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博物馆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2-03-26 12:01:34

序论:在您撰写博物馆心得体会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博物馆心得体会

第1篇

作为一名博物馆讲解员,向大众讲解红色历史,是我的职责与使命。从小就与“红色”结缘,不仅喜欢红色的玩具,也喜欢红色的烈士故事。进入平凉市博物馆成为讲解员,四年来,每年都会向前来参观的人宣讲红色历史的丰功伟绩,播撒心中的“红色信仰”。

如果“做不了英雄就讲好英雄故事”,琼瑶笔下柔肠百断的爱情故事,几乎是每一个女孩的最爱。然而,在我的书架上,却摆满了“战斗英雄”和“革命烈士”的故事。或许是因为从小就喜欢,也算一种情结吧,自己从小就喜欢缠着家人讲讲战斗英雄的事迹。小时候,最大的理想就是做一个大英雄!

虽然有着“英雄”梦想,最终还是没有穿上军装。直到步入工作岗位,开始讲解英雄故事。刚开始觉得没什么难的,好多事迹从小就熟悉。”徐明珠说,但真正讲解之后,才发现比自己想象的要难得多。每次“上岗”之前,不仅需要努力练熟讲稿,还要反复演练,在语音、语调、语速、肢体语言和站位等方面力求做到尽善尽美,每一个发音,每一个眼神,讲解员们都要比平常人付出更多的汗水,“别看我们给市民讲解得眉飞色舞,背后的艰辛只有我们自己知道。”

讲解工作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有趣,有时同样的内容在一天之内要重复几十遍,两腿麻木,口干舌燥,越是双休日,来参观的社会团体越多,但我和小伙伴们从不喊累。“有些事迹需要仔细记忆,有些故事还要讲得生动。”其实讲解工作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为了多掌握革命事迹,我从办公室借来有关史料进行深度了解,还到网上搜索并详细做笔记,丰富讲解内容。

第2篇

关于博物馆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中的几点思考

十七届六中全会认真研究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认真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近十几年来,国家重点致力于经济建设,同时,不断探索文化体制改革的良策和发展道路。一大批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建立和文化产业的培育,标志着文化建设在近些年来越来越受到关注。五大惠民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乡镇和社区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建设)的实施,充分体现了文化为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的思想。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逐年的免费开放政策,让更多的人民群众感受到社会主义文化是真正为了广大人民群众服务。我想就博物馆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博物馆是文化自觉的直接表现。

首先,博物馆的建立,本身就是文化自觉的一种体现,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和一部分社会精英知识分子汗水的结晶,同时也是政府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没有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就没有博物馆建立的需要,没有一部分社会精英知识分子的努力,就没有博物馆建立的可能,没有政府的支持和关心,就没有博物馆建立的基础。

其次,博物馆免费开放以来,各地区进入博物馆参观的人数急剧上升,这也是文化自觉地直接表现。据有关数据统计,一部分免费开放博物馆出现“井喷”效应,在某种程度上,恰恰表明博物干在人民群众的文化自觉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第三,近年来收藏热的出现,人们对与文物有关的电视节目以及对文物本身的关注度的提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经济利益的关系,但总体来讲,为文博知识的宣传和普及,起到了间接作用,同时也为人民群众走进博物馆,了解博物馆和文化自觉的深层次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博物馆是文化自信的集中体现。

第一,博物馆是增强人民群众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的直接场所。人民群众通过对各地博物馆的参观与体验,能够深切第感受到我国千百年来的文明发展历程、科技创新成果、审美艺术结晶,感受劳动人民的成果,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第3篇

2.方如意 今天是参加惠中青协后第一次外出志愿活动 给自己表现打7分吧 对于展品讲解了解得还不是太全面 还应该自己再去搜搜资料整个过程中最开心的就是讲解完弟弟妹妹说谢谢 真的很有满足感真的好值得 被人信任感谢的感觉真的太好了很期待下次的活动希望自己可以做的更好( ˙˘˙ )做志愿真的太开心辣

3.梁淑怡 在三楼的一个小时里有着一些迷茫和一点点紧张,怕稿子不够熟练,怕说话会结巴…… 下去后一开始还不知如何开口得好,但是当我走近游客们,为他们讲解起来后,我看见他们在很认真地聆听我。虽然有时会抛出些我也不太懂的问题,但我感觉非常有成就感,能帮助到别人真的是件很美好的事情呀!虽然讲解的文字看起来不少,但是讲多了后便能随机地运用起来了,压力也是动力啊!

在讲解完后有的叔叔阿姨有的会夸奖我,有的会询问我们是不是惠州中学的,听到这些话感觉还是很自豪的呢。在工作过程中还结识了别的班的同学,希望下次也能够继续参加志愿活动,非常感谢组织活动的老师和学长学姐们,今天真的超开心的!爱青协!😘4.吴一鸣活动感想我觉得这次的活动是非常有意义的,毕竟是我十五年来第一次志愿者活动,内心也是十分激动的。这次的活动我一开始是在门口做防疫检测工作,9点时人流量还没有那么大,保安叔叔还很悠闲的一边聊天一边教我们如何进行工作,我们的工作也就是维持一下秩序然后检查预约码,不过保安似乎对预约制度十分不满,一直在向我们吐槽,不过在10点左右我们就感受到保安的感受了,大批人在门口抢着预约,整个门口都乱糟糟的,不过我这时被老师叫去拍照了,只好让后来的学姐受苦了。拍照时我也是找不到素材,拍了几组一楼的照片后,兴冲冲地跑到二楼,可是那里冷冷清清,而且也没有布置那里的展品讲解,所以只好拉一个同学站到游客做出好像在讲解的样子,接下来两层我也都如法炮制了。无论如何,这次的志愿者活动都算是十分圆满成功的,希望下次活动也会一样的有意思。

