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1 16:33:43
序论:在您撰写学前舞蹈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课程设置的合理安排
1.基本功训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部分是14、5岁的初中毕业生,并没有良好的舞蹈基础。他们身体素质可塑性强,打好基础是关键。第一学期的课程设置应该是学习基本功,从芭蕾的“开、绷、直、立”开始,训练学生的基本能力,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纠正学生形体上的不良习惯。2.古典舞的设置。学生在学习芭蕾之后,有了一定的基础。第二学期开始设置古典舞,学生进入古典舞身韵的学习。古典舞身韵主要是针对学生气息的运用和身体的韵律感、节奏感的训练。为学生学习民族舞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舞蹈,不能每一个都开设,选择五至六个有特色的民族舞蹈进行学习。如汉族的东北秧歌,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傣族、朝鲜族这些较为突出的舞蹈。教师多做展示,学生多做练习,让学生做到掌握好每个民族舞的风格特点。为今后的学前教育工作做好准备。
幼儿舞蹈课程的设置。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要面对的是幼儿,所以幼儿舞蹈的学习和创编是非常重要的。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开设舞蹈课程是必然,舞蹈课是此专业学生的基础,要坚持科学性、适用性、指导性的原则。学前教育的舞蹈课程应该在此原则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引导、鼓励学生,建立学生自信心的基础上,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实践以主,加强学生的专业意识,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充分让学生发挥才华,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突出学生在舞蹈课程中的主体地位
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应该保持着高度的互动性,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教学的热情,使学生真正地成为舞蹈教学活动的主体,多多进行自己创编有积极意义的幼儿舞蹈,给自己积累舞蹈资料,为将来走上岗位打基础。
结束语
本课题研究以幼儿舞蹈创编为切入点,结合当前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育现状,探讨有效性、实践性的幼儿舞蹈创编教学体系,旨在为我国幼儿园舞蹈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幼儿舞蹈;学前教育;创编
本文系长沙师范学院院级一般项目《地方本科院校舞蹈创编研究——一幼儿舞蹈为例》,项目编号:XXYB201535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舞蹈创编教育的现状与分析
(一)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舞蹈创编教育
舞蹈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五大技能(说、唱、弹、跳、画)之一,凭借其巨大的美育作用成为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重要课程。幼儿舞蹈创编是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核心部分,不仅培养学生的舞蹈创编能力,更是对所学的舞蹈和音乐知识进行全面优化和综合运用的过程,为学生今后在幼儿园工作中舞蹈相关的教学活动提供帮助,发挥舞蹈益于儿童身心健康、陶冶情操和智力开发方面的重要作用。从宏观上来讲,幼儿舞蹈创编的教育能推动整个幼师行业教学水平的进步。
(二)对于幼儿舞蹈创编教育现状的调查
以长沙师范学院学前教育系四年制本科生为例,幼儿舞蹈创编课程开设在第三个学年,在这之前,学生们已经经过了两个学年舞蹈基础的学习,即一个学期的舞蹈基训,和三个学期的民族民间舞学习,对身体的直立感、协调能力和舞蹈审美有一定了解,对于幼儿舞蹈有基础的认识。幼儿舞蹈创编课程共一个学年,分上下两期。上学期学习幼儿自娱性舞蹈创编,这一部分也是幼儿舞蹈创编课程的基础部分,包含幼儿律动的创编、幼儿集体舞的创编、幼儿歌表演的创编、幼儿歌舞表演的创编、幼儿音乐游戏的创编五大模块,下学期是对幼儿表演性舞蹈创编的学习,是对基础学习汇总和升华,包括幼儿表演性舞蹈的创编理论,创编技法与练习、以及舞台美术的运用。上下两学期的内容既相对独立又有一定关联,注重幼儿舞蹈编导知识体系的完整性。
二、学前专业的幼儿舞蹈创编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基础较差
首先,学前教育专业的招生对于舞蹈基础没有要求,四年制本科生的入学标准只有高考分数作为唯一的依据,入学前没有专业的面试。于是招进来的学生绝大多数没有任何舞蹈基础,身体的直立感、平衡能力、动作的模仿能力、协调能力、身材比例和软开度远远达不到学习舞蹈的要求。尽管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和舞蹈专业的舞蹈课对学生的要求不同,理论方面的知识也可以通过后天学习来提高,但是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能力已经错过了训练的最佳时间,导致于学生学习舞蹈难度变大,许多学生尽管非常努力反复练习但还是难以达到要求,久而久之,也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不利于开展舞蹈教学。
(二)基础训练阶段课时量少
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学习时间为三年,前面两年是舞蹈基础训练阶段,学习舞蹈基训、民族民间舞,教学目的是解决学生身体的自然形态和积累舞蹈语汇,为舞蹈创编课打下基础。按照每学期17个教学周,每周1个课时来计算,完成基础训练阶段的学习仅有68个课时,每周一个课时也就是45分钟,往往热身的时间就要花掉5到10分钟,课堂上教师讲授的知识需要学生进行模仿,教授的动作教师要进行抠练,动作学会后还要合音乐练习,就算所有的环节可以环环相扣,衔接紧凑,45分钟也仅仅是填鸭式地把知识讲完,没有时间展开和延伸,造成学生没有课堂内消化过程。这样急急忙忙的68个课时,学生的身体形态、协调能力无法得到很好的解决,也没有积累足够的舞蹈语汇,对于舞蹈的美感和对幼儿舞蹈的了解程度都还在一知半解的时候就进入了幼儿舞蹈创编的学习,这就像小学生们还没有学会单个汉字怎么写就开始被要求写作文章,会影响幼儿舞蹈创编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对教师们而言,这也是很痛苦的过程:在有限的课时里,要完成原本应该经过大量的教授和练习后才能达到效果的教学任务,必然导致对教学内容的压缩和简化,难以保证教学质量。舞蹈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练习来消化、巩固、和领悟,课时量太少,导致基础不牢固,直接影响上层建筑,很多教与学的衔接也无法完成。
