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8 15:56:26
序论:在您撰写乡村振兴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乡村发展与城镇的发展密不可分。乡村和农业的发展为城镇化和工业化提供了原料、劳动力和市场,而城镇的发展可以拉动乡村的发展,为乡村和农业的发展提供技术、资金和广阔的市场,也可改变乡村生活方式。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乡村人口不断向城镇集聚,部分乡村就会逐渐衰落,出现“空心村”、弃耕、撂荒等现象,进而引发农村人口结构和就业结构等变化。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乡村和城镇发展的规律性,少数乡村随着快速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会逐渐衰落,属于正常发展现象,这类乡村要通过村落调整和合并等方式,归并到更大的村落中;还有一部分乡村,完全转变为城镇化地区,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融入到了周边城镇中。
乡村振兴应该关注的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乡村发展问题。我们国家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乡村振兴的目标、路径和发展模型等与改革开放初期应该有本质的差异,现在乡村振兴不完全是解决温饱等最基本的要求,而应该关注乡村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生活方式、文化生活和乡村环境等方面。比如乡村居民的上下水设施建设、垃圾处理、道路硬化、交通出行、传统乡村文化的保护、村落建设风格和特色传承等。
在新时代和新要求下,如何振兴乡村?
一是要进一步挖掘乡村的特色资源,包括自然的、人文的资源发展乡村旅游,通过旅游业的发展改善村容村貌,振兴乡村发展;
二是发展绿色农业经济,如吉林和黑龙江生态大米、山西的小杂粮等,打造不同类型的绿色农业基地,增加农民的收入;
三是发展特色经济作物,如水果、药材、苗木和花卉等,通过特色经济作物种植,提升乡村经济发展实力;
四是交通和区位条件比较好的乡村,要积极融入城市中,在城乡融合发展中,促进自身的发展。
乡村振兴一要靠有文化、有技术的带动人,需要制定乡村振兴行动计划,鼓励能人返乡建设家乡,鼓励外出就业人员回乡发展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绿色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把先进的技术、新的理念等带回乡村。
二要靠信息,通过互联网、农村电商,扩大农产品、旅游产品和乡村特色文化的宣传和营销力度。
三要靠投入,乡村建设欠账较多,需要各级政府加大乡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乡村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投入不仅可以彻底改变乡村落后的面貌,也可以进一步拉动投资和消费,促进经济发展。
一、创建范围
本方案争创对象为全区所有乡村,69个行政村。
二、创建标准
“美好乡村”根据创建成效、示范引领等各类效应,将村庄创建目标分为五个等级。
(一)美好乡村精品示范村:精品示范村数量原则上不超过总创建村总数的30%,采用末位淘汰制。创建村超额完成《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县(市、区)、先进乡镇、示范村分类区考评标准》示范村各项指标要求,本村具有“可学性、可看性、可复制、综合性”等示范引领区域地位,在乡村振兴方面有引领示范项目、模范做法、独到模式等创建工作内容。全面完成《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四大革命”行动方案》《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等相关方案实施要求,村庄建设中一是完成“污水革命、厕所革命、垃圾革命”和彩钢棚整治,村庄干净整洁,村容村貌靓丽协调;二是消除“建筑乱搭乱建、杂物乱堆乱放、垃圾乱丢乱倒、污水乱泼乱排”现象,村庄井然有序。
(二)美好乡村精品村:创建村达到《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县(市、区)、先进乡镇、示范村分类区考评标准》示范村各项指标要求,产业发展初见雏形,乡风文明得到彰显,乡村治理有效可行,乡村建设美度适宜。全面完成《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四大革命”行动方案》《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等相关方案实施要求,村庄建设中一是完成“污水革命、厕所革命、垃圾革命”和彩钢棚整治,村庄干净整洁,村容村貌靓丽协调;二是消除“建筑乱搭乱建、杂物乱堆乱放、垃圾乱丢乱倒、污水乱泼乱排”现象,村庄井然有序。
