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物流课程设计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1 16:33:19

序论:在您撰写物流课程设计总结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物流课程设计总结

第1篇

关键词:物流系统;仿真教学;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物流管理专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传统的课堂教学很难满足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而实践教学作为课堂理论教学的延续、补充和深化,在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物流系统规划设计课程设计

目前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安排仍需逐步完善,很多实践教学停留在验证、认知阶段,实践教学的开放性和综合性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不能满足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而《物流系统规划课程设计》作为《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理论学习之后的实践教学环节,要求学生融会贯通、独立思考,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物流领域的基本知识的机会。

《物流系统规划课程设计》可以利用综合实训的模拟系统,利用先进的仿真模拟软件,使学生在综合实训的模拟系统内进行互动式实战性操作,从而让学生掌握专业的基本技能、增强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常见的物流仿真系统

目前,ProModel、Flexsim、Witness等都是市场上常常看到的模拟仿真软件。在实际应用和国内外本科和研究生教学中采用的物流仿真系统普遍需要具有以下基本功能和特点:强大的建模规划功能、先进可靠的优化仿真、直观便捷的可视化的功能要求,以及能够产生运行数据分析报告。这里简单介绍ProModel和Flexsim,RaLC三种仿真分析软件。

(一)ProModel系统

ProModel是由美国ProModel公司开发的离散事件仿真软件,可以构造多种生产、物流和服务系统模型。它采用图形化用户界面,并向用户提供人性化的操作环境,提供二维和3D建模及动态仿真环境场景。用户根据需求,利用键盘或鼠标选择所需的建模元素,就可以建立仿真模型。ProModel仿真软件,主要针对生产制造业的系统仿真,对制造和物流系统的人员、机器、物料、夹具、机器手、输送带等动态建模元素,可以设定元素的速度、加速度、容量、运作顺序、方向等属性。

(二)Flexsim系统

Flexsim是工程师、管理者和决策人对提出的“关于操作、流程、动态系统的方案”进行试验、评估、视觉化的工具,能使决策者轻易地通过计算机建构及监控任何工业及企业的分布式流程,可以从Excel读取资料和输出资料(或任何ODBC数据库),可以从生产线上读取现时资料以作分析功能,Flexsim也允许用户建立自己的模拟对象。Flexsim采用部件(Object)来建模,通过部件的参数设置,可以对几乎所有的物理现象进行模型化。

(三)RaLC物流系统仿真软件

RaLC系列物流系统仿真软件是一款三维动画物流系统仿真快速建模与分析工具软件系统。RaLC系列软件以3D动画为载体,对智能作业人员、搬运设备、货物、控制系统、数据信息等多个物流系统元素进行仿真抽象和设置,快速构建三维动画计算机系统仿真验证模型,采用视窗操作、功能模块直接拖放使用,操作简单、模型建立快速便捷。

本文将以RaLC软件为例,探讨《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教学。

三、课程设计教学

(一)RaLC软件功能

1.软件功能组成:RaLC仿真软件中包含了仓库、配送中心的所有的设备。不仅有普通仓库用到的:货架、叉车、手推车等常用设备;也有先进的自动智能设备:自动码垛机、AGV无人搬运车、自动轨道车、升降机、自动立体仓库、移动货架、旋转货架等百余种与现实物流环境相对应的物流设备模块,只需点击按钮就可以添加设备。使用时只需按要求对其属性做相应调整即可,无需进行复杂编程。

2.建模方式:RaLC仿真软件采用视窗操作方式,物流设备及功能模块可直接点击按钮添加使用。各个设备之间的逻辑关系可根据在设备上的货品流向方便地通过双击鼠标即可建立连接,在建模过程中可随时根据需要,调整和修改人员动作、物流设备功能与参数、仿真数据驱动。

3.数据分析:RaLC仿真软件包带有仿真数据分析工具,通过解析模型日志,可以得到设备的能力图、作业时间分布图、作业内容分布图等数据图表。以此反映物流配送中心的总体运行情况,为改善决策提供有力参考依据。

(二)课程设计案例的提出

课程设计的案例问题最好是企业的实际问题,但这就存在企业信息或数据资料的获取问题。企业资料的获取是课程设计的首要环节,但如果让学生通过实地调研获取数据,往往存在不能找到合适企业、或企业不愿意提供相关数据的问题。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部分省市及大型物流公司都有举办各类物流设计大赛,这一类大赛往往提供了非常详细的企业数据与案例资料,同时兼具问题导向。建议可将该类大赛的案例资料提供给学生,作为规划、设计与仿真的企业案例资料。

(三)课程设计教学步骤

1.给出企业案例信息与数据资料,由学生选择感兴趣的案例进行课程设计。

2.组建学生课程设计小组,并选出项目组长,通常小组为3-5人。

3.分小组查找资料及讨论课程设计的总体方案、任务分解方案,及各小组的任务分工情况,将方案上报教师,教师可以加以指导;

4.课程设计环节,建议由学生独立进行,期间遇到的问题由各小组自行探讨解决,以此训练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

5.课程设计初始方案研讨。各小组将独立完成课程设计在此次研讨会上提交,包括在课程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同时,也将至今尚未解决的问题提出,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各组畅所欲言、相互交,寻找解决的问题的方法。