(三)教学模式陈旧
在传统的舞蹈教学模式中,往往是教师言传身教,学生模仿练习,以教师为中心,以灌输为主旨。这样的弊端是,学生对学习没有主动性,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再次,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学生无法立足幼儿生活实践,作品很难体现出幼儿的生活特点。
三、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创编教育的建议与对策
(一)加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首先是对于教学目标的针对性: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不同于舞蹈专业课,在舞蹈艺术方面取得十分专业的造诣并不是学前教育专业学习舞蹈的真正目的,因此教学目标不应着重在技法上而是对于音乐和舞蹈的感受,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扩大知识眼界,积累舞蹈素材,增强表现力。例如: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教学目标应针对学生的节奏感和表现力来确定课堂重难点,要求学生节奏准确、情绪饱满地完成组合,对于风格性和技巧、小范儿,则点到即可。其次是对于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进行舞蹈创编,不强调身体的软开度、力量、控制、跳跃、旋转等,不把成人的舞蹈训练内容和方法强加给幼儿。教学内容应上应尽量把握易于模仿、形象生动、富有童趣和童幻,同时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的规律。例如:在幼儿集体舞创编的环节中的双圈练习《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全体幼儿站成双圈,面对面站立,外圈扮演小熊、里圈扮演洋娃娃,作品用拟人的手法展示人和动物的共同舞蹈,符合幼儿向亲近大自然和动物的心理,通过动物模拟人类高兴了就敲鼓、吹喇叭,告诉幼儿动物和人类一样有思想感情,要保护大自然。
(二)增加课时
1.增加舞蹈基础课课时
舞蹈基础课程总共开设两个学年,即四个学期,根据国家“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舞蹈》(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中对于基础学习部分的划分,共有四个单元共33个组合和91个知识点,按照每个组合基本动律1课时、短句1课时、组合链接1课时和组合提高1课时的粗略计算,仅组合部分至少需132个课时,这和目前舞蹈基础68个课时相差甚远。舞蹈基础课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学生身体的自然形态,培养协调能力和审美意识,积累舞蹈语汇,基础课时的缺失导致学生基础不牢固,创编课程没有素材,因此,应酌情增加舞蹈基础课的课时。
2.开设选修课
由于基础课时量的不足,学生对于作品欣赏和艺术实践的机会少之又少,许多学生喜欢舞蹈课但苦于没有实践机会而难拾信心。另外,学生与学生之间也有差距,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采用同样的教学是不公平的。因此可以通过开设选修课的方式来对教学进行优化。选修课的开设方向可以是对于舞蹈基础部分的补充,比如舞蹈赏析、舞蹈技巧、中外民族民间舞,也可是对课堂实践的延伸,比如作品排练、剧目表演、舞剧创作,等等。开设选修课可以弥补课时量的不足,还可以培养和带动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增加早晚功课时
舞蹈的学习是一个对身体进行开发的过程,需要大量的时间来消化和练习。因此,应该增加舞蹈早晚功的时间,甚至可以借助“教学相长”的模式,从高年级的学生中选拔小老师,负责监督和带领低年级的同学进行早晚功训练,教师只对训练结果进行点评和辅助。这样,带动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三)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首先是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例如近年来教育界倡导的“研究性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进行设疑、探究、释疑,从而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生在教学中不再被动接受知识,在自主的氛围下通过思考和行动获得对问题的某种认知并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达到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并建立起对学习的自主感和积极性。其次是增加实践的机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不同于舞蹈专业,没有太多舞台实践,学习和排练的舞蹈作品没有对外展示的机会,只有教师和学生的“闭门造车”,孤芳自赏,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的舞蹈技能得不到有效的锻炼,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次是对于幼儿舞蹈创编的实践,作品要立足幼儿生活实践,体现出幼儿的生活特点,就必须要在实践中寻找答案。
四、结论
对于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创编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过程,涉及教与学的方方面面,除了生源、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等等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探究,本文仅以长沙师范学院为例,从作者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于幼儿舞蹈创编进行设疑和探究,以便更好的服务于学前专业的舞蹈教育工作。
作者:刘妙芝 单位:长沙师范学院音乐舞蹈系
参考文献:
[1]王印英.幼儿舞蹈创编与赏析[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2.
