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2 15:04:58
序论:在您撰写德育经验交流材料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一、德育是个什么活儿?
一位德育主任发言说,德育是细活儿,小活儿,长期的活儿,大家很有同感,因为一语道出了德育工作的艰辛,繁杂琐碎,不易出成绩。我想这也是主任们自谦的词吧,其实德育是大活儿,而且是难干的活。说德育大,是因为教育的根本在育,育什么?育德。德行是做人的根本,所以德育是大活儿。说德育难干,是因为德育的隐性、广泛性和迟效性。智育可以用分数来衡量,是显性的,但德育工作做好了,用什么衡量,恐怕不好说,一个学生的品德好往往是隐性的,是模糊的,没法量化。德育又是无所不在,无所不包的,学生一进门就处处是德育,见人问好,不随地扔垃圾,乐于助人......时时是德育,在家里家长的言传身教,在学校老师的榜样......,如此广泛,就不容易把握,你尽心竭力的有意教育会在不知不觉间被那些无意的教育消磨掉。德育是迟效的,立竿见影的事儿有,但少,更多的是在成长过程中一步步显现出来,甚至在成人后才显现出来,也就是说,我们忙了半天,自己也许享受不到成果。其中一位德育主任的统计让人不寒而栗,他算了一笔帐,十年来,从该中学毕业的学生有近百人违法犯罪,其中被判死刑的两个,无期的五个。现在的德育就是多年以后的社会风气,就是多年以后的社会治安,就是中华民族的素质,我们站在这个高度做德育工作了吗?
二、德育是什么?
好几个主任在交流中谈到了关于德育是什么的问题,在此,我想谈谈我的看法。
我认为德育首先是种子,然后才是阳光、空气和水。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同感,人在童年时的所听所见所感如刀刻般深刻,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即使用同等力度去刻,大脑对此事的记忆也不如童年时深刻。所以,德育的首要任务是播种,播下善良的种子,播下感恩的种子,播下责任的种子.....让孩子知道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应当怎么做,让孩子在长大成人后,有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对人生价值的理解,即使迫不得已没有按照原则做也心灵不安,心存畏惧,这是我对德育最朴实的认识。同时,德育也是阳光、空气和水,创造适合种子成长的环境。比如良好的校风,教师的榜样的力量,适时的德育活动,耐心地提醒,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德育处干什么?
交流中我不止一次听到主任们说德育处专门负责个别学生的处置问题,比如打架了,比如上课跟老师顶牛了......如果德育处管这些,那么再配上几个德育专干恐怕也干不过来。德育处应当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个定位,不能总被个别学生和临时问题牵着鼻子走,要有计划,要防患于未然,要做老师的后盾,而不能总是救火,补缺,包办代替。在这里我觉得由于历史的原因,德育工作存在思路提法太笼统与工作随意过乱过细包办代替的问题。
为什么说思路提法太笼统?比如几乎所有的校长老师都在提养成良好习惯的问题,但小学低、中、高年级、初中应当培养哪些习惯,通过什么方式培养,一个习惯的养成大约需要他律提醒多长时间却很少有人思考与研究,使得培养习惯成了一句空话。
为什么说工作随意过乱过细包办代替?比如在课堂上一个学生和老师顶牛,本应当由老师自己解决,德育处却包办代替老师解决,所谓解决其实就是给老师一个面子,给学生一个批评,对师生关系毫无益处。因为这样的事儿太多,致使工作随意性很大,大家还会感觉忙忙碌碌。按照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谁的课堂谁负责,谁的班级谁负责,出了问题必须由老师来处理,或由老师拿出初步处理意见,然后由德育处核实落实即可,这样我们的全员德育的想法才能实现。
四、德育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德育的内容是广博的,小到见面问好,大到爱国主义,都是德育教育的内容,那么我们应以哪些内容为核心呢?笔者以为,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是非观、荣辱观,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哪些是荣,哪些是辱,如果一个孩子在小的时候,这些基本的东西是模糊的,那么他成人后是很可怕的。其次是利他和责任教育。由于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从小以自我为中心,胸中无他人,难与人合作,所以要从小培养孩子利他的精神,所谓道德就是利他,要让利他成为孩子们的一种思维习惯。责任感也是要着力培养的,要从小让孩子单独承担工作任务,承担应当承担的责任,培养责任意识。最后就是理想和信念。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活着就失去了目标。在理想的问题上不要提得过高,要教育孩子脚踏实地,胸怀理想,要以区间的方式呈现给孩子一个有血有肉的理想,区间的最低点要告诉孩子不能做什么,区间的最高点要让孩子有自己对人生的向往与追求,理想是在人生历程中不断累积的,自己感悟的,大人告诉式的不叫理想,叫灌输,灌输的理想孩子自己没有实现的动力。
我们所有的德育活动,都应当围绕这些主要内容,通过多种形式来开展。应当由学校所由成员达成共识,共同来培育。
五、德育不要和教学打架。
蓝溪中学座落在中国名茶铁观音(乌龙茶)之乡——安溪县南部的官桥镇赤岭村,是一所具有63年历史的侨乡老校。然而,由于我校地处乡村,先天条件不足,办学底子较薄,生源质量较差,出现不少的问题学生,制约了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发展,再加上校园周边环境不甚理想,有待进一步整治净化,种种状况给德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在新问题面前,学校上下一心,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以规范化管理为依托,着力实施创新德育工程,树立大德育观,规范化管理,人性化育人,形成团结向上、共同前进的德育“气候”,终于闯出一条德育工作的新路子,开创了德育工作新局面。
一、抓住两个重点,规范德育过程
(一)立师德、铸师魂
1、精心确立学校每年工作的主题。如:2002年的“理解学生,教在心灵;理解教师,勤学乐学”;2003年的“校风是脸,质量是命”;2004年的“勇者先行,智者先思”;2005年的“竭忠尽智,为校争光”;2006年的“智迎新课改,开辟新天地”、2007年的“精敬于业,乐融于群,务求于卓”、2008年的“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等。以清晰、前卫、向上的办学理念、目标激励全校师生。
2、加强师德建设,开发校本培训。
针对我校师资水平的现状,学校把教师专业成长和师德、师能的提高作为学校工作开展的重点、难点,采取优化管理,强化业务、高位引领的办法,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因为,教师的文化底蕴决定了教学质量的优劣,教师的文化积累决定了教学艺术的高低,教师的文化修养决定了教师的人格水平。
落实“师德承诺制”和“师德一票否决制”,把教师的师德和“评优评先”考核挂钩;通过班主任经验交流、主题班会观摩、新老结对、案例分析、课堂研讨等来提高教师的德育科研能力;编印《蓝溪中学班主任工作手册》,介绍、指导班主任熟悉和落实的工作常规及工作程序,使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更加规范化、系列化、制度化;落实集体备课制度,加强对话、互动和合作;支付每位教职工200元报刊费,促进教师养成读书学习的习惯。
(二)抓规范,促养成
