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学生自主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1 16:31:10

序论:在您撰写学生自主管理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学生自主管理论文

第1篇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习得获取知识的知识;培养学生形成能力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教师要抓住这一强烈的需求,更新自己的观念,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

2必须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审美情趣

教师要联系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及时对学生进行教育,并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接受正确的教育,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教师还可以利用优秀的艺术作品,比如经典名著,影视节目,歌曲绘画等,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这些积淀了人类精神文明的作品既能使学生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提高认识水平,还能陶冶情操,有益身心发展。只有当学生获取了辨别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的能力和情感时,他们才能自觉规范自身的言行,学生自主管理才能行之有效。

3布置任务,分小组学习,学生自我约束,促进学生自主管理

教师先提出要达到的目标,布置任务。然后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组时,每个小组有好、中、差搭配,小组内的同学都承担不同的角色,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确定分工。在小组活动期间,教师要观察,了解学生的动向情况,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可以在小组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的约束自己,互相监督,互相协作,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共同完成任务。学生只有通过自我学习、自我管理,才能完成任务,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

4教师要有好的人格魅力,有好的情趣、好的心态、好的习惯,使其影响学生

只有教师以身作则,管理好自己,学生才会听教师的,做到自己管理好自己。假如说教师都在学生面前抽烟、赌博,又教育学生不要抽烟、赌博,这样学生会听你的吗?会自己管理好自己吗?只有知行统一、教书育人有方的老师才能使学生愿意与其亲近,听从其教诲,积极改正老师指出的缺点。正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5把学生放到行业中去实践,增强自主管理能力

学生到了行业,要自觉遵守行业纪律,自己生活,自己学习,自己工作,如何与行业的领导职工相处等,一切都必须依靠自己。因此,到行业中去实践是增强学生主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径。

6努力形成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体系,激励学生自主管理的主动性

在给学生的评价反馈中要让学生觉得分数固然重要,但大家更看中他是否对自己的言行有要求,是否能对自己进行有效的自我实践和教育,是否注重自己能力的提高。当然,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估时,要本着平等、尊重、理解、鼓励、民主原则,还有,也要形成学生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的公正体系,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

7教师应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给学生更多的主体参与、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只有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亲自参以活动,亲自体验,才能够让学生不断从做中学,从做中提高能力,从做中发展自己。通过开展活动,学生有了自主发展和创新的空间,学生通过合作交流,锻炼了学生的管理能力及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进入社会的各种能力。

总而言之,学生自主管理模式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的手段和途径。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是学生锻炼能力,施展才华的舞台。培养学生自主意识是学校培养的最终的目标。我们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要不断的探索,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和能力,真正让学生从做中体验、从做中管理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适应社会的人。参考文献

[1]陈琦.高等教育出版社.《教育心理学》.

[2]武大勇.《教学与管理》.2005年02期

第2篇

一、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来进行自主探索

实践活动就是给学生一个研究、探索、展示智慧的空间,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实践体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例如,学生学习“统计”后,可以去统计班里同学爱吃哪些水果;学过了乘除数是三位数乘、除法,可以让学生去预算春游中的化费,或调查家里用电、用水情况。学过“多边形的面积”后,可组织学生到操场、田地里去实际丈量、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学习圆锥体积计算后,可以让学生测量沙堆,计算其体积、重量;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后,可以让学生编制粉刷楼房开支预算等等。能借助动手操作来理解的内容很多,需要不断挖掘,但在使用时要注意的是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动手操作的目的在于学生借助直观的活动来实现和反映其思维活动。还要注意操作活动要适量、适度。

只有科学设计实践活动内容才能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而且也能使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养成探索精神,充分让学生享受到学习数学的成功感。

二、激励学生独立思考来进行自主探索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猜测、实验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即使学生的猜测不着边际,教师也要给予肯定,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鼓励他们采取独特的思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例如数学210×(-)+=3000时,多数学生感到难以下手,试了许多数都不行,百思不得其解。可有个学生从容地起来回答:“老师,我猜加号后面的方框一定要写60,而括号里面的数可以有好几个,但它们的差一定要等于14才行,如15-1,16-2,17-3,18-4等等。”学生一片哗然,有的学生甚至笑了起来,说他异想天开,有的学生却埋头去验证,果然都等于3000。老师问:“你是怎样想出来的?”他说:“我是根据有余数除法的知识,用3000÷210=14……60,所以很快地得出结果。”这给全班学生茅塞顿开,教师及时鼓励全班学生要像他一样有勇于探索的精神。