(三)美好乡村整洁村:创建村全面完成《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四大革命”行动方案》《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等相关方案实施要求,村庄建设中一是完成“污水革命、厕所革命、垃圾革命”和彩钢棚整治,村庄干净整洁,村容村貌靓丽协调;二是消除“建筑乱搭乱建、杂物乱堆乱放、垃圾乱丢乱倒、污水乱泼乱排”现象,村庄井然有序,村庄产业有一定发展思路。
(四)美好乡村清洁村:创建村在村庄建设中一是完成“污水革命、厕所革命、垃圾革命”,村庄干净整洁;二是基本消除“建筑乱搭乱建、杂物乱堆乱放、垃圾乱丢乱倒、污水乱泼乱排”现象,村庄有序。
(五)美好乡村经营示范村:“美好乡村”精品示范村创建成功的村庄为进一步提升示范引领效应,将“美好成果”源源不断的转化为“美好经济”,达到增强广大村民获得感为民富,壮大村集体经济为村强,提升村庄人居环境为景美,形成村庄健康持续发展为人和,可以申请申报创建“美好乡村”经营示范村。
三、准入条件
申报“美好乡村”创建的行政村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村庄已编制完成村庄规划、创建策划、环境提升专项设计。
(二)村级组织廉洁务实,村级班子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强,群众参与创建的积极性高。
(三)美丽乡村经营工作思路明晰,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潜力大,经营有基础,村庄发展规划科学先进。
四、创建名额
2020年度拟评选27个“美好乡村”,其中经营示范村3个,精品示范村4个,精品村5个,整洁村5个,清洁村10个。
五、奖励标准
参见《市区乡村振兴“美好乡村”创建验收管理办法》
六、创建步骤
(一)宣传动员(2020年2月—2020年4月)。通过公示栏、微信公众号、新闻媒体等方式广泛宣传动员,营造全民参与的氛围,鼓励符合条件的行政村积极申报。区振兴办根据当年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下达指令性申报村庄目录,各镇(街道)向区振兴办报送指令性申报及自愿性申报村相关资料,区振兴办会同相关部门对提出申报的村进行初审,初步确定创建对象。
(二)创建推进(2020年5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区乡村振兴领导小组确定创建对象,各镇(街道)对照创建目标精心组织、积极推进创建工作。
(三)考核验收(2021年1月1日—2021年1月31日)。区级相关部门对确定的创建对象开展考核验收,形成考核验收结果,报区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审定。
(四)资金拨付(按进度)。分阶段拨付创建奖励资金(详见《市区乡村振兴“美好乡村”创建验收管理办法》)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2020年度区乡村振兴“美好乡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区政府副区长袁敏为领导小组组长,区级相关部门为成员(详见《市区乡村振兴“美好乡村”创建验收管理办法》(德市旌委办〔2020〕24号)相关责任部门)。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振兴办,负责统筹协调各镇(街道)和区级相关部门开展创建工作;各镇、街道成立相应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具体创建工作。
春和景明,神州大地生机盎然,乡村沃土孕育希望。看家乡发展成就,谈家里生活变化,话乡村振兴前景,人们满怀期待、信心满满。
科技支撑,农业提质增效
汽车行进乡间道路,平整田亩映入眼帘。在清明节返乡的四川省西充县杨柳垭村村民程栋的记忆中,如今眼前连片开放的油菜花地本是分散的小田坡地,他不免感慨连连:“老家变化真大!”
“村里的地经过高标准整治,早就实现机械化耕作了!”村支书阳云领着程栋走进村智慧农机服务中心,绿色的“小蜜蜂”在大屏幕上画着圈儿。
工作人员杨荣庆说,这是正在田间作业的农机具。大型农机纳入平台管理,安装北斗导航智能终端,工作轨迹远程可见。据介绍,西充县20多家农机专合社、万余台大型农机都纳入智能化管理,业主找农机,专合社找农活,通过手机APP平台信息就行。
驾车沿着村产业大道继续前进,窗外随处可见田间作业的旋耕机、喷洒农药的无人机。一片智能联动蔬果大棚里,种苗繁育苗盘整齐排列,蔬菜种苗冒出喜人嫩芽。
一问才得知,这座温室大棚,智能化育苗、自动化喷灌,出苗率超98%,移栽后存活率有96%。
听说附近的蔬菜园艺中心、番茄新品种中心都用着智能控制系统,农作物智能生产、可视化远程管护,程栋不由感叹:“这么多高科技,哪还愁收成!”
