习和班主任实习外,学校管理、教研活动、教职工会议、家长会甚至在职教师培训等活动也被纳入实践内容。

(二)对接工作环境,建立实训基地根据小学教师岗位的需求,按照实践教学实施要求,校内建立实训基地,如微格教室、感统训练室、心理观察室、琴房、舞蹈室等,提出模拟训练的任务,创设学校环境,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具体操作中进一步理解教育的理论;校外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这是学生进行教师素质训练实践活动基地,成员由三部分人构成:小学一线教师、小学专业学生、大学专业教师。实践基地提供的指导教师需有丰富教学指导经验,要求指导教师“导教、导研、导管”,不只是知识的、理论的、技能的学习,更包括价值的、理念的、感性的、态度的学习。学生明确自己的目标,听取指导教师的示范课,说课、评课、上试教课等,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熟悉并逐步开展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班队活动,参与课题研究等。通过传、帮、带过程中教学技艺的模仿与培育,与指导教师的合作与交流,对所学的教育教学理论的深化与建构,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初步形成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风格。同时还可充分利用和整合实践基地丰富的教学资源,让高校教师深入小学一线,与一线教师共同立足于真实的教学情境,实现研究者和行动者紧密结合,让研究者参加行动,让行动者参加研究,在进修培训、联合攻关、合作研究和资源共享等方面形成互补共进的多赢局面。

(三)对接用人要求,实施个性教学深入了解学校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实施个性教学,完善质量监控。由学生自主成立专门的素质修炼中心,下设各专项技能训练小组,必修项目包括三笔字、表达与沟通、综合教学技能等,在专业阅读、写作与创新、教案撰写与课件制作、班级管理等选修项目中可任选二项,由学生自行制定修炼计划,自主在课堂学习、实践环节、社团活动和个人课余时间内开展修炼,老师充当项目教练,为学生咨询与服务。出台素质修炼手册,规定修炼目标、前期准备、检测内容、检测方法,并附测评标准,形成一个技能培训与考核序列,进行规范化的考核,采用优秀、合格、不合格的达标考核办法。在各项训练获得通过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综合性训练,如说课、试讲、见习、实习、调研、论文的写作与答辩等,形成综合的教育教学能力。建立一个专门的素质修炼QQ群,搭建网络平台,学生在这里展示技能学习、训练的成果(如书画作品、演讲视频、上课录像、教学课件、研究论文、教案设计等),获取或传递相关信息,交流技能修炼中的心得体会,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第3篇

关键词:微课;教学平台;建构主义;微课评价;

作者简介:余威一(1995—),男,浙江省温州人,2013级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本科生。

微课教学是一种新型教学方式,是提高教师自身教学能力与水平的有效途径。基于网络构建集教学、交流、评价于一体的微课综合平台,能促进青年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能力与水平,也能提高学习者(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创建学习型社会。

1关于微课教学

1.1微课教学定义

国内外对微课均有不同的定义,微课的雏形最早见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学者McGrew所提出的60s课程,他将60s课程设计成三部分:概念引入、解释、结合生活列举例子[1]。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DavidPenrose)认为,微课程(micro-lecture)建设的5个步骤是:1)罗列课堂教学中试图传递的核心概念;2)写出一个15~30s的介绍和总结;3)录制1~3min以上的内容录像或音频;4)设计能够指导学生阅读或探索的课后任务;5)将教学视频和课程任务上传到课程管理系统[2]。国内学者胡铁生提出,微课(即微型视频网络课程)是“微型教学视频课例”,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的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或教学环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的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3-4]。胡铁生的培训团队在各地培训教师设计微课时发现,微课的最佳时长在3~5min,超过6min,人们观看视频时就会感觉有点冗长。因此,简短的微课视频能让学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把握课程要点[5]。目前,微课教学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国内教学工作者的重视。学生可以通过微课教学进行学习,同时微课也能展示教师自身教学水平及能力。

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微型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它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教学资源,并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

微课是在传统资源类型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它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微课教学时间比较短,一般在10min以内;教学内容集中于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内容),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资源容量较小,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适合于教师的观摩、评价、反思和研究;它注重情景化资源设计,构成了具有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课教学资源环境。

1.2国内微课的现状分析

自2011年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举办首届中小学课程优秀微课征集活动以来,国内每年举办各类微课比赛,涌现出了大批优秀的微课视频。这些视频主要来源于中小学常规课的教学内容,部分微课是课堂实录小片段[3]。而国外则以真人讲解演示、电子黑板、卡通动画等形式呈现的微课视频。可见,国内微课视频的形式较单一,主要以对课堂实录片段加工为主,这使得授课内容缺乏一定的连贯性。目前,微课教学也逐步在高校教学中得到推广与应用。但由于教师缺少专业技术人员帮助,不能很好地完成视频的录制、加工处理,结果使得课堂实录效果不佳,影响了微课视频的实用性[6]。如何将微课教学通过网络技术进行共享交流是国内专家学者共同关注的问题。

微课视频的制作,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制作微课视频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到讲课的重点、视频的互动性等,微课视频能代替教师进行部分教学任务,这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

微课教学网站的出现,一方面有助于教师了解自己的教学情况,促进教学技能的提高,另一方面能满足学习者在网上进行自主学习。基于网络的微课教学模式不同于以往的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得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学习。

