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体育科研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1 16:33:58

序论:在您撰写体育科研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体育科研论文

第1篇

一、什么是体育科研课题

体育科研课题是把体育学科中的问题,用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研究,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科研课题的研究应有以下几个实施过程:1.科研课题立项;2.成立科研课题组;3.制定课题研究方案;4.课题论证评价;5.结题验收。

二、怎样选好科研课题

科学研究始于问题,教育研究也是如此。在体育教学中需要研究问题很多,但并非每个问题都值得我们研究。因此,如何选好科研课题,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遴选。

1.课题必须具有实用性

课题的意义是确立选题的重要依据,它制约着选题的方向。因此,选题要从当前体育教育发展的实际出发,要具有代表性和针对性。我们在衡量选定课题有无使用价值时,主要看两个方面:一是所选择的课题是否符合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否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二是所选择的研究课题是根据体育教育本身发展的需要,为检验、修正、创新和发展体育教育理论,建立科学的体育教育理论体系进行的专门研究。作为教学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主要关注的是前一方面问题。

2.课题必须具有科学性

课题的科学性,首先表现在选题要有一定的事实依据,立论根据充实、合理。这是选题的实践基础;其次,还要以体育教育的基本科学原理为依据,这是选题的理论基础。选题的实践基础和理论基础制约着选题的全过程,影响着选题的方向和水平。为了保证选题具有科学性,必须对选定的课题进行充分论证。

3.课题必须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

所选定的课题一定要具体化,界限清,范围明,宜小不宜大。那种大而空、笼统模糊,针对性不强的课题往往科学性差,而且不易操作。

4.课题要有独创性

要做到选题新颖具有独创性,就要把课题的选择放在总结和发展过去体育学科取得的实践成果和体育科学理论基础上。我们应该看到,科学上的任何成果,都是科学工作者在前人工作成就的基础上一步步取得的。因此,在选题时,要广泛深入地查阅文献资料,弄清所要研究的课题,目前在国内外已达到的水平和已取得的成果,要知道是否有人已经或者正在研究类似的问题。这样才会使选题具有独创性,我们才不至于作无用功。

三、成立科研课题组

每一项科研成果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靠一两个人的"单枪匹马"是很难取得成功的。因此,一般课题组最好由4人以上组成,要选出一名业务水平高,组织协调能力强的教师来担任课题组组长。在选拔课题组成员时,应尽量考虑到教师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和专业结构的合理性,必要时还可以跨学科或聘请一些在这一研究领域具有权威性的德高望重的专家学者,来担任课题组的组长或顾问,从而提高课题研究成果的权威性。由于各校体育教师相对较少,也可以采取几所学校联合或把一个地区的优秀人才集中起来,组成课题组。这样既可以保证课题组成员结构的合理性,又解决了学校体育教师少、不利于开展课题研究的难题。

四、如何设计科研课题方案

一项科研课题,经过选题和必要的论证之后,就可以着手设计课题方案了。课题方案是对研究问题的提出、课题解义、课题研究假设、课题的实施步骤等诸多方面问题进行整体的设计,这样可使操作做到心中有数,按计划进行课题研究。

1.问题的提出

教育科研始于问题,某个科研课题总是为解决某个问题或某类教育教学的问题而设立。要把问题的来源交代清楚,把实施课题的意义阐述透彻,把课题的创新程度表述明白。此外,还要说明一下国内外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现状,明确该课题研究领域所面对的问题状态。

2.课题释义

课题释义是要求阐明课题的含义,是对"是什么"的回答。对于这个问题,既要从理论上溯源,又要做到内涵与外延的界定。所谓内涵,是指这个课题的内容是什么,有哪些要素;所谓外延,是指这个课题的范围有多大。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一个科研课题总要有所创新,总要有一些新的内涵,所以尽管有很多课题是用一些普通的词汇来表达,但决非是不证自明的普通概念,都需要课题研究者给以释义。

3.课题研究假设和课题目标

假设是以一定的理论和事实为依据,对所研究的课题提出某种带有推测和假定意义上的理论解释和结论,是对某种尚待建立的变量关系的推测。有些课题方案,用课题目标的方式来表达研究假设的结论内容,这也是一种可行的、常见的表达方式。

4.科研研究的实施步骤

一个科研课题的完成是从理论构想到科研实践逐步完善的过程。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是一个从准备到操作、从简单到复杂、从局部到全局的实施过程。

课题研究方案设计完成后,并不表明就可完全照本实施了。随着课题研究的展开,还会不断地出现一些新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实施方案进行补充和调整,使其不断完善。

五、课题论证评价体系

一个课题研究进行得如何,有没有得到课题假设和结论,有没有达到课题目标,要通过论证评价来检验。课题论证评价体系是根据课题目标和操作定义,由课题研究者制定的具体检验指标。这些指标是对应课题目标和操作定义的,完成了这些指标,就可以认为已达到了课题目标。一个好的论证评价体系,要有很好的信度和效度,指标本身要有较好的客观性,指标和课题目标要有较好的一致性,这样才能够获得正确的结论。