6.各小组进行课程设计方案的修改,解决问题、优化模型。

7.课程设计总结交流会,提交最终的课程设计方案,由每组组长介绍总体设计思路和方案,以及收获体会等。再由指导教师进行点评讲解,并对本次课程设计进行评述与总结。

四、结束语

在完成课程设计的建模、运行以及优化方案后,需要学生根据仿真的结果提交课程设计报告,报告应包括整个课程设计各个环节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最后设计方案与初始方案之间的区别,课程设计优化的过程等重点环节。根据模型运行结果对系统参数进行调整,比较调整前后的运行结果有何不同,并写出学习仿真软件和建模的心得体会和建议。

参考文献:

[1]沈丽、孙卫华.物流开放性实验教学研究[J].物流技术,2009,28(10).

第2篇

    《物流管理课程设计》设置在《物流管理》课程之后,是与《物流管理》课程配套的一门独立的必修课程,课时集中安排2~3周(物流管理专业是3周,其他专业为2周,一周1学分)。教学目的: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物流管理课程基本知识与相关技能,提高学生物流系统分析和设计能力,提高物流管理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教学任务:以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的最新案例集为基础,对某一指定类型的物流企业围绕某一主题展开可行的方案设计;教学要求:设计方案符合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的基本要求与方式。具体要求为:方案的设计内容科学、全面、可行(方案的针对性、方案的有效性、方案的覆盖面、方案的综合性);方案的设计方法(设计方法的科学性、设计方法的复杂性);方案的表现能力规范化;具有创新性与应用前景。方案设计以小组形式进行,每组5人,这既和大赛的要求一致,也是做实际物流方案设计时团队的大概人数,大赛案例的主体都是实际的物流企业,学生既可以参观类似企业,也可以就关心的问题咨询企业,这样学生的学习过程就像是真的在为一个企业设计物流方案一样,增强教学效果。物流管理的课程设计安排在一个学期的最后几周,课程设计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案例分析报告阶段,安排在正式课程设计之前的两个月,讲清楚课程设计的要求与内容,把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案例集中的每个案例均进行分析,写出分析报告,在此基础上,撰写并提交整个案例集的分析报告,这是方案设计的重要基础。

    第二阶段为方案设计阶段,在第一阶段案例分析报告的基础上,按物流设计大赛方式的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自己选择某一主题进行方案设计,最后二天进行答辩,评委组由指导教师与各组组长构成。每组同学在规定的时间内汇报物流设计方案,评委组依据全国物流设计大赛的评分标准对台上同学的案例打分及质疑,这会帮助答辩的同学思考和发现问题,也有助于作为听众的同学了解物流方案设计的重点,进而发现自己方案的不足,更有助于他们之间的相互学习。内容设计。参照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所提供的设计内容,结合本校学生的培养方案与特色进行。以第三届为例(不只局限这些),我们物流方案设计主题选择为:服务网点布局、选址战略及路由优化设计;市场竞争策略及运作方案设计;系统运作控制与流程优化设计(如运作效率、运作标准化流程、运作环节等);应急与风险控制系统设计;物流技术应用与装备集成优化设计;物流增值服务项目设计;服务营销与质量管理体系设计;物流绩效评估体系设计;物流管理理念创新等。教法设计。本课程属于实践性教学性质,整个课程设计阶段以教师指导、辅导与小组研讨并重,遵循在学中干,在干中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切身体验物流方案设计的全过程。首先,讲解物流方案设计的目的、要求、基本规范与形式,且把前几届全国物流设计大赛获奖作品提供给学生供参考;其次,指导学生撰写总案例集分析报告,把各小案例中的问题与解决思路、方法进行汇总与梳理,从中提炼出方案主题与核心内容;再次,指导学生如何收集与补充大赛案例中缺少的数据与资料,同时还组织学生参观相应的企业,增加一些感性认识;对于某些定量分析方法的学习与应用联系相关老师做专门指导。

    教学实践

    经验。物流方案设计的基础是案例集的总分析报告。在平时的相关课程中,一般都是内容单一、篇幅短的小案例分析,学生从未接触到百页左右的围绕该企业的案例集,如何把一个个小案例分析串联、集成为一个总案例分析报告,对于学生来讲尚属首次。为此,让学生把各案例中企业各方面的背景、问题、解决思路、方法和措施等进行“合并同类项”,再从经营战略、业务运作、管理与技术手段、所需环境与条件等方面进行分层撰写,形成较系统的总分析报告。物流方案设计中,学生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一个个解决方案的堆砌,系统性差,方案不能前后呼应甚至矛盾,缺乏一个空出的主题与明显的逻辑主线。为此,让学生单独把各式各样章节的摘要写出来,并把每个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用框图画出来,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发现哪些章节是重复的或不需要的、哪此内容是缺少的或不足的,经过几轮反复练习,使学生基本做到主题相对明确、逻辑较一致的物流解决方案。由于物流管理课程设计的时间有限,对物流解决方案的要求是作出一定的调整,主要是对案例的覆盖面从80%下降到40%,使学生较易抓住关键,提炼企业面临的本质性的独特问题,然后对症下药,量身定做出物流解决方案。