[2]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3]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Z].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4]代春洋.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现状及发展探究[Z].课程教育研究,2013.
学前舞蹈教育指的是幼儿对舞蹈美的感受、欣赏、鉴别与创造,把生动的形象当作教学的手段,特征就是培养自身的情趣,对幼儿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提高幼儿的能力与素质,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幼儿在进行舞蹈教育之后,能够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审美创造能力,同时还能陶冶情操,促进良好品德的形成。
二、学前舞蹈教育的重要作用
1) 学前舞蹈教育能够促进幼儿智力的开发。学前舞蹈的主题、体裁以及它的表现形式的种类有很多,幼儿要对舞蹈的活动进行观摩、学习、排练和表演,不仅可以提高对舞蹈音乐的感受力、创造力,同时还能提高自身的观察力、想象力与记忆力。2)学前舞蹈教育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在平时的生活中,幼儿可以经常参加一些舞蹈活动,这些舞蹈活动能够促进幼儿肌肉、呼吸、神经系统经与骨骼等生理机能的发育,从而加快幼儿身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幼儿的体质。这些舞蹈活动还能改善幼儿的品格与性情,促进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为幼儿身心全面发展提供了生动、广博的舞台。3)学前舞蹈教育具有美育功能。舞蹈能够感受到美、认识到美、体现出美、创造出美,因此可以运用舞蹈对幼儿进行美育教育。幼儿舞蹈具有美的艺术造型、诗意的构思,同时还有着可爱活泼的儿童形象,它的音乐旋律是非常悦耳动听的。幼儿把舞蹈的形体节奏与内在韵律不断地进行融合,把自己内心丰富多彩的感情通过舞蹈表现出来。
三、我国学前舞蹈教育的发展现状
近些年来,我国逐渐提高对幼儿的舞蹈教育的重视程度,大大地推动了幼儿舞蹈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现在的学前舞蹈教育还存在着一些问题。1)家庭因素。近些年来,我国一直在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所以现在许多家庭里的小孩都是独生子女,父母把孩子看成是家庭的中心,对孩子过分地溺爱,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要求。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些困难,有的父母就怕孩子在舞蹈训练的过程中吃苦,应该多进行文化学习,不支持孩子学习舞蹈。2)幼儿园因素。在一些幼儿园里,不太重视舞蹈教育。他们觉得学前知识教育比学前舞蹈教育重要的多,忽视了舞蹈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在舞蹈教育方面没有投入太多的精力。一些学校的素质教育中虽然包括舞蹈教育,但是在实际上大大缩短舞蹈课的课时,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开设学前舞蹈教育的课程。3)教师因素。在舞蹈教育能力与舞蹈专业素质方面,舞蹈教师的能力不高,大多数的舞蹈教师的专业素质比较低,只有极少数的老师受过专业的舞蹈培训。有一些人用着名人的招牌来开办舞蹈培训班,但是其中的舞蹈老师没有足够的专业素质,还有一些人虽然舞蹈能力很强,但对儿童的心理缺乏一定的了解,没有足够的教育素养。4)教育理念的老化。目前,在我国学前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所教授的内容比较传统,不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般都采用口传身教的教学方法,一味地让学生去模仿舞蹈的动作,不让学生自己去想象舞蹈动作,严重影响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
四、我国学前舞蹈教育发展的新方向
1) 正确认识学前舞蹈教育。我们要确立自己正确的价值取向,大力发展对孩子有益的艺术教育。学前舞蹈教育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培养专业的舞蹈人才,而是为了培养幼儿对美的体验,提高幼儿的艺术素养。无论是家长还是从事幼儿艺术教育的教师,都要深入了解幼儿的心理,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艺术教育,开发孩子的创造力与智力。所以,我们要大力发展学前舞蹈教育,提高孩子们的创新能力和智力。
2) 保证舞蹈老师的专业性。目前,我国的幼儿园并不重视舞蹈教育,在舞蹈教育能力与舞蹈专业素质方面,舞蹈教师的能力不高,大多数的舞蹈教师的专业素质比较低,只有极少数的老师受过专业的舞蹈培训。但是从事于学前舞蹈教育的老师应该经过教师资格认证才能教学。我国要不断建立和完善舞蹈教师资格的认证标准,从而保证舞蹈老师的专业性。这种教师资格认证已经在很多国家实施,尤其是美国,美国的教师资格认证开展的比较早,因此它具有比较成熟和完善的体系,在美国的教育改革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注重标准,美国的教师资格认证大大改善了学前儿童教师的素质问题。我国要向美国学习,注重标准,建立和完善教师资格认证体系,保证教师的专业性。
