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健身房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01 16:32:55

序论:在您撰写健身房工作计划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健身房工作计划

第1篇

1.明确责任,抓好工作落实。“两深”工作在局党组领导下推进,由党组书记、局长毛乐平同志负总责,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增长国同志分管,“两深”工作办公室设在监察室,负责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抓好具体工作和日常事务。

二、深化“三项建设”,铸造纪检铁军

(一)践行“六项承诺”,深化思想作风建设

2.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学好市纪委市监察局印发的专题读本,掀起中央新精神学习热潮,开展学习活动。共享市委组织部网络教育资源,利用互联网“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等进行自主选学。

3.积极参加全市“三转”研讨交流。认真选好市纪委市监察局下达的“三转”调研课题,深入开展调研活动,积极参加调研活动,结合工作撰写调研论文。

4.积极开展读好书籍、听好讲座、看好影片活动。按照市纪委、市监察局的要求,每季度读一次好书书目,开展读书心得交流活动;组织观看专题片和到电影院看电影等弘扬积极精神、传递正能量的影片;

5.开展正反典型教育常态化。按照按照市纪委市监察局的要求,积极组织参加典型人物事迹报告会或座谈交流会,营造“学先进、比先进、赶先进”活动热潮;以组织生活、干部职工大会、专题教育等为载体,采取观看警示教育片、实地参观、组织召开典型案例分析会等多种形式,认真开展警示教育,切实做到警钟长鸣。

6.严格落实八项规定精神,完善深入基层和联系服务群众机制。结合群众路线教育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展,对落实“八项规定”、反对“”、正风肃纪等进行专项监督检查,认真落实局党组制定的各项制度和措施;坚持开展“走基层”活动,坚持纪检监察干部主动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制度。

7.开展“大接访”活动和形式多样的一线接访活动。纪检组长每年接访不得少于2次,面对面听取反映,解答问题,宣传政策;纪检监察干部每季度不少于1次走访活动,深系的古蔺县大村镇玉峰村和江阳区百招牌社区、业余训练单位开展走访和定时定点约访,收集群众诉求,协调解决实际问题,宣传党的政策法规。

8.推进践行“六项承诺”活动。健全践行“六项承诺”活动常态化制度,按照要求开展集体承诺活动,做到“应诺必诺”,并长期坚持。

(二)加强业务培训,深化能力素质建设

9.全面开展“三转”实务培训组织纪检监察干部参加上级培训和结合工作学习,以学习新调整后的各内设机构职责、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等内容为重点,组织开展“三转”实务培训。采取以会代训和结合岗位需求培训,积极参加上级纪检监察部门开展的培训,做到应训必训。

10.积极参加全市纪检监察业务竞赛。结合岗位和工作需要,选送纪检监察干部参加上级部门开展综合业务竞赛。

11.围绕规范执纪,全面梳理优化纪检监察工作制度和业务流程。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体育局机关各项制度的继、废、立、改工作,对工作职责和业务流程进行梳理,进一步修订完善规范执纪,认真履行职责,加强监督。

(三)强化队伍建设,选配好纪检监察干部

12.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和改进市直机关纪检监察组织建设的意见》和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监察局、市人事局《关于印发〈区县纪检监察机关新增行政编制进入人员管理规定〉的通知》。选配好纪检监察干部,机关党支部、直属单位党支部选强配齐纪检委员。

三、深入推进“三转”,突出主责主业

(一)推进体制改革,毫不动摇转职能

13.落实“两个责任”。贯彻市委《关于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的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党组主体责任和纪检组监督责任,突出主业主责,按照要求把不该管的工作交还主责部门。

(二)科学监督执纪,坚定不移转方式

14.改进党风政风监督工作方式。建立健全党风政风监督室与纪检监察室定期沟通、情况通报、数据汇总的联动协作机制。

15.深化“三早三卡”工作。优化腐败治理模式,建立健全“积极预防、系统治理”工作机制,继续深化落实“三早三卡”,督导推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三)强化刚性约束,持之以恒转作风

16.开展纪检监察廉政风险防控,加强干部监督,预防。注重对日常监督和“八小时之外”生活圈、社交圈的监督。坚决查纠“”问题,对违反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一律点名道姓公开曝光。

第2篇

以服务创业、富民兴赣为主题,以打造中部地区乃至全国最优创业环境为目标,以开展“建设五型机关、提高服务水平”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着力解决影响创业和发展机关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务实型、廉洁型机关,进一步营造科学发展的良好环境,树立机关“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二、主要内容