目前,国内微课网站虽然存在一定的交流讨论,但形式较为单一。师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专家之间交流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师不能解决微课的交流等问题。

2微课教学交流平台的设计

2.1微课教学交流平台的提出

本课题组对国内微课及其教学平台建设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集微课教学、展示、交流和评价为一体的教学平台的设计和构建,旨在改善目前国内微课网站微课视频质量、交流功能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使得更多的学生能够了解、选择、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为教师共享教学心得、提高自身教学能力提供平台[7]。

2.2微课教学交流平台的理论依据

微课教学展示交流平台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进行平台的设计与构建。从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出发进行设计,充分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提出的教学设计原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情境、合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作用,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支持“学”,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师生可以通过平台进行互动,共同探讨感兴趣的学习主题,这正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追求的理想学习环境[8]。

2.3微课教学展示交流平台的设计思路

微课教学展示交流平台本着充分发挥非限制性的网络学习优势,力求搭建一个供教师教学交流、学生微课学习,同时对微课进行评价与推广的平台。平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功能模块:用户管理模块、公告模块、在线学习模块、资料管理模块、微课评价模块和讨论交流模块。不同于一般的微课视频展示平台,该平台更侧重于实用性,即将目前已有的优秀微课视频收集、整理分类后展示在平台的相关页面上,供学习者自由选择学习,供微课制作者交流分享彼此经验心得。图1所示的为微课教学展示交流平台的功能框图。

3微课教学展示交流平台的功能介绍

3.1用户管理模块

用户管理模块是对平台用户进行管理的模块。主要分为管理用户、专家用户、教师用户和学生用户4类不同权限的用户管理。管理用户又可分为系统管理员和用户管理员,其中系统管理员是平台中具有对平台进行维护和用户权限进行授权管理的最高管理用户;专家用户具有对教师的微课视频进行评价,与教师进行交流、指导、讨论等权限;教师用户具有上传微课视频,与教师、专家用户进行教学交流,帮助指导学生用户学习,解决学习过程中疑惑的权限;学生用户具有学习、评价微课视频,自主选择授课教师,交流探讨的权限。

3.2公告模块

公告模块由邮箱通知和在线公告子模块组成。用户在登录后浏览平台时,若有相关消息更新,系统将自动发送弹窗提醒用户。用户若是未登录状态,系统则会在相关内容更新时自动发送邮件提醒用户。

3.3微课在线学习模块

微课在线学习模块主要有微课视频学习和效果自测子模块。微课视频学习子模块是平台以微课资源为核心进行的微课视频教学的核心,在微课视频学习子模块中,微课视频按学科进行分类,供用户自主学习。效果自测子模块是学生在完成微课学习后,对自己学习效果进行的测试评价。学生进入该模块,完成测验后,系统自动评卷并给出答案和得分,对于学生的错题,将给出其所考察的相关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自主进行查漏补缺。

3.4微课资料管理模块

微课资料管理模块主要有微课上传、微课审核和微课下载子模块。微课上传子模块主要由具有上传资源权限的教师用户将自己已有的优秀资料上传到平台上;微课审核子模块是管理用户对微课进行审核,确认其内容不违反国家法律规定之后分享给所有用户;微课下载子模块是已注册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收藏或者下载平台上的各类微课资源。

3.5微课评价模块

微课评价模块是对教师的微课视频进行评价,系统自动将评价进行分类统计。微课评价分为专家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微课制作教师的自我评价,以及考虑到专家、同行、学生等各类因素的综合评价。

3.6讨论交流模块

讨论交流模块为所有用户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环境,包含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专家、学生与教师等多种交流形式。学生可以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寻求帮助;教师可以在该模块就自己平时在制作微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发表话题,或是与他人分享制作微课视频的经验心得;专家与教师之间可以进行指导与交流等。除此之外,用户还可以就某一专题或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创建讨论小组,并邀请平台上的用户加入小组。微课制作教师结合相关建议,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和完善,促进自身微课教学能力与水平的提高。教师在此过程中有了新的体会,新的想法,也可以与他人交流分享。

4微课教学交流平台用户与微课的关系

用户与微课关系如图2框架图。

平台以一个微课为中心,通过学习、交流、评价的活动过程,由专家、教师、学生、管理员用户的参加,达到微课视频制作质量和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目的。教师制作或修改的微课上传平台,平台管理员进行审核,通过后,所有用户可以观看微课,以及对其他教师的微课进行留言评价;学生通过微课进行学习,并对微课进行学生评价;专家对教师所做的微课进行指导与评价。

5交流平台的特点

5.1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多种交流环境

微课教学交流平台注重用户之间的交流互动。交流形式分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专家4种。交流形式的多样性,决定了信息内容的丰富度。用户可以从丰富的信息中得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也可能从众多的信息中得到灵感,激发出新的想法[9]。用户可以在平台上交流主题,与平台上的所有用户进行讨论,促进彼此的信息交流共享;也可以通过创建小组,邀请平台上用户就彼此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还可以与特定的用户进行个别的交流。平台允许用户进行在线同步交流和离线异步交流,使得交流的过程不再受到时间限制。