3) 注重舞蹈实践。要把艺术教育和幼儿的生活联系起来,这样孩子在生活中就可以接触到艺术教育,从而更好地接受艺术教育,在生活中,孩子们能够感受到艺术教育的亲切与熟悉,这样才能体现出艺术教育的效果和影响。孩子们在学习舞蹈的时候,不能只在教室中学习那些理论知识,老师要注重舞蹈的实践,要让孩子们尽可能多地参加舞蹈活动,进行舞蹈表演,在舞蹈表演的实践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感受到生活的美。孩子要想学好舞蹈,就要多进行舞蹈的实践活动。进行舞蹈实践活动,能够扩宽孩子的舞蹈视野,大大提高他们的创造力与审美能力,对提高孩子的自信心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无论是幼儿园还是舞蹈培训班都要重视舞蹈实践,让孩子们能够展现自己的舞蹈,促进孩子们之间的交流。
4) 进行分层次教学。孩子们学习舞蹈的水平会有差异,这就会对老师在教学中造成很大的困扰。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往往把舞蹈理论灌输给整个班级的学生。这样的教学方法虽然能够节省教学的时间,同时还能使教师能够整体把握孩子的舞蹈能力,但是也有很大的弊端,在这种教学方法下,孩子们都说只是被动地来接受这些舞蹈,自己没有选择的余地,就可能导致孩子失去对舞蹈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所以,老师可以采用分层次教学的方法,就是说对于舞蹈基础好与舞蹈基础不好的孩子进行不同层次地教学,提高他们学习舞蹈的兴趣和积极性。
[关键词]儿童舞蹈;创编能力;创新;教学
儿童舞蹈创编能力,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一种职业技能训练,正被越来越多的舞蹈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如何让新时期学前专业舞蹈教育打破单一技能传授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结构、素质培养以及强调课程的体系化和互动作用,如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舞蹈技能与舞蹈知识,创编儿童舞蹈作品,已经成为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的首要问题。介于以上众多因素,笔者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以下的观点,希望能为推动学前舞蹈教育的健康发展,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一、分层次的教学对象
(一)初阶
这一阶段的学生为入学初期的学生,他们没有舞蹈创作的经验,舞蹈语汇匮乏。对于学前专业初期学习舞蹈的学生而言,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明确学习舞蹈最终的目的是要适应幼儿园从业的需要,也就是能够根据幼儿园教学的需要编排幼儿舞蹈、组织一般的演出活动,及常规教学活动。教师根据这一教学目标可将最基本的儿童舞蹈创编知识与一年级的芭蕾形体训练课相结合、渗透,训练学生最基本的儿童舞蹈基训组合的创编能力,为后期舞蹈创编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基训课堂上可以适当的穿插,选择出适合儿童的舞蹈动作,将课堂上学习的身体训练进行儿童舞蹈的简单创编;在训练时选取活泼欢快的儿童音乐,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初步掌握2/4、3/4、4/4三种不同的简单节奏,培养其按节奏做动作以及动作节拍准确的习惯。接下来进一步创编出动态的舞蹈组合,还可以从步伐与手配合的小舞姿训练,逐步进入舞姿变化的学习,培养舞蹈时愉悦的情绪和自娱感。
(二)中阶
中级阶段的学生,他们在一定程度上积累部分舞蹈语汇,且具有了抽象思考的能力,对身边的人、事、物具有主观的认知与理解能力。他们虽没有舞蹈创作的经验,但都可以探索动作的元素与舞蹈的题材之间的联系。
中级阶段,主要以民族民间舞的训练为主,这个时期的学生已经有了正确的身体形态,在步伐训练上可以增强难度和变化的训练,强调舞步的速度并能走变化较复杂的队形。舞蹈动作有起有伏,有刚有柔,突出人物性格和舞蹈风格的特点,使舞蹈表演有整体感。在此训练基础上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前作业,提前预习,课堂上分小组将所学的舞蹈动作进行动作变形,进行创编,为今后的创编活动积累素材。通过回课,小组展示相互评价,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三)高阶
高级阶段的学生,已具备初、中阶的知识储备,本阶段主要学习目的是以认识舞蹈的形式、风格、舞蹈的多元素材和跨领域创作为前提,学习的内容则是更多的聚焦于建立编舞的技巧。如:如何选择与整合舞蹈的主题、内容、形式、动作素材、多元媒体等创作手法。
本阶段任务主要是幼儿基本舞步、律动、歌表演、集体舞、表演舞、幼儿舞蹈选材、结构、编舞,培养学生听音乐自编舞剧、舞段、小组合的能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性以及对事物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一阶段的训练要注重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可引导学生针对不同的主题,自我设立挑战的门槛,尝试以不同舞蹈形式建构舞蹈作品,并思考在动作素材、舞蹈媒体或道具的应用上出奇制胜,发展出具有创意的作品。
二、富创意的教学内容
