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参与式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2-09-22 07:51:31

序论:在您撰写参与式教学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参与式教学论文

第1篇

授课教师在挑选案例的时候,往往以典型性为先,希望以典型性案例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理论内容。笔者认为在案例选取中,应该兼顾趣味性和典型性,其中以趣味性更为重要。当课堂上讨论的案例是充满趣味性的时候,学生们不由自主地全身心投入到案例的思考中去,在欢笑声中主动思考。这种全情投入的状态,对于学生们的主动思考和学习是至关重要和难能可贵的。上课往往出现的情况是,即使授课教师自己卖力地讲述案例,声情并茂,竭力启发学生们思考,然而台下的学生们却神情呆滞,或是低头看教材、玩手机,又或者是窃窃私语,完全没有融入授课教师想要营造的学习氛围,没有进入到教师想要引入的问题的思考中去。因此授课教师应该重视关心学生,了解学生,与学生们利用课下充分沟通,了解其生活、所思、所想,兴趣和爱好,在结合学生们的实际的基础上,进行案例的选取,那么学生们就会不由自主地为案例所吸引,从而深深地把知识记到脑海里。

2掌握课堂节奏,让学生们在兴奋和紧张思考中完成学习任务

授课教师要掌握课堂节奏,有张有弛,既有轻松愉快的案例讨论,学生投入参与,又有教师较为严肃的理论讲解。课堂教学需要师生共同参与,这样才能让学生们一直对该次的课堂教学保持较高的精神投入和较高的兴奋度,而不是抱着无所谓、可有可无的态度。一节课有45分钟,学生们很难一直保持精神的集中,那么这个时候,授课教师就需要考虑调整课堂的节奏,帮助学生们集中精神。提问是一个很好的促进思考的方式。每当教师说要提问的时候,学生们总会不由自主地绷紧神经,凝神地听教师提出问题。这个时候的学生也是专注度很高的。结合课堂正在讲授的内容,结合学生们的实际学习生活,说一些好玩有趣的内容,就能够提起学生们的兴趣,重新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师的授课内容上来。在课堂上,有时是因为兴趣,有时是因为紧张,学生们可以很好地集中精神。因此,授课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课堂上学生们的反应,如果学生们的精神不是很集中,有点松懈的话,那么适时提出问题,提问学生,造成适度的紧张,或是结合课堂内容,说一些轻松好玩的事情把学生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这样上课的效果会更好。

3以兴趣为导向,抓住学生们感兴趣的热点展开参与式教学

《品牌管理》是一门与实际联系紧密的,实操性非常强的课程,教师在有限的课时内,运用生动有趣的案例引出问题,让学生们围绕案例,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学生们相互交流,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样能够充分有效地激发起学生们强烈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学习,主动探索,而不是一味接受信息的信息接收器,更不是课堂教学的旁观者。在参与式教学中,教师在学生们提出问题进行讨论之前,可以先提出理论框架,进行相关问题的限定,让学生们能够较好地在理论课程学习的范围内展开讨论,让问题的提出和讨论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率。同时,教师应掌握问题讨论的深入性和广泛性,对学生们加强引导,避免问题过分集中在某一方面,或是过度延伸,这样才能让学生们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学科的关键点和精髓。参与式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因而能够取得较好的授课效果。

4通过播放内容丰富多彩的视频材料,拓宽学生们的视野和思维

第2篇

问题是学习的开始,是课堂教学发起的“信号弹”,对于课堂教学进程的推进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一系列行为过程中,我们的教学内容得以提出、讨论和施行.可见,问题的提出和创设与课堂教学其它环节内容的设计和生成是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的.参与式教学模式下的高中生物教学,首先要做的便是将课堂问题的设计权利分与学生,让学生参与到问题的发现和提出,从而让学生直接或间接参与到课堂教学设计中,这将极大提升学生课堂参与感和学习兴趣,同时从一而终的知识学习模式也将促进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吸收和理解.这里有两方面要注意:一是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教师要精心设计,充分引导;二是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在充分保护学生自尊心和积极性的同时,要适当区分和引导问题内容,确保所提内容具有探究价值.例如在教学高中生物《物质跨膜运输实例》这一课题中关于“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相关内容时,笔者是这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参与课堂设计的:“同学们,我们要学习细胞的吸水和失水问题,那有什么内容是在这一课程里必须搞明白的呢?”笔者首先引导学生思考,学生回答:“细胞为什么会吸水和失水”、“细胞什么时候会吸水,什么时候会失水.”学生学生提出的问题主要围绕这两大方面,笔者继续引导:“同学们说的都很好,那再想想,细胞和细胞之间是否有区别.”学生听后恍然大悟:“还要搞清楚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在吸水和失水过程中的异同.”笔者点头,接着引导:“那我们要破解这些问题该采取什么办法呢?”“做实验.”……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设计环节中,有效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促进学生知识学习.

