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1 16:31:46
序论:在您撰写关石油化工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从业务分析与管理规划入手,确定知识管理目标,制定有针对性的规划方案和具体实施的技术路线,形成石油化工行业知识管理方案,进行知识聚集与知识库建设,达到知识共享目的。
1.1知识分析与管理规划为了知识管理系统的应用,需要分析石油化工行业流程和知识源,为知识库建设、知识共享与应用提供资源基础。
1.1.1业务分析石油化工行业知识管理类型包括研究单位、设计单位、上游企业、下游企业、基础设施建设等类型,按企业类型分别进行业务及业务活动分析,实现不同单位之间知识共享和知识推送业务。
1.1.2知识管理规划石油化工行业规划将遵循从需求分析到目标确定,从总体架构到具体功能和技术架构,从项目总体目标到具体实施的技术路线,从管理制度和机制,制订有针对性的规划方案,形成石油化工行业知识管理专题规划。具体而言,将包括:明确知识管理的目标和内容、设计知识管理系统的架构、明确关键技术的攻关方向和技术路线、确定多维知识分类、建立配套的知识管理体系。
1.2知识聚集与知识库建设
对各类知识进行处理和加工,实现知识的汇集。汇集的过程将通过对知识的分析、过滤和找出关联,利用自动标引、自动分类、自动聚类等技术,抽取知识内容和元数据、创建知识索引,将知识存储于对应知识库中,为面向不同单位的个人知识应用提供来源。基于业务活动的知识处理与加工,如图1所示。
1.2.1知识处理与加工
1.2.1.1个人知识的处理与加工按通用知识分类体系的相关模版制定:方法类模板(来自于项目总结、科研报告等)、成果案例类模板(来自于生产案例等)、各类模板的完整范例。针对专家进行隐性知识挖掘:论坛—通过跨部门的、跨企业的专家网络,专家可以共享某一个项目的成果、经验,使用协同办工技术,通过论坛,即时沟通、虚拟会议等方式进行交流,分享经验;实践社区———通过面对面地或在虚拟环境中分享彼此的经验和心得体会,主题专家负责对社区中的知识进行审核与评价。
1.2.1.2信息系统内知识的加工与处理研究、设计、上游企业、下游企业、基础设施建设等类型单位信息系统内知识的加工与处理:通过集成方案和文档解析实现。
1.2.1.3知识分类体系梳理与设计通过对企业核心知识的梳理,明确企业需要管理的各类知识,也包括难以用文档方式存在的隐性知识,这类知识往往存在于业务专家的头脑中,围绕已经梳理出的知识开展知识管理设计,以便知识管理能够高效率地展开。知识分类体系如图2所示。
1.2.1.4知识本体建设业务的专业词库词表、覆盖业务的知识核心概念抽取、专家支撑下的专业、词库词表的行业化、关系类别的确定和定义、基于词库词表的本体编码实现。
1.2.1.5业务活动知识的知识梳理与加工业务人员知识包梳理模板设计;业务人员按模板梳理各业务活动的知识需求、方法类知识需求、成果案例类知识需求、规范类知识需求、数据类知识需求、专家类知识需求;构建任务与知识对应关系。
1.2.2知识库建设
1.2.2.1知识库的分类设计根据知识库模型的设计,分类库设计分成6类库进行设计,包括:流程知识库、数据知识库、方法知识库、规范知识库、成果案例库、专家知识库。
1.2.2.2知识库的模型设计根据知识应用需求,构建流程知识库、数据知识库、成果案例库、方法知识库、规范知识库、专家库、其他知识库等知识内容库模型。此外,在上述知识内容库的基础上,也要满足业务的实际需要。知识库模型设计如图3所示。知识库模型由“索引、元数据”“知识条目文档库”“结构化知识库”“集成知识文档库”组成。在“结构化知识库”中存放的是知识条目的标题、关键字、摘要、属性信息等结构化的知识内容;在“知识条目文档库”中存放的是知识条目的文档;在“集成知识文档库”中存放的是从知识源系统采集来的文档。
1.2.2.3知识的分类入库根据软件系统通过集成的知识和其他的知识进行分类,包括:研究、设计、上游企业、下游企业、基础设施建设等类型单位的知识。
1.2.2.4细粒度知识提取与关联知识库的加工与处理主要分为5个步骤进行,分别为各类知识细粒度提取、知识标引、知识关联、知识包建设和知识库更新机制建设,具体包括:各类知识细粒度提取、知识标引、进行知识之间的关联、知识包建设、知识库更新机制。
1.2.2.5知识库建设输入、输出输入“:知识库结构的本地化设计方案”“知识库模型的本地化设计方案”“知识库分类的本地化设计方案”;输出:实现6大知识库基础知识导出、知识分类与关联、基于本体的知识标引和关联、知识与相关业务活动(工作包)挂接和关联。
2知识管理体系与系统功能
为实现知识管理要在选定的知识管理产品功能的基础上,结合石油化工行业的特点,分析应用单位的功能需求,扩展知识管理产品的功能,满足中国石油化工行业企业知识的管理、共享、应用等多方面需求。
2.1知识管理体系为在石油化工行业实现知识管理,建立可持续的知识管理机制,需要进行相应的知识管理体系建设工作,主要包括: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流程建设等几个方面。
2.1.1组织建设遵循企业组织机构与职能划分,建立适于知识管理的组织体系,包括建立知识管理组织架构,设置与知识活动相关的工作角色和职责范围,从总体规划到知识管理体系进行建设与维护,保证知识管理的长期和持续建设;建立并完善知识管理岗位,落实知识管理岗位职责,实现知识随业务产生及时收集、整理和提交。
2.1.2制度建设制定适于石油化工行业的知识管理细则和规范,根据具体应用反馈情况,经过总结提炼后,为石油化工进行全面应用积累经验。包括:制定知识梳理规范、制定知识管理模型规范、制定知识管理系统开发系统规范、知识识别与评价规范。
2.1.3流程建设明确石油化工行业的知识管理流程,通过知识识别、获取、共享、复用等知识管理流程的设计和应用,探索适合于石油化工行业的知识管理流程。流程建设包括知识识别、获取流程、共享流程、复用流程。
