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6 22:44:09
序论:在您撰写病理学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皮下多发性巨大类风湿结节1例 吕英志
细胞学诊断肉芽肿性乳腺炎1例 庞建欣,崔娣,贺青,马正中
骨原发性平滑肌肉瘤 孟凡青,黄志勇,乐美兆,戴晓波
女婴阴道内胚窦瘤1例 彭凤翔,罗进
肝转移性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1例 吴瑜,张志勇,党荣良
10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肌肉组织活检的电镜观察 陈保平,刘春新,方萍,陈道平,雷森林,陈敏诲
前纵隔巨腺脂肪瘤1例 张俊明,王秀荣,王传苓
小肠黏膜下错构瘤致肠穿孔1例 周志韶,马澄城
TTV感染的肝组织病理学特点及病毒DNA原位检测 任星峰,葛娅,胡泰洪,杨群,江晓静
巨大肝间叶性错构瘤1例 林耀国,张鹏飞
胰岛内分泌细胞及其肿瘤某些抗原表达的定位研究 虞积耀,王育红,王鲁平,王洪海,姚光大
食管T细胞淋巴瘤1例 马澄城,周志韶
17例单发和多发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的临床病理特点 张彤,曲渊,黄凯丹
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1例 陈春,邵玉立
喉颗粒细胞瘤 项晶晶,吴能定,徐如君,李晓,沈宝珠,黎向红
肾上腺髓性脂肪瘤1例 吴瑜,张志勇,张志宏
大肠镜下高频电切术后肠壁损伤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姜彦多,张丹,王继红,刘光军,金成兰
恶性颗粒细胞瘤1例 赵碧芬,欧阳露
肺癌组织中MDR1mRNA、P-gp和p53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倪灿荣,范林,朱明华,曹金龙,蔡清泉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转化生长因子-α在宫颈癌中的表达 拉莱·苏祖克
肝原发性恶性间叶瘤1例 王政民,郭宏,张雯,马培东
卵巢非孕性绒毛膜癌1例 任杰林,张黎,李晓霞
4例右心房黏液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叶明福,汤金梁,王亚丽
18例脉络丛肿瘤的临床病理观察 张新华,孙桂勤,张平,金行藻
5例原发性肺平滑肌肉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谢蕴,高宏
左侧乳腺癌及右侧乳腺血管平滑肌肉瘤1例 王彩兰,王秀清
胃壁畸胎瘤1例 李敏,秦军,刘厚才,孙丽娟
乳腺癌癌旁增生腺上皮的p53蛋白表达 肖宁新,蒋志坚
乳腺癌组织内新生血管密度与淋巴结转移关系的探讨 郑毅,梁青,李林英
p53、p21蛋白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费绍华,童淑兰,殷梅英,叶龙珍,杨玲芳,孙宏夫
胃肠道多发性淋巴瘤肉病 陈德忠,文锦
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与乳腺癌的浸润与转移 刘嵘,丁华野
胆管错构瘤1例 纪元,许建芳,谭云山,周信达
胆石黏液染色时制片技术的改进 孙树山,赵印
介绍一种骨髓活检标本塑料包埋的快速制片方法 曹金伶,张淑英,陈杰,罗玉凤
HE染色气管镜刷片作改良Feulgen染色法的改进 刘育艳,程素珍
HE染色封固时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支喜兰,谭德银
常规石蜡切片中浸蜡包埋方法的改进 弯雪燕,景春果,张晓辉
淋巴细胞分离液在脱落细胞学中的应用 赵印,李树桐,高保华
腹膜第二苗勒系统病变的病理诊断 周晓军
阴囊内肿块针吸细胞学检查1例误诊分析 魏敏,占承志,孔道彰
病理申请单中的各项内容在病理诊断中的价值 孟刚
卵巢外卵巢2例 唐蓂
40例横纹肌肉瘤的病理分析 魏守礼,朱振龙,贾茹,吕贵华,陈文磊,李其云,邝刚
胎儿骶尾部未成熟型畸胎瘤1例 张言敏,李开富,任飞翔,顾志荣
819例口腔鳞癌病理临床分析 毛静芳,韩枋
脾高雪病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分析 赵强,周建华,Zhao Qiang,Zhou Jianghua
膀胱原发小细胞癌1例 蔡雷,黄啸原
富于T细胞的大B细胞淋巴瘤 张文燕,李甘地,Zhang Wenyan,Li Gandi
宫颈鳞癌伴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1例 曲本祥,孟凡农,廖松林
克隆病及其异型增生与癌变的临床病理学分析 王鲁平,邓永江,丁华野,周景,虞积耀
乳腺癌肉瘤(叶状囊肉瘤癌变)1例 陈绍英
肾上腺皮质、髓质增生症的病理学研究-附4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李海刚,董书坤,李炎,肖辉盛
淋巴结显著单纯性窦扩张-附4例报告 张乃鑫,张亮,姚健,赵天如