    为了实践性教学训练与竞赛相结合,学校每年举办一届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与物流管理课程设计并行,时间适当拖后一些,一般在10~12月之间),以参加课程设计的学生为主,再动员有兴趣的学生参加,增加物流大赛的规模与影响力,具体由学校物流协会承办,最后对做得较好的组由学校团委、经济管理学院、教务处联合颁奖。我们把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方式引入到物流管理课程设计中来,把物流教学实践性训练与竞赛相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前三届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中,每届均有1~2个队进入复赛、两届有均有一队进入决赛,第三届一个队获得二等奖。根据教育质量专业评估机构“麦可斯”咨询机构的测评,我校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学生半年后的就业率几乎为100%。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把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方式引入到物流管理课程设计中来,提高学生实践性教学质量不无关系。教训。由于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程设计的,存在一个小组内成员的参与程度与贡献大小不好评判、干多干少都一样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会助长个别组员的消极行为,降低了小组合作的有效性;第二个问题是由于全国性大赛是两年举办一次,对于第二年的课程设计存在抄袭上一年优秀作品过多的现象,这些问题的解决尚处在探索中。

第3篇

关键词: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e current study mainly summarises and improves both the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organization in the curriculum design, based on the practical curriculum designing of the course“logistic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in our college.

Key words: logistic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curriculum design; practical teaching

1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特点

从广义上来说,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应包括物流过程各个环节的信息系统,是一个由计算机、应用软件及其它高科技设备通过全球通信网络连接起来的系统。从狭义上来说,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只是管理信息系统在某一涉及物流的企业中的应用,即管理物流的系统。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现代物联网的兴起,信息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将会促进物流业的迅猛发展。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是物流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综合性和实用性较强,将物流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等内容结合运用。

教学重点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让学生意识到信息技术对物流企业管理活动的重要性,让学生掌握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结构、功能及建立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要求学生能完成中等规模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二是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实际操作物流工作软件及信息化设施设备的能力。随着物流企业越来越向智能化发展,熟练地掌握信息技术是高职高专学生必不可少的技能。

课程设计是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巩固学生所学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分析、设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及设施设备的能力。整个设计秉承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2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针对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教学环节中的实际情况,对该课程设计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主要问题进行总结,其内容如下:

(1)目标定位不明确,相关课程的知识储备不足。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反映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很难,基于他们没有数据库应用基础、计算机网络的相关前导课程,所以他们对于这门课程不容易上手。调查发现,大多数高职院校开设的这门课程实践环节薄弱,内容整合性不够好,导致很多学生对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不明确,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并且有畏难情绪。

(2)课程内容丰富,面面俱到的机械整合不合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课程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管理学科中的物流管理方向,包括物流以及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概述、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软件开发技术、条形码、EDI、GPS、GIS等);另一种是物流工程方向,包括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开发、分析、设计、实施、评价等。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内容非常丰富,简单的将两部分内容叠加,在有限的课时下,教师全面透彻的讲授上述所有内容非常困难。而且对于物流管理方向的学生来说,掌握信息系统的开发设计比较困难,但是完全不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对于物流软件只是机械的重复,不能深入理解系统的原理及各环节的相关性。

(3)实践性不强,并且缺少实践教学的具体安排。对指导学生课程设计实践活动以及实践操作的具体要求没有应有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使得学生得不到具体化的训练。很多学生反映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内容较难理解,而且开发的系统对物流企业的实际用处没有实践性的理解;理论知识也只是机械的听讲,过后就忘。真正走上工作岗位,面对物流企业越来越全面的信息化操作觉得力不从心。

因此,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思路,对这门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对培养社会真正需求的物流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3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的教学组织与设计

3.1 课程设计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必须根据培养目标和学校的专业特色来制定。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是一所高职院校,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作为办学指导思想。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目标设置为: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各种物流信息技术的能力;根据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了解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分析、设计、开发过程,培养学生具备物流信息系统的管理能力和初步开发能力;结合先进的管理思想和决策方法,实现对物流活动中各种信息的采集、加工、传送、存储过程。

根据上述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应针对学生的专业背景进行设置:针对物流管理类专业,学习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是培养其成为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及物流信息技术的管理者和使用者。由于他们信息技术及计算机应用能力相对较弱,教学内容中补充数据库相关内容,以及系统开发的相关内容,以辅助更好地理解和使用物流系统。但侧重于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系统的管理使用以及物流设施设备的使用上。

具体目标:以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实际业务管理过程为规划、分析和设计的原型,主要完成该第三方物流的仓储管理(货物入库管理、库存管理、盘点管理、出库管理、车辆配送管理以及系统管理)简单的工作流程。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的第三方物流系统软件,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系统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将物流的入库、库存管理、出库、配送等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 3.2 课程设计的教学内容。根据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实际情况,将数据库、计算机的相关知识加以补充,初步掌握信息系统的设计与规划,这部分内容是为更好地管理使用物流系统打下基础。重点在于建立学生系统的概念,熟练地掌握物流系统软件,以模块化教学,将任务分解,以实际任务驱动来组织教学。教学内容的具体安排见表1。

3.3 教学效果及评价。在学期后的调查结果表明:学生普遍认为该课程实践性很强,没有枯燥的讲理论,而是在“做中学”,获得了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乐趣。