2.2知识管理系统功能知识管理系统由“知识源集成接口、系统管理、智能处理、管理与应用”等部分组成。知识管理技术架构如图4所示。知识源集成接口用于知识源系统的集成,进行知识的采集,实现知识的聚集。“系统管理”提供了面向系统管理员的“身份认证、系统控制台、组织管理”等功能,并实现“安全管理”相关的集成接口。“智能处理”实现了“新型结构化处理、知识管理处理、文档处理、搜索引擎”等功能,对知识进行处理与加工。“管理与应用”提供了面向用户的“通用知识创建、专业知识沉淀、知识维护、知识评审、知识关联、知识绩效、知识检索、知识地图、知识推送、知识问答、专家地图、个人知识管理”等功能,实现知识共享与应用,系统提供Web浏览和客户端应用两种访问方式,用户可以通过多种电脑、手机等移动设备访问系统。系统提供“UI集成接口、业务集成接口、数据采集接口”,可以从其他知识源系统进行知识数据的采集,为其他系统提供知识应用服务。
3结语
1.管道制作
化工工艺管道的制作和其他化工设备一样,是化工生产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能够把不同工艺功能的设备有效的连接在一起,以此来有效的完成特定的工艺过程。但是化工工艺管道的种类较多,并且布置较为复杂,事故发生的几率较高。
2.管道焊接
在石油化工工程工艺管道施工中,焊接是做好管道安装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部分,由于焊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从而导致整个施工过程当中出现管道断裂,引发较为严重的后果。
3.管道防腐
一般来说,石油化工厂都处于土壤中含有大量酸、碱、盐等的地区,这些物质极易对管道造成严重腐蚀,如果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年久失修,容易造成管道破损,会对当地的生活和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4.管道阀门
管道阀门的安装维护也是不可忽悠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管道与管道之间是存在间隙的,如果管道阀门没有按照当时设计图纸上面的规章标准正确安装,那么很可能会造成毒气泄漏,管道脱落等问题。
5.工程设计变更
如果整个施工过程进行到一定的程度,突然发生现实情况跟设计图纸不一致的情况,那么很有可能要耽误大量时间去查找问题,对于整个工程来说都是不可预计的损失。
二、工艺管道安装问题解决方法
1.管道制作的对策
管道在制作之前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审理流程。以确保在施工中尽量避免出现各种问题,延误工期。对管道进行组对,检查管段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再对管段进行简单的测试,填写相应的质量报验表单,以更加细致准确的判断管段是否出现问题,是施工单位将管段及其单线图一齐上交监理部门进行审查之前必须要做的工作。经过这些流程之后,监理部门还需要对管段进行抽查,以避免出现劣质产品以次充好,只有这样才能完全合格,进而投入施工。
2.管道焊接的对策
管道的焊接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以及稳定性。在石油化工工艺管道的安装过程中,焊接人员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施工单位通常为了降低施工成本,聘用能力地下的焊接人员,这都会给以后的工作带来安全隐患。为了避免在焊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焊接人员应当按照编制的焊接规程严格进行,管段在现场安装焊接之后,必须按照单线图中标注的焊口编码进行一一核对,管理人员在检查焊缝的表观之后,对管段焊接进行确认,再有专业工程师依照工程规范以及相关质量要求,对需要检测的焊口采取细致的评价,确保管段的正常使用。
3.管道防腐的对策
作为石油化工安装施工单位,应该进行自检和专项检验,在确认检验合格以后再进行监理核查,这样就可以把管道的防腐工作做到位。比较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施工单位的偷工减料。要么某些施工单位选区的防腐材料是不合格和不合标准的,要么就是在涂抹防腐层的时候,将本来的“五油三布”减少为“三油两布”。除此之外,在发现腐蚀问题之后,施工管理人员不能及时进行处理与调整,以使其符合相关标准与规定,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4.阀门安装的对策
阀门安装是比较常见的问题。阀门应该安装在便于操作和维修的地方,在阀门安装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出现阀杆不能够面向下方,对于一些重量较大的阀门,要采用起吊工具来配合安装。此外还需要注意,阀门应当错开安装,这样可以缩小管道之间的间距。存在有毒气体或腐蚀性,高危险介质的设备,它们之间相连的管道上,阀门不应当使用链纵,应采取与设备谷口直接相连。除此之外,单向阀在安装时比较容易装反,必须按照其所规定的方向进行安装。这些都是比较琐碎和细节性的东西,如果不在施工中加以避免,很可能酿成不可弥补的事故。
5.工程设计变更的对策
在工程施工过程当中,一旦出现设计图纸的变更,则会大大的延误施工进度,造成施工作业出现无序的状态。所以,施工单位应该即时对施工方案进行研究和调整,跟各个部门进行认真探讨。及时了解变更原因,避免造成重复施工。对于一些必须变更的情况,要出具设计变更通知,并且施工管理人员要召集设计人员对施工人员进行设计方案的交底,和他们说明变更的具体地点,只有这样施工单位才可以及时调整着急的施工方案,提高石油化工工程中工艺管理安装施工的效率。
三、结语