二、分组协作,让学生参与实验操作

实验操作是生物课堂上最具参与性的学习环节,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根据社会学理论,在群体协作中,个体为达到集体目标,将有更大机会激发自身潜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参与式教学模式下的高中生物课堂,就要充分发挥课堂实验这一有效载体,通过组织引导学生通过分组协作的方式,参与实验操作,在教师精心引导下,发挥个体个性和集体合力,有力推动学生主体发挥和实践能力提升.组织分组协作实验操作,要做好两方面:一是引导学生通过分组讨论,根据实验的预期结果,对实验环节进行设计,在实验环节设计上体现学生个性;二是要引导学生做好实验记录,根据自身实验经历和心得体会,形成各组各具特色的实验报告.例如在《物质跨膜运输实例》的实验教学中,笔者将学生五人分成一组,以先前的实验假设为依据,组织学生开展分组实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笔者对于学生各个实验操作环节均进行了引导.例如学生对实验用具进行准备时,笔者便让各个小组各自思考实验用具准备中该注意的问题(如实验对象必须是活的具有生命力的,成熟具有中央液泡的洋葱鳞片叶等),并在实验用具准备完成后进行小组间互相考核.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小组群策群力,让学生在竞赛的压力下、完成小组共同目标的激励下,发挥个性,发掘潜力,有力推动小组进行个性化实验操作,促进自身综合素质提升.

三、思考点拨,让学生参与结论生成

在传统的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知识结论的获得不是通过课本,便是依靠教师,属于一种单向的知识接受,学生主体作用受到抑制,知识整合、提炼、总结能力得不到培养和发展.参与式教学模式下的高中生物课堂,便是要将学生纳入知识结论生成的环节中,通过教师有效的内容引导和思想点拨,帮助学生在已有知识认知基础上,层层演绎,充分思考与讨论,全程参与到最终结论的生成过程中去.在这一环节,笔者认为教师主要可以采取这两种方法:一是利用头脑风暴,以议带论,通过学生的群体智慧,集中讨论,带出最终结论的相关概念,最终再由教师引导学生将这些知识碎片进行整合,形成结论;二是利用问题聚焦,以问带论,通过问题聚焦知识导向,让学生向正确方向进行思考,再由教师稍加点拨,得出最终结论.例如在《物质跨膜运输实例》相关实验操作完成之后,笔者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笔者首先点拨学生有较多样本证明的现象一般是实验的准确结果(这一步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验结果归纳出相对准确的实验结论);接着笔者引导学生对于出现的小样本的相异数据进行排除分析,确定这部分实验结果无法对最终结论产生影响(这一步能帮助学生形成更加严谨全面的总结思维,增强学生科学总结的能力);最后,笔者根据学生提供的全部结论,整合出最终结论.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知识结论的生成过程中,学生印象更深,掌握更牢靠;在某种程度上也促进学生自我概括等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提升。

四、结语

第3篇

随着中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人,素质教育已成为中职教育的主旋律,素质教育的实施,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重新对教学活动加以总结,以一位引导者、组织者、协助者的身份出现,科学地驾驭课堂,组织教学,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同时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胜,每个学生的创造性都将受到重视,而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在学生被动接受的基础上。一位有良好创新性教学方法的教师绝不能只为教好某一堂课,而是要充分地、合理地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如课堂讨论、教师启发、学生参与、实操练习等教学方法,教师要将获得知识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启发他们的聪明潜质,拓展他们的思维。通过创新胜的教育教学体系,促进师生共同朝着教学相长的方向前进,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二、中职参与式教学

