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法学专科社会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01 16:32:04

序论:在您撰写法学专科社会调查报告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法学专科社会调查报告

第1篇

开放教育集中实践环节写作指导注意事项

省电大于2009年对电大开放教育集中实践环节进行了修订,并出台了新的教育实施方案,我市电大也对《集中实践环节实施手册》作出了相应的修改、补充和调整。现将相关注意事项通知如下:

一、关于写作要求的变化

<一>本科:所有论文和实践报告均要求用A4纸打印,论文为三稿(初稿、修改稿和定稿),实践报告为二稿,电子版见山东电大在线或滨州电大在线。

1.法学专业:内容包括2000字以上的社会调查报告和6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调查报告成绩为合格、不合格二级,毕业论文为百分制。

2.汉语言文学(师范):

内容包括教学实习和6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教学实习又包括实习方案、教案和3000字以上的实习报告。教学实习的方案、教案和实习报告均可一次打印成型,具体要求见“实施方案”,教学实习成绩为合格、不合格二级,实习报告的打印参考实践报告的相关内容要求;毕业论文成绩为百分制。

3.教育管理:内容为3000字以上的教育管理实践报告和6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

教育管理实践报告成绩为合格、不合格二级制。毕业论文不再要开题报告,成绩为百分制。注意不要把教育管理实践报告写成调查报告,另外,论文选题不能选学科教学,要紧扣教育管理内容。

4.小学教育:内容为3000字以上的社会调查报告和5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社会调查报告成绩为合格、不合格二级。毕业论文成绩为百分制。

5.行政管理:内容为3000字以上的社会调查和5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

社会调查成绩为合格、不合格二级。毕业论文成绩为百分制。

6.英语教育专业:内容为教学实践设计。整个教学实践设计研究项目必须经过简短分析、方案设计、项目实施、项目评估和撰写4000字以上的鉴定报告几个阶段。

具体过程包括:项目启动、问题分析及方案设计、学生实施方案阶段、数据分析讨论、研究报告撰写过程。 要求:①每一步骤都要有书面材料;②要有4次教学研究记录或教学日记;③要有原始问卷或座谈的录音等。

研究报告一律打印,格式统一。详见省电大的《教学实施方案》。作业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

7.工商管理:内容为模拟实验和7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模拟实验要求附500字的模拟实验报告,成绩为:合格、不合格。论文的成绩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

8.会计学:内容为模拟实验和6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模拟实验要求详见省电大《教学实施方案》,成绩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毕业论文成绩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

9.经济学:内容为2000字以上的社会调查报告和5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

调查报告成绩为合格、不合格二级。毕业论文成绩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

10.金融学:内容为3000字以上的社会调查报告和6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

社会调查报告成绩为合格、不合格二级。毕业论文成绩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

1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内容为毕业设计。要求毕业设计有开题报告、中期考核、论文答辩。学生必须独立完成毕业设计论文;论文书写规范、文字流畅、图表清晰、测试数据完整、结论明确;论文正文前附《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后附参考文献;论文要求打印,统一格式,统一封面,装订成册,详细要求见省电大新《实施方案》,成绩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

12.数学与应用教学:内容包括教育实习和5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

对于正在从事教学工作的学生要求:①提交所在学校对其教学工作情况的考核意见(有获奖证书者附上复印件,加盖印章)②提交两学时的中学教学教案,可以打印。③提交一份个人从教经历和体会(不少于3000字的打印稿)④由电大分校根据以上材料评定其实习成绩。成绩为合格、不合格二级。毕业论文成绩为优秀、良好、 1

及格、不及格四级。

13.土木工程本科:内容包括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四部分。

课程设计要求从混凝土结构设计、钢结构、结构设计原理、桥梁工程、建筑监理5门课程中任选一门,时间为3周,成绩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生产实习时间3周,要求写出实习日记,成绩为及格、不及格二级。毕业实习2周以上,要求写出毕业实习报告,成绩为及格、不及格二级。毕业设计不少于8周,要求写出5000字以上的毕业设计报告,成绩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

<二>专科:所有论文和实践报告均要求用A4纸打印,论文和实践报告均为二稿,电子版见山东电大在线或滨州电大在线。

1.汉语言:内容为2000字以上的调查报告和3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

2.法学:内容为2000字以上的社会调查报告和5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

3.教育管理:内容为2000字以上的调查报告和3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

4.行政管理:内容为2000字以上的调查报告和3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

5.小学教育:内容为2000字以上的调查报告和3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

6.工商管理:内容为2000字以上的调查报告和4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

7.会计学:内容为3000字以上的调查报告和4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

8.金融学:内容为2000字以上的调查报告和5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

9.护理学:内容为毕业实习和3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

实习内容主要有护理学原理、内科护理、重症监护、外科护理、手术室护理、急诊护理等六项,成绩为百分制,毕业论文成绩为合格、不合格二级。详细要求见省电大新《教学实施方案》。

10.旅游酒店管理:内容包括模拟训练和毕业论文两部分。

模拟训练要求有活动资料和照片,并写出不少于2000字的实践报告,成绩为合格、不合格二级;毕业论文要求5000-7000字,具体要求见省电大新《教学实施方案》,成绩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

11.计算机信息管理:内容包括数据库应用课程设计、企业资源规划(ERP)综合实训和毕业设计三项。前两项内容成绩均为百分制,第三项内容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

12.建筑施工:内容包括建筑结构实训、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测量实习和毕业实践四部分。建筑实训2周,主要根据5次习题作业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评定;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可根据平时学习态度、实习进度等情况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评定;测量实习不少于2周,成绩可按及格、不及格二级评定;毕业实践活动结束,要求提交:实习单位鉴定、实践日记、实践报告(技术论文),成绩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评定。

以上专业的社会实践,除护理学和计算机为百分制外,调查报告等成绩均为合格、不合格二级;论文成绩除护理为合格、不合格二级,计算机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级外,其他成绩均为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级。

二、打印装订要求

本专科打印要求见相关部分。具体打印装订参见《滨州电大毕业集中实践环节手册》相关部分,同时结合省电大新修订的集中实践环节实施方案,因为不同专业有不同的具体要求。电大毕业集中实践环材料除个别专业外,一般不再要电子版,档案袋里面,本科一般装5样材料,专科一般装4样材料,材料装入档案袋后,要在档案袋上注明内容。今后所有打印材料的封面一律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字样改为“开放教育”字样。要求学员认真参阅《滨州广播电视大学集中实践环节实施手册》。