(一)精炼与创新儿童舞蹈语汇动作技
舞蹈语汇的选择和提炼极为重要。它是正确反映儿童心里、感情、情绪的特征,表现作品意图、风格、使作品具有较强生命力的重要一环。
儿童舞蹈语汇可以从古典舞、民族民间舞、芭蕾舞、现代舞以及孩子的生活动作中去抉取和提炼。但这些语汇必须是有代表性的,带有童趣的和儿童能接受的,夸张的儿童舞蹈语汇。夸张与变形是儿童语言的特征,也是儿童舞蹈表现的一个重要元素。因此绝不能把大人的一套搬给孩子,使儿童舞蹈丧失个性而暗淡无光。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传统的舞蹈技巧、运动的动作中发现适合儿童舞蹈作品的动作元素,亦可在这类元素基础上转化、精炼、再创新的动作语汇。
(二)提高创作技巧与统合能力
编舞的技法多种多样,不是独立存在,它们是相互联系,可以灵活使用的。如动作元素编舞法,造型贯彻法,动律与律动的连接法,交响编舞法,音乐编舞法,即兴编舞法,独舞编舞技法等等。一位好的编舞者,其特点是具有整合的专长,可以借助创作技巧,将各种知识、技巧、思想与媒体统一整合到一起,将所有的资源和谐的安排在作品的内涵、形式、内容与媒体中。
在教学中,教师应更注重学生的实践性训练,学前专业舞蹈课作为学前专业的技能必修课,要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巩固舞蹈技能知识,在各种演出、比赛活动中,获取丰富的舞台经验知识,在舞蹈创编过程中,激发出发散性思维。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取得从业所需的实践经验。
三、多样性的教学方法
(一)欣赏教学法
欣赏教学法,是舞蹈创编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教师将经典剧目作品作为舞蹈表演案例,分析演员在舞蹈动作、姿态造型、表演情绪、舞蹈情节、创作等方面的成功之处,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激励学生的创作欲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优秀的儿童舞蹈作品中吸取精华、吸收借鉴、同时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儿童舞蹈作品。
从舞蹈作品的几个主要要素来看,我们应该从以下几点来分析、借鉴优秀儿童舞蹈作品。
1、动作
动作是舞蹈作品最主要的组成要素,动作除了要符合表演性、形象性、节奏性、游戏性、训练性等特性之外,在动作元素上更应该丰富。例如舞蹈作品《下课啦》,就巧妙的运用了民族民间舞、芭蕾的动作元素,前者其本身不是民族民间舞蹈,但是在编创中,巧妙地将民族民间舞的动作元素融到舞蹈中,后者将民族民间舞与芭蕾如何在一起,丰富了舞蹈语汇。
2、创意
创意是任何形式的创作都必须的,没有创意的儿童舞蹈作品就没有创作的意义。动作的创意可以用于模仿形式,也可以用于动作素材,可以是夸张性的,也可以是保守的。如《和谐阳光》这个作品中,“太阳花”与“鸟儿”相互回应,“鸟儿”的动作既有蒙族舞蹈的元素,又有芭蕾舞动作元素,两者的结合既表现了“鸟儿”的灵动,也不失优雅,这种创新的结合便是动作编排的创意体现。
3、主题
主题对于任何一个艺术形式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元素。如何在舞蹈中弘扬主题,从而正确引导儿童的认知与理解,似乎已经成为当下儿童舞蹈作品编创的发展趋势。以儿童舞蹈作品《珍惜》为例,剧目在编排方面无论是动作素材还是舞蹈题材都不算特别出新,但却有一个符合当下教育背景的主题――节约。编导将劳动的场景用舞蹈动作编排出来,并设计了一些劳动乐趣的场景,就无形中起到了“勤劳”的教育引导。通过让学生欣赏分析这一作品,使学生们了解到一类的儿童舞蹈有一个共同特点,即主题明确、突出。这个主题的范围可大可小,可以弘扬精神品质,也可启发生活智慧,但都能够起到积极向上、鼓励激励的目的。
(二)探究教学法
探究教学法是以教师“发现”“引导”“诱发”为主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思考过程,借助不同的知道方法,让学生自行发现知识,帮助学生孕育出各种观念。此类教学方法,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实施到实际舞蹈创编教学中。
1、理性式探究
教师在理论上经过讲述、举例,经过师生共同讨论,或学生问自由讨论,得出相关结论。理性式探究,可在创编性教学中用以舞蹈作品创意的研究、舞蹈构思的研究、舞蹈设计的研究。
ABA――睡、醒来、沉睡。
主题和变奏――朝阳、烈日、夕阳。(每天都有同一序列,但永远不会完全相同。)
――悲痛欲绝、欣喜若狂。
2、发现式探究
A、可预期的标准答案与探索结果
教师规定好探索范畴,并提供理论支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出各种问题,由学生自行探索。例如:动作的线条有直线和曲线,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设问,引导学生说出舞蹈姿态的形状有哪些、常用的舞蹈队形有哪些。这样由经学生自己探索出来的答案,印象会更加深刻,运用起来也会更加得心应手。
B、不可预期的探索结果且具多元的答案
首先由教师提供基础理论与探索范畴,但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以本身所具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设计、探索目标,探索之后验证其成果,并总结成概念。例如:随着呼吸的律动、诗韵的律动、童谣的律动、打油诗的律动……探索新的动作语汇。这类动作探索的结果均是多元且无法预知的。
3、实验式探究