参与式教学法的主要燕里论依据是建立在心理学中的内在与外在激励的相互关系的论断和著名心理学家弗洛姆的期望理论的基础上。依据心理学的论述,我们的需求分为外在和内在胜需求。其中内在胜需求的动力是激励和满足我们自身所从事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我们可通过学习或工作,从完成任务时所表现的一些因素而获得i茜足。而外在胜需求则是指诱激物或目标,是我们自身无法控制,从而受到外界环境所支配的。与此相反,内在胜需要的满足和激励动力则来自当事者所从事的工作和学习本身。

参与式教学法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强化学生内在激励的作用,从而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胜和自觉性。同时因为内在激励来源于对学习的兴趣、目的,明确的学习目标可以使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让学生从学习中获得满足和提升兴趣。在参与式教学法中,通过教师的褒奖和鼓励,也使相应的外在激励增强。在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均得到不断强化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均会得到显著提高。弗洛姆期望理论也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是行为方案的决策者,我们通过对各种供选行为方案进行选择,以选择对我们自身最为有利的行为方案。当然,由于我们每个人的认知水平和智力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只能选择有利性和自己认知能力范围内的行为方案。因此可以说参与式教学法有助于学生的自我设计,依照自身的兴趣拓展知识结构,从而提升自身解决问题和J患考问题的能力。

参与式教学法同样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前提,学生积极参与是重要学习环节和主要学习过程,教学目的在于大范围提升教学效果。促成和引导教学的参与性,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创设教学情景和教学方案,同时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最终主要达到两个目的:第一,通过教学设计了一套科学的学习与实践体系,从而促进学生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形成相应技能。第二,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

三、《计算机应用基础》中职参与式教学结合参与式教学法的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1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计鳄朔刁立用基础》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课堂组织形式。也就是刻币在参与式教学z前,首先必须清楚中等职业学校计鳄朔几应用基础的教学目标。教学中始终把启发诱导作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把学生自醒自晤作为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充分侧获甲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中等职业教育中,《计鳄朔几应用基础》教学是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掌握计鳄朔刁立用基础矢口识,提高学生计鳄朔几基本操作、办公应用、网络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技能,使学生初步具有利用计鳄朔几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能力,逐渐养成独立思考、主剥才罕究的学习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务夔和团队协作意识。

2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年龄翰正、知识、智力水平和先前经验等来进行参与式课堂教学设计。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对计算机知识了解有限,相关基础知识薄弱,根据教材的结构和内容结合学生的学情分析,本着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操作能力的宗旨,制定相关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3根据教学条件和环境因地制宜:参与式教学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选择合适的教学物质条件,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校拥有目前较为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教学机房,能实现网络同传和医学机能学、医学信息管理系统教学,确保了运用参与式教学法进行计算机应用教学的物质条件。

4参与式教学过程:要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相关技能,主要是通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践操作的途径来实现。在教师指导学生上机操作练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如对每个学生的每一步操作都做出统一而明确操作指示,一方面教学时间不允许,另一方面会使学生觉得这样的参与学习很麻烦,也很枯燥,从而降低了他们参与学习的兴趣。同时,计算机应用技术在操作练习上的多样性,也要求在计算机应用教学过程中,我们作为教师不必详细罗列所有的操作细节。我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采用参与式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良好教学方法。例如:我在讲授。玉ce办公系统中的PPT演示文稿软件时,先用多样化的示例展示给学生。紧接着讲授如何利用演示文稿软件进行演示文稿的输人、排版、动作、特效等处理。在讲授的过程中指导学生首先按照示例进行模拟化操作,然后逐步进行个性化处理,从而让学生迅速掌握有关演示文稿应用技巧。这种教学方式比按部就班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效果要好很多。接着按照学校教学机房设备条件,我校机房是60台计算机,学生人数在55至60人z间。将学生随机分组进行实践练习,一般8至10人为一组,指定每组负责的同学,以确保课堂秩序和对每组学生学习进度的掌控。学生在实践中可以选取学习、生活中的文字、图片、表格、音频、视频等各种内容作为素材,设计制作多媒体作品。如班级介绍、个人求职、汇报演讲等多媒体演示文稿,这些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演示文稿不仅可以在投影仪或计算机上进行演示,也可以将打印出来,制作成胶片,同时还可以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中,如上传到互联网上进行交流。这些丰富的实际效果展示,必将大大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激发学习的积极胜。在指导学生完成本节课操作练习后,由每组负责的同学将本组同学在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汇总,最后分类进行解答和纠正。