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必须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数学教学模式,要安排适量的,具有一定探索意义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乐于钻研,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习惯,让学生有机会在不断探索与创造的氛围中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

三、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来进行自主探索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在学生的学习探索过程中,通过交流、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适时有效地给予引导和帮助。”这里所提出的“合作学习”是一种具有时代精神的崭新的教学思想。合作学习的代表人物约翰逊兄弟认为:如果学生不能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他人的合作性互动之中的话,那么这些知识和技能都是无用的,这种教育就是失败的。因此,把合作学习的观念引入教学系统,不仅是为了顺应教育社会化和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需要,而是为了更好地体现课程标准中的教育理念。合作学习可能从许多方面促进学生更加生动活泼地学习数学。

例如,在“商不变的性质”一书中,老师在课的一开始就给出一系列整数,请同学们从下面的数中取两个数,把它们组成商是3的而没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四人一小组,看哪组列得最多。

1234678912243672

通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得出以下四组算式。

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

3÷1=39÷3=3

18÷6=336÷12=3

6÷2=312÷4=3

24÷8=372÷24=3

同时缩小相同倍数

第3篇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习得获取知识的知识;培养学生形成能力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教师要抓住这一强烈的需求,更新自己的观念,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

2必须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审美情趣

教师要联系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及时对学生进行教育,并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接受正确的教育,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教师还可以利用优秀的艺术作品,比如经典名著,影视节目,歌曲绘画等,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这些积淀了人类精神文明的作品既能使学生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提高认识水平,还能陶冶情操,有益身心发展。只有当学生获取了辨别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的能力和情感时,他们才能自觉规范自身的言行,学生自主管理才能行之有效。

3布置任务,分小组学习,学生自我约束,促进学生自主管理

教师先提出要达到的目标,布置任务。然后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组时,每个小组有好、中、差搭配,小组内的同学都承担不同的角色,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确定分工。在小组活动期间,教师要观察,了解学生的动向情况,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可以在小组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的约束自己,互相监督,互相协作,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共同完成任务。学生只有通过自我学习、自我管理,才能完成任务,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

4教师要有好的人格魅力,有好的情趣、好的心态、好的习惯,使其影响学生

只有教师以身作则,管理好自己,学生才会听教师的,做到自己管理好自己。假如说教师都在学生面前抽烟、赌博,又教育学生不要抽烟、赌博,这样学生会听你的吗?会自己管理好自己吗?只有知行统一、教书育人有方的老师才能使学生愿意与其亲近,听从其教诲,积极改正老师指出的缺点。正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5把学生放到行业中去实践,增强自主管理能力

学生到了行业,要自觉遵守行业纪律,自己生活,自己学习,自己工作,如何与行业的领导职工相处等,一切都必须依靠自己。因此,到行业中去实践是增强学生主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径。

6努力形成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体系,激励学生自主管理的主动性

在给学生的评价反馈中要让学生觉得分数固然重要,但大家更看中他是否对自己的言行有要求,是否能对自己进行有效的自我实践和教育,是否注重自己能力的提高。当然,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估时,要本着平等、尊重、理解、鼓励、民主原则,还有,也要形成学生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的公正体系,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

7教师应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给学生更多的主体参与、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只有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亲自参以活动,亲自体验,才能够让学生不断从做中学,从做中提高能力,从做中发展自己。通过开展活动,学生有了自主发展和创新的空间,学生通过合作交流,锻炼了学生的管理能力及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进入社会的各种能力。

总而言之,学生自主管理模式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的手段和途径。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是学生锻炼能力,施展才华的舞台。培养学生自主意识是学校培养的最终的目标。我们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要不断的探索,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和能力,真正让学生从做中体验、从做中管理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适应社会的人。参考文献

[1]陈琦.高等教育出版社.《教育心理学》.