惠州博物馆志愿有感高一(16)班吴佳颐

刚刚从博物馆出来,我的腰腿已然酸痛,但回想这个上午,我收获良多。有小朋友睁着澄澈的大眼睛看着我听我给他解释新石器时代和旧石器时代的区别;有阿姨在我给她解释清楚倒流壶的原理后给我竖起了大拇指。我还知道了将军壶只是因为形似将军才得了这个名字,并不是用来装将军的骨灰的……虽然辛苦,但累并快乐着,这一个上午,我遇见了许多人,为他们提供了些许帮助,体会到了做志愿的美好。做志愿,很快乐。

青协宣传部副部罗嘉怡工作总结

10月3号,我们进行了惠州博物馆的志愿活动,整个活动过程较为顺利的进行了,未出现较大纰漏,志愿者们都能积极投入志愿服务当中。但在活动中,还是有不足之处。自身问题:1.在活动开始前,因为自身原因,差点迟到影响整个活动的工作进度;2.在维持秩序这方面,还不够认真;3.在展品讲解这块,不够大胆,拘谨,声音也比较小。高一新成员问题:1.积极性还需再增加,同时,应该再大胆自信一些;2.活动的签到签退未能及时完成。建议:在活动中,人员配合度不够,出现人员未到位现象,应该再分工明确一些,成员之间加强交流,提高默契度与协调性。以上就是我这次的工作总结。

活动感想

高二(6)班王怡真

在本次博物馆志愿活动中,我感受到了惠州城浓厚的历史气息,惊叹于考古工作者的考古发现与古代劳动人名的智慧。游览博物馆的旅客中有惠州本地人也有从外地来的旅客,大多数的旅客都带着小朋友游览博物馆。少数小朋友出现在展厅内大声喧哗,攀爬围栏现象,经过志愿者耐心劝阻,家长和小朋友的配合,不文明的现象有所好转。在这个小长假中,经过这次志愿活动不仅增长了个人志愿活动的能力,也深切感受到了惠州城的历史发展。丰富了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具有的历史文化常识和社会责任感。

高一(5)班杨帆

今天的活动对我是极具锻炼意义,面对自己完全不了解的四楼艺术馆,我只得默默站在旁边,期间来了一位年纪稍大的爷爷,为我讲了讲其中一幅作品。不得不感慨:世界之大,人才不少。

在一楼讲解时,我一开始不敢主动上前讲解,不过在一位学姐的鼓励后,便尝试主动讲解展品,敢于主动与游客搭话。

总而言之,这次活动使我更加自信,更加敢于与他人交际。

高一(5)班邵梦婧

今天是2020.10.3 ,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做志愿服务,觉得很兴奋,很新奇,虽然在门口前台很辛苦,再加上今天喉咙痛,但也压制不住我的热情,能为市民们提供服务,让他们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参观展厅,是我们做志愿的每个最真实的愿望。在他们一句句“你好,这个怎么预约。”和我的每一句流利的回答:“这边扫码加关注。”中我感受到了快乐,我被人们所需要,在这次志愿中我学到了很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也会更加努力,成为很多人的大树。

高一(8)班詹骏晖

作为我上高中后的第一次志愿者活动及第一次校外志愿活动,这一次还是十分有意义的。与初中的那些志愿活动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地点范围。初中活动规模小,地点多为校内;而这次的活动则是在校外举行,举办方也由学校变成了青协。开始时是让我们先到4楼站岗,主要可能还是维持一下秩序,之后还要到1楼去做展品讲解。4楼的工作可能比较无聊,毕竟大部分时间都是站着。看到有小孩子乱跑的会稍微提醒一下,不过一般是家长在的家长在听到后会提醒一下,而家长离小孩远的要多说几次。站岗时有位看起来不太老的老爷爷过来问一副字画上是什么字,但我也没这个能力回答,在回答“不好意思,这个我也不是很清楚后。”那个老人家反而向我介绍起来,这是一个不好意思又觉得有趣的场景。到11点左右,到一楼举行讲解,到时,人还没来齐,于是先在一楼进行秩序维护,其中有一个中年游客向我询问关于其他展厅的信息,于是先他指了路。之后就是展品介绍了,不过由于没能准备好的原因,一开始有些放不开,然后回想一下介绍词就上去了,主要是在游客来时,进行介绍或者陪他们聊一下。总之这次活动我觉得还算顺利,但下次有类似的活动,个人要做好更加充足的准备,还有壮一下胆。

高一(31)班赖奕霖

第一次做志愿,感觉收获蛮大的。个人感觉我的工作做的还ok,除了讲解,确实没有准备好。然后打印出来的资料也没派上用场,遇到游客只能即兴发挥,把我知道的一些关于古董的知识用最接地气的语言讲给游客,所以讲的也不多。秩序维护就很轻松了,游客们的素质都比较高,没有人开闪光灯也没什么人大声喧哗,带孩子的游客管的住孩子,当然也有几个比较调皮的孩子,不过还没等我去提醒,他们的父母都去提醒过了。大门口就稍微累一丢丢。因为好多游客找我问怎么预约,还好我提前熟悉了一下预约流程,不然多少会有损惠中形象。总的来说还是很顺利的。也感觉很有意义,为社会作出了一点贡献。以后有志愿活动我都会积极参加。

高一(24)班邵梦娟

10月3日惠州中学志愿服务活动感想:今天,我人生中的第一次做志愿服务,这种感觉总让我记忆犹新。以前,我总认为志愿服务离我很遥远 ,更别说是我给别人做志愿了。但做过了才知道原来做志愿是一件如此快乐的一件事,我很享受自己被围着的感觉,那时我才明白自己原来也被需要着。而不是一个碌碌无为,可有可无的人。更奇妙的是 不断有人轻拍你的肩膀“诶,你好!能帮我拍张照吗?”我只能暗自里发笑。

高一(27)班王语萱

今天的活动让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志愿者,在我帮助他人得到的喜悦感与充实感。那是很多美好的东西都无法比拟,去换来的东西。感受到了一个人精神层面的丰富,和不求回报,那种远离世俗形态的那种充实感