四、中职参与式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参与式教学班级人数不宜过多,一般以50人为宜,便于分组。在进行教学分组时应掌握每个学生的实践情之兄,在分组时应采用随机化的方法,尽量使每组学生水平保持基本一致,避免出现两极分化的隋之兄。

2由于参与式教学以实践胜教学为主,并且需要学生用足够的时间去进行思考分析,因此,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教学相关问题必须切实合理,具是科学性、可操作性,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际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留给学生充足的操作时间,让学生根据参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相互讨论,既活跃课堂气氛,又及时答疑解惑。当然课堂时间极为有限,很难对学生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全面讲解和纠正,因此更要注重锻炼学生自我学习的技能。

第4篇

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仍采用传统的LBL教学模式进行医学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以教师为主体,由教师系统传授知识体系,学生以聆听者、旁观者的身份听讲、获取知识。最理想的状态是学生在课堂上全神贯注、认真听讲,尽量理解重点、难点,下课及时、认真地梳理、复习,力求掌握教师讲授的知识。此模式具有信息量大、充分体现学科系统性、完整性的特点,但因为是全程输入式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因忽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身份而凸显出种种不足,主要表现在:(1)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未成为课堂的有机组成部分,对课程的参与感不强,学习热情不高,注意力不够集中,课堂气氛沉闷;(2)学生对老师有强烈的依赖,在听课时没有明确的目标,较为随意,未提前对知识进行有效的预习,对学习内容的框架缺乏了解,习惯于等着老师讲,老师讲多少就听多少,没有讲的内容就忽略,不明白的问题直接跳过,不愿也不会主动展开学习,缺乏自主学习的意愿及能力;(3)学生易形成思维定式,整个教学过程基本是老师的一言堂,老师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讲授,互动较少,学生没有与老师的思维形成共振,限制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久而久之形成了“老师讲什么就是什么”的思维定式,缺乏质疑的勇气和批判性思维;(4)老师面对众多学生,进行大班理论集体授课,缺乏了解每一个学生个性特点的教学环节,无从把握每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程度,无法兼顾不同学习资质的学生的个性化要求[3,4]。综上所述,“填鸭式”教学模式很难达到医学教育者们所期待的最佳教学效果,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已迫在眉睫。

2参与式教学的特点和优势

参与式教学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方法,旨在创造一个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得学生和老师可以平等地相互交流、探讨,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老师的引导,应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参与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化被动为主动,同时加强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学生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并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和愿望,自觉性选择性的学习,使其切实感受到成为学习的主人的乐趣,并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进而建立创新性思维。参与式教学是对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的颠覆性改良[2,5]。参与式教学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在国内外许多院校的课程中实施,并因其突出的优势,取得良好的效果,主要体现在:(1)形式多样,方法丰富,具有可行性[2,12]。参与式教育教学法主要分两种形式,一种是正规的参与式教学法,即小讲课和分组活动相结合。在学生小讲课后进行分组合作,根据小讲课的相关内容,以多种方式进行实践练习,最后对结果进行相互评论,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真正通过动手动脑的方式掌握所讲内容。另一种是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加入参与式教学的元素,如:小专题介绍、快速反应、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示教与学习等,灵活应用交际法、游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活动教学法、三位一体教学法、自然法、合作学习法、功能意念法等多种方法,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更加生动形象地理解所学知识[6-8];(2)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沟通、团队协作能力。国外学者研究表明,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中,学生团队学习所取得的效果要优于学生单独学所取得的成效。参与式教学是一种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合作或协作完成任务的教学方法,因此强调成员之间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与团队合作的能力。小组成员需要分工合作、默契配合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们会逐渐形成有效沟通、团队合作意识、互助习惯,共享团队成员的知识,扩充个人的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9-11];(3)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热情和内在学习动力,培养学生多方面综合素质。许多研究表明,参与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锻炼学生独立思考、概括总结、自主学习、语言表达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等综合实力,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性拓宽视野,实现学习个体化和个性化[12]。参与式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师指定的题目,学生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有比较宽松的发挥空间,可根据自己的程度和兴趣爱好自我拓展,而不是仅局限于课本知识和老师讲授的内容。