第2篇

1 跳离治学误区

体育科研专题讲座,人们习惯以“体育科研方法”称之。这种称谓本来并无大错,但在实际运作中却常常 引起极大误解。来听“方法”讲座的人,多急于学得一个二个甚至更多个成熟的、完整的、有效的科研方法; 而讲授科研方法专题的人,也总是尽力地按自己的理解对有关教材资料巧加增删扩简,以图满足学员的所需。 这样的供需心态,似乎亦属正常,然而,如此运作的结果每每却是,学员越来越没有耐心去听那些初看上去与 “方法”系列似无关联的内容,越来越率直地要求教员立即给出现成的、实用的、甚至“拿来就能用,一用就 见效”的具体可见的方法;而敢来讲授科研方法的教员,也都自称备有速成的、可靠的、并且适合于每一位学 员或大多数学员也适合于每一个体育项目或许多体育项目的具体可摸的科研方法。——这里的破绽是显而易见 的,遗憾的是,一遭遭期待落空和承诺无效,并没有使人发觉是认识偏差在做崇,大家仍旧不知灰心地一回回 重新期待和承诺下去。

为什么“体育科研方法”这个称谓会导致认识偏差?对“体育科研”一词暂无须究诘,因为它只是指一个 待发之矢。问题的症结只在于“方法”一语。以往至今,无论将“方法”释为门路、程序,还是将“方法”说 成方式、手段,只要是挂在嘴上或印在纸上的方法,无论是成熟的、完整的、有效的方法,还是现成的、实用 的、普适的方法,其实均属预先给定的方法,而任何预先给定的方法,毫无例外地都是未赋生机活力的方法, 需有人的参与才能予以激活,也恰恰就在“需有人的参与才能予以激活”这一关键环节近前。人们止步了。这 并不奇怪,这是相对论思想尚未普及而经典时空观仍居主导的社会环境中的必然现象。既然看不到人的参与在 方法激活上的决定性作用,既然此类讲座的主题醒目标明是讲方法,那就怪不得在科研方法讲座中大家一同“ 炒买炒卖”具体方法,尽管紧接着的就是无从兑现的怨尤。

那么,回避使用“方法”一词是不是可以纠偏矫枉呢?有人做过尝试,例如用“体育科研新论”、“体育 科研元理论”来取代“体育科研方法”作为讲座标题。但是,讲座标题中若没有“方法”两字,讲座主题的属 性还能算是明确的吗?所谓新论,能维持多久?讲过1、2次之后的内容还能算是新论吗?所谓元理论,原是指 以研究现象世界的科学自身为研究对象的理论,虽然“体育科研方法”本身也具有体育科学无理论的意义,但 若启用这样一个更为概括更为抽象的术语,是不是会徒劳地增加一层理解负担呢?而且,元理论概念的引入, 还会激发无限上溯的意识,元元理论,元元元理论会相继提出,这于基础建设时期的体育科研理论的基础构建 又何益之有呢?所以,思辨磋磨再三,回避使用“方法”一词,并非上策。

方法讲座确实容易产生治学误导,但细细忖度,误导产生的根源却不在“方法”词语本身,那是一个更为 深层的理论课题,我们将另文专论。这里应强调指出的是,不论如何称谓体育科研专题内容,其真实内含只能 是对一般科研方法的深入认识,而一切具体方法均不过是无可原样重复但可供适当参考的实例。作为教员,一 般都无暇真正了解众多的学员,即便达到真正了解的程度,真正负责的作法,也只能是讲清楚他本人对体育科 研方法的认识,用以启发学员,以有助于学员最终也能形成属于学员自己的方法认识体系,然后再由学员自己 去运思筹划其独自的具体方法的操作。在讲述方法认识的时候,作为教员,理当列举他自己具体运用特定方法 而成功完结科研课题的实例,其目的仍在于启发学员的思路而不是提供成熟方法的模板。特殊情况下,作为教 员,也可能一对一地帮助学员从事科研活动,例如导师与研究生,但只要不是包办代替的作法,那么,教员也 只能更多地在某些具体方法的运作方面提供更加细微的参考意见;假如学员自己尚不具备相应的认识水平和方 法积累,这种帮助或任何帮助都是无济于事的。

我们如此强调对于方法的认识,其实已经进入方法论的语境。在体育科研讲座中,方法一词既回避不掉又 易致误解,如果将讲座主题改称体育科研方法论,很有可能,这个两难问题即刻迎刃而解。从方法论的视角望 出去,体育科研方法连同一切其它方法,都只能是最终产生于求学者的自身而不是从外部被给予,正如吃进食 物长出肌肤而不是贴上馒头人可变胖。从方法论的视角望出去,每一个体育工作者连同其它领域的人士都自有 或将有一个属于个体的方法库,库中的所存不论是盈多还是匮乏,均不可让与他人,不是风格之高下所致,恰 是存在于个人知识结构中的方法储备的不可让与性使然。从方法论的视角望出去,在方法求索道路上的大块误 区便晰然在目,略转位向便不难跳离。当然,虽说不难跳离治学误区,但若干必要前提的思考功夫还是不可缺 少的。