更是坚定了想为青协一直做下去的心,更坚定不移的想去成为不求回报的那种人格。很喜欢今天的活动,希望自己在未来也可以这样用自己的想法带领大家一起做有意义的事情

活动总结

一、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了解清楚博物馆具体的展厅安排,岗位人员流动混乱,有出现一个展厅四五个志愿者和一个展厅只有一个志愿者的情况;

(二)志愿者在场馆内,楼层内瞎溜达不清楚自己的岗位和工作内容;

(三)在展厅内进行秩序维护的志愿者只是单纯地站在一个地方,没有多处走动;

(四)活动中志愿者缺乏礼貌意识,对待长辈没有用敬语;

(五)对博物馆内地区不熟悉,对展厅内的文物和历史内容不熟悉;

(六)秘书部录用志愿者时出现人员纰漏,导致有外校的志愿者加入本校的志愿活动中;

(七)没有为没带口罩的游客准备充足的口罩;

(八)志愿者没有提前熟悉讲解内容,在游客面前讲话结巴腼腆;

(九)志愿者之间缺乏交流;

(十)签到和签退都出现漏签的情况;

(十一)组织内没有给明确的维护秩序的标准,导致在保持管内安静和卫生方面做的不是很好,志愿者不知道游客的行为是对与否,就无法正确对游客违反管内规则的行为进行提醒,也会同时给其他游客带来不愉快的观馆体验;

(十二)活动没有明确的休息时间。

二、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在活动开始前应询问清楚活动具体内容,更好地安排志愿者工作岗位和工作内容;

(二)加强志愿者培训,志愿者说话音量,对待长辈的说话方式和态度有待提高;

(三)志愿者应提前了解清楚有关志愿活动的信息,在活动中发现自己有不了解的可利用休息时间,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去了解;

(四)注意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发生的变数;

(五)秘书部在录用志愿者时,需核对报名参加志愿活动的志愿者名单;

(六)在志愿活动前准备好活动中可能需要用到的物资;

(七)在每个人到达指定位置前统一签到,确保每个人都签到以后再开始。志愿结束后统一签退,确保每个人都签退后再离场;

(八)合理安排志愿者岗位,尽量减少工作中的岗位变动。

三、可发扬的优点

(一)志愿者准时到达活动地点;

第4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据表明,中国流失文物多达164万件,被世界47家博物馆收藏。大英博物馆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一个博物馆,其收藏中国文物的历史可追溯到1753年建馆时期,目前收藏的中国文物多达2万3千件,长期陈列的约有2000件。该馆收藏的中国文物囊括了中国整个艺术类别,跨越了整个中国历史,包括刻本、书画、玉器、青铜器、陶器、饰品。我参观完中国厅后,知道该馆的介绍并非妄言。远古时期的石器,6000多年前半坡村红陶碗及尖足罐,新石器时代的玉琮、玉斧,商周时期的青铜尊、鼎,秦汉时期的铜镜、陶器、漆器、铁剑,六朝时代的金铜佛,隋代白色大理石佛像,唐代三彩瓷器,宋、元、明、清各代的瓷器和各种金玉制品,甲骨文、竹简、刻本古书和地图、铜币、丝绸、刺绣、书画、景泰蓝、漆器、竹编等等。数量之庞大,品类之齐全,骇人听闻!这陈列的众多中国国宝,实际上是一部中国的屈辱史,评论却只有一句话:

落后就要挨打!

我不禁开始思考,怎样才能防止落后,永葆先进。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英国既然能长期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而不倒,一定有先进的地方值得我们借鉴。

英国人的创新意识和前瞻意识,是英国等欧美发达国家长期以来立于不败之地、得以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其中包括工业技术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处于产业链的前端、制订产业标准等,使得世界各国接受他所提出的观念、理论和标准等思维方式、意识形态,并按照他创设的生产方式、经营模式、金融体系、产业标准等进行生产、经营、管理,从而促进其经济发展,同时掌控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

那英国人的创新意识和前瞻意识,又是从何而来的呢?自然是通过教育。英国的教育具有较鲜明的素质培养专业化,学习兴趣化,学习渠道多样化等特点。具体是以下几个方面;

英国教育的特点:

1.教育体制是专才教育,学生按兴趣学习,可投入更多精力在感兴趣科目上,发挥自己的特长。

2.不提倡让学生背书,注重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注重学生掌握分析思维能力。

3.让学生多关心时事,多看新闻。通过实践,发掘个人的潜能。

4.考试多是问答题,要求写出鲜明的观点,通过自己的积累和思辩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要求学生知识面广,会答分析论述题。

5.鼓励学生挑战权威,更注重思考和独创精神。

6.注重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7.注重交流能力的培养。课堂上,学生可自由的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在交流中逐渐培养起独立思考的能力。

8.课堂上更注重启发学生提问,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9.更注重群体的合作(TEAMWORK),一起作项目,培养协作的精神。

不同的教育方法培养不同素质的学生,而通过这样的方法又能培培养这样的学生呢?

