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2 15:06:50
序论:在您撰写区教育局十四五规划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南华县教育局把每年4、5、9月份定为资助政策宣传月,通过校会、班会、家长会、校园广播、板报、发放宣传册等形式,向广大师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广泛宣传各项学生资助政策。5年来,累计为149 663人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和提供免费教科书,累计为108 473人次贫困家庭寄宿制学生发放生活费补助资金9 099.81万元,扎实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免费为26 891名农村义务教育学生提供营养早餐。
在强化贷款管理方面,南华县教育局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审查助学贷款资格,做到对符合条件的困难大学生应贷尽贷,5年累计为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2 673人次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1 336.5万元,超额完成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计划。同时,大力开展感恩教育和诚信教育,所有贫困大学生毕业后都能如期偿还贷款。
与此同时,南华县强化对资助工作的督查考评。县教育局加强学籍督查,规范学籍注册行为,坚持月巡视制度,每月到学校逐班清点学生人数,核查受助学生信息,确保受助学生信息真实、完整、准确。并由局纪委牵头组成检查组,通过召开学生座谈会、电话访谈家长、查阅电子和纸质资助材料等方式,对学生资助资金工作的制度建设、政策落实、资金管理、信息档案管理、社会舆情等方面的落实情况进行全面督促检查。同时公布举报投诉电话,广泛接受社会监督,严肃查处套取资助资金行为,确保资助工作规范实施。
玉溪市举办“十三五”高中及以下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培训会
本刊讯(通讯员 董维彬) 为保障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目标的实现,按照省教育厅的统一部署,玉溪市加快推进全市“十三五”高中及以下教育阶段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近日,玉溪市教育局举办了全市“十三五”高中及以下教育阶段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培训会。
培训会对规划编制范围、总体目标、规划期限及内容、要求进行了说明。规划的范围是纳入2015年教育事业统计且校舍、设施设备未达标的独立设置的公办幼儿园、义务教育学校、普通高中学校、中等职业学校。规划期限重点是“十三五”,兼顾“十四五”。规划内容包括校园建设和设施设备购置两类。一是校园建设类。按照国家学校建设标准,摸清全市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到2020年校园建设总体需求,完善学校教育用房、学生宿舍、食堂、厕所、浴室、运动场等教育生活设施和围墙、大门等附属设施,逐步实现未达标学校校园校舍标准化。二是设施设备购置类。按照国家关于中小学和中等职业中学设施设备购置标准添加购置教学及生活设施设备。
电大实施终身学习线上、线下平台建设行动计划如下:
一、 电大终身学习线上平台建设
下一步我校将依托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内蒙古城乡社区学院打造的的内蒙古终身教育学习平台,利用该平台资源优势开展社区教育、老年教育,为我市居民开展丰富多才的继续教育培训、线上课程学习等活动。
二、 电大终身学习线下平台建设
社区教育:
1.落实经费保障
为促进社区教育发展,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社区教育示范区评估标准(试行)》的通知(教职成厅〔2010〕7号)文件第8条保障社区教育经费的投入一条中提到,“区(县、市)财政按常住人口每年人均不低于2元标准设立社区教育专项培训经费,并落实到位;建立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机制。经济发达地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增加社区教育经费的投入。”社区教育经费的额度可根据社区实际需求提交预算方案,上级主管部门审查后交同级人大讨论通过来确定,以确保社区教育经费支出更加公开、透明,逐步走上法制化轨道。
资料显示,全国社区教育发展较好的地区均将社区教育列入了财政预算,像上海的社区教育经费已经达到人均10元,而包头市区、县(市)尚未达到人均社区教育经费2元,“十四五”期间,争取将社区教育投入我市纳入财政预算,运用政策和资金杠杆调动的机制健全民间资本投入,使社区教育资金得到有效保障,使社区教育教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2. 进行社区教育资源整合
