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1 16:30:01
序论:在您撰写财务核算部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财务核算与内部控制,是当前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由于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未发现两者关联关系,分开管理影响了财务整体工作质量与效率。文章结合“五要素”对财务核算质量影响,对两项工作进行有机结合分析。
关键词:
企业财产核算;核算质量;内部控制;五要素
作为企业财务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财务核算发挥着监督、控制、决策参考等多项财务职能,其质量高低决定了企业财务管理是否可以顺利完成。企业内部控制作为企业财务控制的重要手段,是影响财务核算质量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内部控制“五要素”,对于财务核算的落实与效率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财务人员在财务核算“五要素”的落实过程中,把财务核算与内部控制有机结合,进行财务核算创新研究。
一、企业财务内部控制要素分析
企业财务控制实务中,一般将控制元素总结为五项内容,统称内部控制“五要素”。
(一)企业内部环境
企业内部环境包括企业文化环境、纪律体系、经营管理机构构成以及经营管理方式等多项内容。企业内部环境的诸多因素,决定着财务核算能否顺利开展。如企业文化重视诚信理念建设,则财务核算人员较为重视自身荣誉,进而降低了人为因素对财务核算质量的影响;又如企业经营机构中监事会权利得到保障,则财务核算监督质量就会得到有效保障。
(二)财务风险防范
企业财务风险包括内部和外部两种风险因素。实际工作中防范企业风险,成为了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目标与工作环节。同时在企业财务核算中,风险管理也对核算质量起到了较大影响。同时,风险因素核算也成为了财务核算的主要组成部分。如企业现金库存是否充足、资产债务是否平衡等核算内容。财务风险管理这种双向的财务特点,共同影响了财务核算与内部控制的开展。
(三)内部控制活动
内部控制活动包括企业各项管理活动开展的各环节,如财务制度的制定、执行、监控;管理者对经营、财务的各项管理工作;各科室开展的各项财务工作等,都属于内部控制的内容。内部控制活动的质量与效率,在客观层面支持着财务核算的顺利开展。如财务制度执行与监控质量,侧面影响着核算工作能否顺利实施;各科室财务管理质量等内容。
(四)控制中的信息沟通
企业内各科室间有效的信息沟通,有利于内部控制衔接的顺利完成。同时企业财务核算,也需要企业各科室的协作支持。建立企业整体的财务核算体系,将企业财务、生产、经营等各部门纳入财务核算整体体系,将是财务核算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五)对控制的内部监督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监督,有利于内控完成质量提升。内控监控的因素包括了制度、人员、方法与处置。而对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监督过程,也与财务核算监督过程出现了重合。如对预算控制的监督过程,也是为预算核算提供数据的过程。而对企业财务账目进行控制监督,可以使企业账目清晰,便于财务核算的开展。
二、内部控制要素对企业财务核算影响
内部控制“五要素”既是内部控制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也影响着企业财务核算质量。提高内部控制要素支持,可以很好地提高企业财务核算质量与效率,继而起到对企业整体财务管理的支持作用。
(一)改善企业内部环境,建立整体化核算模式
企业财务核算工作是在企业内部环境支撑下完成的,为此企业管理者应采用以下措施,改善当前企业内部环境。(1)建立以法人为核心的财务核算体系。法人在财务核算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包括决策、管理、执行、监督等内容。所以企业应建立起以法人为管理核心的核算管理体系,提高企业内各管理层、科室等对财务核算的重视,同时提高财务核算决策、执行的工作效率。(2)构建完整的核算控制体系。核算控制体系的建立,应围绕财务管理科室发挥出企业内部控制作用。如财务科室的专业核算作用、办公室财务核算协调作用、监事会的财务监督作用、生产部分的成本数据管理作用等,都应纳入财务核算控制体系。(3)以诚信文化为基础,提高核算人员素质。企业文化中企业诚信文化占据着重要位置。企业财务核算人员以诚信为理念的核算工作将很好地降低人为因素对核算质量的影响。(4)推广制度管理理念。在企业管理环境中推广制度管理理念,将企业整体纳入制度规范化管理体系,有利于财务核算制度的执行。
(二)以风险防范为目标,提高财务核算质量
内部控制与财务核算不仅注重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同时也将其作为两者开展的重要目标。为此财务管理工作者必须提高财务核算质量,发挥其风险管理作用。(1)将风险因素作为核算重点。财务风险因素具有较强的可预测性特点,所以将财务核算工作的重点集中在风险因素,可以极大的提高风险防范质量。如在金融危机环境下,加强企业资金流动情况与信贷资金核算,将极大地提高企业财务风险防范质量。(2)建立风险预警应急核算机制。企业财务核算应与企业风险预警机制建立联动关系,在内控风险预警信息后,财务管理者应对风险预警内容进行应急核算。如成本风险预警发生后,财务人员应对已发生的企业成本,进行核算梳理,寻找风险发生的主要原因及时处理,就会很好地降低风险危害。(3)建立一体化核算过程。将企业风险核算与财务核算进行合并,利用财务核算工作寻找财务风险因素,将两者进行一体化核算可以很好地提升风险核算效率。