2 问究科研其事

何谓科学研究?科学研究不同于一般劳作,它是专为高效助推一般劳作而进行的对于事物本质的深入思考 。与科学研究相对应的是技术操作,技术操作是按一定程序运用一定手段对事物状况进行改造的表层活动。技 术操作属于一般劳作,只是它有特定的程度和手段。为了认清科研其事,将技术操作用来对照比较,是为简捷 办法。

科学研究在整个实践活动中总是处于更为基础的深层,故而对实践的进展常常更具制导作用。技术操作则 基本处于实践活动的表层,故而也更容易为人们所关注并发挥可见可感作用。科学研究和技术操作各有所长及 所用,绝不能相互取代,也不能相互贬抑,不过,更为重要的问题可能是,不宜将科学研究和技术操作等质齐 观。在人类史上,科研和劳作这两类事物并不是从来就有且同时产生的。早在刀耕火种的原始时代,人类没有 余力去做那些与其果腹御寒眼见无关的事,因而也不可能允许存在科研其事;劳作,劳作,为了生息繁衍,就 只有紧紧把握劳作。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生产力水平有所提高,且当人类社会的局部基本达到不再为隔夜粮 遮身衫而忧心忡忡的境界之时,那些与吃饭穿衣全无直接关系的科学活动以及艺术活动才得以萌芽。科学事业 的发展当然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技术操作的立见功效与科学事业的久蓄缓发,形成鲜明反差,时时都在影响着 人们对科学事业的予夺取向,靠远见灼识而大力支撑科学事业的情况毕竟不多。但是,科学事业自从萌发问世 之后,就再也不能回到其与经济实力直线对应的因果律上去,而总是凭倚人的意志努力在顽强地寻求生机。当 然,科学事业最终也确以其巨大的精神及精神变物质的力量真实地回报着那些敢于投资于它的人。科学事业每 前进一步,技术操作的效率就成倍地增进一层;而技术操作的有效成果,又为实现一次次社会分工铺平了道路 。由于社会分工的进步,社会实体已经越来 越允许并鼓励一部分人脱离技术操作层面而去专门从事科学研究活 动,所以,是科学事业而非技术操作的发展程度,事实上已成为一个社区领域发达程度的突出标帜。

科学研究的成果,其实并不直接作用于现实活动,毋宁说科研成果直接影响着人的思想,而有思想的人是 迟早要参与变革现实的,所不同的是他究竟能以什么方式和多大力量去变革现实。科学研究活动恰恰就是为人 提供一种最好的变革现实的方式和尽可能大的变革现实的力量。

由此可以想到,数据测量及其统计,仅只是对事物可见因素的把握和度衡,它并不是科研其事的主成份, 充其量也不过是技术操作活动而已。举例说,医生是科学家,护士是技术员,这种分工层次之差,与职业贵贱 并不相关,但确实是与价值梯度紧密相联的。医生诊断病因,开写药方;护士按照药方,给药打针;医生 指令,护士遵令操作。不难看出,医生的责任是首要的,在医生做出诊断的前提下,才能谈到护士的作用。当 然,护士的作用也不可少,但毕竟,医生的责任是难以替代的,而护士的工作是正常换班的。看不到这一点, 就不能算是真正理解科研其事;而由此偏斜出去,错认技术操作为科研运作,误将测试报告当成科学论文,都 是可能的。

3 慎言方法分殊

广义相对论的创立,将经典力学中相互矛盾的惯性系与非惯性系统一起来了,这使我们更加确信:世界本 来是统一的,研究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基本方法也是一致的,只是由于人们自身的时空局限,只能接触少量事物 ,所以才把自己对有限事物进行研究所采用的习惯性方法,称做某某专门的或独特的方法,例如,体育科研方 法。这是误解。其实,科研方法是有的,用科研方法来研究体育现象的活动也是有的,但基本分辨不出哪一种 是专属体育的所谓体育科研方法,更不必说会有某一体育单项的科研方法。凡称体育科研方法者,其内里必有 一般科研方法之原型。所以严格说来,“体育科研方法论”这个称谓,也是有误的。不过,这样地误用一下, 或许是必要的,否则,单讲“科研方法论”,不是显得更为抽象了吗?当然,“误用”是有代价的,那就是容 易搅乱思想,将本来是为理解方便而做的观念上的分殊,错当作事物的本原状况来理解。所以,在实际论说体 育科研方法的时候,我们应当拓展并保持一般科研方法的视野广度,注意把握体育科研常用方法的原型特质。 这并非自陷繁琐,却是体育人士科研入门的真正捷径。

4 明辨教材用场

讲述科研方法的书很多,其中有不少值得一看。传授科研方法的课也有,其中某些话也值得一听。不过, 真正的科研工作是没有照搬书本去做的,也没有听从别人的指令去做而成功的。这其中的原委说复杂却也简单 :书是宝贵的,给人以营养,但书又是外在的,务须经由人的内在转换方派用场;前人的经验是宝贵的,给后 人以启迪,但任何经验又都是独具背景的,无法原样重现。百岁寿星不是对照食谱去吃饭的那种人,诸葛孔明 不是拿着兵书去指挥打仗的某军师;同理类推,一个成熟的科学工作者也不会循图索骥地去做任何一项课题。

