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1 16:33:29
序论:在您撰写家长给老师的回信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一、无话可说实尴尬,结合专题多表达
当提及给父母写信时,孩子们都流露出期待、羞涩的神情,然而,当问及“你想跟爸爸妈妈说什么”时,不少孩子面露难色,常常几句“妈妈,我想你!”“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啊?”便无话可说了。面对大半页空白的信纸,执笔的老师们有些尴尬。老师们分析:这些孩子由祖父母抚养,本身生活经验匮乏,语言表达能力较弱。那么,让孩子们对父母说些什么,又该怎么说呢?
经过研讨,我们决定结合节日开展专题活动,让这些孩子在活动中感受快乐,丰富经验,学习表达。“暖暖端午节”“快乐儿童节”“激情中秋节”“我的新年愿望”等系列活动便由此产生了。“暖暖端午节”活动中,不善表达的瑞瑞小朋友画出了跟奶奶一起包粽子的过程,老师代为转述:“爸爸,我今天和奶奶一起包粽子,奶奶好害,包了8个,我只包了1个,还有米漏出来了,包粽子好难啊。我把我包的粽子留下来等你回来吃。”在“快乐儿童节”活动中,孩子们把自己学会的本领画了出来,向爸爸妈妈报告自己的进步:“我认识了路旁的花叫紫薇,可漂亮了!”“我折了个小钱包送给你。”稚嫩的画、可爱的手工作品、老师的话组成了一封封情深意重的信,飞向了远方,飞向了孩子日夜牵挂的地方。
二、石沉大海空期待,一片诚心终回信
虽然事先跟家长取得了联系,但寄出的信大多石沉大海,回信寥寥无几。看着孩子们失望的眼神,老师们拨通了家长的电话。“收到信的,蛮好的!忘记回信了。”“对不起,这阵子忙,没来得及回信。”怎么办?面对家长的不理解、不支持,亲情书信还要继续吗?
“老师,能不能再写一次信,我上次的画没画好!”一个孩子的嗫嚅让我们心酸。再写一次,不,再写很多次,总有一天,家长会有回应的。这次,信封里除了孩子精心准备的信,还悄悄藏着老师的信:“妞妞爸爸,您好!我是妞妞的老师,想跟您说说妞妞的情况,孩子不能生活在父母身边,对她的童年来说,是一个无法弥补的遗憾,希望能和您一起帮助她。”老师情深意切的话语和孩子锲而不舍的努力,终于让家长感动了,一封封回信陆续来到了孩子的手上。“宝宝,这是你长这么大,妈妈第一次给你写信。妈妈也想你,过两天就回去看你!”“宝贝,爸爸发工资了,给你买漂亮衣服。”关心的话语从老师的口中念出,思念父母的情绪在这一刻得到释放,开心的笑容在孩子脸上绽放。
三、时断时续难接续,多种形式来联系
【关键词】督学;启迪;收获
2015年9月,我担任昆山市振华实验小学的挂牌督导责任督学。没想到,工作过程中还收获不少教育灵感。2016年5月4日上午,我又一次来到振华实验小学,看了运动队训练、早操、韵律操,听了课,开了家长、学生、教师座谈会。
印象最深的是青年教师座谈会。我提了以下问题:振华实验小学建于哪一年?办学理念是什么?促进青年教师成长的措施有哪些?学校已经形成的特色是什么?你对家庭教育有什么看法?老师们喜欢什么样的学校?