石油化工企业地下管线损坏、破裂,物料发生泄漏,可造成供(排)水或工艺物料中断,会影响生产装置的正常运行,甚至造成生产装置停车。泄漏出来的易燃、有毒物料,易引发火灾、爆炸、中毒、污染等事故,造成重大损失。生产装置运行不正常或发生事故的情况下,泄漏出来的易燃、有毒生产物料以及事故处理产生的污水进入地下排水管网,也有可能引发火灾、爆炸、中毒、污染等事故。原料、成品油地下管线一般需要穿越公路、河流、田野、居住区、村庄等,地下管线长、埋设情况复杂、管理难度大。一旦损坏,如发生油气泄漏,不易及时发现,易引发火灾、爆炸、污染等事故,如处理不及时,往往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a)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输送可燃物料的地下管线、含油污水管线如发生损坏、破裂,危害较大。其泄漏出来的油气、可燃物料,不易及时被发现,如积聚在管沟内、流入地下排水系统或渗入地面,遇点火源,有可能引发火灾、爆炸事故,造成危害。b)毒物危害因素分析。输送有毒物料的工艺地下管线、含硫污水管线如受到外力的影响,造成地下管线损坏、破裂,或管线发生腐蚀、损坏。管内有毒物料泄漏,人员接触,有可能发生中毒等事故。输送含硫化氢的天然气地下管线如腐蚀、损坏、破裂,管内天然气泄漏,人员接触,可发生硫化氢中毒事故。排水系统内的局部区域(如暗井、积水池等)在运行过程中,还有可能在局部空间、区域内积聚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料。当检修作业时,如未置换合格,又未采取安全措施,作业人员即进入该空间、区域内作业,极易发生人员中毒或窒息事故。此类事故在石化企业曾多次发生。c)污染危害因素分析。输送可燃物料的工艺地下管线、含油、含硫及生产污水管线,如发生损坏、破裂,泄漏出来的油品、可燃物料、生产污水可漫溢到地面,处理不及时,油品、可燃物料、生产污水有可能进入排水系统。如处理不当,污水可通过排水系统进入自然水体,而发生污染事故。
2安全措施及建议
2.1地下管线的设置应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标准的规定
原料、成品油地下长输管线的设置应严格执行国家《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危险化学品输送管道安全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以及GB50253-2003《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等的规定。石油化工厂区地下管线的设置应符合GB50187-2012《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489-2009《化工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规范》、GB50160-2012《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SH3034-2012《石油化工给水排水管道设计规范》等标准的规定。
2.2地下管线的设置应符合发展规划
厂外地下管线的布局、设置应符合地方政府的规划,与土地利用整体规划、城乡规划相协调。厂外地下油气管线应避开居民生活区、水源保护区、飞机场、火车站、海(河)港码头、军事设施、自然保护区、名胜古迹和地下文物遗址等敏感区域;远离居民区、村庄、公共设施等人员密集区域。油气管线规划建设还必须符合油气管道保护要求,应避开滑坡、崩塌、沉陷、泥石流等不良工程地质区、矿产资源区、严重危及管道安全的地区。对不符合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要求的现有地下油气管线,要立即制定整治方案,尽快组织实施。
2.3建立、完善地下管线的各项安全生产制度
建立、完善有关地下管线的各项安全生产制度,明确地下管线的安全管理职责。完善地下管线定期检测、维修、报废、更新制度。建立健全地下管线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落实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加强地下管线日常巡护,保证设备设施完好,确保地下管线安全稳定运行。建立地下管线安全风险评价制度,地下管线应与装置、设备、地上管线一样,进行安全风险评价。
2.4设置完善的安全设施
油气及工艺物料地下管线应设置压力、温度、流量监测、自动控制、调节系统,以及报警、联锁、超压泄放、紧急切断装置等安全设施。供水管线应设置压力、流量监测、调节设施,以及排气、安全阀、切断阀等安全设施。污水排水管道(含可燃液体)应设置管道水封、排气管等安全设施。厂区排水系统应设置雨水收集、监测控制以及事故消防废水收集、处理设施,防止发生污染,造成危害。雨水监控及事故污水收集系统的设计,应符合GB50483-2009《化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范》的规定。在埋设地下管道的地面设立管道埋设标志。厂外输油管道地面沿线应设置里程桩、转角桩、阴极保护测试桩和安全警示标志。地下油气管线、工艺可燃有毒物料管线的封闭空间(如地下管沟)应设置可燃、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钢质长输油气管线应设管道电流阴极保护设施,以减轻输油管道的腐蚀。
2.5设立地下油气管线安全监控及信息管理系统
设立地下油气管线自动监控及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生产操作自动化及工程管理信息化。地下油气管线生产操作采集和处理主要工艺变量数据,实时进行显示、报警、存储、记录、打印,通过控制系统进行远程控制、调节、全线紧急停运、水击控制、并进行管道的泄漏检测与定位。通过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对生产操作数据进行分析,给地下管线的运行管理、决策提供指导依据。
2.6提高地下管线安全保障能力