第2篇

高等职业教育法律教学案例教学高等职业教育是在专科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其定位是培养出一批具有大学知识,而又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的人才,能够满足现代社会的人才多样性需求,其知识的讲授是以能用为度,实用为本。但是,我国目前的高等职业教育现状并无完全体现出其本质,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过于强调知识的系统性,而忽视了职业技能的培养;重于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缺乏特色,没有明确的目标;忽视学习主体的客观实际,教学结构仍是以教师为中心等等,本文以法学专业教学视角分析在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中的改革。

一、教学内容改革

1.明确课程的培养目标。结合培养模式,对本课程进行准确定位,即在打好学生理论基本功的基础上,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拓展课外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教案设计中,结合实际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设计实践环节,如开展社会调查、组织辩论赛、主题讲演、组织参观考察、聆听专题报告等,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相结合,努力实现讲(系统讲授)、读(读书笔记)、听(听专题报告)、谈(讨论交流)、看(看专题录像)、走(参加社会实践)、写(读书心得、调查报告、学术论文)多途径的结合学生在生动、活泼、积极的环境下自觉掌握理论知识。

3.发挥学生主体性,突出实践能力培养,丰富校内实践教学内容。通过让学生自己去接触实际问题并通过参与集体讨论,学会表达和交流个人观点,以修正提高自己的认识。这些活动有利地促进了学生交往、协作、口头表达和活动组织的实际能力。

二、教学方法改革

1.课堂讲授,以学生为主,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对本课程教学方法和内容的心理需求,一是将学习内容整合,以专题讲座形式,突出教学重点、难点、热点,引发学生对自身和社会实际问题的思考,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二是采用案例导入、理论分析的教学方法,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的能力;三是开展以课堂讨论为中心的“听、读、看、说、写”活动。改变过去那种只是单纯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的灌输式教育,启发式教学,具体做法是把“听、读、看、说、写”(听,即听教师讲课;读,即读教材及其他参考资料;看,即观看教学影像资料、到实践教学基地学习;说,即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写,即写作业、小论文、调查报告等)五种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了一个全方位的立体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能够达到“动情、动心、动脑、动口、动手”的“五动”状态。通过这些方式,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2.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课程的学时和教学环节。在课时分配上,既注重课堂理论教学,又突出实践教学环节,课外教学主要采用参观考察、专题讲座、主题活动、课程论文等寓教于乐的形式进行;在整个教学环节的安排上,我们尽可能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教学方案,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课程应有的教学目标。

3.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出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改变“黑板加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变老师单一教学为师生互动教学。

三、考试考核制度改革

1.考评制度与实践教学活动相结合,全面体现学生的素质。将平时参与实践活动的表现列入考试成绩。同时增大平常学习态度和课堂、生活表现的考核分值;改变了只重理论、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状况,把学生平时行为情况融入课程成绩中,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了针对性和实效性,逐步建立卷面考试、日常行为养成评定相结合的学生成绩全面考评制度。

2.建立试题库。试题库是在充分调查研究、广泛收集资料、全面深入地领会大纲、全面细致地掌握教材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试题库每学年都要进行充实。

四、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1.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收看影视资料。充分利用课间和每周五时间组织学生收看《今日说法》《经济与法》等教学影像资料。使学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

2.充分利用节假日、寒暑假进行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采取“点”、“面”结合的形式,除了由教师带队统一组织部分学生赴实践基地开展专门的活动外,走出校门的“面”上的实践活动一般集中安排在长假(寒、暑假或“十一”等假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学生都要在教师指导下写出规范的调查报告,并评选出优秀调查报告进行奖励。假期社会调查,丰富了学生的阅历,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使他们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了解国情民情,从感性体验中得到启迪,学到了许多在学校课堂里和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第3篇

关键词:远程开放教育;法学实践性教学;缺陷;实践实习模式

作者简介:李莉(1964-),女,江西南昌市人,南昌广播电视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民商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23-0033-02

一、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特点及法学专业实践性教学的现状和缺陷

作为成教学院的广播电视大学,具有许多与普通高校不同特点。首先,在校学生大多为在职成人,实行的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集中面授为辅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学校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基本上处于准分离的状态。其二,在校学生之间因各自的工作学习时间的不一致,学生学习时间与公检法等部门工作时间的冲突,导致学校无法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组织和安排学生在固定的时间内参加集中的实践性教学,即社会调查各类实习、见习等相应的社会实践实习活动,实践性教学活动无法落实到位,整个实习环节形同虚设。因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缺失,学生毕业前的作业,如社会调查报告往往是,虚拟、摘抄一个案例分析,随便找个单位盖章了事;论文也多般是没有任何社会调查事实的基础和自己独立的观点,东抄西凑他人作品的敷衍结果。其三,法学专业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的定位存在极大的缺失和反差(错位)。法学专科开设的18门选修和必修课程中,只有律师实务,法学本科20门课程中,也只有法律文书这二门与具体法律实务有关的课程,而以培养和训练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实践性课程几乎就没有开设。课程的设置仍然是以通识教育为主,缺乏实践技能的训练和应用性的考虑。通过在校期间的学习,学生最大收获就是拿到了预期文凭,而没有学到多少东西。专科的学生毕业后,连起码的法律文书都不会制作,更谈不上“熟练掌握法律辅助岗位所需的技能”了。非法律专科的法律本科生毕业后,连起码的诉讼流程都不了解,就更谈不上熟练操作和运用了。这样的学生毕业后,普遍缺乏实际操作能力,无工作的在就业时处处受阻、困难重重,已经在职的也因缺乏实践技能和竞争力,压力巨大,危机四伏,难以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1]。故现行远程开放教育法学专业实践性教学的现状,既不适合远程开放教育状况和特点,又不适应电大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存在严重的缺陷及弊端。