[2]武大勇.《教学与管理》.2005年02期

第4篇

关键词自主学习探究创造品质教学策略教学方式

“传授式”的教学方式和被动的“接受式”学习方法,往往教师“教”的过分夸张,漠视、淹没学生“学”的主体地位。“传授式”的教学方式往往是为“教什么”,“如何教”等因素而设计,考虑教材多,考虑学生少,这样学生是“他主”的,不是“自主”的。因此在呼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新课程改革中,“传授式”的教学方式遭到了否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势在必行。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专家对自主学习的实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虽然存在着不同的学派,但对其中心内容的认识基本是一致的,对其在教育中的地位都是十分肯定的。

自主学习又称自我调节学习,一般是指学习者自觉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自主学习强调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在呼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新课程标准理念下,教师的主导作用贵在塑造学习主体,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让学生掌握学习的自动权,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实现自我发展而主动的、积极的参与学习。为此,本人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1.探究性学习方法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核心。

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J.S.Bruner)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他主张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学、探索、发现来获得科学知识。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教任何功课的最终目的是在于达到不教……”,我国古语“供人以鱼,只解一餐;教人以渔,终身受用。”都说明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核心。

很多学生对新奇神秘的化学现象好奇,但是往往停留在表面现象上,往往忽视了对不理解的事情进行深入研究,缺乏探究性。因此教师要在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肯定学生的好奇心的基础上,应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培养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激发探究意识;教师还可以适当地对学生进行一些专项训练如对学生提出疑问,或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学生课后通过实验、查资料、讨论等等方法去找到答案,在恰当的时候检查学生的研究情况,并提出自己的意见。通过这些形式培养学生探究性的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做CO还原CuO的实验时,教材中介绍了两种处理尾气的方法:①用气球收集尾气;②改进实验装置用酒精灯的火焰燃烧掉CO。利用这两套装置,引导学生分析各装置的利弊。①.气球吸收不方便、不保险;②.用酒精灯火焰处理不节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提出各自的处理方案,集思广益,同学们一致认为以循环利用法来处理尾气是一种更好的方法。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去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还原同样多的CuO,采用循环利用法可以减少CO的用量。

2.自主学习追求的目标是形成良好的创造品质,良好的创造品质又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一个具有开拓精神、创造品质的人才能不囿于传统、安于现状,不盲目从众、唯上、唯书;才能面向未来,求真务实,勇于进取,乐于改革,欢迎新事物、新观念,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并尊重别人的劳动、贡献,注重效率、效益;才能目标明确,思路开阔,想象丰富,兴趣广泛,善于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表现出较强的适应力和应变力;才能对自己的力量和别人的力量充满信心。一个具有良好创造品质的人,往往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会更加自觉地自主学习。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品质,促进自主学习,我们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首先培养充分的自信心。为了使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形成创造的自信心,必须给其自由的环境。教师应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在科学面前师生平等。教师应重视每一个学生的观点和问题,使课堂上洋溢着宽松和谐、探索进取的气氛。教师应及时对好的方面予以肯定和表扬,更不要忘记对出错者予以耐心指导和鼓励。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得到了重视,自信心自然越来越充分。

其次培养创造的意志力。创造过程是一种探索过程,成功与失败共存于整个过程中。那种自觉的、顽强的、勤奋的、实事求是的、百折不挠的、敢想敢干的精神,是一个成功者必备的心理素质。化学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通过化学领域中诸如科学家献身科学的感人事迹,激励学生增强创造意志。化学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设计应长期坚持的化学实验,如水质监测,其监测的时间可以是半年、一年,甚至几年,其监测的项目有很多,如PH测定、硬度、富营养化、跨学科如物种数量和种类及变化等等。教师应不断检查坚持者的实验情况、实验成果,给予必要的鼓励与帮助。化学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组建化学兴趣小组,鼓励他们勇于实践,在实践中增强自己的创造意志力,同时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3.科学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根本保证。

以探究性学习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造品质为目标的自主学习,如果缺乏一定的保证,其结果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科学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根本保证。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不仅是教学的对象,而且是教学的主体,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主人。学生的种种能力不是单纯的“教”就能培养出来的,教师给学生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大量的知识要靠学生自主去学习、掌握,大量的社会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要靠学生自己去分析、解决。“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妙在开窍”。故教师的职责不仅在于“教”,更重要的在于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活动的自觉性、自主性、创造性。