丰富的社区教育资源能够为广大居民提供选择的机会和权利,尤其是富有“本土特色”的社区教育资源,更能保障社区居民学习意愿的顺利达成,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个性化精神文化需求。
整合社区教育资源是搞好社区教育的基础,充分利用和发展好社区教育资源,有利于营造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实现阶层和谐;有利于促进社区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市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市教育局、市妇联、市残联在社区教育领域都有涉及,但各部门对社区教育工作的沟通与衔接不足,造成社区教育资源不能发挥更大作用,社区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社区教育工作开展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
其次,电大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资源优势,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向社区居民开放。
再次,要做好图书馆、博物馆、老年活动中心、公园等非教育机构的教育资源,做好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和相关活动场施的整合、利用、开发和布局工作;充分为社区居民排除学习的障碍,给社区居民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以确保人人有受教育会,人人有平等学习的权利。
3.社区教育的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社区教育的内容涵盖极广,目前我校社区教育内容主要涉及:社区工作人员培训、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帮扶教育、社区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教育等,开展的内容还很有限,开展形式较单一,“十四五”期间,我们将向更多的领域涉及,如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科学普及教育、特长教育、特殊家庭子女教育;成年人职业技能教育、各类知识补偿教育;老年人休闲教育、发展教育以及下岗失业人员、社会特殊群体等方方面面的教育。社区教育的形式也将不断创新,不仅仅是面授式、活动式、媒体式、载体式、更多运用网上式、艺体式等手段,推动社区教育工作的开展。
老年教育:
办好老年开放大学是敬老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这既符合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社会发展的规律,又扛起了教育部下设国家开放大学承担创建终身学习社会的任务。
市的老年教育工作开展较早,但是包头老年开放大学的成立目前还处于婴儿期,在市政府、市教育局的重视下,老年开放大学积极尝试、探索,以实际行动营造尊老爱老的良好社会氛围。 “十四五”时期的老年教育工作主要应落实以下几方面开展:
1.坚持政府主导,专门机构负责的运行机制,这样才能保证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和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老年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精神,切实抓好各项指标任务的落实,推动全市老年教育事业,实现老年教育资源的合理布局,完善顶级设计,使老年教育的办学建立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基础上,规范办学。
一、数字政府建设“十三五”规划总结
1.入学报名“一网通”
XX区教育局XX年开展中小学网上报名工作,入学无纸化报名系统于XX年5月正式使用。报名平台整合打通各类数据资源,实现户籍、房产、监护人、预防接种、出生证明等信息的数据精准共享,义务教育学校入学报名实现全区网上报名全覆盖,个别有需要的家长可到区教育局进行现场核对。XX年义务教育网上报名的人数接近7000人。目前该报名平台已于XX年9月份接入XX政务服务网。
2.教育缴费“一键办”
依托XX政务服务网统一公共支付平台及支付宝、微信、网银等支付方式,在全区范围铺开,面向学生的学费、代管费、住宿费、伙食费等各类教育缴费及保险费等社会事项缴费,全部一键办理,实现“零跑腿”。当前,全区所有学校均已实现网上缴费,公办学校缴费已全部纳入“XX政务服务网统一公共支付平台”,电子缴费率达100%。
3.资助办理“一端口”