风貌保护,村落环境改善
粉墙黛瓦黄花,小桥流水人家。安徽省泾县查济村,是有名的明清古村落。
4月初的一天,村志愿服务队成员刘刚大步走到查济河边,探出网兜奋力一提,捞起半兜水草。清扫街道、打捞河道、入户宣传,是他每月都要参加的人居环境整治活动。
刘刚今年37岁,参与志愿服务已有5年。在他眼里,从前的查济村,鸡鸭到处跑,垃圾随手扔,河面漂着塑料袋,“还有一些村民,摊位摆上路面,车子乱停乱放。”
这几年,查济村将传统古村落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相结合,组织志愿者入户宣传,鼓励村民保护村貌,颇见成效。
如今再看查济村,房前屋后干净整洁,鸡鸭圈养,垃圾入桶,河水潺潺、一眼见底。“村子变美了,来画画的人也多,我们村现在有个叫法,‘写生第一村’!”刘刚笑着说。
城乡融合,发展活力满满
春雨如丝,绣出花枝红袅;渭水镜色,倒映云影天光。陕西省宝鸡市东岭村人流熙攘,家家户户纷纷前往刘家崖陵园祭奠先人。
村民李永刚从宁夏返乡。一路上,父亲叔伯说着村里的事儿:“楼房越建越高,树木绿地也多了。”“有了活动广场、图书馆,还有老年协会,娱乐休闲也有去处!”
村民方光平则开车带家人去踏青,享受春光。他常年在东岭集团成都分公司上班,每年回乡几次,次次都有新感受。
东岭村以前地处宝鸡市郊外。改革开放让这个昔日穷山村成了有名的富裕村。村办企业东岭集团发展迅速,村子也随着城市东扩成了市里金台区的一部分。
如今,老乡们住进了鳞次栉比的高楼,用上了“智慧社区云平台”,垃圾分类入桶,就医网上预约,村容村貌美了,村民素质也提高了。
特色产业,助推脱贫致富
山西省交口县尚家沟村,村民张建福一大早就钻进香菇大棚忙活起来。
“夏菇再有1个月就上市了。这几年,种香菇、搞养殖,日子越过越好。村里也越来越干净,出门倒垃圾,掉地上都不好意思。”张建福说。
2018年,还是贫困户的张建福靠着“十户联体”信用共同体的5万元扶贫贷款建起了香菇大棚,成了“土专家”。“我现在5个大棚,年入10万元不成问题!”张建福说。
“十户联体”是尚家沟村产业发展的新探索。十户以上联为一体,推选“能人”担任户长,通过党带群、富带贫,发展养殖种植特色产业,实现百姓脱贫致富。
村支书张建斌晒出幸福账:“2018年整村脱贫摘帽;2020年实现人均纯收入1.25万元。”
2019年,靠着红薯和香菇种植,交通不便的河北省涉县后峧村成功脱贫摘帽。
“那也就是个起点。”村支书申卫方说,“红薯、香菇都是季节性产业,收益有限,过了季就得歇。”为了推动产业衔接,村里去年10月投资20万元建起养猪场,“5个多月产仔70多只,仅出售小乳猪和毛猪,村集体就盈利6万多元。”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实现乡村振兴,要推动因地制宜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效益,推进共同富裕。
发展特色农业,构建品牌体系。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一些乡镇盲目效仿成功经验,跟风发展某类产业,产生了农产品产出过剩,市场价格下降,产品缺乏竞争力等问题。为避免乡村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产品同质化严重的问题,要从产业选择和培育上大下功夫,寻找适合本地发展的特色农业,形成产业竞争力。同时,要强化品牌意识,推动“品牌兴农”“商标富农”,从而优化品牌发展环境,加强对产业的保护,形成品牌的强大影响力、带动力。
促进产业融合,提高综合效益。单纯发展农业,存在发展前期投入大,农产品产出情况受自然条件影响大以及销售渠道不畅等问题,难以帮助农民实现稳定增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立足特色资源,坚持科技兴农,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通过产业融合,形成产业链,能够提高农业产业的综合效益,有效降低单一发展农业的风险。
注重人才培育,带领共同致富。发展特色产业、长期稳定致富,都需要人才。一是要培养本地人才。实现农民增收,离不开农民自身的主体作用。然而在现实中,一些农民并没有增收致富的积极性,存在“等靠要”思想,把希望寄托在国家提供的保障上。因此有必要引导广大村民学文化、学技能,提高本领,激发乡村发展活力,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二是要推动人才“上山下乡”,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用知识和才能建设美丽乡村,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从而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关键词:经济发达国家经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驱动乡村振兴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与此同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也迅速发展,逐渐成为了驱动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经济发达国家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上起步较早,已经取得一系列成就,积累了较多经验。然而我国起步较晚,现阶段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面临着较多挑战。在这个背景下,通过借鉴经济发达国家经验来解决现存问题,实现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驱动乡村振兴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驱动乡村振兴的经济发达国家经验