5.2为学生提供了自主选择学习的新环境

平台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选择学习的新环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能够自主选择教师,自主选择学习交流伙伴,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学生通过微课了解教师的教学是否适合自己,使得学生用户在选择微课教学视频进行学习时有一个明确的参考,避免学生用户在选择教师时的茫然无措。平台改变了以往教师扮演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的角色,学生扮演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动灌输对象的角色,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学习情境的构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开始充当主体[10]。

5.3为教师提供了微课教学实践与交流的新环境

平台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微课教学实践新环境。相比课堂教学,教师拥有更充足的时间进行课前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也拥有更多的发挥空间,令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教师通过制作微课,上传至平台,与平台上的专家、教师、学生进行交流,接受平台上用户对微课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从而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进行自我总结,改进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和水平[11]。

6微课教学交流平台的作用

微课教学交流平台是在微课教学网站的基础上进行了功能的扩充,它不仅能够展示微课作品,为学生提供微课学习的环境,而且为教师提供了客观评价自己微课、交流经验的环境。

6.1教师的角度

从教师的角度来讲,微课平台鼓励教师采用更加简洁明了的方式来讲授。第一,教师可以通过微课教学,对教学进行总结、分析、提高;第二,教师之间也可以通过微课平台,进行异地的学习、交流、探讨;第三,可以异地接受教学专家的指导与帮助;第四,教师可以得到学生对自己所上之课的评价、意见与建议。

6.2学生的角度

从学生角度来讲,第一,微课平台能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学习进度等自主选择观看微课,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和优良习惯的培养,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来暂停或者重复播放某些微课片段,以保证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认知;第二,通过选择微课视频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教师,与学习伙伴或微课教师进行交流;第三,学生可以通过平台对教师的微课教学内容进行探讨,对微课教学进行评价,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6.3专家的角度

从评审专家角度来讲,一方面,可以便于专家进行评价,让专家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进行独立的评审;另一方面,专家也可以通过平台与微课教学的教师进行交流,帮助指导教师提高教学技能。

第4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化;技能实训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2C-0065-03

当信息化教学正逐渐渗透到学校课堂、实训基地等场所。教育部早在2010年就组织了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每个职业院校也非常重视此类比赛。在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中,要求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针对给定的实训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和操作。当前,信息化教学大赛运用到的信息化手段已用于实际的教学和实训场所等,教学应用效果突出,这使得教师在平时的实训教学中更加注重信息化手段的使用。江苏省南通中等专业学校机电高职班设有《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训练》课程,该课程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要具备一定的动手实践的能力。另外,学校机电高职到第四年下半学期要进行电工高级工证书的考核,考核单位由本市劳动局组织,考核内容包括两部分:PLC编程技术和电子装配。其中电子装配环节要求学生在二个小时内完成理论、元器件识别、在万能板上安装、调试等项目,这对学生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学校相关部门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每学年都安排了3周的电子实训课。所以如何突破传统实训课中存在的死记硬背电路原理,机械地装配电路的教学模式,怎样利用信息技术协助上好《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训练》和电子实训课是笔者一直探究的课题。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笔者也总结写了一些经验。

一、课前准备的充分性

教师主要通过翻转课堂、助学软件及自制的微课有效促进学生的课前准备活动。

(一)翻转课堂是特色

翻转课堂是近几年比较流行的一种创新型教学模式,将教学由“教―学”模式变成了“学―教”模式,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在了学生自己手里。对于实训课来讲利用好课前准备是重点。以往实训课是原理一讲,元件一发,清单一列,安装图一画学生开始安装操作。这样不仅课堂时间被拉长还因为学生的参差不齐影响课堂效率。翻转课堂打破这个框框,采取的是课前发元器件和在教学平台上需要装接的原理图的任务书,让学生自己完成列电子清单和原理剖析及画安装图。这样,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管理元器件的责任心、自学能力和学习主动性。

(二)助学软件是主要保障

学校采用的“创壹软件”包括常用的元器件选择界面、万用表测量界面和万能板安装和调试界面,学生通过本软件可以对元器件进行识别,如识别错误就不好进行下一步,识别正确后会自动产生元件清单。利用虚拟万用表对元器件进行检测,培养学生安装前检测元器件的好习惯。“创壹软件”的一大特色是在模拟万能板上进行电路安装,学生只要把清单里的元器件安放在万能板上用导线连接起来就能进行虚拟调试观察电路功能。然后可以上传、交流、点评。通过平台,学生可以看到自己和他人电路的模拟结果,有效提高了自学的兴趣和效果。

(三)自制微课是关键

项目中核心元件的功能介绍和安装要点教师通过课前制作的视频或微课到学校数字化教学平台上,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下载观看。翻转课堂的内容可以永久保存,那些因病或参加活动的学生可以择时观看,对于理解能力弱一些的学生可以反复观看。不清楚或不理解的的地方随时和平台上的老师和同学交流,增加学生和教师互动和个性化沟通的方法。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教师只是引导学生能够自己学。微课的形式正适合于此。制作微课时要短小精悍,有很强的针对性,才能突显微课的特点。

二、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在课堂上运用仿真软件突破重难点,顺利过渡到动手操作部分,小组合作、任务评价体系的介入更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仿真软件是基础