即以学生为本体的教学。此类教学方法适用于创编中有经验与较成熟的学生。在探究教学法中,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协助学生学习“如何学习”也就是掌握学习的方法,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是课程设计者与指导者,教师会在学生探究之前或在探究之中给予适时的指示或引导,学生则是在创编过程中自行发现答案所在。学生在课堂中扮演主动、积极地角色,教师则居于协助地位。
(三)创作思考教学法
这一教学法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聚敛性思考、扩散性思考,为创作过程中的两种思考模式。
聚敛性思考的模式通常表现为:有常规可循的、遵循逻辑方式做出判断和推理。这种理论我们同样可以适用于舞蹈创编教学中。舞蹈动作类的元素包括:身体在时间、空间、动力作用下的变化,以及由这类变化而引起的身体部位、舞步、乃至声音、场地与舞者之间的关联。我们可以把这些看做是舞蹈的元素与次元素,并归纳成一定的公式范例,经过教师的讲解、说明、引导学生发展成为不同形式的动作语汇与舞蹈作品。
扩散性的思考模式,是指由一个问题而引发的学生很多答案,以及解决问题的可能性。这类思考模式运用到舞蹈创编中,能够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做出新的成果,发展新的概念,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励学生进行舞蹈作品的自由创作。
教师在儿童舞蹈创编教学中,要善于灵活运用这两种思维模式对学生穿插引导,使两种思维模式相互交叉,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编舞技法的进步与成熟。
舞蹈主要是以人的身体动作进行表现的学科,通过人体的肢体语言进行艺术表达。因此,舞蹈表现的专业水平尤其是动作的规范性会直接影响到舞蹈的现场实际表演水平的高低。同时,由于许多学生在进校之前很少进行过舞蹈方面的专业培训,还有许多学生是在职继续深造的,所以,在年龄的高低上表现不一、在身体素质上和自身个体舞蹈艺术水平上表现得参差不齐,甚至有的已经无法进行很好的舞蹈学习。所以学生的基础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学水平得到较为理想的提高。在我国,由于认识的狭隘,很多人都认为学前教育专业方面的招生要求很低,所以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此没有太大的压力。更重要的是我国学前教育发展方面起步相比较晚,在这方面的经验就很少,以至于整个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根本就没有一个完整的、规范的体系。改革、开放以前,我国没有设立专门的学前教育专业,后来建立的学前教育也是在我国传统的中级师范教育的基础上形成的,起点十分低,经验十分薄弱,所以其发展十分的不规范,在人才培养方面没有远景规划,更不能够和我国总体教育相呼应。
2从教学目标方面分析
在我国许多高校都没有对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进行教学规划和安排。一些有教学规划的高校也只是留在舞蹈教学的基础阶段。由于学生自己的基础薄弱,各方面的表现能力都有限,所以根本就没有进行专业教学的条件,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应该制定符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舞蹈实际情况的教学规划和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够迅速地提高学前教育舞蹈专业学生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又由于学前教育属于幼教人才培养的范围。因此,其在很多方面都和幼师教育的培训十分相似,容易形成概念上的含糊不清。其实,现在学前教育的发展就是幼师,许多学校在招生方面门槛儿也比较低,这就使得我国的学前教育专业的招生工作做得十分粗糙,很多学校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都是面试入学。所以,学生入学的学习基础和综合素质参差不齐,使得学前教育的质量很难得到保障。而且学生在入学时的舞蹈基础也是不一样,也许有些有一定的基础,但是大部分都没有舞蹈基础,这就使得在入学以后学生很难进行系统规范的学习。同时,这给高校的教育工作者也带来了很大的教学难度。
3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结构研究
(1)从学前专业舞蹈教学的改进内容方面分析。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要在趣味性方面多下功夫,要不断地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从音乐入门进行学习。这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迅速提高他们的专业表演能力,使其从内心到肢体语言的表达上面都能够达到一定的水平,而不是简单机械的模仿,这是一种纯粹的业余学习方式。因此,高师学前专业在舞蹈教学方面必须要及时地适当调整课时的安排比例,应该加大舞蹈课的比重。这样就使得学生不至于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因为时间不够而出现基础不牢固的现象,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舞蹈学习和练习,使学生的舞蹈基础和水平得到迅速地提升。同时,也能够让学生腾出更多的时间去进行更加高级的和更加专业性的舞蹈学习和训练。这样不仅能够提高了舞蹈教学质量,同时还能够提高了舞蹈教学水平。