(一)拥有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
经济发达国家之所以在休闲农业与农村旅游产业取得较大成功,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重视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完善,用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来支撑休闲农业与农村旅游产业的顺利发展。比如,意大利作为首个为农业旅游产业制定法律的欧盟国家,早在1989年就颁布了《农业旅游发展保障法》,要求欲从事该行业的农场主,需要通过一系列严格的审查,在获得认证之后,才能够进入农业旅游行业。二战结束之后,美国的休闲农业旅游产业开始迅速发展,为了引导休闲农业旅游产业更好地发展,美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如《国家旅游法》《国家自然保护体系》等。日本同样制定了完善的法律法规,例如《山村振兴法》《农山渔村余暇法》《市民农园事务促进法》等。这些法律法规在规范日本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行为的同时,振兴了乡村的文化与经济。
(二)注重产品质量与服务品质的提升
经济发达国家在推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十分重视产品质量与服务品质的提升,并且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品质认证制度。例如,德国对国内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的产品质量与服务品质的监管十分重视,德国为保证休闲农业旅游质量,成立了联邦农场和乡村旅游度假协会,专门开展针对休闲农业旅游产业的质量认证与监管工作。每三年都会对产业内各种休闲旅游场地进行质量评估认证,且消费者可以在协会网站上查看他们的各种信息。日本则非常重视特色休闲农业旅游产品的建设,采取了“一村一特色”的规划,通过加强地域特色、产品特色以及服务特色来打造独一无二的休闲农业旅游项目,从而提高休闲农业旅游项目的质量。
(三)政府在产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纵观这些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取得较大成就的国家,有一个普遍的特点,就是他们的政府在产业发展中都发挥出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作为驱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持,在政策与资金方面都需要得到政府稳定持续的支持。在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农业领域经济效益普遍降低,美国联邦政府与各州政府加大对农业旅游产业的重视,将农业地区的旅游开发作为政府工作重点。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之下,美国农业旅游产业得到了有效的发展。而且美国政府设立了“农业旅游发展基金”,专门扶持农业旅游产业。在韩国,想要开设“观光旅游农园”,首先需要通过政府的审查,而一旦得到许可,“观光旅游农园”就会得到政府政策与资金方面的大力支持。与此同时,政府也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管理制度,以约束“观光旅游农园”的经营行为。在韩国政府科学合理的支持与管理下,“观光旅游农园”产业取得了较好的发展。
二、现阶段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驱动乡村振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统一的发展规划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建设上缺乏较为统一的发展规划。首先,各个部门之间没有相互配合,导致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建设工作的各个环节相互分离。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的发展,乡村旅游和农业旅游的建设,以及“农家乐”的建设,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而各个部门分离的工作状态会直接导致统一的产业发展规划难以被制定出来。产业发展规划缺乏统一的协调,也就会造成各个地方的产品同质化严重以及极有可能出现恶性竞争的情况,这对我国整体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建设发展是不利的。
(二)缺乏稳定的政策支持
虽然各级政府意识到了以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来驱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并采取了一定的政策措施,使得许多区域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起步良好。但是很多地方政府对这些具备良好发展潜力的农村地区缺乏足够的重视,没有提供稳定的扶持政策和资金,导致这些区域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虽然起步良好,但是缺乏持续发展动力,没有后劲。