我校大部分学生来自偏远的农村,一些家长文化水平比较低,不善于引导子女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有一些家长常年外出打工,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致使一些同学的言行、举止比较不规范。为此,学校重视抓好德育常规,加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力度,促进学生文明成长。
1、健全常规管理制度,抓好新生入学训练。
建立健全德育工作规章制度,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思想道德素质。重点抓好《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学习养成教育,结合实际制定了《蓝溪中学学生在校一日常规》、《日常行为规范评比细则》、《蓝溪中学学生个人形象要求“六讲六不”》、《蓝溪中学课堂礼仪用语》、《蓝溪中学文明行为暂行规定》。为了让新生更快地融入蓝中和谐的大家庭中,提高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精神,我校特聘请安溪武警中队的官兵对新同学进行针对性的强化训练。
2、落实德育常规检查,构建和谐校园。
我校每天安排值日行政、值日班主任、学生会干部进行全方位的德育常规检查,规范了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促进了学校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的形成,保证了学校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学校的门岗应严格落实学生白天请假除班主任签名还须到政教处盖章后方可出校门的制度和晚自修学生请假除班主任签名还须给当天的值日行政领导签名后方可离校的规定。行政领导深入学生宿舍检查督促,落实生管老师的每天查铺登记制度,完善宿舍长轮流负责值日、评比制度,努力提高学生自治自律和自我管理能力;强化对寄外宿学生的管理力度,建立专门寄外宿的学生档案,政教处、下年段行政、保卫科和各年段长每半个月定期深入寄外宿学生的宿舍进行一次全面细致的大检查,并把检查的情况及时向书记和校长汇报。
3、以年段联席会议为依托,大力健全德育网络。
我校各年段推行“班主任-备课组长”联席会议制度,时间定在每周四教职工大会后,参加对象包括班主任、备课组长以及下年段行政领导。每次会议,班主任、备课组长均要形成书面汇报材料,班主任的汇报材料包括班级学生动态情况、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分析问题的具体原因、提出完善、改进工作的建议等四大方面的内容;通过年段联席会议制度的推行,学校扎实了教育教学的管理过程,动态了解各年段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动态情况,以便学校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贯彻落实、补充完善和提高。
4、抓好卫生心理健康教育
我校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依托心理咨询室的老师、班主任、团委委员等德育工作人员,加强对有心理问题学生的个案分析和研究,形成专门的档案和论文;对于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和问题,学校心理咨询室的老师也根据问题情况的轻重缓急,逐步在《心海导航》小报上给予详细负责任的答复,让全体学生能够在校园里快乐学习,无忧无虑地健康成长,真正起到“心海导航,润物无声”的作用。另外,学校还通过《卫生简报》宣传饮食健康、卫生保健常识。
5、后进生关注专题化
针对学校地处偏僻农村,留守学生较多,多数家长普遍不重视等特点,我校各年段以班级为单位建立起后进生和留守学生的专门档案;行政领导“挂村”、班主任和课任老师“挂生”责任制,通过进村入户家访、座谈、交流等形式,重视关注后进生和留守学生。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学校实行减、缓、免的措施,努力做到使家庭贫困的学生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政教处牵头,以初中部三个年段的正副年段长和具有丰富经验的班主任组建一个后进生课题研究小组,专门就后进生和留守学生的家庭、经济、学习、生活、表现等进行专门的研究。
二、依托德育创新,提高育人实效
在传统的学校德育面临困惑的时候,寻求改革与突破便是一种必然。传统德育弱化,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它寻求的是自始至终由外而内的“内化”。而今天,学校德育的改革与突破,更应该变更思维角度,努力寻求一种由内而外的“内省”,这是一种由人要我学好,到我要学好的主体意识的复归,它寻求的是对道德的人本理解,它可以真正促进人的主体性的发展。
(一)突出自我管理,搭建成长平台
1、完善学生的自治制度。
自我教育是最有效的教育,是学生“心甘情愿”接受的教育,是一种“无痕”的教育。学校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推行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的良性运转竞争机制。我校学生会实行竞聘制,学生干部积极参与学校德育常规教育的策划和管理。我校成立年段学生的自治机构(学习部、纪律督查部、卫生部、文体部等),同时还成立网吧督察队、劝导队,监督、劝导同学远离虚拟世界,集中精神,专心读书;成立就餐文明督导队,帮助维持食堂的就餐秩序;成立交通协管队,协助值日教师在危险路段疏导同学,保证同学的安全往返。通过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养成,促使学校各项常规工作的开展及时、迅速、高效。
2、改革国旗下讲话方式
2003年开始,我校对每周一国旗下讲话的方式进行改革。每学期面向全体学生征集国旗下讲话稿件,根据时政热点、阶段教育重点确定不同的讲话主题,同时,鼓励同学多写大家喜闻乐见的身边人、身边事,表达个人生活感悟,以引起广泛的共鸣。经评选,最后确定15位同学参加国旗下讲话。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思考、口头表达及写作等各方面综合能力;而且拉近演讲者和听众的距离,提高爱国教育、养成教育等方面的实效。
3、发挥榜样学生的作用。
我校每月评选出“学习标兵、诚信之星、礼仪之星、环保使者、安全卫士”等校园明星,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自强、自立、自信的成长意识。
(二)建设校园文化,引领学生成长
校园文化是最深厚的教育力量。近几年来,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要做法如下:
1、建设班级文化
我校重视班级文化建设,激发学生全员全程参与营造班级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自治自律、集体主义精神和动手能力。
(1)征集每日、每周格言。为了培养学生深入生活、主动思考的习惯,增强学生的领悟力、创造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我校自2006年秋起,大力推行“每日、每周格言进班级”的教育活动,鼓励学生原创或摘抄经典格言。每学年由语文组老师评选出30条最佳格言,并计划把经典格言编辑成《凡人哲语》,进行全校交流。
(2)征集班名、班训。我校每个班级向全班同学征集富有个性化、充满励志作用的班名、班训。通过评选,产生了很多比较有特色的班名、班训,如“鹏飞之梦”、“毅无涯”、“梦想6月飞”,“拼一个春夏秋冬,搏一个青春无悔”、“只要这一秒不失望,下一秒就会有希望”等。
2、打造宿舍文化