1.1人文性不高,技能型内容偏多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课程结构安排不合理的现象仍广泛存在于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课堂上。不少教师容易犯形而上学的错误,过于注重舞蹈的外在表现形式,重视舞蹈技能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舞蹈人文精神的渗入。舞蹈的表现形式和舞蹈精神本质上来说就是一个有机整体,强行把他们分割必然会导致幼儿舞蹈学习的不全面。事实上,舞蹈是一门人文性极强的学科,仅仅是学习舞蹈专业技能而缺乏充实的人文内容不利于幼儿的文化涵养以及品格的提高。
1.2各章节间内容独立,未紧密融合
舞蹈是幼儿对他人进行自我表现与反应的一种幼儿本能需要。因此有效的舞蹈教育是对幼儿来说是十分有利且必要的。作为未来的幼儿舞蹈教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们对幼儿的教育有着不可推卸的重任。但就当前教学内容的编排上来看,仍然严重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在各个舞蹈教学教材中,各章节的内容相对孤立,并未有效融合在一起,艺术形式也仅仅局限于舞蹈方面,没有与其他艺术形式紧密融合渗透,这对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极为不利。
2.对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内容的有效整合
2.1在教学内容上凸显儿童性
儿童是幼儿舞蹈教学的直接对象,也是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最终实践者。因此把儿童性视为课程内容中的重点,适当增加儿童舞蹈的教学内容,并将儿童舞蹈渗透到其他教学内容的板块中。例如在单纯,质朴的民族舞板块的学习中,学习各式的民族舞蹈。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荣誉感,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同时将各名族舞蹈合理科学组合,并适当加入幼儿民族民间舞蹈,让学生在充满趣味性的表演中感受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培养学生幼儿舞蹈的表现力。
2.2科学规范各部分教学内容的比例
不可否认的说,通过舞蹈这种直观而强烈的表达形式能带给人们美的感受和心灵的震撼。但过于强电舞蹈外在美而忽视了对舞蹈情感和舞蹈内容的理解,显然是不利于幼儿健康全面发展的。舞蹈折射出的文化内涵,涉及民族宗教、生产方式、伦理哲学、审美情趣等多方面。这便要求我们把形体训练和幼儿舞蹈作为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提高自身各部位的协调能力。对舞蹈课程中的技能性内容进行适当删减,补充充分的文化背景知识,建立舞蹈动作与舞蹈内行,文化背景之间的联系。另外,舞蹈种类繁多,按舞蹈特征来说可以分为国际标准舞蹈,时尚舞和专业舞蹈。专业舞蹈又可以细分为芭蕾舞,古典舞,民族舞,民间舞和现代舞。因此,对繁多的舞蹈内容进行合理规划和科学安排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2.3提升师范性能力
因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面对的主要是儿童,因此在校期间学习的内容应以儿童舞蹈为主。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过程中运用及培养学生的师范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具体表现为,在专业教学课程中,教会学生由浅入深的编排幼儿舞蹈教学内容,在舞蹈动作的设计上应符合儿童年龄段和身体特点,在舞蹈中的音乐背景也应尽量贴合儿童的喜好,以让儿童能在愉悦的舞蹈氛围中完成体型塑造与审美观念的学习。另外在教学中,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灵活的教学形式,如在教学过程中多设置体验课,舞蹈排练课教会学生鉴别舞蹈,表演舞蹈的能力,同时更要教会学生,教会幼儿学习舞蹈的能力。
3.结语
关键词:学前教育;舞蹈教学;创新
舞蹈教育作为学前教育的一项重要课程,其独到之处在于它能提高人们的审美价值、情感情操及自我生活品质。舞者优美的舞姿给人以视觉盛宴,动听的旋律带人浮想翩翩,而且从中所辐射出的人文内涵给人以激励和愉悦。因此对于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创新显得更加重要。[1]目前我国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各行各业都在不断的创新改变,同样舞蹈教学要想经得起考验,就必须对其教学进行改革及创新。舞蹈课教学中学生将身体与脑力相结合,通过观察、手脚并用等模式来开发大脑思维,这是别的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所以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应改变教学思维、不断进行创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重要性
通过舞蹈教学可以强健人的体魄,美化人的心灵,使身心得到升华。舞者通过其身体做为一种表达形式来表达自身情感,使人感受舞蹈之美及舞蹈给人们带来的视觉盛宴。[2]通过舞蹈还可以提高自身审美、强健体魄,在幼儿时期,舞蹈显得更加重要,幼儿时期是身体和生理发展的重要时期,舞蹈可以锻炼幼儿的身体协调性,培养幼儿的品格和性格,同时对幼儿的观察力、思考能力、记忆力也有一定的锻炼。因此,需要加强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力度,加大对舞蹈教学的创新,使学生充分感受舞蹈之美。
