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管理学五大职能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1 16:29:38

序论:在您撰写管理学五大职能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管理学五大职能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创新改革 求知探索

中图分类号:G473.8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3.173

管理学的五项基本职能最早是由法约尔在一般行政管理学理论中提出来的。管理学五项职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针对高等院校毕业设计中的管理采用五大职能进行规划:

1 计划―加强毕业设计领导,提高各系部对毕业设计的重视,做好计划准备

计划:制定最终目标,并制定确实为达成这些目标所进行的可行性行动。针对高等院校毕业设计的时间和精力的投入,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科特点及重点培养要求,可在学生做毕业论文设计的时间安排上进行一定的调整,扩充毕业设计的创作时间,间接加大各系部对于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及要求安排,最大程度地提升毕业设计的质量水平,具体操作安排如下:

将毕业设计的准备工作提前到大四上学期第八周左右,要求各系部都要设立专门毕业设计考核小组,召开师生总动员大会,进行针对毕业设计的专题讲解报告会议,公布学院及各系部针对不同专业学生毕业设计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和时间安排,加大教师和学生对该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大四上学期结束后,各系部完成对毕业设计指导老师的分配、毕业设计的征题、选题等工作。大四下学期,学生可以在前期充分准备的基础上,集中精力完成毕业设计。

2 组织―把毕业论文设计选题与学生写作兴趣相协调

根据各系部对毕业设计的专业要求及学生学科的特点,设计不同题目,师生通过双方双向选择,用规章细则规定各系部师生的职责,逐渐形成一种有机的毕业设计结构,保证整个毕业设计前期工作组织协调运作,保证后期工作的可靠性。

毕业论文设计的题目要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这不但要求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吻合,也要求具备一定的学术价值、一定的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实践意义。当然,题目要难易程度适中,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自行完成。各系部尽量遵守“一人一题”原则,尽量避免题目的重复,尤其是理工科专业论文的设计及其他需要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课题应占总课题数的半数以上。文管类专业的题目,应该加大通过调查研究和搜集数据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课题比例。

3 领导―各系部做好严谨选题、开题、开题报告等工作

这就要求各系部领导加强重视程度,严谨对待教师和学生的双方双向选择,严格控制选题数量和质量,并要求各系部对学生完成选题、开题、开题报告等工作做出可行性分析要求和具体时间安排,原则上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开题报告的答辩。

4 控制―严格控制毕业设计的管理进程,确保后期完成工作的质量

这就要求各系部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一系列措施,建立绩效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加大毕业设计的管理进程,适当安排教师减少一部分教学工作量,以确保指导教师有足够精力对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时间的投入。

4.1 严查考勤绩效

为保证每名学生每月至少接受一次指导老师专业指导,各系部应该每月让指导教师详细填写纸质的具体指导内容,学生必须主动配合各系部的检查工作,不定期向指导教师汇报毕业设计完成情况和所遇到的疑难问题。指导老师指导工作可与绩效进行挂钩,实行奖罚制度。学生若违反各系部针对毕业设计的考勤反馈有关规定,可视情节严重推迟其答辩时间,甚至取消答辩资格。

4.2 定期检查

各系部根据时间节点安排,通过教师定期纸质指导内容、汇报会等形式对师生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并由指导教师填写《记录表》。纸质指导内容及记录表存档报教务处,以备进行期末检查工作。

4.3 严格控制审核制度

指导教师、评阅人要根据各系部要求及学生所学专业特点,仔细审读学生的论文设计初稿,针对毕业设计涉及的问题,提出可行性修改意见,并填写《指导教师评分表》、《评阅人评分表》等相应的成绩及评语。

4.4 严格遵守论文答辩制度

各系部应根据本专业的专业特色,准备、组织学生答辩环节的各项工作,保证各答辩小组工作程序的流畅性,确保评分的科学性、准确性、完整性。

5 创新―创新毕业论文设计传统管理模式,加强毕业设计人文管理

创新职能与上述各种管理学职能不同,它本身并没有某种特有的表现形式,总是辅助其它管理职能,在辅助中体现自己的价值。要搞好毕业设计管理工作,各系部要重视整个设计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创新管理,从本质上达到改善毕业设计质量的目标。