(1)部分学生的课程设计成果。课程设计的教学环节中,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详细分析企业的具体流程情况,画出简单的业务流程图。图1为学生画出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中心业务流程图。

(2)在整个学期的学习和实践中,能够熟练地掌握第三方物流软件(尼奥系统)。在物流实训室中,能熟练使用电子标签、立体仓库等物流设施设备。

3.4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改进的几个方面:

(1)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课程,但由于内容繁杂,课时有限,现有这门课的教学方法通常过于偏重理论教学,缺少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导致学生学习时常感觉这门课程内容枯燥,逐渐缺乏对这门课程的兴趣。为改进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理论方面的教学,可利用学校软硬件条件,针对相应的理论知识展开实践教学。比如讲物流信息技术,涉及到条形码、电子标签的内容,可以在物流实训室讲解这部分内容,教师可以一边讲解一边操作,这样学生就觉得丰富多了。将学生分为5~7人一组,以小组的形式自己动手完成设施设备的操作。提高他们学习兴趣的同时,大大增强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这正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理念。

(2)实践环节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实现,对于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方面的学习,可以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工作流程为模型,采用课堂系统设计与实际系统软件使用相结合的形式,逐步提高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广度和深度。

通过模拟第三方物流企业中的实践,学生可以用所学内容对实际企业的物流信息管理过程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并给出具体的规划,从而真正实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第三方物流企业系统软件(尼奥软件)见图2。

(3)每节上机实训课程都有详细的实训指导书,模拟企业实际工作需要设计任务,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数据详细,任务具体,将实践操作的具体要求规范化和标准化。《尼奥物流管理系统》实训指导书见图3。

4 结束语

物流管理专业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的教学目标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为出发点,根据物流企业的实际业务需求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并保证教学内容的相关性和实践性。本文主要结合武汉城市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实际需求,丰富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的教学内容,对教学设计中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组织过程加以总结和改进,对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起到一些启发作用。

参考文献:

[1] 庄丽华,徐守坤. 《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内容与实践体系改革的探索[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7):98-99.

[2] 梁妍,王知强.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 图书馆学研究,2010(7):19-21.

第4篇

[关键词] 工业工程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 课程设计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是工业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程,其中系统布置设计(SLP)是该课程教的主要方法。这是一种以作业单位物流与非物流的相互关系分析为主线的规划设计方法,采用一套表达力极强的图例符号和简明表格,通过一套条理清晰的设计程序进行工厂布置设计的方法。这种方法为设施设计人员与生产管理人员广泛采用,实践效果良好。它不仅是一种严密的设计理论,而是一套实践性非常强的设计模式和规范的设计程序。学习和掌握系统布置设计方法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直接参与设计工作。针对于此,本文研究的就是如何合理安排课程设计的内容,使学生综合运用系统布置设计方法及相关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一、课程设计开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这一点并没有受到到广泛的重视。当前的课程的开展,多数是运用传统方法,进行手工设计,而很多企业在进行工厂布置设计时使用的是新的设计软件。教学中存在三大问题:1.理论与实践脱节;2.学科知识间的相互关系不明确;3.课程设计方法陈旧,缺乏实际应用性。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认为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解决:

1.加强课程设计内容的实践性,突出工程素质教育

实践性教学可以通过两个途径实现:第一、建立lE实验室,模拟现代制造过程;第二、安排学生到企业去,在实践中学习。因此课程设计数据可以从一个现实的企业中选取,让学生进行分析设计,进而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到企业收集数据,解决问题。

2.明确学生的前期知识构架

工厂布置设计是一项多因素、多目标的系统优化课题。要求学生在此前完成以下学习:(1)修完“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基础工业工程”、“生产计划与控制”等专业课;(2)完成生产实习,对工厂布置设计有感性认识;(3)熟悉Office、AUTOCAD等软件的操作。

3.在课程设计中结合运用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软件

因为现有的很大工厂布置设计软件就是建立在传统的设计思路之上的,通过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软件的运用,可以实践设计过程,可以减少设计过程的计算工作量,提高设计效率和设计的准确性,能使课程设计有效地和实际接轨。

二、明确课程设计目的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设计是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完成工厂布置设计工作而进行的一次基本训练。其目的是:

1.能正确运用工业工程基本原理及有关专业知识,学会由产品入手对工厂生产系统进行调研分析的方法。

2.通过对某工厂布置设计的实际操作,熟悉系统布置设计方法中的各种图例符号和表格,掌握系统布置设计方法的规范设计程序。

3.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学会如何编写有关技术文件。

4.通过课程设计,初步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

三、规划课程设计内容

根据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设计的主要目标,课程设计应该包括以下两个阶段:一是问题分析阶段;二是给定工厂布置设计阶段。具体内容如下:

1.问题分析

在此阶段需要学生根据设计题目完成以下工作:(1)分析产品构成,明确主要产品零部件明细;(2)绘制主要产品的加工工艺过程图,明确各工序间的物料搬运量;(3)绘制各车间、仓库之间的物料流程图;(4)作业单位调查,针对各种不同的部门编制相应内容的调查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占地面积;(5)绘制工厂现有平面布置图;(6)对现有平面布置进行分析,找出不合理处,并提出改进意见。