电路原理的理解和分析通常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课前学生已通过翻转课堂、“创壹软件”和微课的学习有了一些的基础,课中教师再通过Multisim软件仿真演示电路模块的工作过程,清晰直观,学生易见。在软件绘图过程能够帮助学生理清电路结构,进一步明确元件在电路中的位置和作用,绘图时还可仿真自主探究电路原理,教师可以实时监控绘图和仿真过程,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出并加以指导,为调试和排故打下基础。

(二)小组合作是前提

学生存在着的个体差异,在现代教学中小组合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有的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强但动手能力较弱,有的学生头脑聪明但比较懒惰,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强但理论知识较弱,有的学生甚至什么都不想干,等着抄别人或其他同学帮他做,以致于布置项目总有一些学生完成不了或者由于动作慢的学生而拖延了教学时间。在实训前任课教师需要和班主任或任教过该班的教师沟通,精心策划确定小组合作名单,尽量把要学的、要做的、懒惰的、需要帮助的学生放在一组,要学的学生会讲解原理和传达老师的意图,要做的学生会推动小组的装接速度和质量,一个会讲一个会做的学生成为小组的核心成员就会带动小组其他成员一起前进,起到了分工合作、互助互补的作用,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动手操作是根本

根据考级的要求,学生必须在万能板上进行实际电路安装和调试。万能板的优点是可以进行各种电路的设计和安装,缺点是不仅要焊各元器件引脚还要对各焊点进行连接,如果在焊接过程中不仔细就会发生漏焊、错焊等现象,较为复杂电路错误率偏高。此前学生已做过电路仿真以及模拟连接和调试,对实际操作有了比较直观的概念,在课中依照8S管理标准,按照已有的安装图有步骤地进行焊接,焊接的过程就是培养耐心和细致的过程。焊接结束后先自检,再互检,最终将结果进行汇总通过班级群上传给教师。

(四)任务评价是保证

任务评价分自我评价、生生评价、师生评价,在做完每项任务后要用阶段集中点评来保证下阶段的任务的实施。课前平台上的交流和分享共同选出最好的模拟安装板,课中利用仿真软件绘图时对上传的图片教师可以进行现场点评。安装电路结束后对安装的工艺、结构及时点评。最终评出绘图能手,安装能手,排故能手。评价表要做到评分合理,具体细致。任务评价是对学生做完每个阶段的一个自我总结和他人的点评,是对下个阶段顺利实施的保证,是学生提高兴趣点的重要阶段。

三、课后反思的重要性

(一)师生互动要引导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教育教学信息化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然不适应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利用手机,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笔者通过蓝墨云班课可以将课前需要准备的任务、视频到学生客户端,利用平台的互动功能在课中与班级全体学生进行在线交流、问卷、测试、评价,课后进行习题答疑,作业布置等,用手指点触代替原来用笔和纸完成的事情。学校专门有数字化校园门户平台提供海量的资源库课和链接,让学生在信息时代的知识海洋里畅游。

(二)角色定位要坚持

教师教是为了不教,教是为了让学生知道如何去学。在信息化课堂上老师是以导师身份出现,学生可以按着自己的想法先做,教师作为引导者、牵引者指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挖掘学生的潜力,鼓励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在实践过程中如何理清角色定位关系,需要教师有新课程创新的能力,对教学准备、教学活动、教学策略和方法等方面有全新的思考和研究。角色的重新定位就是观念的转变,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长期地摸索和坚持。

(三)专业成长需锻炼

在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和教学理念的更新对教师来讲是个巨大的挑战,教师的专业成长必不可少。教师要储备更多的计算机技术、网络知识,提高制作微课的能力,能制定个性化教材,因材施教。现在职业院校假期都有校本培训和网络培训,学习的目的都是围绕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新型教学理论的学习。江苏省南通中等专业学校今年还开展了电子白板、蓝墨云班课及微课制作的培训,这些对教学设备的使用和教学软件的培训,为信息化教学活动的开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学校还让部分教师积极参与智慧校园的建设,在其他教师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专业成长不光要借外力推动,更要内力驱使。在这样的学习和教学活动中教师可能会更辛苦,平时要学很多新的知识,课前需要准备很多的资料,课后还要花更多的时间跟学生沟通交流,需要教师有熟练的技术和耐心。只有在工作中不断磨练才会变得越来越得心应手。

各种教学比赛和研究把教师推到前台,目的不是让教师作为表演者站在观众面前,更多的是将信息技术贯穿于实际教学环节中,影响和推动整个教学理念的更新,让学生学会使用信息技术学习知识,增加技能,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工具。

参考文献:

第5篇

一学期的班主任在紧张的期末复习中即将结束,我们孩子们即将结束一年级的学习,迎接二年级的新学期。回顾一学期的班主任工作,收获与感恩并存。

一、开展的工作

1、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一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自控力差,纪律涣散。我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入手,课上进行趣味语文,尽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组织好学生的纪律。利用班队会课学习学校规章制度,提醒学生做好上课准备工作,并且在课后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根据学生的表现在学生中树立榜样。在日常学习中,时刻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逐渐养成认真听课、认真作业、下课好好休息、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

2、培养良好的班集体。班集体是培养学生个性的沃土,有了这块沃土,学生的个性才能百花争艳。集体活动,最能培养学生的凝聚力、集体荣誉感。每天一大早,我总是跟学生差不多时间到校,一到学校就协助学生搞好卫生工作,这样,学生不仅逐步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而且时刻想为自己的班集体争光。逐步形成一个健康向上、团结协作的班集体。 