地下管道应采用防腐蚀的新材料、新技术,减轻地下管线的腐蚀危害,提高使用寿命。修订、完善地下管线安全法规标准,适当提高地下管线的安全等级和安全标准,提高地下管线所需的安全环境要求。解决地下管线,特别是地下油气管道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行面临的安全技术和管理难题。开展地下管线长周期运行、泄漏检测报警、泄漏处置和应急技术研究,提高地下管线安全保障能力。
2.7提高事故应急处置水平
企业应按照GB/T29639-2013《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的要求,根据地下管线输送介质的危险特性及管道状况,制定有针对性的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并定期组织演练。通过演练检验预案的实用性、可操作性,不断修订、完善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加强事故应急处置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应急处置人员的专业素质。配套完善安全检测及管道泄漏封堵、油品物料回收等事故应急处理装备,保持处于备用状态。事故处置中要对事故的危害和风险进行辨识和评估,做到准确判断,杜绝盲目处置,防止事故扩大。并根据事故现场情况及救援需要及时划定警戒区域,疏散周边人员。建立地方政府与企业沟通协调机制,开展应急预案联合演练,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3结语
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工艺很是复杂,对设备的要求很高,设备作为石油企业生产运行的基础,其运行的可靠性直接影响设备的连续稳定性。如果设备出现缺陷和故障,就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作,随之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2石油化工企业设备可靠性管理研究
设备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设备管理是为了保证企业能够提供最优质的技术而存在的,让企业的生产建立在最佳化的物质基础之上。管理好、使用好、维修好、改进好现有的企业设备,能够用最少的设备使用寿命获取最大的设备经济效益,从而保证企业在产品质量、品种和产量上,降低企业管理成本。
2.1设备管理的难点
2.1.1设备管理的组织落后。在一定意义上,这种严密的分工和固定工作职责,会形成企业机构重叠,不能快速的做出反应,企业运转灵活性较弱。
2.1.2设别管理流程落后。石油化工企业的管理职能分布在企业的财务、物资、科技技术研究,发展等部门,设备的使用、采购、维修等都分置于各个部门,不利于管理设备运行的全过程,也不利于管理设备费用的周期性。
2.1.3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想要提高企业的设备管理水平,就应当先进行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培训,原有的设备管理制度严重制约了企业设备管理水平的提高,不能满足企业正常发展的需要。
2.1.4缺乏管理约束奖惩机制。企业设备管理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奖励和约束,没有配套的奖惩机制和约束机制,就不能有效的调动设备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进而无法保证设备的可靠性运行。
2.2实行以利用率为中心的设备维修管理
以设备利用率作为维修策略中的主要维修,是以利用率为中心的一种维修方式。对于企业设备维修的管理主要包含以下四种维修。一:定期维修。这种维修的特点是利用生产的空隙对设备进行有效维护,在人力、物力上都有事先充分的准备。对于随着时间变化的设备故障,定期维修不失为一种可以利用的有效方式。但是这种方式不适合故障发生无规律和故障复杂的设备。二:视情维修。指的是根据故障出现后再确定维修策略和方法,这也叫设备状态维修。三:事后维修。事后维修就不需要任何的计划,但是要在人力、物力上做好准备,对设备故障详细检查,再进行维修。这样的成本较低,可以作为最后考虑的维修。四:机会维修。是配合视情和事后的一种维修方式。机会维修讲求的是把握时机,提高费用的有效使用率。如果设备的维修发生的比较频繁,可以适当考虑改进维修,再选择其他的维修方式。
2.3维修机构改革管理
随着石油化工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专业维修队伍,也成立了一系列设备预防、检测中心。各个企业的检修部门都进行了相应的改革,逐步的独立出现,形成单独的检修公司,实行独立的经营和核算。除此之外,各个石油化工企业之间加强了相互合作,相互支援。这些改革都调动起了维修人员对设备维修工作的积极性。
2.4采用先进的技术维修手段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内外的先进维修技术在石油化工企业中得到了有效的应用,各种各样先进的机械化、自动化的维修设备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即减轻了员工的劳动强度,又提高了生产效率,还保证了维修的质量。尤其是近几年像耐火纤维喷涂与新型防腐材料等高科技的应用,获得了明显的效果。县级的技术维修手段,大大的提高了石油化工企业的现代化维修水平。
2.5设备的维护与技术改造管理
一:日常设备维护管理。日常维护是要求操作工人在每一班生产中进行的,包括生产前对各个部位进行检查,做好设备发成异常的情况的准备,能够及时的处理设备故障;二:管理设备技术改造。设备技术改造指的是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经验与成果,改进目前的设备结构,更换新的部件、安装新的设备,来补偿有形的、无形的磨损。通过新型的技术改造,改善原有的设备技术性能,增强设备功能,,让设备整体或者局部达到新设备的技术要求。而新设备技术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经济效益好、现实作用高。