有人会问,诸葛亮初出隆中的时候是不是参照着某些训典而巧布兵阵的?史书上并未这样记载。大家知道 ,孔明熟读孙子兵法,尤其善用火攻,但想想看,火烧博望坡,建立第一功的运筹过程中,诸葛亮是不是亲自 察看地形,是不是充分探知曹兵的骄横心态,是不是巧妙调遣关张赵这仅有的三员虎将?这些细情在孙子兵法 上可没有写到呀。再后来,火烧新野,火烧赤壁,火烧上方谷,哪一次不是相机变通而出奇制胜的?同理类推 ,我们也不要对科研方法的成规抱存不切实际的幻想。当你还只能对照书本上的条款依样画葫芦的时候,你仍 须继续就学而不必急于出徒立灶。当你独立承担某一课题的时候,你应当已经做到心里有书而眼前无须有书。

5 界定学科类属

关于体育学科的属性问题,早在70年代后期就有争议,观点不外有三:一是自然科学属性观,一是社会科 学属性观,一是自然社会综合或双重属性观。论争持续10余年尚无公断,80年代末却不期然偃旗息鼓了。这是 学术领域里的不正常现象。

由于学科属性问题没有搞清楚却又放弃了思辨之机缘,近10年来的体育科研活动实际上是在严重扭曲状态 下进行的,其结果是有目共睹的:那些与其学科属性相一致的研究,例如将生物化学当作自然学科所做的研究 ,尚取得一定进展;而那些与研究者所理解的学科属性明显矛盾的研究,例如将体育教学当作自然学科所做的 研究,非但没有进展,反而大步倒退了。

说体育学科的属性是综合的,不对!等于什么也没说,因为“综合”一词并不表明属性。说体育学科具有 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不好!一种事物的主导属性绝无“双重”之理,需要再做甄别。其实,这类综合说、结 合说及两重说是十分有害的,表面上看煞有一副不偏不倚的公允姿态,似能统摄全体,实际上却给不出任何有 效信息,只会令人茫然不知所从。

说体育学科是自然科学属性的,狭隘!这是生物体育观的论调,而生物体育观终究不能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若用之指导体育实践,那就什么也不要做了。例如,竞技体育伤身费钱,首先就得废止;而一旦取消竞技体 育,整个体育也就失去了主导和灵魂。

说体育学科是社会科学属性的,对路!但要把问题说到位。理论只有彻底才能说服人,只有能说服人的理 论才会有力量。所谓体育活动,必定是人的活动,既然是属人的活动,就必定要受到社会科学法则的激励,尤 其是当两类法则发生冲突时,必定是自然科学法则向社会科学法则做出退让。这是因为,人有情感,有心理活 动,有价值判断和意志倾向,这些内在的因素累积达到一定程度,就会迫使自然进程发生偏移甚至逆转。为什 么会有如此变异?因为说到底,人是万物的尺度,是人为自然立法。那么,具有如此重要意义的因素贯穿于体 育实践,体育学科的类属问题难道还不清楚吗?

认清体育学科类属社会科学,这对于体育科研尤为重要,因为这种认识有助于我们避免简单套用自然科学 的研究方法而误入歧途。体育学科系列中也有将体育活动作为生物现象来认识的操作性理论,但那是必须最终 回归到社会科学大背景中才能秉赋意义的较低层次的研究和理论。体育学科系列中还有一些更具宏观决策意义 的将体育活动作为社会现象来认识的制导性理论,如教学理论和训练理论,对这些领域的研究,则必须力戒还 原论的倾向,不然,何止会贻笑大方。有人试图对体育课上整班 学生的注意力、意志力以及情绪表现分别评出 1分2分3分—1分—2分—3分,而且是在全课45分钟内每隔3分钟即评定一次。 这种作法不仅仅把学生们当成机 械运动的刚体,而且也把评分人自己当成计算机器了,因为若不是机器就做不到如此精细运作而无意念疏失。 用这种方法以采集科研素材,将会给体育科研带来多大的误导!

体育学科类属社会科学,社会科学却有一大弱点,就是同一课题由不同人来研究,会得出不尽相同的结论 。这是社会科学不甚成熟的表现,或者严格地说,社会科学还不能算是真义科学。但这并不妨碍有关社会现象 的课题研究,因为各种研究结论终将接受实践的检验,从而做出真伪判别;即便在近中期内无缘提交实践检验 ,那么,对于这类课题成果,还有一个中继性的逻辑检验标尺。在逻辑上无法自圆其说的理论,必定首先被淘 汰;逻辑链上的大小破绽,还将自行瓦解一批理论。这样,经过逻辑标尺严格初检之后的所剩理论,必定也会 具有成功通过实践终检的更大可能。

参考文献

1 冯契主编,哲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

第3篇

关键词 体育科研;论文;撰写要求与格式

一、论文准备

1.确定论文论点、选择论证资料

论点就是作者的新见解与新观点,它起着统帅论文各部分的作用,也决定着论文的水平高低与质量优劣,论点应是作者从许多材料中通过加工整理,分析,概括与提炼而得出来的,因此,论文材料的真实性、典型性与新颖性至关重要。真实性是指不能用虚假的材料来论证论点。典型性是指其具有一定代表性与普通性。新颖性则是指其具有突出的时效性。