3、做好家校沟通工作。老师要教好学生,除了做好校内的教育、管理外,还要做好校外的工作,要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取得家长协助,才能把学生教好。平时我非常注意做好这个工作,特别是那些顽皮和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的同学更要与家长共同管教。经过老师和家长的多次教育,现在改变很大,基本能遵守学校纪律并按时完成作业。本学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陆陆续续到20名学生的家里家访,和家长面对面交谈,了解孩子平时在家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并给予一定的学习方法的指导。此外,平时一旦学生发生特殊情况或者学习上有进步或是退步等情况时,我都会第一时间通过钉钉、微信或电话的方式与其家长取得联系,了解情况并给予建议。

4、培养班干部。要搞好一个班的工作,就得有一支能干的干部队伍,本学期我班评选出了班干部,并给他们分工负责,明确自己所做的工作。此外,我还经常教这些低年级的班干部怎样做好工作和了解在工作中有哪些困难,教育班干部要以身作则,要求同学们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好,管理他人才能服众。如果班干部在某项工作上有困难,老师就协助他解决,并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对工作做得好的班干部表扬鼓励,对做得不够好的干部提出建议,教育他要注意改进。经过几个月的培训,班干部不但工作大胆,做得很有条理,在班同学中威信也高。

二、取得的成绩

一学期的时间不长,但是孩子收获了不少的荣誉。在班级布置评比中荣获三等奖,在“我是小小解放军”学军活动中荣获“最佳组织奖”,在语文和数学学习能力测试中均获团体二等奖。同时,不少学生都获得了个人荣誉:许司宙获“旗童杯”少儿围棋三等奖;羊曹妍、张恬、熊悦琪获“我是小小解放军”活动“优秀标兵”;许司宙、陈一豪、魏宜桓、盛唐清、胡梓翔、顾晨逸、蒋梓逸、羊曹妍、叶邹权、顾页硕分别获得“一年级口算能力评价”一、二、三等奖;盛唐清、胡梓翔、陈一豪、叶邹权、钱梓绮、蒋梓逸、殳辰惜、王哲熙、吴陈妍、王宇哲、羊曹妍、许司宙、马依璐、张恬、顾页硕、郑羽轩、许亦欣别获得“一年级拼音能力评价”一、二、三等奖。这些荣誉的获得离不开同学们的努力,班干部的管理,任课老师的协助,家长们的配合。

三、存在的问题、改进的措施

作为一名第一次教一年级的新班主任,由于工作经验的欠缺,在许多方面仍存在着不足:

1、班级活动应该更加丰富多彩。低年级的孩子光靠说教效果不明显。应该适当增加班级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孩子们明事理。

2、需建立完整的班级奖励和惩处制度。学校有一套电子激励卡的奖励制度,因此对班级的一些奖惩制度就没有细化,导致本学期奖惩制度没有很全面,也有一些制度在执行的过程中,没有坚持做,下学期争取将班级奖惩制度完善后上墙,有了规矩就有了行动的指南,然后再认真并坚持去执行,效果肯定会更好!

第6篇

本文在了解微格教学法涵义和特征的前提下,通过研究微格教学法在高职师范“教育学”课程中的应用,分析了微格教学法在“教育学”课程中的应用步骤和应用现状,并探索发挥微格教学优势来提高师范生教育技能的具体措施,以此提升高职师范生的教育教学能力。

[关键词]

高职师范生;微格教学;教育学;应用研究

高职师范院校是培养人民教师的重要场所,对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的训练和教师基本素质的培养是高职师范院校培养教师的首要目标。而“教育学”课程是每一个师范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如何让高职师范生在课堂上学习到更多的教学技能,就需要教师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微格教学法我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已引进,在培养师范生教学技能上具有独特的作用,因而在“教育学”课程中应用微格教学法,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一、微格教学法的涵义和特征

(一)微格教学法的涵义

微格教学法又称微型教学,是196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创设的一套新的教学方法,它以现代的教育理念为重要基础,以现当代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课程论、学科教学论的基本理论为指导,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录像机、摄像机、视音遥控系统、全场录音系统、试音频切换机等先进的媒体设备,根据反馈原理以及教学评价理论,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教师教学技能训练,从而让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学会教学技巧和教学方式,能组织比较小型的教学活动。[1]微格教学法具有一定的可控性和可操作性,能将教学过程由复杂变简单,让学生更易掌握教学知识。随着现今信息化和网络化技术的发展,微格教室可以看成一个专业化的小型教学演播厅,能让师范生真切地体会到教学现场,以提高师范生的教学技能。

(二)微格教学法的特征

1.学生人数少、课堂参与度高

在微格教学法的实际教学中,一般教师将班上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一般为3-5人,而每个人讲课时间为5-10分钟。在微格教学中,学生既是教学的主导者也是倾听者,学生可以自己上讲台模拟讲课,也可以通过观摩他人的讲课,感受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因为微格教学要求学生人数较少,而教师和相关的指导教师比较多,因此可以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是学生参与度较高的一种教学方法。