肝外胆管原发性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1例 杨自莉,王志波,陆江阳
肠道多发性淋巴瘤肉病2例报告 文锦,陈德忠,杨红,徐钢
甲状旁腺腺瘤引起的囊性纤维性骨炎误诊为骨巨细胞瘤1例 赵莹,王承芳,乌丰莲
高原藏族酒精性肝病的临床病理和电镜观察 孙克勤,李素芝,张霞,何贵强
24例膜状脂肪坏死病理分析 李俊君,陈百仓,Li Junjun,Chen Baicang
乳腺纤维腺瘤梗死1例 沈金辉
5例先天性肾囊肿病的临床病理分析 王进进,Wang Jinjin
宫颈癌组织中HPVl6.18E6蛋白的表达及其与p53蛋白表达的关系 张伟,李艳红,刘节,苏勤,赵建业
右心室闭合性破裂1例尸检报告 孙景洲,刘文
卵巢巨大脂肪肉瘤1例 黄素美,赵毅
心包成熟性囊性畸胎瘤1例 田华,纪军生
肺肉瘤样癌11例临床病理观察 郭坚,文国英,张根娣,陆平
胆囊鳞癌、腺鳞癌7例临床病理分析 文载律,罗伟
食管憩室伴植物石1例 明玉华,屈传贵,张继江
结节性动脉周围炎20例临床病理分析 郭瑞华,卞国伟,韩蕴华
肾上腺肿瘤鉴别诊断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李青,宋建华,樊代明
颅内原发性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2例 顾依群,赵海燕,刘淑云,高子芬
肺癌组织端粒酶活性的研究 战雪梅,王国新,王家银,廖松林
中国远程病理中心网站 cipc. org. cn启事 郑智勇
腺病毒介导AT2R基因转染表达抑制肾间质纤维母细胞增殖 李荣藻,刘建平,叶任高
肝原发性鳞状细胞癌及腺鳞癌3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刘伟信,钟定荣
p53蛋白过表达对大肠肿瘤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付唆林,郑天荣,潘秀珍,彭孝纬
人乳腺癌裸鼠异种移植的初步研究 李志宏,黄信孚,李吉友,阳兰桂,何京生,姚丽华,吕允威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转移的关系 郑世曦,阮幼冰,武忠弼,汤健
5例感染伴随性噬血细胞综合征尸检观察 蒋绍仟,陈显章
石蜡包埋整叶肺组织大切片的制作与体会 王德田,刘鸿瑞,严洪珍
基因表达差异分析方法进展 石胜军,夏照帆
bcl-6与弥漫性B细胞淋巴瘤 陶琨,朱雄增
几种新型神经上皮肿瘤病理学研究进展 卞修武
肿瘤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的形态学特征 马大烈,郑青渝,詹鎔洲
发热,上腹部及胸疼痛、肝肿大、胸腹腔及心包腔积液
胆囊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一例 陆孝禹,谌福中
心内膜心肌纤维化一例 武迎,张慧信,王福,方微
输尿管平滑肌肉瘤伴结石一例 韩安家,熊敏,吴惠茜
侧脑室内少突胶质细胞瘤一例 李斌,张杰,李甘地,杭振镳
真两性畸形伴卵巢内胚窦瘤及隐睾症一例 陈广峰,陈连红
双侧胎儿横纹肌瘤型肾母细胞瘤一例 何乐健,李佩娟,周春菊,孙宁,黄澄如
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及预后因素分析 张廷锣,涂小予,徐薇苓,平波,黄政,王贤,陈彤箴,伟
人异体移植肾之闭塞性动脉病的病理学研究 戴群生,黄受方
不同药物敏感基因对人胰腺癌细胞PC-2的杀伤作用 张雷,刘彤华,崔全才
人慢性肝炎贮脂细胞超微形态的计量学变化 徐晨,李维信
TIMP-3基因转染抑制人肺癌细胞系侵袭与转移的研究 牛桂莲,方伟岗,郑杰,由江峰,吴秉铨
脾窦岸细胞血管瘤一例 石怀银,陈凜,韦立新,吴浩强
缺氧内皮细胞介导肺动脉平滑肌细胞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mRNA表达 李丰,张燕,车东媛,邓仲端
原发性胃癌组织中的端粒及端粒酶表达 张方信,张学庸,樊代明,邓芝云,闫岩
肝内胆管巨大状囊腺瘤癌变一例 庄严阵,王淑真,张福星
人脑星形细胞瘤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因子1基因表达研究 步星耀,章翔,曹卫东,于耀宇,易声禹
连接蛋白43在培养心肌肥大时的表达及其意义 张骅,楼定安,章芷茵,毛峥嵘
白细胞介素-12基因转染的人肺巨细胞癌克隆的建立及其生长特性的观察 付坚,吴晓,郑杰,王洁良,吴秉铨
Rb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王顺祥,马志学,左连富,刘江惠,郭建文
鼻咽癌癌旁粘膜的p53蛋白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钱洪流,彭韬,冯振卿,王心怡,宗永生
前列腺基底细胞增生 杨华,Haiyen E.Zhan,Henry Frison,Leland W.K.Chung
一种新的巨噬细胞单抗--AM-3K在正常及病变组织中的表达 曾荔,赫炎,竹屋元裕,高桥洁
几种生长因子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在胃肠道平滑肌肉瘤中的表达 李沛雨,袁玫,蒋彦永