3设备运行的可靠性研究
可靠性指的是在产品、系统的有关条件、时间的规定之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产品的可靠性主要存在“时间”、“条件”和“功能”上的规定。规定条件:企业设备所在的使用环境、使用的条件、维护及保养条件等;规定时间:一般来说设备工作时间越久,其可靠性就越低。企业设备的可靠性强调了时间条件这个因素,但是在产品产生的质量性能上却不包含时间条件这一要素。所以一个设备的可靠性区别于其余技术性能的根本在于时间内的规定其评价的优劣;规定功能:企业设备应当具有的技术性能指标的综合评价。
从通俗意义上来说,设备的可靠性保证的主要手段就是维修。维修主要包括维护与修理两方面,细化些也可以分为监测与维护。设备的维修效果直接关系到设备的可靠性,也可以保证系统的有效度。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就能够延长系统正常使用时间,提高设备的维修性,可以缩短设备使用时停留的时间,从而提高企业产品的生产效率。
3.1设备运行的监测
实施设备运行监测是对设备维修保养的有效措施,可以让管理者轻松的了解设备的运行情况、缺陷及隐患,及时的帮助管理者选取合适的维修方式,在什么时间段进行维修,才能保证设备的可靠连续性。
3.1.1基于风险特种设备检验
基于风险检验指的是通过设备的风险分析,找出企业高危害设备,通过RBI分析并计算出重要设备的风险,依据设备风险的排序进行可能性和后果性的分析。根据风险分析结果,制定相关的企业设备维修计划,然后制定有效方法管理可能引起的风险,来减少不必要的检查,进而达到降低风险,节约成本的目的。
3.1.2定点测厚法
对企业设备和管线进行大规模的定点测厚。在设备容易腐蚀的部位,进行测厚。然后根据所得数据来判断,从而对腐蚀减薄的趋势作出对应计划,进行周期性的维修,及时的发现设备故障隐患,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1.3大型机械监测与诊断
石油化工企业中,大型旋转机械运用的较多,由于机械的各方面的要求很高,对维修造成很大的难题。在大型设备的运行中,稍有不慎,就容易造成设备的各种故障。大型机械本身价格昂贵,机械故障会引起整条生产线的停车,带来的损失也是不可估计的。
大型机械的监测与诊断应分为选择设备、确定设备监测级别、建立预测维修系统、制定监测标准、做好预警报告、处理设备缺陷。合理的运用监测和诊断:可以及时、准确、有效的判断设备运行中的各种异常,从而让故障得到预防和消除,将设备故障危害降到最低;可以判断出故障维修的时间与部位,从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通过减少误工来降低维修成本;对设备的状态监测,可以提供设备的最新数据和信息,确保设备的技术改造和优化。
3.2设备维修
3.2.1设备维修的重要性
维修是为了保证设备更好的运行状态,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活动。主要包含有维护(保持设备良好状态所进行的工作),修理(将设备恢复到良好状态的工作)。
维修对于设备可靠性运行有着重大意义。维修可以提高设备完好率,增加设备使用的寿命,提高设备使用率,维修的结果能够让企业生产的产品数量得到增加,也保证了产品的质量,确保企业能够健康、迅速的发展。维修是对未来的一种隐性投资,经过一段时间,维修可以收获投资成本,并可以增值。
3.2.2预防性维修
预防性维修是通过对设备提前的检查,发现设备存在的故障隐患,防止设备故障的发生,让设备能够在规定的状态中进行的各种维修。
3.2.3恢复性维修
恢复性维修指设备在发生故障以后,通过维修将设备恢复到规定状态的方式。(状态的监控维修是通过积累设备故障信息,对设备故障的原因、趋势进行分析,对设备连续可靠性水平的维修。监控维修没有规定设备的使用时间,能够有效利用设备受命,降低工作量,是一种经济效益明显的维修方式。)
3.2.3改进性维修
改进型维修是指有效利用设备任务完成的时机,对设备进行改进,是提高设备可靠性、安全性的维修,主要分为改善性与无维修设计。
改善性维修指的是为了消除设备设计与制造上的缺陷,再配合上设备的维修,提高设备的可靠性与经济性上的改良。无维修设计指设备在到使用寿命之前都不存在设备维修,作为一次性产品直到报废。
3.2.4综合性维修
综合性维修是将以上所述的所有维修方式按照相互配合,取其各种维修方式的长处,达到一种理想的状态。
3.3维修方式的选择
维修方式合理的选择指的是使用最低费用达到最好效果的修理方式。任何一种休息方式都有它的长处和短处,一个企业应该从生产特点、设备运行特点、故障产生的规律等进行择优选择。故障包含有规律性、随机性的故障,而在这两种故障中包含有发展期和无发展期两种。
近年来,我国除了大力发展交通事业外,建筑工程施工也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而在这些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常常出现一些安全隐患从而导致安全事故,不仅影响了施工进度,更关系着很多质量问题。而事实上,这些问题都是能够通过施工现场管理来避免和预防的,这也表现出我国建设工程对于施工现场的管理不到位、不合理等不足之处。具体来讲分为三个方面的问题。
1.1缺乏较高的施工技术管理
从工程施工的角度来讲,其涉及的项目较多、技术复杂,整体呈现综合性较强的特点,尤其是不同的施工项目需要多种施工专业相互配合,这也难免会产生较多的交叉工程。因此,在实际的施工现场管理中,会出现很多施工技术共同作用,多个施工团队交叉作业的情况,这也给施工现场管理带来了挑战。很多施工单位不能很好地处理这种协调配合,使得施工现场的局面更加混乱,严重影响着施工技术的实施。再加上工程中各个项目实行的是分包政策,施工人员整体的基本素质较低,更是给现场技术管理工作增添了难度。