(三)结合内部控制与核算过程,提高财务管理效率
结合企业内部控制与核算过程,将两者进行结合将极大地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效率。第一步构建统一的工作构架。两项工作结合过程,首先需要管理者构建统一的工作构架,用于开展财务管理。一般情况下,企业主管财务副经理或财务经理应是两项工作管理责任人。同时企业财务科室应针对内部控制与财务核算,安排专人管理。需要注意的是,两项工作虽然应由不同人员进行管理,但是两者之间应建立高效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提高其结合质量。第二步共享控制责任人。企业内部控制网络,在各科室、部门都建立专人负责制,开展控制工作。这些控制责任人员具有一定的财务能力与意识。实现这些财务控制人员的资源共享,将极大地提高财务核算质量。如成本控制人员提供的财务数据,其数据内容更加真实可靠,可以极大地提高成本核算质量。第三步实现资源共享。除了信息共享外,内部控制与财务核算资源的共享也是提高财务管理质量的有效措施。如财务核算网络平台的应用,可以使内部控制管理者提高财务数据查询效率。而内部控制数据挖掘出的数据资源,也可以为财务核算提供参考作用。
(四)在企业财务核算中,建立全面信息沟通网络
财务核算也需要企业的全员参与,才能保证其核算质量。为此财务管理者应以内部控制网络为基础,建立起企业整体化的财务核算信息沟通网络。(1)以核算内容为基础建立沟通网格。财务核算信息沟通过程,可以由若干网格组成。这些网格主要由核算内容组成,如成本财务信息网格、预算财务信息网格、风险信息网格等。财务核算管理者首先按照核算内容建立信息网格。网格内财务管理者可以有效的开展交互性的财务信息沟通,便于单项核算(如成本核算、预算核算、现金核算)信息汇总效率与质量。(2)网格信息收集、汇总与分析机制。为配合财务核算信息网格机制,企业需要建立高效的网格信息的接收、汇总与分析机制。这种机制一般可定为双重管理模式。财务专业信息内容由财务科室负责财务专业信息收集、整理与分析工作;同时由企业办公室发挥其沟通协调专业能力,做好各科室财务信息协调与沟通工作,提高信息文字与信息质量,实现有效的信息沟通管理。(3)形成网格信息沟通平台。财务信息收集、汇总完成后,财务人员应根据信息内部建立网格间信息沟通品台。平台包括数据信息交换与共享两种模式。信息数据交换即指财务运行过程中的转换,如现金支出、资产折旧等核实信息,都应进行信息数据转换。而共享则主要指各项核实共享的财务信息,如预案执行、库存现金等信息数据。
(五)发挥财务管理双向监督模式作用,提高监督效率
财务管理监督不仅是单独针对财务核算或内部控制开展的单向工作,而是针对两者开展的双向监督工作模式。为此财务监督人员在双向监督模式下,需要在对两项工作利用统一标准与制度准则开展监控工作。如建立企业《财务监督管理制度》;确定监事会对财务核算与内部控制的最高监督权利;财务科室设定专人对各项财务工作进行监督;聘请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定期对企业财务进行审计等,都是企业财务双向核算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结语
企业财务核算质量保障,离不开内部控制工作的有力支持。特别是内部控制“五要素”的改进,对于财务核算质量起到了较强的正面促进作用。将内部控制与财务核算进行结合,实现两者质量共同提高,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未来主要发展趋势。
作者:郭玉馨 单位:天津市新策电子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单独成立核算政府各部门财务的机构,简称会计核算中心。该中心的主要职责是:(1)编制政府各部门的年初预算,为政府各部门严把财务入口关。调查政府各部门的工作目标任务,计算完成这些任务所需的经费,从而制订各部门的年初预算;代办政府各部门预算追加事项,确保财政的每一笔款项都有具体用途。(2)代政府各部门进行会计核算与预算执行,为政府各部门严把财务出口关。该中心会计人员独立于政府各部门,不受政府各部门行政管制,而能更好地履行其会计职责。(3)由审计机关向该中心派驻审计人员进行日常审计监督,及时纠正各部门违纪违规的开支,防止事后问题难以解决的矛盾;监督该中心会计核算,防止会计人员随意调整会计科目,改变财政资金用途。(4)为政府和各部门提供财务信息报告。(5)向人大财经委报告工作。
2.党委、政府、人大制定《关于政府部门财务核算体制改革方案的实施办法》,明确该中心政府各部门的会计职责,规范政府各部门行政成本的标准以及行政成本确定的程序和方法。
3.该中心隶属人大财经委。主要理由是:(1)有利于人大履行监督职责。《预算法》、《监督法》规定县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对本级人民政府年度预算与决算进行监督。该中心各部门会计职责后,就直接掌握了政府各部门财务的真实情况,汇总后形成了政府财政资金使用状况,人大常委会可直接向该中心了解政府财政真实状况,及时进行监督。(2)有利于该中心会计人员更好地履行职责。该中心会计人员独立于政府各部门,不受政府各部门行政管制,而能更好地履行其会计职责。加上派驻的审计人员对该中心会计核算进行日常监督,就能够确保该中心会计核算真实、合法。(3)有利于政府政务公开,民主监督。该中心设在人大便于人民代表了解政府财务管理情况,进行民主监督。(4)有利于人大财经委及时监督政府各部门财务管理工作。