25例先天性腹壁缺损尸检分析 武卫平,朱清於,李风山,仓为民,钱宁
放射性皮肤溃疡表皮细胞AgNORs的图像分析 杜悦娇,王德文,夏国伟,赵坡,崔玉芳
乳腺癌p16蛋白、mRNA表达、基因突变及临床病理意义探讨 袁晓璞,陈同钰,鲁常青,谈敏,施达仁,徐枫
重组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胶质瘤细胞形态和基因表达的影响 张树辉,詹镕洲,陶霞,田野苹,何成
bcl-1基因编码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肖玉平,辛彦,赵凤凯,隋成光,任常山
大肠癌组织蛋白酶D表达及其与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王娅兰,苗德林,周伟
一种新型直接原位PCR法 郑宁,余竹元,朱世能
小肠多发性腺癌一例 侯建新,于佩良,保庆泗,刘文君
肺血管内巨噬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李胜亮,陈正堂,金敬顺
衰老过程中线粒体的分子病理 张平
炎症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误诊一例 周庚寅,唐卫华,梁涛,李盛梅,刘文君
胃腺癌伴绒毛膜癌分化一例 李新功,姜辉,董艳光
十二指肠肉瘤样癌一例 刘爱军,曹正
87例肺癌nm23蛋白的表达 魏泓,吴艳春,周建华,朱荣,史景泉,陈意生
噬红细胞性组织细胞增生症一例尸检 汪九湘,李春光,要自强
附睾梭形细胞横纹肌肉瘤二例 冯晓冬,赖日权,陈炳旭
卵巢粘液性囊腺瘤伴实性附壁癌肉瘤结节一例 叶学正,宋容,李进,张代奎
人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修饰脂蛋白的研究 汪晓松,陈琪,朱清於,庄一义,魏恩会,陈秀英,陆珍凤,Gunther Jurgens
心脏传导系统部位肿瘤的形态观察 宋一旋,姚青松,罗斌,祝家镇,梁赏猷
不同类型克山病心肌间纤维化的形态学分析 李保玉,金毅,孙波,王凡
大鼠再生肝对二乙基亚硝胺启动作用的敏感性 韩广洲,陈晋彦,丁濂,张连惠,杨志刚,徐蓓
淋巴瘤血管内皮细胞人白细胞DR抗原和第Ⅷ因子相关抗原的表达 吴后男,李玉林,申哲洙
颞部皮肤脑膜瘤一例 钟定荣,韩庶永,周会行,陈乐真
层粘连蛋白及其受体在乳腺癌的表达与转移和预后的关系 皋岚湘,丁华野,陈乐真,邓永江,吴霞,田玉旺
上呼吸道硬结病一例 江昌新,谭郁彬,林建韶,张大卫
皮下脂膜炎性T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昌红,严庆汉
结直肠癌临床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多因素分析 柳红,吴永平,杨永生
对食管癌肉瘤与肉瘤样癌的初步探讨 黄志勇,乔振亚,章宜芬,周祀侨,贡仁武
转化生长因子α、β1对大鼠肺泡II型细胞生长的影响 曾庆富,钱仲棐,苏涛
空泡型质子泵阻断剂Baf. A1抑制破骨样细胞体外骨吸收研究 赵宁侠,于世凤
胸腺嘧啶核苷激酶/丙氧鸟苷自杀基因系统旁观者效应机制的探讨 张雷,刘彤华,崔全才
胰腺神经母细胞瘤一例 何乐键,李佩娟,祝秀丹
肾小管损伤时内皮素1、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及其对离体肾间质成纤维细胞的影响 李玲,邹万忠
抑癌基因APC蛋白在结直肠粘膜及结直肠癌中的表达 王东旭,房殿春,阎晓初
H-ras、c-erbB-2、p53蛋白在乳腺增生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杨举伦,刘大荣,蔡学敏
p16和细胞周期调节蛋白在食管癌中的表达 牛韵韵,高巍,张云汉
细胞周期调节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异常及其意义 夏加增,张熔熔,王利军
p53和p21蛋白在恶性间皮瘤的表达 何桥,吴秋良,邓晓华
英文名称:Acta Phytopathologica Sinica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植物病理学会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0412-0914
国内刊号:11-2184/S
邮发代号:82-214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55