二、探索实践性教学改革,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必要性

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这决定了其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很强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我国无论是哪种高校的法学教育,均存在着学校教育与职业教育脱离的弊端,至今仍未有较大的突破和改观。随着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法律职业者必将成为一个专业化的职业群体,专门的法学教育也必然成为通向这一群体的必经之路。法律职业教育的任务,必然要由高校法学教育来承担,法学教育向职业化转型势在必行。以笔者所在的课题小组,对本校08秋至11秋三年七届的学生的调查研究为例,其中有85%以上的学生为在职人员,且大多数已经在本单位从事与法律事务相关的具体工作。这部分学生将获取文凭和学以致用或现学现用,为主要追求目标。他们多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往往都带着在工作中遇到的具体实际问题来学习,把学习过程看作是一个能迅速提高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并发挥其潜能的过程。希望所学知识与对提高其本职工作技能有直接的效果和作用,并且能迅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中的能力。理论知识的掌握,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直接影响到了他们的职业生涯和生活条件。另外15%的学生,也大多都抱有将来从事法律方面工作的择业期待,选择了法律专业,希望通过学习获得入职的学历条件和竞争就业的基本技能。他们在实践性教学过程中既不缺乏学习能力也不缺乏参与热情,其缺乏是参与锻炼的条件、机会和场所。“重理论,轻实践” 或者说实践教学环节的缺位,一直是远程开放教育法学专业学生较为明显的缺陷,也是造成学生“学无所获”、“学无所用”的主要原因之一[2]。故在进行理论基础知识传授和学习的同时,将能力的培养提高到与知识的获取具有同等甚至更高的地位,是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学校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必要的、精深的法学原理和基于现行法律规范的法律知识,而且要使学生掌握现实生活中灵活运用法律的各种技巧、方法、能力的能力和素质,学会如何与各种人物和机构打交道的能力,学会如何分析、查证事实的能力。构建一种既能适合远程开放教育状况和特点,又能适应和满足电大学生个性化需求,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专业素质的法学专业社会实践实习模式,注重学生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成为推动电大法学教学改革的深化,弥补电大远程开放教育法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不足,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育部提出的构建“专业学习与法律服务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课题和必经之路。

三、实践性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应用

第4篇

论文关键词:远程开放教育;法学实践性教学;缺陷;实践实习模式

一、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特点及法学专业实践性教学的现状和缺陷

作为成教学院的广播电视大学,具有许多与普通高校不同特点。首先,在校学生大多为在职成人,实行的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集中面授为辅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学校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基本上处于准分离的状态。其二,在校学生之间因各自的工作学习时间的不一致,学生学习时间与公检法等部门工作时间的冲突,导致学校无法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组织和安排学生在固定的时间内参加集中的实践性教学,即社会调查各类实习、见习等相应的社会实践实习活动,实践性教学活动无法落实到位,整个实习环节形同虚设。因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缺失,学生毕业前的作业,如社会调查报告往往是,虚拟、摘抄一个案例分析,随便找个单位盖章了事;论文也多般是没有任何社会调查事实的基础和自己独立的观点,东抄西凑他人作品的敷衍结果。其三,法学专业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的定位存在极大的缺失和反差(错位)。法学专科开设的18门选修和必修课程中,只有律师实务,法学本科20门课程中,也只有法律文书这二门与具体法律实务有关的课程,而以培养和训练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实践性课程几乎就没有开设。课程的设置仍然是以通识教育为主,缺乏实践技能的训练和应用性的考虑。通过在校期间的学习,学生最大收获就是拿到了预期文凭,而没有学到多少东西。专科的学生毕业后,连起码的法律文书都不会制作,更谈不上“熟练掌握法律辅助岗位所需的技能”了。非法律专科的法律本科生毕业后,连起码的诉讼流程都不了解,就更谈不上熟练操作和运用了。这样的学生毕业后,普遍缺乏实际操作能力,无工作的在就业时处处受阻、困难重重,已经在职的也因缺乏实践技能和竞争力,压力巨大,危机四伏,难以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故现行远程开放教育法学专业实践性教学的现状,既不适合远程开放教育状况和特点,又不适应电大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存在严重的缺陷及弊端。

二、探索实践性教学改革,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必要性

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这决定了其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很强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我国无论是哪种高校的法学教育,均存在着学校教育与职业教育脱离的弊端,至今仍未有较大的突破和改观。随着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法律职业者必将成为一个专业化的职业群体,专门的法学教育也必然成为通向这一群体的必经之路。法律职业教育的任务,必然要由高校法学教育来承担,法学教育向职业化转型势在必行。以笔者所在的课题小组,对本校08秋至11秋三年七届的学生的调查研究为例,其中有85%以上的学生为在职人员,且大多数已经在本单位从事与法律事务相关的具体工作。这部分学生将获取文凭和学以致用或现学现用,为主要追求目标。他们多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往往都带着在工作中遇到的具体实际问题来学习,把学习过程看作是一个能迅速提高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并发挥其潜能的过程。希望所学知识与对提高其本职工作技能有直接的效果和作用,并且能迅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中的能力。理论知识的掌握,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直接影响到了他们的职业生涯和生活条件。另外15%的学生,也大多都抱有将来从事法律方面工作的择业期待,选择了法律专业,希望通过学习获得入职的学历条件和竞争就业的基本技能。他们在实践性教学过程中既不缺乏学习能力也不缺乏参与热情,其缺乏是参与锻炼的条件、机会和场所。“重理论,轻实践” 或者说实践教学环节的缺位,一直是远程开放教育法学专业学生较为明显的缺陷,也是造成学生“学无所获”、“学无所用”的主要原因之一。故在进行理论基础知识传授和学习的同时,将能力的培养提高到与知识的获取具有同等甚至更高的地位,是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学校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必要的、精深的法学原理和基于现行法律规范的法律知识,而且要使学生掌握现实生活中灵活运用法律的各种技巧、方法、能力的能力和素质,学会如何与各种人物和机构打交道的能力,学会如何分析、查证事实的能力。构建一种既能适合远程开放教育状况和特点,又能适应和满足电大学生个性化需求,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专业素质的法学专业社会实践实习模式,注重学生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成为推动电大法学教学改革的深化,弥补电大远程开放教育法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不足,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育部提出的构建“专业学习与法律服务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课题和必经之路。

三、实践性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应用

实践性教学指的是培养和训练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和技能解决社会实际生活中发生的法律问题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能力的活动。学生在此过程中必须完成由一个被动的听课者到一个主动的办案者的身份转换,通过对具体而实际的问题的解决,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在此过程中获得技能的提高。