1、努力建设学习型机关。大力倡导学习之风,强化学习意识,完善学习制度,创新学习方式和效果,争做学习型干部。认真组织广大机关干部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中央、省委关于科学发展的重大决策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要引导党员干部努力增强党的意识、带着责任学,增强实践意识、联系工作学,增强探索意识、带着思考学,增强表率意识、领导干部带头学。要广泛开展读书活动,多渠道、多层次加强干部教育培训。要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加强岗位练兵和技能培训,为创业服务。要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推进学习教育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不断提高机关党员干部服务经济建设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服务创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能力,使各级机关成为学习型机关,各级领导班子成为学习型领导班子,党员干部成为学习型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贯彻《廉政准则》,纳入宣传教育工作总体部署,列入党组(党委)中心组学习和党性党风党纪教育的重要内容。省直机关工委将按照省委的总体要求和部署,研究制定加强学习型机关建设的指导意见,适时召开全省机关学习型组织建设经验交流会。(责任部门:省委宣传部。配合部门:省委组织部、省直机关工委)

2、努力建设服务型机关。大力倡导服务之风,强化服务意识,完善服务机制,把握服务重点,争做服务型干部。动员和组织万名党员干部走出机关,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积极宣传、落实创业政策,营造创业氛围和环境,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创业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组织万名群众就机关服务创业的意识、效率和质量等进行评议,广泛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风廉政建设特邀监督员和基层群众以及创业者对机关服务创业的意见建议,进一步找准并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对损害创业者利益、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和行政不作为、慢作为和乱作为情况进行明察暗访、督促整改。(责任部门:省直机关工委。配合部门:省纪委省监察厅、省统计局)

3、努力建设创新型机关。大力倡导创新之风,创新发展思路,创新工作机制,创新服务方式,工作敢于突破、敢于负责、敢于争取,争做创新型干部。总结推广试点工作经验,动员和引导省、市、县、乡四级机关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基层广泛开展“四级联动、携手共建”活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通过组织共建、城乡资源共享、困难群众共帮、生态经济区共创,组织机关党员干部、青年志愿者和机关妇女积极投身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伟大实践,促进各级机关的优势资源向鄱阳湖生态区流动,促进生产要素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努力把机关资源优势转化为服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的优势。要把“四级联动、携手共建”当作锤炼作风、增长才干的基地和舞台。鼓励机关党员干部立足本职创新、创业、创造。(责任部门:省直机关工委。配合部门: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人保厅)

4、努力建设务实型机关。大力倡导务实之风,强化为民意识,建立责任机制,争做务实型干部。带头厉行节约,降低行政成本,以节约型机关建设带动节约型社会建设,以厉行节约的党风政风引领社会风气。进一步完善有关工作机制体制,努力简化机关行政审批工作程序;进一步改进文风会风,缩减会议和文件;深化文明创建,大力倡导文明节俭之风,使节电、节水、节油、节能成为机关和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继续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开展新春植树,改进机关贺年方式。(责任部门:省直机关工委。配合部门:省纪委省监察厅)

5、努力建设廉洁型机关。大力倡导廉洁之风,带头遵纪守法,严守各项纪律,廉洁自律,争做廉洁型干部。抓好党风廉政责任制落实,防止和克服平庸之风、庸俗之风、钻营之风。严格遵守《廉政准则》各项规定,严格按照《廉政准则》提出的要求和规定,认真分析本地本单位本部门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从政行为,着力解决涉及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突出问题。加强党纪条规和警示教育,积极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完善和健全制度,形成靠制度管权、靠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规范廉洁从政的机制。大力推进党务、政务公开,确保权力阳光运行。加强监督检查,对办事拖沓、效能低下、有碍创业服务的人和事进行告诫和责任追究。(责任部门:省纪委省监察厅。配合部门:省直机关工委)

三、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深化机关作风建设是全省“创业服务年”五项重点工作之一,是优化创业环境的载体。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做到思想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切实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2、加强沟通配合。责任部门和配合部门之间要形成定期信息反馈和情况交流机制,及时通报工作情况,分析研究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第3篇

要将救灾资金和物资审计作为当前的重要任务,纳入全年审计工作重点,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做好救灾资金和物资的审计工作,保证各项资金、物资落实到位。也是一项社会责任,抗洪救灾资金和物资审计既是政府的一项法定责任。更是一项历史责任。对此,全市各部门、单位要高度重视。

二、进一步明确抗洪救灾资金和物资的审计重点

加强对各项资金、重要大件、大宗物资的审计监督,市审计部门要坚持全面审计和突出重点原则。保证救灾资金、物资专项用于灾区和受灾群众。一要加强社会捐赠款物的接收、划转、管理和使用情况的审计,救灾资金要以实际到账数为准,物资要以料理完交接手续为准。要进一步规范救灾款物管理使用顺序,促进完善社会捐赠管理运行机制,提高捐赠资金和物资的使用效果。二要加强救灾资金和物资拨付情况的审计,促进救灾资金和物资及时、足额下拨。重点查处滞拨滞留和截留克扣等问题。三要加强救灾资金和物资使用情况的审计,明确救灾款物使用原则和范围,确保救灾资金专款专用。重点查处弄虚作假、挤占挪用、贪污私分和损失浪费等问题。四要加强救灾资金和物资分配情况的审计,促进救灾资金和物资分配的公开、公平、公正。五要加强救灾物资推销和管理情况的审计,促进救灾物资规范推销和有效管理。六要加强对灾后重建全过程跟踪审计,提高救灾款物使用效益。审计结果要适时向社会公布,促进“阳光救灾”