3参与式教学在内科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与成效

为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保障《内科学》教学质量,基于参与式教学的先进理念与实践优势,我们在教学中构建并应用了学生“自主课前展示”环节,将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166名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学生在教师授课前展示对本节课程相关知识的学习成果,以PPT为载体,展示语言为中文、英语或中英结合的双语模式,展示内容包括三个层面:(1)前置补偿,对本章节内容中涉及的基础医学知识点进行复习回顾;(2)新课预习,预先熟悉、梳理本章节内容,并对重要概念和知识点进行概括介绍,提出不理解、有困惑的内容;(3)知识融合,横向联系相关知识体系,将本章节内容与曾经学习过的有相似特点、有鉴别诊断价值的疾病作对比、分析,进行知识的归纳及融会贯通。每位学生均需参与展示,以团队(2-3人)合作的方式进行。对照组学生不做展示,相同时间内学习相关知识。最后通过调查问卷、理论考核等主观、客观评价方法比较两组学生的学习效果。结果发现实验组学生课前展示内容详实、具体,条理较清晰,对重要概念和知识点做了初步梳理总结,展示过程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盎然。在其后的授课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互动良好,回答问题的踊跃性和准确度较高。学生们普遍认同“课前展示”在理论授课之前的承上启下、有效衔接作用,在复习巩固医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预习新课,有效融合基础与临床的相关知识,对新课程有了全面的了解,在展示的过程中初步梳理、概括了重点概念和知识点,提出困惑和不理解的地方,使得在其后听课的过程中能够更加重点突出,有的放矢,学习热情大大提高,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同时也锻炼了团队协作、演讲技巧、课件制作等能力,提升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对照组部分学生学习热情不高,自习时比较随意,时间利用不够高效,有开小差及做其他事情的情况。授课过程中一些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参与感较弱,互动较少,回答问题的踊跃性和准确度不高。在最终的理论知识考核中,实验组对主观题的回答明显优于对照组,选择题得分也较对照组同学有所提高。

4对参与式教学在内科学理论教学中应用的思考

现代医学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出人文和专业素质协调发展、理论扎实、技能过硬、具备人文关怀、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医学人才。医学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培养出专业知识牢固的医学生,更是由于其特殊的职业要求,要逐渐训练出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缜密的临床思维、善于沟通交流,具备较强的岗位胜任力的医生,其综合素质的提高非常重要[13-15]。基于参与式教学理念的学生“自主课前展示”秉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和内在学习动力,为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成果的空间和平台。加强能力培养,将学生的参与角色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索者,从被动的聆听者、旁观者变为课堂的有机整体。当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导者,学习过程就成为其自我发现、自我重建、自我认知的过程,学生注意力集中,兴趣浓厚,强化快速学习能力,在锻炼思维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课前展示除了提高学生专业学习能力、知识梳理总结能力、综合思考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临床思维及批判性思维外,还对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能力等进行了有效的训练,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加强价值感、成就感和自信心。课前展示后,教师及时进行反馈、点评,有效地对学生的认知行为进行调节和控制,并对不同资质的学生个体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有了具体了解。

第5篇

关键词: 语文参与式教学 涵义 特点 实施原则 优点

一、语文参与式教学的涵义

语文参与式教学,从词组的构成和表面意思来看,中心落在“参与”上。“参与”决不是一般的“在场”,也不是被动的“参加”,而是一种由“计划”到“讨论”再到“处理”的全过程、全方位、全身心的投入。强调的是行为上的投入,其中也包含意识上的加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否积极参与,主动投入到教学过程中,直接关系教学的成败得失。

语文参与式教学的涵义是根据语文教学的内容及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教师充分并有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资源,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参与的乐趣,从而实现自我价值,发现成功的途径。