(一)根据人才培养定位的要求,调整法律专、本科实务性教学课程的设置和安排。我国法律教育目前存在的框架为:专科、本科、研究生、博士生等四个层次。为社会提供了从事法律教育和法学研究的学术类法律人才和包括律师、法官、检察官等应用类法律人才、和以辅助律师、法官、检察官工作为职责的法律辅助类应用人才等三个类型的法律人才。法学专、本科教育在上述格局中位于应用类法律人才、初级应用人才和法律辅助人才培养的底端。据此,电大法学本科的人才培养定位应该是:有必要的法学理论基础知识和较强的法律应用能力,熟练掌握各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应用型法律人才和初级应用人才。法学专科的人才培养定位则是:辅助律师、法官、检察官工作为职责的法律辅助类人才。但现实中电大法学专、本科与法律实务有关的课程的设置和其法律人才培养的定位却存在着较大的反差。

司法考试改革后,所有法学专科毕业生都被排除在了司法考试的门槛外,这一变化对我国原有的法学教育人才培养的格局形成了强大的冲击。法学专科毕业生如不继续深造,提高自己的学历,则无法参加司法考试,无法获得律师资格,更不可能去从事律师工作。故全国各类高校法学专科在此变化后,都纷纷取消了《律师实务》这门课程。而笔者所在省的电大系统,在司法考试改革实施多年后,在法学专科仍然沿袭老的教学计划,继续开设本应在本科开设的《律师实务》专业课程,这显然是与其培养目标和专业定位存在着相当大的反差。经学校领导同意,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笔者结合电大法学专科人才培养定位和需要,开始在本校着手对法学专、本科《律师实务》和《法律文书》课程设置和具体的教学内容及方式等进行了改革尝试。将《律师实务》调整到法学本科,取消法学专科《律师实务》代之以《法律实务》,增开法律文书和诊所式法律教育课程,加大了实践教学的比重。这样更便于专、本科的学生,根据其择业和职业发展的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实践锻炼,更好的掌握基本技能。

(二)根据教学计划在基础性阶段对规定的课程,在制作多媒体课件中同步推出手机课堂和网上模拟法庭。根据教学计划学生在入学的第一学年,主要的学习任务是通过对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的基础性阶段。笔者所在的课题小组成员,在基础性阶段对规定的课程,除举办案例设计、法律文书制作等多种竞赛外,还在所教学科的多媒体课件制作中同步推出便于学生学习的手机课堂和网上模拟法庭的设置。课件中设有课程介绍、课程学习、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和经典判例、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及规章,法律文书样本,常见合同范本,国际条约与国际惯例,等参考资料、在线作业、网上模拟法庭、课程日历等18个栏目,同时还导入了中央大电、省电大、南昌电大学习平台和在线课堂的链接,同步推出的手机版移动课堂和网上模拟法庭,拓展和延伸了传统实践性教学活动的空间和实训模式及条件,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渠道和视野,便利了学生的学习,促进了教学方式的改革,创设了一个具有学习设备小巧轻便、资源传输方便灵活、物理空间布局自如、人际交流直观真实等特性的实践性教与学的环境,将原来集中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分化穿插融入到了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中。

第5篇

关键词:建构主义;课程;教学一体化;设计

教学一体化设计就是结合课程的特点,合理选择多种教学媒体,高效安排各种教学环节,以方便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的设计,它在开放教育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以《公务员制度》这门课程为例,谈一下笔者在对本课程进行教学一体化设计中的基本思路和想法。

一、课程教学设计的理论指导――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最早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来的。该理论提出了“学习是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的学习观,“学习者从经验中积极地建构自己的知识和意义”的学生观和“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该理论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认为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同时也不忽视教师的作用,认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主要扮演三种角色,做好“三种导学服务”,即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引导、辅导和督导。“引导”是指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差异,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合适的调查题目,制定科学的调查工作进度,选择有效的调查方法,撰写规范的调查报告。“辅导”是指在学生实施具体的调查工作之前,有针对性地对实践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流程安排,社会调查方法的选择、社会调查报告的撰写等进行具体的教学辅导。“督导”是指从约束与激励并举的角度,对学生实践环节的全过程进行质量监督和调适,以保证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要求完成实践学习任务,同时保证学习质量(根据湖南电大开放教育“123”教学模式整理)。

基于这一理论,开放教育课程教学不仅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也要求教师强化支持服务,做好相应的引导、辅导、督导工作,因此,教学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教师的指导性。

二、建构主义视角下的课程教学一体化设计的基本思路

(一)根据课程特点和学习者特点,确定本课程培养目标

1.课程特点

一是理论知识性强。本课程涉及面广,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宽厚的专业素养,包括政治学、法学、行政学、领导科学、人力资源管理等学科相关知识。二是现实指导性强。公务员的公务行为与社会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涉及面广,影响深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三是实践操作性强。这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对我国当前公务员领域的一些热点问题和公务员考试相关问题有所调查、研究。

2.学习者分析

(1)学习者基本特征分析。为了解学习者的基本情况,开学初,我们对湖南电大直属分校行政管理专科到课的部分学生进行了调查,共回收调查问卷30份。通过调查,可以看出这门课程的学习者具有以下特征:一是性别与年龄结构。回收的30份问卷中,其中男生9人,女生21人;20岁以下2人,20-30岁27人,30-40岁1人。可见,行政专科的学员大部分是女生,而且大部分年龄都在20-30岁之间,是一支以成人为主体的学习队伍,总体上看比较年轻。二是工作情况。从调查情况看,一般学员都具有一定的工作经历,但66.7%的学员认为自己目前所从事的工作基本上与所学的行政管理专业之间不对口。

(2)学生动机与需求分析。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学员的学习动机非常明确:一是真正想学一点充实自己头脑、对自己有用的知识;二是为了考试及格,获得学分;三是通过本门课,想了解一下公务员考试的相关知识,将来自己准备考公务员。基于以上学习动机,我们在第一堂课讲授学习方法和资源介绍之后,积极引导学员对每一章的主要内容进行快速学习,然后以“可接受度”、“满意度”为标准,请学生指出希望教师对哪些内容进行重点面授辅导。在征求了大多数学员的意见之后,我们得知,学生希望教师重点辅导的内容大概可分为重点问题讲解、难点问题分析、疑点问题解析、热点问题介绍和考点问题提示等五大块,在实际面授辅导设计中,我们将紧紧围绕这些内容进行重点辅导与主题讨论。