我校发动各宿舍的同学发挥集体智慧自主确定个性化的舍名、舍训,并以舍名舍训来严格要求自己的学习、生活和日常行为习惯。这些文雅、富含思想或哲理的舍名、舍训,既开阔了眼界,又美化了居室环境,陶冶了情操,同时又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教育,起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效应。这极大展现了我校的宿舍特色文化,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
3、实施感恩教育
近年来,我校持续开展“感恩教育”活动。活动分三个阶段来进行,即走近“感恩”世界,体察“感恩”内涵;走进“感恩”活动,体验“感恩”情境;开掘“感恩”主题,体认“感恩”价值。主要围绕“八个一”来展开活动,即召开了一次“感恩教育”主题班会;组织了一次“感恩教育”主题辩论赛;组织一次“感恩教育”演讲比赛;开展一次“感恩教育”征文比赛;组织一次向老师献真情的“感恩教育”系列活动;组织一次“感知父母恩”系列活动;组织一次“我为同学做一件事”系列活动,开展一次“护蛋”体验教育。我校还邀请“中国北京感恩励志教育讲师团”专职讲师杨华勇老师莅临我校作了感恩教育专题报告。会后,学校对本次报告会进行了及时的总结,并再次布置每位学生完成一封感恩家书,把感恩教育推向一个新的。很多学生纷纷撰写感恩文章到各级刊物投稿,得到了广泛的好评,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反响。特别是在2006年9月份由福建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与全国小记者培训指导中心福建工作站联合举办的福建省未成年人书信征文活动中,经编委会评审后,我校郑碧玲等十一位同学的感恩文章已被选编入《感恩教育优秀作品选》一书中。我校将把感恩教育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让感恩永远成为我校广大师生心灵的彩虹桥,在中学生健康人格培养方面发挥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
4、“扬精卫精神,储诚信人生”主题教育。
精卫填海是坚毅不拔、奋斗不止、锲而不舍、不懈追求的精神的体现,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确实需要这种精神。我校以“扬精卫精神,储诚信人生”为主题开展一系列德育教育活动,通过征文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讲故事等活动,对同学进行精卫精神渗透教育。
5、打造关爱女孩特色文化
我校近几年为女生开辟广阔的活动天地,提供了一个展示女生活力和风采的舞台。
①学生会设立女生部,积极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如主持人的培训、健美班、女记者的培训、榜样女星的评选等活动,提高女生素质,努力成才。学校心理咨询室,开设“女生服务热线”,热情为女生解决思想、学习、生活中的心理难题。
②“二女户”女生一律实行免费注册入学,拨出专项资金资助贫困女生完成学业;对于“二女户”女生的学习、生活,学校采取行政领导、党员、团委、班主任、科任老师挂钩帮扶和全程跟踪管理的制度。
“墙内开花墙外香”,国内外许多单位和媒体纷纷到我校参观学习采访。国家计生委张维庆主任、赵白鸽副主任、副省长汪毅夫、市长朱明等各级领导莅校指导并给予高度肯定,《纽约时报》、美国ABC广播公司、美国之音、法国电视台、新加坡《联合早报》、中央电视台、《南方周末报》等中外媒体纷纷到校参观采访。
2005年8月我校被评为泉州市”关爱女孩“行动试点工作先进单位。泉州市教育局、计生委联合下文,在全市中小学中推广我校经验。
6、举办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
我校每年举办一届校园科技文化艺术体育节读书节,开展了化学晚会、数学晚会、专题讲座、演讲比赛、古诗文朗诵比赛、辩论赛、主题征文、小发明评比、艺术表演等一系列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施展才华、锻炼自我的舞台,营造文明和谐的校园人文环境。
7、办好文学社,营造校园文学氛围
我校高度重视《蓝溪》文学社工作的开展,把它和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激发同学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文学新苗,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提高了他们的素质。多年来,《蓝溪》文学社在我校的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过程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形成了蓝溪中学自己的办学特色。《蓝溪》文学社近年获得了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大赛创作基地、十佳组织奖等沉甸甸的荣誉。
(三)创新评价机制,践行人文关怀
1、推行班主任量化考评制度。为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我校特制订了《蓝溪中学班主任工作目标量化管理及考评细则》,实现了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并把班主任所得的量化分作为以后评优评先、任用的重要依据,进一步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常规管理。
2、操行评语改革。操行评语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但长期以来常常被班主任忽视。老生常谈的话语,千人一面的格式,使学生的操行评语缺乏针对性和艺术性,缺乏新意,失去了应有的作用。为此,我校开展操行评语“三心”教育,即要求各位班主任要用“细心、耐心、爱心”来写操行评语,不仅要学生和家长满意,还要能充分发挥评语的明理、激情和导行的功能,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3、注重学生过程性激励。根据农村学生视野狭窄,自信心不足的特点,学校高度重视每位学生的个性激励,对学生的评价不搞一刀切,只要学生的某个方面有闪光点,就及时给予肯定、表扬和奖励。
播种良好习惯 收获健康人生
由于我校所处邮政路南端,与县政府有一路之隔。虽然近年来的生源各项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但大部分学生的道德素养和行为养成仍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我校的住宿生、留守学生和外来务工子女较多,学生思想状况复杂,这给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尤其是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至2010年xx县县政府开始创建德孝之城,这一活动的开展给我校带来了生机。我校领导班子本着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确立了立足学生成人成才的需求,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渗透中华传统教育中的“仁、义、礼、智、信”的内容,加强学生“心、知、言、行”等各方面的自身修养。
一、创设良好的校园氛围,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熏陶育人。
优雅的校园环境是提供舒适的育人净土,为让学生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学校对校园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进行全新构思,全新打造出校园环境的整体美、艺术美和文化美,让学生在自然、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中体味人与自然的关系,感悟传统文化的真谛。