三、加大对违法问题的查处力度

掌握抗洪救灾资金、物资使用发放的关键环节,市审计部门要严格审计执法。深入用款单位、农户检查核对,保证各项资金、物资及时到位,保证救灾资金、物资发放公开、公平、公正。一旦发现截留、挤占、挪用抗洪救灾资金物资的行为,要依法严肃处置。对于问题严重的违法违纪案件,要及时移交纪检监察或司法机关查处。对于重大案件,按规定报批后,予以公开曝光。

四、加强对抗洪救灾资金和物资审计监督的领导

由市长担任组长,市政府成立抗洪救灾资金物资审计监督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市审计局、财政局、民政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水利局、监察局、财经办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组成人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审计局,具体负责加强对抗洪救灾资金和物资审计监督工作的指导,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指导全市抗洪救灾资金和物资的审计工作。

第4篇

关键词:民用建筑;能源审计;能效测试;最优化方法

中图分类号:P754.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民用建筑能源审计是指由专业能源审计人员受政府主管部门或业主的委托,对建筑的部分或全部能源活动进行检查、诊断、审核,对建筑中能源利用的合理性做出评价,并提出改进措施的建议,以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和增强对建筑用能的监控能力。

建筑能源审计的目的是为了推进和规范建筑节能工作,加快提升建筑的能源管理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完善节能监管体系和节能考核体系,推进建筑的节能改造工作。因此,如何科学、准确、公正、高效地开展建筑能源审计工作值得业内人士进行深入探讨。本文以笔者在民用建筑能源审计相关工作中所获得的经验为基础,系统地总结了民用建筑能源审计的完整工作流程和测评方法,并提出了在民用建筑能源审计工作中需要注意的诸多关键问题。

一、能源审计的分类及要求

对于民用建筑能源审计的分类依据《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源审计导则》的规定,可主要分为非深度能源审计和深度能源审计两大类。

1、非深度能源审计

非深度能源审计要求完成其基础项和规定项的相关工作。

(1)基础项

基础项一般是由被审计建筑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或其委派的责任人完成。主要内容包括: 提供被审计建筑的基本信息,填写基本信息表;提供能源审计所需要的各种资料数据;配合能源审计工作的开展。

(2)规定项

规定项一般是由各地建设主管部门委托的审计单位完成,由被审计建筑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或其委派的责任人配合完成。主要包括6方面的内容:(1)与建筑物所有权人或业主指定的责任人和联络人,以及主要运行管理人员举行工作会议,掌握建筑运营情况及建筑能耗中存在的问题,逐项核实基本信息表。(2)审阅并记录1~3年( 以自然年为单位) 的能源费用账单,包括用电量及电费、燃气消耗量及燃气费、水耗及水费、排污费、燃油耗量及费用、燃煤耗量及费用、热网蒸汽( 热水) 耗量及费用、其它为建筑所用的能源消耗量及费用。(3)分析能源费用账单,计算出能源实耗值,将能耗划分为3类:第1类能耗即常规能耗和水耗,主要包括照明能耗、建筑供暖通风和空调能耗、插座( 室内办公设备和家电) 能耗、动力设备( 电梯等) 能耗和热水供应能耗等;第2类能耗即特殊能耗,如全年连续运行空调系统的计算中心、网络中心、大型通信机房、有大型实验装置( 如大型风洞、极端气候室、P3实验室) 的实验室、工艺过程对室内环境有特殊要求的房间等的能耗,并将其从总能耗中扣除;第3类能耗为按建筑面积定额收费的城市热网供热消耗量,这类建筑能耗应单独记录。(4)审阅建筑物的能源管理文件,应包括建筑物能源管理机构或建筑能源管理责任人的任命或聘用文件;过去1~3年内所采取的节能措施及其节能效果的说明文件;大型用能设备( 制冷机、锅炉) 或设备机房的节能管理规定、运行管理规程、运行记录;BA系统中保存的过去( 至少1年的)能耗数据;能耗计量装置( 仪表) 的校验证明;主要管理人员参加节能培训的证明文件等。(5)巡视大楼,填写现场调查表。(6) 对建筑内不同用途的各房间进行随机抽检,从每种用途房间中抽取占此种用途房间总建筑面积10%的房间,检测室内基本环境状况并记录。