4.该中心的人员组成。财政部门部分职能转移的相关人员,国库支付中心大部分职能转移的相关人员,抽调各部门的会计人员。
5.该中心基本工作流程。(1)接受政府各部门会计账薄余额。(2)该中心会计人员根据各自的分工,严把各部门会计资料审核关。(3)审计机关派驻审计人员对该中心会计核算进行再监督。(4)会计人员进行会计账务处理。(5)编制会计报告。6.改革的预期效果。(1)可大量节约政府财政资金,形成节约型政府。现在,政府各部门接待费用严重超标:十几个人的机构,一年下来少则五万元,多则五十万元,大都是一些请客送礼的费用;招商(考察)费用严重违规:一张盖有主办单位公章的白条报账,少则2~3万元,多则4~5万元,这些钱具体用途不明,存在较多的嫌疑;车辆费用膨胀:十几人的机关,公车三辆左右,一辆车一年下来的燃油、修理、工资福利等费用约5~8万元,公车私用现象普遍,损失浪费严重。该中心会计人员对政府各部门不合理的开支可以拒付(若政府各部门拒不纠正,审计机关可作出审计决定强制其执行),这就节约了政府行政管理费用。一个县级政府一年预计可节约近亿元。(2)有利于政府集中财力办大事。将节约下来的钱用于发展经济,加大公共事业投资,让改革开放成果更多地惠民。(3)有利于防止腐败现象。由于该中心严把政府各部门财政资金的入口和出口关,就能较好地堵住财政资金流失,从源头上防止腐败产生。(4)有利于政府精兵简政。该中心成立后财政的部分职能转移到该中心、国库集中支付中心的大部分职能转移到该中心、其它部门会计工作转移到该中心这样相应减少会计人员预计1/3;同时年报汇总工作量大大减少,预计减少工作量2/3。(5)有利于均衡政府各部门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改变过去有钱的单位多发福利,没钱的单位就没有福利。(6)有利于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反应政府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该中心直接掌握了政府各部门财政资金的具体用途,汇总后掌握了政府财政资金使用具体用途,便于审计机关更好地进行对比、分析政府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投资方向。
一、部门财务集中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主管部门会计责任加大。部门财务分中心建在主管部门内,直接受主管部门领导,因此财务分中心的责任实质就是主管部门的责任。分中心建立之前,下属单位的会计事项由本单位直接核算,主管局财务部门对下属单位仅承担间接的会计责任,而分中心建立之后,下属单位撤销了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所有会计事项全部由分中心核算,因此财务分中心需要对下属单位承担起直接的会计责任,一方面要直接承担对单位原始资料审核、会计凭证编制和会计报表报送的责任;另一方面又要直接承担各单位违反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有关会计制度的法律责任,由此大大加重了主管部门的会计责任。
(二)会计核算质量有所下降。财务分中心的很多人员由主管局财务部门人员兼任,比如分中心的负责人由主管局财务部门负责人兼任,核算人员除少量从下属单位中抽调外,也基本以主管局财务人员兼任,而这种兼任状况直接造成了财务分中心的会计核算质量的下降:一是分中心人员不是核算单位人员,不了解核算单位的具体经营情况,也无法有效及时地获得有关信息,因此对一些经济业务不熟悉,导致会计科目处理不规范;二是分中心人员既要做好主管局的工作,又要做好下属单位的核算工作,工作量较大,他们能确保完成正常的会计事项已属不易,因此无暇顾及对下属单位会计工作的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三是由于远离会计主体,核算中心无法对一些经济事项的合法性、合理性作出判别,另外如财产物资的保管和清查、经济合同的签订等很多工作仍由核算单位在实施,财务分中心鞭长莫及,无法进行有效监管;四是下属单位进中心核算后已没有相应的会计机构和人员从事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同时核算中心人员的工作责任性也有待加强,还没有树立起主动为单位进行财务管理的意识和积极性,因此下属单位的财务管理处于分中心与单位两个都不管的真空地带。
(三)核算模式不具独创性和先进性。纵观全国很多地方的财务核算中心,核算范围大多很广,基本上包括了本地方的全部行政事业单位,因而上虞市推行的部门财务分中心,从实质来看只是市级财务核算中心的延伸,是对2002年6月实施的全市会计集中核算没有涉及到的单位的一种扩大和补充,所以这种模式虽然也是一种有益的探索,但它本身不具独创性,与市级会计核算中心的核算形式基本大同小异。市级会计集中核算存在的许多缺点,部门财务分中心依然没有能力进行根本改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会计集中核算职能的发挥;另一方面自2001年起国家已在一些地方试点新的会计核算形式国库集中支付,而且实践证明,国库集中支付比会计集中核算具有更多的优势和优点,因而财务分中心这种模式也不具先进性。