期刊收录: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关键词: 中职病理学 学习困难 教学方法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受到国家教育改革等多方面的影响,近几年,大部分优质生源就读普通高中,留在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素质相对较差,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薄弱,而医学类中职学校的学生,由于中学阶段所接触的医学相关知识很少,因此专业课程的学习对他们来说有很大的难度。病理课程的设置多在一年级下学期,该门课程涉及的相关专业基础知识有解剖、生理、组织学、生物化学、免疫等,还有与普通课程也息息相关如物理、化学等。由于涉及课程多,增加了学习的难度。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因材施教,弄清学生学习该课程困难的主要原因,寻求教与学的最佳结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入手,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工作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相结合的活动。如果只注重教而不重视学,学生不想学,不用心学,则再好的老师,再妙的教学方法,只能是教师唱“独角戏”,达不到教学目的。因此要重视学生主体性的调动,帮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1.1解决思想顾虑,树立良好的就业观,明确学习目的。
受社会观念的影响,中专毕业生就业成了新的难题。他们认为即使学得再好,能力再强,中专文凭还是太低,不能适应目前的社会要求。因此大部分中专生一入学就对自己的前途悲观失望,荒废学业,不求上进,甚至自暴自弃。部分学生认为顺利就业靠的是父母、亲友,学习成绩好坏并无大碍。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当前,虽然有大量的本科生、研究生,但社会还是需要大量的实用型人才,也就是有一定技能的劳动者,而且劳动者的需要量远大于有丰富知识的科研人员。如果现在不认真学习,不掌握好专业知识,没有“一技之长”,即使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就只能是“滥竽充数”,最终还是会被淘汰。特别是他们大都将成为工作在医疗战线最前沿的护士,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他们微小的失误都可酿成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1]如果在学校中没有学会足够的专业知识,不能熟练地进行操作,不懂得如何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和治疗,那么他们一旦走向工作岗位,就可能会给社会和患者带来深重的伤害。当他们知道学有所用,学习自然就有信心,就会以正确的心态对待学习,明白自己以后将从事什么职业,要掌握哪些技能,这样他们对专业有了新的认识,当然就会从接触专业知识开始认真学习。
1.2摆清基础与临床的关系,上好第一堂课,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学习病理的兴趣,教师不仅要在平时教学上花精力,还要在入门教学上下苦功,让学生接受并喜欢这门学科。
笔者曾经在学生中调查过,大约90%的学生都有深刻的体会,那就是如果他们喜欢某学科老师,就很乐意上这门课,听课时特别认真,该课程就学得好。正因为如此,教师在上第一堂课时就要给学生建立好第一印象,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集团效应或首因效应。因此病理学科的入门教学笔者从不马虎。
第一堂课上绪论时,笔者会生动讲述该学科的产生、发展、影响、应用。如讲述发生发展时指出病理学不仅是一门现代医学,而且在古代就已经广泛应用了,像宋慈《洗冤集录》中的法医诊断,还有在影视剧中看到的狄仁杰断案等情节多从尸体解剖入手,这些都与病理知识有关。现在病理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它为医学诊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当前肿瘤病人越来越多,良恶性肿瘤的确诊对病人及医生来说是极其重要的,这离不开病理知识。每次手术切除的标本都必须送病理诊断才能最终确诊良恶性肿瘤。接着带领学生参观大体标本陈列室。形态各异的标本吸引着学生充满好奇、疑惑及探询的目光。[2]通过一件件他们很熟悉的身边事物,把每位学生都带入境界,使他们不再觉得这门课那么陌生,感到病理是发生在身边随时可以碰到的,在今后的工作甚至日常生活中都会接触到的,无形之中就把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起来,达到了先入为主的效果。
1.3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与他们多沟通。
在学生中建立了良好的第一印象后,平时还要多与他们沟通交流,了解他们学习该课程的具体困难,并给予一些必要的指导。有些老师会有这样的想法:任课老师只要把课上好就可以,其他一切应该是班主任的事情。其实不然,笔者在平时课间或课外时间都会与学生交流一些关于他们对学习、生活、就业、理想等方面的想法和看法,并对他们的一些困惑或误区作出指导和帮助,渐渐地,学生把老师当成了朋友。教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有了全面的了解才能有的放矢,上好每堂课,教好每个学生。学生与老师沟通多了,思想贴近了,上课就能认真听讲。