3-1保护好奇心是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可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我们教师经常无意识地扼杀了学生的好奇心,而对好奇心的扼杀,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爱因斯坦说过:“我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对事物的好奇心”。化学是揭示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以及合成的自然科学。受好奇心的驱使学生会问许多稀奇古怪的问题,教师应该给予重视和鼓励,不要害怕和阻止学生的“好问”,不要讽刺和贬低学生的“怪问”;教师要培养和表扬学生的勤于提问,不要限制和压抑学生的“多问”;教师要指导和启迪学生仔细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化学现象而广于提问,敢于提问,甚至善于提问,而且问得颇有见地、切中要害。这样从根本上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不仅如此教师还应深入学科知识,创造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深奥道理,激发其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可利用较奇特的实验现象、悬念式提问、新奇的故事、不同于惯常结果的实验方法等等,易使学生情绪处于亢奋、激动之中,在这种情感的刺激下,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去探索,揭示“奇”的奥妙,形成“我要学”的氛围,达到提高自主学习意识的目的。如“魔棒”点火、荒郊野外的夜晚“鬼火”、常雷雨交加的地方的植被特别茂盛、豆科植物不用施肥就特别粗壮,化学中有许多这样的好材料。

3-2培养适度的批判精神能激发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热情。

中国的传统教育一直在培养“乖孩子”、“听话的孩子”,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直在培养会做题的孩子。这样的学生对老师教的、课本上的知识奉为“圣旨”;这样的学生迷信权威,崇信书本;这样的学生缺乏主动性、独立性,面临选择时束手无策,难置可否,结果放弃思考,人云亦云,窒息创造。“疑而启思,疑而生变”,在对事物的质疑中,学生不是以一种被动接受的闭合思维方式参与到认识过程中,它是一般思维发展到创造性思维链上的关节点,所以化学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批判性地吸收化学科学的精华。化学科学中的许多规律的认识过程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甚至由错误到科学,教师不应是简简单单的传授,可以引导学生再来一次“创造”,让学生有成就感,激发自主学习的热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寻幽探微,穷根究底,最终才能有所发现与创造。例如学习苯的分子结构时,让学生正确地去理解凯库勒式的积极意义,又要让学生通过性质的学习认识到它的局限性,激发学生更加强烈的求知欲──苯的分子结构到底是怎样的?有没有比我们现有的课本上更科学的解释。

3-3发展学生的创造想象力能激发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欲望。创造想象力是创造的核心,是创造的源泉,能激发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欲望。教师可以通过帮助学生发挥想象力、启迪和鼓励联想、设计一些化学问题进行想象力训练等方式发展学生的创造想象力。如:引入有机物的概念时可以让学生发挥充分的想象力──没有有机物的世界会是怎样,有机物是怎样形成的……;在学习氢键时激发学生想象如果水分子之间没有氢键,我们的地球会怎样、若外星球也有生命但没水,那么那种物质会相当于水的作用;在甲烷分子的立体结构教学时,可提示学生你由此还会发现哪些物质的分子结构也为正四面体结构、有没有离子的结构也为正四面体结构、有没有哪些物质虽然不是由分子和离子构成但其中存在正四面体结构;甲烷的一氯代物无同分异构体、乙烷的一氯代物无同分异构体、2,2–二甲基丙烷的一氯代物无同分异构体,由此总结出什么样的规律,又怎样运用此规律有所发现。

3-4加强实验和观察是培养学生化学学科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途径。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验证、探索、创造的可靠手段。观察是创造的入门阶段,要创造就要有新发现,观察是发现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敏锐的观察能力来自于训练有素的观察技能与问题意识的结合。平时观察到的、偶尔发现的奇异的化学现象要探索它的实质就要动手作实验。因此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扎实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是学生创造思维、创造实践的根基,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途径。在这方面以下几点应特别注意:

(1)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品质,端正观察态度,教给学生观察方法。教师应根据所观察事物的特点,指导学生从大到小、由远及近、由点到面、由短期到长期、由宏观到微观,使学生学会全面、系统地观察,训练出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如在“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时,就应该引导学生不应停留在金属钠在水面上“跑来跑去”这一“好玩”的实验现象,而应引导学生观察到钠浮在水面上、反应放出气体、液体颜色变化、滋滋的声音等等实验现象。只有现象观察全面了,才有可能结合其他知识彻底搞清“钠与水反应”的实质。

(2)注重课堂演示实验,同时注重开阔学生视野。课堂演示实验应尽量让学生去观察实验现象,切勿包做包讲。当然,仅仅观察课堂演示实验还是不够的,要积极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化工生产中的实验现象。如:家中的食盐为什么会变潮?“乐山大佛”为什么慢慢被侵蚀,又怎样保护?为什么要兴建火力发电厂、而为什么又要关闭一些小型火力发电厂?为什么有些地方的水不能直接饮用?