困难学生教育资助已实现“最多跑一次”,并与民政、审计等部门实现大数据信息共享。通过信息共享,减除申请资助材料,实行网上共审机制,缩短申请办理时长,提供便捷化的资助申请办理服务。学生只需将材料带到学校交给老师即可,剩下的由区教育局办理。
4.转休复学“一张表”
各中小学休复学已实现“最多跑一次”,取消纸质审批表,取消各类学籍证明材料(包括学生基本信息表),有需求的学生将材料提供给学校,学校进行初审之后,通过学籍系统提交,然后在网上进行审批、办理。
5.校园生活“一卡通”
积极推进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大力推广校园“一卡通”应用,通过“一卡通”实现上学放学、文化学习、体艺活动、图书借阅、食堂用餐、校园消费及请假销假等智能化服务。目前已选定试点学校开展试点工作,开展一卡通方案与项目的实施与论证,与相关部门对接,XX年已在三所城区学校完成试点工作并正式投入使用。
6.家校互动“一平台”
我区积极举办XX教育广场应用培训活动,更新参训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了教师XX教育广场的使用率,提升了应用水平,为各学校有效利用XX教育广场移动端、学生端进行教育教学、家校互动等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一卡通”平台,加快学生发展性评价数据收集与共享,建立和完善班级、年级、校级三级家校互动平台。完善维护“XX教育”微信公众号,多篇文章,传播先进家庭教育理念与方法。
7.加分确认“一证通”
加分事项实行“一证通办”,学生只需凭一张申请表、一张身份证明即可申请办理。非涉密事项可通过XX政务服务网或移动APP填报申请表及上传身份证明,通过与公安、外侨、民宗等部门信息共享,由区教育局在后台审验确认后,在线上线下进行公示。涉密事项由考试中心线下代跑审验确认。中考优待、高考优待“一件事”办理平台由省级统一开发,区教育局将做好牵头工作,按照上级要求,与其他涉及到的部门做好相关事宜。目前相关身份信息数据资源渠道已打通并完善。
8.考试服务“一站式”
XX区只有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一项社会考试,已经完成报名、缴费、准考证打印等网络化、电子化办理。各类等级证、毕业证等相关证书的送达方式由考生自主选择,可通过邮政快递送达或现场领取。
9.毕业证明“一库办”
完善中小学学生学籍信息库,将中小学生学籍系统建成前的各校保存的纸质信息(XX年以前的普通高中学生、初中学生及XX年以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毕业档案)转为电子信息,并纳入学籍信息库。毕业生只需凭一张申请表、一张身份证即可通过XX政务服务网或移动APP进行网上申请办理。
10.办学审批“一件事”
开展了XX区中小学文化课程培训机构的摸底排查、专项治理工作;制定并公示了中小学文化课程培训机构办学许可申请的设置标准、办理流程,已实现网上审批;实现办学许可证档案材料电子化。目前,通过与消防、环保、市场监管、住建、民政、编办等部门联办协办,大力优化简化办学审批流程,提高办理时效。
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困难学生资助申请与审核系统由市教育局统一开发和支付费用,系统目前还在试运行中,未正式投入使用。等市里试运行完毕并正式投入使用后,会积极开展该项工作,实现精准资助;
2.学生转休复学需要卫生医疗部门的相关数据,但是在区外医院就诊的数据难以获得,数据通道难以打通。建议由市局牵头,推进该项工作;
3.年代久远的学生学籍信息的纸质档案不存在,难以将信息电子化并纳入学籍信息库;
4.校园一卡通建设没有统一标准,操作困难,建议市局出台统一标准,便于建设。
三、数字政府建设“十四五”规划计划
1.加快新一代学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将“新基建”视为教育转型升级的核心推进器和数字政府发展的新引擎,广泛建设物联网、5G、大数据中心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突破传统信息处理终端以及传输方式的限制,全面推进全区中小学校、幼儿园教学从传统模式向数字化模式转型,倾力打造多功能、现代化智能校园。
1、加强功能室管理和使用
进一步督促、指导各中小学校功能室规范化管理和使用工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2、圆满完成了初中毕业生理化实验操作考试工作。
3、按照中小学生学籍和学前幼儿学籍管理的各项规定,认真指导、审核各中小学校、幼儿园的新生入学、日常转学、休学等学籍管理工作。根据控辍保学工作的相关要求,积极配合“县控保办”推进贫困建档立卡户子女学籍注册、核查等工作。
4、根据国家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工作要求,积极开展相关工作,做好相关工作资料收集与整理,准备迎接国家验收。
5、做好州教育局开展的教育信息化竞赛,赛课,一师一优,课堂大比武等活动的后勤保障工作。
6、根据州教育和体育局安排,县中学成为我州第一批“直播班”学校。我们积极与州电教馆和康巴网校以及县中学配合圆满完成了直播班的开班和招生工作,现目前运行正常。得到了州电教馆的认可,成绩名列前茅。