5.1 创新选题

选题是毕业设计的最重要的工作,是毕业设计的重中之重。选题要符合各系部专业培养目的和本专业学生的特色,体现本专业实际应用能力。指导老师在选题中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应最大程度避免题目的太大和空洞无力。第二,要注重选题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实践可行性。第三,选题尽量避免重复,保证尽量学生“一人一题”。当然,双向选择也是为了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要将选题及时向学生公开,充分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意愿及兴趣,由学生自主选择。

5.2 创新开题

学生要在毕业设计选题开始后的规定时间内,要进行开题报告书的填写。在开题报告中要对查阅中外参考文献的篇数、题目的主要内容、核心思想、最终创作目的、实践意义等作出明确的要求。由各系部负责组织开题报告的前期答辩工作准备。在学生自述开题报告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专业性问题提问来确定学生是否可以通过开题。各系部负责对所属各专业开题报告随机抽取审查,再对审查结果进行与其他系部的交换检查,以确保开题的创新。

5.3 创新答辩和评审环节

答辩是整个毕业设计的最后环节,也是检验学生毕业技术的最终结果。答辩和评审环节,着重考核学生的语言表达、思维条理以及制作幻灯片等多方面的要求,确保管理环节上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参考文献:

[1]安之铸.教育科学与系统科学[M].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

[2]黄威.现代教育督导引论[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3]杨德广.高等教育学概论[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1.

[4]杨雪梅.略论民办高等院校的办学特色[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5,(7-9).

[5]吕何新.民办高校科研工作初探[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1,(7).

第2篇

论文关键词:西方管理学理论发展阶段 基本原理

论文摘要:管理思想的发展起源于西方管理学理论,要想系统了解西方管理学原理首先要了解它的理论发展历程,通过总结基本原理为日后在实际管理活动中进行借鉴与应用做准备。

英国著名的管理史家、教育家、管理学家林德尔厄威克曾说过:“学习管理学,如果不对管理学的历史以及先驱思想家的工作有所了解,就难以明白管理学的内容、范围及其发展的趋势。”

从管理学的历史发展经过来看,管理的发展都源自西方管理理论,自20世纪以来西方管理理论经历了从史前积累到古典管理理论阶段的发展,从近代管理理论到当代管理理论阶段的发展历程。

一、 古典管理理论:

20世纪初诞生的以泰罗、法约尔为代表的科学管理和一般管理的西方古典管理理论,因其孕育着重大的价值而不断被后世所发现。古典管理理论的出现和发展促进了近现代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其独特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对当今的知识经济社会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泰罗的科学管理的主要包含: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就是提高生产率;为了提高生产率需要挑选和培训第一流的工人;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工作方法;要采用刺激性的工资报酬制度激励工人努力工作,实行差别计件制;工人和雇主之间双方合作;实行职能工长制;管理控制中实行例外原则等。

泰罗将其管理思想运用到实践中,解决了当时企业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劳动生产率的问题,他开创了科学管理的先河,奠定了科学管理的坚实基础,成为名副其实的“科学管理之父”。

法约尔也是古典管理理论最杰出的人物之一。他的代表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提出的一般管理理论对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成为管理职能、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他提出的五大管理职能思想,为后人认识管理职能和管理过程的一般性框架,为管理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 近代管理理论:

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管理学经历了向近代管理理论迈进的新阶段。此阶段的代表成果有巴纳德的一般组织管理原理和梅奥的早期人际关系学说。

巴纳德在管理理论上的重要贡献有:

1. 提出了组织论的管理理论,即侧重于说明管理的基础和管理的原理。

2. 提出了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理论:

这是巴纳德提出的著名理论。正式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有意识地加以协调的行为或力的系统。非正式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人无意识地体系化的多种心理因素的系统。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互为条件、相互制约,且相互促进,组织是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统一体。