2、深度能源审计

深度能源审计除完成基础项和规定项的内容以外,还需完成选择项的内容。选择项主要包括: 室内环境品质检测、空调制冷机房能效检测、供热锅炉房能效检测和通风系统能效检测等。此外还可以根据需要商定其它相关的检测项目。

二、能源审计工作实施步骤

1、基本信息收集

通过召开能源审计会议和发送电子邮件的方式向建筑所有权人或物业人员收集被审计建筑的基本信息表,包括建筑概况、建筑能耗账单、用能系统和用能设备情况等,并通知建筑能源管理人员准备以下资料,供现场文件审查时进行查阅:(1)被审计建筑的文字介绍,包括建筑基本信息;建筑功能划分及布局;建筑的照明系统、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插座用电系统、动力系统等的基本情况;有无进行过节能改造,若实施过节能改造工作,需要说明改造内容;有无分项计量,若有,需要说明分项计量情况。(2)被审计建筑的相关图纸,包括建筑图纸、结构图纸,以及水、暖、电、动力图纸。(3)能源管理文件。(4)能源账目文件。(5)用能设备清单、维修管理记录、暖通空调系统运行记录。

获得建筑的基本信息后,审计方判断建筑是否具备开展能源审计的条件,确定审计目标。若不满足最低审计条件,应及时提出( 这一点对于政府委托的项目尤为重要)。

2、现场调查和测试

(1)建筑巡视

对大楼进行整体巡视,结合文件审查结果及建筑基本信息表,确定建筑能耗和管理的总体情况。对大楼内的制冷机房、锅炉房等设备机房进行巡视,以便确定空调系统、通风系统、供暖系统、生活热水系统和电梯等用能系统是否存在管理不善、运行不当、能源浪费、无法调节等问题。根据建筑内各房间的不同用途进行随机抽检,对各用途房间至少选取1个房间。对所抽检的房间,巡视室内基本状况,对室内环境参数( 温度、相对湿度等) 的设定情况及控制和调节方式进行现场调查,以确定是否存在设定不合理、能源浪费、无法控制或调节等现象。

(2)建筑室内环境测试

根据建筑内不同类型使用功能的房间进行抽样检测,每种类型至少选取1个房间样本。对所抽检的房间样本,采取以下调研和检测措施: 巡视室内环境状况,调查遮阳情况以及办公电器等用能设备的运行和配置情况;对房间室内环境参数 ( 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照度等) 进行检测;对室内环境参数的设定情况及控制和调节方式进行调查。通过以上检测,可以基本确定是否存在空气温度设定不合理、电器配置浪费以及控制方式不合理等现象。

(3)机房设备检查

结合建筑基本信息表和建筑巡视情况对制冷机房、锅炉房及设备间内各种设备的运行情况、调节和控制方式等进行评价,需要时可进行必要的设备能效测试。(4)围护结构保温性能测试

根据实际需要,对建筑围护结构进行保温性能测试,主要是采用红外热成像法检测围护结构保温缺陷、采用热流计法检测传热系数、采用压差法检测建筑物气密性等,从而确定围护结构保温性能是否符合要求,是否需要进行节能改造。

三、民用建筑能源审计工作中的重要问题

1、基础资料的完整性

问题能源审计项目确定后要及早向业主提出所需的基本资料清单,并向业主详细阐述每种资料包括的内容,给其充分的时间进行准备、整理,审计机构要逐一核查其准确性,以确保能源审计工作顺利、完整地开展。

2、能源审计现场测试前的准备工作

确定测试位置、合适的检测日期以及需要的检测设备。要及时与业主沟通,保证在其配合下、在适合的检测日前准备就绪。

3、核实工作

报告初步完成后需与甲方核实项目基本情况的准确性,核对实测情况及数据。

4、沟通协调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应及时沟通、协调、解决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若遇到确实不易解决的困难,如果是政府采购项目(能源审计),审计机构需要及时向政府相关的管理部门反馈,在其帮助下确保能源审计工作能够顺利、高效地完成。

结束语

民用建筑能源审计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各个环节相互关联,总体是由基础数据收集、现场实测和最终评价3大部分组成,需要统一协调安排,因此需要同时考虑数据的准确性和效率。合理的能源审计工作流程可以确保民用建筑能源审计工作高效、顺利地进行,因此需要重视工作流程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对于具备条件的建筑,建议安装相应的能源监测系统,实现对其能源系统的运行情况和能效指标的在线连续监测,有助于建筑的能源系统管理,以确保节能效果。能源审计机构要理顺与政府相应节能主管部门和业主之间的关系,遇到问题及时沟通,寻找合适的解决途径。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简政 审批 调查思考

我市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政放权工作中取得一些成绩,但通过评估与分析,还存在以下方面问题:

一、权力精简空间依然很大

尽管调整了1232项行政审批等事项,但通过深入挖掘,我市仍然还存在很大放权空间。一是对应省政府取消下放的325项行政审批等事项,可以精简行政审批等事项54项;二是结合公布市政府部门行政许可事项清单,拟再精简行政审批事项103项;三是结合编制《市政府部门行政权力清单》,在2011年保留6000项左右的基础上,通过梳理市政府部门行政职权事项,还可以再精简一定数量的行政职权事项。四是结合贯彻落实《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优化全省建设工程项目审批流程的指导意见》,可以再精简一批与建设工程项目有关的前置要件事项。

二、权限下放后在交接上还有不到位现象

一是省、市下放权限后,对承接单位的培训指导不到位。市县两级均有部门反映,承接上级下放权限后,上级部门没有进行及时的培训指导,致使部分权限没有形成有效对接,承接单位无法开展相关工作。在省里下放的事项中,就有接近三分之一的数量没有对市直部门进行培训指导。二是承接单位缺乏行使权限的资质资格。

三、在事中事后监管的落实上还不到位

一是尽管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对取消调整行政审批事项后续监管的意见》,放权主管部门也对取消调整的事项制定了后续监管措施,但部分放权部门存在监管意识不强、落实监管责任不到位的现象;还有少数承接单位存在承接权限积极性不高、用权自律意识差、责任意识不强等问题。二是市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受人员编制偏少的限制缺少定期对权限下放、运行、承接全过程的通报反馈机制,致使对简政放权后权限的运行状态的掌握还不够全面,没有形成综合监管的格局。三是社会监督作用发挥不够。借助新闻媒体、企业和群众监管的社会监督体制尚没有完全建立,监督渠道还不通畅,致使有些权限运行不透明,监管不到位。

四、行政审批硬件保障不到位

审批中心办公面积严重不足,建筑面积3100平方米,其中大厅面积只有2100平方米。受面积局限,一些应进入大厅的审批项目和相关配套的便民服务项目根本无法进入,不能发挥大厅“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的优势。“两集中,两到位”很推进。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中介服务功能缺失。

基于上述问题,应从以下四方面进一步做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及简政放权工作。

1、采取“三个一批”的做法,进一步简政放权

一是再向县区功能区和园区下放一批含金量高的审批权限,例如将工业用地的规划审批权下放,土地出让金分级入库,可以借助市平台挂牌等。二是再研究取消一批行政职权。对于充分竞争行业中可以交由市场裁决的企业决策行为,研究直接取消审批。三是再规范理顺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和审批程序。省政府最新颁布的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5年本)中,下放了一些审批权限,同时也上收了一些审批权限,如输油气管道已上收到省核准。对于一些下放到市核准的权限,省政府明确禁止向县区下放,因此,要对前期下放的审批权限进行规范;另外,对于一些下放不同步、县区承接有困难的审批权限,也要研究上收到市里审批,前提是真正为企业减少麻烦,减轻负担。同时,建立并联审批程序。在各个审批阶段(项目审批、用地审批、规划审批、施工审批、竣工验收)由牵头部门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并联审批,做好联合踏勘、联合会审、联合审图等工作,大大缩短项目审批过程中的等待时间。

2、妥善处理补办件及水保等问题

对于补办件,建议采取老项目老办法、新项目新办法的原则,开辟绿色通道,研究支持政策,对于一些补办手续中的罚款能免则免,不能免的应通过其它渠道给予补贴。对于水保、环评等审批功能,可以考虑先进行区域评价,在区域评价的前提下进行的项目单体评价,简化评价程序,或者指定由相关部门免费评价。

3、加快推进“三单”制度

“三单”即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由市编委办整体推进,主要解决政府部门“法无授权不可为”的问题;“负面清单”就是政府以清单方式明确列出限制和禁止企业投资经营的行业、领域、项目等,对企业而言,即“法无禁止皆可为”。

通过“负面清单”制度,将市场行为主导权更多给予市场主体,减少政府对微观领域的直接干预。我委前段时间对负面清单进行了认真研究讨论,已初步拿出了一个方案,根据我市实际,“负面清单”应涵盖:企业投资负面清单、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区域发展负面清单、环境保护负面清单、用地审批负面清单、工商登记负面清单等六个清单。

4、整合行政服务大厅功能

第6篇

深入推进吉林特色城镇化示范城镇建设工作方案

为贯彻党的十和省委十次党代会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吉林特色城镇化实现新突破的战略部署,本着科学规划、改革创新、规范运作、积极稳妥的原则,扎实有效推进示范城镇建设,特制定本方案。