英国的学生具有以下特点:

1.英国学生独立能力强。在独立学习方面,英国学生要高于我国学生。英国的每个中学生都能够去图书馆查阅文献,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来完成一个比较正规的Project。Project的汉语意思是“计划”、“设计”、“规化”。实际上类似我国的“科研论文”。英国中学生的Project完全从学生的兴趣和社会实际出发,题材极为广泛。从理化生实验、数学建模到英国的历史、地理;从环境保护到关爱生命;从反恐到世界和平;从政治到经济……,应有尽有。有些Project有理有据,不亚于我国大学生的毕业论文。

英国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也强于我国学生。不分担家务劳动的学生很少见,他们从小就帮助父母擦汽车、剪草坪。小学生打工的也很多,送报纸是最常见的了,钱虽然挣得不是很多,却拥有了面对社会、独立处理问题的机会。到了假期,加油站、快餐店、超市,到处都有中学生在忙着干活。一个假期下来,不但能挣几百英镑,更重要的是他们变得自信、老练。

2.英国学生的团队意识强。在英国,人们普遍推崇Teamspirit——团队精神。团队精神是指一个人与大家协同工作的能力或态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合作能力。英国学校历来都很重视对学生进行“团队精神”教育,在公共场所或集体活动中,个人必须服从大家。如果哪个学生为了自己出风头而连累了大家,他就会被一致斥为“没有团队精神”。

3.英国学生的身体素质好。体育不但是英国中学的重要课程,而且每天下午四点钟开始,大部分学生又都出现在运动场上。大量的体育锻炼,加上合理的充足营养,使英国学生大都身强力壮、精力充沛。那种肌肉发达、动作灵活的运动员型学生到处可见。就连女生对体育也十分热衷。体育好、学习好的学生才备受同学们的推崇。

4.英国学生的探究精神强。英国学生做事十分开放,敢想敢干,不受条条框框的束缚,他们认为“只要不被禁止,就可以做”。所以,成功的机会也相对较多。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他们不迷信课本、不迷信权威,也不像我国学生那么关注问题的答案、关注他人的看法。对问题不但有自己的见解,而且特别注重科学论证。注重在探究中寻找答案。

我们在来对比看看我国教育方法是怎样一种情况:

中国教育现状:

1.均衡发展的要求,学生学习的精力被分散。

2.注重书本的知识的掌握。

3.考试大多是选择和填空,培养的学生知识局限在书本里面。

4.中国学生死记硬背的训练不能培养思维能力。

5.学生死读书,没独立见解,不关心书本外的知识。

6.大学老师更注重是基础知识的灌输,注重的是学生对经典的掌握,而并不注重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7.让学生注重吸收老师传授的知识。

8.缺乏课堂团队的讨论。

这样的思维差异,在两国的教育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教育。我国早在4000年前就有了“序”、“校”,易经的第四卦也说“匪我求蒙童,蒙童求我”,到孔子创办私塾,逐渐形成了世界上完全脱离宗教的教育。教育的目标是考取状元,所以以人文、继承为主,教育的成就是有了孔子思想、文学经典、四大发明等等。而英国在中世纪才开始有了教会学校,1833年政府设立公立学校,1880年就实行5-10岁的义务教育。教育的功利性、目的性不强,崇尚的是科学、创新,结果出现了蒸汽机、诺贝尔奖得主。

即使到今天,两国在同样面临社会发展要求的情况下,都进行了教育的改革,但两国教育还是存在较大的差异。

我国教育改革注重教育的自主性、个性化和社会化,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实行必修、选修和实践的学分制,以学业成绩、成长记录来评价学生,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动手操作能力。教学的体系遵循教科书,循序渐进,学生在练习中理解,教学的方式是大班授课,有严格的教学次序,学生学习很辛苦,有大量的习题、试卷。我们的学生从6岁到18岁12年的学习,一路过关斩将,参加全国统一高考。高考成绩作为唯一依据,最终决定了学生今后的一生发展。

英国虽比不上美国开放,但也是一个比较注重自由的西方国家,思想也较开放,所以英国在教育方面,比较强调学生的个性自由发展。希望平日的学习能使学生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

而中国是一个比较古老的国家,受东方传统思想的影响,中国则更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学生在各学术方面都要扎实基础。

在英国学生如果在数学或语文方面没有特长或者不行,但只要他们在体育、音乐、美术或组织才能方面有一技之长,他们照样可以当状元!但在中国是行不通的,虽然中国也出过像韩寒等一批有着严重偏科现象,可也算取得社会认可的人,但毕竟这也只不过是个别。

其实这也和中国的国情有关,中国人口众多。人才之间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只要在一方面稍有不如别人,很容易就被社会淘汰,所以中国学生为了能够应付将来必定面对的激烈竞争,他们必须逼着自己全面发展,而这也是无法避免的。

英国的“自由发展”固然要它的好处,但有时由于过分强调学生独立个性的发展,学生可能会向两极发展。一部分的学生自控能力较好,他们积极向上,自觉学习,往好的方向发展,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实际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和提高。而另一部分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也可能往坏的方向发展,他们在学校我行我素,不服从校方和老师的管教。而在管教森严的中国很少会出现这种学生。

中国教育制度主要强调学生要听话,不能有自己太多的主意和观点,一切以老师为上。大多的中国教师则只要求学生掌握书本上的知识就行。而英国则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带入自己的想法,深入思考。

一个则过多的死记硬背,虽有良好的理论基础,但缺乏创新意识;一个则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只有部分会在学术研究上有所突破,但这部分有所突破的往往成为众人瞩目的科学家或发明家;一个像书呆子;一个则过多的放任自由。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青年学生能拿世界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冠军,却很少出征惊世界的科学家;英国则能出一、两个杰出人才,而在青少年环节不如中国同年龄或比之更小的学生。

其实两国的教育机制各有所长,问题在于如何取长补短。若中国能吸取西方教育的优点,对现有的教育体制做出适当的改善,那对于中国的教育来说将是个重大飞跃!