3. 提出了组织平衡理论:即组织的内部平衡、组织与环境的平衡和组织的动态平衡。

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被当时定义为开辟了行为科学的研究道路。

三、 当代管理理论:

自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管理学进入了蓬勃发展阶段,管理理论领域出现了百花争鸣,百家齐放的繁荣局面。在此阶段,管理理论被分为了以下主要理论流派:

1. 管理过程流派:即致力于研究和说明“管理人员做些什么和如何做好这些工作”,侧重说明管理工作实务的理论流派。

2. 管理科学流派:指出管理过程中采用科学方法和数量方法解决问题,测量分析和说明管理中科学、理性的成分和可数量化的侧面。信息技术的普为组织管理中介入科学方法成为了可能。

3. 组织管理流派:即通过揭示组织形成、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必然性探讨管理原理和管理方法,主要致力于组织过程的研究。巴纳德是组织管理理论的奠基人,西蒙等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了组织管理的研究内容。现在,组织理论已成为管理学中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

4. 行为科学流派:是从心理学、社会学角度侧重研究个体需求和行为,团体行为,组织行为和激励、领导方式的流派。其中最著名的理论有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及利克特的领导方式理论等。 转贴于

二、 对个体的分析:

1. 个体需要与动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理论将个体的需要按照先后次序排列成五种基本需要,即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这说明,个体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在组织中,当个体的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就会追求高层次的需要,而高层次需要对其行为的激励更为强大、持久。但需注意的是,需要是人的主观感受与客观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受到所处环境条件的制约的,所以人的需要有其局限性。

动机是在需要基础上产生的,引起和维持着人的行为,并将其导向一定目标的心理机制。动机是引发行为的更为直接的原因和现实动力,它把行为引向能满足需要的具体对象。在企业中,员工的各种积极或消极行为都受到各种动机的支配而产生的,而运用激励手段调动员工积极性,通过外部诱因激发动机,就会直接引导员工产生积极的行为。

2. 组织中的学习:

组织层次的学习是组织作为个体组成的集团的学习,是个体学习相互作用的产物。组织中有两部分知识,一部分是个体的知识储备,即在组织成员头脑中保有的知识,包含着与组织有关的和与组织无关的各种知识。另一部分是属于组织或大家共享的,或一部分个体享有的知识,如组织的制度规章、工作流程、组织结构、组织文化、行为准则等。组织中的知识、信息是需要经常更新的。组织层次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如何促进个体学习,发掘并利用个体知识储备中有关部分为组织所用的过程。

4. 心理能量:

心理能量是促使人意识到自己的需求和主体性,并驱使采取适当行为的心理力量。组织中每一个体都存在一定的心理能量,其中有些个体表现出的就是工作热情;有些表现出的就是发挥自身的创造力。组织的整体心理能量不是所有个体心理能量的简单相加,而是经过调节和作用的综合力量。就组织而言,只有个体与组织的价值观与思想形成统一一体时,才能焕发出个体在组织中的作用,才能更好地调动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所以管理者要有意识地创造充满创造力和挑战性的组织气氛,调动各方感染力,促进个体焕发其自身的能量为组织所用。

三、 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

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是巴纳德的著名理论,它们是组织管理者要管理活动中经常使用的两种有效工具。在管理者与员工的交往中,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运用是相互并存的。巴纳德指出,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是同一组织的两个侧面,它们互为条件,只有在两者统一的意义上,才能理解组织的本质。正式组织揭示了组织管理过程中科学化、理性化的部分,非正式组织揭示了组织管理过程中难以科学化、非理性化的部分。这说明光运用正式组织是不可行的,因为非正式组织能赋予组织以活力,有助于维持正式组织的凝聚力,有利于促进沟通与维护个人的完整人格,有时非正式组织起着比正式组织更为重要的作用。明确这一点,对于把握管理过程,提高管理艺术和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四、 组织平衡

组织平衡是组织生存发展和管理职能之间的关键,它包含组织内部平衡、组织与环境的平衡和组织动态平衡三方面:

1. 组织内部平衡:

是指组织与个体之间的平衡,即组织提供给个体的可用来满足其需求、影响其动机的诱因与个体对组织的贡献之间的平衡。

运用统一标准去衡量个体可以方便组织评价个体的贡献,但由于个体需求层次及判断根据的不同,会有碍组织实现内部平衡。所以组织在对个体进行诱因分配时要考虑好方式和方法。有时说服教育和强制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和改变个体的动机,但在诱因分配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考虑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相互的作用的结果。

2. 组织与环境间的平衡:

指组织与环境的关系中的平衡,也就是说组织并非简单被动地适应环境,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组织要想与环境保持平衡就要在环境中承担实施必要的职能,要确定好合理的组织目标和战略,以有效地付诸实践。

3. 组织的动态平衡:

是指组织要以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问题。组织的内外因素都是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组织的动态平衡就是在打破原有平衡基础上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再建新平衡的周而复始的过程。组织的动态平衡关系到组织的生存发展。实现组织动态平衡问题就是组织处理好稳定与变革的问题,这是所有组织都要面临的。

五、 管理的观念

巴纳德指出管理作为组织的特殊器官,是一种有意识的协调,以维持集体协作延续发展的行为。

管理的作用至关重要。因为组织的发展及经营战略路线的调整,随时需要有与之相应的管理体系的服务与指导。如巴纳德提出了管理的四大职能,主要包含:组织目标的设定与转化、确立和维持信息沟通系统、确保必要的活动、领导过程。而如前所述,以法约尔为代表的管理理论,以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五大职能概括管理的职能和过程,也在管理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第3篇

管理学是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领域的交叉点上建立起来的一门综合叉学科,涉及数学(概率论、统计学、运筹学等),社会科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生理学、伦理学、哲学、法学),技术科学(计算机科学,工业技术等),新兴科学(系统论、信息科学、控制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以及领导学、决策科学、未来学、预测学、创造学、战略学、科学学等。

管理活动自有人群出现便有之,与此同时管理思想也就逐步产生。事实上,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我们均可以找到古代哲人在管理思想方面的精彩论述。现代管理学的诞生是以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Frederick Winslow Taylor)的名著《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以及法约尔(H.Fayol)的名著《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1916年)为标志。现代意义上的管理学诞生以来,管理学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管理学的研究者、管理学的学习者、管理学方面的著作文献等等均呈指数上升,显示了作为一门年轻学科勃勃向上的生机和兴旺发达的景象。进入21世纪,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管理学仍然需要大力发展其内容和形式。

早在1911年出版的《科学管理原理》的引言中,泰罗就开宗明义地指出,这篇论文的宗旨之一是“论证最佳的管理是一门实在的科学,基础建立在明确规定的纪律、条例和原则上,并进一步表明,科学管理的根本原理适用于人的行为——从人们最简单的个人行为到我们大公司的业务运行”。他还深信:“同样的原则能以等量的威力适用于所有的社会行为上,在我们的家庭管理上,在我们的农场管理上,在我们的大小商人、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慈善机构、我们的大学和我们的政府各部门的业务管理上。”

在大西洋彼岸,与泰罗同时代的法国工业企业家法约尔创立了一般管理学理论。1916年,他在其代表作《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中,从工业企业管理实践的经验总结与理论概括及企业经营职能(包括技术、商业、财务、安全和会计五大职能)中分离出独立的管理活动,提出了经过经验检验的普遍适用的一般管理理论,定义管理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由此确定了管理活动的5种职能和14条管理原则。他认为,这种一般管理理论与方法不仅适用于工商企业,而且适用于政府、军事部门与社会团体。法约尔由此基本上构建了关于管理活动的原则、标准、方法和程序的知识体系,因此,也可以说法约尔奠立了一般管理学的理论基石。法约尔把管理与经营区别开来,意味着管理学是不包含企业经营活动内容的狭义管理学,而同时又提出了普遍适用的一般管理学。