三、对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驱动乡村振兴的启示
(一)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政府发挥出了高效的引导作用,是经济发达国家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所以,我国政府需要积极地履行职能,充分发挥出自身引导作用。一方面,政府需要加强对休闲农业与农村旅游产业的扶持力度,给予稳定充足的资金投入,并不断制定出台财政补贴政策,促进休闲农业与农村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另一方面,现阶段我国市场内虽然出现了一系列休闲农业旅游项目,但是项目同质化比较严重,产业结构存在一定失衡的问题。针对这种问题,需要政府根据市场情况来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从而引导休闲农业与农村旅游产业的合理开发与建设。
(二)完善休闲农业旅游产业的相关法律法规
经济发达国家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上获得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保障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能够顺利驱动乡村振兴的关键。从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来看,涉及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的内容还比较匮乏,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够完善。目前我国施行的《中国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在2013年制定出台,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的方面的内容还不够完善,覆盖范围不广。对此,我国立法机构需要及时地根据现阶段我国休闲农业旅游产业的发展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
(三)创新市场营销模式
经济发达国家在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的过程中,非常注重产品的市场营销,擅长通过各种媒介来推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所以,想要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应该借鉴经济发达国家经验,积极地创新市场营销模式。在借鉴海外经验的同时,充分结合中国的市场规律,遵循时展理念,不断创新市场营销模式,协调多方面资源,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知名度与吸引力。一方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日益丰富,传统的休闲农业旅游模式与活动已经满足不了游客的精神文化需求,并且同质化的市场产品让广大游客失去了消费兴趣。在这种背景下,项目开发者就需要从“特色”出发,创新休闲农业旅游的模式与活动,让“独创性”成为休闲农业旅游项目宣传营销的着力点,从而以特色旅游来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提高市场营销的效率与质量。另一方面,休闲农业旅游项目的经营者可以借助众多互联网平台来进行项目的宣传营销,项目经营者需要找准项目特色与优势,然后用网络信息化的形式将其进行进一步的包装,最后通过国内几大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营销,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推广效力。
(四)确保农民的主体定位
驱动乡村振兴,促进农民脱贫致富,是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的根本目标,一方面要构建起完善的共赢机制,在项目开发过程中鼓励农民积极地参与进来,让广大农民群体能够获得项目开发的红利;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的服务水平。通过对农民从业群体进行培训来提高相关产品的服务水平,在为消费者提供更高标准服务的同时,让农民从业群体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四、结语综上所述,经济发达国家在休闲农业与农村旅游驱动乡村振兴上起步较早,有丰富的成功经验。我国应该在借鉴这些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国情,探索切实科学的策略,从而更好地驱动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谢夏冰.山区休闲农业发展探究——以福建永泰县为例[J].广东蚕业,2021,55(02):104-105.