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创新
1.舞蹈教学理念的创新。在学前教育的教学中,传统的教学理念根深蒂固,人们往往忽视了学生的舞蹈创新能力。教师教学理念落后、思想保守,在教授学生的同时还保持着教师教授、学生传承的教学理念,这样的教学理念机械、呆板,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舞蹈的创新能力受到了限制,忽视了舞蹈给人们带来的审美价值和美感,使学生们无法充分感受舞蹈所带来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力量。[3]因此教师应对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理念进行革新,树立崭新的教学理念,充分把握舞蹈教学对人们生活情感的影响作用。2.教学内容编排的创新。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与专业的艺术院校的舞蹈教学有明显的区别,专业舞蹈教学是为了培养专业的舞蹈人才,而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主要是面向幼儿的教育,两者在本质上有明显的区别。因此,在教材内容的编排上也应有着明显区分,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教材内容的编写应贴近儿童的实际生活,以儿童的理念为标准,设置简单易懂的儿童舞蹈教学内容,这样更容易使幼儿接受。在舞蹈的编排上,应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编排,针对一些舞蹈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应扎实地练好基本功,并给予充分的课时来做保证。[4-5]舞蹈教学质量的高低间接影响着学前教育舞蹈专业是否能顺利开展。其次,学前教育舞蹈教学还应充分发挥舞蹈的影响力,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取向,培养高尚的情操。因此,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应把民族舞蹈纳入教材编写内容,并在具体的舞蹈教学中加以实践。3.合理利用多媒体开展“新课堂”。传统教学创新的主流手段是开展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来对学生展开教学,更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中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来感受不同的舞蹈风格,教师通过投影仪、视频与课本相结合的方式来讲授相关舞蹈知识,这样可以更加生动直观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展示,让课堂不再枯燥乏味。在进行舞蹈示范教学中,学生的舞蹈有动作不优美、不到位问题,课堂上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弥补、纠正,并根据学生实际掌握情况对多媒体教学加以修正,做到生动直观,举一反三,让学生看得明、记得住、学得透。4.激发学生的舞蹈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基础,也是学习的重要条件。在开展舞蹈教学中,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上的趣味性,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老师必须坚持趣味教学的原则,努力通过使用多种教学方法,配合新时代教学手段,激发出学生的舞蹈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时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6]5.注重“即兴创作”在中职院校学前专业舞蹈教学中的运用。人们在受到外在刺激的作用下,即兴创造出某种作品称之为即兴创作。即兴创作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成长环境及成长历程来分析,有针对性的选择音乐,学生可以根据音乐律动随意地摆动,任意创造动作,可滑稽、可优美、可跳跃、可笨重。通过这种类似活动,学生可以逐渐培养即兴创作的能力。即兴创作的原理及精髓在于它是学前教育舞蹈教学专业的基础。[7]通过即兴创作,可以培养学生敏锐的听觉,精确的节奏感,默契的配合度等,这在以后的教学中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6.通过概念来指导教学。舞蹈是通过人的身体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舞蹈教学具有可操作性,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在进行舞蹈教学时需要先对学生进行舞蹈教学概念的讲解、动作要领的示范,让学生在充分了解舞蹈概念、人文精神的基础上进行动作分解教学,通过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要领,增加了学生对舞蹈教学的兴趣,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