以上问题有的是选自昆山市教育局督导室的题库,有的是我自己正在做的项目,如对家庭教育有什么看法?老师们喜欢什么样的学校?当时我正在做“家庭教育课程化”研究,并同时在编写人教版《品德与社会》教材里的《理想中的学校》一课。老师们的回答给了我很多启发:如老师们希望的理想学校是,老师之间愿意互相帮助,学校给每个老师锻炼成长的机会,学校应该有更多的平台给老师们展示兴趣,有老师们的社团,有空间可以小憩一下,感受教育工作的幸福,甚至宽容老师教学中所犯过失,让教师感受到校园就是家园……于是,就有了振华实小的教师社团,也有了今天青阳港实验学校的教师社团。
印象很深的还有关于促进青年教师成长策略的问题。有老师回答:最难忘的是振华实验小学张凤良校长的个别叮咛和单独沟通。这一回答马上启发了我:对呀,单独沟通肯定效果最好。但是老师很忙,校长也很忙,青年教师又很多。校长跟老师的单独沟通,如果没有时间的话,怎么办?可以写信啊,我突然来了灵感:给有点“问题”的青年教师写信,沟通解惑。给常年生病不来学校参加活动的退休教师写信送去温暖。
力度最大的是,我利用寒假时间,给我们学校所有教龄在7年以下的37位青年教师的父母写了一封信。最后收到了37封家长回信,让我写信的辛苦一下子烟消云散。(征得家长和老师的同意,分享其中几段)
周丽老师的父亲:“在家里,周丽还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一个家里有两个孩子的妈妈是很少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的。陪孩子的时间多了,备课的时间就少了,这两者的矛盾一直困扰着她,这也使得她在放寒假的时候一人来到学校备课,为的就是不被孩子们打扰,同时也是为了在之后上班的时间里能多陪陪孩子,希望她在新的一年里能拿捏好这两者的平衡,做一名好老师和好妈妈。”
收到信,我才知道,当我们都在家里过寒假的时候,周老师竟然默默地在学校备课。多好的二孩妈妈,多好的老师啊。
钱雪娟老师的母亲:“说心里话,孩子的婚姻大事也是我们最大的烦恼,能否拜托朱校长关心一下。”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发动全体教职员工为钱老师找婆家,最终,是学校一个体育老师的妈妈帮忙给找到的,现已经结婚生女。
黄昕老师的父亲:“看了您的来信,知道了黄昕在学校里取得了一点小成绩,让我们家长感到很欣慰。据她回家交流的内容可知,她的成长离不开班主任师傅姚建根老师和学科师傅李红老师,是他们的言传身教使黄昕从一个刚出校门未到两年的师范生一步步锻炼到现在能够专心教学的新老师。”
家长感恩学校、感恩孩子的师傅,这样家庭的影响,不愁老师会做不好工作。
李文文老师的父亲:“来信收悉,倍感欣慰。女儿很喜欢做老师这个工作,在被贵校录用前,她已经顺利地通过了我们县委组织部2014年优秀青年后备人才招聘考试的笔试和面试。但她对我说:爸爸,我还是想到学校去,我喜欢我的专业,我喜欢孩子……尽管我和她妈妈希望她留在我们身边工作。今年9月,她妈妈在县人民医院住院手术,叮嘱我不许告诉文文,怕影响她的工作,让她分心。我照顾在旁,看着她妈妈扳着手指算着文文国庆假日归期,其实我知道她妈妈更渴望她的‘小棉袄’陪在身旁……”
多优秀的孩子,多支持的家长。也让我这个校长更加相信了该老师的能力。交给她组织和主持了学校的多项活动。在课堂教学上也很快地出类拔萃。
张芬老师的父母:“我们生有三女一子,尽管我们的家境状况不佳,但可喜的是,其中三个孩子都上了本一大学,与一些养尊处优的家庭相比,丝毫不差。说真的,校长向我们汇报的张芬取得的一些成绩,即是当然,更是必然。张芬在孩提时代就是一个学习刻苦做事认真、不甘落实的孩子……”
在自信的父母眼中,这个老师无疑是非常出色的。第一学历研究生,选择教小学数学。相信不久的将来定能成大器。
……
@37封回信,从形式上说,各有特色。大部分都是手写。李晔老师的父亲的回信,写一手漂亮的小楷字,整整两大页,还挂号信方式寄给我。常灿老师的母亲的回信,用粉红的A4纸,用铅笔划了均匀的间隔横线,水笔字工工整整。孙慧敏老师的母亲的回信,是设计好的特有信签纸,打印在A4纸上,然后手写的钢笔字……
已经好久没有读到这样的信了!充满了温度、真诚、爱意、感恩的文字。也许能激励我一辈子做个好校长。
这37封回信,从地域上说,来自全省各地。除了昆山各乡镇的,还有盱眙县鲍集岗村、镇江丹徒区、连云港赣马镇邵林村、南通市海安县墩头镇吉庆社区、徐州沛县湖西农场……近十年来,昆山经济飞速发展,外来人口急剧增多,学校也是越盖越多,很多的老师来自昆山以外的地区,被公开招聘录用的。
1989年下半年,我开始了“脱产”抓学校语文教学的工作。没有了学生,没有了班级,我很苦恼。于是,我跟校长请示:带一个作文小组。校长同意了。