(3)要注重验证性实验。化学教材中很多是验证性实验,通过这些实验培养学生基本操作技能,掌握实验基本方法。应该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使用常见的仪器,组装仪器,自己作实验,而不应该操纵学生实验。学生实验失败时,应该及时地帮助他找到失败的原因。

(4)要精心设计探索性实验,甚至可以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改成探索性实验。探索性实验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精神。如在进行“氢氧化亚铁的制备和性质实验”时,就可以先按照常规的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观察实验现象,同时引导学生辨别红褐色沉淀的本质,提出问题──为什么没有得到大量的氢氧化亚铁,怎样得到大量的氢氧化亚铁,学生可以各抒己见,甚至还可以对课本上的实验方法加以改进,这样学生不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经过探索获取了知识,还获取了方法。

3-5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开展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理论,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美国,并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业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被誉为“近十几年来最成功和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是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评价依据的教学组织模式。因此,合作学习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发展创新能力的很好的突破口,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组织形式,也是自主学习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合作小组的成员既有明确的分工,又围绕共同的任务而相互合作,协调统一,贡献各自的智慧,达成统一的目标。在不同的合作学习中,各角色进行互换,使得学生各方面得到锻炼。合作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知识的构建,学生是主动参与的,小组成员是平等的,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这自主学习所要求的。

精心设计讨论问题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合作学是围绕某些问题进行的,精心设计讨论问题也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基础。教师在设计讨论问题时应遵循适度性原则,讨论问题应当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但不能太难,不能超过学生的能力范围;也不能太简单,否则流于形式。教师在设计讨论问题时应遵循阶梯性原则,不断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同时也要考虑到满足异质小组内不同学生水平的需要,充分发挥互助合作的功能。例如学习SO42-的检验方法时可设置下面一系列问题:①Na2SO4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有何现象,再加入盐酸有何现象,盐酸有何作用?②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再加入盐酸沉淀不溶解,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吗?③某溶液中滴加Ba(NO3)2溶液,再加入HNO3,沉淀不溶解,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吗?④你组认为检验SO42-的最严密的方案是什么?教师在设计讨论问题时应遵循开放性原则,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理念;还要吃透学生,精心设计既有联系性又有开放性的化学问题,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产生合作学习的欲望,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向深入。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硫的污染”时可布置以下开放性问题:①何为酸雨?酸雨有什么危害?②酸雨是怎样形成的?③空气中的SO2主要来源?④如何防治酸雨?

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是合作学习的前提。教师应根据化学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例如当一定数量的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相近疑难个人无法解决时;当学生对某一问题出现较大分歧,需要共同探讨时;当学生学习任务较多,需要分工协作时;当学生思路不开阔,需要相互启发时,都是进行合作学习的最好时机。

第5篇

1创设问题情境的主要方式

1.1创设应用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数学命题(公理、定理、性质、公式)

案例1在“均值不等式”一节的教学中,可设计如下两个实际应用问题,引导学生从中发现关于均值不等式的定理及其推论.

①某商店在节前进行商品降价酬宾销售活动,拟分两次降价.有三种降价方案:甲方案是第一次打p折销售,第二次打q折销售;乙方案是第一次打q折销售,第二次找p折销售;丙方案是两次都打(p+q)/2折销售.请问:哪一种方案降价较多?

②今有一台天平两臂之长略有差异,其他均精确.有人要用它称量物体的重量,只须将物体放在左、右两个托盘中各称一次,再将称量结果相加后除以2就是物体的真实重量.你认为这种做法对不对?如果不对的话,你能否找到一种用这台天平称量物体重量的正确方法?

学生通过审题、分析、讨论,对于问题①,大都能归结为比较pq与((p+q)/2)2大小的问题,进而用特殊值法猜测出pq≤((p+q)/2)2,即可得p2+q2≥2pq.对于问题②,可安排一名学生上台讲述:设物体真实重量为G,天平两臂长分别为l1、l2,两次称量结果分别为a、b,由力矩平衡原理,得l1G=l2a,l2G=l1b,两式相乘,得G2=ab,由问题①的结论知ab≤((a+b)/2)2,即得(a+b)/2≥,从而回答了实际问题.此时,给出均值不等式的两个定理,已是水到渠成,其证明过程完全可以由学生自己完成.