关于如何取长补短,以推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我以下几方面构想:

1、提高教师素质,优化教师队伍。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发展,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合理配置教师队伍和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时展的需要,也是教育发展的需要。唐代大诗人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样的师者在两千多年的教育中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向前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当历史的车轮驶向二十一世纪,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思维方式都在发生变化的时候;当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球变得狭小的时候,教师的这种“传道、授业、解惑”的功能就远远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必须进行调整。因此,加快教师结构调整是当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必须按照变化了的形势培养造就一支叫得响、有活力,师范化、专业化,高学历、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形成赶、学、超、传、帮、带的教育新风尚,形成老、中、青结合,男女搭配、学科设置合理、人员适中的教师队伍格局。同时,在稳定教师队伍的前提下,要促进教师队伍合理流动,在流动中达到和谐统一,在统一中实现教师结构的合理优化。

2、改进学校结构,整合教育资源。在计划经济时代,人们对教育发展的前瞻性认识不足,盲目发展,追求小而全、少而精的办学模式,形成村村办学的热潮,致使教育资源分散摆布,设点过多,教师的智力资源和学校的物力资源浪费严重,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育的向前发展,必须进行教育布局的调整。进行农村教育布局的调整,单位数量的学生所承担的教育成本相应减少,也就减少了农民承担的教育成本,减轻了农民的负担,相应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进行农村教育布局调整,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教育资源共享。进行农村教育布局调整,有利于政府对教育资源的统筹规划,合理有效地解决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问题,使学校建设得到长足发展。进行农村教育布局调整,有利于增强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教育质量,学校规模的扩大,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和特长发展空间,有利于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农村学生的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第5篇

一、新媒体概述

新媒体顾名思义是指新的媒体形态,它以新技术体系为支撑,如数字电视、互联网、手机网站、手机短信、数字报纸、数字电影、数字杂志、触摸媒体等等。与传统意义上的广播、杂志、报纸、电视四大媒体相对应,新媒体被成为“第五媒体”。当然,仅仅基于这种认识并不充分。新媒体的概念应紧紧扣住“新”字,体现出其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上世纪,互联网就是新媒体,本世纪初,手机短信也成为新媒体,5年前的社交网站,3年前的微信、微博,等等。由此可见,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新媒体技术的进步异常明显,其形式越来越多,发展周期越来越短,媒介和平台也逐步改变,不断拓展着空间局限和相对界限,为社会公众提供着越来越快捷、方便的应用服务。当前,社会公众普遍应用的新媒体一般是在社交网站、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发展而来的新兴媒体,是通过移动通讯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的相互结合,并利用移动互联网、互联网等平台连接移动终端,进而实现信息传播交流互通的媒体形态。APP推送、网站、微信、微博、移动导览、二维码识别等是博物馆在社会文化服务中最常应用的形式。

就新媒体自身特点而言,其主要特点为移动化、网络化和数字化,网络化是基础,数字化是前提,移动化是体现。移动化是一种更高层次的传播方式,其改变了互联网固定地点的上网模式,移动互联网将推动推上了更高的平台,人们可以随时上网发送信息接收信息,每个移动终端既可以是信息者也可以是信息接受者,用户在博物馆游览时,可以借助移动互联网随时搜集与游览内容相关的外延知识,使得博物馆与公众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网络化是新媒体传播的方式,借助互联网,人们集中在网络世界,并通过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知识点,在网络上形成自己的生活方式,满足自己的需求。对博物馆来说可以通过网络建立与用户的联系,建立人与人、博物馆与人、博物馆与博物馆的新型联系,打破空间的阻碍数字化作为一种全新的交流语言,其包含了海量数据的收集和检索,通过数字化方式博物馆可以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海量资源加以转换,形成不同的数据库相互关联影响。

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包含了主动性、及时性、互动性的特点,其中主动性直接改变了博物馆的社会服务方式,借助互联网进行主动传播为社会大众提供社会服务。而及时性可以保证信息的快速送达,博物馆可以通过互联网及时向社会大众宣传博物馆的最新动态,吸引社会大众的注意力。互动性是指博无辜干与受众之间的互动联系,受众可以通过互联网与博物馆进行互动,发表自己对博物馆的看法和意见,而博物馆也可以通过网络随时与受众沟通,以不断完善自己的服务。

二、新媒体在博物馆社会服务中的应用发展

上世纪末期,图文信息通过第一代互联网数字化技术被转化为了数字,第一次实现了网络化,当前的社会服务网络的应用将人际关系数字化,实现了第二次的数字革命,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给博物馆的社会服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前景和更加巨大的推动力。博物馆的相关工作人员一直密切关注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应用,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微信微博的发展应用,很多博物馆对其表现出了普遍的兴趣和相当的重视,很多博物馆尝试推出了微信微博服务平台,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和实践经验。

博物馆最早对新媒体应用的尝试形式是网站网页,发展了第一批的博物馆爱好者。北京历代帝王庙博物馆通过数字网站的建立,利用网站和网页宣传博物馆的活动和陈列展览信息,取得了不错的社会服务效果。微博的出现再一次推动了博物馆对新媒体的应用,从时间上来看,国家博物馆与2010年4月26日正式开通新浪官方微博;故宫博物院也在2011年1月1日开通了腾讯官方微博;我们北京历代帝王庙博物馆也于2012年7月18日开通了新浪官方微博,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大量关注,形成了一批比较忠实的粉丝,取得了不错的宣传效果。

微信是另一种新媒体的应用形式,它于2011年由我国腾讯公司推出,出现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拥有超过1个亿的用户,截止到2014年初就有6亿多的用户在使用微信,仅每天活动的用户就超过1亿,由此可见微信的应用价值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很多的博物馆也适时的开通了官方微信平台,通过微信平台与社会受众互动交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以山东博物馆为例,其开通官方微信2个月的时间,就有超过1万人的粉丝了。

由此可见,新媒体的关注度大,信息传播速度快,具有非常明显的社会服务效果,同时也为博物馆相关人员制造了新的研究课题,他们对当前如何利用新媒体更快、更好的进行社会服务进行了普遍的讨论和思考。粉丝们通过新媒体,不仅希望了解博物馆的展览信息和博物馆本身,还渴望获得更多的博物馆社会服务内容。因此,对于博物馆人员来讲,应通过对新媒体手段的充分利用,为社会大众提供更快、更好的功能服务。