一、推进示范城镇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示范城镇建设是推进城镇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载体,是扩大投资、拉动内需的重要支撑,是拓展对外开放、吸引战略投资者的重要平台,对优化城镇体系空间布局,减轻大城市人口压力,有效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推进示范城镇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进一步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先行先试;需要扩大开放,加快集聚外部资源和要素,引进战略投资者;需要形成社会共识,凝聚各方力量,做大做强镇域经济实力。要通过示范城镇建设,引领带动全省一大批城镇加快发展,提高城镇化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二、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实施“三化”统筹、“三动”战略,以长吉一体化区域为核心,以中部城市群为主体,统筹规划城镇、人口和产业布局,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要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引导多元化投资建设示范城镇;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权益,促进农民进“三区”、拥“五金”;要坚持突出特色,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优势资源与战略投资者结合,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示范城镇;要坚持改革创新,统筹推进城镇化综合配套改革,走出一条传统农业大省实现城镇化的新路子。

三、工作目标

经过3~5年建设,实现示范城镇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和社会保障由“乡”到“城”的转变,为全省城镇化发展探索积累经验。

(一)探索产城融合的发展路径。鼓励示范城镇发展产业园区,推进二、三产业快速发展,增加就业,促进人口向镇区集聚。支持示范城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扩大规模经营,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收入结构。

(二)探索多元投资的建设模式。强化政府引导,完善规划体系,提高规划水平,严格规划控制,科学安排建设内容和时序。突出市场主导,改变单一依靠政府投资建设的状况,支持示范城镇集成政策,引入战略投资者,放宽对民营资本的准入领域,形成多元投资建设的局面。

(三)探索人口城镇化的有效方法。坚持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权益的原则,放开农民到示范城镇镇区落户的条件,保障农民享受市民待遇,享受公共服务,推动农民养老、医保等制度和城市养老、医保等制度有效衔接,解除农民进城的后顾之忧。推动农业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防止大城市人口过度集中。

(四)探索以城带乡协调发展的互动格局。依托示范城镇区位优势,推动大城市功能向示范城镇转移,促进城镇与大城市发展分工互动共进。推动各市(州)向示范城镇建设倾斜资源和政策,促进区域间示范城镇均衡发展。推动示范城镇建设突出特点、差异化发展。

(五)探索破解城镇化难题的制度安排。坚持规范有序可控,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户籍管理制度、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试点和改革,注重试点和改革措施与提高城镇化质量、提升产业竞争力、保障农民权益等相结合。

四、工作内容和步骤

(一)工作内容

1.进一步完善规划体系。编制或完善示范城镇建设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完善示范城镇建设规划体系,围绕镇区、产业园区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合理优化空间布局。注重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生态环保等规划间的相互协调。大城市周边城镇要与大城市总体规划搞好有效衔接,特色资源城镇要注重与所在区域相关规划搞好对接。修改或编制相关规划要聘请高水平、有实力的规划团队,充分依托自然地理、生态环境,挖掘历史文化底蕴,突出一镇一特色、一镇一风貌。强化规划实施的管理和监督,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连续性,提高规划的整体实施效率。

2.切实利用好土地增减挂钩等政策。优先支持示范城镇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确保示范城镇用地指标需求。采取政府组织或市场运作的方式进行示范城镇的开发建设,以土地收益推动示范城镇建设。加大对农村宅基地和其他建设用地的复垦整理力度,增加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确保用于城镇建设项目的耕地占补平衡。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科学制定宅基地换房办法,采取整村推进、转移安置等方式,有序推动农民集中居住社区建设,配套建设公共服务设施,改善农民居住条件。

3.强化产业支撑和带动作用。依据区位、资源、交通、产业基础等条件,吸引人才、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向示范城镇集聚,加快二、三产业发展,培育特色产业,形成产业优势。拓展产业园区发展空间,完善服务平台,扩大招商引资,不断壮大园区发展规模。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促进同行业集聚,上下游聚合,汇聚、延长产业链,提升产业竞争力。大力发展特色街区、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服务业,鼓励大型流通企业在具备条件的城镇建设商贸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鼓励进城农民创业,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水平,使示范城镇建设真正建立在产业发展、结构优化、实力增强、就业充分的基础之上,实现产城融合、互动发展。

4.着力推进土地承包权流转和规模经营。推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互动协调发展,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加快农民合作组织建设,在确保农民利益的基础上,推动土地流转,扩大土地规模经营,提高规模化、机械化水平;支持龙头企业建设种养殖基地,带动农户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经营;支持大型企业集团创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和农业产业园区,积极发展设施农业、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

5.努力提升城镇化质量。推进示范城镇旧区改造,加快住房建设和改造步伐,推动城镇道路、给排水、供热、供电、宽带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园林绿化、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环境设施建设。加强城镇综合管理,保障城镇安全高效运行。提升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在区域发展中统筹规划基础设施并优先安排大城市的交通、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向示范城镇延伸和覆盖。加快信息化建设,推进“三网融合”、数字城镇建设,发展智慧城镇。