综上所述,在这些管理学家看来,管理学的含义是不同的:泰罗、孔茨提出了对象涵盖广泛的管理学,属于广义管理学,它包含各门管理学科,指的是管理学门类;法约尔、德鲁克提出了具有特定领域的狭义管理学,不过狭义程度又各不相同,但是他们都从不同视角提出了对人类社会各个领域具有普适性的关于管理活动的基本原理,实际上在倡导建立一门研究管理活动基本原理的一般管理学或普通管理学(general management),这种一般管理学就是管理学门类中的基础学科。

知道了管理学的历史,还需知道管理学所具有的几个特点:(1)一般性:管理学是从一般原理、一般情况的角度对管理活动和管理规律进行研究,不涉及管理分支学科的业务与方法的研究;管理学是研究所有管理活动中的共性原理的基础理论科学,无论是“宏观原理”还是“微观原理”,都需要管理学的原理作为基础来加以学习和研究,管理学是各门具体的或专门的管理学科的 共同基础; (2)多科性或综合性:从管理内容上看,管理学涉及的领域十分广阔,它需要从不同类型的管理实践中抽象概括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管理思想、管理原理和管理方法;从影响管理活动的各种因素上看,除了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这些基本因素外,还有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等;从管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相关性上看,它与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都有密切关系,是一门非常综合的学科; (3)实践性:也称实用性,管理学所提供的理论与方法都是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提炼,同时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又必须为实践服务,才能显示出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强大生命力; (4)社会性:构成管理过程主要因素的管理主体与管理客体,都是社会最有生命力的人,这就决定了管理的社会性;同时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带有生产关系的特征,因此没有超阶级的管理学,这也体现了管理的社会性。 (5)历史性:管理学是对前人的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的总结、扬弃和发展,割断历史,不了解前人对管理经验的理论总结和管理历史,就难以很好地理解、把握和运用管理学。

第4篇

从单维度转向多维度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报》:请您谈谈十六大以来行政管理学研究取得了哪些成就。

高小平:概括地说,行政管理学研究在三个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一是基础理论的创新,加强了对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公共服务理论的研究,为建立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学、完善行政管理学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二是政府管理实践问题的研究,加大了行政改革、应急管理、社会管理和政府服务等方面的研究力度,为推进政府改革、提高行政能力、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作出了贡献。三是行政管理技术与方法的创新,更加重视实证研究、案例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为政府引入绩效管理、目标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网络管理的方法提供了理论与技术咨询服务。

《中国社会科学报》:十年来,行政管理学的成就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取得的?有哪些鲜明的特点?

高小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调整、发展历程,可以从改革和创新两个维度来分析,并划分为两大阶段。从1978年到2002年,是以改革为引领、创新蕴涵其中的时期,重点放在改革计划经济下形成的传统行政管理体制、职能和组织结构;2002年之后,进入到改革和创新并重、创新引领的时期,重点是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转变职能,创新行政流程、工作方式和运行机制。近十年正处于第二个阶段的开始期,或者说是两个阶段的转换期。我们分析行政管理学研究取得的成果不能离开这个背景。

通过回顾可以发现,十年来我国行政管理学从研究改革为主向改革与创新并举发展,从研究实践为主向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发展,从通过个别问题的拓延性研究为主向系统化研究指导下的对策研究为主发展。行政管理学研究从以往的单维度研究(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转向多维度、全景式、精细化研究,在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大体系相协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语境中建立行政管理研究的新坐标。

借鉴国际成果 打造中国特色

《中国社会科学报》:在行政管理学发展进程中,国际学术流派和中国传统行政管理思想产生过重要影响?

