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小学生现代诗范文

时间:2023-03-02 15:06:21

序论:在您撰写小学生现代诗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小学生现代诗

第1篇

摘下这片树叶

珍藏起一个不老的春天

诗会从此常绿

直到永远永远

童年没有遗憾

失落的往事是缤纷的花瓣

风中飘来风中飘去

芳香在生命中弥漫

挡在前面的是山

踏在脚下的也是山

迷路的只是眼睛

清醒的总是脚板

留住童年

留住一份勇气和果敢

如果前面是一片海

那就做一条乘风破浪的船

2、《我召唤青青的小树林》邵燕祥

我召唤青青的小树林

同我一起到原野上飞奔

摇一簇早春的新叶

那是绿色的旗帜

拽一片细碎的繁花

桃色的、白色的云

送一枝新条作教鞭

给年轻的女教师

送一枝新条当马骑

给没有上学的孩子

跟我一起越过山脊

化为奔马脖颈上的马鬃

跟我一起踱到河边

一串串身影落入春水中

春风轻浅地掠过林梢

我们一路吹着柳哨

春风猛扬起我们的头发

我们狂喜地向前快跑

跑累了,就搀扶着站定

在月光下悄悄闭上眼睛

如果地面被春雨打湿

那是我们的热汗淋淋

来吧,青青的小树林

同我一起到原野上飞奔

3、《我想》

我想把小手

安在桃树枝上。

带着一串花苞,

牵着万缕阳光,

悠呀,悠—— 悠出声声春的歌唱。

我想把脚丫

接在柳树根上。

伸进湿软的土地,

汲取甜美的营养,

长呀,长—— 长成一座绿色的篷帐。

我想把眼睛

装在风筝上。

看白云多柔软,

瞧太阳多明亮,

望呀,望—— 蓝天是我的课堂。

我想把自己

种在春天的土地上。

变小草,绿得生辉,

变小花,开得漂亮。

成为柳絮和蒲公英, 更是我最大的愿望。

我会飞呀,飞—— 飞到遥远的地方。

第2篇

一、关注学生实际就是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

如同小学生学科知识的教学十分重视原有知识的基础一样,我们小学体育教学也应当十分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尤其是小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发展特点。因为一方面小学生的生理承受能力有限,我们不能脱离实际或囿于教材,以过分僵化的思维来对我们的学生实施体育教学;另外一方面,我们小学生的身体成长又是比较快的,有时一学年上下两个学期可能就是两个样子,如果拘泥于一般的教学思路,不因时而变,那我们的教学选择就失去了自主性与目的性。

从更为具体的角度来看,作为体育教师我们都知道,要精准地把握学生的身体素质并作出教学选择,必须从适合小学阶段学生发展特点的力量特点、速度特点、灵敏度特点、耐力特点和柔韧性特点等五个方面来考虑。而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当下小学生的身体发育速度也相应增快,但这并不意味着身体素质的提升。事实上正好相反,现在许多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有所下降,这种身体素质变化的程度往往因地域不同而相差很大,因此不同地域学校的小学体育教师往往就承担着一个任务:准确判断本班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并据此正确选择教学策略。

既然如此,我们就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进行判断与把握(拙作仅择其中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先谈小学阶段学生的力量特点。笔者先举一个例子,在前一学年的教学中,笔者所教的三年级某个班上有一个小胖墩儿,个子不高体重却有四十多公斤。有经验的小学体育同行也都知道,这样的学生力量特点往往是脂肪过多、肌肉偏少,相对较大的体重与相对较少的肌纤维给他们上好体育课造成了相当大的挑战。针对这一个例,笔者采用的方式是让这个学生以轻负荷、快速度的方式进行额外的训练,每节体育课训练5分钟左右的时间。一学年下来,虽然由于技术原因,我们无法从量化的角度来说明这位学生的变化,但通过比较其在学年初和学年末体育课上的表现来看,这个小胖子的变化还是相当令人高兴的。