3.确定本课程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课程基本情况和学习对象的分析,在教学设计中,我们以“可接受度”、“满意度”为标准,把实现学生学会学习、快速学习的能力、认知能力、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作为培养目标。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公务员制度课程教学目标可以表述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与人协作的素质,掌握公务员制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结合公务员制度相关实践和实际案例,提高理解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能够深入政府部门实际,就公务员制度相关问题作出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从而能对公务员制度改革提出一两点创新建议。这一目标的确定,体现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既保证了开放教育学生端正态度、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取得成果这一培养目标的升华,又体现了素质教育的重点由认知领域到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等非认知领域的转移,符合开放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特殊要求。

(二)根据课程目标和模块化教学原理,确定本课程教学内容

基于以上课程培养目标,根据模块化教学原理,从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循序渐进性出发,我们将文字教材进行了章节之间的调整、合并,将《公务员制度》19章教学内容整合为七大模块,分别为:模块一公务员法概论篇(第1章)、模块二公务员基础知识篇(第2、5、3、4章)、模块三公务员“进入”机制篇(第6、8、18章)、模块四公务员的考评激励机制篇(第7、9、10、11、19章)、模块五公务员的调适机制篇(第12、13章)、模块六公务员的制度保障机制篇(第14、17章)、模块七公务员的“退出”机制篇(第15、16章)。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关注的焦点问题,增加了一个教学模块,即模块八知识拓展篇――“公务员考试”的相关知识。

(三)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确定“教”与“学”的基本策略

在确定课程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块的基础上,我们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出发,根据“123”教学模式和“模块化教学原理”,确定各章节教师的主要导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确定实践教学,包括小组学习的主题、实践方式和具体要求;从“建构主义”、“任务驱动型”学习理念,确定各章节学生的自学内容、自学方法、自学要求和自学媒体等。

(四)本课程教学一体化设计的指导思想

根据以上分析,可将本课程设计的基本指导思想概述如下:以“123”教学模式为指导,从“以学生为中心”基本理念出发,根据学生特征和需求,结合课程特点,将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模块,确定课程教学设计思路。即以学生“可接受度”、“满意度”为标准,制定课程教学目标,从教学目标出发,依据“混合式教学”、“建构主义”教学理念,按照模块化教学,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并围绕教学内容,发挥多种媒体教学资源的优势,选择科学的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从而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三、基于建构主义的课程教学一体化设计的内容和过程

(一)课程教学资源设计

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文字教材、网上视频资源和网上文本资源。文字教材采用张柏林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教程》,视频资源主要课程重点辅导和期末复习的IP课件,网上文本资源包括湖南电大在线课程平台上有关此门课的教学、考核等学习资源。

(二)教师教学过程设计

在对教师教学过程进行设计的时候,我们以坚持“四个原则”和体现“三个特点”为出发点,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重点,以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四个原则”即优化组合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动态原则和整体性原则;“三个特点”即教师导学与学生自学一体化、多种教学资源的一体化和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的一体化。教师教学过程主要包括网上教学、面授辅导、实践教学三方面。

网上教学:本课程的网上教学与辅导内容主要有文本资源和视频资源,省校每学期会安排一次BBS和适当录播期末复习视频。各分校也应该有选择性地建设部分资源,供学生更全面、更深层次地学习。

面授辅导:根据教学目标,我们采取模块化教学,将《公务员制度》19章教学内容整合为七大模块,分别为:公务员法概论篇、公务员基础知识篇、公务员“进入”机制篇、公务员的考评激励机制篇、公务员的调适机制篇、公务员的制度保障机制篇、公务员的“退出”机制篇和公务员制度知识拓展篇。各分校可根据教学目标,围绕教学重点、难点、疑点、热点和考点内容,采取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任务驱动法、情景模拟法、比较研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选择不同的教学媒体和方式,以确保教学质量。

实践教学:本课程实践性很强,各分校可以就“公务员报考热”现象、“公务员高薪能否养廉”等主题进行分组讨论、课堂辩论,就“公务员面试”等主题进行角色模拟,也可以就“公务员年度考核”等主题进行实地调研,并形成调查报告,还可以就公务员的有关情况,设计、组建一个案例,并讨论、分析,写出分析报告,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本门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各分校可通过建立常规听课评课制度、学生参与评教、学校教学检查等形式对教师教学情况进行监控。

(三)学生学习过程设计

根据开放教育学生的特点和本门课程的性质,学好这门课程的关键在于学生的“学”,一般而言,开放教育学生可以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学习、利用多种媒体教材进行学习和网上学习等形式,通过认真阅读教材、做好读书笔记、参加小组讨论、浏览网上资源、参与网上讨论、准备角色模拟等具体方法,紧密结合教学大纲,就课程相关问题进行自学。学校可以通过对面授到课、学习笔记、形成性作业、小组学习记录、网上学习、社会调查报告等进行检查,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课程考核模式设计

课程考核的目的不仅是检验学生自主学习和期末复习的效果,更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尺度,它能够帮助我们准确地发现学生的需要,找出教学的不足。本课程考核对象是电大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科的学生,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性考核成绩合格者,方可参加该课程的期末考试。形成性考核可以采取主要是考核学生平时作业完成情况和上网学习情况。平时作业在省校课程平台上,一共四次。占本课程总成绩的20%。终结性考核方案依据课程教学大纲、文字主教材和考核说明编制。期末考试采取闭卷方式,采用百分制计分,占本课程总成绩的80%。

四、建构主义指导下的课程教学一体化设计的几点启示

(一)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理念

在本门课程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们始终围绕“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这一理念,对选修这门课程的学生特点进行了分析。由于学生多为在职成年人,主要以自主学习为主,靠自学完成学业,因此在进行课程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些特点,要在努力传授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尽快掌握现代化的学习手段,强化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因此,在课前导学的基础上,我们对学生进行了“可接受度”、“满意度”调查,初步了解了学生的知识基础和他们认为的重点、难点、疑点、热点和感兴趣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再确定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面授辅导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以及实践教学主题、方式等等。同时,围绕教学目标,我们又根据“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这一理念,确定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模式、方法、要求等。