本阶段需要学生完成的设计成果有:1.产品零部件明细表、2.详细工艺过程图、3.物料流程图、4.工厂平面布置图。

2.工厂布置设计

针对给定的工厂实例,结合问题分析阶段的成果完成下列工作:1.通过产品―产最分析,确定生产类型;2.进行生产工艺过程分析,绘制工艺过程图;3.进行物流分析,得到物流相关表;4.进行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得到作业单位相互关系表;5.将作业单位物流相关表与非物流相互关系表加权合并,求出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表;6.绘制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7.绘制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8.参考现场调研的情况,列出影响布置的修正因素与实际限制条件;9.产生三套布置方案;10.布置方案的自我评价,从物流效率、工艺流程要求及生产变化的适应性等方面对各方案进行评价比较,得出最佳方案。

四、明确课程设计成果形式

在完成上述两个阶段的设计任务的同时,需要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绘制设计图样,记录相关的分析设计过程;这就构成了课程设计的两大成果:课程设计说明书和设计图样。

课程设计说明书是整个设计工作的总结,也应该包括问题分析以及工厂布罩设计各个阶段的工作内容。要求:1.问题分析应包括必要的图表与文字说明;2.工厂布置设计说明书应包括各阶段工作数据表格、各布置方案简图及文字说明。

图样是工厂布置设计的阶段成果与最终成果包括:1.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2.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3.布置方案图。

参考文献:

[1]齐二石 周刚编:物流工程,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

第5篇

关键词: 《物流工程》 课程设计 教学探索

1.引言

笔者所在的华东交通大学开设《物流工程》课程多年,在《物流工程》的教学和科研上十分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物流工程》是我校工业工程和物流管理两个专业的共同学科基础课,虽然教学要求略有差距,但都安排有2周的《物流工程》课程设计的教学实践环节。其课程设计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对前期理论和实践教学效果的检验,也是对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此设计是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完成设施布置设计工作而进行的一次基本训练;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如何设计目标和给定数据,运用《物流工程》的设计方法,进行工厂及仓库综合布置与设计,要求灵活运用有关软硬件知识;是一项多因素、多目标的系统优化设计课题。

笔者执教《物流工程》课程设计已有5年,共逾18个班级(包括二本和三本),在此过程中不断摸索完善,取得了一定效果,在此结合实践,谈谈心得。

2.改革措施

(1)设计题目改革。

我们最早的课程设计是根据横向课题项目提炼出的同一设计题目《某配送中心设计》。此题目涵盖了《物流工程》的大部分的知识要点,但与其他专业课程联系不多,不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同时每届学生仅做同一设计,难以防止学生的相互抄袭。现在逐步发展为以《MXX型汽车内饰材料厂综合设计》、《梯子加工厂平面布置设计》为代表的两个题目组,每组3个题目,每年轮换。学生自选题目,每个题目参数不同,做到随机抽取,每两个学生做一个题目,从而提高学生的独立性,收到较好的设计效果。

(2)将学生的模仿型设计转变为思考型设计。

以前设计所需要的条件基本给出,如采用何种货架,何种储存方式等。这样每个学生设计的基本思路和内容便相同;同时学生往往提出要参考上届学生的设计案例,这样虽减少了设计失误,但学生的思维会受束缚,不利于其想象力的发挥。现在设计题目故意将几个需要数据和限制条件空缺,鼓励学生通过查资料、翻手册,合理假设,自行设定,一方面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新力,另一方面也减少了抄袭。另外还要求学生至少得出制定两套布置方案,并对方案进行自我评价,增加思考角度。

(3)结合专业特色和学生能力,因材施教。

在设计过程中,要求学生结合以前的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而不是仅限于《物流工程》这门课。比如同是《梯子加工厂平面布置设计》,要求物流专业的学生结合《生产运作》、《物流装备机械》等,设计出周转箱的型号、数量、装卸搬运方式;要求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生结合《生产运作》、《人因工程》、《机械设计》等知识,设计出带速、带宽、带长和两个工件间的间距,工人与传送带的位置方向,以及工人之间的间隔等。学生有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运用的强烈欲望,课程设计的积极性都较高,但二本和三本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有差距。因此,对二本学生,我们只给出最终的较宽泛的设计要求,让他们自己对要求分解,给他们自主想象的空间,增强其成就感。

若对三本学生也如此,则他们会觉得设计题目与平时课后作业不着边,从而丧失信心。因此,对三本学生,我们将大的设计要求分解为几个连贯的小设计任务,循序渐进。等都做完后,发觉综合设计都可分解为简单的几个小设计,增强其自信心。

针对学生个体的差异,我们采取适当的因材施教措施。对设计积极、欲望强的学生,在其完成基本的设计要求后,尽可能尊重学生意见,引导其不断完善细节。如《梯子加工厂平面布置设计》,增加企业组织架构、人员安排、办公室布置等设计要求,引导学生把设计向更加完美方向发展。

(4)设计过程控制,阶段任务检查。

以前在设计期间,教师等学生来问问题,时间期限到,学生交上设计任务。这样学生的错误是到他交上设计,老师检查的时候才被发现,老师不能主动发现学生的问题。同时由于数据的紧密联系性,一个小小的错误都会造成后续整个设计方案的错误,学生此时修改的工作量就会很大。两周设计时间,学生往往在开始阶段松懈,到后期赶工,设计效果不好,设计过程得不到有效考核。