此后的一段时间,我一边听课,跟老师们一起研究语文教学,一边很认真地留心着自己的责任田。带这个作文小组,从“培养”文学新苗的角度来讲,比带班要容易得多了——小组的学生,都是各个班级的尖子。因此,我的主要任务就是辅导他们读书欣赏、指导他们观察认识生活,有各类作文比赛时,才集中辅导一些作文。
那时,团中央少工委、小学生报等八家单位联合举办青少年书信接力征文活动。这次征文的主题有四个方面,其中之一是“写给家长的信”。
也是很巧的,小组内一位名叫吕春霞的学生正在为“家长不要她参加写作文小组,要她专心文化课学习(其实就是语文数学)”而苦恼——她不敢在家中看书、写日记,不敢利用双休日来学校参加我们的活动。我也她的日记中发现了她的心事。这次征文活动,她参加了,不记得第一稿时给谁写的信了,反正当时让我给她毙了。那写什么呢?她很发愁。我忽然想起了她的日记,她的日记中倾诉的“她那么喜爱作文,家长不让她参加作文小组,是那么的苦恼”,情感多真实啊!——就给你的父亲写吧,写你是多么的爱作文,你父亲不让你参加作文小组的活动是多么的苦恼。
她写了,写得很动情,我又帮她进行了修改,然后寄了出去。
当时,给家长的信寄到了小学生报。不久,我们收到了小学生报的来信——要征求吕春霞父亲的回信。——书信接力征文活动获奖同学时要征集对方的回信的。小学生报把这件事情委托给了我。
我找到了吕春霞的父亲,给他看了信,让他了解了孩子的苦恼;同时,我又给他讲了作文对孩子的学习的促进作用,讲了在小学阶段培养孩子兴趣的重要意义。他很感动,动笔写了回信。这位父亲的写信水平实在太低了,我给他改了几次——比我自己动笔还难过。不过,最令我兴奋的,是他向我表示:高老师,今后,我绝不在干涉春霞跟你学习作文。
信寄出去了,不久,我们的到了更好的消息。——吕春霞给家长的信获得了优胜奖!我和春霞被邀请作为获奖代表到北京参加颁奖大会!
1990年7月,很美好的六天。我们在北京的官园,受到了高占祥、罗英等领导和文学前辈的接见! 此后,吕春霞学习也做的热情更高了,我辅导学生作文的信心也更足了。
反思: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感恩”,这对于学生来说尤其重要。学生现在都是家庭的中心,平时只知有自己,不知爱别人。所以,学生要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要让学生懂得尊重他人。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让学生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的生活。三、活动效果和思索
经过系列活动的开展,学生进一步懂得了“感恩”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一个人对社会、对父母、对亲朋好友,要永存感恩之情,永怀感恩之心,才能从各个方面获得更大的情感回报。
在“学雷锋”、“妇女节问候”这些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中,学生不仅学会了感恩的实际行动,更体会到感恩他人的快乐,从而能更乐于奉献,乐于感恩。
在周末我当家开展的“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等环节,通过学生用实际行动、或者给父母写一封传递爱意的信件、或者给父母亲手制作的小礼物等活动。家长们体会到了孩子们对自己浓浓的爱,孩子长大了。从许多的家长再给老师或孩子的回信中可以看出他们的满意欣喜之情。
如:袁建耕的家长在给孩子的回信中写到:亲爱的孩子,你懂得为家人分担家庭的责任,懂得孝顺父母了,懂得改变自己身上不良行为习惯了。宋亚晨的家长再给老师的回信中这样写到:王老师,很感谢你,和你们学校,,自从进新营小学以来,爱干净了、爱学习了,觉得我的孩子懂事了长大了。谢谢你们学校的领导,谢谢你们的好的育人理念,谢谢你。而且许多家长纷纷用来电,对面交流等方式殷切的希望此类活动可以长期开展下去,也很愿意参加此类活动,希望通过这个平台与孩子交流。看到这些我们当老师的真的感到很欣慰。
在征文活动这一环节,学生体悟到来自父母慷慨无私的爱,知道父母给他们的各种爱背后,原来都隐藏着那么多的辛酸。从而树立了学生的责任意识、自立意识,同时克服奢侈、攀比、享乐等毛病。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感恩,这对于学生来说尤其重要。学生现在都是家庭的中心,平时只知有自己,不知爱别人。所以,学生要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要让学生懂得尊重他人。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让学生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的生活。三、活动效果和思索