2.按照论文格式分配材料

其实,在合理分配第一手资料时在我们心中已经有了一个文章的大概。只是,在具体撰写的过程中我们会根据实际情况做一些小的重新分配和再次切分。

二、撰写格式要求

体育科研论文写作的通篇格式基本上由三部分组成,即前文、正文、辅文。具体项目内容和写作要求分述如下:

1.前文部分的内容与写作要求

(1)论文标题。即文章的题目,它是论文主要内容和观点的高度概括,是论文精髓的集中体现。拟写论文题目,要求主题鲜明、准确得体,便于检索分类;用词严谨无华,简短精炼,不宜过长;内容宽泛的大题目,可用副标题限制。

(2)作者及工作单位。论文作者的署名,不仅是辛勤劳动的体现和应获得的荣誉,而且是对工作负责的表现,表示对论文负责。个人的研究成果,个人署名;合作的或集体的研究成果可按贡献大小,先后列名。署名的先后不应以职称、资历的高低来排列。对于研究工作或论文撰写予以帮助、支持者不应署名,可在致谢中说明。

署写作者所在工作单位既是对论文负责的表现,也是为了读者与作者联系,便于加强学术交流。

(3)摘要。它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一是让读者尽快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果,以补充文题的不足;二是提高论文可读性,读者往往以摘要来判断论文的阅读价值,摘要担负着吸引读者的任务;三是便于体育科技情报的检索和贮存。可见,写好摘要是很重要的。至于摘要应该摘取哪些内容,这应根据摘要的性质来决定。摘要分为指示性、报道性、资料性等多种形式。目前国内外体育期刊的论文摘要多属于指示性摘要。

(4)关键词。又称主题词,是供贮存和检索之用,一般放在摘要后面。关键词是研究和论述所涉及的主要对象。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一个词组。关键词的提取要准确、充分反映研究成果的性质、便于检索分类。关键词不宜过多,一般要求3―5个即可。

2.正文部分的项目内容与写作要求

(1)引言。或称前言,其写作内容与要求同序论。即提出问题,阐明研究目的、意义,交待背景材料、研究范围及任务等。 (2)研究对象与方法。其内容包括实验研究所观察到的对象、 选用的材料和仪器,以及运用的研究或测试方法等。一般应按实验步骤逐步列出,要求详细具体,特别是新的有创见的方法应交待清楚,便于读者能根据说明去重复本课题的实验(如属保密规定的,另当别论)。介绍材料与方法时既要具体,又应简要,常用的方法则不必详细说明或不作介绍。

(3)研究结果。是指实验研究所得到的情况和数据。是研究结果的直接反映,以不加任何叙述的评论为宜。在写作中要按一定的逻辑顺序,将其中的主要情况和数据用文字、图表等形式表达出来,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应加以说明。要忠于事实,注意数字符不能抄错。

(4)分析与讨论。这是论文的精华和核心,是连接结果与结论的桥梁。要求紧扣实验研究结果与前人的观点进行比较分析,加以逻辑论证、正确推理、明确立论,并大胆提出自己的新发现、新观点,充分体现本论文的创造性和理论性特点。写作时应注意避免离开实验结果大加发挥,以及重复结果和文献材料、隐瞒缺点、循环推论的毛病。文字措词应协调得体,讨论的态度要正确,如果是争鸣,切忌感情用事。

(5)结论。是对实验结果经分析讨论后升华提炼出来的总观点。其写作内容与要求前面已作交待,不作赘述。但对于实验型论文还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不要根据不充分的数据得出过大的结论,也不要轻易放弃应坚持的观点;二是不要将研究结果与结论相混淆。结论与结果不是一回事,结果是实际调研的各种信息直接反映的全部罗列(只为记录),而结果是将实验结果经分析综合提炼后高度浓缩的主要成分(只是观点)。

3.辅文部分的项目内容与写作要求

辅文是体育科研论文通篇格式的组成部分,无论是理论型论文还是实验型论文都应有这部分的内容。

(1)致谢。是指对论文写作或研究工作给予主要指导、帮助和便利的单位及个人表示感谢的文字表达方式。一般放在结论之后,另起行撰写。致谢要真诚,实事求是。

(2)参考文献。这是所有论文必有的一项内容。它反映了写作科技论文的严肃性。凡是文中引用的文章、专著、数据、论点、材料以及方法,均应列出参考文献的出处。一般集中列在致谢栏后。

第4篇

(一)过分强调教学与科研的矛盾对立性

而忽略了它们之间的联系体育学科的发展、进步首先要从教学与科研两个方面入手。现代体育教师必须承认的是,教学与科研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性,但二者又不可分割,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作为一个学科发展与进步的主体要素,体育教师是体育文化的传播者,又是帮助学生强健体魄的指导者,只有不断研究先进的技术、关注学科前沿发展动态,才能够跟得上时展的潮流,因此,体育教师一定要正视科研与教学之间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二)体育科研经费投入少