举这个例子并不是要吹嘘自己,而是通过这一个例的实践,笔者看到了对于小学生认真观察其力量特点并采取针对性的力量训练策略是多么的重要!常见的训练策略往往就是在运动负荷、运动频率、运动速度上进行考虑,在保证学生不发生关节损伤或影响身体发展的前提下,坚持不懈地进行训练。

再从小学生的耐力特点来看,我们必须知道小学生处在身体发育的重要阶段,他们往往有一定的爆发力,但却不具有长久的耐力。其原因同样是因为学生在课外、校外的对耐力训练有好处的活动非常少,以及我们体育课堂上对耐力训练不够重视。知道了这一特点,那在我们的体育课堂上,就要以一定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耐力。根据笔者的实践,直接的耐力训练方式如让小学生进行类似于长跑的方式效果就不太好,但如果能够将耐力训练融合到其余形式的运动当中,效果就比较好。比如笔者经常设计让小朋友们边拍球边跑,或者举行一段时间的对抗赛,这样学生非常乐于参加,即使运动很长时间,玩得满头大汗也不愿结束。这样,既培养了他们的耐力,又培养了他们对体育课的兴趣。

其余的运动特点限于篇幅,在此就不赘述,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注意观察、认真实践并注重思考,就能寻找到其中的诀窍。

二、关注学生的实际就是关注体育训练的方式

体育课不能简化为体育运动,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看到的往往是这样的情况:有的教师到了体育课上,把学生集中带到操场,然后让学生自己玩,还美其名曰“自主活动”,这样学生虽然自由了,但却得不到应有的体育训练;有的教师大量让学生做不同形式的体育运动,这样学生虽然得到了训练,但却感觉不到体育课堂的兴趣。在笔者看来,最好的方式仍然是基于学生的实际来选择我们的体育训练方式。

这里所说的关注学生实际上包含着很多内容,但笔者认为其中最重要的是学生的兴趣,因为离开了兴趣几乎就谈不上真正的体育学习。而小学生对于体育课的兴趣往往来自于游戏的兴趣,什么意思呢?就是现在阶段的小学生更多地喜欢新式的玩具与游戏,他们往往对动画片中的一些玩具或游戏方式感兴趣。把这些内容有机地与课堂联系起来,那我们的体育课堂往往会有令人欣喜的变化。

笔者曾经尝试过用一两节课的时间将动画片中的某些元素引入课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让学生模仿陀螺比赛在体育课上进行转球比赛:使劲让足球在水磨场地上转动,看谁的球转动时间长;让两个学生一组隔10米左右,在操场上进行撞球比赛,看谁的球能把谁的球撞回来……这些游戏看起来与体育训练没有直接联系,但事实上却能增强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球的感情,且以后在体育上进行其他与球类相关的训练时,学生的兴趣就会更持久。

这样的比赛还会有一个不可忽视的作用,就是学生对比赛中的失败与挫折习惯之后,会迁移到学习生活中的其他方面,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客观上也吻合了“体育与健康”的课程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游戏与体育的联系要密切,要能发掘游戏在体育课堂上的价值,这种联系与价值可能不是外在体现在课堂上的,但必须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促进作用。当然,体育训练的方式内容丰富,笔者所举的兴趣例子只是其中具有基础性的一环,其他一些相对更专业的内容大多同行比较熟悉,在此亦不再多言。

第3篇

【关键词】生存能力;根源;教育

The modern prim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 living the thinking of ability imperfection

pei cheng-shuan

【Abstract】Student existence the imperfection of ability, the source be an existence education of imperfection.Daily teaching in should strengthen existence education, existence education be development the kid have independence study, independence life etc. existence ability, for future of independence existence make good preparation of education.