对此我们建立了课程设计流程控制办法,对学生在某一时间应当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等问题做出明确的规定,合理分配设计时间。同时对部分学生的阶段任务抽样检查,及时发现存在问题予以纠正,对普遍性的问题进行集中课堂讲解。

(5)改革设计手段,加强CAD技术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迅速普及,CAD技术发展很快,在工程设计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我校物流管理和工业工程专业都注重工程技术训练,从培养学生CAD应用能力出发,要求学生的设计图纸必须用CAD软件绘制,为其在课程设计阶段提供必要的CAD应用训练。

(6)考核阶段,建立学生互评和课程设计答辩机制。

为检验学生的课程设计成果,客观地对学生的课程设计进行评价,本课程设计在考核阶段采取学生互评(每位学生评阅其他两位学生的课设)和答辩机制。通过互评,学生不但可以学习其他学生的设计思路和方案,而且可以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培养其怀疑的态度。通过答辩,一方面使教师和学生都对课程设计过程有客观的认识,并及时总结成功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更多有用信息,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表述能力和反应力。

3.结语

在《物流工程》课程设计教学中,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及实践经验,凸显专业特色,不断改进。通过以上六项措施,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改善了课程设计质量,促进了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技术问题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伊俊敏.物流工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陆秋琴,黄光球.《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方法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4.

第6篇

关键词:学生主导;课程设计;项目;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e article first defines the essence of the curriculum design for the project design; secondly,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channels and the problems of the project on curriculum design; finally, forward the source model of projec on curriculum design based on students' leading role, and describes the specific operation and procedures about the model.

Key words: students' leading role; curriculum design; project; model

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1]。在这个流动过程中形成的物流网络主要由物流运输线路和物流节点两大元素组成。而配送中心则是物流节点的重要表现形式,配送中心的规划就成为物流网络规划的重要内容,其规划与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影响物流系统运作成本和效率的重要因素。所以《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也成为物流工程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物流工程专业人才能力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课程设计是该课程理论教学完成后的一项以学生设计为主、教师辅导为辅的实践教学活动,是对前期理论教学的进一步深化,进一步培养学生利用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与前期的理论教学环节相结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与能力培养的过程。《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课程设计要求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在研究分析配送中心现有运营资料和未来发展趋势预测的基础上,对配送中心的运作流程、功能需求、区域作业能力、信息化程度、信息系统、设施设备选择、区域布置等进行综合规划与设计。也就是说,《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课程设计实质上是对配送中心规划项目的设计,是以项目为基础进行的设计,是一个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综合性、应用性、实践性的教学过程。

1 课程设计中项目来源的渠道现状及问题

由于课程设计的实质是基于项目设计的教学过程,课程设计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项目本身情况,比如项目的复杂度、深度、信息的完备情况等是否能满足设计的需要。所以有必要对现有课程设计项目来源的情况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课程设计的教学效果。

1.1 课程设计项目来源的渠道现状

目前本科教学中的课程设计运作方式,基本上是以项目为引导进行组织实施教学。纵观各高校课程设计中项目来源的渠道,主要有以下几种,而《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的课程设计也不例外。

(1)来源于教师课题或对教师课题提炼而成;(2)来源于与学校有联系的企业的实际项目,由教师对项目分解后形成一系列相关的子项目供学生再设计;(3)来源于企业与教师共同研究确定的课题性的项目或由企业物流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形成的项目;(4)来源于物流设计大赛的案例项目;(5)学校物流实验室或实践基地的实际运作项目。

综上所述,课程设计项目的主要来源于老师、企业和学校。也就是说,对学生来说,课程设计项目来源系统的外部,而不是学生自己。比如课程设计中所需的配送中心运行的现行资料,不管该项目的来源属于哪一种,项目信息都是通过辅导老师提供的。

1.2 课程设计项目来源存在的问题

(1)项目的数量不足,不利于学生创新

从上述课程设计的项目来源来看,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来源,项目从数量上来说都不能满足目前课程设计教学的需求。由于目前多数高校每个专业一届学生的数量基本上都在100人以上,要满足一人一题或几人共同完成一题对多数高校来说显然是不可能的。就是几人共同完成一个项目的设计,一般一个项目的学生人数不会超过7人,按7人一组计算,100名学生也需要14个项目,何况有的专业学生人数更多。而且课程设计项目每年也需要不断更新,才能紧跟市场变化,这样项目数量更加严重不足。

而实际中常用的做法是:辅导教师改变同一个课程设计项目的相关参数,而形成不同的设计项目,来满足课程设计项目的数量需求。但是这种情况的课程设计项目,在设计程序、设计思路、设计中涉及到的相关运算,甚至资料分析结果的模式基本上都是相同的,不利于学生在课程设计中进行创新。因此,课程设计的项目数量不足成为影响课程设计教学效果和学生设计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因素。