二、语文参与式教学的特点

(一)参与性

语文参与式教学的显著特点就是参与性。这种参与包括老师和学生的参与。首先,教师不再是绝对的权威,不再是传统课堂上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在参与式课堂教学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老师要以一个参与者的姿态去面对学生,师生之间进行平等的交流与沟通。

其次,在参与式教学中,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富有创造性地参与其中去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同时,这种参与是一种全身心的参与,包括行为参与、认知参与、情感参与三个方面。

(二)合作性

参与式教学倡导的是分组活动的形式,这种形式为师生、生生之间提供了更多合作的机会,智慧经验在合作中得以共享。在这种合作的氛围中,为每个学生参与教学提供了最大的机会。同时学生之间也形成了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三)情境性

参与式教学都是在一定情境中展开的,这里的情镜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围绕一定的内容设计和展开的情境,例如作文教学中的现场观察。另一方面是和谐的教学交往关系,例如鼓励、点拨性的语言,营造师生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亲其师,信其道”。这种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给学生营造了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创造性

与传统的教学活动相比,参与式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创造性的活动。传统的教学总是教师提出一个结论,学生无条件地接受并证明这个结论,这样虽有助于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但会使学生失去创造力。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例如,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去参与其中,体验参与的快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另外,也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深入实际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开放性

封闭式的语文教育,教师始终把“讲清”课本和表达要领看成是“神圣”的职责,学生始终把全盘接受看作自己的最高境界。这种固步自封的教育理念,严重地限制了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现实生活是千变万化的,是无限生动和各具情趣的,因此,为学生搭建一个开放式的学习平台,让学生接触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

会使学生产生不拘一格的奇思妙想,这对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都是极为重要的。

三、语文参与式教学的实施原则

(一)参与与合作的原则

语文参与式教学中所提出的参与包括全员参与、全面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在应试教育的课堂机制中,教师往往缺乏全员意识,偏爱尖子生的情感倾向比较严重。新课程的理念强调的是面向全体学生,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控制上扩大参与对象,达到全员参与的要求。这里所说的全员参与是指在教师的参与和指导下全体学生共同参与。上文已经提及这里的参与分为三个层次,行为、认知、情感的参与,因此,这里的全面参与是指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不仅是行为上的参与,更要做到认知、情感全面的投入,从而获得学习的乐趣。全程参与是指学生由始至终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语文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应当深入到各个教学环节之中,实现全程参与。回答教师提问,被指名朗读,是学生在传统课堂上渴望参与的环节。虽然这种参与都是必要的,但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很难说是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全程参与。在参与式课堂上学生可以参与设计板书、作业、训练,可以上讲台分角色表演课文,呈现生动的全程参与局面,给语文课堂带来勃勃生气。有效参与是指在教学形式与内容有效整合的基础上达到教学效果、效率、效益的统一。

这里所说的合作指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与互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仅仅和有限的学生进行对话和眼神交流。参与式教学所提倡的合作原则,使教师在对话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下关注到了每个学生的发展。

(二)平等对待与因材施教的原则

参与式教学中所说的平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平等。首先是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权威,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在参与式教学活动中,师生地位的平等使学生更加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形成宽松融洽的学习氛围。其次,教师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在公平的条件下享受受教育的权利。

在平等对待学生的基础上,教师也应该注意因材施教。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有着不同的成长经历和家庭环境。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他们得到充分、自由、完全的发展。

(三)主体性与主导性相结合的原则

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重视。新的教育理念要求重视学生作为“人”的存在,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这就要求在参与式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教师在其中起到一个引导、协调的主导作用。同时,在这样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更加真实地感受与体验,师生之间情感的碰撞能使学生产生独特的审美感受,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受到学生的某些启发,也使自己的教学技能得以迅速提升。在这种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是受教育者与教育者。这是一种良好的教学交往关系。

(四)知识性与情境性相结合的原则

传播知识、发展智力、健全人格是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因此,知识性是一切教学活动首先要满足的条件。没有知识含量的教学是教育在形式上的架空。

情境性是语文参与式教学的特点之一。任何形式的教学都是在一定情境中展开的,通过创设情境展示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而这种根据学生原有的能力水平、专业知识、生活环境所创设的情境,能够最大限度唤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而且这种融入一定情境之中的教学才是高效的教学。