科研仪器不足我国传统的教育思想根深蒂固,体育教学也难免受到一些影响,传统的教学思想过于重视文化课程的教育,体育这种偏于素质训练的学科往往或多或少地被忽视,并且很多人认为体育教学不需要科研,因此,在体育科研方面资金投入不足,科研仪器不够先进,书籍太过陈旧,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体育教师进行科研的积极性,使得很多科研工作无法进行或者流于形式。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所谓的科研只是为了、评职称,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并且使科研脱离了体育教学的创新和实践。

(三)教师知识结构有漏洞

科研信息闭塞,拿不到课题在我国很多学校的体育科研中,教师对科研对象研究不深,课题的可行性较低,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大部分是由教师知识结构不合理造成的。另外,体育教师获取信息的渠道不足。在知识大爆炸的信息化时代,学校的发展依赖于科研,科研则依赖于教师的信息获取能力。虽然体育教师一般都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并能在网络上获取需要的信息,但由于缺乏信息资源的搜索技巧,因此,得到前沿学术信息的可能性较低。目前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体育科技信息的滞后,信息的时效性不尽如人意,加之体育科研获取信息的渠道问题,使得我国体育科研工作很难顺利开展。

(四)缺乏高层次研究人员学校缺少科研活动的组织者和带头人

一些高素质的科研人才更是稀缺,这对体育教师的科研工作影响非常大,学校没有真正发挥出传、帮、带的教学优势,激励机制的执行力度也差强人意,这些都有碍于体育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促进体育科研工作顺利进行的基本路径

(一)树立科研意识体育教师要明确科研的目的、过程与必要性

真正做到对科学研究有较强的认同感,有想要进行科研工作的欲望,这是开展科研工作的前提。体育教师还要知道科研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有打持久战的毅力,有克服各种困难、解决各种问题的心理准备,更要在遇到各种阻力和困难时坚定信心,绝不退缩。

(二)确立正确的科研方向科研方向的确立是体育科研的重点

在确立方向时一定要深思熟虑,寻找适合的方向。最好立足于教学实践,选择自己在专业方面所擅长的科研项目,当然,这个研究方向必须具有可行性。现在许多体育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教师的科研条件比较差,缺乏必要的设备与资金支持,又有繁重的教学工作,还要训练各种体育队伍,此外,还要参加必要的群体活动和社会活动,时间和精力有限,科研工作困难重重。因此,要立足于教学实践,只有这样,科研时间与教学时间才可以统一,也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与实验成本。

(三)确定合理的科研实验方法与研究手段

上文说到,体育领域的科研很大一部分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在进行科研工作时一定要注意实验设计,确定合理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预测所需要的实验手段、机械或科学仪器,做好实验记录。

(四)体育教育管理者要转变思想

第5篇

按教师队伍建设情况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我们对各乡镇进行了分类,并抽样确定了6个乡镇共18所村小作为调查范围,确定了45周岁以下的全体中青年教师共147名作为调查对象。我们首先统一了标准,调查组成员研究确定各项评分标准,减少评定误差,如实客观地评定每一项测试。第二是展开调查,按自评、问卷、考查、实验操作、面试考察、座谈了解、随堂听课、个案调查的顺序进行调查,然后综合评议和统计分析。

结果与分析

兼教体育的教师现状

1.接受调查的兼教体育的教师为35人,其中中年教师11人,青年教师24人;男教师29人,女教师6人;大专学历12人,中师学历18人,专业合格者5人;小高职称15人,小一职称16人,小二职称4人。他们参加了理论知识测试,平均得分75.2分,达到合格标准的29人,表明多数兼教体育的教师具有一定的体育专业知识。理论知识测试不合格的有6人,他们理论知识不足,甚至讲不清各种技术动作的名称术语,不能较好地掌握教学大纲,对专业知识掌握不够全面扎实,较难适应岗位要求。

2.能用简洁语言说明动作结构的有27人,能准确示范、动作优美并能用简洁的的语言说明动作的结构、教学步骤、练习过程的有19人,表明村小兼教体育教师基本能利用动作示范这一最直观的启发形式进行体育教学。虽然他们对一些难度较大、要求较高的动作能较好完成的不多,但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注意充分利用自身示范,让学生认识、模仿教师掌握的动作体现较好。

3.全体被调查的中年教师与青年教师相比,水平结构不一样。中年教师实践经验较丰富,但理论知识欠佳;青年教师的理论知识较扎实,但实践经验不足。

4.韵律舞蹈和民族体育对于中年教师和一部分男教师来说则是一个明显的弱点。在基本动作、基本舞步的测试中,绝大部分的青年教师都能根据测试者的动作模仿或自我演示,达到合格水平。能自编小律动的有8人,他们懂得一些体育舞蹈的常识,基本能适应当前村小的韵舞和游戏教学的需要。

5.接受调查的教师校际间分布不匀,这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校领导是否重视体育。重视的学校配备了1名体育课程相对集中的兼教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实际工作中也注重培养和锻炼体育兼职教师;不够重视的学校存在体育课随意安排或分摊现象,评价考核制度也不健全,体育课随意被挪用现象时有发生。