高小平:对。人类关于管理和治理的研究是一个开放的领域,其知识体系呈现交叉性、辐射性和融合性。我国行政管理学研究不断深入,得益于学科的分化整合过程与国际化“生态”的有机结合。行政管理学是综合性学科,科际整合特征比较明显,研究行政管理学必须研究行政生态,即行政的经济生态、政治生态、社会生态以及学科生态,才能获得“生态动力”。

转贴于

中国行政管理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借鉴国际上的研究成果。国内多家学术研究机构和学者翻译了一大批国外行政管理学领域的经典著作、教材,向国内学术界和实务界介绍西方行政管理学理论和实践的最新发展动态,举办或参加国际性的学术研讨会。从2005年至今,由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发起,电子科技大学与国际知名学术机构共同主办的公共管理国际会议连续举办了五届。

与此同时,我国学者注重行政管理学的中国化,打造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学,其在学科和理论上的影响力已超越了行政管理学自身的范围,成为中国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把行政管理学科的基础打造得更加牢固,我国行政管理学研究者不断加强对行政管理基础理论和深层次问题的研究,展开了行政哲学、行政方法论、公共性思想、行政战略、行政伦理等内容的思考,十分关注中国传统行政管理思想对现代化的意义。2003年4月,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与南京财经大学联合召开“全国行政哲学研讨会”, 此后每年或两年召开一次行政哲学研讨会,聚集了国内行政哲学研究的力量,涌现了一批有较高质量的论文,深化了对行政哲学本身及相关问题的研究。这对于运用传统行政管理思想去研究和解决全球化背景下行政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探索行政活动的本质和规律,建立学术理性规范,具有重要意义。

积极为政府管理改革建言献策

《中国社会科学报》:行政管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请您谈谈这十年来行政管理学研究是如何为政府改进行政管理发挥作用的。

第5篇

从单维度转向多维度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报》:请您谈谈十六大以来行政管理学研究取得了哪些成就。

高小平:概括地说,行政管理学研究在三个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一是基础理论的创新,加强了对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公共服务理论的研究,为建立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学、完善行政管理学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二是政府管理实践问题的研究,加大了行政改革、应急管理、社会管理和政府服务等方面的研究力度,为推进政府改革、提高行政能力、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作出了贡献。三是行政管理技术与方法的创新,更加重视实证研究、案例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为政府引入绩效管理、目标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网络管理的方法提供了理论与技术咨询服务。

《中国社会科学报》:十年来,行政管理学的成就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取得的?有哪些鲜明的特点?

高小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调整、发展历程,可以从改革和创新两个维度来分析,并划分为两大阶段。从1978年到2002年,是以改革为引领、创新蕴涵其中的时期,重点放在改革计划经济下形成的传统行政管理体制、职能和组织结构;2002年之后,进入到改革和创新并重、创新引领的时期,重点是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转变职能,创新行政流程、工作方式和运行机制。WWW.133229.COm近十年正处于第二个阶段的开始期,或者说是两个阶段的转换期。我们分析行政管理学研究取得的成果不能离开这个背景。

通过回顾可以发现,十年来我国行政管理学从研究改革为主向改革与创新并举发展,从研究实践为主向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发展,从通过个别问题的拓延性研究为主向系统化研究指导下的对策研究为主发展。行政管理学研究从以往的单维度研究(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转向多维度、全景式、精细化研究,在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大体系相协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语境中建立行政管理研究的新坐标。

借鉴国际成果 打造中国特色

《中国社会科学报》:在行政管理学发展进程中,国际学术流派和中国传统行政管理思想产生过重要影响?

高小平:对。人类关于管理和治理的研究是一个开放的领域,其知识体系呈现交叉性、辐射性和融合性。我国行政管理学研究不断深入,得益于学科的分化整合过程与国际化“生态”的有机结合。行政管理学是综合性学科,科际整合特征比较明显,研究行政管理学必须研究行政生态,即行政的经济生态、政治生态、社会生态以及学科生态,才能获得“生态动力”。

中国行政管理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借鉴国际上的研究成果。国内多家学术研究机构和学者翻译了一大批国外行政管理学领域的经典著作、教材,向国内学术界和实务界介绍西方行政管理学理论和实践的最新发展动态,举办或参加国际性的学术研讨会。从2005年至今,由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发起,电子科技大学与国际知名学术机构共同主办的公共管理国际会议连续举办了五届。