【Key words】Existence ability;Source;Education

学生生存能力的缺失,根源是生存教育的缺失。什么是生存能力?通俗地讲是人能使自己活下来所具备的主观条件。在当今竞争激励、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我们的专家界定的生存能力应包括自主学习的能力,独立生活的能力,公平竞争的能力,承受挫折的能力,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自我保护的能力等等。生存教育则是培养孩子具备自主学习,独立生活等生存能力,为将来的独立生存作好准备的教育。

今天谈这一话题的原由:(1)出于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感。(2)因为工作的关系,我在职教、五中、四中等亲身经历了大量的此类现象,也就是说生存能力的缺乏已成为普通现象,让我思考了很长一段时间。(3)最近奋中的秦福主任,带领一帮实验管理人员,到四中进行指导和调研农村中学的实验室管理、学生的理化生实验情况。在座谈中,又谈到学生实践能力缺失等类似现象:奋中最好的学生参加全国的竞赛,笔试没问题,操作动不了手;当地农村的孩子不会劳动,不认识庄稼,不会爬山、耍水、爬树、上墙等,又引发了我重新认识现在的中小学生生存能力缺失之根源:责任在学校?还是在家长?还是在社会?如果学校有责任,我们又采取什么样的途径什么样的策略?如何应对这些现象,履行我们教育的职责,发挥我们教育的功能。

中小学生生存能力缺失的现象在我们身边很多,仅以杭五中一名校外住校生在南渠砖厂溺水身亡为例分析根源。

1. 事故现场(案例) 南渠砖厂取土后留下深坑,最深的地方有4米左右,边缘大部分是垂直立面,只有一小块有斜坡。事发当天是周六,共5名学生去玩水,其中4名学生在有斜坡处玩水,并且在这4个孩子中有一名是当地村子里的孩子,会水,了解水环境。另一名溺水身亡者因为害羞单独一个人在不知水深浅的垂直立面直接下水,再没有上来。该生属后旗转来的,没有玩过水,母亲在五中校园旁租房陪读,父亲在外地打工。发生这样的事情,家长痛心一辈子,老师同学都很悲伤,作为当时的分管校长给我很大的震撼和冲击。说实话让我很长一段时间夜不能寐,一是责任回避不了,二是寻找根源,三是寻找对策。

2. 分析原因

2.1 家庭教育缺失。家长没有玩过水,没有给孩子谈及过关于玩水的时节,判断水的深浅,什么是活水、死水;更没有讲过游泳的技巧等相关常识,反而经常强调,也是每个家长经常唠叨的:不能独自外出,不能玩水等。

2.2 学校教育缺失。学校根据安全需要反复强调不能玩水,不让玩水;同样不可能介绍相关游泳的常识;更不可能组织游泳。

2.3 社会、社区教育缺失。没有提供更多的游泳场馆、场地;也没有游泳技能培训的机构;反而是通过行政命令,一纸公文,这也不能干,那也不允许,一律保安全,一律保平安。实际上事故不断的发生,人不断的死亡。煤气中毒、电击、烧伤、烫伤、摔伤、交通事故等,死亡率是有增无减。目前中国儿童交通事故死亡率是欧洲2.5倍,是美国的2.6倍。究其原因都在缺乏生存能力,根源是缺乏生存教育。

2.4 孩子生存能力缺失。缺乏游泳的技能,缺乏判断能力,缺乏交际能力,自卑,害羞,没有群体一块活动的经历。(假如:学校、班主任、体育老师介绍过相关知识……,假如孩子会游泳,有判别水的能力,不自卑、不害羞……,假如家长教过游泳常识……,假如社区有很多游泳场地……孩子不会死亡。)

谈到教育的,我们就应该联系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责无旁贷,均有不可推御的责任。

3. 学校如何培养孩子生存能力 学校在培养孩子生存能力的方面应该是义不容辞的,这也是今天讨论这一话题的核心。素质教育以法律条文出台后,国家从宏观提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可能从学校的角度讲是一个长远的、艰难的工程。但我们培养孩子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应该是现实的,切实可行的。

3.1 要转变唯分数的人才观,唯知识的教育观。认为有知识就等于是人才;学校传授了知识就完成了教育;学校是唯一的教育场所,这是完全错误的,很危险的想法。个人的设想是在学校开展学生自我素质教育、生存教育等,上海在这方面做的很好,我在五中、四中积极推行过,但不成气候。