1.2缺乏严格的员工管理
对于施工单位来讲,员工不仅是实施施工活动的主要动力,更是保障施工质量和进度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施工现场管理中,严格的员工管理不仅能调动生产积极性,更是保障施工质量的前提条件,加快施工进度的主要措施。而目前来讲,因实际施工过程中,因工程施工危险性较大,且施工人员接触的施工材料等可能具有会影响身体健康的病变物质。如果施工单位没有按照相关规范实施安全保护措施,很可能影响职工的生命安全,从而影响到施工的效率,因此,制定完善可靠的施工现场员工管理制度非常重要。
1.3施工工序检查存在问题
在实际的建筑施工时期,建筑施工工序检查是非常有必要的,工程施工本身涉及的项目较多,所以每一个环节的施工都与整个工程的最终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就当前我国的情况来看,目前很多施工单位都不能按照施工图纸的要求来进行,甚至存在随意更改图纸的情况,最终导致工程施工不达标。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有的施工单位处于利益的趋势,在施工现场管理中还存在偷工减料、随意使用劣质施工材料的情况,这不仅严重损害了工程的质量,更可能产生安全隐患,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优化施工现场管理遵循的原则
2.1经济效益原则
施工单位实施工程的目的就是获得经济效益,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成为现代衡量建筑施工活动的综合指标,反映的是施工单位总产值与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所以说,现场施工管理作为施工管理流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要对其进行优化,就必须将经济效益作为中心,以制定出相关的施工现场管理措施,保障施工现场管理顺利进行。
2.2规范化原则
规范化不仅是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目标,更是现代化施工过程的基本要求。前面提到,工程施工所涉及到的项目较多,其交叉作业情况也较多,因此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还需要对施工现场的管理进行优化,坚持规范化的原则,必须严格按照已有的相关标准进行管理,加强各团队之间的协调,进一步保证建筑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3优化施工现场管理的具体措施
3.1加强施工现场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
首先,加强并优化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以充分调动施工企业的现场管理意识,积极鼓励全体员工主动参与到施工现场管理中。一方面,挖掘员工的个人潜质,培养并提高其创造性和创新性,通过建立相应的奖惩措施和激励措施,强化员工的主人翁精神,以提高员工的意识。另一方面,对于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来说,应选择具有良好专业知识、优秀业务能力、爱岗敬业并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要保证施工质量,就应加强对人才的管理,制定并不断完善责任制度,将施工现场事务落实到人员身上,提高其责任感的同时,能够有效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加强对施工现场相关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是保障整个施工工程质量的重要措施。
3.2优化施工现场管理组织
施工现场管理是一项综合性较高的项目,涉及到的人、物、技术以及机械等方面的内容较多,包括工程质量、安全生产以及文明施工等管理。因此,完善、有效且严密的施工组织体系是保障施工安全、确保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施工单位应建立从企业负责人、项目经理到各施工班组上的施工现场管理网络体系,保障健全的机构和人员到位,明确好人员的分工和责任,保证整个施工过程现场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管理。另外,还应掌握各个施工单位的协调工作,保证每一个施工环节的有序到位,通过严格的责任制度,认真审查每一个环节的施工内容,一旦发现问题必须及时进行处理,以保障施工的顺利进行。
3.3加强和施工人员之间的交流沟通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项目管理组织应充分认识到与施工人员沟通的重要性。因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团队较多,在进行技术交底工作时,一旦缺少沟通,很可能使得工程项目处于风险中。因此,沟通成为了保障施工质量和效率的有效途径,只有有效的沟通交流,才能确保技术交底详细,按照一定的规则和规范进行。除此之外,施工技术管理还必须贯彻国家相关的政策,从工程的现实情况出发,发展科学技术,从而提高生产力。以科学技术为突破口,带动施工现场管理可持续发展,依靠科技的力量,采用现代化的施工现场管理办法,有效提高管理效率。
4结语