(四)内部考核机制急待规范。中心建立之前,各下属单位收支来源渠道不一样,职工收入标准也不一样,各单位对此都习以为常,没有多大异议。但在中心建立之后,由于核算中心信息的公开性和透明性,方便了各单位的信息交流,各单位相互间的情况了解比前增多,因此渐渐引起一些单位的不满,他们认为同样是主管局的下属单位,同样是进核算中心管理,做着同样多的工作,而最后收入差异很大,这是由核算中心管理不公引起的,因而在费用支出、职工收入等方面相互攀比,直接造成单位预算的突破,违反国家有关财经制度。而如果核算中心采取一刀切的制度,去统一各单位的财务收支搞人为平衡,又会大大打击原来效益好的单位的积极性,所以这也是一种既违背客观事实,又吃力不讨好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不合理现象。
二、加强部门财务集中核算的建议
(一)加快主管部门职能转变。主管部门要积极转变认识,面对新情况和新要求,加快自身职能的转变。一是树立服务意识。主管部门要加大对核算中心的领导管理,加强与核算中心的沟通交流,使核算中心充分认识自身所负的责任和压力,转变工作方式,主动树立服务意识,一视同仁地做好下属单位与局本级的会计事务,并勇于承担对下属单位的会计责任;二是要加强宣传教育。主管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使下属单位明白,如果违反财经法律法规,虽然局财务分中心要承担责任,但承担主要责任的是仍旧是下属单位,这是因为下属单位是会计主体,要负第一责任,以防止他们产生误解而任意增加违法行为;三是要加大对违法事项的严肃处理。主管部门虽然可以通过自身的重视和规范减少核算单位违规事项的发生,但并不能完全消除下属单位违规事项的发生,为严格财经纪律,必须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对一些心存侥幸而故意违规的下属单位坚持原则进行严肃的处理。
(二)积极提高会计核算质量。首先主管局领导要加大对财务分中心的支持力度,给予配备足够数量的核算人员,改变目前核算人员以兼职为主的现状,严格把负责本级会计事务和下属单位会计事务的人员区分开来,使核算人员专职做好下属单位的会计工作。其次要加强与核算单位的沟通。对一些不了解、不确定的经济业务事项,核算中心要及时与所属单位进行探讨,规范会计业务处理;同时核算中心也要对所属单位的经济事项保持经常的联系与交流,及时就原始凭证审核的真实性与合理性、财产物资的实际采购与存在情况向核算单位有关人员进行调查与询问,对核算单位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改正意见,加大会计监督力度。在此,要提高核算人员素质。核算单位经济类型各异,职能范围不同,会计业务核算范围广泛和复杂,客观上对中心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和敬业精神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中心会计人员不断学习所核算单位的财务会计制度,了解所核算单位的经营业务,并在高质量提供会计核算服务的基础上,为所核算单位提供力所能及的高质量的财务管理服务。
1.单独成立核算政府各部门财务的机构,简称会计核算中心。该中心的主要职责是:(1)编制政府各部门的年初预算,为政府各部门严把财务入口关。调查政府各部门的工作目标任务,计算完成这些任务所需的经费,从而制订各部门的年初预算;代办政府各部门预算追加事项,确保财政的每一笔款项都有具体用途。(2)代政府各部门进行会计核算与预算执行,为政府各部门严把财务出口关。该中心会计人员独立于政府各部门,不受政府各部门行政管制,而能更好地履行其会计职责。(3)由审计机关向该中心派驻审计人员进行日常审计监督,及时纠正各部门违纪违规的开支,防止事后问题难以解决的矛盾;监督该中心会计核算,防止会计人员随意调整会计科目,改变财政资金用途。(4)为政府和各部门提供财务信息报告。(5)向人大财经委报告工作。
2.党委、政府、人大制定《关于政府部门财务核算体制改革方案的实施办法》,明确该中心政府各部门的会计职责,规范政府各部门行政成本的标准以及行政成本确定的程序和方法。
3.该中心隶属人大财经委。主要理由是:(1)有利于人大履行监督职责。《预算法》、《监督法》规定县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对本级人民政府年度预算与决算进行监督。该中心各部门会计职责后,就直接掌握了政府各部门财务的真实情况,汇总后形成了政府财政资金使用状况,人大常委会可直接向该中心了解政府财政真实状况,及时进行监督。(2)有利于该中心会计人员更好地履行职责。该中心会计人员独立于政府各部门,不受政府各部门行政管制,而能更好地履行其会计职责。加上派驻的审计人员对该中心会计核算进行日常监督,就能够确保该中心会计核算真实、合法。(3)有利于政府政务公开,民主监督。该中心设在人大便于人民代表了解政府财务管理情况,进行民主监督。(4)有利于人大财经委及时监督政府各部门财务管理工作。
4.该中心的人员组成。财政部门部分职能转移的相关人员,国库支付中心大部分职能转移的相关人员,抽调各部门的会计人员。
5.该中心基本工作流程。(1)接受政府各部门会计账薄余额。(2)该中心会计人员根据各自的分工,严把各部门会计资料审核关。(3)审计机关派驻审计人员对该中心会计核算进行再监督。(4)会计人员进行会计账务处理。(5)编制会计报告。