经过系列活动的开展,学生进一步懂得了感恩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一个人对社会、对父母、对亲朋好友,要永存感恩之情,永怀感恩之心,才能从各个方面获得更大的情感回报。
在学雷锋、妇女节问候这些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中,学生不仅学会了感恩的实际行动,更体会到感恩他人的快乐,从而能更乐于奉献,乐于感恩。
在周末我当家开展的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等环节,通过学生用实际行动、或者给父母写一封传递爱意的信件、或者给父母亲手制作的小礼物等活动。家长们体会到了孩子们对自己浓浓的爱,孩子长大了。从许多的家长再给老师或孩子的回信中可以看出他们的满意欣喜之情。
如:袁建耕的家长在给孩子的回信中写到:亲爱的孩子,你懂得为家人分担家庭的责任,懂得孝顺父母了,懂得改变自己身上不良行为习惯了。宋亚晨的家长再给老师的回信中这样写到:王老师,很感谢你,和你们学校,,自从进新营小学以来,爱干净了、爱学习了,觉得我的孩子懂事了长大了。谢谢你们学校的领导,谢谢你们的好的育人理念,谢谢你。而且许多家长纷纷用来电,对面交流等方式殷切的希望此类活动可以长期开展下去,也很愿意参加此类活动,希望通过这个平台与孩子交流。看到这些我们当老师的真的感到很欣慰。
在征文活动这一环节,学生体悟到来自父母慷慨无私的爱,知道父母给他们的各种爱背后,原来都隐藏着那么多的辛酸。从而树立了学生的责任意识、自立意识,同时克服奢侈、攀比、享乐等毛病。
关键词:习作指导;父母之爱;感悟;抒写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少年教育中让少年体验个人成长对长辈的义务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人教版语文第九册第六单元安排了以“给父母说说心里话”为主题的习作,但从以往学生习作看,相当一部分学生偏离了本单元的主题,而是单纯地给父母提一些建议,选择的材料也很普通。为此,我安排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学美文的同时,学习表达对父母之爱。
1.品味优秀作品,感悟父母之爱,领会表达方法
(1)学习教材提供的文本。单元组安排了《地震中的父与子》等四篇课文,通过学习,引导学生理解“不管是‘精彩极了’的表扬,还是‘糟糕透了’的批评,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爱!”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指出:“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作为一般性的阅读文章,本身就具有阅读价值――读者可以从中获得信息,接受情感感染和人文熏陶。”因而,我们在教学这些文章时,就要引导学生品味并感受“父母之爱”的伟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因而,在文本的学习中,还要了解掌握构筑表现父母之爱的描写方法:通过具体描写人物在整件事中的外貌、神情、动作、语言、心理活动来表现。
(2)阅读教材之外的名作。教材虽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但所提供的文本毕竟有限,而通过开展课外阅读,可以进一步感悟父母之爱与习作方法,所以在用好教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奇迹的名字叫父亲》等名家作品,既让学生感受了父母之爱,又积累了文章呈现的写作方法。
2.回忆相处事例,感知父母之爱,获取亲情素材
(1)从回忆中找材料。边学文,边布置学生回忆父母关爱自己的事例,用简要的语言列举例子。这样,既能让学生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又能让学生从回忆中找到典型的习作素材。
(2)从采访中找材料。要求学生边采访家长边记录事例。家长所列举的事例更有理性,能从全面的角度来把握为孩子“付出的爱”,让学生体会到更深层次的父母之爱,同时积累更富有现实意义的写作素材。
(3)从“反”例中找材料。爱有慈爱,也有严爱。让学生回忆父母亲和自己相处过程中自己不理解或不满的事例,并想想他们的出发点会是什么,从而让学生知道:父母之爱,不仅有正面的,还有“反”面的。这既加深学生对父母之爱的理解,又扩大了选材的范围。