3.2 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真正实现开齐、开足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把视线落在弱势科目,弱势教师,弱势学生身上。(奋中秦福主任谈到:现在的高中生对小学自然科学常识和实践操作等一无所知。联想到我们的一些课程现在是怎么开的?什么老师承担教学任务?有无场地?实践的如何?真正令人担忧。)现实是劳技、科学(自然)、社会实践等老师几乎没有。本人建议各学区校多余的教师,送出去接受专业培训,也可以由本地培训机构培训课程内容,应急。

3.3 让孩子接触大自然,体验生产劳动,深入社会、社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只讲让孩子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但现实是每天把孩子封闭在监牢式的校园内,远离自然,远离社会生活,不了解自然规律、自然法则,不了解家乡,孩子不可能产生那么多的热爱,更谈不上与大自然和谐发展。现行的地方政策、学校管理办法,看似封闭式的管理严格了,实质是把矛盾、问题、责任、隐患等推向了社会,更危险。

我们可以渴望在不久的将来国家出台《校园法》,拔离校园内、外学生安全事故压在学校、校长、教师,甚至教育行政部门身上的不合理的责任。这样的话,可以让学校、教师放手大胆组织真正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自然、适应自然、挑战大自然,在大自然这个大课堂中快乐、健康成长,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真正实现主动、健康、全面的发展。(联想上海的学生每周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还有前一段时间外出考察,遇到吉林中学生能到江西旅游,让我们很羡慕。)

第4篇

一、应用现代教育设备,增强学习兴趣

在教学《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一课时,引导学生了解火山现象,认识火山喷发的成因。按照以往的教学,通常是教师通过图片观察、文字讲解,帮助学生认识火上现象及成因。然而,这样讲解,虽然能帮助学生建立火山喷发及成因,但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主动性都比较低,因此在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这一网络设备,搜集有关火山的图片、火山真实喷发的视频资料,以及制作火山喷发成因的动画,然后将这些图片、声音、动画、影像等资料集于一体,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教师先播放一段火山喷发的场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去猜测火山喷发的原因,然后教师再利用马铃薯做模拟火山喷发实验,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火山喷发的成因,最后再利用动画的方式,生动形象的演示火山喷发的成因,引导学生进一步充分认识火山喷发的原因。

这样的教学不仅让学生有文字的理解,同时配以图片、动画、影像等资料,充分发挥学生感官的作用,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乐于学习,易于理解,有效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应用现代教育设备,解决“暗箱”问题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设备辅助教学,将有助于解决这些比较抽象的“暗箱”问题,并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在教学四上《食物在体内的旅行》一课时,利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效果更佳。首先,教师在大屏幕电视机上显示出人体的外形图,然后点击出现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肝脏等人体的一些器官,然后逐一介绍这些器官所在的位置,接着教师点击屏幕,出现一段小块馒头在人体内旅行的动画,引导学生将原本潜藏在身体内的食物的运动,通过电脑屏幕清晰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将人体的消化系统这一隐形的问题显现出来,这样学生就更容易理解了,然后再揭示哪些是人体的消化器官,这样学习科学的兴趣浓了,积极性高了,掌握知识的时间长了,课堂的效率也高了。

三、应用现代教育设备,优化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而且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演示实验通常是由教师或个别学生上讲台演示,但是目前由于班级人数较多的关系,虽然教师动足了脑筋,通过把实验材料垫高、将透明的水染色、夹杂物质等方法,尽量使实验的现象更便于大家观察,但是后面的同学和边上的同学,还是会因为距离和视觉角度的关系,对演示实验的现象看得不是很清楚,因此借助实物投影这一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就可以有效减少这样的不足,可以将物体、现象放大后比较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前后左右各个方面的同学都能清楚地看清实验现象,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五上《河流对土地的作用》一课时,在探索河流对土地的影响时,教师将湿润混有少量沙石的土做成一定坡度后放置在一个长方形塑料水槽内,然后用瓶盖带有多个小孔的大饮料瓶装满水,将瓶子倒置,向混有少量沙石的土上洒水,模拟自然界中下雨,然后一段时间后,让同学们观察泥土发生的变化,观察径流的现象,这时如果没有实物投影仪,后面的同学由于距离的问题很难看清楚泥土的细微变化,两边的同学也由于水槽两边高起部分的遮挡,也很难看清楚泥土的变化。如果这时,我们借助实物投影仪,那么就可以把“雨水”对泥土的侵蚀过程,通过实物投影仪把放大后在大屏幕电视机上呈现,这样不论是哪个地方的同学只要观看电视机,就能清楚地看到泥土的变化,使实验的现象更明显了,课堂效率也提高了。