2.学生有自我评价和反馈的机会

微格教学中,教师会通过摄像机将每一个学生的技能实践或者说课过程完整地拍录下来,并给予学生客观准确地评价。可以使学生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并将不懂的教学知识点作为与教师沟通交流的机会,能促使学生改正自身在教学实践方面的缺陷和不足,提高师范学生的教育教学技能。

3.观摩示范与模仿创新相结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训练氛围

微格教学的过程中,通过采取观摩示范和模仿创新相结合的方式,让教学更具有生动性和灵活性,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创造出一个仿真的教学环境,因为人数较少,且是内部练习,因而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更好更快地学习教学的相关技能和方法。

二、微格教学法在“教育学”课程中的应用分析

高职师范院校为师范专业学生开设“教育学”课程的目的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学生的教育科学素养,让学生在学习“教育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前提下,还能在校内进行一定的实践,从而为未来的教育工作做好准备。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技能受到大多数院校的重视,传统的“教育学”课程存在教学方式单一,上课理论知识讲述过于枯燥无法让学生真实吸收知识等问题。“教育学”课程中引入微格教学法,能有效地解决课程设置单一的问题,把教学的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学会设计课堂、组织课堂,在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教育技能,让学生学会运用“教育学”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的问题。[2]

(一)微格教学法在“教育学”课程中的应用步骤

1.微格教学准备在“教育学”

课程中采用微格教学法,对教师和学生都有一定的要求,教师在准备进行微格教学时,要事先确认学生讲课的具体课程章节,并提出一定的目标和要求,将班里的学生分成小组。而学生在进行微格教学之前必须对“教育学”的知识有所了解,并对其相关理论进行研究,以学习教育的技能,在咨询教师并与其进行交流讨论后,开展编写教案等工作。

2.教师组织课堂

教师在进行微格教学之前,要对网络上教课视频中不规范的动作和不正确的言语进行讲解,学生要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并学会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以更好地完成教师布置的教课任务。

3.演练与记录

在掌握了基本的技巧之后,学生按照事先分好的小组进行微格教学。针对“教育学”课程中的某一章节,学生依次进行课堂讲解,做一回小老师。在学生进行模拟教课的时候,教室内有同一小组的其他同学以及教师和指导教师,并安排固定的摄像人员,对学生授课的整个过程进行拍摄和记录。

4.重放录像,自我反馈

在学生短暂的模拟授课实践结束后,教师将刚刚录制好的录像资料交给学生本人观看,并对其进行点评,在教师评论的基础上,学生根据自己录像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教师接受到学生的反馈,与学生进行交流,促使学生真正掌握教学技能。[3]

5.修改教案,自我总结和提高

在全部的微格教学结束之后,根据教师的意见以及自身的反思,学生对教案进行修改,并交给教师审阅。教师可根据此次的微格教学,对学生掌握“教育学”相关理论知识的程度进行了解。在下次上课的过程中,将一些微格教学中表现较好学生的视频播放给所有学生观看,让学生学习其中比较好的教课行为举止,教师还需要总结微格教学中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并与学生进行讨论,促使学生认识到自我的不足,以取长补短,不断进行学习。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完整地体会到微格教学的作用,巩固“教育学”课程中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并提高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

(二)微格教学法在“教育学”课程中的应用现状

1.微格教学法在“教育学”课程中的应用情况

虽然微格教学法的发展由来已久,但是目前我国高职师范院校中,微格教学法运用于“教育学”课程还不是非常普遍。高职院校对师范生的培养目标一直强调提高学生的实践教学技能。再多的理论知识也比不上让学生真正地体验一回自己做教师的机会。高职师范学校应该加强微格教学法的运用,让“教育学”课程知识不再只是重复的理论讲述,使学生在互动和交流以及实践过程中,真正掌握教育学的真理。

2.微格教学法应用于“教育学”课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微格教学法应用于“教育学”课程的过程非常复杂,需要长时间筹划和准备。因此应用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也会突显出很多问题。首先,高职师范院校班额比较大,分成5-10人小组需要较长课时才能让所有同学都体验微格教学。因此,微格教学面临课时严重不足的问题。高职师范院校的课时都有固定安排,在上完理论课的基础上再进行微格教学时间已经远远不够。[4]与国外的微格教学相比,我国的微格课时比较少,达不到微格教学的要求,从而导致学生无法更好地通过微格教学法掌握教育技能。其次,在“教育学”课程中实施微格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一般的教师在上岗之前并没有经过专门微格教学法的培训,因此无法带领学生开展微格教学或者无法对学生进行统筹安排,并良好地完成微格教学整个过程。再次,在“教育学”课程中应用微格教学法,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处理也是一个重要问题,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点评的过程中,不能过于严厉而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学会鼓励学生进行教课模拟,而且学生在与教师进行讨论时也要尊重教师,不能盲目自信,语言激烈,导致与教师之间关系破裂,影响自身的学习。最后,开展微格教学缺乏学校的支持,资源短缺。微格教学的开展,需要一定的摄影设备以及相关的专家教师进行指导。部分高职师范院校缺乏教师资源和设备支持。因此,师生进行微格教学缺乏硬性保障。[5]微格教学法应用于“教育学”课程中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下,微格教学法面临一定的创新和发展。首先,我国和国外的国情不同,因此在“教育学”课程中运用微格教学法的形式也应不同。其次,高职师范院校对微格教学法缺乏正确的认识,因此投资力度比较小。再次,针对微格教学师资短缺问题,这是高职师范院校发展的瓶颈问题,很多高职师范院校的教师只具备相关的理论知识要求,但是并没有一定的实践能力。这就要加强高职师范院校的“双师型”队伍建设,加强对教师的微格教学培训。最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问题,这是微格教学法的内容和特点所决定的。微格教学法是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互动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冲突,教师要尽量减少冲突,带领学生往正面积极的方向发展。