三、新媒体在博物馆社会服务中的实践创新

随着新媒体应用的不断发展,博物馆应用新媒体技术进行社会服务工作不断改进和创新,为博物馆给社会大众提供更好的服务提供了良好的路径平台。服务对象是博物馆进行社会服务工作的重点,如何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如何使他们更多、更快的了解博物馆,新媒体的应用给社会公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方式,使许多博物馆的社会服务愿望和理念成为现实,具有重要的媒介用途。

3.1与公众互动,倾听社会大众的声音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及新媒体应用平台的不断出世,博物馆越来越多的通过利用新媒体与社会大众进行互动交流。通过开通博物馆官方微博,博物馆能够快速直接的接收社会大众对自己的建议和意见,如参观国家博物馆的一位微博用户发现博物馆的“出口标示”错误,该微博用户通过个人微博对其进行了批评指正,并贴出了照片,通过广大网友的转发,该微博内容迅速反馈至国家博物馆官方微博上,相关工作人员立即向广大网友道歉并进行了改正,避免了不良后果的发生,挽回了自身负面形象。博物馆通过微博互动交流,可以有效获得参观者的相关反馈信息,聆听观众的参观感受和建议,适时对相关活动和展览进行相关调整,提升服务方式和手段,强化博物馆社会形象的塑造。

3.2向社会大众信息和推介宣传

博物馆的活动、展览都需要向社会大众进行宣传,馆藏品、文物、历史知识也能够利用新媒体进行宣传,应用新媒体制作的虚拟展厅更是可以使社会受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我们历代帝王庙博物馆通过自身的微博不断更新着对外信息的,如通过微博进行各种讲座安排的通知与宣传等;国外早在5年前就有博物馆通过在馆内展品位置设置通讯识别标签,使参观者可以通过手机识别进行相关展品信息了解的,并可以存储、浏览和转发相关展品照片和信息。

3.3在参观中发挥移动终端的导览作用

作为参观者,到博物馆参观接受相关藏品、文物信息,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对相关物品有着非常详细的了解,很多参观者无法了解、获取许多文物的文化价值和时代信息,微信、微博的等新媒体的应用,通过微信、微博的导览不但能够满足少数参观者的个性化需求,更重要的是能够满足绝大部分参观者的信息需求。如,国家博物馆推出的“手机任我行”移动终端导览,集文物讲解、参观导览和票务预约于一体,包括文字、音响、图片等多种资料,参观者可以通过操作移动客户端,及时、快捷、方便、轻松的获得各种导览解说,这不仅让参观者获得更多的、更全面的相关信息,还能让他们获得更多的参观乐趣。

3.4建立博物馆分众社区互动联系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其已经逐渐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基于移动终端的地理位置和标签,随时搜索自己身边与自己有共同爱好的人,建立一个兴趣社区。而博物馆作为社会大众关注的对象,可以将不同兴趣爱好的用户组合在一起,形成多个分众群体,人们可以在群内发表自己对博物馆未来发展的意见,并将游览博物馆的心情与众人一起分享讨论,达到增长知识、愉悦身心的目的。比如,北京历代帝王庙博物馆就可以借助微博和微信等建立一个与博物馆相关的分众社区,让博物馆成为人们的关注者,与此同时成为游览者讨论的参与者,了解人们关注的社会焦点,并积极改进工作,设置社会大众喜爱的游览活动。

3.5开展博物馆在线交流讨论活动

为了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博物馆应该从以物为主转变为以人为主,将博物馆内部的工作重点放在以人为本,为人服务上,更多的听取社会大众的声音。博物馆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吸引社会大众的眼球,引发人们的讨论,推广和宣传博物馆的各类展览活动,提高博物馆的社会服务价值。比如,博物馆可以通过在线调查、在线评选等活动让社会大众自由发表对博物馆展览内容的意见和看法,并针对观众的意见积极的改进博物馆内部相关活动,让博物馆内的各项服务更加完善。

3.6借助游戏娱乐延伸博物馆的服务功能

对博物馆内文化内涵的介绍,一般人都会在不断接受的状态下逐渐感觉乏味,虽然手机导航服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给予游览者更多自由的选择,但是其依然不能让博物馆充分发挥其社会服务功能,而只有通过不断调动游览者的游览兴趣,吸引游览者的眼球,才能让人们愉快的接受所有的博物馆知识,吸引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为此,北京历代帝王庙博物馆可以在馆内开发设置一些虚拟的互动游戏,比如,之前在历代帝王的人物展板下方都会配有触屏电脑,浏览者可以自己查看不同帝王名臣的人生事迹和传说,这种展览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博物馆娱乐性,拓展了博物馆的服务功能。

第6篇

1.博物馆功能的发挥和新媒体的发展

博物馆是知识密集型的文化教育机构,对人类及其环境的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进行搜集、整理、保管、研究、展出为一体,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具有现代风格的社会公共文化机构。

21世纪的科技发展与社会变革极为迅速,博物馆必须灵活应变。博物馆对人类具有重要意义。博物馆从业人员需要进一步关注博物馆的推广普及和观众参与等方面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博物馆使命、宗旨和任务的定义。近年来,我国博物馆根据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调整博物馆的功能和定位,不再只局限于物的收藏、维护和展示,而是强调与社会环境及地方发展之间的关系,博物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其功能定位发生了很大变化。逐渐从以“物”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经营方向,强调文物本身对人的发展和愉悦作用,如何使文物在展示过程中发挥研究、教育、娱乐等社会功能才是最重要的。博物馆通过运用新科技和推广活动等展示手法,促使观众进一步产生互动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同时,进一步扩大对地方文化的展示,扮演地方文化中心角色。

2.新媒体技术下的博物馆社会教育

以互联网、手机等为代表的新媒体传播手段的兴起,使博物馆的日常运营和观众参观出现了显著变化。

2.1 空间和时间的延长。以往观众参观博物馆,是通过带回一些宣传资料或购买一些参考书籍来延续自身对博物馆的体验。而在新媒体时代,还可以通过微博(展品介绍、信息、有奖互动等)、微信(新闻推送、微信导览等)、网上数字展厅等多种新媒体方式继续与博物馆“亲密接触”,使得博物馆之旅的空间和时间都得到了延长。