四、应用现代教育设备,提高自学能力

计算机辅助教学不仅可以丰富教学的内容,还可实现信息的人机交换,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使以教师讲解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为主,而现代技术高速发展后,学生可以完全自主的完成新内容的学习任务,还可通过计算机可以对自己的学习情况给予评价。

例如,在教学六下《太阳系》一课时,传统的教学往往是教师出示一些有关太阳系的图片,或者播放一些有关的太阳系的录像,帮助学生理解太阳系,这样的教学主要是教师的讲解,学生被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都不高。然而现在,教师上网查找一些有关太阳系的相关资料,然后将其制作成一个有关太阳系的专题网站,网站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介绍太阳系的相关知识,另一部分是考考你,出现一些题目,让学生进行解答,对学生一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适当的评价。上课时,教师只需告诉学生制作好的太阳系的专题网站的网址,然后布置好任务,让学生主动的、自主的参与有关太阳系的探究活动,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学生能对太阳系的组成、以及行星的有相关的了解,并且能根据自己的喜好,对某一个行星进行更为详细的学习。最后通过完成“考考你”这一评价系统,对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情况作基本的评价。与传统教学相比,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科学的自主性,也提高了学生自学的能力。

第5篇

【关键词】技校语文; 重要性;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103-02

生活在现代社会,说话不仅仅是艺术,更是一种必需的能力,我们对现代技术学校学生的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起来。

在技术学校的教学活动中,可能会有一部分人认为技校学生是来学技术的,语文学习如同调味品一般,可有可无。但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情况:有些人尽管受过较高层次的教育,却常常不会说话,即使会“说”,也常常表达得不准确、不清楚,造成与他人交流困难,产生误会以至影响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技术学校语文教学无论是在教学管理的运作、教学方法的选择、还是教学评价体系的运用都采用传统的普通高中的模式进行。特别是技术学校的学生使用的教材和他们的生活实际相差很远,在学习中很难让学生和文章的内容产生共鸣,学生学得很苦却收获很小。教材与专业和职业的结合更是微乎其微,这样很难让教师联系实际来教学,也就根本无法实现语文教学为专业服务的宗旨。很多学生从以后实际就业和工作的角度出发,认为学好专业知识才是根本所在,而语文课在他们看来是和以后的实际工作生活相脱节的,可以不去认真学,所以现代技术学校的语文课倍受冷落也是在所难免。

实际上,生活处处有语文,“生活无处不语文”,既是一个理论方向,更应该成为一种技术学校教学的实践方向。应该说,语文这一门学科及富内蕴和思想,最富灵气与诗性,这些特点决定了真正的语文素养的教育决不仅仅只局限于教材局限于课堂,而应该将语文与生活紧密结合,将语文与技术教学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紧密结合,努力达到 “技术语文化” 和“语文技术化”的教学境界。语文与生活与技术教学的外延相等,要让学校技术教学课堂成为语文学习的大课堂,贯穿于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让学生通过对语文的学习去把握技术教学活动,增强学习的灵动性、趣味性以及自我展示的口语表达力,这对现代技术学校的学生以后的就业及社会交往都有着及其长远的影响。因此,时代需要我们工作在技术学校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真正转变观念,转变工作思路,从多渠道全方位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首先,教师的教学观念要更新,要跟上时代需要,要从技校学生思维特点出发,为技校生找准他们在社会上相适应的岗位,针对岗位对人的素质要求,加强技校语文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变知识语文为素质语文,变固化语文为生活语文。教学目标应由“应试”教学向“应世”教学转变,语文作为职业教育的基础学科,必须为培养技能性的社会复合型人才这一模式服务。