6.改革的预期效果。(1)可大量节约政府财政资金,形成节约型政府。现在,政府各部门接待费用严重超标:十几个人的机构,一年下来少则五万元,多则五十万元,大都是一些请客送礼的费用;招商(考察)费用严重违规:一张盖有主办单位公章的白条报账,少则2~3万元,多则4~5万元,这些钱具体用途不明,存在较多的嫌疑;车辆费用膨胀:十几人的机关,公车三辆左右,一辆车一年下来的燃油、修理、工资福利等费用约5~8万元,公车私用现象普遍,损失浪费严重。该中心会计人员对政府各部门不合理的开支可以拒付(若政府各部门拒不纠正,审计机关可作出审计决定强制其执行),这就节约了政府行政管理费用。一个县级政府一年预计可节约近亿元。(2)有利于政府集中财力办大事。将节约下来的钱用于发展经济,加大公共事业投资,让改革开放成果更多地惠民。(3)有利于防止腐败现象。由于该中心严把政府各部门财政资金的入口和出口关,就能较好地堵住财政资金流失,从源头上防止腐败产生。(4)有利于政府精兵简政。该中心成立后财政的部分职能转移到该中心、国库集中支付中心的大部分职能转移到该中心、其它部门会计工作转移到该中心,这样相应减少会计人员预计1 / 3;同时年报汇总工作量大大减少,预计减少工作量2 / 3。(5)有利于均衡政府各部门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改变过去有钱的单位多发福利,没钱的单位就没有福利。(6)有利于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反应政府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该中心直接掌握了政府各部门财政资金的具体用途,汇总后掌握了政府财政资金使用具体用途,便于审计机关更好地进行对比、分析政府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投资方向。
7.改革方案的可行性。(1)法律上可行。《预算法》、《监督法》赋予人大常委会监督职责,《审计法》赋予审计机关派驻审计人员的权力,履行审计职责。(2)技术上可行。现代计算机技术及会计核算技术可以满足这项改革的需要。(3)人员上可行。会计从业人员资源丰富。(4)组织、管理上可行。该中心的主要领导由组织任命,加强对该中心的领导;财政部门、审计部门加强对该中心的监管。
一、企业财务内部控制要素分析
企业财务控制实务中,一般将控制元素总结为五项内容,统称内部控制“五要素”。
(一)企业内部环境
企业内部环境包括企业文化环境、纪律体系、经营管理机构构成以及经营管理方式等多项内容。企业内部环境的诸多因素,决定着财务核算能否顺利开展。如企业文化重视诚信理念建设,则财务核算人员较为重视自身荣誉,进而降低了人为因素对财务核算质量的影响;又如企业经营机构中监事会权利得到保障,则财务核算监督质量就会得到有效保障。
(二)财务风险防范
企业财务风险包括内部和外部两种风险因素。实际工作中防范企业风险,成为了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目标与工作环节。同时在企业财务核算中,风险管理也对核算质量起到了较大影响。同时,风险因素核算也成为了财务核算的主要组成部分。如企业现金库存是否充足、资产债务是否平衡等核算内容。财务风险管理这种双向的财务特点,共同影响了财务核算与内部控制的开展。
(三)内部控制活动
内部控制活动包括企业各项管理活动开展的各环节,如财务制度的制定、执行、监控;管理者对经营、财务的各项管理工作;各科室开展的各项财务工作等,都属于内部控制的内容。内部控制活动的质量与效率,在客观层面支持着财务核算的顺利开展。如财务制度执行与监控质量,侧面影响着核算工作能否顺利实施;各科室财务管理质量等内容。
(四)控制中的信息沟通
企业内各科室间有效的信息沟通,有利于内部控制衔接的顺利完成。同时企业财务核算,也需要企业各科室的协作支持。建立企业整体的财务核算体系,将企业财务、生产、经营等各部门纳入财务核算整体体系,将是财务核算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五)对控制的内部监督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监督,有利于内控完成质量提升。内控监控的因素包括了制度、人员、方法与处置。而对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监督过程,也与财务核算监督过程出现了重合。如对预算控制的监督过程,也是为预算核算提供数据的过程。而对企业财务账目进行控制监督,可以使企业账目清晰,便于财务核算的开展。
二、内部控制要素对企业财务核算影响
内部控制“五要素”既是内部控制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也影响着企业财务核算质量。提高内部控制要素支持,可以很好地提高企业财务核算质量与效率,继而起到对企业整体财务管理的支持作用。
(一)改善企业内部环境,建立整体化核算模式
企业财务核算工作是在企业内部环境支撑下完成的,为此企业管理者应采用以下措施,改善当前企业内部环境。(1)建立以法人为核心的财务核算体系。法人在财务核算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包括决策、管理、执行、监督等内容。所以企业应建立起以法人为管理核心的核算管理体系,提高企业内各管理层、科室等对财务核算的重视,同时提高财务核算决策、执行的工作效率。(2)构建完整的核算控制体系。核算控制体系的建立,应围绕财务管理科室发挥出企业内部控制作用。如财务科室的专业核算作用、办公室财务核算协调作用、监事会的财务监督作用、生产部分的成本数据管理作用等,都应纳入财务核算控制体系。(3)以诚信文化为基础,提高核算人员素质。企业文化中企业诚信文化占据着重要位置。企业财务核算人员以诚信为理念的核算工作将很好地降低人为因素对核算质量的影响。(4)推广制度管理理念。在企业管理环境中推广制度管理理念,将企业整体纳入制度规范化管理体系,有利于财务核算制度的执行。
(二)以风险防范为目标,提高财务核算质量