在项目设计阶段应能主要针对施工组织设计图进行质量控制,以保障设计勘测时期的水文、地质、地貌情况和项目实际施工选址处的实际环境、技术工艺条件等相互匹配,达到前期设计阶段组织控制之效;同样,施工在建时期的工前准备阶段工作重心任务主要指的是对人、事、物等的组织安排,更多的是结合图纸会审需求依据人力要素对物资(材料、设备及其他生产资源)结构的组织管理;然后是重点管理的项目建设阶段,需要着重控制设计变更、隐蔽关键工程工序的质量控制、现场签证、以及各道工序的技术交底等内容,以保障在建质量满足组织施工方案要求;最后则是竣工验收转投前的控制阶段,需要对工程量进行复核与评估,包括安全生产监督的验收工作事宜等,以保障项目成本投入在之前控制阶段的组织管理效能发挥下达到成本可控的目的。故此,优化工程项目的组织管理,使管理水准提高具备的实践意义重大,并且就企业价值来说也难以估量,应当值得建筑相关责任单位予以高度重视和关注。
2优化建筑施工组织管理提高项目建设质量的有效途径研究
2.1全生命周期质量控制组织管理的推行
项目作业组织施工涉及到的质量控制要素很多。相关项目责任单位应能就项目生命建设周期涉及到的设计、准备、建设、竣工四个阶段进行全方位控制和质量把关。而把好质量关卡的关键之处则需要明确各个阶段的控制任务。为此,当施工预算图及工程组织设计方案确立以后,应能全面分析结合图纸要求全面评估关键技术工艺难点与重点部分,特别是一些分部分项的隐蔽作业工序,除了要对其作业质量负责管理外,还要加强对工程量的验收与审计,以避免工程决算时期出现漏项与缺项;同样,在工程准备阶段应能将各部门职责权属人员的职责进行划分,即强调权责部署对应施工组织管理中需要重点控制的任务,以确保各项工序施工能够在安全生产监督、工程成本控制、现场组织管理等方面进行周全部署,以确保在项目建设时期实现有序组织管理;而项目建设时期的控制阶段,应能按照工期进度指标计划、工艺技术规范、安全生产标准、以及工序分包技术交底要求等进行质量作业,并且在作业阶段应能结合人事物三项要素进行优化布置,以将人力组织的权责发挥、物资供应的采购使用、工序成本作业养护等方面内容进行全面把关,以此实现整个施工过程间的组织管理与技术协调。
2.2强化图纸会审与组织设计审核
首先,设计图纸应能具备科学严谨性以及经济适用等特性。其次,工前准备时期应能就图纸设计内容和实际工况的周围环境、所处地质结构、水文环境等进行可行性评估,以分析出设计图纸缺陷之处,争取在工前阶段就能将设计变更进行调整和优化。再者,需要在此阶段明确技术交底制、安全生产责任制、以及人员岗位责任制等管理体系机制,目的是控制工序整体作业质量,并能有效控制一职多岗、职务分析等事件的发生,且要持证上岗作业。再有,关于临时变更工序操作,要将设计变更的有关内容进行谨慎审核,以及在有关责任单位共同在场的前提下将现场签证签证处理好,以有效避免事后项目完工时工程量增减决算事宜出现量实不符的扯皮、推卸等事件发生;最后,应能在工序作业控制阶段保障工期进度。而为了保障工期进度应能配套建立激发职工能动性、主动性的绩效测评机制,以有效按照进度要求完成诸多工序作业。
2.3强化安全生产与质量监督
(1)定期组织作业人员学习《安全手册》。
在建立专门负责安全管理的组织机构后,由部门负责人带头牵线,对各个施工组织单位的安全管理员进行安全教育与指导,并且结合施工场地的施工条件,施工工艺等编制出实践性、实用性可靠的《安全知识手册》,即在满足各项作业规范与图纸要求的前提下,制定的《安全知识手册》,更能让作业人员容易理解,贴近实际施工现实,而非死板不切实际的硬性规定;以此为基础,定期组织各部门单位作业人员学习安全防范知识、我国施工安全法规、以及安全施工技术等。
(2)人员潜在能力激发。
项目安全生产是施工作业有序进行的前提与重要保障。但项目作业安全生产需要各级管理单位及作业人员具备高度责任生产意识。因此,这一阶段应能就安全生产责任制配套建立切合实际作业生产的人员激励奖惩机制;有别于工序生产管理奖惩机制,安全奖惩机制更倾向侧重的是对安全生产监督工作而客观服务的,更重视人员安全责任与忧患意识的体现,以及整体施工团队的群策能力的发挥,从而才能在查证通病时及时纠正弊端,保障作业工序质量。
(3)建立安全监督责任机制。
监督责任机制的建立。在安全监督这一控制的执行监督阶段中,应依据“谁经办、谁管理”的监督组织原则去实施,同时要在监督责任体系制度下细分安全检查制,以保障各级人员能够按照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各项要求落实安全检查工作,包括安全生产技术、人员目标分解、以及质量通病查证等的安排与部署。从而才能有效的与PDCA质量控制体系制度相互印证,既保全了作业质量又满足了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各项需求。
3结语
1项目计划控制概述
所谓项目计划控制,属于一种项目管理方法,包含两个方面:其一为项目计划;其二为项目控制。
1.1项目计划
项目技术实施的目的在于实现一个项目计划,优质的项目计划是项目成功开展和投入建设的保障。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欲以详实的项目计划提升项目质量,显然这种理想情况难以达到。并且项目计划并非一项独立的工作程序,其同样具有不同层次及结构,故而项目计划的实施和开展并非一个人便可以完成,它应当是集合所有项目参与者思想的一种体现。项目计划是一个项目的开始,为项目行动提供行为指导。在项目计划制定之初,应当充分认识计划工作,明确哪些工作处于项目计划范畴之内,确定计划编制及计划修改的方法。在绝大多数的石油化工项目中,项目计划首先包含了项目任务,如建设一个乙烯装置或者催化装置,从设计、采购、施工三方面确定工作内容;其次明确项目各个工作内容的时间进度,规划每个时间段的工作任务;最后依据项目规模和实施进度计算并匹配其可能会消耗的资源。总而言之,项目计划由小计划有机组合合成,任务明确,且具有相应评判标准。根据此标准可以衡量项目产品质量的优劣,安排项目的具体工作。
1.2项目控制