(二)始终以教学目标为中心,以模块化教学为指导,确定教学内容和策略

端正态度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取得成果,这一目标的确定,体现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又体现了素质教育的重点由认知领域到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等非认知领域的转移,符合开放教育素质教育的特殊要求。围绕这一教学目标,根据模块化教学原理,我们从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循序渐进性出发,将文字教材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章节之间的调整、合并,将《公务员制度》19章教学内容整合为七大模块。另外,根据学生需求,增设了模块八:知识拓展篇――“公务员考试”的相关知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其主要内容都是围绕这模块展开的。

(三)课程一体化设计是多种教学环节一体化的综合,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课程教学一体化是多种教学环节一体化的综合,包括多种媒体资源一体化、教师教学过程一体化、学生学习过程一体化和课程考核一体化的统一。其中,教师教学过程一体化设计又包括网上教学一体化、面授辅导教学一体化、实践教学一体化等主要环节,课程考核一体化设计包括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设计。这些环节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四)教学一体化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以“教”促“学”

在对这门课程进行教学一体化设计的时候,我们反对机械的教学观、被动的学习观和还原主义的教学方法,认为教学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大部分,而科学有效的最优化的教学设计,应该是师生形成学习共同体,共同参与创造性教学活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学会学习、快速学习和高效学习,以“教”促“学”。

参考文献:

[1] 苏晓凤.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教学设计探讨[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

第6篇

论文摘要:教学一体化设计在开放教育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科学的教学设计,有利于教师的辅导教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以《公务员制度》课程为例,根据课程特点、学生特点和学生需求,确定课程教学一体化设计思路。教学一体化设计包含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以教促学,设计中要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教学目标为中心,以模块化教学为指导,确定教学内容和策略,保证各主要教学环节之间相辅相成。

教学一体化设计就是结合课程的特点,合理选择多种教学媒体,高效安排各种教学环节,以方便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的设计,它在开放教育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以《公务员制度》这门课程为例,谈一下笔者在对本课程进行教学一体化设计中的基本思路和想法。

一、课程教学设计的理论指导——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最早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来的。该理论提出了“学习是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的学习观,“学习者从经验中积极地建构自己的知识和意义”的学生观和“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该理论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认为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同时也不忽视教师的作用,认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主要扮演三种角色,做好“三种导学服务”,即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引导、辅导和督导。“引导”是指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差异,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合适的调查题目,制定科学的调查工作进度,选择有效的调查方法,撰写规范的调查报告。“辅导”是指在学生实施具体的调查工作之前,有针对性地对实践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流程安排,社会调查方法的选择、社会调查报告的撰写等进行具体的教学辅导。“督导”是指从约束与激励并举的角度,对学生实践环节的全过程进行质量监督和调适,以保证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要求完成实践学习任务,同时保证学习质量(根据湖南电大开放教育“123”教学模式整理)。

基于这一理论,开放教育课程教学不仅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也要求教师强化支持服务,做好相应的引导、辅导、督导工作,因此,教学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教师的指导性。

二、建构主义视角下的课程教学一体化设计的基本思路

(一)根据课程特点和学习者特点,确定本课程培养目标

1.课程特点

一是理论知识性强。本课程涉及面广,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宽厚的专业素养,包括政治学、法学、行政学、领导科学、人力资源管理等学科相关知识。二是现实指导性强。公务员的公务行为与社会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涉及面广,影响深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三是实践操作性强。这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对我国当前公务员领域的一些热点问题和公务员考试相关问题有所调查、研究。

2.学习者分析

(1)学习者基本特征分析。为了解学习者的基本情况,开学初,我们对湖南电大直属分校行政管理专科到课的部分学生进行了调查,共回收调查问卷30份。通过调查,可以看出这门课程的学习者具有以下特征:一是性别与年龄结构。回收的30份问卷中,其中男生9人,女生21人;20岁以下2人,20-30岁27人,30-40岁1人。可见,行政专科的学员大部分是女生,而且大部分年龄都在20-30岁之间,是一支以成人为主体的学习队伍,总体上看比较年轻。二是工作情况。从调查情况看,一般学员都具有一定的工作经历,但66.7%的学员认为自己目前所从事的工作基本上与所学的行政管理专业之间不对口。

(2)学生动机与需求分析。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学员的学习动机非常明确:一是真正想学一点充实自己头脑、对自己有用的知识;二是为了考试及格,获得学分;三是通过本门课,想了解一下公务员考试的相关知识,将来自己准备考公务员。基于以上学习动机,我们在第一堂课讲授学习方法和资源介绍之后,积极引导学员对每一章的主要内容进行快速学习,然后以“可接受度”、“满意度”为标准,请学生指出希望教师对哪些内容进行重点面授辅导。在征求了大多数学员的意见之后,我们得知,学生希望教师重点辅导的内容大概可分为重点问题讲解、难点问题分析、疑点问题解析、热点问题介绍和考点问题提示等五大块,在实际面授辅导设计中,我们将紧紧围绕这些内容进行重点辅导与主题讨论。

3.确定本课程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课程基本情况和学习对象的分析,在教学设计中,我们以“可接受度”、“满意度”为标准,把实现学生学会学习、快速学习的能力、认知能力、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作为培养目标。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公务员制度课程教学目标可以表述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与人协作的素质,掌握公务员制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结合公务员制度相关实践和实际案例,提高理解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能够深入政府部门实际,就公务员制度相关问题作出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从而能对公务员制度改革提出一两点创新建议。这一目标的确定,体现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既保证了开放教育学生端正态度、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取得成果这一培养目标的升华,又体现了素质教育的重点由认知领域到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等非认知领域的转移,符合开放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特殊要求。

(二)根据课程目标和模块化教学原理,确定本课程教学内容

基于以上课程培养目标,根据模块化教学原理,从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循序渐进性出发,我们将文字教材进行了章节之间的调整、合并,将《公务员制度》19章教学内容整合为七大模块,分别为:模块一公务员法概论篇(第1章)、模块二公务员基础知识篇(第2、5、3、4章)、模块三公务员“进入”机制篇(第6、8、18章)、模块四公务员的考评激励机制篇(第7、9、10、11、19章)、模块五公务员的调适机制篇(第12、13章)、模块六公务员的制度保障机制篇(第14、17章)、模块七公务员的“退出”机制篇(第15、16章)。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关注的焦点问题,增加了一个教学模块,即模块八知识拓展篇——“公务员考试”的相关知识。