三、高职师范院校加强“教育学”课程应用微格教学法的策略

微格教学法应用于“教育学”课程对高职师范院校和学生都具有一定的作用。首先,微格教学法在校内的普及转变了师范院校的教学理念,创新了教师的教学方法,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其次,微格教学法的实行丰富了“教育学”课程的实践,以往的“教育学”课程教学主要以理论知识的传授为主,自微格教学实施以后,让“教育学”课程不再只是重复的理论知识讲授,而是增加了很多实践,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实践技能。再次,微格教学通过训练和强化学生的教学技能,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灵活地运用于实践教学当中,为以后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打好基础。

(一)学校应加大对微格教学的资金投入,改善微格教学的条件

高职师范院校要加大对微格教学的资金投入,配置给微格教学更多的资源。首先在课时上,院校相关领导需要充分考虑到一个完整的微格教学所需要的时间,并给予一定的支持,不仅仅将微格教学放在专业课中,也可以开设选修课,让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进行“教育学”课程的微课教学活动。其次,在相关微格教学的教学开放度以及设备上,学校应该扩大微格教室的开放度和规模,以充分发挥微格教学的作用,并且学校需要不断地更新和完善微格教学的设备,为师生进行微格教学提供设备支持和保障。

(二)教师应加强微格教学的理论学习,指导学生正确进行微格教学

教师是微格教学的重要指导者,对微格教学的顺利开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课余时间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微格教学培训,或者自己学习微格教学的相关理论和知识。因为要真正发挥微格教学的优势,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技能,作为指导教师,首先要对微格教学的相关理论有充分地认识和理解,然后再根据班级的情况,开展微格教学。教师要在掌握微格教学相关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和学习。[6]在微格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采取更具多样化的方式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有效地反馈评价。让小组内的指导教师轮流替换小组听课,至少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接受到教师的信息反馈。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也应主要以激励为主,不能进行过激地批判,以免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导致学生与教师之间产生矛盾和冲突。除了在微格教学的过程中以及课后进行教学评价,教师还可以扩宽学生视频的传播渠道,在征得学生同意的前提下,将视频放在学校学习的论坛以及内部网上,让更多的学生进行学习以及留言评价。通过这样的评价形式,可以弥补单靠教师评价的限制,提高学生对微格教学的兴趣,以及对教育事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利用微格教学提高高职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在当今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时代,微格教学应用于“教育学”课程中,也要跟上时代的进步,提高微格教学对高职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影响。以计算机技术等多种网络媒介的发展为基础,提升微格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在微格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看到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并不断加强对学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训练,提高高职师范生在课堂中运用“教育学”课程相关理论知识开展信息化教育的能力。提高高职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首先是培养学生学会利用多媒体硬件和软件环境开展多媒体教学的能力,比如自己制作精美的PPT。其次是培养学生进行网络教学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网络教学能力,学生的微格视频可以传播到网络媒体上,供大家互相学习和借鉴,也是一种网络授课。再次是增强学生运用虚拟信息化技术开展教育教学的能力,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媒体的作用比如微课、慕课等开展现代化教学。

四、结语

微格教学法是培养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的重要方法,在“教育学”课程中加以应用,能更好地实现课程的目标,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本文对微格教学法应用于“教育学”课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了解了微格教学法在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更好地发挥微格教学法的优势。在新时代的发展下,微格教学法还将不断地完善和创新,为提升高职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刘结 单位:乌鲁木齐职业大学科研处

[参考文献]

[1]郭晓琴,张培莉,郭晓静,贺静.基于卓越教学法的微格教学方法介绍[J].中医教育,2013,(5):66-67.

[2]杨敏.“创导式”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9):52-56.

[3]王顺钦.用微格教学提高师范生的说课能力[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9):69-70.

[4]刘林.微格教学法在师范技能培训中的应用[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4,(3):14-17.

第7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师;教学能力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相继出台,提出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大力提升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水平。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调研组以某涉农高职院校为例,通过“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专项调研与访谈活动了解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寻找影响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制约性因素,提出解决方案,以期增强教师的获得感,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助力学校未来可持续发展。

一、调研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从教师教学基本能力、教学核心能力、教学持续能力等现状及教师自主发展意识、教学培训情况以及学校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制度保障情况等影响因素展开,对学校教师展开随机调查。为保证调研的全面性,调研组对部分二级学院教学院长和部分教师代表进行了现场访谈,兼顾了学校各个层级的教师。