四、语文参与式教学的优点

首先,参与式教学给每一个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能够锻炼学生与人合作、交往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其次,在参与式教学中,教师以参与者的姿态面对学生,这样也削弱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这样自由的环境中思考,学生产生了许多新观点、新想法,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最后,参与式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有了一定的选择权和自,学生选择自己的兴趣所在,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实施参与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参与式教学中,教师不能放任自流,不管不问。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更是组织者,在教学过程中要做适当的引导,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此,参与式教学中要有一定的激励机制,使人人参与,使每个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得以提高。

(三)虽然参与式教学是一种适合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适应素质教育的教育模式,但教学中也不能滥用,并且教师在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要有选择性、针对性,并且一堂课中使用的形式不宜过多。

(四)教学中设计的活动必须具有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性、创造性、参与性,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及时进行总结,使学生在活动结束后有所收获,在理论知识上有所提升,这一点也是教学活动区别于游戏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张宏.语文参与式教学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D].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牛亚东.语文参与式教学与教师专业发展[D].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3]林存华,孙菊萍.论参与教学制度的成长[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9).

第6篇

为了使学生投入生活落到实处,我组织学生进行了查字典比赛、吹鸡毛比赛、拔河比赛等;带领学生看展览、听广播,到郊外、工厂、农村参观、访问等;鼓励学生自制“珠宝箱”,从生活的长河中采撷可爱的浪花,随时记录积累写作素材;让学生在读书过程中摘录优美词句、精彩片断、名人名言,搜集科普知识。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笔记式、卡片式、剪贴式,可方便使用。这是学生作文材料的仓库,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笔述、辨别、选择等能力。

二、调动积累、大胆表现

学生投入生活,从不同角度、不同水平获得的感受,需要再现,需要交流,这时我遵循从说到写的规律,并设法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状态中,自然地讲出真实的生活感受。

首先,打破框框,大胆讲述。为达到此目的,教师要注意:第一,不要限制太死,更不要限制中心、材料、提纲。第二,要有取舍,引导学生分析丰富多彩的生活,进行选材训练。第三,在学生口述时,不轻易打断他们的描述,特别是当学生说得兴奋、激动的时候,因为这时正是他们心智开启,创新意识萌动最激烈的时刻,一定要让他们说出最富情趣、最有新意和闪着智慧光芒的独特感受。

其次,结合实际,大胆选择。由于没有心理压力,没有框框,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兴趣爱好,从最熟悉的生活中撷取自己喜爱的题材。如写一座建筑物,取材于学校的有“小小传达室”、“老师的宿舍”等,取材于社会的有“理发店”、“小卖铺”等;记一件有意义的事,取材于玩耍中的有“钓鱼”、“野炊”、“探险”,取材于劳动中的有“钉纽扣”、“刷鞋”、“大米焖焦以后”等。有时我还鼓励学生从书报杂志中自选漫画作为说话写话的材料,学生自己选词造句、组句成段,生活中的新鲜事给学生带来作文的动机和兴趣,学生心口一致,说写一致,用笔说话,乐于作文。

再次,结合教学,大胆作文。当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培养起来时,教师应结合在阅读教学中揭示出的一些浅显的组句成段的规律,如总分式、并列式、承结式、因果式、转折式、递进式和作文的开头法、结尾法等,让学生大胆作文,掌握变口头语言为书面语言的技巧。

三、开动脑筋,参与评改

要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不但要让他们投身生活,大胆表现,还必须让他们积极参与评改自己的习作。

1.学生参与评改作文,强调了学生的独立自主性,突出了学生作文的自我活动,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

2.学生参与评改作文,重视了感情的真实性和思维的多向性、创造性,不是“为文而造情”,而是“为情而造文”。

第7篇

对于参与式教学的本质理解,目前学术界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参与式教学的本质是一种教学方法,例如,陈向明(2003)认为参与式教学已经是国际普遍推崇的一种教学方法,目的在于学生能够在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不断提高自主发展能力、强化批判意识。高广胜(2009)认为参与式教学实质上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参与式的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第二种观点则认为参与式教学的本质是一种教学理念。例如,许建领(2006)指出,参与性教学以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为核心,强调学生在参与教学过程中的情感、认知和行为方面的投入,从而实现其内在素质的强化。最后一种观点认为,参与式教学的本质既是一种教学理念又是一种教学方法。例如,李峻(2008)通过对课堂教学的透视与反省,认为参与式教学首先应当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而教学方法是理念的载体,参与式教学并不是以特定模式机械的运作,而是在现有条件下进行的即席创造。陈时见(2014)认为从理念上讲,参与式教学提倡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强调教学过程中师生平等和共同参与;从方法上讲,参与式教学要求师生平等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实现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互动和教学相长。综上所述,参与式教学模式是以激发学生潜能、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为目标,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指导下,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方式。