内部控制与财务核算不仅注重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同时也将其作为两者开展的重要目标。为此财务管理工作者必须提高财务核算质量,发挥其风险管理作用。(1)将风险因素作为核算重点。财务风险因素具有较强的可预测性特点,所以将财务核算工作的重点集中在风险因素,可以极大的提高风险防范质量。如在金融危机环境下,加强企业资金流动情况与信贷资金核算,将极大地提高企业财务风险防范质量。(2)建立风险预警应急核算机制。企业财务核算应与企业风险预警机制建立联动关系,在内控风险预警信息后,财务管理者应对风险预警内容进行应急核算。如成本风险预警发生后,财务人员应对已发生的企业成本,进行核算梳理,寻找风险发生的主要原因及时处理,就会很好地降低风险危害。(3)建立一体化核算过程。将企业风险核算与财务核算进行合并,利用财务核算工作寻找财务风险因素,将两者进行一体化核算可以很好地提升风险核算效率。
(三)结合内部控制与核算过程,提高财务管理效率
结合企业内部控制与核算过程,将两者进行结合将极大地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效率。第一步构建统一的工作构架。两项工作结合过程,首先需要管理者构建统一的工作构架,用于开展财务管理。一般情况下,企业主管财务副经理或财务经理应是两项工作管理责任人。同时企业财务科室应针对内部控制与财务核算,安排专人管理。需要注意的是,两项工作虽然应由不同人员进行管理,但是两者之间应建立高效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提高其结合质量。第二步共享控制责任人。企业内部控制网络,在各科室、部门都建立专人负责制,开展控制工作。这些控制责任人员具有一定的财务能力与意识。实现这些财务控制人员的资源共享,将极大地提高财务核算质量。如成本控制人员提供的财务数据,其数据内容更加真实可靠,可以极大地提高成本核算质量。第三步实现资源共享。除了信息共享外,内部控制与财务核算资源的共享也是提高财务管理质量的有效措施。如财务核算网络平台的应用,可以使内部控制管理者提高财务数据查询效率。而内部控制数据挖掘出的数据资源,也可以为财务核算提供参考作用。
(四)在企业财务核算中,建立全面信息沟通网络
财务核算也需要企业的全员参与,才能保证其核算质量。为此财务管理者应以内部控制网络为基础,建立起企业整体化的财务核算信息沟通网络。(1)以核算内容为基础建立沟通网格。财务核算信息沟通过程,可以由若干网格组成。这些网格主要由核算内容组成,如成本财务信息网格、预算财务信息网格、风险信息网格等。财务核算管理者首先按照核算内容建立信息网格。网格内财务管理者可以有效的开展交互性的财务信息沟通,便于单项核算(如成本核算、预算核算、现金核算)信息汇总效率与质量。(2)网格信息收集、汇总与分析机制。为配合财务核算信息网格机制,企业需要建立高效的网格信息的接收、汇总与分析机制。这种机制一般可定为双重管理模式。财务专业信息内容由财务科室负责财务专业信息收集、整理与分析工作;同时由企业办公室发挥其沟通协调专业能力,做好各科室财务信息协调与沟通工作,提高信息文字与信息质量,实现有效的信息沟通管理。(3)形成网格信息沟通平台。财务信息收集、汇总完成后,财务人员应根据信息内部建立网格间信息沟通品台。平台包括数据信息交换与共享两种模式。信息数据交换即指财务运行过程中的转换,如现金支出、资产折旧等核实信息,都应进行信息数据转换。而共享则主要指各项核实共享的财务信息,如预案执行、库存现金等信息数据。
(五)发挥财务管理双向监督模式作用,提高监督效率
财务管理监督不仅是单独针对财务核算或内部控制开展的单向工作,而是针对两者开展的双向监督工作模式。为此财务监督人员在双向监督模式下,需要在对两项工作利用统一标准与制度准则开展监控工作。如建立企业《财务监督管理制度》;确定监事会对财务核算与内部控制的最高监督权利;财务科室设定专人对各项财务工作进行监督;聘请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定期对企业财务进行审计等,都是企业财务双向核算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外贸行业 收入 佣金 出口信用险
21世纪以来,我国外贸总额大幅增长,外贸公司的数量和业务量亦大为增加,外贸公司的审计已经成为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外贸公司的财务核算既有与其他公司相似点,又有其特殊的核算方法。我们审计外贸公司时,需要加以特别关注,现在拟就其中几个重点加以讨论:
一、 外贸收入
现在相当部分外贸公司由于各自的认识程度的不同尚无统一的外贸行业收入确认标准,由此产生了相应会计部门对外贸收入入账时间不一致的问题。统一这个标准有利于外贸收入核算的清晰性和规范化。
在现行的外贸行业收入确认的时间中,一般按顺序有以下几个主要的入账时间依据:外销发票日期、报关单日期、提单日期、商品出运时间,上述四种收入确认时间标准均有公司采用。根据我们实际工作的总结和对《企业会计准则》的理解,建议通常情况下采用提单日期作为外贸行业收入和具有进出口权的生产性企业的标准,理由主要有:
外销发票日期和报关单日期一般在外贸企业报关之前,而此时,相应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尚未转移给购货者。同时由于商品尚未离关亦不能装船出运,故公司尚能对该等商品实施控制。由此,外销发票日期和报关单日期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而不能作为收入确认的时间。
提单是指一种用以证明海上运输合同和货物由承运人接管或装船,以及承运人据以保证在目的港交付的单证。此时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一般根据货运提单已经转移给货运公司或者国外客户,相应控制权一般亦转移。故较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及时性亦较强。故适合作为外贸行业收入确认的标准。