1、利用校园自然环境进行“仁义礼智信”教育
陶行知先生说过:“学校生活是社会生活的起点。远处着眼,近处着手,改造社会环境要从改造学校环境做起” 。因此,校园环境建设,应该利用一切自然、人文景观,营造德育和审美教育的氛围,体现一定的文化品位,使学生感到学校就是自己的家,从而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当你步入实验学校时,首先映入你的眼帘是,教学楼和学生公寓楼上镶嵌着的:“教师发展的沃土,学生成长的乐园”愿景及“今天我以实验为荣,明天实验以我为荣”、“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金字标语,让你真正的感受到和谐的气氛;教学楼前的孔子塑像,及在塑像的东南方向的墙壁上展示着的“仁义礼智信”的字画,在字画的前方,绿树成荫的地方若隐若现的让你看到了“仁爱、忠义、礼和、睿智、诚信”的大理石刻字,更让你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气息,那红红的“践行修身齐家,爱校敬业的实验精神”几个大字是实验学校全体师生践行中华传统美德的体现。
2、利用学校文化环境进行“仁义礼智信”教育
(1)、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
让学校的每一处走廊、每一处楼道、每一处大厅都成为展示儒家思想精髓、国学精粹、教育感言、人生感悟的天地,让墙壁成为与学生心灵对话的窗口。
学校利用墙面、走廊、楼梯等空间,布置一些“仁义礼智信”教育的名言警句和好故事推介、中英文名言对照、字画等,精心设计富有层次的楼道、走廊文化,使走廊、楼道具有了潜在的教育功能,使走廊、楼道“动”起来,“活”起来,让学生随时都能触摸到祖国经典,感受祖国经典的博大精深。走廊文化建设方面突出“仁义礼智信”教育的精髓。每一层走廊文化,都突出一个主题,第一层是仁爱;第二层是忠义;第三层是礼和;第四层是睿智;第五层是诚信。楼道文化的建设使整个校园努力呈现环境优美、文化内涵丰富的氛围。
(2)、让校风、班风打造团队精神
在每个班级前门的左面墙面上都有一个展示班级文化的展示板,版面里有班主任寄语和班风。通过班集体的班风创建注重了“仁义礼智信”的教育,通过强化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爱学校、爱师长、爱他人等优良品质;协调了生生关系、师生关系,让学生在优美的环境中学会自主、学会合作、学会探究,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其次,充分利用学校的文化长廊(2、3、4楼西侧的展示板)、黑板报、手抄报、征文、读后感等大力宣传中华传统美德,让中华传统美德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3、利用学校人文环境进行“仁义礼智信”教育
在教育教学时,学校要求教师要以“吾日三省吾身”的态度时刻反省自己的言行举止,[莲 山 课~件 ]要把中华传统美德在日常的言行中体现出来,要深入学习和钻研教育教学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和学识基础,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真正受到启发。所谓:“欲明人者先自明,欲正人者先正己”就是这个道理,这也是我校班主任实施“仁义礼智信”教育的有效渠道之一。
其次,为了把养成教育延续到校外,让学生在回到家时不会“原形毕露”,我校经常给学生布置“亲情”作业,就是让孩子回家给父母洗脚、给父母做一道菜、当一天家中主人、给父母一声问候。把所做的事情用文字呈现出来,在班会上交流。我校在广大家长的支持下,还成立了“家长委员会”, 并定期召开家长会,让家长们也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的管理工作中来,真正做到“三位一体”,齐抓共管,把学生的各种不良习惯扼杀在萌芽中。
同时,学校青年志愿者定期到南山福顺敬老院服务老人,给老人洗脚、收拾房间、打扫卫生、给老人表演小节目等,培养了学生的尊老爱幼传统美德。
正是在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的引导下,学校的教师拥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学生有理想和抱负,勤奋攻读,立志成才,养之有素的行为:形成了上下楼梯靠右行、见了老师要问好、见到垃圾随手捡起的良好文明习惯。这就是实验学校精神文化在师生心中积淀的结果。
4、利用学校文化活动进行“仁义礼智信”教育
为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学校在每个学年的西侧都设立了宣传展示板,展示板中有学生的书法作品、手抄报作品、征文作品,让学生有展示的机会,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校每周升旗仪式上感恩、爱国教育,使学生自发产生强烈的热爱母校和感恩社会的情感,从而产生凝聚力,形成校园精神。我校还对学生进行了以《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行为规范》主题的养成教育 及知识竞赛活动,从学生的语言、行为、学习、生活等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在校园内营造了文明礼貌、积极向上的氛围。还开展了以文明礼仪为内容的“文明礼仪之星”“校园诚信之星”“学习之星”评比活动 。2012年5月份我校特邀请中国感恩励志教育报告团到我校进行“感恩励志”演讲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全校师生及学生家长都能积极踊跃的参加,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懂得了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学、感恩社会。9月份我校又邀请国学大师王竑锜老师到我校进行“弘扬传统文化---做有道德的人”教育的演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立足校本,建立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机制,启智净魂。
为了使“仁义礼智信”的传统文化教育有效地在教育教学中渗透,本着科学的态度有选择的进行“仁义礼智信”的教育,使“仁义礼智信”的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形成积极的审美情趣和完美的心理品质,达到学生完善自我、实现自我的目的。学校在校本课程上加大力度,以新课程中的“以德为本”的目标为基点,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性格特点因人施教。
1、以校本阵地开发,寓养成教育阵地化。
根据传统文化的“仁、义、礼、智、信”的内容精髓,校长组织领导、老师编写适合本校学生的校本教材《青春·成长》一书,此书分为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三册。这三部校本教材,把传统的文化融入到细微教育中,书内体现了守纪、交友、自尊、责任、尊老、礼让、诚实、珍爱生命等内容教育。同时,为提升学生素养,学校又编写了《经典诵读》校本教材,让学生在诵读《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选段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校本课程中,学校安排专人教师任教,生动活泼的课堂上让学生感受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
2、以学科渗透建设,促养成教育经常化。