7、2020年由于抗击状病毒疫情3月份完成了50.6495万元的口罩、消毒液、洗手液等防控物资采购还有疫情防控物资采购工作,29万的5台热成像仪的采购工作。虽然是应急采购,我们做到了货比三家,把关质量,资质等,做到了规范采购。另外,完成部分了区乡学校142.165万元的电子白板等设备采购和226.8575万元三包经费的寄宿制学生床上用品采购工作。
各幼儿园、学校及直属单位:
根据2022年申请项目预算的要求,上报2022年学校文化建设项目预算申请,具体要求如下:
1、预算申报书封面中第一栏“项目名称”统一填写“学校文化建设+具体项目名称”;第二栏“项目类别”统一填写“8.学校文化建设”,根据各校申报的具体内容填写,须体现学校特色和建设项目内容,明晰可知。2020、2021年已经立项的单位,原则上不再申报。
2、本轮申报内容应与学校十四五规划中“学校文化建设”总体思路照应;涉及音体美相关课程开发建设及小学校内课后服务相关项目在整体统筹基础上优先考虑。
3、项目预算金额根据实际情况申报,原则上预算费用指的是学校文化创建中的软件建设,包括与学校文化建设紧密相关的课程开发、文化环境布置、成果展示等,不包括基建、维修、设备添置等项目。(请在项目中备注清楚申请基建、维修、设备添置等方面的经费,便于与其他部门沟通,统一考虑)
4、经费使用情况:每家单位申报金额原则上不超过30万,如果有特别需要,经提前沟通后可有所突破。经费使用原因、构成的明细需理由充实、切合实际(请附设计方案与经费预算明细)。
5、完成时间:4月23日前,纸质稿(包括项目预算申报书、设计方案、经费预算明细等)递交给教育局A505沈婷,电子稿通过FTP上传至教育局宣传专用/上传区/2022年学校文化建设项目预算
2022年的学校文化建设项目的审批程序如下:
1、初审(4月下旬):根据2017-2021年的学校文化建设项目立项情况进行初选,原则上已经安排过建设费用的,非必要则不再安排;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统筹推进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国家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切实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奠定良好基础。
二、活动主题
同讲普通话,携手进小康。
三、活动时间
2020年9月14日至23日
四、活动安排
1.设立推普宣传站(点),面向公众宣传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开展街头宣传活动。
责任部门:各监管所
2.发挥微信公众号宣传平台作用,向广大群众发起推广普通话倡议,营造氛围。
责任部门:办公室
3.利用LED滚动播出推普标语,利用宣传栏张贴推普宣传海报,发放推普宣传资料。
责任部门:办公室、各监管所
4.在全局内部组织普通话推广活动,组织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结合《宪法》《》等新时代新思想新要求,组织普通话诵读活动。
责任部门:办公室、法规股
5.结合脱贫攻坚工作,向贫困人口宣讲推普标语,提高贫困人口学习使用普通话的热情。
责任人:所有帮扶责任人
一、提高认识
确保适龄儿童少年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是政府、学校、家长(监护人)的法定职责,各校要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维护学生根本利益的高度,认识新形势下控辍保学的重要意义,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切实保障每一位适龄儿童的入学权利,全面提升义务教育普及水平。
二、强化措施
(一)全面核查摸清底数
每学期开学后一周内,各校要对学籍和实际在校生进行核对,建立无学籍人员、人在籍不在和籍在人不在名册。各校学生返校情况摸排请于开学后两周内书面报送区教育局教育股。
每学期开学后一个月内,各校要协调扶贫部门和残联部门,将无学籍人员、人在籍不在、籍在人不在名册与扶贫系统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残疾人信息进行比对,准确标注各类名册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残疾学生信息。
对省内其他市、县(市、区)或省外发来的控辍保学协查函,要纳入以上名册或单独建立名册。
(二)动态更新学籍信息
落实学籍管理有关要求,及时更新学生监护人联系电话和家庭住址等信息;中途转学的和人在籍不在的要及时办理学籍转接手续,做到人籍一致;无正常原因未到学校上课超过五个工作日的应及时标记为“疑似辍学”,“疑似辍学”超过1个月(此期间劝返尚未复学)的,学籍系统自动将该生信息标注为“辍学”;学生返校复学后,须及时在学籍系统中更改学籍状态。
对就读无学籍学生要及时补录学籍,对人籍不一致的要督促家长尽快办理学籍转接手续,对身份信息有误的要及时更改或通报同级公安部门。班主任每天要记录无正当原因未到校学生名单,连续五个工作日未到的,须报学校学籍管理人员更新学籍信息。