2.2 受众层次的丰富。传统的博物馆观众多为一些有组织进行参观的青少年或有着明显求知欲的参观人群,而新媒体使得原先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人群(例如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捷、缺少假期、观众自身健康不佳等)完全无需实地来展馆便可以体验到博物馆的文化魅力。

3.新媒体在博物馆社会教育中运用方式

3.1 博物馆活动信息的、搜集和评价。过去,博物馆信息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博物馆网站来信息,观众只是这些信息的被动接收者。而在新媒体平台上,公众既是信息的接收者,同时也具有主动性,可以与博物馆互动交流,还可以进行讨论。以往博物馆的教育活动一般都是在传统媒体,报纸广播网站进行信息,在新媒体技术条件下,可以选择微博、微信公众号、网站、网络媒体进行低成本高效应的信息。博物馆还可以就各类活在微博微信、网上开展讲解预约、网上观众意见调查等。

3.2 展品、展览的介绍。通过登录博物馆网站或是进入微信导览,就能浏览到展览和藏品。新媒体的技术能还辅助举办展览、讲座及公共教育活动。比如在本人所在单位贵州民族博物馆网站上就可以看到馆藏精美藏品,门户网站是博物馆推介自身文化资源的名片,可以及时权威地博物馆的各类信息,利用门户网站还可以进行如网上预约、问卷调查等互动类活动项目。

4.博物馆在科普宣教中提高运用新媒体需要注意的方面

4.1 很大一部分博物馆人对新媒体概念及本质缺乏必要的认识和了解,存在着“新媒体就是新技术”、“新媒体就是新设备”等诸如此类的认知误区,而忽视了新媒体“随时随地信息交流”的互动和联网本质。 其次,也有一些博物馆人担心,新媒体平台在与公众互动过程中发表的言论会影响博物馆权威、正统形象,且让观众过多地参与难免会产生一些对博物馆不利的质疑和诘难;另外还有一些年龄偏大、习惯于传统博物馆工作方式的人,对体验、接受新媒体还需要一个过程。这些都决定了新媒体在博物馆的应用有很多障碍要去跨越。

4.2 以受众需求关注新媒体发展趋势。目前,博物馆新媒体的运用还处在起步或者初步发展阶段,以微博为例,许多博物馆微博的被关注度还不高,因此,博物馆应该在观众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从公众的视角去审定和提供博物馆的信息。同时,博物馆要致力于关注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时更新手段,不断调整自身以适应用户的使用习惯和特点,并及时调整内部利用新媒体技术运作的?戎胤较颍?使新媒体真正成为博物馆与公众沟通的桥梁。

第7篇

在去年暑假,我游览了山西的晋祠。当当我还没进晋祠里面时,就被晋祠的大门所吸引。大门是高大的红土围墙,右边大门上,镶嵌着汉白玉题刻。大门两边台阶上各有一个惟妙惟肖的石狮子。这两头石狮子还有一种歪头咧嘴似笑非笑的样子。整个大门给了我一种高大·壮观气势非凡·庄严厚重的感觉。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游览山西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参阅。

游览山西心得体会1我在今年的琵琶比赛中得到了金奖和银奖,还学会了一些英语,虽然这些都不算什么,但妈妈还不懂呢!为了奖励我,也为了给我轻松轻松,爸爸妈妈决定带我去山西旅游。

第一站我们选择了大同,闻名中外的悬空寺让我感到格外好奇,为什么是悬空寺啊?原来悬空寺就是造在悬崖上的寺庙。我摸了摸支撑着悬空寺的一根根长木头,咦?怎么会动,还动的很厉害,难道这样还撑得住?妈妈告诉我这只是装饰,真正支撑悬空寺的是深深打入山中的'一根根横梁。我看了看在云朵中的悬空寺,心想:“要想看到悬空寺的庐山真面目还得化点力气呀!”沿着扶梯走了大约一个小时,我终于大饱眼福了。

听导游说来到大同不去云冈石窟就太可惜了。45个石窟,我一个一个看过去,石窟中的佛像都不知站立了多少年,经过了多少风吹雨打,有的已经面目皆非了。我心想:“不知道这些佛像还要在这里站立多少年。”来到一个最大的石窟前,里面有一个很大很大的佛像。你想知道这个佛有多大吗?妈妈告诉我,这个佛像的鼻子就比我还高好多。我猜他一定是45个石窟中最最有权威的人物了。

山西值得我们游览的地方太多了,我们后来又去了五台山,乔家大院和内蒙古大草原,每到一处都能让人留连忘返。

走遍了山西的山山水水,感觉轻松多了,收获也不少,祖国的大好河山真美呀!

游览山西心得体会210月1日是我们祖国母亲的生日。1949年的十月一日,---在天安门城楼上激动的向全世界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为了这一天,无数先辈付出了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与美好生活。想到这些心中不觉一种感激、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同时也为我们祖国的美丽、富强而感到骄傲与自豪。

一大早,迎着习习秋风,爸爸开车拉我们全家(爸爸、妈妈、我、妹妹、爷爷、奶奶和我亲爱的三姨奶)去山西游玩,这次山西之行我们参观了平遥古城,王家大院,晋祠公园等,感想颇多,收获也颇多,这次是我们全家第二次来山西旅游。

我们第一站来到了位于灵石县静升村北端黄土丘上的王家大院。一进院子,我就被她古朴大气、精工雕造,独具匠心的建筑的所吸引。那院落座北面南,居高临下,视野极为开阔。 据介绍王家大院有东大院、西大院、孝义祠三部分,总面积达34450平方米,相当于祁县乔家大院的4倍,王家大院不仅是一组民居建筑群,而且是一座很有特色的建筑艺术博物馆。

在王家大院随处都可以体会艺术的精湛。从屋檐、斗拱、照壁、兽吻到础石、神龛、石鼓、门窗,真是构思奇妙,造型逼真。从绘画、书法、诗文熔于一炉,姿态秀美,真是晋中民居中的一处奇葩。

我们游览完王家大院时夜色已深,回首遥望夜幕中的大院轮廓及那星星点点红灯笼,不禁让我思绪万千:一座古城,一座大院就能让人们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心中怎能不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和骄傲?