第二,.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技术教学课堂上学会观察、学会思考,边实践边与老师或同学探讨,将过程与心得通过口语表达结合起来,努力把语文学习的课堂自然而然地扩展到其他活动之中,把语文在实际应用中的实用价值挖掘出来,使它和专业知识相贴近,与自我表述相促进,以激发技术学校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如根据学校技术比武活动,将所掌握的技术通过语言表达的方式,及时对参赛学生的考察与考验,又将技术要领更好的推及更多的学生,两全其美。再如可以举办诸如模拟新技术会,将专业技术向有关企业作以推介等主题演讲活动,这种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加学生的竞争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素质,不至于因毫无经验而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手忙脚乱,不知所措,词不达意。这可以看作是为学生的知识巩固的趣味性环节,又是为其毕业步入社会之前提供的热身训练,同时也取得语文基本知识和专业知识技能相结合的不错效果。

第三,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突出语文的工具性, 必须把学习语文的社会意义、重大作用讲清楚, 让学生明确语文的工具性, 并在教学中尽可能和其它专业课联系起来, 设计出一系列的迁移练习, 即有意识地利用其它学科的材料来做练习。如在进行句意概括练习之后, 又从其它专业课的教材中选择一些句子让学生做概括练习。另外, 还可以充分运用语文课的读书方法, 来引导学生学习其它专业课。如利用语文的工具书查专业课的生字难词, 编写专业课的内容提纲, 分析专业课的定义、法则, 背诵专业课的内容要点, 撰写专业课的读书笔记。通过大量的迁移活动, 让学生感到语文确实有用, 语文确实是基础工具 ,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第四,教师应多加以引导和鼓励,允许和尊重学生多元个性的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需要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或在学习课文的重点段落时,教师予以耐心地启发诱导,让学生能够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地理解课文,面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那些消极懈怠之处也用激励的语言去代替批评, 因为激励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催化剂 , 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态, 建立强烈的自信心, 从而开掘出其自身的语文潜能, 获取不断的进步。因此作为技校的语文老师, 在教学中我们切不可吝啬自己的赞美和激励,用我们的爱心耐心去感化他们!从而对语文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第6篇

【关键词】感恩;美德

一、家庭方面的原因

1、独生子女家庭对孩子的娇宠和溺爱。使孩子们缺乏对他人的尊重与理解,缺乏对父母付出的认可,认为所有的人对自已的付出都是理所当然的。

事例1:有个孩子上学父母天天送,可有一天放学,父母稍微迟了一些,这个孩子就不停地哭闹。而她的母亲则不断的自我责备。事后问这个孩子,为什么要哭闹呢?孩子说:“我是家里的宝贝,父母接我是应该的”。

事例2:一个学生在课堂上讲空话,被老师发现后批评了几句。下课时,他恶很狠地对同学说:“找个机会给这个呆子一个教训”。

事例3:“六一”节,政府和学校给贫困学生准备了一份爱心礼物,上台领取时,每个学生都淡淡地接过礼物。从他们的脸上看不到应有的感激,有的只是一份理所当然……

从以上的三个事例中我们知道,现在的家庭大多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家庭对孩子的娇宠和溺爱。使他们从小娇生惯养,优越的生存环境使他们只想到自已的需求而从不站在他人立场上看待问题。也有些父母不是按照一个合格社会成员的要求来塑造和培养子女,而是把子女当作自已的“私有财产”,在生活上大包大揽。过多的呵护助长了孩子的依赖心理和寄生思想。“只要你学习好,就是对我好”这种片面的教育方式,造成个别孩子由娇而横,唯我独尊,由爱生恨,甚至有的还恩将仇报,这必然使子女将父母为自已所做的一切视为天经地义的事情,而根木不会对父母萌生任何感激之情。在许多学生看来,学习是我的天职,感激父母暂时还没想到。这的确是一般学生的“正常”思维,也是当前一部分父母教养观的必然结果。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小皇帝”心安理得地大把挥霍父母的血汗钱,享受父母细致周到的照顾,偶有一点不如意,就给父母以脸色,甚至以离家出走、自杀相威胁。感恩应首先从对父母的感恩开始,而很多的父母很少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甚至给孩子的爱过于“伟大”,使自已失去了的尊严,失去了地位和人格,也使得孩子失去了感恩教育的最佳时期。因此,父母要有自已的尊严,应与孩子保持适当的距离,不要对孩子过分关爱和亲密,让各自都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让亲子之间彼此尊重,这对双方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二、教育误区使孩子缺乏感恩。