(4)从反思中找材料。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出现了叛逆的思想苗头,往往会逆着父母的思维做事,但事后又会感到后悔。因此,借习作选材机会,让学生思考:你对父母做过什么让你后悔的事?他们面对你的伤害,又是怎么处理的?这样做既增进了孩子与家长之间的相互理解,又在习作的选材上有新的突破。
3.抒写感恩美文,感谢父母之爱,表现血浓亲情
(1)重温写法。学生有了充分的表达欲望后,重温本单元学过的写作方法,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运用片段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明白通过具体描写人物在整件事中的外貌、神情、动作、语言、心理活动来表现父母之爱。
(2)片段练笔。建构主义认为:“引入具体的案例进行教学,辅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与原理。”为了更好地掌握写人方法,从学生所列举的事例中选择一件来让全班同学练习如何写具体。之后分组、分描写重点进行片段练笔,完成后全班交流。
(3)抒写大爱。有了典型材料,掌握“写法”,又进行了片段练习,再“运用人物的外貌、神情、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细致描写”表现父母之爱,就不是空话。但因生活经验的不同,所选择的材料各具特色,习作水平也有差别,所以在之前训练的基础上,应“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4.倾听孩子心声,感受肺腑之言,回信表达大爱
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家校联系与合作,认为它对孩子一生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平时,孩子们得到的都是父母给予的无私的爱,而通过“孩子读习作,父母写回信”这一环节,让孩子对父母亲说声“谢谢”,不仅检验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又延伸了语文“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的作用,增进了两代人的沟通。
(1)学生读作文。安排学生给父母读《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等习作,让学生在朗读中再次表达对父母之爱,同时也让家长在倾听中回忆过往的点滴,感受亲情,唤起为孩子的懂事而自豪之感,增进沟通。
(2)家长写回信。为了让学生再次体会父母伟大的爱,请亲人为自己的孩子写回信,教师选择回信朗读。把“教师―学生―家长”三者联系起来,发挥语文学科的独特作用。
3月8日是国际劳动妇女节。在这一天,母亲们通常会收到礼物。一束花、一件小饰品等,都表达着对母亲的祝福。
由于媒介的丰富、多彩,现在的孩子自认为见多识广,出现了三 “不”现象:家长的话不爱听、家长吩咐的事不愿做、家里的饭不爱吃。由于这一系列的问题,家长与孩子经常处于一种对立的状态,孩子的逆反心理也越来越严重,以至于家长和孩子之间无法正常交流。鉴于这个原因,我让学生在妇女节这一天给自己的妈妈送上一份特殊的礼物――写一封信。
书信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传情达意、沟通情感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书信,在母子、母女之间架设了心桥,增进了交流,把自己当面难以启齿的内心真实感受表达出来,为我们的学生与家长的良好沟通开辟了一条光明大道。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母爱的伟大和无私,让亲情永驻,让爱升华,一周后,我们又以读信、交流收获为主要内容,举行了“爱,献给妈妈”的主题班会。
二、班会进行曲
甲:“各位同学,下午好!今天的班会,由我和陈欣妍主持。全体起立!我们今天的班会的主题是――(齐读:爱,献给妈妈)。今天的主题班会,方老师还特地邀请了几位客人――老师和妈妈代表,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
乙:“从会说话到现在,有一首歌我们都会唱,我们都爱唱,这首歌就是――(齐说)《世上只有妈妈好》。下面请郑丹同学带领大家齐唱这首歌。”
甲:“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自打十月怀胎到我们落地的第一声啼哭,妈妈为了我们的成长花费了多少心血?熬过多少难眠之夜?妈妈把所有的爱都无私地给了我们,而我们又能为妈妈做些什么呢?”