(三)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确定“教”与“学”的基本策略

在确定课程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块的基础上,我们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出发,根据“123”教学模式和“模块化教学原理”,确定各章节教师的主要导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确定实践教学,包括小组学习的主题、实践方式和具体要求;从“建构主义”、“任务驱动型”学习理念,确定各章节学生的自学内容、自学方法、自学要求和自学媒体等。

(四)本课程教学一体化设计的指导思想

根据以上分析,可将本课程设计的基本指导思想概述如下:以“123”教学模式为指导,从“以学生为中心”基本理念出发,根据学生特征和需求,结合课程特点,将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模块,确定课程教学设计思路。即以学生“可接受度”、“满意度”为标准,制定课程教学目标,从教学目标出发,依据“混合式教学”、“建构主义”教学理念,按照模块化教学,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并围绕教学内容,发挥多种媒体教学资源的优势,选择科学的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从而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三、基于建构主义的课程教学一体化设计的内容和过程

(一)课程教学资源设计

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文字教材、网上视频资源和网上文本资源。文字教材采用张柏林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教程》,视频资源主要课程重点辅导和期末复习的IP课件,网上文本资源包括湖南电大在线课程平台上有关此门课的教学、考核等学习资源。

(二)教师教学过程设计

在对教师教学过程进行设计的时候,我们以坚持“四个原则”和体现“三个特点”为出发点,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重点,以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四个原则”即优化组合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动态原则和整体性原则;“三个特点”即教师导学与学生自学一体化、多种教学资源的一体化和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的一体化。教师教学过程主要包括网上教学、面授辅导、实践教学三方面。

网上教学:本课程的网上教学与辅导内容主要有文本资源和视频资源,省校每学期会安排一次BBS和适当录播期末复习视频。各分校也应该有选择性地建设部分资源,供学生更全面、更深层次地学习。

面授辅导:根据教学目标,我们采取模块化教学,将《公务员制度》19章教学内容整合为七大模块,分别为:公务员法概论篇、公务员基础知识篇、公务员“进入”机制篇、公务员的考评激励机制篇、公务员的调适机制篇、公务员的制度保障机制篇、公务员的“退出”机制篇和公务员制度知识拓展篇。各分校可根据教学目标,围绕教学重点、难点、疑点、热点和考点内容,采取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任务驱动法、情景模拟法、比较研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选择不同的教学媒体和方式,以确保教学质量。

实践教学:本课程实践性很强,各分校可以就“公务员报考热”现象、“公务员高薪能否养廉”等主题进行分组讨论、课堂辩论,就“公务员面试”等主题进行角色模拟,也可以就“公务员年度考核”等主题进行实地调研,并形成调查报告,还可以就公务员的有关情况,设计、组建一个案例,并讨论、分析,写出分析报告,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本门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各分校可通过建立常规听课评课制度、学生参与评教、学校教学检查等形式对教师教学情况进行监控。

(三)学生学习过程设计

根据开放教育学生的特点和本门课程的性质,学好这门课程的关键在于学生的“学”,一般而言,开放教育学生可以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学习、利用多种媒体教材进行学习和网上学习等形式,通过认真阅读教材、做好读书笔记、参加小组讨论、浏览网上资源、参与网上讨论、准备角色模拟等具体方法,紧密结合教学大纲,就课程相关问题进行自学。学校可以通过对面授到课、学习笔记、形成性作业、小组学习记录、网上学习、社会调查报告等进行检查,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课程考核模式设计

课程考核的目的不仅是检验学生自主学习和期末复习的效果,更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尺度,它能够帮助我们准确地发现学生的需要,找出教学的不足。本课程考核对象是电大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科的学生,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性考核成绩合格者,方可参加该课程的期末考试。形成性考核可以采取主要是考核学生平时作业完成情况和上网学习情况。平时作业在省校课程平台上,一共四次。占本课程总成绩的20%。终结性考核方案依据课程教学大纲、文字主教材和考核说明编制。期末考试采取闭卷方式,采用百分制计分,占本课程总成绩的80%。

四、建构主义指导下的课程教学一体化设计的几点启示

(一)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理念

在本门课程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们始终围绕“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这一理念,对选修这门课程的学生特点进行了分析。由于学生多为在职成年人,主要以自主学习为主,靠自学完成学业,因此在进行课程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些特点,要在努力传授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尽快掌握现代化的学习手段,强化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因此,在课前导学的基础上,我们对学生进行了“可接受度”、“满意度”调查,初步了解了学生的知识基础和他们认为的重点、难点、疑点、热点和感兴趣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再确定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面授辅导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以及实践教学主题、方式等等。同时,围绕教学目标,我们又根据“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这一理念,确定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模式、方法、要求等。

(二)始终以教学目标为中心,以模块化教学为指导,确定教学内容和策略

端正态度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取得成果,这一目标的确定,体现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又体现了素质教育的重点由认知领域到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等非认知领域的转移,符合开放教育素质教育的特殊要求。围绕这一教学目标,根据模块化教学原理,我们从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循序渐进性出发,将文字教材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章节之间的调整、合并,将《公务员制度》19章教学内容整合为七大模块。另外,根据学生需求,增设了模块八:知识拓展篇——“公务员考试”的相关知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其主要内容都是围绕这模块展开的。

(三)课程一体化设计是多种教学环节一体化的综合,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课程教学一体化是多种教学环节一体化的综合,包括多种媒体资源一体化、教师教学过程一体化、学生学习过程一体化和课程考核一体化的统一。其中,教师教学过程一体化设计又包括网上教学一体化、面授辅导教学一体化、实践教学一体化等主要环节,课程考核一体化设计包括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设计。这些环节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四)教学一体化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以“教”促“学”

在对这门课程进行教学一体化设计的时候,我们反对机械的教学观、被动的学习观和还原主义的教学方法,认为教学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大部分,而科学有效的最优化的教学设计,应该是师生形成学习共同体,共同参与创造性教学活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学会学习、快速学习和高效学习,以“教”促“学”。

参考文献:

[1] 苏晓凤.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教学设计探讨[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

第7篇

[论文摘要]为增强高职高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适应性,扩大教学改革的空间,有必要结合高职高专院校的特点,从教材内容的优化组合、教学方法的改革、考评机制的重构等三方面推进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改革,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成效。