我们提倡素质教育,强调人的全面发展,然而,最终的人才选拔、未来生活的质量,依然由考试一锤定音。为了“金榜题名”、“光宗耀祖”、“成龙成凤”,家长、学校和社会放松了对孩子的做人教育、品德教育、感恩教育。不是真的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许多教师认为:语数等学科是重要的,因为要考试。而学生的爱心品质在试卷上不能体现。因此不去特别重视,只要学生不出大问题,品德课好坏无所谓。应试教育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正因为学校教育对孩子感恩教育的偏颇,让孩子的感恩缺失。在对孩子的思想教育中,教师们也从不将“感恩”放在嘴上。尽管有的教师对学生的一些行为认为“没良心”,但更多的教师是从未意识到“感恩”。学校是学生全面发展和道德品质培养的主要场所,因此,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学校没有给予感恩教育足够的重视,道德教育缺乏实效性。

三、社会缺乏“感恩”教育的氛围。

孩子生活在社会中,社会中成人的行为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价值观、道德观。“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这种行为意识在成人的世界中似乎已渐渐远行,而我们的孩子得不到这种耳染目睹的感染,对社会对他人自然缺乏了一种回报的心态。

第7篇

关键词:教师队伍;教师成长;教师培养

一流的学校需要一流的教师,学校发展离不开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长春市养正高级中学前身为始建于1884年的“养正书院”,为长春市第一所官办学校,至今已有137年的历史。学校秉承“濡养正心”的办学理念,坚持“文化兴校、质量强校”的办学策略,积极构建人文书香校园,创办人民满意学校,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濡养师生,努力把学校建设成高质量、有特色、开放式、多元型的现代化高中。

一、引领教师队伍发展

“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为新时代教师作出了准确定位,提出职责要求,为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

1.健全学校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主管副校长为副组长,教科室主任、教务处主任、政教处主任、学科主任、备课组长为成员的教师专业发展领导小组。教科室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全校教师专业成长的管理、考核工作,教科室主任为第一责任人。领导小组下设由学科主任为组长,由备课组长、学科教师为成员的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实施本组的教师专业发展计划,教研组长为第一责任人。

2.强化教师考核机制

学校定期召开“基于学校发展、教师专业成长”的工作专项会议;对于教师专业发展项目,学期有计划总结、学年有师德考核考察。学校始终坚持教师多元化评价机制,教师自评互评、学生评价、家长评价和学校综合评价等有机结合,按照养正高中教师考核细则,每学年对教师进行一次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与评优、评先、晋职晋档相结合。统一建立年度教师专业发展档案,实行文本和电子双轨管理。各部门齐抓共管,重视过程性管理。

3.重视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引导教师从七个方面构建教师的职业认知:由“权威”向“非权威”转变,由“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由“导师”向“学友”转变,由“灵魂工程师”向“精神教练”转变,由“信息源”向“信息平台”转变,由“一桶水”向“长流水”转变,由“挑战者”向“迎战者”转变,由“蜡烛”向“果树”转变。学校制定5年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既有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又有长期目标。这些规划中,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引导青年教师个性化、自主发展。

二、注重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大力推进教师专业发展,让教师拥有更充实、更有意义、更幸福的新生活。

1.打造强师队伍

教师要强师德、树正气、兴严谨治学之风。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育出不少师德优秀典型。师德建设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推进“师道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大力宣传师德师风典型,促成新老教师结师徒对子。在教师队伍中,每个人至少拥有两个以上的头衔:党员志愿者是戴着党徽的“活雷锋”,班主任是事无巨细的“大家长”,任课教师是授业解惑的“老朋友”,育人导师是没有血缘的“养父母”。实施全员育人,积极走访,用一片真心温暖每个家庭;崇尚爱岗敬业,人人争先奉献,用爱心捐款扶助所需之人。