以上两个应用问题,一个是经济生活中的问题,一个是物理中的问题,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观察、联想、抽象、概括、数学化的过程.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下,再注意给学生动手、动脑的空间和时间,学生一定会想学、乐学、主动学.

1.2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案例2在“等比数列”一节的教学时,可创设如下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入等比数列的概念:

阿基里斯(希腊神话中的善跑英雄)和乌龟赛跑,乌龟在前方1里处,阿基里斯的速度是乌龟的10倍,当它追到1里处时,乌龟前进了1/10里,当他追到1/10里,乌龟前进了1/100里;当他追到1/100里时,乌龟又前进了1/1000里……

①分别写出相同的各段时间里阿基里斯和乌龟各自所行的路程;

②阿基里斯能否追上乌龟?

让学生观察这两个数列的特点引出等比数列的定义,学生兴趣十分浓厚,很快就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

1.3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案例3直线y=2x+m与抛物线y=x2相交于A、B两点,________,求直线AB的方程.(需要补充恰当的条件,使直线方程得以确定)

此题一出示,学生的思维便很活跃,补充的条件形形.例如:

①|AB|=;

②若O为原点,∠AOB=90°;

③AB中点的纵坐标为6;

④AB过抛物线的焦点F.

涉及到的知识有韦达定理、弦长公式、中点坐标公式、抛物线的焦点坐标,两直线相互垂直的充要条件等等,学生实实在在地进入了“状态”.

1.4创设直观性图形情境,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数学概念

案例4“充要条件”是高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并且是教与学的一个难点.若设计如下四个电路图,视“开关A的闭合”为条件A,“灯泡B亮”为结论B,给充分不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以十分贴切、形象的诠释,则使学生兴趣盎然,对“充要条件”的概念理解得入木三分.

1.5创设新异悬念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案例5在“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一节的教学中,引出抛物线定义“平面上与一个定点F和一条定直线l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叫做抛物线”之后,设置这样的问题情境:初中已学过的一元二次函数的图象就是抛物线,而今定义的抛物线与初中已学的抛物线从字面上看不一致,它们之间一定有某种内在联系,你能找出这种内在的联系吗?

此问题问得新奇,问题的结论应该是肯定的,而课本中又无解释,这自然会引起学生探索其中奥秘的欲望.此时,教师注意点拨:我们应该由y=x2入手推导出曲线上的动点到某定点和某定直线的距离相等,即可导出形如动点P(x,y)到定点F(x0,y0)的距离等于动点P(x,y)到定直线l的距离.大家试试看!学生纷纷动笔变形、拚凑,教师巡视后可安排一学生板演并进行讲述:

x2=y

x2+y2=y+y2

x2+y2-(1/2)y=y2+(1/2)y

x2+(y-1/4)2=(y+1/4)2

=|y+14|.

它表示平面上动点P(x,y)到定点F(0,1/4)的距离正好等于它到直线y=-1/4的距离,完全符合现在的定义.

这个教学环节对训练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无疑是非常珍贵的.

1.6创设疑惑陷阱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

案例6双曲线x2/25-y2/144=1上一点P到右焦点的距离是5,则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A.P到左焦点的距离为8

B.P到左焦点的距离为15

C.P到左焦点的距离不确定

D.这样的点P不存在

教学时,根据学生平时练习的反馈信息,有意识地出示如下两种错误解法:

错解1.设双曲线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由双曲线的定义得

|PF1|-|PF2|=±10.

|PF2|=5,

|PF1|=|PF2|+10=15,故正确的结论为B.

错解2.设P(x0,y0)为双曲线右支上一点,则

|PF2|=ex0-a,由a=5,|PF2|=5,得ex0=10,

|PF1|=ex0+a=15,故正确结论为B.

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辨析:若|PF2|=5,|PF1|=15,则|PF1|+|PF2|=20,而|F1F2|=2c=26,即有|PF1|+|PF2|<|F1F2|,这与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矛盾,可见这样的点P是不存在的.因此,正确的结论应为D.

进行上述引导,让学生比较定义,找出了产生错误的在原因即是忽视了双曲线定义中的限制条件,所以除了考虑条件||PF1|-|PF2||=2a,还要注意条件a<c和|PF1|+|PF2|≥|F1F2|.

通过上述问题的辨析,不仅使学生从“陷阱”中跳出来,增强了防御“陷阱”的经验,更主要地是能使学生参与讨论,在讨论中自觉地辨析正误,取得学习的主动权.