6.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制度创新,加大综合配套改革力度。赋予示范城镇镇区省级开发区经济管理权限,探索高效的推进产城融合的管理体制。推进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建立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收益合理分配机制。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有偿使用制度,鼓励利用集体存量建设用地拓展城镇发展空间,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支持整合市、县金融资源,培育发展农村金融组织,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步伐。

7.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结合本地实际,稳慎推进村集体经济组织、户籍制度、村委会改革工作。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探索建立统筹城乡的公共教育、就业服务、保障性住房、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农民进入城镇后享受与市民同等待遇。

(二)工作步骤

1.确定示范城镇。突出长吉图区域,同时兼顾全局性和地区平衡性,确保在每个市(州)至少有1个示范城镇。具体示范城镇的选定,要综合考虑规划布局、基础条件等因素。

2.启动示范城镇建设。完善示范城镇规划体系,落实建设用地指标,建设农民集中居住社区。适应农民进城需要,适时推动集体经济组织改股份制经济,农村户籍改非农户籍和村委会改居委会三项改革。统筹推进教育、社保、医疗卫生等综合配套改革。

3.及时协调督导。省直相关部门要强化跟踪和指导,随时监测示范城镇建设进展情况,及时研究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调整和完善有关政策措施,确保示范城镇建设工作稳步推进。

4.定期总结交流。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及时总结示范城镇建设经验和发展模式,组织其他城镇学习示范城镇经验做法,适时在全省推广示范城镇建设经验。

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为鼓励和引导社会投资,充分调动农民进城积极性,提高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省政府制定出台综合优惠政策,在扩大示范城镇管理权限、实施特殊的土地政策、鼓励农民进城、支持产业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财税扶持等六个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相关政策细则由省政府有关部门制定。

各市(州)、县(市、区)政府要制定本级扶持政策,鼓励设立示范城镇专项资金,确保示范城镇早启动、早建设、早见效。同时,鼓励市(州)政府选择1~2个城镇开展本级示范城镇建设,省政府对启动快、效果好的城镇,适时纳入省级示范城镇范围。

六、加强组织领导

(一)建立推进机制。为确保示范城镇建设规范、扎实推进,建立“省统筹、市主导、县镇实施”的责任分明、上下联动推进机制。省政府成立工作推进组,统筹领导全省示范城镇建设。市(州)政府是示范城镇建设的责任主体,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推进机构,负责示范城镇建设的指挥、协调、督办等工作,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县(市、区)、镇政府是示范城镇建设的实施主体,主要领导负责组织推动示范城镇各项具体建设工作。

(二)强化推进措施。加大宣传力度,在省内主要新闻媒体开设专栏,并利用网络平台,即时宣传示范城镇建设相关支持政策及工作特色、经验和成效。强化招商推介,采取网上招商、推介会招商、以商招商、主题招商、定向招商等多种手段和方式,广泛开展招商引资。强化人员培训,采取不同形式加强相关政策及示范城镇建设操作流程培训,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加强信息交流,组织示范城镇及其他城镇加强交流学习,及时推广好做法好经验。强化评价考核,建立示范城镇发展指标统计核算体系,加强对示范城镇建设成效的考核评价,引导督促示范城镇科学健康发展。加强协调指导,督促检查,实行动态管理,对重视不够、推进不力、未能按时完成目标任务的取消省级示范城镇资格。

(三)加强管理。坚持依法行政,在规划管理、土地运作、工程建设、宅基地换房以及农民变市民政策转移接续等方面规范操作程序,保证示范城镇建设健康发展。要强化风险管理,县(市、区)政府要组织开展好示范城镇建设风险评估,切实采取严密的应对措施,防范规避示范城镇建设各个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损失。

附件:1.有关词语解释

2.省级示范城镇名单

附件1

有关词语解释

三区:指工业园区、现代农业园区、农民集中居住社区。

五金:指薪金、股金、租金、保障金、土地流转金。薪金是指农民通过到企业、园区、农村合作社等生产组织就业获得的收入;股金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过股份制改革,把集体资产确权量化到农民,农民作为股东从资产经营增值中获得的收益;租金是指进城农民对房产等进行出租获得的收益;保障金是指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达到规定年龄后所领取的保障基本生活需要的收入;土地流转金是指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通过流转获得的收益。

宅基地换房:指农民自愿以其宅基地,按照规定的置换办法,换取城镇内新建农民集中居住社区的住宅。

附件2

省级示范城镇名单

长春市:兰家镇、合心镇、奢岭镇、卡伦镇、合隆镇、劝农山镇(莲花山旅游度假区)

吉林市:孤店子镇、金珠镇、岔路河镇(中新食品区)、北大湖镇(北大壶体育旅游经济开发区)

四平市:叶赫镇、公主岭市范家屯镇

辽源市:金州乡

通化市:金厂镇、梅河口市山城镇

白山市:松江河镇

松原市:长山镇

白城市:林海镇(白城市生态新区)