一堂好课的标准不只是教师教得多么精彩、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而必须从多元化的角度、从全面素质培养的角度来进行评判。因此,课堂上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应包含“仁义礼智信”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教师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在课堂上对学生要多激励、多表扬,少批评、少否定。教师用自己的心去学生的心、与学生进行生命间的交流,树立学生美好品德,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如:我校的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自我保护的技能以及意志品质锻炼;音乐教师在课堂中启发学生学会感恩、学会人际间的相互支持与鼓励;综合实践教师不仅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相互配合的能力,而且让学生在制作作品中学会感恩生活、感恩父母、感恩母校、在物品的准备和整理中养成爱整洁和有条理的好习惯,这都蕴涵这中华传统美德的精髓。在课堂中教师巧妙地使“仁义礼智信”教育在“润物细无声”中悄然渗透。
3、以国学经典熏陶,促养成教育系列化。
孔子的“仁、义、礼、智、信”思想,儒家文化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知义明耻”、“和为贵”的思想等等,这些都是“国学”精粹,是全人类弥足珍贵的精神遗产。开展“国学教育”,目的在于在全校兴起“继承民族文化精品,发扬民族优良传统”的良好风尚,把“国学教育”作为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深入持久地开展。国学经典实施内容包括:国学经典天天读(每天早7:20-7;30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国学经典天天练(利用每天中午12;10-12:30时间段进行国学经典练习写字活动),国乐经典天天听(每天中午12;10-12:30时间播放国学经典音乐边听边写)太极武术天天操(利用大课间操时间进行太极武术天天操活动)。
每当清晨你步入教学楼内时,你就会听到朗朗的“子曰:……”诵读声,在诵读中达到背诵,感受着古先贤的精神文化;每当中午当你步入班级时你都会听见动人优美的音乐,你都会看见学生在那里认真的临摹古诗词字帖,伴着沁人心脾的国乐,学生们在习字中陶冶了情操。体育课上孩子们优美的太极动作让他们感受到的自然赋予他们的无穷的力量,身心的愉悦。
一、加强常规管理,培养良好的习惯。学生从早晨上学到放学,一日的常规是否规范、文明,影响到良好集体的形成及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主要从小事抓起,抓好常规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整洁的学习、生活环境。学期初,我就根据班中的实际情况,明确了各个岗位的负责人。如:两操监督员、班级卫生监督员、纪律监督员等。同时,我利用班队让全班同学讨论,明确小学生应做到哪些,不能做哪些。我又组织学生每周进行总结评比,表彰日常行为规范好的同学,评为优胜星,以此不断强化,帮助学生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二、注重干部队伍的培养,实行班级管理民主化、细致化。有句话说:“抓在细微处,落在实效中”,班主任工作只有细致入微,才能使班级管理见成效,而在细致管理基础上还应充分发挥民主。班主任要有意识的让学生参与管理,创设各种表现机会,充分调动全班每个同学的积极性,形成民主管理气氛使学生自我表现心理得到满足,民主意识得到培养,管理能力得到增强。班干部既要有管理能力,又要民主管理。因此每个干部都要清楚地明白自己的职责,及时认真的完成每一项工作。在班干部中,我定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让大家意识到当班干部不是为了一时的光荣,应该更加以身作则,成为班级中各方面的示范。对于各方面不太自觉的同学,我请小干部和他们结成手拉手小伙伴,班干部进步的同时也要帮助这些后进生一同进步,效果比较明显。
三、注重家校联系工作。教师只凭自己的威信和力量是不可能取得教育成功的,对学生教育离不开家长的配合。我重视与家长的沟通,坦诚相待,使学校和家长对学生的教育有一致的要求和态度,并时常同他们交换意见。家访是学校与家长联系的重要途径,我高度重视,帮助家长共同对待孩子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同家长达成共识,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配合学校教育好孩子。家长都忙于工作,跟孩子的沟通更少,所以我们更要做好家校联系工作。
创办于1962年的××初级中学,是一所具有四十多年悠久办学历史和优良办学业绩的初级中学。学校长期坚持“以人为本、以德树人、以质立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在总结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从学生主体出发,从学校实际出发,确立学校皆德育、社会皆德育的大德育观念,建立既有时代特征又有××初色的德育模式,努力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激励奋进的良好成长环境,实现社会责任感、成才意识与常规养成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德育素质,帮助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在长期的办学历史发展过程中,××初中形成了底蕴深厚的学校文化和德育特色,这就是:爱国爱校的优良传统、探索科学的进取精神、和谐共振的师生关系、文化理想的追求。
四十多年来,正是这种底蕴深厚的学校文化,激励着全校师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求实、创新、团结、奋进”的校风,不断超越自我,充满生机与活力。学校的德育工作注重在基础上花力气、在改革上做文章、在实效上下功夫,实现了“五个转变”,即:在指导思想上,从纯正校风、保证教学转变为德育为首、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在德育管理上,从经验型转变为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在教育形式上,从较单纯的活动教育转变为贯穿至教育的全过程、渗透至教学的各环节;在德育队伍上,从以政教处及班主任为主转变为依靠全员的共同参与;在工作着力点上,从提高德育认识、摆上工作位置的浅层次转变为优化德育队伍素质、提高科学化水平的深层次上来。从而形成了鲜明的德育特色,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初步建成了“以德树人、民主和谐”的德育模式,优良的校风、学风逐步形成,连续荣获南通市、启东市德育先进集体、启东市安全文明学校、启东市绿色学校、启东市艺术节十佳、启东市文明单位、启东市先进学生群体、启东市素质教育先进学校、德育教育特色学校、启东市无流生学校、启东市收费规范学校等荣誉称号,**年又被评为“德育先进特色学校”。
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稳步上升,回顾学校走过的成功历程,关键在于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德育核心、民主管理、依法治校、观念更新、特色创建和自强不息的努力。
一、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建设全员德育机制