2.从教师自身入手,变换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发挥主导作用。
教学是一门艺术。如果教学方法拘泥不变,就只能成为照本宣科的“教书匠”而非传道授业的老师。因此,病理老师还应依据课程特点在教学方面有所改进,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1教学生掌握简单有效的学习方法,课程中重、难、疑点明确直观,运用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
教学中要研究学生的心理,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才能确定可行的教学方法。因为老生的经验之谈造成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这门课程难学学不好,产生畏惧心理,所以上课之前,首先要消除他们的顾虑,教给他们有效的学习方法。告诉每个学生每节课都要以重点为主,不要主次不分,“眉毛胡子一把抓”。这样内容少而精学起来就不难。
每堂课分两部分内容进行讲述,第一部分是教学重点,在课上要特别点出,要求学生在课本上做好记号并且记住。第二部分是难点疑点,多在讲课前提出,启发学生思考。讲课时以重点为中心围绕疑点、难点展开,必要时分组讨论提问,最后老师给予纠正、总结、归纳。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引导学生自己思考探索,改变了以往单向灌输填鸭式教学,只会造成学生学而不会。
2.2“温故知新”,进行新旧知识联系教学,课堂上运用恰当比喻变抽象为形象。
中职学生基础比较差,加上大部分学生一年级上学期生理、解剖、组胚知识没有学扎实,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病理学习。
古人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特别是医学课程,它不是独立学科,每门课程间都有着紧密的联系。病理生理学就是以生理知识作基础。有些学生学完生理课之后就忘了,这就给病理生理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因此病理生理课,笔者多采取边复习边讲新课的方式教学。
每堂课结束,布置学生课后复习与下堂课有联系的生理学内容。同时要求学生上课时带上《生理学》课本,当讲到相关的生理知识时,给出一些时间让他们复习,然后提问。如讲病生缺氧这章时,布置学生课后复习生理学呼吸章节内容,课堂上让他们再看看复习过的内容之后提出问题:呼吸的全过程是如何进行的?紧接着提问部分学生,最后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其过程主要为:
复习了呼吸有关内容后,马上转入正题,呼吸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障碍,均可导致机体发生缺氧。第一环节是与外呼吸有关,而外呼吸的结果是使大气中的氧可以进入肺泡周围毛细血管,若外呼吸功能障碍则会造成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这种缺氧称为低张性缺氧。外呼吸顺利进行需要“原料”和”机器”,原料主要是空气,机器部分涉及呼吸肌、呼吸道、肺、胸廓等方面。因此低张性缺氧的病因包括两方面:①与“原料”有关多为吸入气中氧分压过低造成;②与“机器”故障有关它可导致外呼吸功能障碍,其中通气障碍主要由呼吸道、胸廓、呼吸肌病变引起,换气障碍主要由肺病变引起。第二环节为气体在血液里的运输,此过程可以把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比做一辆辆汽车。他们把氧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所以“汽车”的好坏和路途是否通畅决定了氧能否到达组织细胞。从这两方面着手分为:①血液性缺氧,病因是血红蛋白减少或变性好比“汽车”太少或出故障不能承担有效的运输能力;②循环性缺氧病因为血液循环障碍,可看做道路堵塞不畅,或太狭窄或其他有关路径问题使能通过的“汽车”即血液减少。第三环节与内呼吸有关指的是组织对氧气的摄取和利用。如果组织细胞不能利用氧气氧化营养物质,即组织用氧障碍,其结果造成机体能量生成不足,与前两环节因氧摄入不足无法对营养物质进行充分有氧氧化导致能量生成不足,则其最终结果是一致的。这种称为组织性缺氧。凡能造成组织氧化过程障碍的如组织中毒、维生素缺乏、细胞损伤均属此类。
通过复习生理学呼吸的内容,把缺氧各个类型与之对应起来学习,这样学生能在理解的前提下掌握记忆,免去死记硬背。而且复习了生理学已学过的知识,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以往对病理这门课,很多学生反映内容多,繁杂难懂,背了又忘,通过理解记忆,大部分学生都觉得容易多了。因为课时有限,教师给学生复习旧内容时必须把握好时间,分清主次,以上新课为重点。此外,课程前后内容也可结合复习,如各论讲述肝炎、肺炎、肾小球肾炎时可以在学新课前复论炎症内容,这样前后结合学习,既巩固旧知识,又学到新知识,避免遗忘。