项目控制是指为保证项目计划按照计划方案有效施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管理者以项目计划为依据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跟踪和信息资料收集,通过与既定计划及目标之间的差异,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并针对性地研究出纠偏对策且即刻付诸实施的一项工作过程。由此可见,项目控制同项目计划存在明显的差异,项目控制是一种能动的动态作用过程。其目的在于及时修正项目实施过程中偏离计划的一段过程,针对计划中未能予以规范和考量的情况,采取项目控制等措施及时解决问题,避免问题淤积而造成严重后果。不论项目计划制定得多完美,在实际项目施行过程中,项目计划并非可以预测和归纳所有项目实施的情形。尤其在石油化工项目的管理当中,项目控制被分解为六大控制,分别是进度计划控制、合同控制、材料控制、费用控制、风险控制、文档控制。通过对项目这六大控制的统筹管理则可最大限度地发现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对于石油化工项目中的总承包(EPC)项目而言,设计、采购、施工的各个环节都会出现外部、内部因素的影响,如:项目审批过程超出预期、业主的特殊要求、设计条件不到位、设计方案的重大变化、采购市场价格变动、厂商资料返回滞后、施工队伍的水平良莠不齐、人力物力资源的分配等,同时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影响项目按计划执行的不可预知因素,使工程项目的实施难以按预定计划执行。这就需要工程管理者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运用动态控制原理,不断进行检查,从六大控制的方面将实际情况与项目计划进行对比,找出计划产生偏差的原因,特别是找出主要原因后,采取纠偏措施。综上可知,项目计划同项目控制均是保证项目顺利进行的一种手段,项目计划为项目管理的第一步,而项目控制作为项目管理中一种具体措施,则是保证项目计划按照计划执行的有效保障,两者均为项目管理中的实施步骤之一。
2补充说明项目计划控制
在石油化工项目管理中的作用既往相关数据统计表明,较之于一些西方国家,我国项目施行失败率显著高于后者,很多企业之所以以破产清算结束经营活动或陷入经营困境,大部分是由项目失败所致。详细分析企业项目失败原因,多缘于项目管理过程出现问题。如:管理效率低下导致工期延长。综合上述可知,现阶段的项目管理水平较难达到市场需求,同时,市场对于项目管理却又存在极大需求。因此,通过何种方式进行项目管理以提高项目成功率为当前项目管理者亟待解决的课题之一。实质上,本文第一部分对项目计划控制在石油化工项目管理中的作用进行了简要分析,结合以上内容,现将项目计划控制在石油化工项目管理中的作用进行补充说明。欲对石油化工项目予以妥善管理,必先对其进行规划,因此,项目计划控制可一分为二进行说明,项目计划是项目管理的第一步。一般而言,成功的项目管理意味着其具有一个完善的项目计划,反之,并非一个完善的项目计划是促使项目管理成功的所有必要条件。项目管理质量是否优良,项目是否实施成功不仅依托于完善的项目计划,还取决于计划执行的力度及计划进度的有效控制。由此可将石油化工项目计划控制在项目管理中的作用分为两部分:
(1)制定优良的项目计划为项目管理工作提供指导
认识项目计划制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确石油化工行业工程特点,区分哪些内容需要涉及,哪些内容需要涵盖计划范围之内,确定计划编制及修改方法,制定项目计划为项目管理实际工作提供指导。如:将物资设备的采购管理、投资和费用控制、进度协调等归纳入管理范畴。对于石油化工行业而言,石油炼化工程或天然气开采储运处理加工工程参与要素众多,交叉作业多,不论是采购管理抑或是作业管理协调难度均较大,因此需在制定项目计划之前,就应当明确工程管理内容和范畴。
(2)针对项目计划进行项目跟踪
并及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以解决某个问题或预防某类问题的产生。项目计划是建立于离线状态下的一种项目规划措施,只有了解整个项目完成情况,方可得知项目实际曲线。且不论项目计划制定得多完美,在实际项目施行过程中,仍会出现许多无法预料的情况,只有针对项目计划进行实时的项目跟踪,才能够及时发现问题,为解决问题创造条件。随着软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范围的拓展,可将Primavera6软件应用于项目跟踪。
二项目计划控制
在石油化工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前景就长远利益和竞争方面来看,石化企业考虑到人员安置方面的问题,一般不设立系统的项目管理机构。而为了方便管理,我国的石化企业普遍采用的管理模式为IPMT或PMC模式。这两种模式首先在管理人员上就给企业投入节省了不少资本。采用此两种管理模式时,管理人员要先做好执行的计划,后通过招标选定总承包商,对合同进行管理,同时对承包单位以及整体的施工过程进行监督。与此同时,还需要对设计、施工设备与材料等方面的质量进行监督管理,杜绝一切有损施工质量和企业形象的事件发生。因此,IPMT或PMC模式为现今石化企业项目管理的发展方向。我国建设部和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的《建设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中,就EPC管理方面做了明确说明与问题规范。对工程总承包的管理,向着更加法制、更加科学与更加规范的方向发展,这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下建设项目管理的必然趋势。亦随着我国整体建设工程方面的不断发展与提高,对管理方的专业素质与业务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监理方面,要求由专业的监理公司承担,监理公司具备一定的监理能力,对施工过程也非常熟悉,应该积极参与进来,发挥长处,对工程施工进行监理的同时,向管理公司慢慢转型,以求更广阔发展。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