第7篇

一、当前基层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告诫约谈工作概况

近3年来,笔者所在基层院共开展预防告诫约谈12人,回访12人,有效防止了职务犯罪行为由“小错”变“大案”,减少了职务犯罪发生率。

(一)关口前移、临界预警,凸显预防告诫约谈内容的针对性。一是对有犯罪倾向人员约谈。对涉嫌职务犯罪未被立案或撤案、不诉和被判免刑的人员,经事前3日通知后由两名以上检察官就其履职中职务犯罪倾向性问题向其约谈。二是对发案单位问题约谈。结合办案对发案单位存在管理漏洞,或在回访中发现整改不力的对其直接责任人约谈。三是对重要岗位人员约谈。深入重点工程、热点领域向关键岗位人员约谈,向其宣讲法律,分析犯罪成因等,告诫其远离职务犯罪。

(二)内部协作、灵活推进,注重预防告诫约谈方式的科学性。一是加强检察院内部协调。根据预防约谈工作特点和各部门优势,建立各有侧重、有机协作、统筹协调工作机制,形成约谈合力。二是制定预防告诫约谈方案。对每一约谈对象在约谈前先制定一个最适合、最有效的约谈预案,实施预案时依新的问题和变化随机调整约谈的对象、内容与方式等。三是扩大预防告诫约谈范围。将约谈对象适当向其亲友或相关人员扩展,努力达到约谈一个、预防教育一片的社会效果。

(三)多管齐下、协调各方,强调预防告诫约谈工作的实效性。一是建立预防告诫约谈档案。办案部门约谈后将约谈审批表及记录等送预防部门建档,以备约谈回访。二是围绕服务大局工作开展。结合办案针对可能激化社会矛盾问题,如重大责任事故中涉嫌渎职等向相关人员约谈,以化解矛盾促进发展。三是初步形成社会化预防告诫约谈工作格局。 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形成与纪委、审计等部门信息沟通、联手约谈工作格局,对约谈后态度消极的向其主管部门报告促其整改。

二、存在问题

(一)对预防告诫约谈工作认识不足。当前,少数人员对开展预防告诫约谈工作必要性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的认为刑罚的作用在惩罚不在预防,“三句好话抵不上一马鞭”,开展预防约谈作用不大,有的认为开展预防约谈只是预防部门的事与己无关,以致有的在约谈工作中只是做做秀、走走过场,工作不深入。

(二)开展预防告诫约谈工作深度不够。预防告诫约谈需要地方党委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但目前只有检察院预防部门在“谈”,没有形成“多家谈、多家督,反复谈、反复督”的社会化预防约谈工作格局。另外,基层检察院开展预防约谈工作往往各自为战、沟通不够,经验得不到推广交流,工作显得无序。

(三)深化预防告诫约谈工作基础不牢。一是目前对预防告诫约谈无法律规定,以致检察院开展该项工作依据不足。二是缺乏预防约谈相关资料和人才,现成经验少,有的基层院是摸着石头过河。三是预防约谈工作群众基础不扎实,因群众不知晓,发现约谈对象渠道不宽,以致有些有犯罪苗头人得不到告诫。

(四)治理消极应付约谈对象成效不大。因职务犯罪预防告诫约谈工作无刚性约束力,有时话说了、工作做了、措施采取了,被约谈对象无整改迹象,甚至有的持抵触情绪,认为是“找茬”、“不给面子”,有的持敷衍态度,对检察人员告诫置若罔闻,治理此类被约谈对象,目前基层检察院仍然办法不多、成效不大。

三、深化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坚持以思想自觉引领行动自觉。通过深化学习,教育干警懂得,预防职务犯罪与“打虎拍蝇”一样,其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遏制和减少腐败现象,促进廉政建设,而预防约谈是一项重要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其任务就是将“虎”、“蝇”消灭在其“成形”之始、“为害”之前。从工作范围、成本、效率等意义上讲,预防告诫约谈比“打虎拍蝇”对反腐促廉的作用更大、更有成效。

(二)加强组织保障。一是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将该项工作纳入党委政府预防职务犯罪总体规划和重要议事日程,把它作为考核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指标。二是为预防部门配备专(兼)职人员,做到有部署、有措施、有落实、有督促,有序推进该项工作常态化开展。三是强化工作监督,党组、纪检部门对相关部门适时检查,经常听取专项汇报,及时发现该项工作中问题予以解决改进。

(三)完善工作机制。健全预防约谈机制,出台《预防职务犯罪告诫约谈实施办法》,规定预防告诫约谈的主体、对象、方式、内容、程序等,使该项工作有章可循。健全检察一体化机制,要求各业务部门结合各自办案要求参与预防约谈,相互协调配合,形成整体合力。健全督查督办机制,约谈后一月内,预防部门须回访考查并填写《预防告诫约谈回访表》,对告诫后未整改的,向其主管部门汇报促其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