[2]陈鹏宇,张再杰.锻造“四链”赋能农业现代化[N].贵州日报,2021-02-10(011).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人才
1确立评价标准,树立科学务实乡村人才观
乡村人才是在乡村区域或农业领域做出一定业绩的人。按职业岗位不同,乡村人才可划分为行政管理人才、技术服务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行政管理和技术服务人才范围界定比较明确,农村实用人才比较宽泛,主要指三农工作中,有些“土专家”“田秀才”,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心系乡村发展,情系“三农”工作,可能没有接受过专门系统的学历教育,但掌握了一定的技能,或善于种植,或善于养殖,或善于经营管理,或传承了传统技艺,在各自的行业或区域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带动力,积极为农村经济发展做贡献,这些都是乡村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中应加强培养、管理和引导。
2自主培养与招才引智相结合,壮大乡村人才队伍
2.1充分开发本地人才资源
在农业乡村人才工作中,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地方党委政府是人才开发的主体,是发现和培养人才的“伯乐”,进一步提高各级党委政府对乡村人才资源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充分发挥其在人才资源开发上的主导作用至关重要。主管部门作好调研,认真研究当地人才资源开发的有效措施,及时向党委和政府汇报,协调有关部门,形成人才资源齐抓共管、通力合作的局面。农村地区条件艰苦,没有吸引外来人才的资源优势,开发本地人才尤其重要。结合乡村人才分类,当地人才的开发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农村基层党政管理人才开发,关键在“稳”。一个地区的发展,关键在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事业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头羊”的带领和干部队伍建设,稳定的基层干部队伍是经济持续发展的保障。二是用好现有农业技术人员,关键在“活”。农业技术人员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力量,对他们应采用灵活多样的培养使用模式,鼓励创新创业,政治上关心,提供自由发展的舞台;工作上支持,创造良好工作环境,使之学有所用,人尽其才;生活上照顾,解除后顾之忧。真正作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三是开发利用好农村实用人才,关键在“实”。农村实用人才是立足本土,靠科技和勤劳创业、致富,带动一方的经济能人,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农村实用人才的管理使用工作是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抓手,县、乡有关部门都应建立自己的农村实用人才库,分类跟踪管理,多沟通,多交流,切实把农村实用人才组织好,使用好。加强舆论宣传,发挥当地人才辐射带动作用。发挥乡村人才作用,引领地方经济发展是人才工作的根本。当地人才扎根基层,多年从事一项工作,交流学习机会较少,多数是内响外不响,有些仅限于本乡镇甚至本村。为加强当地人才的培养和交流,应加强舆论宣传,通过在当地媒体开辟人才专栏,介绍农村实用技术和农村实用人才的创业经历等方式,形成“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以点带面,促进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2.2优化环境,吸引外来
人才到农村建功立业农村作为人才洼地,环境差,待遇低,人才外流现象严重,留守人员整体素质相对较低,高层次人才缺口较大,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的流动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引进外来人才,一要“筑巢”。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延伸农业产业链条,积极招商引资,鼓励当地乡村人才领办、创办农产品加工企业或各类合作经济组织,为吸引外来人才搭建舞台。二要建立人才流动的“绿色通道”。拓宽外来人才到本地创业、发展的渠道,创新外来人才的选拔、聘用机制,简化用人程序,为外来人才的流入提供便利条件。结合组织、人社等部门的人才培养计划,争取有关部门的政策支持,使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去建功立业,把新的观念、新的文化、新的思想带到农村去,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三要制定优惠政策,留住人才。外来人才素质较高,流动性强,为促使外来人才落地生根,长期为本地经济作贡献,需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切实解决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在政治生活待遇,科研项目经费安排,子女、配偶就业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解决后顾之忧,帮助人才完成自身目标定位,营造能干事、干成事良好环境,在工作中充分体现人才的价值,才能达到用好人才、留住人才的目的。
2.3加强教育培训,夯实乡村人才发展基础
一是积极探索农村教育办学新模式。在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实用技术等多种内容的培训,充分发挥农业技术人员的技术优势,采用夜校、座谈、田间地头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举办短期或中长期培训班,使农村新增劳动力能够掌握至少一门实用技术。在农村初中推广职业技术教育,探索“农科教结合”的办学形式,把乡镇中学建设成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有机结合的“教育联合体”。大力发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基地和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发挥农村实用人才来自群众当中,便于沟通交流的优势,实行弹性办学,农忙时送课到田间地头,农闲时办学到基地课堂。二是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培养农村专业人才的作用。作为培养农村高层次人才的主要力量,各类农业院校、职业技校把乡村人才的培养作为首要任务,结合农业大学生定向培养等各项扶持政策,采用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和培训模式,积极开展“双证”制教育。针对各地实际,调整专业设置,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注重培养人才的学习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使学员在发展农村经济,推动乡村振兴中能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三是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扩展农民教育渠道。农村远程教育是利用现代高科技网络技术,将农业技术及时、便捷、大面积的输送到农村的新渠道,农业农村部门以远程教育网络为依托,充分利用各类网络新媒体等传播方式,积极组织农业技术专家、学者开办网上学堂,使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以接受到农业技术培训,掌握一技之长,助推乡村振兴。