6.从座谈情况看,乐意从事体育教学的有32人,认为体育学科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的有30人,说明村小兼教体育的教师对该学科的认识是端正的。在对“如何提高体育学科的教学质量”这一问题的回答中,能切合实际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提高教学质量的有9人,不能结合体育学科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思考缺乏深度的有27人,说明村小兼教体育的教师对体育学科的研究还不够,在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方面进行的探索和努力还不到位。

思考和建议

村小布点多,办学规模小,教师编制紧,教学任务重,在担任语文、数学任务的同时还需兼教体育的情况普遍存在。因此,在加速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应针对各地农村实际,合理调整布局,收缩布点,扩大办学规模,选配体育专职教师,为体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提供条件。要根据村小教师的不同年龄、不同学科和教学基本功的不同现状,分层次、划阶段、有针对性地实施培训,建设一支数量足、素质优、一专多能的小学教师队伍,为在村小全面深化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提供保证。

师范学校要加强师范生的教学基本功训练。从小学教育的实际需要出发,在加强专业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丰富文化和业务知识、提高学历层次的同时,强化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提高课堂教学的操作能力,使师范生成为一专多能的合格的新师资,在教好语文、数学等学科的同时,也能教好其他兼教学科,为小学教师队伍输送新的血液。

教育行政部门要合理调配好各乡镇的教师结构,制订政策和措施,完善教师聘用制、岗位责任制,在教师评先、评优、年度考核、至诚晋升、选拔任用等方面体现对优秀骨干教师和一专多能教师的倾斜,促进教师队伍的优化组合。教研部门、教育科研机构要努力将教学研究、教育科研活动普及到每所村小、每门学科、每位教师,让教师做中学,用中练,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操作水平和教学研究水平。

教师进修学校要针对村小教师的现状,开展多层次、多门类的教学基本功训练和教学能力上台阶培训,面向农村,在培养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同时,培养足够数量的、能胜任村小教学工作的教师,一方面要重点抓好中青年教师的全员培训,另一方面要切实把好新师资培训的教学入门关,逐步提高村小教师队伍的群体素质。

第6篇

集约化的科技服务网

从1994年开始的“我国优秀运动员训练监控系统的研究”,是全国体育科技服务网络中,竞技体育领域里最重大的项目,国家体育总局调动了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省、市级科研所的科研人员,斥资200多万元,分竞体训练、运动技术环节、心理、健康、速度、力量、耐力和战术8个方面进行研究。国家体科所再将这8方面逐一细化,交由相应的体育科研机构负责。这一系统就好比是一家“运动员综合医院”,训练或参赛时,肌体的任何反应都可以在这家医院里进行诊疗。该系统将对调节运动员的状态,延长运动寿命起到积极的作用。

这就是典型的以国家直属科研所为龙头,带动省市体育科研机构,辐射系统外科研单位的集约化网络模式,这一模式将原先分散的人员、资金和设备有效地集中起来,改变了过去各地体育科研机构各自为战,缺少信息交流与合作的现象,避免了体育科研项目的低水平重复。全民健身领域内的另一项重点项目——“成年人体质监测中心”,也采用了这种集约化的科研模式。

精干高效的人才网

为建立跨世纪的体育科研人才高地,1996年起,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正式实施“1—3—3”工程,即建10个左右的重点试验室,推出30个左右的学术带头人,以及成立一支300人左右的科研队伍。3年来,这些科研人员共承揽了100项左右的国家级课题,其中20余项业已完成,目前正处于应用实践阶段。至此,这些45岁以下的博士毕业生们确立了他们在我国体育科研事业的核心地位。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国家将给予他们更大的政策扶持和先进设备使用上的优先权,并专设申报部委级课题的资金,让他们有足够的发展空间。不过,一旦他们没能力申请到课题,他们将同样面临生存危机。可以想见,未来的人才网络将是精干、高效的,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基石。超级秘书网

第7篇

一、存在的问题

1.论文撰写不够规范,缺乏起码的科研训练

论文的撰写是否规范,不仅反映研究质量,还可以反映出研究者的学术素养。从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工作单位、摘要、关键词到正文的标题、内容、参考文献等都应严格要求,规范书写。从上报的论文来看,很多论文结构混乱;题目与内容似是而非;引用的字、句没有标明出处,有的甚至多处成段引用;图表制作粗糙;参考文献书写随意;绝大多数作者甚至不知道摘要是什么,更不知如何去表述……从中不难看出,很多教师缺乏起码的科研训练。

2.绝大多数选题缺乏新意,低层次的重复研究过多

论文的选题十分关键,好的选题是论文成功的一半。上报的论文中,根本不是论文题目的不在少数;有的论文题目过大;有些题目表述不准确,是很明显的病句;不少论文属于教学心得、经验总结或工作总结;多篇论文题目极其相似,缺乏新意;有的论文如快乐体育、素质教育都是低水平的重复研究;有的研究如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应适应体育教学发展的需要”等已是常识性的共识,根本无需再作研究。