2.3依据病理学学科特点应用形象直观教学手法,配合临床病例讨论教学。
直观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学生由不知道到知道的开端,是获得知识的首要环节。病理侧重从形态学角度认识和掌握疾病的本质和发生发展规律,不仅名称多概念多,而且抽象难懂,采用直观教学可以变抽象为形象。讲课时应用大体标本挂图多媒体动态图形指导学生观察标本、模型、病理切片。[3]讲解各种器官的大体形态改变,及镜下观察到的组织结构和细胞病变特征,再尽量配合实物标本。如学到肝硬化时把正常和病变的肝脏大体标本同时展示比较教学,讲槟榔肝时拿中药槟榔和槟榔肝标本进行参照教学。各论中各种病变类型的教学都可以采取这种方法,让学生通过视觉感受达到直观鲜明的效果。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对一些病变的发展过程应用多媒体教学方法,通过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的结合,调动学习者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复杂抽象内容简单化。如用多媒体动画演示血栓形成过程,以及栓塞中各种栓子的运行途径。[4]动画模拟炎症渗出过程、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过程、出凝血过程、休克过程机体变化等。特别是病生的教学应用多媒体可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病理作为医学基础学科所接触的多是理论知识,非常枯燥无味,造成大部分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针对这种情况,理论课尽可能结合病例,采用病例讨论教学,以临床具体病例进行讨论分析,活跃课堂气氛。
2.4突出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病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重视实验观察。[5]实验课除观察大体标本及切片外,尽可能开展培养动手能力方面的实验。如“家兔空气栓塞实验”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每位学生的操作技能,并为以后的药理实验做准备,步骤上增添家兔耳缘静脉注射生理盐水项目,要求每位同学先练习静脉注射直到都熟练掌握了,再进行空气注射,最后作解剖。
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变化,实验课后,要求每位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讨论。结合临床,教师布置课后思考题:静脉输液时大量空气进入人体会导致什么后果?要求他们用所学知识给予解答。
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不仅学会动物捉拿法、仪器设备使用法,还学会怎样观察,以及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释现象。这为今后的临床课乃至临床工作奠定了基础。通过动手实验,学生培养了观察现象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了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激发了学习兴趣。
3.教学互动。
教与学是互动的,如果只有教而不检测就不知道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也不能及时发现问题进行反思,然后解决问题,追求教学合理性,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教与学都是盲目的,所以课后要及时检测。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检测方法有很多,如阶段考试、课堂提问等。笔者多用课堂提问,这样每次上课既能复习已学内容,为新课讲授做准备,又能知道学生对所学内容哪方面掌握不够,教师及时予以补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获取学生的反馈信息,改进教学,使之逐渐成熟适应学生,便于接受,达到教学相长、相互促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鹏,高娜.浅谈新形势下中等卫生学校专业课教学[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1):53-54.
[2]王艳杰.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J].卫生职业教育,2006,24(3):127.