1.7创设已有知识的问题序列,引导学生自己获取新知识的生长点

至此,学生对“曲线”与“方程”的关系已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学生就能够理解曲线和方程的“纯粹性”及“完备性”的含义,也就理解了什么是“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

1.8编拟读书提纲,引导学生阅读自学

案例8在《立体几何》(必修本)“平面的基本性质”一节,可拟以下阅读提纲,让学生阅读自学:

①三个定理的主要作用分别是什么?

②定理中的“有且只有”说明了事物的什么性?

③定理3的推论1证明分几步?

④定理3的推论2及推论3你会证明吗?

⑤平面几何中的公理、定理等,在空间图形中是否仍然成立?你能试举一例吗?

通过学生对课文的阅读,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2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

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但必须做到科学、适度,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原则:

①要有难度,但须在学生的“最近发现区”内,使学生可以“跳一跳,摘桃子”.

②要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应面向全体学生,切忌专为少数人设置.

③要简洁明确,有针对性、目的性,表达简明扼要和清晰,不要含糊不清,使学生盲目应付,思维混乱.

④要注意时机,情境的设置时间要恰当,寻求学生思维的最佳突破口.

⑤要少而精,做到教者提问少而精,学生质疑多且深.

3几点体会与认识

3.1要充分重视“问题情境”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问题情境的设置不仅在教学的引入阶段要格外注意,而且应当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要成为一个连续的过程,并形成几个.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不断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经常处于“愤悱”的状态中,给学生提供学习的目标和思维的空间,学生自主学习才能真正成为可能.

3.2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中加强学法指导

为了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素质教育,从发展性的要求来看,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数学,而更重要的是“会学”数学,学会学习,具备在未来的工作中,科学地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结合教学实际,因势利导,适时地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逐渐领会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当然,学生自主学习也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这种作用主要在问题情境设置和学法指导两个方面.学法指导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益,使他们在学习中把摸索体会到的观念、方法尽快地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3.3注重情感因素是启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

第6篇

1.1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含义

为了能够让学生在高中化学的教学活动中更好、更多地学习到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通过自主管理的方式来获得所需要的技能。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评价、自主反思、自主决策、自主调控、自主监督的能力,并将这些能力都充分发挥出来提高学生整体管理能力。

1.2学生自主管理的界定

自主管理的学生可以是一个集体,也可以是独立的个体,换而言之,也就是以班级集体为单位或者以小组为单位来开展自主管理。

1.3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的意义

在高中化学中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无论对学生,还是对教师都有较为重要的作用及意义。对于学生而言,能够让学生通过自主管理、自主学习来正确认识化学教学活动、正确认识自己,也有利于及时解决疑惑,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使他们能够真正成为二十一世纪自主创新型人才。对于教师而言,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能够有利于建立起更加和谐、更加融洽的师生关系,能够大幅度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针对性,能够帮助学生实现自我管理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2.高中化学中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方式

高中化学教师应该在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之前就提前制定好教学计划,以帮助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平衡发展学生的化学知识学习与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不可偏废其一,二者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

2.1以小组或者班级为单位的自主管理

高中化学教师应该选出具备管理素质、化学成绩优异、与其他同学关系良好、有较强沟通交流能力的同学来担任化学课代表,让化学课代表来帮助教师大力开展学生自主管理工作,教师要学会放权给化学课代表,由化学课代表来组织管理班级的化学课程学习,同时,化学课代表也可以适当给各小组长下放权力,进而形成以小组合作为基础的相互管理。

2.2以个人为单位的自主管理

高中化学教师应该将每个学生都视为学习的主体,让他们都能够从内心认可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在老师的帮助下,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基于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高中化学学习计划,实行以个人为单位的自主管理、自我监督,以便更好地发挥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创造性、主动性、积极性。

2.3实施学生自主管理的注意事项

(1)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创设自主管理氛围高中学生虽然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仅靠他们自己的力量很难实施学生自主管理,这就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及时引导、及时帮助学生创设自主管理的气氛。但教师切忌不可放任自流,或者完全包办代替,既不利于建设一个自主管理型班级,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2)分清主次,明确自主管理理念高中化学中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是指学生基于班级日常管理制度、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任务,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逐步在管理过程、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自主管理能力。无论如何培养,都不离不开以学生为主体,都离不开以学习高中化学知识为基础。