2.4健全工作机制,保障乡村人才工作稳步推进
根据全市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活动部署要求,市委副书记xxx同志围绕“立足xxx实际,推进乡村振兴”开展调研。我局结合自身实际认真填写了调查问卷。并形成了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局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为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和文化活动的开展。一是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截止2017年底,我市完成80%的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今年剩余20%建设任务,并且将为已建成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510个行政村、社区进行设施设备提升,以利于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小广场服务效能发挥。二是文化活动开展,今年计划开展“我们的中国梦2018年‘欢乐进万家·迎新春文化惠民行’”文艺演出、流动图书服务进基层、文化遗产图片展、大美xxx摄影展、迎新春送春联等活动;2018年迎新春摄影展;第五届民间艺术汇演;“群文之星”周末大舞台;“全民阅读季”活动,庆七一文艺汇演;迎国庆文艺演出;“一村一年一场戏”送戏下乡活动;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各类书画展、摄影展等。
目前,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已进入建设阶段,计划下月对建设情况惊醒督查检查。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设施设备提升工程已进入招投标阶段,计划招标完成后尽快配备。文化活动已开展完成“我们的中国梦2018年‘欢乐进万家·迎新春文化惠民行’”文艺演出、流动图书服务进基层、文化遗产图片展、大美xxx摄影展、迎新春送春联等活动;2018年迎新春摄影展;第五届民间艺术汇演。“全民阅读季”启动仪式将于本周末4月22日举行,拉开阅读季序幕;“一村一年一场戏”送戏下乡活动进入招标阶段,计划下月底前开始送戏下乡活动。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一)思想认识有差距。市委、市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视程度和力度不断加大,把文化建设纳入了全市科学发展绩效考核,但个别乡镇(街道)、村(社区)的重视程度不够,重经济轻文化的现象仍然存在,市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不平衡,基层文化设施利用率较低、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财政投入不足。我市属于资源枯竭地区,市级财政保障能力相对不足,而且由于基础差,历史欠账多,文化事业投入还有较大差距。比如我市送戏下乡演出费用只有xxx元每场,泰安市本级已达到xxx元每场,经济发达地区已达到每场10000元以上。
(三)队伍亟需强化。虽然每年组织培训,但因经费问题,培训次数有限。而且按照国家、省标准要求,全市文化人才结构不够理想,总量不足、断层断代、人员老化;乡镇文化站存在混编混岗使用现象;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虽有服务人员,但多由村干部兼任,成为制约基层文化发展的瓶颈,亟需引入社会力量。
三、下一步的对策及意见建议
(一)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是政府重要职能的体现,是实现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要进一步提高对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要性。要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整体规划,有目标、有计划地逐步推进。要健全完善公共文化财政投入、运行保障、人员培训、服务管理制度,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走向规范化、制度化轨道。要健全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加大文化在考核中的比重,重点对文化设施运行、经费保障、专职人员配备、服务功能发挥及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考核。
(二)形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合力。
一是优化资源配置。要统筹文化资源,注重吸收运用市场、社会等非政府资源,按市场规律,提升资源运行效益,促进公共文化资源共建共享。如建立城乡联动机制,在乡镇街道、中心村设立文化馆、图书馆分馆;再如,建立农村文化资源库,把送戏下乡演出、公益电影放映等资源形成文化“大礼包”,采用政府花钱买服务的方式,由农民自行选定。二是加大对落后地区的支持力度。现在城乡文化设施建设不平衡,农村文化设施相对落后,要制定针对农村文化发展的专门扶持政策,对落后的文化设施进行改造。
(三)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
要进一步明确各类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服务标准、日常管理使用制度,着力完善乡、村两级文化阵地运行长效机制,确保群众文化活动有序开展。公共文化单位要坚持免费对外开放,提升自身服务能力,大力开展各项文化活动,扩大群众参与。
(四)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
文化惠民要紧接地气,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针对不同人群的文化消费需求,有针对性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产品。深入开展送戏、送电影、送图书下乡等文化惠民活动,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乡村、进校园等活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丰富农村、社区、机关、广场和校园文化。要精心策划特色文化品牌,组建群众文艺队伍,适时举办文化艺术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展示等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五)加强基层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建设。