[3]李长富,杨清成,李定昌,等.创新教学方法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15):41-42.
英文名称:Chinese Journal of Diagnostic Pathology
主管单位: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单位:总医院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7-8096
国内刊号:11-3883/R
邮发代号:82-882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94
期刊收录: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那为什么肝脏会破裂呢?那是因为某种原因造成了肝的脂变,肝脏体积肿大,呈土黄色,质地松软易脆。那有哪些原因会导致肝脏发生脂变呢?环环相扣的问题提出,让学生思维活跃,将临床生产实践中的现象与病变本质、发病机理等理论知识紧密联系,既巩固了本学科理论,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病理组织切片教学方法是老师仅进行简单的形态学描述,观察的任务就全面交给学生完成,由于形态学的内容较抽象,并且很枯燥。学生很难将文字描述与具体的形态学特征联系起来。因此在观察病理组织切片时,我们采取先由教师引导学生从低倍镜开始观察组织切片,通过观察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结构的不同、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所染的颜色不同来寻找和辨认组织的病理变化部位,再转换到高倍镜下,结合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详细地观察病变组织的形态结构,并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讲解,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注意将组织形态学变化与器官功能、临床表现相联系,培养学生延展性思维。如,在观察肝硬化病理切片时,镜下见纤维结缔组织大量增生,分割肝小叶,使肝小叶成大小不等的圆形小岛;假小叶无中央静脉。假小叶内肝索排列紊乱,肝细胞肿胀、脂变,甚至坏死。根据组织学观察,我们提问:是什么导致了肝硬化?此病变会给肝脏带来什么影响?最终动物会出现什么结果?通过这一系列问题,使同学们掌握了引起肝硬化的病理学基础;肝硬化在镜下病理学的特征;肝功能障碍等等问题。最后,由同学们画出肝硬化的组织形态图,巩固所学知识。
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
过去在观察大体标本时一般由教师讲解,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讲、观看,让他们自己描述时却无从下手。为激发学生的主动性,锻炼他们观察病变和描述病变的能力,我们一般将每班分几个组,每组4名学生,由他们自主开展病例讨论,观察与描述提供病例标本的病变特征,并根据观察到的各器官、组织的病变特点进行诊断。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通过病例标本的观察与讨论,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在组织病例讨论前,教师要事先布置待讨论的病例,提出一些具有指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课下查阅相关资料,做好充分的准备。接下来,我们将一些常见病的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只贴上编号,让学生对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进行病变描述,并开展讨论。例如我们将实验室收集的猪瘟、猪丹毒、猪链球菌、鸡新城疫、鸡马利克等畜禽常见疾病的标本分组,每类疾病标本贴上相同的代号,由学生对病理标本进行描述、讨论,并且根据病变组合判断病因,写出实验报告。最后,再进行归纳总结时,教师转换为主讲人,科学、严谨地分析病例。
3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
动物病理标本室课余时间的开放,是解决动物病理学课实验内容多,学时有限的有效方法。我们将动物病理标本分类进行陈列,贴上详细的注解。在动物病理标本室课余时间开放期间,有许多同学拿着笔和纸进行记录,这样进一步巩固了课堂知识,也充分调动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对该课程的实验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实践证明,动物病理标本室的开放教学,明显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效果,既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初步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总之,开放动物病理标本室,建立了开放的自由学习时间和空间,为学生在课余时间提供了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的空间,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自学能力。这样,既能弥补原有实验课学时不足的情况,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动物病理学实验教学的学习效果。
4结束语
【关键词】病理切片;病理学;实验课;应用价值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623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372-02
病理学属于形态学科之一,主要是通过形态学研究疾病的成因与病理变化,探寻发病机制与临床症状。病理学教学中,阅片教学是重要的教学内容,病理切片是学生认识和掌握病理变化的直接载体和重要的有效途径,具有很强的直观性与实践性。正确认识病理切片,明确切片中重点观察对象以及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可以提高病理实验教学效果,以及运用病理学知识分析疾病的能力。