3.研究方法过于单一,研究设计粗糙、漏洞多

从研究方法来看,比较单一,除极个别运用了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外,大多数论文主要采用的是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就文献研究法而言,信息占有量很小,且过于陈旧,有的论文参考的文献都是2000年以前的,有的甚至是1985年前后的文献。另外,普遍缺乏最新的权威文献,从而使研究的层次大打折扣。从调查研究来看,问卷的设计可信性低,效度令人质疑,调查的样本不尽合理;实验研究的研究程序、实验对象、指标的选取、条件控制、实验获得的数据等存在明显的漏洞,结论缺乏依据且逻辑性差。数理统计法仅仅停留在一般性描述上,有的完全“拿来主义”,“借用”他人的研究成果,再作一简单的“比较”。

4.真问题的“草根”研究少,泛泛而谈的空“理论”居多

作为一般的基层体育工作者,研究应紧扣教育教学实践。上报的论文作者基本上都是广大一线教师,长期直接面对体育教学,应该具有丰富的研究素材,研究应当充满张力与活力。但评审过程中发现,真问题的“草根”研究并不多见,反而泛泛而谈的空“理论”居多,其中,很多所谓的“研究”是“蜻蜓点水”。

5.研究者的学习意识不强,对研究现状缺乏基本认识

论文是一面镜子,某种意义上反映了研究者的职业态度。课改已走过了十个年头,高中课改2004年秋学期至今,也七年有余,但很多论文题目、内容阐述的仍是“新课程”以及课改初期的问题或现象;很多研究或实践早有定论,无需再走弯路,但上报的论文中,很多篇幅还在重复着别人走过的“老路”……这不能不说明研究者的学习意识不强,对课程标准的实施现状以及当前学校体育的基本走向缺乏必要的、基本的认识。因此,更谈不上紧紧围绕学校体育的热点、难点及空白点进行深入研究。

6.学风浮躁与不端,侥幸心理普遍存在

我们希望看到的研究是广大一线教师长期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与提炼的、视角独特的闪光点,以及进一步推动学校体育健康、良性发展的有效干预措施。评审时,也在向这方面倾斜,只要是“真情实感”也都给予了较好奖次,但学风浮躁与不端、心存侥幸者还比较普遍,大段落、数段抄袭别人成果,更甚至全文下载,没有注明任何引文的现象比较多。正如一评委所言:“我们不是在进行论文评审,而是在查找是否抄袭。”

二、应对策略分析

1.充分发挥高层次论文的示范效应

充分发挥高层次论文的示范效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基层教师提升论文质量。在去年年底我市中小学体育年会上,特别邀请荣获全国第十一届中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暨第六届中国学校体育大会二等奖以上的作者作了大会交流,使很多基层教师大开眼界、深受启发,从而对科研论文的撰写有了更加直接的感性认识,这对他们将来的论文写作必将大有裨益。

2.注重学习自研能力的培养

学习自研能力是教师切实提高教科研能力的有效举措。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学习研究《课标》、教材、教参、人体科学知识、专业技能,还应当不断学习自研教育教学理论,从而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紧跟课程改革与时代的步伐。笔者建议广大基层教师主要阅读以下五类书籍:第一类是教育经典类,如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加德纳的《多元智论》。第二类是教育科研方法类,如杰克·R.弗林克尔与诺曼·瓦伦著的《教育研究的设计与评估》、陈小蓉编著的《体育科学研究原理与方法》,这些书籍对科研水平的提升大有裨益。第三类是期刊类,可分为四小类,其一是教育类核心期刊,如《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这类期刊能够拓展我们的宏观视野;其二是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如《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体育学刊》,此类期刊的学术性较高,篇幅较长,对教师的深层研究很有帮助;其三是对中小学教学实践具有很强指导意义的《中国学校体育》《体育教学》,这两本杂志对基层体育教师的成长很有帮助;其四是《中国知网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这类期刊容量大、分类齐全,收录时间长,是研究的重要文献。第四类是人文类,它不仅可以开阔视野,提高文字功底,而且可以不断提升我们的专业理想、专业情操,并提高我们的人生境界。

3.举办不同层面的科研论文培训

从目前的各级各类培训来看,其中绝大多数突出了体育教师教学方面的培训,而对基层教师科研能力方面的培训明显不够。因此,作为体育教研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应当针对不同层面基层教师的特点,聘请教科研专家定期举办培训班,切实提高广大基层教师的科研水平与层次。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教科研能力对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绩效工资改革后,科研成果已直接纳入到考核工资当中,由于基层体育教师科研能力与其他文化学科教师存有一定差距,如能在培训力度上不断强化,将对他们的切身经济利益有一定帮助。

4.发挥课题拉动的效能

提升研究能力一定要加强理论学习,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全过程的反思、改进,以科研带教研,以教研促教改,也就是把教学当课题来研究。研究之初,基层教师可以选择与实践联系密切的应用性课题,或主动参与其他教师的课题,从而逐步积累研究的经验,再循序渐进地过渡到独立承担课题,通过课题的研究可以大大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使研究更具深度。

5.充分借助学位提升这一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