二、《教育经济学》本科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原则

1.理论知识教学的基础性原则。

本科学生提高《教育经济学》课程知识应用能力,应以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训练为前提。首先,根据加涅对学习类型的研究,概念的教学是基础,原理的教学是中心,问题解决则是前两种教学的综合和提升。其次,本科阶段的大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是以概念的理解、判断和推理能力为基础的,并且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对判断的掌握,对推理的运用呈现出层次性、阶段性和等级性的特点。第三,教育经济学的学习必须以培养学生对客观事物的理性感知为起点,才能指导学生运用基础理论知识来揭示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完成理性抽象到理性具体的升华,逐步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良好思维结构。

2.教学内容的探究性和现实性原则。

探究性强调的是教学要围绕参与式教学的多元目标,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发现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树立探究的意识。教师要引导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来设置探究性问题,创设与现实紧密相关的情境来刺激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另外,现实性强调要在本科阶段教育经济学的参与性教学活动中,将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训练。具体而言,教师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根据社会现实需要来设计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只有符合社会需要,才有利于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否则,脱离社会实际的教学内容会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厌恶学习,觉得学习的知识只是纸上谈兵。

3.学生参与的主体性和开放性原则。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强化,他们越来越希望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来获得新知识、新观念。因此,本科《教育经济学》课程实施参与式教学要重视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实行开放式教学。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参与式教学中,要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应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和学生的需求情况,适时地变换教学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动机。二是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情感。教师应当充分尊重、信任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三是创造良好的情境。让学生在理解、对话、宽容、平等、自由的环境里学习,能发挥学生主动性与创造性方面的才能。

三、《教育经济学》本科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路径探讨

在《教育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实践当中,教师要采用参与式教学模式,注重把教育经济学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经济学》课程的学习、讨论和研究中来。具体改革路径可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面进行:

1.课前预设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不同,改革后的课程教学模式第一阶段应当更加注重课前探究性问题的设计。具体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明确问题设置的初衷和目标。任何一个好的问题都包含目标、已知信息和有限障碍这三个部分,当问题的设置初衷和目标之间距离越远,那么问题探究的空间就越大,越能提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的自主探究积极性。二是要将书本上的理论性问题与实际经济问题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加工后有意义的问题指引下,学会发现问题,进而运用正确的探究方法进行探究,最终通过问题的解决掌握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树立并强化自身的探究意识。参与式的课堂表面上看起来是给予学生宽松的环境,让其自由探究,但就全体学生的学习方向而言,探究是在教师预设问题的引导下进行的。教师在课前对教学环境、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的整体情况进行了解,进而预设学生的思维路径,提出与教学目标相适应的问题。教师通过创设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例如,可通过观察、调查统计、文献研究等方法,让学生独立钻研、自主探究教育经济学的相关概念和理论,从而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堂上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理论联系生活实际。

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能够使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大胆展示自己的观点,提高运用创新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本科阶段《教育经济学》教学课堂中,引用趣味性案例分析、让学生针对开放性问题小组讨论、运用多媒体展示教育经济现象等都是较好的方式。在营造课堂氛围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当注意以下问题:首先,要与学生形成双向互动模式。大学生的思维相当活跃,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及时与学生沟通,引导他们正确思考,防止出现大的偏差。其次,要重视结论分享。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结论都是不系统、不全面的,教师要引导小组之间信息的分享,使不同思维形成碰撞,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最后,要加强追踪与评价。由于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足,看待问题的角度和得出的结论往往有错误,教师应当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帮助学生能运用正确的理论和方法解决问题。

3.课后安排实践活动,完善课程考核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