1玻璃切片应用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弊端凸显
病理学实验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阅片,病理学实验教学传统教学模式,以显微镜下观察各种病变组织的玻璃切片为学习对象,在显微镜下观察病理切片,辨识病变组织的形态特征。但是,玻璃切片数量少不能满足教学的使用,并且在病理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损坏现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观察怕拥挤损坏标本,畏手畏脚。质量过关的玻璃切片在制作过程步骤繁琐,保存稍加疏忽就会出现玻璃切片就易被毁损或造成褪色,对于典型病变的观察和示教的精确度产生较大影响。对于一些罕见病变,成型的组织切片数量不能满足学生学习需要,随着医学生数量的增加,实验课上显微镜病变观察教学的时空限制了教学的正常进行。同时,在显微镜下的微观病变与宏观病变之间不同,造成学生对显微镜下的病变组织特征、与典型病变定位识别困难,学生依照病理学图谱用红蓝铅笔画观察到的病理切片镜下图,效果不是很好,感觉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不能调动起来,不利于在试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与创新意识,影响到病理实验教学效果。
2数字切片库应用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便于资源共享
病理学实验课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但是学生应该消化吸收的病理学知识是固定的,提高病理学实验教学的课堂教学效率成为突出的问题,这就需要以教学模式作为突破口,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取代显微镜,使用数字切片库实现教学资源实行共享,克服阅片观察依赖实验室中仅有的切片和显微镜的微观限制,打破时空限制,利于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
21构建病理实验教学数字切片库通过网络教学加以应用我校可以选取几十年来积累的典型病变病理教学切片,通过Hamamatsu NanoZoomer20系列高分辨率数字切片扫描装置NanoZoomer Digital Pathology,进行全切片高分辨率数字图像采集,以病理教材章节的安排顺序,对玻璃切片全部信息制成数字化切片,构建病理实验教学数字切片库。数字切片的优点较玻璃切片更适宜存储,数字切片库通过网络服务器,与校园网连接,应用于病理学实验教学,利于学生的浏览和教师的讲解,大大提高病理实验教学的授课效率。
22应用在病理教学过程,克服学生对显微镜观察切片的生疏感与畏惧情绪在医学院的病理实验教学中,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去熟悉显微镜的精准使用,平时接触也不多,再加上教学实验室内的显微镜的质量精确度不很高。在教学中,通过显微镜获取高质量精准的图像,明显存在困难;数字切片在病理实验教学中的使用,增加了图像获取的精准度,对于那些罕见、疑难病的切片,借助网络的使用,扩大了使用范围。不再需要去实验室,使用显微镜,就可以随时通过电脑和多媒体进行调阅。
23数字病理切片,便于教师对重点病变区域给学生指导,高效快捷数字病理切片通过专用图像浏览软件,模拟显微镜下原玻璃切片的整个信息,但是比显微镜的分辨率高很多,使用数字病理切片的图像是清晰的;借助鼠标拖动切片,任意移动,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随意放大或缩小,但是图像信息依然保持原有的清晰度。使用数字切片就不会造成因切片处理不妥而受损,特别是那些罕见的切片,经过清晰的高分辨率的扫描,便于长久的保存和跨时空使用,便于教师对学生阅片的指导,快速、直观地找出显微镜下典型病变区域,大大提高切片的使用率。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正常的组织与病变的异同和病变过程,让学生能更直观更轻松地识别典型病变特征。通过清晰的数字切片,学生能自己在脱离教师的指导时,也能准确快速区分并找准重点病变区域,节省的时间便于学生做更多的识别练习。通过实践,数字切片的使用,更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病理切片的阅片,大大提高了病理学实验课的课堂教学效率。
病理学实验教学需要进行系统的复习,学生才能牢固地掌握并提高阅片能力。在复习的过程中,学生再回实验室进行显微镜下观察是不现实的,这时,使用数字病理学实验教学切片库,就能够透彻地为学生逐章节地复习。学生在某个章节存在疑问较多,就可以通过数字切片的可循环播放来回顾巩固和答疑解惑,凸显其直观与高效的教学功能。
参考文献
[1]王晓洁,曹立宇数字切片在病理学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2011年02期
[2]肖胜军,曾思恩虚拟切片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年08期
[3]徐,兰欢,赵宏贤,郭勇,徐富翠组织学数字切片库的构建与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2年07期
[4]丘劲华,钱洪流教学设施规范化管理与精品课程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年08期
[5]孙红,朱兰,肖芳,杨方,车鹏程留学生病理学数字切片全英文教学的探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年01期
[6]马晓君,张玉梅,汤淑红显微数码互动系统在组胚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西部科技,2010年20期
[7]谢贤镛搞好病理学实验教学的几点体会[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8]陆竞艳,陆明深,曾思恩,李运千病理学实验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创新[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