而商品出运日期已经在海关批准放行和装运上船之后,此时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一般根据货运提单已经转移给货运公司一段时间,相应控制权亦转移。故此时确认收入稍嫌迟,不利于公司业绩的正确反映,也会同国家税务部门的口径产生较大的差异。故亦不能作为收入确认的时间。
二、佣金
在一些外贸合同价格条款中,有时会涉及佣金。价格条款中所规定的价格,可分为包含有佣金的价格和不包含这类因素的净价。包含有佣金的价格,在业务中通常称为“含佣价”。
(一)佣金的含义
在国际贸易中,有些交易是通过中间商进行的。因中间商介绍生意或代买代卖而需收取一定的酬金,此项酬金叫佣金。凡在合同价格条款中,明确规定佣金的百分比,叫做“明佣”。如不标明佣金的百分比,甚至连“佣金”字样也不标示出来,有关佣金的问题由双方当事人另行约定,这种暗中约定佣金的做法,叫做“暗佣”。
(二)佣金的规定办法
在国际贸易中,计算佣金的方法不一,有的按成交金额约定的百分比计算,也有的按成交商品的数量来计算,即按每一单位数量收取若干佣金计算。在我国进出口业务中,计算方法也不一致,按成交金额和成交商品的数量计算的都有。在按成交金额计算时,有的以发票总金额作为计算佣金的基数,有的则以FOB总值为基数来计算佣金。如按CIF成交,而以FOB值为基数计算佣金时,则应从CIF价中减去运费和保险费,求出FOB值,然后以FOB值乘佣金率,即得出佣金额。
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如在洽商交易时,我方报价为10000美元,对方要求3%的佣金,在此情况下,我方改报含佣价,按上述公式算出应为10309.3美元,这样才能保证实收10000美元。
(三)实际审计过程中关于佣金审计的考虑
在实际审计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外贸公司的佣金合同都是在业务员手中,而业务员出于业绩考核等个人利益,并不会将这些合同交给财务,而只是在支付佣金时才告知财务,不可避免的引起跨期。一些自营出口的生产企业设立供销部门,其财务连销售合同都很难拿到,就更别说是佣金合同了,于是财务干脆就不计提佣金,在支付佣金时直接做账。使得佣金的核算与收入成本不配比,一些公司利用佣金来调节收益。
在审计时,对于不预提佣金的公司,采用这样几个方法:一般需要由公司财务部门会同销售部门对已确认收入且已签订佣金合同的销售进行汇总统计,进行补提;按销售合同的编号,随机抽取部分销售合同,检查其相应的佣金合同,若销售合同已确认收入,则对佣金进行补提;查看期后佣金支付情况,检查其对应的发票和佣金合同是否已在补提范围内。
对于预提佣金的公司,可取得其预提佣金的清单,检查对应的发票和合同,是否足额预提;对重要的佣金客户,比较上期收入佣金数和本期的收入佣金数,查看是否存在异常现象,并询问相关的业务员。查看期后佣金支付情况,检查其发票和相应的账务处理,能否与预提清单中的单号数对应,判断是否是未预提而直接支付的佣金。
此外,从现在实际的情况看,相当部分业务员所支付的佣金并不是给国外客户的真正佣金,而是业务员自身的利润,以佣金的形式汇出至国外银行账户,特别是香港的银行账户。由于该部分佣金汇出时形式上是符合法律的要求,故往往难以深究。我们的考虑是外贸业务类的公司实质上存在着一些人合公司的性质,佣金的控制更多的存在于业务员的手中,这样在对公司的审计时,可以减少对业务员正常个人佣金的审计(例如日常佣金的计提和支付),而注重于审查是否存在通过佣金来调节公司利润的行为(例如大额非正常佣金的计提、期后大额佣金的冲回、长期未付的佣金等等)和公司佣金计提和支付的合法性上(例如查看佣金计提的内部手续和佣金对外支付的形式上是否合乎公司内部规定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佣金的支付对象是否是公司真正的客户等)。
三、 出口信用险问题
出口信用险作为鼓励企业扩大出口,实现企业的健康发展使收汇、海外的收款有个保证,实现企业健康的发展,也就是为了保证出口企业的健康发展一种有效手段,其作用越来越突出。出口信用险的种类主要有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和与出口相关的履约保证保险等。
(一)无赔付还本的处理
在出口企业和保险公司签订出口商品卖方责任保险时,一般附有补充协议约定在保险期满之后,在扣除已赔付企业损失金额后的余额退回企业或者用于次年的续缴保费。企业在支付出口信用险时直接列支当期费用,在下一年收到退回的余额后冲减当期的费用,若公司本年利润较高则可能多缴纳保费,待来年利润下降时再予以冲减,这就使得保险费成为其调节利润的工具。
我们审计时,对大额的保险支出应该进行抽查,不但是查看合同,而且要了解相关的保险费率,对出口信用险的正常费用进行测算,判断企业是否存在利用保险费调节利润的情况。
(二)出口信用保险扶持发展资金
根据外经贸计财发〔2002〕584号的规定,对投保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和海外投资保险的按实际缴纳保费的10%予以资助,投保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的按实际缴纳保费的20%予以资助。审计时应注意企业收到的扶持基金和收到的退回保险费应分开入账,扶持基金收入应计入补贴收入。
(三)出口信用险进行融资的处理
"短期出口信用保险项下的贸易融资"是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针对我国出口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为企业量身定做的一种全新的融资工具,是指在出口商已投保"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并根据《赔款转让协议》的规定,将其拥有的赔款权益转让给银行的前提下,从银行获得短期贸易融资的业务。