(2)项目类型的多样性不足

课程设计项目的类型应该是多样的。涉及到不同类型的配送中心运作项目的设计。由于不同类型的配送中心其经营的商品的品类不同,物流运作很大不同,其功能需求、运作流程、功能区域能力需求等都有所不同。比如:苏果连锁超市的配送中心和苏宁连锁卖场的配送中心,虽然都是零售企业的配送中心但其内部的物流运作却有很大区别。而钢铁企业的加工型配送中心物流运作与零售企业的物流运作又有很大的差别。医药企业配送中心和烟草企业配送中心的物流运作也有很大区别;零担快运企业配送中心的物流运作却又是另一种情况。所以《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课程设计的项目应包容尽可能多的配送中心运作类型,才能满足学生课程设计能力培养的需要。然而,实际上,无论哪一种现有课程设计项目的来源都不能满足项目类型多样性的要求。

(3)项目情景资料缺乏足够的信息

《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课程设计所需项目情景资料主要包括项目的背景资料、配送中心运作的现行资料和未来规划资料三个方面。背景资料主要是指企业的类型、规模、经营区域、经营方向、企业发展战略等企业的基本资料;配送中心运作的现行资料主要包括基本运行资料、商品资料、订单资料、货物特性、销售资料、作业流程、事务流程与单据传递、物料搬运资料、供应商资料、配送网点与分布、作业工时资料等;未来规划资料主要包括企业运营策略和中长期发展计划、商品现有销售增长率、未来商品需求预测、未来消费增长趋势等。

而实际上用于《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课程设计的项目没有一个能具备上述所需的明确、充分的信息。总是或多或少的存在项目设计信息不足,特别是订单资料、销售资料、供货厂商资料、配送网点与分布等涉及企业商业秘密的资料,没有企业会提供这样的信息。另外,由于一些物流企业其本身不注重物流运作分析,类似于作业工时、物料搬运等很多资料,企业根本就没有。

另外,如果项目来源于教师的课题,课题中涉及到项目的商业秘密,教师也需遵守保密协议,不能将项目中涉及到商业秘密的信息提供给学生进行课程设计。而物流设计大赛的案例项目用于《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的课程设计信息也是明显不能满足要求,需要教师进行合理假设或补充相关信息。学校物流实验室或实践基地的实际运作项目用于《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课程设计也只是能够提供相对较多的设计信息。

综上所述,用于《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课程设计的项目基本上都缺乏足够的项目设计信息。在具体的课程设计运作时,还需要指导教师对信息进行补充或由学生在合理假设的基础上进行课程设计。也就是说,现有课程设计项目,在实际应用中基本上还需要再补充大量的必要信息。

(4)项目情景资料与学生的设计能力匹配度低

由于课程设计项目多数来源于企业的真实项目案例或教师课题,这些项目常常在深度和难度上都远远高于现在本科生的设计能力;如果学生是利用辅导教师项目分解后的子项目进行课程设计,项目的系统性与复杂度又很难满足课程设计的要求。因此,在项目与学生的设计能力匹配度上辅导教师常常处于两难的境地。

(5)项目问题导致课程设计结果的批量生产现象

由于《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课程设计项目存在数量不足和类型多样性不足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导致将学生的设计思路局限于有限的物流运作形式、模式或类型,从而限制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拓展能力和创新能力。课程设计结果呈现出批量生产的现象,常常是大部分学生的课程设计结果基本上雷同,没有太大的差异。

2 学生主导课程设计项目来源的运作模式与流程

为了弥补上述课程设计项目来源的不足,单独依靠辅导教师的来改变目前的状况是不可能的,必须将学生也纳入到课程设计项目的来源设计中,学生从项目来源的源头上就参与到其中,一直到课程设计结束。这样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目前项目来源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为了使学生对课程设计项目的情景资料的设计能够有一个完整的思路与方向,确保项目情景资料的设计工作保质保量的完成,需要遵循一定的运作模式与流程,具体如图1所示。

2.1 确定课程设计选题,力求类型多样

在课程设计进行之前,首先布置所有学生进行选题。由于在《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这门课程开设之前,徐州工程学院物流工程专业的部分学生已经到企业顶岗实习一个月,有了一定的实践经验;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或研究方向、辅导教师提供的现有项目信息、校企合作单位的基本情况等,在广泛收集、分析二手资料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课程设计选题方向。辅导教师对选题进行把关,力求选题具有多样性,降低重复率。有了前期的这些基础工作,选题一般比较顺利。

2.2 参观、实习与调研,收集项目基本信息

在选题确定之后,组织学生到不同类的配送中心去参观,进行企业现有资料的收集。徐州工程学院与当地的一些物流企业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一般情况下,学生参观的主要有苏宁配送中心、淮海医药配送中心、烟草配送中心、金驹物流园、宝通物流、徐州汽配城等。学生带着收集资料的任务去参观,在参观过程中要求每一位学生尽可能多的收集企业现有资料。

如果参观企业不符合学生的选题方向,学生可自行收集企业的现行资料,主要途径为学生顶岗实习单位的现行资料、学院实验室运行资料、教师的横向课题资料,学生调研资料(多数为连锁卖场调研)等。