“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近年来,在陆辉校长的领导下,××初中全力打造“人文教育”的品牌。学校各项目标的制定,各种规章制度的健全,都是从有利于学生、教师、学校、社会的发展的角度去考虑。“人文教育”对学生而言包括做人、求知、做事、审美等基矗因为××初中对他们来说是走向更高阶段网学习和成就人生事业的知识摇篮,更是铸就自己人生未来梦想的道德基地;作为学校管理者,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传统的学校教育和管理手段同时代的需要相比已经表现了很大的被动性。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的制定必须服从民族发展对未来人才素质的需求。××初中以“人本观念”为出发点在德育教育上展开全方位的探索。多年来“全方位育人”的方针得到切实的履行:以养成教育为基础,以课堂德育渗透为主渠道,以“爱国、爱校、爱家”教育为特色。××初中师生在校领导的带领下,用一切行动去诠释德育的真谛。
首先,领导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建立德育领导机构,切实将德育工作摆上首位(从德育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经费投入都能体现德育的首要位置)。结合本校实际,建立了由校长室、政教处、团支部、班主任、学生会等5个部门组成的德育领导机构和四线德育网络(即以校长为核心线,以政教处、年段、班主任为主力线、以团支部、团小组、学生会为辅助线、以班干部、值日生为保证线)相结合的一套制度,汇编成《××初中班主任管理条例》,分发给各位德育骨干,通过班主任培训会议、主题班会、教师例会、集会、竞赛、活动等各种形式,进行学习探讨、落实执行,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以及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建成了统一领导、全员德育、分层管理、务实高效的德育网络。
二、加强德育队伍建设。重视师德师风教育,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要求广大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人人充当德育工作者,共同抓好学校的德育工作。如每学期每个月的“班级卫生大检查”,都是全员出动,取得很好效果。再如,为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我校强调意识到位,提出“每个教职工都应该是德育工作者”、“不会当班主任的教师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转变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尖子生同样光荣”等激励教师教书育人。我校还强调学科学渗透德育内容,努力做到“双纲”进课堂,不少教师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在制定有关规定时,注意政策导向有利于德育工作。如提高班主任津贴,根据《班主任目标管理责任制》进行量化评比;评优评先、年度考核、职务晋升等都向德育骨干特别是班主任倾斜。通过这些措施,有效地激励德育队伍快速成长:共有2名教师参加启东市班主任教师培训,4位班主任发表班主任相关论文,一人荣获启东市优秀党员,一人荣获启东市师德标兵。
三、创设德育活动载体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创设德育活动载体,增强“活动育人”效果。如结合重大节日开展庆教师节师生联谊、国庆“歌唱祖国”、校运会、“学雷锋活动月”、为敬老院送温暖“爱心接力”、五四歌咏赛、汶川大地震捐款爱心传递等活动;元旦教师乒乓球赛,班级每个月有主题班队会、教师卡拉ok等小型活动;各教研组、各学科校本培训,公开课竞赛等。开发校本课程,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感恩的心》大合唱、《走向辉煌》校歌创作,提高师生活动的文化生活含金量,变“空洞说教”、“强性教育”为“磁性教育”。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在乐学中进取向上,在歌声、笑声、掌声中受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启迪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思想受到教育,得到升华。
四、创设学生自主管理的有效机制,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和激励学生品德的自主发展。
**年推出以“诚信友爱”为主要内容的创文明班级达标活动,组织十项评比量化考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组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行为规范的检查评比工作,强化了以班级为单位的校风建设。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本年度学校推出“班级全员自主管理”模式和学生会干部竞聘上岗制度,进一步扩大了学生自主管理、自主教育的平台。通过推行班级全员自主管理模式,把班级真正还给了学生,让每个人都成为班级的管理者,使每个学生都是自我成长的主人,大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班级的班风、学风明显好转。同时,由于每个学生都有“管人”与“被管”的机会,在管理中也都尝到酸、甜、苦、辣,从而促进其自主合作意识的生成。引导学生正确的自我评价,推进了学生自律行为的生成。丰富了学生成就感的自我体验,强化了学生自立自强的信心。强化了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年,××初中团支部被启东市委宣传部、启东市教育局、启东市团委等评为启东市“团支部先进集体”。
五、发掘德育时代内涵建立德育目标序列
学校努力实施以德育为核心的、以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的、充分开发学生特长和才能的××初中学生发展性评价,强调包含自强不息、刻苦奋斗精神和实践创新精神在内的人格培养。学校重视加强“留守孩子”的管理与教育,打破传统单一模式,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形成工作合力;注重发掘德育时代内涵资源,针对青少年学生的实际,设立心理咨询室,安排专职及兼职心理学教师,开展心理咨询和必需的心理健康教育,给予学生心灵的启导与关爱;开展“爱心”教育,充实学生心灵深处的真善美,促使他们把眼光关注到社会的弱势群体,把援救的双手伸向汶川灾区人民,把真诚和爱心献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开展“感恩”教育,《感恩的心》全校大合唱,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与人交往,热爱母校,引导学生把对学校的感情倾注到自觉参与校园的管理,把对班级热爱转化为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涌现出一大批以爱心待人的优秀学生。在三年的培养教育中,使学生逐步成为“学生人”、“学校人”、“社会人”。