与此同时,我国学者注重行政管理学的中国化,打造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学,其在学科和理论上的影响力已超越了行政管理学自身的范围,成为中国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把行政管理学科的基础打造得更加牢固,我国行政管理学研究者不断加强对行政管理基础理论和深层次问题的研究,展开了行政哲学、行政方法论、公共性思想、行政战略、行政伦理等内容的思考,十分关注中国传统行政管理思想对现代化的意义。2003年4月,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与南京财经大学联合召开“全国行政哲学研讨会”, 此后每年或两年召开一次行政哲学研讨会,聚集了国内行政哲学研究的力量,涌现了一批有较高质量的论文,深化了对行政哲学本身及相关问题的研究。这对于运用传统行政管理思想去研究和解决全球化背景下行政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探索行政活动的本质和规律,建立学术理性规范,具有重要意义。

积极为政府管理改革建言献策

《中国社会科学报》:行政管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请您谈谈这十年来行政管理学研究是如何为政府改进行政管理发挥作用的。

第6篇

从单维度转向多维度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报》:请您谈谈十六大以来行政管理学研究取得了哪些成就。

高小平:概括地说,行政管理学研究在三个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一是基础理论的创新,加强了对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公共服务理论的研究,为建立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学、完善行政管理学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二是政府管理实践问题的研究,加大了行政改革、应急管理、社会管理和政府服务等方面的研究力度,为推进政府改革、提高行政能力、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作出了贡献。三是行政管理技术与方法的创新,更加重视实证研究、案例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为政府引入绩效管理、目标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网络管理的方法提供了理论与技术咨询服务。

《中国社会科学报》:十年来,行政管理学的成就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取得的?有哪些鲜明的特点?

高小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调整、发展历程,可以从改革和创新两个维度来分析,并划分为两大阶段。从1978年到2002年,是以改革为引领、创新蕴涵其中的时期,重点放在改革计划经济下形成的传统行政管理体制、职能和组织结构;2002年之后,进入到改革和创新并重、创新引领的时期,重点是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转变职能,创新行政流程、工作方式和运行机制。近十年正处于第二个阶段的开始期,或者说是两个阶段的转换期。我们分析行政管理学研究取得的成果不能离开这个背景。

通过回顾可以发现,十年来我国行政管理学从研究改革为主向改革与创新并举发展,从研究实践为主向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发展,从通过个别问题的拓延性研究为主向系统化研究指导下的对策研究为主发展。行政管理学研究从以往的单维度研究(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转向多维度、全景式、精细化研究,在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大体系相协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语境中建立行政管理研究的新坐标。

借鉴国际成果 打造中国特色

《中国社会科学报》:在行政管理学发展进程中,国际学术流派和中国传统行政管理思想产生过重要影响?

高小平:对。人类关于管理和治理的研究是一个开放的领域,其知识体系呈现交叉性、辐射性和融合性。我国行政管理学研究不断深入,得益于学科的分化整合过程与国际化“生态”的有机结合。行政管理学是综合性学科,科际整合特征比较明显,研究行政管理学必须研究行政生态,即行政的经济生态、政治生态、社会生态以及学科生态,才能获得“生态动力”。

中国行政管理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借鉴国际上的研究成果。国内多家学术研究机构和学者翻译了一大批国外行政管理学领域的经典著作、教材,向国内学术界和实务界介绍西方行政管理学理论和实践的最新发展动态,举办或参加国际性的学术研讨会。从2005年至今,由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发起,电子科技大学与国际知名学术机构共同主办的公共管理国际会议连续举办了五届。

与此同时,我国学者注重行政管理学的中国化,打造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学,其在学科和理论上的影响力已超越了行政管理学自身的范围,成为中国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把行政管理学科的基础打造得更加牢固,我国行政管理学研究者不断加强对行政管理基础理论和深层次问题的研究,展开了行政哲学、行政方法论、公共性思想、行政战略、行政伦理等内容的思考,十分关注中国传统行政管理思想对现代化的意义。2003年4月,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与南京财经大学联合召开“全国行政哲学研讨会”, 此后每年或两年召开一次行政哲学研讨会,聚集了国内行政哲学研究的力量,涌现了一批有较高质量的论文,深化了对行政哲学本身及相关问题的研究。这对于运用传统行政管理思想去研究和解决全球化背景下行政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探索行政活动的本质和规律,建立学术理性规范,具有重要意义。