出口信用保险项下的贸易融资不同于过去传统意义上的抵押、质押和担保贷款,而是引入了"信用贷款"的新概念。它以出口应收账款的权益作为贷款的基础,通过对出口商应收账款的全面分析,在出口商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并将赔款权益转让给融资银行的前提下,银行针对出口企业的真实出口业绩和确定的国外应收账款提供信用贷款。
在这种全新的贷款模式下,出口商一般无需提供抵押、质押或担保即可获得融资,节约了融资成本。在遇到这类问题时,对企业的应收账款和短期借款的会计处理及披露应该予以关注,对应收账款可收回的风险性应该做必要的评估。
关键词:气象局财务核算中心 会计集中核算 内部控制 措施
完善的内部控制可以防止气象局财务核算中心内部工作上的错误、失误以及舞弊行为,保证气象局财务核算中心收支的可靠性,保护气象局财务核算中心财产的安全、完整,保证气象局财务核算中心的高效运行。故本人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来完善我国气象局财务核算中心内部控制措施。
一、制定会计集中核算下的内部控制标准
(一)会计集中核算下内部控制的定位
在我国提出的《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征求意见稿)之前,我国在独立审计准则中将内部控制定义为:内部控制是指气象局财务核算中心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由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构成。主要是将国有气象局财务核算中心改革的一些较大的决定进行完善公司的治理的一些内部控制的相关规定。直接决定着内部控制的准确定位。面对我国目前国家发展情况,最好是把内部控制的定位明确于原来基础上的内容并作处在当前条件下的完善和补充。或者是直接参照COSO委员会提出的报告中的条款,或者是遵循具有适当前瞻性的原则来定义内部控制,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面对会计集中核算下的内部控制,在以前总是站在一定制度基础上的角度,但是要是从对企业管理以及完善国有气象局财务核算中心的现状的角度上的话,可以对会计核算下的内部控制内部改变定位方式,不要停留在对某些问题上的修正和完善上。除此之外,现在在国际、国内为大家或讨论取舍或直接全盘接受的COSO报告,能不能适合中国现今的国家发展情况,这是需要制定规范的一些主管部门以及一些主观操作的领导必须仔细斟酌的严重问题。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这个问题,另外还要看到现行条件是否适合,如果不慎重考虑以免以后会在操作上和稳定问题上出现难以解决的问题。
(二)会计集中核算下内部控制的基本构成及设置方法
气象局财务核算中心内部控制的设立,需要考虑气象局财务核算中心自身特点来进行,同时应当兼顾可操作性和控制成本的合理性。内部控制的基本构成要素的确定与内部控制的设立方法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气象局财务核算中心的业务按项目来划分可以分为许多种,因此,按照业务项目来设置内部控制制度,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内部控制制度会很多,而且不容易被气象局财务核算中心及气象局财务核算中心各部门所理解。
二、建立健全的气象局财务核算中心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一)气象局财务核算中心会计集中核算下的内控制度
可以制定会计处理程序制度,象局财务核算中心的财会信息是非常繁杂而且是极其精细的,不能看错一个数据,万一出现数据和信息上的错误就会出现严重的影响,所以会计工作是一项较为细致的极为复杂的工作。为了使会计能准确的掌握好信息,无疏漏现象发生,气象局财务核算中心最好是预先研究一套规范和限制会计计量和汇兑的一些程序制度,能够较为准确的行程会计的核算和整理记录信息和企业中重要的财务报告和相关数据报表等,对会计和会计助理人员的工作进行处理。另外可以设定内部稽核控制制度,负责审核之前的会计工作和检查会计之后的工作,在双重复核之下一定会是会计的工作万无一失。
(二)气象局财务核算中心财务管理控制制度
首先就是气象局财务核算中心全面预算管理控制制度,在会计的实际日常工作中,要及时的对气象局的财务进行预算,对气象局的一些人员调配,资料的整理归纳,较大项目的投资等工作,都要进行合理科学的预算,是一些必要的经济活动稳步进行。
其次就是气象局财务核算中心财务收支管理控制制度,财务收支一直是各大企事业单位的重大问题,财务收支的多少直接关系到企事业工作的正常运行和未来发展。所以一定要在财务收支管理上制定气象局控制管理制度,有一些不法会计以及管理人员就是通过不良渠道使财务透支,结果毁掉了一个企业,所以一定要对乱用资金现象制定明文处罚制度,限制一些管理人员的权力,确保企业的收支正常运行。
再次就是气象局财务核算中心实物资产管理控制制度,面对气象局财务核算中心的一些实物问题,一定要做好必要的管理,制定实物资产管理制度是确保资产的安全性和稳妥性。资产的价值也是不可估量的,常常留做备用的一些重要物资,所以一定要对专款进行限制使用,并要及时考察票据,及时进行货物的检查和验收等,还要定期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检查记录。
三、会计集中核算下内部控制评价规范的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