(三)统筹核查分类劝返
失学适龄儿童少年首先由户籍所在地学校组织核实劝返,有学籍中途辍学适龄儿童少年首先由学籍所在地学校组织核实劝返。对核实后确认学生流动到市内其他区县的,由市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将台账划转到流入地核实劝返;确认学生流动到省内其他市的,市教育局汇总后上报省教育厅,由省教育厅统一将台账划转到流入地市教育行政部门核实劝返;流入到省外的,由学校确认具体去向和情况,劝其返回就学,对不愿意返回就学的,市教育局汇总后去函流入地市教育行政部门协商核查并安排就学。
(四)科学制定复学方案
区教育行政部门要指导义务教育学校根据劝返复学学生基本情况、学业水平和健康状况,按照教育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精准施策,制定一人一案。
辍学一年内的,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编入相应年级和班级完成义务教育学习并获得完成证书,也可根据本人意愿到中职学校接受教育;辍学时间超过一年的,可短期单独辅导后编入相应年级和班级;重度残疾等特殊群体的劝返复学学生,由学籍所在学校开展送教上门;在外务工且年满16周岁但学籍还在义务教育学校的,经实地劝导不愿返回户籍所在地的,可由学籍所在学校实行远程视频送教。
(五)及时开展劝返复学
开学后两天内完成对照学籍逐一核对返校工作,对未返校学生要第一时间联系确认,了解掌握原因。对无正当原因未及时返校和确认失学辍学学生要迅速启动劝返复学程序,学校安排专人及时联系家长和学生,劝其到学校就读;劝返无效的,学校要向其发放劝返通知书,再次劝其及时回校就读;对拒不复学或联系不上的,学校要及时书面报告区教育行政部门,由区教育行政部门通报所在乡镇人民政府,同时书面报告区人民政府,区人民政府或乡镇人民政府安排人员联系劝返,直至复学。
(六)巩固控辍保学成果
要根据复学学生年龄、辍学时间长短和学习能力、兴趣爱好、个人专长等情况,因材施教。要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科学把握学生认知规律,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注重挖掘学生学习潜力,提高学习能力。要精准分析学情,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强化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价、多元评价。要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关爱每一名学生,建立学有困难学生帮扶制度,确保学生完成义务教育。
(七)重点关注特殊群体
做好残疾儿童就学工作,各校要会同卫生健康部门、民政部门、残联及有关中小学校组成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对不能到校就读的适龄残疾儿童入学安置进行评估,并建立评估档案,做到一个不漏;对送教上门的,要因人施策,原则上每周上门不少于1次,确保送教有效果。全面了解重病适龄儿童少年情况,及时安排具备复学条件的适龄儿童少年就学。对因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能力的情况,须经区级残疾人专家委员会评估认定,要充分尊重卫生健康部门和残联部门的意见,履行相关手续,从严掌握。建立留守儿童工作台账,关爱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安排专人予以帮助指导。落实“两为主、两纳入”要求,保障随迁子女就学权利。把家庭经济困难适龄儿童少年作为控辍保学重中之重,确保无因贫失学辍学现象。
(八)落实教育精准资助
各校要认真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等惠民政策。加大对残疾学生就学支持力度,对符合资助政策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优先予以资助。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及时将返贫和致贫家庭适龄儿童纳入教育资助范围,确保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辍学。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校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结合本校实际,精心制定工作方案,明确责任部门和人员,确保“控辍保学”和学籍管理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使控辍保学工作从动态化走向常态化。
(二)加大督查力度
各校要把控辍保学作为责任督学日常督导工作的重要内容,开展专项督导。区教育行政部门将定期开展督查,对各校“控辍保学”情况进行通报,建立控辍保学通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