四十多年来,正是这种底蕴深厚的学校文化,激励着全校师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求实、创新、团结、奋进”的校风,不断超越自我,充满生机与活力。学校的德育工作注重在基础上花力气、在改革上做文章、在实效上下功夫,实现了“五个转变”,即:在指导思想上,从纯正校风、保证教学转变为德育为首、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在德育管理上,从经验型转变为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在教育形式上,从较单纯的活动教育转变为贯穿至教育的全过程、渗透至教学的各环节;在德育队伍上,从以政教处及班主任为主转变为依靠全员的共同参与;在工作着力点上,从提高德育认识、摆上工作位置的浅层次转变为优化德育队伍素质、提高科学化水平的深层次上来。从而形成了鲜明的德育特色,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初步建成了“以德树人、民主和谐”的德育模式,优良的校风、学风逐步形成,连续荣获南通市、启东市德育先进集体、启东市安全文明学校、启东市绿色学校、启东市艺术节十佳、启东市文明单位、启东市先进学生群体、启东市素质教育先进学校、德育教育特色学校、启东市无流生学校、启东市收费规范学校等荣誉称号,2011年又被评为“德育先进特色学校”。
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稳步上升,回顾学校走过的成功历程,关键在于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德育核心、民主管理、依法治校、观念更新、特色创建和自强不息的努力。
一、树立以人为本理念 建设全员德育机制
“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近年来,在陆辉校长的领导下,××初中全力打造“人文教育”的品牌。学校各项目标的制定,各种规章制度的健全,都是从有利于学生、教师、学校、社会的发展的角度去考虑。“人文教育”对学生而言包括做人、求知、做事、审美等基础。因为××初中对他们来说是走向更高阶段网学习和成就人生事业的知识摇篮,更是铸就自己人生未来梦想的道德基地;作为学校管理者,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传统的学校教育和管理手段同时代的需要相比已经表现了很大的被动性。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的制定必须服从民族发展对未来人才素质的需求。××初中以“人本观念”为出发点在德育教育上展开全方位的探索。多年来“全方位育人”的方针得到切实的履行:以养成教育为基础,以课堂德育渗透为主渠道,以“爱国、爱校、爱家”教育为特色。××初中师生在校领导的带领下,用一切行动去诠释德育的真谛。
首先,领导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建立德育领导机构,切实将德育工作摆上首位(从德育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经费投入都能体现德育的首要位置)。结合本校实际,建立了由校长室、政教处、团支部、班主任、学生会等5个部门组成的德育领导机构和四线德育网络(即以校长为核心线,以政教处、年段、班主任为主力线、以团支部、团小组、学生会为辅助线、以班干部、值日生为保证线)相结合的一套制度,汇编成《××初中班主任管理条例》,分发给各位德育骨干,通过班主任培训会议、主题班会、教师例会、集会、竞赛、活动等各种形式,进行学习探讨、落实执行,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以及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建成了统一领导、全员德育、分层管理、务实高效的德育网络。
二、加强德育队伍建设。重视师德师风教育,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要求广大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人人充当德育工作者,共同抓好学校的德育工作。如每学期每个月的“班级卫生大检查”,都是全员出动,取得很好效果。再如,为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我校强调意识到位,提出“每个教职工都应该是德育工作者”、“不会当班主任的教师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转变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尖子生同样光荣”等激励教师教书育人。我校还强调学科学渗透德育内容,努力做到“双纲”进课堂,不少教师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在制定有关规定时,注意政策导向有利于德育工作。如提高班主任津贴,根据《班主任目标管理责任制》进行量化评比;评优评先、年度考核、职务晋升等都向德育骨干特别是班主任倾斜。通过这些措施,有效地激励德育队伍快速成长:共有2名教师参加启东市班主任教师培训,4位班主任发表班主任相关论文,一人荣获启东市优秀党员,一人荣获启东市师德标兵。
三、创设德育活动载体 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创设德育活动载体,增强“活动育人”效果。如结合重大节日开展庆教师节师生联谊、国庆“歌唱祖国”、校运会、 “学雷锋活动月”、为敬老院送温暖“爱心接力”、五四歌咏赛、汶川大地震捐款爱心传递等活动;元旦教师乒乓球赛,班级每个月有主题班队会、教师卡拉ok等小型活动;各教研组、各学科校本培训,公开课竞赛等。开发校本课程,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感恩的心》大合唱、《走向辉煌》校歌创作,提高师生活动的文化生活含金量,变“空洞说教”、“强性教育”为“磁性教育”。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在乐学中进取向上,在歌声、笑声、掌声中受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启迪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思想受到教育,得到升华。
四、创设学生自主管理的有效机制,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和激励学生品德的自主发展。
2011年推出以“诚信友爱”为主要内容的创文明班级达标活动,组织十项评比量化考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组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行为规范的检查评比工作,强化了以班级为单位的校风建设。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本年度学校推出“班级全员自主管理”模式和学生会干部竞聘上岗制度,进一步扩大了学生自主管理、自主教育的平台。通过推行班级全员自主管理模式,把班级真正还给了学生,让每个人都成为班级的管理者,使每个学生都是自我成长的主人,大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班级的班风、学风明显好转。同时,由于每个学生都有“管人”与“被管”的机会,在管理中也都尝到酸、甜、苦、辣,从而促进其自主合作意识的生成。引导学生正确的自我评价,推进了学生自律行为的生成。丰富了学生成就感的自我体验,强化了学生自立自强的信心。强化了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2011年,××初中团支部被启东市委宣传部、启东市教育局、启东市团委等评为启东市“团支部先进集体”。
五、发掘德育时代内涵 建立德育目标序列