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影响因素

(一)教师自身知识体系不尽合理样本显示,针对“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等教育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熟练程度,有42.5%的教师仍不太娴熟;问及“教师教学能力包括哪些内容”时,95.4%教师选择“教学设计能力”,但具体到操作层面,教师表示,由于自身知识储备不够,无法妥善处理好教学内容、高效完成教学设计。访谈得知,这一部分教师基本为非师范专业毕业,缺乏基础性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尚未科学把握学生发展规律,无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教学有效性亟待提升。究其原因,一是教师主观上对自己专业知识的持续学习不够重视。部分教师授课过于简单,还不能做到课前仔细分析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教学活动,有时会堆砌一些过时信息或者无教育意义的元素,所授课程的显性特征无法突出。在提升教育教学能力的过程中,自我发展也受到阻碍。二是教师信息化教学技能参差不齐。PPT授课是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手段,九成以上教师将多媒体教学视为一种固定的教学形式。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方面,约有三成教师的在线课程设计较为科学合理,但专题网站的建设与平台开发还很缺乏。

(二)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不强样本显示,约有八成以上的教师教学组织能力仍需加强。其中,3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比为29.1%,他们教龄一般为3至5年,职称多为中级及以下,实际操作技能不够扎实,参与企业实践次数也较少。35~45岁中年教师占比为58.9%,教龄多集中在11至20年。尽管他们教学经验丰富、专业知识扎实,擅长理论知识的言传身教,但一部分教师仅局限于已有教案,满足于完成教学基本要求,对操作、案例等层面实践性知识的获得缺少长期不断积累的动力。究其原因,一是教师工作重心仍停留在完成基本教学工作量。尽管大多数教师坚持把教学放在第一位,但在科研、管理等工作与教学工作发生冲突时,大部分人常常无法兼顾,难以两全,尤其是持续深入到企业行业学习新技术、新技能时,时间上不能得到完全保证。二是教师教学自主性不强。部分教师平日里多满足于不出错上完一堂课,但受招生影响,优质生源少,学生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经验导向的教学实践往往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欠缺样本显示,教师参与教改项目的最高级别主要集中在“省级”“校级”中一般类别的课题,占比依次为27.6%、25.7%。访谈中,一部分教师反映对教改类课题研究兴趣不高,更愿关注科研项目;一部分教师则认为教改项目难度系数大,自己还无法胜任。在回答“您是否经常进行教学总结与反思”时,尽管59.9%的教师选择较多进行教学反思,但往往限于简单的教案重新整理,37.7%的教师反映在优质微课、在线课程的设计与制作等方面的教学能力还极其欠缺。究其原因,一是教研室的基础地位及作用发挥不够。教师所在教研室以团队为单位,共同进行教学合作研究的项目不多,开展的各类教研活动多表现为上级会议精神传达,缺少教学经验的分享,对教学研究的支持力度不够。二是教师自主研究能力不强。教师教研意识整体不高,通过教研组集体研讨、听取专家报告以及教学之后进行的自我总结不多,更无法站在一名研究者的视角将教学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升华到理论高度,创造性地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困难。

(四)学校制度环境支持不够样本显示,在选项“提升学校教师教学能力的主要措施”中,“教学培训”“外出进修”“自我进修”“岗前培训”的占比依次为71.9%、68.2%、56.7%、44.7%。一部分教师反映,职前培训时间较短,职后培训内容与实际需求的匹配度不高,教学过程中多是靠自己摸索,资深教师给予的帮助与指导微乎其微。在“教学技能比赛对您个人的教学能力提升是否有帮助”时,73.1%教师选择了“有帮助”,这表明教师从内心深处希望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对“优质微课、在线课程的设计与制作能力有所提升”的诉求尤为迫切。访谈中,个别非主干专业的教师还表示,近三年内未曾参加过任何教学类培训,这必须引起管理者高度重视。究其原因,一是教学培训机制不够完善。培训方式和内容缺乏针对性,组织的相关培训仅限于“听讲”层面,没有做到结合教师发展方向进行“定制化培训”,处于“被动”提升阶段,一部分教师培训积极性不高,无法做到主动将培训内容应用于实际教学中。二是教学考评制度不够合理。目前,教学考核评价主体单一,过程性评价不够,评教活动采取“一刀切”的形式,尤其缺少对青年教师群体的针对性考核机制。加上重数量轻质量、重科研轻教研,相关激励政策不到位,导致教师对教学改革缺少热情,教学改革效果不尽如人意。

三、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策略

(一)更新教师知识结构,架构教学能力体系建立完善的教学能力体系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学校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途径。一要树立“回归本分”教学理念。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加强教学操作、实践指导、教学评价和教学研究等核心教学能力的再教育,从学生的发展规律出发,潜心教书育人,提升教学有效性。二要实施团队建设工程。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为契机,结合专业群建设,组建职称、学历、年龄结构、规模适度的专业教学团队和课程建设团队,在团队项目实践中重点关注团队成员个人教学技能的获得,同时关注良好师德师风的养成。

(二)强化教学组织建设,发挥信息化平台作用基层教学组织是学校实施教学管理的机构,是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直接载体。一要推进教研室自主管理、自我约束的内部治理体制逐步形成,发挥其基础作用。高校可以制定专业教学研究主题,精心研制专业教学标准和实习实训教学条件标准,以教学月、学期、学年为周期,将教学目标具体化、教学案例集中化,实现教研活动常态化和专业化。二要发挥教师发展中心、图书信息中心的载体作用。教师发展中心应建立教师教学档案,组织专业教学专家提供长期指导,帮助教师实现教学能力个性化发展。同时,图书信息中心应结合学校信息化平台,支持建设教学资源库,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