游览山西心得体会3走进王家大院,便是走进了晋商的一段辉煌历史。

走进王家大院,便是走进了积淀着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的艺术殿堂。

走进王家大院,便是走进了封建时代中国百姓的家园。

走进王家大院,,便是走进了上个世纪的历史……

王家大院坐落在我的家乡,它地处山西省灵石县城东12公里处的静升镇。面积达到15万平方米,被列入省级文明保护4.5万平方米。王家大院是传承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典范,也是清代居民建筑的抗鼎之作。还有被命为“中国民居艺术馆”、“王氏博物馆”的高家崖、红门堡、孝义祠堂三大建筑群,这些先后建于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面积为31456平方米,共有大小院落55座,房屋1083间。

其中高家崖与红门堡两组建筑物东西对峙,一桥相连。总的特点就是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层楼叠院,错落有致,气势宏伟,再加上匠心独具的砖雕、木雕、石雕装饰典雅,实用而又美观,使得王家大院给人醉心的'愉悦,无限的遐想,心旷神怡的感觉。

高家崖建筑群两主院均为三进式四合院,每院除了有高高在上的祭祖堂和绣楼外,还都有各自的厨院和家属院,并同有书院、花院、长工院、家丁院等。

另一建筑群——红门堡,它的总体布局,隐一个“王”字在内,又符合着龙的造型。它的各庭园间有的富丽堂皇,有的俭朴素净,它同高家崖一样,窑洞房屋结合得当,雕刻技艺十分精美。

王家大院珍藏的古人书画随处可见,这些珍品历经许多年,魅力永存,价值更高了,常常吸引着众多墨客。

王家大院,你是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的艺术殿堂;王家大院,你是封建时代中国百姓的家园;王家大院,你是清代居民建筑的抗鼎之作。我爱你,家乡的王家大院!

游览山西心得体会4今天上午,阳光明媚,太阳把大地照得暖洋洋的,我和爸爸一起去山西博物院参观。

我们乘车沿着滨河西路到了山西博物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倒梯形宏伟建筑,这就是山西博物院。在东门前约一百米处有一个前庭,前庭内侧立着五根石头砌的圆柱,上面雕刻着许多历史人物,前庭中间横着一块大石头,上面写着“山西博物院”五个大字,好一片壮观的景象。

我跑到领票处领了两张门票,便急急忙忙和爸爸一起走了进去。山西博物院共有四层,内设儿童椅和轮椅,真是服务周到。我和爸爸从四层往下转,里面有文明摇篮、山川精英等十二个展厅,每个展厅又分为许多单元。我最喜欢“方圆世界”这个展厅和“晋国霸业”里第一单元——河汾骄子里的“鸟尊”。

方圆世界主要展示从先秦到明清中国币的演化,有商代晚期用的“铜贝”,它和贝壳相像,比较小巧;有春秋、战国以来各种不同的“布”(布就等于现在的钱),它们和釵子相似,上面还刻有不同的花纹图案…… 通过“方圆世界”七个单元的参观,我知道了我们祖先使用的钱的样子以及整个钱的演化过程。

“鸟尊”是晋国霸业里第一单元——河汾骄子里的一样展品,它是西周的,样子是一只鸟,用两只脚和尾巴来撑地,背上有一只小鸟,它是“鸟尊”的盖子,把盖子打开可以放东西。“鸟尊”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

山西博物院可以让你懂得许多道理,知道许多知识,让我的思维开拓,知道了五千年历史的进程和演变。来这里既能学到知识,又能放松心情,真是两全齐美。

游览山西心得体会5山西是产煤大省。2020年8月,我们一家人参观了中国煤炭博物馆。

我们迈过煤炭博物馆的大门,就走进了序厅。映入眼帘的是一张煤炭资源分布图,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煤炭的分布情况。看完了分布图后,我们来到了一根6米高的巨型煤炭浮雕柱的前面,上面有人物、动物、植物,一派快乐和谐的生活景象。

我们一边走一边看,“瞧,这就是煤的生成馆。”我高兴地冲着妈妈说。我们进入了侏罗纪时期的原始森林,这里不仅有恐龙骨架,还有一些动物、植物的化石和它们的标本,旁边还有几只恐龙模型。我兴致勃勃地来到恐龙模型跟前摆好姿势正要拍照留念,突然听到从恐龙模型里传出恐龙的`吼叫声,当时我被吓了一跳,连忙跑到妈妈的身边,回过神后,才明白是音箱发出的声音。

讲解员带着我们来到一扇大门前,给大家每人发了一张面巾纸,面对我们疑惑的眼神,讲解员只是微微一笑,就带我们进屋了。啊!原来我们进入了电影院。几分钟后电影开始了,我们一下子就被电影带到了一万年前的侏罗纪时期。电影是立体影像,一棵树倒了下来,椅子就随之颤动,我被吓得赶紧闭上了眼睛;狂风大作时,风能把我的头发吹得飘了起来;遇到下“雨”时,“雨水”真的洒落在我们的脸上、身上。这时,纸巾就有用了,可以用它来擦拭脸上的水滴。

接下来,我们就要去模拟矿井了。那是我最想看到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我们乘坐矿井电梯,来到模拟矿井的入口处,每人戴上一顶安全帽,帽子的上面有一盏真正的矿灯,当时的我就像一个小矿工。

讲解员把我们带到一辆矿车的旁边,让我们坐进矿车里,我高兴极了,因为长这么大,还从来没坐过矿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