学校努力实施以德育为核心的、以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的、充分开发学生特长和才能的××初中学生发展性评价,强调包含自强不息、刻苦奋斗精神和实践创新精神在内的人格培养。学校重视加强“留守孩子”的管理与教育,打破传统单一模式,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形成工作合力;注重发掘德育时代内涵资源,针对青少年学生的实际,设立心理咨询室,安排专职及兼职心理学教师,开展心理咨询和必需的心理健康教育,给予学生心灵的启导与关爱;开展“爱心”教育,充实学生心灵深处的真善美,促使他们把眼光关注到社会的弱势群体,把援救的双手伸向汶川灾区人民,把真诚和爱心献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开展“感恩”教育,《感恩的心》全校大合唱,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与人交往,热爱母校,引导学生把对学校的感情倾注到自觉参与校园的管理,把对班级热爱转化为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涌现出一大批以爱心待人的优秀学生。在三年的培养教育中,使学生逐步成为“学生人”、“学校人”、“社会人”。
一、抓制度,保障德育工作顺利开展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完善的制度是一切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德育工作是一项高度柔性的工作,但又是塑造学生高尚的灵魂、健全的人格、顽强的意志的基础工作,尤其是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普遍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的思想,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德育工作的开展将流于形式。为此,我校团队组织始终把建章立制放在德育工作的首位,狠抓制度落实,使德育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一是建立了领导责任机制。学校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书记任组长,业务校长任副组长,团队组织干部任组员。所有成员全部贯彻“一岗三责”,一手抓教学,一手抓管理,一手抓德育,“三手”都要硬。二是建立德育工作例会制度。每周一下午第四节课,召开德育工作例会,总结情况,布置任务,制定措施。三是建立德育工作考核激励机制。制定完善班主任和班集体德育工作量化考核机制,德育工作先进个人奖励机制,把德育工作考核的结果,纳入学校量化考核之中,并占40%的比重。班级德育工作量化考核实行末位淘汰制,凡是连续两个月处于末位的坚决解聘班主任工作;所有评优树先、晋职,采取一票否决制,凡是德育工作搞不上去的,坚决取消评选资格。凡是在德育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优先列入组织发展对象、干部重点培养对象;在同样的条件下,优先授予荣誉称号。四是建立团队干部竞聘机制。坚决实行团队干部公开竞聘制,按照自愿报名、组织考察、民主选举、岗前公示的程序进行,实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切实把威信高、能力强、善创新的教师选。
二、抓整合资源,构建德育工作新格局
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受到社会、家庭、学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只有整合各种资源,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互动的德育工作开放体系,才能促进德育工作顺利开展。近几年来,我们一是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全体教师牢固树立“德育工作人人有责”的观念,把德育工作作为教师的第一项工作,充分利用课堂主渠道和教材内在的思想、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教育。同时,聘请“校外辅导员”定期进校开展德育工作。充分利用清明节、青年节、建党节、国庆节等重大纪念日集中开展德育活动,激发学生“大三爱、小三爱”的热情。二是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积极倡导“创建学习型家庭”,让学生在浓厚的家庭学习氛围中陶冶情操;从新华书店购进“成功家教宝典”音像资料,在学校六楼会议室分期分批向家长播放,并通过家长会组织家长讨论,围绕“现在我们怎样当家长”这一主题,召开研讨会和座谈会;深入开展家庭体验教育活动。三是整合社会资源。广泛开展“大手拉小手”活动,通过协调,让队员与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矿工、民警、老及各类先模结成对子,定期开展联谊活动,让学生得到多种有益的教育。截止目前,已结成283个对子,联谊活动举行了10余次。我们团队组织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在广大少年儿童中认真组织开展社会实践、科学咨询、劳动实践、公益性慰问和宣传等活动外,还在全校广大师生中开展“我为创建平安矿山献一计”征集活动,收到各班建议和意见千余条,经加工整理将其有价值的建议呈送学校党政领导,并在矿电视台、学校文学社《太阳石》作了报道。这些活动既丰富了少年儿童的假日生活,又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三、抓创新载体,增强德育工作的吸引力
活动是团队工作的生命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不断创新活动载体,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一校园文明建设活动。许多班级以读书活动、文体活动、队前教育、诚信宣誓等活动为载体,寓教于乐,积极开展了团队文明活动。我们学校团队组织充分利用团队活动室这一阵地积极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还创办校刊《太阳石》、“红领巾”广播站、小记者站,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优秀的作品塑造人。二警示教育活动。一方面我们强化法制纪律教育。每月都在学生中开展法制纪律教育,把“两法”教育与加强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结合起来,并请劳教释放人员到校作报告,从反面引导教育中小学生。另一方面我们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各班都配备兼职心理教师,设立心理咨询室和心理咨询信箱,建立心理辅导档案,定期、不定期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学生的科学辅导,帮助他们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三体验教育活动。:
1、开展诚信校园创建活动。我们及时成立了由梁校长为组长的“诚信在校园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出台了《陶阳矿子弟学校关于开展诚信校园创建活动的意见》,明确了活动的目的、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和具体措施。确立了以小学为诚信重点,指导教师、学生及家长签订诚信治教、教师诚信立教,学生诚信做人等承诺书,向学生家长、老师、学生发出共创“诚信校园”倡仪书,及时在初中各班推广小学的经验,在深入开展“现在我们怎样当教师”、“现在我们怎样当学生”大讨论基础上举行了“诚信与我同行”、“现在我们怎样当班主任”演讲比赛。
2、在全校中小学生中开展“五个一”活动,即“读一部历史书、唱一首爱国歌、看一部党建影视片、听一个革命传统故事、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各班根据实际和学生年龄特点制订活动方案,广泛征集德育工作案例和“书评”“影评”征文评比活动,促进“五个一”活动的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