第7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在资助贫困家庭子女上学问题方面,不断加大扶持力度,为了让家庭困难的学生上得起学,首先必须做好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调查的动态管理工作。主要原因是学生家庭的经济情况是变化的,是个动态因素,要做到真切合理,必须及时做好调查与信息管理工作,杜绝让那些家庭的确困难的学生排除在救助对象之外。入学后可采用相关措施进行界定,一是根据村盖章确认的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二是根据在校期间的消费情况调查,班级、年级组都应该认真负责地签署审核的意见,尽量准确确定真正需要资助的学生,及时对资助信息进行统计管理,将经过界定的贫困家庭学生的有关资料及时输入信息库进行管理。管理系统应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基本信息;二是学生受到资助的有关数据。信息库内容应以方便统计和有关信息的利用为目的,包括家庭情况的调查表基本信息、学生在校的联系信息包括宿舍的地址,联系电话等;学生受到资助的有关信息要及时进行登记与统计,主要内容有资助的项目名称、金额和时间,每学年进行统计,了解掌握学生受到资助的情况。重视资助登记统计的作用。通过资助统计能掌握贫困家庭学生特别是特困生受资助的情况。一是掌握特困生的数量与比例;二是掌握学生的受助情况。掌握资助情况使各项资助政策能按规定落实到资助对象,不因为情况不清,造成重复资助,而应该资助的特困生没有得到资助的现象。有的学生确实是因为经济的困难增加了精神的负担和压力,学习成绩下降,造成恶性循环,学习每况愈下。及时掌握情况就能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学生资助工作的有针对性有赖于学生资助统计信息的分析与整理,对学生采取及时有效的帮助措施,可见资助登记与统计的作用非常重要。贫困生信息库的管理。学校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有关资料输入统一的管理系统进行管理,基本信息包括学生本人的信息和家庭的信息。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情况可变性,学生填写了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并经相关部门盖章确认,并经过每学年在校消费调查,经调查转为非贫困生的在信息库里有所反映,各班每学期报送信息资料到学生资助管理部门。信息库资料一份留班管理,一份报送学校。

二、做好贫困家庭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对所资助的贫困家庭学生要从思想状况和学业情况进行不间断的关注,尤其要帮助贫困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他们以积极的人生态度面对生活,树立远大理想和学习目标,激励贫困生奋发图强,从内心深处摆脱贫困家庭的阴影,以良好心态面对现实,用优异成绩回报社会。开展诚信教育,塑造学生诚实守信的良好品格,使学生了解诚信的基本内容,懂得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增强学生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提高守法、守规的自觉性,牢固树立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使学生展现良好的道德精神风貌。一是要求各系定期开展诚信教育,主要内容包括:正确理解非义务教育经费分担机制,让学生明白缴纳学费是应尽的义务;做诚实守信的中学生的重要意义;二是对学生进行诚信知识教育,使学生知道哪些行为会影响个人的信用记录,影响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勤俭节约、发奋学习教育。利用奖助学金的评定和发放,开展教育活动。每学年召开奖学金获得者表彰大会,激励学生积极向上、发奋学习的热情。结合奖助学金的发放,招集获得奖助学金的同学进行勤俭节约的教育。宣传鼓励学生从小事、从身边事做起回报社会。每学年组织毕业班受资助学生进行受助感想座谈会或感恩报告会,使学生知道是党和政府的关怀和帮助,不仅是在资金上而且是在精神上的支持下,顺利完成学业,引导学生在力所能及时回报社会。

三、注重资助与育人紧密结合的实效

坚持助困与育人相结合,充分发挥资助工作的育人作用。受资助学生的后续教育管理工作作为学校育人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与育人工作建立起长效互动机制。但是,在学生资助工作的实际操作中往往存在片面侧重于资助,而没有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资助过程之中,忽视资助本身育人功能的充分发挥。因此,学生资助必须与育人成才紧密结合,才能充分发挥资助工作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的作用。在组织与实施各项资助的过程中要进行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使学生懂得现在贫困并不代表将来贫困,贫困并不可耻,可耻的是甘于贫困,不努力而指望他人解困。同时引导学生在人生逆境中塑造性格、锻炼意志,经受困难和挫折的考验。要在资助工作中渗透国情、民情、社情教育,要使贫困生在受资助过程中受教育、作贡献、长才干。针对受资助学生开展国情、民情、社情教育,一方面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环境,主动融入社会,从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另一方面增强自我免疫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风气和习俗的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