2.夯实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是落实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更是改变教师生活方式的最佳方法。学校创设全员教师培训平台,先后组织学习“党的精神”“核心素养”“新课标”“新课改”“教师职业理想”等内容,鼓励教师撰写学习笔记。支持教师外出学习参赛,教学理念得以提升,对新课改有了更深的理解。学校加强基于“共同体”的教研机制建设,改变校本研修碎片化、无序化、单一化的状况,创新培训方式,除了讲座、听评课观摩以外,增加了先进学校实地考察、参与式研讨、同课异构、学科节展示、课题交流等方式,把培训当作最好的福利,不断激发教师的自主性,主动学习工作方法,找到工作的乐趣,成为研究的主人,在深度教研中实现专业成长。

3.注重教学创新

学校以“深化目标教学,推进生态课堂”为教学目标,实施“一个围绕两个基于三个注重四个善用”:即围绕核心素养(包括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生素养);基于学情、基于标准;注重学生思维生成性、注重师生互动有效性、注重能力培养时效性;善用信息化手段、善用新课程理念、善用学生互助生成、善用创设现场情境。借助长春普通高中联盟发展“10+1”联盟协作体、田家炳联盟校的教学教研,整体推进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立足核心素养,引领全校教师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时效性,坚持面向全体,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要求新教师夯实基本功,开展师徒结对传帮带,重点强化教学常规基本要求,打造合格课堂;发展中教师磨练教学艺术,强化专项研究学习,打磨过关课堂,不断提升业务能力;骨干教师则引领教学研究,主持学科教研活动,结对指导教师,承担课题研究,承担课题研究,上示范课,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学校还基于个体专业发展建立了研修档案,在学校开展的学科核心素养论坛上,组织开展教学竞赛活动,使教师在实践中反思,反思中成长。

4.创建特色团队

教师专业成长是一个动态的、螺旋上升的、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学校核心价值观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也是无形的、潜在的、持续的。为此,学校把“养正教育”确立为学校的育人特色,开展基于“同伴互助”的专业发展团队建设。如师徒结对互助、教学研讨、专题沙龙等,编写基于校情和学情的校本教材,开设《朝闻道》《商务英语》《灾难自救》等20余种校本课程。通过校级骨干教师团队建设,推动市级以上骨干教师队伍的成长壮大。生物、地理学科教师团队被评选为长春市首届优秀学科团队。

三、加强创新型教师培养

人才培养,教师是关键。如何培养更多更好的创新型教师,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和重大课题。

1.模式创新

学校定期开展“养正大讲堂”,请专家进校园作报告,提升教师内涵品质,促进学校整体发展。进行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培训常态化;开展书香校园读书活动,做好读书沙龙系列活动的设计,调动教职员工参与读书的热情。

2.实践创新

百年传承,气节不改,养正人就要传承养正魂,在养正,希望培养的学生气质高雅、学识渊博、视野开阔,勇敢担当、积极进取、心怀天下。为此,学校不仅外聘了沙画、泥塑、形体、彩妆、摄影等专业教师,也从校内培养了模拟联合国、人工智能、声乐、茶艺等科目兼职教师。近年来,紧随新高考改革步伐,立足于学科核心素养,大胆实践,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观念,“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生活学习化,学习生活化”的校本研修理念正在改变着学校的生命状态和生活方式,涌现出了一大批课改标兵,打造了一大批精品课教师。

四、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2017年以来,学校借助联合办学的优势,在“共享教育理念,共建六大中心”的理念下,联合开展高频考点研究的研讨活动和班主任的拓展培训。通过专家引领、课程展示、拜师结对、联合考试等多个方面开展合作交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现在是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师范大学的基地校,同时也是“影子培训基地”;与丹麦约灵市哈尔沃中学结成学习交流合作友谊校。学校与东北师范大学合作,参加教育部“美育浸润”项目,开设慧雅绅雅课程,五育并举,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世林.农村中学可以这样激发师生活力[J].人民教育,2018(02):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