乙:“妇女节那天,在方老师的倡议下,我们每个人都送给了妈妈‘三个一’ ――(幻灯出示,齐说:‘说一句祝福的话,写一封感恩的信,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以此表达我们对妈妈的感激、热爱之情。”
甲:“同学们的信中都写了些什么呢?有几个同学愿意把写给妈妈的信与大家分享。我们掌声有请韦玮、陈欣妍、张天禧、丁媛、沈哲伟、钟麒、尹鑫7位同学读一读给妈妈的信。”
乙:“刚才这几位同学所写的内容让我们知道,伟大的爱寓于平凡和琐碎当中,甚至小到我们几乎看不见、感觉不到。”
甲:“这才是这世界上最真挚最朴素的爱――(齐:母爱)。”
甲:“收到我们信的妈妈们又有怎样的感动呢?有请郑丹妈妈。”
乙:“快乐地生活、学习,健康地成长,这是一个妈妈对女儿的殷切希望。”
甲:“刘星译妈妈在给女儿的回信中又是怎样写的?有请刘星译妈妈。”
甲:“一句暖人的话、一个深情的拥抱、一封感人的书信,都能让我们的妈妈脸上重绽灿烂的笑容。”
乙:“尹鑫的老家在淮安,生活得不容易,妈妈给他的爱却丝毫未减。有请尹鑫妈妈。”
乙:“母亲,她总是平静地接受现实,她从不抱怨、从不感伤,留下的只是一份深沉的爱。这份爱,母亲毫不犹豫地全给了我们,使我们幸福、温暖、甜蜜……”
甲:“朱哲文的妈妈可能比其他妈妈要更辛苦,因为朱哲文还有一个刚满周岁的妹妹。她今天也从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参加我们的班会,掌声有请朱哲文妈妈。”
甲:“我想,听了朱哲文妈妈的话,我们知道了世界上有一种爱,任你肆意地去索取,却从不需要报答。这种爱叫母爱,这个人叫母亲。”
乙:“最后,有请贡雨杉妈妈。”
乙:“贡雨杉妈妈的回信,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母亲的多重责任,担当母亲的不易。当你想起妈妈的时候,你是否觉得有股强大而又温暖的力量在暖暖地支持着你?你是否觉得妈妈是你心灵永远的港湾?”
甲:“我们每个同学不仅给妈妈写了信,还认真读了妈妈的回信。在写信、读信、交流信的过程中,我们感动着、收获着、快乐着。”
乙:“我想,此时此刻,我们每个人都有千言万语涌上心头。下面就让我们来交流一下本次活动的收获。”
甲:“同学们说得对,并不是只有在母亲节这天才要‘特别’地关心妈妈。365天,每一天我们都要当作母亲节,对妈妈的关心是不放假的!”
乙:“我提议,让我们从今天开始,拿出实际行动,天天关爱妈妈,让我们这一生拥有爱、付出爱、充满爱。”
甲:“长大了,我们即使走到天涯海角,也不要忘记妈妈的爱,不要忘记妈妈深情的吻。请欣赏歌曲《妈妈的吻》。”
乙:“下面请方老师给今天的主题班会作总结。”
师:“《世上只有妈妈好》《妈妈的吻》,这两首歌表达了千千万万个子女对母亲深深的爱。母爱是无法完全用语言来表达的。今天,同学们将祝福化成美丽的语言,化成歌声献给了我们伟大的母亲。我相信,你们的祝福与歌声一定是发自肺腑的,你们的妈妈也一定能感受得到。祝福声声,你们也一定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爱妈妈。让我们大声地说:妈妈,谢谢您!妈妈,我永远爱您!(幻灯出示)”
甲:“《爱,献给妈妈》主题班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