积极为政府管理改革建言献策

《中国社会科学报》:行政管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请您谈谈这十年来行政管理学研究是如何为政府改进行政管理发挥作用的。

第7篇

从单维度转向多维度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报》:请您谈谈十六大以来行政管理学研究取得了哪些成就。

高小平:概括地说,行政管理学研究在三个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一是基础理论的创新,加强了对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公共服务理论的研究,为建立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学、完善行政管理学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二是政府管理实践问题的研究,加大了行政改革、应急管理、社会管理和政府服务等方面的研究力度,为推进政府改革、提高行政能力、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作出了贡献。三是行政管理技术与方法的创新,更加重视实证研究、案例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为政府引入绩效管理、目标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网络管理的方法提供了理论与技术咨询服务。

《中国社会科学报》:十年来,行政管理学的成就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取得的?有哪些鲜明的特点?

高小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调整、发展历程,可以从改革和创新两个维度来分析,并划分为两大阶段。从1978年到2002年,是以改革为引领、创新蕴涵其中的时期,重点放在改革计划经济下形成的传统行政管理体制、职能和组织结构;2002年之后,进入到改革和创新并重、创新引领的时期,重点是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转变职能,创新行政流程、工作方式和运行机制。近十年正处于第二个阶段的开始期,或者说是两个阶段的转换期。我们分析行政管理学研究取得的成果不能离开这个背景。

通过回顾可以发现,十年来我国行政管理学从研究改革为主向改革与创新并举发展,从研究实践为主向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发展,从通过个别问题的拓延性研究为主向系统化研究指导下的对策研究为主发展。行政管理学研究从以往的单维度研究(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转向多维度、全景式、精细化研究,在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大体系相协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语境中建立行政管理研究的新坐标。

借鉴国际成果 打造中国特色

《中国社会科学报》:在行政管理学发展进程中,国际学术流派和中国传统行政管理思想产生过重要影响?

高小平:对。人类关于管理和治理的研究是一个开放的领域,其知识体系呈现交叉性、辐射性和融合性。我国行政管理学研究不断深入,得益于学科的分化整合过程与国际化“生态”的有机结合。行政管理学是综合性学科,科际整合特征比较明显,研究行政管理学必须研究行政生态,即行政的经济生态、政治生态、社会生态以及学科生态,才能获得“生态动力”。

中国行政管理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借鉴国际上的研究成果。国内多家学术研究机构和学者翻译了一大批国外行政管理学领域的经典著作、教材,向国内学术界和实务界介绍西方行政管理学理论和实践的最新发展动态,举办或参加国际性的学术研讨会。从2005年至今,由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发起,电子科技大学与国际知名学术机构共同主办的公共管理国际会议连续举办了五届。

与此同时,我国学者注重行政管理学的中国化,打造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学,其在学科和理论上的影响力已超越了行政管理学自身的范围,成为中国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把行政管理学科的基础打造得更加牢固,我国行政管理学研究者不断加强对行政管理基础理论和深层次问题的研究,展开了行政哲学、行政方法论、公共性思想、行政战略、行政伦理等内容的思考,十分关注中国传统行政管理思想对现代化的意义。2003年4月,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与南京财经大学联合召开“全国行政哲学研讨会”, 此后每年或两年召开一次行政哲学研讨会,聚集了国内行政哲学研究的力量,涌现了一批有较高质量的论文,深化了对行政哲学本身及相关问题的研究。这对于运用传统行政管理思想去研究和解决全球化背景下行政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探索行政活动的本质和规律,建立学术理性规范,具有重要意义。

积极为政府管理改革建言献策

《中国社会科学报》:行政管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请您谈谈这十年来行政管理学研究是如何为政府改进行政管理发挥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