2.3 模拟、仿真、填充随机数与合理假设,补充项目信息

通过上面的途径一般只能收集到一些表面性、浅显的资料,对于课程设计需要的大量的资料基本上是收集不到的,特别是涉及到企业商业秘密的资料订单资料、销售资料、客户资料等。对上述缺失资料,辅导教师组织学生利用学校物流实验基地的现代物流中心进行物流实际运作模拟;或者利用仿真软件进行仿真;对于类似订单资料、订货提前期、销售数据、库存等资料,一般实行在了解企业基本数据范围下填充随机数形成需要的数据资料。比如:了解到某企业某产品销售量的最大值为156箱/天,最小值为78箱/天,则对于该产品的销售量数据资料可以利用在78~156之间填充的随机数形成。对于在上述措施下仍然缺失的数据,则进行合理假设。

2.4 评价、修正与考核,形成完备的项目信息

建立评价标准对项目信息资料进行评估,建立的一级评价指标有核心性、建构性、驱动性、现实性;对各一级指标下设立二级指标,并对各指标进行量化,确定权重,采取教师评价和学生小组评价相结合。对形成的每一个项目信息资料进行评价、反复修正、补充,直至形成完备的项目信息资料。利用评价分值作为建立项目信息资料的考核分数,这部分的分数将占整个课程设计分值的50%。最后,利用形成的完备项目情景资料进行课程设计。

3 结 论

本文主要阐述了《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课程设计现有项目来源的渠道与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由学生主导课程设计项目来源的模式,并阐述了该模式的具体实施流程。该课程设计项目来源模式是笔者在长期课程设计教学中的经验总结,希望能对类似课程设计有所帮助。当然,该模式也有所不足,辅导教师在其中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都比较大,还有进一步优化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贾争现,刘利军. 物流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 潘春胜,刘聃. 职业教育“项目教学热”的理性思考[J]. 中国高教研究,2011(5):76-78.

[3] 全春光,程晓娟. 《物流工程》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探索[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7):51-52.

[4] 陈亚鹏. 项目教学法内涵、理论与问题探讨[J].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4(12):84-87.

[5] 宗亚妹,李建启. 系列化项目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 中国大学教学,2013(11):44-46.

第7篇

1.1高校开设的能满足学员最基本知识的课程结构

基本知识的课程设计主要指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公共关系学科、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学科,这些学科在高校几乎所有专业中都是必须设置的课程,因为它们是基础,更是工具,是学习专业知识,深究专业技能的必备工具。有些高校,针对某些专业的的性质以及学员的建议,索性关闭了这些基础学科的建设框架,在这里我只能说,工具永远不能少,作为物流管理专业,其意义更是重大。

1.2物流管理相关专业知识课程的建设工作

在学员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平时基础课程不认真听讲甚至不少逃课的现象,但是在专业课程面前,几乎没有学员再选择逃避的行为。由此可见,专业知识,专业课程在人才培养中是最主要的旋律。因此,加强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建设,比如,物流规划与设计、采购与供应管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配送管理及其对应的实务操作等课程设计,完善物流科学体系,提高物流专业教育质量,使学员拥有扎实的物流管理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是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特殊性下课程群建设框架中的支柱。

1.3提高物流管理专业学员的综合能力素质

能力素质结构不仅包括学员物流管理的应用程序操作能力,物流信息组织收集、分析研究、以及传播与开发利用的基本能力,能对进行物流系统分析、设计和规划等物流管理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且还包括学员面对意外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以及处理风险的操作能力,除此之外,物流人员的社交礼仪,信用等级等体现个人整体形象的素质也是学员应在高校中就具备的能力。实现这一目标,首先,高校在课堂上做到设置学员间,学员与讲师间的交互平台,满足学员对理论知识的运用以及对实务中问题的质疑等,在加深学员记忆的同时,开创学员的创新精神;其次,不少高校或者专业都在追求专业的独立性,但是作为物流管理这种综合性人才的培养,独立性却反而会限制了人才的培养,因此在高校对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群建设中,要实现本专业与其他专业间的关联性;最后,高校要能满足学员专业见习的需求。因此,与企业合作,为学员提供专业见习的机会,不仅是物流管理专业的需求,更是高校课程设计框架中的法宝。

1.4探究本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特色建设

特色专业的开设和课程设计的独特性,历来是各大高校孜孜追求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特色设计不仅是在满足学员掌握基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开设更广阔或者更精细化的课程,并大胆引进和吸取国外著名院校的特色课程设计。包括专业课程种类,课堂教授中教师教课的独特性进而更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鼓励学生课堂上积极发表言论,增加老师与学员的互动。在互动中不仅掌握原有的基本知识,更在探讨中发现书本上原来没有的新理论。在历来高校的经验基础之上,加大特色专业课程设计的经费投入,结合实际情况,在完善的基础上,创新争优,这样也增加了本校专业物流管理人员的竞争力。

1.5加强教学力度

这里的教学力度我想特别说明的是学校对学生的制度管理工作。如,学生遵守校规,不违背考试考场纪律,更重要的是要要求学员按时完成专业老师布置的各项专业课程作业或者课程设计任务。虽然说,企业对物流管理的人才极为缺乏,社会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日增扩大,但是仍有不少学员在高校期间不思进取,荒废学业,即使成功毕业顺利参与企业物流管理工作,但是,最终还是会受和企业被社会无情的摧残。

2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