自2005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课实施“05方案”以来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采用全国统编教材。这部教材具有系统性、完整性、规范性和理论性等特点,全国通用,对于培养和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大有助益。然而,正是其通用性使得在实际教学中必须进一步结合具体的教学层次及对象特点,同时也给该课程的教学改革留下了探索空间。为了更好地推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改革使其切合高职高专学生的实际,提高教学成效,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就高职高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一、 教材内容的优化组合

自2006年起 ,我们开始使用教育部编写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统编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基于现有教材的逻辑结构、基本内容和教学基本要求进行了一系列优化:

1.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增删和重组,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详简安排,突出重点和难点。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我们重点讲“人是什么”“人生为了什么”“怎样的人生才有意义”;第六章 “培育职业精神 ,树立家庭美德”,重点放在“树立正确的婚恋观”,而“职业活动中的道德与法律”“大学生择业与创业”略讲。

2.使教学内容体现时代性,与时俱进。结合我国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成果以及学科的前沿动态来讲授,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报告精神引进课堂,引进学生的头脑。

3.联系当前的热点难点问题来讲授。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如何实现有价值的人生?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如何加强大学生的诚信道德建设?在新时期如何认识爱国主义?这些问题引发了学生对 自身和社会的思考。

4.注重对学生行为的引导。注重帮助大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由“知其然”上升为“知其所以然”,以体现教学内容的实践价值。

5.增加教学实践内容。从性质上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行为自律能力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而这又必须通过实践磨炼才能形成。为此 ,除理论讲授外,我们从 2007级开始增加教学实践内容,在 48学时中,用 16学时进行教学实践,即开展社会调查,让大学生接触社会,拓宽视野。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根据教材内容优化的总方向,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特点,我们确定了教法改革的价值取向:既要利于学生“内化”思想道德原理、法律知识,又要利于沟通实践环节。为此采取了如下改革措施:

1.以案例分析教学法为主导。所谓案例分析教学法就是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启发和帮助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知识与法律知识、法学原理的理解,从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树立法制观念增强法律意识。它既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方法,又是贯彻启发式教学的一种形式。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的需要,从我校教学资源网站中挑选出典型的、贴近学生实际的案例展开教学和讨论。

2.吸取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合理因素来组织教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近年来西方流行的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提倡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为此,在上课前 ,我们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 ,给学生布置任务,学生根据任务查阅相关资料,在课堂上由教师组织学生从设问出发展开讨论、交流,最后得出结论。

3.自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件,结合相关的音像资料,使教学更加直观、形象,体现先进性。多媒体课件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增强了知识的科学性、直观性和趣味性,寓教于乐,学生思维更加活跃 ,对理论的理解更深人,使课堂教学摆脱了抽象、枯燥无味的局面。

4.在实践教学的操作方面,制订出“全程化、序列化”的实践方案。即围绕教学总体目标,把实践教学融合到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确定系列主题展开实践教学,从而有效地促进高职高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学”“用”结合,“知”“行”相融,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三、考评机制的重构

如前所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养成教育课,本课程考评制度的设计应当以课程教学目标为价值取向,结合养成教育的特点,注重对学生平时学习和实践过程的考查。为此,我们改变了 “平时成绩 ×30%+期末考试 ×70%”的传统考评方式 ,于 2007年秋季学期开始试行 “平时成绩 x40%+期末考试 x40%+实践成绩 ×20%”。主要内容如下:

1.平时成绩。占结业成绩的40%,主要由三部分组成:(1)El常考察。占结业成绩的 10%,即满分值 10分。日常考察是对学生在课程学习期间校内校外 El常行为的考察。考察依据以班主任和学工处提供的数据为准。对违法或违纪现象的扣分办法与学校《学生手册》中的有关规定相衔接。若行为既无违纪,也无违法,则记满分。(2)课堂表现。占结业成绩的 15%,即满分值 15分,课堂纪律和课堂提问各占7.5分。课堂纪律由任课教师考查,对迟到、早退、上课时看无关书籍者相应进行扣分,扣完为止。如无上述现象,则记满分 7.5分;课堂提问分即时回答和分组讨论后回答两种方式。任课教师针对教材内容提出问题或案例,要求学生 口头作答。每位学生以5分为基础,教师根据学生参与发言的积极性及正确性给予适当加分,以7.5分为限。(3)课程作业。作业成绩以百分制计分 ,占结业成绩的 15%。作业次数按教学计划安排,由任课教师结合授课内容布置。学生经过一个星期的思考、阅读资料形成书面作业,由任课教师批改、评分,并向学生公布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

2.期末考查。这是对学生课程知识的终结性和综合性测评。期末考试采取闭卷笔试,卷面成绩以百分制计分,占结业成绩的40%。客观题和案例分析题相结合,融合教材不同章节的知识点,采取学校通行的办法进行改卷、统分。

3.实践成绩主要以社会调查方式进行,老师设计出调查主题和相应的调查问卷,供学生参考。要求学生分组,以组为单位选定主题,自行设计调查问卷;每位成员必须调查 5个以上的对象。共 16课时,由任课教师根据教学进程安排调查时间,实践地点不限。每组最终提交一份 2000字以上的调查报告及原始调查数据和资料。实践分数占课程总成绩的 20%。

四、改革成效与经验体会

通过两年多的教学改革,“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学生对任课老师的评价也较高。总结起来,我们有如下经验体会:(1)施教者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是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工程,对各专业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根本性影响。因此,施教者应当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教学工作,千方百计提高教学成效。(2)施教者要有“不唯书”、敢于探索的勇气,才能激活教学改革思路。现行的全国统编教材具有高度的学术权威性和很强的实践指导j亩:义。但是,学术权威不等于实践权威 ,将学术理论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本身就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否则就容易犯“一刀切”的错误。因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改革既要以现行教材为依据,又不能囿于现行教材。(3)只有切实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才能使改革取得好的成效。众所周知,理论联系实际是理论课教学的基本原则。但是,在既定理论体系下,由于“实际”情况的复杂性,使得“如何结合”成为比较难把握的问题。这就需要施教者全面细致地分析和把握所处的地区、学校及专业学生的特点,据此制订有关的教学改革策略和方案。(4)施教者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应当以平等、真诚、宽容的姿态和学生交流。这样,才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为提高课程改革成效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